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Capabiliti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omputer Industry in Taiwan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Capabiliti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omputer Industry in Taiwan "

Copied!
9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創業導向、製造管理實務與創新能力關係之實證研 究-以台灣資訊產業廠商為例

學生:陳榮輝 指導教授:張世佳博士 田效文博士

摘 要

在高度技術變革及日漸激烈的全球化競爭環境下,顧客需求偏好快速變 動,產品生命週期亦隨之日漸縮短,使得廠商所必須面對的環境因素不確定 性與經營的複雜性皆日益增加,面臨如此快速變動的競爭環境,不管是產業 界或學術界皆普遍認為,創新能力對於提昇廠商之競爭能力扮演了關鍵性的 角色。

雖然過去有關創新能力議題之研究文獻成果已相當豐碩,但是有關如何 強化創新能力之研究文獻,似乎多是從組織行為之角度進行探討,而從策略 管理之創業導向觀點探究此類議題之研究文獻則較為少見;而且有關創新能 力管理活動之研究文獻,大多從研發部門的角度探討研發管理活動對創新能 力之影響,而從製造部門管理的觀點進行該議題之探討則較常被忽略。因此,

本論文以台灣資訊產業廠商為實證對象,研究議題主要包括兩部份:(1)創業 導向對製造管理實務之影響關係;(2)製造管理實務對創新能力之影響關係。

本論文利用因素分析及路徑分析法進行上述議題之研究,研究結果顯 示:(1)台灣資訊產業廠商在特定創業導向特質的表現程度,對不同之製造管 理實務構面具有正面促進作用;(2)台灣資訊產業廠商之製造管理實務執行程 度對不同類型之創新能力具有顯著正面影響效果;因此本論文建議台灣資訊 產業廠商在從事強化特定創新能力之決策時,除了從研發管理活動著手以 外,亦應考量整體創業導向特質之形塑以發揮策略性引導作用,並應加強各 種製造管理實務之執行來提昇各類型之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業導向、製造管理實務、創新能力

(2)

Entrepreneurail Orientation,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omputer Industry in Taiwan

Student:Rong-Huei Chen Advisor:Dr. Shih-Chia Chang Dr. Shiaw-Wen Tien

Abstract

Due to the high technology change and rigorous global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the dynamic customer preference needs and short product lifecycle intensify the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nd operational sophistication. Both the academia and practice advocate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demonstrate critical enhancement to business competitive advantage.

Regarding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sue, the past research focused mainly in th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erspective is abundant but in view of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is scant. Pertaining to the innovation management program, most emphasized the R&D department in point of R&D management program affecting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re is an obvious neglect through the manaufacturing department management perspective.

This disseratation targets the computer industry in Taiwan. There are two study issues: 1). the effect of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upon the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2). the influence from the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to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is dissertation applied the factor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for study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exhibit: 1). specific and positive one-on-on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2).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practices implementation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e computer industry manufacturers utilizing both the specific strategy of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manufacturing

(3)

誌 謝

本博士論文的完成,首先要對於兩位恩師張教授世佳及田教授效文表達 最真誠之謝意,感謝他們的悉心教誨;由於兩位指導教授豐沛的學養及嚴謹 的治學態度,使得本論文之學術基礎更為紮實而完整,尤其平時對學生在學 術研究上的諄諄教誨及待人處事之循循善誘,更使學生受益匪淺,永誌難忘,

在此謹致上最崇高的敬意與最誠摯的謝意。另外,於論文審查及口試期間,

幸蒙謝教授玲芬、楊教授振隆、高教授人龍、劉教授正田及李教授慶長等學 儒碩彥,以其深厚之學術涵養,不吝指正賜予許多寶貴建議,使本論文內容 更趨週延與慎密,在此致上最承摯的謝忱。

回顧博士進修期間,承蒙中華大學科管所老師們在課業上之指導,尤其 感謝楊振隆老師及陳棟樑老師長年來在課業上及生活上所給予多方面的關 懷、照顧與提攜,感念其循循善誘之情懷;此外,也要感謝秦佳怡、陳惟文、

沈瑞琦、賴怡君、詹雅慧及蔡昕晏等學妹們及好友黃麗樺老師在文獻資料蒐 尋、問卷調查及其他研究工作之協助,使得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於此研究 歷程期間留下深厚的友情及回憶,於此特表感謝之意。

於此時刻,謹懷一顆感恩的心,感謝龍華科技大學的同仁們;特別感謝 林副校長如貞的厚愛與提攜之情、鄭總務長進山在行政工作的支持與體恤,

以及企管系同仁們時時的關懷;當然,也要感謝總務處文書組的同仁,尤其 是謝瑞珠小姐及李明珊小姐相繼在行政業務的鼎力相助,使我得以無後顧之 憂,專心於學術研究與學位論文之撰述工作,於此感念同事情誼之深,銘記 於心。最後謹以此榮耀,呈現給所有關心我及我所關心的人,尤其於求學生 涯中一直默默支持我的母親、哥哥及嫂嫂們,家人的支持與鼓勵始終是我求 學生涯中最大的力量來源,願以此榮耀與其分享。

陳榮輝 謹致於中華科管所 中華民國96 年 7 月 15 日

(4)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 ... ii

誌 謝...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3

1.3 研究流程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 創業導向 ... 5

2.1.1 創業精神 ... 5

2.1.2 創業導向的定義 ... 6

2.1.3 創業導向的構面 ... 6

2.2 製造管理實務 ... 10

2.2.1 製造管理的決策內涵 ... 10

2.2.2 製造管理實務構面 ... 12

2.3 創新能力 ... 14

2.3.1 創新的定義 ... 14

2.3.2 創新能力的類型 ... 14

2.4 創業導向、製造管理實務及創新能力之關係 ...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8

3.1 研究架構 ... 18

3.2 研究假設推論 ... 18

3.2.1 創業導向對製造管理實務之影響關係 ... 18

3.2.2 製造管理實務對創新能力之影響關係 ... 22

(5)

3.5.1 因素分析及信度與效度分析 ... 33

3.5.2 路徑分析 ... 34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實證結果討論... 35

4.1 回收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 35

4.1.1 樣本敘述統計分析 ... 35

4.1.2 未回覆樣本偏差檢定 ... 36

4.2 因素分析及信度與效度分析 ... 37

4.2.1 創業導向之因素分析及信度與效度分析 ... 37

4.2.2 製造管理實務之因素分析及信度與效度分析 ... 42

4.2.3 創新能力之因素分析及信度與效度分析 ... 45

4.3 創業導向、製造管理實務及創新能力關係之實證分析 ... 48

4.3.1 創業導向對製造管理實務的影響分析 ... 52

4.3.2 製造管理實務對創新能力的影響分析 ... 55

4.4 創業導向、製造管理實務及創新能力之修正關係模式 ... 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8

5.1 研究結論 ... 58

5.2 管理意涵 ... 59

5.2.1 管理理論應用意涵 ... 59

5.2.2 管理實務應用意涵 ... 59

5.3 研究限制 ... 61

5.4 後續研究方向 ... 62

參考文獻... 64

附錄 問卷內容... 78

(6)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4

圖3.1 研究架構圖... 18

圖3.2 創業導向、製造管理實務及創新能力之初步關係模式... 25

圖4.1 創業導向、製造管理實務及創新能力之修正後關係模式... 57

(7)

表目錄

表2.1 創業導向常用衡量構面彙整表... 7

表2.2 製造管理決策項目... 11

表2.3 製造管理實務構面分類架構... 13

表3.1 產業實務受訪專家背景... 28

表4.1 問卷回收概況表... 35

表4.2 有效樣本結構... 36

表4.3 未回收問卷偏差檢定分析表... 37

表4.4 創業導向衡量題項的 KMO 與 Bartlett 檢定 ... 38

表4.5 創業導向因素分析與命名結果... 40

表4.6 創業導向衡量變數之信度與效度檢定結果表... 41

表4.7 製造管理實務衡量題項的 KMO 與 Bartlett 檢定 ... 42

表4.8 製造管理實務因素分析結果... 44

表4.9 製造管理實務衡量變數信度及效度檢定... 45

表4.10 創新能力衡量題項的 KMO 與 Bartlett 檢定 ... 46

表4.11 創新能力因素分析結果... 47

表4.12 創新能力衡量變數信度及效度檢定... 48

表4.13 變異膨脹係數(VIF)檢定表... 50

表4.14 創業導向構面相關分析結果表... 50

表4.15 製造管理實務構面相關分析結果表... 51

表4.16 路徑分析結果彙整表... 51

(8)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過去二十年來在高度技術變革及日漸激烈的全球化競爭環境下,顧客需 求偏好快速變動,產品生命週期亦隨之日漸縮短,使得廠商必須面對的是環 境因素的高度不確定性與經營的複雜性。不管是產業界或學術界皆普遍認 為,為了推出比競爭對手更多元化的競爭策略手段,並提供消費者更多樣化 的產品與服務選擇以維持長期的競爭優勢,「創新能力」扮演了關鍵性之角色

【9、11、14、39、56、84、92、120】。例如 Drucker【63】即指出在面對高 度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下,廠商將環境變動所衍生的競爭威脅轉換為獲利機 會的重要市場策略之一,就是發展卓越的創新能力;Tidd et al.【150】的研究 亦發現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廠商,將比一般廠商具有兩倍以上之高獲利力表 現。不可否認的,為了因應全球化與高動態的競爭市場環境,有效發展卓越 的創新能力已是廠商不可逃避的重要經營課題之一,亦成為學術界重要研究 議題之一【139】。

檢視過去有關創新能力的相關學術研究文獻發現,過去創新能力的主要 研究議題可分為三大類:(1)創新能力的定義與分類架構,主要研究內容著重 於從不同觀點賦予創新能力定義,並予以進行分類與發展衡量方式,例如Daft

【52】、Henderson and Clark【82】、Green et al.【75】、Griffin【76】、Gatigono et al.【73】、Moore【121】、Freel【71】及 Muller et al.【123】等之研究著作 均屬之;(2)創新能力或創新活動對組織績效之影響關係,也就是探討創新能 力或創新活動對廠商各種經營績效(尤其是新產品成功上市績效)之影響性,

例如Damanpour and Evan【57、58】、Calantone et al.【33】、Brentani【30】、

Alam【18】、Cho and Pucik【39】、Wolff and Pett【164】、林義屏等【4】及陳 志忠等【10】等之研究著作即屬此類;(3)創新能力的決定因素,即在探討如 何提昇創新能力之影響要素,而此類之研究議題大多是從組織要素之觀點,

探討組織文化、組織結構或管理控制系統如何搭配以強化廠商之創新能力,

例如Koberg et al.【101】、Damanpour【55】、Elenkov et al.【65】、Damanpour

(9)

顯然地,在經過近二十多年來學術研究之投入,有關創新能力議題之研 究文獻成果已相當豐碩。然而,有關創新能力決定因素之研究文獻,似乎大 多是從組織行為或領導統御之角度進行探討,例如Wan et al.【159】所進行 之文獻回顧即顯示,創新能力的決定性因素包括溝通管道、組織結構集權程 度、組織資源充裕性、對創新重要性的信念及創意交換的意願等;而從策略 管理之創業導向(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觀點探究此類議題之研究文獻則 較為少見。

事實上,過去的研究文獻已普遍地體認到創業導向係廠商推動策略管理 實務以獲取良好經營成果的重要基石之一(例如Schendel and Hofer【133】、

何照義和高瑞瑶【3】、張玉利和李乾文【6】及楊宗儒【13】)。Ireland and Kuratko

【89】、Zahra and Dess【169】及 Hitt et al.【85】等皆認為創業的特質就是廠 商不斷地針對外部環境進行環境偵測,積極探索並搶先投入新市場機會;

Lumpkin and Dess【108】亦認為廠商具備創業特質的明顯表徵之一,就是致 力於市場經營範疇的擴張及技術水準的改善,藉以持續追求競爭環境變遷所 衍生的新市場機會。準此,廠商具備創業導向之特質時,將對創新能力需求 更具殷切性,進而對於創新能力之提昇活動投入將更具積極性,而引發本論 文想深入進行探究之重要研究議題之一。

然而,創業導向係屬於策略性意圖之層級,若要落實於創新能力之具體 表現,就資源基礎觀點(resource-based view; RBV)而言,必需配合廠商內部資 源與管理活動之有效投入。但檢視過去有關創新能力管理活動之研究文獻,

大多從研發部門的角度,探討研發管理活動對創新能力之影響,至於從製造 部門的觀點進行該議題之探討則較不被重視,僅有少數以個案研究成果所發 表之概念性論述,而以廠商實務資料進行實證研究者則尚未有之。事實上,

Alegre-Vidal et al.【19】的研究觀點即指出製造策略對創新具顯著相關性;

Chapman and Hyland【36】亦指出創新能力之發展應橫跨產品、研發及配銷 等階段;換言之,研究部門創新產品或服務需由製造部門予以落實方能呈現 於顧客面前,因此,製造部門對於廠商創新能力之具體表現實具重要影響地 位,而引發本論文欲深入探究之重要研究議題。

本論文從策略管理觀點來探討廠商創業導向之特質構面對製造管理實務 之促進作用,並從製造部門管理之角度探究製造管理實務執行程度對創新能 力之影響效果,有別於過去研究文獻多從組織行為、領導統御或研發管理活

(10)

動之觀點來探討創新能力提昇之道,而具研究議題獨特性。此外,本論文以 台灣資訊產業廠商為實證對象,探討創業導向、製造管理實務與創新能力之 一對一影響關係,對於處於產品生命週期極短之全球競爭環境中的資訊產業 管理者而言,將可提供其從事策略規劃與策略性意圖目標之訂定時,如何擇 取適當之創業導向特質加以形塑,以強化適當構面之製造管理實務,進而提 昇不同創新能力類型之重要決策參考依據,而具管理實務之應用性與貢獻性。

1.2 研究目的

為了彌補創新能力研究領域在策略管理觀點及製造部門管理活動相關議 題不足之處,以提供實務界有關如何提昇創新能力方面更具完整性之決策參 考,本論文主要藉由文獻探討與邏輯推論建立研究假設,並以台灣資訊產業 廠商資料進行實證分析,來探討創業導向對製造管理實務及製造管理實務對 創新能力之一對一影響關係模式。藉由上述兩個研究問題的探討,將可達到 下列之研究目的,包括:

一、從策略管理觀點探討創業導向對製造管理實務之促進作用,可提供作為 管理決策者在從事塑造特定特質之創業導向以引導製造部門強化不同製 造管理實務之執行的決策參考。

二、從製造部門的角度釐清製造管理實務對創新能力之影響效果,可提供作 為管理決策者將策略性意圖落實於創新能力之提昇時,如何強化適當的 製造管理實務之參考依據。

1.3 研究流程

本論文首先係由資訊產業技術急劇變革、顧客偏好快速變遷及產品生命 週期日漸縮短的競爭環境背景,衍生對本論文管理議題的需求性與迫切性而 產生研究動機,並據以研擬研究方向後,便與數家資訊產業廠商之高階決策 主管進行深度訪談,其訪談內容主要為創業導向、製造管理實務及創新能力 相關管理議題,以確保本論文研究問題的可行性及管理實務意義性;再經由 相關文獻的蒐集探討,建立本論文之初步研究架構與假設;然而為了追求本

(11)

高階決策主管進行問卷之預測,根據預測後訪談者之意見,進行問卷之修正,

俟問卷內容修正定案後,便對中華徵信社出版之「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大型企 業排名Top 5000」中,屬於個人電腦、主機板、電腦顯示器及資訊用光碟機 等資訊產品製造廠商發出問卷,經跟催回收後,便進行資料分析及驗證研究 假設,然後再與產業實務專家討論實證分析結果,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並 對管理之應用意涵進行論述,最後導引出未來之研究方向;有關本論文之研 究流程如圖1.1 所示。

圖1.1 研究流程圖 研究背景與動機

界定研究問題、目的與範圍

相關文獻蒐集及探討

建立初步研究架構與假設

研究架構與假設再確認 發展初步之問卷 問卷預測及修正

問 卷 調 查

(因素分析、路徑分析) 資料分析

資訊產業實務訪談

結論與建議 研究結果討論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二章

第四章

第五章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分成四節來探討本論文研究議題之相關理論基礎。其中,第一節 探討創業導向的定義與構面;第二節探討製造決策的內涵與製造管理實務之 構面;第三節探討創新能力的定義與類型;第四節探討創業導向對製造管理 實務及製造管理實務對創新能力之影響關係。

2.1 創業導向

2.1.1 創業精神

歷年來有關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之研究文獻甚多,此領域相關 議題之研究主要係根源於Schumpeter【134】所提出之理論基礎。Schumpeter

【135、136】則進一步揭示所謂創業家(entrepreneurs)就是經營者具備於市 場上快速推出新產品、引進新生產方法及從事其他創新性管理手法的決策特 質,並認為創業精神就是創業家持續不斷地發展新的產品/服務或引進新的技 術,以代替現存產品或生產方法的過程,並稱之為創意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程序。後續有關創業家精神的研究論點,主要係聚焦於經營決策 者個人層級(individual level)的特質之探討,並認為創業家精神的主要特質 包括:能承擔風險、能因應趨勢而開創新局、能結合個人理想與組織目標創 立企業、能因企業的成長與價值創造而獲得報償及能推動經濟繁榮的動力並 負有社會責任【7】。

Covin and Slevin【48】進一步指出過去有關創業精神的研究雖大多著重 於個人的心理特質之探討,但是個人之間存在著許多的差異性,若能從企業 組織層級將創業精神視為組織的一種特質,則可探討創業精神與企業績效之 關係;事實上,近代有關創業精神之研究議題已逐漸由個人層級擴及企業組 織層級(corporate level)的實務運作模式(例如 Miller【116】、Covin and Slevin

【49、50】、Stevenson and Jarillo【143】)。Sharma and Chrisman【140】即將 創業精神分為獨立創業精神(independent entrepreneurship)及企業創業精神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獨立創業精神屬於個人層級,是指在個人願景

(13)

2.1.2 創業導向的定義

近年來有關創業精神方面的研究文獻,均已經逐漸將企業組織層級的創 業現象或特質予以概念化,例如Burgelman【32】、Covin and Slevin【48、49】、

Miller【116】、Zahra【166、167】、Dess et al.【61】、Frese et al.【72】、Lumpkin and Dess【108】及 Naman et al.【125】等之研究。Hussey (1997)的研究亦發 現長期擁有創業特質的世界級大廠如 3M 公司,其創業精神及行為早就已經 凌越公司高階主管個人層級的框架,而充分展現於全公司各部門員工之企業 層級的運作。此外,Kuratko et al.【103】、Ireland et al.【90】及 Kreiser et al.

【102】等之研究皆是從企業組織層級的觀點,認為廠商為了探索及先制市場 環境變動所出現的新機會,不斷發展新產品/新服務及引進新技術所從事的管 理程序或展現的決策行為謂之「創業」。

Lumpkin and Dess【108】、Dess et al.【61】及 Frese et al.【72】則進行一 步針對過去許多學者們對「創業」乙詞的不同論點,而區分出「創業精神」

與「創業導向」的不同涵意。前者的本質就是進入新事業領域(new entry),

亦即指廠商透過現有或新開發的產品與服務,來進入新市場或現存市場,以 及創立新事業體;而後者則是指廠商為了進入新事業領域,而於企業內執行 創業導向活動的實務過程及決策的行為特質【38】。就 Bourgeois【29】所提 出策略管理研究領域的觀點而言,創業精神係屬於靜態之內容(content),係 強調廠商創立一個新事業體的事實或現象;而創業導向則屬於動態之程序

(process),係強調廠商從事創業活動所展現的實務作法及決策行為特徵

【72、108】。本研究即從程序之觀點來進行本論文相關研究議題之探討。

2.1.3 創業導向的構面

根據早期學者們所發展有關廠商從事創業導向活動的程序、措施及決策 行為特質,而可體認到創業導向具有多元構面的本質【116】。創業導向的廠 商在從事創業導向活動時,將顯現在產品、市場及技術的高度創新性【42、

44、134】、高度的決策風險容忍性【43、96、119】及因應競爭情勢的積極性

【118】。換言之,一個具備創業導向的廠商將致力於產品/市場創新,採取高 風險決策及展現處事積極性以維持領先優勢。相對地,一個非創業導向的廠 商則較少從事創新,規避高風險決策及競爭對手的模仿跟隨者。

(14)

Miller 【 116 】 首 先 將 創 業 導 向 予 以 概 念 化 並 將 之 區 分 為 創 新 性

(innovation)、風險承擔性(risk-taking)及預應積極性(proactiveness)等三 個構面。後續許多策略管理的學者們大都採用Miller【116】的論點與構面,

作為探討創業導向相關研究議題的主要依據,例如Covin and Slevin【48】、

Guth and Ginsberg【78】、Morris and Paul【122】、Naman and Slevin【125】及 Schafer【132】等之研究著作。

Lumpkin and Dess【108】進一步根據 Miller【116】定義創業型廠商為了 獲取先制優勢所展現旺盛的競爭企圖所提出競爭企圖性之觀點,而提出創業 導向的另一重要構面為競爭企圖性,並定義競爭企圖性為廠商為了掠奪新市 場或在現存市場地位凌駕競爭對手,直接且密切地挑戰競爭對手的企圖心。

此構面係有別於過去預應積極性構面係指係指廠商為了因應「未來」市場困 境、需求與變遷,而快速創新且於市場上「第一個」推出新產品或服務的積 極性。此外,Burgelman【32】、Baird and Thomas【25】及 Katz and Gartner

【94】的研究結果認為員工決策自主性及自發性(autonomy)創意行為係創 業導向的另一個重要構面,而Dess et al.【61】及 Frese et al.【72】亦認為官 僚組織的運作將限制員工自主決策及創意的思考,而阻礙公司創業精神的塑 造,因此建議廠商宜將員工決策自主性納入推動創業導向的重要考量因素。

相關研究學者常用之創業導向構面彙整如表2.1。

表2.1 創業導向常用衡量構面彙整表 構面

學者

風險

承擔性 創新性 預應 積極性

競爭 企圖心

自主性/

自發性 Miller (1983) V V V

Morris and Paul

(1987) V V

Covin and Slevin

(1989) V V V

Guth and

Ginsberg (1990) V V V

Schafer (1990) V V V

(15)

表2.1 創業導向常用衡量構面彙整表(續) 構面

學者

風險

承擔性 創新性 預應 積極性

競爭 企圖心

自主性/

自發性 Lumpkin and

Dess (1996) V V V V V

Frese, et al.

(2002) V V V V

本研究 V V V V

資源來源:本研究整理。

根據前述學者們之定義,創新性(innovation)係廠商為了開發新產品、新 服務或新製程,進而從事或支持新的創意、實驗或製造程序的意願與作為;

而預應積極性(proactiveness)係指廠商為了因應未來市場困境、需求與變遷,

而快速創新且於市場上「第一個」推出新產品或服務的積極性。就兩者之內 涵雖有所差異,但皆展現於開發出新產品或服務的創新作為;事實上,Morris and Paul【122】以 12 個問項所進行之因素分析結果僅萃取出「創新性與積極 性」及「風險承擔性」兩因素構面。意即創新性與積極性兩構面之內涵有重 疊而較難以分割之處;Frese et al.【72】亦以創新性來含蓋創新性與預應積極 性。因此,本研究將以「創新傾向」來涵蓋創新性與積極性兩構面內涵,而 將 創 業 導 向 區 分 為 四 個 構 面 : 員 工 自 主 性 (autonomy )、 創 新 傾 向

( innovativeness )、 風 險 承 擔 性 ( risk-taking ) 及 競 爭 企 圖 性

(competitive-aggressive)。至於該 4 個構面的實質內涵分述如下。

一、風險承擔性

風險承擔性長久以來即被認為與創業導向具高度相關性;過去的策 略管理文獻往往將高階管理人員的決策風險行為視為創業導向的重要指 標之一【138】。Baird and Thomas【25】、Miller【116】、Miller and Friesen

【119】、Zahra【167】及 Lumpkin and Dess【108】研究成果認為創業導 向廠商的高風險決策行為主要包括:從事高額的財務借貸、先期投資業 界尚未採用的產品與製程技術或開發新產品以導入新市場。Miller and Friesen【117】定義風險決策接受性為企業經理人進行較重大專案投資決 策的風險承擔意願;而Sitkin and Pablo【142】所發表的風險行為模式文 獻中,明確區分風險認知(risk perception)、風險偏好(risk preference)

(16)

及風險傾向(risk propensity)之差異性;並將該三種構面作為風險決策 傾向的主要衡量標準。Venkartaman【156】根據 Miller【116】的論點從 層級(business level)的角度來衡量企業內經理人員為了達成組織目標,

願意從事高風險決策或重大專案投資的傾向。

二、創新傾向

創新傾向是創業導向最核心的內涵之一【20、64、134】。Schumpeter

【134】係最早提出創新傾向是具備創業導向的組織開發新產品或發明新 製程的基本要件;並認為創新傾向係指企業為了開發新產品、新服務或 新的製程技術,而致力於從事新創意、新實驗、新生產程序或新管理方 法的意願與傾向。根據Kimberly【99】及 Hage【79】的觀點指出創新傾 向係代表公司針對目前所擁有的產品或製程技術、目標市場或產品進行 創新並加以凌越的意願。而Miller and Friesen【117】及 Sherer【141】認 為學術上可從市場創新、產品創新及技術創新來論述創業導向廠商的創 新傾向特質。

三、競爭企圖性

MacMillan【109】及 Porter【128】的研究顯示展現高度的競爭企圖 性係新創事業體或現存事業體能否順利存活或成功的重要關鍵因素之 一,它是創業導向不可忽略的重要構面。Lumpkin and Dess【108】定義 競爭企圖性係指廠商為了掠奪新市場或在現存市場地位凌駕競爭對手,

直接且密切地挑戰競爭對手的企圖心;一個具備高度競爭企圖性的廠商 往往摒棄傳統的競爭手段,而採取創意性及獨特性的激烈競爭手法;換 言之,高度競爭企圖性的廠商往往採取非傳統性的戰術挑戰企業的領導 者【45】,緊密地分析及鎖定競爭對手的弱點進行攻擊【111】。此外,為 了凌駕業界領導廠商的市場優勢,具備高度競爭企圖性的廠商通常除了 將經營焦點集中於提供高附加價值產品外,亦將於市場上不斷地迅速推 出新產品、提出新服務內容、擴展產品的競爭範疇及改變市場競爭方法

【128】。同時,MacMillan and Day【110】及 Venkatraman【156】認為高

(17)

四、員工自主性

Mumford et al.【124】指出組織領導者透過授予員工自主性將有利於 創意程序的進行而產生更多之創新想法,且當組織領導將創新視為重要 的組織產出時,將促使組織成員更願意投入創新活動,而有助於創新能 力之提昇。員工自主性係指公司內來自於個人或團隊所激發的創意,在 執行過程中能獨立自主來加以完成。就個人層級而言,它代表著員工個 人自我導向地尋求市場機會的能力與意願;而就組織層級而言,它則代 表著公司內員工在執行事務及決策時,不會受到僵固的組織結構限制之 自由程度。

2.2 製造管理實務

2.2.1 製造管理的決策內涵

Hayes and Wheelwright【81】指出製造部門的管理決策角色不僅止於在 追求效率最大化或工程品質最佳化,還應包含追求其製造策略及製造能力與 競爭優先順序的一致性,意即必須將事業策略目標轉化為適切的製造管理決 策,進而強化其各項競爭能力;並首先歸納出製造策略決策項目包括產能

(capacity)、 廠 房 ( facilities)、 技 術 (technology)、 垂 直 整 合 (vertical integration)、人員(workforce)、品質(quality)、生產規劃/物料管理(production planning/materials control)及組織(organization)等 8 大類。其中,產能決策 內容包括總產能、時間及類型;廠房決策內容包括規模、廠址及集中度;技 術決策內容包括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垂直整合決策內容包括整合方向及 整合程度;人員決策內容包括技術水準、薪酬制度及員工安全;品質決策內 容包括不良品預防及品質監控;生產規劃與物料管理決策內容包括電腦化、

集中化及決策規則;組織決策內容包括組織架構、報告層級及支援團隊。

Fine and Hax【70】在進行相關議題探討時,除了上述之決策內容外,並 將範疇與新產品及與販售商關係等決策內涵列入,而都將製造部門決策項目 分為9 類。其中,產能決策內容包括總產能、時間及類型;廠房決策內容包 括規模、廠址及集中度;設備與製程技術決策內容包括規模、彈性及互動連 結性;垂直整合決策內容包括整合方向、整合程度及平衡;販售商決策內容 包括販售商數量、結構及關係、新產品決策內容包括產品修改的幅度;人力

(18)

資源決策內容包括人員甄選與訓練及人員安全性;品質決策內容包括不良品 預防及品質監控;製造系統決策內容則指組織架構與控管系統。

此外,Ward et al.【161】則認為製造決策要項除了 Hayes and Wheelwright

【81】所提出的 8 類外,應再加入【31】及 Fine and Hax【70】所提出之產 品/製程組合,而成為 9 類包括:產能、廠房、技術、垂直整合、生產規劃與 物料控管、品質、組織、員工及產品/製程組合。可以發現,後續有關製造策 略或製造部門決策項目之相關研究學者,大多以該些項目進行探討,例如 Hallgren and Olhager【80】亦是以製程技術、廠房、產能、垂直整合、組織、

製造規劃與控制、品質及新產品等8 個決策項目進行製造決策、製造能力與 市場需求之關係探討。有關製造策略研究學者所提出之製造決策項目與決策 內涵彙整如表2.2。

表2.2 製造管理決策項目

決策項目 決策內涵 Hayes and Wheelwright (1984)

Wheelwright and Hayes (1985)

Fine and Hax (1985)

Hallgren and Ohhager (2006)

產能 總產能、時間

及類型 V V V V

廠房 規模、廠址及

集中度 V V V V

技術 (產品技術、

製程技術)

生產設備、自

動化程度 V V V V 垂直整合 整 合 方 向 及

整合程度 V V V V

員工 (人力資源)

技術水準、薪 酬 制 度 及 員 工安全

V V V 品質 不 良 品 預 防

及品質監控 V V V

生產規劃與 物料管理

電腦化、集中 化 及 決 策 規 則

V

組織 組織架構、報

告 層 級 及 支 援團隊

V V 販售商 販 售 商 數

量、結構及關 係

V V

新產品 產 品 修 改 的 V V

(19)

2.2.2 製造管理實務構面

一般而言,過去有關製造管理要素之研究文獻大多將管理實務之構面分 成結構性(structure)及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兩大類,例如 Horte et al.

【84】、Leong et al. (1990)及 Malhotra et al. (2001);而 Ward et al.【160】在探 討製造部門積極性角色時,即分別從製造結構與製造基礎建設來衡量製造管 理的投入積極性。另外,Hayes and Wheelwright【81】及 Leong et al.【105】

亦將製造部門的決策項目區分為兩類;1.製造系統之投資決策,它屬於結構 性的長期投資決策項目,決策內容包括:製程技術、產品技術、產能規劃、

廠房擴增、設備佈置及垂直整合等;2.製造管理活動決策,它屬於基礎建設 的短期管理決策項目,決策內容包括:製造員工管理與訓練、生產規劃與控 制、品質管理、製造部門組織的重整及製造系統績效評估等;並建議廠商為 了強化未來競爭情勢所需之能力,必須保持對製造系統之長期投資承諾性及 對製造管理活動之投入積極性。Anderson et al.【22】則進一步根據過去有關 作業策略決策之分類架構,將製造決策分為「產能/廠房」、「品質、生產規劃 與控制」、「員工及組織」及「技術」等4 大類。Upton【155】在探討製程範 疇彈性時認為,影響製程範疇彈性能力的製造決策要素可分為長期的結構因 素(structural factors)、中期的基礎建設因素(infrastructural factors)及短期 的管理要素(managerial factors)。

雖然製造管理實務之構面內涵的研究已相當成熟,但隨著科技發展及競 爭環境的日益激勵,供應商整合已成為近代研究製造管理決策時不可缺乏的 製造管理要項之一,而過去之分類架構則未將之併進。事實上,根據Cua et al.

【51】所提出有關精簡生產系統的定義,除了包含一般製造管理實務如及時 生產(just in time)、全面品質系統、工作團隊(work teams)運作外,將供應商管 理決策融入其中,成為一個整合性生產系統。因此本研究將以Anderson et al.

【22】之分類架構為基礎,並以 Cua et al.【51】所提出之精簡生產實務來整 併品質、生產規劃與控制之決策內涵,以使製造管理實務構面更具完整性。

本論文之製造管理實務構面包括產能規劃投資前瞻性、先進技術投資承諾 性、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及精簡生產實務,茲分別說明如下(彙整如表 2.3)。

(20)

表2.3 製造管理實務構面分類架構

決策大類 本研究構面 決策項目 決策內涵

廠房 規模、廠址、集中度、關閉與 產能規劃投資 遷址

前瞻性 產能 總產能、時間與類型、產能擴

技術 產品技術、製程技術、生產設 備、自動化程度

結構性 (長期)

先進技術投資

承諾性 垂直整合 整合方向及整合程度

組織 組織架構、報告層級及支援團

員工教育訓練 多技能員工培訓、員工技術水

製造員工管理 投入性

人力資源管理 員工甄選、薪酬制度、員工安

IJT 管理實務 生產規劃與物料管理 品質管理實務 不良品預防及品質監控 基礎建設

(短期)

精簡生產實務

供應鏈管理實務 供應商或販售商管理(數量、

結構及關係) 資源來源:本研究整理。

一、產能規劃投資前瞻性:係指製造部門能夠根據未來策略定位或市場需求 事先進行廠房及產能的調整規劃,主要決策內涵包括市場需求預測、廠 房的擴建或關閉、產能的縮減、遷移或擴充等。

二、先進技術投資承諾性:先進技術投資承諾性係指廠商對於各種先進的產 品或製程長期投資的規劃執行程度與承諾性,主要決策內涵包括產品技 術的研發或引進規劃與投資、製程技術的研發或引進規劃與投資、先進 製造設備的規劃與投資、向上游或下游進行技術整合的程度等。

三、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係指製造部門對於製造員工(包括直接生產人員 及間接管理人員)之常態性或非常態性教育訓練的規劃與投入積極程 度,以及各種獎員工獎酬機制的規劃與推動程度,主要決策內涵包括員 工的組織結構與人員配置、員工甄選作業、教育訓練內容、獎酬制度規 劃及全安管理機制等。

(21)

生產系統,主要的決策內涵包括供應鏈管理實務、JIT 管理實務及品質 管理實務等。

2.3 創新能力

2.3.1 創新的定義

在面對高度變動的市場環境下,創新能力將是主導廠商未來競爭優勢的 關鍵要素之一;為了探究創新能力的決定因素與績效成果,許多研究文獻從 不同的觀點賦予創新不同的定義及分類方式。根據Daft【53】及 Damanpour and Evan【57】的定義,創新就是廠商將新的創意、作為或技術運用在組織系統、

政策、管理活動、產品、製程、設備或服務的活動;Drucker【64】指出創新 活動涵蓋發明(invention)及商業化階段;Betz【27】認為發明和創新之本 質具有差異性,並定義發明是指廠商創造新產品或新程序的活動,而創新則 是將新產品、新程序與新服務導入組織內部或市場的過程;Afuah【17】的理 論觀點認為創新雖然是新產品或新程序的導入與運用,但更重要的就是廠商 必須將創新事件與市場需求相連結,才能達到良好的績效成果;Brentani【30】

指出創新就是廠商所推出的產品、製程或服務相較於公司過去或現存市場而 言,皆屬於新的創意行為。

2.3.2 創新能力的類型

就創新類型而言,過去二十年來學者們探討創新能力的決定因素時,就 針對創新能力提出各種不同的分類方式,但一般而言主要是從創新程度 (degree)及創新範疇(scope)之觀點來區分創新能力的類型,創新程度主要是針 對廠商所發展的產品、製程及服務相較於過去的新穎程度而言。Dewar and Dutton【62】、Green et al.【75】、Giffin【76】、Veryzer【157】及 Koberg, et al.

【101】即從創新程度的觀點將創新類型區分為突破創新和漸進(incremental)

創新;Herbig【83】和 Tushman and Anderson【153】認為突破創新屬於廠商 在產品、服務或市場開發的重大策略性改變,甚至於包括產品、製程或服務 技術的重大突破;而Green【75】和 Gatignon et al.【73】則認為漸進創新就 是廠商針對現存產品、製程或服務進行逐步改良的活動,例如產品線的擴增、

現存功能及作業活動的小幅度修正。

(22)

另一方面,創新範疇則指廠商從事創新活動所涉及的項目或事物的種 類,Daft【52】將創新分為技術創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和管理創新

(administrative innovation),Damanpour【54】則將創新分為技術性創新及非 技術性創新;根據Daft (1978)、Damanpour and Evan【58】及 Herbig【83】

的觀點又將技術性創新細分為新產品創新、產品修改創新、製程創新及服務 創新,而Kimberly and Evanisko【98】則將非技術性創新細分為行銷創新及 管理創新;Weerawardena【162】探討創新基礎的競爭策略(innovation-based competitive strategy)時,認為創新就是針對產品、製程、服務、組織系統及 行銷系統進行逐步改進以創造客戶的價值,意即廠商創新能力包括:產品創 新、製程創新、服務創新、行銷創新及組織系統創新。Moore【121】在建構 創新能力與市場發展生命週期的連結關係時,則將創新能力區分為突破創 新、應用創新、產品創新、製程創新、行銷創新、結構創新及企業模式創新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Chunang【40】進行台灣高科技廠商實證分析 時,將技術性創新分為產品創新與製程創新,管理創新則分為人員創新(staff innovation)、行銷創新(marketing innovation)及組織結構創新(organization structure)。

雖然創新能力的類型眾多,但基於研究主題聚焦性之統計分析之收斂性 考量,本研究僅從創新範疇的分類觀點,就產品創新(product innovation)、

製程創新(process innovation)及服務創新(service innovation)等 3 個與製 造部門管理決策較具直接關聯性之創新能力作為探討構面:

一、產品創新:指廠商快速研發並在市場上成功推出新產品的頻率、數量及 速度的能力【28、144】。

二、製程創新:指廠商針對現存的生產方法進行逐步改進或引進採用新的生 產技術的能力【28、101】。

三、服務創新:指廠商為了提高顧客滿意度而在售後服務、保固制度、維修 制度、訂單管理系統和客訴(claim)處理程序方面所從事創新的能力

【106】。

(23)

2.4 創業導向、製造管理實務及創新能力之關係

根據資源基礎(resoureces-based)的策略觀點,事業策略目標之制定需考量 企業本身所有擁有的資源能力,並根據事業策略目標之需求,透過各種管理 活動來強化特定之資源能力,以提昇各種競爭優勢【163】;換言之,創業導 向之策略性意圖將引導製造管理實務之投入程度,Lumpkin and Dess【108】

也指出,具備創業導向特質的廠商,為了能夠強化其將創新策略意圖落實於 產品之中,將更積極投入各項製造管理要素以強化其製造能力。Baird and Thomas【25】也指出創業導向廠商為了追求高額的經濟利益,通常採取較同 業其他競爭對手更積極投入製造管理決策,藉以提昇其在市場推出迅速高附 加價值新產品的競爭能力;Porter【128】亦認為具有高度創業導向的廠商為 了針對現存產品或服務快速進行創新,將積極進行製造系統的投資,俾能透 過市場經營範疇的擴張,有效因應競爭對手策略的變動性。

MacMillan and Day【110】及 Venkatraman【156】則認為相較於其他廠商 而言,具競爭企圖性特質的創業導向廠商,將持續大幅投資設備或製造管理 活動,以有效挑戰競爭對手的優勢地位。此外,Covin and Slevin【50】的實 證結果顯示創業導向廠商將會透過採取大額度的財務借貸決策,投資於製程 技術或製造設備的更新改善活動;Zahra【168】的研究結果亦顯示,具較高 度創業導向之廠商通常為了在市場上具有領先同業其他競爭對手的競爭能 力,而會較積極從事各項製造管理實務,以提昇其迅速將新產品機種導入市 場的製造優勢能力;另外,Lumpkin and Dess【107】及 Frese et al.【72】研 究亦指出具備創業導向的廠商,對於創新需求會較一般同業更為殷切,而促 使其更積極從事產能擴充及產品技術或製程技術的研發或引進等製造管理實 務之執行程度。

此外,有關製造管理實務創新能力提昇作用方面,Upton【154】指出製 造部門在各項管理實務之投入,例如先進技術的採用、製程設備改善投資、

擴廠或增設新廠房等,將可藉此強化製造部門各種產品、技術或服務能力,

而有助於各種創新能力之表現,以因應市場環境的快速變動。Tracey et al.

【151】認為製造部門更積極投從事生產設備的投資及製造管理活動的投入,

將有效提昇廠商各項創新能力。此外,Ariss and Zhang【23】亦認為製造部 門對於各類管理要素更積極之投入,將可確保公司整合性而非片斷性地進行 各項製造決策投資,而對創新能力的提昇具實質正面貢獻性。很顯然地,上

(24)

述學者們的理論觀點皆一致地認為廠商提昇製造管理實務將對創新能力具正 面的提昇作用。

綜言之,過去相關議題之研究皆顯示,具備創業導向各項特質之廠商,

將促使其製造部門投入更積極執行各項製造管理實務,以強化其市場競爭優 勢,而製造管理實務之執行亦有助於各項創新能力之提昇;本研究將於第三 章進一步進行不同創業導向對各種製造管理實務及製造管理實務對創新能力 之一對一影響關係的研究假設進行文獻理論探討與邏輯推論。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架構

本論文旨在探討具備創業導向之廠商如何透過製造管理實務之強化,進 而提昇其創新能力,意即將探討創業導向對製造管理實務之導引作用,以及 製造管理實務對創新能力之影響效果。其中,基於研究之聚焦性,本論文所 探討之創業導向構面包括風險承擔性、創新傾向、競爭企圖性及員工自主性;

而製造管理實務則包括產能規劃投資前瞻性、先進技術投資承諾性、製造員 工管理投入性及精簡管理實務;至於創新能力則聚焦於產品、製程及服務三 種範疇之創新能力表現,研究架構如下圖3.1 所示。

下一節將以此架構,根據相關議題研究文獻之理論基礎,並參照本研究 所進行產業專家之實務觀點,進行研究假設推論,以建構創業導向-製造管 理實務-創新能力之一對一影響關係模式。

圖3.1 研究架構圖 3.2 研究假設推論

3.2.1 創業導向對製造管理實務之影響關係

一、風險承擔性對製造管理實務之影響關係

Miles and Snow【115】指出採取前瞻者策略之廠商,為了快速回應 市場需求,而經常需要進行較大規模之廠房擴充、遷址或縮減,或是產 能調整決策,因此對於事先進行產能廠房的規劃與投資較為殷切,而各

製造管理實務

z 產能規劃投資前瞻性

z 先進技術投資承諾性

z 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

z 精簡生產實務

創新能力

z 產品創新

z 製程創新

z 服務創新 創業導向

z 風險承擔性

z 創新傾向

z 競爭企圖性

z 員工自主性

(26)

種廠房與產能的事先規劃與投資決策將採取較激進與大膽的決策作為;

另一方面,Covin【47】的研究結果顯示,具備高風險承擔性之創業導向 廠商,將比一般廠商更積極進行產業趨勢與市場需求之預測,而有助於 產能規劃與投資訊息之取得,而能在產能與產房的規劃與投資較具前瞻 性;亦即,風險承擔性對產能規劃投資前瞻性具正面促進作用。

另外,Baird and Thomas【25】的研究顯示創業導向廠商為了追求高 額的經濟利益,通常採取較同業其他競爭對手更積極投資創新性先進製 程技術或生產設備投資的高風險決策,藉以提昇其在市場推出迅速高附 加價值新產品的競爭能力。根據Covin and Slevin【50】的實證成果亦顯 示創業導向廠商將採取大額度的財務借貸決策,藉以投注於更先進的製 程技術或設備的更新改善活動,並將進而帶動製造部門針對新製程或生 產設備進行各項教育訓練課程;DeSarbo et al.【60】亦指出此類廠商面臨 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為了維持利基市場的競爭優勢,將更積極投入各 項先進技術之長期規劃與投資,也將經常檢討其管理機制以符合高度風 投資決策之風險控管與績效管理需求;換言之,風險承擔性對先進技術 投資承諾性及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具正面影響性。

此外,Covin【47】的研究結果亦顯示,該類廠商在進行高風險性之 競爭策略定位與投資決策時,亦會將生產系統之作業效率列入考量之 中,又精簡生產系統在作業效率往往比一般製造系統擁有較佳之表現

【114、147】,而會傾向投入精簡生產相關實務作法之推行;換言之,風 險承擔性對精簡生產實務之執行程度具強化作用。基於上述學者們之論 點,本論文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H1-1-a:風險承擔性對產能規劃投資前瞻性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H1-1-b:風險承擔性對先進技術投資承諾性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H1-1-c:風險承擔性對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H1-1-d:風險承擔性對精簡生產實務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27)

二、創新傾向對製造管理實務之影響關係

根據 Zahra【167】的研究成果顯示,高度創新傾向的廠商通常為了 在新產品的表現領先同業其他競爭對手,將積極從事提昇其迅速將新產 品機種導入市場的優勢能力。Covin and Slevin【49、50】及 Zahra【167】

指出具備創新傾向之創業導向廠商,將比一般廠商更積極預測預產業與 市場之發展趨勢,而能事先進行產能調整之規劃與投資;因此創新傾向 產能規劃投資前瞻性具正面促進作用。

此外,Ettlie【67】的研究成果亦顯示,具備高度創新傾向的廠商,

在產品及技術創新的投入經費比例顯著高於一般廠商;而 Khandwalla

【97】、Lumpkin and Dess【107】及 Frese et al.【72】亦皆指出具創新傾 向之市場先驅者,為了強化其新產品或新服務之創新能力,其決策往往 較著重對先進技術之投資。同時,Elenkov et al.【65】的研究觀點亦指出,

具備創新傾向之創業導向特質的廠商,當其高階主管展現對創新活動的 重視時,意謂著將對於各項創新活動更積極的參與,並對於所需的政策 配合與資源分配給予更多的關注與支持,亦將強化員工在創新能力之管 理機制與教育訓練課程;換言之,創新傾向將促使廠商具有更多資源投 入於先進技術投資,對於製造員工管理之投入性亦更積極。基於上述學 者們之論點,本論文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H1-2-a:創新傾向對產能規劃投資前瞻性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H1-2-b:創新傾向對先進技術投資承諾性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H1-2-c:創新傾向對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三、競爭企圖性對創新能力之影響關係

根據Cooper et al.【45】的研究顯示具有高度競爭企圖性的廠商往往 透過強化迅速推出新產品或高品質產品的能力,以挑戰市場領導者的地 位。而 Porter【128】認為具有高度競爭企圖性的廠商為了針對現存產品 或服務快速進行創新,來強化不斷推出多樣化產品的能力,將積極預測 市場發展趨勢以事先進行產能調整規劃與投資,並積極進行先進技術之 投資,俾能透過市場經營範疇的擴張,有效因應競爭對手策略的變動性。

(28)

MacMillan and Day【110】及 Venkatraman【156】亦認為相較於其他 廠商而言,具競爭企圖性特質的廠商,將持續大幅投資先進製造設備或 強化員工技術水準,並會積極推動JIT、TQM 及 HRM 等有助於競爭優勢 之強化的精簡生產系統實務,以有效挑戰競爭對手的優勢地位;另外,

Covin and Slevin【49、50】、Zahra and Covin【168】及 Zahra【167】皆指 出具備競爭企圖性之創業導向廠商,將更著重於品質績效之表現,進而 強化其員工之教育訓練與自動化品質設備之投入;換言之,競爭企圖性 對產能規劃投資前瞻性、先進技術投資承諾性、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及 精簡生產實務皆具正面強化作用。基於上述學者們之論點,本論文提出 下列研究假設。

H1-3-a:競爭企圖性對產能規劃投資前瞻性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H1-3-b:競爭企圖性對先進技術投資承諾性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H1-3-c:競爭企圖性對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H1-3-d:競爭企圖性對精簡生產實務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四、員工自主性對製造管理實務之影響關係

Teece【148】的研究指出具備創業導向的廠商將授予員工或專案團隊 在決策及作業程序等較高的自主性,以培養員工自發性創意行為;而自 發性創意行為將可促使各專案團隊產生對積極投入各項製造員工之教育 訓練的殷切需求,以強化其能夠自主決策之能力,並透過各種敘薪獎酬 等相關配套管理機制,以激勵員工自發性創意行為;換言之,員工自主 性對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具正面促進作用。

Womack and Jones【165】指出精簡生產系統的主要意涵就是製造系 統如何使用較少的投入資源,在從事顧客化產品生產時,而能達到規模 經濟(scope of economics)的成效,因此徹底消除浪費就是精簡生產實務的 主要精神;而Lumpkin and Dess【107】認為創業導向廠商將確保員工或

(29)

助於精簡生產實務之推動。基於上述學者們之論點,本論文提出下列研 究假設。

H1-4-a:員工自主性對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H1-4-b:員工自主性對精簡生產實務具有正面促進作用。

3.2.2 製造管理實務對創新能力之影響關係

一、產能規劃投資前瞻性對創新能力之影響關係

Anderson et al.【22】指出當廠商針對策略定位、產業發展及市場未 來需求而進行產能或廠房的投資規劃,除了單純進行產能的調整外,亦 將同時考量現有廠房設備製程能力及各種保固與售後服務能力不足之 處,並於新廠房設備的建置時一併考量引進新的生產設備、新製程設計 及相關解決方案,而有助製程與服務之創新能力。此外,Jack and Raturi

【91】指出廠商若能根據生產預測與需求事先進行廠房或產能調整與投 資,例如事先調整預留餘裕產能、增加產能緩衝量、購買新生產設備或 進行廠房擴充等,將可強化其產量彈性力,而提供戶更具彈性的創新性 服務(例如提供更具批量彈性的訂單服務),而有助於其服務創新能力;同 時,在其進行新廠房之規劃與產能之調整時,亦可能連帶引發廠商對新 製程技術引進或研發作為,而提昇廠商的製程創新能力。基於上述學者 們之論點,本論文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H2-1-a:產能規劃投資前瞻性對製程創新能力具有正面影響作用。

H2-1-b:產能規劃投資前瞻性對服務創新能力具有正面影響作用。

二、先進技術投資承諾性對創新能力之影響關係

Roth【130】探討製造策略與績效之關係時,認為製造部門積極從事 CAD/CAM 及自動化品質檢測設備等先進技術的長期投資改善,除了可 促使廠商積極引進新的製程方法、技術與設備,而有助於製程創新之提 昇外,同時將可大幅縮短新產品研發過程之原型設計、試產及可靠度測 試的時間,因而提昇廠商迅速研發新產品的產品創新能力【35】。Chen et

(30)

al.【37】的研究觀點亦認為製造部門對於產品或製程技術長期投資的承 諾性,將可持續改善或引進 CAD/CAM 及電腦輔助製程規劃(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 CAPP)等製程技術,而提昇其製程創新能力,進而 可有效提昇於市場上迅速推出新產品機種的產品創新能力。此外,Ettlie and Penner-Hahn【68】之研究成果指出,廠商投資於大量之電腦化生產 設備如CAM 或可程式化生產設備,可強化廠商的製程創新能力及迅速發 展新產品的創新能力;而Ritter and Gemunden【129】也指出,當廠商積 極投資先進製程技術時,將能強化其新產品或新製程創新成果,而成為 市場的先鋒者(market pioneer)。基於上述學者們之論點,本論文提出下 列研究假設。

H2-2-a:先進技術投資承諾性對產品創新能力具有正面影響作用。

H2-2-b:先進技術投資承諾性對製程創新能力具有正面影響作用。

三、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對創新能力之影響關係

Chapman and Hyland【36】從知識管理的觀點指出,透過有效的知識 管理程序及人員訓練教育活動之進行,可強化隱性知識之外化與傳遞分 享,而有助於創新之表現。De Meyer and Ferdows【59】以 167 家廠商為 實證對象,探討製造部門員工管理與訓練活動對績效的影響關係時指 出,廠商致力於推動員工輪調制度及實施技能基礎(skill-based)敘薪制 度,可有效培養多樣化技能之基層製造員工,而有助於廠商各項創新能 力之提昇;此外,DeMeyer and Ferdows【59】、Chen et al.【37】、Upton

【155】及張世佳和林能白【5】的觀點亦皆認為具備多樣化技能的基層 製造人員較其他非多樣化技能力的製造人員更易熟練於新產品機種或生 產方式,而有助於產品與製程創新能力之強化。

而Tether and Hipp【149】的研究觀點指出服務水準主要取決於員工 的技巧與知識;換言之,廠商若能積極投入對製造人員的教育訓練,則 將有助於強化製造員工對於顧客服務品質之意識,並培養其提供新服務 所需的知識與技術,而有助於廠商為了提高顧客滿意度而在售後服務、

(31)

層次(包括個人、團隊及組織)的學習,將有助於組織創新能力之表現;

換言之,透過製造部門積極投入各項教育訓練,將提供製造人員各種新 知識、觀念與技能之學習與分享機會,而有助於各項創新能力之表現。

基於上述學者們之論點,本論文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H2-3-a: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對產品創新能力具有正面影響作用。

H2-3-b: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對製程創新能力具有正面影響作用。

H2-3-c: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對服務創新能力具有正面影響作用。

四、精簡生產實務對創新能力之影響關係

Shah and Ward【137】探討精簡生產系統與製造績效的關係時,認為 廠商從事精簡生產實務的全面品質管理活動時,由於嚴謹健全的品質管 理系統(如 P-D-C-A 循環)的運作,可有效降低新產品過程之量產、試產階 段的產品品質問題及提高新產品製造可行性,因而可加快產品創新的研 發速度;Cua et al.【51】探討及時生產(just-in-time; JIT)、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全面預防保養(total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PM)及培養多技能員工的人力資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HRM)與製造績效的關係時,亦指出廠商為了強化精簡生產系統之製程能 力,除了將引進新的技術、研發新設備或新製程設備外,亦將計畫性地 實施各種預防保養措施,而可確保新產品研發過程與量產階段的順暢 性;而有利於產品及製程創新能力之提昇。

另一方面,根據Husseini et al.【87】及 Sakakibara et al.【131】的觀 點,廠商在組織內推動各種自行解決問題的工作團隊,透過員工集體自 發性的發掘生產問題如製程品質、產品品質,流程不順暢或設備利用率 低等,並且提出改善方案及徹底執行,將可強化廠商在製程改善及創新 服務作為之提案,因此對廠商的製程創新與服務創新具正面強化作用;

而根據Womack and Jones【165】及 McIvor【114】的觀點指出,推行精 簡生產系統將以追求顧客最大價值為主要目的,因此將根據顧客之需求 而積極推出更具創新性之服務項目,而有利於服務之創新能力的強化。

基於上述學者們之論點,本論文提出下列研究假設。

(32)

H2-4-a:精簡生產實務對產品創新能力具有正面影響作用。

H2-4-b:精簡生產實務對製程創新能力具有正面影響作用。

H2-4-c:精簡生產實務對服務創新能力具有正面影響作用。

根據上述有關創業導向對製造管理實務影響關係,以及製造管理實務對 創新能力影響關係所建構之研究假設,本論文將創業導向、製造管理實務及 創新能力之初步關係模式整合成圖3.1,俾利於進行下一步的路徑分析。

圖3.2 創業導向、製造管理實務及創新能力之初步關係模式 3.3 研究對象與抽樣設計

本論文主要在探討創業導向、製造管理實務與創新能力之關係,所擇定 之產業應具有下列之特性:(1) 研究的產業屬於國內的重要製造業,也就是 所擇取之產業對於台灣經濟具重要影響性;(2) 研究廠商具備較高之創業導

創新能力

產品創新

製程創新 製造管理實務

產能規劃投資前瞻性

先進技術投資承諾性

精簡生產實務 風險承擔性

創新傾向

競爭企圖性

員工自主性 創業導向

製造員工管理投入性

服務創新

(33)

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主機板、顯示器、資訊用光碟機、伺服器及數位相機 等八項較具代表性的產品【1】,基於產業同質性之考量,本論文僅就擇取其 中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主機板、顯示器及資訊用光碟機製造廠商為實 證對象,至於資訊產業與上述應具備之產業特性相符性的相關說明如下:

一、資訊產業為國內重要產業

根據經濟部民國83 年所公佈之「十大新興工業之發展策略及措施」

中,有多項資訊產品列舉於十大新興工業之列,因此資訊製造廠商屬於 國內重要製造業乃屬不爭之事實。此外,根據資策會95 年發行之「資訊 工業年鑑」資料顯示,台灣為全球第四大資訊產品生產國,僅次於美國、

日本及中國大陸。另外,又根據經濟部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畫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formation Service; ITIS)的研究資料顯示,在 2005 年台灣資訊產業的總產值中,個人電腦(含筆記型電腦)產品約佔 55.3%,

顯示器產品約佔 24.8%,主機板產品約佔 8.6%、資訊用光碟機產品約佔

%;換言之,個人電腦、顯示器、主機板及資訊用光碟機製造商之產值約 佔資訊硬體產值的%;很顯然地,該四種資訊廠商在台灣資訊產業佔重要 的地位。而就2006 年的全球市場佔有率而言,國內筆記型電腦、個人桌 上型電腦、主機板、映像管顯示器(CDT)、液晶顯示器(LCD)及資訊 用光碟機(ODD)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約為 86.2%、30.2%、99.0%、

52.0%、76.5%及 33.1%,足見該些資訊產品製造商在全球市場佔有相當 重要的地位。

綜合上述而言,本研究所擇定之個人電腦(含桌上型電腦及筆記型 電腦)、主機板、顯示器及資訊用光碟機的產值佔國內資訊產業總值的比 重及全球市場佔有率方面之表現,實頗能切合所擇定產業內廠商宜為國 內重要製造業之特性需求。

二、資訊產業廠商具創業導向,並且對創新能力需求具迫切性

Jayanthi and Sinha【92】指出高科技製造商因為面臨技術快速變革,

市場的不確定性及全球的競爭環境,通常較具創業導向特質,而使其製 造作業能成為其它產業未來運作模式之重要參考原型(prototypical);又 根據Esposito and Mastroianni【66】的觀點指出,由於資訊產業技術的急

(34)

劇變革與創新,連帶地引發資訊產品生命週期的不斷縮短與消費者偏好 快速的轉移,造成資訊業廠商所面臨產業環境的變動性較傳統產業如機 械業、化工業為高;同時, Feitzinger and Lee【69】及 Wadhwa and Rao

【158】則認為在面對產品生命週期大幅縮短的市場環境下,廠商競爭優 勢的新來源之一就是「創新」。因此,本計畫選擇屬於高科技產業之資訊 產品製造廠商為實證對象,頗能符合對創新能力需求殷切之特性。

本論文係以策略事業單位(strategic business unit; SBU)為問卷抽樣 個體,並採封閉式問卷進行全數調查。所謂策略事業單位應具備三個特 性:(1)它必須是一個單獨的事業體;或它隸屬於相關事業體形成的公司 集團,但可與公司集團內的其他事業單位分開規劃;(2)它本身有自己的 競爭者;(3)它必須有專責的經理人。為了符合上述策略事業單位之特性,

本文所擇定之抽樣廠商係由兩個部分所組成;其一係屬於專精生產單一 資訊產品(包括個人電腦、主機板、監視器或資訊用光碟機)之製造廠 商,由於該些廠商係單獨之事業體,並擁有專責之經理人及市場競爭對 手,因此符合策略事業單位之特性;另一為資訊公司之個人電腦、主機 板、電腦顯示器或資訊用光碟機事業部門,亦即其所隸屬之集團公司尚 擁有其他事業部,例如IC 設計事業部,由於該些事業部之廠商,可與公 司的其他事業部分別獨立規劃,並配置有專責之經理人,於市場上亦有 相對應之競爭對手,因此亦能符合策略事業單位之特性。

基於廠商名錄取得方便性之考量,本論文係採方便抽樣法從中華徵 信社所出版之「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 Top 5000」中篩選出符 合上述個人電腦、主機板、電腦顯示器或資訊用光碟機等資訊產品製造 之事業單位,藉以適度控制受測廠商之規模,以盡可能降低因廠商規模 差異性過大而造成衡量基礎不同對資料分結果可能之偏差影響。

此外,基於研究之嚴謹性,本論文於研究過程中將進行資訊產業之實務 專家訪談,主要訪談的內涵與目的有三:(1)確保研究架構符合產業實務運作 模式;(2)進行衡量問卷之預測與修正;(3)從產業實務的角度進行實證結果之 探討(尤其針對實證結果不符合研究假設的部份),本論文總共進行5 家資訊

(35)

表3.1 產業實務受訪專家背景 專家

背景項目 專家A 專家B 專家C 專家D 專家E

職務 研發經理 廠長 副總經理 製造經理 採購經理

工作年資 11 年 16 年 18 年 12 年 9 年

教育程度 碩士 大學 碩士 大專 大學

3.4 變數衡量與問卷設計

本論文之問卷設計是參考過去學者相關研究之問卷內容,並依據資訊產 品製造產業之運作實務加以修正而成;此外,問卷在進行抽樣調查前,事先 與抽樣廠商之高階主管進行實地訪談,並根據應答者之意見修正問卷內容,

以確保問卷之內容效度。

本論文之問卷內容主要分為四部分:(1)廠商基本資料;(2)創業導向;(3) 製造管理實務;(4)創新能力;至於問卷的衡量項目如附錄。茲就本論文主要 探討對議題所涉及之變數衡量(創業導向、製造管理實務及創新能力),說明 如下。

一、創業導向之衡量

本研究的創業導向構面包括風險承擔性、創新傾向、競爭企圖性及 員工自主性,本論文係採用 Likert 氏七點尺度量表,由抽樣廠商副總經 理級以上決策主管,主觀認知該公司最近三年來在創業導向各衡量問項 執行情形的同意程度進行評估;其中「7」代表非常同意,「1」代表非常 不同意;至於該四個構面的衡量問項說明如次。

(一)風險承擔性之衡量

根據Baird and Thomas【25】及 Sitkin and Pablo【142】的觀點,

可從廠商透過大額財務借貸進行重大投資專案、採取高風險投資、展 現大膽激進策略行動及先期投資業界尚未引用新技術的決策行為,作 為廠商風險決策接受性的衡量內容。本文同時參考 Barrimger and Bluedorn【26】、Knight【100】及 Lumpkin and Dess【107】探討廠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After students have had ample practice with developing characters, describing a setting and writing realistic dialogue, they will need to go back to the Short Story Writing Task

Like the governments of many advanced economies which have formulated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e aim of this theme is to study the factors affecting industrial location using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as example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Experiment a little with the Hello program. It will say that it has no clue what you mean by ouch. The exact wording of the error message is dependent on the compiler, but it m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