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地區老人自覺健康狀況相關因子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灣地區老人自覺健康狀況相關因子之探討"

Copied!
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台灣地區老人自覺健康狀況相關因子之探討

林佳臻1,2,3 杜明燦2,3 陳俊傑2,3,4 陳宣志2,3,4 顏啟華1,2,3,4 李孟智4,5

摘 要

目的:老化是台灣及世界各國人口發展趨勢,因此老人的健康照護之研究 更顯重要,而自覺健康狀況對於測量個人生理、心理與社會健康具有綜合性指 標意義。本研究欲探討影響自覺健康狀況之相關因素。

方法:本研究使用國民健康局「台灣中老年人身心社會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之1,646位老年人資料,以1999年(第四波)調查為基期,調查各項可能影響自覺 健康狀況之因素,再進一步追蹤2003年(第五波)調查之自覺健康狀況。探討因 素包括:教育、慢性疾病、日常生活功能、工具性日常活動功能、憂鬱症狀、

認知功能、身體質量指數、休閒娛樂、社團活動參與等,以及各項家庭因素包 括:婚姻狀況、居住穩定度、獨居、居住安排滿意度、與家人情緒支持意願、

家人關心程度、經濟狀況困難度等因素。先以卡方檢定作為各項因子對於自覺 健康狀況的單變項分析,顯著意義之變項再進行邏輯式回歸分析,探討各個因 素對自覺健康狀況之相關性與預測能力。

結果:經過四年的追蹤,發現老人之慢性疾病數、日常生活功能、工具性 日常活動功能、憂鬱症狀等因素皆為自覺健康狀況的強烈預測因子。家庭因素 方面,居住穩定度(OR: 0.59, 95.0% CI=0.39-0.91)以及家庭經濟狀況滿意度(OR:

1.52, 95.0% CI: 1.17-1.98)在經過調整其他明顯因子之後,仍具有顯著相關性。

結論:本研究發現除了慢性疾病、日常生活功能、憂鬱症狀等生理和心理 狀態,老年人的居住安排、自覺家庭經濟狀況、休閒娛樂等社會環境和家庭狀 態,皆是自覺健康狀況的重要預測因子。

(2)

1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老年醫學科、2家庭暨社區醫學部、3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4中山醫學大學老年醫學暨

老年學教育研究中心、5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家庭醫學科

通訊作者:顏啟華

通訊處:40201 台中市南區建國北路 1 段 110 號(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

電話:(886) 4-24739595 轉 34955 E-mail: chiachen1116@hotmail.com

(臺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2013;8(2):75-89)

關鍵詞:自覺健康狀況、老人、預測因子、長期追蹤、台灣

(3)

前言

高齡化已是台灣與世界各國人口發 展的趨勢。自1993年起,台灣65歲以上 老年人口已超越7%,正式成為高齡化社 會 。 根 據 內 政 部 戶 政 司2013年 2月 最 新 統計,台灣老年人口已達2,616,528人,

占 總 人 口11.22% 。 面 對 人 口 老 化 的 社 會 , 如 何 提 升 老 年 族 群 生 活 及 照 護 品 質、維持老年人口的健康與功能,是現 今社會很重要的議題。

隨著醫學發展與公共衛生進步,人 類平均壽命延長,我國國民平均壽命至 2009年提升至79歲,若能促進退休老人 的生活品質,可使其貢獻社會經驗,更 可節約醫療資源。然而老年人的健康,

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包含生理狀況、心 理狀況、社會環境及身體功能等,而社 會環境包括經濟因素、家庭因素、及社 會參與等。

自覺健康狀況(self-rated health)是一 個可以普遍使用於民眾的評估方式。它 通常是使用一個簡單問題,讓受訪者對 自己近來的整體健康做評估,以「非常 好」至「非常差」的分級方式(Likert scale) 回 答[1] 。 儘 管 這 是 一 個 非 常 簡 單 的 問 題,但在過去二十多年,有許多針對不 同的國家、性別、族群所做的研究,都 呈現自覺健康狀況對於失能以及死亡率 有很好的預測能力[2-4],並且有中等至 良好的再測信度[5,6]。

過往許多研究皆顯示自覺健康狀況 與死亡率有明顯相關性[7-9],包括最近 的一篇在2010年的研究,蒐集了2,875名

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經過兩年的追蹤,

發現共有120名老人死亡,其中自覺健康 狀況不佳的老人有較高的風險,即使調 整其他相關健康與經濟因素,自覺健康 狀況不佳仍是死亡率的一個強烈預測因 子[7]。一篇針對8,697位六十五歲以上社 區老人的長期追蹤研究,發現即使在於 輕度至中度的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自覺 健康狀況仍然具有評估健康與預測死亡 率的能力[10,11]。另一篇日本研究發現,

較好的自覺健康狀況與有工作、有運動 習慣、良好的睡眠、正常日常生活功能 相關;而肥胖、腦血管病史、心血管病 史、憂鬱症狀、較差的親友關係、較差 的經濟滿意度等因子,皆與較差的自覺 健康狀況有相關性,顯示社區老人的自 覺健康狀況與其心理因素、功能狀態、

經濟情況、生活方式以及疾病史有相關 性[12]。在心理狀況方面,研究發現老年 人自覺健康狀況不良與具有慢性疾病都 是增加憂鬱產生的危險因子,尤其是自 覺健康狀況不良與憂鬱有更強的相關性 [13]。

綜合以上,自覺健康狀況可反映包 括生理、心理及社會環境的整體健康狀 態。本研究探討影響台灣地區老人自覺 健康狀況之因素,期待能作為未來社會 福利與照護策略之參考,透過相關政策 及早介入與預防,改善老人整體健康狀 況,並提升其生活品質。

(4)

材料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的資料是來自衛生署國 民健康局之「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 生 活 狀 況 長 期 追 蹤 調 查 」 (Taiwan longitudinal study on aging, TLSA)資料 庫。其抽樣設計採分層三段系統隨機抽 樣法:以1988年底設籍於台灣331個平地 鄉663鎮市區,年滿60歲以上之男女人口 為調查母體,先抽選56個鄉鎮市區,每 樣 本 再 抽 選 兩 位60 歲 以 上 個 案 , 共 計 4,412位老人。在1989年完成第一次基準 調查計4,049人,完訪率達91.8%,具全台 灣地區樣本代表性。之後針對完成訪查 存 活 的 樣 本 , 陸 續 進 行 五 波 之 追 蹤 調 查,此調查為固定樣本群之大規模長期 追蹤研究,且持續維持接近90%的高完訪 率。

本研究截取第四波(1999年)及第五 波(2003年)調查資料。1999年個案數為 2,310人(如圖1),扣除期間死亡(606人) 及資料不全(58人)者,至2003年共計有效 樣本1,646人納入分析。

二、研究變項評估

本研究將1999年受訪者之年齡、性 別、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居住穩定度、

獨居與否、居住安排滿意度、家人支持 意願及關心程度、家庭經濟狀況、慢性 疾病史、日常生活功能、憂鬱程度、認 知功能、營養狀態、有無休閒活動等列

為自變項。

家庭因素包括:(1)居住穩定度:在 同一個房子已經居住三年以上代表居住 穩定;(2)居住安排滿意度:問題為“目前 你和這些人同住一戶,對這樣安排你是 否感到滿意?”,回答「非常滿意、滿意、

普通」代表居住安排滿意,回答「不滿 意、非常不滿意」表居住安排不滿意;(3) 家人支持意願:問題為“當你需要談你的 問 題 和 心 事 時 , 家 人 願 不 願 意 聽 你 講?”,回答「不太願意、很不願意」表 家 人 情 緒 支 持 意 願 低 ;(4) 家 人 關 心 程 度:問題為“你覺得家人、親戚、朋友是 否關心你?”,回答「不太關心、很不關 心」表家人關心程度不佳;(5)家庭經濟 狀況:問題為“請問你(和你的配偶)在應 付每月的生活費用或開支上,是否足夠 或有困難?”,回答「略有困難、相當困 難」表家庭經濟狀況困難。

日常生活活動(ADL)包括「洗澡」、

「穿衣服」、「脫衣服」、「吃飯」、「起床、

站立、作在椅子上」、「室內走動」、「上 廁所」等問題,如有一項無法完成即為 ADL有障礙。工具性日常活動功能(IADL) 包括「買個人日用品」、「處理金錢」、「獨 自坐汽車或公車」、「在住家附近做粗重 工作」、「掃地、洗碗、到垃圾等其他輕 鬆工作」、「打電話」等問題,如有一項 無法完成即為IADL有障礙。

心理因素評估包括:(1)憂鬱症狀嚴 重度以CES-D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Depression Scale)量表測量,一般 20題之CES-D量表以16分作為切點;而本 問卷使用10題之CES-D量表,根據過去文

(5)

圖1 「台灣地區老人家庭內因素與自覺健康狀況之相關性探討」樣本數變化情形

獻,超過8分者視為有憂鬱傾向[14];(2) 認知功能以SPMSQ (short portable mental status questionnaire)量表測量,SPMSQ量 表之優點在於訪員只須接受簡單訓練即 可進行訪查,而在之前以9題SPMSQ量表 作為評量的研究中,以答對題數小於6題 認定為有認知功能障礙[15]。

社會因素包括:(1)休閒娛樂:包括 棋藝、花藝、戶外健身活動等項目,如 有一項以上即為有休閒娛樂;(2)社團活 動:包括社區、宗教、各行業公會、政

治、服務、進修班等團體,如有參與一 項以上即為有社團活動。

本研究之依變項為2003年受訪者的 自覺健康狀況。受訪者對於題目“你認為 現在的健康情形?”之回覆,將回答「很 好、好、普通」者視為自覺健康狀況「良 好」,而回答「不太好、很不好」者視為 自覺健康狀況「不良」。

三、統計分析 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1989 年完訪樣本數 (第一波) N=4,049

1999 年完訪樣本數(第四波) N=2,310

2003 年完訪樣本數(第五波) N=1,646

排除1999 年止 死亡個案1486 人 未完成問卷253 人

依序排除2003 年 死亡606 人 資料不全58 人

(6)

本研究將調查後的資料,以SPSS套 裝統計軟體第12版進行分析。以描述統 計來呈現有關本研究樣本之人口學特徵 與各相關因子之分佈情形。經過單變項 分析(卡方檢定),來檢視與自覺健康狀況 相關之因子,檢定以p<0.05作為統計上有 意義之參考。將單變項分析具有顯著意 義的自變項,再進一步納入邏輯式迴歸 分析,分析其勝算比(OR)與95%信賴區間 (95%CI),以探討可能預測及影響自覺健 康狀況之因子,檢定以p<0.05作為統計上 有意義之參考。

結果

一、人口學特徵及各因子盛行率

本 研 究 截 取 衛 生 署 國 民 健 康 局 之

「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 期 追 蹤 調 查 」 第 四 波(1999年)及第五波 (2003 年 ) 資 料 。 1999 年 個 案 數 為 2,310 人,扣除期間死亡(606人)及資料不全(58 人)者,至2003年共計有效樣本1,646人納 入分析,男性平均年齡為74.96歲,女性 平均年齡為75.72歲(表1)。

二、自覺健康狀況之相關因子分析

2003年調查結果,共有711 (43.2%) 位老人自覺健康狀況不良,男女性各有 37.4%與49.7%自覺健康狀況不良,兩性 有統計上著差異。進行相關因子之單變 項分析,發現性別、教育程度、慢性疾 病、日常生活功能(包括ADL與IADL)、

憂鬱症狀、認知功能及社會環境因素(休 閒娛樂、社團活動)等皆為有統計意義之 影 響 因 子 。 而 居 住 狀 況 及 家 庭 因 素 方 面,居住穩定、獨居狀態、對居住安排 度、家人支持意願度、家人關心度及自 覺家庭經濟狀況等在統計上皆呈現顯著 差異(表2)。進一步將單變項中對於自覺 健康狀況具有顯著相關的因子進行多變 項迴歸分析,結果發現除了慢性疾病、

日常生活功能(包括ADL與IADL)、憂鬱 症狀仍為顯著相關因子外,居住穩定(OR:

0.59, 95% CI: 0.39-0.91)及自覺家庭經濟 困難(OR: 1.52, 95% CI: 1.17-1.98)皆與日 後自覺健康不良有顯著相關性(表3)。

討論

本研究所使用的是一個國家型的長 期追蹤調查樣本,它經過全國性的隨機 採樣,並且有很高的完訪率(91%),是一 個相當具有代表性的長期追蹤樣本。而 問卷內容的全面性也提供本研究對於自 覺 健 康 狀 況 之 影 響 因 子 一 個 綜 觀 生 理 上、心理上、以及家庭社會環境上的因 素探討。

過去有許多研究探討自覺健康狀況 的影響因子,慢性疾病及身體功能等生 理 狀 況 是 最 常 被 指 出 的 相 關 因 素 [16-19]。加拿大有一份針對13,995名國家 健康評估訪查對象的研究,發現主要造 成自覺健康狀況不佳的因素包括慢性疾 病、長期或短期失能與疼痛。他們認為 疾 病 造 成 的 疼 痛 、 健 康 的 衝 擊 以 及 失 能,都是造成疾病影響自覺健康狀況的

(7)

表1 1999年樣本主要基本資料

男性(N=870) 個案數(百分比%)

女性(N=776) 個案數(百分比%) 年齡 (歲)

70-79 756(86.9) 628(80.9)

80-89 109(12.5) 140(18.0)

90-98 5(0.6) 8(1.1)

教育程度 (年)

0 290(33.3) 567(73.0)

1-6 411(47.2) 190(24.5)

6-12 117(13.4) 13(1.7)

>12 52(6.1) 6(0.8)

無偶 240(27.6) 457(58.9)*

獨居 103(11.8) 75(9.7)

居住穩定 807(92.8) 721(92.9)

居住安排不滿意 35(4.0) 34(4.4)

家人支持意願低 129(14.8) 113(14.6)

家人關心程度不佳 53(6.1) 35(4.5)

家庭經濟狀況困難 195(22.4) 225(29.0)

慢性疾病數目

0 164(18.9) 90(11.6)

1 232(26.7) 148(19.1)

2 195(22.3) 178(22.9)

>2 279(32.1) 360(46.4)

日常生活活動障礙 41(4.7) 87(11.2)*

工具性日常活動障礙 284(32.6) 485(62.5)*

憂鬱症狀(CESD>8) 174(20.0) 280(36.1)*

認知功能障礙(SPMSQ≤6) 72(8.3) 233(30.0)*

身體質量指數(kg/m2)

<18.5 69(7.9) 84(10.8)

18.5-24 477(54.8) 386(49.7)

≥24 324(37.3) 306(39.5)

沒有休閒娛樂 81(9.3) 130(16.8)*

沒有社團活動 352(40.6) 456(58.8)*

*卡方檢定,男性與女性有顯著差異(p<0.05)

(8)

表2 自覺健康狀況相關因子之單變項分析

自覺健康狀況 良好(N=935) 個案數(百分比%)

自覺健康狀況 不良(N=711) 個案數(百分比%)

p value

女性 390(41.7) 386(54.2) <0.01*

教育程度(年) <0.01*

0 424(45.3) 433(60.9)

1-6 388 (41.5) 213(30.0)

6-12 78 (8.3) 52(7.3)

>12 45 (4.8) 13(1.8)

無偶 557 (60.0) 392(55.1) 0.78

獨居 102 (10.9) 76(10.7) 0.94

居住穩定 880 (94.1) 648(91.1) 0.02*

居住安排不滿意 28 (3.0) 41(5.8) <0.01*

家人支持意願低 122 (13.0) 120(16.9) 0.02*

家人關心程度不佳 38 (4.1) 50(7.0) <0.01*

家庭經濟狀況困難 184 (19.7) 236(33.2) <0.01*

慢性疾病數目 <0.01*

0 197 (21.1) 56(7.9)

1 235 (25.1) 146(20.5)

2 219 (23.5) 153(21.5)

>2 284 (30.3) 356(50.1)

日常生活活動障礙 31 (3.3) 97(13.6) <0.01*

工具性日常活動障礙 348 (37.2) 421(59.2) <0.01*

憂鬱症狀(CESD>8) 187(20.0) 267(37.6) <0.01*

認知功能障礙(SPMSQ≤6) 129(13.8) 176(24.8) <0.01*

身體質量指數(kg/m2) 0.18

<18.5 70 (7.5) 83(11.7)

18.5-24 507 (54.1) 356(50.1)

≥24 358 (38.4) 272(38.2)

沒有休閒娛樂 76 (8.1) 135(19.0) <0.01*

沒有社團活動 427 (45.7) 381(53.6) <0.01*

*卡方檢定,p<0.05表示有顯著差異;資料以個案數(百分比)表示。

(9)

表3 自覺健康狀況相關因子之邏輯回歸分析

勝算比 (95%信賴區間) p 值

性別(女性) 1.03 (0.79 - 1.35) 0.81

教育程度(年)

1-6 0.69 (0.53 - 0.90) 0.01*

6-12 0.92 (0.59 - 1.44) 0.72

>12 0.43 (0.21 - 0.86) 0.02*

婚姻狀況:無偶 0.92 (0.71 - 1.19) 0.52

獨居 0.97 (0.65 - 1.44) 0.88

居住穩定 0.59 (0.39 - 0.91) 0.02*

居住安排不滿意 1.25 (0.72 - 2.16) 0.43

家人支持意願低 1.11 (0.81 - 1.54) 0.51

家人關心程度不佳 1.18 (0.67 - 2.10) 0.57

家庭經濟狀況困難 1.52 (1.17 - 1.98) 0.01*

慢性疾病數目

1 2.10 (1.41 - 3.13) 0.01*

2 2.31 (1.54 - 3.45) 0.01*

>2 3.39 (2.32 - 4.95) 0.01*

日常生活活動障礙 2.06 (1.23 - 3.48) 0.01*

工具性日常活動障礙 1.42 (1.10 - 1.82) 0.01*

憂鬱症狀(CESD>8) 1.52 (1.17 - 1.99) 0.01*

認知功能障礙(SPMSQ≤6) 0.89 (0.62 - 1.27) 0.52

沒有休閒娛樂 1.47 (1.02 - 2.13) 0.04*

沒有社團活動 0.99 (0.79 - 1.24) 0.94

*p<0.05 表示有顯著差異

原因。在沒有慢性疾病與失能的人,疼 痛則是造成自覺健康狀況不佳的主要因 子。這項研究也發現隨著年紀的增長,

自 覺 健 康 狀 況 不 良 的 情 況 也 會 增 加 [16]。而一篇以亞洲日本與韓國六十歲以 上老人為對象的調查,針對自覺健康狀 況與身體功能的影響因子做比較,發現 慢性疾病、憂鬱症狀及對生活不滿意等 因素,與自覺健康狀況不良及失能都具

關係性[17]。這些生理因素在本研究依然 呈現相當強烈的相關性,慢性疾病以及 日常生活功能和工具性日常活動功能受 限制等在全部樣本分析中,皆對於往後 之自覺健康狀況不良有顯著意義。

本研究也針對過往研究較少探討的 家庭因素進行分析,發現居住穩定度、

對 於 居 住 安 排 的 滿 意 度 、 家 人 關 心 程 度、以及家庭經濟狀況困難度皆與日後

(10)

自覺健康狀況相關,且在多變項迴歸分 析中,即使調整了常見的身體疾病及身 體活動功能等因素,居住穩定度以及家 庭經濟狀況困難度仍然顯示與2003年之 不 良 的 自 覺 健 康 狀 況 呈 現 有 顯 著 相 關 性。有研究顯示,老年人居住在穩定的 環境,可以提升他們的從事身體活動的 頻率以及社會參與的機會,可以明顯降 低失能的風險[20]。因此居住穩定度對於 自覺健康狀況之影響也可見一斑。而社 會經濟狀況對於健康的影響之前有許多 研究已經確立[21],由於經濟狀況可能會 影響到醫療利用率、環境品質等因素進 而影響健康。

在心理層面,過去研究已指出憂鬱 症 狀 與 自 覺 健 康 狀 況 有 很 大 的 關 聯 性 [22],憂鬱症的老人通常會出現較差的自 覺健康狀況。有研究發現在改善憂鬱之 後,雖然個人的客觀身體健康並沒有明 顯 變 化 , 但 自 覺 健 康 狀 況 也 隨 之 改 善 [23]。以一篇蒐集了6,869名社區老人所 進 行 的 長 期 追 蹤 為 例 , 經 過 兩 年 的 追 蹤,他們發現憂鬱症狀對於日後老人的 自覺健康狀況變差是一個獨立於疾病與 失能之外的危險因子[24],不僅增加自覺 健康狀況變差,也減少自覺健康狀況改 善的幅度。此外,另一個研究也發現老 人憂鬱症狀對於自覺健康狀況具有獨立 於年齡、性別、種族之外的影響力[25]。

本 研 究 進 一 步 調 整 其 他 生 理 、 生 活 功 能、家庭社會環境等相關因素,更確認 憂鬱症狀仍然是自覺健康狀況不良的一 個預測因子。

本研究結果身體質量指數與日後自

覺健康狀況並無顯著相關性。然而先前 研究發現身體質量指數不論是高或低對 於自覺健康狀況皆有較不良的結果[26]。

在其他社會環境層面,過往針對運 動 與 自 覺 健 康 狀 況 相 關 性 研 究 較 多 [27,28] , 但 在 休 閒 娛 樂 及 社 會 參 與 方 面,過去少有研究做過一個整合性的討 論。本研究結果發現,沒有休閒娛樂與 社團活動參與的老人,也比較可能呈現 出不良的自覺健康狀況,經多變項回歸 分析排除其他相關因素影響後,沒有休 閒娛樂仍然具顯著意義。

本研究之老人約1/4有憂鬱傾向,約 1/5有認知功能障礙,可能會影響家人支 持、關心程度、自覺健康狀況等問題評 估的信效度,是需要考量的研究限制。

然而資料取自國家型的長期追蹤調查,

由特約訪員以面談方式執行。訪員訓練 內 容 包 括 訪 問 標 準 程 序 、 問 卷 詳 細 內 容、相關調查技巧等,並在資深調查輔 導員帶領下進行訪問工作演練,使調查 作業程序標準化,且刪除未能順利完成 題 目 者 的 資 料 , 皆 可 減 少 相 關 人 為 偏 誤。另外過去文獻顯示,對於輕度至中 度認知功能障礙者及有憂鬱症狀者,自 覺健康狀況的確可以反映其整體健康及 預測死亡率[10,11]。

而本研究僅採用兩波調查資料,未 來可進一步分析多波資料數據,並呈現 自覺健康變化與相關影響因子之變化情 形,將更能清楚了解各因子與自覺健康 狀況的動態相關性。

(11)

結論

本研究發現除了慢性疾病、日常生 活功能、憂鬱症狀等生理和心理狀態,

老年人的居住安排、自覺經濟狀況、休 閒娛樂等家庭狀態和社會環境,皆是自 覺健康狀況的重要預測因子。

根據本研究結果,對於老人的健康 照 護 政 策 , 除 了 疾 病 預 防 與 醫 療 支 持 外,也應著眼於家庭功能、居住安排與 社會福利政策。應鼓勵國人為家中長者 安排穩定、熟悉的住所。藉由社區發展 政策,充實社區休閒文康、長青學苑等 活動與設備,設立社區關懷據點,提供 老 人 親 善 的 居 住 環 境 , 提 升 其 身 體 活 動、社會參與,並維持日常生活自我照 護之能力。另外可透過活動舉辦與衛生 教育,鼓勵國人培養個人的興趣與休閒 活動,使退休生活更豐富而有意義。

誌謝

本研究所使用之資料係來自國民健 康局提供之「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 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資料,謹此致 謝。

參考文獻

1. Fayers PM, Sprangers MA: Understanding self-rated health. Lancet 2002; 359:

187-8.

2. Lee Y: Self assessed global health, as well as, specific dimensions of health act

as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functioning and mortality in a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 people.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00; 54:

123-9.

3. DeSalvo KB, Bloser N, Reynolds K, et al:

Mortality prediction with a single general self-rated health question. J Gen Intern Med 2006; 21: 267-75.

4. Ishizaki T, Kai I, Imanaka Y: Self-rated health and social role as predictorsfor 6-year total mortality among a non- disabled older Japanese population. Arch Gerontol Geriatr 2006; 42: 91-9.

5. Zajacova A, Dowd JB: Reliability of Self-rated Health in US Adults. Am J Epidemiol 2011; 174: 977-83.

6. Lundberg O, Manderbacka K: Assessing reliability of a measure of self-rated health. Scand J Soc Med 1996: 24:

218-24.

7. Santiago LM, Novaes Cde O, Mattos IE:

Self-rated health (SRH)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in elderly men living in a medium-size city in Brazil. Arch Gerontol Geriatr 2010; 51: e88-93.

8. Idler EL, Benyamini Y: Self-related health and mortality: a review of twenty- seven community studies. J Health Soc Behav 1997; 38: 21-37.

9. Lee SJ, Moody-Ayers SY, Landefeld CS,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ated health and mortality in older black and white Americans. J Am Geriatr Soc 2007;

(12)

55: 1624-9.

10. Walker JD, Maxwell CJ, Hogan DB, et al: Does self-rated health predict survival in older persons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

J Am Geriatr Soc 2004; 52: 1895-900.

11. St John P, Montgomery P: Does self- rated health predict death in older adult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Can J Aging 2012; 31: 49-54.

12. Hirosaki M, Ishimoto Y, Kasahara Y, et al: Self-Rated health and comprehensive geriatric functions in community-living older adults in Japan. J Am Geriatr Soc 2010; 58: 207-9.

13. Huang CQ, Zhang XM, Dong BR, et al:

Health status and risk for depression among the elderly: 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literature. Age Ageing 2010;

39: 23-30.

14. Hsu HC: Gender disparity of successful aging in Taiwan. Woman Health 2004;

42: 1-21.

15. Euser SM, Schram MT, Hofman A, et al:

Measuring cognitive function with age:

the influence of selection by health and survival. Epidemiology 2008; 19: 440-7.

16. Cott CA, Gignac MA, Badley EM:

Determinants of self rated health for Canadians with chronic disease and disability.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1999; 53: 731-6.

17. Lee Y, Shinkai S: A comparison of correlates of self-rated health and functional disability of older persons in

the Far East: Japan and Korea. Arch Gerontol Geriatr 2003; 37: 63-76.

18. Kennedy BS, Kasl SV, Vaccarino V:

Repeated hospitalizations and self-rated health among the elderly: a multivariate failure time analysis. Am J Epidemiol 2001; 153: 232-41.

19. Bryant LL, Beck A, Fairclough DL: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positive perceived health in an older population. J Aging Health 2000; 12: 169-92.

20. Lund R, Nilsson CJ, Avlund K: Can the higher risk of disability onset among older people who live alone be alleviated by strong social relations?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non-disabled men and women.

Age Ageing 2010; 39: 319-26.

21. Closing the gap in a generation: Health equity through action on the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Final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8.

22. Callahan CM, Hui SL, Nienaber NA, et 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depression and health services use among elderly primary care patients. J Am Geriatr Soc 1994; 42: 833-8.

23. Borawski EA, Kinney JM, Kahana E:

The meaning of older adults’ health appraisals: congruence with health status and determinant of mortality. 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 1996; 51: S157-70.

24. Han B: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13)

self-rated health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a longitudinal study. J Am Geriatr Soc 2002; 50: 1549-56.

25. Han B: The impact of age, gender, and ra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self-rated health in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 adults: a longitudinal study. Home Health Care Serv Q 2001;

20: 27-43.

26. Goldman N, Glei DA, Chang MC: The role of clinical risk factors in understanding self-rated health. Ann

Epidemiol 2004; 14: 49-57.

27. Abu-Omar K, Rütten A, Robine JM:

Self-rated health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European Union. Soz Praventivmed 2004; 49: 235-42.

28. Han MA, Kim KS, Park 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poor self-rated health in Korean adults: The Third Korea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KNHANES). Public Health 2009; 123:

665-9.

(14)

Predictive Factors of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among Elderly Population in Taiwan

Chia-Chen Lin1,2,3, Ming-Tsan Tu2,3, Chun-Chieh Chen2,3,4, Shiuan-Chih Chen2,3,4, Chi-HuaYen1,2,3,4, Meng-Chih Lee4,5

Abstract

Objectives: Aging is a global trend, and Taiwan is one of the world’s fastest aging nations. For the elderly,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has been regarded as an indicator of each individual’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society’s health in general.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of elderly people, emphasizing on intra-familial factors, from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urvey of Health and Living Status of the Elderly in Taiwan”, during a four year period (1999-2003).

Method: Data were collated from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of 1646 elderly Taiwanese conducted respectively in 1999 and 2003.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and potentially associated factors were used for analyses. These factors included educational level, status of chronic disease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ore, instrumental ADL, depressive symptoms, cognitive function, body mass index, leisure/entertainment,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intra-familial factors (marriage status, living arrangement stability, living alon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living arrangement, willingness to share worries with family, degree of family’s car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family’s care, and financial status). The above factors a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he 2003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were analyzed with Chi-square test. Variables emerging as significant were subsequently analyzed using stratum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odds ratio (OR) and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factors associated significantly with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included years of formal education, having chronic disease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After adjustment for

(15)

1Division of Geriatric Medicine, 2Department of Family and Community Medicine, Chun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3School of Medicine,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4Center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n 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Chun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5Department of Family Medicine, Taichung Hospital,

Department of Health, Executive Yuan, R.O.C.

Correspondence to: Chi-Hua Yen

No. 110, Section 1, Chien-Kuo N. Road, Taichung City 40201, Taiwan

(Department of Family and Community Medicine, Chun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Tel: (886) 4-24739595 ext. 34955

E-mail: chiachen1116@hotmail.com

the above significant variables, two intra-familial factors appeared to be associated significantly with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living arrangement stability (OR: 0.59, 95.0%

and CI: 0.39-0.91] and financial status (OR: 1.52, 95.0% and CI: 1.17-1.98).

Conclusions: Chronic diseas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were strong predictors of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Intra-famili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were living arrangement stability and financial status.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2013; 8(2): 75-89)

Key words: self-rated heath status, elderly, risk factors, longitudinal study, Taiwa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cluding government health establishments such as public health centres, Medical Check-up Centre for Civil Servants, etc., and private clinics including establishments of health

Stage 6 Special Program of Study – Personal Development,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ife

Stage 6 Special Program of Study – Personal development,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ife

The elderly health centres provide people aged 65 or above with comprehensive primary healthcare services which include health assessments, physical check-ups, counselling,

Topic 4 - Promo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4CAspects of risk assessment and

• Centre for Food Safety, Food and Environmental Hygiene Department – Report of study on sodium content in local foods. • Centre for Food Safety, Food and Environment

• The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 is the highest nutrient intake value that is likely to pose no risk of adverse health effects for individuals in a given age and gender

 Examples of relevant concepts: equality, discrimin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community resources, self-concept, vulnerable groups, community work, community 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