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題目:說故事機器人用於幼兒學習之輔助 伴學角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題目:說故事機器人用於幼兒學習之輔助 伴學角色 "

Copied!
5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說故事機器人用於幼兒學習之輔助 伴學角色

A Storytelling Robot as a Teaching Assistant

系 所 別: 電機工程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 M09601066 郭依婷 指導教授: 鍾 英 漢 博士

陳 竹 一 博士

中華民國 九 十 八 年 七 月

(2)

摘要

人類學習的重要方式,以語文為媒介,才能展開各項學習活動,

語文是一切學習活動的主體,而幼兒的語文發展也是經由不斷的學習 與模仿,才能熟練的運用語文,故事是一種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

。因此,我們利用已研發完成一個能夠表達情感的機電系統─情感機 器人(臉),與幼兒在語文中互動學習,並且結合人類記憶結構法與 故事文法結構,更有助於幼兒能有系統地將學習材料存入記憶架構中

,有助於學習材料保留在記憶中而不易遺忘,讓幼兒快樂的進入閱讀 世界。

此系統是以故事為主軸發展出來的閱讀系統,利用故事圖卡內所 蘊藏的故事架構,結合運用編故事、講故事、表演故事提高幼兒的學 習興趣,更可以激發幼兒的創意與想像力,此系統可隨著使用者的構 想加以組合排列,並且選擇主角,隨著使用者所選擇排列的故事不同

,能變化出許多不同的故事,故事的內容設定也能讓使用者以自己喜 愛的時間、地點、行動和結果來更換,如此可讓使用者在閱讀的過程 中更容易有參與感,讓故事隨著使用者的想法來說故事,培養幼兒的 創造力及邏輯思考能力。在未來更能藉由機器人來與幼兒互相學習。

關鍵詞:情感機器人、說故事、互動、故事結構。

(3)

Abstract

An important method in human learning, through language, could let human start many kinds of learning. Language is the major of all the learning action.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is through continual learning and imitation to reach the skilled use of language. Telling a story is a lovely kind of teaching to children. For this reason, we use a

sentiment expressed by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systems, emotional robot, to interact with young children in learning language.Comb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human memory and the grammar structure of story, it’s not only helpful to let children store learning material to memory

structure systematically, but also easily help them memoriz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Let children join the learning world joyful!

This system is a reading system based on the story. Planning for the story card with the story structure hiding combining story-editing,

story-telling, and story-performing can improve children’s interesting in learning. In addition, children’s originality and imagination are aroused.

With this system, users can arrange the story card, and chose the

protagonist. As the user chose the story of a different order, it can change into a different story style. The content of the story also allows user to set their favorite time, location, and action, then the story-telling content will be rearranged. User will have a sense of participation in reading process.

Through the thinking process, the children will develop creativity and logical thinking. In the future, robot and children could be learning by teaching.

Key Words:

emotional robot, tell a story, interactive, story structure.

(4)

致謝

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 鍾英漢教授與陳竹一教授,兩年來的指導

,在研究所的過程歷練讓我成長許多,進而順利完成此論文;其次要 感謝實驗室的學長與同學們,以及碩一的學弟在我研究過程中遇到瓶 頸時,給予建議和指出正確的方向;此外,更要感謝口試委員 黃雅 軒教授、辛錫進教授於百忙之中審閱論文並提供寶貴的建議,使得本 論文更加完善。

最後,最該感謝的是我父母,讓我在求學的過程中給我支持和鼓 勵,使我能毫無牽掛的完成此碩士論文。

在此,謹將這份成就獻給所有支持我的人。

郭依婷 謹致

(5)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第 1 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動機...2

1.3 論文架構...3

第 2 章 相關理論與研究...5

2.1 幼兒說故事相關研究...5

2.1.1 幼兒語言之特色...5

2.1.2 使用故事研究策略...7

2.2 幼兒語言學習情境...9

2.2.1 科技融入語言學習...9

2.2.2 運用說故事機器人於語言學習... 11

2.3 行為學習理論... 12

第 3 章 科技與人文結合... .15

(6)

3.1 人機互動... .15

3.2 認知科學... .16

第 4 章 說故事機器人之設計規劃... 21

4.1 說故事機器人之系統架構... .21

4.2 說故事模式運作流程... .24

4.3 說故事機器人之故事網模組... .29

4.3.1 人類連結憶... 29

4.3.2 故事文法結構... 31

第 5 章 實驗分析與討論... 33

5.1 實驗背景... .33

5.2 實驗目的... .34

5.3 實驗結果... .35

第 6 章 結論... 37

參考文獻... 39 附錄一 說故事機器人輔助學習適合度及感受半結構性問卷

(7)

圖目錄

圖 2-1 語言獲得裝置 ...7

圖 2-2 有聲互動學習雞HoMe GuGu & 說故事新版Elmo Live... .10

圖 2-3 知覺產生過程 ... .13

圖 2-4 人類記憶系統的組織及其訊息流程... .14

圖 3-1 基模理論 ... 18

圖 3-2 人類之認知結構網 ... 18

圖 3-3 Rumelhart (1975) 故事文法結構圖 ... .20

圖 4-1 StoryTeller系統架構... .22

圖 4-2 串列介面控制系統架構 ... 23

圖 4-3 流程圖 ... 23

圖 4-4 故事圖卡編輯區 ... .26

圖 4-5 故事主題選單區 ... .26

圖 4-6 故事主角選擇區 ... .27

圖 4-7 故事閱聽視窗畫面 ... .27

圖 4-8 故事圖像閱讀視窗畫面 ... .28

圖 4-9 記憶結構. ... 30

圖 4-10 Rumelhart的故事文法結構 ... .32

(8)

圖 5-2 說故事機器人使用者環境 ... .36

(9)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發展與人類生活型態不斷的改變,全球人口出生率降低

,家庭出現少子化的趨勢。因此,不論是大人或是孩童在生活陪伴、

心靈休憩、療傷互動、娛樂陪伴的需求都越來越高,各種強調情感訴 求的電子產品開始慢慢出現[37],而智慧型代理人更是人類生活中的好 幫手,在教育上可以作為虛擬的教師或虛擬的學習夥伴,為使用者進 行講解、演示、練習、實驗和考試等動作[40]

我們曾研發完成一個能夠表達情感的機電系統-情感機器人(臉)

,更建立了一套此機器人表達情感的模式,本論文將此系統應用在幼 兒學習之中,能吸引幼兒閱讀故事,達到娛樂與教育的雙重效果性質

。Piaget的建構主義理論中,認為知識的獲得,並非直接經由外在環 境吸收知識,而是個人內部的構成,即使兒童直接受教於他人,實際 上是個人內部構成或經由記憶學習而來。因此利用機器人當作輔助老 師的教學教材[17],讓機器人扮演幼兒的玩伴,則透過人與機器人的互 動交談,可以誘發幼兒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進而提升學習效能,並 能在與教育玩具互動中激發學習動機。

(10)

的想像力,同時可藉由他們已知的文字及所經驗的世界來詮釋圖像的 內容[7]。說故事是人類社會中相當古老的一門藝術,在數千年前,文 字尚未出現,但說故事活動卻已經開始,而且故事對幼兒來說是相當 有吸引力的,如能善用故事使幼兒更容易融入其中,並加以學習,則 可增進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故事在兒童休閒活動上扮演的角色,除娛 樂價值外,更有行為導正的優良效果[13]

幼兒在學習時會把第一次掌握住的特徵、現象、關係,當做典型 性來看待,這個最初認知的典型性即形成其所謂的「基模」,以後遇 到其他事件時,會先用這些基模來理解,理解得通即將此事件納入到 此基模中,如果無法解釋則會形成另一種基模。上述事件如用皮亞傑 的觀點,前者屬於「同化」的過程,而後者則是「適應」的過程[40], 為此於本系統架構出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讓幼兒能在此環境中,不 斷的反覆聆聽,讓幼兒能夠學習句子架構,這對幼兒在早期的教育與 訓練有很好的形式。

1.2 研究動機

世界上沒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故事是幼兒認知世界的一扇窗口

,講故事是對幼兒進行早期教育和訓練的一種非常好的形式,也是開 啟智慧之門的一把鑰匙。本研究採用德國維寶(Ravensburger)出版

(11)

,但根據我們的觀察發現,圖卡中似乎蘊藏著故事結構,另一方面,

由於沒有文字的輔佐,就沒有一個既定的文字框架,因此在故事的情 節安排上較有彈性,變化也較活潑[6]

使用圖卡說故事時,可隨著孩子的興趣與新構想,將圖卡重新排 列組合,如此又產生一個不同的故事。如此一方面可以激發幼兒的想 像空間,同時也可以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如果讓機器人與幼兒一起

「玩」故事,則幼兒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聽眾,他會開始主動、傾聽 和講故事,而且也能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體會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除此之外,為了提昇學習的策略,我們也加入了人類連結記憶模式,

有系統地將學習材料存入記憶架構中,此有助於學習材料保留在記憶 中而不易遺忘,讓幼兒記憶能更加深刻。

1.3 論文架構

本論文接下來的各章節所要討論的內容為,第二章相關理論與研 究、第三章科技與人文的結合、第四章說故事機器人之設計規劃、第 五章實驗分析與結果、第六章結論。

在第二章將會對幼兒學習相關理論與研究進行討論,參考第二章 的研究與討論,在第三章中說明現今科技與人文的結合,在第四章定 義說故事機器人之設計規劃,第五章實驗分析與結果;最後在第六章

(12)

做一個總結,並附上說故事機器人輔助學習適合度及感受半結構性問 卷來改善不足的地方。

(13)

第2章 相關理論與研究

本章目的在整理關於幼兒語言學習的行為理論與目前運用科技 於語言學習之教具,以分以下三個領域探討,第一節描述幼兒說故事 的相關研究與發展情況;第二節說明兒童語言學習的情境;第三節敘 述人類行為的學習理論。

2.1 幼兒說故事相關研究

2.1.1 幼兒語言之特色

幼兒的語言獲得是漸進的、累積的增強過程,語言是人類為了表 達情緒、溝通思想作為傳遞的媒介工具。許多語言學家提出了語言發 展的一個生物學理論──先天論 (nativism)。語言學上先天決定論 的觀點,認為決定幼兒獲得語言的因素不是經驗和學習,而是先天遺 傳的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幼兒先天即具有語言學習 的本能,學習語言是人類的天賦能力,學者詹姆斯基(N.Chomsky),

假設全世界人類生來就具有複雜的語言結構,這些結構組成一個「語 言獲得裝置」(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簡稱LAD) (如圖2-1)

,所謂語言習得是指小孩在自然的情境之下模仿、觀察學習到語言的 方法,而大腦內則具備一套負責控制語言習得的裝備——「語言學習

(14)

器」(L a n g u a g e Acquisition Device(L A D)),人類透過L A D的 運作,便能自然地發展出一套適用於母語的規則。他強調當孩子的腦 部遇外來的語言刺激時,幼兒就能夠經由L A D把它加以修正,並融 合成體內的語言系統[8] [19]

語言獲得裝置並不是人的頭腦裡的一個實質的特定結構或區域

,而是一組分析語言輸入的知覺和認知能力,這些假設的內在語言處 理技巧,使得兒童能推知他們所聽得的口語的語音類型、字的意義、

語法的規則,這些有關語言之意義和結構的推論,形成語言的一個「

理論」,讓兒童用來引導他們自己的構通意向。當一個兒童變得較成 熟和有機會處理更多語言的輸入時,他或她的內在語言理論將逐漸變 得複雜,直到它接近於年長兒童和成人所使用的語言型式。

對先天語言論者而言,兒童只要有外界輸入的語言資料,透過這 天賦「語言獲得裝置」的處理運作,就會自動地發現適用於母語的規 則,而能產生和理解語言,語言獲得因而是相當自然的、幾乎是自動 的過程。因此可以說,只要是正常發展的孩子,他天生就擁有學習語 言的本能,只要有環境的刺激與父母的適當引導,便能學會說話。幼 兒獲得語言的過程[19],其中主要有三種理論觀點:

1.行為學習的(learning behavioristic)觀點 2.語言學的(linguistic)觀點

(15)

3.認知的(cognitive)觀點

圖 2-1 語言獲得裝置(引自Shaffer,1989,p.289)

2.1.2 使用故事研究策略

故事是透過活潑、生動的人物和情節,提供幼兒各式的間接經驗

,啟發幼兒的思考、想像能力。而說故事可以激勵幼兒的傾聽技巧及 自我認知的發展,並增進語言的學習能力。說故事活動不但是傳遞兒 童文學給兒童的重要途徑,也可是誘使兒童閱讀的觸媒[48]。兒童在聽

、看故事時的表情、態度是非常熱情且投入的,對兒童來說,聽故事 不只是一則「他人的故事」,兒童可以藉此進入尚未經歷過的世界,

而為了要有親身體驗的感覺,兒童會讓自己與故事的主角合而一,藉 此,故事增添了兒童本身的閱歷,也豐富了他們的想像,兒童故事可 為兒童提供一些經驗,從這些經驗中,兒童可以了解事理、增加知識

,進一步更能豐富兒童的感受能力[16]。利用兒童對故事的喜愛,讓兒 童從故事的途徑進入學習的園地,這種策略使兒童更樂在學習,亦可

(16)

藉此提高兒童學習的成效[10] [11]

國內、外已進行許多閱讀教學的相關研究,指導學生閱讀理解的 方法繁多,如直接教學法(Direct Instruction)、故事結構教學(

Story GrammarInstruction)、閱讀復甦(Reading Recovery)、交 互教學法(ReciprocalTeaching)、合作學習法(Cooperative Learning Instruction)等,每種策略都有其優、缺點,研究者回顧 閱讀教學的諸多研究,再針對兒童本身愛聽故事、說故事並利用故事 閱讀進行早期知識的獲取來源之特質,選用國外行之有年的「故事結 構教學」進行閱讀教學。

國外已有許多針對故事結構與閱讀教學的相關性研究,大部分都 呈現出正向的效果,例如:提升故事結構能力、故事理解能力,以及 口語重述與書寫故事能力[4] [12]。認為說故事在對兒童的教育是一種很 有價值的方法,兒童在聽故事、看故事、說故事的活動當中,可以學 習語言文字的應用,可以獲得很多生活知識,接觸很多正確的知識[29]

。指出故事教學可以提高兒童對文學的興趣,娛樂兒童、訓練語言、

增加字彙、促進想像力、培養品德、啟發思想、激發同理心、互助精 神,供給知識闡明道理。所以,故事是兒童的最愛,以故事導入的教 學方式,不僅能吸引興趣,容易與孩子溝通,也使學習效果大增[33] [9]

。發現,當兒童閱讀有內容的故事書時,在量及理解上明顯的會比閱

(17)

讀一堆不相干的字,還來得優越而有意義。

2.2 幼兒語言學習情境

2.2.1 科技融入語言學習

微軟總裁比爾蓋茲曾說:「科技將成為影響未來老師角色的關鍵

」。如何讓老師的教學專業結合資訊科技的優勢,創造出合適的教學 情境,促成有意義的學習,教師必須主動思考如何應用資訊科技引導 教學進行,其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對教學的成效有著決定性的影響[22]

[32]

對老師來說,要獲得其中所富涵的利益,資訊科技融入需要與幼 兒教育的目標互相協調, 惟有其與課程互相整合時, 孩子才會獲得 概念性的瞭解,發展抽象性的思考,增加實用技能,以及解決問題的 能力[49]。根據國內外相關研究顯示:資訊科技融入學齡前階段是否得 當仍存在著爭議[15],面對資訊教育的浪潮與課程改革的需求, 與其 不斷的探究幼兒幾歲可以學電腦,不如多計畫適當的教學課程, 將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中,以發揮其最大的功效。而現今市面上也發 展出能陪伴孩子一起參與說故事活動的虛擬玩伴 (如圖 2-2),這些虛 擬玩伴正是結合現代科技於語言學習的產物。

(18)

圖 2-2有聲互動學習雞

HoMe GuGu & 說故事新版 Elmo Live

隨著社會變遷、科技的進步,資訊科技在教育上扮演了重要的願 景[28]。為因應未來時代的轉變,世界各國以科技改造教育,投入資源 與動力,全世界都用資訊科技打造新的時代。在九年一貫課程進行的 同時,資訊科技早已深入到學前教育。資訊教育向下紮根已成為逐漸 受到關注的現象。各國許多研究報告一致指出:資訊科技融入學齡前 教育,的確能促進幼兒的學習。例如:電腦的運用可提供幼兒具體操 作經驗以及在遊戲中學習、增進幼兒學習興趣、讓幼兒實際操作及獲 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使幼兒與成人及同儕產生良好互動[24]

國外的專家學者如Dias 等常用電腦整合教學(Computer

Integrated Instruction )或科技整合( Technology Integration

)、整合科技於教學(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來 強調資訊科技運用於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應用資訊科技於課程與 教室中,並將科技整合視為課程統整的重要議題[1]

教師不可誤認電腦僅是一項附屬品,使電腦科技停留在教學環境 的周圍,而無法獲得整合;教師應視電腦科技目的是為幫助學生解決

(19)

學習問題, 使他們對知識領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以達到更高層次的 學習成效。資訊科技在幼兒課程所扮演的最主要角色是提供老師一個 類似工作輔助的工具,用以提昇教學品質,使教學更有效率和多樣化

。將資訊科技運用於各學習領域的教學活動中,以輔助傳統教學工具 的不足。例如:運用各種軟體或電腦網路來輔助教學活動的進行。而

「內容導向的融入教學」則是將電腦科技視為學科中的一部分,在各 學科的教學內容中適時引入資訊科技的相關議題[28]

2.2.2 運用說故事機器人於語言學習

說故事活動是孩子成長過程學習語言的模式之一,是在家庭、學 校、圖書館裡最常見的活動。現代科技走向互動式的多媒體閱讀,不 但改變了人類學習與思考的模式,也使孩子文學朝多媒體化發展,也 就是說未來孩子文學作品的表達,不再像傳統圖畫書只能侷限於文字

、圖形,不僅能豐富故事的內容,而且比傳統故事書更容易吸引學童 的注意,學童可以立即和說故事機器人互動,讓學童有身歷其境的感 覺,而「互動」就是讓故事更迷人的催化劑[18]。因此國內研究[44] [50]利 用現有的機器人玩具發展一套組裝式說故事機器人的系統,主要提供 故事的編輯、機器人動作設計與教導機器人說故事等模組。孩子能經 由故事引導與圖片的提示在故事編輯界面寫入英文故事,且讓孩子來

(20)

機器人,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增加孩子開口說英文的訓練機會。當機 器人會說故事後,搭配音效、背景音樂和動作來讓孩子設計有自己風 格的說故事機器人,藉由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從設計的過程中去進行語 言的學習。隨著機器人在教育上的廣泛運用,機器人的科技讓我們對 教育實踐的夢想又往前ㄧ大步,在教學上的功能與所扮演的角色,更 趨多樣化來支援老師的功能與人們原有的互動。

2.3 行為學習理論

孩子對於童話、故事和兒歌從小就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它們 是孩子在學習階段最合適的語言樣本。心理學家斯金納(B. F.

Skinner) 的行為學習理論 (Behaviorist Theory) [43]

主張,孩子的

語言學習全是由模仿而來的,正如其它行為皆是模仿而來。孩子天生 喜歡模仿,他在環境中摸索,模仿別人的行為,以建構自己的知識庫

,行為學習理論(Behaviourist Theory)強調外在的學習動機能影 響個人的學習進度或成果,所謂外在的學習動機,包括正面增強的獎 賞或負面增強的處罰。

理論認為幼兒語言能力的獲得,是由於周遭環境給予孩子的正面 增強作用所產生的反應成果,簡單來說,斯金納相信幼兒的語言學習 全是由模仿而來的。斯金納又指出,語言的獲得是經過一系列的刺激

(21)

圖2-3)表示,外界的訊息藉由人的感覺器官(視覺、聽覺、嗅覺、味 覺及觸覺)的接觸進入到我們神經系統裡;先由感覺歷程產生出不同 的感覺經驗,再由知覺歷程將感官所輸入的訊息,藉與大腦儲存的記 憶主動的結合、分析與解釋,如此,才能清楚及了解外在所感覺的訊 息,進而轉換為一種知覺[20]

感 覺 假 設 驗 證 知 覺 訊息輸入

感覺器官輸入 神經系統處理 儲存記憶 圖 2-1 知覺產生過程

孩子的語言學習全是由模仿而來的,正如其它行為皆是模仿而來

。孩子天生喜歡模仿,他在環境中摸索,模仿別人的行為,以建構自 己的知識庫。且在人類的訊息處理系統裡,在人類的訊息處理系統裡 (如圖2-4),當外在的訊息受到感覺器官的收錄後,以平行的方式進入 到短期記憶; 短期記憶的信息經過複述或重覆以後,會轉移到持續時 間更長的「長期記憶」裡面儲存[2]。所以,孩子要學會或聽懂某個單 詞或詞組,他就得反覆地聽,反覆地模仿。藉由聽故事活動是最能被 孩子們接受的一種模式。而「故事」是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 朋友,大多數的孩子是喜歡聽故事的。經常透過講故事、念兒歌的活 動中,給孩子的語言學習增加接觸各種不同句式的機會。這些語言樣

(22)

本可以讓孩子模仿、記憶,並創造性地將各個零星的語言資訊組合成 簡單句子運用到生活中。

反應產生器

圖 2-4 類記憶系統的組織及其訊息流程

感覺記憶 短期記憶

長期記憶

訊息輸入 訊息輸出

複誦

(23)

第3章 科技與人文結合

人類文明的結晶可以分成人文和科技方面這兩大類。在人類五千 年的歷史中,人文方面的文明一直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可是近幾百 年來,科技文明顯然已經越來越重要,我們幾乎可以說,人類重大事 件的發展,都與科技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科技與人文應是相 輔相成,不該是強行區分為二的兩條平行線。在教育學習上,為使學 習管道多元化已將科技融入語言學習,讓學習資源更為寬廣且豐富,

藉以提昇孩子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的學習[6]

3.1 人機互動

隨著電腦應用領域不斷延伸、軟體系統功能越趨複雜,人與電腦 之間的互動模式也越加多樣化,電腦的使用已走入一般人的生活中,

符合「簡單、自然、友好、一致」的人與電腦間互動模式,成為設計 使用者介面的重要原則[21]。目前教育娛樂機器人在機器人產業當中一 直是扮演著先驅者的角色,不僅能載歌載舞逗人開心,蹦蹦跳跳或撒 嬌或依偎在人們身旁的同時以特有人工智慧一再的讓人驚豔,更甚至 能夠當做載具、教具讓人們學習新知、原理,並試圖讓人們更進一步 的發揮創造力[42]。根據2008 ABI Research所作的市場調查報告,機

(24)

entertainment)、保全用機器人(security)與事務用機器人(task

)。有學者指出,藉由學習者與機器人互動的過程中,能提昇參與度

、專注力、娛樂和內在興趣的感覺。因此在本論文中機器人扮演輔助 伴學的角色,以「教師輔助者」的身分出現。由於知識完整性及自然 語言理解上的困難,目前助教代理人的任務只是分擔教師工作中具有 固定處理流程的事物[36]

區國良與陳國棟(民90)在「教師代理人之知識與策略分析」一 文中,在輔助教學上,則利用資料庫系統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及互動 關係,並在人工智慧的技術上,可以將代理人、資料探勘及溝通網路 分析技術等來幫助教師觀察及分析學生的學習特徵及互動關係,並幫 助教師依此尋找影響群體學習成效的因素,預測學習表現,提供教學 策略決策時所需的資訊,進而有效提升學生在網路環境中之學習效果

[35] [5]

3.2 認知科學

認知心理取向的重點便在唐納德·布羅德本特所指出的認知的訊 息處理模式--一種以心智處理來思考與推理的模式。因此,思考與推 理在人類大腦中的運作便像電腦軟體在電腦裏運作相似。認知基模的 理論指出,讀者在閱讀時必須適當的運用既存的認知基模,來組織輸

(25)

解釋外來的資訊,會比毫無認知基模的人來得快速理解,這代表著同 樣的一篇文章,倘若讀者閱讀理解的能力薄弱,無法建立適當基模去 統整外來資訊的人,在閱讀活動上就會顯得力不從心,良好的閱讀歷 程對於學習障礙的孩子而言通常是相當困難的,能力上的不足造成學 習障礙者在閱讀時經常出現許多問題,如:識字困難、無法注意到重 點、缺乏組織思考及計畫能力、無法將資訊與事實做連結[48]

根據皮亞傑(Piaget)認知理論的主要特色, 是以「認知結構」與

「基模」兩個概念來解釋智力發展的歷程。個體出生不久,即開始主 動運用他與生俱來的一些基本行為模式對於環境中的事物做出反應

,可以視之為個體用以了解周圍世界的「認知結構」。當個體遇到某 事物便用某種對應的認知結構予以核對、處理時,則此種認知結構稱 之為「基模」(scheme)。皮亞傑將基模視為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元素

,因而將認知或智力的發展均解釋為個體的基模隨年齡增長而產生的 改變[19]

「基模」在後天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如圖 3-1),這些遺傳性基模 會不斷地分化和複雜化,這些行為模式一路分化、整併的結果,就會 愈變愈龐大、愈變愈複雜,終而形成相互交錯的網狀結構(如圖 3-2)

,即「認知結構」(cognitive structure)。故事結構和認知基模理 論有密切關係,既存的內在基模能將經驗轉化為個體既存的認知結構

(26)

中,藉此將新資訊同化入先前的知識體內,引發理解過程。因此,知 識體中用來理解故事的內在組織架構,即被稱為故事基模(story schema)。進行故事閱讀或寫作時,個體能運用內在故事基模來理解 並架構新故事。故事基模為個體存於內在的結構體,故事結構則為個 體表現出來的外在結構。

調

外界訊息

圖 3-1 基模理論

認知結構

基模

圖 3-2 人類之認知結構網

故事基模(story schemata)則是指個體所具有的一套內在認知 結構,是構成字和句子層次之獨特規則,必須經由學習得到。而故事

(27)

之發展是具有時間順序,故事基模的邏輯順序幫助孩子可以解釋、預 測和推論故事中所要表達的因果關係,能夠引導個體說故事和理解故 事,有助於早期讀寫的發展[41]

故事基模包含了一組有階層順序的故事元素(story element),

能夠顯現出故事如何從頭到尾被組織起來,而促進個體對故事的理解 和記憶[23]。所以,Ripich和 Griffith(1988)提出故事結構由故事內 文所組成的大結構(macro structure),這是故事一種由上而下組成 的元素,就稱之為故事基模。故事基模與故事文法結構存在著密切的 關係,故事基模是存在於個體內在的認知結構,表現於故事中則是故 事的文法結構,許多的研究發展了一套簡單的故事內在結構-故事文 法結構(story grammar),來描述故事基模,並分析故事,提供了一個 分析故事的方法[26]。Rumelhart(1975)是第一位以故事文法結構表徵故 事基模的學者,他分析伊索寓言的故事,擬出故事文法結構的規則。

他的模式中包含了典範故事如何分解成故事單位,以及這些單位如何 相互連結的一組規則[23]。根據此一組規則,以樹狀結構圖表示

Rumelhart(1975) 的故事文法結構,如下圖圖 3-3 所示:

(28)

故 事

背 景 情 節

事 件 反 應

內在反應 外在反應

嘗 試

計 畫 努 力

前行動 行 動 結 果

3-3 Rumelhart (1975) 故事文法結構圖

(29)

第4章 說故事機器人之設計規劃

本章的目的在於介紹說故事機器人的設計規劃與系統架構,為本 論文的主要核心重點。分為以下三部份說明:第一節介紹說故事機器 人之系統架構;第二節主要說明說故事模式運作流程;第三節敘述說 故事機器人之故事網模組。

4.1 Storytelling Robot 系統架構

Storytelling Robot 系統架構,(如圖 4-1)所示,由使用者端與 系統端所構成。使用者可透過麥克風、手寫板、或者經由觸控式螢幕 直接與情感機器人做簡單的互動式交談,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透過 PDA 的簡易操作,讓參與者能更簡單有效的學習。運用人機互動的介 面設計,使參與者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另一方面藉著情感機器人(臉) 生動活潑的表情述說故事,更能增加參與者的學習興趣,使其融入故 事之中。在系統端,由螢幕上顯示使用者的操作畫面,使用者可依個 人構想,將故事圖卡重新排列組合以變化出許多不同的故事。

(30)

4-1 Storytelling Robot 系統架構

在系統端,由螢幕上顯示使用者的操作畫面,使用者可依個人構 想,將故事圖卡重新排列組合以變化出許多不同的故事。(如圖 4-2) 所示為個人電腦(PC)的串列介面控制系統的一個架構,在此架構中PC 之軟體應用程式(AP:Application Program)建構了情感模組與故事網 模組的資料庫,而軟體應用程式提供彈性的應用程式介面(API: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能驅動串列裝置介面(Serial Interface Device Driver),可動點編碼參數就會由串列裝置介面以 RS232 傳送 給單晶片微控器,如此即可輕易地控制情感機器人(Robot)之整個系統 運作[6]

(31)

Personal Computer (PC) 應用程式 (AP)

4-2 串列介面控制系統架構

應用程式介面 (API) RS232

情感機器人 (Robot)

串列介面驅動 (Driver)

Database 情緒 故事

表情 情節

(32)

4.2 說故事模式運作流程

本研究是藉著所設計的人機互動介面,使學習者與機器人之間容 易溝通的互動教學系統,由於此系統中加入了遊戲的趣味性,使用者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致感到枯燥乏味,而且此系統的操作介面簡單易學

,能讓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學習,達到寓教於樂的功能。

在各國也有許多運用於教育的機器人,如韓國所開發的機器人TIRO

,除擔任司儀外,並可於課堂上協助教學,以及至博物館等公眾場合 擔任導覽任務;日本研發機器人教師Saya,希望能藉由這個機器人的 研發,透過遠距操作教導在鄉下和一些較小的學校裡,許多學童缺乏 和高科技接觸的這些學生。本研究中附上說故事機器人輔助學習適合 度及感受半結構性問卷,來作為教學內容參考改進的資料。

兒童不僅喜歡聽故事,他們也喜歡創作故事,故事可透過活潑且 生動的人物和情節,提供幼兒各式的間接經驗,啟發幼兒的思考及想 像能力[40] 。閱讀並非一字接一字的逐字編碼過程,而是一種「心理 語言的猜測遊戲」,閱讀者根據文字上的字形字音、語法及語意等線 索,來建構文章的意義,且從其對該文字所要傳達訊息的預期,及從 其對語言如何發生作用的常識來推測,選擇性地抓取文字,最後建構 文句的意義[46]。(如圖4-3)為程式的流程圖, 一開始會進入故事主題

(33)

選單區,由十組故事中選出其中一則故事,接著進入到故事主角選擇 區,使用者可以選擇自己所喜歡的主角,提會故事中主角的感受,在 此系統中可以依照使用者的程度,來選擇故事閱聽視窗畫面、或故事 圖像閱讀視窗畫面。

圖 4-3 流程圖

(如圖4-4)所示為利用Excel完成的編輯方式,此系統允許使用者 自行更換故事內容,因此故事不再枯燥無味,而且使用者可運用自己 的想像力,賦予故事一個生命,故事會跟隨著使用者在Excel編輯過 程中更換,使主角不再侷限於圖卡所出現的人物,也可憑空想像,加 入自己喜好的人物、地點、時間、行動與結果,更可以依照使用者的 當時的感覺隨意更改,故事架構也會因為Excel的編輯而有不同。此 外,整個系統的操作介面中更結合情感機器人(臉)做為互動,使得整

(34)

個學習的過程更富趣味性。

圖 4-4 故事圖卡編輯區

故事中共有十組故事圖卡(如圖 4-5 左),每張圖卡裡面各有五張 圖片(如圖 4-5 右),使用者可以在故事主題選單區,選取喜好的故事

,且按照自己喜好決定圖片順序,接著將會進入到故事主角選擇區,

在此部分,每張圖卡也可當成一個獨立的小故事,因此幼兒可以發揮 想像力及創意,翻閱、思索、連結圖像關係,以建構出一個有意義的 故事內容[25],同時毋須將圖卡順序填滿,可憑著自己的喜好來選取圖 卡,故事選好之後,圖卡會依編排的順序呈現不同的故事,故事畫面 分成故事閱聽視窗畫面與故事圖像閱讀視窗畫面。

圖 4-5 故事主題選單區

(35)

為了讓參與者更能體會故事中人物情感的心情,我們也設計了角 色扮演的選項,讓使用者可以選擇主角,(如圖 4-6)所示,而主角就 會以「我」來代替,本研究更可以主角以外的觀點來了解此故事,也 就是使用者就是主角。

圖 4-6 故事主角選擇區

(如圖 4-7)所示為故事閱聽視窗畫面,故事閱聽區可以讓已識字 的幼兒了解閱讀歷程,此歷程包含字句的理解與文章的理解。由於故 事是由許多句子所串成的,而句子是由詞彙所組成的,要使幼兒能熟 練的運用文字,只有藉著不斷的練習,以使幼兒的記憶更加深刻。

圖 4-7 故事閱聽視窗畫面

(36)

除了「故事」對幼兒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外,對尚未識字的幼兒 而言,「圖畫」更是一種可以多元運用的教材[11]。針對尚未識字的 幼兒,本系統提供圖像功能,(如圖 4-8)所示的故事圖像閱讀視窗畫 面,使幼兒可以藉由視覺與聽覺的提示,發揮想像力及創意,建構出 一個有意義的故事,也就是說讓幼兒在聆聽情感機器人說故事時,可 以與畫面圖片相結合,一起進入腦海中。學習過程中,當故事進行到 某一張圖卡時便會將此圖卡放大顯示,因此能讓使用者更清楚看見圖 像及掌握故事的進行,如此則不僅是聽故事而已,更因為吸引使用者 的注意力而能提高學習成效[2]。

圖 4-8 故事圖像閱讀視窗畫面

(37)

4.3 說故事機器人之故事網模組

4.3.1 人類連結記憶

記憶受到消退與干擾的影響是會遺忘的,而遺忘會降低學習效能

,因此如何增強記憶,則是提昇學習的重要策略。所謂記憶策略是指 個體為了幫助記憶所使用的一些特殊技巧或設計,也就是利用一些方 法記住新的訊息(Ashcrafe ,1989;Glass & Holyoak , 1986);此 即一種有目的的活動,利用它來增進記憶的保留(Matlin , 1983)

。記憶策略主要有三種功能:

● 提供有組織的結構,輔助學習與獲得訊息。

● 有系統地將學習材料存入記憶架構中,有助於學習材料保留在 記憶中而不易遺忘。

● 可以提供線索,有助於訊息的提取。

由安德生和包爾(Anderson & Bower , 1973)所提出的「人類 聯結記憶」(Human Associate Memory)模式,簡稱 HAM。認為知 識表徵是以命題(proposition)的形式貯存在於記憶。命題是聯結概

念的最小知識單位。通常以語句描述(例如:「小明看書」,「看」

連接「小明」和「書」兩個概念,是一個命題)。

命題可分析成包括四種型式的聯結:(1)情境-事實(2)地點

-時間(3)主詞-述詞(4)關係詞-受詞。(如圖 4-9)所示,有箭

(38)

頭的聯線表示聯結,圓圈稱為節點,是聯結的接合點。樹狀圖的最底 部節點是命題所在,真正的記憶位置。運用此模式能將有利的訊息保 留以幫助學習的歷程[30],能將學習內容和以往的知識作有意義的聯結

,以增進記憶。概念形成是學習歷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也是思維 過程中最複雜的部份,其目的是設計各種的橋樑及鷹架,使幼兒在適 當的時機有攀升的機會[39],也可以幫助兒童從現有的能力,發展出新 的更高的能力,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媒介與橋樑,也是獲得知識 和學習其他技能的基礎。

學習語言是學習如何表達意思[7],要如何學好語言更是一門很重 要的課程,為了鼓勵幼兒能從小就學習,我們運用了說故事的構想,

以使幼兒能更有效的學習,再配合情感機器人(臉)生動活潑的表情述 說故事,幼兒更能融入在學習中。

圖 4-9 記憶結構

(39)

4.3.2 故事文法結構

故事結構(story grammar)就是故事組成的成分及組成的方式

,由許多故事文法文法的規則所構成,本論文研究所採用的故事題材 為小型故事圖卡,每組故事由五張圖卡所組成,由於幼兒的世界是很 單純的,所以我們選擇採用Rumelhart(1975)的故事文法結構(如圖 4-10),再配合人類連結記憶,讓幼兒能在遊戲中學習。Rumelhart 是第一位以故事結構表徵故事基模的學者。故事結構的教學策略強調 故事主要元素與故事架構,並使用圖表來呈現,以幫助讀者在閱讀時 能及時掌握內容架構,是相當實用的教學策略[38]

人們敘說故事遵循一定的模式,不論年齡、文化的差異,讀者在 閱讀後重述故事時,常會遵循一種固定的模式,此模式即稱為「故事 文法結構」。本研究針對學齡前的幼兒,因此在Rumelhart的故事文 法結構中,以故事文法為依據來提問之目的在於培養故事基模的發展

,而所提問的問題可以概述摘要出故事重點,根據如何有組織地理解 故事內容:六何法(5W1H),何時(When)、何人(Who)、何地(Where)

、何事(What)、為何(Why)、 如何(How) ,運用六個元素(背景、情 節、事件、反應、行動、結果),而不致使幼兒的學習複雜化,也能 更容易理解。提供孩子有系統的故事消息、刺激認知的成長和幫助內

(40)

圖 4-10 Rumelhart 的故事文法結構

(41)

第5章 實驗分析與討論

本章目的在說明最後的具體成果,並將結果提出來討論。分為下 列三部分說明:第一節在於說明實驗背景,第二章敘述實驗的目的,

第三節針對最後的結果提出討論。

5.1 實驗背景

給孩子講故事,首先應創設一種故事氛圍,達到借景生情及置身 於境之結果,以促使孩子神往於故事之中。言語情境的創設不容忽視

,由於言語是溝通講者與聽者情感的重要媒介,隨著故事的發展,說 故事者的聲音甚至表情,能隨著劇情高潮迭起或趨於平靜,故事才能 說得引人入勝,讓聽眾完全融入其中。透過情感機器人給孩子講故事

,我們所關切的除了需要較彈性的故事結構外,如何透過機器人使得 故事能更生動的呈現也是我們所要探討的。

一般有文字的圖畫書,常是圖文間相輔相成的關係,圖像與圖像 之間的關係多依賴文字訊息,才能明白故事的整個脈絡,然而當無字 圖畫書沒有了文字的輔佐時,非得依靠圖像訊息來說故事。對相的「

無字故事圖卡」也沒有文字,但卻蘊藏著故事結構;也由於沒有文字 的輔佐,因此沒有一個既定的文字框架,在故事的情節安排上較有彈 性,變化也較活潑[14]。因此,本論文之「說故事機器人」採用圖卡進

(42)

行說故事活動。可隨著孩子的興趣、新構想,將圖片重新加以排列組 合,變化詞序構成不同的語文形式,可以造成故事多種不同的語境效 果。這對培養孩子創造力及邏輯思考能力是很好的引導,從聽故事的 過程中更進一步增進語言學習效果與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此「說故 事機器人」則是在科技與語文的相互激盪下,所產生的多樣且生動的 學習平台。透過科技整合的力量,分析現有的故事結構與敘述方法,

從中找出一組完整的敘事規則,並將之實現於現有的情感機器人。

5.2 實驗目的

本論文的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如何建構一個彈性的故事模組,並將 這套模組實現於現有的情感機器人(如圖 5-1),在此特稱此機器人為

「說故事機器人」。情感機器人是模仿人類頭部外型及動點所設計,

其外觀包含表達人類臉部情緒會產生動作的眼睛、眼簾、眉毛、嘴巴

、以及頸部,讓情感機器人可以產生有如人類臉部情緒變化的表情。

所以在進行說故事時隨著劇情高低起伏變化,機器人臉部的表情有不 同的變化,有助於孩子在聽故事時更能投入故事情境中。更進一步期 望說故事機器人能成為孩子學習過程中的玩伴。

(43)

圖 5-1 情感機器人的外觀

我們所關切的除了需要較彈性的故事結構外,如何透過機器人使 得故事能更生動的呈現,且有更和諧而友好的人機界面也是我們所要 探討的。透過說故事機器人來一場完整的說故事表演,機器人也依據 情變化有著豐富的情緒表情,讓孩子能更完全投入於故事情境。此說 故事機器人含有彈性的情節內容和豐富的情緒表情,當孩子聽機器人 說故事時,故事不再是一成不變,可以讓幼兒隨著自己的喜好所選擇

5.3 實驗結果

研究選用的故事素材-“TELL-A-STORY"共有十組故事圖卡

,使用者可在故事主題選單區選擇閱聽的故事;右上角為故事圖卡編 輯區,使用者選擇故事主題後,故事圖卡編輯區顯示整組故事圖卡,

再依使用者的喜好可自訂圖卡編號順序;當使用者在編輯區點擊“開 始聽故事囉!",圖卡會依編排的順序出現在下方的故事閱聽區,並

(44)

Storytelling Robot 利用文字、聲音、影像、表情、音效等多種

媒體;綜合運用來表達某一故事中的情節,其內容具故事情節,兼顧 文學性與藝術性,有娛樂與教育的功能。

5-2 說故事機器人使用者環境

(45)

第6章 結論

語言在人類所發展的系統中佔有重要地位,幼兒透過語言學習事 物,與他人溝通,建構不同語意,以及自我控制。兒童本質上都是喜 歡閱讀的,即使文字所識不多,生活經驗也有限,但對於一本優良的 讀物,仍然會有濃厚的好奇心,甚至能藉著視覺的吸引,引發學習興 趣及想像力。本研究運用幼兒的這種特性引導其閱讀,讓他理解閱讀 內容,提供幼兒一個主動自我學習以建構個人知識的活動歷程,讓幼 兒能激發學習的動機。本論文中的故事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而自己創作 故事,因此故事的情節安排富有彈性,變化也活潑多樣,能按照使用 者的喜好重新編排故事,對於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及學習能力,都 有很大的引導作用。

藉由故事結構與人類記憶模式,能使幼兒在無形中練習各種詞 類及組織能力,且能有效的幫助記憶,而不易遺忘。而且,本研究工 作內容包括有視覺與聽覺的效果,能讓幼兒專注其中,再輔以生動活 潑的述說故事表情,更能促進使用者的學習興趣,提升使用者的思考 能力,增強邏輯與組織的能力。另一方面,本研究以圖像的方式作為 故事結構的分類,而且允許幼兒自行更改故事結構,使幼兒因理解故 事結構而感興趣,此可養成幼兒的閱讀習慣。

(46)

本論文探討的故事教學,能讓使用者以自己為主角的方式融入遊 戲中,而且可以自由的選擇自己想當的主角,以進入到故事中,讓使 用者更能體會故事的內容,再藉由人與機器人的互動,產生身歷其境 的感覺,更能以不同的觀點來了解故事。用「故事」的方式來教學,

更能促進幼兒的語言及理解能力,長期累積的結果,則能提升其思考 力,增強其邏輯及組織能力,甚至是養成閱讀習慣,而情感機器人(

臉),能藉由表情的不同,來代替父母、師長甚至是同伴,以不同的 角色,來陪伴使用者,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47)

參考文獻

[1]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

[2] 王震武(2001),心理學,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 王幸雯(2002),嬰幼兒遊戲,啟英文化。

[4] 王心怡(2006),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閱讀障礙兒童閱讀理解教學 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5] 王淑君(2006),智慧型代理人之應用:以虛擬喇嘛為例,國立臺灣 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研究生。

[6] 朱麗君(2008),說故事機器人:單一情節結構在隨機組合故事圖 卡中的表現, 中華 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7] 何三本(1995),幼兒故事學,台北:五南。

[8] 吳雪綺(2006),透過幼兒語言發展探討幼兒學習美語的社會現象

,嘉義大學幼研所。

[9]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Goodman,K.S.(1996).On Reading.

台北:心理。

[10] 洪曉菁(2000),說故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11] 洪銀杏(2001),「教師即研究者」之行動研究:故事教學在低年 級教室之實施,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林良(1974),文學跟故事。中國語文。

[13] 林文寶(1987),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復文圖書出版社,pp93

[14] 林玉体(1988)主編,說故事的技巧,時報文化。

[15] 林慧芬(1998),從幼教老師電腦網路使用現況與需求探討幼教老

(48)

師專業成長的管道,幼兒教育年刊。

[16] 林真美(1999),在繪本花園裡,遠流出版。

[17] 林宜臻(2000),形成性評量在數學學習領域課程設計之應用,國 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研究組

[18] 洪美珍(2000),電子童書閱聽型態及其對兒童閱讀影響之研究,

國立台東師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柯昭明(2006),以 Petri Net 方式建立一個探討幼兒生活口語之系 統雛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0] 范宜善(2010),映像中訊息的設計方法,視聽中心研究員美勞教 育學系兼任講師。

[21] 唐國豪(2003),人機互動,科學發展,368 期。

[22] 徐加玲、張雅芳(2003),媒體教材之特質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之 探討,教育研究月刊。

[23] 陳淑如(1996),重述故事對幼兒故事回憶和故事理解之影響研究

, 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24] 陳念慈(1996),越玩越聰明—電腦遊戲啟發兒童心智的效益分析

[25] 陳海泓(1997),讓兒童的想像力展翅飛翔—以瘋狂星期二導讀為 例,語文教育通訊。

[26] 陳慧卿(2003),國小二年級學童對電子童書與紙本童書之閱讀能 力研究, 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

[27] 陳惠茹(2004),設計對話型代理人語言協助引導認知學習,中原

(49)

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28] 梁珀華(2005),幼兒與科技:資訊科技融入幼稚園主題教學之研 究,朝陽科技大學幼保所助理教授。

[29] 郭宜男(1977),兒童教育中故事教學之研究。實踐家政學報。

[30] 郭俐伶(2001),幼兒圖畫故事指導活動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

[31] 張湘君(1998),童書的女性角色需要現代化,兩性平等教育季刊

[32] 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內涵。

[33] 張錦文(2003),人類「記憶結構」在教學上的應用,高雄市博愛 國小。

[34] 黃麗靜(2005),幼兒說故事的類型與故事基模架構之分析研究,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5] 區國良、陳國棟(2001),教師代理人之知識與策略分析,資訊與 教育雜誌。

[36] 許聞廉、戴良友(2001),助教代理人的功能、角色及限制,資訊 與教育雜誌。

[37] 黃怡卿(2005),圖畫書題材與呈現方式對幼兒認字及故事理解之 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38] 董為元(2009),益智娛樂機器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

[39] 謝正瑜(2005),兒童圖畫書的圖像語言表現賞析教學對兒童繪畫 表現影響之研究:以6-9 歲兒童為例,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部 美勞教學碩士論文。

[40] 魏金財(1998),語文教學的另一扇窗--框架式教學的構想和設計,

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出版。

[41] 蘇育瑠(1980),幼兒故事回憶與理解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家政

(50)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2] 顏睿余(2008),台灣教育娛樂機器人之發展與思考,微星科技股 份有限公司。

[43] 星島出版編輯部(2004),孩子的多語言訓練,星島出版社。

[44] Chao-Fen Shih. & Chih-Wei Chang & Gwo-Dong Chen(2007).

“Robot as a Storytelling Partner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 – Preliminary Discussion”,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45] Crawford,P.A. & Hade,D.D.(2000).Inside the picture, outside the frame : semiotics and the reading of wordless picture books.Journal of Research in Childhood Education.

[46] Gersten,R.(1998).Rencent advances in instructional reaserch for students with learningdisabilities:An overview.Learning Disabilities Reserch & Practice.

[47] Goodman,K.S,(1986).The psycholinguistic nature of the reading process. In K.S. Goodman(Ed),The psycholinguistic nature of the reading process.Detroit:Wayne State University.

[48] Halliday,M.(1975).Learning how to mean:Explor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London:Edward Arnold.

[49] Hardendoff, & Jeanne,B(1963).“Storytelling and story Hour” Library Trends.

[50] Haugland, S. W. (2000). Early children classrooms in the 21st century: Using computers to maximize learning. Young Children.

[51] Ying-Tsuan Lu.& Chih-Wei Chang & Gwo-Dong Chen(2007).

“Using a Programmable Storytelling Robot to Motivate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51)

附錄一

說故事機器人輔助學習適合度及感受半結構性問卷

1. 在使用的過程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些部份?

2. 對於此系統,你是否覺得有趣? 是□ 否□

3. 你能很容易的使用這個系統? 是□ 否□

4. 在系統使用中,你可以很快的找到我有興趣的部份嗎?

是□ 否□

5. 系統中的機器人是否讓你用起來更有興趣? 是□ 否□

6. 系統中的圖片是否讓你用起來更有興趣? 是□ 否□

7. 你認為以這種說故事機器人輔助教材來學習,與以課本-上課方式 來學習的方式來比較,你最喜歡哪一種方式?為什麼?

8. 以後若還有這種說故事機器人輔助教材,你會願意花時間來學習 嗎?為什麼?

9. 你認為使用這個系統,覺得最有收穫的是什麼?

10. 對於這次使用的系統,有什麼建議嗎?

謝謝你的回答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learning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 helps teachers collect learning evidence to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 refine teaching strategies.. AaL • engages students in reflecting on & monitoring their progress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I) Read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Re-run) 2 30 3 hr 2 Workshop on the Language Arts Modules: Learning English. through Popular Culture (Re-run) 2 30

S3: And the products were the lipase fatty acid…no, no, fatty acid and glycerol and the enzyme remained unchanged. S1: Our enzyme was amylase and our substrate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