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高中化学 必修1>>
13位ISBN编号:9787306033901 10位ISBN编号:7306033905 出版时间:2009-7
出版时间: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惟粤 著
页数:169
版权说明:本站所提供下载的PDF图书仅提供预览和简介,请支持正版图书。
更多资源请访问:http://www.tushu007.com
内容概要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稳步推进,各种版本的新课标教材,丰富多彩的教辅资料,在为广大 师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鱼龙混杂的现象。
鉴于此,我们组织近6年高考中为北京市培养出5名状元和一大批尖子学生的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各 学科教研组的老师,基于人大附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和广东省的课改实验和研究成果,依据人教 版新课标教材,编写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同步辅导与训练丛书”。
本套丛书经过人大附中数十位特级教师和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专家的严格把关,并且经过人大附 中两年的试用,实践证明,这是一套对教与学更具有针对性的优秀学案,它既能帮助学生掌握课本知 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拓展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又能帮助教师从多方面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编写过程中,本套丛书力求突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每一课的讲解和练习 都以基础知识作为主体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练习把握考纲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每课都设有“研学互动”、“状元笔记”、“错题本”等特色板块,从多角度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
,揭示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2.紧扣新课改精神丛书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迁移能力,以 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体现新课程改革贴近社 会、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的教学理念。
3.突出重点与难点每一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都会在题目中体现出来,帮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 一步对重点、难点知识有所突破和深入理解。
4.体例新颖,实用性强丛书体例由人大附中各学科带头人参与设计,符合学生学习习惯,极大提 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丛书练习题的结构设计为一课一练,与教学同步。
每个单元都有测试题和答案详解。
这种有分有合的练习,使练习的题目与教学内容在每一学时、每一学段都能相对应,这样的练习无论 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很实用,教师可及时对学生实行检测,学生也可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实时 反馈,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本书由人大附中生物教研组编写,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审定,适用于使用《生物?必修1》(人教 版)教材的教与学。
全书共6章21节,每节均设有以下板块: 【课前体验】以填空、探究、简答等题型为主,帮助学生 预习本节知识,提取教材信息,并加以适当的归纳和探究。
【核心体验】针对重点、难点、疑点内容、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做专门的分析和突破,并针对本 节所讲知识设置典型例题和方法点拨。
【状元笔记】针对核心知识点,介绍优秀学生总结的有效学习技巧。
【错题本】对易错和易混淆的知识点做专门的讲解和突破,按照出错等级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练 习题,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课堂强化】针对课程三维目标,特别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要求设计巩固性训练题。
【课外提升】同步升级训练包括基础巩固题、探究提高题、拓展延伸题三个层级,每个层级中的 题目按内容及题型由易到难进行编排,在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同时,重点考查学生对于“双基”的掌握程度。
【大视野】立足学生能力的提升,体现新课改的思想,注重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灵 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每章后面都有相应的【知识盘点】,其中的“知识图谱”以图表和知识树的形式总结知识网络,
便于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要点分析”注重单元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对 本单元学习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升华。
本书还附有四套单元测试卷和一套综合测试卷,按照高考模式编写,并有相应的答案与解析,便 于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Page 2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 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第二节 离子反应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 学性质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无 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节 硫酸、
硝酸和氨测试与答案《从实验学化学》测试《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非 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试必修1综合测试测试卷答案与解析正文答案与解析
Page 4
章节摘录
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2)萃取是利用某种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该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 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的一种分离方法。
①萃取需要的仪器:分液漏斗、烧杯。
②分液漏斗的使用: a.在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仔细检查玻璃塞和活塞是否紧密配套,然后在 活塞孔两边轻轻地抹上一层凡士林,插上活塞旋转一下,再看是否漏水。
b.将漏斗放于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铁圈中,关好活塞,将要萃取的水溶液和萃取剂(一般为溶液体 积的1/3)依次从上口倒入漏斗中,塞紧塞子。
c.取下分液漏斗,用右手掌顶住漏斗顶塞并握漏斗,左手握住漏斗活塞处,大拇指压紧活塞,把 漏斗放平,旋转振摇,振摇几次后,将漏斗的上口向下倾斜,下部的支管指向斜上方(朝无人处),
左手仍握在活塞支管处,用拇指和食指旋开活塞放气(释放漏斗内的压力),如此重复几次,将漏斗 放回铁圈中静置,待两层液体完全分开后,打开上面的玻璃塞,再将活塞缓缓旋开,下层液体自下面 活塞放出,然后将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切记!
)。
将水溶液倒回分液漏斗,再用新的萃取剂萃取。
如此重复3~5次。
③萃取要用到萃取剂,萃取剂的选择应符合以下条件: a.萃取剂与原溶剂要互不相溶; b.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c.萃取剂与原溶剂、溶质等均不能发生 化学反应。
(3)分液是用分液漏斗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一种实验操作。
分液时,打开上盖以使液体能顺利流下,将烧杯内壁紧贴分液漏斗下端后,再打开活塞,使下层 液体流入烧杯内,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入烧杯后,及时关闭活塞以防上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要从上口 倒入另一烧杯中。
[归纳总结]萃取和分液在物质分离中经常一起使用。
如果两种物质互不相溶直接进行分液,例如油和水的分离。
但是更多时候应先萃取,然后进行分液。
例如溴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所以要把溴水中的溴和水分离开来,第一步必须进行萃取,加入CCL4 等有机溶剂作为萃取剂,然后再进行分液。
编辑推荐
人大附中一线骨干教师联合编写,数十位特级教师共同把关。
Page 6
版权说明
本站所提供下载的PDF图书仅提供预览和简介,请支持正版图书。
更多资源请访问:http://www.tushu00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