• 沒有找到結果。

2012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2012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012 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 年 12 月

(2)

目 录

一、学校和本科教育概况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及结构

(二)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三)教学条件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与改革

(二)课程与教材建设

(三)本科教学开课情况及开课质量

(四)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改革

(五)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

(一)教学激励政策与教学中心地位

(二)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

(三)开展各种评估评价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生情况

(二)学生学习满意度

(三)学生健康状况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五)学生成就

六、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特色 七、需进一步改进的主要问题

(3)

一、学校和本科教育概况

浙江大学是一所综合型、研究型大学,拥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

之江等 5 个校区,占地面积 4.50 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 194 万余平方米。

学校设有 7 个学部,37 个学院(系),现有本科专业 121 个,涵盖了哲学、经济 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12 大学 科门类。其中,哲学类专业 1 个、经济学类专业 4 个、法学类专业 4 个、教育学 类专业 4 个、文学类专业 14 个、历史学类专业 2 个、理学类专业 22 个、工学类 专业 36 个、农学类专业 9 个、医学类专业 4 个、管理学类专业 17 个,艺术学类 专业 4 个。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14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21 个。

截至 2012 年底,全校教职工总数 8168 人(不包括附属医院职工),其中女教职 工 2768 人,占 33.9%。具体为:(1)校本部教职工数 5505 人(专任教师 3243 人、教辅人员 811 人、行政人员 1262 人、工勤人员 189 人);(2)科研机构人员 数 1077 人;(3)校办工厂职工数 379 人;(4)附设机构人员数 1207 人。

现有院士 26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13 人,工程院院士 13 人;国家“千 人计划”引进学者 52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88 人。

2012 年我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2929 人(其中留学生 1579 人),研究生 21540 人,其中博士研究生 7986 人(含港澳台 5 人,留学生 203 人),硕士研究生 13554 人(含港澳台 5 人,留学生 256 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学生的 51.5%。全日制在 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总数为 44469 人,折合学生总数为 62977 人。

2012 年本科计划招生 5600 人,实际招收 5676 人。其中,其中普通高考理 科生 3596 人,普通高考文科生 680 人。学校招生目录以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 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医学部七个学部为招生专 业大类主线,强调大类培养和学科融合,并结合专业类别的特色和历年的招生情 况确定招生专业大类目录。今年招生专业大类目录共 12 个,其中增加了从理科 试验班类中剥离出的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相关学科专业,组成理科试验班类(生 命与环境)。该大类包含了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

环境与资源学院的环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六个专业。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及结构

截止到 2012 年 12 月 31 日,全校共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1490 人,其 中教授 1305 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2553 人,其中副教授 1601 人。

全校专任教师总数为 3243 人,其中:正高级 1336,占 41.2%;副高级 1371,

占 42.3%。另有教辅人员 811 人,外聘教师 251 人。生师之比为 16.7:1(教 辅人员折半计入教师数)。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为 79%,年龄 45 岁以下 的占 56.3%。专任教师的学科分布情况见下表。

专任教师学科分布情况 (单位:人)

专业项目 专任教师总数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及以下 总 计 3243 1336 1371 536 总计中:女 815 175 417 223

哲 学 45 22 19 4

经济学 109 35 50 24

法 学 118 37 46 35

教育学 165 39 79 47

文 学 295 77 104 114

历史学 47 15 17 15

理 学 521 242 217 62 工 学 1293 536 593 164 农 学 187 100 70 17 医 学 301 166 101 34

管理学 162 67 75 20

(二)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2012 年度春夏学期开设课程 1912 门,秋冬学期 2294 门,全年共开设 8488 个教学班,其中教学班由教授授课的比例约 28%。2012 年各院系 1246 名教授(截 止到 2012 年 8 月 31 日)中,共有 1093 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教授授课比例为 87%。

(5)

(三)教学条件 1. 教学经费

2012 年全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3754 万元,生均 1637 元;其中本科实 验经费 1100 万元,生均 479 元,本科实习经费 800 万元,生均 348 元。此外,

2012 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级和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经费 1245 万元,学校“985 工 程”专项经费投入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经费 1790 万元。进一步改善了教学设施,

促进了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等改革和建设。

2. 教学用房

全校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 1137869 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 689781 平方米;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25 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 15 平方米。

3. 图书资料

截至 2012 年底,浙大图书馆实体馆藏总量 549.6 万册,院系资料室实体藏 书 130 万册,生均实体图书 106 册;中外文电子图书 151 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 48626 种。

4. 教学仪器设备

截至 2012 年 12 月 31 日,全校仪器设备台件数达到 196082 台(套),总金 额 40.05 亿元,比 2011 年分别增长 3.77%和 10.67%;其中 10 万元以上 5376 台

(套),金额 22.21 亿元,分别占总台件数的 2.74%和总金额的 55.44%。生均教 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 63000 元。

2012 年学校新增仪器设备资产 21420 台件,总额 5.2 亿元。其中 10 万元及 以上 540 台,金额 2.87 亿元。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与改革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本科专业整理和 2012 年度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2]34 号)文件精神,完 成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后的现设本科专业整理和 2012 年增设本科专业申报 工作。我校设定的本科专业整理工作的原则为:对照新目录,尽量保留已有的专 业名称;对于个别多年没招生的专业,建议撤消。对照 2012 版新目录,计有 104 个专业名称不变(代码相应变动),有 19 个专业名称予以了变更。在这 19 个名

(6)

称变更的专业中,因专业合并减少 2 个专业(中国学和对外汉语合并,生物工程 和生物系统工程合并),因专业细分增加 3 个专业(艺术设计一分为三,水资源 与海洋工程一分为二)。撤销了 3 个专业(体育教育、生物资源科学、医学影像 学)。专业整理结束后,我校本科专业数目为 121 个。

2012 年我校经专家组评审,报学校批准后,共向教育部报出增设“海洋科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生物医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4 个专业的申请。

当年向教育部组织申报获得了 2 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4 个“工程实践教 育中心”、2 个“卓越法学”、2 个“卓越医师”、3 个“专业综合改革”、6 个“校外实践 基地。

(二)课程与教材建设

1. 通识核心课程和大类基础课程建设

组织召开了各类课程建设研讨会,如第三届通识教育研讨会和大学英语、艺 术类、心理类、就业指导类等课程的专题性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推进通识课程 改革。深入学部、学院(系)调研和宣传学校系列核心课程(通识、大类、专业 核心课程)建设的总体设想,听取院系意见和建议。经评审,新开设了 7 门通识 核心课程:《古汉语与诗文阅读》、《礼与中国社会》、《历史与思想—西方经典研 读》、《西冷印社与江南士大夫文化》、《中国古代小说鉴赏》、《中国土地制度问题 概论》和《人与社会》。

继续推进科技与创意设计大类课程建设,对 2010 年立项的科技与创意设计 大类所涉 12 门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组织召开了科创与设计大类课程 任课教师教学研讨会,听取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意见和建议,调整了部分大类 课程的教学时数安排和学期设置。组织启动了 2012 年大类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工 作,共有《微积分》等 15 个项目获得立项。

2. 精品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建设

积极组织对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组织申报了国家 27 门“精品资源共享 课”、除对原国家精品课改造升级外,还对工程图学、基础医学、光电、大学外 语和计算机等 5 类大类平台课程开展了试点建设。

为准确把握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内容、要求及技术标准,

承办了教育部“2012 年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培训会 议”,2 次参会人员达 800 多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受到教育部的肯定,得到

(7)

与会高校的赞誉。

3. 教材(含电子教材网络教材)建设

组织推荐入选了 31 种(35 部)教材 “十二五”第一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 国家级规划教材。共择优遴选推荐了 51 种, 31 种入选,入选率为 60.8%,入选 数占全国高校入选教材的 2.81%,位列 C9 高校第 2。本次入选的教材基本涵盖了 我校各院(系),其中人文社会学科类占 12.9%、理学类占 12.9%、工学类占 61.3%,

农医类占 12.9%。

据不完全统计,我校 2012 年共出版教材 73 部。

(三)本科教学开课情况及开课质量

2011-2012 学年春夏学期共开设课程 1912 门,开设新生研讨班 57 个、学科 导论讲座 32 次。共组成 3928 个教学班,其中 50 人以下的教学班占 60.3%,51 至 100 人的教学班占 22.8%,101 至 150 人的教学班占 12.2%;

2012-2013 学年秋冬学期共开设课程 2294 门,开设新生研讨班 26 个、学科 导论讲座 2 次。共组成 4560 个教学班,其中 50 以下人的教学班占 60.4%,51 至 100 人的教学班占 23.1%,101 至 150 人的教学班占 10.9%。

从全年开课情况上看,开课总量基本上与往年持平,低于 50 人的教学班比 例继续保持在 60%左右,小班化教学占主流。

根据培养方案,各学科门类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率如下:

学科门类 实践学分 总学分 实践学分约占比例

经济学 33.5 165 20%

法学 31.5 165 19%

教育学 38.5 165 23%

管理学 41.5-50.5 165 25%-31%

哲学 30 165 18%

文学 30-41 165 18%-25%

历史学 30 165 18%

理学 29-65 165 18%-39%

工学 40-63 165 24%-38%

建筑学 76 205 37%

农学 48.5-61 165 29%-37%

医学 67.5-105 215 41%-49%

(8)

各学科门类选修课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如下:

学科门类 比例(%) 学科门类 比例

经济学 25.45% 历史学 47.58%

法学 39.09% 理学 34.53%

教育学 28.54% 工学 30.09%

管理学 31.82% 农学 29.12%

哲学 43.03% 医学 23.81%

文学 34.05%

根据 2012 年本科学生对开课课程教师进行的评价,评价为满分(5 分)的约 占 9%,评价值为 4.9 分的约占 22%,评价为 4.8 分的约占 25%,评价为 4.7 分的 约占 18%,评价为 4.6 分的约占 11%,评价为 4.5 分的约占 10%,评价为 4.5 分 以下的约占 5%。

经对不同类别的课程教学班学生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在通识课、大类课、

专业课和双语课中,双语类课程学生评价分最高,平均分达到了 4.83,其次是院 系专业课,平均分近 4.8,第三为通识课,平均分为 4.77,最低的是大类课,平 均分为 4.73。

此外,根据对教学督导员 2011-2012 学年所听的 1956 门次课程听课情况汇 总分析。从总体评价看,1956 门次中,总体评价为优的占 26%,良为 70.2%,

中为 3.8%。其中,从各类课程优秀率看,通识课优秀率最高,为 32%,大类课 次之,为 29%,专业课最低,为 23%。

(四)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学校教学改革要求和本科专业招生口径的变化,改革与完善理学大类人 才培养模式,将理学类拆分成理学类和理学类(生命与环境),调整了理学类大 类培养方案,新修订了理学类(生命与环境)大类培养方案。拆分后理学类包括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大气科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和统计学 11 个专业;理学类(生命与环境)包括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环

(9)

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6 个专业。同时,根据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

调整了水资源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了化学工 程与工艺(中加班)培养方案。

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丰富人才培养 内涵为主线,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立“启真班”和“求是科学班”, 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试点;选聘23位国外知名教授和2位境外知名教授为 竺可桢学院学生授课;选送14名学生赴国外“目标学科”修读相关专业课程,30 名学生参加国际会议,200余名学生参加学校(院)组织的其它各类国(境)外 交流项目;举办“解读2012年度诺贝尔奖”和“卓越高端晚宴”等。2012届毕业 生被全球Top20学校录取有52名,占出国学生四分之一。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被哈 佛、MIT、斯坦福等世界著名高校录取。海外在纽约、旧金山、新加坡成立了竺 可桢学院院友会,与北京、上海、华南的院友会共同组成海内外的院友网络,对 拔尖创新人才的长期培养提供支撑平台。

2.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2012 年度举办了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学习、观摩研讨 会。开设了哈佛大学 Eric Mazur 教授等名师主讲的 10 场教学学术讲座,3 个专 题研讨会,7 次示范课程观摩,19 人次个性咨询以及 3 次教学技能培训,5 人次 参加教育部网培课程培训。同时,为更好地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切磋、协调与合 作、互相学习,共同分享教学经验,2012 年度,共开展 20 次午餐沙龙,参与人 次近 400 人次。

此外,举办了第七届浙江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共有来自全校 33 个 院系 52 名老师参加比赛。生命科学学院吕镇梅老师荣获了全国青年教师教学比 赛理科组一等奖。

2.实验教学改革

对 2011 年申报的 44 个教学实验设备研制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并下拨研制 项目材料等经费 60 万。各项目进展顺利,发展良好,基本完成设计、安装工作,

有的已经进入调试和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中。有的项目已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收

(10)

到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外校同行的关注,并有意向购买产品,为后续的推广作了 铺垫工作。

下拨各院系实验教学日常运行费 87 万,比 2011 年增加了 40%;配发 2009 年 立项的实验教学研究项目结题验收后经费 25 万。另拨款 45 万用于力学实验室及 材料力学实验室、地科系教学实验室设备改造更新,并已于上半年完成采购、安 装等程序,应用于秋冬学期的本科实验教学工作中。

3.教学实习改革

完成 2012 年度“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资助项目”的申报、立项评审和中期检 查等工作,对 2011 年度“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资助项目”的中期检查和验收。

扩大了本科生长时间实习的规模。2012 年共有包括光电系、机械系、能源系、

电气学院、控制系、建工学院等 6 个院系共 214 名学生奔赴 91 个名企实习单位 进行长时间实习。

与浙江广电集团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对镇海炼化实习基地、长兴农 业试验站实习基地进行了挂牌,走访了合作多年的校外实习基地天目山自然保护 区、巨化集团、镇海炼化,并完成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

(五)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1. 组织各级本科生科研训练

2012 年浙江大学校、院(系)共立项 SRTP 项目 1605 项,其中校级立项 899 项、

院(系)立项 706 项,并对 2011 年立项的 SRTP 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同时,为 进一步提升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管理效率,进一步修改、完善本科生科研训练网 络,使项目申报更为科学、简便、高效。

继续与中控科技集团合作,2012 年组织实施了第二期“中控教育基金”大学生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8 项,并对 2011 年第一期“中控教育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 训练项目组织结题答辩。

组织实施了浙江省第五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 189 项,其中浙江省大学 生科技创新项目 176 项,大学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13 项,并对项目进行了中期 检查。如期完成学校及省实施办对 2011 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结 题验收工作。

组织实施了 2012 年第七期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120 项,其中创

(11)

新训练计划项目 109 项,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9 项,创业实践项目 2 项;我校有 3 项入选参加在中国农业大学召开的 2012 年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进一步 完善了 2012—2015 年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如期完成 2011 年第六期“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中期检查及一年期项目的结题 验收工作。

2. 承办国内外各级各类学科竞赛

我校目前组织开展 20 大类 49 项学科竞赛项目,从单一学科竞赛向多学科、

交叉性、基于社会企业问题和知识趣味型相结合,参赛层次从校到省和国家,最 后走出国门,融入到国际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大舞台。其中承担了 2102 年全国大 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专家阅卷评审组织工作,承担了浙江省高校大学生数学建模、

程序设计、结构设计、英语演讲、化工设计、广告设计和工程综合能力竞赛秘书 处工作;承担了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节能减排竞赛、电子商务竞赛组委会 秘书处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综合性学科竞赛实践基地建设,2012 年投入组织和参加各级各类 学科竞赛经费 300 多万,用于 18 个综合性学科竞赛实践基地和学科竞赛网站建设。

3. 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2012 年暑期,学校精心准备,广泛发动,周密部署,着力开展以“青春追 寻,实践成才”为主题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全校共组建社会实践团队近 700 支,其中校级重点立项团队 110 支,校级一般团队 107 支,社会实践团队总 数有了新的突破,参加社会实践的人数超过七千名,实践区域覆盖全国各省市自 治区,不少团队还远赴港澳地区以及欧美国家。广大求是学子紧紧围绕践行“我 们的价值观”,深化“红色寻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推进“青春建功第二故乡 行动”等三项重点内容,开展了走访红色教育基地,形势政策宣讲、社会观察和 调研、教学就业实习、“三支一扶”、基层挂职锻炼、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 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设,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受 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他们在这场社会实践热潮里,不断思考,勇于探索,分 享感悟,臻于成熟,圆满完成实践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七月下旬,《浙江日报》连续用三篇报道,对浙大学子赴革命老区的实践活 动进行详细记录。10 月 31 日,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浙江日报》以《追寻 中,我们践行誓言》为题整版报道了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1 月 29 日,《中

(12)

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以《浙大万名学子“两脚沾泥”上党课》为题深入报道我校

“红色寻访”教育活动,教育部网站进行了转发,12 月 5 日,中国教育电视台 也专题报道我校社会实践活动。此外,吉林日报、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浙 江电视台、新浪网、钱江晚报、浙江在线等多家媒体都对我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 了关注和报道。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

(一)教学激励政策与教学中心地位 1.实施教学科研人员分类管理改革

根据《浙江大学教师岗位分类管理实施意见》,继续推行“教师岗位分类管 理”:按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学为主岗、科研为主岗、教学团队岗、应用推广岗 等 5 类岗位,对不同岗位制订不同的岗位职责。并继续在在教学方面设立求是特 聘教学岗、求是特聘实验岗。

2.实施“心平奖教金”和“优质教学奖”

为鼓励教师热爱教学并积极投身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 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设立了“心 平奖教金”和“优质教学奖”以表彰和奖励教学质量优秀、课程建设改革成绩突 出、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对获得浙江大学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的教师颁发 奖金人民币 100 万元/人,对获得心平教学贡献奖的教师颁发奖金人民币 10 万元 /人,对获得心平教学贡献提名奖的教师,学校颁发奖金人民币 5 万元/人;优质 教学奖一等奖 5 万元/人,二等奖 2 万元/人。

2012 年共评出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 1 名、心平教学贡献奖 3 名、心平教学 贡献提名奖 4 名;优质教学奖一等奖 10 名、二等奖 74 名。并按评奖办法给予了 奖励。

3. 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2012 年先后有 8 次校长办公 会议研究本科生招生入学、确认专业、奖学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竺可桢奖、

心平奖教金、优质教学奖评选等本科教学相关工作。

(13)

(二)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 1. 教学秩序检查

组织学校教学督导员及本科生院管理人员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对所有课堂 进行教学秩序大检查,在期末考试周进行考场秩序全面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 教师教学工作中不规范行为及时予以纠正。

2. 深入课堂听课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组织学校教学督导员和本科生院有关管理干部深入课堂 现场听课,及时了解师生教学动态。学校教学督导员共听课 1800 余课次,本科 生院有关管理干部深入课堂现场听课 150 余课次。

3. 毕业论文(设计)进展情况检查

对人文学院、教育学院、航空航天学院、能源系、控制系、建工学院、生科 学院、农学院、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 10 个院系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的进展及完成质量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情况看,总体上院、系及专业教研室 对毕业环节工作很重视,指导教师用于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上的时间比较充足,

绝大部分毕业生能认真对待毕业论文(设计),毕业环节工作基本上能按照教学 计划要求去作。

4. 对教学事故责任人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

2012 年学校共发生的 11 起教学事故,其中 2 起为严重教学事故的事故责任 人受到全校通报批评,9 起一般教学事故的责任教师受到了学院(系)内部通报 批评或训诫谈话。

(三)开展各种评估评价 1. 院系本科教学工作绩效考核

为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和建设,完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今年春学期按照修订后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学院(系)

2011 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的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和考核,经考核 2011 年度光电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 3 个学院(系)的考核等级为 A+,外 语学院等 12 个学院(系)的考核等级为 A,人文学院等 16 个学院(系)的考核 等级为 B,教育学院等 4 个学院(系)的考核等级为 C。学校对年度本科教学绩 效考核中,考核等级为 A+的学院(系)奖励 10 万元,考核等级为 A 的学院(系)

奖励 5 万元。

(14)

2. 教师教学工作考核

根据学校考核工作的安排,对全校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学为主岗、教学团队 岗、实验岗教师 2012 年度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考核。就考核的时间范围、主要 考核内容、考核的等级及等级的评定原则等问题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说明。各 学院(系)根据所发通知对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学为主岗、教学团队岗、实验岗 教师 2012 年度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考核。

3. 学生评教工作

为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我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了 改进,提出了课堂教学质量多次、实时评价方案,并将评价结果由按“课程.教 师”为单位改为按“教学班.教师”为单位汇总。

2012 年组织本科学生对 9350 个教学班课程进行了评价,其中春学期 1038 个教学班,夏学期 3468 个教学班,秋学期 1085 个教学班,冬学期 3759 个教学 班;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比率约为 79.933%,其中春学期学生参评率为 61.892%,夏学期学生参评率为 87.639%,秋学期学生参评率为 59.088%,冬学 期学生参评率为 88.933%。

4. 本科专业试评估

为健全和完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提高本科 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计划对没有接受过专业认证或行业评估的专业分批进 行专业评估。2012 年对人文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地球科学系地球信息科学与技 术专业、农学院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等 3 个本科专业进行试评估。

试评估采用专业自评与学校专家组评估相结合,被评估专业所在学院(系)

按照专业评估要求撰写自评报告,学校组织评估专家组审核自评报告并到院系实 地考察,通过听课、现场考察、听取专业汇报和召开师生座谈会等,最终形成专 业评估报告。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毕业生情况 1. 毕业生学业状况

2012 届毕业生共 4857 名,学位授予 4844 名,结业 356 名,延长学制 301 名;187 名学生获辅修证书,3 名学生获第二专业证书,122 名获双学士学位证 书。

(15)

2012 年,全校本科留学生共毕业 123 人(其中 120 人获得学士学位),结 业 19 人,肄业 1 人。

2. 毕业生海内外深造情况

2012 届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和海外深造总人数为 2812 人,占本科毕业生的 55.16%,比上届增加了 0.84%。其中国内升学人数 1728 人,升学比例为 33.09%;

出国留学人数为 1084 人,出国留学比例为 21.26%。在国内升学人数中,有 1485 名本科生升学至国内 985 高校。

在出国留学深造方面,我校本科毕业生近几年出国留学比例呈稳步增长态 势。2012 届毕业生中有一批进入哈佛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和东京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学习,进入世界前 100 强大学深造的总人数达 579 人,比 2011 年增加了 144 人。

3. 毕业生就业状况

截至 2012 年 8 月底,我校 2012 届本科毕业生有 2812 人在国内升学或出国 留学,2456 人实现就业,初次就业率达到 96.67%。其中协议书就业的 1955 人。

在就业的毕业生中,在浙江省就业的占 61.69%。去省外就业的毕业生中,有 66%

集中在上海、广东、北京、江苏四个省市就业。

(二)学生学习满意度 1. 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根据全校各年级学生对所学课程评价统计,近几年学生对课程满意率(很满意 和满意)为 95%左右。根据近年我们在毕业生中的不记名问卷调查统计,90%以上 的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所学课程质量高或比较高。

2. 毕业生对专业和教师教学水平总体评价

根据近年在毕业生中的不记名问卷调查统计,毕业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总体评 价好和较好的比率在 90%以上;认为我校上课教师总体教学水平高或比较高的比率 在 90%以上。

(三)学生健康状况

浙江大学 2012 年全校 1-4 年级学生,除保留学籍、高水平学生运动员、体 育系运动训练、留学生、交流生等,出国交流、身体原因申请免缓测的学生共计 460 人,实际应测人数为 20865 人,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及以上者达 90.68%

(其中优秀率为 1.84%、良好率为 46.43%、及格率为 42.40%),不及格率为 9.32%。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6)

根据近年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我校毕业生约 70%主要从事各类 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编辑、记者等,已有超 过 10%比例担任各类企业重要管理工作,如经理、部门经理等。同时反应我校毕业 生总体印象很好,有良好的发展态势,对毕业生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用人单位 占 85%以上,不太满意的仅占 3%左右。

(五)学生成就 1. 学科竞赛获奖

2012 年我校组队参加国际和国家级学科竞赛共获奖 80 项,其中荣获国际特 等奖 3 项、一等奖 33 项、二等奖 11 项、三等奖 1 项;荣获全国特等奖 4 项,一 等奖 9 项,二等奖 10 项,三等奖 9 项(具体见下表)。

2012 年浙江大学本科生参加国际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成果汇总表

获奖等级

竞赛项目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合计

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 3 10 6 19

亚州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 8 4 12

世界大学生机器人竞赛 2 1 1 4

国际德国红点与 IF 概念设计竞赛 13 13

合 计 3 33 11 1 48

2012 年浙江大学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成果汇总表

获奖等级

竞赛项目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合计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 3 5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 1 1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1 1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1 1 1 3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和模拟电路竞赛 2 2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2 4 1 3 10

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 1 2 3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 1 2 2 5

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 1 1

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1 1

合 计 4 9 10 9 32

(17)

其中获得最高奖有: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 3 项,其中首次荣 获特等奖中最高奖 SIAM 奖、一等奖 10 项;荣获世界大学生机器人仿真救援组、

小型组二项亚军和小仿人组第四名以及第 4 次蝉联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小仿组竞 赛冠军;荣获德国红点设计竞赛 13 项大奖。

2. 发表论文、申请专利

据步完全统计,2012 年全校学生共发表论文 279 篇,其中一级刊上发表 100 篇,

核心刊物及一般刊物 179 篇;学生共申请专利 186 项,获得专利 166 项,其中发明 专利 55 项。

六、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特色

近年来,在“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教育理念指导下,

我校持续推进“宽、专、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实施优质生源工程、推进通 识教育和大类招生、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学生 创新能力与个性化培养、教学评价与教学激励机制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探索 与实践,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特别是通 过通识、核心课的建设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我校在“精品课、视频 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特色专业、示范实验中心、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等国家 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优势和特色。

在通识核心课建设方面,针对通识课程普遍存在的“课程定位低、教学模式 单一”等现象,确立了“提高认识、挤出水分、引进名师、深化改革”的改革目 标,实施了“课程规划、内容组织、模式改革、质量跟踪”等多渠道、全方位的 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系列方案,实行教授大班理论授课,博士生组织分组小班讨论 的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实施 2 年来,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深受学生欢迎。

为推动、引导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水 平,学校教师发展中心举办了各种教学方式方法学习、观摩座谈和研讨会,仅 2012 年就开设了哈佛大学 Eric Mazur 教授等名师主讲的 10 场教学学术讲座、3 个专题研讨会、7 次示范课程观摩、20 次教学研究午餐沙龙,还专门针对教师的 个性需求组织了 19 次教学技能培训个性咨询。

同时,以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以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

(18)

性培养为重点的“竺可桢学院”为平台,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设 立了“启真班”和“求是科学班”,选聘国外知名教授为竺可桢学院学生授课,

选送学生赴国外“目标学科”修读相关专业课程、参加国际会议和其它各类国(境)

外交流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哈佛、MIT、斯坦福等世界著名高校 深造。

七、需进一步改进的主要问题

按照学校办学目标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性人才和未来领导者的要求,

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和提高。主要有:

(一)强大的学科和科研优势如何更好转化为教学和人才培养优势,使科研 更好地反哺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加大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在课程内容的规划设计、

教学方式的选择上,更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将学 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三)营造良性的教学文化氛围,进一步确立教学中心地位。在政策、经费 上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支持力度,支持、鼓励教师特别是高水平教师更多的投入课 程建设、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营造学校各级领导重视教学、广大教师热爱教学 的良性的教学文化。

学校将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

理性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完善制度,不断加强和改进 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性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超过1亿元,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25万册,电子图书

鉴于课程发展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一日千里,加上教育局课程发展处多 年来透过不同途径,搜集各界对历史课程及教学等方面的意见,课程发展议会于

研究不同的、新的教學方法/模式 試教行動 Æ 分享經驗 Æ

1、电动力学 郭硕宏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电动力学 尹真 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3、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J. Jackson

2014 年底,首经贸颁布了一份《关于教师职务晋升的补充规定》 。其中教授 职务晋升的条件当中赫然写着:“出色完成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优秀” “任现职

李胜宏 第44届IMO中国队领队、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伟固 国家集训队教练、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鸿坤 第31、32届IMO中国队副领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刘诗雄

微积分的创立是数学发展中的里程碑, 它的发展 和广泛应用开启了向近代数学过渡的新时期, 为研究 变量和函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运动物体的瞬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