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1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教學成效之探究 --以國小六年級數學體積為例

The impacts of study on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tegrated instruction into the Elementary

Mathematic Teaching -- A Case for the Instruction of Mathematics volume in Sixth Grade

系 所 別: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E09810011 廖惠珍 指導教授:張文智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十九 年 七 月

(2)
(3)

摘要

本研究目的是在探討不同教學法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對數學體積學習態度與學習 成就之影響,並探討實驗組性別對數學學習態度與體積學習成就之影響,以及教師在 實施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時所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式。獲得以下結論:

一、實驗結果分析,接受電子白板融入數學科教學的學生其學習成就與課堂式教學組 的學生有顯著差異。

二、接受電子白板融入數學科教學的學生,其數學學習態度在「數學探究動機」的表 現與接受實驗後的數學態度有顯著的差異。

三、接受電子白板融入數學科教學的學生,其數學科體積領域學習成就不會因性別的 不同而有所差異。

四、大部份學生對教師以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教學,給予正向的肯定。他們也希望 能推展到其它的單元及科目。

五、教師所遇到的困境與解決方式:

1.教師無法單獨完成教學準備工作,需要行政的支援。

2.實驗場地侷限於視聽教室,使得教學較缺乏機動性。故應多提問題,讓大部分學 生有上臺操作機會,提高學生參與程度。

關鍵關鍵

關鍵關鍵字字字字:::: 電子白板,資訊融入教學,數學教育,數學體積

(4)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using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to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volume” chapter in mathematics on the learning attitude and performance among the 6th graders. This research also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Problems faced by the teachers dur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to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 associated resolutions are also documented.

The conclusion of this research is as following:

1. The experiment data shows that there exhibi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who received instructions with integrated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nd those who received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structions.

2. The learning attitude as reflected in the performance of “ Motivation for inquiry mathematic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students who received instructions with integrated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nd those who received classroom instructions.

3.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troductory activity of the Interactive Whiteboard before the class, the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the “volume” chapter in mathematics for both boy and girl students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4. Most students who received the instructions with integrated Interactive Whiteboard have positive feedback toward the teacher. Students prefer the instructions with integrated Interactive Whiteboard for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wish that such method can be bring to other subjects.

5. Problems faced by the teachers and the associated resolutions:

(1)The teacher cannot prepare for the instructions with integrated Interactive Whiteboard alone. The teacher needs the administration support.

(2)Owing to the limitation of multimedia classroom, the teaching activity lacks mobility.

Therefore the teacher could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operate the

(5)

Interactive Whiteboard to promote the motivation.

keywords: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to Instructi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mathematics volume

(6)

誌謝

研究所的學習歷程,即將隨著學業的完成劃下句點。在職進修雖然讓空閒的時 間減少了,變得更加忙碌,除了要照顧家裡那兩個頑皮的小朋友,還要兼顧學校事務 與學業,不過也讓生活充實了。感謝這一路陪我走來的師長、同事與親友,我才能順 利完成論文,為人生的一個階段畫下句點。

本篇論文能順利完成,首先得感謝指導教授張文智博士,在每一次討論的機會 中,老師悉心指導、協助與督促,給予清晰且明確的建議及方向,讓我能夠克服論文 寫作時的瓶頸,使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在此致上最深的謝意。其次,感謝口試委員王 德華博士、林曉雯博士與楊宣哲博士,在論文審查及口試期間,對於研究疏漏之處給 了懇切的指導,並提供許多的寶貴建議,使得本論文更加的完善。也感謝應教授鳴雄 對於我論文寫作遇到的問題給予指導與鼓勵,謝謝您。

感謝我服務學校的同事:建盛,有你的協助,我才能熟悉電子白板的使用,遇到 軟硬體的問題時才能得以解決;感謝檍倩,給予前後測內容的指導,以及商借班上學 生進行教學實驗、完成問卷;也感謝曾經參與研究的學生們在這段期間的配合;感謝 麗淑、盈娟、筱芸,有你們在一旁的打氣,讓我有持續下去的動力,謝謝你們。

還要感謝同事兼同學、同〞車〞共苦的靜瑤、雅文、元紋、藝馨,每到星期六,

五人共乘一部車一路狂飆到新竹,求學期間的相互砥礪、鼓舞與關心,感謝你們。

最後,要特別感謝在我求學期間默默支持我、陪伴我的公婆、先生。由於你們的 關懷與體諒,把這兩個孩子照顧得那麼好,讓我在進修期間能全心投入,而無後顧之 憂;更要特別謝謝我親愛的先生,在我論文寫作上給予許多的意見與協助,並不斷地 給我加油、打氣,讓我克服心裡的壓力與障礙,一步步邁向畢業。謹以研究的成果獻 給所有幫助過我的人,謝謝您們。

廖惠珍 謹誌 2010/7/15

(7)

目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 iv

目錄 ...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限制 ...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6

第五節 預期貢獻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 8

第二節 科技促進學習的傳播理論 ... 19

第三節 電子白板的介紹 ...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4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34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 3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4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3

第四章 結果與分析 ... 44

第一節 不同的教學法對學生的數學領域學習成就之影響... 44

第二節 不同的教學法對學生的數學領域學習態度之影響... 45

第三節 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下,性別對學生的數學科學習成就之影響 ... 54

第四節 實驗組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後,其對電子白板融入數學科的看法55 第五節 實驗組高、中、低成就學生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後的訪談資料分析 ... 57

第六節 教學者之觀察與訪談心得 ... 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5

第一節 結論 ... 65

第二節 建議 ... 69

參考文獻 ... 72

一、中文部份 ... 72

二、英文部份 ... 77

(8)

附錄 ... 78

附錄一 國小學生數學態度量表 ... 78

附錄二 數學第十二冊第 3 單元前測評量試題 ... 81

附錄三 數學第十二冊第 3 單元後測評量試題 ... 82

附錄四 體積概念學習態度問卷 ... 83

附錄五 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教學六年級數學體積單元教案設計 ... 84

附錄六 「數學態度量表」使用同意書 ... 95

附錄七 「分數概念學習態度問卷」使用同意書 ... 96

附錄八 數學科體積單元教學電子白板應用檔案 ... 97

(9)

表目錄

表 2-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 9

表 2-2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 11

表 2-3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範圍... 12

表 2-4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使用考量研究... 14

表 2-5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 16

表 2-6 影響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因素... 17

表 2-7 Schramm 的傳播模式與教學的關係 ... 25

表 3-1 實驗設計模式... 35

表 3-2 教學前之體積概念成就測驗成績獨立樣本 t 檢定(前測) ... 38

表 3-3 實驗組學生男女教學前體積概念成就測驗成績(前測)獨立樣本 t 檢定 ... 39

表 3-4 對照組學生男女教學前體積概念成就測驗成績獨立樣本 t 檢定... 39

表 3-5 數學態度量表的五個層面... 40

表 3-6 體積概念學習態度問卷雙向細目表... 42

表 4-1 實驗組與對照組體積概念成就測驗前測獨立樣本 t 檢定... 44

表 4-2 實驗組與對照組體積概念成就測驗後測獨立樣本 t 檢定... 45

表 4-3 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後之學習成就比較... 45

表 4-4 實驗組 VS 對照組學生實驗前數學態度獨立樣本 t 檢定... 46

表 4-5 實驗組 VS 對照組學生實驗後數學態度獨立樣本 t 檢定... 47

表 4-6 實驗組學生數學態度成對樣本 t 檢定(分量表) ... 47

表 4-7 實驗組學生在「學習數學的信心」分量表的成對樣本 t 檢定... 48

表 4-8 實驗組學生在「對數學成功的態度」分量表的成對樣本 t 檢定... 49

表 4-9 實驗組學生在「數學為男性的領域」分量表的成對樣本 t 檢定... 50

表 4-10 實驗組學生在「數學探究動機」分量表的成對樣本 t 檢定... 51

表 4-11 實驗組學生在「數學有用性」分量表的成對樣本 t 檢定... 52

表 4-12 對照組學生數學態度成對樣本 t 檢定(分量表) ... 53

表 4-13 電子白板融入教學之學習態度比較... 53

表 4-14 實驗組男女學生前測成績獨立樣本 t 檢定... 54

表 4-15 實驗組男女學生後測成績獨立樣本 t 檢定... 55

表 4-16 體積概念學習態度問卷的人數及百分比摘要表... 56

表 5-1 電子白板融入數學科教學之看法比較... 68

(10)

圖目錄

圖 2-1 Lasswell 的傳播模式... 20

圖 2-2 Berlo 的 SMCR 傳播模式... 21

圖 2-3 Dale 的「經驗的金字塔」 ... 22

圖 2-4 師生間的傳播關係... 23

圖 2-5 Schramm 的傳播模式 ... 24

圖 2-6 傳播理論與學習成就、學習態度的關係... 27

圖 2-7 電子白板運作模式... 28

圖 3-1 研究流程... 37

(11)

第一章 緒論

本次的研究以資訊科技中之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為研究主體,本章共分五小節,第 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第三節研究對象與限制,第四節 名詞解釋,第五節預期貢獻。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資訊科技的發展已衝擊著教師未來的教學環境,在教育界掀起一股應用於課程、

教材、學習和教學方面的大浪潮。資訊科技已儼然成為世界之主流,身為第一線的教 育人員,如何能運用資訊科技在教學當中,才能慢慢跟上世界各國的腳步,晉身於世 界先進各國之資訊融入教學之列,是當前我們所要努力的目標。

應用電子白板於教室教學中,在英、美、加、澳等國家已經越來越普遍。各國政 府不約而同大力投資於資訊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教育(Hall & Higgins, 2005)。資訊與通訊科技 (ICT)是資訊科技及通訊技術的合 稱。前者著重在傳播訊息的傳送技術;後者著重在資訊的編碼或解碼與資訊的傳輸方 式,隨著科技的發展,兩者已從密不可分,漸漸融合成為一個範疇。在 2001-2004 間,

英國政府投入整體 ICT 教育的總經費達到 10 億英鎊(BECTA, 2004),其中單獨規劃每 年投入 2,500 萬英鎊(約 14.25 億台幣)用於支援中小學採購電子白板,並推廣其教育 應用。目前英國倫敦地區的中學教室安裝電子白板的比率已高達 97%,具有電子白 板的小學也達到 70%(陳惠邦,2006)。英國政府預定於 2007 年達班班有電子白板的 目標(Clarke, 2004; DfES, 2004)。在 2010 年,美國在學校現代化投入約 200 億美金,

而教育科技約 100 億美金(陳佳珩,2010)。歐美國家早已把資訊科技納入各級教育中 輔助教學的必要工具,且更積極把電子白板納入各級學校充實資訊設備要項之一。香 港的教育籌備局於 2004 年起,於中小學推行電子白板試點計畫,並於 2005 年撥款更 換、提升學校資訊科技基礎設施,並探討電子白板提高教與學的成效(香港特別行政

(12)

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教學成效之探究--以國小六年級數學體積為例

年開始進行先導性教育資訊化推進計畫,針對電子白板於教育應用之情境進行調查研 究,並於 2008 年 3 月頒布新的國中小學習指導要領後,預計於 2011 年全面實行新學 習指導要領。為配合新學習指導要領的實行,日本文部科學省編列約 4,000 億日圓之 學校 ICT 化追加預算(蔡佩珊,2009)。從歐美以及香港、日本對資訊教育經費的提高 可得知,資訊科技是各級教育不可忽視的一環,而電子白板也已成為各級學校採購資 訊設備時,必備的工具之一。

1998 年,教育部在『資訊教育為基礎建設計畫』中編列了 64 億 7 仟 2 佰 30 萬 元,積極實施這項擴大內需專案,希望能促進資訊與通訊的發展,讓所有國民小學皆 有電腦教室,加速培訓中小學教師具備資訊基本素養,使得資訊教育能夠一步步向下 扎根。此一計畫著實提升了國小資訊教育,對往後各國小的數位學習奠下良好的基 礎。(教育部,1998)

資訊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快速發展影 響學校教育目標、教育內容(課程)、教學方法,故教育部於 2006 年,在『建構縣市 E 化學習環境』,明定各個學校增加軟硬體設備,其中就應包括建置電子白板及其應用 軟體、投影機,來改善教學與教學環境,並協助教師創造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

讓老師上課更輕鬆,教具準備時間更少,能更自由運用各項教學資源(教育部,2006)。

目前教育部積極提出計畫,投入經費來直起急追歐美國家,故從 96 學年度起,

在『資訊融入教學 ICT 計畫』中,教育部開始有計畫的全面補助十五個縣市各國中小 學,引進電子白板(自由電子報,2007)。彰化縣教育處於 96 年度也補助縣內 25 所國 中小建置 e 化專科教室(內含有單槍投影機、電子白板、notebook、e 化講桌等),增加 e 化資訊設備,並選定中山國小、東和國小、崙雅國小為 e 化學習示範點,建置高互 動未來教室,整合資訊教學與教材媒體,讓教師利用資訊媒體融入教學之中,有效提 升教學成效及學生學習興趣 (彰化縣教育局,2007)。

教育部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2008-2011』中提到,從 2008 年起至 2011 年,逐步設立多功能 e 化專科教室,建置投影機、無線網路、電腦、電子白板、攝影

(13)

機、可攜式電腦及可寫式電腦等設備(教育部,2008)。為持續推動優質資訊教育,教 育部『98 年建置中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編列總經費 75.2 億元,其指 標為強化各中小學資訊設備,設置多功能 e 化專科與數位教室,預計從 98 年起,至 101 年度完成整個計畫,其中 98 年度 71 億元,99 至 101 年 4.2 億元(教育部,2009)。

由教育部逐年增加投入資訊教育經費的情形,可見我國政府持續在重視資訊教育,並 持續推動資訊教育深耕於中小學教育上。

依據「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的規劃,資訊教育有四個願景:(教育部,2001) 一、資訊隨手得

各級學校均擁有良好的資訊化環境,因為網路,讓師生、學校突破時空限制,

得以利用網際網路與世界相接軌;同時透過共通教育平臺開放,網路教學資源 得以共創共用;並做到科技學習環境無障礙,城鄉能夠均衡發展,數位無落差,

達到「隨時隨地隨意隨身隨手學習」的理想。

二、主動學習樂

將各科教學引入資訊科技,使得學生的學習管道更加多元,學習資源豐富,

學習的深度與廣度增加,並提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自主學習。

三、合作創新意

資訊科技與網路平臺的運用,將學校變成動態和創新的學習場所,培養學生 成為好探究、富創意、獨立又可合作學習的學習者。

四、知識伴終生

學習是不分年齡,全民資訊與學習素養普及,以生命關懷為本的資訊教育能 發展,學生都具備這些基本能力與人文素養後,並能適應未來資訊與知識經濟社 會的需求,並能終身學習來充實自我。

由此可知,資訊教育是需要持續推動的,而且對於國家教育是非常重要,教師能 在教學上運用資訊科技來輔助教學,提供學生有多元化的學習機會,進而培養學生具

(14)

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教學成效之探究--以國小六年級數學體積為例

有面對資訊社會挑戰的基本技能,是當今教育的非常重要的訴求(王千倖,1998)。根 據相關研究顯示,資訊科技的確可以協助教學的運作,藉由資訊科技的特性,學生能 擴展更多的學習資訊(劉世雄,2000)。資訊科技對教學而言是如此的重要,兩者的關 係是如此的密切,那到底教師要如何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當中呢?是要在教學之前 就使用資訊科技?教學之中?還是教學之後使用呢?而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後,對學 生學習成效的影響如何?效果是更好呢?還是更差呢?面對與傳統課堂式教學不一 樣的教學方式,此種以資訊融入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態度有何不同?是更積極 呢?還是消極呢?這些都是研究者目前十分關心的問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教育部積極推動的項目之一,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不遺餘 力,在軟硬體與教師培訓方面也投入相當多的經費,目的就是要讓教師有信心及持續 的意願來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上。而資訊科技融入教育的方式很多,如電腦輔助教學 (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網際網路、多媒體教材、簡報軟體以及最近幾 年從國外開始才傳入國內,目前非常熱門的電子白板(IWB,Interactive Whiteboard 或 Electronic Interactive Whiteboard )。教師皆可針對個人教學需要,運用各項資訊科技 融入各科教學當中。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使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與「傳統式課堂 式教學」在「國小六年級數學領域體積單元」之學習成效,以及探討六年級學生在電 子白板融入的教學方式下,不同性別對學習成效有無差異?不同成就的學生對電子白 板融入教學的看法?並探討實驗組學生利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方式後,其學習態度 的改變如何?教師在實施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後的看法,以及所遇到的難題與解決方 式?冀望能藉此研究,給予教師在實施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時,有所助益。綜合上述之 論點,本研究提出之目的有:

一、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生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和「傳統課堂式教學」兩種不同學 習方式,對於「體積」學習成就有無差異?

(15)

二、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生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學習方式下,性別對「體積」學習 成就有無影響?

三、探討實驗組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學習方式後,對數學的學習態度有無改變?

四、探討高、中、低成就學生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學習方式後,學習態度的差異 性?

五、教師對於運用電子白板融入教學時所遇到的困境及其解決方式如何?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限制

本研究以準實驗法來進行實證研究,旨在比較不同學習方式下,學生的學習成效 如何?在學習態度有無改變?時間、人力、設備、支援的限制下,茲將研究對象與限 制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彰化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取樣對象,選取六年級兩個班級學生為研究 對象。

二、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使用之教材為南一出版社出版之國小數學第十二冊( 98 版)課本體積單元 為教材,並參考南一出版社所出版之電子白板教學光碟來輔助電子白板融入教 學研究。

(二)若實驗結果為『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學習成效不及『傳統式教學』,則只能代表 南一版體積單元的學習成效,並不能推論至其他數學單元或其他出版社出版的 數學教材。若『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學習成效結果同於『傳統式教學』,至少 證明電子白板教學也是多元教學的其中一種。

(三)本研究對象僅以彰化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生為取樣對象,因人力、物力、時間之 限制,無法普及全彰化縣所有區域之六年級學生,研究結果難免受侷限,故不 宜過度推論到其他區域。

(16)

電子白板融入國小數學教學成效之探究--以國小六年級數學體積為例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就是把資訊科技技術融入教學上,融入的時間上可以是教 學前的準備教材、實際教學中,以及教學後的評量上或補救教學。何榮桂(2002)也提 出:由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屬於各學習領域的教學活動,應在適當的時機利用適當 的資訊科技來輔助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故「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就是讓資 訊科技變成師生教與學中,另一種不一樣的教學輔助工具,使資訊科技在適當時間成 為教學的一部份,提升教師的教學品質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而培養學生主動求 知、提升資訊技能的能力。

二、電子白板

目前教室中具有革命性的科技產品是電子白板,其核心硬體包括一塊電子感應板 (electronic whiteboard)及其感應器。電子感應板就如同目前的投影機布幕,但此電子 感應板不只是布幕而已,而是觸控式螢幕,具有如同一般傳統白板正常書寫的功能。

感應器即是感應筆(electronic stylus),它具有一般滑鼠功能,連續書寫時就如同在黑 板上書寫一般,具有數位墨水(digital ink)功能。電子白板必須結合 PC、投影機才能 運作發揮其功能,從表面上來看,電子白板與傳統白板 (黑板)的外觀及功能均相同,

都是可書寫,但接上 PC、投影機後,電子白板也可以連上網際網路或衛星傳輸,形 成一高度互動的教學體系(陳惠邦,2006)。

三、準實驗研究法

實驗法是一種精密而嚴謹的控制研究,是在探討多個變項之間的關係。但在從事 社會科學的實驗研究時,常需配合現實條件的限制,無法控制所有可能影響實驗結果 的無關變項時,可以採用控制較不嚴謹,但施行方便的設計形式,但仍具有實驗研究 法的基本型式來進行。亦就是在實驗中,運用完整的受試者團體,而非隨機將受試者 分派於不同之實驗處理或情境的設計,稱之為準實驗研究法(邱皓政,2000)。

(17)

四、南一版數學體積單元

體積,一物體的體積為此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透過堆疊活動來描述其占空間的 大小。此一定義可獨立於物體之外,而成為某一封閉曲面內的空間之大小。若定義面 積是封閉曲線所圍成的平面區域的大小,則面積和體積的意義的唯一差別在於:一個 是二維的;一個是三維的。二維空間的每一點可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三維空間的 每一點則可畫出三條互相垂直的線(引自許靖宜、曾文慧)。

第五節 預期貢獻

一、對於一般教師而言

期望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能做為一般教師欲從事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的參 考。

二、對於數學教師而言

希望本研究對於「電子白板融入六年級數學體積單元」的研究過程與結果,能提 供數學老師一個新的、不一樣的教學互動模式,為學生創造更多元的學習方式。

三、歸納研究結果

希望將研究結果,並參酌相關文獻,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教育行政單位推行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之參考。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資訊科技是不斷的進步,在教學時,教師不再只靠著一枝粉筆就走遍天下,教授 所有的科目。林宏時(2009)也提出未來學習的主流方式是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所 以,為因應資訊科技不斷日新月異的潮流,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斷的改變,教師的教學 方式也必須跟得上資訊改變的腳步,因此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方式勢必成為是未來 教育的趨勢。所以,為求進步,現代的教學已慢慢的從學習如何使用電腦,到後來的 使用電腦來提高完成速度,到目前的利用電腦的輔助來幫助學習。Eisenberg 和 Johnson(1996)曾明白指出,如果把資訊科技相關知能認為是一種獨立的、隔離的能力 來教,那麼在未來,學生將無法把這些資訊能力做有意義的運用。以上的敘述簡單但 很清楚的表達出為何要將資訊科技要融入教學的重要性(引自邱瓊慧,2002)。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to Instruction)這一名詞已 經出現十餘年,到底何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要了解何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之前,就要來探討一下,何謂「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何時將資訊科 技融入教學才是最適當?首先我們就要先討論「資訊科技」是什麼?資料(data)是未 經過處理過的原始符號、數字或文字(郭鴻儀,1997)。若將那些未經處理過的資料經 過 一 堆 複 雜 的 程 序 處 理 之 後 , 就 會 變 成 為 對 人 類 有 意 義 的 資 料 , 這 就 是 資 訊 (Information)。而「資訊科技」是指那些處理過的資訊加上科技技術,也就是資訊化 的科技,故「資訊科技」是一種技術,它可以將一大堆資訊很快速的經過一系列的程 序處理,但是它並不侷限在電腦電子技術而已,還包括電信技術,亦或者是將電腦電 子技術和電信技術兩者結合起來的新技術,而它所處理的對象包括語言、數字、圖像 和文字等資訊(何志明,2002)。資訊科技能促進處理速度如此快速,包含運算快速的 電腦、數學算式、統計、作業研究等,並由這些綜合的相關知識所建立的系統、技術

(19)

所撰寫而成的應用程式。王全世也說過:「資訊科技」是人類為了克服先天限制,希 望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因而發揮自身創造力,所發展出來的一種資訊處理與傳播的 科技,它的內容包括電腦、電話、電傳視訊、電視等(王全世,2000)。

將以上論述綜合來說,「資訊科技」是指網路科技或者電腦多媒體,這些資訊媒 體具備了眾多功能,如資訊數位化、多重的影音聲光刺激、容易存取、資訊處理的速 度快速、易於溝通等功能。而「融入」是指應用於教學,因此,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 指教師應用電腦多媒體網路的特性,配合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需要,把資訊科技視為 一種教學工具(徐新逸、吳佩謹,2002)。換言之,資訊融入教學,指的是以電腦為主 體而產生出來的訊息,包含文字、聲音、影像、靜態圖片、動畫等,教師能夠將資訊 科技有效地運用於教學之中,以達成教學目標。

而理想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要特意的融入?還是有需要才導入?其結果應該 是融入時融得「不留下任何痕跡」,也就是教學時不會因為資訊科技的出現而顯得突 兀,同時學生也能因這些輔助工具習得課程的知識(顏永進、何榮桂,2001)。故當教 師在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是很「自然」的導入,而不是跟流行,或是為了融入而 融入教學過程中。以下就國內外學者的相關文獻研究做整理,茲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之意義做簡略的說明:

表 2-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

研究學者 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

邱 貴 發 (1990)

認為電腦整合教學就是把電腦融入於課程、教材、教學及學習中,讓 電腦在教學當中變成教學不可或缺的工具。

Dias(1999) 科技整合應該是使用科技來支援與延伸課程目標,在無間隙的方式下 將科技融入、整合,使得學生能夠利用它以增進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Sprague &

Dede(1999)

科技整合是指將科技看做為課程當中的一項工具,它可以用來幫助學 生解決問題,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培養學生具有更高層 次的學習成果。

Dockstader (1999)

在一般的課程內容中有效率地使用科技,讓學生在有意義的方法下學 習如何應用電腦技術。

(續後頁)

(20)

表 2-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 (接前頁) Roblyer &

Edwards (2000)

教育科技強調提供現行的工具-電腦與其相關的科技,將其結合至教 學過程中以滿足教育需求。

王 全 世 (2000)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指在課程、教材或教學當中,將資訊科技融 入,使得資訊科技變成為師生於教學與學習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工具,

使得以資訊科友融入教學的方式成為日常教學的一部份,並能在任何 時間、任何地點,利用資訊科技來解決問題,尋找問題的解答。

顏 龍 源 (2000)

在資訊科技中,將可供教學與學習的各項優勢資源與媒體,以平順的、

適切的方式置入各科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

邱 志 忠 (2002)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指教師能充分利用資訊科技為教學輔助工具的特 性,促使教學前的準備更快速、教學時的活動更活潑以及教學後的評 量更多樣化,使教學目標能更順利達成。

唐 介 華 (2004)

資訊融入教學就是將資訊科技視為一種教學輔助的工具,配合著資訊 媒體傳播的特性,於適當的時機(教學前、教學中,及教學後的評量) 融於各個領域的教學活動當中,以提升教師的教學品質及提高學生的 學習效果,進而能夠培養出學生主動求知的能力。

林 紀 達 (2005)

在現有的資訊環境下,教師運用資訊相關設備,協助教學前的準備、

配合實際的教學活動於各項領域教學,以提升教學效果與學習成效與 培養主動學習的態度,並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

綜合以上學者所言,資訊科技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具有提高資料蒐集、

整理、歸納能力、寓教於樂,還能分享資訊與創新知識,促進學生發展高層次的技能 與問題解決的能力等功能,但它畢竟是一項輔助的工具、配角,其功能在於支援學生 進行探索、實驗、解決實際的問題,並提供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話、互動及反省思 考的環境,以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配合著教師教學時所需,在無特意的情況之下,

不必考慮融入的時間點於教學前、中、後,只要自然的融入教學當中,也就是在教學 計畫中思考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需求性、適切性、可行性,重視的是融入的觀念、過 程和科技的可用性,有了它,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更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完整,

學習動機更提高,學習效果更加有效率。

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

所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老師運用電腦科技於課堂教學上和課後活動上,以

(21)

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和「主動探索與研究」的精神,讓學生能「獨立 思考與解決問題」,並完成「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張國恩,1999)。也就是教師於 課堂上或者是在教學之後,運用資訊科技來輔助課程教學,或者是教學後的評量,或 是課後的補救教學,使得學生能從中獲得資訊科技相關的知識,並能運用這項技術解 決所遭遇之難題,並能一生都能受用無窮,這就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最終的目的。

以下為學者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之見解:

表 2-2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

學者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

何 榮 桂 (2002)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在創造一個多元化、互動性高、利於解決問 題的優質教學環境,並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培 養學生能主動探索問題,營造出一個生動活潑,極富有創意的環境。」

林 霈 岑 (2007)

1.導引學生瞭解資訊科技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2.導引學生瞭解資訊與倫理文化相關的議題。

3.奠定學生使用資訊的知識與技能。

4.增進學生利用各種資訊技能,利用資訊搜尋、處理、分析與應用的能力。

5.培養學生以資訊技能作為擴展學習與溝通研究工具的習慣。

6.啟迪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

綜合以上學者所述,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目的已經相當明確了,它不單僅僅只是 單純讓學生習得基本的資訊技能,也不只是把電腦視為一種輔助工具而已,而是要將 資訊科技視為一增進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的學習工具,並將整體課程、教材和教 學之設計整合在一起,能夠把資訊科技中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提供教學所需的資 源與媒體,來支援達成課程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中能更生動,激發出學生的創造力,

以促進學生能夠利用資訊科技進行更有意義之學習,培養學生能主動探索問題、解決 問題的能力,這才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最終的目的。簡言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 的就是要提供學習者一個具有多元、互動性、富創意的環境,來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 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

(22)

三、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範圍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範圍很廣,舉凡有關於電腦與網路有關的教學活動皆包涵在 內,例如:使用文書處理出試題評量卷、用試算表來計算學生成績、操作 CAI 軟體、

使用簡報軟體來教學、用單槍投影機來呈現教材、利用電子白板來輔助教學等,甚至 於電視教學、利用網路查詢資料、線上學習等等,皆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範圍。見 表 2-3)

表 2-3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範圍

學者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範圍

王 全 世 (2000)

1.學習資訊科技( Learning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學習任何與資訊科技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為的是在培養學生具有電腦 或資訊素養。

2.從資訊科技學習( Learning fr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將資訊科技視為一種教學媒體。

3.用資訊科技學習( Learning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將資訊科技視為學習工具,此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焦點與重心。

何 榮 桂 籃 玉 如 (2000)

依照資訊科技在學習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與學生參與的程度分為:

1.利用資訊科技作為呈現學習材料的媒介。

2.資訊科技為一種學習的內容。

3.資訊科技是學生學習的伙伴。

綜合學者觀點可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不是一開始就將它當作輔助的工具,而是 要一步一步循序漸進,主要範疇在教材的呈現、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首先培養學生擁 有資訊科技技能,提升其相關資訊素養,才能將資訊科技做為輔助、傳遞媒體工具,

最後才能真正將資訊科技視為輔助教學的工具,最重要的是要讓資訊科技變成學生在 學習時的好朋友,利用它運用於學習之中,利用探索、模擬、歸納、分析與統整等方 式,把所習得的知識建構成屬於自己的知識。簡言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主要範疇 是能夠利用資訊科技來學習,讓學生能夠學習較容易,也能夠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好

(23)

工具,進而把習得的知識轉化成新的一種知識。

四、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考量

既然資訊科技是輔助教學的一項好工具,當然要讓資訊科技能夠物盡其用,在最 適當的時機完全發揮其最棒的效能,所以,是不是隨時隨地就可以將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當中呢?在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活動時,將其可供教與學所用的各項優勢資源與媒 體,平順的、適切的融入各科教與學之每個環節當中。(顏龍源,2000)將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之時,如果教師只是為了融入而融入,完全不考慮到當下是否適合融入教學當 中,對於教學的教學活動可能就會有所阻礙,學生對於課程的吸收與學習效果可能會 大打折扣,那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資訊科技是個很好的工具,它包涵很多項的科 技產品,當要融入教學當中,須要適當且平順來融入,才不失資訊融入教學的原意。

所以我們在將資訊科技運用於教學時,時間點可以是在教學之前的準備教材,教學中 的主要學習活動,以及教學之後的評量上,並將資訊科技視為輔助教學的一種輔佐工 具,在適當的時機融於各個領域的教學活動當中,並配合媒體的特性,來提升老師的 教學品質,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培養學生能主動求知的能力,達到更佳的學 習效果,讓資訊科技成為教學中一種有效率的教學工具與學習工具,使得使用資訊科 技成為教室中教學活動的一部份,讓師生(Anyone)能夠在任何時間(Anytime)、任何地 點(Anyplace)利用資訊科技來解決問題,找到對師生最好的解答。

張國恩(1999)認為,使用資訊融入的方法來進行教學時,應該仔細考慮教學的需 求性、現有教學環境下資源能否配合實施之可行性、並符合學習理論、和原教材結合 之程度、展現方式、教學資源是否容易取得,最重要的是應注意智慧財產權。故當教 師於教學時欲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方式時,應仔細考量軟硬體是否能配合,並深入 的了解課程,以選擇配合該課程所需的教材與輔助工具,才能將資訊融入教學的作用 發揮到最佳。表 2-4 為學者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使用考量研究彙整表。

(24)

表 2-4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使用考量研究

學者 使用 考量

顏永進,何榮桂

(2001) 張臺隆(2003) 吳明隆 (2004) 1. 何 時

融 入 (when)

何時進行最有效?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的 時 機:課前教學資料蒐集的 準備。教學中以其為媒介 來引起學生動機、呈現教 學、或學生利用資訊科技 來完成某學習活動、到學 習的評量等。

資 訊 融 入 教 學 的 時 間 何 時 才 是 最 適 當 的 呢?是在課堂之前、課 堂之中或課堂之後?

2. 為 何 融 入 (why)

1. 為 何 要 進 行 資 訊 科技融入教學?

2. 對 於 課 程 之 性 質、單元內容,是否 真有其必要性?

3. 學 生 是 否 會 因 資 訊 科 技 的 融 入而 提 高 學 習 興 趣 與理 解 程度?

1. 使 教 師 的 教 學 更 有 效 率,教學工作更專業。

2.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 來輔助學習。

3.讓學童擁有將資訊科技 運用於生活的能力,培養 其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4. 培 養 資 訊 科 技 領 域 人 才,創造更佳的資訊科技 環境。

對 於 教 學 是 否 有 所 助 益 ? 對 學 生 的 學 習 是 否 有 正 面 的 效 益 存 在 ? 教 師 應 是 為 能 提 升 教 學 效 能 與 效 率 的 而融入,而不是為應融 入而融入。

3. 如 何 融 入 (how)

要在「有需要」的前題下 及融入得「不留痕跡」下 及進行。

1.融入後是否會使學習成 效更好?

2.沒有融入也會有同樣的 學習成效嗎?

3.融入目的是什麼?

4.融入後使教學活動更順 暢嗎?

採 用 何 種 方 式 將 資 訊 科 技 應 用 於 課 堂 之 中?教師以呈現、分組 搜尋、個別搜尋或師生 討論方式等。

4. 融 入 內 容 (what)

哪一類型的資訊科 技適合融入於教學 之中?

配合學校現有設備,如軟 體、硬體、韌體。即需要 哪 些 軟 體 ? 或 單 槍 投 影 機?電腦?需事前編(剪) 輯相關資料?或網站(頁) 規劃?

要 融 入 的 教 學 素 材 為 何 ? 網 路 資 源 或 多 媒 體 光 碟 ? 或 網 站 資 源 是哪些?

(績後頁)

(25)

表 2-4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使用考量研究 (接前頁) 5. 融 入

地 點 (where)

1. 實 施 地 點 為 何 ? 電腦教室或配有「教 室電腦」的一般教室 或特別教室?

3. 電 腦 與 學 生 人 數 的比例為何?

4. 有 無 廣 播 系 統 或 單槍投影機設備?

5. 能 否 連 上 網 際 網 路?

實施科技融入教學地點,

可說是無所不在,像是電 腦教室或配有「教室電腦」

的一般教室、特別教室…

等等都可以。因場地的不 同,能運用的資訊科技也 將有所不同。若能有無線 寬頻環境,知識更在隨時 在被需要的時候能隨手可 得。

配 合 電 腦 教 室 教 學 或 原班級,多媒體教室或 任 何 上 網 處 均 可 以 協 同教學方式融入。

6. 誰 在 學 習 (who)

1. 實 施 者 與 對 象 為 何?

2. 教 師 已 具 備 何 種 資訊素養?

3. 學 生 具 備 何 種 資 訊技能?

1.教師的資訊素養能順利 運用哪些資訊科技。

2.教師的資訊素養對該資 訊科技特性的掌握,將直 接影響融入時流暢性及有 效性。

3.學生資訊素養將影響課 程設計的方向。

4.學生是否具備使用、辨識 或操作的能力,將直接影 響課程設計的價值性。

學 習 者 的 學 習 特 性 是 個人、小組或全班?採 用 的 教 學 策 略 與 內 容 因 學 習 者 的 不 同 而 不 同。合作學習方式為較 佳的學習模式,可培養 學 生 對 新 時 代 所 需 的 關 鍵 能 力 及 可 發 揮 學 生知識社群功能,符合 學習生態的改變。

由以上學者的論點可知,在融入教學時要仔細的通盤考慮清楚這 6w (when、

why、how、what、where、who),到底何時融入才是最適當的時機?教學之前?教學 之中?教學之後?為何要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呢?原因、目的為何?什麼人來學習 呢?以何教材來融入呢?要是為了對教學有助益才考慮融入,千萬不可以跟隨流行,

為了要融入而融入,這樣子的融入教學當中就沒有意義了。根據上述 6w 謹慎的考量,

研究者仔細評估各項資訊科技輔助的功能與學校現有的資訊設備,並定出希望以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後的成效,最後決定以電子白板融入六年級數學科體積的計算單元,並 利用教科書出版商所提供的教材光碟,進行修改、製作適合六年級學生學習的教材內 容。決定以電子白板為輔助教學工具的原因是因為電子白板需要事先學習如何操作,

(26)

白板學習融入數學科的成效如何,而是在如何操作電子白板,這樣就會是喧賓奪主 了。而六年級的學生不管是心智、知識上皆已達一水平,故選定六年級的學生來進行 實驗研究是很適當的。當決定實驗班級後,科目、單元的決定更是需仔細的評估,電 子白板首重師生的互動,而互動除了經由師生間的問答與回饋之外,更重要的是學生 能利用電子白板展示、表達其想法,完成教師所交付的作業,這樣才是本研究最終的 目的。從以上論述可得知,在考量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此 6w 將會影響實驗成 敗的關鍵,研究者多方仔細考慮之後,相信資訊科技就會是一種最佳的工具來輔助教 師運用於教學。

五、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

一個有效的學習配合良善的輔助工具與較佳的學習環境,能達到某程度的成效,

而一個有效的學習環境必須要能提供學習者需要的重要工具,如不能提供所有學習者 需要的工具,也必須告訴學習者在何處能容易找到該工具。一個理想的電子白板的環 境要能提供師生一個有效的互動學習環境。而當要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並沒有規 定只有某一種的模式,端看教學者認為何種教學環境適合運用何種教學模式?要運用 何種資訊科技模式融入於哪一科目的教學上才適當,所收到教學成效最佳等等。表 2-5 為學者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研究彙整表。

表 2-5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

學者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

溫 明 正 (2000)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有六種:網路教學、多媒體教學、錄影帶教 學、隨選視訊教學、第四台教學節目播放及虛擬教室教學。

王 裕 德 黃 忠 志 (2001)

資訊科技融入各領域教學將是二十一世紀教育改革之一大工作重點。

兩位學者歸納出下列幾種模式:

1.運用網路資源輔助教學

2.運用多媒體電腦輔助教材 (CAI)輔助教學 3.運用各式套裝軟體輔助教學

由以上學者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觀點來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是沒 有一定的標準的,從電視教學、多媒體 CAI,到網路教學都可以,端看教師在教學時

(27)

的選擇。本研究針對各學者的論點,根據學生的需要,考慮學生對具體操作的接受度,

與增加互動經驗的原則,決用採用電子白板配合電腦與輔助光碟,期許能提升學生興 趣與提高其學習成就。但不管是哪一種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沒有所謂的好還是不 好,只有適不適合教師用來輔助教學之用,教師要針對自己所需來選擇、運用,不管 是那一個科目,能夠使得教師在教學時能更得心應手,把所要傳達的知識給予學生,

培養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並在教學 設備軟硬體都支援的情況之下,達到師生雙方都得到雙贏,那麼不管是哪一種的資訊 融入教學的模式都是最好的教學輔助工具。

六、影響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因素

使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中是世界趨勢,而對教師與學生而言,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之中,雖然提供了不同且新奇的教學方式,但是從考慮、決定要實施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到真正實施的過程中,不管是外在(如硬體設備)與內在(如教師本身的資訊素養) 的條件下,教師往往遭遇到許多的難題,打擊了教師改變的士氣與信心,因而影響了 教師欲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熱情與意願,或影響了施行的成效。國內學者對影響資 訊融入教學實施的因素、障礙等問題多有討論,以下為學者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 容易遭遇的問題之統整:

表 2-6 影響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因素

學者 觀點

王 全 世 (2001)

目前推展與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障礙有:

1.教師的認知與其相關能力不足。

2.缺乏相關的技術支援與教學支援。

3.缺乏足夠的教室資訊硬體設備。

4.缺乏連上網際網路的資訊高速公路。

5.缺乏教育專用的教材搜尋引擎與檢索系統。

徐 新 逸 吳 佩 謹 (2002)

資訊融入教學的阻礙有:學校內軟硬體設備不足、沒有足夠時間製作教 材、缺乏軟體操作製作能力、不願使用新科技的守舊觀念及不願多花時 間和精力思考要如何將資訊融入教學之中。

(績後頁)

(28)

表 2-4 影響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因素 (接前頁) 饒 世 妙

(2002)

認為:

1.資訊能力不足,影響實施意願度 2.可自由運用時間不足

3.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概念模糊 4.缺少支援

李 介 至 (2002)

分析教師運用教學科技的主要問題為:學校要趕課,沒有時間、缺乏實 務研習、教室內缺乏網路資訊節點、相關研習太少、學校經費不足、學 生家中沒電腦、教師自身缺乏經費、需多花費工作額外時間、不大會操 作、無法配合教材編制等。

吳 文 中 (2002)

其認為電腦在國小運用的問題有:

1.資訊設備的提供不足 2.教師資訊素養的不夠 王 文 裕

(2003)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困境:

1.教師本身資訊能力不足,影響其實施的意願 2.學校硬體設備不足或對軟體的內容不甚了解 3.缺少行政及時支援

4.可自由運用時間不足

5.對資訊科技效用產生不夠信任的態度 6.學生是否具備足夠的資訊先備能力

由以上學者的論述所知,教師在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所受到阻礙有:能自 由運用的時間不夠、本身的資訊素養不足、墨守成規,不願改變、教材製作不易、不 熟悉電腦操作、無暇深入學習、硬體設備的不足或對軟體內容的不熟悉、以及行政的 支援不足…等等,這些都再再的影響著教師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願與教學成效。

本研究在進行實驗前,研究者即遇到許多挫折,如資料的蒐集、教材內容的製作、電 子白板的操作、硬體設備的不穩定等,使得研究者對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信心大受 打擊,所幸在同學年老師與資訊組長的協助之下,研究者才能順利解決這些難題,完 成所有的教學準備。其實教師是很有心學習的,看到資訊科技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成 效,提高本身的工作效率,也都很想運用資訊科技來融入教學,輔助教師在教學上更 有成效。雖然教科書出版商有提供一些輔助教材,但並非所有的教材都是符合教師教 學所需的,所以當教師欲製作輔助教材,因教材製作有一定的難度,並非一般教師有 能力或獨力完成,有時須多位教師一起協力合作才能完成,但目前教師的工作量很

(29)

大,真的沒有太多時間做其他額外的工作。雖然學校常常辦理資訊研習,但對許多教 師而言,久久才操作一次,上次會操作了,但找不到時間再去使用,經過太久的時間 沒使用,臨時要使用時就又覺得非常生疏,愈是這樣,教師就越是恐懼越不敢用,如 此惡性循環,當然不願意使用。若能逐步解決這些問題,相信各位教師為了能提升學 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對於利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方式是非常樂以實施的。

第二節 科技促進學習的傳播理論

何謂傳統教學?也就是依照著固有教學形式進行教學活動。亦即一班中由一位老 師教導幾十個學生,學習某一學科並定期測驗評量學生分數高低(毛連塭、陳麗華,

1987)。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唯一的學習資料來源是教師,或是教師藉以直接教學的 教材(Farivar,1985)。通常教師與學生同時在同一空間(教室),按照既定之教學目標、

既定之教材、固定的時間表,教師將其經驗與知識傳達給學生,教師憑著一支粉筆、

一本課本就能進行教學活動,學生聆聽著教師天馬行空的描述著教材內容。林佩璇 (1992)指出在傳統教學法中,是以教學活動的中心為教師,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維 持班級秩序的維護者,思想的啟迪者。因此傳統教學可視為由教師講解與學生聽講和 練習的一種教學型態。本研究所指傳統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利用教室內黑板,配合南一 出版社所檢附之數學教具(課本情境掛圖、習作掛圖)等,進行教學。

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有別於傳統教學,教師不再只是唯一的知識傳授者,學生不 只是純粹的接受教師所傳遞的教學內容,教師變成在一旁引領學生進入探索知識的引 導者,所以藉由資訊科技運用於教學之中,來提昇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師生間的互 動,進而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提升其學習成效。所以教師在導入資訊科技於教學時,

經由理論基礎的引導,讓教學不再只是口號,而是能透過資訊科技的輔助,讓教學從 紙上談兵,將教師的教學理念、態度、行動等因資訊科技而落實於教學當中,對學習 成效與學習態度真正的提升。以下就科技促進學習之傳播理論作論述:

(30)

一、傳播意涵

「傳播」(communication)有資訊傳達、意見交流、通信、溝通、傳遞、共享之意。

它的意涵為訊息交流、媒介、分享。人類藉著聲音、文字、圖像、符號、或其他形式 訊息,藉由媒介來傳達。它是一種複雜的傳播訊息與交流的過程。媒介是訊息傳達的 重要中介物,它可以是資訊科技、物品或者是人,有了這些媒介,我們才能把訊息傳 播出去,和他人一起分享彼此的信念、意見。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可以把傳播定義為:

藉由某種媒介(media),傳播者將訊息(Message)傳達給接受者,來達到分享的一個過 程。那到底訊息是由誰來傳播?藉由哪種媒介來傳達內容?傳達給誰?我們希望能達 到何種成效?以下為幾位學者的論述:

二、Lasswell 的傳播學說

Lasswell 於 1948 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一個傳播行為是要回答傳播過程中的五 W。此五 W 為:誰、說什麼、何種通道、對誰、什麼效果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 with what effect)。「誰」是控制分析,指傳播者;「說什麼」是內容分析,指所 要傳播的內容;「何種通道」是媒體分析,指所使用的傳播媒體;「對誰」是對象分析,

指龐大而複雜的受傳者;「什麼效果」是效果分析,指受傳者對接收信息所產生的意 見、態度與行為的改變。此即為五 W 傳播模式 (沈中偉,2004)。(如圖 2-1)

圖 2-1 Lasswell 的傳播模式 (沈中偉,2004) 三、Berlo 的傳播學說

Berlo (1960)歸納前人知識發展出下列傳播模式:來源 (source)、訊息 (message)、

通道 (channel)接受者 (receiver),一般稱為 SMCR 傳播模式。強調人是傳播過程的核 心主體,而不是媒體 (張霄亭、朱則剛,1998)。 (如圖 2-2 )

誰 說什麼 何種通道 對誰 什麼效果

(31)

圖 2-2 Berlo 的 SMCR 傳播模式 (沈中偉,2004)

1.來源:指的是教師將知識傳遞出去,受到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口語的 表達是否清晰、講述的技巧、文字、思想、態度、肢體語言、表情、手 勢、專業素養…等影響。

2.訊息:是指傳播的內容的呈現。圖文的編排是否適當?版面設計是否恰當?訊 息是否有組織過?聲音、圖文的排列與結合是否有一定的順序?都會影 響訊息傳遞的效果,到底是加分?還是扣分?

3.通道:指的是傳播各種不同種類訊息的工具。如人、報紙、雜誌、電視、廣播、

電腦、圖表…等,教師在上課前需加以選擇使用何種工具來傳遞才合適。

選擇對的通道,就能將訊息普遍的傳遞出去;選擇錯誤的工具,其所收 到的學習成效有限,因而會影響其學習態度,它和訊息之間是密不可分 的,不管是資料的內容、訊息的處理、接受者的能力與知識等,都會影 響傳播者對於通道的抉擇。

4.接受者:教師精心製作的各種訊息,藉由各式通道傳遞到接受者,接受者接收 各種訊息的程度受到先備知識、態度、技能等因素的影響。(張霄亭、朱 則剛,1998)

傳播媒體的選擇適當與否影響著學習效果的優劣,學生學習態度的積極與消極,

故教師在選擇教學輔助媒體時,一定需經過仔細思考才行,否則教學效果與教學態度 可能會適得其反。Dale (1946)的「經驗的金字塔」(圖 2-3 )以簡單模式呈現出教學媒 體所能提供學習經驗的具體程度,可作為教師在選擇教學媒體時的參考依據。從上而 下共十層,最高層為最不易讓人記憶的抽象符號,故學習效果最差,記憶也最模糊,

記憶也最快消失;層層而下,至最底層是最具體的直接的經驗,它強調〞做〞,直接 來源 訊息(M) 通道(C) 接受者(R)

(32)

去實踐,所以學習效果最好,記憶也最深刻、最清晰、感覺越直接、經驗越具體、效 果越宏大,保留也最久,故具體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愈抽象的學習經驗,愈需要具體 的學習經驗為基礎,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多提供具體的學習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

提高其學習成效(朱則剛,2000)。總而言之,Dale 強調知識是自個人直接(親身活動) 或間接(透過文字、語言、圖片等媒體)的經驗中獲得(引自國立教育資料館)。教師在 選擇教學媒體時,希望學生能有較佳的學習效果,知識保留較久,應盡量多選擇能讓 學生可以實際操作、體驗的教學方式,減少只使用抽象的口述與視覺符號教學的單一 學習管道(沈中偉,2004)。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更具體的學習經驗,本研究所使用的教 學媒體為目前國小最新的資訊科技--電子白板,學生能夠親自上臺操作,由做中學,

符合 Dale「經驗的金字塔」的發展理念,達到最底層的具體學習目標,讓學生有最 深刻的學習經驗,不但能提升其學習興趣,更能提升其學習效果,其學習態度也能因 使用電子白板教學而有正向的提升。

抽象

由思考中學習 10 --口述符號 (Verbal Symbols) (抽象符號) 9 --視覺符號(Visual Symbols)

8 --錄音廣播靜畫(Radio,Recordings,Sill Pictures) 7 --電影(Motion Pictures) (圖像經驗) --電視(Television)

由觀察中學 6 --展覽(Exhibitions)

5 --參觀旅行(Study trips)

4 --示範(Demonstrations) (具體經驗) 3 --戲劇經驗(Dramatized Experiences) 由做中學 2 --設計經驗(Contrived Experiences)

具體 1 -有目的直接經驗(Direct Purposeful Experiences)

圖 2-3 Dale 的「經驗的金字塔」

(參酌並修改自謝鴻儒)

Berlo 認為教學的過程就是思想傳播的歷程,教學就是思想傳播工作,而思想傳 播(Communication)一方面是傳播,一方面有一種交互作用,故教學上的應用時會產生

(33)

Feedback 回饋 (師生之間的傳播關係)

「回饋作用」(Feedback),使學習者可以學習到更多更具體的知識和經驗(張霄亭,

1994)。回饋是指接受者對於訊息的回應與說明,教學若只是單向傳播,教師就不知 道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他是否真正了解教師所要傳達的訊息是什麼?但經由回 饋,教師可知在其教學之後,從學生的表情、發表的參與度、肢體語言、回家功課的 完成…等,來了解學生是否達到學習目標,不但可檢核學生學習情形,並可做為教師 教學省思教材的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與評量方式是否適當(沈中遠,2004)之依 據。從圖 2-4 師生間的傳播關係圖更可說明 Berlo 的傳播模式與教學模式的關係密切。

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藉由媒體傳遞課程給學生,雖然教學活動會因教師本身的因素 (表情、肢體語言、教學經驗…)而影響教學品質,學生也會因其他事物、環境的改變 而學習結果有所不同,但經由回饋後,教學不再是單向的由老師教授知識,而是雙向 的交互作用,老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圖 2-4 師生間的傳播關係 (張霄亭,1994)

四、Schramm 的傳播學說

接受者 (Receiver)

(Student) 學生 消息來源

(Source)

(Teacher) 老師

環境

Environment Other Message 其他干擾訊息 Message 訊息

Channel 途徑 (Media)媒體

本身因素 Filter

(34)

回饋

(Source)、製碼(Encoder)、訊息(Signal)、通道(Channel),譯碼(Decoder),受訊者(Receiver) (如表 2-7) 。從表 2-7 與圖 2-5 可知,老師(訊源)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與方法(製碼),

將所要傳遞的教學內容(訊息),藉由適合的教學方法(通道)來傳播,學生(受訊者)經由 學習,吸收、理解(譯碼)接收教學內容,再發出一個訊息給老師(回饋),讓老師了解 學生的學習效果,這就是 Schramm 的傳播模式。有效的傳播必須在訊源和受訊者雙 方的共同經驗領域內才能發生(李文瑞等,1995),亦即老師應依據對學生背景經驗的 認識,應用適當的符號來傳授課程的內容,學生才容易了解,由經驗金字塔的理論,

以具體經驗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可以減少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教學時所引起的困擾;

亦同以替代性的圖畫經驗(視聽媒體)來教學,可以有效促進教學傳播(引自國立教育資 料館)。

圖 2-5 Schramm 的傳播模式 (引自國立教育資料館) 經驗領域

訊源 製碼

經驗領域 譯碼 受訊者 訊

息 通道

(35)

表 2-7 Schramm 的傳播模式與教學的關係 (引自國立教育資料館)

傳播 內容說明 教學

訊源 (Source) 傳播訊息的來源,訊源為任何個人或組織 老師 製碼 (Encoder) 將訊源把想要傳送的思想、資料、或感覺轉變

成感官能接受的各種符號或行為的過程

選 擇 教 學 內 容與方法 訊息 (Signal) 具體的內容,如聚餐日期、地點、人員…等。 教學內容 通道 (Channel) 傳遞訊息的方式,包羅萬象。 教學方法 譯碼 (Decoder) 訊息到達目的地時,接受者須先將這些符號經

過轉換和還原的過程

學 習 與 吸 收 教學內容 受訊者 (Receiver) 接收訊源者 學生 回饋 (Feedback) 受訊者在接受訊息後,對訊源發出的另一個訊

息,讓訊源了解傳播的效果

學 生 的 表 現 與反應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傳播媒體不只是傳遞抽象的符號(口述和視覺符號)而已,

而是能提供學生更具體的學習經驗(展覽、旅行、示範…),它促使學生擴展了他們的 經驗範圍,並能高度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能不受時空限制將具體、真實的訊息傳送 給學生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並提供團體學習或者個別學習,使得學生的學習態度朝 正向的改變,讓整個學習活動更富有互動作用,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學習者可以獨 立進行學習。而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主導整個學習活動了,他/她只是引導的角 色,引導學生從被動轉變成主動學習,雖然在學習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皆會因外在一些 因素而影響學習,但從師生之間回饋,雙方都可以即時修正,以達到學習效果。

五、傳播理論與學習成就、學習態度的關係

在教學當中,學習效果就是一般所說的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不管學生最初的起 點行為是否相似、平等,只要學生願意學習並接受教育的薰陶,每個學生都可能因學

(36)

(一)學習成就

張春興(1996)認為學習成就是指個人在學業上實際所表現的心理能力。張錦鶴 (2002)也說學業成就即是指學生在校各學科的學習結果。簡單的說,也就是指經由一 段時間之學習後,學習者所得到之學習結果而言。本研究的學習成就是南一版六年級 第十二冊數學第三單元--「體積的計算」後測成績。

(二)學習態度

學習是一種認知概念上的改變,態度是一種心理歷程,「態度決定一切!」這句 話指出了「態度」的重要性。而影響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學習態 度,因此,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態度,是所有教學者所必須、應該努力的(李登隆,

2004)。態度是一種持久且穩定的表現,不是隨意就能改變的,必定是因為某人事物 而引起的;而態度的形成、表現出的行為和改變,則會受種種的因素而受影響,如個 性、人格、經驗、學習和社會環境等。態度並非從頭至尾是固定的,也不是說改變就 改變,不過它是可以學習的。根據郭生玉(1985)所言:態度是指一種傾向,是個人對 其他人積極或消極反應,亦或者是對某種事物、情境、概念,它包含三種成分:認知 的、情感的和行為的。認知係指個體對事物的了解以及信任;情感是指個體對情感的 喜好與厭惡;行為指個人對事物與外在的行為。而張春興(1991)更將態度定義為個人 依其對人事物、週遭世界認知及好惡所表現的一種持久且一致的行為傾向。由上所 述,態度藉由教學歷程,就可能因某人、事、物、感覺的認定與喜好而改變。秦夢群 (1992)定義學習態度可分為兩種,一為對課業學習的態度,另一則為對學習環境的態 度,前者是指學生對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後者為周圍環境的各個變數,因而造成學 生對事物的主觀看法。而數學學習態度是指個人對數學的一般性看法、喜好或厭惡程 度,這不是先天的,而是經由後天眾多因素所構成的關係。本研究所指的數學學習態 度,是指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或者消極反應傾向,以及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情 形。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教學方式有關,教學方式又和學生的學習成就有關,一般而言,

學生的學習態度會影響其學習成果(李秀華,2005)。也就是說學生態度和學習成就兩

(37)

者是息息相關。從以上學者對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來看,兩者的關係密切,學生的學 習態度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積極的學習態度對學習是一種正向的行為傾 向,學生對課業就會興趣高昂,學習成就可能會是往上移動;而消極的學習態度對學 習是一種負面的傾向、對學習不大感興趣,因此激不起向上求知的慾望,故學習成就 可能會是急速往下降,故兩者的關係可說是秤不離錘,錘不離秤,形影不離。

學習態度既然會影響學習成就,而學習態度又受學習歷程中學習環境的影響。因 此當教師在學習歷程中使用傳播媒體輔助教學時,傳播媒體將教師所要授予學生的教 學內容傳遞給學生,而傳播媒體的方便性、呈現清晰性更引起學生注意,學生會因為 傳播媒體而受到激勵,因而吸引學生注意力集中於此,專心度就提高,相對地就會影 響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會提升,而學習態度又會直接牽引著學習成就高低,故我們可 以說:學習態度、學習成就與傳播媒體三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緊連在一起的(如圖 2-6)。學生的學習態度因傳播媒體的使用恰當而有了正向的改變;而學習態度的正向 改變因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就,故當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除了教師本身的專業 素養、態度、肢體語言之外,若能適當的使用教學媒體來輔助教學,配合學生的先備 知識與學習動機,相信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的提升有極大的影響力。

圖 2-6 傳播理論與學習成就、學習態度的關係 傳播

學習 成就

學習 態度

(38)

第三節 電子白板的介紹

電子白板是目前一項很新的科技產品,雖然和一般白板相同的是一片白板,但它 是與電腦進行通訊,利用 USB 接線將電子白板與電腦連接,同時利用投影機將電腦 上的內容投射到電子白板的螢幕上,在配合的應用軟體支援下所有書寫內容,會在電 腦上同步顯示,變成一個可直接操作電腦的大螢幕,構成互動式的教學環境。(如圖 2-7)

圖 2-7 電子白板運作模式 一、電子白板的分類與功能

按其電子白板使用特點,我們把電子白板分為三類:第一代的複寫式電子白板 (Copy boards) 、 第 二 代 週 邊 式 電 子 白 板 (Peripheral boards) 以 及 第 三 代 電 子 白 板 (Interactive Whiteboard)。目前,第一代和第二代電子白板皆已被淘汰,目前由電子白 板取而代之。市面上出現的各種電子白板,是由不同的科技公司所研發、生產出來的,

品牌、工作原理、相關支援的軟體、使用的方式不太相同,但是它的功能對協助教師 達成教學上的互動,差異卻不大。(陳惠邦,2006)。

此外,根據電子白板的硬體規格與感應的技術,我們可以將電子白板分成以下三 類:

(一)電磁感應(Electromagnetic):

目前英國 Promethean 公司生產的 ActivBoard 即屬於此類。電磁感應式白板因為 投影機連接埠

電腦

投影機 電子白板

USB接線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in learning in inequalities with one unknown, as well as to collect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errors in problem solving..

There is no bundled means for those who are licensed as motivation for strict execution, which leads to the hesitative attitudes toward HACCP among proprietors of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learning method and motivation on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 business simulation system context: An experimental study. Four steps to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We try to find thes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ate of counting learning form the point of extension education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interchanging impact on mathematics learning achiev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in terms of different teaching pedagogies.. There i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