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Both/And not Either/Or: The Paradoxical Perspective of Jungian Theory.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Both/And not Either/Or: The Paradoxical Perspective of Jungian Theory."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xii

台 灣 心 理 諮 商 季 刊 2013 年,5 卷 3 期,xii-xiii 頁

專題主編的話(From Topic Editor)

從主客對立到涵容整合:榮格理論中的辯證思維

Both/And not Either/Or:

The Paradoxical Perspective of Jungian Theory

黃宗堅

Tsung-Chain Huang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tchuang@cc.ncue.edu.tw)

榮格所倡導的分析心理學(Analytical Psychology)近年來已逐漸將其影響力拓 展至國際社會。國際榮格分析心理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Analytical Psychology)在 1955 年草創之後,目前於全世界 55 個國家的分會中,已有超過 3000 位合格的榮格分析師。而原本有關後榮格(post Jungian)時期因不同榮格學者們所 強調的視野不同而衍生出的三大理論與實務取向:developmental、symbolic 和 archetypal approach,目前也慢慢朝向與其他學派對話整合的趨勢發展。例如就強調 人格發展的論述而言,榮格雖然也重視早期經驗所扮演的角色,不過其大部分的著 作比較以人生的後半階段為重心,因此目前許多學者也努力將 Klein、Winnicott,甚 至是法國後現代精神分析學家 Lacan 的諸多觀點融入理解人格發展的脈絡架構中。 此外,象徵與原型概念鑲嵌在臨床實務工作的運用更是不勝枚舉。舉例來說,

神話(張雅雯、黃宗堅,2009;Campbell, 1990)、童話 (Kast, 1990; Von Franz, 1995)、

夢工作(石麗如、黃宗堅,2012;郭蕙寧

黃宗堅;2013;黃宗堅,2007;Johnson, 1986)、沙遊治療(Kalff, 2003)以及遊戲治療等(Green, 2013)均可見其影響的力 道存在。特別是榮格的核心理念融入中國道家以及易經的基本精神,強調孤陰不生、 獨陽不長;以及人性中所謂善/惡、好/壞、陰/陽、生/死、美/醜,上帝/魔鬼、光明/ 黑暗同時俱存的主張(Jung, 1964/2011),闡述兩項看似主客對立的事物,且似乎具 有摧毀彼此的傾向,但是它們的存在卻不能沒有對方,透過雙方對話面質,一造卻 讓另一造生機盎然的轉化機制,其實也正反映了華人文化中「福禍相生、正負辯證」 (劉淑慧,2013)、和「相生又相剋、否極則泰來」(黃宗堅,2007)的本土特色。 本期的三篇論文則是分別從「人格發展」「象徵」及「原型」的取向來回應後榮 格分析心理學的實徵研究。例如,〈從神話故事「聖杯追尋」看中年男性自性化歷程 的隱喻象徵〉一文,是藉由中世紀亞瑟王與圓桌武士追尋聖杯的原型故事,梳理出 榮格對於兩極超越、面具與陰影的消融,以及阿尼瑪(內在女性)與阿尼瑪斯(內 在陽性)如何統整等議題,來詮釋人格自性化(individuation)的轉換歷程,並非是 一條線性前進的光明大道,而是一趟來來回回的旅程,在荒原中摸黑回頭找路的過 程,並藉此與生命發展周期面臨瓶頸與停滯的中年男性個案展開反思與對話。此外, 〈榮格取向藝術治療在夢魘探索的應用初探〉一文則是探討榮格取向的藝術治療如 何運用表達式的媒材及象徵,透過積極想像與擴大的實務演練及操作,來催化案主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2013, vol. 5 no. 3, pp. xii-xiii.

(2)

xiii 對於夢境的洞察與理解。 最後,〈當 Yalom 遇上 Jung:輔導到諮商的「受制」與「解放」原型探討〉一 文是從「原型」的角度出發,認為團體諮商中,所包含的「精神動力」、「團體動力」 與「團體在時間向度上的變化」等三種層面(Yalom, 1995/2003),事實上與 Jung 的 集體潛意識互為呼應,因此整理出「團體諮商」不僅要帶領著充滿情緒驅力的成員 走向理性的自覺,同時也要引領著集體意識所過度認同的團體回歸個體內在原本俱 足的自性(Self),才能幫助團體成員朝向「個體化」邁進。 本次三篇論文毋寧只是一個啟程,期待國內未來能有更多後榮格取向的實徵研 究,整合華人文化中有關本體論與知識論的基本論述,進一步站上世界舞台,與國 際間的榮格學者開展相互交流與對話的新契機,並發展出含攝華人文化的本土分析 心理學。 參考文獻 石麗如、黃宗堅(2012)。經歷情傷者自我轉化之個案研究:一個榮格取向之釋夢 歷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彰化。 郭蕙寧、黃宗堅(2013)。男同志親密關係的轉化與療癒:榮格取向夢工作之個案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彰化。 張雅雯、黃宗堅(2009)。「白蛇傳」民間故事中的原型及其隱喻:以榮格心理分析 為觀點。諮商與輔導,288,25-30。 黃宗堅(2007)。創傷與復原:積極想像在榮格夢工作中的隱喻象徵。輔導季刊, 43(3),19-30。 劉淑慧(2013)。活在變動中:走向生涯理論的新典範。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1), vii-viii。

Campbell, J. (1990). Transformations of myth through time. New York: Harper & Row. Green, E., Drewes, A., & Kominski, J. (2013). Use of Mandalas in Jungian play therapy

with adolescents diagnosed with ADH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y Therapy,

22(3), 159-172.

Johnson, R. A. (1986). Inner work: Using dreams and active imagination for personal

growth. San Francisco, CA: Harper & Row.

Jung, C. G. (2011). 人及其象徵(龔卓軍譯)。台北:立緒。(原著出版於 1964)

Von Franz, M. R. (1995). Shadow and evil in fairy tales. Boston: Shambhala Publications.

Kalff, D. M. (2003). Sandplay: A psychotherapeutic approach to the psyche. Cloverdale, CA: Temenos Press.

Kast, V. (2004). 童話治療(林敏雅譯)。台北:麥田。(原著出版於 1990)

Yalom, I. D. (2003). 團體心理治療的理論與實務(方紫薇、馬宗潔等譯)。台北:桂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作品主題需與商業與管理群專業課程相關,說明書內容包括摘要、關

走過 2020 年,臺灣的硬技術與軟實力在世界上大放異彩,不僅

 無印良品在 1980 年創立時,原本的理念是將生產或流通過程中浪 費、或是包裝的多餘部份去掉,製造出較低廉的商品,以生產價格 合理的商品為定位。但到

自從 Engle(1982)提出 ARCH 模型以來,已經超過 20 年,實證上也有相當多的文獻 探討關於 ARCH 族模型的應用,Chou(2002)將 GARCH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閱讀劇本 了解劇情 文學賞析 音樂欣賞 創作背景、 配器法等 不同版本 深入探討 與原著的 關係 作出評論.

文學賞析能力:形式、節奏的感 悟、從詩歌與政治的關係了解詩 歌的怨刺作用,探討深層的主題

(2) 一案到底服務專員對於 求職挫折民眾,提供情緒 支持與關懷服務,運用諮 商技巧正向鼓勵求職民 眾,以提升求職民眾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