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分冊 10 優質的學與教資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分冊 10 優質的學與教資源"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

分冊 10

優質的學與教資源

課程發展議會編訂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建議學校採用 二零一七

(2)

1

分冊 10 優質的學與教資源

《中學教育課程指引》共 11 冊,這是其中一冊,內容如下:

分冊 10 目錄

10.1 背景 1

10.2 本冊目的 2

10.3 優質的學與教資源 2

10.3.1 教科書* 3

10.3.2 學校圖書館資源 8

10.3.3 其他資源 12

10.4 發展、選擇及共享校本學與教資源 17

參考文獻 22

*註︰「教科書」與「課本」一詞共通

10.1 背景

一個靈活開放的中央課程 1框架可因應學生的需要作出彈性調整;而一個可 提供優質學與教資源的環境亦能促進各種學習經歷,提升學與教的效益。

過去十多年,資訊科技發展迅速,於數碼時代的今天,新興的學與教資源如 雨後春筍般湧現,大大影響了學習和教學的方式。日益增多的電子資源運用 已成為全球教育的大趨勢。

1 中央課程指由課程發展議會建議的學校課程。詳情請參閱本指引「詞彙釋義」。

(3)

2

隨著教育局開展「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在課堂上運用電子資源愈來愈 普遍。教師利用電子資源的優勢,可輕易更新及調適不同形式的資源,以配 合個別學生的需要。藉著科技的協助,學生不用只依賴數個月或數年前出版 的教科書所載的知識,他們能獲得最新資訊,甚至製作自己的學習材料,促 進更個人化的自主學習。

對教師和學生而言,能有效地運用不同的資源(包括傳統及電子資源),既是 挑戰,也是機遇。面對著來自互聯網及社交媒體的大量資訊,教師需要有技 巧地挑選及善用合適的網上資源,以支援課程發展,切合學生的不同需要,

提升學與教的質素,以及促進終身學習。學生亦需發展運用資訊的能力和培 養使用資訊的道德素養,並養成從不同渠道搜集資訊的習慣,以考證信念、

消除偏見,檢視各方觀點。

10.2 本冊目的

介紹不同學與教資源的來源、種類和功能

介紹選擇優質資源的策略,以及有效地發展和管理學與教資源的方法

提供有效使用優質資源的建議示例

10.3 優質的學與教資源

優質的學與教資源可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啟發學生學習、滿足不同 的學習需要,亦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他們在課堂以外獨立地學習。

有效地使用學與教資源,除了能推動學生主動學習,亦能擴闊和深化他們的 學習經驗、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此外,善用學與教資源亦可培育學生 的共通能力,加強他們自主學習和獨立學習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以助他們發展廿一世紀必要的能力和素養。

(4)

3

反思問題

 你的學校採用了甚麼類型的學與教資源?

 運用不同類型的學與教資源可為你的學生帶來甚麼學習效果?

 你如何選擇合適的學與教資源?

除了教科書外,教育局、其他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和教育機構都有提供學 與教資源,讓學生在不同環境下,有機會以各種形式進行學習。當學生接觸 到各式各樣的學習資源及經歷不同的學習經驗,會有更大學習動力。

圖 10.1 學與教資源的來源、選擇和運用

10.3.1 教科書

讓學生在各學習階段使用優質課本是非常重要的。教科書不但是教師和學生 在課堂上使用的材料,亦是學生用作備課、溫習,以及課後自學的資源。

學校選用印刷課本時,可參考「適用書目表」。在「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

(5)

4

2的帶動下,教育局自2014 年起亦增設了「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為學校 在選用學與教資源時,提供了印刷課本以外的選擇。

不論是印刷課本或電子課本,優質的課本均應以學習者為中心、全面及能夠 獨立使用,並按課程發展議會編製的課程文件編寫,以支援不同科目的推行。

教科書應提供適當的學科內容讓學生閱讀,促進他們互相分享學習經驗、進 行協作學習、參與有趣的學與教活動,並能學以致用。此外,教科書亦可助 教師制定學與教計劃,以達至課程目標。

教育局制定了一套優質課本基本原則,給學校和教師為學生選擇課本時提供 準則。優質課本基本原則就以下項目提供具體的準則:

 內容

 學與教

 組織編排

 語文

 編印設計(只適用於印刷課本)

 運用電子功能於學與教(只適用於電子課本)

 技術及功能要求(只適用於電子課本)

優質課本基本原則適用於幼稚園、中小學各學習領域及科目,惟部分原則可 能較適用於某些科目或年級。學校和教師可參考此等準則,為個別學科、年 級或學習階段制定校本「選書原則」。

優質課本基本原則會因應學校課程持續更新而適時作出修訂。學校和教師可 瀏覽以下教育局網站,參考最新的優質課本基本原則: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source- support/textbook-info/GuidingPrinciples/index.html

有關各學習領域/科目課程的詳細資料和例子,已臚列於相關的課程指引。

2 「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市場開拓計劃)於 2012 年 6 月首次推出,旨在協助和鼓勵具潛力和有意編製電 子教科書的開發商,按本地課程編製各式各樣的電子教科書,作為印刷版課本的另一選擇。通過電子教科書質 素評審和保證機制,由市場開拓計劃的合資格申請者所開發的電子教科書,會收錄在教育局「電子教科書適用 書目表」,供學校選擇教科書時作參考。

優質課本基本原則

(印刷及電子課本)

(6)

5

圖 10.2 優質課本基本原則

A. 選用教科書

 教育局編製了「適用書目表」(http://www.edb.gov.hk/rtl)和「電子教 科書適用書目表」(http://www.edb.gov.hk/ertl),供學校在選用教科 書時參考之用。「適用書目表」和「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上的教 科書都通過嚴謹的質素保證機制審核。然而,學校並非必須採用兩 個書目表上的教科書。有關教科書事宜的詳情,教師可瀏覽教育 局「教科教科書資訊」網站(http://www.edb.gov.hk/textbook)。

(7)

6

示例一:學校選用教科書的程序

反思問題

 你所屬的學校或科組如何選擇教科書?

 你所屬的學校或科組會如何改善選用教科書的程序,以選出最適合學生(如深淺 程度、學與教活動、價錢)的優質課本?

 參考教育局「優質課本基本原則」,制定校本「選書原則」。

 參考「適用書目表」和「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瀏覽同一科 目同一年級的所有教科書。

 從不同的教科書選出若干章節/單元/書冊作初步比較。

終選

 根據校內「選書原則」和教科書的標價,仔細比較和分析通過初 選的教科書。

 經深入討論及作綜合判斷後,共同作出最終選擇。

 記錄選用課本的過程和結果。

家校 溝通

 透過不同渠道(如家長教師會),通知家長選書結果。

 向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或法團校董會呈交選書結果作審 呈交學校 批。

管理委員 會/校董 會/法團 校董會

初選

(8)

7

B. 有效利用教科書

 當使用教科書時,教師應先了解教科書的優點和限制。沒有教科書是完美的,

它可用作教師的教學藍本或指引,但絕非是必要的教學指示。教科書可作為 一種供學生使用的學習材料,但它並不是唯一的學與教資源。

 每本/每套教科書提供整全和有組織的學習單元。要善用教科書,教師應運 用專業判斷:

- 決定應否採用教科書內所有內容,或以其他資源替代當中部分內容;

- 修訂教科書內容,以滿足學生學習所需,並/或審慎地使用其他補充資源,

以支援學生學習;以及

- 調整單元及/或單元內活動的次序,以提升學習效能。

電子教科書不但提供互動活動和電子學習工具以推動學生自主學習,亦 能讓教師靈活地調適、重用、整合,及重組科目內容,以配合學生學習 所需。

學校採用電子教科書前,應評估以下情況:

 主要持份者(包括家長)的支持;

 校內的資訊科技基礎建設;

 教師的就緒程度;以及

 電子教科書的操作系統或模式適合學校的環境,並方便學生使用。

反思問題

 教科書並非學生的唯一學習資源,你如何在使用教科書和其他學與 教資源之間取得平衡,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採用電子教科書

(9)

8

10.3.2 學校圖書館資源 A. 學校圖書館的功能

一間資源豐富的學校圖書館,可以幫助學生和教師取得充足的實體和電子資源,

以切合課程、資訊和消閒的需要。在數碼時代,學校圖書館對學生和教師而言有 以下功能:

作為一個資源中心,讓師生容易取得大量不同形式的資訊;

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師生上網和瀏覽資料,以建構和共同建構知識;

作為一個讓師生探索革新和創意解難的場地,並舉辦各式各樣的閱讀和文化 活動;以及

作為一個促進協作學習和意見分享的平台,支援教師為學生提供鷹架,或鼓 勵他們進行探究學習。

B. 學校圖書館主任的角色

 學校圖書館主任除了是圖書館負責人外,亦擔當閱讀統籌人、資訊專家、教 學夥伴及課程資源促進者的角色。

 學校圖書館主任:

- 揀選實體和數碼資源,並維持豐富的館藏;提供分享書籍和推動閱讀活動 的機會;與各學習領域/學科教師協作,以促進不同課程的推行;

- 獨立籌辦或與各學習領域/學科教師協作舉辦多樣化活動,推廣「從閱讀 中學習」和「跨課程閱讀」; 及

- 與語文科教師協作,安排圖書館課節,以提升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靈活 地編排圖書館時間表,方便學科教師帶領學生到圖書館進行學科活動和專 題研習。(詳情請參閱分冊 6B 第 6B.5.1.3 節。)

 在數碼時代,學校圖書館主任在支援學生學習方面,擔當很重要的角色。他 們透過安排有意義的圖書館活動/課堂,積極推廣資訊素養(即有效和合乎 道德地使用資訊的能力和態度),以幫助學生整理、檢索和傳遞資訊和資源。

學校圖書館主任亦需與教師協作,培育學生必要的技能,例如辨別資訊來源、

利用適當的策略尋找、分析、整合和評鑑資訊等。(有關資訊素養對學生學習 的重要,請參閱分冊 6D。)

(10)

9

C. 提高圖書館服務效率的方法

 學校圖書館可以作為學校的「知識樞紐」,在學科層面或以跨課程的方式,促 進學校課程有效地實施。學校若要充分發揮學校圖書館主任的角色,便應:

- 分配充足資源用作購買優質的實體和數碼資源、合適的工具,並提升現有 的資訊科技設備;

- 鼓勵學科教師與學校圖書館主任協作,一同推行課程計劃;

- 推薦學校圖書館主任參加相關的專業發展課程,包括新學與教科技的應用、

新措施(STEM 教育及資訊素養等)的推動;以及

- 為學校圖書館主任提供足夠的資源和空間,讓他們能充分發揮職能,包括 籌劃及統籌跨課程閱讀活動,並與學科教師協作,以確保資訊資源和科技 能夠有效地與學生學習結合。

(11)

10

示例二:與不同科組協作,推廣「跨課程閱讀」和資訊素養 推廣資訊素養

 圖書館推行一個為中一至中三學生而設的活動,讓他們學習資訊素 養的基本技能,例如資料檢索、資料分析和合乎道德地使用網上資 源,以使學生能有效地運用資訊,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 活動藉著與學科課程內容相關的情境教授技能,使學生能有目的地 應用所學。學生在檢索資料時,也可學習相關的閱讀策略。

與英文科協作

 英文科教師十分支持圖書館活動,並與學校圖書館主任緊密合作。

 學校圖書館主任與中一的英文科教師協作,特別為中一學生設立閱 讀夥伴計劃。計劃為部分中一生配對來自中四的閱讀夥伴。在一連 串的會面中,作為導師的中四學生協助中一班學員掌握在圖書館課 所學的閱讀策略。

 圖書館為全體中一至中四學生舉辦「讀書會」活動,也是學校英語 課程的一部分。學生須為所獲派的不同任務作準備,並在每星期聚 會時報告。有些任務要求學生對某些主題作深入的調查或研究,學 生在回答問題時,可運用資訊技能和閱讀策略。學生在「讀書會」

的表現,是英語閱讀技巧持續評估的一部分,故此學生的表現均作 妥善記錄。

與其他學科協作

 圖書館透過推出各種活動,包括「從閱讀中成長」、「閱讀週」等,

向初中學生推介不同學習領域/學科課程的印刷版或電子書籍。學 生可把在活動中所學得的知識與技能應用於學科學習上,以達到

「從閱讀中學習」的目標。

(12)

11

示例三:結合圖書館計劃和其他學習經歷,促進閱讀文化 背景

 藉全校參與推廣「從閱讀中學習」。為了進一步推動校園的閱讀文 化,學校圖書館舉辦了不同的活動,例如「閱讀歷程檔案」、「科本 自主閱讀計劃」、大型書展、聊書、午休讀書會等。部分更與學校其 他計劃相結合。

圖書館計劃和其他學習經歷

 「閱讀歷程檔案」旨在向高中生推廣「從閱讀中學習」。

 圖書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的閱讀活動。當學生達至所訂要求 時,即可獲獎。

 「閱讀歷程檔案」記錄學生曾參與的閱讀活動,倘若閱讀活動和其 他學習經歷有關,學生學習概覽亦會加以記錄。

 計劃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活動,並擴闊他們的其他學習經歷。

示例四:提供虛擬圖書館服務,推廣自主學習 背景

 一間學校最近翻新了學校圖書館,圖書館不單提供實體資源,而且 增添了多個內容豐富、主題不同的資料庫,以支援學與教。

 圖書館透過與不同供應商和校外人士合作,豐富館藏,為師生提供 最新的參考材料和電子學習資源。

 師生只需輸入一個密碼,便可隨時登入圖書館系統,閱讀圖書館內 的書籍、文章、觀看影片和使用各種通訊工具。

推廣自主學習

 學生可以就他們感興趣的範疇規劃學習活動,並隨時瀏覽圖書館網 站。

 教師能夠通過電子平台與學生互動,搭建學生的學習鷹架,幫助他 們建構和共同建構知識。

 教師能以電子平台即時監察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評估他們的表現,並 因應學生學習狀況,推介他們到圖書館尋找相關的學習材料。

 學生因應教師的回饋,自行規劃下一階段的學習。

(13)

12

反思問題

 你如何把學校圖書館建設成學習中心及使它成為一個讓師生分享與 交流文化的地方?

 你能夠為學生提供甚麼類型的支援,有利他們在數碼時代更有效地 學習?

 學校需要如何為你創設機會,讓你能擔當領導者的角色,推動跨課程 閱讀?

 學校圖書館主任如何與學科教師協作推行「資源為本」的學習?

10.3.3 其他資源

學校如能善用教育局、其他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的豐富學與教資源,不但 能把現實生活與課堂學習連繫起來,還可讓學生接觸社會上不同的「資源站」, 擴闊他們的視野。

圖 10.3 其他學與教資源

(14)

13

A. 教育局開發的資源

為支援學與教,教育局發展了不同類型的學與教資源,包括各學習階 段不同學習領域及學科的網上或印刷版資源、配合個別學科課程的

「 教 育 電 視 」 多 媒 體 資 源 。 教 師 可 瀏 覽 教 育 局 網 頁 https://erop.edb.gov.hk/hk/平台資源/學與教資源表查閱各學習領域的 資源表,亦可到 https://etv.hkedcity.net 或 https://etv.edb.gov.hk 取得全 部「教育電視」多媒體資源。

B. 教育局一站式學與教資源平台

「 教 育 局 一 站 式 學 與 教 資 源 平 台 」( 一 站 式 資 源 平 台 )

(http://www.hkedcity.net/edbosp)旨在協助教師選用和發展學與教資源,

以切合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這個網上一站式資源平台是根據課程架構設計,其所載的學與教電子資 源(包括「教育電視」多媒體資源)涵蓋四個學習階段(小一至中六)共 八個學習領域,以及其他學科和範疇,如小學常識科、專題研習、「全方 位學習」和資優教育。

一站式資源平台亦載有評估課業、課程文件、課堂示例、學校成功經驗,

以及有關教師專業發展的資訊。

C. 教育局全方位學習活動資料庫

教 育 局 全 方 位 學 習 活 動 資 料 庫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major-level-of- edu/life-wide-learning/databank/index.html)為教師提供社區學習 活動的最新資訊,以助他們籌辦優質的校本全方位學習課程和活動。

資料庫涵蓋五種基要學習經歷─智能發展、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

體藝發展,以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

學校從資料庫中選出合適的課程或機構,配合學校制定的學生全人發展 政策及預期學習成果,推行校本全方位學習課程和活動。

(15)

14

D. 教育局中央資源中心

教育局中央資源中心(https://crc.edb.gov.hk/crchome/tc/index.asp) 提供免費教育資源,以支援學與教及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 教育局中央資源中心儲存了多個學習領域/學科的學與教資源,包括教 育局編訂及出版的教材套、課程指引及教育政策文件、載列於「適用書目 表」及「電子教科書適用書目表」上的印刷及電子課本、經篩選的「優質 教育基金」項目成品和報告、各類教育期刊,以及電子資料庫和教育新聞 等。

E. 香港教育城的資源

 香港教育城有限公司(香港教育城)是一間由政府擁有的公司,致力透過 科技配合課程實施,並提供大量免費及收費的資源及材料支援學與教。

 「教城購物廣場」售賣有關教育的實體及電子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不同持 份者的需要;而「教城書櫃」則是提供各式各樣的學與教資源和互動活動 的電子書櫃,其跨平台功能和單一登入系統,方便用家使用書櫃的資源。

「教城購物廣場」和「教城書櫃」亦載有多項免費電子資源。

 一直以來,香港教育城為不同持份者舉辦各種課程和活動,以協助推動電 子學習和相關的教育措施,如:「eREAP」、「STAR 網上學生評估系統」、

「e 悅讀學校計劃」。有關香港教育城提供的服務和資源的詳情及 最新資訊,請參閱https://www.hkedcity.net/。

F. 其他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和教育機構提供的資源

 部分政府部門提供多樣化的設施和刊物之餘,亦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 體驗和材料,以豐富他們的學習經驗。

 學校可利用這些資源,為學生提供真實的體驗機會,讓他們能夠把學校學 到的知識和技巧應用在現實環境之中。例如透過參觀濕地公園,學生可融 會並運用從地理、數學和生物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實地了解不同 的生態現象,如紅樹林的生長、鳥類遷徙,以及評估瀕危雀鳥數量的方法。

(16)

15

 教師可利用由非政府機構和教育機構提供的各種資源,以推動學生學習。

這些學習資源和活動包括小冊子、遊學團、實地考察,以及公開的教育資 源網站等。此外,學校亦可與非政府機構建立良好的夥伴合作關係,藉以 為學生創造真實的學習體驗機會,從而擴闊他們的視野和學習範圍。

教育局

 教育局一站式學與教資源平台 http://www.hkedcity.net/edbosp

 教育電視網站

https://etv.edb.gov.hk https://etv.hkedcity.net/

 教育局中央資源中心

https://crc.edb.gov.hk/crchome/tc/index.asp

 香港教師中心

http://www.edb.org.hk/hktc

 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http://www.edb.gov.hk/serc

 優質教育基金網上資源中心 http://qcrc.qef.org.hk/

教育局、教育機構、其他政府部門 和非政府機構資源實用網站連結

(17)

16

教育機構

 香港教育城

http://www.hkedcity.net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http://www.hkeaa.edu.hk/tc/

其他政府部門

 我的政府一站通

http://www.gov.hk/tc/residents/

 香港公共圖書館

http://www.hkpl.gov.hk/tc/index.html

 香港公共博物館

http://www.museums.gov.hk/zh_TW/web/portal/home.html

 公園及動植物公園

http://www.lcsd.gov.hk/tc/index.html

非政府機構

 香港小童群益會

http://www.bgca.org.hk/

 香港明愛

http://sws.caritas.org.hk/CT/book.php

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http://www.ywca.org.hk/

反思問題

 你如何整合不同來源的學與教資源,以配合你的教學流程?

 你的學校如何加強教師的專業能力,讓教師能夠有效地使用不同 來源的學與教資源,以切合學生的不同需要?

(18)

17

10.4 發展、選用及共享校本學與教資源

 學與教資源非常豐富,資源種類繁多,來源亦有多方面。靈活及適時運用 資源,能提升學與教效能。

 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年齡、認知和情意發展階段,重點發展校本學與教資源,

以照顧學生的學習風格、多元需要、能力和興趣。為分擔工作量和避免工作 重複,教師間應互相合作,共同發展、挑選、管理及分享校本資源。

A. 發展校本課程資源

 學校可為校本課程發展資源,以配合學生的個別需要和能力。學校可 參考以下兩個例子,發展科本或跨課程資源。

示例五:發展和共享通識科校本課程資源

來源:一位獲得 2013/14 學年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的中學通識科主 任

 學校於通識科採用六個選修單元,並把該六個選修單元的校本教 材製作成小冊子。

 大部分校本教材由通識科教師自行設計,其餘則取材自教育局研 討會、報章、出版社或網上影片。

 任教同一級別的教師定期舉行共同備課會議,並透過分享、討論 和提出建議,以優化校本教材設計。所有教材均存放在學校的聯 網電腦中,以便教師取用。部分教材亦上載到學校的「通識科網 站」,供學生參考。

上載到學校「通識科網站」的學與教資源

 除教師外,學生亦會製作校本教材。學校會挑選學生的獨立專題 探究報告和在課堂匯報時使用的模型或投影片,與校本教材融合,

供初中級學生使用。

(19)

18

示例六:發展校本跨課程閱讀材料

來源:沙田一間中學發展了一系列融合通識科、英國語文科和普通 話科素材的閱讀材料

 學校發展了一系列校本跨課程閱讀材料,幫助學生運用英語及普 通話在討論活動中精確地詮釋和表達意見。

 通識科教師先設計、調適不同來源(如報章、電視新聞報道)的 閱讀材料。隨後,普通話科教師於閱讀材料上標上拼音符號。最 後,英國語文科教師把相關材料翻譯成英語,並標示當中的重點 詞彙和文法。

 英國語文科和普通話科教師,分別錄製相關閱讀材料,讓學生進 行聆聽和朗讀練習。

反思問題

 你的學校如何有系統地存放、分類和管理不同的學與教資源,以 助教師有效地運用這些資源?

B. 選用和共享校本學與教資源

 學校應適當地選用和分享學與教資源,以切合學生的多元需要和課程要求。

電子溝通工具發展迅速,有助建立共享文化。教師可運用不同的溝通工具或 透過教學社群的交流系統分享資源、教學意念和經驗;而學生亦可透過數碼 工具與教師及同儕交流和合作。

(20)

19

 下列為一些幫助學校有效地選用和共享學與教資源的建議:

- 確立選擇學與教材料的校本準則;

- 制定審評機制,以評估和更新學與教資源;

- 透過內聯網或其他途徑在校內共享學與教資源(如「教育電視」多媒體 資源),並以適當的措施保護知識產權;

- 成立校內專業發展小組,在教師間推廣學習與共享文化;

- 鼓勵教師和學生透過公開的教育網站和溝通平台(如共享創意),選用和 分享學與教材料,交流學與教的觀點和經驗;以及

- 籌辦工作坊,分享教師選用和發展不同學科學與教資源的經驗。

電子資源種類繁多,當中以網上資源的內容最為全面,能促進課堂內外 的學與教。然而,教師應適當及謹慎地使用這些資源,切勿侵犯知識產 權。

 教師選用和整合不同來源的學與教資源以制定教材時,不應侵犯 任何版權。

 使用電子資源(如電子期刊或電子書)時,務必閱讀有關版權條 款。多數電子資源網站均附有連結,闡釋有關版權的使用條款。

 部分網站容許獲授權的用戶,把站內文章或部分章節整合成課程 內容,供教學用途,但須註明資源的來源。教師應透過安全的途 徑(如學校的內聯網),或經由可靠的網站(如教育局網站),讓 學生或其他教師瀏覽、使用這些已標示來源的資源。

 教師可到教育局網站(http://www.edb.gov.hk/ip/tc),瀏 覽與教育相關的版權事宜、以及有關使用和發展學與教 資源的版權協定。

適當使用電子資源和網上資源

(21)

20

在發展或選用輔助資源(如文法練習和公開考試練習試題)時,學校應 充分考慮其教學需要、學生能力和家長的負擔能力。坊間出版的操練式 補充練習及或應試練習,既非必須,又不一定有助學生學習,質素亦無 保證,過量使用這些練習更會扼殺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發展輔助學習材料,或謹慎地挑選坊間的輔助學習資源,以助學生 鞏固在課堂上汲取的知識和技能。一般而言,優質的輔助學習資源應:

 符合課程宗旨和發展方向,補充和延伸學生的學習;

 配合學生的年齡層和多元學習能力,照顧他們的學習需要;

 以有趣的內容,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吸引他們主動學習;

 為學生提供不同程度的學習活動和多元化的學習經驗;以及

 啟發學生思維,而非著重機械式的操練或無意義的背誦。

示例七:於中學採用和分享「共享創意」版權作品的成功經驗

 「共享創意」(http://hk.creativecommons.org)是一國際知識 產權管理及授權系統。創作人可透過這個系統把其版權條款 從「版權所有」修訂為「保留部分權利」。

 一間中學在合法分享和自由文化的大前提下,自 2009 年起鼓勵學生 和教師分享、採用和調適,已在「共享創意」註冊的通識科、視覺藝 術科和普通電腦科等的學與教資源,藉以培養學生的創意。

 透過推廣「共享創意」的精神,教師不但可取用「共享創意」版權 的材料作教學用途,還可教導學生尊重創作,並通過標示作品來 源,合法地與人分享創作。

 透過「共享創意」分享創作,學生能互相學習,繼而反思自己的作 品,超越自己,力臻完美。

 與教育有關的版權事宜網站:http://www.edb.gov.hk/ip/tc 謹慎發展和選擇輔助學習資源

(22)

21

反思問題

 你的學校如何在教師間推廣分享學與教資源的文化?

 如何鼓勵同班學生共享學習資源?

 學校如何向學生深入推廣「共享創意」的精神,培養他們欣賞同 學創作的情操?

(23)

22

參考文獻

書刊

王景明(主編)(2002)。中小學圖書館建設與管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 版社。

朱啟華、汪寧彼德、胡慧瑜(主編)(2011)。推動閱讀、提升資訊素養:學校 圖書館示例。香港:教育局。擷取自

http://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8843&langno=2

知識產權署(2007)。修訂後的香港版權法—教師與學生指南。香港:作者。

香 港 科 學 館 ( 2014 )。「 巨 龍 傳 奇 」 展 覽 。 擷 取 自 2014 年 10 月 14 日 , http://hk.science.museum/ms/lgd/index.html

香 港 特 別 行 政 區 政 府 教 育 局 ( 2017 )。 表 現 指 標 及 自 評 工 具 。 擷 取 自 http://edb.gov.hk/tc/sch-admin/sch-quality-assurance/performance-

indicators/index.html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2007)。香港法例第528章《版權條例》第41A條:為教學 或接受教學的目的而作的公平處理。香港:作者。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2014)。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諮詢文件-發 揮IT潛能‧釋放學習能量,全方位策略。香港:作者。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2016)。優質課本基本原則(2016年6月修訂)。

擷取自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source-support/textbook- info/GuidingPrinciples/index.html

教育統籌委員會(2006)。教育改革進展報告(四):終生學習‧全人發展。香港:

作者。

課程發展處(2002)。學會學習:學校圖書館服務支援學與教。香港:作者。

課程發展議會(2002)。基礎教育課程指引—各盡所能.發揮所長(小一至中三)。

(24)

23

香港:作者。

課程發展議會(2009)。高中課程指引—立足現在‧創建未來(中四至中六)。香 港:作者。

課程發展議會(2014)。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 香港:作者。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2009). Empowering learners: Guidelines for school library media programs. Chicago, IL: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2009). Standards for the 21st century learner in action. Chicago, IL: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1998). Information power: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learning. Chicago, IL: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2004, December). Standards of professional excellence for teacher librarians.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la.org.au/Policy/standards.aspx

Australian School Library Association. (2013, April). Future learning and school librari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asla.org.au/site/DefaultSite/filesystem/documents/2013-ASLA-futures- paper.pdf

Bonk, C. J. (2009). The world is open: How web technology is revolutionizing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Collins, A., & Halverson, R. (2009). Rethinking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technology:

The digital revolution and schooling in America.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Fletcher, G., Schaffhauser, D., & Levin, D. (2012). Out of print: Reimagining the K-12 textbook in a digital age. Washington, DC: Stat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irectors Association (SETDA). Retrieved from 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36747.pdf

(25)

24

Hung J. L. (2012). Trends of e-learning research from 2000 to 2008: Use of text mining and bibliometric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3(1), 5-16.

IFLA. (1999). IFLA/UNESCO school library manifesto 1999. Retrieved from http://www.ifla.org/publications/iflaunesco-school-library-manifesto-1999

IFLA School Libraries Section Standing Committee. (2015, June). IFLA School library guidelines (2nd rev. e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school- libraries-resource-centers/publications/ifla-school-library-guidelines.pdf

Karen-Kolb, L. (2013-14). How to select the best websites and apps to meet your students’ need.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013-14, Dec/Jan), 36-37.

Retrieved from

http://www.learningandleading-digital.com/learning_leading/dec_jan_2013- 14?pg=38&pm=2&fs=1#pg38

Law, N., Pelgrum, W. J., & Plomp, T. (Eds.). (2008). Pedagogy and ICT use: In schools around the world findings from the IEA sites 2006 study. Hong Kong: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re.

Lent, R. C. (2012). Overcoming textbook fatigue: 21st century tools to revitali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ittlejohn, A. (Ed.) (2003). Reusing online resources – A sustainable approach to e- learning. London: Kogan Page.

Lowe, C. A. (2000). The role of the school library media specialist in the 21st century.

ERIC Digest. Retrieved from

http://www.ericdigests.org/2001-3/21st.htm

Ministry of Education, British Columbia. Cross-curricular resourc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ced.gov.bc.ca/irp_resources/

(26)

25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New Zealand. (n.d.). Purpose of the school library. Retrieved from

https://natlib.govt.nz/schools/school-libraries/understanding-school-libraries/purpose- of-the-school-library

Palloff, R. M., & Pratt, K. (2005). Collaborating online: Learning together in community.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Richardson, W. (2010). Blogs, wikis, podcasts, and other powerful web tools for classroom.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Schrum, L., & Levin, B. B. (2009). Leading 21st Century schools: Harnessing technology for engagement and achievement.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Siegle, D. (2012). Embracing e-books: Increasing students’ motivation to read and write. Gifted Child Today, 35(2), 137-143.

Stripling, B. K. (1999). Learning and libraries in an information ag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and its Division Teacher Ideas Press.

Sykes, J. A. (2002). Action research: A practical guide for transforming your school library. Englewood, CO: Libraries Unlimited.

Tilke, A. (Ed.) (1998). Library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secondary school libraries.

London, UK: Library Association Publishing.

Ulmane-Ozolina, L. (2011). Technology use for collaboration in blended learning.

Problems of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33, 83-91.

UNESCO. (2008). Information for all programme (IFAP). Towa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dicators. Retrieved from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15/001587/158723e.pdf

Wang, S. (2014). Collaboration factors and quality of learning experience on interactive mobile assisted social e-learning. The 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13(2), 24-34.

(27)

26

網址

教育局:教育局一站式學與教資源平台 http://www.hkedcity.net/edbosp

教育局:學校圖書館服務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source-support/sch-lib- services/index.html

(28)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四 金錢的性質 策略和管理—延伸學習元素.. 單元 E4

(網站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藝術教育 > 教學資源 >視覺藝術

Education blueprint for the 21st century: Learning for life, learning through life: Reform proposals for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Hong

Stage 6 Special Program of Study – Personal development,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life

Service learning: Connecting citizenship with the classroom. Assessing and reporting on habits

有關學生參與全方位學習活動的安全事宜,學校須參考教育局相

Service learning: Connecting citizenship with the classroom. Assessing and reporting on habits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