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問:基金會的組織與架構? 答:目前正進行重整組織架構的工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問:基金會的組織與架構? 答:目前正進行重整組織架構的工作"

Copied!
4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附錄一 奇美文化基金會

問:成立基金會的動機與宗旨?

答:一開始因為創辦人許文龍先生喜歡音樂與美術,因本身的興趣而開始收藏。

後來因收藏的數量之龐大,便請專人管理,由於收藏之典藏品愈來愈多,就有了 開放給民眾欣賞的構想。

問:所選擇的典藏品是否有限定範圍?

答:開始為音樂與美術,如樂器、雕塑與畫作。後來創辦人發現這些典藏品的欣 賞者具有一定年齡與知識層度的侷限,普羅大眾可能無法真切欣賞到箇中之美。

但創辦人希望所展示的典藏品能被一般大眾所接受,例如老年人、小孩喜歡動物;

一般的男生會喜歡兵器,而女生則喜歡畫作;樂器則是大家都喜愛,尤其是自動 樂器。所以創辦人就收集不同類型的典藏品,當一家人來參觀時,能讓每個年齡 層都能投入,後來陸續蒐集的典藏品種類慢慢多樣化。奇美典藏品收藏的順序先 是樂器、畫作與雕塑,後來才有動物標本、兵器。

問:博物館的資金來源?

答:奇美實業每年固定提撥盈餘的 10﹪,同時創辦人也自掏腰包購買許多重要藏 品。而奇美實業撥款購入的典藏品皆以基金會名義購入,創辦人購買之藏品則全 數捐贈博物館。

問:基金會的組織與架構?

答:目前正進行重整組織架構的工作。

問:近三年主要的業務活動?

答:一般的博物館很重視行銷,但本館則比較重視實質帶給觀眾的教育成效。近 年來較為有名的活動為我們的管弦樂團,每年做 2 次全國性的巡迴演出;而我們 館方的館藏,亦經常有其他博物館來借展,本館很重視館際交流。此外,本館每 年同時也延聘專家策展,安排畫作及雕塑等藝術品進行全國性巡迴展出。

問:館方工作人員的人力結構?

答:館方約有 20 位專職人員,這些員工單純為博物館人員,跟奇美實業無關。而 這些專職人員大部分的工作區塊是按照本身的學歷背景劃分,有博物館學、美術、

傳播等,例如博物館學背景的人負責展示與典藏。本館最初在甄選人員時,較側 重於工作經驗,較不重視學歷。本館另外約有 300 名志工,維持展場運作與假日 受訪者 秘書張紫琳

訪問時間 2006/ 3/23 1400~1510

訪問地點 台南縣仁德鄉 奇美博物館

(2)

定點定時的導覽工作。

問:館方的人力評估與績效考核?

答:目前因為我們是企業的博物館,公司方面的主管對館方還是具有一定的影響 力,所以基本上希望按照奇美實業的人事制度,再依必要做局部調整。

問:博物館是否有安排課程讓員工再學習、再成長?

答:館方有長期規劃課程,讓館員上課,得以不斷接受新的知識與資訊。例如近 來安排德州理工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的老師,來館內為館員上課。本館也重視志工 的自我成長,經常安排課程來充實館員及志工的專業知識。

問:一年博物館參觀人數大約有多少?

答:博物館通常都是開館時人數最多,之後呈現平穩狀態。本館剛開館前幾年,

一年約為 60 萬人至 70 萬人,目前每年約為 40 萬人至 50 萬人。

問:博物館的中長期目標?

答:館方的中長期目標在於轉型,希冀轉型為更加專業的博物館,無論是軟硬體 方面的問題。例如因為空間的不足,使得我們無法舉辦特展,只能外借其他博物 館或其他展場,像館方最新的特展是在北美館,主題為法國官方沙龍繪畫,這也 是本館今年較大的活動,在北美、國美、高美館辦理巡迴展,約有 60 件作品。目 前館方以借展的方式彌補展場空間的不足,一方面與其他博物館交流。再就空間 問題而言,因為典藏品不斷增加,典藏的空間也漸漸不足,所以空間的擴增是個 問題。

問:博物館是否有永續經營的想法?

答:有,這是需要深思及努力的部分,如何永續經營應該是博物館永遠最大的課 題。

問:博物館的優勢為何?

答:與台灣其他館比較起來,本館的優勢在於財力,創辦人捨得將大筆資金投注 在典藏品上,尤其是小提琴收藏。

問:博物館除了企業資助外,有否其他收入?

答:由於本館不收門票,其他資金收入皆是來自賣店,但又因商品單價不高,所 以收入有限。

問:行銷策略方面?

答:有基本的印製 DM、畫冊,並無特殊的行銷策略。

(3)

問:博物館方面對企業本身有無特別的助益?

答:基本上在於形象的提升,如歐、日的客人會認定本館為一個不以賺錢為目的 企業,在生意往來上有所助益。另外對本身企業的員工亦有些無形的影響,因為 博物館方面會將每月的藝文活動,在公司網站上告知奇美的員工,歡迎他們參與。

員工們也都以企業能擁有自己的博物館為榮。

問:博物館方面是否有藝術人才的培育計畫?

答:就贊助團體而言,多為音樂類與繪畫類,由被贊助團體提出申請,由館方評 估。單筆贊助的金額不高,但接受贊助的團體數量不少。本館並不贊助個人,但 每年會舉辦藝術人才培訓,甄選音樂類與美術類傑出的學生,每年約十名,一個 月贊助兩萬元,為期一年,今年起更增加為一個月贊助三萬元。這種甄選方式類 似於比賽的性質,繪畫類別參加者繳交畫作以供評比,而獲獎者則提供一件畫作,

供博物館收藏;音樂類別則是將演奏過程錄下,以作為評比依據。評審皆是外聘,

館方不介入。

問:是否有與其他博物館作策略聯盟?

答:比較有合作的部分多為借展,且以美術館較多,如北美、國美、高美館,因 為同質性較高。並無固定的合作機制,皆視雙方需要而定,且為無條件的合作模 式。但是有一特別需要強調的地方,因為我們為非營利的博物館,所以在借展時,

不希望借展的美術館或博物館另收門票。

問:政府方面是否有何實質資助?

答:並沒有。不僅如此,長久以來物品進口課稅 5﹪的情形,對我們說來並不公 平。因為本館並不是進口商品來買賣,而是為了公益文化目的,5﹪的稅又增加了 我們的負擔。

(4)

附錄二 奇美文化基金會

問:請問關於展場的作業流程如何規劃?

答:我們的展覽多為常態性的展覽,不過作品每年都會更新、調整。多數以藝術 類為主,其餘類別也會作小幅度的調整。佈展的工作由館員共同執行。之後希望 每年都能推出至少一檔的特展。

問:關於借展如何處理?

答:典藏品出借需經典藏人員同意。外借次序以倉庫的藏品優先,再來才是展場;

如展場作品被借出,我們會從倉庫挑選同樣主題的展品替代;而每次外借並無特 定的件數和時間表,都是個案。藏品外借時,館方人員需隨行,也需事前確認保 險、環境控管、運輸和展場設計都能符合館方的需求;至於主辦、協辦、承辦和 感謝單位的名稱該如何決定,也視個案而定,無特定規則,端看每個單位參與程 度的深淺。

問:印象中有那些較大或特別的合作案例?

答:由於我在本館工作的年資不長,印象最深的是與故宮、國美館一起合作的「女 人香」。我們從策劃、出借展品和佈展皆參與;另外與故宮,科博館合作的「古代 樂器大展」,本館亦為主辦單位之一。近期在北美館推出的「榮耀之門」巡迴展,

更是結合國內三家美術館的特別合作案例。

問:是否有定期導覽?

答:沒有,但有預約導覽。有預約才有導覽人員,但也有定時的導覽,視各類別 藝品而定。這部分是由教育組員工負責。

問:目前全館分幾組?

答:對於組織分工,館方正重新規劃、擬訂中。目前可暫定為四組。教育組目前 一位專職人員,底下尚有兼職人員與志工,教育組部負責展場導覽和公眾服務;

典藏組五至六名專職人員,無兼職人員;展覽組只有一位專職人員,亦無兼職人 員;行政組約五名專職人員。組上面單位就是館長,館長身兼執行長,目前無副 館長,再上面結構為董事會。這是博物館基本的組基架構。另外還有基金會,博 物館與基金會有不同的結構,基金會有兩個主要業務,一是贊助,二是樂團事務。

問:貴館員工的在職訓練如何規劃?

答:公司皆有定期開課,現與南藝大有建教合作,例如古物所的同學可來館協助 受訪者 展示組王邦珍

訪問時間 2006 3/29 1530~1610

訪問地點 台南縣仁德鄉 奇美博物館

(5)

修復,而我們亦可去南藝大上課;過去也有員工到輔大旁聽博物館所的課程,或 參與各博物館舉辦的研習營。本館並無硬性規定員工一定要去上某些課程,是有 提供一些機會,也鼓勵員工多學習。

問:奇美本身是否有對參觀的藝術人口作調查或問卷?

答:並不清楚。但以過去的經驗來說,問卷的樣本要小心設計,否則調查出來常 無實質的效果。因博物館的觀眾來館目的不一,有些來學習,有些則抱著休閒、

旅遊的心態前來,如只分析、調查參觀民眾的人口類別,是可以執行的,但如要 評估學習效果,則是很難的一門功課。

問:外借展品時,會遭遇到什麼困難?

答:借展時,館長接到訊息,向董事會報告,經董事會同意後,展覽組才能開始 執行。行政手續繁雜,很多細節,也有很多的臨時狀況。但最難的是溝通上的問 題,像是跟外面的單位合作,舉凡燈光的明亮度到經費,各個層面都會有溝通上 的困難。最好每次的合作案能在半年前開始作業,展示計畫書要先出來,包含補 助單位、經費、合作模式和展覽主題等。進入施作程序時,也要考慮展場的氛圍 設計、動線需符合乎觀眾的使用行為和需求,這些都須在展前與合作單位、展場 設計師不斷的溝通協調,取得共識。

問:那時會有一個總策展人辦理嗎?

答:有些情形沒有策展人。當然有策展人會比較方便,有時候三、四個單位一起 合作,有問題時交給策展人協調會容易許多。若沒有策展人,每個館都有自己的 處裡方式,須協調到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才能執行。

(6)

附錄三 林迺翁文教基金會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問:請問基金會成立的動機與宗旨?

答:林董事長從他開始收藏原住民的東西,到愛上這些東西,進而想去了解而創 立這樣一個博物館,他認為原住民的東西真的需要有人把它搜集保存起來。

問:目前專職人員有幾位?

答:包含我七人,而我在這邊的工作內容比較像是行政主管,就是真正負責這邊 的管理,而館長是不在這上班的。

問:那志工團的部分?

答:我們志工團也都是台北市其他相關區域,如陽明山、天文館、科教館、故宮 的志工。其實志工團這些人都會到處流動,哪邊有活動,就去哪;但他們也是我 們常態的志工。過去我們是吸納學生族群的志工,但學生是比較需要一些上課訓 練的機會;但我們現在吸納的這些志工,是真正對志工工作很有熱忱與經驗的。

我們過去與現在的志工型態不太一樣,在一些機會下我們接觸到其他館舍的志 工,他們覺得我們這邊沒有其他館舍那種嚴謹的志工制度,比較溫馨;但相對的,

這也是我們發展的阻礙。其實我們的館舍很好,但就是沒有比較具規模的志工團,

所以我們盡量在活動與課程中,滿足這些對館方幫忙很多的志工團。我們每年都 有田野調查的活動,都是帶這些志工們下去;像去年年底就是到屏東魯凱部落去,

三天兩夜的活動,志工們都覺得很棒。其實志工來這邊也都是想學習,也許是退 休之後能繼續學習。

問:志工團大概有多少人?

答:目前有 20 多人。但是今年開始我們有一些比較大的構想,所以又召了 10 人 左右,明年希望擴增為 40 人左右。

問:貴館是否有常設展、特展、典藏展、借展等活動?

答:本館的展場約 800 坪,目前一樓、地下一、二、三樓皆是常設展,每樓都有 不同的主題。除常設展外,我們在每年不同的期間都有不同的活動。例如現在樓 下所舉辦的台灣原住民海報競賽,前陣子友召開記者會,由原住民委員會指導,

台北市文化局贊助。

問:像這樣的展覽,一年有幾檔?

答:春季會有一個;夏季就是推暑期活動;接著秋季特展;年底會有部落特展。

受訪者 歐士毓主任

訪問時間 2006/4/8 0930~1130

訪問地點 台北市至善路 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

(7)

中間有空檔,也會跟其他館舍合作。

問:這是屬於借展,抑或跟他館合作?

答:像在這檔之前,我們有跟屏東文化園區合作,那是一個攝影家王先生的原住 民攝影展。是屬於合展的模式,那個展算是一個巡迴展,他們那邊展完後,再到 我們這裡展。這是比較簡單的合作方式。

問:那有借展的狀況嗎?

答:有,例如大學的藝文中心等;還有像去年針對外交部之邀,帛琉國家博物館 十週年,他想針對周邊南島語的國家作原住民文化作系列的展出,我們也提供了 一些的東西,運到國外去。這樣的借展就比較麻煩,我們的人員要到國外去、藝 品的包裝、運輸等。我們首先要考慮這件藝品適不適合包裝和運輸出國,比較容 易損毀可能就以照片的方式呈現,像服飾、布料那類藝品就較方便,如陶器就不 行了。

問:有類似藝術講座的活動嗎?

答:有,這一兩年來有較多類似的活動,之前比較重視學術方面的資料收集;而 近幾年博物館要走向大眾化,所以我們去年舉辦了不少藝術講座,大部分的主題 跟原住民有關,但是我們把這類議題轉變成民眾比較關心的。如去年,我們找王 宏恩,談他創作的心路歷程;今年我們會請到一些原住民工坊的負責人,把原住 民的包包推向國際化,呂秀蓮副總統曾說那是台灣的 LV,而那品牌在國外也作註 冊,漸漸在海外開始展出。我們除了希望這裡成為原住民的研究中心外,也希望 可以成為大家認識原住民的好地方。

問:講座大約一次有多少人?

答:這方面我們一直在作努力,之前是辦在敦南誠品,因為這裡是比較遠了點,

那個講座叫「原藝八講」。因為侷限議題的關係,它仍然算是個小眾文化。我們那 時請東華大學孫教授主持,談關於原住民建築、服飾,也找了故宮公關組李組長 主講,還是無法引起太多人的關心與注目。但是除了這些比較嚴肅的議題外,我 們也還在了解要用什麼樣的角度切入,讓比較年輕的族群會想要認識這樣的東西。

問:那是否有跟附近社區作結合與互動?

答:這附近是林溪社區,年初社區理事長是有來談,希望我們能加入社區委員,

對社區作出貢獻。當時他們希望館長擔任其中一個委員,但事實上館長根本不在 館內工作,只是掛名也不是很理想;所以我就跟理事長說,要參與社區,我們一 定沒問題,舉凡活動上的協助等,我們一定支持。昨天至善國中的校長就過來,

為他們每年例行性會為資源班辦活動,需要跟我們借一些素材,我們就會贊助一 些相關的東西。像這方面的東西,我們都會來處理,都會去作。例如敘述原住民 的影展,我們就會提供免費的門票,讓社區的居民參觀。由於平時我們的門票是

(8)

比較不便宜的,對社區居民比較不好意思,所以我們會提供周邊居民這樣的機會。

問:門票大概是多少?

答:成人 150 元,學生 100 元,團體是打八折。另有收費講座。

問:基金會財務方面的運作?

答:這邊是入不敷出,人事相當精簡,但博物館是二十四小時運作,恆濕恆溫的 設備,去年剛好滿十年,這些設備要開始整修,目前館內所見都是十年的東西,

我們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在維護。就收入和支出比而言,約三到四成左右,。不包 含維修的部分,亦不包含公司挹助的金額。收入就門票與辦活動所接受的補助兩 部分,大約是支出的三到四成。所以長期下來都是靠贊助、捐贈、企業的協助。

最主要還是順益集團的贊助。但我們現在要朝向是將博物館走向能獨立生存的目 標,因為企業不可能永遠資助。像隔壁的幼稚園是基金會的,今年開始招生,我 想它是個營利的,我們期望日後它能挹助。

問:有無募款或個人捐款的對象?

答:這部分很少,沒有確切的數字。

問:販賣部的營運如何?

答:我們包含門票、辦活動、販賣部一年的收入僅四到五百萬。我們每年入館參 觀的人並不多,約四萬人左右,這也可能牽涉到是否有辦大型活動,我們每五年 會辦一次大型活動,如剛開館時辦的攝影展,之後的馬偕特展,在這兩個時間點 人數是相當多的。有活動時約三萬多人,沒有活動可能就一、兩萬人,所以我們 要努力的空間還很多。這幾年我們也在思考說,是不是要讓更多的人進來這個館,

知道這個館。而企業很難再去投資在媒體上,讓大眾知道它,畢竟我們不是跟海 洋館一樣,是純粹營利的,不可能去打廣告;所以我們只能不斷的舉行活動。過 去我們嘗試過一個活動,全國國小五六年級可以免購門票參觀。這也是配合教育 政策,推行本土化的教育,讓小孩子可以進來參觀。而就在那一年,參觀人數就 有大幅提升。後來經過分析,在這區塊,雖然不收門票,但總收入並沒有降的太 低。我們今年就有去思考,開放全省小學生都不收費,就希望你來,這當然達到 一個教育推廣的意義;在年度計畫時我們就評估,開放這麼多人進來,雖然不收 門票,但人數的增加,收入是否能提升,透過別的消費,抵銷門票的錢。今年是 預計要實施這個策略。這就關係到賣店的商品部分,我們估計過,參觀人口有七 成都是兒童,我們必須改變參觀人口的組合。我們也希望日參觀人次能維持在 120~150 人左右。當一個人可以為賣店增加 10 元的利潤時,人數增加,利潤也跟 著成長。

問:貴館是否有其他行銷策略?

答:慢慢地我們也是要走出去跟其他館舍合作,像我們在暑期活動上與故宮結合,

(9)

那個產品就是將故宮的東西與順益的東西結合在一起。譬如三天的活動,就兩天 在故宮,一天在順益。因為故宮的活動相當熱門,我們也在嘗試,去年祇是試辦 而已,反應相當好。我們希望結合其他管道,讓大家認識順益博物館。

問:如何補救沒有公關費用的缺點?

答:跟其他同業的合作,與媒體維持一定的關係,持續有辦展的活動。另外在活 動部份與媒體結合,像這次影展的活動與報紙合作,剪下報紙上的印花,可以免 費入館。這種跟媒體最基本的配合,我們一直有在作。像去年的講座與公司配合,

公司之友就可以免費參加講座。或是跟兩廳院合作等。

問:活動後是否有績效評估?

答:我們會依據活動參與人數,了解他們是怎麼知道這個活動的?我們才能去找 怎樣的通路。目前還是在於自己產品的問題,像是這樣的講座是比較小眾的,可 能客群就是固定的;如果我們要試著去改變我們的產品去吸引大眾,博物館本身 亦是在想盡辦法。像我們除靜態的展示外,我們這一兩年有請到原住民舞者來展 場表演,順道帶領群眾作導覽,這是一個創新的模式。我們一再嘗試讓不同領域 的人進來博物館,所以有許多新的想法。

問:可否請教 貴館的優勢與劣勢?

答:優勢是展品的獨特性,而周邊可以配合的單位也是相當的多,如跟原住民相 關的機構與團體,大致上蠻好掌握。就硬體而言,這座建築物是優勢也是劣勢,

它其實是類似美術館的一個展示,看起來其實很好,但是不方便辦活動。像舉辦 原住民的部落市集,原住民本來就比較是那種戶外的,我們就很難去處理那種情 境出來。交通也是個問題,它不是在市內。來這除了是有交通工具,要不就是對 逛博物館有興趣;而且因為整個館都是常設展,要去變化很難。

問:有否想過改善交通問題?

答:我們有想過自己設個小巴,因為公司本身在買賣交通工具。就從這到故宮來 往,可以將故宮那的參觀人口載過來。這些我們有想過,但分析效益評估後,還 是不划算的。前幾年台北市文化局有推一個「文化走廊」的計畫,它其實有推到 這個地點;它有的文化公車,從士林夜市到雙溪公園、故宮、再到這,設計成半 徒步區,街道重新整理。這計畫已經談了多年,感覺很難實施。如果做起來,整 個動線對這邊有比較大的幫助。

問:關於人力資源的問題呢?

答:目前這邊都是專職人員,不是順益的員工,只在這上班工作。董事長在創館 之初,回母校開南,找了一批學弟妹,那些小朋友在這邊都作了七、八年,甚至 十年都有。中間當然有些專門的研究人員跟著進來。當然我們會碰到一個問題,

如果這個館還要持續成長的話,需要一些新血進來,像研究方面的專業人才。我 進來的時候,剛好是個契機點,我也把人事調整過,也用了一些博物館學上的專

(10)

業人士。現在館內有兩位是從英國回來博物館學專業人士,之前是在故宮實習過;

其中一位也參與我們現在石雕的翻譯計畫,這計畫是跟原民會合作,他的老師也 是台大人類學系的主任。這方面我們其實有慢慢在加強。但是人事流動的問題依 然存在,用了一些剛從學校畢業的專業人士,這裡當然是他們一個很好的學習環 境,但是到了一個階段後,他們為了生涯規劃,可能就必須離開。人員的替換與 經驗的傳承就會碰到一些問題。我們除了博物館學的專業人員外,其實各個領域 的專業人員都需要有,例如大樓運作需要機電工程人員、教育推廣需要教育專業 人士安排課程、對媒體的公關人員等,我們現在注重的是在教育方面與典藏方面 的,這都是未來的重點。還有藝品的數位化問題,我們亦找了個專才來負責。我 調來這也是為了運用企業方面的一些資源,協助這裡運作,例如活動支援的事項,

像我們之前十三位館員,現在七個,要作的事情更多,要讓這裡的行政效率提升。

辦活動時也會透過關係,讓順益那邊的員工作支援的動作。

問:請問基金會與博物館的設立對企業有否幫助?

答:對員工產生很大的認同感,因為順益的經營管理方式,是早期台灣的企業模 式,充滿人情味,而能將其延續至今,員工都相當認同,向心力提高許多。

問:館長是否有提到未來貴館的走向?

答:他希望這裡成為一個台灣原住民的研究中心。

問:人事管理有無作考核的機制?

答:我們年度都有一個評核的動作,看出席、辦活動的效率等,大家會互相考評。

我們很重視團隊,辦一個展並不是一個人就可以,當然是有一個人在主導,但是 其他都是要一起來的。像去年辦的部落特展,是跟烏來編織協會合辦的;部落特 展就是以部落為主題,我們來提供場地,讓他們來作他們要呈現的東西,我們提 供必要的協助,也提供經費讓他們來辦。

問:員工經過考評後會有加薪嗎?

答:會,考評結果在比較前面的同仁會晉級,晉級會調薪,都是照公務人員的調 薪方式。另外順益會有個經營特質,例如收入支出比本來是百分之三十,他會設 一個挑戰目標,假設目標是百分之五十,而今年只有百分之四十,卻已達到目標 值百分之八十了,他會有個機制,將這百分之八十分給員工。

問:政府方面的支持?

答:館長常開玩笑說不需要政府方面的資助。法令上的限制又很多,尤其是當要 蓋博物館的時候;目前就奇美和我們是合法登記的博物館。我覺得政府要靠我們 的比較多,比如他會找你幫忙原住民相關議題的活動,政府最多就是出錢。主要 還是跟文建會提出活動申請,他們會有補助,不過似乎有逐年減少的趨勢。像這 次的海報展,我們收了一千多件,我們反而覺得這效益很大,因為它的觸角延伸

(11)

更廣。當然我們也花了不少錢,像是印製專刊。而文化局只補助十萬元,原民會 在活動末期也贊助了八萬元,當然還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比較多。

問:貴基金會有無人才培訓的計畫?

答:有原住民的講學金,之前對象是原住民學生,現在是針對國外研究原住民的 學者,有固定金額,沒有固定的人數。大概是兩到三百萬,看案子大小,去年只 有一位申請。也有以單位申請的。我們之前與日本作學術交流,因為原住民大多 數的資料在日本。另外我們也跟荷蘭有交流,因為早期殖民時代他們有跟原住民 接觸。

問:這裡會有擺設董事長收藏台灣前輩畫家的作品嗎?

答:比較少,都在典藏室。不過我們有跟北美館和高美館合辦過展覽。前年有全 省巡迴展,去年是在館內辦展,今年並沒有計畫。因為共有 200 多幅畫作,因為 年代也久了,也需要維修。我們去年也有辦過已淡水為主題的展覽,讓淡水國小 的小朋友已淡水為題材,在跟過去老一輩的畫家所畫的淡水作比較,不但能產生 教育意義,還可以吸引更多參觀人口。

(12)

附錄四 邱再興文教基金會 鳳甲美術館

受訪者 邱再興董事長 翁淑英秘書

訪問時間 2006/4/8 1600~1700 2006/4/8 1600~1700 訪問地點 台北市大業路 鳳甲美術館

問:請問貴基金會成立的動機與宗旨?

邱:基金會成立於 1990 年,1990 年是台灣股票最好的時候,也是社會物慾最高 的時候,所以我們自己做反省,財富固然對台灣帶來生活程度很高,但實質上並 不快樂,社會教育或學校教育一直把賺錢當成無上的目標,只要能賺錢就是很了 不起的,整個社會上在功頌的都是如此,所以造成學生孩子們本身價值觀的凌亂.

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很努力是值得佩服的,像很好的老師不值得佩服嗎?

其他做很簡單事情的人、很用心作事的人,都是值得我們佩服的,但是社會價值 觀很凌亂,認為賺錢是唯一的,我在 87 以後開始接觸藝術文化,接觸藝術文化的 結果,感覺歷史上留下來被尊敬的,常常不是最有錢的人,每個時代最有錢的人,

在歷史上他們己經被遺忘了,那些會被留下來懷念的,反而只有文學家、藝術家,

是這些人被留下來,做文學家、做藝術家都是值得我們佩服的,也許我們可以從 某個點讓孩人們知道不是只有賺錢,實際上還有其它許多值得我們佩服的,我自 己因為性向的關係,我就從藝術方面走,當時基金會剛開始的時候是作音樂,我 們有很好的執行長馬水龍,馬教授是音樂的作曲家,當時要成立基金會,向他請 教要從那裏開始,他說也許從作曲開始,台灣每年訓練了很多作曲的學生,但作 曲結果都沒機會發表,畢業後從事作曲的人就愈來愈少,有的根本不作曲了,因 為作曲家和畫家不一樣,作好的曲子,若不被人家演奏的話、不被發表的話,連 貼牆壁都不漂亮,非常直接,音樂是非常有時代性的事情,藝術家本身對社會的 反省及抒發去申述他的觀念,去把他的理念表現出來,而我們現在很多的演奏會,

都是拿歐洲或西洋方面的音樂當作演奏的方式,但這方面不同,代表我們這個時 代,從藝術家的觀點,用什麼樣的音樂、用什麼樣的藝術來表達這時代的內容,

也許我們弄個作曲的發表,讓他們有個發表的舞台,讓作曲家有將他的目標發表 出來,所以我們作了一個「春秋樂集」,春天給 40 歲以內的作曲家發表作品,秋 天給 40 歲以上的作曲家發表作品,結果這個發表會做得非常成功,短短沒幾年時 間,在台灣首演的曲子差不多有 100 多首了,做個階段性的調整,十年內每一年 差不多有 10 多首曲在我們這裡發表,發表後慢慢的有些東西的整理,別的音樂家 對這音樂有興趣,可以拿去發表,作曲家就有個原動力去做創作,所以我們在 1998 年第一屆文建會文馨獎,李登輝總統要鼓勵企業界對藝術方面的支持,那時我們 是個很小的基金會,我們也認為我們做的不是什麼了不起的,結果得到特別獎,

當時參加的有 100 多個,只有 6 個特別獎,洪建全文教基金會推薦我們的,獲得 全部委員的通過,文馨獎是按照捐款金額分為金、銀、銅等獎,一千萬以上是金、

500 萬以上是銀、100 萬以上是銅,從這裡面在找有創意、影響比較大的基金會頒

(13)

發特別獎,我們是最小的,但被認為有影響力的,結果我們得到特別獎,那時候 很隆重的,李登輝總統親自頒獎,自從得到文馨獎後,我們就在想,我們是從聽 覺藝術方面,也可以在視覺藝術方面來做些事情,就開始籌劃鳳甲美術館,所以 鳳甲美術館從那時開始籌劃到 1999 年正式開始,基金會就這樣一路運作下來。

問:請教董事長在籌劃之前就已經開始收藏藝術品了嗎?

邱:籌劃前就開始收藏了,1987 年開始收藏,那時一面工作,因為壓力很大,就 一面讀很多藝術方面的書,當作壓力的釋放,沒想到當時只是收幾件掛牆壁的,

結果愈收愈多,後來需要美術館來儲藏,這 20 年來收藏一路很愉快的,卻朝著和 企業完全沒有關係的方向走。

問:請問貴基金會的資金來源-由企業主個人的捐贈或企業每年由盈餘案百分比 提撥?

邱:基金會完全是董事長個人的,每年的開支很大,一年的預算大約 1500 萬。

翁:包含所有的人事管銷、活動費等。

問:貴基金會目前的人數有多少人?

翁:正式工作人員有 3 個人,其他大多是義務性質。

問:只有三個人要如何分組?

翁:我們分為活動推廣、典藏、總務,這是三個最大的業務分項,其他的部分由 大家平均分擔做,甚至晚上的開課還要輪值上早晚做。

邱:我們開了很多課,以及晚上開課講座的部分也包括在內;因為今年要搬家,

所以有些部分沒辦法做。

問:基金會如何運作的?

邱:基金會運作的部分而言,有執行長馬教授,美術館是在基金會底下,由我們 剛剛說的三人負責,目前沒有設館長。

問:以美術館來講,目前最主要的活動?

邱:主要的活動以展覽為主。

翁:另外還有教育講座是以生活藝文為主,如:電影、藝術欣賞…等:展覽一年 平均 8~10 檔左右;如果含活動的話是平均 15 檔左右。

邱:這些活動都是我們自己辦的,但是會請專家來幫忙,都是以藝文方面的相關 活動居多。

問:活動項目是純欣賞的、還是有畫家來或是須自己動手的?

邱:像是做版畫的時候,開個版畫課,請小孩子來參加,並找專家來教導學生做 版畫…如此之類的。

(14)

翁:活動型態的方面,講座的部分會以藝文類型為主,分為兩種型態:一種是跟 著展覽走的教育活動,一種是我們純粹開的講座課程,講座課程的屬性,也比較 偏向於生活型態的,像電影、藝術欣賞、教學性(素描、美術、油畫)…等為主。

問:貴美術館的業務涵蓋非常的廣,有無優先次序?

邱:我們定位在以跟社區的人互動為原則優先,目前鳳甲被認定為北台灣最好的 美術館的原因,使得各地方人士自然地都千里迢迢而來,希望能夠幫助孩子們、

家庭主婦對藝術欣賞有信心,因為空間的關係,我們邀請了許多藝術家為我們做 評審,並組織一個評審團,所以外面的作品要進來都會經過嚴格篩選才得進入,

像之前 10 件才有 1 件進來。

翁:不止,有時 5,60 件才有 3 個名額。

邱:進到我們這邊是很不容易的,且進來作品的所有費用,如廣告行銷…費用等,

都是由我們來幫他們全權負責。

問:目前有幾位志工?如何分配安排?

翁:有 20 位左右的義工,有一位還有一位是從新竹來的,每個月來值班兩次,她 覺得像是來休假一樣。

翁:有一位是總班長,很資深的第一屆志工,是一位先生,負責排班的工作。

邱:我們有一個志工是電子公司的副總經理退休,他今天就在展覽場裡幫忙。

翁:志工幫了我們不少大忙,做簡報、導覽、照顧場地…等等,都是非常的幫忙。

問:這些志工是每天來還是週六日過來?

邱:每天都來。

翁:所以要排班,我們現在是一次半天班,但是一天只要一個人就夠了。

問:目前基金會的規模,和順益、奇美等相較之下雖然較小但非常精緻,所做的 事也不輸他們。那以長遠來看有何不同的想法及規劃?

邱:目前還沒有,因為如果決定要搬家,就會針對新的地方做一個全新的規劃,

但目前還是過渡時期,還不一定。

問:開辦的課程大約會有多少人參與?

翁:我們的課程大約都是 2、30 人左右,以社區大學的費用來收費,一個學分一 千元,一般都是三個學分 18 週,講師部分不一定,有些是有名的畫家或已經是有 名的講師,我們就以現有的資源去設計課程,找最好的老師來教。我們的課程幾 年排下來,到去年底下學期的課是爆滿。

邱:有一個教我們泡紅茶的那位…

翁:那位很有名,叫做葉怡蘭,有出過紅茶的書。

邱:後來在各大報章雜誌報導,都是一些有關美食的書,都有看到她。

翁:她以前是在流行性雜誌擔任編輯的工作,所以請她來講課,也具有號召力。

(15)

就來這邊開了一堂紅茶的課,反應也是非常好。

邱:因為很多人的認同鳳甲,也願意來協助。

問:請問您們的優點在那裡?

邱:大概我們開的課、師資比較好吧!而且比較能針對生活上需要的東西,而且 師資選擇也很好,很自然的就很受歡迎。

問:您們似乎很能捉住客層? 的脈絡,是嗎?

邱:我們的學生大部份是附近的人為主,附近的人來這裡互動很頻繁,媽媽們來 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她們想要學什麼?比較能針對需要而開課。

問:是否有那些地方覺得有待改進的?劣勢在那裏?

邱:我們這裏唯一的困擾是要掛廣告比較不容易,難吸引過路客,因此很多人不 知道鳳甲在那裏。

問:那如何去吸引那麼多的人去注意你們的活動?

邱:我們會常發公文寄 DM 給學校,老師們對我們也蠻了解的,有展覽他們都會 知道。

翁:主要是學校老師,國中、國小我們都會寄,北投地區的國小都來過,北藝大 他們都是個別來不是上課來,台藝大、竹師、國北師通常老師會帶學生來,北部 地區藝術類的學校或藝術科技的學校,他們的老師很認同我們,因此會直接帶學 生來這邊上課。

問:成立基金會,對繼業電子彼此的互動是否有何影響?

邱:完全沒有關係沒有影響,我們公司只是個很小的公司而已,我老早也已委託 別人經營,而我們是獨立切開來的。

問:大部份人都認為基金會對企業節稅有所幫助,但您是完全個人捐助,完全沒 有節稅的問題,一般基金會對公司節稅的功能會很大嗎?

邱:大的公司是有些影響的,因為一個公司的利益一年不能超過 10%捐給基金會,

我們才 10 個人的公司,不可能有太大的盈餘,政府也不可能改變法律,我們捐 100%給基金會,政府也不可能同意,因此對我們沒有什麼實質的意義。

問:基金會有沒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對藝術人才的培訓?

邱:沒有,我們是贊助藝術界,像在法國有個台灣的藝術家,我們覺得他很好,

他在國外奮鬥很辛苦的,我們每年固定的贊助他;另外有個老先生(吳紹同),他 專門到世界各地去拍鶴,我們也贊助他,我們也幫吳老師做個非常成功的展覽。

有需要的我們都採取個案的方式贊助。

(16)

翁:其實我們提供給藝術家來申請我們的展覽空間就是一種補助了,這是一種常 態性的,每年都有,也是要花很多錢,不要說場地免費使用,連廣告、邀請函、

海報、保險都是我們來負擔,這就是固定的經費,長期性的從 2000 年開始就持續 到現在,每年提供 3-5 個畫家來這裏展出,但每年約有 5、60 個來競選。

問:有沒有與其他基金會作結合,辦活動或資源共享?

邱:很少啦!幾乎沒有,如果我們要辦比較大的活動,我們會找其他的來共同辦,

譬如:我從去年開始推廣一個科技藝術的創作,科技藝術的創作要很多錢,很多 的年青人沒有錢,沒有辦法作這些事情,辦科技藝術展需要很多的設備,前年開 始我就找宏碁電腦、光寶電子和我們每年各出 50 萬,三家就有 150 萬,跟國藝會 相對基金 150 萬,總共 300 萬,這是一個三年的計畫。從 93 年度開始甄選,選出 來的藝術家給他們補助經費,來進行一年的科技藝術創作,創作結束後,再由國 藝會籌備全台灣北中南三地的巡迴展出,北部在我們館,中部到國美館,南部是 高美館,都受到觀眾很高的注目與評價,國美館跟高美館的館長也都允諾第二屆 第三屆會繼續全力支持下去。我們希望儘量支持藝術家的創作,因為科技藝術與 電子業較有關係,所以才會找他們,希望共同來做,以他們的知名度引起科技界 的注意,讓其他的科技業也願意來培養藝術家,這也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問:有些基金會很希望能借用公家的知名度及資源來策展,貴館有嘗試過嗎?

邱:台北當代藝術館最近也在和我們談,合作一個聯展、幾個點的方式,我原來 也是當代藝術館的董事,我們期待政府方面幫助的不多,不過還好他們有時候也 蠻主動的,展覽方面也會關心,我們美術館被文建會選為地方文化館,也會得到 一些補助款,或會跟公部門申請一些補助款,補助金額占我們的營運經費來說比 例是很低的啦!

問:如何申請補助,有什麼標準嗎?

翁:要提提案,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計劃每年會有一筆預算,每個縣市地方文化館 舍會寫企畫書送去申請補助,評審委員審查後,依你的計畫預算撥款。

其實我們每一分錢的使用效益都比實際補助金額多了好幾倍,我們對文建會來說 是積效非常好的,文建會地方文化館的補助款一部分是來自於行政院經建會,去 年經建會要做地方文化館的審核,看他們補助款使用的情形及成果,文建會就挑 我們當做一個範例,請經建會的人來參觀,經建會的人看後很滿意,認為給一點 點的錢卻做這麼多的事。

問:那你們是做什麼樣的案例,如何提得到補助?

翁:其實我們都是整年度的提案,活動規劃都是在一年半前甚至二年前,像 2003 年的下半年,我們就將 2005 年的展覽都排定了,所以 2004 年要申請時,我們就 將整年度要做的事寫在計畫書裏,去申請補助款,下來後看他補助多少錢,針對 我們的計畫再作修改,譬如我們向他們申請 300 萬但只補助 50 萬,那我們就再針

(17)

對 50 萬能做什麼而修改,因我們計畫做的早,補助下來時我們可以依照我們的計 畫做修改執行,所以整個計畫的執行都蠻順利的。錢完全能用到刀口上。

問:這一點就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那麼少的錢也能完成你們的計畫,那事後是 否也要作評估呢?

翁:文建會自己也知道,只補助一點錢,才會特別要我們針對補助款再去做計畫 書的修改,以修改過的內容作為日後結案審核的依據,我們辦完後會提成果報告,

這是所有公部門補助必需做的。

邱:我們不會找專家來幫我們做成果報告,我們都是自己做。

問:真佩服你們一步一腳印的來做,董事長您有什麼想法,讓企業界更多的人來 投入藝術推廣的活動?

邱: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在這邊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其實不要說台灣,光在台 北市財力比我好的人就太多太多了,我們做的很好,別人也可以說:邱再興能做 的,我也同樣能做呀!每個人都去點一根蠟燭,台北就更美了,在台北市有 100 家像鳳甲美術館在做他們應做的,那我想社區就一定不一樣,當然不一定要做美 術館,喜歡音樂的就做音樂,喜歡文學就弄個讀書會,儘量讓這些能與社區結合,

每個人依照自己的性向多點奉獻的話,台彎社會一定會不一樣,但是這幾年來,

我有些失望,當然每個企業界都很忙,雖然有心,但時間上、精力上無法配合,

這些都是不能強求的。

(18)

附錄五 國泰世華文化慈善基金會

問:請教 貴基金會成立的動機與宗旨?

答:基金會是 69 年成立的,動機是回饋社會,盡社會責任,是金融界第一個成立 基金會的。基金會原來屬於世華銀行,二年多前和國泰銀行合併後就改名為國泰 世華基金會,最早是我們銀行副董事長何宜武擔任基金會董事長,91 年左右換成 汪董事長兼任。其實基金會和藝術中心是兩回事,基金會 69 年就成立了,藝術中 心是 89 年才成立的,基金會過去一直在做慈善、藝文的贊助,藝術中心的成立還 在圖書館之後,圖書館是 86 年成立的。

問:何時設置藝術中心及收藏的機緣?

答:基金會從 79 年開始就贊助台陽美展,每年都贊助 30 萬,所以台陽美展設立 世華銀行獎,前幾名都是世華銀行獎,也是因為這個關係,我們銀行跟美術界有 了些淵源,後來每年台陽美展都會送銀行一幅畫,算有點感謝的意思。我們把畫 掛在分行,後來覺得可以多買一些,除了贊助台陽美展之外,也希望培養本土藝 術家,就開始收藏畫掛在分行,因為買畫認識很多畫家,他們都反映希望能有個 展場,因為台灣的畫廊商業氣息比較濃,很希望我們能提供展場,在分行掛也是 很好,但他們比較需要有展場能展示他們的畫,另外當然有經濟上的考量;汪董 事長覺得開個畫展對銀行來說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我們也有一些閒置的場地,銀 行法規定不能隨便出租,對非自用不動產有很大的限制,所以我們就找了這塊地 方,藝術中心是這樣產生的。

問:藝術中心從 89 年開始一直在這裡?

答:對,從 89 年 3 月 25 日,所以我們銀行跟藝術的淵源是這樣來,並不是說我 們基金會去買畫,買畫都是銀行去買,藝術中心是純粹提供給畫家做一個畫展的 展場。

問:銀行有沒有主動收藏畫?

答:有,一開始因為台陽美展的關係先有了一點點的畫,一年才一幅,那只是一 個引子,後來都是自己主動去收藏的,目前已經收藏一千一百多幅畫。

問:銀行收藏主要項目或範圍?目前大部份都是油畫,而且大部份都是類似印象 派這樣的風格,還有沒有其他的?

答:當初鎖定買畫是希望能夠美化環境之外,也能夠幫助本土畫家,主要的意思 受訪者 副秘書長 朱文苓

訪問時間 2006 3/18 1500~1630

訪問地點 台北市敦化北路 國泰世華藝術中心

(19)

就是回饋社會,所以大部份收藏都是以本土畫家為主,其實台灣畫家的風格很多 都是這種類型。而且我們買的畫主要是掛在分行,也希望是大家都能欣賞的畫,

可能台灣民眾也比較喜歡印象派這種風格,如果太抽象的話大家都看不懂。可是 我們還是有嘗試一些不同的風格,大部份都還是在油畫類,選擇油畫是因為油畫 保存比較容易,銀行早期也有一些國畫,可是國畫色彩上比較單調。不過現在國 畫也比較有變化,有些人會想要注入一點新意,我們今年六月就會嘗試辦一場國 畫展,但過去其實都是以油畫為主,色彩比較絢麗,欣賞度比較高,保存又比較 久,水彩畫也有一些。

問:這一千一百多幅畫有輪流在藝術中心展出嗎?

答:沒有,銀行所藏的畫是掛在分行,藝術中心提供給藝術家展? 的,可能展?

時董事長會來為銀行選幾幅,其他都是藝術家的,賣掉就賣掉,沒賣掉藝術家就 拿回家,並沒有拿到分行去展示。

問:藝術中心平時有沒有不定期的展? ?

答:一年大概辦 4~6 檔畫展,所以成立 6 年已經辦過 30 檔正式的畫展,中間是常 態展。早期是有拿銀行還沒有掛出去的畫先掛一掛,因為平常還是會有人來看,

後來我們認為應該提供場地給一些比較年輕的畫家,所以在常態展的時候都找一 些年輕的畫家,我們提供這樣一個空間、舞台,讓他們的畫也可以展示出來。

問:每一檔展? 時間大概多久?

答:大約是一個月,我們常態展並沒有特別廣告宣傳,大多在網站上自己的內部 管道做宣傳,沒有在外頭宣傳,可是因為平常還是會有人來,我們自己又常在這 邊辦活動。藝術中心這邊也提供給銀行辦活動,這 6 年來大概差不多辦了一百場。

問:貴會平時有沒有辦藝術講座?

答:非常多,不光是藝文講座,有很多的活動,有藝文講座、理財講座,理財講 座有的是銀行辦的,來借場地,我們提供給銀行、分行、理財部等辦活動,也有 貴賓聯誼活動,像 AP 錶是我們的客戶,想向貴賓介紹錶,這個場地就借給他們,

藝文講座之外也辦過知識心靈講座,跟遠見雜誌合作的,也跟財訊雜誌合作,這 邊講座很多。我算算就有近百場,還辦過很多記者會,白金卡發表會,很多活動 都在這裡。以藝文講座來講通常是配合畫展,2000 年 6 月 3 日辦第一場講座,單 元叫「畫家面對面」,當時邀請知名畫家蘇憲法談油畫藝術鑑賞,就一直辦到現在。

問:請問有沒有統計一年來看展跟參加講座的人數?

答:講座人數有時多有時少,多的超過百人,少的 5、60 人,來參觀畫展的就是 看畫家,比方說像大師風華那檔每天就很多人,甚至南部有人坐遊? 車上來,有 一點美術館的性質,但也是看展品,像蘇老師的作品已可以預期會有很多人來參 觀,他現在在畫壇知名度也蠻高的,我們銀行有些客戶也會來,大部份是藝文愛

(20)

好者,也有學畫的,學生,還有小學生校外教學,加上有時辦活動,利用辦活動 讓沒有機會走進畫廊的人會走進來。

問:辦活動有無行銷策略?

答:有,如果是正式畫展一定會在藝術家典藏雜誌登廣告,另外有自己的網站,

會做 DM,以前會貼海報,合併之後海報的運送變得比較麻煩,就沒有再做海報 了,但 DM 會送到各分行去,還會透過相關藝文網站做宣傳。報紙上比較有困難 的地方在銀行平時跟金融界往來較多,藝文界較少,藝文界的訊息也很多,報紙 就比較不會刊登,除非藝術家媒體關係很好。

問:有沒有結合社區?跟社區的互動?

答:我一直覺得這塊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董事長當初設藝術中心時並沒有很偉 大的理想,他只是想當作一個畫家可以展出的場地,附近的居民可以有一個優質 的觀賞空間,所以本來就希望附近的人來觀賞,也有做些宣傳、貼海報,其實這 附近很多人來這邊,因為我們都有留資料。

問:社區宣傳手法是被動式的?

答:我們比較 focus 的是銀行銀行客戶那塊,所以很多活動為銀行辦,其實沒有 為社區居民辦,場地也沒有借給社區居民,怕變得太複雜。因為現在的情況是四 大金控,比業績比形象,這塊會愈來愈重要,過去世華那時代還沒那麼重要,現 在就會互相比較,國壽有雲門舞集,我們有藝術中心,還有一點東西可以講,將 來一定會比來比去。

問:那你們有沒有贊助藝術家的藝術人才培育計畫?

答:台陽美展就是從 79 年到現在的,今年 69 屆,我們持續在贊助,每年 30 萬,

我們這裡之所以沒有自設一個獎是因為國壽那邊有潛力新人獎,因同屬一個集團 我們就不想重覆,新人獎的對象是學生,會找幾所大學美術系提供作品,展出之 後用開放票選的,我們以前辦過 3 次兒童畫展是請專業人員評審,後來不辦了是 因為加入集團,國壽兒童繪畫比賽已辦了 30 屆,我們就沒有自己再獨立辦了。

問:請教藝術中心的人力有多少?

答:專職人員有 3 位,都是屬於基金會的,有一位本來是專屬藝術中心,後來調 到基金會去,她現在跟我一樣在總行上班,她是學美術的,也兼管這裡,就像我 也算是兼的,我主要是在銀行上班,這邊只是兼辦業務。

問:那 3 位專職人員都有美術背景嗎?

答:都是,而且這邊學歷越來越高,大都是碩士,因為在這個環境之下,會畫畫 雖然不是最重要的,但對導? 有很大的幫助,不然就是要會寫,每次畫展都要寫 很多東西,要不然就是要設計,這邊的東西都是我們自己設計的,他們不光是管

(21)

到藝術中心,分行的很多展? 跟我們也有關係,我現在也負責銀行公關這塊,比 如辦一場大型展? 或活動需要一些 DM、海報,我都會請他們設計,別的單位辦 的可能會找設計公司做,但我就是都用這邊的人員,他們都蠻厲害的。

問:你剛說藝術中心有三個人,那這三人有沒有職位之分?有沒有績效考核?

答:基金會有 7 人,圖書館 3 人,藝術中心 3 人,這麼小一個規模也沒辦法說誰 管誰,他們又都很優秀,就會有流動率,我真的沒辦法給他們什麼,只能說讓他 們儘量發揮,所以他們的工作性質都很有彈性的。面談時我都會詢問他們人生規 劃,希望不要跟人生規畫差太遠,如果說希望走藝術行政的路,那來這邊待個幾 年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比較特殊的是洪小姐她做了 5 年多,她在這裡佷能發揮,

也許她在這裡得到很多工作上的快樂與成就感,其他的人關卡可能二年左右就會 有流動性,我雖然心裡萬般不捨,也只能期待他們有更好的發展。我常跟他們講 一個工作沒有辦法幫你想這麼多,工作只是付你薪水,其他要自己去規劃,所以 我也要心理建設,也許他們二、三年就會走。且我們沒有志工。

問:你們一年辦那麼多場講座,有沒有評估這方面的績效?

答:我們沒有做任何實質的評估,因為這邊是基金會,這就是我們基金會比較弱 勢的地方,因為我們的績效根本無法評估,比方一檔畫展賣得好或壞在畫廊來講 也許差很多,但對銀行來講是 nothing,銀行還不至於要靠這裡的租金收入,因為 怎麼看都是虧錢的,而且我們是用基金會的經費來支持這個地方,所以跟銀行是 分開的,基金會等於只是銀行的一個企業形象,根本沒辦法評估,我們當然會要 求自己協助畫家多賣些畫,那也是為了畫家,而不是為了我們,講座我們會希望 人來多一點,就會去想說這次題目為什麼人來這麼少,所以我覺得是自我要求。

上面沒有在評估我們,可是董事長一直都很注意這一塊,我又是直接跟他做溝通 聯繫,很希望把這塊做好,沒有那種數字上的東西。

問:以 SWOT 來看你們的缺點是?

答:比較弱勢的我想是要看跟誰比,以基金會來講我們算還不錯,有的企業比較 重視這一塊,覺得這是一個企業形象的窗口,就會全力去 support,每年撥款或老 闆出來站台等,我想我們這塊是比較弱,因為銀行比較沒有廣告,從世華的時代 就比較低調,比較沒有媒體造勢的部份,我們的錢花在刀口上,所以知名度比較 差,雖然默默做了很多事,可是好像沒有受到社會重視,比方說我們辦一檔畫展,

像去年辦成立 5 周年時也辦得蠻盛大,可是也沒有什麼媒體來採訪,可能這種都 要花廣告費,我們跟其他企業比起是比較低調。我們大樹計劃捐 5 百萬都無聲無 息的,只有拿到的人知道!這東西是很有意義的,幫助小孩子讀書,我們希望儘 量把錢花在刀口上,基金會不可能拿錢作廣告,可能銀行那方面也沒想到拿這塊 做宣傳,也可能是基金會跟企業整體的連結不夠,或企業文化也有關係,為業務 花多少錢做廣告都值得,比方推卡時拼命主打,廣告滿坑滿谷的,可是在藝術慈 善方面廣告數就很少。

(22)

問:基金會或藝術中心,對母體企業實質的貢獻有何影響?

答:最大的好處還是形象,但這種東西是很虛無縹緲的,我們辦講座,是不收費 的,甚至還附餐點,真的是花錢在做這個事情,可是對畫作銷售一點幫助都沒有,

但有時客戶會覺得他喜歡跟這樣的企業往來,因為你們有在做這些事情,主要收 穫都是無形的。拿我自己來講,我在畫廊實質薪水一毛都沒有,卻可以增加個人 歷練,結交很多朋友,無形跟有形之間很難衡量,有時說不定無形比有形更重要,

有形就是用錢來衡量,無形的好處,我覺得蠻多的,? 開形象來講,像我們銀行 辦很多活動,我們可以辦得有不同的藝文氣息,因為我們有藝術中心這一批人,

DM 和海報設計都可以和人家不一樣,我們把這股力量灌注到銀行,像在總行辦 的仲夏夜之夢也是免費的,來的很多人都跟藝術中心沒關係,這也都是因為我們 有這一批藝術人才才能辦這樣的活動,這不是一般銀行公關人員做得出來的,而 且我們銀行沒有公關室,我也是公關小組的一員,公關小組也沒有什麼人,都散 在各個單位,所以辦活動的反而都是基金會的人。

基金會早期比較沒有在辦活動,本身沒有活動,完全是在贊助別人,到汪董時想 法就不一樣,慢慢轉變過來。會演變成目前這樣有二個因素,一個就是主事者換 人,觀念上不一樣,另外一方面和我們加入集團也有關係,像國壽做了很多事情,

也是為了企業形象,坦白說他們所做的事都要儘量跟業務做連結,可是我覺得這 觀念是對的,過去世華時的觀念我反而認為是錯的,個人可以為善不欲人知,可 是企業花的都是股東的錢,為什麼要去贊助別的基金會,也許我們現在沒有這麼 明顯,活動大家都可以來,可是無形之中也是為企業做個形象。

問:基金會一年對藝術中心贊助大約是多少?

答:其實這個很難衡量,實質上當然是有一個數字,但這數字不是正確的,因為 我們租金這種都算得很便宜,而且這涉及到商業機密,不過可以大致算一下,比 方這個地方租金一個月要 30 幾萬,人員一個月大概要多少錢,這邊 3 個人,還有 每個月水電,像這邊電費一個月至少 3 萬,還有器材設備,活動廣告費,畫展都 還要請人家來演奏,這些加起來其實是很可觀的數字。

問:貴基金會本身可以收支平衡嗎?

答:我們基金會是一個蠻成功的基金會,現在整個基金總額是 4 億零 2 百萬,不 像一般基金會基金全放在定存裡,那就很慘,當初設計就分作 3 塊,1/3 放定存,

1/3 買房產出租,另外 1/3 買股票,當初就買世華銀行的股票,現在轉換成國泰金 控的股票,我們成本很低,可是不會去賣它,配股就夠了,所以這 3 塊加起來支 援基金會,孳息就夠用了。基金會辦很多慈善活動、藝文活動,再加上藝術中心 和圖書館,其實圖書館花費比藝術中心還要大。

早期是銀行盈餘在撥,可是早就停止撥了,本來基金 3 億 6 千多萬到去年 4 億多,

那是因為有 IIT 的股票,賣掉就多了幾千萬出來,所以又挹注到基金會來,這就 是我們比較好的地方,事實上每年要企業提撥的話很難。

(23)

我本身是銀行的人,所以做很多事情我都會從銀行角度來看,我覺得一個企業贊 助美術固然是很好,可是絕對不能變成企業的負擔,一方面企業主有時會換,他 不見得有這方面的興趣,另外一方面企業再怎樣是要對股東交待,必須要生財,

不可能為了老闆的喜好花很多錢在不事生產的事上,還是要把股價、EPS 等弄好,

不能因小失大,所以我們現在這種方式蠻好的,自給自足,所以藝術中心一部份,

圖書館一部份,事實上基金會大部份的錢是花在從 93 年推出的大樹計畫上,是幫 助小朋友讀書的。

問:募款的比例大約有多少?

答:很小,其實是微不足道,不過從 93 年開始大樹計畫之後,去年有從義賣和募 款提撥了一百萬捐給大樹計劃,今年 3 月又要捐 5 百萬出去,我們是分上下學期,

要捐 5 百萬,這 5 百萬裡基金會提撥 4 百萬,另外 1 百萬是來自於募款和義賣。

我們不像其他基金會一樣去賣東西獲利,我們做藝術精品一方面是銀行做公關,

另外就是義賣,我們覺得藝術這一塊可以拿來做全方位的運用。

問:一般的基金會運作很困難,就希望政府能補助,可能需要在稅法上法律上來 支援他,你們這邊有沒有這個問題?

答:我們在財務上是蠻好的,我們董事長要求要做到收支平衡,我們也有想要如 何生財,可是那不是必要的,很多基金會一方面希望政府補助,一方面尋求其他 基金會支援。

問:以台灣這樣的環境,將來可以發展的機會如何?

答:我覺得藝術的績效很難評估,所以效果也很難看得出來,可是真的有很多東 西有慢慢發酵,這就像種子會慢慢發芽,也許效果不是這麼明顯,所以說未來有 很多可能性,有些東西不是立竿見影的。

問:如何吸引參觀人潮?

答:透過媒體廣告及銀行內部宣傳管道,希望和銀行連結,擴大宣傳效果。我藝 術中心做 6 年,基金會 3 年,發現基金會範圍比較大,藝術中心比較小,加上兼 管銀行公關,可以做的事更多,現在銀行也會做些廣告,把這些東西結合在一起,

效果會更大,基礎打得愈好會越來越大。

問:像你們每年辦那麼多活動有沒有策略上運作?

答:剛開始辦畫廊真的沒策劃,但現在比較有規劃,大家也愈來愈專業,大體上 有些活動已固定,92 年我接副秘書長開始嘗試辦活動,93、94 年逐漸成形,今年 已有定型的活動,今年想結合音樂、繪晝、文學,不再專注在藝術這一塊,要更 廣更吸引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協會/組織會議: 由協會/組織主辦之會議。.

訪問嘉

訪問 問時 時間 間: :九 九十 十年 年十 十一 一月 月十 十一 一日 日 1 14 4: :0 00 0~ ~1 17 7: :0 00 0.. 訪 訪問 問地 地點 點: :高 高雄 雄市 市左 左營 營葉

5 這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包括: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ILO & UNESCO,2006) 、 歐盟(European Communities,2007)、挪威(Norway Ministry of

隧道等襯砌作業主管、施工架及施工構台組配作業主管、鋼構組

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在 16

這個開放的課程架構,可讓學校以不同 進程組織學習經歷、調節學習內容的廣

分析 分析 分析(Analysis) 分析 分析 組織 組織 組織 組織/重整 重整 重整 重整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