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JENESYS 2018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JENESYS 2018"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JENESYS 2018

21 世紀東亞青少年大交流計劃 2018 年 12 月

第 1 組 學生報告

主題: 探討神道教對日本青少年的影響

(2)

2

目錄

第一組成員名單 ... 3

引言 ... 4

一、神道教在日本的地位 ... 5

二、神道教對日本人的習俗和生活習慣的影響 ... 7

三、日本青少年對神道教的看法 ... 10

四、神道教如何影響日本青少年的價值觀 ... 11

感想 ... 12

(3)

3

第一組成員名單

崗位 中文姓名 英文姓名 就讀學校

負責老師 勞凱鈴 老師 Ms Naomi Lo /

隊長 莫子晴 Oppo Mok 德蘭中學

隊長 林珈皓 Joshua Lam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 劉曉倩 Coco Lau 天主教鳴遠中學 馬穎思 Vanessa Ma 民生書院

葉耀亨 Henry Yip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

劉慕言 Momo Lau 培正中學

鄧心怡 Zoe Tang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黎耀聲 Billy Lai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 彭澄志 Ray Pang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伍樂瑤 Hazel Ng 藍田聖保祿中學

(4)

4

引言

日本是亞洲著名的多神教國家,其國民並沒有要信奉單一宗教的概念,造就了當地神道教

——即把自然萬物和偉人視為神衹供奉的宗教——盛行,日本神話甚至有「八百萬神明」的 說法,可見神道教中神衹數目之多。由於神道教的由來大多與耐人尋味的傳說有關,同時也對 日本文化影響深遠,因此我組便以神道教作為專題探討的對象,從中加深對日本文化的認識。

在探究報告中,我們先介紹神道教的起源,繼而分析神道教的習俗並探討這宗教在不同層面上 對日本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影響,希望能藉此加深我們對日本宗教及文化的認識。

(5)

5

一、神道教在日本的地位

在交流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就日本人對神道教的看法和重視程度,在學校上課和寄宿期間 訪問了多位當地人,從中總結出神道教在日本的地位有逐漸下降趨勢。

縱使與神道教相關的習俗、文化傳統仍然繼續承傳下去,但從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可見這些 傳統習俗的意義已逐漸被遺忘,現代的日本人大多只知遵從習俗,而不去理解習俗背後的意義,

例如用餐前喊出的一句 「いただきます」(我不客氣了)本來是為了感謝用來填飽人們肚子 而犧牲的生命體,而神道教相信所有生命體背後皆有神靈存在,因此「いただきます」這句話 的起源和神道教有一定程度的關係,然而現代人多數只把它當做一種約定俗成的儀式,沒有多 少人明確知道它的意義。1

對於神道教在日本的地位有下降趨勢,我們向寄宿家庭訪問後分析出以下多個原因。

一、西方文化流入

隨著西方文化傳入日本,西方宗教如基督教和天主教在日本愈來愈盛行,信眾越來越多,

因此比起有較明確教義及思想體系的西方宗教,神道教便容易失去日本年輕人的重視,他們縱 使仍然跟從神道教的相關習俗,但真正信奉這宗教的則越來越少了。

二、神道教的教義相對其他宗教並不嚴謹

神道教只有兩個基本教義:日本是神的國家;她的人民是神的後裔,因此日本人民血統以 及土地起源皆是神聖的。除了幾個特定的神道教教派,此宗教沒有創始人,也沒有公認的神聖 作品,也沒有權威的信仰體系。

此外,由於神道教並沒有規定信徒只可以信奉此宗教,因此信奉神道教的人可能同時相信 其他宗教2,加上教義欠嚴謹,很多日本人並不知道神道教的明確界限和定義。3他們信奉的事 物主要分成三類:「自然事物」、「神社裏的神明」 和 「佛教」。其中佛教具明確的教義及 敬拜對象,而神道教雖然包含了自然事物和神社裏的神明,可是涵蓋範圍十分廣,因此有不少 年輕一代的日本人並不知道自己是否屬於神道教的信徒。4

1 資料來源:寄宿家庭 野矢 貴之 先生口述 13-12-2018

2 資料來源:Ehab Ahmed EBEI 撰,走進日本 <https://www.nippon.com/hk/column/g00196/> (14-09-2016)

3 資料來源:Got Questions <https://www.gotquestions.org/T-Chinese/T-Chinese-shintoism.html/>

4 資料來源:野矢 貴之先生 13-12-2018,日本高中生訪問 11-12-2018 & 14-12-2018

(6)

6

三、日本人不再依賴神道教

比起信靠神,現代日本人更相信自己,這是由於日本轉型成為知識型經濟社會,現代人面 對不確定因素時會較重視個人能力,對於神靈是否真的存在,他們不太注意及追求真相,因而 也減少對神道的依賴。

(7)

7

二、神道教對日本人的習俗和生活習慣的影響

神道教與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和傳統習俗有不少連繫,可從日本人經常向家中的神龕或到神 社參拜,祈求順產、孩子茁壯成長、身體健康、考上大學的這些膜拜活動反映出來,這也同時 說明神道教信徒並不像基督徒有每週的固定禮拜,而是可隨意在每月一日、十五日、祭日前或 按個人需要前往神社參拜,也有虔誠的神道教徒定時每日早晨前往神社敬拜。

生死

很多日本人同時信奉神﹑佛兩教,所以會有「慶生在神社,葬禮在佛寺」這句說話。日本 人的婚禮多從神道教習俗,而喪殯則多從佛教葬儀。傳統日宅兼有神道神龕與佛教祀位,神道 神龕多是供奉保護神與天照大神,佛教祀位則是敬拜祖先亡靈。

在日本,父母親朋會到神社祈禱,慶祝家庭新成員的誕生。新生兒出生後三十至一百天內 需參拜保護神,3 ﹑ 5 及 7 歲的兒童則於 11 月 15 日的「七五三節」參拜神社,感謝神祇保佑 之恩,並祈祝兒童能健康成長。

婚禮5

婚禮是一種社會儀式,在傳統習俗的影響下也有一定的宗教色彩。隨著日本社會和家庭結 構出現變化,婚禮形式也趨向多樣化,雖有不少男女選擇在神社宣誓結婚,但亦有因鍾情於西 式婚紗和燕尾服而選擇教堂式婚禮。

傳統的日式婚禮也稱為 「神前」 式婚禮,在神社的正殿舉行。婚禮一開始是由神職人員 對新郎新娘進行祓除以潔淨身體,以向神報告兩人結為夫妻。接著,新郎新娘會喝交杯酒及宣 讀誓言,並為神供奉上象徵人神相連的楊桐(一種植物),接着共同完成一系列儀式。

新娘婚服通常是上下一身純白的 「白無垢」 或是色彩鮮豔的和式罩衫,江戶時代武士家 庭「黑引振袖」(黑底拖地長擺寬袖和服)的婚服也很受歡迎;新郎則通常穿豎紋和服褲裙和 帶有家徽的黑色和式外罩。可見現代日本婚禮也有神道教的元素。

5 資料來源:走進日本,社會及文化,婚禮 <https://www.nippon.com/hk/features/jg00016/> (27-06-2018)

(8)

8

春節6

「正月」 是日本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佳節,相關的傳統儀式和習俗與神道教也有一定關係。

在新年期間,人們會感謝歲神在過去一年的庇護,祈願新的一年幸福安康。為了迎接歲神、避 邪除災,日本人通常把竹子和松葉做成的 「門松」 擺放在打掃乾淨的家門前,大門上掛起稻 草繩裝飾,家中的神龕則供上由兩塊年糕在上面擺上一顆橘子而弄成的「鏡餅」(用米飯做的 糕餅)。此外,來年的生肖動物裝飾品也很常見。

在正月,民眾會去神社或寺廟燒香祈福。即使是沒有強烈宗教信仰的日本人都會前往神社。

在日本,新年伊始的第一次祭拜,被稱為 「初詣(はつもうで)」,是要向神靈表達感謝,

祈願新的一年平安無事。

民眾在神社把香錢投進香資箱,合掌祈禱(5 日元硬幣是最幸運的),向神明許下自己的 新年願望。因為日本在新年的時候,天氣相當寒冷,許多神社也會發送日本甘酒(一種由發酵 米所製成的醇厚香甜飲料),以暖和身體。

重要祭典

神道教的重要祭典有新年祭、神嘗祭和月次祭。新年祭又稱春祭,每年二月四日舉行,以 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為主;神嘗祭與新嘗祭於每年新谷成熟時舉行,每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由天皇親自向神明供獻新穀;月次祭則於每年的六月與十二月的十一日舉行。

求籤

不少民衆也會到神社求籤以預知來年的運勢。通常每個人有機會從 100 個以上的好籤中抽 到好兆頭,每張籤詩註明有關財富、健康、感情等幸運之事。如果獲得壞籤,人們通常習慣把 它綁在寺廟或神社某個特定的物品上,以避免壞事降臨。

6 資料來源:走進日本,社會及文化,正月<https://www.nippon.com/hk/features/jg00070/> (01-01-2016)

(9)

9

護身符——御守

不管是成年人或是學生,都喜歡到神社或寺 廟購買御守。御守是護身符的總稱,不同的御 守象徵不同意義,如避邪、姻緣、金錢、學 業、確保生育安全等。御守也有各種款式,最 常見到的是小織錦袋。現代人購買御守,可能 只是為了收集御守,或與朋友一起購買而已,

未必知道御守背後的意義。神社會在每一年定 下日子以給人們歸還御守,因此每個御守的限 期大約都是一年。但現代人未必會歸還御守,

認為購買的御守帶來好運,就會放在身旁,並 不會歸還給神社。人們一般都不會私自丟棄御 守,而是會到神社中進行正式儀式燒毀它。

總括而言,日本人經常去神社參拜以祈求幸福,神道教仍然對日本的傳統習俗和生活習慣 帶來不少影響。與此同時,亦有不少日本人在教堂舉辦婚禮、在寺廟舉辦葬禮,也會參加萬聖 節、聖誕節等基督教活動。

(10)

10

三、日本青少年對神道教的看法

神道教雖是日本民間的信仰主流,然而大多數人並沒有完全徹底地跟從神道教的教義或祭 祀儀式。由此可見,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神道教的地位早已不如從前般重要。

從感性上看,日本青少年認為神道教是他們得到信心的來源。雖然他們大多數人沒有遵守 神道教的教條,但每逢考試,他們必定前往神社祈禱,祈求鬼神能夠賜予他們信心、力量和勇 氣去迎戰考試,以考取理想佳績及入讀心儀學校。故此,在學生考試的月份,日本不同地區的 神社都十分熱鬧。日本青少年認為他們能夠從祈禱之中獲取安全感與信心,從而去面對各種不 同的挑戰。

從理性上看,日本青少年認為神道教在他們的生活中沒有太大影響力。雖然神道教在日本 已有悠久歷史,信奉神道教的人亦佔日本大多數,但隨著教育普及和社會發展,神道教的地位 在新一代的日本人心中已經變得不太重要,他們反而會選擇相信自己,不想被宗教信仰凌駕自 己的想法。可是,仍有大部份人,包括日本青少年們,都會抱持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的想法,如上述提及,他們即使沒有徹底信奉神道教,仍會前往神社祈禱以求取安心。總括而 言,神道教的地位在日本人心目中早已降低,而且對他們的生活已沒有太大的影響。

(11)

11

四、神道教如何影響日本青少年的價值觀

神道教是日本傳統的宗教,更是日本不可或缺的「本土文化」之一。它曾深深影響老一輩 日本人,但對日本青少年價值觀方面的影響卻日漸退減。我組通過與日本學生交談和分析搜集 得到的資料,發現日本青少年對神道教雖然不太了解,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默默影響著他們的思 想和行為。

神道教是多神崇拜的文化,它接受不同生命的存在,這令青少年對宗教抱有開放的態度。

與日本高中生的訪問過程中,我們得知他們不會介意未來伴侶有着不同的信仰。另外,我們也 問到他們理想中的婚禮舉行地方,他們皆希望是華麗的教堂。這反映了他們不太介意宗教差異 的問題,也受潮流文化影響,沒有特定信奉的宗教。

另外,現時日本的流行文化當中也滲透着不少神道教的思想,對青少年起有潛移默化的作 用,例如:在電影《千與千尋》中多種不同的神明(即是支持神道教中的多神說)最終也得到 千尋的接納,而這部電影於日本曾經創下歷史性的票房紀錄,反映神道教透過此類電影對日本 青少年產生社教化作用,影響他們的價值觀。

日本人信奉的神,不像基督教的是絕對而全能的,也沒有佛祖那麼絕對不動或超越一切苦 難的存在。神道教的多樣性正好反映日本文化的兼容性。

(12)

12

感想

莫子晴 德蘭中學

我非常榮幸能參與是次的交流計劃,擴闊眼光,學懂不少知識,使我獲益良多。

我最深刻的經歷,莫過於到日本學校和寄宿家庭進行文化交流。今次是我第一次到國外交 流,本來感到非常緊張,但日本人親切、友善的態度,令我感到輕鬆自在享受整個文化交流過 程。

此外,我們到訪了不同的景點,例如伏見稻荷大社、江戶東京博物館、甲賀流忍術屋等,

讓我更深入了解日本的歷史和文化特色,從認知層面上加深對日本的喜愛。

回港後,我積極向家人和朋友分享這次活動的經歷,希望他們更了解日本文化。除此之外,

我亦透過學校一個其他學習經歷成果分享會,向全校同學介紹日本的文化和特色,分享我的得 著,引起他們探究日本文化的興趣。最後,感謝教育局及團長挑選我成為今次交流計劃的團員 之一,讓我得到畢生難忘的體驗!

(13)

13

林珈皓 聖公會鄧肇堅中學

這次交流不但為我帶來很多新知識和歡樂時光,更讓我感受到人際之間的真誠相待。旅程 之中,各位導師及工作人員對我們的照顧無微不至,大至每一項交流活動,小至我的健康狀況,

他們也細心關顧。

我最深刻的交流活動就是入住寄宿家庭。我們在寄宿家庭中受到熱情款待,他們甚至把手 作的日本武士盔甲給我們試穿,讓我們化身成為日本古代武士,感受一下古時日本武士熱血的 戰鬥精神。雖然是短短的兩日一夜,其間我們只是一起在日野町到處走走、一起下廚、一起玩 遊戲,但當中讓我體會到彷如與家人相處的熱情和溫馨。

此外,我們還到了不同地方參觀。其中最難忘的是參觀池袋防災館。館中先進的儀器讓我 們親身體驗各種災難現場,如地震、火災等等。這些是於香港未能體驗得到的活動,有趣之餘 也富有教育意義。

雖然這次旅程已告一段落,我對這九天發生的事感到依依不捨,一定會把這些美好的回憶 銘記於心。在此衷心祝願每一個在這次旅程中對我們體貼入微的導師及工作人員永遠幸福快樂。

(14)

14

劉曉倩 天主教鳴遠中學

這次日本交流活動擴闊了我的視野和豐富了我的人生經歷;而旅途中所見所聞更帶給我深 刻的反思和體會。

在學校探訪活動中,我們與日本高中生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興趣。雖然彼此 也有言語不通的時候,但我們會努力用身體語言以及科技的協助,例如手機上語音翻譯程式,

務求打破彼此之間的溝通隔閡。這讓我明白到語言不同無阻我們彼此間建立一段跨越國界的友 誼。

整個交流活動最深刻的部分,必然是寄宿家庭的環節。初與寄宿家庭主人見面時,我和組 員們難免感到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跟他展開話題。但到達了野矢先生的家後,第一件事 情便是和他一起準備晚餐,向他們學習烹調日本傳統菜式;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漸漸變得不 再拘謹,跟野矢先生變得熟絡。及後,我們都一同協助他製作早餐和午餐,彼此間的感情變得 更加深厚,亦感受到野矢先生溫柔敦厚的一面。

但是很快便到了離別的時候。我和組員們全都熱淚盈眶,臉上都流露著對野矢先生一家的 不捨;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離別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重逢。即使我們的國籍、身份和背景都 不一樣,但能夠在這個地方相遇了,建立一段跨越國界的情誼,真是難能可貴。我亦很感恩野 矢先生和組員們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一段如此美好的回憶

馬穎思 民生書院

這趟旅程充實而難忘。在這九天裏,我們參觀了皇居二重橋、伏見稻荷神社、金閣寺等,

考察了科學未來館、甲賀流忍者機關屋、池袋防災館等,無一不使我們讚嘆、感動;加上探訪 學校、寄宿家庭、以及入住日式温泉旅館等,讓我們親身體驗日本人的習俗習慣,對日本的傳 統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體會。

在旅程中,我們分別探訪了不同的高中學校,這幾所學校讓我們更了解日本學生的學習生 活,也令我們對日本文化有更深刻的體會。與日本高中生交流的經驗尤其令我們難忘,跟他們 一起上課和參與不同活動,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熱情,也很感恩有機會能與他們建立了一段 跨越國家的友誼。

此外,也十分感謝接待我們的日本家庭。還記得一踏入玄關後的房間,野矢先生就讓我們 叫他爸爸,感到非常親切。兩天一夜的相處,他教會了我們做壽司、味噌湯、玉子燒等,還帶 我們早上去神社參拜,晚上去看流星、狸貓和鹿。他待我們就如同自己的家人,讓我們感到格 外溫馨,我們也十分珍惜跟他們建立的深厚感情。

(15)

15

葉耀亨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馬錦燦纪念英文中學

十分榮幸能成爲這次日本交流活動的一員。首先,這次旅程讓我十分難忘,當中認識到很 多來自不同學校的年青人;大家不同的性格和處事方式,讓我學會了怎樣跟別人相處。

此外,在這次的旅程中,到日本的高中考察實在是十分難得,這不但讓我了解到日本與香 港教育模式和制度的差異,還了解到日本的校園文化,擴闊了眼光。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寄宿家庭的夫婦帶我到天照神社。神社的門口有一塊石碑,上面寫著:

明治四十一年,可見這塊石碑的歷史悠久,讓我聯想起,當這塊石碑做好的時候,是中國清朝 末年,也正是我們祖先受苦的時候,是我國的一段艱難時期。我很感謝當代每一個努力過的中 國人,沒有他們流過的血、汗水和淚水,就沒有今天的中國。

劉慕言 培正中學

這次交流團給予了我第一次遊日本的體驗。我很難想像自己能踏足以往一直只能在旅遊節 目看到的、一直嚮往的國度,因此先在此感謝日本和香港政府給予我參加是次交流團的機會。

這次活動和自遊行、旅行團不一樣,提供了很多特別的學習經歷,也有不少參觀環節是特 別為我們香港中學生而設的,可想而知相關的工作人員為籌備交流團付出了不少心血,我要在 此再次道謝。

這次交流團與眾不同之處,就是我們以異鄉人的身份到日本學習,融入當地人的生活,而 非只作為旅客受當地人的招侍。入住寄宿家庭、到當地高中體驗課堂等,能讓我們從嶄新角度 去探索日本文化,充分體會當地的風土人情。

在未來的日子,我希望能夠多向身邊的人分享這次交流的感受,並且學以致用,把學到的 知識和經驗應用到自己日後的成長路上。

(16)

16

鄧心怡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我很感恩能夠以香港學生代表的身 份參與 2018 年度的 21 世紀東亞青少年大交流計劃。這 次交流給我帶來的體驗是前所未有的。九天的旅 程,每一天也有豐富和具意義的活動。我們不但 探訪日本高中學校,與當地學生交流,還到小鎮 裏與寄宿家庭分享我們中日不同的生活習慣和起 居飲食文化。除了參觀了許多日本傳統景點,如 伏見稻荷大社和金閣寺,也有與日本持續發展相 關的科學未來舘。

在這次的交流計劃中,嘗試了很多從前沒有勇氣挑戰的事情。我第一次與四十多位同學共 同協力籌備了一項表演,也是第一次擔當主唱和領舞者的角色。在練習的時候,起初因爲不習 慣在衆人面前表演,十分緊張和感到不自在,但漸漸地我明白到這表演並不只有我一個人努力,

其他團員也很投入和團結,我因此也加倍認真對待,同時享受每一次的練習。直到幾場表演完 結後,很慶幸觀衆的反應十分熱烈,所獲得的滿足感是難以言喻的。

除此之外,我也是第一次嘗試以日語溝通。寄宿家庭的兩位老夫婦不懂英語,而我一直以 來也沒有正式學習過日語,所以與他們溝通的時候感到相當困難。可是,我們並沒有因為語言

不通而無法交流;日本的堀伯伯經常拿著中英日字典,

又經常用肢體語言想盡辦法向我們表達他的感想,我 霎時醒覺到並不只是我們竭力嘗試與他們溝通,他們 也同樣很努力與我們相處。最讓我意想不到和感動的 就是堀伯伯雖然年過七十,在短短兩日一夜期間,他 帶我和兩位團員一起爬到山上看日出和栽種綉球花,

又帶我們參觀神社及製作竹笛,我實在是十分佩服堀 伯伯的體力,更是感激他對我們的關懷備至和付出。

轉眼間,九天時間就過去了。這次滿載而歸的交流計劃必定是我永世難忘的一次體驗。這 九天裏,每一秒都是讓我學習到新事物的機會。即使與當地相遇的學生、老師、寄宿家庭和翻 譯員只是相處了很短暫的時間,我相信這是緣份,我們一定會繼續以不同方式保持聯絡,維繫 這份難能可貴的友誼。在此對交流計劃的導師及工作人員表達感激之情,亦希望將來能再次相 遇。

(17)

17

黎耀聲 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

十分高興能參加這個計劃。我的其中一個興趣是看日本動漫,這引發了我對日本文化的興 趣。這次交流活動讓我有機會親身到訪日本,接觸當地人和不同事物,了解日本傳統文化和風 土人情,加深對日本的認識。

能夠到外國交流是難能可貴的,除了能夠親身感受當地的文化氣息,還可以對當地的歷史 和文化有更多了解。這些經驗擴闊我們的國際視野,有助我們日後的發展。

交流期間,其中一個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經歷是到寄宿家庭留宿。寄宿家庭的夫婦住在寧 靜的鄉村,經營一間小商店。我剛到達的時候有點緊張,但那對夫婦熱情的招待令我消除了所 有不安、緊張的情緒,更讓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周圍格外寧靜的環境也帶給我心靈上前所未 有的平靜,使我從此嚮往鄉村悠閒自在的生活。

我正在學校修讀日文,這次交流活動不但提供了不少與日本人交談的機會,訓練我的日語 能力,也令我明白到自己的不足。雖然以日語交談是一件需要勇氣和困難的事,但這令我有機 會實踐在課堂上學到的技巧,提升了自信。這次交流令我更有動力學習日語,希望未來能夠自 信地以流利的日語交談。

盼望將來能再次到訪日本,除了希望與寄宿家庭的夫婦見面,也希望能夠從另一個角度深 入了解日本文化。

(18)

18

彭澄志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當我翻看一張張交流團期間拍下的照片,當中曾經發生的一點一滴立時湧上心頭,可是一 切轉眼間就過去了。這次旅程為我帶來寶貴的經驗及難以忘卻的回憶。

在這次旅程中,最大的得著莫過於認識到很多朋友,不單只是組員,我還認識了日本的導 遊們以及中學生,擴闊了自己的社交圈子。

這次的旅程也給予我不少珍貴的經歷,高中交流是其中一項。一般的日本旅行團或學校交 流團都難有此體會。起初,我擔憂與日本學生交流時會感到尷尬,但他們的熱情很快已經讓我 感到賓至如歸。儘管彼此語言不通,他們依然盡力與不曉日語的我溝通,十分難得。

入住當地寄宿家庭也是另一個印象深刻的交流活動。這是我第一次親身體驗當地居民的生 活,做一天日本人。當地的寄宿家庭待我們如家人一般,帶我們參觀他家的田地,陪我們看星 星,也一起做飯,那是多麼溫馨美好的一段回憶,我們更可從中學習到更多日本的文化和歷史。

雖然交流活動已結束,但旅程中所學到的得著和回憶仍然會銘記我的心中。我真的慶幸自 己能夠參加 2018 年度的 21 世紀東亞青少年大交流計劃。

伍樂瑤 藍田聖保祿學校

我本來是一個內向的人,不太懂得跟別人相處。但是由交流活動前的第一次訓練開始,各 位組員已經十分照顧我,讓我覺得十分溫暖。在接着九天的旅程,我組的團結精神令這次的旅 程格外有趣難忘。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非入住寄宿家庭莫屬了。雖然我學了日語一年,但遠遠不足以與寄宿家 庭使用流利日語交談。寄宿家庭的堀先生雖然只懂日語,但他事前花了一星期查看字典,將有 機會用到的生字用片假名寫下中英拼音,在短短兩日一夜的相處中,盡量與我們溝通。這令我 發現原來只要我們願意踏出第一步,語言不同根本不能阻礙我們溝通。

另外,學校交流亦令我大開眼界。在交流中,我們一直穿著拖鞋參觀,比起在香港上學更 加有「學校是我家」的感覺。日本高中生的課外活動選擇也比香港多,例如舞棒部,棒球部和 弓道部等等都是香港沒有的課外活動。如果我的學校有這些有趣的課外活動,校園生活一定會 更加多姿多彩。

最後,我要感謝所有令這次旅程順利進行的導師及工作人員,他們的悉心照顧令這次旅程 成為我中學生涯中最難忘的回憶。

(19)

19

(20)

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香港教育大學 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 聯席總監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PC :由津貼小學議會委任 SC :由香港津貼中學議會委任 SP :由香港特殊學校議會委任 EP :津貼小學選任教師代表 ES

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 Rhenish Church Pang Hok Ko Memorial College.. Strive for excellence and bear witness to

譚祥安博士 劉仲嚴博士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 馬碧雯副校長 17-10-2019... 支援教師教授初中學生學

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青衣商會小學 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 保良局蕭漢森小學 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 南元朗官立小學

設計者 姓名:鄧雅莉老師 學校:粉嶺禮賢會中學 學科/學習領域 中國歷史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