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文科 郭素妙/建國中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文科 郭素妙/建國中學"

Copied!
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文科

郭素妙/建國中學

1

2 5

戰地記者龍騰報導

105 國文學測試題內容中間偏難,具鑒別度。題幹包含流行文化,如電影「臥虎 藏龍」、霹靂布袋戲、流行歌詞「聽海」、新聞「歪腰郵筒」事件,兩本翻譯作品,古 典著作中則有笑話《啟顏錄》,以及根據古典演繹的魯迅和洛夫作品,兼顧古典與流 行。選擇題的文言白話比例一致,非選擇題則兼顧學生策展的主題,三題都是「改變 與轉化」的觀念貫串。

三十篇核心古文,這次考了二十五篇,比例為歷年最高。核心古文以外的A級選 文,古典小說與琦君散文「髻」,也都入題。

以下是呈現給您的試題分析,除了提供第一手考情資料,

亦提供詳細說明與趨勢分析,讓您快速掌握大考命題走向。

105 年 1 月 29 日

龍騰網站 可下載檔案

(2)

一、難易度:中間偏難很有鑒別度

今年的題目,整體而言會給人稍難的感覺,因為學生都知道要熟悉三十篇古文,今年也考了二十五 篇,是歷年來最多的,但可惜大部份是中低難度的題目。至於這幾年來考題主流的「文意測驗」題,答 案通常很難直接從文章中標出,而要熟悉題幹與答案選項的思維邏輯,有些題目(9.10.)無法以消去法 找答案,這對於真正語言能力好的學生反而有利,所以具鑒別度。另外會予人「稍難」感覺的是非選擇 題,一二題成為一個題組,和幾年來由核心古文找主題、分析作法的方式不同,第一題近似行動研究,

考驗學生平日觀察的能力,以及策展的經驗,第二題其實還是分析,只是素材是白話文──琦君〈髻〉,

對於平常習慣輕忽白話文的學生而言,可能會有一點難度。第三題是針對新聞事件的現象與迴響作評 論,大大超出平常學生在各種模擬考或考古題所練習的單論題,所以學生也會覺得稍難。

二、能力指標,已經趨於穩定甚至固定

幾年來,大考命題的能力指標,已經趨於穩定甚至固定下來(見表 1),今年已是連著第三年,能 力指標的涵蓋面向十分一致。除了「A5. 詞性之辨識與應用能力」、「B1.重要文學流派的常識」、「B2.

重要文學體裁的特質」之外,完全涵蓋了能力指標。所以如此,主要是「文學流派」、「文學體裁」較 偏重記憶,不易出現在出題較靈活的學測之中。

三、「三十篇古文」出了二十五篇,比例為歷年之最(見表 2)

之前數年,大概只有指考會這麼費心地涵蓋各篇古文的出題,因為學測的命題,照理應該是高一 高二範圍。但就國文而言,這樣的範圍其實是沒意義的,既有「三十篇古文」的存在,也無法限定各 家版本要如何置放安排,於是各家版本不約而同地全部放在前五冊課本之中。雖說在去年才透過招聯 會確認 107 學測開始考五學期範圍,其實國文科早就這麼做了。今年的選擇題涵蓋三十篇古文之廣,

宛如歷年之指考,也早早跨界考第五冊才有的韻文──詞選,都是證明。

四、A8文意理解仍為主流題型,文白皆然

文意理解為主流題型,是數年來的趨勢,而非本年獨有;而「考試可以領導教學」本來就是大考 的理想,從 79 年學測「大量考課外題」、「完全不出記憶題型」開始就是如此。如何讓學生足以「擷取

105 學測命題特色

(3)

與檢索」、「統整與解釋」所有的「內部文本訊息」,是出題者的功力;如何讓學生「省思與評鑑」所有 的「外在訊息連結」,則是教學者的挑戰。至於學生,準備國文的王道無他,大量閱讀而已。

五、語文表達能力測驗題型確定,A級選文更重要

語文表達能力測驗的題型,已經確定下來,兩短文一長文,短文一課內一課外,之前幾年,課內 必出自三十篇古文(更早之前則是文化教材,尤其論孟),偏重文意分析及結構。今年的課內則是各家 版本一致選取的 A 級選文──琦君「髻」。隨著未來選擇題數增加及作文獨立為一考科,A級選文的 熟稔,可能更加重要。有關 A 級選文,這次的考題,不在「三十篇古文」之中的「老殘遊記」、「劉姥 姥」、「范進中舉」也都出題了。目前有五家出版社發行國文教科書,所謂 A 級選文指超過四家的選文,

除了三十篇古文外,還有「老殘遊記」、「劉姥姥」、「范進中舉」、「再別康橋」、「錯誤」、「髻」等。(由 於各家出版社課次每年更動,這份名單可能不盡完整,抱歉。)

表 1:94-105 能力指標題數分析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A1.字形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A2.字音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1 0 1 1 1 1 1 1 1 0 1 1 A3.字義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3 2 1 1 1 1 1 1 1 1 1 1 A4.詞語、成語意義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0 2 1 1 1 1 2 3 3 3 2 2 A5.詞性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0 0 3 0 2 0 0 1 0 1 0 0 A6.修辭與文學技巧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0 11 0 2 2 0 2 1 2 1 2 3 A7.文法結構之辨識與應用能力 1 5 0 2 1 2 1 2 1 2 1 0 A8.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 12 7 8 13 10 14 12 9 10 11 10 10 B1.重要文學流派的常識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B2.重要文學體裁的特質 1 1 0 0 1 0 0 0 0 0 0 1 B3.重要作家的地位與成就 1 0 1 1 0 0 0 1 1 1 1 0 B4.重要作品的內涵與價值 1 2 1 0 1 0 1 1 0 2 1 1 B5.重要作品的鑑賞與評析 0 0 0 0 1 4 0 1 0 1 2 2 C1.重要學術思想的形成、內涵、特質及影響 0 1 3 0 0 0 0 0 0 1 1 1 C2.其他重要國學及文化常識 2 2 0 1 1 0 2 1 2 1 1 0 D.測驗學生的語文表達與應用能力 0 0 0 0 0 0 0 0 0 1 1 1

一、選擇題

1. 文白比例相近,23 題之中,白話文 12 題,文言文 11 題,但文言文占分略高。107-109 年將在 學測階段增加選擇題數,而非選題另外獨立為「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相信選擇題的文白比例 大致也是如此。

未來命題趨勢

(4)

2. 三十篇古文考了二十五篇,為歷年來學測之最(見表 2)。但在選擇題 54 分之中只占了 12 分,

集中於測驗基礎語文能力。未來還是必須先完全掌握三十篇古文的基礎,並擴展課外閱讀的廣 度。目前所有版本教材都把三十篇古文安排在前五學期全部上完,是合宜的。

3. 題目涵蓋所有能力指標,且集中在 A8 文意理解(見表 1)。至於文學流派、文學體裁、學術思 想等題目較偏重記憶,會到指考題目再融入出題。

二、非選擇題

短文側重在文章的文意與分析,但今年將一、二題短文包裝成行動研究的相關內容,第二題的素 材是各家版本都選入的 A 級選文「髻」,乍看之下很難,其實仍不脫文意分析的範疇。今年長文側重 在個人價值觀及思辨能力的展現。根據大考中心對 107-109「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的說明,側重個 人生命經驗或情趣的「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將與「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並陳,成為長文的兩大主 軸。

三、文化教材

文化教材獨立為一堂課,歷年來都是以統整論孟思想為主,今年也不例外。內容並未超出六家版 本選文。

107 學測開始考五學期教材,已成定局,但就國文科而言,已有很多年考過固定出現在三年級的

「詞選」、「老莊」、「先秦兩漢古文」(如〈鴻門宴〉、〈諫逐客書〉、〈勸學〉),今年亦考了兩題「詞選」,

「先秦兩漢古文」的核心選文最好在學測前上完。

表 2:課綱三十篇出現次數

1 A 燭之武退秦師 左丘明 102 103 104 105 16 A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101 102 104 105 2 A 大同與小康 禮記 103 105 17 A 虬髯客傳 杜光庭 103 104 105 3 A 馮諼客孟嘗君 戰國策 101 102 103 104 105 18 A 岳陽樓記 范仲淹 101 104 105 4 勸學 荀子 19 A 醉翁亭記 歐陽脩 103 104 105 5 漁父 屈原 20 A 赤壁賦 蘇軾 102 103 104 105 6 諫逐客書 李斯 105 21 A 郁離子選 劉基 105 7 鴻門宴 司馬遷 103 105 22 A 項脊軒志 歸有光 101 104 105 8 A 典論論文 曹丕 103 104 105 23 A 晚遊六橋待月記 袁宏道 104 105 9 A 出師表 諸葛亮 101 102 103 104 105 24 原君 黃宗羲

10 A 蘭亭集序 王羲之 103 25 A 廉恥 顧炎武 101 102 104 105 11 A 桃花源記 陶淵明 102 103 104 105 26 A 左忠毅公軼事 方苞 101 102 103 104 105 12 A 世說新語選 劉義慶 104 105 27 A 勞山道士 蒲松齡 103 104 105 13 與陳伯之書 丘遲 28 A 裨海紀遊選 郁永河 102 104 105 14 A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 104 105 29 勸和論 鄭用錫

15 A 師說 韓愈 101 103 104 105 30 A 臺灣通史序 連橫 101 103 105

(5)

一、單選題(占 30 分)

說明: 第 1 題至第 15 題,每題有 4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畫記在答 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2 分;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 題以零分計算。

1

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相同的選項是︰

(A)惺「忪」/弦聲錚「鏦」 (B)「酖」毒/夫子「哂」之 (C)眼「瞼」/乘「蹇」驢來 (D)「掇」拾/夜「縋」而出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二章字音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A)弦聲錚鏦:劉鶚《老殘遊記‧明湖居聽書》 (B)夫子哂之:《論語‧先進》

(C)乘蹇驢來:杜光庭〈虬髯客傳〉 (D)夜縋而出:《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答 案: C

解 析: (A)ㄙㄨㄥ。惺忪:清醒、睡醒/ㄘㄨㄥ。錚鏦:狀聲詞,形容聲音鏗鏘清脆。

(B)ㄓㄣˋ。酖毒:毒藥或毒酒/ㄕㄣˇ。哂:微笑。

(C)ㄐㄧㄢˇ。瞼:眼皮/ㄐㄧㄢˇ。蹇:跛,行動不便。

(D)ㄉㄨㄛˊ。掇:拾取/ㄓㄨㄟˋ。縋:以繩索繫其身體,懸繩而下。

2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A)這件事情牽涉的層面很廣,我們最好不要插手,暫且作壁上觀 (B)你們彼此惡性競爭,最後可能讓他作收漁利,豈不是太不聰明 (C)他完成攀登聖母峰的壯舉,一時聲名大躁,不少節目競相邀約 (D)這件藝品材質不佳,雕工也很粗躁,絕沒有店家所聲稱的價值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54 分)

(此份試卷解題係依據大學考試中心於 105 年 1 月 23 日所公告之答案為主)

(6)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一章字形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A)作壁上觀:《史記‧項羽本紀》

答 案: A

解 析: (A)作壁上觀:坐觀成敗,不幫助任何一方。

(B)作→坐。坐收漁利:利用別人彼此間的衝突矛盾而獲利。

(C)躁→噪。聲名大噪:聲望名氣大為提高。

(D)躁→糙。「粗躁」宜作「粗糙」,不光滑、不細緻。「粗躁」指性情粗魯暴躁。

3

依據下列林西莉《漢字的故事》的說明,「果」、「采」二字的造字方式應屬於:

(A)象形/指事 (B)象形/會意 (C)指事/會意 (D)會意/象形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四章六書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答 案: B

解 析: 「果」指一棵樹,故為象形。「采」為一棵樹再多了一隻手,是兩個象形字的組合,故為 會意。

4

下列文句「 」內的詞,其意義和現今慣用詞語相同的選項是:

(A)「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B)胡老爹,這個事須是這般,你沒奈何,「權變」一權變 (C)不費江東半分之力,已得十萬餘箭,明日即「將來」射曹軍 (D)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貳篇第五章部定課綱文言文的內涵與特色;《搶救國文大作戰》第 壹篇第三章字義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A)韓愈〈師說〉 (B)吳敬梓《儒林外史‧范進中舉》

(C)羅貫中《三國演義‧草船借箭》 (D)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答 案: B

解 析: (A)學習句讀之類的小知識/現今慣用:國民小學。

(B)通權達變。

(C)拿來/現今慣用:未來。

(D)開花/現今慣用:開啟發明。

(7)

5

下列各組「 」內的字,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不堪其苦,陰有歸「志」/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B)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 (C)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D)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余與「從」者後,五步之內,已各不相見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貳篇第五章部定課綱文言文的內涵與特色

(A)蒲松齡〈勞山道士〉/諸葛亮〈出師表〉

(B)歐陽脩〈醉翁亭記〉/劉基〈郁離子〉

(C)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D)陶淵明〈桃花源記〉/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答 案: A

解 析: (A)心志、念頭。

(B)眾多、各個/之於。

(C)至,造訪/創造。

(D)自、由/跟隨。

6

下列文句,最接近玉嬌龍與胡適二人所述意旨的選項是:

(A)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B)功名屬少年,知心惟杜鵑 (C)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D)堪尋敵手共論劍,高處不勝寒 出 處: 題幹:玉嬌龍:王度廬《臥虎藏龍》/胡適:周質平《胡適與韋蓮司》

(A)王之渙〈登鸛鵲樓〉 (B)陸游〈長相思〉

(C)蘇軾〈卜算子〉 (D)霹靂布袋戲角色劍客風之痕的詩號 答 案: D

解 析: 兩者同樣傳達沒有對手、「高處不勝寒」的危機意識。

(A)如果想要眼界大開,需要精益求精。語譯:如果想要看到千里外的景物,就要更登上 一層樓,必能眼界大開。

(B)功名是少年英雄的事,自己已衰老,不再追求,不如歸去。語譯:自古以來,這樣的 功名願望,只能寄望於少年英雄。我已衰老,知我心者只有杜鵑鳥,不如歸去啊!

(8)

(C)以孤鴻揀遍了樹枝卻也不肯隨意棲息,喻人堅持理想、不隨流俗的心境。語譯:冬日 裡,孤雁揀遍了樹枝卻也不肯隨意棲息,寧可在沙洲上忍受著寂寞淒冷。

(D)語譯:希望可以找到勢均力敵一同論劍的對手,沒有對手的高處,實在太過荒寒。

7

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港灣旗鼓相當的兩座小丘在風暴肆虐時,

甲、伴隨船尾翻騰灰色浪沫,

乙、彷彿為了取暖而互相移近一點,

丙、又把岬角對立的小丘推開了一些,

丁、雨雲稀散,燈塔發放霧粒的黃色光亮時,

戊、正好容納一艘巨大的黑色島嶼般的商船緩緩駛過,

是搧著神經質的尖長羽翼的小燕鷗群,跟在船後快速地飛掠水面。(洪素麗〈苕之華〉)

(A)乙丁丙戊甲 (B)乙戊甲丙丁 (C)戊丁乙丙甲 (D)戊甲丙丁乙

解題關鍵: 排列組合的題目,可以分析題幹之首末句,搭配答案選項。再分析排列選項之間的關係,

順適文意,找出答案。

答 案: A

解 析: 題幹首句的「兩座小丘」後所接應是敘述其狀態,答案選項的「乙」或「戊」,比較可能是 乙。而描述題幹末句的「小燕鷗群」上承答案選項的「甲」或「丁」,比較可能是甲。甲的

「船尾」接在戊的「商船」之後,丙的「把小丘推開」的主詞最有可能是丁的「燈塔光亮」。

8

閱讀下文,選出依序最適合填入□□□□內的選項:

甲、日光初照的晨曦,樹林裡殘餘的夜霧加速稀釋,□□□□,宛如是大地的調息。(黃錦樹《烏 暗暝》)

乙、走到沙丘高處,遠眺月牙泉。遊客遠了,言語笑聲遠了,可以聽到□□□□,很細微的叮嚀,

像一種頌讚,也像心事獨白。(蔣勳《此生──肉身覺醒》)

丙、我們買了三株幼苗,沿著籬笆,種了一排。剛種下去,才三、四呎高,國祥預測:「這三棵柏 樹長大,一定會超過你園中其他的樹!」果真,三棵義大利柏樹日後抽發得□□□□,成為 我花園中的地標。(白先勇〈樹猶如此〉)

(A)蒼茫游移/風中鳴沙/層巒疊嶂 (B)蒼茫游移/孤雁哀啼/傲視群倫 (C)氤氳吞吐/孤雁哀啼/層巒疊嶂 (D)氤氳吞吐/風中鳴沙/傲視群倫 答 案: D

解 析: 甲、夜霧如調息,指霧氣漸散去,有如呼吸,以「氤氳吞吐」較宜。

乙、沙丘上可以聽見細微的聲音,以「風中鳴沙」較勝。

丙、既然柏樹超過園中其他的樹,成為地標,以「傲視群倫」為宜。「層巒疊嶂」用以形 容山勢。

(9)

9-10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9-10 題。

謠言揭露祕密,這一點不可多得,故而珍貴異常。然而這雖是謠言的價值來源之一,卻不能解釋 謠言為什麼流傳。黃金也因為稀有而珍貴,但人們卻不是使之流通,而是將它儲存起來。黃金和謠言 有一個根本的差異——謠言的可信度並非永遠不變,萬一某個謠言被公眾確認為「謊言」,它便會壽終 正寢,因此,謠言必須儘快使用,趁它尚有價值之際,從中獲取利益。事實上,當傳播者推心置腹地 吐露隱情,與人分享祕密,他的形象便如同一位掌握了珍貴知識的人,在謠言的接收者眼中,散發出 美妙的光輝。

儘管謠言總有其源頭,但推動謠言的力量還是在聽到謠言並且傳播謠言的人身上。謠言的說服力 是隨著它接觸到的人越多而越加增強的。人們聽到謠言,常會從自己的角度來豐富謠言,甚至提供其 他的論據來證實謠言。在這個「滾雪球」效應裡,人們把謠言變成自己的,在裡面投進自己的想像和 幻覺。(改寫自〔法〕讓‧諾埃爾‧卡普費雷《謠言——世界最古老的傳媒》)

9

依據上文,選出符合作者想法的選項:

(A)謠言因揭人隱私而為人所憎,故無法如黃金般保值 (B)即使被證實為虛構,謠言仍會如滾雪球般繼續傳播 (C)謠言傳播者未必心懷惡意,大多只想藉此贏得注目 (D)人們常透過謠言製造幻覺,藉以掩飾對真相的恐懼 答 案: C

解 析: (A)(B) 由「黃金也因為稀有而珍貴,……從中獲取利益。」可知:黃金因可以儲存而有價 值,謠言卻必須儘快流通才有價值,一旦被證實是謊言就消失了,所以無法如黃金 般保值。

(C)由「事實上,當傳播者推心置腹地吐露隱情,……散發出美妙的光輝。」可知:謠言 傳播者是為了美妙的知識分子形象,贏得注目而傳播謠言。

(D)原文沒有提到謠言傳播者「掩飾對真相的恐懼」,而由「人們把謠言變成自己的,在裡 面投進自己的想像和幻覺。」可見傳播者是投射自己的幻覺來「豐富謠言」或「證實 謠言」,而非「透過謠言製造幻覺」。

10

下列甲、乙兩項推斷,符合上文論述邏輯的選項是:

甲、傳播者的形象越好,謠言的可信度越高。

乙、傳播者的人數越多,謠言的說服力越低。

(A)甲、乙皆正確 (B)甲、乙皆錯誤

(C)甲錯誤,乙無法判斷 (D)甲無法判斷,乙錯誤

(10)

答 案: D

解 析: 甲、由「謠言的可信度並非永遠不變,……散發出美妙的光輝。」可見謠言的可信度來自 尚未被證實為謊話,傳播者透過謠言來提高自我形象,和謠言可信度不相關,可見甲 無法判斷。

乙、由「推動謠言的力量還是在聽到謠言並且傳播謠言的人身上。謠言的說服力是隨著它 接觸到的人越多而越加增強的。」可知傳播者的人數越多,謠言的說服力越高,故乙 錯誤。

11-12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11-12 題。

羿在垃圾堆邊懶懶地下了馬,家將們便接過繮繩和鞭子去。他剛要跨進大門,低頭看看掛在腰間 的滿壺的簇新的箭和網裡的三隻烏老鴉和一隻射碎了的小麻雀,心裡就非常躊躕。但到底硬著頭皮,

大踏步走進去了,箭在壺裡豁朗豁朗地響著。剛到內院,他便見嫦娥在圓窗裡探了一探頭。他知道她 眼睛快,一定早瞧見那幾隻烏鴉的了,不覺一嚇,腳步登時也一停——但只得往裡走。使女們都迎出 來,給他卸了弓箭,解下網兜。他彷彿覺得她們都在苦笑。「太太……」他擦過手臉,走進內房去,一 面叫。嫦娥正在看著圓窗外的暮天,慢慢回過頭來,似理不理地向他看了一眼,沒有答應。這種情形,

羿倒久已習慣的了,至少已有一年多。他仍舊走近去,坐在對面的鋪著脫毛的舊豹皮的木榻上,搔著 頭皮,支支吾吾地說——「今天的運氣仍舊不見佳,還是只有烏鴉……」「哼!」嫦娥將柳眉一揚,忽 然站起來,風似地往外走,嘴裡咕嚕著,「又是烏鴉的炸醬麵!又是烏鴉的炸醬麵!你去問問去,誰家 是一年到頭只吃烏鴉肉的炸醬麵的?」(魯迅〈奔月〉)

11

文中羿與嫦娥言語失和的原因,最可能的選項是:

(A)羿不務正業,只知狩獵遊樂而不照顧嫦娥 (B)羿的狩獵成果,無法滿足嫦娥的生活所需 (C)嫦娥不想再過僕傭簇擁的生活,羿卻不然 (D)嫦娥掌握家中大權,把羿當成僕傭來使喚 答 案: B

解 析: 由「垃圾堆邊」、「鋪著脫毛的舊豹皮的木榻」可知家境不好,而后羿的狩獵成果是「網裡的 三隻烏老鴉和一隻射碎了的小麻雀」,僅能「一年到頭只吃烏鴉肉的炸醬麵」,無法滿足嫦娥。

12

下列關於文中描寫的敘述,不恰當的選項是:

(A)嫦娥「風似地往外走」,意在強調嫦娥的輕盈敏捷 (B)「羿在垃圾堆邊懶懶地下了馬」,暗喻羿的困頓處境 (C)木榻「鋪著脫毛的舊豹皮」,暗指羿被現實生活不斷消磨

(11)

項癭:頸瘤。

骨 :指樹瘤。

(D)「她們(使女)都在苦笑」,其實是羿個人內心感受的投射 答 案: A

解 析: 由「『哼!』嫦娥將柳眉一揚,忽然站起來,風似地往外走」可看出嫦娥心懷不滿,急於 離開讓她失望的后羿,而不是強調嫦娥的輕盈敏捷。

13-1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13-14 題。

山東人娶蒲州女,(蒲州女)多患癭,其妻母項癭甚大。成婚數月,婦家疑婿不慧。婦翁置酒,盛 會親戚,欲以試之。問曰:「某郎在山東讀書,應識道理。鴻鶴能鳴,何意?」曰:「天使其然。」又 曰:「松柏冬青,何意?」曰:「天使其然。」又曰:「道邊樹有骨 ,何意?」曰:「天使其然。」婦 翁曰:「某郎全不識道理,何因浪住山東?」因以戲之,曰:「鴻鶴能鳴者,頸項長;松柏冬青者,心 中強;道邊樹有骨 者,車撥傷。豈是天使其然?」婿曰:「請以所聞見奉酬,不知許否?」曰:「可 言之。」婿曰:「蝦蟆能鳴,豈是頸項長?竹亦冬青,豈是心中強?夫人項下癭如許大,豈是車撥傷?」

婦翁羞愧,無以對之。(侯白《啟顏錄》)

13

依據文意,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A)岳父為了彰顯蒲州人的聰明博學,故刻意安排即興問答 (B)對岳父的問題,女婿皆以「天使其然」回應,故被嘲笑 (C)女婿四處漂泊,暫時寄居山東,故有「浪住山東」之說 (D)女婿舉出蝦蟆、竹子及新婚妻子為證,反駁岳父的戲謔 答 案: B

解 析: 題幹語譯:有個山東人娶山西蒲州的姑娘,姑娘家脖子長瘤,而她母親的頸瘤又更大。新 婚幾個月,岳家懷疑女婿不夠聰明,岳父擺設酒席,遍請親友,想試探女婿。問他:「郎 君你在山東唸書,想必懂得道理。天鵝白鶴都很能鳴叫?為什麼呢?」女婿說:「天性使 然。」岳父說:「松柏終年常青,為什麼呢?」女婿說:「天性使然。」岳父說:「路旁大 樹長出樹瘤,為什麼呢?」女婿說:「天性使然。」岳父說:「郎君你完全不懂道理,為何 白白住在山東呢?」於是開玩笑說:「天鵝白鶴都很能鳴叫,是因為脖子長;松柏終年常 青,是因為樹幹堅強;路旁大樹長出樹瘤,是因為被車子撞傷。哪都是因為天性使然?」

女婿說:「請您讓我以所見所聞回答您,可以嗎?」岳父說:「當然可以。」女婿說:「蝦 蟆也很能鳴叫,難道因為脖子長?綠竹也終年常青,難道樹幹也堅強?夫人的脖子長那麼 大的瘤,難道也是被車子撞傷?」岳父羞愧不已,無言以對。

(A)由「婦家疑婿不慧」可知是岳父想測試女婿聰不聰明。

(C)「浪」有「虛妄、空」之意,如「浪得虛名」。山東是孔子故里,文風極盛,岳父調侃 女婿白住了。

(12)

(D)指的是岳母而非妻子,由「其妻母項癭甚大」可知「夫人項下癭如許大」。

(13)

14

女婿面對岳父的戲謔,以岳父的思維模式加以回應,因而改變形勢。下列人物應答時使用 的語言技巧,與文中女婿相同的選項是:

(A)(馮諼)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B)諸葛令、王丞相共爭姓族先後,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言驢、馬,

不言馬、驢,驢寧勝馬邪?」

(C)賈母問他:「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頭們搥一搥。」劉姥姥道:「那裡說的我這麼嬌嫩了?那一 天不跌兩下子,都要搥起來,還了得呢!」

(D)一個較有年紀的說:「該死的東西!到市上來,只這規紀亦就不懂?要做什麼生意?汝說幾斤 幾兩,難道他的錢汝敢拿嗎?」「難道我們的東西,該白送給他的嗎?」參不平地回答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貳篇第五章部定課綱文言文的內涵與特色 (A)《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B)《世說新語‧排調》

(C)曹雪芹《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 (D)賴和〈一桿「稱仔」〉 解題關鍵: 分析答案選項中問答雙方的語言,答者必須順著問者的思維模式作回應。

答 案: B

解 析: (A)一般正常的提問與解答。

(B)王導的思維方式是:既云「王、葛」,可見王姓在諸葛姓之前,王勝於葛。諸葛恢則用 相同的思維模式來反駁王導之論:既云「驢、馬」,驢在馬之前,驢勝於馬嗎?所以王 姓雖排在前面,未必勝於諸葛姓。姓族,有名望的大族。語譯:尚書令諸葛恢和丞相 王導都出自名門,爭辯家族排名的先後。王導說:「大家為何不說『葛、王』而要說『王、

葛』呢?(可見王在葛之前)」諸葛恢說:「拿大家習慣說的『驢、馬』來看,大家不 說『馬、驢』啊,難道驢就勝過馬嗎?」

(C)劉姥姥回答賈母,是提問與以反詰句作回答,一方面說明自己耐跌,安慰賈母自己沒 事;一方面恭維賈母富貴人家比較嬌嫩。

(D)秦得參回應街上的看客,提問與以反詰句作回答。看客暗示秦得參不該拿日本員警的 錢,秦得參不同意,拒絕行賄日本員警。

15

下列符合管仲對自己描述的選項是: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 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 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 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 子也!」。(《史記‧管晏列傳》)

(A)治國才能不如鮑叔牙 (B)因鮑叔牙提拔而顯名 (C)謀大事難免不拘小節 (D)未因功名而不顧小節

(14)

答 案: C

解 析: 題幹語譯:管仲說:「我當初困窮時,曾和鮑叔一起做生意,分配盈餘時我都給自己多一 點,鮑叔不認為我貪心,知道我家比較貧窮。我曾經幫鮑叔出主意做事,卻把事業搞得更 糟,鮑叔不認為我笨,知道時機有好有壞。我曾經多次出仕為官又多次被君王驅逐,鮑叔 不認為我不賢能,知道我時運不濟。我曾經多次打仗又多次逃走,鮑叔不認為我膽小怕事,

知道我家有老母需要奉養所以不輕易犧牲。公子糾爭君位失敗,召忽為他自殺,我沒有自 殺,而是忍受恥辱被囚禁起來,鮑叔不認為我沒有羞恥心,知道我不以缺乏小氣節為羞辱,

而以功名不能顯揚於天下為恥。生養我的是父母,真正知道我的是鮑叔啊!

(C)由「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 名不顯於天下也。」可知。

二、多選題(占 24 分)

說明:第 16 題至第 23 題,每題有 5 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畫記 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 3 分;答錯 1 個選項者,得 1.8 分;答錯 2 個選項者,得 0.6 分;答錯多於 2 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 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6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運用正確的選項是:

(A)李博士的精采引言帶動與會者的熱烈討論,充分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B)被告殺害父母,且全無悔意,檢察官認為他罪不容誅,主張求處死刑 (C)現正值流感高峰期,民眾風聲鶴唳,非萬不得已,都避免到公共場所 (D)陳伯伯和陳伯母鶼鰈情深,總是同進同出,形影相弔,真是令人歆羨 (E)當時警匪對峙,雙方皆子彈上膛,眼看槍戰一觸即發,情勢間不容髮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五章詞語、成語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答 案: BCE

解 析: (A)拋磚引玉:將磚拋出,引回玉來。後以此為自謙之詞,比喻自己先發表的粗陋詩文或 不成熟的意見,以引出別人的佳作或高論。此處不宜以磚來比喻「李博士的精采引言」。 (B)罪不容誅:判處死刑還抵償不了所犯罪行。比喻罪大惡極。

(C)風聲鶴唳:淝水之戰時,秦兵大敗,潰兵聽到風聲和鶴鳴,皆以為王師已至。形容極 為驚慌疑懼。

(D)形影相弔:形容孤獨無依。弔,慰問。不宜形容「同進同出」者。

(E)間不容髮:距離十分相近,中間不能容納一絲毫髮。比喻情勢危急。

(15)

17

右圖是一則戒菸廣告,「持槍」的剪影用來類比「持菸」的手勢,意謂兩者同具危險性。下 列文句「;」的前後,具有類似表意方式的選項是:

(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B)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 (C)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D)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E)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七章修辭的辨識與應用能力;《搶救國文大作戰》第貳篇第 五章部定課綱文言文的內涵與特色

(A)范仲淹〈岳陽樓記〉 (B)李斯〈諫逐客書〉

(C)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D)《禮記‧大同與小康》

(E)顧炎武〈廉恥〉

解題關鍵: 「類比」或稱「類推」,是比較兩件事情,得到其間的相似點,修辭學中的譬喻法即是一種 類比。而在本題之中,只要判斷分號的前後句子,是平行對等關係,或具有相似點的主從關 係。若是主從關係,從句(或稱為喻依)是為了修飾主句(或稱為喻體)而存在,就是答案。

答 案: BCE

解 析: (A)平行對等關係。

(B)主從關係。「就像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一樣;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

(C)主從關係。「就像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一樣;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D)平行對等關係。

(E)主從關係。「就像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一樣;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 之人也」。

18

文學作品常將個人的情感投射到外在景物,再透過對景物的狀寫,反映出人物的情思。例 如〈聽海〉的歌詞:「聽海哭的聲音,嘆息著誰又被傷了心,卻還不清醒。……聽海哭的聲音,這 片海未免也太多情,悲泣到天明。」表面上是海在悲泣,其實真正哭泣、嘆息的是聽海的人。下 列文句,運用這種手法的選項是:

(A)白雲迴望合,青靄入看無 (B)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C)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D)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E)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七章修辭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16)

(A)王維〈終南山〉 (B)〈飲馬長城窟行〉 (C)晏幾道〈蝶戀花〉

(D)杜牧〈江南春〉 (E)白居易〈長恨歌〉

解題關鍵: 判斷「情感投射」,需分析「描述景物的字眼」是否帶有人的情感。

答 案: CE

解 析: 大考中心公布的答案是(C)(E),但筆者認為(B)也可以是答案。

(A)「合」、「無」是純粹寫景,這兩句是互文,意謂「白雲入看無,迴望合,青靄入看無,迴 望合」。語譯:走在山中,身旁盡是白雲青靄,回頭一看,雲靄瀰漫;往前走,若有似無。

(B)依題目定義情感投射為「將個人的情感投射到外在景物,再透過對景物的狀寫,反映 出人物的情思」,形容「青青河畔草」的「綿綿」,正反映出第二句人物「情思」的「綿 綿」。所以「青青河畔草」帶有情感投射。

(C)「自憐無好計」、「垂淚」是人的情感,所以帶有情感投射。語譯:連紅蠟燭都在可憐 自己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只會在深夜的寒冷中,徒勞地替我滴下眼淚。

(D)純粹寫景,寫江南春景,沒有任何情感投射。語譯:千里江南,紅花綠樹之間,鶯啼 陣陣。水邊山間的小村城郭之間,酒旗隨風飄揚。

(E)「傷心」、「腸斷」是人的情感,所以帶有情感投射。語譯:在行宮中所見月色,隱含傷 心;夜雨之中,所聽鈴聲,亦似斷腸。

19

儒家認為人擁有主體性和道德意志,故能志學進德、踐仁臻聖;此亦孔子「仁遠乎哉?我 欲仁,斯仁至矣」之意。下列文句,表達上述意涵的選項是:

(A)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

(B)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C)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D)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 (E) 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肆篇第一章論語的體悟;《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六章基本詞 性與文法結構的辨識與應用能力

(A)《論語‧里仁》 (B)《孟子‧滕文公上》 (C)《論語‧子罕》

(D)《孟子‧梁惠王上》 (E)《論語‧里仁》

解題關鍵: 「人擁有主體性和道德意志」,也就是自己有實行道德的可能性,取決於自己,而非外在影 響。只要掌握這個重點,找出屬於「自己決定」、「只要自己有心,一定能做到」的文意即可。

答 案: BCDE

解 析: (A)強調住在有仁風的鄉里,最為重要。沒有提到道德主體性,而是肯定環境的影響。語 譯:所居住的鄉里有仁風,是最美好的事。如果挑選居所時不住在有仁風的鄉里,哪 稱得上智慧呢。

(17)

(B)從「有為者(指自己決定做)亦若是(指舜)」可以確定道德主體性。語譯:舜是何等 人?我又是何等人?只要我決心有所做為,也可以像舜一樣成為聖人。

(C)由「進,吾往也」可以確定道德主體性。語譯:就像堆土成山一樣,就在差了一筐土 時停了下來,堆不成山,這停止下來,是我停止的。也像填平窪地一樣,即使我才傾 倒第一筐土,但只要精進下去,是我精進不已的。

(D)由「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可以確定道德主體性。語譯:看不見一整車的 柴火,是因為你沒有好好運用視力。百姓沒有被你保護,是因為你沒有好好施恩。所 以君王你之所以沒有稱王於天下,是你不好好做,而不是你不能做到。

(E)由「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可以確定道德主體性。語譯:我從沒 見過真正喜好仁,厭惡不仁的人。真正喜好仁的人,把行仁看得至高無上;真正厭惡 不仁的人,他行仁的方式,是不讓任何不仁的事物發生在自己身上。如果真的有人能 一整天竭盡全力行仁的呢?我沒見過力量不夠的。

20

透過電腦演算搜集數據,已廣泛應用於各領域,對文獻研究也頗有助益。下列關於古代文 獻和數據分析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透過北宋文人書信中出現的人名,可大致勾勒出他們的交友網絡

(B)統計南宋詞家所用的詞牌,可推論出南宋詞在敘寫內容上的特色和演變 (C)統計分析白居易詩的韻腳,有助於推斷白居易情感表達和韻腳運用的關係

(D)若以「人主」、「人臣」二詞搜尋先秦思想典籍,應該會有不少資料集中於《韓非子》

(E)舊說《紅樓夢》作者或非一人,若比較各回的遣詞風格,應可獲得討論作者問題的相關證據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貳篇第二章重要文學的演變與流派;《搶救國文大作戰》第貳篇第

一章重要文學體裁的特質;《搶救國文大作戰》第貳篇第三章重要國學知識 答 案: ACDE

解 析: (A)北宋文人書信往來頻繁,確實可由人名出現的頻率來畫出交友網絡。當然這題也有可 議之處,北宋文人尚古,尚友古人,如果題目寫的是「當代文人人名」,應該更周延。

(B)詞牌和敘寫內容無關。

(C)以韻腳運用來表達情感,稱為「聲情」,不同聲,不同韻,都有不同的情懷,例如下平 七陽韻就較下平十一尤韻昂揚奮張,而入聲韻較平聲韻哽咽壓抑。分析白居易作品〈琵 琶行〉各段之間平仄互叶的韻腳使用,與內容的情感表達,就可得到如此結論。例如 琵琶女表演一段,平仄韻頻繁轉韻,有如音樂錯落之美,而末段全場掩泣,白居易用 的是入聲韻。

(D)先秦思想典籍各有思想重點,其中集中於政治哲學,尤其帝王之術的,就是韓非子,

所以可以檢索出較多的「人主」、「人臣」。

(E)文人行文各自有不同的遣詞造句風格,考證《紅樓夢》之作者,以遣詞造句風格為出發 點,是正確的方式。

(18)

21

閱讀下列二文,選出符合作者觀點的選項:

甲、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偶傳為鍾、王、顧、陸之筆,見者爭售,

此所謂「耳鑒」。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相傳以謂色不隱指者為 佳畫,此又在耳鑒之下,謂之「揣骨聽聲」。(沈括《夢溪筆談》)

乙、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觀畫者,多能指 摘其間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於奧理冥造者,罕見其 人。如彥遠《畫評》言:「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 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沈括《夢溪筆談》)

(A)耳鑒經由名家認可,是評斷書畫作品優劣的重要參考 (B)耳鑒雖然是甄別畫作的好方法,但不如以手摸畫確實 (C)世人品鑒書畫,往往重視創作者的名聲及其表現技巧 (D)高妙的畫境可由創作者自由創造,不必符合真實情境 (E)畫作好壞關鍵在於形象是否逼肖、空間布置是否妥適 答 案: CD

解 析: 題幹語譯:

甲、書畫的收藏家,常常只注重空名,偶爾被人傳說是鍾繇、王羲之、顧愷之、陸探微等 名家作品,就不論好壞爭相購買,這就叫作「耳鑒」─憑耳朵來鑒賞。還有人看畫是 用手摸的,據說畫得愈立體而摸起來愈平滑的就是好畫!這又比「耳鑒」更等而下之 了,就叫作「摸骨聽聲」。

乙、書畫精妙之處,要心領神會,很難以外在形狀材質來探索。世人觀賞畫作時,常常會 指指點點形象逼真、位置分配和色彩的缺點而已,能夠到達玄妙深奧境界的,實在少 之又少。例如張彥遠《畫評》上說:「王維畫景物,多半不管季節。例如他畫花,常 常把春天的桃花、杏花和夏天的芙蓉、蓮花畫在同一幅景色中。」

(A)由「藏書畫者,多取空名」可知耳鑒多是人云亦云,未必是重要參考。

(B)由「又有觀畫而以手摸之,相傳以謂色不隱指者為佳畫,此又在耳鑒之下」可知手摸 比耳鑒更不如。

(C)由「偶傳為鍾、王、顧、陸之筆,見者爭售」及「世之觀畫者,多能指摘其間形象、

位置、彩色瑕疵而已」可知世人只重視創作者的名聲及其表現技巧。

(D)由「書畫之妙,當以神會」、「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可知高妙的畫境可由創作者自 由創造,不必符合真實情境。

(E)由「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觀畫者,多能指摘其間形象、位置、

彩色瑕疵而已,至於奧理冥造者,罕見其人」可知畫作好壞關鍵在於是否出神入化,

而不在形象是否逼肖、空間布置是否妥適。

鍾、王、顧、陸:指鍾 繇、王羲之、顧愷之、

陸探微等四人,皆魏晉 南北朝書畫家。

色不隱指:意謂畫面視 覺上看似立體,手指觸 覺上卻是平滑。

(19)

22

適當運用典故,可豐富文章內涵,也可使表意委婉含蓄。關於下列文句使用典故的目的,

詮釋正確的選項是:

(A)是以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採——連橫以燕相穿鑿附會郢人書信事,說明臺 灣舊有史籍頗多誤謬闕漏

(B)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客用曹孟德之典,意在強調年命雖不可 永,但事功終不為人所忘

(C)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曹丕藉西伯、周旦二 人之事,指出人的創作意識會隨境遇不同而調整修正

(D)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韓愈引孔子之例,闡明「術業有專攻」、「師 不必賢於弟子」,使士大夫恥於從師的觀念不攻自破

(E)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臺——歸有光藉巴蜀寡婦事,申明不甘久處於敗 屋、終將有所為的抱負,同時表達對祖母、母親的感念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壹篇第六章基本詞性與文法結構的辨識與應用能力;《搶救國文大 作戰》第貳篇第五章部定課綱文言文的內涵與特色

(A)連橫〈臺灣通史序〉 (B)蘇軾〈赤壁賦〉 (C)曹丕《典論‧論文》

(D)韓愈〈師說〉 (E)歸有光〈項脊軒志〉

答 案: DE

解 析: (A)「郢書燕說」指穿鑿附會之說。本典故意謂史書非常重要,國可滅而史不可滅,即使 像穿鑿附會未經證實的史料也有保存價值。

(B)客人在長江之上,懷想當年曹操南征時文武全才、意氣風發的英雄氣魄,如今卻已消 失無蹤,感慨人事已非。英雄尚且如此,我等失意文人情何以堪?

(C)曹丕引用文王周公之例,說明創作不會隨境遇不同(隱約、康樂)而調整修正(弗務、

加思)。

(20)

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洛夫〈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鐘——贈李白〉

客人乘醉而去

心情寂寂如廊下羅列的空酒罈 洗手時驟然想起當年

流放夜郎的不甘不快以及一點點不在乎 水盆裡從此風波不息

餘年的豪情已化作煉丹爐中的裊裊

響亮的詩句如風鈴懸遍了尋常百姓的廊簷 入世出世豈在酒與月亮之辨

霜飛髮揚,最後他在 鐘聲裡找到赤裸的自己 綠綺:琴名。

23

閱讀下列二詩,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A)洛夫詩的「客人」和「他」,即李白詩的「蜀僧濬」

(B)洛夫詩以「廊下羅列的空酒罈」比喻李白懷才不遇的落寞

(C)李白詩的「暮」、「秋」和洛夫詩的「霜飛」,都含有對時間的感懷

(D)李白詩的「流水」和洛夫詩的「水盆風波不息」,都形容心情的洶湧紛亂 (E)洛夫詩借李白原詩的兩句加以延展,呈現李白的生命際遇和波折後的體悟 答 案: BCE

解 析: 題幹:李白〈聽蜀僧濬彈琴〉語譯:蜀僧濬抱著綠綺琴,由西方的峨嵋下山來。為我揮手 彈奏一曲,我有如聽見千山萬壑的松濤聲。我的心,有如被流水洗滌過一般清澈無滓,琴 音餘韻,似乎縈繞著帶霜的鐘聲。不知不覺碧山暮色四合,多少重秋雲在暮色中暗淡下來。

(A)洛夫詩的「客人」和「他」都指李白,由「流放夜郎」、「丹爐」、「酒」、「月」可知本 詩寫李白一生。

(B)由「心情寂寂如廊下羅列的空酒罈」,加上古典有「匏瓜繫而不食」、「井渫不食」借喻自 己懷才不遇,可知「空酒罈」暗示李白懷才不遇,美好的生命消磨於酒罈之間,借酒澆愁。

(C)中國有遲「暮」、悲「秋」的傳統,李白詩寫琴音動人,不覺時間流逝,也有歲月暗淡 的暗示。洛夫詩的「霜飛髮揚」,可知是白髮如霜,人物已老,對時間的感懷更強烈。

(D)李白詩「客心洗流水」的「流水」可能有幾重涵義,「流水」是最有名的古琴曲,來自伯 牙鼓琴,鍾子期知音的典故,李白暗示自己是蜀僧的知音。其次「流水」又有「水流心 不競」的暗示,表示自己在琴音洗滌之下,俗慮盡消,當然不會是「心情洶湧紛亂」。 (E)洛夫寫了一系列的「隱題詩」,由原詩兩句展延。生命際遇:「流放夜郎」指政治失意、「丹

爐」指早年身為道教徒對煉丹的狂熱。波折後的體悟:響亮的詩句、在文學中找到真我。

(21)

說明: 本部分共有三題,請依各題指示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案卷」上,並標明題號一、二、

三。作答務必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

※學校將舉辦一場學習成果展,主題為「改變與轉化」,以下第一、第二大題是你應完成的任務:

一、候選素材說明(占 9 分)

宇宙及人世間許多現象呈現出改變和轉化的軌跡,如落花化作春泥、咖啡渣成為製衣的原料、老 屋再生為新的文化空間、或是改變耕作方式,重新找回土地的生命……。請就相關知識或見聞,提出 一項事例,並說明所選事例和成果展主題間的關聯,以參加甄選。文長約 100-150 字(約 5-7 行)。

參考指引:

不妨由「人事物」三個面向來構思。

人──畢業紀念冊中,喜歡放同學的嬰兒照,見證成長;整型診所中,必有「手術前手術後」的對照;

結婚典禮時,新郎新娘最愛播放成長照片;戲劇表演時,男校學生熱愛爭取最佳女主角的戲份。

事──遊戲,由跳房子、堆積木變成 3C 產品;工作,由勞力密集變成服務密集;戰爭,由赤手空拳 變成虛擬實境。

物──故宮文物化身為文創產品;廢油做成手工皂;廣告紙折成紙雕;世界各地的古蹟,化身為民宿、

餐廳、旅館、博物館、市集等。

示例:

「改變與轉化」──客來小城

「客來小城,巷閭寂靜/客來門下,銅環的輕叩如鐘」

鄭愁予的詩,正可為安平的轉化作註腳。臺南是臺灣的古都,而安平又是古都之最。請你來安平一遭,那 寂靜的樹屋,本來只是倉庫,被老樹占領之後,成了最美的景點,自然與人文的力量融合無間,又被轉化 成歷史文物的固定展場,及每年「荷蘭週」的活動地點。由倉庫而歷史文化景點,真是最好的改變轉化。

二、參展素材分析(占 18 分)

某組選擇琦君〈髻〉為素材,擬透過女子因青絲的改變,而心境有所轉化,來詮釋展覽主題。該 組將根據框線內節錄的文字,說明:五叔婆、母親、姨娘的頭髮曾出現哪些生理上、髮式上的變化?

其中反映出她們面對人生的哪些心態、感受,以及調適之道?你是該組成員,請協助完成分析。文長 約 250-300 字(約 12-14 行)。

一到七月七,家家戶戶的女人都要有一大半天披頭散髮。比如我的五叔婆吧,她既矮小又乾癟,

頭髮掉了一大半,卻用墨炭畫出一個四四方方的額角,又把樹皮似的頭頂全抹黑了。洗過頭以後,墨 炭全沒有了,亮著半個光禿禿的頭頂,只剩後腦勺一小撮頭髮,飄在背上,在廚房裡搖來晃去幫我母 親做飯。可是母親烏油油的柔髮卻像一匹緞子似的垂在肩頭,微風吹來,一綹綹的短髮不時拂著她白 嫩的面頰。我心裡在想,如果爸爸在家,看見媽媽這一頭烏亮的好髮,一定會上街買一對亮晶晶的水 鑽髮夾給她。父親不久回來了,沒有買水鑽髮夾,卻帶回一位姨娘。……我們全家搬到杭州以後,母

第貳部分:非選擇題(共三大題,占 54 分)

(22)

親不必忙廚房,而且許多時候,父親要她出來招呼客人,她那尖尖的螺絲髻兒實在不像樣,所以父親 一定要她改梳一個式樣。母親就請她的朋友張伯母給她梳了個鮑魚頭。在當時,鮑魚頭是老太太梳的,

母親才過三十歲,卻要打扮成老太太,姨娘看了只是抿嘴兒笑,父親就直皺眉頭。……她(劉嫂)每 天早上十點鐘來,給姨娘梳各式各樣的頭,什麼鳳凰髻、羽扇髻、同心髻、燕尾髻,常常換樣子,襯 托著姨娘細潔的肌膚,嬝嬝婷婷的水蛇腰兒,越發引得父親笑瞇了眼。劉嫂勸母親說:「大太太,你也 梳個時髦點的式樣嘛。」母親搖搖頭,響也不響。……

我長大出外讀書以後,寒暑假回家,偶然給母親梳頭,頭髮捏在手心,總覺得愈來愈少。想起幼 年時,每年七月初七看母親烏亮的柔髮飄在兩肩,她臉上快樂的神情,心裡不禁一陣陣酸楚。在上海 求學時,母親來信說她患了風溼病,手膀抬不起來,連最簡單的螺絲髻兒都盤不成樣,只好把稀稀疏 疏的幾根短髮剪去了。不久,姨娘因事來上海。自從父親去世以後,母親和姨娘反而成了患難相依的 伴侶,母親早已不恨她了。她穿著灰布棉袍,鬢邊戴著一朵白花,頸後垂著的再不是當年多采多姿的 鳳凰髻或同心髻,而是一條簡簡單單的香蕉卷。她臉上脂粉不施,顯得十分哀戚。……

來臺灣以後,姨娘已成了我唯一的親人,當年如雲的青絲,如今也漸漸落去,只剩了一小把,且 已夾有絲絲白髮。

出 處: 《搶救國文大作戰》第貳篇第四章重要作家的地位與成就 示例:

1. 五叔婆:頭髮掉了一大半卻用墨炭畫出假髮來,是一種抓住青春的企圖心。

2. 母親:青春時頭髮長短合宜,青春烏亮,是年輕少婦自然的美麗。三十歲後隨著丈夫到杭州,才三 十歲,卻只肯梳老太太的鮑魚頭見客,是對父親移情別戀無言的抗議。後來頭髮愈來愈少,甚至連 梳髻都不成,只能剪成短髮,繼而連短髮都剪去,髮絲如情絲,髮結如心結,一步步退讓,一步步 放棄,對父親情絲不再,對姨娘心結盡解,患難相依。

3. 姨娘:青春時髮髻花樣繁多,鳳凰髻或同心髻,宣示美麗,象徵她的青春以及與父親的愛情。父親 過世後帶孝,髮上的白花及簡單的香蕉卷,象徵愛情不再。來臺灣後頭髮稀疏且有絲絲白髮,象徵 年老且看破人世繁華。

三、引導寫作(占 27 分)

104 年 8 月 8 日,蘇迪勒颱風來襲,臺北市龍江路有兩個郵筒遭強風吹落 的招牌砸歪,因而被戲稱為「歪腰郵筒」。由於歪腰郵筒姿勢可愛,民眾紛紛到 該地拍照,使「受災」郵筒意外產生療癒功效。此一新聞甚至引起外國媒體注 意,美、日皆對臺灣人民在天災及苦悶的生活中所展現出的幽默感印象深刻。

稍後,中華郵政更推出特製郵戳(右圖)及「人生嘛,歪腰也無妨」等一系列 主題式明信片,頗受歡迎。

請就上述新聞事件,以「我看歪腰郵筒」為題,寫一篇完整的文章,陳述你的看法、感想、或評 論,內容須切合「歪腰郵筒」所引發的現象或迴響,文長不限。

參考指引:

本題重點在於:內容須切合「歪腰郵筒」所引發的現象或迴響。分析題幹所述:

(23)

1. 事實:104 年 8 月 8 日,蘇迪勒颱風來襲,臺北市龍江路有兩個郵筒遭強風吹落的招牌砸歪,因而 被戲稱為「歪腰郵筒」。

2. 現象或迴響:

(1) 由於歪腰郵筒姿勢可愛,民眾紛紛到該地拍照,使「受災」郵筒意外產生療癒功效。

(2) 此一新聞甚至引起外國媒體注意,美、日皆對臺灣人民在天災及苦悶的生活中所展現出的幽默感 印象深刻。

(3) 稍後,中華郵政更推出特製郵戳及「人生嘛,歪腰也無妨」等一系列主題式明信片,頗受歡迎。

這三種「現象或迴響」,都是現代社會的新產物,分別展現了:

現象或迴響 意義 正向思維 反向思維

民眾拍照 拍 照 打 卡 文 化 或 曰

「萌文化」 生活美學、苦中作樂 無聊、炫耀、炒作、一 窩蜂、忽視真正災情

外媒注意 媒體文化 幽默感 忽視真正災情

郵戳、明信片 文創商機 從善而流、掌握時代 脈動、見證歷史

都可以因小見大,探索其意義,無論褒貶,都可言之有物,未可一概而論。

範文:

我看歪腰郵筒

十二月,與家人驅車上三峽山區的熊空農場,中間柔腸寸斷的一大段山路旁豎立著「蘇迪勒颱風 受災養護」的告示牌。我大驚,四個月了,災區還滿目瘡痍。而大家對蘇迪勒颱風的記憶還剩什麼呢?

不會只有「歪腰郵筒」吧!

「歪腰郵筒」,似乎見證了大自然強大的力量。但大自然出了凶險的一招,人類就對上可愛的一拳。

一對郵筒被砸歪的可愛造型,被擬人化成了「彎腰郵筒」,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成了熙來攘往的拍照 打卡熱點,在一片慘淡的災後新聞中,成了唯一的亮點,人們不惜大老遠跑到龍江街,擺個一樣可愛 的彎腰姿勢合照,即使大排長龍或影響交通也無妨。

我也是被彎腰郵筒征服的人,更被臺灣人的創意視角征服,明明是缺點,卻看成了療癒的「萌」,

就像所有的「萌文化」一樣,在平凡生活中看見可愛。它們不只是郵筒,而是苦悶生活中的伴侶。但 我再覺得它們可愛,也從未動念跑去排隊拍照,也許我尚未融入新世紀打卡拍照的新文化吧!擷取生 活中的亮點,迅速以手機拍照打卡,上傳 FB 或 IG,是現代的流行文化,在這文化圈中,生活是有亮 點而可愛的,至於平凡苦悶的一面,或他人痛苦的一面,就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就像對蘇迪勒颱風真 正災情的關懷,絕對比不上排隊拍照,看在真正災民眼中,情何以堪?

「歪腰郵筒」現象,竟引發外國媒體的關注,而且以「幽默感」來形容,這發展就太有趣了。一方 面,臺灣的媒體文化,向來非常喜歡「挾外自重」,外媒關注的焦點,往往又紅回臺灣,新聞本身成了 新聞。另一方面,外媒的重點是「幽默感」,幽默感其實是文明的一種表徵,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才 行有餘力發展得出幽默感,臺灣人在市井之間找尋療癒的美學,讓街頭藝術自然展現,確實是幽默啊!

最後,中華郵政抓住這有趣的新聞,從善而流地不搬走郵筒,而搭上文創商機,為彎腰郵筒發行 郵戳及明信片,在商業和藝術之間找尋平衡點,又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創舉。文創是流行文化,如何為 在地文化創造新價值,靠的是創意及行銷,中華郵政搭著新聞熱潮創造商機,也為傳統產業創造新價 值,傳達清新的理念,是值得讚許的。

一對郵筒,被砸歪了,卻在缺陷中開出花來,成了療癒的印記,這不是很美好的事嗎?但如果生 活中只剩下這些小美好,卻忘卻真正救死扶傷的責任,忽視小確幸新聞背後更大的社會議題,也是全 體社會的失職吧!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化學風化作用(Chemical Weathering) :係岩石被溶解、氧化及

建議多協助學生進 行運用工具實作的 機會,亦可嘗試將 部分概念以圖像化 (如流程圖、太陽 圖等)的形式呈現

• 直線化(Straighten)︰在此模式下,如果你畫 出的線條軌跡接近平直,那麼 Flash 會自動把該 線段變成直線; 軌跡若是有弧度的,那就會變成漂 亮的圓弧!...

卻不是恢復封建,而是將其中原來封建結構的理想成分,擴

儘管佛教在花蓮開始萌芽成長,但這種佛教是呈現著濃厚的日式殖 民情調,信徒多為日本民眾,信奉日本佛教的臺灣人極少 3

第二,認為南京政權是一個「多元化政權」(a pluralistic regime):指出南京國民政 府同時兼顧不同階級的利益,故其對各階級的政策常常出現矛盾(見 Richard Bush, The Politics of

佛教的緣起論,主要是在說明人生生命的現象,宇宙是人生所處的環境,對於

當中尤以《雷雨》、《日出》及《原野》一系列優秀作品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