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

Copied!
17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梁忠銘 博士

臺東縣 臺東縣 臺東縣

臺東縣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 教學信念 教學信念 教學信念

教學信念 教學信念

教學信念 教學信念

教學信念關係之研究 關係之研究 關係之研究 關係之研究

研 究 生: 姚閔懷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O 一 年 八 月

(2)
(3)
(4)

謝 謝

謝 誌 誌 誌

兩年多前,再度踏入臺東大學的校園,那份感動彷彿就在昨日,直至要寫謝誌的這 一刻,才發現這一切即將畫上句點。回顧兩年多來的求學生涯,師長的提攜照顧,同學 的熱心協助,家人的無私付出,是我得以完成學業的最大助力,心中除了萬分的感謝,

還是感謝!

首先要感謝是一路提攜我的指導教授-梁忠銘老師,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總是犧 牲休息時間撥空指導我,老師的氣度與風骨,更是我仿效的模範。其次,感謝口試委員 湯維玲教授及鄭耀男教授,特別抽空指導我的論文,使我在論文寫作與研究方法上都受 益良多,更對我的論文細心審閱並給予專業建議,使論文撰寫臻於完善。

在求學過程中,感謝胡校長,讓我更了解雅美族人的文化,體認到文化傳承的重要 性;感謝琤瑛,指導我論文寫作的技巧,在研究方法與工具上,給了我許多寶貴的建議;

感謝生源,與我分享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與生活的哲理,讓我獲益良多。此外,感謝碩 士班的許多同學,總是給我支持與鼓勵,和大家一起求學,一同討論分享,總是讓我收 穫滿行囊。

最後要感謝默默支持我的家人,感謝我的父親-姚麗吉校長,帶領我進入海洋教育 的領域,總是鼓勵我要勇敢向前邁進,不僅在工作上給予協助和建議,更在生活中給予 我支持和鼓勵;感謝母親無怨無悔的付出,幫我處理了大大小小的家務事,讓我沒有後 顧之憂的完成學業;感謝我的太太-綸君,每當我身心俱疲時,妳總是在我身旁幫我加 油打氣,陪伴我走過辛苦難熬的日子;感謝女兒-雨希,妳的微笑總是給爸爸前進的動 力。謝謝你們,有你們真好!

這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了,也因為有眾人的幫助,才使我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僅以感恩的心,將此份成就獻給所有協助我的師長、朋友。

姚閔懷 謹誌 中華民國101年8月

(5)

臺東縣 臺東縣 臺東縣

臺東縣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 教學信念關係之研究

教學信念關係之研究 教學信念關係之研究 教學信念關係之研究

作者 作者 作者

作者: : : :姚閔懷 姚閔懷 姚閔懷 姚閔懷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教 育 學 系

中文 中文 中文

中文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東縣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及海洋教育教學信念的現況與 關係,及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為了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 編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教學信念關係之調查問卷」作為資料蒐集的工具,

以臺東縣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總計有效樣本共 465 份。根據問卷填答結果,以描述性 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歸納研究結 果,本研究獲致之結論如下:

一、國小教師對海洋教育的認知程度趨於中等程度。

二、國小教師具有正向積極的海洋教育教學信念。

三、在對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的認知上,碩士學歷之國小教師優於大學學歷之教師。

四、在對海洋教育的認知程度上,資深之國小教師優於資淺教師。

五、在對海洋教育的認知程度上,主任優於級任教師。

六、參加海洋教育研習,對提升教師之海洋教育認知程度有明顯幫助。

七、臨海地區之國小教師對海洋教育的認知程度,顯著優於非臨海地區。

八、海洋教育研習有助於提升教師之海洋教育教學信念。

九、國小教師對海洋教育認知程度愈佳,海洋教育教學信念愈正向。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俾供教育主管機關、國小教師以及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詞 關鍵詞關鍵詞

關鍵詞:::海洋教育、海洋教育認知程度、海洋教育教學信念 :

(6)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Marine Education Cognition Degree and

Their Teaching Beliefs of Marine Education.

Ming-Huai Yao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condition and the relevance of marine education cognition degree and marine education teaching beliefs by 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s and how they are different with environment variables. In order to reach the study purpose, this study chose the survey method: “The Questionnair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Marine Education Cognition Degree and Marine Education Teaching Beliefs”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study objects were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itung County. The effective samples are 465 in total.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gain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variance of analysis, and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method. Based on results of the survey,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marine education cognition degree tends to the moderate level.

2.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has positive marine education teaching beliefs.

3. About the cognition degree on marine education polic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of the master's degree were better than the teachers of the university degree.

4. About the marine education cognition degree, experience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ere better than junior teachers.

5. About marine education cognition degree, directors were better than homeroom teachers.

6. Participating in marine education studies can significantly help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o upgrade marine education cognition degree.

7. About the marine education cognition degree, teachers of the waterfront school district were better than the teachers of the non-coastal areas.

(7)

8. Participating in marine education studies can significantly help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o upgrade marine education teaching beliefs.

9.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marine education cognition degree has the influence to the marine education teaching belief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study provide practical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Key words: Marine education, Marine education cognition degree, Marine education teaching

beliefs.

(8)

目 目 目 目 次 次 次 次

第一章 第一章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緒論緒論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第二章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文獻探討文獻探討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海洋教育的基本概念 ... 9

第二節 海洋教育相關研究 ... 27

第三節 海洋教育教學信念與相關研究 ... 37

第三章 第三章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設計與實施研究設計與實施 ... 6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6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64

第三節 研究架構 ... 65

第四節 研究假設 ... 66

第五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 ... 67

第六節 研究工具編製 ... 69

第七節 正式問卷實施 ... 81

第八節 資料處理 ... 82

第四章 第四章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結果與討論研究結果與討論 ... 83

第一節 國小教師基本資料分析 ... 83

第二節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現況分析 ... 89

第三節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差異分析 ... 93

第四節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相關分析 ... 107

第五節 綜合討論 ... 108

第五章 第五章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 ... 12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23

第二節 結論 ... 128

第三節 建議 ... 131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 135

壹、中文部分 ... 135

貳、英文部分 ... 144

(9)

附錄 附錄附錄

附錄 ... 145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 145

附錄二 預試問卷 ... 153

附錄三 正式問卷 ... 157

(10)

表 表 表 表 次 次 次 次

表 2-1-1 海洋教育的範圍定義彙整表 ... 10

表 2-1-2 海洋教育的內涵定義彙整表 ... 11

表 2-1-3 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彙整表 ... 12

表 2-1-4 海洋教育課程架構分類彙整表 ... 19

表 2-1-5 我國海洋教育發展歷程表 ... 21

表 2-1-6 國民中小學海洋教育課程架構表 ... 25

表 2-2-1 海洋教育教材分析相關研究彙整表 ... 29

表 2-2-2 海洋教育教師知能相關研究彙整表 ... 31

表 2-2-3 海洋教育學習成效相關研究彙整表 ... 32

表 2-2-4 海洋教育學校推動相關研究彙整表 ... 34

表 2-3-1 教學信念的定義彙整表 ... 38

表 2-3-2 教學信念的內涵彙整表 ... 46

表 2-3-3 海洋教育融入學習領域建議彙整表 ... 47

表 2-3-4 性別與教學信念研究發現彙整表 ... 52

表 2-3-5 年齡與教學信念研究發現彙整表 ... 53

表 2-3-6 學歷與教學信念研究發現彙整表 ... 54

表 2-3-7 教學年資與教學信念研究發現彙整表 ... 55

表 2-3-8 擔任職務與教學信念研究發現彙整表 ... 56

表 2-3-9 研習經驗與教學信念研究發現彙整表 ... 57

表 2-3-10 學校規模與教學信念研究發現彙整表 ... 58

表 2-3-11 學校地區與教學信念研究發現彙整表 ... 59

表 2-3-12 海洋教育教學信念相關研究彙整表 ... 60

表 3-5-1 臺東縣國小教師分層比例抽樣統計表 ... 68

表 3-6-1 海洋教育政策認知程度題項分析表 ... 70

表 3-6-2 海洋教育議題課程綱要認知程度題項分析表 ... 71

表 3-6-3 海洋教育教師的態度與理念題項分析表 ... 72

表 3-6-4 海洋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信念題項分析表 ... 73

(11)

表 3-6-5 研究問卷專家效度名單 ... 73

表 3-6-6 預試有效樣本基本資料之次數分配表 ... 74

表 3-6-7 對「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的認知程度項目分析摘要表 ... 75

表 3-6-8 對「海洋教育議題課程綱要」的認知程度項目分析摘要表 ... 76

表 3-6-9 海洋教育的教學信念項目分析摘要表 ... 77

表 3-6-10 對「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認知程度的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 78

表 3-6-11 對「海洋教育議題課程綱要」認知程度的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 79

表 3-6-12 海洋教育教學信念的因素分析結果摘要表 ... 80

表 3-7-1 正式問卷回收數量及有效問卷數量統計表 ... 81

表 4-1-1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基本資料之次數分配表 ... 84

表 4-1-2 性別與參加海洋教育研習時數交叉分析統計表 ... 84

表 4-1-3 年齡與參加海洋教育研習時數交叉分析統計表 ... 85

表 4-1-4 最高學歷與參加海洋教育研習時數交叉分析統計表 ... 85

表 4-1-5 服務年資與參加海洋教育研習時數交叉分析統計表 ... 86

表 4-1-6 擔任職務與參加海洋教育研習時數交叉分析統計表 ... 87

表 4-1-7 學校規模與參加海洋教育研習時數交叉分析統計表 ... 88

表 4-1-8 學校所在地區與參加海洋教育研習時數交叉分析統計表 ... 88

表 4-2-1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各層面分析摘要表 ... 89

表 4-2-2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之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90

表 4-2-3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各層面分析摘要表 ... 91

表 4-2-4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 92

表 4-3-1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之 T 檢定摘要表 ... 93

表 4-3-2 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4

表 4-3-3 不同最高學歷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之 T 檢定摘要表 ... 95

表 4-3-4 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6

表 4-3-5 不同擔任職務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7

表 4-3-6 不同研習時數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8

表 4-3-7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99

表 4-3-8 不同學校地區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之 T 檢定摘要表 ... 99

(12)

表 4-3-9 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 T 檢定摘要表 ... 101

表 4-3-10 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2

表 4-3-11 不同最高學歷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 T 檢定摘要表 ... 102

表 4-3-12 不同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3

表 4-3-13 不同擔任職務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4

表 4-3-14 不同研習時數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5

表 4-3-15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6

表 4-3-16 不同學校地區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 T 檢定摘要表 ... 106

表 4-4-1 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積差相關摘要表 ... 107

表 4-5-1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教學信念之現況分析統計表 ... 108

表 4-5-2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在海洋教育認知程度之差異綜合摘要表 ... 112

表 4-5-3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在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差異綜合摘要表 ... 118

(13)

圖 次

圖 3-2-1 研究流程圖 ... 64 圖 3-3-1 研究架構圖 ... 65

(14)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東縣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及海洋教育教學信念的現況與

關係,及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進而根據結果,提出討論與建議。本章共分為五節:

第一節為研究背景;第二節為研究動機;第三節為研究目的;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 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對於海洋、對於臺灣,許多人總是用「她」來形容,一種女性的、溫柔的、母親的 代表(葉玿伶,2001)。賈福相(1998)也提及,海洋是水的母親,有海洋才有生命。

現在我們面臨的大問題是人類對海洋的侵害和毀滅,這是一條「自傷」而漸漸趨於「自 殺」的道路,我們又不可能走回頭路,再回到茹毛飲血的過去,所以有效的管理海洋,

維護地球的長期生態健康,以利於人類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被「母親」擁抱著的臺灣,得天獨厚四面環海,本島加上 121 個以上離島與礁岩,

海岸線總長度約 1,566 公里,所轄領海面積約達 17 萬平方公里,為國土面積的 4.72 倍,

海洋與人民生存、文化的形成息息相關(教育部,2007)。就信仰而言,臺灣民間的王 爺信仰、燒王船祭,極具海洋文化的特色;而「媽祖」則是源自宋朝,以保護航海、漁 撈,甚至保佑漢人渡海來臺、華僑移民南洋而著稱,是臺灣漁民的海上守護神。另外原 住民一樣保留與海洋有關的祭典,如阿美族捕魚祭,卑南族海神祭、雅美族飛魚祭等,

還有平埔族西拉雅人的東河嚎海祭皆與海洋有密切關係。

為宣誓臺灣以「海洋立國」的決心,政府於 2001 年首次公佈《海洋白皮書》;2004 年發佈《國家海洋政策綱領》做為國家整體海洋政策指導方針;並於 2006 年公佈《海 洋政策白皮書》,全面推動海洋發展。教育部為因應國家政策,於 2007 年發佈《海洋教 育政策白皮書》,並於 2008 年發佈新修訂的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此課程綱要自 100 學年度開始實施。在此課程綱要中,除了延續原先的六大議題(資訊教育、環境教育、

(15)

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家政教育)外,增列海洋教育為第七重大議 題,使得海洋教育已成為目前新興的教育議題。

臺東縣面積約 3,515 平方公里,佔臺灣總面積近十分之一,幅員之廣,居全臺第 3 位。南北海岸線長達 172 公里,約佔臺灣本島海岸長度之 12%,海岸線長高居臺灣各縣 市之冠,更擁有兩顆海上明珠,一是以海底景觀聞名的綠島,二是以達悟文化著稱的蘭 嶼。臺東濱海鄉鎮計有臺東市、成功鎮、卑南鄉、東河鄉、長濱鄉、太麻里鄉、大武鄉 及離島之綠島鄉、蘭嶼鄉九鄉鎮等,這些濱海鄉鎮土地面積雖約只佔總面積之 35.9%,

但人口卻佔人口總數之 81%,顯見人口集中海岸地區,海岸資源諸如漁業及觀光為濱海 鄉鎮之重要經濟來源(陳文俊、郭金棟,2005)。東部海岸線上,有以「藍色公路核心」

之稱的富岡漁港、奇石滿佈的小野柳風景區、阿美族人舉行海祭的加母子灣、斷崖峭壁 形成的泰源幽谷、展示豐富海洋生物的成功水族生態展示館、以跨海大橋著名的三仙 臺、與民間信仰緊密結合的八仙洞等等。臺東不論在自然層面、社會層面、人文層面都 擁有豐富的海洋教育資源,都將成為臺東縣教師設計海洋教育課程時最大的助力。

教育部(2001)指出,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中之角色,包括:課程設計者、教學執 行者、行動研究者、教改推動者及同儕視導者。吳明德(2008)指出,學生的海洋認知 學習會隨年齡而增長,而學校推動海洋教育的強度與教師的積極引導會加強學生對海洋 的認知。蔡錦玲(2009)也認為,內化海洋的教育推展首要健全「正規體系之執行效能」,

而國中小基層教育則是成功的關鍵,其成功關鍵有二,一為教師,二為教學內涵。現場 教育工作者依據教學目標,設計符合個班級學生能力與需求之教材,並完成教學之執 行,是教學內涵之具體呈現。由上述所知,眾多學者都認為若要成功推動海洋教育,教 師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但羅綸新、王力中(2009)也指出,目前中小學教師缺乏接 受海洋教育相關訓練,大多數教師不具備海洋相關背景。許多鄉土海洋知能,學生反而 比教師們更清楚,另一方面又無培訓海洋種子教師的機制,師資欠缺與銜接不當,應該 是推展海洋小學教育的一大困境(郭忠憲,2005)。

近幾年,已有一些碩士論文以海洋教育為研究主題,而研究者整理後發現,大致可 將研究的面向區分成五類,分別是:政策的探討、教材的分析、教師的知能、學習的成

(16)

效、學校的推動等五大面向。大多數研究結果都顯示,海洋教育確實能增進學生的海洋 關懷意識,而學校若能以海洋教育為主題,設計學校本位課程,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及提 升學生海洋知識有極大助益;但也有研究分析教科書後發現,教科書中涵蓋海洋教育概 念的比率過低,教材的缺乏將是推動海洋教育的困境之一。

因此,對於海洋教育是否能推動成功,教師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有少數研究探 討教師對海洋教育的瞭解程度(翁國元,2010;莊育琇,2011;黃嫈嫈,2010;黃淑慧,

2012),但多以單一地區教師為研究對象,無法將研究結果推論至其他地區。另有關教 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的研究,研究者僅發現一篇,其探討教師海洋教育之教學信念與教 學行為(徐毓謙;2011)。至於探討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教學信念間關係的研究,

至今仍然闕如。為了彌補這個缺口,本研究以瞭解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教學信 念的現況與關係,及不同背景變項間的差異情形為研究目的,調查臺東縣國小教師之海 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教學信念。本研究選擇臺東縣國小教師作為調查對象,是因為臺東縣 的地理環境特殊,海岸線長居臺灣各縣市之冠,海洋教育資源豐富,具有獨特性,值得 個別探究。

(17)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者自幼在綠島長大,階段學業完成後,便返鄉投入於家鄉的基礎教育,在教育 現場發現了許多問題,像是家庭教育功能不彰、學生學習動機低落、隔代教養與新臺灣 之子教育困境等等,希冀以海洋教育為教學軸線,鄉土環境為教室,讓孩子從不同的角 度去親近海洋、認識海洋,產生關懷海洋、關懷鄉土環境的情愫,進而增進孩子成就感,

提升學習動機,突破學習困境。但在進行海洋教育課程設計時,便遇到一個最基本且關 鍵的問題:海洋教育的內涵究竟為何?而國小教師對海洋教育認知的情形又為何?此為 研究者之研究動機之一。

以研究者服務的臺東縣而言,海洋教育資源十分豐富,但面積狹長寬廣,有臨海的 長濱鄉、成功鎮、東河鄉、臺東市,也有非臨海的池上鄉、關山鎮、延平鄉、海端鄉,

還有離島的綠島鄉、蘭嶼鄉,不同地理環境,所擁有的資源一定不同,現職國小教師在 實施海洋教育上是否因臨海與否有差異?面對海洋教育這個新興的議題,教師的教學信 念為何?此為研究者之研究動機之二。

而教育部(2007)在《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中提及,為了培育學生海洋基本知能 與素養的目標,應規劃充實教師海洋基本知能之培育課程,強化教師「海洋融入教學」

之能力,透過職前與在職進修增進教師海洋教育素養,但教師在參加海洋相關研習,提 升海洋教育基本知能後,是否對教師之教學信念有所提升?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 與教學信念的相關性為何?此為研究者之研究動機之三。

(18)

第 第 第

第三 三 三 三節 節 節 節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一、 瞭解臺東縣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的現況。

二、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的差異情形。

三、 瞭解臺東縣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的現況。

四、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的差異情形。

五、 分析臺東縣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教學信念之相關性。

(19)

第 第 第

第四 四 四 四節 節 節 節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名詞釋義 壹

壹 壹

壹、 、 、國小教師 、 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

本研究所指「國小教師」係指任教臺東縣公立國民小學,100 學年度擔任主任、級 任教師、科任教師、兼任行政工作之教師,且為正式教師者,故實習教師、代課代理教 師並不包括在本研究內。

貳 貳 貳

貳、 、 、海洋教育 、 海洋教育 海洋教育 海洋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在1988年的報告中,將海洋教育區分為「專門性海洋科學教育」和「普通海洋科學教育」。 前者為專門培訓海洋科學專家為目的;後者則針對一般民眾及學生所進行,其目的在使 其了解海洋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其實施方式可透過制式與非制式的教育體系進行之。

而本研究指的海洋教育,是指一般性的普通海洋教育,其旨在強化國民海洋教育基 本知能與素養,促使全民認識海洋、熱愛海洋、善用海洋及珍惜海洋。

參 參 參

參、 、 、海洋教育認 、 海洋教育認 海洋教育認知程度 海洋教育認 知程度 知程度 知程度

「海洋教育認知程度」所指,是研究對象對《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海洋教育 議題課程綱要》等海洋教育相關內涵的認知情形。《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從國際與我 國的海洋政策及發展趨勢、海洋教育的環境與現況、推展海洋教育之問題、我國海洋教 育的政策理念及政策目標、我國海洋教育策略目標及規劃具體策略都有詳細的介紹;而

《海洋教育議題課程綱要》包含了海洋教育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分段能力指標、學 習內容、融入學習領域之建議及海洋教育融入七大學習領域等六大項,因此,此課程綱 要便成為未來教師推行海洋教育課程時最好的依據與規準。

本研究所指的海洋教育認知程度,是指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的「國小教師海洋教育 認知程度與教學信念關係之調查問卷」中,在第二部分「海洋教育認知程度」項目的得 分而言,得分的高低,表示研究對象對海洋教育內涵的瞭解程度。

(20)

肆 肆 肆

肆、 、 、海洋教育教學信念 、 海洋教育教學信念 海洋教育教學信念 海洋教育教學信念

「海洋教育教學信念」所指,是國小教師對海洋教育的態度與理念,以及在實施教 學時,教師對海洋教育教學目標、課程教材、教學實施、教學方法、教學評量等的心理 傾向,將分成以下二個層面來進行探討:

(一)教師的態度與理念:指教師對實施海洋教育的態度,以及對於海洋教育所抱持的 教育理念等方面的信念。

(二)課程設計與實施信念:指教師對於海洋教育課程設計及教學活動過程中所持有的 信念。包含對教學目標的看法、海洋教育教材的選擇、教學計畫的訂定、教學活動 設計、教學方法與策略、學生學習成果評量與回饋等方面的信念。

而本研究所指的海洋教育教學信念,是指受試者在研究者自編的「國小教師海洋教 育認知程度與教學信念關係之調查問卷」中,在第三部分「海洋教育教學信念」項目的 得分而言,得分愈高,表示研究對象海洋教育教學信念愈趨正向。

伍 伍 伍

伍、 、 、臨海地區與非臨海地區 、 臨海地區與非臨海地區 臨海地區與非臨海地區 臨海地區與非臨海地區

臺東縣在行政區上,分為 16 個鄉鎮,本研究指的臨海地區,是指行政區臨海的長 濱鄉、成功鎮、東河鄉、卑南鄉、台東市、太麻里鄉、大武鄉,以及離島的綠島鄉、蘭 嶼鄉等 9 個鄉鎮。而非臨海地區則是指池上鄉、關山鎮、鹿野鄉、海端鄉、延平鄉、金 峰鄉、達仁鄉等 7 個鄉鎮,因達仁鄉臨海區域過小,故研究者將之分類為非臨海地區。

(21)

第 第 第

第五 五 五節 五 節 節 研究 節 研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 範圍與限制 範圍與限制 範圍與限制 壹

壹 壹

壹、 、 、研究範圍 、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在研究範圍上,以臺東縣 16 個鄉鎮之公立國民小學正式教師為研究範圍,以 100 學年度臺東縣 91 所公立小學,1,481 位國小正式教師為研究母群。

貳 貳 貳

貳、 、 、研究限制 、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一一一、一、、研究地區的限制、研究地區的限制研究地區的限制 研究地區的限制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東縣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的現況,研 究對象為臺東縣公立國民小學現職教育人員。受制於地區與樣本數的限制,研究分析結 果未能推論至其他地區。

二二二、二、、研究方法的限制、研究方法的限制研究方法的限制 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分析及研究。問卷由研究者自編,由研究對象 採自由填答方式,但個人內隱之信念與態度,並無法完全反映於外在量表。因此,受試 教師可能隱藏真實想法或因題項解讀不同,而無法反映真實情況,導致研究結果偏誤,

故結果推論有所限制。

三三、三、、研究變項的限制、研究變項的限制研究變項的限制 研究變項的限制

影響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的因素眾多,在參考相關文獻與考 量研究目的後,本研究擬從教師背景變項:性別、年齡、服務年資、最高學歷、擔任職 務、參加海洋教育研習時數、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區等八個變項,來探討不同背景變 項對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的影響,對於其他相關變項,因考量人 力、時間、研究目的而未列入研究變項中,但不能完全排除其他變項之影響,故本研究 的結果推論亦有所限制。

(22)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章就相關文獻資料與學者研究進行分析、蒐集、整理及文獻回顧。共分三節:

第一節為海洋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二節為海洋教育相關研究;第三節為海洋教育教學信 念與相關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海洋教育的基本概念 海洋教育的基本概念 海洋教育的基本概念 海洋教育的基本概念

本節整理相關文獻,歸納與分析海洋教育的定義、目標、重要性與課程架構,再深 入探究與本研究關注之《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及《海洋教育議題課程綱要》,以作為 設計研究工具的依據。

壹 壹 壹

壹、 、 、海洋教育的定義 、 海洋教育的定義 海洋教育的定義 海洋教育的定義

若要定義「海洋教育」,要先瞭解什麼是「海洋」。「海洋」的英文字通常使用「ocean」

與「marine」。「ocean」主要有三種意涵:第一、含蓋大部分的地球表面或環繞在陸地 的連續鹽分水體;第二、地理上被區隔開來的水體範圍;第三、很大面積的海。故「ocean」

一詞通常指的是具體的、自然的海洋。而「marine」一詞就其名詞而言,它的意涵涉及 船舶之總稱(客貨船、商船隊)、航海(海運)業、艦隊、船隻、水兵、海軍⋯⋯等,

其所指的是人們與海洋互動而產生的各種事物(吳靖國,2009a)。根據其對海洋的定 義,海洋教育應是有關人們與海洋互動而產生各種事物的教育。

龔香如、張志新(2005)於《發現海洋教育》一文中提及國外對海洋教育的名詞

定義約有如下五項:

(一)Marine Education:指與海洋、海岸水體以及北美五大湖有關的教育。

(二)Ocean Education:致力促進和提供地球上關於海洋生命全部面向的資料和教育給 大眾。

(三)Sea Education:學習海洋學、航海科學、海洋化學、生物、物理、與地質的課程

(23)

及水手的歷史、文化。

(四)Coastal Education:指與岩岸、沙灘、濕地、珊瑚礁有關的教育。

(五)Coast and Marine Education:內容包涵人類的交互作用如何影響海岸和海洋環境、

社會如何處理海岸和海洋相關的問題

美國「海洋保育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 on Protection of the Sea,簡稱 ACOPS)

於 1997 年說明海洋教育是關於海洋、海岸水域、和北美五大湖的教育,廣義的海洋教 育甚至包括湖泊、河流、溼地等內陸的水域。該委員會更將海洋教育分成「正式海洋教 育」和「非正式海洋教育」,前者是指在中小學、學院及大學所進行的海洋教育,後者 是指由媒體、網路、水族館、各公私立的組織或機構來進行的海洋教育。

各國專家學者對於海洋教育的定義依據國情及所重視的目標內涵不同而有差異,本 研究從相關文獻,探究海洋教育的定義,大致可將海洋教育的定義分為三類,分述如下。

一一一

一、、、以、以以海洋教育的以海洋教育的海洋教育的範圍定義海洋教育海洋教育的範圍定義海洋教育範圍定義海洋教育範圍定義海洋教育

有的學者以海洋教育的範圍定義海洋教育,茲將文獻中與海洋教育相關的名詞定 義,彙整成表2-1-1。

表 2-1-1 海洋教育的 海洋教育的海洋教育的

海洋教育的範圍定義彙整表範圍定義彙整表範圍定義彙整表範圍定義彙整表 學者

學者 學者

學者((((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海洋教育的範圍定義海洋教育的範圍定義海洋教育的範圍定義海洋教育的範圍定義

ACOPS(1997) 海洋教育(marine education)的定義係指與海洋(ocean)、海岸水域(coastal waters)以及北美五大湖(Great Lakes)的教育。

龔香如、張志新(2005)

海洋教育是指與海洋(ocean)、海(sea)、海岸(coast)以及海事(marine)

有關的教育,其中隱含冒險、包容、多元和永續的海洋文化精神,而其實施 面向可以從科學、經濟、文化、藝術、歷史、政治、休閒運動等融入課程教 學中。

羅綸新、林先釧、李秀 卿(2005)

海洋教育是關於海(sea)與洋(ocean)合稱海洋(marine)的教育;關於沿 岸(coast)與海流(water current)的教育;關於大湖泊(lake)與河(river)

的教育。可以說地球上包括河、湖、沼澤、濕地等水體,均為海洋的範疇,

而「教育」的主體是人,海洋教育當然是以「人」與「海」的關係作為主要 內涵。

賴信婷(2008)

海洋教育泛指有關於水的教育,包括內陸的河流、湖泊、溼地等等,教育的 對象包括一般社會大眾和學生,教育的方式可以透過學校、社會機構或媒體 等方式進行。

陳銘賢(2009) 海洋教育包含了地球上有關水文及其週邊環境的教育,以「人」與「海」的 關係為主軸。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24)

二二二

二、、、以、以以海洋教育的以海洋教育的海洋教育的內涵定義海洋教育海洋教育的內涵定義海洋教育內涵定義海洋教育內涵定義海洋教育

有的學者以海洋教育的內涵定義海洋教育,茲將文獻中與海洋教育相關的名詞定 義,彙整成表2-1-2。

表 2-1-2

海洋教育的內涵定義彙整表 海洋教育的內涵定義彙整表海洋教育的內涵定義彙整表 海洋教育的內涵定義彙整表

學者 學者 學者

學者((((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海洋教育的內涵定義海洋教育的內涵定義海洋教育的內涵定義海洋教育的內涵定義

UNESCO(1988)

海洋教育的定義是以培訓海洋科學專家為主要目的的「海洋科學教育」,以及 在制式與非制式教育體系針對各級學校學生與一般民眾所進行的「普通海洋科 學教育」。

林明瑞(1997)

海洋教育是一種教育,是以「人」與「海」的關係作為主要內涵;不僅止於對 海洋科學的認識,更應重視社會人文的涵養。唯有透過深入了解海洋教育的意 義、內容及目標,幫助我們能正確地關心台灣海洋環境、生態、及台灣海洋文 化。

魏明通(1997)

海洋教育即環境教育的一環。所以海洋教育的實施內涵與目的,不再只是追尋 高深的海洋科學知識,而是更加強調人類海洋教育的歷程,普及化海洋知識,

著重倡導海洋意識的覺醒。

吳靖國、李秀卿(2005)

海洋教育的內涵包括認知、情意、行動三方面,「認知」是指學習有關海洋的 知識與概念;「情意」是指培養對海洋的關懷與愛護;「行動」是指能對海洋 議題進行批判、省思與具體實踐。

陳國棟(2006)

海洋人文教育內容分為「海洋文化的歷史」、「海洋人文與藝術」兩大範疇,

前者包括漁場與魚撈、船舶與船運、海盜與走私、海軍與海岸防衛、海上貿易、

海洋環境史等六主題,後者包括海洋文學、海洋美術與工藝、海洋音樂、海洋 影像、海洋傳說與故事、親海生活等六主題。

林筱梅(2007) 海洋教育並非傳統的海事、漁業教育。海洋教育是探討與海洋相關的人、事、

時、地、物所交織而成的教育活動。

吳靖國、劉彥妤(2007) 海洋教育是探討與海洋相關的人、事、時、地、物所交織而成的教育活動,與 鄉土教育、環境教育均密切相關,其內涵同時包括自然與人文。

陳勇輝(2007)

海洋教育定位為海洋科學和海洋文化。海洋科學包含物理海洋、化學海洋、地 質海洋、生物海洋和海洋氣象。而海洋文化則包含海洋文學、藝術創作、海洋 音樂和海洋歷史。

教育部(2008) 廣義的海洋教育乃以海洋為主題的一門教育科學,含括海洋休閒、海洋社會、

海洋文化、海洋科學、海洋資源等基本教育素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三 三三

三、、、以整體觀點定義海洋、以整體觀點定義海洋以整體觀點定義海洋教育以整體觀點定義海洋教育教育教育

有的學者以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海洋教育,茲將文獻中與海洋教育相關的名詞 定義,彙整成表2-1-3。

(25)

表 2-1-3

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彙整表 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彙整表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彙整表 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彙整表

學者學者

學者學者((((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 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

黃嘉郁(1999)

海洋教育可分成二個層面來探討。第一個層面是海洋環境教育,其目的是透過 教育,使民眾對於自身所處的環境能有所覺醒,進而產生行動而能愛護海洋、

保護海洋。而另一個層面是海洋科學教育,科學教育除了針對專業的人員實施 的科學知識,也包括對一般民眾的普通科學常識,其目的在培養以後從事海洋 專門研究的基礎和興趣。

葉玿伶(2001)

海洋教育為「海洋環境教育」及「海洋意識教育」的結合,前者目標在拓深海 洋環境知識,後者著重意識的覺醒、鄉土的認同。海洋教育不只是海岸教育、

海洋生物教育或海洋科學,海洋教育與環境教育、鄉土教育相同,包含了認知、

情意、行動面。

楊玉梅(2006)

海洋教育是一種教育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個人和社會認識海洋的環境,以及 組成海洋環境的生物、物理等成分間的交互作用,得到知識、技能和價值觀,

並能個別地或集體地解決現在和將來的海洋環境問題。

楊麗美(2008)

海洋教育為「海洋環境教育」及「海洋意識教育」的結合,前者目標在拓深海 洋環境知識,而後者著重在意識的覺醒、鄉土的認同,其中包含認知面與情意 面。期盼與大自然共存的態度去面對,最後能利用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來積極 參與保育海洋的工作。

吳靖國(2009)

海洋教育乃是讓人們透過認識海洋、思考海洋、感受海洋和愛護海洋,進而與 海洋產生正確互動的教育過程;這個過程涉及了有關海洋資源、海洋生態、海 洋保育、海洋開發、海洋文化等各層面的認知教育、情感(信念)教育和行動 教育,而在目標上兼具推廣與研究開發。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四 四四

四、、、小結、小結小結 小結

綜合國內外學者觀點可知,海洋教育的範圍,不單單只包括「海洋」,還包含了

地球上有關水文及其週邊環境。海洋教育的內涵,大致可分為「專業海洋教育」與「一 般海洋教育」二類,前者為專業的海洋科學知識,後者為普通海洋科學常識,還包括認 知、情意、行動三方面。「認知」是指學習有關海洋的知識與概念;「情意」是指獲得 情感的抒發及培養對海洋的關懷與愛護;「行動」是指能對海洋議題進行批判、省思與 具體實踐(吳靖國、劉彥妤,2007)。海洋教育的目的,是將海洋文化融入生活,使全 民在科技、經濟、文藝、生活、各行各業都深受海洋薰陶,展現海洋深邃寬廣、豐富多 元的特質,演變成具族群風格、社會特性和國家性格的海洋文化(胡興華,2002)。

本研究指的海洋教育是從整體的觀點而言,不只是海洋科學知識或海洋科學常識的 獲得而已,更能從與海洋的互動之中,培養對海洋的關懷心,讓學生親近海洋、熱愛海 洋與認識海洋,並藉由海洋休閒或參與生動活潑的海洋體驗活動,分享其體驗經驗,從 親近海洋歷程,導引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

(26)

貳 貳 貳

貳、 、 、海洋教育的目標 、 海洋教育的目標 海洋教育的目標 海洋教育的目標

黃嘉郁(1999)曾提出海洋教育的目標,在於藉由教育的實施,協助民眾或社會

團體認知海洋環境的重要,並獲得海洋環境相關的知識,進而改變對於海洋環境的主流 環境典範的價值觀,培養民眾愛護海洋環境的態度,並於生活遭遇海洋環境問題時,其 有解決的技能,最後能利用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來參與保育海洋的工作,並希望透過學 校教育課程中融入海洋相關知識(認知面),進而影響學生對海洋的價值觀與態度(情 意面),改變學生在面對海洋環境時的行為(技能面),最後改善海洋環境品質,達成 海洋永續發展之理念。

葉玿伶(2001)認為,海洋教育為「海洋環境教育」及「海洋意識教育」的結合,

前者目標在拓深海洋環境知識,後者著重意識的覺醒、鄉土的認同。海洋教育不只是海 岸教育、海洋生物教育或海洋科學,海洋教育與環境教育、鄉土教育相同,包含了認知 面、情意面、行動(技能)面。

而鍾國南、李展榮、方力行(2003)的觀點認為,我國海洋教育也應包含認知面(知 識技術、文化內涵)、情意面(寬闊的胸襟、永續的觀念)與技能面(海洋開發、海洋 研究),其目標是使人民擁有:

(一)更開闊的胸襟視野與積極旺盛的冒險性格:海洋教育在有形素材上追求更多知識 技術,除了提升科技水平,心靈層次的轉換對人類更具決定性,藉著對海洋的探索 思考,讓下一代養成更豁達的視界。

(二)更深邃豐富的文化內涵:海洋文化的內涵包括海洋歌曲、海鮮小吃及食材、海洋 詞彙和俚語、海洋藝術創作等。

(三)更和諧永續的環境觀念:增進大眾及新生代對本土海洋生態環境的瞭解尊重,觀 念轉變是行為改變的動力,藉由海洋教育推動疼惜大海、土地、家園的觀念,海洋 教育使我們更懂得珍惜所擁有的,瞭解任何汙染最終都將影響到海洋。

(四)參與全球海洋開發研究市場的能力:全球與海洋相關的專業工作機會包括海洋航 業、海洋探勘、海洋能源開發、海洋考古、海洋生物研究、海洋環境維護,發展未

(27)

可限量。

此外,張子超(2005)於海洋教育的探索教學策略中所研擬之海洋教育目標,也同 時包含了認知、情意、技能三個層面,分述如下:

(一)知識(knowledge):協助個人及社會團體了解整體海洋環境及相關問題,以及 人類在海洋環境中所負的責任、扮演的角色。

(二)覺醒(awareness):協助個人及社會團體獲得整體海洋環境及相關問題的認識和 敏感度。

(三)態度(attitude):協助個人及社會團體獲得社會價值、對海洋環境強烈的關切感 和主動參與海洋環境保護與改進動機。

(四)技能(skill):協助個人及社會團體獲得解決問題的技能。

(五)評鑑能力(evaluation ability):協助個人及社會團體從生態、政治、經濟、社會、

美學和教育等方面評鑑海洋環境措施與教育計畫。

(六)參與(participation):協助個人與社會團體獲得與海洋環境問題有關的責任感與 迫切感,保證採取適當的行動去解決問題。

而教育部(2008)則認為國民中小學應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讓 學生親近海洋、熱愛海洋與認識海洋。藉由海洋休閒或參與生動活潑的海洋體驗活動,

分享其體驗經驗,從親近海洋歷程,導引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從 活動與省思中激發熱愛海洋情操,善用海洋、珍惜海洋的各項資源,並維護海洋的生態 平衡積極保育海洋資源,培養熱愛家鄉,熱愛海洋的思想情感。雖然實施的歷程是以親 海為媒介,進而導引愛海的情操,與其他學者主張不盡相同,但同時也包含了認知(知 海)、情意(愛海)、技能(親海)三個層面。

研究者參考文獻,整理多位學者對海洋教育目標的觀點,發現其中有許多共同之 處,因此將海洋教育的目標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充實海洋相關知識(認知面):由於戒嚴時代的海洋禁忌與大陸國家的思維,國 家整體政策向來重陸輕洋,導致教育政策無可避免地偏重「由陸看海」。教育政策 以陸權思維看待海洋,學校教育以很少教材份量來介紹,進而造成國人對海洋的認

(28)

知不足,且對海洋缺乏認同和保護的意識(教育部,2007)。為改善此現況,海洋 教育的學習內涵應從基本做起,教育全民海洋基本知識,充實海洋教材內容,鼓勵 教師積極投入,讓海洋教育從小扎根。

(二)涵養海洋永續情懷(情意面):海洋對於地球的生態,發揮了重要的維生功能,

不但使地球適於萬物生存,也與人類的「永續發展」密不可分,海洋環境是地球生 態環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人類永續生存的重要資產,每個人都應該 正視海洋的重要性,涵養人與海洋和諧共處的價值觀,讓海洋永續發展。

(三)參與海洋保護行動(技能面):臺灣四面環海,東面臨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西界 台灣海峽、南接巴士海峽,不論經濟、氣候、人文、資源,莫不依賴海洋。臺灣四 面環海,海洋是我們立國和永續發展的根基,愛護海洋和保護海洋環境是維繫我們 臺灣長遠發展的關鍵,唯有落實海洋保護行動,海洋才能生生不息。

參 參 參

參、 、 、海洋教育的重要性 、 海洋教育的重要性 海洋教育的重要性 海洋教育的重要性

台灣的海洋文化,由於四面環海的地理條件、先民渡海來台的歷史條件、海洋民

族雅美族的先天條件、加以近數十年來海洋產業發展的後天條件等等,使得台灣海洋文 化極為多樣而獨特,本應能發揚光大,全民共享才是,然而在經多年來政府施政輕忽海 洋、文化學者不懂海洋、有心人士扭曲海洋之後,今日的海洋文化竟然淪為與中國大陸 劃清界線的圖騰,而非我們共同珍惜的財產(黃聲威,2000)。

臺灣是個被海洋環繞的「海島型國家」,與海洋的關係非常密切,理應有親近海洋、

擁抱海洋的胸懷,惟過去因海洋教育的不足,存在著「由陸看海」或「重陸輕海」的失 衡評價。故海洋教育需從以往偏頗的觀念,調整為對整體自然環境的尊重及兼容並蓄的

「海陸平衡」思維,將教育政策延伸向海洋,讓全體國民能以海島為立足點,並有能力 分享利用全球海洋所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教育部,2007)。

范雪凌(2000)提出,海洋環境教育是達到海洋資源永續利用及解決環境問題最根 本的方法,不僅要提供海洋環境方面知識、資訊,更期望能改變人們看待海洋的態度和 價值。楊玉梅(2006)也認為海洋教育是一種教育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個人和社會認

(29)

識海洋的環境,以及組成海洋環境的生物、物理等成分間的交互作用,得到知識、技能 和價值觀,並能個別地或集體地解決現在和將來的海洋環境問題。多位學者都提及海洋 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而鍾國南、李展榮和方力行(2003)指出,台灣必須重視海洋教育的原因有四:

(一)海洋是台灣最大的版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在1994年間通過後,為各國提供了海洋和海岸管理的基本架構,「海洋 國土(或稱「藍色國土」)」的開拓,也因而深切關係到一個沿海國的權益與發展。

台灣西濱台灣海峽,東臨世界最大洋,僅與台相隔太平洋的鄰近國家就超過30個。

面對日新月異的交通和資訊科技,距離不再是個問題,而發展的空間,更是無限寬 廣。台灣四面環海,所管轄的海域約為陸地面積的5倍,位居東亞南北來往的樞紐,

不論文化、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等發展,都和海洋息息相關。

(二)海洋是台灣最寶貴的資源:從台灣的海洋生態特性而言,因為海底及海岸的地形 不同,形成了台灣各區不同的生態特性。西岸從桃園縣到屏東縣的大陸棚,形成單 調的沿岸砂質底生態系;而東部在沿岸狹窄的大陸棚上形成礫石灘、岩礁及珊瑚礁 的生態系;在離岸不遠處即深不見底,此處由於有黑潮流過,造就了生物資源豐富 的大洋生態系;在台灣南部,由於珊瑚礁發達,形成了高生產力的珊瑚礁生態系;

外島的各島沿岸由礁石及珊瑚礁所組成,發展出風貌與台灣南部不同的珊瑚礁。

(三)海洋是台灣最有希望的未來:據研究指出,地球上的深海經人類探測的面積不到 百分之一,海洋礦物及能源被開發利用,也僅在初步研發的階段而已,而利用生物 科技及生態觀念,永續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的未來發展,我們稱為「內太空」的海洋 領域,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能及空間。

(四)海洋是台灣人民最親近的家園:台灣四面環海,23個縣市中,僅有南投縣不靠海。

所以,海洋是我們最親近的家園。

(30)

總而言之,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臺灣無法置身於海洋資源積極開發的趨勢外,所以 教育政策亦必須配合海洋之未來發展來推動海洋教育。因此,全民必須了解到,海洋對 於台灣是非常重要的,海洋更是台灣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國家與人民都必須培養出對 於海洋的正確價值觀,並對海洋能夠有充分的瞭解與認識,進而積極地推行海洋教育、

深根海洋教育於國民中小學課程之中,並同時讓教師了解到推行海洋教育的重要性與迫 切性。

肆 肆 肆

肆、 、 、海洋教育的 、 海洋教育的 海洋教育的課程架構 海洋教育的 課程架構 課程架構 課程架構

在台灣的教育文獻資料中,「海洋教育」一詞於民國60年前便已經出現,但它一直 被使用於海洋專業人才培育的範疇上,屬於高職與大專院校中有關海事、水產、漁撈等 相關專門學校所進行的教育範圍,所以「海洋教育」的概念通常與培育海洋專業人才的 海事、水產、漁業等教育範疇畫上等號。直到近年來才由「培育專業人才」的意涵逐漸 擴大為「基本文化素養」的意涵(吳靖國,2009b)。

而張子超(1998)認為,海洋教育應包含以下五個要素:

(一)海洋環境覺知:對海洋環境的覺知是保護海洋的第一步,使學生具有海洋環境敏 感度和覺知,其教學內容可以包括:海洋自然環境與人為環境美的欣賞與敏感性、

各種海洋環境破壞與污染的覺知。

(二)海洋環境知識概念內涵的融入:海洋科學是一門具統整的概念內涵與過程的科 學,海洋環境知識概念內涵的教學當然是海洋教育的一個主體,在融入不同學習領 域中時,根據與各個領域的關聯性,必須考量學習者的認知發展。

(三)環境倫理價值觀的融入:海洋與人類的關係不應該只是資源的供需而已,人與海 洋的環境倫理價值,應該成為海洋教育的一個重點,其所探討的主題可以包括:文 化的、社會的、生態的、藝術欣賞的與遊憩休閒的層面。

(四)環境行動技能的融入:海洋教育應該教導學生海洋保護的環境行動技能。依據聯 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環境教育計晝,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包括:辨認環境問題、研究 環境問題、收集資料、建議可能解決方法、評估可能解決方法、環境行動分析基準、

(31)

採取環境行動。

(五)環境行動經驗的融入:環境行動經驗的融入於學習領域中,絕對符合教育改革的 理念,能使教學內容生活化,能培養學生處理生活周遭的能力,更能使學生對社區 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環境行動的內涵與教學,已有相當多的研究。其型態大概有 下列五種:生態管理、說服、消費者主義、政治行動與法律行動。

對於海洋教育的教學內容究竟為何?李秀卿(2008)指出海洋教育的教學內容應包 含:提供海洋相關知識,提升海洋態度與素養,海洋意識的覺醒,並能產生尊重、保護 海洋具體的行動,分述如下:

(一)不只是海洋學科的教育,應包含海洋保護、海洋意識的素質教育。

(二)除了海洋相關知識,培養學生擁有面對海洋的正確態度。

(三)不只有自然科學知識的傳遞,應是體認人與海洋之間深刻的鏈結。

(四)海洋環境覺知、海洋環境知識概念內涵的融入、環境倫理價值觀的融入、環境行 動技能的融入、環境行動經驗的融入。

(五)不只有海洋科學的知識,應包含海洋意識覺醒、培養其愛護海洋、保護海洋的意 願、關懷海洋的環境行動。

(六)對海洋態度與素養的培育,包括冒險犯難的精神、開疆拓土的精神、包容博大的 精神、善養萬物的精神、創新求變的精神。

(七)海洋教育應連結人與海洋的情感及生活,讓海洋的文化對人產生影響力與意義,

學習「冒險、多元、包容、永續」等態度。

根據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海洋教育課程應融入於相關學習領域之教學活動中實 施。要實施海洋教育課程,必須先瞭解海洋教育的課程架構。針對相關研究文獻整理有 關海洋教育的課程架構,彙整成表2-1-4。

(32)

表 2-1-4 海洋教育 海洋教育海洋教育

海洋教育課程架構分類課程架構分類課程架構分類課程架構分類彙整表彙整表彙整表彙整表 學者學者

學者學者((((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海洋教育海洋教育課程架構海洋教育海洋教育課程架構課程架構課程架構分類分類分類分類

UNESCO(1988)

海洋教育區分為專門性的海洋科學知識、普通海洋科學教育。專門性的海洋科 學教育以培養從事海洋科學家和工程師為主要目標;普通海洋科學教育則以一 般民眾為對象,使其了解海洋資源保護和管理的重要性。

Brody(1996)

以奧勒岡州的海洋資源為主題,提出奧勒岡州海洋資源概念圖,將整體海洋環 境資源分為四種海洋資源之主要概念:地質資源、物理及化學資源、生態資源、

自然資源。

范雪凌(2000)

將海洋環境教育概念分為海洋環境及資源、海洋生態、海洋環境變遷、海洋資 源及環境管理等四個「主領域」,主領域之下又各細分成十二個「次領域」,

次領域之下又細分為若干「綱目」,綱目下則細分為海洋教育的「內涵相關概 念」。

戴昌鳳(2003) 將海洋概念分為以下八大類:海洋概論、海洋地形與地質、海洋物理現象、海 洋生物、海洋生態系統、海洋資源、海洋文化、海洋污染與保育。

陳哲聰、沈健全(2003) 將海洋專業知識分類為:水產類、航運類、海洋工程類、科學類、海洋法界、

海洋軍事類、海洋儀器類、海洋科技整合類。

中國政府(2005) 訂定海洋教育課程標準包含六個主題,分別為:科學探究、海洋生物、海洋國 防、海洋經濟、海洋環保以及海洋文化,在每個主題之下又細分成二級主題。

黃英人(2006)

將國中小學海洋教育相關概念整合分類為海洋科學、海洋工學、海洋地形、海 洋氣候、海洋生態區、海洋生物資源、海洋能源資源、海洋礦物資源、海洋文 化與教育、海洋政策與管理、海洋產業、海洋文學、海洋藝術、海洋環境議題 等十四類。

吳靖國、李秀卿(2007)

從文獻分析並透過實際摘錄與統整教科書內容,經由問卷調查與焦點團體討 論,將海洋概念類目分成海洋資源、海洋生態、海洋文化、海洋開發、海洋保 育五個主類目與十五個次類目。

林筱梅(2007)

國民小學海洋教育能力指標,其包括:海洋生態和海洋文化兩個主類目。前者 又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環境、海洋與氣候、海洋的自然特性與災害等四個次類 目與二十項能力指標;後者又包括「海洋藝術、海洋信仰祭典、海洋習俗節慶」、

「海洋休閒觀光、水域活動」、「海洋保育」、「航海與船舶、海洋移民與文 化交流」、「漁業與魚食、海洋資源與產業、海上商貿」、「海權發展的歷史」

等六個次類目與五十六項能力指標。

教育部(2008) 中小學海洋教育的架構分為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自然科學、

海洋資源等五大主題軸,主題軸下分細項。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教育部(2007)在《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提及,為培育學生海洋基本知能與素

養,規劃充實教師海洋基本知能之培育課程,強化教師「海洋融入教學」之能力,透過 職前與在職進修增進教師海洋教育素養,是刻不容緩的目標。故教師在進行海洋教育教 學之前,應先了解海洋教育的內容,蒐集相關的海洋教育資源,始能設計符合學生生活 經驗之海洋教育課程,並根據學生能力選擇適當之教學策略。面對在2011年即將以融入 課程方式實施的海洋教育議題,基層的教師必須先對海洋教育的內涵有充分的瞭解,打 破海洋教育等於自然科學、游泳技能的迷思,進而發展具有特色的海洋基本知能的課 程、教材及活動。

(33)

伍 伍 伍

伍、 、 、海洋教育 、 海洋教育 海洋教育政策 海洋教育 政策 政策 政策

過去台灣深受傳統「大陸型」的思考模式與政治方面的因素,大多數居民對海洋的 認知是遙遠、陌生、危險的,甚至無法覺知到自己與海洋之間的關聯性。近年來由於環 境的變遷,海洋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威脅到整個生存的空間與生態的環境,因而對於 海洋教育的議題,逐漸重視,茲將我國海洋政策的發展,以及本研究所關注的《海洋教 育政策白皮書》,分述如下。

一 一一

一、、、我國海洋政策的發展沿革、我國海洋政策的發展沿革我國海洋政策的發展沿革 我國海洋政策的發展沿革

由於海洋對人類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以及其利用的日趨多元化,1982 年聯合國制訂 有「海洋憲章」之稱的「海洋法公約」,該公約於 1994 年 11 月 16 日生效,內容規範締 約國之間涉及海洋事務的權利義務關係及解決紛爭的方法,也建立了領海、鄰接區、200 浬專屬經濟海域和大陸礁層管理制度。公約中要求沿岸國家承諾對轄區內的海洋環境進 行綜合管理以求永續發展,自此,海洋開發利用有了基本的國際規範,全球海洋的發展 也開啟了一個新紀元(教育部,2007)。

全球化海洋教育的重視,我國也有了明確的海洋政策推動,因而,2001 年政府首次 公佈「海洋白皮書」,宣示我國為「海洋國家」、以「海洋立國」;為落實「海洋之保護 與保全」,2004 年發佈「國家海洋政策綱領」做為我國整體國家海洋政策指導方針,以 引導我國邁向生態、安全、繁榮的海洋國家境界;為貫徹綱領精神及目標策略,於 2006 年公佈「海洋政策白皮書」,更以整體海洋臺灣為思考基模,透過各項政策之規劃,全 面推動海洋發展。

教育部緊接於 2007 年公佈「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為我國首度標舉以海洋為核心 之教育政策文書,其政策意旨係立足於強化各級學校學生之海洋素質基礎上,以培育產 業界所需優質人才為主軸。

2008年教育部依據「國家海洋政策綱領」及「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所揭櫫「國家 的生存發展依賴海洋」的政策主張,擘劃海洋發展所需優質海洋人才培育政策,公佈「海 洋教育執行計畫」,在現有海洋教育基礎上,確立我國海洋教育未來發展的目標、方向

(34)

及策略。並於同年公佈《國民中小學海洋教育議題課程綱要》,把海洋教育納入九年一 貫課綱的重大議題,並設定成為我國中小學課程網要的第七大議題,且將於100學年度 起實施,期許未來各領域教師都將把海洋教育融入教學活動(教育部,2008)。茲將我 國海洋教育發展歷程整理如下表2-1-5所示。

表 2-1-5

我國海洋教育發展歷程 我國海洋教育發展歷程我國海洋教育發展歷程 我國海洋教育發展歷程表表表

時時

時 間間間 重重重重 要要要要 事事事事 件件件

1997 年 ● 召開第一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主題:人與海-台灣的海洋環境。

1998 年 ● 召開第二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主題:消失的海岸。

1999 年 召開第三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主題:尋回台灣的海洋生物-認識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2000 年 修訂海洋污染防治法。

召開第四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主題:轉捩點-2000 年台灣海洋環境。

2001 年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公佈《海洋白皮書》。

召開第五屆台灣海洋環境大會,主題:海洋快樂行-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

2004 年

行政院通過「國家海洋政策綱領」,政策主張:我們應採取永續海洋生態之管理,保護 海洋環境並善用海洋生物資源,並鼓勵民眾親近海洋,培養海洋意識與文化。

教育部將海洋教育納入「2005-2008 四年教育計劃施政主軸」行動方案中,強化海洋文 化與特色之課程與教學,以培養學生具有海洋意識,並展現海洋國民之特色。

2005 年 台灣海洋年-以海洋立國,從台灣出發。

全國教育博覽會上,在「台灣主題館」中,確立海洋台灣推動體系。

2006 年

公佈《海洋政策白皮書》。

教育部海洋政策工作小組設置要點,揭示海洋教育政策與措施,落實海洋國家理念,研 訂《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等事宜。

2007 年

公佈《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確定我國海洋教育未來發展的方向及策略。

教育部召開「海洋教育高峰會議」,研擬國中小學生應具備的海洋基本知能,納入各年 級課程綱要中。

2008 年 教育部正式公佈《國民中小學海洋教育議題課程綱要》。

教育部訂定海洋教育執行計畫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二二

二、、、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 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

2001 年政府首度提出《海洋白皮書》後,教育部積極配合推動海事人才培育,2004 年擬定「2005-2008 教育施政主軸」時,特將海洋教育納入行動方案,2006 年起更依據

「國家海洋政策綱領」及「國家海洋政策白皮書」所揭櫫「國家的生存發展依賴海洋」

的政策主張,擘劃海洋發展所需優質海洋人才培育政策,並於 2007 年正式研訂「海洋 教育政策白皮書」,在現有海洋教育基礎上,確立我國海洋教育未來發展的目標、方向 及策略。

《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為我國首度標舉以海洋為核心之教育政策文書,其政策意

(35)

旨係立足於強化各級學校學生之海洋素質基礎上,以培育產業界所需優質人才為主軸,

架構共分五章:首先敘明國際與我國的海洋政策及發展趨勢;其次闡述並分析海洋教育 的環境與現況;第三章討論當前推展海洋教育之問題;第四章整合提出我國海洋教育的 政策理念及政策目標;第五章則敘明我國海洋教育策略目標及規劃具體策略。期透過整 體政策的架構,完成我國海洋教育藍圖的整合性佈局。

此白皮書亦提出了我國海洋教育許多現況問題,如:教育政策偏重由陸看海、國民 海洋素養課程偏低、海洋體驗場所及活動不足、海洋職業生涯試探教育未落實、人才培 育類別與產業供需的落差、海事學校面臨發展困境等。另也說明海洋教育的理念為確立 海陸平衡的教育思維、建立知行合一的教育實踐、實現產學攜手的教育願景、共築資源 共享的教育網絡、本土接軌國際的教育理想,基於上述五大理念,也確切的建立其海洋 教育政策之目標如下:

(一)各級教育行政機關因應區域發展需要訂定海洋教育推動計畫及健全推動制度,提升 人才培育績效,以促進國家海洋社會、產業及環境保護的發展。

(二)各級學校加強海洋基本知能教育,培養學生具備認識海洋、熱愛海洋、善用海洋、

珍惜海洋及海洋國際觀的國民特質。

(三)建立學生與家長對海洋的正確價值觀,且對海洋有充分的瞭解,並輔導依其性向、

興趣選擇適性的海洋所科系及職業。

(四)各級海洋校院配合海洋科技及產業發展,創新海洋教育人才培育制度內涵。

(五)整合產、官、學、研界共同的海洋教育資源,合作培育符合業界需求的技術專業人 才,提升學生就業率及產業競爭力。

同時也明確揭示五大具體推動面向:「建立推動海洋教育之基礎平台」、「培育學 生海洋基本知能素養」、「提升學生及家長選擇海洋教育與志業之意願」、「提升海洋 產業之基層人才素質」和「提升海洋產業之專業人才素質」。教育部希冀藉由海洋教育 政策白皮書之落實,培育產業界所需優質人才,並積極投入海洋產業,以提升國家海洋 產業的競爭力;同時,期望發展海洋思維的全民教育,凝聚全民共識,促使全民認識海 洋、熱愛海洋、善用海洋及珍惜海洋。前瞻未來,教育策略應更發揮臺灣的海洋環境特

數據

圖  次
表 2-1-3  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彙整表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彙整表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彙整表 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彙整表  學者 學者學者 學者((( (年代年代年代 年代))) )  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 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 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海洋教育的整體觀點定義 黃嘉郁(1999)  海洋教育可分成二個層面來探討。第一個層面是海洋環境教育,其目的是透過 教育,使民眾對於自身所處的環境能有所覺醒,進而產生行動而能愛護海洋、保護海洋。而另一個層面是海洋科學教育,科學教育除了針對專業的
表 2-1-4    海洋教育海洋教育海洋教育 海洋教育課程架構分類課程架構分類課程架構分類 課程架構分類彙整表彙整表彙整表 彙整表  學者 學者學者 學者((( (年代年代年代 年代))) )  海洋教育 海洋教育課程架構海洋教育海洋教育課程架構課程架構 課程架構分類分類分類 分類  UNESCO(1988)  海洋教育區分為專門性的海洋科學知識、普通海洋科學教育。專門性的海洋科學教育以培養從事海洋科學家和工程師為主要目標;普通海洋科學教育則以一 般民眾為對象,使其了解海洋資源保護和管理的重要性。  Br
表 2-3-1  教學信念的定義彙整表教學信念的定義彙整表教學信念的定義彙整表 教學信念的定義彙整表  學者 學者學者 學者((( (年代年代年代 年代))) )  教學信念的定義 教學信念的定義 教學信念的定義教學信念的定義 林進材(1997)  教學信念是教師在教學歷程中,對於歷程中所有的相關因素及變項所持有且信 以為真的觀點。包括對自我概念、課程發展、教材教法、教學理論、教學方法、 教師教學活動、學生學習活動等方面的信念。  黃淑苓(1997)  教師教育信念是個人信念系統的一部分,教師教育相關信念可
+7

參考文獻

Outline

伍、 、 、海洋教育 、 海洋教育 海洋教育政策 海洋教育 政策 政策 政策 貳、 、 、海洋教育教學信念 、 海洋教育教學信念 海洋教育教學信念的內涵 海洋教育教學信念 的內涵 的內涵 的內涵 肆、 、 、教學信念的相關研究 、 教學信念的相關研究 教學信念的相關研究發現 教學信念的相關研究 發現 發現 發現 壹、 、 、問卷編製 、 問卷編製 問卷編製 問卷編製 壹、 、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之差異分析 、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之差異分析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之差異分析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之差異分析 貳、 、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差異分析 、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差異分析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差異分析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差異分析 壹、 、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現況討論 、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現況討論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現況討論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現況討論 貳、 、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差異情形分析討論 、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差異情形分析討論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差異情形分析討論 國小教師海洋教育認知程度與海洋教育教學信念之差異情形分析討論 壹、 、 、 、中文部分 中文部分 中文部分 中文部分 份: : :海洋教育 : 海洋教育 海洋教育 海洋教育認知程度 認知程度 認知程度 認知程度

相關文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b) reviewing the positioning of VPET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exploring the merits of developing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at the degree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Hong Kong Teachers' Association Lee Heng Kwei Second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教育局藝術教育組 Arts Education Sec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