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容顏的背後-黃卿卿創作論述 黃卿卿、段莉芬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容顏的背後-黃卿卿創作論述 黃卿卿、段莉芬"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容顏的背後-黃卿卿創作論述 黃卿卿、段莉芬

E-mail: 359025@mail.dyu.edu.tw

摘 要

本研究始於筆者為學生作的人像速寫,過程中的溝通與聆聽,了解現今家庭種種面向及延伸的教養問題,藉由相關輔導知 能,協助需要幫助的學生。研究期間進而回顧自己幽微的童年,內心深處的痛苦回憶,不經意的在輔導個案中漸漸釋懷。

筆者試圖透過油畫創作,發覺另一個多彩的人生。 本文第一章緒論,創作動機及回顧自我壓抑的童年往事,確立研究目的 及方法,並說明「容顏的背後」之涵義。第二章創作理念探究,從記憶回溯與現實世界交錯場域中探尋創作理念。「走出 憂傷」肯定人生的磨難,並將挫折昇華為力量。第三章人物肖像畫的探究,介紹東西方人物肖像畫的脈絡,探索兒童肖像 畫家:委拉斯貴茲(Diego Velaequez,)、牟利羅(Barfolome Esteban Murillo,)、夏丹(Jean Baptiste Simeon Chardin)

。名作的啟發,席德進、盧西安 佛洛伊德(Lucian Freud)及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第四章作品論述與分析

:創作媒材與技法分析、<童顏系列>學生畫像的訪談,現今家庭教養及學校教育的分享;<走出憂傷系列>研究者自我 的追尋。

關鍵詞 : 容顏

目錄

目錄 封面內頁 簽名頁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誌謝 v 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起源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二章 創作理念探究 5 第一節 探尋原我 5 第二節 傾聽童心 11 第三節 走出憂傷 17 第三章 人物肖像畫的探究 20 第一節 人物肖像畫的脈絡概要 20 第二節 西洋美術史中的兒童肖像畫 24 第四章 作品論述與分析 43 第一節 創作媒材與技法分析 43 第二節 傾聽童心系列 45 第三節 自畫像系列 77 第六章 結語 81 參考文獻 83 圖目錄 圖1.委拉斯貴茲《瑪加莉達公主的肖 像》 26 圖2.牟利羅《乞丐少年》 26 圖3.夏丹《玩陀螺的兒童》 27 圖4.席德進 《自畫像》 29 圖5.席德進 《黃衣少年》 30 圖6.席德進《戴安全帽少年》 31 圖7.盧西安 弗洛伊德 《沉睡的救濟金管理員》 32 圖8.盧西安 弗洛伊德《女孩與小貓

》 33 圖9.盧西安 弗洛伊德《微笑的女士》 34 圖10.盧西安 弗洛伊德《男孩頭像》 35 圖11.盧西安 弗洛伊德《Last Portrait》 36 圖12.盧西安 弗洛伊德《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37 圖13.梵谷《農婦》 40 圖14.梵谷《割耳自畫像》 41 圖15.梵谷《自畫像》 42 圖16.黃卿卿《童顏No1》 45 圖17.黃卿卿《童顏No2》 45 圖18.黃卿卿《童顏No3》 47 圖19.黃卿 卿《童顏No4》 48 圖20.黃卿卿《童顏No5》 49 圖21.黃卿卿《童顏No6》 50 圖22.黃卿卿《童顏No7》 51 圖23.黃卿卿《童 顏No8》 52 圖24.黃卿卿《童顏No9》 54 圖25.黃卿卿《童顏No10》 55 圖26.黃卿卿《童顏No11》 56 圖27.黃卿卿《童 顏No12》 57 圖28.黃卿卿《童顏No13》 58 圖29.黃卿卿《童顏No14》 59 圖30.黃卿卿《童顏No15》 61 圖31.黃卿卿《童 顏No16》 61 圖32.黃卿卿《童顏No17》 63 圖33.黃卿卿《童顏No18》 64 圖34.黃卿卿《童顏No19》 66 圖35.黃卿卿《童 顏No20》 68 圖36.黃卿卿《童顏No21》 69 圖37.黃卿卿《童顏No22》 70 圖38.黃卿卿《童顏No23》 72 圖39.黃卿卿《童 顏No24》 73 圖40.黃卿卿《童顏No25》 74 圖41.黃卿卿《童顏No26》 75 圖42.黃卿卿《童顏No27》 76 圖43.黃卿卿《自畫 像No1》 77 圖44.黃卿卿《自畫像No2》 7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伊絲特 希克斯(2010)。《吸引力漩渦》。臺北市:商周。 2.伊爾文.史東(Irving Stone)(2009)。《梵谷傳》譯 者:余光中 臺北市:九歌。 3.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2008)。《一個新世界》。臺北市:方智。 4.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2009)。《修練當下的力量》。臺北市:商周。 5.汪詠黛(2010)。《愛,就是慢教和等待》。臺北市:時報文化。 6.周弘

(2002)。《賞識你的孩子》。臺北市:上游。 7.約翰 布雷蕭(1993)。《家庭會傷人》。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8.張振宇(1965)。

《家庭教育》。臺北市:三民書局。 9.黃德榮(2009)。《台灣人物生活百象》。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0.瑞 貝卡 蘿普(Rebecca Rupp)(2004)。《記憶的秘密》。臺北市:城邦。 11.蕭沁恩(2006)。《比優秀更重要》。臺北市:采竹文化。 12.

蕭祐杰 (2008)。《穿梭記憶-凝視童年 蕭祐杰創作論述》。臺北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3.魏尚河(2008)。

《33位最具影響力的現代藝術家及其作品》。臺北市:信實文化。 14.蘇珊 佛渥德(2003)。《父母會傷人》。臺北市:張老師文化。

二、期刊部分 1.Isabella Ascoli 主編,(1993 年 4 月)趙提譯。西洋巨匠美術周刊,44 期頁 12。 2.Isabella Ascoli 主編,(1992 年 10 月)王麟 進譯。西洋巨匠美術周刊,19 期頁 8。 三、網路部分 1.藝術中國網,民國100年10月30日檢自:

http://www.vartcn.com/art/hhys/yhys/201006/21697_3.html 2.明報即時新聞網,民國100年07月23日檢自:

http://inews.mingpao.com/htm/INews/20110722/ta51250p.htm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王盛元 臺北市木工業職業工會 詹志展 益正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瑋銓 巷弄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04 室內裝潢創作 優勝. 04

精緻化飲食也日益增多。然而不良的生 活與飲食習 慣,正是導致各種慢性病、文明病的

 一般飲食中,都會攝取些微的葉黃素,由於葉黃體

分 享:臺南市裕文國小 陳孟訓老師 簡報設計:嘉義縣興中國小 侯雪卿老師 模組設計:高雄市大仁國中

Prize-presentation Ceremony cum Sharing Sessions of the Junior Secondary History e-Reading Award Scheme 2019 and Highlights of learning & teaching strategies in History

閱讀劇本 了解劇情 文學賞析 音樂欣賞 創作背景、 配器法等 不同版本 深入探討 與原著的 關係 作出評論.

倪用直、黃松林、王為國、蘇糸秀惠、梁錫卿、林坤緯、魏清泉 教師代表:陳建宏、許光華、張阜民、王

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 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