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地理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地理"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艾致旻

地理

龍騰報導

109 年試辦考試社會科約有占比 70 分的跨主題、跨冊及跨學科題目 設計,顯見出「跨科整合」已然成為主流。在地理科中,學生除了熟記 文本內容外,也需懂得靈活運用,以習得的技能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如當今全球議題──新型冠狀病毒。此外,圖表識讀必然也是重點所 在,此次以「地理技能運用能力」為一大特色,如數值地形模型(DTM)

判讀即是要將「等高線」的知識點透過繪圖來呈現是否了解概念、並經 過吸收、轉化後進而實作。

綜觀而言,此次試題更重視「實作」、「評價」等高層次的能力,教 師須更加強教導學生「應用」「繪製」圖表、提出「反思與評價」的能 力,並且活用知識,如此在面臨「素養題」時,也能迎刃而解!

掃瞄QR code 可下載檔案

風向球 試題

p.2

大剖析 試題

p.5

(2)

前 提

從99 課綱核心「能力」到 108 課綱的核心「素養」,僅兩字的差別卻讓第一線的地理老師們覺得 無所適從。從108 學年度開始,教高一的老師們看著差異甚大的各家版本焦慮的備著課,這個版本沒 有的要不要補充?要教多少?課上不完問題探究的活動卻也要花好多時間,怎麼辦?變成教高一的老 師間最常聽到的話題。

綜觀近年的社會科學測試題,跨科整合題組已經成為主流,大考中心試圖將素養導向的命題方式:

「情境化」、「整合運用能力」、「跨領域及跨學科」應用在這幾年的大考中,試辦考試也接續此三項特 色,例如以當今全球議題──新冠狀病毒的真實情境脈絡融合地理科的空間資訊以及公民科的行政 法、文化衝突與成本概念。從去年年底大考中心公布考科考試說明、參考試卷到近期的109 年試辦考 試,地理科的考試內容與99 課綱內容差異不大,為 12 年國教所強調的地理系統知識、地理技能運用 能力、區域特色解析能力,以及地理問題探究及解決能力,尤其是「地理技能運用能力」的題型跳脫 以往選擇題的方式而改採手繪統計圖,使試題層次更加多元,但是這也是現職老師的一大挑戰,必須 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僅是能看得懂圖表,還要能以適切的統計圖表呈現地理現象。

此外,除了擷取訊息外,試辦考試中反思與評價、探究與實作的試題題數比以往的學測更多,其 命題方式也讓第一線的教師有更具體的學習對象。且在往年大考中較少出現的「態度及價值」內容透 過咖啡的公平貿易議題結合地理與公民的方式呈現,突顯108 課綱希望學生能對社會議題產生關懷與 同理的重要性。以下針對地理科試題進行分析。

試題分析

一、跨科題目為主導,地理科以「空間」與「技術」作為整合亮點

在22 題地理題中,就有 13 題為地理與其他科跨科整合的題組題。分別為以下:

1. 以歷史的「時間」結合地理「空間」:影響大帆船貿易航路的氣候與洋流因素(第 35、36 題)、臺灣 平埔族群的分布(第 32 題)、清代屏東平原開發的自然環境(第 54 題)、日治臺灣戶籍制度下農業的分

(3)

2. 以社會議題結合公民與地理的「空間」、「技術」:咖啡的分布與產業的利益分配不均現象(第 41~45 題)、新冠狀病毒擴散下地理資訊的應用(第 47 題)。

二、強調地理技能的「應用」

以往在教學現場礙於時間的限制,統計圖表或是地理資訊系統的教學多是教師「講」如何「分辨」

其中差異,以及使用的時機,甚少機會讓學生自行吸收素材後轉化為圖表表達。而108 課綱著重考「能 力」大於考知識點,在混合題38~40 題、第 45 題即是要將「等高線」、「首要型都市」的知識點透過 繪圖來呈現是否了解概念、並經過吸收、轉化後進而實作,是屬於高層次的試題,也呼應新課綱強調 素養是一種讓人在生活需求中能帶著走的能力,包括使用知識、認知與技能的能力。

三、「統整解釋」、「反思評價」、「探究與實作」題目增加

1. 統整解釋

第27 題為 92 年指考的改寫題,相較之前以專有名詞「區位租」為選項,新題以邱念農業區位論與 區位租的「理論內涵」來當成選項更具有鑑別度,讓學生不用死記名詞,而是懂得如何解釋與應用。

第28 題為 93 年學測的考古題,僅微調選項內容,但與第 27 題相似,選項以中地理論的理論內涵為 主,而非單純考理論名稱。

2. 反思評價

此題型多出現在混合題或非選擇題,需要高強度的閱讀理解能力或表達能力評量,以問答題或是繪 圖題來呈現,像是題組38~40 題(數值地形模型的判讀與繪製)、題組41~45 題(咖啡農的勞動剝 削與首要型都市)。

3. 探究與實作

此題目是過往大考中較少出現的題型,呼應108 課綱中的探究與實作課程,此次題目也有數題對於 情境課程中實作的研究目的、根據原因、牽涉到的研究方法與原理、結果的陳述與詮釋等進行設計,

例如題組41~45 題中第 42 題要選出題幹內文的主張、第 43 題根據文中資料歸結結論、第 44 題找 出探究的問題。

結 論

在一場素養命題的研習中,臺上的教授:「地理科相較於其他科目,我們早就在素養命題了。」這 席話安撫了許多在座老師忐忑的心。新課綱中「閱讀理解」需閱讀與理解不同類型文本,我們早已透 過大量的表格、地圖與統計圖提升學生非連續文本的閱讀能力;試題「情境化」也是地理科過往命題 的特色,不論是在地化或是全球視野、不論是自然環境或是社會、文化等人文環境、不論是災害應變 或是空間規劃,這些都是地理科堅強的基石。

由大考中心此次的題目來看,與99 課綱考試內容差異不大,只是更重視「實作」、「評價」等高層次的 能力,因此在教學現場,需要更加強教導學生「應用」「繪製」圖表的能力、提出「反思與評價」的能力以 及與其他科目共同合作教學甚至出題的嘗試。祝福所有地理老師們都能夠更游刃有餘的因應新課綱的挑戰。

(4)

附 註

1. 地理科試題統計

(1) 整份試卷共 63 題,其中地理科試題約占 22 題,部分題目同時具備跨 2 科目性質,如第 42、52、

54 題。

(2) 非選擇題部分有 4 題,偏重考測繪圖能力,比起單純學習知識點,更凸顯未來考試著重考能力

>考知識的方向。

題型 題數 占分 對應題號

單選題 單選 3 題 6 分 26、27、28

題組 6 題 12 分 29、30、31、32、35、36

混合題 單選 9 題 18 分 38、41、42、43、44、47、54、57、59 非選 4 題 12 分 39(繪圖)、40、45(繪圖)、52(繪圖)

非選題 0 0

小計 22 題 48 分

2. 地理科試題冊次分布(龍騰版)

(1) 此次試辦考試沒有偏重特定版本,龍騰版也沒有漏掉的考試概念,請用書老師放心。

(2) 值得注意的是課綱未規範的投影、土壤,此次皆未出題,顯見大考中心有注意把關讓試題不超 綱。

冊次 選擇題號 非選題號 小計 占分

地理1 26、29、30、31、35、36、38、

41、47、54

39、40、52 13 題 28 分

地理2 27、28、32、43、57、59 6 題 12 分 地理3 42、44 45 3 題 8 分

(5)

說明

本次特刊提供「試辦考試試題趨勢分析」及「解析」供參,係因題目版權 屬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所有,故試題請至109 試辦考試網站取得,以下為 地理解析。

大考中心網址:http://www.ceec.edu.tw

選擇題(占 74 分)

(此份試卷解題係依據大學考試中心於 109 年 5 月 7 日所公告之答案為主)

說明:第26∼37 題中,除第 33、34、37 為歷史題外(跨科題標示★),其餘皆計分。每題有 n 個選項,

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各題答對者,得該題的分數;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 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26

氣候系統

出 處: 龍騰地理 1 第 5 章氣候系統

測驗目標: 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解題觀念: 行星風系、自然景觀帶 答 案: D

解 析: 根據文中的敘述可以推測為沙漠的自然景觀,而沙漠又以副熱帶高壓帶下的熱帶沙漠分布 最廣,故選(D)。

完整試題

(6)

27

農業區位

出 處: 龍騰地理 2 第 4 章產業、龍騰地理 3 第 6 章中南美洲

測驗目標: G9 整合相關知能,反思各種社會及環境議題,並提出看法或解決策略。

解題觀念: 邱念農業區位論、商業性農業的區位 答 案:C

解 析: 根據圖示,愈靠近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則農業集約度愈高(例如:酪農業及園藝業),愈 遠離都市農業集約度愈低(例如:粗放的放牧業),因此農業土地利用的集約度和都市距 離成反比,故選(C)。(A)圖示的農業類型皆為商業性農業,與距海遠近無關;(B)圖中機械 化程度較高的農業為酪農業、園藝業以及混合農業,與農業類型有關,受坡度影響小。(D) 規模大小受到土地價格、經營方式、農家資本等因素影響較大,受到農產種類影響小。

28

中地理論

出 處: 龍騰地理 2 第 2 章聚落、交通與區域

測驗目標: G7 以地理系統、地理視野的觀點進行議題探討。

解題觀念:中地理論、商品等級與商品圈範圍 答 案:A

解 析: 線段長短代表居民願意移動的距離遠近。(B)商品或服務的需求愈頻繁,商品等級愈低,移 動的距離愈近。(C)供應商品或服務的地點愈多,移動的距離愈近。(D)取得商品或服務的 移動距離與商品或服務的等級有關,等級愈高,願意移動的距離愈遠。

29-31 為題組

29

行星風系

出 處: 龍騰地理 1 第 5 章氣候系統

測驗目標: G2 釐清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論的內涵。

解題觀念: 風帶季移、極圈氣旋帶 答 案:D

解 析: 蘇格蘭跨越的緯度從北緯 55~60°,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由文中「寫生時的風強浪高」推 測此時可能為秋冬季,風向多變、風力較強的極圈氣旋帶南移,故選(D)。

(7)

30

火山地形

出 處: 龍騰地理 1 第 4 章地形系統

測驗目標: G1 分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與理論的意義。

解題觀念: 火山地形 答 案:C

解 析: 由畫作可以看出海岸佈滿六角形的石柱垂直節理發達,故選(C)。(A)峽灣地形為冰蝕谷沉 水的地形,多分布在中高緯度冰河地形發達地區的迎西風海岸,蘇格蘭西岸具有峽灣地 形,但此畫作所屬的荒島,從文中資訊無法判斷出當地是否有發達的冰蝕谷;(B)為溶蝕洞 穴,多分布在熱帶濕潤地區;(D)礫石堆多分布在有礫石層、暴雨沖刷的地方,或是在地勢 陡峭曾發生山崩或是土石流的山區,但此處應以堅硬的火成岩(玄武岩)為主。

31

火山地形

出 處: 龍騰地理 1 第 4 章地形系統

測驗目標: 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解題觀念: 火山地形、火山島 答 案:B

解 析: 文中照片為寧靜噴發的玄武岩熔岩冷卻收縮後結晶形成的六角形石柱,而澎湖即是玄武岩 噴發形成的火山島,故選(B)。(A)龜山島為猛烈噴發的安山岩岩漿形成的火山島;(C)為大 陸島;(D)為珊瑚礁島。

32-34 為題組

32

臺灣的環境

出 處: 龍騰地理 2 第 6 章世界舞臺中的臺灣

測驗目標: 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影像及文獻、實驗、田野實察等資料,解析其與解 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解題觀念:臺灣的地形與氣候 答 案:D

解 析: 文中提到「住家外圍的椰子、香蕉、波羅蜜等水果」,而熱帶作物多分布在高溫濕潤的地 區,故以選項中緯度最低的嘉南平原為最佳選項,故選(D)。

(8)

33

歷史題

出 處: 龍騰版歷史 1,第 1 章第 1 節「南島語族與臺灣原住民」

測驗目標: S1 整合社會領域學科基礎知識與技能詮釋歷史、環境與社會問題 解題觀念: 原住民順應自然的生活型態

答 案: B

解 析: 僅管文本內容文白夾雜,但學生可從題幹本身「平埔族群捕鹿,禁止私獵且在秋末冬初進 行」及「秋末冬初鹿群出現時才共同捕鹿,不濫捕以維持鹿隻的數量」推論,平埔族此行為 的主要原因在於「為讓獵物可以繁衍生息」。

34

歷史題

出 處: 龍騰版歷史 1,第 1 章第 1 節「南島語族與臺灣原住民」

測驗目標: G9 整合相關知能,反思各種社會及環境議題,並提出看法或解決策略 解題觀念: 平埔族群有順應自然環境的歲時特性

答 案: A

解 析: 根據題幹所述,平埔族採用的農耕與狩獵方式,皆與氣候季節自然環境有關,因此可以選 出「平埔族群順應自然環境的歲時特性,在不同時間分別務農狩獵」 (B)文本未提及其採集 魚蝦是為了與漢人交易 (C)文本未提及平埔族用陸稻製酒 (D)平埔族重女輕男的文化與 題幹的農耕、狩獵無關。

35-37 為題組

35

氣候系統

出 處: 龍騰地理 1 第 5 章氣候系統、龍騰地理 2 第 6 章世界舞臺中的臺灣 測驗目標: 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解題觀念: 洋流、颱風的分布 答 案:B

解 析:大帆船貿易航路夏秋季行經太平洋中低緯度海域,因此遇到的災害較有可能為熱帶海域夏 秋常出現的颱風,故選(B)選項。(A)濃霧易發生在涼流或寒流經過的沿海地區,根據圖中 顯示秋季抵達美洲西岸,只有此時會遇到加利福尼亞涼流帶來的濃霧,而春季是在菲律賓 外海,暖流經過,較少機率遇到濃霧;(C)根據圖中顯示秋冬季帆船多在太平洋深海區航行,

而海嘯則是在靠近海岸線的時候浪最高、威力也最大,因此並非海難原因而且海嘯多因地 震而起,不會侷限在秋冬季;(D)根據圖中顯示冬春季帆船多行經熱帶海域,因此遇到冰山 的機率很低。

(9)

36

氣候系統

出 處: 龍騰地理 1 第 5 章氣候系統

測驗目標: G3 運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原則,解釋相關的地表現象。

解題觀念: 行星風系與洋流 答 案:A

解 析: 從阿卡普爾科啟航到馬尼拉,由東往西的航線會行經太平洋熱帶海域,是受到盛行風東北 信風加上北赤道暖流的影響;而從馬尼拉返航阿卡普爾科,由西往東的航線,則是經由低 緯度的西南季風、黑潮,與中緯度的西風再加上北太平洋暖流影響,可增加帆船的動力,

因此航行路線主要受到風向與洋流的影響。

37

歷史題

出 處: 龍騰版歷史 2,第 3 章第 3 節「十四至十八世紀東亞人群移動」

測驗目標: H4 運用歷史資料與相關知識,解釋歷史現象 解題觀念: 大航海時代對中國的影響

答 案: A

解 析: 可由文本得知其時間為 15、16 世紀的大航海時代,因此可直接針對「大帆船貿易航路的發 展,與明清之際中國的哪一現象符合?」,簡言之,必須分析選項是否符合15、16 世紀的 大航海時代的中國情況:(A)蕃薯的作物的引進,是符合這個時期所出現的現象;(B)大量 的白銀流入,使得明代中後期的經濟相當程度發展,並未導致中國經濟混亂;(C)清初頒布 的「禁海令」,主要是為了打擊鄭成功的抗清力量;(D)鼻煙壺在明萬曆時期由歐洲傳入中 國,雖造成了玉石雕刻等工藝的發達,但鼻煙壺內所裝的是鼻煙粉而非鴉片,所以此種風 潮與鴉片無關。

(10)

混合題或非選擇題(占 70 分)

(此份試卷解題係依據大學考試中心於 109 年 5 月 7 日所公告之答案為主)

說明:第38∼61 題中,除第 51、55、56、61 為歷史題;第 46、48、49、50、60 為公民題外(跨科題 標示★),其餘皆計分。本部分共有 6 題組,選擇題每題 2 分,非選擇題每一子題配分標於題 末,限在標示題號作答區內作答。「非選擇題作圖部分」使用 2B 鉛筆作答,更正時,應以橡 皮擦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帶)。請由左而右橫式書寫,否則將酌予扣分。

38-40 為題組

38

DTM

出 處: 龍騰地理 1 第 3 章地理資訊

測驗目標: 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影像及文獻、實驗、田野實察等資料,解析其與解 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解題觀念: 數值地形模型(DTM)

答 案:B

解 析: 網格中最高點為 3283 公尺,最低處為 2 公尺,兩地的距離約為 7~8 個網格長寬的距離,

故選擇(B)。

39

網格資料

出 處: 龍騰地理 1 第 3 章地理資訊

測驗目標: 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影像及文獻、實驗、田野實察等資料,解析其與解 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解題觀念:數值地形模型(DTM)、等高線

(11)

答 案: 如圖所示(深色區塊)

8 24 53 217 1106 1177 2104 3249 2970 2293 670 10 24 144 560 550 1375 2184 3283 1962 1671 578 2 41 278 479 1074 2001 2460 2319 2670 1271 550 10 88 91 522 1291 611 2357 2410 1649 969 254 6 29 75 264 418 1576 2484 2157 1687 287 564 19 87 221 277 777 2189 1911 2711 988 173 88 16 72 50 101 185 1674 2189 1249 255 375

6 82 35 68 714 1785 2079 1904 294 124

解 析: 稜線為山脈脊線所連成的線條,該地形的兩側地勢較低。

40

網格資料

出 處: 龍騰地理 1 第 3 章地理資訊

測驗目標: 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影像及文獻、實驗、田野實察等資料,解析其與解 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解題觀念:網格資料

答 案:寫出以下一種答案與理由即可 1.

雨區範圍 1,100 平方公里

估算過程或理由 計算迎風坡網格(不包含稜線)有 11 格×每格 100 平方公里,得之 2.

雨區範圍 1,900 平方公里

估算過程或理由 計算迎風坡網格(包含稜線)有 19 格×每格 100 平方公里,得之 3.

雨區範圍 1,500 平方公里

估算過程或理由 計算迎風坡網格有 11 格,加上稜線僅計算一半的迎風坡面(8 格×1

/2=4 格),故總計有 15 格×每格 100 平方公里,得之

(12)

解 析: 找到稜線西側迎西風且高度在 1,500 公尺以上的網格為雨區,但在考量以下三種情況可得 出不同答案:

1. 稜線「不」計算在雨區內,故雨區為迎風坡的 11 格網格,一格為 100 平方公里,故答 案為1,100 平方公里。

2. 稜線「完全」計算在雨區內,故雨區為迎風坡的 11 格+稜線 8 格,一格為 100 平方公

里,故答案為1,900 平方公里。

3. 考量到稜線兩側有迎風坡與背風坡,因此將稜線「一半的迎風坡」計算在雨區內,故雨

區為迎風坡的11 格+一半的稜線 4 格,一格為 100 平方公里,故答案為 1,500 平方公里。

41-45 為題組

41

熱帶栽培業

出 處: 龍騰地理 1 第 5 章氣候系統、龍騰地理 2 第 4 章產業 測驗目標: G7 以地理系統、地理視野的觀點進行議題探討。

解題觀念:熱帶栽培業的分布 答 案:D

解 析: 由地圖中可以觀察出咖啡主要分布在熱帶濕潤地區,故選擇(D)。

42

咖啡產業

出 處: 龍騰地理 3 第 6 章中南美洲、

龍騰版公民與社會【人權保障篇】:第3 章《憲法與人權保障》、龍騰版公民與社會【公民 參與篇】:第7 章《科技、永續與全球關連》

測驗目標: S4 使用社會領域的知能,根據主題進行資料整理與評估。

解題觀念: 【地理】咖啡產業

【公民】普世人權的促進、全球化對國家治理的影響 答 案:B

解 析: 【地理】主張為一結論。根據文中「咖啡栽培過程存在童工與奴工現象,其中巴西童工比 率更高於其他產地…咖啡產業的童工問題一直存在,童工長大組成家庭後,其子女也多為 童工,形成貧窮的世代循環…巴西雖於 1888 年廢除奴役制度,任何奴役行為皆屬不法,

但奴役現象依舊存在,只不過換了新面貌」可以得出選項(B)的結論。

【公民】社會永續強調創造與經營一個能夠持續提升民眾福祉的社會,也就是一個公平正 義的社會,而巴西的咖啡產業童工與奴工剝削問題將有害於社會永續發展。(A)奴工是過去 奴役制度的歷史背景,加上現代人力仲介的不法獲利行為而致。調查報告並未述及巴西的

(13)

進行稽查;(D)題幹強調「巴西法律禁止僱用童工」、「任何奴役行為皆屬不法」,代表巴西 政府已有法律規範,但執法成效不彰。

43

不平等交換

出 處: 龍騰地理 2 第 5 章世界體系、龍騰地理 3 第 6 章中南美洲

測驗目標: G9 整合相關知能,反思各種社會及環境議題,並提出看法或解決策略。

解題觀念: 世界體系、核心與邊陲、不平等交換 答 案:D

解 析: 由乙同學提供的資料「生產國的出口商,向農民收購咖啡豆的價格是 1 公斤 1~3 元新臺 幣,但出口報價平均1 公斤 80 元。消費國的進口商進口咖啡豆並製成熟豆後,1 公斤可賣 890 元。而咖啡館 1 公斤豆子可煮出 55 杯咖啡,市場價格 5500 元」可以得知(D)咖啡生產 國與消費國之間呈現不對等的利益分配。

44

殖民地式經濟

出 處: 龍騰地理 3 第 6 章中南美洲

測驗目標: S5 從社會領域的觀點,針對問題進行探究並提出可能策略。

解題觀念: 殖民地式經濟 答 案:B

解 析: 從文章中呈現巴西咖啡產業童工奴工的資料,是為了探究(B)殖民地式經濟下的勞動剝削問 題,故選(B)。

45

首要型都市

出 處: 龍騰地理 3 第 6 章中南美洲

測驗目標: S4 使用社會領域的知能,根據主題進行資料整理與評估。

解題觀念: 首要型都市 答 案:

(14)

解 析: 首要型城市為最大都市的規模遠大於其他都市,如圖所示,都市規模愈大的都市其所占的 累加人口比例會愈高,因此都市規模愈大(右側)的線段會比都市規模小的都市累加人口 比例增加幅度大,線段呈現較陡的特徵。此圖以阿根廷為例,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人口約占 總人口40%,其他都市的累加人口比例為 60%,整體曲線呈先緩後陡的下凹趨勢。

46-50 為題組

46

公民題

出 處: 龍騰版公民與社會【人權保障篇】:第 2 章《公民身分與國家認同》

龍騰版公民與社會【公民參與篇】:第7 章《科技、永續與全球關連》

測驗目標: 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解題觀念: 【公民】國家組成要素、全球化對國家治理的影響、全球永續發展 答 案:D

解 析: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隨著全球化、人口移動往來而蔓延全球,各國必須共同合作防疫,才能 有效解決問題。即便我國並非兩組織的會員國,但身為國際的一員,仍然致力防疫並積極 與他國交流意見,不因不具會員身分而懈怠。但題文提及我國因為不是聯合國會員且受到 中國的打壓,被排除在全球防疫工作之外,可見參與全球防疫工作與國際組織會員身分之 關連。(A)各國多選擇關閉邊界、禁止人民出入境來防止疫情擴散,反而使得各國疆界重要 性提升;(B)雖然傳染疾病的擴散與全球化經貿與人流的頻繁往來有關,但疫情要求國家之 間資訊分享和醫療援助,也可視為國家間的互動日益重要,此答案也有可能,此題答案有 爭議性;(C)文中提及之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皆屬國際政府組 織,並非國際非政府組織。

47

群眾製圖

出 處: 龍騰地理 1 第 3 章地理資訊

測驗目標: S5 從社會領域的觀點,針對問題進行探究並提出可能策略。

解題觀念: 群眾製圖 答 案:C

解 析: 近年來,數位地圖搭配資訊科技,可以開放街圖的製作方式來提高圖資利用的效率,在地 性和完整度也大幅提高,題目強調「即時」地圖,因此具有即時性的選項(C)突發性的公安 事件可藉由網友分享救災資源最適合。(A)(B)(D)可以從學術資料、校園資料或是網路上查 詢到資料,不需要網民即時協作。

(15)

48

公民題

出 處: 龍騰版公民與社會【人權保障篇】:第 4 章《行政法與人權保障》

測驗目標: C6 反思並評論相關公民知識。

解題觀念: 依法行政原則、裁量適用的法律原則 答 案: B

解 析:政府按《傳染病防治法》徵用廠商生產的口罩並給予補償的行政處分,不牴觸法律規範內 容,因此合乎「法律優位原則」。(A)凡對於人民權利有侵害的行政行為,皆須合乎《憲法》

第23 條揭櫫的「目的正當」、「手段必要」、「法律依據」三項要求,「手段必要」即為比例 原則之檢證;(C)法律保留原則強調有法律的明確規範或授權,而文中提到有《傳染病防治 法》作為法律依據,故不違背,與是否由總統下令授權無關;(D)信賴保護原則指人民對於 行政行為的正當合理信賴,如果行政機關透過行政處分授予人民利益,就不得恣意取消。

政府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徵用廠商口罩並給予補償,並非授予人民利益而恣意取消,與 信賴保護原則無關。

49

公民題

出 處: 龍騰版公民與社會【公民參與篇】:第 5 章《公平正義與多元文化》

測驗目標: C5 界定當代社會生活的相關問題。

解題觀念: 偏見、歧視與文化位階 答 案:

解 析: 題幹描述疫情下的排華心理以及相關種族衝突事件,媒體推測可能源自於中國崛起下,其 他國家人民產生的敵視。

50

公民題

出 處: 龍騰版公民與社會【經濟生活篇】:第 6 章《市場失靈與因應對策》

測驗目標: 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解題觀念: 外部效果的定義

凸顯的議題(請勾選一項) 佐證題文之摘述

□疾病致死率升高導致的排華現象

□媒體推波助瀾下的東西文化衝突

■大國競爭下引發的種族主義現象

□媒體再現中存在的種族刻板印象

仇外情緒常與政治和經濟之對峙相關。

(16)

答 案:

解 析: 若某甲不外出,其個人成本為 0,也不會造成外部成本的產生,故社會總成本也為 0。但 當某甲外出後,將對其他民眾帶來染疫風險的外部成本,且按理外出時間愈長、對他人帶 來的風險是遞增的,因此繪製社會成本(個人成本加上外部成本)如藍線所示。

51-53 為題組

51

歷史題

出 處: 龍騰版歷史 1,第 3 章第 2 節「西方現代國家統治體制的引進」

測驗目標: H3 研讀或考察資料,提出合乎歷史脈絡的分析與詮釋 解題觀念: 臺灣民主國的建立始末

答 案: A

解 析: 學生必須先理解文本所呈現出「民主國成立時」,因為其發表「仍應恭奉正朔,遙作屏藩」,

很明顯的其成立的動機,並非是真的想要獨立,而是面對時局,所不得以採用的措施。因 此,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判斷臺灣民主國「自立為國是手段,回歸清朝是目的」,此種題 型,乃是從文本資料中去提取概念,或者思考文本書寫者的意圖,才能正確回答。

52

方位

出 處: 龍騰地理 1 第 2 章地圖

龍騰版歷史1,第 3 章第 1 節「傳統帝國的統治」

測驗目標: G5 連結地理系統、地理視野與地理技能,解析地表現象的特性。

解題觀念: 方位

(17)

答 案:

解 析: 【地理】由大清帝國首都北京往南看,臺灣位在江(江蘇)、浙(浙江)、閩(福建)、

粵(廣東)四省之左邊。

【歷史】利用題幹「施琅提及臺灣是大清帝國四個省份」的「左護」,所以應可知臺灣位於大 陸的「左方」,而其又必須利用大清帝國的首都,即是北京,向箭頭用以隔離臺灣與大陸,

故可知必須向南方畫一箭頭。因此可知中國古人坐北朝南,故左右方向與今日相反,例如 山右,即是指太行山以西,今日山西省;而山左,即是太行山以東,今日山東。此種地理 觀念,實是中國古代的地理素養,與現代世界有所不同。此題真正要呈現的是中國傳統思 維下的地理方向概念。

53

歷史、公民題

出 處: 龍騰版歷史 1,第 3 章第 2 節「西方現代國家統治體制的引進」

測驗目標: H6 分辨歷史資料、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的多樣關係 解題觀念: 臺灣民主國的建立

答 案:

解 析: 【歷史】題目要求以「法理」的角度思考,《馬關條約》早在 1895 年 4 月 17 日簽訂,在 1895 年5 月 8 日生效,而臺灣民主國是在 1895 年 5 月 25 日宣布建國,因此就法理而言,此時 已屬於日治時期。

【公民】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將臺、澎「永遠讓與日本」,依據國際法理,臺、

澎主權歸屬於日本,開始進入日治時期。其後臺地紳民才成立臺灣民主國,從發表言論中

「惟是臺灣疆土,荷大清經營締造兩百餘年,今須自立為國,感念列聖舊恩,仍應恭奉正 朔,遙作屏藩」,即可看出臺灣民主國成立時間應屬於日治時期。

歷史分期 理由

□清領時期

□日治時期

臺灣民主國的成立,是在馬關條約簽訂,確定臺澎 割日後才成立,法理上而言,此時應為日治時期

(18)

54-56 為題組

54

河流地形

出 處: 龍騰地理 1 第 4 章地形系統

測驗目標: S3 從社會領域的觀點,分析議題的形成背景與內涵。

解題觀念: 河流地形 答 案:B

解 析: 漢人進入屏東平原最早是沿著下淡水溪(即高屏溪)南下抵達平原後,由西往東拓墾。清 朝河洛人集中在沖積平原種植甘蔗或是捕魚、客家人則聚集在扇端湧泉帶種植水稻,形成 族群與作物分布有所區隔的現象。

55

歷史題

出 處: 龍騰版歷史 1,第 2 章第 2 節「清代臺灣的移民」

測驗目標: H4 運用歷史資料與相關知識,解釋歷史現象 解題觀念: 清朝對臺灣的治理策略

答 案: A

解 析: 此題可從文本中官府立碑公告「該處古令埔永禁開墾,但准社番自行墾耕」,可見其有保障 原住民的意圖;加上文本提到粵人申訴「該地若經楊茂開墾,倘有意外,粵人將前無生路,

後無退門」,所以碑文又云「不許假借其他名號抽租,亦不許圍莊,閩、粵人等不得侵占滋 事」,所以經由上述資料可知,平埔族、閩人移民和粵人移民,三者的開墾區不同,而清 朝政府所採取的便是「分而治之」的治理策略。

56

歷史題

出 處: 龍騰版歷史 1,第 2 章第 2 節「清代臺灣的移民」

測驗目標: H7 分析並比較歷史資料的形式、生成背景與其內容,檢視其作為證據的適切性 解題觀念: 資料證據的使用

答 案:

解 析: 此題可從文本中官府立碑公告「該處古令埔永禁開墾,但准社番自行墾耕」,看出官府有保 障原住民的態度,而且又補充說明不許閩粵移民採取各種手段,傷害或侵占平埔族的各種

證據 理由

1. 平埔族守隘屯墾。

2. 訴訟結果及碑文判該地歸平埔族耕種或 只許「社番」自行墾耕。

1. 藉由守隘讓平埔族人有土地可耕種。

2. 土地糾紛最後的結果,官府認定土地為 平埔族人所有,並立碑文告知。

(19)

57-61 為題組

57

臺灣的氣候

出 處: 龍騰地理 2 第 6 章世界舞臺中的臺灣

測驗目標: S3 從社會領域的觀點,分析議題的形成背景與內涵。

解題觀念: 臺灣的氣候與農業類型 答 案:A

解 析: 斗六廳海豐堡包含今日雲林縣麥寮鄉、東勢鄉及台西鄉,夏雨集中,且位於河流下游因此 若灌溉系統不發達或灌溉水源不足,則實施旱作,故選(A)。

58

歷史、公民題

出 處: 龍騰版歷史 1,第 3 章第 2 節「西方現代國家統治體制的引進」、龍騰版公民與社會【人權 保障篇】:第5 章《團體生活中的社會規範》

測驗目標: C4 區辨社會現象的多種解釋觀點。

解題觀念: 【歷史】文本的閱讀能力;【公民】社會規範的功能 答 案: B

解 析:【歷史】社會學者的評論中提及「殖民者藉由蒐集資料建立適合當地的規範,並藉此進行嚴 密監視」,此處中的「嚴密監視」一詞,通常具有負面意涵,故可理解為殖民者是基於統治 目的,而表 3 中的「種別」項,提及「分三類」,「一是官員或良善者﹔二是一般人﹔三是有 前科或受禁錮者」,並且根據其類別,「依序須每隔一年、六個月、三個月,接受警察實查 調整註記。」更可以推知日本人為了實現統治目的,採取相當嚴格的社會控制 (A)文本中 並未看出有任何懲罰機制 (C)從文本中未看出此種戶籍制度是沿襲日本的脈絡 (D)文本 中未看出此戶籍制度具有使殖民地信任殖民母國的功效。

【公民】根據題文,社會學者曾評論:殖民者藉由蒐集資料建立適合當地的規範,並藉此 進行嚴密監視,讓任何犯罪與違法都能受到懲罰。因此是以規範進行社會控制,實現殖民 者的統治目的,正答為(B)。(A)殖民者透過規範確立懲罰機制,但目的是否在於維護社會 倫理由文中無法判斷;(C)從題文中得知,殖民者藉由蒐集資料建立適合當地的規範,並非 從殖民母國的脈絡建立社會規範;(D)殖民者建立規範並進行嚴密監視,目的在於鞏固統 治,但是否使殖民地信任殖民母國,由文中無法得知。

(20)

59

人口組成

出 處: 龍騰地理 2 第 1 章人口

測驗目標: G6 判讀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影像及文獻、實驗、田野實察等資料,解析其與解 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解題觀念: 人口組成 答 案:A

解 析: 圖 11 為戶籍資料,包含族群、職業或犯罪紀錄、身體健康情況等,可用來作為聚落人口 組成的資料,故選擇(A)。(B)戶籍資料內容並未包括宗教信仰;(C)人口規模的變化可透過 查詢官方統計資料即可;(D)此戶籍資料並無記錄人口的移動資訊。

60

公民題

出 處: 龍騰版公民與社會【人權保障篇】:第 3 章《憲法與人權保障》

測驗目標: C3 運用公民知識解釋相關社會現象。

解題觀念: 基本權利的平等對待 答 案: B

解 析: (B)「種別」分為三種,第一種為官吏,第二種為一般百姓,第三種為受刑人,且因其類別 受到差別對待,官吏每隔一年、一般百姓每隔六個月、受刑人則為每三個月就須接受警察 實查調整註記,形成差別對待,恐違反普世人權平等對待原則。應為正答。(A)種族中的福 係指閩南人,廣係指客家人,平係指平埔族人。雖然特別註記「種族」,但並未提及刻板 印象,無法推論;(C)「不具」為個人身體傷殘的註記,可做為政府制定政策或預防工作之 參考。且聾(啞)、盲、痴、瘋旁人從外觀上容易察覺,故官方調查與貼標籤效應無關,

也不致引發群體偏見;(D)「種痘」為天花疫苗的接種次數與罹患概況,因為天花為傳染性 的疾病,可能必須註記以了解醫療相關資訊。政府蒐集個人醫療資訊是否違反人權,須從 公益、比例原則檢視,故此作為並不一定違反人權理念。

61

歷史題

出 處: 龍騰版歷史 1,第 3 章第 2 節「西方現代國家統治體制的引進」

測驗目標: S4 使用社會領域的知能,根據主題進行資料整理與評估 解題觀念: 資料證據的使用

(21)

答 案:

解 析: 此處主要利用文本所提供的訊息,分別填入其要求的課題與證據。例如其認為可探究的課 題「總督府眼中的臺人陋習」,我們可以在圖 12 發現,戶籍資料中有「纏足、吸食阿片」兩 項,此可視為「總督府眼中的臺人陋習」的證據。其次,同樣圖 12 發現「種族」欄中有「福」

的註記,可知該戶主和妻子的祖籍為福建,表示總督府對於臺人的族群有採取族群分類,

而此又可根據表 3,發現其將種族分為「福、廣、生、熟」四種,故可推論此項證據應可作 為「日治時期臺人的族群或籍貫分布」的探討課題。

可探究的課題 可作為證據的理由

例﹕臺人的壽命探討 例:可從戶主或妻的「生年月日」和「事由」中死亡日 期計算得知

總督府眼中的臺人陋習 從欄位中的「纏足」、「吸食阿片」兩註記,可知當時 臺人有此種陋習。

日治時期臺人的族群或籍貫分布 「種族」欄中有「福」的註記,可知該戶主和妻子的祖 籍為福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委員會於 108 年 11 月 1 日公告「考試科目及測驗範 圍調整說明—111 學年度起適用」,本案業經教育部 108 年 10 月 29

本「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大學組生物考科考試說明」(99 課綱微調)的編

撥款 目的/對象 申請辦法 中史科如何用? 運用津貼指引 學校發展津貼. /整合代課教 師津貼/擴大 的營辦開支整

§§§§ 應用於小測 應用於小測 應用於小測 應用於小測、 、 、統測 、 統測 統測、 統測 、 、考試 、 考試 考試

第三十九條 術科測試應 檢人進入術科測試試場 時,應出示准考證、術 科測試通知單、身分證 明文件及自備工具接受 監評人員檢查,未規定

課程統籌主任召開跨科中期會議 報告及跟進相關年級跨課程閱讀/跨 科學習進行情況,提示及預告下學 期即將開展的跨課程項目,請科任

• 與資訊科技科、常識科、視藝科進行跨 科合作,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能力。圖書

• 對探索科學和科技世界產生 興趣及懂得有創意地運用科 技,並能綜合和應用科學與 科技的知識與能力,以解決 日常生活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