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18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各國智慧城市發展經驗之研究- ICF 案例分析 Analysis of Taiwan Intelligent City Strategy from

ICF Intelligent Community of the Year Experiences

系 所 別: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09905007 林滋賢

指導教授:解鴻年 副教授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8 月

(2)

摘 要

城市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主要標誌。從十九世紀,我們見到鐵路城鎮的進展,

二十世紀則由汽車城市占上風,到了二十一世紀,又一次新突破出現了,以寬頻和衛 星通訊技術結合了空中、海洋與陸地的連結,指揮與分配和控制功能在同一個都市空 間裡運作。「智慧城市」預示著城市發展進入另一個全新的階段,是近年來對人類城 市發展關注和探索的一個進程,也是資訊技術變革和知識經濟發展到進一步的產物,

更是工業化、城市化與資訊化高度融合的新模式。

在這新思維的衝擊之下,從 1990 年代起,各國政府便開始構思如何透過科技應 用與當地特色結合並推廣到全球,提升國家競爭優勢。目前全球已啟動或建置中的智 慧城市相關計畫,而且每年快速的成長,這當中涉及了行政、能源、交通、金融、農 業、醫療、教育等各行各業,實際應用的種類已達數百種之多,成為各國城市未來發 展的主軸。對智慧城市的概況瞭解可透過目前國際上最有名的組織 ICF (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智慧城市論壇,其每年評選出國際上最具代表性的智慧城市進行頒 獎與宣傳理念,取得 ICF 獎項已成為全球各國家或是城市所推展智慧建設的驗證。由 此可知,創造一個智慧城市已是各大先進國家區域發展的重要指標,放眼臺灣,城市 人口不斷成長,民眾對城市基礎設施的需求越來越高,智慧城市的推動發展則是今日 所有城市領導人共同努力傾聽和積極回應的課題與挑戰。

基於以上趨勢與觀點,本研究以 ICF 作為基礎分析。經由蒐集 2006~2012 年全球 獲選 ICF 智慧城市首獎發展的成功經驗,並以 ICF 所制定的五項構面進行深入分析。

藉由歸納及分析 ICF 首獎之策略架構,進而以臺灣為藍圖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之策略。

透過分析層級程式法(AHP)之專家問卷調查,評選出臺灣區域發展智慧城市策略的優 先順序,最後提出符合國際潮流以及配合地方特色的發展策略,作為日後決策者的參 考方向。

關鍵詞:智慧城市、寬頻經濟、ICF 國際組織、城市發展、分析層級程式法(AHP)

(3)

ABSTRACT

City is a major landma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We saw the rise of railway towns in the 19th century. Automobile cities took the center stage in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21st century, yet another breakthrough emerges as broadband and satellite technologies are combined with connection, command, distribution, and control functions in the air, at sea, and on land to work together in one single urban spac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era of machine to the day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ads to the substantial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terms of capitals, labor, and space. “Intelligent city” signifi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has come to a whole new stage. This is a process that is much concerned and explo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ty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an advanced product that comes from IT revolution and knowledg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even a new model which is the fus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der the impact of such as a new way of thinking,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have started to build a picture of how to combine IT applications and local specialties and to promote that to the world and improve their countries’ competitiveness since the 1990s.

Currently, intelligent city projects have been initiated and are underway globally, and growing rapidly. This involves administrations, energy, transportation, finance, agriculture, medical practice and education. There have been hundred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s, which have become the main axi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One of the most famous organizations in this field, the 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 can help us understand how the intelligent cities have evolved. ICF select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ntelligent city in the world every year to honor and advocate their beliefs. Award by ICF is now the testimony and recognition of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for the city or country in the world.

Clearly, to create an intelligent city is now a major indicator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4)

advanced countries. In Taiwan, urban population keeps growing, and people’s demands for urban infrastructures are increasing as well.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cities is a topic and challenge that all the city leaders today have to listen and answer.

Based on the trends and standpoints mentioned above, ICF was introduced as background study in this research. In-depth investigation of five indices was conducted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Intelligent Community of the Year collected around the world within 2006-2012. By acquiring and analyzing the ICF award strategy, we can promote Taiwan’s intelligent city developing blueprint. Throug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questionnaire, we arrange the priority for intelligent city development in Taiwan, and offer the developing strategies that not only are in-line with international trends but also correspond to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 as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cision makers.

Keywords: Intelligent City , Broadband Economy , 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 Urban

Development ,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5)

謝 誌

兩年的研究生歲月,就此要進入尾聲。回首寫作論文一路上,充滿了太多酸甜苦 辣的回憶,在這之中有許多人的陪伴、扶持與鼓勵,此刻心中是滿滿的感謝。

整本論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的論文指導教授解鴻年教授,總是在百忙之中抽 空指導我,不厭其煩地指引我許多思考的方向,面對寫作中所遇到的瓶頸,老師也適 時的點出問題所在,使我能在多方面去解決問題所在,而老師在論文寫作上力求嚴 謹、重視本論文的內涵,令學生相當的景仰。在此向解鴻年教授敬上最深的敬意以及 謝意。

在論文口試期間,承蒙兩位口試委員游坤明院長及白仁德教授悉心的提攜與指 正,提供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建議,使得本論文的內容能夠更加的完善。此外,感謝撥 冗填寫本問卷的專家學者們,使本研究之結果更為客觀、詳實。

一個研究的完成,除了自我的努力以及教授的指導之外,感謝在研究所期間的同 學、學長姐們以及家人,尤其昌佑學長與嘉珮學姐,在我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提供許 多詳盡的資料和方法的研究,並熱心地給予意見與指導,更給予我相當寶貴的知識與 經驗,使本研究分析進行如此順利。此外,另一個最要感謝的人就是遠在美國的表姐,

她毫不保留地挺立相助,是本論文順利完成的關鍵,在此大大感謝學長姐與表姐的幫 助。

最後,將本論文獻給我最愛的家人和你。在我最無助徬徨時,家人是我最大的精 神支柱,永遠給予我最溫暖的懷抱;而謝謝你的付出和協助,一路走來陪我度過無數 夜晚,並對我極大的寬容與體諒,因為有你在我身邊,使我感到無比快樂而幸福。再 次由衷且深深地感謝你們,讓我們ㄧ起分享這份成果和喜悅!

2012.7,仲夏 滋賢 於 家鄉科技城新竹

(6)

目 錄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謝 誌 ... iv

目 錄 ... v

表目錄 ... v ii 圖目錄 ... ix

第一章、緒論 ...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研究內容與範圍 ... 3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流程 ... 6

第二章、智慧城市文獻及理論回顧 ... 9

第一節、全球化的寬頻經濟 ... 9

第二節、智慧城市的概念 ... 12

第三節、智慧城市的特徵 ... 15

第四節、智慧城市的定義 ... 19

第三章、國際推動智慧城市組織 ... 24

第一節、ICF 智慧城市論壇簡介 ... 24

第二節、獎勵計畫概述 ... 29

第三節、智慧城市指標 ... 36

第四節、智慧城市的成功因素 ... 39

(7)

第四章、全球智慧城市發展歷程 ... 41

第一節、世界各國智慧城市發展之政策 ... 41

第二節、國內智慧城市發展策略 ... 49

第三節、全球獲選 ICF 智慧城市首獎案例 ... 57

第四節、彙整 2006~2012 年獲選 ICF 首獎城市的比較 ... 89

第五章、臺灣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策略分析 ... 97

第一節、研究架構 ... 97

第二節、研究方法 ... 98

第三節、建立評估體系之初擬 ... 101

第四節、問卷調查計畫 ... 105

第五節、問卷調查結果與權重排序 ... 109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 144

第一節、結論 ... 144

第二節、建議 ... 147

參考文獻 ... 150

一、碩、博士論文 ... 150

二、期刊 ... 150

三、書籍與出刊品 ... 151

四、網頁資料 ... 154

附錄

附錄一 各國獲選 ICF 智慧城市綜理表 ... 156

附錄二 各國智慧城市發展經驗之研究 ... 162

(8)

表目錄

表 2-1 啟動智慧城市的主要領域綜理表 ... 18

表 2-2 智慧城市特徵綜理表 ... 19

表 2-3 數位城市與智慧城市差異分析表 ... 23

表 3-1 ICF 組織的歷程綜理表 ... 26

表 3-2 ICF 年度評選獎項綜理表 ... 34

表 3-3 ICF 分五大構面進行評比 ... 38

表 4-1 世界各國智慧城市政策發展演進綜理表 ... 43

表 4-2 2006~2012 年全球獲選 ICF Top1 城市綜理表 ... 57

表 4-3 ICF 首獎城市的寬頻連接基礎建設分析比較表 ... 90

表 4-4 ICF 首獎城市的知識型人力開發分析比較表 ... 91

表 4-5 ICF 首獎城市的鼓勵創新措施分析比較表 ... 92

表 4-6 ICF 首獎城市的數位包容與內涵分析比較表 ... 93

表 4-7 ICF 首獎城市的市場行銷和宣傳分析比較表 ... 94

表 4-8 全球各國獲選 ICF 首獎城市推動智慧城市策略之綜理表 ... 96

表 5-1 AHP 評估尺度意義 ... 99

表 5-2 臺灣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策略之評估體系表 ... 101

表 5-3 寬頻連接基礎建設構面下各策略之釋義表 ... 102

表 5-4 知識型人力開發構面下各策略之釋義表 ... 102

表 5-5 鼓勵創新措施構面下各策略之釋義表 ... 103

表 5-6 數位包容性與內涵構面下各策略之釋義表 ... 103

表 5-7 市場行銷和宣傳構面下各策略之釋義表 ... 103

表 5-8 專家問卷名單表 ... 106

表 5-9 層級分析法(AHP)評估尺度示意表 ... 107

表 5-10 都會區一致性檢定結果綜理表 ... 110

(9)

表 5-11 一般城鎮一致性檢定結果綜理表 ... 110

表 5-12 都會區在五項構面權重值 ... 112

表 5-13 一般城鎮在五項構面權重值 ... 115

表 5-14 整合臺灣各區域下的五項構面平均值 ... 117

表 5-15 都會區推動策略之數值 ... 118

表 5-16 一般城鎮推動策略之數值 ... 120

表 5-17 都會區推動策略之數值 ... 121

表 5-18 一般城鎮推動策略之數值 ... 123

表 5-19 都會區推動策略之數值 ... 124

表 5-20 一般城鎮推動策略之數值 ... 126

表 5-21 都會區推動策略之數值 ... 127

表 5-22 一般城鎮推動策略之數值 ... 129

表 5-23 都會區推動策略之數值 ... 131

表 5-24 一般城鎮推動策略之數值 ... 132

表 5-25 都會區整體指標因子權重分析結果 ... 134

表 5-26 一般城鎮整體指標因子權重分析結果 ... 136

表 5-27 在寬頻連接基礎建設構面下具體策略做法 ... 138

表 5-28 在知識型人力開發構面下具體策略做法 ... 138

表 5-29 在鼓勵創新措施構面下具體策略做法 ... 139

表 5-30 在數位包容性與內涵構面下具體策略做法 ... 140

表 5-31 在市場行銷和宣傳構面下具體策略做法 ... 141

(10)

圖目錄

圖 1-1 2006~2012 年獲選 ICF 首獎城市的分佈圖 ... 5

圖 1-2 研究流程圖 ... 8

圖 2-1 通訊科技發展之演進歷程 ... 10

圖 2-2 IBM 智慧城市發展核心架構圖 ... 14

圖 2-3 智慧城市概念圖 ... 15

圖 3-1 1999~2012 年全球共 107 個城市獲選 ICF 獎項的分佈圖 ... 29

圖 3-2 ICF 評選過程圖 ... 32

圖 3-3 頒發獎項流程圖 ... 36

圖 3-4 ICF 智慧城市指標概念圖 ... 38

圖 4-1 寬頻匯流網路發展藍圖 ... 42

圖 4-2 臺北市「智慧城市(UI-Taipei 2010)」建設綱要計畫 ... 50

圖 4-3 U-桃園之願景 ... 52

圖 4-4 新北市智慧城市目標 ... 54

圖 4-5 臺中市推動智慧城市願景及目標 ... 56

圖 4-6 2006 年獲選 ICF Smart21、Top 7、Top 1 城市分佈圖 ... 58

圖 4-7 2010 年獲選 ICF Smart21、Top7、Top1 城市分佈圖 ... 60

圖 4-8 2008 年獲選 ICF Smart21、Top7、Top1 城市分佈圖 ... 65

圖 4-9 2009 年獲選 ICF Smart21、Top7、Top 1 城市分佈圖 ... 69

圖 4-10 2011 年獲選 ICF Smart21、Top7、Top1 城市分佈圖 ... 73

圖 4-11 2012 年獲選 ICF Smart21、Top7、Top1 城市分佈圖 ... 79

圖 4-12 2007 年獲選 ICF Smart21、Top 7、Top 1 城市分佈圖 ... 86

圖 5-1 研究架構圖 ... 98

圖 5-2 AHP 法操作程式圖 ... 100

圖 5-3 AHP 法架構圖 ... 100

(11)

圖 5-4 臺灣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策略體系圖 ... 104

圖 5-5 問卷對象的背景分佈圖 ... 105

圖 5-6 問卷對象的專業類別分佈圖 ... 106

圖 5-7 本研究於 Super Decisions 軟體中的 AHP 模型 ... 109

圖 5-8 都會區之五項構面權重分析結果 ... 111

圖 5-9 都會區之五項構面權重平均值 ... 112

圖 5-10 都會區五項構面權重排序 ... 113

圖 5-11 一般城鎮之五項構面權重分析結果 ... 114

圖 5-12 一般城鎮之五項構面權重平均值 ... 115

圖 5-13 一般城鎮五項構面權重排序 ... 116

圖 5-14 臺灣各區域下五項構面比較圖 ... 117

圖 5-15 都會區之推動策略評選結果 ... 118

圖 5-16 都會區寬頻連接基礎建設之推動策略分佈圖 ... 119

圖 5-17 一般城鎮之推動策略評選結果 ... 120

圖 5-18 一般城鎮寬頻連接基礎建設之推動策略分佈圖 ... 120

圖 5-19 都會區之推動策略評選結果 ... 121

圖 5-20 都會區知識型人力開發之推動策略分佈圖 ... 122

圖 5-21 一般城鎮之推動策略評選結果 ... 123

圖 5-22 一般城鎮知識型人力開發之推動策略分佈圖 ... 123

圖 5-23 都會區之推動策略評選結果 ... 124

圖 5-24 都會區鼓勵創新措施之推動策略分佈圖 ... 125

圖 5-25 一般城鎮之推動策略評選結果 ... 126

圖 5-26 一般城鎮鼓勵創新措施之推動策略分佈圖 ... 126

圖 5-27 都會區之推動策略評選結果 ... 127

圖 5-28 都會區數位包容性與內涵之推動策略分佈圖 ... 128

(12)

圖 5-29 一般城鎮之推動策略評選結果 ... 129

圖 5-30 一般城鎮數位包容性與內涵之推動策略分佈圖 ... 130

圖 5-31 都會區之推動策略評選結果 ... 131

圖 5-32 都會區市場行銷和宣傳之推動策略分佈圖 ... 131

圖 5-33 一般城鎮之推動策略評選結果 ... 132

圖 5-34 一般城鎮市場行銷和宣傳之推動策略分佈圖 ... 133

圖 5-35 整體推動策略權重排序 ... 137

圖 5-36 都會區與一般城鎮之五項構面雷達圖比較 ... 142

圖 5-37 都會區與一般城鎮之十一項推動策略雷達圖比較 ... 143

(13)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一) 都市化所面臨的困境

伴隨著城市的演進、時間的沈澱、物質的積累、技術的進步和城市的快速發展,

進而帶來諸多城市問題,如人口快速成長、能源不足、環境汙染、交通壅塞、安全顧 慮等,這些將對城市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挑戰。而人們開始對城市基礎設施的需求就 會愈來愈高,希望能夠建立更高效能政府、優質的教育、安全的居住環境、便利的交 通、完善的醫療系統等等。但對使用與成本效益來說,現有城市基礎設施往往是不切 實際的。這不只是單單一個城市的危機,而是全人類共同所面臨的困境,對於城市經 營決策者而言,是必須儘早規劃與圖謀因應之道,以維持城市的永續發展與維繫居民 的生活品質。

(二) 城市空間需要「智慧化」

這種前所未見的都市化程度是經濟與社會進步的象徵,在這種情勢發展之下,城 市規模將越來越大、社會複雜程度也與日俱增、城市產業創新越來越快、城市管理將 越來越科技與便利、城市環境將越來越綠色與環保,尤其是對全球的新興國家來說特 別明顯。為了因應 不同城市的特殊需求,能夠迅速掌握先進技術、具備超前資訊化的 建設理念,其藉由資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與智 慧科技應用,來解決各城市所面臨的核心問題,也能使城市競爭力提升的速度更快,

因此城市向人類發出了需要智慧的概念。在這引領的衝擊之下,從 1990 年代起,各 國政府便開始構思如何以資訊技術來強化應用創新,以提昇產業競爭優勢與建設高品 質的生活,陸續提出推動未來智慧城市的概念的相關計畫,預期將在未來的醫療、教 育、行政、交通、安全、救災等資訊服務全部整合,達到匯聚城市的一切內涵與機能,

(14)

與繁榮,以便城市可以更加智慧地應對各種挑戰。

(三) 面向未來的需求與挑戰

在發達的國家城市所面臨的挑戰,包括:1.「競爭力」是區域政策的核心,由技 術的研究、創新和升級維持,這些全部加起來可是知識型經濟驅動。2.維持就業和減 少貧困風險的積極型勞動力市場,也是一個高度優先事項,在很大程度上貧困是失業 的一個後果。3.環境的永續性與節約能源的需要,使用替代能源、確保降低二氧化碳 排放量、減少城市和建築物的碳足跡,並維持生活的生態系統互相連結;而在發展中 的國家城市:1.快速的城市化與城市增長,使日益增加的需求大增。2.基礎設施的短 缺。3.嚴重性的貧窮。4.健康和死亡率。5.如何永續發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節 約能源和節水的目標( Nicos Komninos , 2011)。「城市發展」一直是評估國家發展程度 的重要依據,而數位競爭力更是其中一項主要的指標。面臨種種問題,正是城市發展 過程中給人類帶來的新課題,目前許多城市紛紛發表其智慧城市未來目標與願景計 畫,都大致可以看出未來趨勢與方向,並從中得知城市的需求與未來的應用情境。

目前國際上最知名的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組織「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簡稱 ICF),其每年選出國際上代表性的智慧城市進行頒獎與宣傳 理念。而國內臺灣的城市也屢獲入圍獲獎,在 2004 年台北市入圍前 7 大智慧城市獎 (Top7),並在 2006 年獲得 ICF 年度智慧城市首獎(Top1)。桃園縣則是在 2009、2010 以及 2011 年入圍前 21 大智慧城市獎(Smart 21)名單,至今 2012 年的評選也已經出爐 了,新北市與台中市都入圍 Smart 21 名單,而臺中市更榮獲 2012 年 Top7 的殊榮,

而其他縣市也開始積極爭取此獎項。由此可知,取得 ICF 獎項已是全球各國家或是城 市所推展智慧建設的目標,創造一個智慧城市也是目前各國家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

如何善用科技並有效地規劃,並建設更符合當地居民的需求,則是今日所有城市領導 人的共同課題與挑戰。

由上述背景可得知,智慧城市的概念已成為目前各國對於城市發展的主軸,在這 趨勢之下,本研究以最具代表性的國際推動智慧城市組織 ICF 作為主要基礎架構,透

(15)

過 ICF 組織評選各國智慧城市的發展概況瞭解,並以獲得智慧城市的成功經驗案例作 為研究的對象與目標,再做深入探討 ICF 所制定五項指標,進而建構理想的智慧城市 發展策略參考。因此,本研究動機如下:

(一) 探討國際組織 ICF 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重點。

(二) 如何贏取 ICF 智慧城市首獎的成功經驗與策略。

(三) 分析臺灣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策略。

二﹑研究目的

智慧的城市是在歷史積累基礎上的進步,將隨著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斷的永 續前進。現代城市已具備一定的經濟基礎、技術和資訊基礎設施,主要發達國家都已 開始制定了新的發展戰略,智慧城市的建設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目前智慧城市的發展 現況、面臨的問題、需要克服困難以及科技發展應用,必須依據區位優勢提出發展有 主題特色的智慧城市,建立新型的城市發展模式,實現城市的永續繁榮發展。因此,

本研究的目的歸納如下:

(一)從國際組織 ICF 的整理與探討,推導出 ICF 重點發展及概念,並針對獲選 ICF 智慧城市首獎案例,彙整各國智慧城市之背景與共同成功策略,進而歸納出如何 贏取 ICF 首獎策略架構,進而建立臺灣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策略之體系。

(二)透過專家問卷調查,應用分析層級程式法(AHP)之理論架構,評選臺灣區域性的 智慧城市發展策略之優先推動順序。

(三)最後建立臺灣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之策略,以作為日後決策者的參考方向。

第二節、研究內容與範圍

一﹑研究內容

基於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以「ICF」(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智慧城市 論壇做為基礎分析,再以「智慧城市」的發展、定義、內涵與特性出發,全面闡述了 智慧城市發展的必經之路,並廣泛從國內外建構智慧城市的發展現況,經由系統化的

(16)

整理與歸納。案例蒐集部分,藉由蒐集國際組織 ICF 所評選出全球智慧城市首獎(Top1) 的成功經驗做深入探討,本研究根據蒐集而來之案例資料中,依照 ICF(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所評選出五大構面進行彙整,從「寬頻連接基礎建設」、「知識型 人力開發」、「鼓勵創新措施」、「數位包容性」與「市場行銷和宣傳」,特別針對各國 智慧城市發展策略進行深入剖析。進行分析比較與歸納後,可得到全球獲選 ICF 智慧 城市首獎之重要性,以及廣泛瞭解智慧多樣化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從中探討出智慧 城市發展共同策略與成功因素,歸納贏取 ICF 首獎策略架構,進而建立臺灣推動智慧 城市發展策略之評估體系。故符合國際潮流以及配合地方特色的發展策略,因此建立 適宜且客觀之臺灣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策略評估體系,設計專家問卷調查計畫,透過分 析層級程式法(AHP)之理論架構,評選適合臺灣區域推動發展策略的優先順序,最後 提出臺灣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策略的實際建議,作為日後決策者的參考方向。

二、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範圍依其屬性之向度可分為「時間軸」上之限定、「空間軸」上之界定 與「研究對象」之定義,茲以敘述如下:

(一) 時間軸上之限定

透過相關文獻而得知「智慧城市」在 1997 年 Droege 就將它定義為虛擬重建的城 市,而在更早 1960 年代 Webberr 就提出有關資通訊(ICT)造成城市發展的影響以及相 關論述。智慧城市現今已被廣泛的使用,而本研究所選定的時間軸為智慧城市最初被 定義的 1997 年代至今之智慧城市相關理論、國際上的推動組織與研究單位、全球國 家所提出相關發展政策,以及全球實施智慧化之策略,進行探討與研究。

由於本研究從探討全球獲選 ICF 智慧城市首獎的成功經驗,進而分析臺灣推動智 慧城市發展策略之建立,而配合 ICF 於 2006 開始推行年度主題以及國內第一個獲選 ICF 首獎的臺北,因此就針對 2006 年後所蒐集獲選 ICF 的城市案例進行研究分析。

(二) 空間軸上之界定

本研究以「ICF」做為基礎分析,由於ICF組織英文名為Intelligent Community

(17)

Forum,中的“Community”所意指的範圍可以是小自一個城鎮、村莊、城市或大都市 區,也可以是一個國家、省或其他較大的地區,因此依照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

其人口數之多寡分為大都會型(人口100萬以上)、次都會型(人口30萬~100萬)與地區型 (人口30萬以下),而本研究對象的城市區分在不同的城市規模,故在空間軸上之界定 依大都會型、次都會型和地區型作為研究範圍,並應用於資通訊科技解決 都市問題之 智慧城市,涵蓋層面包含政府、教育、企業、農業、能源、資源、 都市服務、醫療等 之相關智慧化系統。

(二) 研究對象之定義

因本研究以ICF智慧城市論壇做為基礎分析,故研究對象限定在全球各國獲選ICF 國際組織智慧城市首獎之城市。本研究選定獲選ICF首獎城市作為研究對象的考量原 因如下:

1. 獲選首獎的城市雖然沒有最先進的技術,但會善加運用在資通訊並連結到城 市,使在全球經濟增長上成為最快的城市。

2. 獲選首獎在寬頻的部署和使用上、人力資源開發上、無限創新上、數位包容 上能提供世界各地的城市、城鎮和村莊上,倡導最好的成功範例。

3. 他們繪製為公民、企業和研究機構,打造永久繁榮的新路徑。

有鑑於此,本研究將分析如何以贏取 ICF 智慧城市首獎的架構,冀望建立臺灣推 動智慧城市發展之策略體系。

圖 1-1 2006~2012 年獲選 ICF 首獎城市的分佈圖

(18)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流程

一、研究方法

基於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的要旨在於取得 ICF 理想智慧城市發展策略的方向 性。因此,研究分析過程採用文獻分析法、個案研究分析、比較法、專家問卷調查以 及層級分析方法(AHP)輔助,敘述如下:

(一)文獻分析法

本研究在文獻蒐集與分析的作業上,以 ICF 作為基礎分析,再藉由相關期刊、書 籍以及論文等加以整合與探討。主要內容從智慧城市的概念、內涵、特徵與定義出發,

並蒐集全球獲選 ICF 智慧城市的成功經驗做深入探討,將所有案例進行分析與歸納 後,初步擬定贏取 ICF 智慧城市首獎策略之架構,進而建立符合臺灣推動智慧城市發 展策略評估體系,以作為本研究基礎理論與後續研擬專家問卷之基礎。

(二)個案研究分析

配合贏取 ICF 智慧城市推動策略,以獲選 ICF 智慧城市首獎(Top1)為主要案例,

並從相關背景資料、基礎環境、智慧系統之重要性,以及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中 瞭解各國的發展方向,並彙整出智慧城市首獎發展共同成功關鍵因素,以作為建立評 估策略之依據。

(三)比較法

在建立策略之比較部分,利用「比較法」來比對獲選 ICF 智慧城市的共同成功因 素,以 ICF 所制定的五大構面,其檢討「環境背景」、「人口面積」、「推動時間」、

「共同性」與「差異性」等之相關資料分析比較,歸納及分析贏取 ICF 首獎策略架構。

(四)專家問卷調查

進行專家問卷訪談並蒐集專家意見,以「臺灣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策略」之評估體 系,利用分析層級程式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評估符合臺灣推動智慧城 市發展策略指標因子的篩選,進而求取五項構面與推動策略之優先順序權重,使本研 究之結果更為客觀、詳實,作為本研究日後推動臺灣智慧城市發展策略之層級架構。

(19)

二、研究流程

(一) 確立研究主軸

包含研究動機、目的、內容與範圍。

(二) 相關文獻回顧

主要包含智慧城市的概念、特徵與定義、國際 ICF 組織詳細介紹、國內外推動智 慧城市發展之政策與目標、國內獲選 ICF 推動策略、獲選 ICF 首獎案例、贏取 ICF 智慧城市推動策略架構之文獻回顧,進行蒐集彙整、歸納、探討以及分析。

(三) 建立臺灣推動智慧城市發彙整展策略

透過文獻回顧、彙整獲選 ICF 首獎案例,初步歸納如何贏取 ICF 智慧城市推動策 略架構後,進而達成本研究最終主旨,建立臺灣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策略之體系。

(四) 評估體系與專家問卷調查

藉由「贏取 ICF 智慧城市推動策略架構」之構面及歸納出推動策略,透過專家問 卷與分析層級程式法,篩選出各評估因子之權重與相互關係,進而建立推動臺灣區域 智慧城市發展策略的優先順序。

(五) 結論與建議

針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與探討,並最後提出推動臺灣智慧城市發展策略的實際建 議,作為日後決策者以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方向。

(20)

經由上述研究主軸之確立、研究範圍之擬定與方法論之確立,以及最後研究成果 之呈現,所制定出研究流程圖 1-2 如下所示:

圖 1-2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第一章第二、三、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確立研究主軸相關文獻回顧權重排序與成果分析結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內容與範圍

研究方法與流程

文獻回顧

結論與建議 智慧城市文獻

及理論回顧

國際 ICF 組織 詳細介紹

國內外推動智慧 城市發展之政策

2006~2011 年 獲選 ICF 首獎案例

取得臺灣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策略之優先順序 初步歸納贏取 ICF 之架構

運用分析層級程序法(AHP)評估 建立台灣推動策略之評估體系

專家問卷調查

(21)

第二章、智慧城市文獻及理論回顧

第一節、全球化的寬頻經濟

全球化(Globalization)是世界各地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與空間之跨國連 結(transnational interconnectedness)發展的過程與影響(吳松林,2006)。智慧城市的 崛起是對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變革之一的響應。在智慧城市論壇上在 2011 年提出「全 球化」這個詞沒辦法給對於形容這世界巨大的轉變和對人們經濟生活重塑一個公道。

這個詞也沒有解釋為什麼這種轉變正在發生,因此我們把它稱為寬頻經濟。

智慧城市是透過危機或遠見來瞭解寬頻經濟所帶來巨大挑戰的城市,並已採取有 意識的步驟來創建一個可以在寬頻經濟下繁榮的城市。它們不一定是大城市或著名的 技術中心,它們散佈於開發中國家、工業化國家、郊區城市、內地、以及沿海地區。

好消息是,當寬頻經濟呈遞一個如同史詩般的挑戰,它也向城市提出了一個強大功能 的新競爭工具。從 1990 年起,運營商開始在當地近鄰、鄉鎮和城市內展開網路的部 署,就是我們大多數人認為寬頻的 ADSL、有線電纜及衛星網路。透過地方的寬頻化,

將個人、企業、機構和地方政府進入了全球資訊資源的通路和廣泛連接全球及本地的 工具(ICF 網站,2011.12.10)。

一、起源與影響

寬頻經濟是全球和各地方為了降低成本及快速通訊和資訊科技的生成產物。它在 1970 年代開始,當電信運營商開始把光纖網絡連接到世界各地的經濟中心。這些連 接使世界各地可以互助及協作對方跨越時間和文化的差異進而開放市場合作、提高生 產效率、創造就業機會和提高生活水準。一組簡單的數位掌握了此轉變的力量。在 1870 年到 1970 年這一百多年之中,每天生活費在超過 1 美元以上的人們,透過通貨 膨脹調整,增長了 157 萬名。與此同時,然而,每天生活費不到 1 美元的人數也增長 了 45 萬。這並非全然是壞事,至少超過 100 萬的人脫離了貧窮。但對照從 1990 年到 2000 年的十年中,每天生活在超過 1 美元的人們就增長了 890 萬人,同時每天生活

(22)

費不到 1 美元的人數也縮減了 139 萬人。在這爆炸性增長的全球網路時代中,成本降 低了,貿易量也提高了人們的效率(ICF 網站,2011.12.10)。

圖 2-1 通訊科技發展之演進歷程

資料來源:(國際電信聯合會網站(ITU),2012.4.24)

二、全球和當地的影響

在寬頻的公共建設下,各公司開始尋找那些能使他們在成本、技能和市場上得到 最大優勢的設施定位的機會。全球寬頻的部署也讓資本投資可以快速流通。每一週,

萬億美元在全球各地走動,追求一個激烈競爭的回報,而當一個國家的經濟陷入困境 時,這些流動資金也可以壓倒性的速度快速抽離。對於社區,地方經濟的成功已經以 從未想像過的方式完全依賴於全球的經濟。不過,當全球的業務可以走動的同時,社 區卻不會。任何地方的社區都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打造一個讓人們可以在那裡養育 子女,以及給這些年輕人有足夠經濟機會及扶養他們自己下一代的地方。在寬頻的經 濟中,這項任務是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具有挑戰性的(ICF 網站,2011.12.10)。

三、寬頻的悖論

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曾經是一個社會的經濟潛力的關鍵界定詞。在一個人的一生 中,他們很少改變。但在寬頻的經濟中,創造就業機會的動力越來越依賴著勞動力的 技能及企業和政府適應和創新的能力。而這些資產都必須一直不斷的補充。為什麼會 發生這種變化?當各地的經濟中心連接起來時,就可以輕易的管理遠端設施,仿佛他

(23)

們就在咫尺。這意味著在寬頻經濟下,每個工作者都暴露在來自世界各地的同類行業 中的薪酬和技能的競爭裡。這將轉移已開發世界中低消費國家對低階勞工的需求,特 別是一級勞工以及基礎手工業,那種從事地面採掘與基本工業的人力,需求轉移到世 界發展中的低成本國家。然而,當您參觀這些蓬勃發展的國家時,商業媒體是充滿擔 心對於技能和創新力的缺乏。即使在早期工業發展階段的國家都和工業化國家感到了 同樣的嚴重的競爭壓力。當各地的企業都面臨全球競爭以及走向尋找全球人才時,就 業機會的不安全感及不穩定感已持續上升,並將會繼續在世界各地增加。只有一種行 業對寬頻經濟的壓力具有免疫力-當地從水電及暖氣到房地產的零售業以及服務業- 這些行業並不為它們的社區帶來新的資金,他們只是在同一個社區交互流動而已。一 個可永續發展的社會必須有輸入與輸出,這意味著它所提供的技能、服務和產品可有 管道到達外部的市場(ICF 網站,2011.12.10)。

四、智慧城市如何應對寬頻經濟

(一)、全球影響力與當地收益

如今,在經濟方面,寬頻提供每一個城市從外圍移動到中心經濟的機會。它創建 新類型如 Yahoo 和 Google 等公司,甚至大到至整個新型工業領域。它使小公司成為 全球出口商,包括技術和知識的出口,這是前所未有的跨時區或是跨國界的運輸。它 可以將農村醫療服務與先進的醫學中心做連結、也可連接當地執法系統至國家資訊電 網。個人和企業可以在全球尋找低成本及有品質的供應商,社區本身也可因為網路的 工具增加社區的互動與參與感。通過促進經濟和社區福利,寬頻可以減低年輕人尋找 外界機會和更好的生活品質的動機而造成的人才流失。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它反而可 以發揮關鍵作用,進而帶給城市永續發展的未來(ICF 網站,2011.12.10)。

(二)、對挑戰的適應力

對一個健全的城市,繁榮和有包容性的經濟是極為重要的基礎,而這些並不是單 靠寬頻或僅靠技術就可以創造的。尤其是當寬頻把你的社區直接放入與全球每一個類

(24)

似社區的競爭及開放貿易和合作的新機會之下的環境中。要適應寬頻經濟的挑戰,智 慧城市的工作是很漫長又艱難的。有些正在從經濟危機中恢復,並有很多對未來的計 畫以及希望,可是還沒有明確的在結果中顯示。另外一些正在朝著它們遠大的目標邁 進並且已經小有成就了。可是一些有遠見的社區是會居安思危的,它們可以在有危機 的時候及時作出正確的選擇和投資,像是在這裡,正確的投資在寬頻經濟裡使他們不 但沒有陷入危機反而受益良多(ICF 網站,2011.12.10)。

第二節、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的概念,在都市化的進化過程中,已造成了一種風潮。它的主要重點仍 然是在資通訊技術的基礎設施的作用上,但大量的研究也已對人力資本、教育、社會 及關係資本和環境利益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的作用已逐漸開展了(Komninos Nicos , 2002)。

歐洲聯盟(歐盟)尤其已致力於不斷努力的策劃一個在其大都會城市區域以一個 智慧的意識實現城市增長的策略(Komninos Nicos,2009;Paskaleva K,2009)。其他 國際機構和智囊團也相信一個有線的資訊和通信技術的驅動形式發展。智慧城市論壇 (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也開始進行全球資訊和通信技術革命對當地影響的研 究。在 2005 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和歐盟統計局(EUROSTAT)的奧斯陸手冊 (Oslo Manual),強調在資訊和通信技術的領域上,作為創新作用的代替,提供了一個 工具包,以便確認一致的指標,因此塑造一個研究人員對城市創新分析的健全框架。

在細觀區域的層面上,我們觀察到資通訊設施對決定經濟成效上的影響(Del Bo, C.;

Florio, M. , 2008)。

資訊和通信技術的基礎設施的可用性和質量,並不是智慧城市唯一的概念,而是 強調人力資本和教育的作用,和在城市發展中的學習。它已被證明,例如,擁有「受 過教育的勞動力」會使一些城市迅速達成最具有發展性的城市(Berry, C. R. , 2005;

Glaeser E.L. , 2006)。「創新」是企業家對企業和產品的革新而需要越來越多有技能的 勞動力的推動。因為不是所有城市在人力資本上的投資都同樣成功,一群受過教育的

(25)

勞動人口-「創意階層」(Florida, R. , 2002),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地域上聚集成群。

這些城市在人力資本方面分歧的傾向已吸引了研究人員和決策者的關注。事實證明,

當有一些城市在過去具有有技能的勞動力時,在現在可吸引更多有技能的勞動力 , 然而一些競爭對手的城市卻失敗了。決策者們和特別是歐洲國家決策者是最有可能對 空間的均勻性伴隨著一項一致的重要性 ;在這些情況下,城市人力資本的逐步集聚 將會是一個智慧城市發展重要的關鍵。

出版關於智慧城市的刊物強調創新系統和虛擬環境的融合,以建立全球體系的創 新(Komninos , 2008;Bell et al , 2009;IJIRD , 2009)。作為開放式的創新概念來顯示,

已採用在現今的全球層面上的重點現在已從企業內部的創新過程中轉移到外部的創 新網絡和知識環境。虛擬空間和嵌入式系統產生了一個在全球規模上可增強網路、實 驗和創新的新混合環境的潮流,而這潮流涵蓋全球數位生態系統、生活實驗室、創新 中樞、協同創新網絡、智慧城市、電子政府、數位城市、U 型社區、智慧環境等面向。

目前城市的性能不僅取決於城市的基礎設施(有形資本),並且亦趨增加的部分,

是知識傳播和社會基礎設施(智能與社會資本)的可用性和品質。後者是城市競爭力 的決定性因素。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的概念已成為一種推動策略的指標性代表,

包括現代城市的共同生產要素框架,並在分析城市競爭力中強調重要性日益增加的資 通訊技術(ICT),以及社會和環境資本(Caragliu & Nijkamp , 2009)。社會和環境資 本這兩項的意義,代表了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並同時將智慧城市與數位以及智慧城 市做了區別,智慧城市的概念也被用來運用在公司和城市的行銷理念中。

智慧城市(Intelligent cities)在城市裡的不同區段內部署線上服務 ,包括當地的經 濟與發展、環境、能源、交通運輸、安全控管、教育、衛生、貿易、房地產、治理,

以及在城市裡的不同行政區內部署,包括中央商務區、金融、學院、商圈、港口、機 場、科技和工業區。

無論是在城市裡的不同部門或行政區內,這些智慧城市的各個領域只需要依靠少 許的知識程式。支援智慧城市的基本知識流程是:寬頻通信、互動式服務、使用智慧

(26)

設備和代理商、情報收集、創造性的行為、集體的智慧、技能的升級、創新、監控和 測量。「整合」是一個關鍵因素,使上述流程可相互合作,和創造在協同解決問題和 創新時有更高效率的環境。

於是另一個智慧城市的推動組織 IBM 在 2009 年發表一本「智慧城市」專書,

其中指出將城市本身視為一個生態系統,在城市中的六大面向則構成了不同的子系 統,而這些子系統又形成一個彼此連結、互相影響的實體空間,IBM 期望能透由先 進的資通訊技術,透過感知化、物聯化、智慧化的方式,可以將城市中的硬體、資訊、

社會的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連接起來,落實智慧城市。而城市主要是由基礎設施 環境與下圖所示六個核心系統所組成。

圖 2-2 IBM 智慧城市發展核心架構圖

資料來源:IBM 經濟發展研究中心,2009;本研究繪製

在 2009 智慧城市會議中,企業發展負責人 Yasser Alobaidan 提出智慧城市的概 念,是把所有城市(社區)的區域需求作為其目標,以確保一個更好的生活品質。一個 智慧城市的最終目標是讓其所有層次面都可互相聯結,從而提供所有市民一個更好及 更簡單的生活方式。

(27)

圖 2-3 智慧城市概念圖

資料來源:Yasser Alobaidan , 2009;本研究繪製

第三節、智慧城市的特徵

智慧城市的名稱仍然是一個相當模糊的概念,而且它的用法通常都不是很一致 的。本章節總結了最常被討論有關智慧城市主題上的一些特徵:

(一)在基礎設施發展所達到的一個階段

集中在「網路基礎設施的使用上」,以改善經濟和政治效率,並使社會、文化和 城市能夠發展(Hollands, R. G , 2008),基礎設施這個辭彙在這裡是代表商業服務、

房屋、休閒及生活方式的服務,以及資訊和通信技術 (移動和固定電話、衛星電視、

電腦網路、電子商務、互聯網服務),並帶來前列理念、以有線城市作為主要發展模 式以及連接作為增長的來源(Komninos Nicos , 2002)。

高科技和創意產業的關鍵作用在長期城市的發展中是被強調的。這一因素,隨著 軟基礎設施(知識網路、志願組織、無犯罪的環境、娛樂經濟),是理查佛羅裡達的研 究核心(Florida, R. L. , 2009)。基本的慨念是創造性的職業正在不斷增長,公司現在 定位自己以吸引「創意」。儘管創造性和有熟練技術性的勞動力的存在並不能保證城 市的表現,在知識密集和經濟日益全球化之下,這些因素將漸增的決定城市的成功

(Nijkamp P , 2008)。

1.居民 2.企業 3.公共安全 4.教育

5.交通運輸 6.醫療保健 7.公共事業

可相互聯結。

提供更好及更簡單的生活方式。

無縫的界面。

綠化科技、天然資源和環保概念。

自動化的房屋和企業有了更好的 利用能源及資源。

(28)

(二)創造一個有競爭力的環境策略

「智慧城市」被視為是一個可利用資訊和通信技術所提供的機會,以增加當地的 繁榮和競爭力-這意味著基於多方面、多部門、多層次的觀點的綜合城市發展的做法

(Paskaleva, K , 2009;Odendal Nancy , 2003)。

這將引導一個「在企業主導的城市發展中的基礎重點」(Hollands, R. G , 2008)、

建立支持企業的城市,旨在吸引新企業。資料顯示,商業主導的城市確實在社會經濟 上有令人滿意的表現。為此,城市可以設計「智慧城市」的商務園區:高知縣(Kochi)、

馬爾他(Malta)、杜拜(Dubai)都是此範例。

當地情報能力在本質上是與知識經濟有連接的、創新與科技是其增長的主要驅動 因素(Torres, L; Pina, V. & Sonia, R. , 2005),而集體社會智慧強調能力和網路作為 一個成功社區的主要驅動因素(Baron, S;Field, J. & Schuller, T , 2000)。這就需要 一個規劃範例相關於城市區域發展與創新管理,類似的「智慧城市」(或社區、集群、

地區和多群集領土)的相關概念。在於它在創新領域可提高性能的實行,因為創新和 解決新的問題是智慧的主要特點(Komninos 2002;2006)。經由區段聚焦,基於群集或 更複雜的智慧城市策略的開發,不同的領域可以開始全球性的創新機制,並大幅度提 高他們的創新體系(Komninos Nicos , 2009)。

(三)一種對城市具有包容性和永續性發展的方法

另一替代方案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對於社會及相關資本的作用給予高度的關注.於 此,一個智慧城市會變成一個擁有懂得去學習,適應及創新的社區的城市(A Coe;

Paquet G.&Roy J. , 2001).這包括了以達成可在公眾服務上如何將城市居民融入社會 為目的的一個強力重點(Southampton City Council , 2006)以及在協同設計時強調居 民的參與性(Deakin M , 2007;Allwinkle S , 2007)。

由此看來,永續發展可說是智慧型城市的主要決策因素,朝向社會的永續發展邁 進的行動,可藉由電子參與技術的整合來觀察,例如對所提出的服務改善的線上諮詢

(29)

與商議,來支持使用者,也是在民主社會裡對未來條款有決定權的公民來參與(Deakin M , 2010)。

環境的永續性(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是對這一個缺乏資源的世界極為重要 的,尤其是當城市的開發和財富越來越以旅遊和自然資源為基礎時:他們的開採必須 對自然遺產保證安全和可保證再生能源的使用。最後一點是連結企業領導化的發展,

因為,在一方面可提高經濟增長的措施須有明智的平衡,和在另一方面保護薄弱的環 節,是一個城市永續發展的基石。

人們需要能夠使用科技以從中受益(見吸收能力)。當社會及連帶關係的問題沒 有被適當地的考慮,社會兩極分化的結果可能會發生( Poelhekke S , 2006)。 然而,

在政策上對於創造智慧城市會有可能帶來階層不平等所產生的爭論,仍然沒有得到解 決。這是永續發展可以決定一個「智慧」城市的概念,與一個數位或一個智能城市相 較之下,所提出的爭論(Caragliu A;Del Bo, C. & Nijkamp P , 2009)。

(四)創造更有效率的城市

智慧城市的創建是有能力去解決當代的挑戰,在城市的問題上能更有效率的整合 城市系統。基於知識集群、人類帶領的創新和全球網絡,他們創造出更多的創新和有 競爭力的城市;提供對環境問題上的監控和管理的更高容量;改善城市交通;更安全 的城市空間。這個更大的效率是基於對人力、群體和人工智慧,換言之,城市的活動、

機構能力、資訊科技融合的解決方案的平臺。

大學的研究實驗室已經開發了智慧城市的原型和解決方案。麻省理工學院的智慧 城市實驗室(MIT Smart Cities Lab)專注在智慧型、永續的建築物、移動系統(綠化兩 輪電動自行車、移動性的需求、電動汽車、輪式機器人);英特爾城市研究財團 (IntelCities)提出為電子政府、規劃系統和公民參與的解決方案;薩洛尼卡亞裡士多德 大學的城市與區域創新研究小組(URENIO)為了創新經濟已開發出一系列智慧城市 的平臺、專注在戰略情報、技術轉讓、合作創新,和籌劃,同時也透過其門戶網站給 予全球對智慧城市研究與規劃的觀察。

(30)

大型的資訊科技和電信公司,如思科(Cisco)、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IBM)、

微軟(Microsoft)已經制定了新的解決方案和智慧城市的倡議。Cisco 推出全球智慧城 市化的倡議,以幫助世界各地的城市使用網路作為第四種公用事業的綜合城市管理,

更好的公民生活品質和經濟發展;Microsoft 與英國考文垂大學(Coventry University) 和伯明罕市議會(Birmingham City Council)在智慧城市概念證明上一起合作,這是一個 專注在交通運輸上可交交互操作的技術平臺;IBM 宣佈其超智慧城市以運用在城市 的生態系統中新的思考圖徑及作法的啟動來刺激在城市及都會區域內的經濟成長和 生活品質。

表 2-1 啟動智慧城市的主要領域綜理表 創新經濟

(Innovation economy)

城市基礎設施

(Urban infrastructure)

政府治理

(Governance)

城市的產業、集群、和

行政區裡的創新 交通運輸 公民的行政服務

知識勞動人口:教育和就業 能源、公用事業 參與式和直接民主 創造知識密集的企業 環境、安全的防護 公民服務: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IBM , 2009;本研究彙整 在 2009 智能城市會議中,企業發展負責人 Yasser Alobaidan 究歸納出五點發展智 慧城市的特徵:

1. 一個智慧城市為社區提供先進的應用及服務,通過一個尖端的資科訊技術,

讓每一個人在任何時間及地點都可得到其提供的服務,從而傳遞一個更好的 生活方式。

2. 這些服務領域包括安全、健康、教育與公用事業的管理。

3. 智慧城市會包含一個在已開發及不發達的區域裡為全部的人民提供可負擔 地起的寬頻基礎建設。

4. 每個社區都通過一個完善的服務結構互相連結,這讓它們處於一個先進的資 訊共用的形勢。

5. 一個創新平臺在一個適當的地方,促進一個新應用及服務的開發和市民的參

(31)

與。

由於全球化的智慧城市推動發展趨勢,各國紛紛擬定相關的發展內容與政策,並 透過相關學者的文獻中,歸納出智慧城市所包含的主要特徵:

表 2-2 智慧城市特徵綜理表

專家學者 智慧城市特徵

ICF 主席 John Jung

智慧城市必須具備的五項特徵:領導(leadership)、創新 開放(open)、遠大願景(vision)、創造地方性模範(local heroes)、善用科技(technology)。

N. Komninos 教授 智慧城市是三個系統的創新結合:創新群聚、創新和技 術的教育機構、數位創新環境。

William J. Mitchell 教授

智慧城市是系統中的系統,智慧城市群目的在追求永續 發展、適合居住的環境以及透過科技達到社會公平與設 計創新。

IBM 商 業價 值研 究院 經 濟發展研究中心負責人 Susanne Dirks

「智慧城市」需要具備四大特徵:全面感測、充分整合、

激勵創新、營運合作。

維也納科技大學-區域科 學 研 究 中 心 Rudolf Giffinger 教授

智慧城市的六個特徵:智慧經濟(競爭力)、智慧市民(社 會和人力資本)、智慧治理(參與)、智慧移動性(運輸和 ICT)、智慧環境(自然環境)、智慧生活(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中華大學智慧城市研究室,2010;廖文瑞,2012

第四節、智慧城市的定義

一、智慧城市的定義

智 慧 城 市 可 以 沿 著 六 個 主 軸 線 或 層 面 去 鑑 定 和 排 名 ( Giffinger,Rudolf et al. ,2007)。這些主軸是:智慧經濟(Smart Economy)、智慧流動性(Smart Mobility) 、 智慧環境(Smart Environment)、智慧的人(Smart People)、智慧生活(Smart Living)、及 最後,智慧的治理(Smart Governance)。這六軸在城市增長和發展與傳統上、區域及 新的理論連接。尤其這些主軸是分別建立於在區域的競爭力、運輸及資通訊技術的經 濟學、自然資源、人力及社會資本、生活品質、並和公民參與治理城市的理論上。智 慧城市這個詞已被賦予各種不同的含義,它在文獻中就有不同的描述:

(32)

最初的智慧城市被定義為城市的虛擬重建,如同虛擬城市(Droege,P.ed. , 1997)。

這一詞已被廣泛的使用、而且也與數位城市(Digital City)、資訊城市(Information City) 、 有 線 城 市 ( Wired City) 、 電 訊 城 市 ( Telecity) 、 知 識 為 基 礎 的 城 市

(Knowledge-based City)、電子社區(Electronic Communities)、電子空間社區

(Electronic Community Spaces)、彈性城市(Flexicity)、電訊城邦(Teletopia)、

網路城市(Cyberville)這些辭彙劃為等號。它們涵蓋了涉及社區與城市中的數字空 間裡的電子和數位的應用。由智慧社群世界基金會所定義的智慧城市,是以資通訊的 科技為基礎的發展環境,它將智慧城市與智慧成長相互連結。一個智慧城市是會利用 有意義及重要的方式去做有意識的努力,並使用資訊技術來改變其區域內的生活和工 作,而不是運用增量的方式(California Institute for Smart Communities , 2001) 。

另一個被定義的智慧城市是具有資訊和通信技術植入的智慧環境,並可建立把數 值帶入物理世界的互動空間。從這個觀點來看,智慧城市(更籠統的說法是智慧空間)

是指在物質環境中資通訊技術和感測器系統逐漸的消失,因為他們已被植入到我們生 活、旅遊和工作的物體及環境中(Steventon , A.&Wright,S.(eds) , 2006) 。

智慧城市也被定義為在相同的領域裡為該區所帶來的創新和資通訊技術。因此智 慧城市論壇(ICF),在 2006 年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標,這些指標為了使社區和地區瞭 解如何在今天的寬頻經濟下可以有競爭優勢進而提供了一個框架。要成為一個智慧城 市必須具備以下所有條件:

1. 對於企業、政府設施和住宅實施寬頻通信的重要部署。

2. 有效的教育、培訓和能執行知識工作的勞動力。

3. 促進數位民主的政策和方案,以縮小數位鴻溝及確保在寬頻革命下所有階層 和民眾皆可受益。

4. 創新的公共和私營部門,並努力創造經濟集群和風險資本,以提供新企業的 發展。

5. 有效的經濟發展和市場行銷可充分利用社區的寬頻去吸引優秀人才的就業和

(33)

投資。

同時,智慧城市(社區、集群、地區) 被定義為多層領域系統的創新。它是一個 可聚集知識密集的活動,利用機構去帶來學習和創新的合作,並讓數位空間的溝通和 互動使城市有最大限度地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城市(Komninos 2002;2006)。

在 2009 智能城市會議中,企業發展負責人 Yasser Alobaidan 總結並一致在一個定 義上:

1. 學術性:一個城市為了提高該市的生活品質跟全球別的城市比較起來所產生的智 慧財產數量。

2. 供應商:一名市民在每一秒可產生或得到的以百萬位元為單位的數據流動量,這 也稱之為數位城市(CyberCity)。

3. 資通訊技術:不同科技的多樣化被完美的結合以提供無縫的聰慧應用及在個別接 入網絡的服務。

4. 市民:感受到服務、關照、價格、品質、可用性和速度效率的生活。

由此可知,一個城市可以被定義為「智慧」,透過參與式的治理,跟隨著在自然 資源上有一個智慧的管理,投資在人力、社會資本、傳統運輸及現代資通訊技術(ICT) 的基礎設施上,可以刺激並供給能有永續性的經濟發展和一個高品質的生活。

二、智慧城市的層面

智慧城市進化到對一個城市內關於人類、集體和人工智慧上所有層面的強力整 合。他們是作為結合三個主要層面的多方面的維群構造(Komninos , 2006;2008):

(一)第一個層面涉及到城市人民

在這個城市生活和工作且擁有智慧、創造力和創建(設)力的人民。這個關點是由 Richard Florida (2002)用來形容創意城市的,這匯集了新創建階層的價值觀念和要 求,包括有知識和有才能的人、科學家、藝術家、企業家、風險資本家和其他創造性 的人才,這些人對於決定他們的職場是如何組織的,公司是否可將昌盛及城市是否將

(34)

(二)第二個層面涉及到城市人口的集體智慧

集體智慧是人類社會透過這種的分化與整合,競爭與協作的創新機制,而往更高 的複雜性和和諧性發展,進化出的能力(Atlee T.&Pór George , 2006)。此層面是根據 城市的機構,這些機構賦予知識和創新方面的合作。

(三)第三個層面涉及到把人工智慧技術嵌入到城市的物理環境中,並讓城

市民眾使用

通信基礎設施、數位空間和可解決問題的線上工具都可讓城市民眾享用。所以智 慧城市的概念整合了所有上述的三個層面,包括物理、體制和數位空間。

因此,智慧城市一詞描述了這個領域包括:

1. 發展知識密集活動或集群等活動

2. 社會合作崁入的常式-,允許知識和技術絕竅被取得及適應;

3. 發達的通訊基礎設施、數位空間和知識 / 創新管理工具

4. 一個經過驗證可創新、管理和解決難題的能力,因為創新和管理的能力是衡量智 力的關鍵因素。

智慧城市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然而,當智慧城市更加依靠集體智慧/協作智慧、

創新系統、以及網路的協作空間時,智慧城市的研究和文獻似乎卻對於嵌入式系統、

感測器和互動媒體更加重視。在任何情況下,這兩個概念都試圖整合上述三個層面的 城市空間(物理、社會和數位)。

三、 智慧城市對數位城市

瞭解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的爭論是從其他形式的數位空間,即「數位城市」和「智 慧環境」來描述他們之間的分歧。所有的智慧城市即是數位城市,但所有的數位城市 並不是智慧城市(Komninos , 2002)。不同在於智慧城市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數位城 市的能力是經由數位通信的服務所提供的。採取以下的例子:

當一個城市或當地社區的行政部門已經在提供離線的服務同時,他們也提供了

(35)

線上「透過其門戶網站」的服務。這是一個數位城市為市民提供網上服務的 代 表性案例。

1. 一群人/組織使用數位空間的諮詢和民眾之間的線上合作來創建新的產品 / 服 務。這是一個由智慧城市創建與公民參與典型的服務案例。在第二案例中,數 位空間成為一種工具。利用集體的智慧和策劃新的方案去幫助民眾需求 使這工 具可以對一個社區的能力產生貢獻。

一般而言,我們可以說,在當地政府的服務供應中,數位城市是位於在公共權力 和公民下游之間的服務接收者(作為數位市場);然而智慧城市是位於公民與公共權 力的上游之間,來賦予共同創造和協同設計的服務 (如生活實驗室)。這種觀點解釋 了為什麼智慧城市的主要構造是跟創新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有聯繫的,如競爭情報、技 術吸收、協同產品開發、和新產品的推廣。

智慧環境是當數位互動走出電腦並成為嵌入到建築物和城市基礎設施的數位空 間中。智慧環境是聯合了可以提供自動化服務的數位城市與可以提供自動收集和處理 資訊以及新產品的開發/服務發展的智慧城市。故下列歸納出數位城市與智慧城市於 概念上之差異:

表 2-3 數位城市與智慧城市差異分析表 發展階段

關注焦點 數位城市 智慧城市

資通訊技術發展 基礎設施佈件與研發(初期階段) 應用發展與服務(成熟階段)

技術重點 資訊網路普及與硬體設施效益 智慧決策與整合服務

隱含概念 資訊社會概念 人、科技、環境三者共生

資訊訊息 資源的整合與分享 知識創新與智慧產生

資料來源:中華大學智慧城市研究室,2010

(36)

第三章、國際推動智慧城市組織

目前智慧城市的研究包涵了許多組織,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智慧城市實驗室」

(The MIT Smart Cities Lab)、「世界智慧城市基金會」(The World Foundation for Smart Communities)、「薩洛尼卡亞裡士多德大學的城市與區域創新研究小組」(URENIO research unit , Aristotle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坎皮納斯大學的全球資訊網路實 驗室」(The Lab for Global Information Networks, UNICAMP) 、「智慧城市論壇」

(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 ICF) 、 「 IBM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Cisco」(Cisco Systems , Inc.) 以及「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Industrial Economics & Knowledge Center,IEK)等等。

對智慧城市的瞭解可以透過國際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組織行動去瞭解智慧城市 的內涵與案例。目前國際上最有名的智慧城市推動組織為智慧城市論壇 (ICF),其每 年選出國際上最具代表性的智慧城市進行頒獎與宣傳理念(侯鈞元,2010)。

第一節、ICF 智慧城市論壇簡介

一、ICF 智慧城市論壇歷程

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ICF)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985 年。智 慧城市論壇形成於 20 世紀 90 年代,目前已有 26 年歷史,並在 2004 年成為一個獨 立的組織。

1985 年,世界通訊協會(World Teleport Association)是由 Guy Tozzoli ─ 世界貿易 中心協會的總裁和創始人,也是世界貿易中心規劃建設和設計的負責人所創辦的。

WTA 的創辦相當於日本的 Tadoyoshi Yamada。WTA 的創建是為了帶來一個新的類型

─〝港口〞,這可將資訊快速傳播進而刺激經濟、貿易和城市改造和房地產的發展。ICF 創始人 John G.Jung 也是 WTA 董事會的成員之一。

1995 年,在 Louis Zacharilla 和 Robert Bell 先生的支持下,John G.Jung 在多倫多,

安大略省(加拿大)首次舉辦了“Smart95”會議。第一次,本次會議匯集了來自世界

(37)

各地的高級電信管理人員和經濟發展官員。他們花費了三天時間來研究電信作為一個 重要的基礎設施的崛起。多倫多事件被認為是獨特的和前瞻性的,是智慧城市運動的 發源地。

1998 年,WTA 在董事會成員 John G.Jung、阿爾卡特公司的 Jan Glinski 和義大利 的經濟學家 Amedeo Levorato 博士,及現任 Telerete 的首席執行官的帶領下,WTA 首 次在倫敦舉行的 Teleport98 會議上首次介紹了在歐洲的智慧化城市的概念。

1999 年,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全球會議上,世界通訊端協會(WTA) 宣佈第一個年度智慧城市為新加坡。

2001 年,世界通訊端協會(WTA)在內部董事會議上核定了一個非營利的智庫機 構,並以智慧社群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urm,簡稱 ICF)命名,ICF 因此被設 定為 WTA 下的一個特別企劃團隊。ICF 在它發行的第一個研究報告中採定相關評估 基礎條件,並用以檢驗智慧社群,在 Robert Bell 指導與交叉研究下,檢驗並確認全 世界六個具有代表性的智慧社群是如何執行寬頻政策去創造良好的濟和政體和社會 活動系統。白皮書奠定了研究評估智慧城市所採用的五項指標。直到至今,ICF 的研 究人員運用這五項指標去確認,並研究和評估智慧城市。

2002 年,ICF 發行它的第一個年度 7 大智慧社群名冊。該列表 Louis Zacharilla 所創建在國際間變得流行。它成為 ICF 永久的特徵,並是 ICF 的年度高峰會的重點。

2004 年,世界通訊端協會(WTA)在 Robert Bell、John Jung、Louis Zacharilla 的指 導下同意 ICF 成為獨立運作的組織。ICF 在紐約市的經濟發展總公司的支持下首次舉 行建設寬頻經濟高峰會議。紐約市市長 Michael Bloomberg 跟那個代表說:他自豪「ICF 把紐約市當他的家」。運動創始人之一 James Balsillie (黑莓手機的創建者),Pew 互 聯網與美國生活專案研究和 E 化墨西哥的主任 James Balsillie 是領導該事件的討論 者。蘇格蘭的格拉斯哥,被命名為年度智慧城市。在紐約舉行的高峰會議成為 ICF 每年春天都會舉辦的會議。

2005 年,在 Mel Horwitch 博士指導下,ICF 與紐約理工大學以及企業(ITE)展開

(38)

高峰會議。ICF 也在布魯克林的理工大學(該大學旗下擁有三位諾貝爾得主的教學人 員)舉行了年度高峰會議。

2006 年,臺北市長馬英九歡迎 ICF 創始人來到臺灣,而 John Jung 在他們的第一 個亞洲數位會議裡榮任為會議主持人。馬先生於 2008 年當選臺灣總統,並且在同年 歡迎 ICF 的創始人 John Jung 訪問亞洲。

2007 年,在 ICF 的第一次參觀學習他們帶領了技術管理人員、市長和其他領導 人觀摩亞洲智慧城市,這其中包括了 2005 年智慧城市首獎的日本三鷹市和 2006 年智 慧城市首獎臺灣臺北市。ICF 在紐約市主辦第一次世界智慧城市的校友晚宴。受邀人 士包括了許多來自世界各地 Smart21 和前七位的智慧城市入選名單,連同來自全球各 地的貴賓。在那之後的下半年,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被選為 2007 年度智慧城市。

在十月,滑鐵盧市市長布倫達哈洛倫召集在地城市活動,宣佈 2007 年加拿大獲選 ICF 智慧城市獎。

2008 年,ICF 在理工大學所舉辦的「打造寬頻經濟高峰會」上發布一份研究白皮 書,談論關於電子政務能使社群更具有競爭性,同時 ICF 宣佈建立一個永久專研智慧 社群的學院。籌款活動在 2008 年後期開始積極拓展。

表 3-1 ICF 組織的歷程綜理表

年度 內容概述

1985

智慧化城市運動發起,論壇在 90 年代成形,ICF 公司創始人 John G. Jung

成為 WTA 董事會的成員之一。

1995

John G. Jung 在多倫多,安大略省(加拿大)製造了“Smart95”。多倫多

是智慧城市運動的發源地。

1998

世界通訊協會(WTA)在倫敦所舉行的 Teleport98 會議上,首次介紹了有

關歐洲智慧城市的概念。

1999

於美國紐澳良全球會議上,世界通訊協會(WTA)宣佈第一個年度智慧城

市為新加坡。

2001

世界通訊協會(WTA)在內部董事會議上核定以智慧社群論壇(ICF)命

名,ICF 因此被設定為 WTA 下的非營利智庫團隊。

資料來源:(ICF 網站,2011.12.10);本研究彙整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mmunity industry enhancement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goals of rural community empowerment; conversely, the collapse of communities and

A factorization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an impenetrable obstacle in a homogeneous medium (Helmholtz equation) using the spectral data of the far-field operator was developed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fostering independent applica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Strategy 7: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track, reflect on, and share their learning progress (destination). •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The existence of cosmic-ray particles having such a great energy is of importance to astrophys- ics because such particles (believed to be atomic nuclei) have very great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