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出生序和父母管教方式對國中生 之同儕關係的影響

Subject:How Birth Order and Parent Rearing influence peer relationship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系 所 別:應用數學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09609004 周碩振

指導教授:楊錦章 博士

(2)

摘 要

本研究旨在討論國中學生其父母管教方式能有效預測其同儕關係之差異,並 選擇新竹縣立湖口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共 555 名國中一、二、三年級學生為對 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所得資料分別採用卡方百分比同質性考驗、多變量變異 數分析(MANOVA)、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積差相關、典型相關

(Canonical Correlation)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考驗。玆將本 研究之主要發現綜合歸納成結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親職教育、學童心理輔導 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一、出生序、父母親管教方式 vs 同儕關係_友誼

由分析結果顯示,當父親管教的方式傾向民主,且母親的管教方式傾向民主 時,則三年級的女性國中學生較其他年級的男女性國中學生,與同儕的互動較親 密。

二、出生序、父母親管教方式 vs 同儕關係_共同關係

由分析結果顯示,當父親管教的方式傾向民主,則三年級的女性國中學生較 其他年級的男女性國中學生,與同儕的互動較頻繁。

三、出生序、父母親管教方式 vs 同儕關係_社交技巧

由分析結果顯示,當父親管教的方式傾向不干涉,而母親的管教方式傾向不 干涉或專制時,則國中學生與同儕的相處上較會感到煩惱,比較不知道怎麼跟同 儕相處。

四、出生序、父母親管教方式 vs 同儕關係_社交焦慮

由分析結果顯示,當父親管教的方式傾向不干涉,而母親的管教方式傾向專 制時,則國中學生與同儕的相處上較會感到不自在。

(3)

Summa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whether the child rear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an predict their peer relationships. This study has chosen all 555 students of Hsinchu County Hukou High School (Affiliated Junior High School) to be the subjects, and has given them questionnaires to fill out. The data collected has been tested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Chi-square test, MANOVA, T-Test, ANOVA,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Canonical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have been concluded, and hopefully the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family education, children's counseling and further studies.

A. Birth Order and Child Rearing vs Peer Relationship (friendship)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if mothers tend to be more democratic and open when rearing children, female 9th graders are closer with peers comparing with all the other students.

B. Birth Order and Child Rearing vs Peer Relationship (co-relationship)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if fathers tend to be more democratic and open when rearing children, female 9th graders interact with peers more frequently

comparing with all the other students.

C. Birth Order and Child Rearing vs Peer Relationship (social skill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if fathers tend to be more loose while mothers are more loose/authoritarian when rearing children, student have more trouble socializing, and sometimes do not know how to interact with peers.

D. Birth Order and Child Rearing vs Peer Relationship (social anxiet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if fathers tend to be more loose while mothers are more authoritarian when rearing children, student tend to be more unease

interacting with peers.

(4)

誌 謝

論文終於順利完成了,要感謝的人非常多,感恩所有曾經幫助過我的朋友們~~

投身教職多年之後,能夠再度重返校園學習,進入中華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就讀,

將近兩年的研究所生涯,除了學業外,也遇到許許多多的考驗,腦海中所閃過的ㄧ幕幕 畫面,都還如此記憶猶新,謹以此謝文代表內心深處的感恩。所有師長、同學、家人、

親友們,在這一路上的陪伴、鼓勵、支持與協助,這段日子也伴隨著論文順利的完成,

畫下了美麗的句點。

本篇論文得以付梓,首要感謝恩師楊錦章教授的諄諄教誨、鼎力協助,楊老師不辭 辛勞地利用課餘時間指導我,無論是問卷發放、統計分析及論文撰寫的過程中均予以最 大的支持與耐心的指導,在此向楊老師要致上最深的敬意與謝意。

此篇論文初稿時仍有未臻完美的不足,幸賴楊錦章教授睿智的觀察及細心的提醒,

提攜我度過每一道難關,不論在主題的選定與研究過程中,都有獨到的建言及指點,使 學生在研究中獲益良多;也要感謝本校應用數學系田方正教授及中原大學應用數學系李 金城教授在論文口試時,提供寶貴意見,使本論文更臻完善。更感謝本校應用數學系研 究所全體敬愛的老師在學習中給予諄諄教誨與共聚一堂切磋的同學,謝謝您們的辛勞。

學業雖然已告一段落,但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將謹記這段學習過程的收穫,並將 之運用於工作上,以迎接未來的每一個挑戰。最後,謹以此論文獻給我心目中最感激的 父母及妻子,在這段期間家人給予我最大的包容及支持,讓我全力以赴,無後顧之憂地 完成學業。

(5)

目 次

目次---1

表目次---3

第一章 緒論 ---7

第一節 研究動機---7

第二節 研究目的---9

第三節 名詞解釋---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2

第一節 父母管教方式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12

第二節 同儕關係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1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26

第一節 研究架構---26

第二節 研究假設---27

第三節 研究對象---28

第四節 研究工具---28

第五節 研究程序---35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9

(6)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之國中生在其父母親

管教方式有顯著差異---41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學生在其同儕關係之差異分析---48

第四節 不同父母親管教方式之國中生在其同儕關係之差異分析---52

第五節 國中學生之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其父母親管 教方式能有效預測國中學生之同儕關係---5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4

第一節 結論---64

第二節 建議---6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70

英文部分---73

附錄 ---79

(7)

圖、表 目 次

圖 2-2-1 相互依賴理論圖---22

圖 3-1-1 研究架構圖---26

表 3-4-7「國中生同儕關係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33

表 3-4-8「國中生同儕關係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34

圖 3-5-1 研究實施流程圖---35

表 4-1-1 背景變項分佈---39

表 4-1-2 班級分佈---40

表 4-2-1 不同性別在國中學生父親管教方式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41

表 4-2-2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父親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41

表 4-2-3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父親管教方式(專制)之 t 考驗摘要表 ---42

表 4-2-4 不同年級在國中學生父親管教方式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42

表 4-2-5 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在父親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42

表 4-2-6 不同性別在國中學生母親管教方式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43

表 4-2-7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母親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43

(8)

表 4-2-8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母親管教方式之 t 考驗摘要表---44 表 4-2-9 不同年級在國中學生母親管教方式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44 表 4-2-10 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在母親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45 表 4-2-11 不同出生序在國中學生其母親管教方式的人數分佈、平均數 及標準差---45 表 4-2-12 不同出生序之國中學生在母親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46 表 4-2-13 不同出生序在國中學生父親管教方式的人數、平均數及標

準差---46 表 4-2-14 不同出生序之國中學生在父親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47 表 4-3-1 不同性別在國中學生在其同儕關係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48 表 4-3-2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其同儕關係之 t 考驗摘要表---48 表 4-3-3 不同出生序在國中學生在其同儕關係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 差---49 表 4-3-4 不同出生序之國中學生在其同儕關係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50

表 4-3-5 不同父親管教方式之國中學生在課業壓力分量表及整體課業

(9)

壓力之同質性檢定摘要表---50 表 4-3-6 不同父親管教方式之國中學生在「同儕關係_社交技巧」之

修正的 F 檢定摘要表---50 表 4-3-7 不同年級在國中學生在其同儕關係的人數分佈、平均數及標 準差---51 表 4-3-8 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在同儕關係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51 表 4-4-1 不同父親管教方式之國中學生在其同儕關係之 ANOVA 摘要 表---52 表 4-4-2 不同父親管教方式之國中學生在其同儕關係之同質性檢定摘 要表---52 表 4-4-3 不同父親管教方式之國中學生在「同儕關係_友誼」及「同

儕關係_社交焦慮」之修正的 F 檢定摘要表---52 表 4-4-4 不同父親管教方式之國中學生在同儕關係之平均數統計表

---53 表 4-4-5 不同母親管教方式之國中學生在同儕關係之 ANOVA 摘要表 ---54 表 4-4-6 不同母親管教方式之國中學生在同儕關係之同質性檢定摘要 表---54 表 4-4-7 不同母親管教方式之國中學生在「同儕關係_友誼」及「同

儕關係_社交焦慮」之修正的 F 檢定摘要表---54

(10)

表 4-4-8 不同母親管教方式之國中學生在課業壓力分量表及整體課業 壓力之平均數統計表---55 表 4-4-9 不同父母親管教方式之國中學生在課業壓力及各層面之差異 分析摘要表---56 表 4-4-10 不同父母親管教方式之國中學生在同儕關係各層面及各層

面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57 表 4-5-1 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其父母親管教方式能有效

預測國中學生之同儕關係_友誼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58 表 4-5-4 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其父母親管教方式能有效

預測國中學生之同儕關係_共同參與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60 表 4-5-7 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其父母親管教方式能有效

預測國中學生之同儕關係_社交技巧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61

表 4-5-10 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其父母親管教方式能有效

預測國中學生之同儕關係_社交焦慮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62

(11)

第一章、緒論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名詞解釋。

第一節、研究動機

對於學童而言,父母是相處最久、接觸最密切的主要照顧者。父母不僅是學 童心目中的重要他人,亦是學童認同的對象(簡茂發,民67),父母的思想、行 為、態度都可透過其管教方式傳達給子女,並對子女的言行舉止產生影響(Kagan, 1977;轉引自金惠梅,民86)。所以,父母管教方式對子女的認知、自我概念、

自我肯定、內外控、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等都有顯著的影響(楊國樞,民75)。

因此,不同管教方式的父母,會將不同的價值觀、態度與信念,傳遞給子女(Sears, 1977)。由於學童會模仿及採取父母或身邊重要他人的歸因方式(洪蘭,民86),

如果父母對負面事件採取樂觀的歸因方式,學童也會採取樂觀的歸因方式來看待 學習失敗,不致形成習得無助感。由此可知,父母管教方式可能會影響學童之習 得無助感;因此,擬探討國中學童父母的管教方式情形,以及父母管教方式對國 中學童習得無助感的影響。

國內與習得無助感方面的相關研究,大多是調查習得無助感的相關變項,

如:學業成就、成就期望、幸福感、自尊、努力持續力、生活壓力、歸因方式等

(莊耀嘉、黃光國,民70;黃慧貞,民71)。至於父母管教方式與習得無助感的 關係,尚未有深入探討之相關研究。所以,擬探討父母管教方式對國中學童習得 無助感之交互作用及預測功能。另外,希望藉由以上研究結果歸納成結論,提出

(12)

具體建議,以作為教育、輔導與研究之參考。

台灣的國中學生在主觀的身心變化和客觀的環境變遷的影響下,在其成長過 程中面臨了許多問題。而近幾年來青少年的問題似乎一年比一年多,從外顯行為 來看,抽煙、喝酒、濫用毒品、逃學、逃家、援交、流連網咖、打架滋事、飆車、

未婚懷孕、自殺、弒親等等的問題層出不窮,而在心理層面上的問題,如憂鬱症、

偏差行為、人格問題等等似乎也一直不斷的在擴展;其中的因素林林總總,但可 以歸納出較多的原因是來自於課業上的壓力、父母親的管教方式以及同儕友伴之 間的關係。

綜合以上所述,青少年期正好進入狂飆期,是個體在生長與發展的過程當 中,面臨身心與社會環境變動最劇烈的一個時期。值此時期,需要家庭、學校與 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方能順利渡過此一關鍵時刻,因此發展良好的同儕關係,與 家人的支持,在此時就變得極為重要。我國有關青少年憂鬱之學術性研究起步較 晚,且多針對醫學層面作探討,也較少針對國中學生做研究,而這個議題也愈來 愈值得重視,因此研究者將針對國中學生,探討其知覺家庭氣氛、課業壓力、同 儕關係與其憂鬱傾向之間的關係,以期針對青少年之心理層面的問題,有更進一 步的瞭解。基於此因,本人擬以國中學生之父母管教方式對同儕關係之影響做出 相關的研究。

(1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目的如下:

ㄧ、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的國中生在其父母親管教方式有顯著差 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的國中學生在其同儕關係之差異分析。

三、不同父母親管教方式之國中生在其同儕關係之差異分析。

四、國中學生之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其父母親管教方式能有效預測 國中學生之同儕關係。

第三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的重要名詞有國中學生、出生序、父母親管教方式、同儕關係,玆說 明如下:

一、國中學生:

本研究以就讀於新竹縣立湖口高級中學附設國中部一、二、三年級之學生共 555人為研究對象。

二、出生序:

指兒童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本研究根據Adler 的論點分為老大、老二、中 間、老么、獨生子女五類。其中老大是指二子以上(含二子)家庭的老大;老 二是指二子家庭的老么;中間是指三子以上(含三子)家庭排行中間者;老么 是指三子以上(含三子)家庭的老么;獨生子女則指無兄弟姊妹者。

(14)

三、父母親管教方式(Parents' Rearing Style):

本研究所稱之「父母親管教方式」是指國中三個年級學生的父母親管教其子 女生活作息及行為表現的態度與策略。依據Baumrind (1971)、Maccoby 和Martin

(1983) 的理論觀點,將父母親管教方式分為四種類型,其內涵說明如下(引 自Hsieh,1998):

(一)民主型(高期望、高指導)

Baumrind(1967)認為民主型的父母管教方式其父母親期望子女有成熟的行為表 現,願意與子女雙向溝通,聆聽子女的意見並且給予非常明確的引導,但是由子 女作最後的決定;另外,對於子女合理的需求和觀點會接納與給予適當之反應。

(二)專制型(低期望、高指導)

專制的父母會單方面的規定子女的行為準則,不容許子女反抗其權威,如果子女 們反抗將立即受到處罰。

(三)放任型(高期望、低指導)

父母讓子女調整、規劃自己的行為和生活或做決定,並且給予子女最大的情感支 持,卻缺乏對子女的任何指導與要求,比如:孩子可以隨意看電視,愛看多久就 看多久,父母不會加以限制或制止。

(四)不干涉型(低期望、低指導)

不干涉型的父母非常重視自己的社交生活,勝於參與子女的活動,較少花時間與 注意力在子女身上。例如:父母親會因為要和朋友聚餐,而不去參加班親會。

(15)

四、同儕關係(peer relationship):

李美華、蔡瓊月(1999)認為同儕關係是指同學與同學間相處互動的歷程 與情況。本研究對同儕關係之測量工具,乃參酌林世欣(2000)之「同儕關係問 卷」及陳怡君(2003)之「同儕關係量表」後所編擬之「國中生同儕關係量表」,

得分愈高者,表示其同儕間關係愈好;得分愈低者,表示其同儕間關係愈差。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二節,第一節在探究父母管教方式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第二節在 探討同儕關係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第一節 父母管教方式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學童生於家庭,成長於家庭,家庭是學童最初始的學習環境。父母肩負學童 行為社會化與促進子女健全發展的責任,對於學童的認知、社會、情緒以及人格 的發展,均甚為重要( 林翠湄譯, 民80 )。父母透過教養方式將本身的價值 觀、興趣及信念等傳遞給子女,而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的認知、創造力、性格、

自我、人格特質、自尊及因應策略等方面都有所關聯( Dusek & Danko,1994;

Richter,Richter & Eisemann,1 9 9 1 ; Slater,1962;)。此外, 父母管教 方式也會促使子女行為產生不同的歸因方式(朱瑞玲,民75 )。

一、父母管教方式的意義與內涵

父母管教方式(parents' rearing style)係指子女所知覺到父母對其行為 表現所反應出來的態度和作法,其中包括開明威權、專制威權與容許寬鬆等三個 向度。管教方式之開明威權型的特徵為:父母主要以理性、說理的方式與孩子溝 通,並提供明確的指引方向來引導小孩的行為。管教方式之專制威權型的特為:

父母依照一既定之行為標準來控制或塑造孩子的行為與態度,期望孩子符合某種 標準的行為。管教方式之容許寬鬆型的特徵為:父母很少要求子女分擔家務事和 整潔的行為,允許子女盡量管理及規劃自己的活動。

(17)

在本研究中父母管教方式指受試者在羅一萍(民85)所編製之「父母管教方 式量表」三個分量表上的得分。各分量表的分數愈高,代表父親或母親愈開明威 權、愈專制威權、愈容許寬鬆。開明威權分量表之得分界於15分至60分;專制威 權分量表之得分界於15分至60分;容許寬鬆分量表之得分範圍界於11分至44分。

父母親在家庭中是學童生活上的照顧者,行為上的指導員、訓練者,也是學 童人格、行為、情感與認知發展的重要社會化者。家庭生活的經驗對個體的人格 與行為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而父母角色與功能關係到子女的成長,其中父母的 管教方式對子女的影響尤甚於其他因素(馬藹屏,民76)。國內外學者對父母管 教或態度之定義不同,但都包含了內在(態度、情感、信念、價值、興趣等)和 外在(行為、反應)的特徵。國內有關父母教養或管教子女的研究,所用的名詞 皆有差異,例如,教養態度、管教態度、教養方式、管教方式及親子關係等( 許 筱梅, 民84 )。這些名詞名異實同,其實質範圍雖然稍有不同,但在精神上則 為一貫的,因為父母根據其所抱持的教養態度、管教態度,會表現在其管教方式 上( 江淑惠, 民74 )。因而, 本研究採用「父母管教方式」一詞。

二、父母管教方式類型

父母管教方式乃指父母在教養子女的一些基本行為特徵,以及隱含在這些行 為特徵後的看法、想法及情緒(楊國樞,民75)。歷來研究父母管教類型的學者,

大致是透過因素分析的方式,試圖從觀察、晤談或問卷所得的資料中,找出能 夠有效區分父母管教類型的向度,再根據父母在該向度的表現區分成若干不同的

(18)

類型(劉奕樺,民85)。因此, 欲探討父母管教方式的內涵,勢必從其據以分 類的向度,以及不同類型的管教行為著手。父母管教方式類型的劃分,大致上可 分為單向度(single-dimensional)、雙向度(two-dimensional)及多向度

(multi-dimensional)三種劃分方法。

屬於單向度的有:Elder(1962)最早將父母的管教方式分為七種類型:獨 斷(autocratic)、權威(authoritarian)、民主(democratic)、公平

(equalitarian)、寬容( permissive )、放任( laissez-faire )、忽視

( ignoring)等。Elder(1962)的研究發現,不同類型的父母教養方式,對子 女的獨立自主與自信心有所影響,在民主寬容的教養方式所教導出來的子女,較 具有獨立自主的性格。Baumrind(1969)則將父母的管教方式視為是父母選用一 種實行家庭社會化最有效的方式,他把父母的管教方式分成「開明權威」

(authoritarian)、「專制權威」(authoritative)及「容許寬鬆」(permissive)

等三種類型。Lamborn、Mounts、Steinberg和Dornbusch(1991)則將父母教養 方式分為:民主權威(authoritative)、專斷權威( authoritarian)、縱容

(indulgent)、忽視(neglectful)等四種類型。此種用截然劃分的方式,類 別間彼此獨立且不重疊,此種方法過於籠統,不能涵蓋各種類型,且對相同類別 的解釋也因人而異(吳麗娟,民87)。

雙向度的有:以兩個相互獨立的向度交織構成四個象限來區分,父母的管教 方式會傾向某一變項,而在另一變項上的傾向則較不明顯。Williams(1958)將

(19)

父母教養方式,分為權威和關懷兩層面,依其高低分為「高權威、高關懷」、「高 權威、低關懷」、「低權威、高關懷」、「低權威、低關懷」。Schaefer(1959, 引自羅一萍,民85)研究父母的教養方式也以「關愛-敵意(loving-hostility)」

與「控制-自主(control-autonomy)」兩向度構成一個包含十四種類型的環狀 模式(circumflex)來解釋不同的教養方式。

多向度則有:Becker(1964)研究多向度的父母教養方式,認為父母教養方 式表現於三個關鍵向度,「限制-溺愛」、「溫暖- 敵意」、「焦慮情緒的涉入- 冷靜的分離」, 以此交織構成多個象限的高低程度,並將之分類成八個教養方 式。

單向度及雙向度兩種方式都不夠完整,因為任何一個向度都可能與其他向度 產生交互作用,為顧及完整性,部分學者主張以多向度來區分,然多向度的內涵 過於複雜,較少被採用,實用性較低(吳麗娟,民87)。

三、父母管教方式與學童人格發展、生活適應的相關研究

學童期的人格發展過程中,父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管教方式不僅 塑造學童的性格,建立學童的行為模式,更影響學童的生活適應。父母肩負學童 行為社會化與促進子女健全發展的責任,對於學童的認知、社會、情緒以及人格 的發展,均甚為重要(江淑惠,民74;林翠湄譯,民80)。Sears(1957)認為 父母透過教養方式將本身的價值觀、興趣及信念等傳遞給子女。有文獻指出,父 母管教方式與子女的認知、創造力、性格、自我、人格特質、自尊及因應策略都

(20)

有關聯(Dusek & Danko,1994;Richter, Richter& Eisemann,1991;

Slater,1962)。Slater(1962)發現嚴格而專制的父母會造成子女的衝動、攻 擊的性格;溫和、親切、隨時提供協助的父母會有積極自動而合群的子女;冷漠 的父母使子女憂鬱、孤獨、退縮而不合群;通融的父母則能發展子女堅強的自我。

而子女若無法於母子關係中獲得溫暖的感覺,則會產生「感情焦慮」(anxiety feeling)及缺乏母愛的現象,對學童人格發展會有不良的影響,使其對愛產生 過度需求或是報復的情感,此外,學童與母親分離的痛苦經驗,也可能造成學童 日後緊張焦慮或人格異常的情形(Bowly,1969)。Medinnus 和Curtis(1963)

的研究發現,拒絕型的父母教養出的小孩會產生低自尊、缺乏安全感、有攻擊行 為、孤僻、不能自我接受及自我悅納;過度保護的父母,會造成子女過度焦慮的 性格,也會使子女在青少年或成年階段,無法面對外來環境的壓力,而產生不適 應的行為;限制型的父母易使子女有較好的控制行為及社會化行為,但卻造成子 女依賴、恐懼、順從及表現敵意的行為;過度放任的父母會造成子女自私、缺乏 耐性、要求及利用他人的性格;而要求不切實際的父母則會造成子女低自尊,道 德上焦慮等問題。此外,父母持有溫暖、接納、愛護的態度其子女多能自我接納、

愉快及情緒穩定,而父母能自我接受,子女也較能夠自我接納並且接納別人。

Brandon(1977)指出家庭管教不當,會逼使子女逃家,女生易因逃避懲罰和過 度保護的環境而離家;男生離家的原因可能是缺乏父母管教,以及不成熟、衝動 的個性。國內的研究也提出,專制權威、冷漠忽視的管教方式以及專斷的、消極

(21)

的管教技術,與被拒絕兒童的行為特徵:如攻擊、退縮等有較高的關聯。當父母 採用較正向的管教方式(關愛、獎勵、自由、較少懲罰), 會較有利於自信心 及人際關係愈好、社會焦慮愈低。而父母消極、負面的管教態度可能導致子女產 生偏差、犯罪等偏差行為;而積極、正向的管教方式,則可防止子女出現偏差行 為(蔡順良,民74;劉姿吟,民81;劉奕樺,民85)。楊國樞(民75)曾經歸納 國內來有關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的實徵研究,認為積極性的教養態度或行 為,有利於子女之生活適應,並能防止子女的偏差行為,消極性教養態度或行為 則不利於子女生活適應,且會促進子女的偏差行為。陳小娥和蘇建文(民66)也 認為積極性的教養方式(包括愛護、保護、寬鬆、精神及物質鼓勵等)與子女的 生活適應有正相關;反之,消極性的教養方式(包括命令、拒絕、忽視、精神及 物質懲罰)與子女的生活適應有負相關。

四、父母管教方式與學童內外控的相關研究

內外控信念是由經驗與環境壓力等後天因素而形成,因此家庭中父母管教方 式是非常重要因素(吳武典,民66)。父母管教方式對子女的內外控品質有極重 要的影響,「愛護」的態度有助於內控信念的發展,而「拒絕」態度的效應則剛 好相反。父母愛護的管教態度和子女的內控信念有密切的關係;受父母愛護愈多 的孩子,其內控信念愈高。相反的父母拒絕的管教方式和子女的內控信念則呈現 負相關,表示父母表現的拒絕管教方式愈高,子女內控信念也就愈低(黃堅厚,

民68)。積極的教養態度或行為,如愛護、寬嚴適中、精神獎勵及獨立訓練,有

(22)

利於內控信念與內在歸因特質的形成;消極的教養行為與態度,如拒絕、寬鬆、

忽略、嚴苛及獎懲無常,則有利於外控信念的形成。如果父母的管教態度如寬鬆 適中,且常訓練子女獨立,則子女的內控信念較強(曾一泓,民65;楊瑞珠與楊 國樞,民65)。洪光遠與楊國樞(民68)探討管教方式與歸因特質的關係,從其 所得結果看來,父母管教態度如偏向愛護與精神獎勵,則子女向內歸因(internal attribution)較強。楊瑞珠與楊國樞(民65)認為父母關照和接受孩子的態度 與行為,可能使孩子具有安全感,因而肯對事件發生的後果自己負起責任。如果 父母對孩子採取拒絕、忽視的態度,則孩子可能感覺到缺乏安全感,或感覺到受 威脅,為了防衛自已,使自己獲得安全感,孩子可能將自己所犯的錯誤或事情發 生的後果歸之於外內因素。國外研究提出父母教養方式與子女歸因的關係,研究 結果認為重視一致性訓練、重視家庭教育經驗、溫暖管教及民主教養與子女內控 信念知覺有顯著相關(Epstein &Komorita,1971;Wichern & NoWicki,1976)。

此外,積極而適當的父母管教方式,會使學童發展其內在控制能力。而當父 母採取相互分享的管教方式,子女會有較強內控信念;採取逃避溝通管教方式,

則與子女的外控行為有顯著正相關(Goodman, Coolry, Sewell &

Leavitt,1994)。內控者常來自於溫暖而民主的家庭,兼有慈愛和有原則的管教,

有可以預測的行為標準,和有助益的同伴,外控者則認為父母常採用身體方面的 責罰,情感性的處罰,減除某種權利來管教子女,並有過份保護的傾向(楊瑞珠 與楊國樞,民65)。

(23)

由上述可知,愛護、民主、溫暖等積極性的管教方式有利於學童的適應與內 控信念的發展;而拒絕、嚴格、忽視等消極性的管教方式則不利學童的適應及內 控信念的發展。父母的管教方式會營造出一種家庭氣氛,促使學童在某種家庭氣 氛中發展不同的信念,故本研究採用Baumrind(1969) 的分類方式, 將父母管 教方式分成「開明權威」(authoritarian)、「專制權威」( authoritative)

及「容許寬鬆」( permissive ) 等三種類型。此法清楚劃分不同的類別,每 一類別間彼此獨立且不重疊,使我們得以比較清楚地了解,當父母管教方式之開 明權威、專制權威、容許寬鬆的程度不同所形成的家庭環境與氣氛與學童適應及 解釋風格可能相關情形。

第二節 同儕關係的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同儕關係不但是青少年階段的重要任務,也對其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功 能,並影響其日後人際關係適應及社會能力的發展。

ㄧ、同儕的意義

在劍橋國際英文字典(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中對同儕(peer)的定義是:「在一個團體中之個人,其年齡或社會地位或能力 與此團體中的其他人相同」。同儕關係是指與同等地位的他人互動交往的情形與 程度(陳怡君,2003)。Coleman(1991)指出同儕是一種同質的青少年文化,

其中往往會帶著他們的價值觀及獨特的社會系統(引述自雷庚玲、曾慧芸,

1999)。

(24)

有一些學者則針對青少年與同儕,容易形成團體的特色,而對同儕團體下定 義,如張春興(1989)提到同儕團體,是指兒童或青少年們自由組合的團體,成 員們在年齡上極為相近,團體中成員間的關係非常親密,成員們認同團體中的行 為標準,有隸屬感,且持有類似的價值觀念。

二、同儕關係的理論

(一)人際關係論

本理論是由美國精神醫學家Sullivan 於1953 年所提出,強調人格是人際關 係交互作用的結果,進而建立了「人際關係的人格論」(鍾思嘉譯,1984)。他 相信每一個人在出生之後,就有想獲得「人際安全」(interpersonal security)

的衝動,因此當人際關係受到威脅時,就會產生焦慮和緊張。針對兒童而言焦慮 或其他心理疾病的成因,大多來自於與父母或重要他人的關係缺乏安全感所致

(Zinbardo,1988)。所以若能在各個人生階段,都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將有 助於個人的人格發展。

(二)社會交換理論

社會交換理論(Exchange Theory)是由Thibaut 和Kelle 於1958 年所提出 的,他們認為在人際交往的互動當中,可藉由酬賞(reward)和成本(cost)的 互換來加以了解。而且人們常期待高酬賞、低成本的互動(曾端真、曾玲冺譯,

1998)。酬賞包括物質性的酬賞,或能滿足對方需求的語言和非語言行動;成本 則是為了維持繼續的關係,所必須付出的時間、金錢或精力等。交往的過程中酬

(25)

賞與成本會相抵,而得到一個正或負的結果。

(三)平衡理論

平衡理論(Balance Theory)是由Heider(1958)根據認知論的觀點建立的。

他認為人際關係的建立,經常是透過某種事物或人物而發生交互作用。也就是說 人際關係的發生除了行為者本身及別人外,尚包括涉及情境的某件事或某個人。

因此,人際關係的好壞,取決於兩者之間彼此對於事物的看法是否一致,當出現 不平衡狀態或失調時,就必須透過溝通、協調以達到再一次的平衡。

(四)相互依賴理論

相互依賴理論乃由Levinger 和Snoek 於1972 年所提出,在描繪人們由偶然 的互動,發展到親密關係的歷程。圖2-2-1 顯示甲與乙兩個體,互賴關係逐漸增 加的發展階段。

(26)

零 接 觸

(兩個無相關的人)

甲 乙 知 曉

(單方面的態度或印象)

甲 乙 表 面 接 觸

(雙向態度:有一些互動)

甲 乙 共同關係:連續的過程

輕 度 互 賴

甲 乙 中 度 互 賴

甲 乙 強 烈 互 賴

(親 密 關 係)

甲 乙

圖2-2-1 相互依賴理論圖(資料來源:引自陳皎眉,1997)

(27)

(五)人際關係需求理論

Schutz(1973)是最早提出人際關係需求理論(Interpersonal Need Theory),亦即人際關係三向度理論(Three-dimensional Theory)的學者。他 認為每個人都有人際關係的需求,而人際關係的滿足與否,可能影響自我概念。

人際關係的需求可分為三類即接納(inclusion)、控制(control)、及情感

(affection)三方面需求。不同需求類型的人,會發展成不同的人際反應特質。

敘述如下(黃淑玲,1995):

1.接納

接納的需求即歸屬的需求,是存在於團體中的慾望,亦即一種覺得自己重 要,有價值而且被愛、被關懷的感覺。雖然每個人滿足這種需求的人際互動量有 差異,但一般而言每個人都有這方面的社會性需求。

2.控制

控制的需求是成功的影響週遭人、事、物的慾望,指個人在權力、人際間影 響力及權威之間作決定的過程,而且每個人的控制需求是有差異的。

3.情感

情感的需求及愛的需求,反映出一個人表達和接受愛的慾望。情感代表兩個 人之間親密的情緒感覺,尤指不同程度愛和恨的感覺。

(28)

三、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

邱招婷(2001)在其以「國民中學青少年次及文化、同儕關係與生活適應相 關之研究」為題的研究中發現,國民中學青少年同儕關係,與生活適應之間有相 關性存在。

施玉鵬(2001)在其以「出生序、父母管教方式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

同儕關係、社會興趣之關係研究」為題的研究中發現,自我概念、同儕關係與社 會興趣間有顯著相關。

羅瑞玉(1997)在其研究中提到,學校是兒童成長的重要社會化情境。對於 在學學生而言,跟同儕之間的互動甚至超過兄弟姊妹。

石培欣(2000)在其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 究中指出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間是兩兩相關的。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同儕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佔有舉足輕重 的地位。除了逐漸取代家庭的地位,給予青少年支持外;也能提供其行為學習與 試驗的場所;同時,同儕能提供情緒的抒發與生活經驗的分享,滿足親密的需求,

更提供基本的社交地位,讓青少年為進入未來的社會作準備。若能善用同儕力量 將可以對高中生之憂鬱傾向,產生預防的作用。

四、同儕競爭

來自於同儕的競爭也是一個壓力來源。為了獲得課業上的好成績,同儕間彼 此競爭、彼此排斥,影響了同儕關係。Madison(1978)發現沒有珍貴友情的青

(29)

少年特別容易沮喪和有自殺意念。

綜合以上相關研究,學校考試制度、父母或個人對學業過度期待、同儕競爭 均會導致青少年課業壓力繁重,影響身心健康,引發憂鬱症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自 殺行為的產生。所以如何紓解青少年課業壓力,提升個人信心,是不容忽視的工 作。研究者認為,適度的壓力有助於學生學習,但過度的學習壓力不但不利於學 生學習,對於學生身心發展更有負面影響,因而在青少年學習過程中,營造適性 的學習環境是重要的,其中父母和教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之,首先採用文獻調查蒐集相關之資料與文獻,予 以整理分析,作為本研究的學理基礎,接著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父母管教方式量 表」及「國中生同儕關係量表」為研究工具,旨在探討出生序、父母管教方式與 同儕關係之間的關係。本章共分六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假設;

第三節為研究對象;第四節為研究工具;第五節為研究程序;第六節為資料處理 與分析,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3-1-1)係依據文獻探討及研究動機與目的而設計,

藉以瞭解本研究各變項間的關係,說明如下:

一、研究架構圖

背景因素 1. 性別:男、女

2. 年級:國一、國二、國三 3. 出生序

4. 父母親教育程度

1. 開明 2. 專制 3. 放任 4. 不干涉

父母管教方式

國中生之同儕關係 圖3-1-1 研究架構圖

(31)

二、研究架構圖說明

(一)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之國中學生其父母管教方式之分布情 形。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父母教育程度)之國中學生在其同儕 關係上的差異。

(三)探討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國中學生在其同儕關係上的差異。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根據前述的研究目的、待答問題及文獻探討結果,本研究擬驗證之研究假設 如下:

假設1: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父母親教育程度)之國中生在其 父母管教方式有顯著差異。

1-1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其母親管教方式上有顯著差異。

1-2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其父親管教方式上有顯著差異。

1-3 不同年級之國中生其在母親管教方式上有顯著差異。

1-4 不同年級之國中生其在父親管教方式上有顯著差異。

1-5 不同出生序之國中生其在母親管教方式上有顯著差異。

1-6 不同出生序之國中生其在父親管教方式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2: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在同儕關係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2-1 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在同儕關係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32)

2-2 不同出生序的國中生在同儕關係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2-3 不同年級的國中生在同儕關係有顯著差異存在。

假設3:不同父母管教方式的國中生國小學童在害羞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3-1 不同父親管教方式(開明、專制、放任、不干涉)的國中生在同儕 關係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3-2 不同母親管教方式(開明、專制、放任、不干涉)的國中生在同儕 關係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3-3 不同父母親管教方式(開明、專制、放任、不干涉)的國中生在同 儕關係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假設4:背景變項、父母管教方式等變項能有效預測國中生的同儕關係。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以新竹縣立湖口高級中學為例,該校國中部一、二、三 年級學生共有五十班1783人,隨機抽取國中部一、二、三年級各五個班級學生 共555人為樣本。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為主,所使用的調查工具為「父母管教方式量 表」及「國中生同儕關係量表」為研究工具,茲說明如下:

一、正式量表題目篩選檢驗

本研究以遺漏值檢驗、極端組t檢定、相關分析法、信效度檢驗法來篩選題

(33)

目,如果題目未達檢驗標準,則標上刪除記號*,並將*累積數有一個(含)以 上試題予以刪除,所餘題目即成為正式量表之題目。茲分別敘述如下:

(一)遺漏值檢驗

遺漏值檢驗的目的係針對量表試題發生遺漏狀況的趨勢分析(邱皓 政,2000)。本研究以遺漏值超過5﹪的題目定為高遺漏值,傾向優先刪 除之題目,並標上刪除記號*。

(二)極端組t檢定

本預試量表利用SPSS 10.0 套裝軟體進行分析,以內部一致性效標分 析法,亦即將所有受試者在各分量表總分前27﹪的高分組,與總分後27 ﹪的低分組,以t 考驗進行各題之高、低分組平均數差異檢定,t 值未達 顯著水準(P≧0.05)者標上刪除記號*。

(三)相關分析法

本研究以相關分析法計算各題與各分量表總分之Pearson 積差相 關。如果相關係數甚低或是未達顯著水準時,則表示該題沒有一致性。本 研究將每一題相關係數r<0.3 的題目標上刪除記號*,表示該題未能區 分受試者反應的程度,亦即不具鑑別作用,應予以剔除。

(四)信效度檢驗法

1.信度檢驗-Cronbach α係數考驗

本研究各量表根據文獻探討結果作為建構效度的依據,並將相關資料

(34)

彙整後經專家效度評估加以編製而成。再以Cronbach α係數考驗各分量 表及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當Cronbach α值愈高,表示內部一致性愈高。

本研究將該題項在分量表中被刪除後的Cronbach α係數值如果提高者,

表示該題如果存在,對量表無貢獻,反而降低信度,所以標上刪除記號*。

2.效度檢驗

本研究因素負荷量代表因素與變項間的關係,負荷量值愈高,代表變 項間愈有可能形成共同因素。在此將因素負荷量小於0.30 的題目標上刪 除記號*。

二、國中生知覺同儕關係量表

(一)量表編製基礎

本研究對同儕關係之測量工具,乃參酌林世欣(2000)之「同儕關係問卷」

及陳怡君(2003)之「同儕關係量表」後所編擬之「國中生同儕關係量表」。

(二)填答及計分方式

本量表共27 題,採Likert 氏的五等級量表方式填答,受試者按題目內容勾 選「完全不符合」、「常常不符合」、「有些符合」、「常常符合」、「完全符 合」等五種反應中的一種以表示自己的情況。計分方式為「完全符合」得5 分、

「常常符合」得4 分、「有些符合」得3 分、「常常不符合」得2 分、「完全不 符合」得1分,得分愈高者,表示其同儕間關係愈好;得分愈低者,表示其同儕 間關係愈差。

(35)

(三)項目分析

預試後經項目分析之結果如表3-4-7,由表中發現第2、7、8、16、19、23、

27 題,均有一項(含一項)以上之指標未達標準,故予以刪除。接著將保留的 試題進行試題的因素分析,以作為正式量表的向度歸類。

(四)信效度檢驗

本研究係以共同因素分析來考驗量表之建構效度。本量表在刪除部分題項 後,以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因素,並以最大變異法為轉軸法,來進行信效度正式估 計。本研究依據相關理論架構、特徵值>1、及其因素分析的陡坡圖顯示,將此 量表選取四個因素,以作為正式量表的歸類。茲將本量表訂定之因素命名說明如 下:

因素一:「友誼」:指個人與其同儕成員間的關係,共7 題。分別為正式問卷的 第1、2、4、9、14、17、18 題,其內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為0.8403。

因素二:「共同參與」:指在同儕交往過程中共同參與之行為,共5 題。分別為 正式問卷的第3、5、6、11、12 題,其內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為0.7717。

因素三:「社交技巧」:指個人在與人交往時,能善用各種方法,以達到雙方皆 感滿意的能力,共4題。分別為正式問卷的第7、8、19、20題,其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值為0.7760。

因素四:「社交焦慮」:指個人對於人際交往或社會情境的擔憂程度,共4題。

分別為正式問卷的第10、13、15、16 題,其內部一致性Cronbachα值為0.7480。

(36)

合計總量表的題數共有20 題,總量表之α值為0.8729,足見本量表之內部 一致性頗佳。每個題目的因素負荷量介於0.489 至0.751 之間,可解釋之變異量 為51.97﹪,足見本量表的效度良好。茲將因素分析、信度考驗的結果列於表 3-4-8。

(37)
(38)
(39)

第五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之進行採問卷調查,並以統計方法分析研究結果,其程序如圖3-5-1 所示。

文獻閱讀與題目擬定

相關文獻搜集與閱讀

建立研究架構、工具選擇與編製

正式量表施測

研究結果分析

論文撰寫

完成式論文

圖3-5-1 研究實施流程圖 本研究之程序分別說明如下:

一、文獻閱讀與題目擬定

在研究初期,廣泛地閱讀有關文獻、搜集感興趣主題,並藉由研究者本身在 國中教務工作之經驗及參考他人之意見,最後與指導教授討論,以訂定研究主題。

二、相關文獻搜集與閱讀

在確定研究主題後,研究者開始大量蒐集與研究主題相關文獻,包括書籍、

(40)

論文、期刊、報章雜誌、網路等資料。加以閱讀、分析、整理,以作為本研究之 理論基礎。並依據相關文獻,在與指導教授討論下,擬定研究架構,確定各變項 的範圍與性質,建立具體的研究方向。

三、建立研究架構、工具的選擇與編製

根據本研究之目的,研究者建立出本研究的研究架構。工具的選擇經研究者 參考相關研究,再經與指導教授討論,確定適合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的測量工具。

四、正式量表施測

正式量表問卷調查,研究者與施測學校約定施測日期,並商借場地施測;由 研究者進行施測,施測時間約35-40分鐘。

五、研究結果分析

正式量表回收之後,研究者刪除填答不完整的量表,繼之以統計套裝軟體 SPSS 進行統計分析整理,以考驗研究假設。

六、論文撰寫

在統計分析之後,即對所呈現的結果加以解釋,並與文獻探討相比較後,進 行論文的撰寫。提出研究結果、結論與建議,並請指導教授指正,最後進行檢核 及定稿,完成正式論文。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問卷回收之後,經驗核再將資料編碼,輸入電腦建檔處理。依研究需 要以統計套裝軟體 SPSS 進行研究假設之考驗。本研究所使用的統計方法,敍述

(41)

如下:

一、使用項目分析(Item Analysis)套裝程式

使用項目分析求得各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α,以探討研究者自行編製之國中 生課業壓力量表是否具有理想的信度;以因素分析法、專家審查蒐集效度憑證,

以探討研究者自行編製之國中生課業壓力量表是否具有理想的效度。

二、敘述性統計

以標準差、平均數來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國中生之父母管教方式、課業壓力之 現況。

三、卡方百分比同質性考驗

以卡方百分比同質性考驗探討國中生其父母管教方式在不同性別、年齡、父 母教育程度之國中生上的差異狀況。

四、多變量變異數分析(MANOVA)

使用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的Hotelling T2 探討不同性別、年齡、父母教育程 度之國中生其課業壓力分量表的差異情形。

五、t 檢定

使用t 檢定探討不同性別、年齡、父母教育程度之國中生其課業壓力總量表 的差異情形。

六、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

本研究使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探討不同父母管教方式之國中生其課業壓力

(42)

三個分量表之差異狀況,若差異達到顯著水準則進一步進行事後比較。

七、積差相關

本研究使用積差相關探討不同父母管教方式及國中生其課業壓力之線性簡 單相關。

八、典型相關(Canonical Correlation)

本研究使用典型相關探討不同父母管教方式及國中生其課業壓力之整體關 聯性。

九、迴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本研究使用多元逐步迴歸分析法建立國中生之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 序、父母教育程度)其父母管教方式對國中生其課業壓力之預測模式。

(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樣本分配情形

表 4-1-1 背景變項分佈

背景變項 組別 有效樣本數 百分比(%)

年級 一年級 178 34.8

二年級 160 31.3

三年級 174 34.0

性別 男 254 49.6

女 258 50.4

出生序 老大 170 33.2

老二 87 17.0

中間子 105 20.5

老么 129 25.2

獨子 21 4.1

父親之管教方式 民主 373 72.9

專制 71 13.9

放任 18 3.5

不干涉 34 6.6

其他 16 3.1

母親之管教方式 民主 393 76.8

專制 75 14.6

放任 13 2.5

不干涉 14 2.7

其他 17 3.3

父親之教育程度 研究所 19 3.7

大學專 128 25.0

高中職 276 53.9

國中 74 14.5

國小 14 2.7

不識字 1 0.2

母親之教育程度 研究所 8 1.6

大學專 98 19.1

高中職 301 58.8

國中 79 15.4

國小 24 4.7

不識字 2 0.4

(44)

表 4-1-2 班級分佈

取樣班級 有效樣本數 百分比(%)

101 39 7.6

102 39 7.6

107 34 6.6

109 34 6.6

111 32 6.3

202 27 5.3

212 27 5.3

214 31 6.1

215 38 7.4

217 37 7.2

301 40 7.8

305 32 6.3

307 31 6.1

308 36 7.0

315 35 6.8

Total 512 100.0

本研究,班級取樣分佈平均,一年級至三年各取五個班級,各佔 34.8%、

31.3%、34.0%。男性佔總樣本 49.6%,女性佔總樣本 50.4%。在受試者出生 序方面,以老大佔的比例最高,為 33.2%,中間子與老么次之,以獨子為 4.1

%最少。受試者其父親的教育程度為以高中職居多,為 53.9%,大學專次之,

以不識字僅佔 0.2%為最少。受試者其母親的教育程度與父親的教育程度分佈相 同,皆以高中職戰多數,為 58.8%,大學專次之,以不識字佔 0.4%為最少。受 試者其父親管教方式,以民主佔多數為 72.9%,專制為 13.9%次之;其母親教 育方式亦為民主佔多數為 76.8%,專制次之佔 14.6%。

(4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出生序)之國中生在其 父母親管教方式有顯著差異

一、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與國中學生之父親管教方式的差異分析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2-1 不同性別在國中學生父親管教方式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父親的管教方式 ¨受試者性別 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男 5.53 2.390 254

民主 女 5.73 2.515 258

男 5.78 2.096 254

專制 女 5.35 2.181 258

男 4.91 1.884 254

放任 女 5.02 1.898 258

男 5.08 2.340 254

不干涉 女 5.24 2.476 258

由表 4-2-1 可以發現,在女性國中生方面,父親的管教方式比較傾向民主方 式,而在男性國中學生方面,父親的管教方式反而比較傾向專制的方式。整體而 言,大部分的國中學生,其父親的管教方式比較傾向民主的方式。不論性別,四 種父親的管教方式在國中學生中分佈都差不多。

表 4-2-2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父親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父親管教方式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差異結果

組間 4.977 1 4.977 0.827 0.364

民主 組內 3070.256 510 6.020

組間 23.316 1 23.316 5.094* 0.024 男 > 女

專制 組內 2334.557 510 4.578

組間 1.335 1 1.335 0.373 0.542

放任 組內 1824.032 510 3.577

組間 3.339 1 3.339 0.575 0.449

不干涉 組內 2960.880 510 5.806

*p<.05

由表 4-2-2 可以發現,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父親的管教方式為專制時的顯 著性為 0.024 < 0.05,達顯著水準,表示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父親管教方式 為專制時有顯著差異。

(46)

表 4-2-3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父親管教方式(專制)之t考驗摘要表

父親的管教方式 df t值 顯著性 差異比較

專制 510 2.257* 0.024 男 > 女

由表 4-2-3,經過 t 檢定,我們可以得國中學生其父親的管教方式為專制 時,對於男性的國中學生會比對於女性的國中學生較易採用專制的管教方式。

二、不同年級的國中學生與國中學生之父親管教方式的差異分析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2-4 不同年級在國中學生父親管教方式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父親的管教方式 ¨受試者年級 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一年級 6.01 2.468 178

二年級 5.58 2.407 160

民主

三年級 5.29 2.440 174

一年級 5.44 2.280 178

二年級 5.62 1.974 160

專制

三年級 5.64 2.169 174

一年級 4.65 1.911 178

二年級 4.95 1.863 160

放任

三年級 5.30 1.847 174

一年級 5.06 2.381 178

二年級 5.13 2.322 160

不干涉

三年級 5.31 2.518 174

由表 4-2-4 可以發現,在一年級國中生方面,父親的管教方式比較傾向民主 方式,二年級及三年級的國中學生,父親的管教方式比較傾向專制的方式。不論 年級,四種父親的管教方式在國中學生中分佈都差不多。

表 4-2-5 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在父親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父親管教方式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差異結果

組間 46.103 2 23.052 3.873* 0.021 一年級 > 三年級

民主 組內 3029.129 509 5.951

組間 4.401 2 2.201 0.476 0.622

專制 組內 2353.472 509 4.624

組間 36.903 2 18.451 5.251** 0.006 三年級 > 一年級

放任 組內 1788.464 509 3.514

組間 6.039 2 3.020 0.520 0.595

不干涉 組內 2958.180 509 5.812

*p<.05 **p<.01

(47)

由表 4-2-5 可以發現,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在父親的管教方式為民主及放任 時的顯著性分別為 0.021、0.006,均小於 0.05,達顯著水準,表示不同年級之 國中學生在父親管教方式為民主或放任時,有顯著差異。就父親的管教為民主方 式而言,對於一年級的國中學生會比對於三年級的國中學生較易採用民主的管教 方式。就父親的管教為放任方式而言,對於三年級的國中學生會比對於一年級的 國中學生較易採用放任的管教方式。

三、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與國中學生之母親管教方式的差異分析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2-6 不同性別在國中學生母親管教方式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母親的管教方式 ¨受試者性別 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男 6.06 2.331 254

民主 女 6.82 2.380 258

男 5.64 2.129 254

專制 女 5.23 2.052 258

男 4.60 1.801 254

放任 女 4.69 1.789 258

男 3.79 1.850 254

不干涉 女 3.46 1.791 258

由表 4-2-6 可以發現,不論是男性或女性國中學生,其母親的管教方式都比 較偏向民主方式,母親的管教方式為專制則次之,而以採取不干涉的母親管教方 式之國中學生居少數。

表 4-2-7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母親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母親管教方式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差異結果

組間 74.445 1 74.445 13.416*** 0.000 女 > 男 民主 組內 2829.913 510 5.549

組間 21.019 1 21.019 4.810* 0.029 男 > 女 專制 組內 2228.724 510 4.370

組間 1.070 1 1.070 0.332 0.565

放任 組內 1643.649 510 3.223

組間 14.276 1 14.276 4.308* 0.038 男 > 女 不干涉 組內 1689.972 510 3.314

*p<.05 **p<.01 ***p<.001

(48)

由表 4-2-7 可以發現,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母親的管教方式為民主、專制 及不干涉時,其顯著性分別為 0.000、0.029、0.038,均小於 0.05,達顯著水準。

表示當母親的管教方式為民主、專制或不干涉時,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均有顯著 的差異存在。

表 4-2-8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母親管教方式之t考驗摘要表

母親的管教方式 df t值 顯著性 差異比較

民主 510 -3.663*** 0.000 女 > 男

專制 510 2.193* 0.029 男 > 女

不干涉 510 2.076* 0.038 男 > 女

由表4-2-8,個別經過 t 檢定後,我們可以得國中學生其母親的管教方式為 民主時,對於女性的國中學生會比對於對男性的國中學生較易採用民主的管教方 式。而當國中學生其母親的管教方式為專制或不干涉時,對於男性的國中學生會 比對於對女性的國中學生較易採用專制或不干涉的管教方式。

四、不同年級的國中學生與國中學生之母親管教方式的差異分析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2-9 不同年級在國中學生母親管教方式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母親的管教方式 ¨受試者年級 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一年級 6.74 2.358 178

二年級 6.31 2.416 160

民主

三年級 6.26 2.365 174

一年級 5.51 2.280 178

二年級 5.49 2.062 160

專制

三年級 5.31 1.937 174

一年級 4.25 1.686 178

二年級 4.78 1.818 160

放任

三年級 4.94 1.816 174

一年級 3.56 1.925 178

二年級 3.66 1.715 160

不干涉

三年級 3.66 1.830 174

由表 4-2-9 可以發現,不論是哪一個年級的國中學生,其母親的管教方式都 比較偏向民主方式,母親的管教方式為專制則次之,而以採取不干涉的母親管教

(49)

方式之國中學生居少數。

表 4-2-10 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在母親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母親管教方式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差異結果

組間 24.412 2 12.206 2.157 0.117

民主 組內 2879.945 509 5.658

組間 4.031 2 2.016 0.457 0.634

專制 組內 2245.711 509 4.412

組間 45.947 2 22.973 7.314** 0.001 二年級 > 一年級

放任 組內 1598.772 509 3.141 三年級 > 一年級

組間 1.224 2 0.612 0.183 0.833

不干涉 組內 1703.024 509 3.346

*p<.05 **p<.01

由表4-2-10可以發現,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在母親的管教方式為放任時的顯 著性為0.001 < 0.05,達顯著水準,表示不同年級之國中學生在母親管教方式為 放任時,有顯著差異存在。就母親的管教為放任方式而言,對於二年級或三年級 的國中學生會比對於一年級的國中學生較易採用放任的管教方式。

五、不同出生序的國中學生其母親管教方式之差異分析(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

表 4-2-11 不同出生序在國中學生其母親管教方式的人數分佈、平均數及標準差

母親的管教方式 ¨受試者出生序 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老大 6.71 2.340 170

老二 6.31 2.388 87

中間子 6.32 2.521 105

老么 6.36 2.318 129

民主

獨子 5.95 2.439 21

老大 5.62 1.994 170

老二 5.23 2.177 87

中間子 5.71 2.200 105

老么 5.22 2.099 129

專制

獨子 4.71 1.848 21

老大 4.57 1.855 170

老二 4.69 1.819 87

中間子 4.85 1.875 105

老么 4.56 1.561 129

放任

獨子 4.67 2.176 21

老大 3.60 1.929 170

老二 3.53 1.524 87

中間子 3.69 1.883 105

老么 3.68 1.908 129

不干涉

獨子 3.52 1.401 21

(50)

由表 4-2-11 可以發現,不同出生序之國中學生其母親管教方式大致相同,

皆以民主方式為重,專制的管教方式次之。

表 4-2-12 不同出生序之國中學生在母親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母親管教方式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組間 20.624 4 5.156 0.906 0.460

民主 組內 2883.734 507 5.688

組間 34.556 4 8.639 1.977 0.097

專制 組內 2215.186 507 4.369

組間 6.403 4 1.601 0.495 0.739

放任 組內 1638.316 507 3.231

組間 1.934 4 0.484 0.144 0.966

不干涉 組內 1702.314 507 3.358

*p<.05 **p<.01

由表 4-2-12 可以發現,不同出生序之國中學生其在母親管教方式沒有顯著 差異,表示母親管教方式不會因為國中學生之出生序不同而有顯著不同。

六、不同出生序的國中學生與國中學生之父親管教方式的差異分析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表 4-2-13 不同出生序在國中學生父親管教方式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父親的管教方式 ¨受試者出生序 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老大 5.98 2.381 170

老二 5.62 2.548 87

中間子 5.39 2.475 105

老么 5.40 2.451 129

民主

獨子 5.48 2.442 21

老大 5.65 2.082 170

老二 5.20 2.235 87

中間子 6.09 2.271 105

老么 5.27 2.034 129

專制

獨子 5.57 1.964 21

老大 4.81 1.909 170

老二 5.03 1.801 87

中間子 5.21 1.994 105

老么 5.01 1.814 129

放任

獨子 4.43 1.989 21

老大 5.13 2.439 170

老二 5.21 2.278 87

中間子 5.33 2.452 105

老么 5.05 2.399 129

不干涉

獨子 5.10 2.700 21

由表 4-2-13 可以發現,不同出生序的國中學生其父親的管教方式大致相同,

(51)

得注意的是,與母親的管教方式比起來,當管教方式為放任或不干涉時,父親管 教方式的平均分數較母親管教方式高,顯示父親管教方式較母親管教方式傾向放 任或不干涉。

表 4-2-14 不同出生序之國中學生在父親管教方式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父親管教方式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差異結果

組間 33.576 4 8.394 1.399 0.233

民主 組內 3041.656 507 5.999

組間 52.796 4 13.199 2.903* 0.021 中間子 > 老二 中間子 > 老么 專制

組內 2305.077 507 4.547

組間 16.969 4 4.242 1.189 0.315

放任 組內 1808.399 507 3.567

組間 5.027 4 1.257 0.215 0.930

不干涉 組內 2959.192 507 5.837

*p<.05 **p<.01

由表4-2-14可以發現,只有當父親的管教方式為專制時,不同出生序的國中 學生才有顯著差異存在(F=2.903,p<0.05)。利用Scheffe method,經過兩兩比較 後,我們可以得到,出生序為中間子的國中學生之父親管教方式,明顯較出生序 為老二或老么的國中學生偏專制。而在其他父親管教方式,不同出生序的國中學 生不會影響父親的管教方式。

(52)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學生在其同儕關係之差異分析

因為整體同儕關係包含負面的計分,所以僅觀察各層面的關係。

一、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在其同儕關係之差異分析差異分析(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

表 4-3-1 不同性別在國中學生在其同儕關係的人數、平均數及標準差

同儕關係 ¨受試者性別 平均數 標準差 人數

男 22.26 5.288 254

同儕關係_友誼 女 24.17 5.107 258

男 16.96 5.236 254

同儕關係_共同參與 女 19.06 3.851 258

男 7.73 2.993 254

同儕關係_社交技巧 女 7.37 2.788 258

男 10.67 3.536 254

同儕關係_社交焦慮 女 10.60 3.134 258

由表 4-3-1 可知,在「同儕關係_友誼」及「同儕關係_共同參與」方面,女 性國中學生較男性國中學生高,在「同儕關係_社交技巧」及「同儕關係_社交焦 慮」方面,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的表現則差不多。表示女性國中學生跟同儕關係 上,較男性國中學生親密,且互動方面也較男性國中學生頻繁;而跟同儕相處上,

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表現差不多。

表 4-3-2 不同性別之國中學生在其同儕關係之t考驗摘要表

同儕關係 df t值 顯著性 差異比較

同儕關係_友誼 510 -4.159*** 0.000 女 >男 同儕關係_共同參與 510 -5.176*** 0.000 女 >男

同儕關係_社交技巧 510 1.394 0.164

同儕關係_社交焦慮 510 0.205 0.837

由表 4-3-2,經過 t 檢定,我們可以得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在「同儕關係_

友誼」及「同儕關係_共同參與」之差異分析達顯著水準 ,表示女性國中學生明 顯高於男性國中學生。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Gauss on Germain: “But when a person of the sex which, according to our customs and prejudices, must encounter infinitely more difficulties than men to.. familiarize herself with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

• Most programs tend to access the storage at any particular level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 storage at the lower level.. • Locality: tend to access the same set

To enable pre-primary institutions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management and organisation, actions can be taken in the following five areas: Planning and Administration, Leadership,

To enable pre-primary institutions to be mor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school culture and support to children, actions can be taken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 Caring and

•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using pre-trained word embeddings is that they are unable to deal with out-of- vocabulary (OOV) words, i.e.. words that have not been seen

this: a Sub-type reference variable pointing to the object itself super: a Base-type reference variable pointing to the object itself. same reference value, different type

method: an abstraction of action, where informa- tion is passed through argument/parameter and re- 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