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次"

Copied!
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僧寶正續傳目錄 羅漢南禪師 圓通旻禪師 兜率照禪師 潛庵源禪師 泐潭照禪師 寶峰準禪師 花藥英禪師 明白洪禪師 開福寧禪師 智海懃禪師 龍門遠禪師 禾山方禪師 文殊道禪師 法輪端禪師 黃龍逢禪師 圜悟勤禪師 寶峰祥禪師 雲居悟禪師 白楊順禪師 寶峰清禪師 大溈果禪師 護國元禪師 雲居如禪師 雲居真牧禪師 皷山珪禪師 徑山杲禪師 福嚴演禪師 黃龍震禪師 德山木上座 臨濟金剛王

代古塔主與洪覺範書 卷目次

1 2 3 4 5 6 7 贊助資訊

(3)
(4)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21.Q1」為資料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3.0 為基礎,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字式表達。

梵文悉曇字及蘭札字均採用羅馬轉寫字,如無轉寫字則提供字型圖檔。

CBETA 對底本所做的修訂用字以紅色字元表示。

若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函 service@cbeta.org 回報。

版權所有,歡迎自由流通,但禁止營利使用。

(5)

僧寶正續傳目錄 第一卷

羅漢南禪師 圓通旻禪師 兜率照禪師 潛庵源禪師 泐潭照禪師 第二卷 寶峰準禪師 花藥英禪師 明白洪禪師 開福寧禪師 智海懃禪師 第三卷 龍門遠禪師 禾山方禪師 文殊道禪師 法輪端禪師 黃龍逢禪師 第四卷 圜悟勤禪師 寶峰祥禪師 雲居悟禪師 白楊順禪師 第五卷 草堂清禪師 大溈果禪師 護國元禪師 雲居如禪師 真牧賢禪師 第六卷 皷山珪禪師 徑山杲禪師 福嚴演禪師 黃龍震禪師

(6)

第七卷 德山木上座 臨濟金剛王

代古禪師與洪覺範書(駁僧寶傳)

No. 1561

僧寶正續傳卷第一

隆興府沙門 祖琇 撰 羅漢南禪師

禪師諱系南。生汀州張氏。少出家。依金泉寺得度具戒。性純淡志節高遠。涉歷叢 林。參雲居祐禪師。發明心地。既膺最後付囑。將復遍扣諸方。時祐同門法昆照覺禪 師。宏法東林。宗風特盛。師往謁之。照覺預知其來撞巨鏞。聚徒五千指。出迎於虎 溪之外。師繇是名稱蔚然。增重于世。未幾南康守命出世羅漢。嗣法雲居。道價著于 天下。學者謂之小南。僧問。聲色不到。病在見聞。言詮不及。過在唇吻。此一理二 義。請師直指。師云。一字不著畫。曰。古溪澄水迎新月。舊嶺寒梅再遇春。師云。

二字不成雙。曰。半夜彩霞籠玉象。天明峰頂在雲遮。師云。好箇真消息。問。師子 兒隨眾後。三歲便能大哮吼。未出林一句作麼生。師云。頭破額裂。曰。出林後一句 作麼生。師云。腦門著地。曰。不出不入時如何。師云。進前退後。曰。且道落在什 麼處。師云。大眾有眼。乃云。道應無私。力不可敵。如風行草偃。似春至花開。佛 手不能遮。人心寧可遏。順之則物物光輝。逆之則頭頭失色。不逆不順。任器方圓。

呼召隨聲。高低自爾。臨鏡而像。彼此情忘。現如幻神通。成如幻正覺。直得廬山萬 疊共轉法輪。鄱水千尋同宣密義。便與麼。金鷄啄破琉璃殻。玉兔挨開碧海門。又 曰。畫角紅樓報曉春。萬家齊賀。物咸新。誰知庭際青青栢。便是當年問法人。無身 可身。無歲可歲。始終無變。往復常存。四時遷而不遷。一氣動而非動。百年生死若 浮雲。十世古今如電影。情超象外。道契環中。不有絲毫。虗空同壽。但向見聞覺 知。識取本來面目。還見麼。玉兔沉西嶺。金烏出海東。又曰。不假一鎚成大寶。太 阿出匣冷光寒。為君截斷羚羊角。打就虗空碧玉盤。好拈掇。更須看。翻來覆去黑漫 漫。以拂擊禪牀下座。又曰。山堂。今日已開爐。點淡寒雲雪未鋪。撥火任君談冷 暖。不知誰解喚司徒。古聖求人向熱灰裏。諸佛行道火焰中便見。剎剎塵塵皆同自 己。心心念念盡合他宗。便與麼會轉不相當。何故一句合頭語。萬劫繫驢橛。又曰。

天地為爐鞴。日月作鉗鎚。烹清風方成佛成祖。煉白雲方有法有儀。圓光項佩。卍字 胷題。阿呵呵。知不知。倒騎師子座。[跳-兆+孛]跳上須彌。又曰。一夏九十日。日 日無差。一日十二時。時時不異。猶如黃金之黃。碧天之碧。其色其高不變不壞。安 一名。著一字。與吾靈覺何相似。便乃修習空花萬行。宴坐水月道場。降伏鏡裏魔

(7)

軍。成就夢中佛果。今朝法歲已圓。勘破了。還知麼。移身搖太華。掬汗洒醍醐。又 曰。物我兩如。是非一氣。雲無心而解聽龍吟。充天塞地。風無迹而能聞虎嘯。㧞木 鳴條。道無根而善應諸緣。分緇列素。忽然一念合風雲。不知誰是我。行無所行。住 無所住。大笑呵呵。希逢罕遇。又曰。禪不禪道不道。三寸舌頭。胡亂掃。昨夜日輪 飄桂香。今朝月窟生芝草。阿呵呵。萬兩黃金無處討。一句絕思量。諸法不相到。師 臨遷化日。舉二禪者立僧。上堂云。欲揚大法。須籍其人。借與便風便好揚帆舉棹。

昔日僧問。趙州某甲乍入叢林。乞師指示。你喫粥了也未。僧云。喫粥了。州云。洗 鉢盂去。其僧豁然大悟。只如今日。鳴鐘之後。陞堂已前。人人喫粥。飽即便休若。

也嚼得破。礙塞人。嚼不破。却許伊。羅漢今日。倒騎鐵馬。逆上須彌。踏破虗空。

不留朕迹。諸人還見麼。夜來風起蒲庭香。吹落桃花三五樹。下座。歸方丈。跏趺而 逝。

圓通旻禪師

禪師名道旻。興化仙游蔡氏子。其母夢吞摩尼珠。已而孕。生五歲。足不能履。口不 能言。母抱游西明寺。見佛像。遽履地合掌。稱南無佛。因作禮。人大異之。及官學 大梁。忽厭塵俗。去依景德寺得祥律師。以誦經得度具戒。遍參宗匠。從真如喆公最 久。晚聞泐潭乾禪師道望。往依焉。一見知其在大溈眾稱旻古佛者。深器之。師以力 參。所得舉以似乾。乾未之許。一夕侍立次。乾舉世尊拈花因緣令下語。益不契。繇 是盡弃其所聞。久之隨經行次。乾以拄杖加肩。長噓云。會麼。師擬對。乾即打之。

有頃拈一枝草示云。是什麼。師擬對。又喝之。師豁然悟。即作拈花勢云。此去更不 疑老漢舌頭也。乾挽住云。更道更道。師云。南山起雲。北山下雨。鼻孔解語無討 處。即禮拜。乾可之。他日謂曰。廬山勝絕。汝緣熟在彼。遂辭焉。建中靖國元年。

出世江夏之灌溪。遷廬山圓通。初道濟禪師剏革圓通。臨終囑曰。吾塔以青石為之。

他日塔紅。即吾再來。及師至之夕。塔為之紅。遐邇驚歎。知師葢道濟後身也。由是 宗風鼎盛。衲子雲奔輻湊。師孤節苦行。終其身。僧問。如何是佛法向上事。師曰。

劈箭溪頭水倒流。進云。藏頭露影時如何。師便打。進云。謝師答話。師云。瞎問十 二時中如何履踐。師云。風不來。樹不動。僧於言下有省。政和初。蔡太師京。奏賜 椹服圓機師名。范左丞致虗初自內翰。出師豫章。過圓通。語次歎曰。行老矣。墮在 金紫囊中去。此事稍遠。師亟呼內翰。翰應諾。師曰。也不遠。翰云。好更望指示。

師曰。此去豫章有四程。翰佇思。師曰。見即便見。擬議即差。翰頷之而喜。樞密吳 公居厚擁節歸鍾陵。見師曰。頃赴省。試過圓通。趙州關因問訥老。透關底事如何。

訥云。且去做官今五十餘年。師曰。曾明得透關底事麼。密云。八次經過常存念。然 未脫洒在。師舉扇云。請使扇。密揮扇。師曰。有甚不脫洒處。密大喜云。更請末後 句。師搖扇兩下。密云。親切親切。師曰。吃嘹舌頭。諫議彭公汝霖手寫觀音經施 師。師拈起云。遮箇是觀音經。那箇是諫議經。彭云。此是某親寫。師云。寫底是字 那箇是經。彭笑云。却了不得也。師云。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彭云。人人有分。師

(8)

曰。莫謗經好。彭云。如何即是。師舉經示之。彭撫掌大笑云。嗄好。師曰。又道了 不得。相國安公南遷。見師曰。一生做官。今日被謫。覺見從前但一夢耳。師曰。相 公覺耶。公曰。此皆本有。但未甚明了。師召相公。公舉首。師云。了也。公曰。猶 被事礙。師云。離京幾程到此。公曰。四十二日。師云。甚處被礙來。公笑曰。極得 力。師云。直下受用去(公云。如何受用。師曰。朝朝相似)。合掌欽喜。師曰。但空諸有。勿 實所無。公云。幸遭遇。不敢忘。左司都貺問曰。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如何湊 泊。師云。全身入火聚。都云。畢竟如何。師云。驀直去。都沉吟。師曰。可更喫 茶。都云。不消得。師曰。何不恁麼會。都忽有省。笑曰。太近邪。師云。十萬八 千。都即有偈曰。可可思議。是大火聚。便恁麼去。不離當處。師曰。猶有遮箇在。

都云。便請直指。師云。便恁麼去。鐺是鐵鑄。都云。盡善盡善。九江守李端夫問 曰。識心虗凝。忽然諸境現前時如何。師云。石火燒身。守豁然省曰。打破虗空也。

師云。什麼處下手。守鳴指一下。師云。不恁麼却恁麼。守叩曲折而去。師之全機得 大自在。開發尤多。三年冬。以院事卑得法弟子守惠。請老于朝。朝廷從之。有旨。

令守惠次補寺任。明年冬十月九日。集眾說偈曰。泥牛昨夜大哮吼。驚得須彌藏北 斗。南北東西沒處尋。拈得鼻孔失却口。復云。至道虗寂。逈脫根塵。光境俱亡。靈 機絕待。真常任運。寧屬去來。應周無方。不存格則。牢關敲磕。掣電難通。直須千 眼頓開。可以死生無間。自茲決別可葬全身。三百年後當興佛事。臨行一著不落見 知。折半破三好生薦取。隨聲撫膝一下。泊然而逝。閱世六十八。坐五十夏。門人奉 遺命塔其全身。唯取平時所聚鬚髮火之。悉為舍利。州上其事。賜號妙空之塔。師居 圓通十有二年。隨機接物。力法匪躬。然絕不許記其語句。其徒有不忍弃之者。相與 私綴之。師廉知誡曰。爾必欲隳吾素志。却後三十年乃可拈出。及通惠禪師如其約而 出之。左司陳公瓘覽小參語云。若有一疑。如芥子許。是汝善知識。即尊重囋歎。衍 以為之序。既而樞密張公德遠。侍郎馮公濟川。皆韙其言。

贊日。圓通來應塔紅可也。歿謂三百年後當興佛事。或身後好事者為之辭。何則旻固 甞悟徹者也。徹則萬化同功。群機普赴。奚適而非旻邪。先佛云。吾無生不生。無在 不在。如是則聖賢撫會。塵塵爾念念爾。奚三百年之局乎。果去矣。必三百年而復 來。則營營形數之間。無乃小乘乎。且無邊剎海不隔毫端。十世古今不移當念之旨。

安在哉。李君商老狀其事而暴美之。不究宗門撫會之妙。當併按也。

兜率照禪師

禪師諱惠照。南安軍郭氏子。依了山院。出家得度。具受游方。與從悅禪師游。悅參 真淨。頗稱有得。師預聞其旨。遂卓庵於石頭。其後悅見石霜素侍者。復得石霜末後 句。以書抵師曰。曩參未善。猶有末後句在。師以偈答曰。參禪只要心安樂。了得心 安萬事休。況是禪心猶假立。誰論末後與當頭。竟不往。及悅出世兜率。迎致居第一 座。元祐中。無盡張公轉江西漕。謀入黃龍。見晦堂心禪師。暮宿兜率。與悅夜語。

(9)

因及石霜末後大事。無盡豁然有省。遂以出世因緣。向悅稱法嗣。悅去世。無盡命師 繼其席。師曰。先師有末後句。運使得之。照未甞得。豈可嗣法邪。無盡曰。汝尋常 滿口道得。却會不得。師忽然悟。乃曰。敢不奉命。遂開悅公法門。問。如何是第一 義諦。師曰。鎚下分付。曰。第二義門請師舉唱。師曰。千家簾幕春光在。幾處園林 秀色新。曰。學人未曉。師曰。勞而無功。曰。爭奈分付了也。師曰。一人傳虗。萬 人傳實。曰。法皷纔聲。大眾雲集。學人上來乞師指示。師云。天靜不知雲去處。地 寒留得雪多時。學人未曉。乞師端的。師云。一重山背一重人。乃曰。龍安山上。道 路縱橫。兜率宮中樓閣重疊。雖非天上不是人間。到者心安全忘諸念。善行者不移雙 足。善入者不動雙扉。自能笑傲煙蘿。誰管坐消歲月。既然如是。向上還有事也無。

良久云。莫教推落巖前石。打破下方遮日雲。又曰。衲僧袖裏神鋒。截斷有句無句。

隨宜獨立真規。處處清風滿路。更知結角羅紋。始解針來線去。師性方嚴有操守。居 兜率二十有七年。倣像天宮內院。作新一剎。冠絕人世。安眾不過四十。遇缺員則補 之。供饌珍麗。率眾力道。彌謹無盡。每以古佛稱之。宣和元年休夏日。沐浴更衣。

禮觀音大士三拜。退居丈室。端然而逝。壽七十一。臈四十七。闍維煙所及處。悉有 舍利。多琥珀色。靈骨瑩如氷玉。眼睛與舌不燼。無盡為之贊曰。兜率照老沒可把。

七月十五日解長夏。禮却觀音三拜竟。退歸方丈嗒然化。也無遺書忉忉怛怛。也無偈 頌之乎者也。也無衣鉢俵散大眾。也無病痛呻吟阿耶。卒死丹方傳與人。禾山皷向別 處打。

潛庵源禪師

禪師名清源。豫章新建鄧氏子。依洪巖僧處信。得度具戒。參武泉常雲居舜泐潭月三 大士。頗見咨揖。然疑未決。晚依積翠南禪師。一日聞舉洞山。初見雲門因緣。不覺 失笑。南問。何為而笑。師曰。笑黃面浙子憐兒不覺醜耳。自是容為侍者。閱七年咨 參決擇。道眼高妙。絕出人表。叢林稱之。以比南院。守廓南公去世。師開法西山惠 嚴。遷南康清隱。力法自將。不與諸方鬪鋪席。衲子以枯淡。多望崖而去之。坐是單 丁。住山十餘年。初南州高士潘延之問道於積翠。與師定交為方外友。至是迎歸西 山。未幾洪帥命居大寧。一時衲子賢士夫從之問道。坌集其室。師說法簡易。期人於 悟而後已。甞示眾曰。寒風激水成氷。杲日照氷成水。氷水本自無情。各各應時而 至。世間萬物皆然。不用強生擬議。又曰。先師初事栖賢寔。泐潭澄歷二十年。宗門 奇奧。經論要妙。莫不貫穿。及因雲峰以見慈明。則一字無用。遂設三關語。以驗天 下禪者。而禪者如葉公畫龍龍現即怖。或問三關語。學者每難透何也。師曰。眾生為 解礙。菩薩未離覺。大智如文殊師利。欲問空三佛義。即遭擯出。以其自墮艱難。故 起現行耳。尋以高年。不任主事。退閑。自號潛庵。諸剎爭迎致供養。且依以為重。

故居無定。方建炎三年八月五日。示寂于城陰之章江。住世九十有八。安居七十八 夏。方未寂時。齒墮而復生。髮薙而燔之。悉為舍利。及是燼餘。尤不勝數。塔于惠 嚴之東阿。師莫年德高望重。以深誠勉人。以善從之。化者甚盛。有僧執侍十有二

(10)

年。於道未有所契。及將出世。師曰。汝侍吾徒費歲月。儻嗣法不應以世情自昧。其 人遂嗣翠巖機焉。其主法有體。類如此。

泐潭照禪師

禪師諱惟照。簡州陽安李氏子。母方孕。夢異僧持應器踵門。若將寄食者。一夕有 光。發其室盧。里人相驚且而育。師兒時趣尚超卓。稍長泊然。不旨從俗。屈首受 書。至性相近習相遠。遽曰。凡聖一體。以習故差別如是。我知之矣。去家走成都。

依鹿苑寺青泰為童子。乞名惟照。志始生之異焉。十九得度具戒。泰甞使之受起信論 于大慈寺中。講輙歸臥。泰詰之。對曰。既稱正信大乘。夫豈言說所能了邪。於是盡 弃所聞。虗心游方。時楷禪師居大洪山。名震天下。往依之。一見以為俊朗。委曲容 接。師亦奮勵。急於透脫。甞夜坐閣道間。徼巡者傳呼過之。隨聲有省。即趨丈室。

吐所悟。楷揶揄之。師疑焉。復將徹究源底。於是遍參宗師。往來楷所是。後歷三 吳。聞揩以罪為民。居沂水之芙蓉庵。趣往唁之。未至間。僕夫被酒迷失道。師却行 及之。舉杖奮擊。忽大悟。及見楷。望而喜曰。今日相見。庸非鼇山耶。因留佐耕。

湖上服役累年。盡得芙蓉之道。致政王少宰有子。亡且有年矣。忽夢其歸。翌日而師 至。問其生年。適與其子亡日合。因抱持泣。以為後身也。遂命出世洛陽之招提。遷 舒州甘露。再遷三祖。宣和初道行聞于朝。有旨。移廬山之圓通。先是住持守惠。以 事罷去。復自訴于有司。閱三年。得旨。還舊住。信至。師怡然拽杖出門。與二三禪 者。徜徉山谷間。未幾泐潭虗席。江西師盡禮致請。遂補處焉。師姿容豐碩。音聲朗 潤。身荷大法。名尊諸方。自號闡提。甞示眾曰。坐禪好諸禪德。不用胡思亂想。坐 教悟去。你若悟去。十二時中便有自由分。佛也不奈你何。祖也不奈你何。你也自不 奈何。豈更聽別人指揮。所以達磨大師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何曾有許多屈曲 言句。教你思量。生受今時。諸方叢林未甞有一箇善知識。不教你參禪學道修行。乃 至禪頭首座同行道伴。亦皆教你參學。更看話下語。商量因緣。研窮今古。你輩更不 識好惡。甘作眾生。就人學去。更向案子頭大冊小冊。錄將去。採拾言句。攢花簇。

錦記憶築。向肚皮裏。為禪為道。苦哉遞相壞了。也不是遮箇道理。你諸人本無許多 事。只為始行脚時。撞著一箇沒見識長老。教你許較。勞攘打頭。便參得箇庭前栢樹 子話。又參得斬猫兒話。洗鉢盂話。野狐話。勘婆話。參得一肚皮禪道。便棹腰擺 胯。稱我是方外。高人面前說得恰似真箇背地裏千般亂做次第一文。也不直纔有些子 違順風起。便見手忙脚亂為什麼。如此只是學得來。奉勸莫學。須是自辦取始得。你 不見祖師少林九年面壁。二祖立雪齊腰。黃梅聚七百高僧衣鉢。後來獨付廬老。於是 時也看那箇因緣。淘汰那箇古今。曾下得什麼語。既不是因緣。你輩又苦死瞞生。學 圖箇什麼別。無人向你恁麼道。只是寶峰忒煞老婆教。你莫參禪。莫學道。莫看經。

莫念佛。以至禮拜燒香種種勞攘。你須道十二時中畢竟如何度。時寶峰只教你如大死 人。你若真箇如大死人。有什麼閑工夫去。參禪學道。禮拜燒香。許多費力。山僧五 處住院。凡教徒不出此。如大死人四箇字。直是我悟得底。且不在一大藏教裏。傳燈

(11)

錄五家宗派古今言句裏。是平生所證底法。所行底法。你若直下會去。且不曾教壞。

你適來。有一兄弟入室問。莫是如大死人却活麼。禪客莫問活。你但死了更死。你又 不曾死。只管要活作什麼。而今聽普說了。下去堂中。或堂前後架試坐看。有時被你 久久坐。忽然死得也不定。建炎改元。北人南渡。泐潭日不下千鉢坐食。師超搖法 樂。略不以介意。而檀施四來。齊厨濟足。人到于今稱頌之。二年正月辛丑夜參。因 敘洞下宗旨。不斷如綫。而名世續慧命者零落。無幾因欷歔江下霑襟。明日閉方丈不 出。又明日手寫數語遍與山中耆宿。辭訣。眾大駭。至有哭之慟者。師皆拒而不與之 接。至中夕。遽命燭。集執事者。囑以後事。語終。泊然而逝。閱歲四十有五。坐二 十五夏。時御史中丞陸德先.西京宗正趙公士暕.尚書郎方公昭通.議大夫馮公溫 舒.徽猷閣待制宋公喚秀.州刺史韓公昭同會泐潭。頗問道於師。見其脫去之狀。益 歆慕焉。火餘五色舍利。烱如珠玉。齒舌不燼。塔于寺之西峰。師初在西京。漕使徐 公閎中有子。冠且婚矣。見師說法次。忻然慕之。即弃榮剔髮具戒。名曰德止。以夙 悟才辯。有名于世。

贊曰。教中以七地已前菩薩福智為修生。八地已去福智為報得。若闡提。年二十有八 出世。五遷巨剎。所至勃興。槌拂之下。動如阡陌。初未甞遣化。而供饌珍麗。服用 完新。庸非報得者歟。方是時叢林以侈靡相尚。照因其時。闊達大度。順學者之欲。

而嫚罵諸方。特以如大死人為教。然託其身後。竟未有繼其風者。嗚呼異哉。

僧寶正續傳卷第一

(12)

僧寶正續傳卷第二

隆興府沙門 祖琇 撰 寶峰準禪師

禪師諱文準。興元府唐固梁氏子。生始幼見佛像輙笑。童牙不喜聞酒胾。金仙寺沙門 虗普乞食至其家。師膺門酬酢。始老成。時年八歲。即辭父母。願從普。歸授以法華 經。伊吾即上口。元豐僧檢童子較所習。以籍名失後度。師藝精。坐年少。不得奏 名。陝西經略范公過普廬。普臘高。應對領略。師侍其傍。伸辯詳明。進止可喜。范 公欲携與俱西。師辭曰。登山求玉。入海求珠。人各有志。本行學道。世好非素心。

范公陰奇其語。度以為僧。剔髮。既往依梁山乘禪師。呵曰。驅烏未受戒。敢學佛乘 乎。師捧手曰壇場是戒邪。三羯磨梵行阿闍黎是戒邪。乘大驚。師笑曰。雖然敢不受 教。遂受具足戒於唐安律師。徧游成都講肆。唱諸部綱目。即弃去曰。吾不求甚解 去。師曇演佳其英特。撫之曰。汝法船也。南方有大開士。若溈山真如九峰真淨者。

可往求之。師拜受教。與同學志恭。詣大溈。久之不契。乃造九峰見真淨。問曰。甚 處來。曰。興元府。問。近離甚處。曰。大仰。問。夏在甚處。曰溈山。真淨展手 曰。我手何似佛手。師罔然。真淨呵曰。適來句句。無絲毫差錯。靈明天真。才說箇 佛手。便成隔礙。病在什麼處。師曰不會。淨曰。一切見成。更教誰會。師服膺。就 弟子之列餘十年。所至必隨。真淨晚居泐潭。師一日舉杖決渠。水濺衣。因大悟。走 敘其事。真淨罵曰。此中乃敢用藞苴邪。自是迹愈晦。而名愈著。待制李景直守豫 章。仰其風。請開法於雲巖。未幾。殿中監范公帥南昌。移居泐潭。師辭辯注射。迅 機電掃。衲子畏而慕之。槌拂之下。常數千指。自號湛堂。每曰。我只畜一條拄杖。

佛來也打。祖來也打。不將元字脚涴汝枯腸。如此臨濟一宗不致冷落。一日新到相看 展坐具。師云。未得人事。上座近離甚處。曰。廬山歸宗。師云。宗歸何處。僧曰。

嗄。師云。蝦蟆窟裏作活計。僧云。和尚何不領話。師曰。是你豈不是從歸宗來。僧 云。是。師曰。驢前馬後漢。問。第二上座近離甚處。僧曰。袁州。師云。夏在甚 處。曰。仰山。師曰。還見小釋迦麼。僧云。見。師曰。鼻孔長多少。僧擬議。師 云。話墮阿師。問。僧你來作麼。曰。特來問訊和尚。師云。雲在嶺頭閑不徹。水流 㵎下太忙生。僧云。和尚莫暪人好。師曰。馬大師為什麼從闍黎。脚跟下走過。僧無 語。師云。却是闍梨謾老僧。僧云。有口道不得時如何。師云。洞庭湖裏倒撐船。雲 居先馳到。師問。未離歐阜。文彩已彰。既到寶峰。如何吐露。馳云。目前有路。師 舉起書云。既是雲居底。為甚在寶峰手中。馳云。兵隨印轉。將逐符行。師云。下坡 不走拍一拍。馳擬議。師曰。想先馳只有先鋒。且無殿後。一日法堂上逢首座。便 問。自甚麼處去。座云。擬與和尚商量一事。師云便請。座曰。東家杯柄長。西家杓 柄短。師云。為甚拈起。鞏縣茶瓶。却是饒州甆椀。座云。臨崖看滸眼。特地一場

(13)

愁。師云。達磨大師叶屈。座吐舌而退。師在分寧。遇死心和尚。問。你此回到山裏 麼。師云。須去禮拜師兄。心云。你來時善看方便。師曰何故。心云。我黃龍路滑。

師云。曾躂倒幾人來。心云。你未到黃龍。早脚澁也。師云。和尚何得閉門相待。死 心又問。準老你安許多僧。只是聚頭打閧了噇飯。你畢竟將何為人。師云。因風吹 火。心云。亂糺作麼。師云。從來有些子。師却問。和尚山中安多少眾。心云。四百 人盡是精峭衲子。師云。師子窟中無異獸。心云。你來時也須照顧。師云。也待臨 時。心云。臨時作麼生。師云。喚來洗脚。心云。你川僧家開許大口。師云。準上座 從來如此。心云。三十年弄馬騎。問僧。鄉里甚處。云青州。師云。近離甚處。云雲 居。師云安樂樹下道將一句來。僧無語。師却問傍僧云。你道得麼。僧云。某甲道不 得。却請和尚道。師云。向北驢似馬大。僧云。與麼那。云。你鼻孔為甚在寶峰手 裏。僧便喝。師云。水裏火發。

見僧看經。問。看什麼經。曰。金剛經。師云。經中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 否。僧云。是。師云。為什麼雲居山高。寶峰山低。僧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師 曰。你却做得箇座主使下。僧云。和尚又作麼生。師云。且放你鼻孔出氣。

一日廊下見僧。問。你還會也未。僧云。不會。師曰。左青龍右白虎。僧云。久嚮寶 峰。元來只是箇賣卜巡官。師乃點指云。上座今日不好。僧云。老漢敗闕也。師云。

路逢劒客須呈劍。師問僧。安樂麼。僧云。無事。師云。你大有事在。曰。未審某甲 有甚事。師云。近日上藍金剛興。天寧土地相打。僧無語。師云。元來無事。問僧。

如何是上座得力處。僧便喝。師云。好好相借問。何得惡發。僧又喝。師云。元來是 作家。僧以坐具便打。師低頭。噓一聲。僧云。放過一著。師云。遮裏不可放過。隨 後便打。

師普說次。眾欲散。忽問僧。明來明打。暗來暗打。你作麼生會。僧便喝。師云。點 即不到。僧又喝。師云。到即不點。僧云。忽遇不明不暗來時。又作麼生。師云。今 日天寒。且歸堂向火。隨後喝一喝便起。

一日上堂云。寶峰一夜睡不著計較。今日上堂揣腹搜胷。總思量不就。而今臨時逼 節。事出急家門。遂拈起拂子云。準上座近日作得一柄子。且權將供養大眾。乃擲下 云。竹根椶葉麻繩擊。樣度天然別一家。政和五年夏六月。寢疾。首座問。和尚近日 尊位如何。師云。跛驢上壁。座云。和尚也好喫一服藥。師云。朽木搭橋。座云。也 知和尚不解忌口。師云。你作麼生。座擬進語。師云。你也好喫一服藥。以七月二十 二日。更衣說偈而化。閱世五十五。坐三十五夏。靈骨舍利塔于石門之南原。丞相張 無盡製其碑。諫議洪駒父敘語錄。名士李商老撰次逸事。同門弟德洪覺範紀師行實。

其高道碩德。可想見矣。

贊曰。雲居真牧和尚謂人曰。出關走江淮。閱三十年。參一十八人善知識。於中無出

(14)

佛果佛眼死心靈源湛堂五大士而已。誠哉斯言。蓋真正宗師。攷其全才。如此之難。

若佛果佛眼死心靈源之嗣。固已光明于世。獨湛堂開法日淺。未有繼其高躅者。然覧 其遺編。想其胸次。信餘子未易跂及也。覺範稱準於真淨之門。所謂家名辯才氣宇逸 群者。抑知言哉。

花藥英禪師

禪師名進英。出於羅氏。其先吉州太和人。少孤。性敏慧。齠齓中日誦千餘言。通詩 書大義。與群兒嬉游。侮玩之氣出其上。親舊愛敬之。使著逢掖為書生。輙病至與死 隣。母泣曰。吾始娠。夢有乘空語曰。兒出家則病有瘳矣。於是擊鍾梵放。誓於佛 前。使依集善寺洞隆為童子。年十八試所習。得度具戒。即欲游方參道。母有難色。

於是庵於母室之外。名曰精進。諦味宗師之語。而勵精于道。君子稱孝悌焉。母歿。

心喪三年。去游江淮。一時大宗師多所參扣。晚見真淨禪師。聞其夜參。貶剝諸方。

以黃蘗接臨濟。雲門接洞山機緣。為入道之要。擿其疑處以啟問。師恍然大悟。真淨 密可之。時佛印禪師。名重一時。尤重許可。獨以師為俊彥。甞以鐵觜呼之。自是叢 林想聞其風彩。元祐中。出世長沙之開福。閱十年。殿閣崇成。宗風鼎盛。又五年弃 之。北游五臺。徧覧聖迹。復還庵于梁山。衲子益犇趨之。政和甲午。衡陽道俗。迎 居花藥之天寧。師於真淨之道。力行而博施之。得語言三昧。甞示眾曰。報慈有一公 案。諸方未曾結斷。幸遇改旦拈出。各請高著眼看。遂趯下一隻鞋云。還知遮箇消息 麼。達磨西歸時。携提在身畔。又曰。與麼上來猛虎出林。與麼下去驚蛇入草。不上 不下。日輪杲杲。喝一喝云。瀟湘江上碧溶溶。出門便是長安道。又曰。山門寂寞無 可祗待。諸禪德。夜來思量得一段因緣奇特。準擬今日供養大眾。及乎陞座。忽然忘 却。而今卒作不辨。且望大眾。智不責愚。不為恠笑。宣和三年。退歸舊庵。雖齒高 而精進不替。常中夜禮佛作息飲食。不肯與眾背。叢林信其誠。民俗化其教。一節三 十年。終始不渝。四年十二月。滅干梁山。

明白洪禪師

禪師諱德洪。字覺範。筠州新昌喻氏子。年十四。父母併月而歿去。依三峰靚禪師為 童子。十九試經。東都假天王寺舊籍惠洪名為大僧。依宣祕律師受唯識論臻其奧。博 觀子史。有異才。以詩鳴京華。搢紳間。久之南歸。依歸宗真淨禪師。研究心法。隨 遷泐潭。凡七年。得真淨之道。辭之東吳。歷沅湘。一日閱汾陽語。重有發藥。於是 胸次洗然。辨博無礙。崇寧中。顯謨朱世英請出世臨川之北禪。先是寺有古畫應真十 六軸。久亡其一。師至以詩嘲之。未淹辰而應真見夢所匿之家。丐歸寺中。因得之。

世以謂尊者猶畏其嘲而歸焉。越明年以事退游金陵。漕使吳正仲請居清凉。未閱月為 狂僧誣。以度牒冐名。旁連訕謗事。入制獄。鍛鍊久之。坐冐名。著逢掖。走京師。

見丞相張無盡。特奏得度。改今名。太尉郭天民奏錫椹服。號寶覺圓明。自稱寂音尊

(15)

者。未幾坐交張郭厚善。張罷政事。時左司陳瑩中撰尊堯錄將進御。當軸者嫉之。謂 師頗助其筆削。政和元年十月。褫僧伽黎配海外。三年春。遇赦。歸于江西。是冬復 證獄于并州。明年得還。往來九峰洞山。野服蕭散。以文章自娛。將自西安入衡湘。

依法屬以老。復為狂道士。執以為張懷素黨。下南昌獄。治百餘日。非是會赦免。歸 湘西之南臺。仍治所居。榜曰明白庵。自為之銘。其敘曰。予世緣深重。夙習覊縻。

好論古今治亂是非成敗。交游多譏訶之。獨陳瑩中曰。於道初不相妨。譬如山川之有 煙雲。草木之有華滋。所謂秀媚精進。予心知其戲。然為之不已。大觀元年春。結茅 于臨川。名曰明白。欲痛自治。也瑩中聞之。以偈見寄曰。庵中不著毗耶座。亦許靈 山聞法人。便謂世間憎愛盡。攢眉出社有誰嗔。於有隄岸輙決。又復袞袞多言。然竟 坐此得罪。出九死而僅生。恨識不知微。道不勝習。乃収召魂魄。料理初心。而為之 銘曰。雷霆發聲。萬國春曉。聞者不言。心得意了。木落霜清。水歸汰在。忽然震 驚。聞者駭怪。合妙日用。如春雷霆。背覺合塵。如冬震驚。萬機休罷。隨緣放曠。

尚無了知。安有倒想。永惟此恩。研味其旨。一庵収身。以時臥起。語默不昧。絲毫 弗差。蒙雜而著。隨孚于嘉。於是覃思經論著義疏。發揮聖賢之秘奧。及解易。作僧 寶傳成。撫而歎曰。冐障海極。并門間關。萬死而不斃。天其或者遲以卒此乎。世有 賢者。當知我矣。將負之入京。抵襄陽會難。淵聖登極。大逐宣和用事者。詔贈丞相 商英司徒。賜師重削髮。還舊師名。未幾國步多艱。退游廬阜。建炎二年夏五月。示 寂于同安。閱世五十有八。門人建塔于鳳棲山。師之才章。葢天稟然。幼覧書籍。一 過目。畢世不忘。落筆萬言。了無停思。其造端用意。大抵規模東坡。而借潤山谷。

至於出入禪教。議論精博。其才實高。圜悟禪師以為筆端具大辯才。不可及也。與士 大夫游。議論袞袞。雖稠人廣座。至必奮席。初在湘西。見山谷。與語終日。不容 去。因有詩贈之。略曰。不肯低頭拾卿相。又能落筆生雲煙。其後山谷過宜春。見其 竹尊者詩。咨賞。以為妙入作者之域。頗恨東坡不及見之。著林間錄二卷。僧寶傳三 十卷。高僧傳十二卷。智證傳十卷。志林十卷。冷齋夜話十卷。天厨禁臠一卷。石門 文字禪三十卷。語錄偈頌一編。法華合論七卷。楞嚴尊頂義十卷。圓覺皆證義二卷。

金剛法源論一卷。起信論解義二卷。並行于世。

贊曰。丞相張無盡稱覺範。葢天下之英物。聖宋之異人。然古之高僧。以才學名世。

殆與覺範並驅者多矣。必以清標懿範相資而後美也。覺範少歸釋氏。長而博極群書。

觀其發揮經論。光輔叢林。孜孜焉。手不停綴。而言滿天下。及陷于難。著逢掖出。

九死而僅生。垂二十年。重削髮。無一辭叛佛而改圖。此其為賢者也。然工呵古人。

而拙於用己。不能全身遠害。峻戒節以自高。數陷無辜之罪。抑其恃才。暴耀太過。

而自取之邪。甞自謂。識不知微。道不勝習者。不獨為洪實錄。亦以見其自欺焉。惜 哉。

開福寧禪師

(16)

禪師名道寧。歙州注氏子。篤志于道。以頭陀入禪林。故畢世人以寧道者呼之。初參 蔣山泉禪師。閱十年。泉知其為法器。俾乞供五羊遇居士。願施貲為祝髮者。師以乞 供畏嫌疑。固辭不可。因歸供鐘山。再入嶺得度具戒。遍參宗師。甞居崇果山。為眾 辨浴。日誦金剛般若為常課。一日將濯足。誦至應生信心以此為實。內足湯器中。豁 有省。即趨海會。見演道者。吐所悟。演頷之。容入其室。他日聞舉狗子無佛性話。

於是大徹。演喜以為類己。大觀中。潭帥席公震。請出世開福。唱演公之道。湘潭之 人敬慕之。師性簡約。服用朴素。非叢林弘法之務。未甞以之介懷。頗提笠走街市。

躬自乞食以養。眾衲子爭歸之。法席遂為湖湘之冠。僧問。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 現。提起坐具云。遮箇塵。那箇是堅密身。師云。放下著。進云。猶是學人疑處。師 云。你疑處作麼生。進云。適來問底。師云。不堪為種草。政和三年十一月四日。沐 浴淨髮。五日小參別眾。敘平生參學始末。期以七日示寂。祝依常僧例茶毗。以火餘 盛之瓦椀。撒湘江水中。乃曰。出家佛子徹骨徹髓。華藏海中游戲自在。死生界內任 性浮沈。是以俱尸城畔槨示雙趺。熊耳峰前親遺隻履。祖禰不了。殃及兒孫。畫樣起 模。到于今日。又道吾紫磨全身。今日即有。明日即無。若道吾入涅槃。非吾弟子。

若道吾不入涅槃。亦非吾弟子。甞此之際若相委悉。不唯穿却釋迦老子鼻孔。亦乃知 得山僧落處。其或未然。報慈恁麼來。舉世無相識。水月與空花。誰堅復誰實。住院 經五年。都盧如頃刻。瑞雲散盡春風生。走却文殊遇彌勒。喝一喝下座。持麈尾。圜 視久之曰。誰堪付此者。既而曰。無如果藏主。遂以[田/廾]之。至七日。長沙之人。

無幼艾相與賷持香花。側塞于寺。師應接教誡遣之。而來者無已。及日暮。跏趺湛然 而逝。閱歲六十一。坐二十一夏。火餘舍利。弟子不忍弃。塔于開福。又二十年。嗣 法果禪師。徙塔福嚴之朱原。師出世才五年。而名滿天下。叢林仰之。雖不克盡行其 道。然宗風宏遠云。

智海懃禪師

禪師諱惠懃。舒州銅城人。出家試所習。得度具戒。參太平演禪師。發明大事。時太 平法窟。龍象最盛。師與圜悟佛眼。嶄然露其頭角。眾望翕然推重。及演遷五祖。靈 源禪師繼主太平。登師第一座。以法施學者。靈源退席。舒守雅聞譽望。命出世太 平。開五祖法要。僧問。萬法本來歸一。一法了無蹤跡。白蓮峰下傳來。未審以何為 的。師舉拂子云。用遮箇為的。曰。與麼則兵隨印轉。將逐奉行。師云。上座見箇什 麼。曰。驗人端的處。下口便知音。師云。不妨具眼。曰。此日一會。超越靈山。師 云。那箇是超越底事。僧提起坐具云。三世諸佛盡向遮裏納敗闕。師云。三十棒且待 別時。乃云。祖師心印。狀似鐵牛之機。去即印住。住即印破。不去不住。坐斷要 津。凡聖路絕。當是之時。不見有眾生可度。不見有佛果明成。亦無煩惱可除。亦無 菩提可證。唯彰本體。應用堂堂。出沒卷舒。得大自在。天堂地獄虎穴魔宮。處處道 場。頭頭佛事。然雖如是。也須到遮田地始得。此事不從脩證。不陟言詮。莫非妙智 發明。超然獨脫。或末至此。當宜忘情絕慮。深切諦觀。久久之間。自然雲霞消散。

(17)

孤月白圓。砂礫盡時。真全始見。又曰。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桃花紅。李花白。誰 道融融只一色。鷰子語。黃鸎鳴。誰道關關只一聲。不透祖師關捩子。空認山河是眼 睛。又曰。日出卯。用處不須生善巧。拈起柱杖云。柱杖橫山河。大地一時橫。柱杖 堅山河。大地一時堅。十方如來所說法。不能與此為譬喻。絕聱訛無巧妙。灸瘡瘢上 著艾燋。若能於此究根源。方透衲僧向上竅。如何是衲僧向上竅。擊禪牀下座。又 曰。昔日僧問趙州。如何是不遷義。州以手作流水勢。其僧有省。復有僧。問法眼 云。不取於相。如始不動。如何不取於相。見於不動。法眼云。日出東方夜落西。其 僧亦有省。若於斯明得。便見道。旋嵐偃岳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其或未然。更 為饒舌。天左旋。地右轉。古往今來經幾徧。金烏飛。玉兔走。才方出海門。又落青 山後。江河波渺渺。淮濟浪悠悠。直入滄溟晝夜流。遂高聲云。諸禪德。還見如如不 動底麼。以拂子擊禪牀下座。又曰。乍語鶯喉澁。初來鷰語新。莫驚雙鬢白。又是一 年春。林上花鋪錦。堤邊草織茵。誰知造化體。元是法王身。舉起拂子云。看看。若 也識得。海印發光。苟或未然。塵勞先起。擊禪牀下座。師居太平八年。宗風大震。

政和二年有詔。請住東都智海。十月九日。就大相國寺三門開堂。遣中便降香。鴻臚 少卿賷疏。兼撥賜金寶。充辦齋筵。師謝恩。祝聖罷。僧問。才陞猊座。便爇天香。

祝聖之言。請師速道。師云。祥雲籠殿閣。瑞氣滿乾坤。進云。一朵曇花開上國。聲 香從此播人間。師云。別是一家春。曰。靈山一會儼然猶在。師云。作麼生是靈山會 上事。曰。明朝自有明君鑑。學人三拜謝師恩。師云。一任流通。問。太平古曲久播 徽音。學人上來。乞師垂示。師云。尺頭有寸。秤尾無星。曰。與麼則智海洪波。普 施餘潤。師云。真不掩偽。曲不藏直。曰。只如無陰陽地上生箇什麼。師云。喚什麼 作無陰陽地。曰。靈苗瑞草尋常事。優鉢羅花物外春。師云。謝子供養。乃云。問話 且止。不見道。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虗。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巨浸。況祖師心 印。諸佛本源。蠢動含靈。無增無減。唯聖與聖。即能知之。恭聞失聖仁宗皇帝有修 心詩云。初祖安禪在少林。不傳經教但傳心。後人若悟真如性。密印從來妙理深。敢 問諸人。如何是真如之性。如何是密印妙理。假使目連鶖子智慧神通。到此也須亡鋒 結舌。山僧今日幸逢快便。為國開堂。得路便行。豈畏傍觀恠笑。乃舉拂子云。看 看。豈不是諸人真如之性。豈不是諸人密印妙理。於斯見得。共報國恩。其或未然。

別容理論(中謝)。復云。適來所舉。初祖安禪在少林。不傳經教但傳心。且道心作麼生 傳。我仁宗皇帝。在位四十餘年。萬機之暇。留心此道。既得之於心。乃形之於言。

流布無窮。後人取則。吾祖達磨初至少林。二祖侍立次。遂問。我心未寧。乞師與 安。達磨云。將心來。與汝安。二祖云。覔心了不可得。達磨云。與汝安心竟。二祖 於是豁然大悟。自此傳衣付法。繼襲祖位。且道二祖當時悟得箇什麼。英靈之者。舉 著便知。影響之流。卒難領會。聊成鄙頌。少助發揮。覔心無得。乃安心悟了。爭如 未悟深。萬丈碧潭秋月白。一聲雲外老猿吟。積塵成岳。削鐵為針。少室山前無異 路。遊人來往自崎嶔。樞密鄧公子常。奏賜椹服。佛鑑師名。留智海三年。累表懇辭 歸山。尋得旨住江寧府蔣山。政和七年十月八日。沐浴更衣。端居丈室。手寫別故舊

(18)

書數幅。停筆而化。靈骨舍利塔于本山。師法才富贍。道學淵源。履踐高妙。當時天 下叢林推仰。以為深得東山真機大用三昧。初受太平日。即具儀。扣靈源之室。請 曰。住院董眾。宜何所先。靈源曰。此無他。當以杖笠包具。置方丈壁間。去住如衲 子之輕則至矣。師終身奉行之。遂為一代宗師典刑云。

贊曰。常聞慈受禪師初出世真州資福。嗣法淨照禪師。俄退席。寓蔣山。佛鑑會中。

聆其夜參所舉。皆平昔未諭。心因異之。忽一夕於佛鑑言下大悟。即欲炷香。改嗣佛 鑑。佛鑑深却之。不許。於戲曷有末代欺世負官。以院易嗣。奉金請拂者。曾佛鑑奴 之非若也。

僧寶正續傳卷第二

(19)

僧寶正續傳卷第三

隆興府沙門 祖琇 撰 龍門遠禪師

禪師諱清遠。生李氏。蜀之臨卭人。出家。十四具戒。甞依毗尼師究其說。因讀法華 經。至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持以問。講師莫能對。乃曰。義學名相。非所以了 生死大事。遂捐舊習。南游江淮間。遍歷叢席。聞舒州太平演道者為宗師第一流。往 造其室。演一見深奇之。謂可以弘持法忍。壁立不少假。冀其深造。師棲遲七年。未 甞妄發一語。一日因撥火。忽有省。即說偈曰。深深撥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由是 洞徹超詣。機辯峻捷。莫敢當鋒。衲子爭歸之。師益靜默自晦。不自為得。隱居四面 山大中庵。屬天下新崇寧寺。方擇人以處。舒守王渙之迎師住持。未幾引去。會龍門 虗席。遂補焉。示眾曰。學道之士。有二種病。一騎驢覔驢。二騎却驢了不肯下。且 如騎却驢了更覔驢。可殺是大病。龍門向道不要覔。靈利人。當下識得。除却覔底 病。狂心遂息。既識得驢了。騎却不肯下。此一病最難醫。龍門向道不要騎。你便是 驢。盡大地是箇驢。且作麼生騎。你若騎。管取病不去。若不騎。十方世界廓落地。

此二病一時去。心下無事。名為道人。所以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 道。州從此頓息馳求。識得祖病佛病。無不透得。後來遍到諸方。莫有出其右者。葢 緣他識病。又曰。釋迦老子在什麼處。自云。作麼。復云。達磨大師在什麼處。自 云。只在且作麼生。說箇只在底道理。也不妨難明。若於斯明得。始知正法常住。禪 僧家多分只道那舉處便是。你若身壞命終時。若病說不得時。又作麼生。須是證入始 得。不見。僧問德山。從上諸聖。向甚麼處去。山云。作麼作麼。莫是作麼便是諸聖 麼。你諸人若不將言語會。便落他聲響流布。縱饒不落聲響言句。便落他無言無說 處。此事實無。你意解卜度。若存一絲毫。便成趣向於己疎也。直饒你將玄機妙義 去。合他決定合不著。若總不思量。亦不可。須是親證始得。明見無疑。又曰。有般 宗師向人道。莫作計較道理。開口便沒交涉。與他不相應。也去空劫已前認取。都無 言說。又有一般宗師向人道。癡漢你這一段因何不會。先將自心做箇窠臼。然後將心 去取證。喚作釘樁了。繞樁走便恁麼。流傳將去。便恁麼承當去。敲床竪拂用將去。

喚作將心用心。一似坐箇氣毬相似。有甚安樂處。又似蝦䗫努氣相似。你恁麼見解。

面前一似黑霧罩定了也。師居龍門十有二年。道風大振。四方學者皆曰。吾必師龍 門。由是雲集座下。居無所容。師應機酬酢。未甞有勌色。示曲折數篇。學者聚而編 之。名曰心要。其略曰。不應於無際中立分限。若立分限。是無際空乃自隨。所以解 空者無空想。若人以言語名狀心。終不得心。不以言語名狀心。亦不得心。言語本是 心名狀之故。不得也。無言語本是心不名狀之故不得也。種種會當。皆不與自心契。

上祖曰。默契而已為若此。又曰。道若為達。但無妄念耳。若人知是妄念。作意止之

(20)

者。見有妄念故也。見有妄念作意觀照。令是正理亦見。有妄念也。知妄元是道。乃 無妄焉。故達道乃無所得也。又曰。證者絕能所也。非別有玄理。在尋常日用處。如 見色時是證時。聞聲時是證時。飲水食粥時是證時。一一絕能所。此非久習不假薰 煉。葢見成之事。世人不識。名曰流浪。故云唯證乃知難可測。又曰。學道者明知有 是事。何故不得旨而長疑。葢信未極。疑未深也。唯深與極。若信與疑。真是事也。

不解如此返照。遂迷亂。不知由緒。困躓中途。能自返省。更無第二人也。既曰此 事。又豈更知耶。知是妄慮。此事則不失也。又曰。道不止說與示而後顯。葢體自常 露。說示者方便道用耳。省悟者亦暫時岐路也。或因說而證。或因示而入。或自覺觸 以知歸。終無異事。別得至心源而止也。又曰。人言悟了方修此。屬對治門。雖禪門 亦許以正知見治之。若論當人。即不須若是也。又曰。人不識問。遂依來問而答。不 知乃自問耳。欲答誰邪。人不識答。遂依言起見。不知乃自答耳。何有旨趣邪。故 曰。總是你好看好看。又曰。從上來有二種方便。有真實方便。所謂說無有間。有善 巧方便。所謂妙應群機。若從真實方便。得入不假思量。性自神解。求無有退。妙用 河沙也。若從善巧方便得入。得坐披衣。向後自看始得。未可將為究竟。此二種方 便。皆一法也。不可須臾有失。學者思之。又曰。悟心見性。當如雪峰玄沙。履實踐 真。當如南泉趙州。今時學者。但以古人方便為禪道。不知與古人同參也。十二時 中。學道無頃刻弃捨。此人縱未得入。念念已是修行也。尋常說修行。不過三業六根 清淨禪門。更不必如是。何故禪定之門。念念與智波羅蜜平等。一切處自無過患也。

久久心地通明之日。從前並得滿足。名一行三昧。今時人全無定力。復不開智眼。所 以機緣語句。只成諍論。生滅心行。夫禪學不是小小。未用超佛越祖得了要超。亦不 難也。政和末。道行聞于朝。有旨移和州褒禪山。歲餘以疾辭。時圜悟禪師住蔣山。

與師友愛素善。因往依之。甞著三自省察。叢林共高仰之。復以近世問話者。不知伸 問致疑咨請之意。後生相承。多用祝贊語。或奉在座官員。或莊嚴修設檀信。俱無衲 子氣味。師深惡之。誡曰。夫問話者。激揚玄極。不在多進語。三兩轉足矣。貴得生 人信。不致流蕩取笑俗子。又曰。諸方老宿臨終必留偈辭世。世可辭耶。且將安之。

宣和二年冬至前一日。飯食訖。整衣趺坐。合掌怡然而逝。春秋五十四。坐四十夏。

門人奉靈骨舍利。葬龍門之靈光塔。師風儀秀異。操守嚴正。性淡泊寡言。笑動有規 則。學者瞻形儀而服膺。其為教。踈通廣大。剴切禪病中衲子之心。至入室提綱。則 絕蹊徑。離文字。亦不滯乎空荒漫誕之說。其徒非大有契證。不妄許可。平居以道自 任。不從事於務。甞曰。長老端居丈室。傳道而已。與士大夫游。不為利屈。道合則 忻然造之。不爾雖過門。或不得見。君子以是高之。樞密鄧公洵武。奏錫命服佛眼之 號。左司陳公瓘見師法語。歎曰。諸佛心宗。眾生性海。遠公涵泳深矣。與靈源禪師 少友善。其趣尚施設略相似焉。有三會廣語偈頌數萬言。行于世。

贊曰。圜悟佛眼同出東山之門。為臨濟十世孫。圜悟固已名葢天下。佛眼則精深醇 粹。克荷正傳。殆與圜悟連衡而並驅。學者疑其旋設異乎圜悟。或謂龍門甞與靈源

(21)

處。而漸習使然。嗚呼是何言之陋哉。葢甞三復龍門之錄。觀其指示心法。辯如百丈 黃蘗。作為偈句。詞如汾陽雪竇。悟門超極。不愧雪峰玄妙。履踐明驗。端如南泉趙 州。真一代之大宗師也。彼以頰舌為禪而欺世每生者。烏足與識龍門靈源相契者哉。

要其所以不為圜悟者。譬如韓柳文章。世之悅韓者固多。然子厚非深識博雅之士。則 不能窺其縕奧。此所以萬世之下不凝並驅而為韓柳也。由是而觀。二公之後。抑可見 矣。

禾山方禪師

禪師名惠方。道號超宗。臨江龔氏子。出家禪居寺。年十九試經得度。具戒。遍參知 識。晚入黃龍。見死心禪師。機緣有契。遂留執待。閱十有四年。于時死心高視諸 方。以壁立險絕為方便。學者莫可近傍。鮮有投其機者。獨於廣眾中。稱師堪任正 續。以最後大事[田/廾]託之。師膺記莂。隱迹叢林。而聲價益高。宣和中。出世螺川 之隆慶。遷禾山。宗風大震。僧問。如何是一印印空。答曰。想你摸索不著。問。如 何是一印印水。師曰。湛湛地。問。如何是一印印泥。師云。前後相應。問。如何是 死中活。答曰。照中有用。問。如何是活中死。答曰。用中有照。問。如何是死中恒 死。答曰。照用臨時。問如何是活中恒活。師曰。平出。死心和尚忌日。僧問。死心 每舉隻履西歸意旨如何。師云。還見麼。進曰。即此見聞非見聞。未審作麼生見。師 曰。若非見聞。猶滯迹在。問。報德慇懃。未審死心還赴也無。師云。言中有響。僧 云。若然者。頂門拶出金剛眼。照破凌霄千萬峰。師云。你且道隻履西歸作麼生。進 云。葉落歸根。來時無口。師云。只得一橛。乃曰。死心先師。每好舉隻履西歸話。

問衲子。且巴陵和尚。於得法師忌日。以三轉語為報。禾山今日因行不妨掉臂。只以 明隻履西歸話。用報先師之德。況此話古今難明。諸方或謂之隱顯。或謂不可兩箇。

或謂唯此一事實。若也如是。殊未識祖師意旨。諸人要見麼。濁中清清中濁。勿謂麒 麟生隻角。西行東。向路不差。大用頭頭如啐啄。莫莫玄要。靈機休卜度。樞密徐公 師川甞致三問。師各以偈答之。問曰。洞山云。擬將心意學玄宗。大似西行却向東。

十二時中動轉施為。莫非是擬底心。到此作麼生別辨。答曰。擬將心意學玄宗。妙用 縱橫觸處涌。捩轉箇中關棙子。休論南北與西東。問。維摩經云。佛以一音演說法。

或有怖畏。或斷疑者。答曰。或有怖畏或斷疑。雙明一句絕針錐。於斯切莫生忻猒。

覿面還須眼似眉間。維摩經云。眾生病故我病。即今他人病時。為什麼自己却不病。

答曰。眾生病故維摩病。妙見全提越我人。既了病源無箇事。何如出現宰官身。龍圖 蔣公宣卿。亦從之問道。師居禾山十年。遷豫章雲巖。建炎三年三月己酉示寂。壽五 十有七。臈三十八。火餘齒舌不燼。舍利五色。塔于寺之南天臺。師皃清悴。而悟門 超徹。踐履高妙。圜悟禪師稱其縱談。雷震波駭。辨才出沒。電閃星飛。而性理淵 源。極為奧妙。真全才也。世以為礭論云。

文殊道禪師

(22)

禪師諱心道。眉州丹稜徐氏子。出家。三十得度。游成都從師。受唯識論。研覃者十 年。自以為至。一日同門者詰之曰。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今目前森然。心識安布。

師茫然不知所對。盡弃所學去。而之襄陽。依谷隱顯禪師參扣者又十年。亦自以為 至。周流江淮間。抵舒州太平。夜聽佛鑒懃禪師小參舉趙州庭栢話。至覺鐵觜云先師 無此語莫謗先師好。大疑之。又盡弃其所學。專以禪寂為事。一夕料理前語。豁如夢 覺。亟趨丈室。懃望而可之。即分半座。命以法施來者。政和二年。襄陽守游定夫以 禮致師。開法天寧萬壽。遷大別山。宣和初。徙鼎州文殊。會有詔。更釋氏名。上堂 曰。祖意西來事。今朝特地新。昔時比丘相。今作老君形。鶴氅披銀褐。頭包蕉葉 巾。林泉無事客。兩度受君恩。所以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且道即今是什麼時 節。毗盧遮那頂戴花冠。為顯真中有俗。文殊老叟身披鶴氅。且要俯循時儀。一人既 爾。眾人亦然。大家成立叢林。喜得群仙。聚會共酌。迷仙酎同。唱步虗詞。或看靈 寶度人經。或說長生不死樂。琴彈月下。指端發太古之音。碁布軒前。妙著出神機之 外。進一步便到大羅天上。退一步却入九幽城中。且道不進不退又作麼生。直饒羽化 三清路。終是輪迴一幻身。越明年。有旨復僧。上堂曰。不掛田衣著羽衣。老君形相 頗相宜。一年半內閑思想。大抵興衰各有時。我佛預讖。法當有難。較量年代。適在 此時。僧改俗形。佛更名字。妄生邪解。刪削教乘。鐃鈸停音。鉢盂添足。賴我皇帝 陛下聖德欽明。不忘佛囑。邇乃特頒明詔。賜僧尼重新削髮。實謂寒灰再焰。枯木重 榮。不離俗形而作僧形。不出魔界而入佛界。重鳴法皷。再整頺綱。迷仙酎化為甘露 瓊漿。步虗詞翻作還鄉曲子。放下銀木簡。拈起尼師壇。昨朝稽首擎拳。今日和南問 訊。只改舊時相。不改舊時人。且道舊時人與今時人。是一是二。良久云。春風也解 嫌狼籍。吹盡當年道教灰。師於偈頌。尤為精粹。衲子雅傳之。其趙州勘婆因緣頌 曰。三月春光上國游。祥雲瑞氣瑣龍樓。親從宣德門前過。更問行人覔汴州。疎山咸 通已前法身因緣頌曰。咸通已後咸通前。法身向上法身邊。一對枯樁門外立。千古萬 古摩青天。法身該一切。莫向淨瓶邊。若不同牀睡。焉知被底穿。建炎三年春。頌臨 濟入滅囑三聖正法眼因緣。示其徒曰。正法眼藏瞎驢滅。臨濟何曾有是說。今古時人 皆忘傳。不信但看後三月。時逆賊鍾相作難。其徒欲奉師南奔者。師曰。學道所以了 生死也。何死之避。以是春三月三日。遇害。壽七十有二。臈四十二。塔于文殊之五 髺峰。師之接物機用。得大自在。雖老且病。退處東堂。有問道者。臥而與之言。曾 無勌色。三坐道場皆小剎。老屋數楹。僅芘風雨。土爐紙帳。四壁蕭然。處之裕如 也。其徒不過數十輩。然皆一時祖室楝幹者。以故師之名稱焯焯。為佛鑑克家子云。

法輪端禪師

禪師諱應端。南昌余氏子。依化度寺善月落髮為大僧。初游廬山圓通。以般若夙熏。

談禪袞袞。老衲多敬異之。頗自以為至。及會宗叔僧智嶼者折困之。俾令實參。繇是 走歸宗。依真淨禪師。未幾真淨遷泐潭。而羅漢小南禪師道價鼎盛。往從之。俄而南 公化去。師方銳意於道。遽失所從。聞老演大本靈源之道。欲見之。而未能決。即炷

(23)

臂香。禱于像前。誌三老之名而探之。得靈源。時靈源首眾僧于雲居。於是造焉。傾 心奉事。雖咨參決擇無間。而義象纏心。未能脫洒。靈源甞痛劄之。師必引援馬祖百 丈機緣及華嚴宗旨為表佐。靈源笑曰。馬祖百丈固錯矣。而華嚴宗旨與箇事喜沒交 涉。師憤欲他往。因造室請辭。比至門。方揭簾。忽大悟。遍體汗下。靈源見而喜 曰。是子識好惡矣。馬祖百丈文殊普賢。幾被汝帶累也。自是投機契會。擊節賞音。

若合符契。迨死心禪師出世雲巖。靈源遣二三子。往佐之。死心迅機逸辯。雷轟電 掃。學者莫敢嬰其鋒。師為侍者。每當機不少讓。至差別因緣洞下語句。靡不迎刃而 解。死心撫愛之。異乎等輩。及靈源出世太平遷黃龍。師皆枉焉。去游京浙。歷講 肆。學首楞嚴法界觀圓覺肇論。尤䆳於金剛般若。崇寧中。省親南昌。厥父素誦此 經。而未喻其旨。因以精義。直注經文之下。俾讀之易曉。學者爭傳之。目為金剛直 解。死心知之罵曰。我欲此子荷大法。今乃在三家村裏。說義學邪。師聞而笑曰。以 法報親。庸何傷乎。顯謨朱世英守臨川。剏昭默堂將迎致靈源。靈源辭以疾。舉師代 行。朱亦雅聞師名。虗明水以遲其來。師廉知謝曰。若以道相期則可。今爾乃世諦求 我矣。請從此辭。世英欽歎不已。大觀中。洪師。范伯履請任雙嶺。師宵遁他境。久 之歸雲巖。首眾分座。以法施學者。政和末。大師張司成請出世百丈嗣法靈源。僧 問。如何是賓中賓。師云。芒鞋竹杖走紅塵。問。如何是賓中主。師云。十字街頭逢 上祖。問。如何是主中賓。師云。御馬金鞭混四民。問。如何是主中主。師云。金門 誰敢擡眸覷。問。賓主既蒙師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師云。昨夜霜風刮地寒。老猿 嶺上啼殘月。僧請益大隨劫火洞然因緣。師以頌答曰。六合傾翻劈面來。暫披麻縷混 塵埃。因風吹火渾閑事。引得游人不肯回。壞不壞。隨不隨。徒將聞見強針錐。太湖 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說向誰。閱六年退居西庵。宣和中。樞密郭公三益帥豫章。與 徐公師川合謀。欲師促席論道。以觀音致請。師力辭。至三返。不得已。赴之。州人 以二公之意。盛飾香輿鐃皷。江津候迎。師聞之。即由間道。入據丈室。而人輿知 者。衲子翔集。至數千指。二公每過從。必以微言。相滯彌日。稍遷上藍。建炎初。

郭鎮長沙。再遷南嶽之法輪。三年六月十一日。檀越至。陞座。食罷。會大眾茶。客 退。徐入方丈。令侍者徧告有眾。吾且遊矣。侍者承命。眾未及至。師聳身趺坐。湛 然而化。幻住六十有一。僧臈四十二。師性和易。以慈攝物。不事邊幅。得樂說無礙 辯才。每患學者不善致問。必自激以啟疑。至會心處。亹亹多忘寢食。不畜餘貲。寺 任一[田/廾]執事者。每得人則歲粗給。否則米鹽屢空。人或以是少之。師曰。我之所 任。佛祖任也。彼屑屑然錙銖是計。顧與流俗何異哉。後二年。門弟子奉靈骨舍利。

塔于百丈之大雄峰。

贊曰。昔張司成師豫章。命秀峰出世泐潭。草堂開法黃龍。端公出世百丈。是三人葢 一時眾中巉巉露頭角者也。及司成歸見廟堂諸公。首言出補獲三大士出世。或問。三 大士謂誰。張以其名答之。厥後諸公求外補。必以南州為請。葢欲面見所謂三大士 者。故徐郭二樞相。於百丈也睠睠如此。鳴呼賢者不出世。抑可謂無賢哉。葢知賢而

(24)

後為賢。吾道濱茲叔世。釋子不勵行。外護不䘏賢。世與道交相喪矣。悲夫。

黃龍逢禪師

禪師名德逢。豫章靖安胡氏子。生而庵眉頴異。不為童戲。不肯混俗。去依上籃晉禪 師。十七得度。受滿分戒。晉名重當世。學兼內外。師奉巾匜。頗領其要。辭之泐 潭。見乾禪師。參扣久之。游吳中歷講肆。博貫諸部。宿師爭下之。甞竊歎曰。出家 當究竟死生大事。奚空言之滯哉。時靈源禪師出世龍舒。名壓叢林。趨往依之。師恃 慧辯。與之爭鋒。不少下。靈源曰。禪止於口吻邪。師默而負墮。痛自韜晦。久之發 明己見。於是不動神色。而鯤化鵬博。葢天匝地。靈源深可之。英聲藉藉。著叢林 間。及靈源遷席黃龍。師侍行。因與死心禪師激昂游戲。死心稱之。以為類己。其後 楷禪師弘法東都天寧。適師至。命居第一座。分席接衲。未幾楷得罪投臨淄。臨淄守 虗天寧以致師。楷亦以偈招之。略曰。勿謂皇都留便住。也應飛錫向東來。將命者 至。師宵遁南歸。庵新吳山中。政和初。出世雲巖。唱靈源之道。宗風盛行。六年有 旨。移餘杭中天竺。以疾固辭。宣和初。江西帥徐任道請居天寧。閱三年。尚書胡少 汲遷任黃龍。時黃龍自老南晦堂靈源死心三世授道。天下目為法窟。師以曾孫繼席。

叢林至今稱之。以為能世其家者。僧問。人天普集。龍象交參。學人上來請師說法。

師曰。枯木無橫枝。鳥來難措足。進云。一音纔剖人皆委。五湖衲子盡沾恩。師云。

一句截流。萬機寢削。進云。錦上添花即不問。毛吞巨海事如何。師云。闍黎在裏 許。進云。信手拈來總是禪。鐵牛路破趙州關。師云。且緩緩。進云。古德道。二破 不成一。一法鎮長存。如何二破不成一。師云。逢上座到這裏却不知。進云。如何一 法鎮長存。師云。三世諸佛舌上生草。進云。承聞和尚親見靈源。是否。師云。誰向 你道。進云。且道靈源鼻孔重多少。師云。也知你摸索不着。進云。六六三十六。碧 眼胡僧數不足。便禮拜。師云。何不早恁麼。法輪實禪師圓寂。師上堂曰。緬想當年 皖水濵。師門同叩幾經春。分燈各副全提令。荷眾俱為第一人。寶月俄驚収慧焰。曇 花何處現迷津。遙知白塔藏雲際。千古遺蹤孰與隣。大眾。起滅全身。去來何有。切 忌情中作解。須知淨地無塵。諸人還識法輪禪師麼。竪起拂子云。八字眉分新月樣。

霜髯白髮徤精神。實葢南昌人。於靈源之道。最先悟入。生平苦節力道。叢林以頭陀 名之。六年有詔。移東都報恩。皇叔祖(仲榮)奏賜命服通照師名。晴康建元。乞身南 歸。樞密郭公三益帥長沙。請居開福。久之得風痺病。益猒紛華。遷小廬山。時兵戈 䆮擾。師瑟縮以病臥。建炎四年十月己卯。力疾說偈辭眾。囑以火餘。藏本山之海倉 塔。言訖而逝。春秋五十有八。臈四十有一。師嚴重有威。以弘法為己任。所至叢林 勃興。臨事剛決。不少假。雖常所疑密者。亦敬憚之。深達教乘。而提綱訓徒。未甞 及經論一字。特以孤峻門庭。期學者悟徹而後已。初在黃龍。入死心室。靈源以諸子 優劣為問。死心曰。前逢後才。才即佛心。晚乃震耀。師則早負英望。靈源實倚之。

興黃龍宗旨。不幸疾病而早世云。

(25)

僧寶正續傳卷第三

(26)

僧寶正續傳卷第四

隆興府沙門 祖琇 撰 圜悟勤禪師

禪師諱克勤。字無著。彭州崇寧駱氏子。依妙寂院自省落髮。受滿分戒。游成都。從 圓明敏行大師。學經論。窺其奧。以為不足。特謁昭覺勝禪師。問心法。久之法關。

見真如喆公。頗有省。時慶藏主。眾推飽參。尤善洞下宗旨。師從之游。往往盡其 要。甞謁東林照覺。頃之謂慶曰。東林平實而已。往見太平演道者。師恃豪辯。與之 爭鋒。演不懌曰。是可以敵生死乎。他日涅槃堂孤燈獨照時。自驗看。以不合辭去。

抵蘇州定慧。疾病幾死。因念疇昔所參。俱無驗。獨老演不吾欺。會病間即日束包而 返。演喜其再來。容為侍者。值漕使陳君入山問法。演誦小艶詩云。頻呼小玉元無 事。只要檀郎認得聲。師侍側忽大悟。即以告演。演語之。師曰。今日真喪目前機 也。演喜曰。吾宗有汝。自茲高枕矣。師因以是事。語佛鑑懃。懃未之信。師曰。昔 云高麗打鐵火星爆吾指頭。初謂建立語。今乃果然。懃愕然無以對。時佛眼禪師尚 少。師每事必旁發之。二公後皆大徹。由是演門二勤一遠聲價藉甚。叢林之謂三傑。

演遷五祖。師執寺務。方建東厨。當庭有嘉樹。演曰。樹子縱礙不可伐。師伐之。演 震舉杖逐師。師走避。忽猛省曰。此臨濟用處耳。遂接其杖曰。老賊我識得你也。演 大笑而去。自爾命分座說法。崇寧初。以母老歸蜀。出世昭覺。久之謝去。於荊州。

見丞相張無盡談華嚴要妙。逞辭婉雅。玄旨通貫。無盡不覺前席。師曰。此真境與宗 門旨趣何如。無盡曰。當不別。師曰。有甚交涉。無盡意不平。師徐曰。古云。不見 色始是半提。更須知有全提時節。若透徹。方見德山臨濟用處。無盡翻然悟曰。固甞 疑雪竇大冶精金之語。今方知渠無摸索處。師曰。頃有頌云。頂門直下轟霹靂。針出 膏肓必死疾。偶與丞相意會。無盡喜曰。每懼祖道䆮微。今所謂見方袍管夷吾也。澧 州刺史請住夾山。未幾遷湘西道林。初潭師周公因提舉劉直孺願見師。至是皮相之不 甚為禮。及見開堂提唱。妙絕意表。始增敬焉。政和末。有旨。移金陵蔣山。法道大 振。僧問。如何是實際理地。曰。何不向未問已前薦取。僧曰。未問已前如何薦。師 曰。相隨來也。進云。快便難逢。更借一問。曰。忘前失後。進云。若論此事。如擊 石火。只如未相見時如何。師曰。三千里外亦逢渠。曰。恁麼則聲色外。與師相見。

答曰。穿却鼻孔。問。忠臣不畏死。故能立天下之大名。勇士不顧生。故能立天下之 大事。未審衲僧家又作麼生。師曰。威震寰區。未為分外。曰。恁麼則坐斷十方。壁 立千仞。師曰。看箭。問。不落因果。不昧因果。是同是別。師曰。兩箇金剛圈。

曰。溈山撼門扇三下。又作麼生。師云。不是同途者。智音不舉來。曰。恁麼則打皷 弄琵琶。相逢兩會家。師曰。名邈得不□多。曰。不得壓良為賤。師曰。實處道將一 句來。曰。自從事得潘郎後。也解人前不識羞。師曰。速禮三拜。僧曰。昔人問投子

(27)

如何是十身調御。投子下禪牀立。意旨如何。師云。生鐵鑄就。曰。為什麼。貪觀白 浪。失却手橈。師云。自領出去。問。只如道明頭合暗頭合。古德便歸方丈作麼生。

師拈起拄杖子。進云。學人擬欲放出。和尚如何抵擬。師曰。這野狐精。問。選佛場 開上根圓證。不昧當機如何指示。師云。一超直入如來地。曰。不昧本來人。請師高 着眼。馬大師為什麼直下覰。師云。頂門上有眼。問。一種無絃琴。唯師彈得妙。馬 大師為什麼直上覷。師云。暗裏能抽骨。曰。未審直上覷得是。直下覷底是。師云。

莫謗馬大師好。曰。爭奈龍袖拂開全體現。象王行處絕狐蹤。師云。賴有龐居士證 明。問。句中有眼作家知。向上人來向上提。直下全行摩竭令。願垂方便接群機。師 云。不如一箇百不知。曰。無無孔鐵槌。有甚用處。師曰。果然恁麼去。曰。雖是本 分事。未是向上機。師曰。撒星火迸獨光輝。曰。爭奈腦後一箭。師救不着。師云。

又是拖泥帶水。甞示眾曰。恁麼恁麼雙明。不恁麼麼不恁麼暗。不恁麼中却恁麼。暗 裏隱明。恁麼中却不恁麼。明中隱暗。只如和座子掇却許多建立。總麼犯手傷鋒。且 道喚作什麼。到遮裏高而無上。深而無底。旁盡虗空際中。極隣虗塵。淨躶躶赤洒 洒。是箇無底鉢盂。無影杖子。熊耳山前。少林峰下。老胡九年。冷湫湫地。守這閑 家具。深雪之中。直得情忘意遣。理盡見徐。方有一箇承當。且道雙明雙暗。雙放雙 収。是建立是平常。總不與麼。也未是極則處。且作麼生是極則處。擘開華嶽連天 透。放出黃河輥底流。宣和中。詔住東都天寧。太上在康邸。屢請宣揚。有偈云。至 簡至易。至尊至貴。往來千聖頂[寧*頁]頭。世出世間不思議。然是時欽宗在東宮。師 對太上。預有至尊之讖。建炎改元。寧相李伯紀。表住金山。駕幸維揚。有詔徵見。

顧問西竺道要。對曰。陛下以孝心理天下。西竺法以一心統萬殊。真俗雖異。一心初 無間然。太上大悅。賜號圜悟禪師。乞雲居山歸老。朝廷厚贐其行。至雲居之明年。

復歸于蜀。大師王伯紹迎居昭覺。紹興五年八月五日。示疾。將終。侍者持筆求頌。

書曰。已徹無功。不必留頌。聊爾應緣。珍重珍重。擲筆而化。春秋七十有三。坐五 十五夏。諡真覺禪師。塔曰寂照。初樞密鄧子常。奏賜命服佛果師號。所至士夫過從 問道。無虗日。師悟門廣大。說法辯博。縱橫無礙。莫不人人畏服。以為未甞有也。

凡應接雖至深夜。客退必秉炬開卷。於宗教之書。無所不讀。初在金陵。大師王彥 昭。甞請益雪竇所謂三員無事道人孰勝。師曰。正爾皆須喫棒始得。帥意未喻。師詰 之。帥以手拍膝。時衲子環擁。師就指曰。此輩倒作此見解。焉能透徹古人知見。帥 不懌而去。尋遣之詩令刻石。師匿之。他日彥昭入山。問詩所在。師曰。昔人贈遺。

所以昭德也。今大師特譏刺而已。某敢以非所宜而宜之哉。帥翻照霽威而去。既而給 事廬贊元代府事入山。題詩有菖蒲海之句。然東漢志有蒲菖海。師就質之。廬頗知 悞。或勸不應與師臣爭詩恐致禍。師笑曰。吾豈得已哉。前既却王公詩。今新帥雖美 句。亦莫敢刻之。故發其悞。貴不主意上石耳。其臨機有斷如此。性和易不事事。晚 節道愈尊。而風度無改。或謂當加威重者。師曰。吾佛以慈攝物。等觀一切。每任真 若此。猶恐失之。況以顯晦易其心。而刻薄莅眾。豈沙門所為邪。其雅量廓廓常退。

己以讓人。故出世主法垂四十年。未始有一犯其規繩者云。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興化存獎禪師 (臨濟玄法嗣).

 明州雪竇明覺禪師 黃州護國壽禪師  韶州南華慈濟禪師 邵武軍靈泉曉禪師

示自禪人 示有禪人 示月禪人 示本禪人 示達禪人 示印禪人 示妙覺大師 示仁書記 答怡然道人 答黃通判 示禪人 示詔副寺 示燈上人 示禪人 示魯叟 示禪者 示禪人

印可。義玄禪師於 854 年,到河北鎮州的臨濟院弘法。義玄禪師的機

平江府報恩光孝禪寺 (臣) 僧  (正受)  編 南嶽第十五世 (臨濟十一世楊岐四世).

 饒州薦福退庵休禪師  信州龜峰晦庵慧光禪師  真州長蘆且庵守仁禪師    (江州天寧記禪師 饒州薦福忠禪師   婺州智者修禪師)

破山禪師 萬如禪師 浮石禪師 玉林禪師 箬菴禪師 山茨禪師 玄微禪師 香幢法主 [車*度]轢居士 跛道人如念 無依道人 牧公道人..

 育王笑翁妙堪禪師 靈隱石鼓希夷禪師  雪峰滅堂了宗禪師 雪竇野雲處南禪師  盤山思卓和尚 (此後無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