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驗組 對照組 總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實驗組 對照組 總計 "

Copied!
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旨在探討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介入之成效及評價實驗組 家長對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的過程評價結果。以下將研究結果分 為以下六部分加以說明:(一)研究對象基本資料的描述與比較、(二)

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對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知識的影響、(三)

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對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態度的影響、(四)

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對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技巧的影響、(五)

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對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自我效能的影響、

(六)實驗組家長對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的過程評價結果。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的描述與比較

本節描述研究對象之性別、教育程度、職業、婚姻狀況、家庭型態等變 項的分佈情形,以探討實驗介入前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基本背景資料的可比 較性。

本研究之實驗組原始樣本數為52人,前測問卷回收率為100%,後測問 卷回收率為76.92%;對照組原始樣本數為57人,前測問卷回收率為98.24%,

後測問卷回收率為75.00%。經篩選廢卷(回答不完全、填答問卷者前測與 後測不同、前測有填後測沒填等情形)、進行前後測資料有效配對後,實 驗組有效配對人數24人(有效配對率為60.00%),對照組有效配對人數24 人(有效配對率為50.00%),配對人數共計48人,佔研究原始樣本數44.03%

(詳見表5-1.1),進一步探究後測問卷無法回收者與前測後問卷有效配對 者的背景因素,並無顯著差異。可能在施測過程中,學生遺失問卷或忘記 轉交問卷給家長、或是學生未將前後測問卷拿給同一位家長填寫、家長在 家填寫問卷的環境不佳、家長工作忙碌無法填寫問卷等因素,再加上介入

(2)

時間僅兩週,且結束介入後一週後即進行後測問卷施測,有可能影響家長 填答問卷的意願,這些因素皆可能導致最後有效配對率不高的情形

5-1.1 原始樣本數及有效樣本數摘要表 組別 原始

樣本數

前測 回收樣本數

(回收率%)

後測 回收樣本數

(回收率%)

有效 配對人數

有效 配對率

(%)

實驗組 52 52(100.00) 40(76.92) 24 60.00 對照組 57 56(98.24) 48(75.00) 24 50.00 總計 109 108 (99.08) 88(75.92) 48 44.03

由表5-1.2可知實驗組及對照組的各項基本資料,經卡方(χ2)檢定均無 顯著差異(p>.05),亦即實驗組與對照組基本資料均同質,因此本研究實 驗組與對照組之間具可比較性,茲將各項基本資料的人數分佈情形說明如 下:

一、 性別:男女比例約4:6,男性佔35.4%,女性佔64.6%。

二、 教育程度:以高中或高職畢業者居多(47.9%),其次依序是國中

(27.1%)、大專(18.8%)、小學(4.2%)、研究所以 上(2.1%),沒有不識字者(0%)。

三、 職業:以第五類無技術及非技術工人居多(39.6%),其次依序是第 四類技術性工人(27.1%)、第三類半專業人員及一般性公務 人員(25.0%)、第二類專業人員及中級行政人員(8.3%),

無第一類高級專業人員及高級行政人員(0%)。

四、 婚姻狀況:以已婚居多(79.2%),其次是喪偶(8.3%)。

五、 家庭型態:以只有夫妻與子女同住的小家庭居多(62.5%),其次是 子女三代同住的折衷家庭(16.7%),而只有父或母與子女 同住的單親家庭佔10.4%。

(3)

5-1.2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人口學資料

*p<.05**p<.01***p<.001

實驗組 對照組 總計

N=24 N=24 N=48 項目

人數(%) 人數(%) 人數(%)

X

2

性別 2.28

男 女

11(45.8)

13(54.2)

6(25.0)

18(75.0)

17(35.4)

31(64.6)

教育程度 6.31

不識字 小學 國中 高中/高職 大專 研究所以上

0(0)

0(0)

4(16.7)

13(54.2)

6(25.0)

1(4.2)

0(0)

2(8.3)

9(37.5)

10(41.7)

3(12.5)

0(0)

0(0)

2(4.2)

13(27.1)

23(47.9)

9(18.8)

1(2.1)

職業 .88

第一型職 第二型職業 第三型職業 第四型職業 第五型職業

0(0)

2(8.3)

7(29.2)

7(29.2)

8(33.3)

0(0)

2(8.3)

5(20.8)

6(25.0)

11(45.8)

0(0)

4(8.3)

12(25.0)

13(27.1)

19(39.6)

婚姻狀況 4.11

已婚 離婚 分居 喪偶 未婚 其他

20(83.3)

0(0)

0(0)

2(8.3)

1(4.2)

1(4.2)

18(75.0)

2(8.3)

1(4.2)

2(8.3)

1(4.2)

0(0)

38(79.2)

2(4.2)

1(2.1)

4(8.3)

2(4.2)

1(2.1)

家庭型態 2.27

與子女或配偶的父母及親戚同住在一 起(大家庭) 子孫三代同住在一起(折衷家庭、三代

同堂) 夫妻與子女同住(小家庭) 只有父或母與子女同住(單親家庭) 其他

2(8.3)

4(16.7)

16(66.7)

1(4.2)

1(4.2)

1(4.2)

4(16.7)

14(58.3)

4(16.7)

1(4.2)

3(6.3)

8(16.7)

30(62.5)

5(10.4)

2(4.2)

(4)

第二節 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介入計劃對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 知識的影響

本節旨在探討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介入計劃對家長預防子女 藥物濫用知識的影響。

在「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知識」變項上,共計10題,分數範圍為0-10分,

整體而言,分數越高表示家長藥物濫用知識越好。

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前,已驗證「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知識」符合組內 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F(1,44)=2.25,p>.05)。因此,以「預防子女藥物濫用 知識」前測分數為共變量,組別為自變項,後測分數為依變項進行共變數 分析,排除前測的影響因素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知 識」上未達顯著差異(F(1,45)=2.51,p>.05),而調整後的後測平均值,實驗 組為7.43,對照組為6.61(詳見表5-2.1)。由此可知,在控制前測分數後,

實驗組「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知識」後測分數較對照組高,但未達顯著差異。

將知識題目分為「一般性概念」、「身體健康」、「行為能力」、「法律 規範」等四層面,進行共變數分析時,可發現在控制前測分數後,實驗組 與對照組亦均未達顯著差異(詳見表5-2.2)。所以,手冊介入計劃對家長 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知識未見顯著成效。

實驗組前測平均為6.92分,後測為7.42分;對照組前測平均值為7.00分,

後測為6.63分,經由配對t考驗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均未達顯著差異 (p>.05),但實驗組後測平均比前測高,對照組後測平均則比前測低(詳見 表5-2.3)。

歸納上述結果,經由介入後,「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知識」後測平均值雖 有進步的情形,但幅度不大,可能原因是手冊關於知識方面的內容設計文 字較多,容易使家長忽略,或是介入時間不夠長,所以無法看出明顯成效。

另外,在此知識量表,滿分為 10 分,從結果可看出兩組家長知識前測分數

(5)

關藥物濫用相關訊息(彭如瑩,2001;陳嘉玲等,2004;劉潔心等,2005b)

所致。而 Werch et al., (1991)針對家長所進行的藥物教育介入的研究,在藥 物相關知識上,亦未達顯著差異,推測可能原因是天花板效應所造成,所 以建議修正此部分教育介入內容,以達較佳介入成效。

5-2.1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知識得分後測之共變項分析、調節後平 均值及平均差異之摘要表

共 變 數 分 析 調節後之平均值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實驗組

(SD)

對照組

(SD)

組別 7.96 1 7.96 2.51 7.43 6.61 誤差 142.91 45 3.18 (.36) (.36)

1. 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F

(1,44)

=2.25,p>.05)

2. 共變項之摘要表中*p<.05**p<.01***p<.001

5-2.2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知識分層面得分後測之共變項分析、調 節後平均值及平均差異之摘要表

共 變 數 分 析 調節後之平均值

層面 變異

來源 SS’ df MS’ F

實驗組

(SD)

對照組

(SD)

組別 .96 1 .96 2.22 1.64 1.36 一般性概念

誤差 19.41 45 .43 (.13) (.13) 組別 2.52 1 2.52 1.85 3.42 2.96 身體健康

誤差 61.17 45 1.36 (.24) (.24) 組別 .33 1 .33 1.86 1.45 1.29 行為能力

誤差 8.08 45 .18 (.09) (.09) 組別 9.87E-02 1 9.87E-02 .80 1.0 1.0 法律規範

誤差 5.53 45 .12 (.07) (.07)

*p<.05**p<.01***p<.001

(6)

5-2.3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知識之平均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 測 後 測 後測-前測 變項

名稱

題目 總數

分數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實驗組 6.92 2.10 7.42 1.35 -.50 2.32 -1.05

對照組 10 0~10

7.00 1.98 6.63 2.24 .38 2.28 .81

*p<.05**p<.01***p<.001

(7)

第三節 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介入計劃對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 態度的影響

本節旨在探討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介入計劃對家長預防子女 藥物濫用態度的影響。

在「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態度」變項上,共計7題,分數範圍為7-35分,

負向態度題為第1、2、3題,經反向計分後,整體而言,分數越高表示家長 藥物濫用態度越好。

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前,已驗證「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態度」符合組內 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F(1,44)=3.54,p>.05)。因此,以「預防子女藥物濫用 態度」前測分數為共變量,組別為自變項,後測分數為依變項進行共變數 分析,排除前測的影響因素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態 度」上未達顯著差異(F(1,45)=2.51,p>.05),而調整後的後測平均值,實驗 組為33.85,對照組為33.14(詳見表5-3.1)。由此可知,在控制前測分數後,

實驗組「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態度」後測分數較對照組高,但未達顯著差異。

將態度題目分為「心理層面」、「社會層面」等二層面,進行共變數分析 時,可發現在控制前測分數後,實驗組與對照組亦均未達顯著差異(詳見 表5-3.2)。所以,此手冊介入計劃對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態度未見顯著 成效。

實驗組前測平均為33.50分,後測為33.92分;對照組前測平均值為32.58 分,後測為33.08分,經由配對t考驗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均未達顯著 差異(p>.05),而實驗組與對照組後測平均得分皆比前測高(詳見表5-3.3)。

歸納上述結果,經由介入後,「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態度」後測平均值雖 有進步的情形,但幅度不大。另外,在此態度量表,滿分為35分,從結果 可看出兩組家長態度前測分數介於32-34分,表示態度均偏正向,而之前所 舉辦的焦點團體結果可知,家長對於青少年藥物濫用的看法都趨於正向,

(8)

效應的情形,而影響問卷可信度,建議未來可增加質性方式進行資料收集,

瞭解影響介入成效原因,加以修正未來教育介入策略。

5-3.1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態度得分後測之共變項分析、調節後平 均值及平均差異之摘要表

共 變 數 分 析 調節後之平均值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實驗組

(SD)

對照組

(SD)

組別 5.87 1 5.87 1.33 33.85 33.14 誤差 198.34 45 4.41 (.43) (.43)

1. 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F

(1,44)

=3.54,p>.05)

2. 共變項之摘要表中*p<.05**p<.01***p<.001

5-3.2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態度分層面得分後測之共變項分析、調 節後平均值及平均差異之摘要表

共 變 數 分 析 調節後之平均值

層面 變異

來源 SS’ df MS’ F

實驗組

(SD)

對照組

(SD)

組別 1.07 1 1.07 .86 19.59 19.28 心理層面

誤差 56.41 45 1.25 (.23) (.23) 組別 2.24 1 2.24 1.26 14.28 13.84 社會層面

誤差 80.00 45 1.78 (.27) (.27)

*p<.05**p<.01***p<.001

5-3.3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態度之平均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 測 後 測 後測-前測 變項

名稱

題目 總數

分數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實驗組 33.50 2.93 33.92 1.77 -.42 3.53 -.58 對照組 7 7~35

32.58 2.62 33.08 2.41 -.50 2.76 -.88

*p<.05**p<.01***p<.001

(9)

第四節 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介入計劃對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 技巧之影響

本節旨在探討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介入計劃對家長預防子女 藥物濫用技巧的影響。本研究的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技巧包括五部分:(一)

家庭連結、(二)親子衝突、(三)親子溝通、(四)教導子女拒絕藥物 濫用技巧、(五)督導子女行為,茲將各部分結果呈現如下。

一、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介入計劃對「家庭連結」之影響

在「家庭連結」變項上,共計6題,分數範圍為6-30分,整體而言,分 數越高表示家長家庭連結技巧越好。

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前發現,「家庭連結」未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

性(F(1,44)=3.54,p<.05),即表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組內迴歸線並不平行,

因此改以詹森-內曼法(Johnson- Neyman)進行統計分析(林清山,1992)

(詳見表 5-4.1)。

由圖 5-4.1 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家庭連結」分數之迴歸線分佈,

XD=24.17,表示「家庭連結」前測分數介於 6 至 24.17 分的家長,兩組後測 分數並無差異,而針對「家庭連結」前測分數大於 24.17 的家長,兩組後測 達顯著差異,且實驗組後測分數會顯著高於對照組,所以此手冊介入計劃 對於原本家庭連結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家長,特別具有顯著成效(王國川,

2002),有助於家長改善與孩子的相處,營造更好的家庭氣氛,提昇家長增 進家庭連結技巧;而對於原本家庭連結程度較低的家長,本手冊介入計劃 對其則無明顯成效。

實驗組前測平均為23.75 分,後測為 25.26 分;對照組前測平均值為 25.54 分,後測為23.60 分,經由配對 t 考驗結果顯示,實驗組達顯著差異(p<.05)

(1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x

18.00000 20.00000 22.00000 24.00000 26.00000 28.00000 30.00000

後 測 預 測 值

t 1 2

實驗組

對照組

組別 實驗組 對照組

前測平均值

而對照組未達顯著差異(p>.05)(詳見表 5-4.2),表示實驗組家長「家庭 連結技巧」有增加的趨勢。深究實驗組細項得知,針對「我喜歡和孩子在 一起的時光」(p<.01)「我喜歡與孩子相處」(p<.05)等題,達顯著差異(詳 見表 5-4.3)。

5-4.1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家庭連結得分後測之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

變項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家庭連結

前測*組別誤差 55.29 1 55.29 4.98*

*p<.05**p<.01***p<.001

迴歸相交點 Xo = 20.65 A = .06 B = -.09 C = -31.56 XD = 24.17、XD =-21.25

圖 5-4.1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在家庭連結分數之迴歸線

(11)

5-4.2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家庭連結之平均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 測 後 測 後測-前測 變項

名稱

題目 總數

分數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實驗組 23.75 4.84 25.26 4.21 -.151 3.28 -.226*

對照組 6 6~30

25.54 3.23 23.60 3.66 1.94 4.73 2.01

*p<.05**p<.01***p<.001

5-4.3 實驗組家長家庭連結前後測細項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測 後測

題 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1. 我覺得和孩子很親近 3.92 .97 4.17 .82 -1.17 2. 我喜歡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3.96 1.00 4.46 .72 -3.14**

3. 我會和孩子分享我的心情和想法 3.79 1.06 3.75 1.19 .27 4. 我覺得家庭氣氛和樂 4 .72 4.17 .92 -1.16

5. 我喜歡與孩子相處 4.04 .96 4.47 .72 -2.54*

6. 我在家裡很快樂 4.04 .75 4.25 .79 -1.31

*p<.05**p<.01***p<.001

二、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介入計劃對「親子衝突」之影響

在「親子衝突」變項上,共計5題,分數範圍為5-25分,整體而言,分 數越低表示家長發生親子衝突的頻率愈低。

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前,已驗證「親子衝突」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 性檢定(F(1,44)=.05,p>.05)。因此,以「親子衝突」前測分數為共變量,

組別為自變項,後測分數為依變項進行共變數分析,排除前測的影響因素 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親子衝突」上未達顯著差異(F(1,45)=.37,p>.05),

而調整後的後測平均值,實驗組為7.37,對照組為7.74(詳見表5-4.4)。由 此可知,在控制前測分數後,實驗組「親子衝突」後測分數較對照組低,

亦即實驗組家長發生親子衝突的頻率較對照組低,但未達顯著差異。

實驗組前測平均為7.58分,後測為7.29分;對照組前測平均值為7.88分,

後測為7.81分,經由配對t考驗結果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均未達顯著差異

(12)

(p>.05),而實驗組與對照組後測平均得分皆比前測低(詳見表5-4.5)。

由上述結果可知,本手冊介入計劃在「親子衝突」上雖未有顯著成效,

但是可看出實驗組的家長,其親子衝突的頻率於介入後有減少的趨勢。

5-4.4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親子衝突得分後測共變項分析、調節後平均值及平均差異

之摘要表

共變數分析 調節後之平均值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實驗組

(SD)

對照組

(SD)

組別 1.65 1 1.65 .37 7.37 7.74

誤差 203.05 45 4.51 (.43) (.43)

1. 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F

(1,44)

=.05,p>.05)

2. 共變項之摘要表中*p<.05**p<.01***p<.001

5-4.5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親子衝突之平均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 測 後 測 後測-前測 變項

名稱

題目 總數

分數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實驗組 7.58 3.11 7.29 2.44 .29 2.26 .63

對照組 5 5~25

7.88 3.13 7.81 2.85 .06 2.86 .10

*p<.05**p<.01***p<.001

三、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介入計劃對「親子溝通」之影響

在「親子溝通」變項上,共計10題,分數範圍為10-50分,負向溝通題 為第7、8題,經反向計分後,整體而言,分數越高表示家長親子溝通技巧 越好。

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前,已驗證「親子溝通」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 性檢定(F(1,44)=.07,p>.05)。因此,以「親子溝通」前測分數為共變量,組 別為自變項,後測分數為依變項,進行共變數分析,排除前測的影響因素 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親子溝通」上達顯著差異(F(1,45)=8.40,p<.01),

而調整後的後測平均值,實驗組為40.52,對照組為36.91(詳見表5-4.6)。

(13)

由此可知,在控制前測分數後,實驗組「親子溝通」後測分數較對照組高,

且達顯著差異。

深入探究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親子溝通」上的細項差異,排除前測的影 響 因 素 後 , 針 對 「 我 和 孩 子 說 話 時 , 他 有足 夠 的 時 間 可 暢 所 欲 言 。 」

(F(1,45)=6.08,p<.05)、「和孩子說話時,我能夠了解孩子的感受,即使他

沒有明說。」(F(1,45)=8.43,p<.01)等題,在控制前測分數後,實驗組與對 照組的後測分數達顯著差異,且調整後的後測平均值,實驗組皆高於對照 組(詳見表 5-4.7)。

實驗組前測平均為39.50 分,後測為 40.67 分;對照組前測平均值為 39.04 分,後測為 36.76 分。經由配對 t 考驗結果顯示,實驗組未達顯著差異

(p>.05),但後測平均得分高於前測,而對照組達顯著差異(p<.05),但後 測平均得分低於前測(詳見表 5-4.8),表示對照組親子溝通技巧有退步情 形。深究對照組細項得知,針對「我和孩子說話時,他有足夠的時間可暢 所欲言。」(p<.05)達顯著差異(詳見表 5-4.9)。

由上述結果可知,本手冊介入計劃在「親子溝通」上達顯著成效,能幫 助家長增進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不僅能避免溝通不良的情形發生,家長亦 可透過這些溝通技巧,了解到孩子日常生活的情形及想法,增進親子感情。

研究亦指出,儘管親子間價值觀不同,當家長採建設性親子溝通技巧時,

通常可化解彼此某程度的衝突(邱獻輝,2000)。

(14)

5-4.6 實驗組與對照組親子溝通得分後測共變項分析、調節後平均值及平均差異之摘 要表

共變數分析 調節後之平均值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實驗組

(SD)

對照組

(SD)

組別 155.81 1 155.81 8.40** 40.52 36.91 誤差 834.98 45 18.56 (.88) (.88)

1. 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F

(1,44)

=.07,p>.05)

2. 共變項之摘要表中*p<.05**p<.01***p<.001

5-4.7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親子溝通細項得分後測之共變數分析及調整後平均摘要表

共 變 數 分 析 調節後之平均值 題 目

變異

來源 SS’ df MS’ F

實驗組

(SD)

對照組

(SD)

組別 .70 1 .70 1.18 3.81 3.57 1. 我會每天與孩子聊聊他一天

的生活。 誤差 26.78 45 .60 (.16) (.16)

組別 .66 1 .66 .88 3.87 3.63 2. 我會與孩子聊聊在學校發生

的事。 誤差 33.87 45 .75 (.18) (.18)

組別 1.04 1 1.04 2.28 4.13 3.83 3. 當與孩子談話時,我能尊重

他的意見。 誤差 20.44 45 .45 (.14) (.14)

組別 1.36 1 1.36 2.48 4.21 3.87 4. 我很容易開口和孩子討論他

的問題和困難。

誤差 24.63 45 .55 (.15) (.15) 組別 3.70 1 3.70 6.08* 4.22 3.66 5. 我和孩子說話時,他有足夠

的時間可暢所欲言。

誤差 27.40 45 .61 (.16) (.16) 組別 5.07 1 5.07 8.43** 4.20 3.55 6. 和孩子說話時,我能夠了解

孩子的感受,即使他沒有明

說。 誤差 27.05 45 .60 (.16) (.16)

組別 3.02 1 3.02 3.73 4.10 3.60 7. 我在責備孩子的時候,不准

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 誤差 36.50 45 .81 (.19) (.19)

組別 .27 1 .27 .45 3.76 3.61 8. 我覺得孩子甚麼事情都不願

意告訴我。 誤差

(15)

組別 1.29 1 1.29 3.33 4.36 4.02 9. 當與孩子談話時,我能注意

傾聽孩子的心聲。

誤差 17.47 45 .39 (.13) (.13) 組別 2.46 1 2.46 3.35 3.95 3.49 10. 當與孩子談話時,我能避免

以權威的姿態對待他。

誤差 33.16 45 .74 (.18) (.18)

*p<.05**p<.01***p<.001

5-4.8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親子溝通之平均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 測 後 測 後測-前測 變項

名稱

題目 總數

分數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實驗組 39.50 6.06 40.67 5.84 -1.17 4.96 -1.15

對照組 10 10~50

39.04 4.93 36.76 5.31 2.28 4.34

2.57*

*p<.05**p<.01***p<.001

5-4.9 對照組家長親子溝通前後測細項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測 後測

題 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1. 我會每天與孩子聊聊他一天的生活。 3.63 .77 3.50 .88 .72 2. 我會與孩子聊聊在學校發生的事。 3.79 .78 3.58 .97 1.00 3. 當與孩子談話時,我能尊重他的意見。 3.92 .65 3.79 .78 .77 4. 我很容易開口和孩子討論他的問題和困

難。

4.17 .56 3.92 .78 1.37

5. 我和孩子說話時,他有足夠的時間可暢 所欲言。

4.13 .68 3.67 .87 2.54*

6. 和孩子說話時,我能夠了解孩子的感

受,即使他沒有明說。 4.04 .69 3.58 .97 2.88*

7. 我在責備孩子的時候,不准孩子發表自

己的意見。 3.92 .97 3.66 .91 1.69

8. 我覺得孩子甚麼事情都不願意告訴我。 3.71 1.04 3.65 .70 .34 9. 當與孩子談話時,我能注意傾聽孩子的

心聲。 4.00 .93 3.96 .69 .24

10. 當與孩子談話時,我能避免以權威的姿

態對待他。 3.75 .99 3.45 .93 1.36

*p<.05**p<.01***p<.001

(16)

四、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介入計劃對「教導子女拒絕藥物濫用技 巧」之影響

在「教導子女拒絕藥物濫用技巧」變項上,共計6 題,分數範圍為 6-30 分,整體而言,分數越高表示家長教導子女拒絕藥物濫用技巧越好。

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前,已驗證「教導子女拒絕藥物濫用技巧」符合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F(1,44)=3.71,p>.05)。因此,以「教導子女拒絕 藥物濫用技巧」前測分數為共變量,組別為自變項,後測分數為依變項,

進行共變數分析,排除前測的影響因素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教導子女 拒絕藥物濫用技巧」上達顯著差異(F(1,45)=4.1,p<.05),而調整後的後測 平均值,實驗組為24.93,對照組為22.01(詳見表5-4.10)。由此可知,在 控制前測分數後,實驗組「教導子女拒絕藥物濫用技巧」後測分數較對照 組高,且達顯著差異。

深入探究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教導子女拒絕藥物濫用技巧」上的細項差 異,排除前測的影響因素後,針對「請孩子想辦法轉移話題,讓朋友忘記 這件事。」(F (1,45)=4.77,p<.05),在控制前測分數後,實驗組與對照組的 後測分數達顯著差異,且調整後的後測平均值,實驗組皆高於對照組(詳 見表 5-4.11)。

實驗組前測平均為20.14分,後測為24.10分;對照組前測平均值為24.50 分,後測為22.83分,經由配對t考驗結果顯示,實驗組達顯著差異(P<.05),

而對照組未達顯著差異(P>.05)(詳見表5-4.12)。 深究實驗組細項得知,

針對「請孩子用婉轉的方式(如:我怕被爸媽罵)告訴同學:我不想做。」

(p<.05)、「請孩子用自我解嘲的方式(如:我就是不敢,我就是卒仔!),

讓朋友放棄叫孩子做。」(p<.05)、「請孩子離開現場,以免被朋友糾纏。」

(p<.05)等題,達顯著差異(詳見表5-4.13)。

(17)

由上述結果可知,本手冊介入計劃在「教導子女拒絕的技巧」上達顯著 成效,家長可以教導這些拒絕的技巧給子女,讓其免於因同儕壓力、影響 或誘惑,而陷入兩難境地,不僅可讓孩子遠離成癮藥物,亦可避免孩子出 現偏差行為。

5-4.10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教導子女拒絕藥物濫用技巧得分後測共變項分析、調節後 平均值及平均差異之摘要表

共變數分析 調節後之平均值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實驗組

(SD)

對照組

(SD)

組別 92.31 1 92.31 4.1* 24.93 22.01 誤差 1014.30 45 22.54 (1.00) (1.00)

1. 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F

(1,44)

=3.71,p>.05)

2. 共變項之摘要表中*p<.05**p<.01***p<.001

5-4.11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教導子女拒絕藥物濫用技巧得分後測之共變數分析及調 整後平均摘要表

共 變 數 分 析 調節後之平均值 題 目

變異

來源 SS’ df MS’ F

實驗組

(SD)

對照組

(SD)

假設:「當孩子面對朋友邀請參加我認 為危險的活動(如:搖頭派對、

吸菸、出入 PUB…等)時」,我 會怎麼做……

組別 1.10 1 1.10 2.01 4.71 4.40 1. 請孩子直接了當告訴同學: 「我

不想做」。 誤差 24.70 45 .55 (.15) (.15)

組別 .70 1 .70 .68 4.39 4.13 2. 請孩子用婉轉的方式(如:我

怕被爸媽罵) 告訴同學:「我

不想做」。 誤差 46.21 45 1.03 (.22) (.22) 組別 8.05 1 8.05 4.77* 4.10 3.26 3. 請孩子想辦法轉移話題,讓朋

友忘記這件事。 誤差 76.02 45 1.69 (.27) (.27)

(18)

組別 8.07 1 8.07 3.84 4.11 3.26 4. 請孩子找藉口推掉,讓朋友沒

輒。 誤差 94.60 45 2.10 (.30) (.30)

組別 .63 1 .63 .28 3.20 2.97 5. 請 孩 子 用 自 我 解 嘲 的 方 式

(如:我就是不敢,我就是卒

仔!) ,讓朋友放棄叫孩子做。 誤差 102.24 45 2.27 (.31) (.31) 組別 1.56 1 1.56 1.34 4.39 4.03 6. 請孩子離開現場,以免被朋友

糾纏。 誤差 52.44 45 1.17 (.22) (.22)

*p<.05**p<.01***p<.001

5-4.12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教導子女拒絕藥物濫用技巧之平均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 測 後 測 後測-前測 變項

名稱

題目 總數

分數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實驗組 20.14 7.64 24.10 4.44 -3.96 7.08 -2.74*

對照組 6 6~30

24.50 5.45 22.83 6.09 1.67 5.27 1.55

*p<.05**p<.01***p<.001

5-4.13 實驗組家長教導子女拒絕藥物濫用技巧前後測細項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測 後測

題 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假設:「當孩子面對朋友邀請參加我認 為危險的活動(如:搖頭派對、

吸菸、出入 PUB…等)時」,我 會怎麼做……

1. 請 孩 子 直 接 了 當 告 訴 同 學 :「 我 不 想 做」。

4.23 1.35 4.56 1.13 -1.63

2. 請孩子用婉轉的方式(如:我怕被爸媽 罵) 告訴同學:「我不想做」。

3.37 1.79 4.22 1.21 --2.29*

3. 請孩子想辦法轉移話題,讓朋友忘記這 件事。

3.32 1.63 3.95 1.34 -1.72

4. 請孩子找藉口推掉,讓朋友沒輒。 3.26 1.65 4.03 1.4 -1.78 5. 請孩子用自我解嘲的方式(如:我就是

不敢,我就是卒仔!) ,讓朋友放棄叫孩 子做。

2.22 1.50 3.00 1.72 -2.34*

6. 請孩子離開現場,以免被朋友糾纏。 3.74 1.57 4.34 1.17 -2.38*

(19)

五、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介入計劃對「督導子女行為」之影響 在「督導子女行為」變項上,共計 12 題,分數範圍為 12-60 分,負向 督導子女行為題為第 10 題,經反向計分後,整體而言,分數越高表示家長 督導子女行為的技巧越好。

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前,已驗證「督導子女行為」符合組內迴歸係數 同質性檢定(F(1,44)=.44,p>.05)。因此,以「督導子女行為」前測分數為共 變量,組別為自變項,後測分數為依變項,進行共變數分析,排除前測的 影 響 因 素 後 , 實 驗 組 與 對 照 組 在 「 督 導 子 女 行 為 」 上 有 顯 著 差 異

(F(1,45)=6.33,p<.05),而調整後的後測平均值,實驗組為50.79,對照組

為47.48(詳見表5-4.14)。由此可知,在控制前測分數後,實驗組「督導子 女行為」後測分數較對照組高,且達顯著差異。

深入探究實驗組與對照組在「督導子女行為」上的細項差異,排除前測 的 影 響 因 素 後 , 針 對 「 我 會 鼓 勵 孩 子 參 加 有 益 身 心 健 康 的 活 動 。 」

(F(1,45)=7.71,p<.01)「孩子做錯事情時,我會適時糾正。」(F(1,45)=10.97,

p<.01)等題,在控制前測分數後,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後測分數達顯著差異,

且調整後的後測平均值,實驗組皆高於對照組(詳見表 5-4.15)。

實驗組前測平均為48.04分,後測為50.71分;對照組前測平均值為48.47 分,後測為47.57分,經由配對t考驗結果顯示,實驗組達顯著差異(P<.05),

而對照組未達顯著差異(P>.05)(詳見表5-4.16)。深究實驗組細項得知,

針對「我會問孩子學校的生活情形。」(p<.05)達顯著差異(詳見表5-4.17)。

由上述結果可知,本手冊介入計劃在「督導子女行為」上達顯著成效,

能增進家長合適督導子女行為之技巧,使家長管教孩子時能掌握需注意的 層面,例如:交友、課業、返家時間等,避免孩子走向偏差之途。

(20)

5-4.14 實驗組與對照組督導子女行為得分後測之共變項分析、調節後平均值及平均差 異之摘要表

共 變 數 分 析 調節後之平均值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實驗組

(SD)

對照組

(SD)

組別 131.05 1 131.05 6.33* 50.79 47.48 誤差 931.38 45 20.70 (.93) (.93)

1. 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F

(1,44)

=.44,p>0.05)

2. 共變項之摘要表中*p<.05**p<.01***p<.001

5-4.15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督導子女行為得分後測之共變數分析及調整後平均摘要

共 變 數 分 析 調節後之平均值 題 目

變異

來源 SS’ df MS’ F

實驗組

(SD)

對照組

(SD)

組別 .02 1 .02 .03 4.08 4.04 1. 我瞭解孩子的交友情況。

誤差 24.45 45 .54 (.15) (.15) 組別 1.71 1 1.71 2.67 4.00 3.62 2. 我認識孩子的好朋友。

誤差 28.92 45 .64 (.16) (.16) 組別 1.59 1 1.59 7.71** 4.79 4.42 3. 我會鼓勵孩子參加有益身心

健康的活動。

誤差 9.28 45 .21 (.09) (.09) 組別 1.48 1 1.48 3.63 4.22 3.87 4. 我會督促孩子做功課

誤差 18.32 45 .41 (.13) (.13) 組別 1.37 1 1.37 3.38 4.40 4.06 5. 我會問孩子學校的生活情形。

誤差 18.22 45 .41 (.13) (.13) 組別 .08 1 .08 .23 4.39 4.31 6. 我會注意孩子平常的行為。

誤差 14.70 45 .33 (.12) (.12) 組別 .96 1 .96 2.38 4.50 4.21 7. 我會掌握孩子的行蹤,如:下

課的去處、與朋友遊玩的地點

等等。 誤差 18.19 45 .40 (.13) (.13)

(21)

組別 2.24 1 2.24 10.97** 4.79 4.36 8. 孩子做錯事情時,我會適時糾

正。

誤差 9.19 45 .20 (.09) (.09) 組別 .07 1 .07 .06 2.83 2.75 9. 孩子做錯事情時,我多半不會

懲罰他。

誤差 51.93 45 1.15 (.22) (.22) 組別 1.16 1 1.16 1.86 4.37 4.06 10. 我只顧著工作,幾乎忘記孩子

的存在。

誤差 28.01 45 .62 (.16) (.16) 組別 3.41 1 3.41 3.73 4.29 3.75 11. 我會限制孩子上網的時間。

誤差 41.15 45 .91 (.20) (.20) 組別 1.11 1 1.11 .92 4.24 3.93 12. 我會限制孩子回家的時間(有

門禁)。

誤差 54.38 45 1.21 (.23) (.23)

*p<.05**p<.01***p<.001

5-4.16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督導子女行為之平均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 測 後 測 後測-前測 變項

名稱

題目 總數

分數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實驗組 48.04 7.31 50.71 5.44 -2.67 6.14 -2.13*

對照組 12 12~60

48.47 4.73 47.57 4.66 .91 5.67 .79

*p<.05**p<.01***p<.001

5-4.17 實驗組家長督導子女行為前後測細項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測 後測

題 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1. 我瞭解孩子的交友情況。 3.61 1.34 4.04 1.04 -2.05 2. 我認識孩子的好朋友。 3.48 1.38 3.96 1.00 -1.95 3. 我會鼓勵孩子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

動。

4.52 .65 4.79 .41 -1.80

4. 我會督促孩子做功課。 4.17 .82 4.25 .74 -.59 5. 我會問孩子學校的生活情形。 4.05 .91 4.38 .77 -2.13*

6. 我會注意孩子平常的行為。 4.52 .71 4.42 .65 .66 7. 我會掌握孩子的行蹤,如:下課的去處、

與朋友遊玩的地點等等。 4.43 .77 4.5 .72 -.46

(22)

前測 後測 題 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8. 孩子做錯事情時,我會適時糾正。 4.48 .71 4.79 .41 -2.06 9. 孩子做錯事情時,我多半不會懲罰他。 2.63 1.21 2.67 1.27 -.16 10. 我只顧著工作,幾乎忘記孩子的存在。 4.29 1.00 4.38 .82 -.57 11. 我會限制孩子上網的時間。 3.78 1.14 4.29 .95 -1.80 12. 我會限制孩子回家的時間(有門禁)。 4.08 1.14 4.25 1.26 -.56

*p<.05**p<.01***p<.001

歸納上述結果,在「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技巧」方面,經本手冊介入後,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排除前測的差異後,在「親子溝通」、「教導子女拒 絕技巧」、「督導子女行為」等技巧上,兩組家長後測得分達顯著差異,

且由調整後的後測平均值顯示,實驗組皆高於對照組;在「親子衝突」技 巧上,兩組家長後測得分未達顯著差異;「家庭連結」技巧上,針對「家 庭連結」前測分數大於24.17的家長,兩組家長後測得分達顯著差異,且實 驗組後測分數會顯著高於對照組。

所以本手冊介入計劃能顯著提昇家長「親子溝通」、「教導子女拒絕技 巧」、「督導子女行為」等技巧。針對「親子衝突」技巧層面則未見有顯著 成效,由兩組調整後的後測平均可知,實驗組家長發生親子衝突頻率於介 入後有減少的趨勢。另外,本手冊介入計劃對於原本家庭連結有中等程度 以上的家長,特別具有顯著成效,有助於家長改善與孩子的相處,營造更 好的家庭氣氛,提昇家長增進家庭連結技巧;而對於原本家庭連結程度較 低的家長,本手冊介入計劃對其則無明顯成效。

另外,本手冊介入計劃技巧部分的內容設計,主要參考 Hawkins &

Catalano (2002)所發展的一套手冊教材(Guiding Good Choices),而該教材

(23)

運用於國外預防青少年藥物濫用計劃(PDFY,Kosterman et al., 2001),當作 上課講義,而 PDFY 介入計劃是以中高危險族群青少年之父母為對象,利 用五次兩小時課室教學,提供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相關的親職訓練,結 果發現,經介入後,父母這些親職技巧皆有顯著進步,青少年藥物濫用情 形也顯著減少。而本手冊介入計劃是以一般家長為研究對象,採互動式藥 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介入,結果顯示,此手冊可提昇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 用相關的親職技巧。國外同樣運用手冊於物質濫用預防議題的介入研究顯 示,介入高危險群的家庭比一般家庭容易產生改變(Ennett et al., 2001),所 以相較之下,本介入計劃所用的互動式預防藥物濫用家長手冊的方式值得 嘗試,其可讓家長透過閱讀自行學習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技巧,亦可因應國 內家長常因「忙碌、沒時間」而阻礙其參與相關親職教育活動的情形。至 於有些未看到顯著改變的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技巧,推測可能是測量時間不 對或許要改用其他測量方式(如:觀察法),進行介入成效評價(Ennett et al., 2001)。

(24)

第五節 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對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自我效能 的影響

本節旨在探討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介入計劃對家長預防子女 藥物濫用自我效能的影響。

在「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自我效能」變項上,共計 5 題,分數範圍為 5-25 分,整體而言,分數越高表示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自我效能越高,亦即 家長採行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行為的把握度越高。

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前,已驗證「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自我效能」符合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F(1,44)=1.05,p>.05)。因此,以「預防子女藥物 濫用自我效能前測分數」為共變量,組別為自變項,後測分數為依變項,

進行共變數分析,排除前測的影響因素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預防子女 藥物濫用自我效能」上達顯著差異(F(1,45)=14.63,p<.001),而調整後的後 測平均值,實驗組為21.52,對照組為18.52(詳見表5-5.1)。由此可知,在 控制前測分數後,實驗組「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自我效能」後測分數較對照 組高,且達顯著差異。

深入探究實驗組與對照組在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自我效能上的細項差 異,排除前測的影響因素後,針對「我有把握改善親子關係,例如:增加 與孩子相處的時間。」(F(1,45)=5.97,p<.05)、「我有把握善用溝通技巧來瞭 解孩子的問題,例如:專心傾聽孩子的心聲。」(F(1,45)=6.77,p<.05)、「我 有 把 握 教 導 子 女 拒 絕 藥 物 濫 用 的 技 巧 , 例 如 : 找 藉 口 離 開 現 場 。 」

(F(1,45)=17.13,p<.001)、「我有把握充分瞭解孩子的日常生活重點作息,

例如:交友情形。」(F(1,45)=,p<.05)等題,在控制前測分數後,實驗組 與對照組的後測分數達顯著差異,且調整後的後測平均值,實驗組皆高於 對照組(詳見表5-5.2)。

(25)

分,後測為18.58分,經由配對t考驗結果顯示,實驗組達顯著差異(P<.01),

而對照組未達顯著差異(P>.05) (詳見表5-5.3)。 深究實驗組細項得知,

針對「我有把握善用溝通技巧來瞭解孩子的問題,例如:專心傾聽孩子的 心聲。」(p<.05)、「我有把握教導子女拒絕藥物濫用的技巧,例如:找藉口 離開現場。」(p<.01)「我有把握充分瞭解孩子的日常生活重點作息,例如:

交友情形。」(p<.01)等題,達顯著差異(詳見表5-5.4)。

由上述結果可知,本手冊介入計劃在「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自我效能」

上達顯著成效,表示家長自覺對於改善親子關係、善用溝通技巧瞭解孩子 問題、教導孩子拒絕技巧、管教子女行為等層面,都獲得改善,且實際執 行的把握度都有顯著提昇。而運用手冊介入以提昇目標族群之自我效能,

此結果與國內以手冊進行的介入研究結果相似(陳合如,2003;楊智琳,

2004;劉潔心等,2000),雖教育介入主題不盡相同,但手冊設計上皆採互 動式內容進行健康行為預防教育,顯示若要以手冊介入提昇研究對象之自 我效能,必須強調手冊內容的互動性,方能奏效。

5-5.1 實驗組與對照組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自我效能得分後測共變項分析、調節後平均 值及平均差異之摘要表

共變數分析 調節後之平均值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實驗組

(SD)

對照組

(SD)

組別 108.00 1 108.00 14.63*** 21.52 18.52 誤差 332.24 45 7.38 (.56) (.56)

1. 符合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F

(1,44)

=1.05,p>.05)

2. 共變項之摘要表中*p<.05**p<.01***p<.001

(26)

5-5.2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自我效能得分後測之共變數分析及調整 後平均摘要表

共 變 數 分 析 調節後之平均值 題 目

變異

來源 SS’ df MS’ F

實驗組

(SD)

對照組

(SD)

組別 1.31 1 1.31 3.84 4.07 3.73 1. 我 有 把 握 處 理 與 子 女 的 衝

突,例如:減少衝突的次數。 誤差 15.30 45 .34 (.12) (.12)

組別 2.52 1 2.52 5.97* 4.17 3.71 2. 我有把握改善親子關係,例

如:增加與孩子相處的時間。 誤差 19.00 45 .42 (.13) (.13)

組別 3.97 1 3.97 6.77* 4.25 3.67 3. 我有把握善用溝通技巧來瞭

解孩子的問題,例如:專心傾

聽孩子的心聲。 誤差 26.39 45 .59 (.16) (.16) 組別 11.57 1 11.57 17.13*** 4.64 3.65 4. 我有把握教導子女拒絕藥物

濫用的技巧,例如:找藉口離

開現場。 誤差 30.38 45 .68 (.17) (.17)

組別 1.97 1 1.97 4.26* 4.29 3.88 5. 我有把握充分瞭解孩子的日

常生活重點作息,例如:交友

情形。 誤差 20.77 45 .46 (.14) (.14)

*p<.05**p<.01***p<.001

5-5.3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自我效能之平均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 測 後 測 後測-前測 變項

名稱

題目 總數

分數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實驗組 19.54 3.66 21.46 2.95 -1.92 2.93 -3.20**

對照組 5 5~25

19.75 3.15 18.58 3.79 1.17 3.07 1.86

*p<.05**p<.01***p<.001

(27)

5-5.4 實驗組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自我效能前後測細項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測 後測

題 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1. 我有把握處理與子女的衝突,例如:減少

衝突的次數。 4.08 .78 4.21 .72 -1.00

2. 我有把握改善親子關係,例如:增加與孩

子相處的時間。 4.13 .85 4.17 .70 -.27 3. 我有把握善用溝通技巧來瞭解孩子的問

題,例如:專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3.83 .87 4.21 .83 -2.10*

4. 我有把握教導子女拒絕藥物濫用的技

巧,例如:找藉口離開現場。 3.67 1.13 4.63 .58 -3.81**

5. 我有把握充分瞭解孩子的日常生活重點

作息,例如:交友情形。 3.83 .96 4.25 .79 -3.12**

*p<.05**p<.01***p<.001

綜合上述手冊介入的成效可知,運用互動式手冊預防藥物濫用家長手冊 介入計劃,能顯著提昇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技巧及自我效能,此與國外 Ennett et al., (2001)以手冊介入研究結果相似,而與其他同樣進行家長藥物 教育,但採不同介入方式的研究(Lapin et al., n. d.; Molgaard et al., 2000;

Werch et al., 1991; Zavela et al., 2004; 劉潔心等,2005)相比,亦可達到相 似的介入成效,均可提昇家長親職技巧。由於良好親職教養是使孩子遠離 藥物濫用的保護因子,可預防孩子藥物濫用行為(Kosterman et al., 2001;

Molgaard et al., 2000),所以依據家長藥物教育需求所設計的互動式手冊,

可供未來研究者設計家長藥物教育介入策略之參考。

(28)

第六節 實驗組家長對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的過程評價結果

本研究於後測問卷上加入對此介入計畫的評價問卷,包括對互動式藥物 濫用預防家長手冊的整體評價、手冊形式與教育意涵的評價,評價結果詳 述如下:

一、 手冊整體評價

6-1.1 為實驗組家長對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的整體評價情 形。本研究實驗組家長共 24 人,幾乎全部的人表示有將整本手冊看完

(95.8%),超過六成的人表示看完且很仔細地閱讀整本手冊(66.6%)。另 外有一半的人表示喜歡或非常喜歡這本手冊(50%)。

在實驗組家長對於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的「知識」「態度」「技巧」與「自 我效能」等變項的手冊內容方面,有八、九成的比例呈現正向的效果:九 成 的 人 同 意 這 本 手 冊 能 幫 助 家 長 「 更 瞭 解預 防 子 女 藥 物 濫 用 的 知 識 」

(91.7%)、「建立更正向的預防子女濫用藥物的態度」(91.7%);近八成或 以 上 的 人 同 意 這 本 手 冊 能 幫 助 家 長 「 增 強預 防 子 女 藥 物 濫 用 的 技 巧 」

(79.2%)、「更有把握去採取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的行為」(87.5%)。

以上結果顯示出家長對於此手冊有很高的接受度,在幾乎都看完的比例 下認為此手冊對他們很有幫助,並且表示更有把握採取行動,顯示此手冊 也有達到提昇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行動的功效。因此,整體而言,互動 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的教育介入,不僅提昇了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 的相關能力,更促進家長執行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行為的意願。

二、 手冊形式評價

6-1.2 為實驗組家長對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型式的評價,結 果幾乎都是呈現正面的評價。以「來源因素」而言,有九成的家長同意「由

(29)

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系的人員所製作的手冊,其內容是值得信賴的」

(91.7%);五成多的家長同意「手冊以 Dr.艾、菲爸菲媽一家人為代言人,

對我具有吸引力」(54.2%)。以「訊息策略」而言,有近八成的家長同意「喜 歡本手冊以故事、實例的方式來呈現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的主題」(79.2%)。

而在「訊息內容」中,家長對於手冊單元內容有高達八、九成的比例表 示正向的評價:「手冊單元一中『我們一家都是人』的安排,讓我有機會重 新認識自己的孩子」(79.2%)「喜歡本手冊『檢驗親子親密指數』的測驗,

並有機會檢視自己與子女之間的親子關係」(87.5%);「看完本手冊單元一 的『你藥知道、藥物濫用 543』後,感受到青少年藥物濫用的嚴重性並引發 重視」(79.2%);「看完單元二『問題停看聽』後,更瞭解預防藥物濫用的 知識」(83.3%);「看完單元三『飛躍(非藥)的青春』後,建立更正向的 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態度」(83.3%);「看完單元四『搭起親子橋樑』後,學 到增進家庭氣氛、改善親子溝通、訂定家庭規範的技巧」(91.7%);「看完 單元五『給情緒一個出口』後,學到增進家庭氣氛、改善親子溝通、減少 親子衝突的技巧」(87.5%);「看完單元六『讓孩子拒絕誘惑變容易』後,

學到教導子女拒絕藥物濫用的技巧」(91.7%)。

另外「訊息內容」還呈現出,有八成以上的家長同意「手冊中提供的新 聞案例、吸毒少年的訪談內容能反映現況,並且引發我學習預防青少年藥 物濫用的動機」(91.7%);「手冊中提供的親子互動技巧練習,能簡單掌握 重點技巧複習,讓我覺得學習這些技巧很有用」(83.3%)。另外,只有四分 之一的家長表示「這本手冊的內容深度,對家長來說太簡單了」(25%);也 只有三成的家長表示「這本手冊的份量,對家長來說太多了」(33.3%),而 有兩成的人不同意份量太多的說法(20.8%);還有超過一半的家長同意「這 本手冊的內容很吸引我」(54.2%)。

在「訊息結構」上,除了表示中立意見的家長外,均為正向的評價:「我

(30)

滿意這本冊的插畫」(37.5%);「我滿意這本手冊整體畫面感覺」(50%)。

至於「管道因素」中,則是有近八成的家長同意「我覺得手冊藉由孩子帶 回家,是很適合的」(79.2%)。

由以上結果可以得知,在手冊型式的設計上,家長很信賴衛生教育背景 的人所製作的手冊,對主題的呈現方式也頗滿意;儘管手冊畫面的評價稍 低,但家長也都高度認同手冊單元中所提供的技巧,有助於預防子女藥物 濫用行為。

三、 教育意涵評價

由表 6-1.3 可知,家長對於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的教育意涵評 價全部為正面或中立的評價。以「呈現因素」而言,有三分之二的家長「還 算蠻滿意這本手冊」(66.7%)。以「注意因素」而言,八成以上的家長看完 這本手冊後「體認到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的重要性」(87.5%)。以「理解記憶」

而言,亦有八成的家長「覺得這本手冊所提供的資訊,是可以應用在生活 中的」(83.3%)。而在「接受、產生與維持」因素而言,有七成的家長同意

「如果有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的問題,我會根據手冊所提供的資訊去做」

(70.8%)。

綜上可知,在教育意涵上,這本手冊能讓家長滿意,並且能讓家長體認 到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的重要性,有達到引起注意的教育功效;另外,多數 家長同意如果有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的問題,會根據手冊所提供的資訊去 做,表示本手冊能引發家長執行「預防子女藥物濫用」行為的意願。所以 互動式藥物濫用預防家長手冊的教育介入,有達到教育家長增加「預防子 女藥物濫用」知識與技能的教育功效。

數據

表 5-1.2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人口學資料  *p&lt;.05**p&lt;.01***p&lt;.001  實驗組  對照組  總計  N=24 N=24 N=48 項目 人數(%) 人數(%)  人數(%)    X 2性別   2.28    男     女 11(45.8)13(54.2)6(25.0)18(75.0)17(35.4) 31(64.6) 教育程度  6.31    不識字     小學     國中     高中/高職     大專     研究所以上 0(0)0(0)4(16.
表 5-2.3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預防子女藥物濫用知識之平均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        測      後        測      後測-前測   變項  名稱  題目 總數  分數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實驗組  6.92 2.10 7.42 1.35 -.50 2.32  -1.05  對照組  10 0~10  7.00 1.98 6.63 2.24  .38  2.28  .81  *p&lt;.05**p&lt
表 5-4.2 實驗組與對照組家長家庭連結之平均得分及配對 t 考驗結果    前        測      後        測      後測-前測   變項  名稱  題目 總數  分數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平均值  標準差  Paired-t 實驗組  23.75 4.84 25.26 4.21 -.151 3.28  -.226*  對照組  6  6~30  25.54 3.23 23.60 3.66  1.94  4.73  2.01  *p&lt;.05**p&
表 5-4.6 實驗組與對照組親子溝通得分後測共變項分析、調節後平均值及平均差異之摘 要表  共變數分析  調節後之平均值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實驗組  (SD)  對照組  (SD)  組別  155.81 1  155.81  8.40** 40.52  36.91  誤差  834.98 45  18.56    (.88)  (.88)  1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當化合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時,則稱為二元化 合物(binary compound)。二元離子化合物的實

一、數位電子係於民國 72 年配合工業電子精密化分工修正時,將工業電子職 類分為數位電子、儀表電子、與電力電子等 3 組。民國 82 年為配合電子

1〃先期篩檢受詴者同意書 P12-13「您提供 腫瘤檢體進行 heregulin 檢測,或您符合 資格參加本詴驗的先期篩檢,不頇支付任 何費用。P8 之後可能會再次進行您組織

三、建築物應符合 D-5 使用組別及建築相關法令規定。但團體實驗教育 符合本款規定有困難者,得專案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許可後

依據第 8.12 條第一項規定成立之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 委員會應由下列單位組成:.

• 田口方法 (Taguchi method) 的意義為利用損 失函數的概念評估品質,採用實驗設計的 方法使產品不易受到不想要或無法控制因 子

工作紙 合作學習 同質分組 腦基礎 電子學習 自主學習 異質分組 翻轉教室 生活應用 提問技巧 探究式..

分析 分析 分析(Analysis) 分析 分析 組織 組織 組織 組織/重整 重整 重整 重整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