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CBETA 電子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CBETA 電子版"

Copied!
1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2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26, No. 1536

No. 1536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一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緣起品第一

  世尊一時。遊力士生處。至波波邑。住折路迦林。時彼邑中諸力士眾。於恒聚戲 東西村間。嗢跋諾迦舊制多所。共造臺觀瑩飾初成。未有沙門婆羅門等。及諸力士曾 所受用。時力士眾聞佛世尊。將苾芻僧住近林內。互相慶慰咸共議言。我等所修勝妙 臺觀。應先請佛及苾芻僧。無上福田於中止住。然後我等隨勝善業。所獲資財於中受 用。由斯我等長夜獲得。利益安樂豈不善哉。諸力士眾作是議已。各集徒侶并諸眷屬

。出波波村往如來所。到已頂禮世尊雙足。右遶三匝退坐一面。時薄伽梵以慈軟音。

慰問力士并諸眷屬。復以種種微妙法門。示現教導讚勵慶喜。說是事已默然而住。諸 力士輩聞佛所說。歡喜踊躍即從座起。合掌恭敬俱白佛言。我此邑中諸力士眾。於恒 聚戲東西村間。嗢跋諾迦舊制多所。共造臺觀瑩飾初成。未有沙門婆羅門等。及諸力 士曾所受用。唯願世尊哀愍我等。將諸弟子於中止住。令我長夜利益安樂。爾時如來 哀愍彼故。將諸弟子往住其中。復以妙音。為諸力士宣揚種種施果差別。問答往還過 初夜分。諸力士輩并其眷屬。聞法歡喜禮佛而去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吾今背痛暫當寢息。汝可代吾為苾芻眾宣說法要勿空度也。

時舍利子默然受教。佛便四疊嗢怛羅僧。敷為臥具大衣為枕。端身累足右脇而臥。如 理作意住光明想。及當起想具念正知。如大寶山寂然無動

  爾時舍利子。告苾芻眾言。此波波村離繫親子。處無慚眾自號為師。其人命終未 逾旬月。諸弟子輩兩兩結朋。諍訟紛紜互相陵蔑。各言法律我解非餘。如我所知是法 是律。我之所說應理合儀。汝等於斯悉皆絕分。於其師教各隨己執。迴換前後或減或 增。破析支離遂成多部。欲知勝負便共激論。為脫過難遞相誹斥。雖有論言而無論道

。口出刀矟以相殘害。諸有白衣信彼法者。見其弟子乖諍如斯。皆共瞋嫌毀而捨去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此波波村離繫親子。所有法律惡說惡受。不能出離不趣正覺

。是可壞法無趣無依。我等如來應正等覺大師法律。善說善受能永出離。能趣正覺非 可壞法有趣有依。我等今應聞佛住世。和合結集法毘奈耶。勿使如來般涅槃後。世尊 弟子有所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

(2)

集異門足論一法品第二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一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示

。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一法云何。嗢柁南曰  一法謂有情  依食依行住 

 於一切善法  不放逸為尊 

  一切有情皆依食住。一切有情皆依行住。於諸善法不放逸勝是謂一法。一切有情 依食住者。何等是食而言有情皆依食住。如世尊說。苾芻當知食有四種。能令部多有 情安住。及能資益諸求生者。何謂四食。一者段食若麁若細。二者觸食。三者意思食

。四者識食。由此四食說諸有情皆依食住。何緣故知諸有情類皆依食住。謂諸有情於 彼彼聚。由此諸食未盡為因。有想等想施設言說。活住存濟差別而轉。若諸有情於彼 彼聚。由此諸食已盡為因。有想等想施設言說。死歿殞逝差別而轉。由此故知諸有情 類皆依食住

  問如是四食當言有為當言無為。答應言有為。問如是四食當言常當言無常。答應 言無常。問如是四食當言恒當言非恒。答應言非恒。問如是四食當言變易當言不變易

。答應言變易。問如是四食當言緣已生。當言非緣已生。答應言緣已生。問如是四食 當言名攝當言色攝。答段食應言色攝。餘三食應言名攝。問如是四食當言有見當言無 見。答應言無見。問如是四食當言有對當言無對。答段食應言有對。餘三食應言無對

。問如是四食當言是心當言非心。當言是心所當言非心所。當言心相應當言心不相應

。答段食應言非心非心所心不相應。觸意思食應言是心所與心相應。識食應言唯是心

。問如是四食當言善。當言不善當言無記。答段食應言無記。餘三食應言或善或不善 或無記。云何善觸食。答若善有漏觸為緣。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

。充悅隨充悅。護隨護轉隨轉。持隨持是謂善觸食。云何不善觸食。答若不善觸為緣

。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是謂不善觸食。云何無記觸 食。答若無記觸為緣。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是謂無 記觸食。云何善意思食。答若善有漏觸相應諸思等。思現前等。思已思思類造心意業

。是謂善意思食。云何不善意思食。答若不善觸相應諸思等。思乃至意業是謂不善意 思食。云何無記意思食。答若無記觸相應諸思等。思乃至意業是謂無記意思食。云何 善識食。答若善有漏思相應諸心意識。是謂善識食。云何不善識食。答若不善思相應

。諸心意識是謂不善識食。云何無記識食。答若無記思相應。諸心意識是謂無記識食

。問如是四食當言有漏。當言無漏。答應言有漏。問如是四食當言學當言無學。當言 非學非無學。答應言非學非無學。問如是四食當言欲界繫。當言色界繫。當言無色界 繫。答段食應言欲界繫。餘三食應言或欲界繫。或色界繫。或無色界繫

(3)

  問諸食皆是段食耶。答諸段食皆是食。有是食非段食。謂餘三食及世俗。問諸食 皆是觸食耶。答諸觸食皆是食。有是食非觸食。謂餘三食及世俗。問諸食皆是意思食 耶。答諸意思食皆是食。有是食非意思食。謂餘三食及世俗。問諸食皆是識食耶。答 諸識食皆是食。有是食非識食。謂餘三食及世俗。問諸段皆是食耶。答應作四句。有 是段而非食。謂段為緣諸根損減大種變壞。有是食而非段。謂餘三食及世俗。有是段 亦是食。謂段為緣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有非段亦非食

。謂除前相。問諸觸皆是食耶。答應作四句。有是觸而非食。謂無漏觸及有漏觸為緣

。諸根損減大種變壞。有是食而非觸。謂餘三食及世俗。有是觸亦是食。謂有漏觸為 緣。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乃至持隨持。有非觸亦非食。謂除前相。如 觸食有四句。意思識食應知亦爾。頗有食為緣。生食生非食生食非食耶。答生。云何 食為緣生食。答段食為緣生餘三食。云何食為緣生非食。答段食為緣。生受想作意等

。云何食為緣。生食非食。答段食為緣。生餘三食及受想作意等。頗有非食為緣。生 非食生食生食非食耶。答生。云何非食為緣生非食。答如眼及色為緣。生受想作意等

。云何非食為緣生食。答如眼及色為緣。生觸意思識食。云何非食為緣。生食非食。

答如眼及色為緣。生觸意思識食。及受想作意等。頗有食非食為緣。生食非食。生食 生非食耶。答生。云何食非食為緣。生食非食。答如眼及色眼識為緣。生觸意思識食

。及受想作意等。云何食非食為緣生食。答如眼及色眼識為緣。生觸意思識食。云何 食非食為緣。生非食。答如眼及色眼識為緣。生受想作意等。問若段食已斷已遍知。

觸食亦爾耶。答若觸食已斷已遍知。段食亦爾。有段食已斷已遍知。非觸食。謂已離 欲染未離上染。如以段食對觸食。對意思識食亦爾。問若觸食已斷已遍知。意思食亦 爾耶。答如是。如以觸食對意思食。對識食亦爾。問若意思食已斷已遍知。識食亦爾 耶。答如是。問若於食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已離染耶。答若於段食已斷已遍 知。彼於欲界已離染。非於色無色界。若於餘三食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皆已 離染。爾時於一切一切事一切種一切位一切處一切結。皆已離染故

  一切有情依行住者。何等是行。而言有情皆依行住。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諸 有情於彼彼聚不死不殞。不破不沒不失不退。皆由壽住命根相續。此壽命根說名為行

。由此行故一切有情存濟住活。此行於彼能護隨護能轉隨轉。由此故說一切有情皆依 行住。何緣故知諸有情類皆依行住。謂諸有情於彼彼聚。由此壽行未盡為因。有想等 想施設言說活住存濟差別而轉。若諸有情於彼彼聚。由此壽行已盡為因。有想等想施 設言說。死沒殞逝差別而轉。由此故知諸有情類皆依行住

  問如是壽行當言有為。當言無為。答應言有為。問如是壽行當言常。當言無常。

答應言無常。問如是壽行當言恒當言非恒。答應言非恒。問如是壽行當言變易。當言 不變易。答應言變易。問如是壽行當言緣已生。當言非緣已生。答應言緣已生。問如 是壽行當言名攝。當言色攝。答應言名攝。問如是壽行當言有見。當言無見。答應言

(4)

。當言是心所。當言非心所。當言心相應。當言心不相應。答應言非心非心所心不相 應。問如是壽行當言善。當言不善。當言無記。答應言無記。問如是壽行當言有漏。

當言無漏。答應言有漏。問如是壽行當言學當言無學。當言非學非無學。答應言非學 非無學。問如是壽行當言欲界繫。當言色界繫。當言無色界繫。答應言或欲界繫。或 色界繫。或無色界繫。云何欲界繫。答欲界壽云何色界繫。答色界壽。云何無色界繫

。答無色界壽

  問若欲界壽已斷已遍知。色界壽亦爾耶。答若色界壽已斷已遍知。欲界壽亦爾。

有欲界壽已斷已遍知。非色界壽。謂已離欲染未離色染。問若欲界壽已斷已遍知。無 色界壽亦爾耶。答若無色界壽已斷已遍知。欲界壽亦爾。有欲界壽已斷已遍知。非無 色界壽。謂已離欲染未離無色染。問若色界壽已斷已遍知。無色界壽亦爾耶。答若無 色界壽已斷已遍知。色界壽亦爾。有色界壽已斷已遍知。非無色界壽。謂已離色染未 離無色染。問若於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已離染耶。答若於欲界壽行已 斷已遍知。彼於欲界已離染。非於色無色界。若於色界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界 已離染。非無色界。若於無色界壽行已斷已遍知。彼於欲色無色界皆已離染。爾時於 一切一切事一切種一切位一切處一切結。皆已離染故

  於一切善法不放逸勝者。云何不放逸。答若為斷不善法。為圓滿善法。常習常修 堅作恒作。數修不止名不放逸

集異門足論二法品第三之一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二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 示。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二法云何。嗢柁南曰  二法謂名色  乃至盡無生 

 總二十七門  應隨次別釋 

  有二法。謂名色。復有二法。謂無明有愛。復有二法。謂有見無有見。復有二法

。謂無慚無愧。復有二法。謂慚愧。復有二法。謂惡言惡友。復有二法。謂善言善友

。復有二法。謂入罪善巧出罪善巧。復有二法。謂入定善巧出定善巧。復有二法。謂 界善巧作意善巧。復有二法。謂質直柔和。復有二法。謂堪忍可樂

  復有二法。謂和順供養。復有二法。謂具念正知。復有二法。謂思擇力修習力。

復有二法。謂不護根門。食不知量。復有二法。謂能護根門。於食知量。復有二法。

謂匱戒匱見。復有二法。謂破戒破見。復有二法。謂具戒具見。復有二法。謂淨戒淨 見。復有二法。謂見如理勝。復有二法。謂厭如理勝。復有二法。謂於善不喜足。於 斷不遮止。復有二法。謂奢摩他毘鉢舍那。復有二法。謂明解脫。復有二法。謂盡智 無生智。此中有二法。謂名色者。名云何。答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及虛空擇滅非擇滅

。是謂名。色云何。答四大種及所造色。是謂色

(5)

  復有二法。謂無明有愛者。無明云何。答如法蘊論說。有愛云何。答色無色界諸 貪等。貪執藏防護耽著愛染。是謂有愛

  復有二法。謂有見無有見者。有見云何。答若謂我世間常。由此發起忍樂觀見是 謂有見。云何無有見。答若謂我世間斷。由此發起忍樂觀見。是謂無有見

  復有二法。謂無慚無愧者。無慚云何。答如世尊說。有無慚者。於可慚法而不生 慚。可慚法者。謂諸惡不善法。順雜染順後有。有熾然苦異熟。順當來生老死。彼於 如是惡不善法生時。無慚無所慚無別慚。無羞無所羞。無別羞無崇敬。無所崇敬。無 隨屬無所隨屬。於自在者無怖畏轉。是謂無慚。無愧云何。答如世尊說。有無愧者於 可愧法而不生愧。可愧法者。謂諸惡不善法。乃至順當來生老死。彼於如是惡不善法 生時。無愧無所愧。無別愧無恥無所恥無別恥。於諸罪中不怖不畏。不見怖畏是謂無 愧

  復有二法。謂慚愧者。慚云何。答如世尊說。諸有慚者於可慚法而生於慚。可慚 法者。謂諸惡不善法。乃至順當來生老死。彼於如是惡不善法生時。有慚有所慚有別 慚。有羞有所羞有別羞有崇敬有所崇敬。有隨屬有所隨屬。於自在者有怖畏轉。是謂 慚。愧云何。答如世尊說。諸有愧者於可愧法而生於愧。可愧法者。謂諸惡不善法。

乃至順當來生老死。彼於如是惡不善法生時。有愧有所愧有別愧。有恥有所恥有別恥

。於諸罪中有怖有畏。能見怖畏是謂愧

  復有二法。謂惡言惡友者。惡言云何。答如法蘊論說。惡友云何。答亦如法蘊論 說

  復有二法。謂善言善友者。善言云何。答如有一類。若親教若同親教。若軌範若 同軌範。若餘隨一尊重可信往還朋友。如法告言。汝從今去。勿壞身業。勿壞語業。

勿壞意業。勿行不應行處。勿親近惡友。勿作三惡趣業。如是教誨稱法應時。於所修 道隨順磨瑩。增長嚴飾宜便常委。助伴資糧於此教誨。欣喜愛樂信受隨順。不左取而 右取。不拒逆不毀訾不非撥。是謂善言。善友云何。答如法蘊論說

  復有二法。謂入罪善巧出罪善巧者。入罪善巧云何。答罪謂五部五蘊罪。何等為 五。一者他勝。二者眾餘。三者墮煮。四者對首。五者惡作。入罪善巧。謂如實知見

。如是苾芻犯他勝罪。如是苾芻犯眾餘罪。如是苾芻犯墮煮罪。如是苾芻犯對首罪。

如是苾芻犯惡作罪。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苾芻犯趣他勝罪。如是苾芻犯趣眾餘罪。如 是苾芻犯趣墮煮罪。如是苾芻犯趣對首罪。如是苾芻犯趣惡作罪。復次如實知見。此 苾芻犯如是他勝罪。此苾芻犯如是眾餘罪。此苾芻犯如是墮煮罪。此苾芻犯如是對首 罪。此苾芻犯如是惡作罪。復次如實知見。此苾芻犯趣如是他勝罪。此苾芻犯趣如是 眾餘罪。此苾芻犯趣如是墮煮罪。此苾芻犯趣如是對首罪。此苾芻犯趣如是惡作罪。

復次如實知見。諸苾芻所犯罪若重若輕。若深若淺若有餘若無餘。若隱覆若不隱覆。

若顯了若不顯了。若已發露若未發露。若已除滅若未除滅。若可說若不可說。若可作

(6)

鉢舍那。是謂入罪善巧。出罪善巧云何。答罪謂五部五蘊罪。如前說出。罪善巧。謂 如實知見眾餘。墮煮。對首。惡作四罪。可出其事云何。如有說言。我如是說如是顯

。於如是罪非說非顯。我如此說如此顯。於如是罪是說是顯。我如是顯了如是發露。

如是作法於如是罪。非發露非除滅。我如此顯了如此發露。如此作法於如是罪。是發 露是除滅。於如是出種種罪中解了。乃至毘鉢舍那。是謂出罪善巧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一

(7)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二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二法品第三之二

  復有二法。謂入定善巧出定善巧者。入定善巧云何。答定謂八部八蘊定。即四靜 慮四無色定入定善巧。謂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入初靜慮定。如是補特伽羅。乃至 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於初靜慮定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 伽羅。乃至於非想非非想處定有善巧作意。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入初靜慮道

。如是補特伽羅。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道。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於入初靜慮 道。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伽羅。乃至於入非想非非想處道。有善巧作意。其事云何

。如有說言。我如是作意如此作意。於入初靜慮定。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 善近了善分別。善思惟善通達。我如是想如是觀。如是勝解如是任持如是分別。於入 初靜慮定。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是攝心策心伏心。持心 舉心捨心制心縱心。於入初靜慮定。乃至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 是法於入定。及入定善巧。無作用無利益。無多所作但為障礙。我於此法善等了乃至 善通達。我如是法於入定。及入定善巧有作用有利益。有多所作不為障礙。我於此法

。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於如是入種種定中。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

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入定善巧。出定善巧云何。答定謂八部八蘊定。即四靜慮四 無色定出定善巧。謂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出初靜慮定。如是補特伽羅。乃至出非 想非非想處定。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於出初靜慮定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伽 羅。乃至於出非想非非想處定。有善巧作意。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出初靜慮 道。如是補特伽羅。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道。復次如實知見如是補特伽羅。於出初靜 慮道。有善巧作意。如是補特伽羅。乃至於出非想非非想處道。有善巧作意。其事云 何。如有說言我如是作意。如此作意於出初靜慮定。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 善近了善分別。善思惟善通達。我如是想如是觀。如是勝解如是任持如是分別。於出 初靜慮定。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如是攝心策心伏心。持心 舉心捨心制心縱心。於出初靜慮定。乃至出非想非非想處定。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我 如是法於出定。乃至出定善巧無作用。無利益無多所作但為障礙。我於此法善等了乃 至善通達。我如是法於出定。乃至出定善巧有作用。有利益有多所作不為障礙。我於 此法善等了。乃至善通達。於如是出種種定中解了。乃至毘鉢舍那。是謂出定善巧。

復有二法。謂界善巧作意善巧者。界善巧云何。答如有苾芻如實知見十八界。謂眼界 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

。意界法界意識界。復次如實知見六界。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復次如實知 見六界。謂欲界恚界害界。出離界無恚界無害界。復次如實知見六界。謂樂界苦界喜 界憂界捨界無明界。復次如實知見四界。謂受界想界行界識界。復次如實知見三界。

(8)

過去界未來界現在界。復次如實知見三界。謂劣界中界妙界。復次如實知見三界。謂 善界不善界無記界。復次如實知見三界。謂學界無學界非學非無學界。復次如實知見 二界。謂有漏界無漏界。復次如實知見二界。謂有為界無為界。於如是種種界。解了 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界善巧作意。善巧云何

。答如有苾芻。或受持素呾纜。或受持毘奈耶。或受持阿毘達磨。或聞親教師說。或 聞軌範師說。或聞展轉傳授藏說。或聞隨一如理者說。依止如是如理所引聞所成慧。

於眼界乃至意識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地界乃至識界有善巧作意。

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欲恚害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出離無恚無害界

。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空非我。於樂苦喜憂捨無明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 非我。於受想行識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欲色無色界。有善巧作意

。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色無色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滅界有善巧作 意。思惟空非我。於過去未來現在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劣中界有善 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妙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善不善無 記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學無學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空非我。於 非學非無學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有漏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 非我。於無漏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空非我。於有為界有善巧作意。思惟非常苦 空非我。於無為界有善巧作意。思惟空非我。復次如有苾芻。如實知見過去未來現在 作意。善不善無記作意。欲界繫色界繫無色界繫作意。學無學非學非無學作意。見所 斷修所斷非所斷作意。於如是等種種作意。解了乃至毘鉢舍那。是謂作意善巧

  復有二法。謂質直柔和者。質直云何。答心不剛性。心不強性。心不硬性。心純 質性。心正直性。心潤滑性。心柔軟性。心調順性。是謂質直。柔和云何。答身不剛 性。身不強性。身不硬性。身純質性。身正直性。身潤滑性。身柔軟性。身調順性。

是謂柔和

  復有二法。謂堪忍可樂者。堪忍云何。答謂能忍受。寒熱飢渴風日蚊虻蛇蠍等觸

。又能忍受他麁惡語。能起身中猛利切心奪命苦受。是謂堪忍。可樂云何。答設有事 至。不可容納不可矜持。不可迴轉不可忍耐。而能於彼不暴不惡。不麁不獷堪忍可樂

。易可共住止息眾惡。若有事至。可能容納可能矜持。可能迴轉可能忍耐。亦能於彼 不暴不惡。不麁不獷堪忍可樂。易可共住止息眾惡。是謂可樂

  復有二法。謂和順供養者。和順云何。答若有樂作可憙樂語可愛味語。容貌熙怡 遠離頻蹙。先言慰問具壽善來。事可忍不。可存濟不。安樂住不。食易得不。樂作如 是可憙語等諸悅豫事。是謂和順。供養云何。答供養有二種。一財供養。二法供養。

財供養云何。答以可意色聲香味觸。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餘資具。於他有情能惠能施 能隨惠施。能棄能捨能遍棄捨。是謂財供養。法供養云何。答以素呾纜或毘奈耶或阿 毘達磨。或親教語或軌範語或傳授藏。或餘隨一可信者。語於他有情。能惠能施能隨 惠施。能棄能捨能遍棄捨。是謂法供養。如是二種總名供養

(9)

  復有二法。謂具念正知者。具念云何。答若依出離遠離善法。諸念隨念專念憶念

。不忘不失不遺不漏。不失法性心明記性。是謂具念。正知云何。答若依出離遠善法

。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 舍那。是謂正知

  復有二法。謂思擇力修習力者。思擇力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諸多聞聖 弟子應如是學。諸身惡行現法當來招惡異熟。謂我若行身惡行者。現自厭毀。亦復為 他天神諸佛之所訶責。亦為有智同梵行者以法譏嫌。一切世界惡名流布。身壞命終墮 嶮惡趣生於地獄。由正了知諸身惡行。現法當來招惡異熟。故能勤斷諸身惡行。亦能 勤修諸身妙行。於語惡行及意惡行廣說亦爾。乃至勤修語意妙行。若能如是因思擇。

依思擇住思擇。斷不善法修諸善法。說名思擇亦名為力。是謂思擇力。修習力云何。

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諸多聞聖弟子修念等覺支。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

。修擇法精進喜輕安定捨等覺支。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若能如是因修習

。依修習住修習。斷不善法修諸善法。說名修習亦名為力。是謂修習力。問何故名力

。答以因此力依此力住此力。能斷能碎能破。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故名為力   復有二法。謂不護根門食不知量者。不護根門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無 聞異生眼見色已。由眼根故取相隨好。即於是處不護眼根。由住不護起世貪憂。惡不 善法隨心生長。彼於眼根不防不守。由斯故說不護眼根。以不護眼根貪瞋癡生長。耳 鼻舌身意根亦爾。且說意根者。謂意了法已由意根故取相隨好。即於是處不護意根。

由住不護起世貪憂。惡不善法隨心生長。彼於意根不防不守。由斯故說不護意根。以 不護意根貪瞋癡生長。彼由發起非理思擇眼。見諸色耳聞諸聲。鼻嗅諸香舌嘗諸味。

身覺諸觸意了諸法。於六根門不防不等防。不遍防不藏。不覆不蔽不寂靜。不調伏不 守護。是謂不護根門。食不知量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無聞異生不思擇而食

。為勇健故為傲逸故。為顏貌故為端嚴故。而食所食不思擇而食者。謂住非理所引思 擇而食所食。為勇健故食所食者。謂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令 身勇健。能作重業能荷重擔。資益壽量久住世間。能摧怨敵能越車乘。能遠跳擲能作 種種世間掉戲。為傲逸故食所食者。謂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 令我傲逸憍醉之心起等起生等生。相續引發陵蔑一切。隨情所樂作縱逸業。為顏貌故 食所食者。謂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當令我身容貌光鮮膚體潤 滑。為端嚴故食所食者。謂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當令我 身成就第一美妙形色眾所愛敬。諸有如是愛重飲食。於諸飲食不平等性。不知量性不 黠慧性。不了其相不了相已不自裁量。我今但應食爾所食。是謂食不知量。復有二法

。謂能護根門。於食知量者能護根門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諸多聞聖弟子。眼 見色已由眼根故。不取其相不取隨好。即於是處能護眼根。由住能護不起世貪。憂惡 不善法不隨心生長。彼於眼根能防能守。由斯故說能護眼根。以能護眼根貪瞋癡不起

(10)

是處能護意根。由住能護不起世貪憂惡不善法。不隨心生長。彼於意根能防能守。由 斯故說能護意根。以能護意根貪瞋癡不起。彼由發起如理思擇。眼見諸色。耳聞諸聲

。鼻嗅諸香。舌嘗諸味。身覺諸觸。意了諸法。於六根門能防能等防能遍防。能藏能 覆能蔽能寂靜。能調伏能守護。是謂能護根門。於食知量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 知。諸多聞聖弟子能思擇而食。不為勇健不為傲逸。不為顏貌不為端嚴。而食所食但 為此身。暫住存濟止息飢渴。攝受梵行而食所食。為斷故受不起新受。無罪存濟力樂 安住而食所食。能思擇而食者。謂住如理所引。思擇而食所食。不為勇健食所食者。

非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令身勇健。能作重業能荷重擔。資 益壽量久住世間。能摧怨敵能越車乘。能遠跳擲能作種種世間掉戲。不為傲逸食所食 者。非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令我傲逸。憍醉之心起等起生 等生。相續引發陵蔑一切。隨情所樂作縱逸業。不為顏貌食所食者。非如一類食所食 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當令我身。容貌光鮮膚體潤滑。不為端嚴食所食者

。非如一類食所食時。起如是心我食此食。必使飽滿當令我身成就第一美妙形色眾所 愛敬。但為此身暫住存濟。食所食者。謂身亦名身身根亦名身。五色根亦名身。四大 種所造聚亦名身。於此義中說四大種所造聚身。諸聖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此 食。令四大種所造聚身。暫住等住近住安住故名暫住。諸聖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 我食此食。令四大種所造聚身存隨存濟。隨濟護隨護轉隨轉故名存濟。但為止息飢渴 食所食者。此中飢渴所起苦受說名飢渴。諸聖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此食。當 令飢渴所起苦受。暫時止息不為惱害。但為攝受梵行食所食者。謂離婬欲亦名梵行。

八支聖道亦名梵行。於此義中八支聖道說名梵行。諸聖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 此食。為欲攝受隨順增益八支聖道。為斷故受不起新受食所食者。不食為緣所起苦受 說名故受。飽食為緣所起苦受說名新受。諸聖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此食。為 斷故受不起新受。非為充悅為無罪。存濟而食所食者。存濟有二種。一有罪存濟。二 無罪存濟。云何有罪存濟。答如有一類矯妄詭詐現相激磨。以利求利而求飲食。如是 方便得飲食已歡喜受用。貪愛迷悶耽著不捨。不見過患不知出離。如是名為有罪存濟

。云何無罪存濟。答非如一類矯妄詭詐現相激磨。以利求利而求飲食。如實方便得飲 食已如法受用。不貪不愛不迷不悶不耽不著。能見過患善知出離。如是名為無罪存濟

。諸聖弟子但為如是無罪存濟。而食所食為力樂故食所食者。謂聖弟子食所食時。但 起是心我食此食。欲令身力得不衰退。心受喜樂能辦善事。為安住故食所食者。謂聖 弟子食所食時。但起是心我食此食。欲令行立坐臥讀誦。修定等時身心安隱。諸有如 是不重飲食。於諸飲食有平等性。有知量性有黠慧性。能了其相既了相已。能自裁量 我今但應食爾所食。是謂於食知量。復有二法。謂匱戒匱見者。匱戒云何。答斷生命 不與取欲邪行。虛誑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復次若斷生命若不與取若非梵行。復次 諸所有不善戒。諸所有非理所引戒。諸所有障礙定戒。是謂匱戒。問何故名匱戒。答 此法自性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憙。不可意不安隱。不正直不可欣。不悅意違正理。復

(11)

次此法能得不可愛果。不可樂果不可憙果。不可意果不安隱果。不正直果不可欣果。

不悅意果違正理果。復次此法能感不可愛異熟。不可樂異熟不可憙異熟。不可意異熟 不安隱異熟。不正直異熟不可欣異熟。不悅意異熟違正理異熟故名匱戒匱見云何。答 諸所有見無惠施。無親愛無祠祀。無妙行無惡行。無妙行惡行業果異熟。無此世無他 世。無母無父無化生有情。無世間阿羅漢正至正行。謂於此世他世。自通達作證證知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復次諸所有不善見。諸所有非理所引見。

諸所有障礙定見。是謂匱見。問何故名匱見。答此法自性不可愛。乃至違正理。復次 此法能得不可愛果。乃至違正理果。復次此法能感不可愛異熟。乃至違正理異熟故名 匱見。如匱戒匱見。應知破戒破見亦爾

  復有二法。謂具戒具見者。具戒云何。答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 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復次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非梵行。復次諸所有學戒。

諸所無學戒諸所有善非學非無學戒。是謂具戒。問何故名具戒。答此法自性可愛。可 樂可憙可意安隱。正直可欣悅意隨順正理。復次此法能得可愛果。可樂果可憙果。可 意果安隱果。正直果可欣果。悅意果順正理果。復次此法能感可愛異熟。可樂異熟可 憙異熟。可意異熟安隱異熟。正直異熟可欣異熟。悅意異熟順正理異熟。故名具戒。

具見云何。答諸所有見。有惠施有親愛。有祠祀有妙行有惡行。有妙行惡行業果異熟

。有此世有他世。有母有父有化生有情。有世間阿羅漢正至正行。謂於此世他世自通 達。作證具足住如實證知。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復次諸所有學見

。諸所有無學見。諸所有善非學非無學見。是謂具見。問何故名具見。答此法自性可 愛。乃至隨順正理。復次此法能得可愛果。乃至順正理果。復次此法能感可愛異熟。

乃至順正理異熟。故名具見。如具戒具見。應知淨戒淨見亦爾

  復有二法。謂見如理勝者。見云何。答謂依出離遠離善法。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 揀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見。如理勝 云何。答謂有苾芻如其所見。若由如是諸行相狀。世間正見未生而生。彼便如理思惟 如是諸行相狀彼由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狀。便令聖道起等起生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復次若有苾芻如其所見。若由如是諸行相狀隨一出離。遠離善法未生 而生。彼便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狀。彼由如理思惟如是諸行相狀。便令聖道起等起生 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是名道如理勝。如是二種總名如理勝

  復有二法。謂厭如理勝者。厭云何。答謂依四種順厭處法而生於厭。如理勝云何

。答謂正思惟引生聖道。何等為四順厭處法。一自衰損順厭處法。二他衰損順厭處法

。三自興盛順厭處法。四他興盛順厭處法。依自衰損順厭處法。而生於厭如理勝者。

如有一類等隨觀見。自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究竟圓滿增上淳熟。便作是念。我因放 逸。依放逸住放逸。由放逸故造斯惡事。我今當令惡不善法。未生者不生。已生者永 斷。彼由如是出離勇猛。所引生厭是名為厭。既生厭已如理思惟。復令聖道起等起生

(12)

處法。而生於厭如理勝者。如有一類等隨觀見。自他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究竟圓滿 增上淳熟。便作是念。彼因放逸。依放逸住放逸。由放逸故造斯惡事。我今當令惡不 善法。未生者不生已生者永斷。彼由如是出離勇猛。所引生厭是名為厭。既生厭已如 理思惟。復令聖道起等起生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是名道如理勝。如是名為依他衰 損厭如理勝。依自興盛順厭處法而生於厭如理勝者。如有一類等隨觀見。自身妙行語 妙行意妙行。究竟圓滿增上淳熟。便作是念。我因不放逸。依不放逸住不放逸。由不 放逸故作斯善事。我今當令諸勝善法。未生者生已生者倍復增廣。彼由如是出離勇猛 所引生厭。是名為厭。既生厭已如理思惟。復令聖道起等起生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

。是名道如理勝。如是名為依自興盛厭如理勝。依他興盛順厭處法而生於厭如理勝者

。如有一類等隨觀見。他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究竟圓滿增上淳熟。便作是念。彼因 不放逸。依不放逸住不放逸。由不放逸故作斯善事。我今當令諸勝善法。未生者生已 生者倍復增廣。彼由如是出離勇猛所引生厭。是名為厭。既生厭已如理思惟。復令聖 道起等起生等。生轉現轉修集出現。是名道如理勝。如是名為依他興盛厭如理勝   復有二法。謂於善不喜足。於斷不遮止者。於善不喜足云何。答於善喜足者。如 有一類唯得少戒便生喜足。唯得少禁便生喜足。唯得離欲便生喜足。唯得不淨觀便生 喜足。唯得持息念等便生喜足。或唯得初靜慮。乃至第四靜慮便生喜足。或唯得慈無 量。乃至捨無量便生喜足。或唯得空無邊處定。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定便生喜足。或唯 得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便生喜足。或唯得神境智證通。天耳智證通。他心智證 通。宿住隨念智證通。死生智證通。便生喜足。此等名為於善喜足。於善不喜足者。

如有一類非唯得少戒便生喜足。廣說乃至非唯得死生智證通便生喜足。彼作是念。我 修諸善。乃至未得阿羅漢果。於其中間終不喜足。是名於善不喜足。於斷不遮止云何

。答於斷遮止者。如有一類為斷不善法。為圓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

。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彼於如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未 能證得如理善法。便作是念。我所修斷。空虛無果無利無義無味無益。由彼於斷謂無 勝利。便生厭患誹謗毀呰。如是名為於斷遮止。復有一類為斷不善法。為圓滿善法。

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彼於如是勇猛 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未能證得如理善法。或雖證得而不了知。便作是念。我所 修斷。空虛無果無利無義無味無益。由彼於斷謂無勝利。便生厭患誹謗毀呰。如是亦 名於斷遮止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二

(13)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三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二法品第三之餘

  於斷不遮止者。如有一類為斷不善法。為圓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

。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法。彼於如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

未能證得如理善法。便作是念。如世尊說無處無容。善男子等勤修正行。而不證得如 理善法。由我所修正行未滿。是故未證如理善法。我所修斷定應不空不虛。有果有利 有義有味有益。由彼於斷知有勝利。不生厭患誹謗毀呰。是名於斷不遮止。復有一類 為斷不善法。為圓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 得如理善法。彼於如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未能證得如理善法。或雖證得 而不了知。便作是念。如世尊說無處無容。善男子等勤修正行。而不證得如理善法。

由我所修正行未滿。是故未證如理善法。我所修斷定應不空不虛。有果有利有義有味 有益。由彼於斷知有勝利。不生厭患誹謗毀呰。是名於斷不遮止。復有一類為斷不善 法。為圓滿善法。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不息。作是念言。云何令我速疾證得如理善 法。彼於如是勇猛精進。熾然愛樂勤修習時。遂能證得如理善法。便作是念。我所修 斷決定不空不虛。有果有利有義有味有益。由彼於斷知有勝利。不生厭患誹謗毀呰。

是名於斷不遮止

  復有二法。謂奢摩他毘鉢舍那者。奢摩他云何。答善心一境性是謂奢摩他。毘鉢 舍那云何。答奢摩他相應。於法揀擇極揀擇最極揀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 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是謂毘鉢舍那。如世尊說

 非有定無慧  非有慧無定   要有定有慧  方證於涅槃 

  非有定無慧者。謂若有如是類慧。則有獲得如是類定。若無如是類慧。則無獲得 如是類定。故說非有定無慧。非有慧無定者。謂若有慧是定所生以定為集。是定種類 由定而發。若有如是類定。則有獲得如是類慧。若無如是類定。則無獲得如是類慧。

故說非有慧無定。要有定有慧方證於涅槃者。愛盡離滅名曰涅槃。要具定慧方能證得

。若隨闕一必不能證。由此因緣故作是說。要有定有慧方證於涅槃。復次或有補特伽 羅。得內心止不得增上慧法觀。或有補特伽羅。得增上慧法觀不得內心止。或有補特 伽羅。不得內心止。亦不得增上慧法觀。或有補特伽羅。得內心止亦得增上慧法觀。

何等補特伽羅。得內心止不得增上慧法觀。答若補特伽羅。得世間四靜慮。不得出世 聖慧。何等補特伽羅。得增上慧法觀。不得內心止。答若補特伽羅。得出世聖慧。不 得世間四靜慮。何等補特伽羅。不得內心止。亦不得增上慧法觀。答若補特伽羅。不 得世間四靜慮。亦不得出世聖慧。何等補特伽羅。得內心止亦得增上慧法觀。答若補 特伽羅。得世間四靜慮。亦得出世聖慧。如說世間四靜慮相應。心住等住近住安住。

(14)

最極揀擇。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機黠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行毘鉢舍那者。此顯增上 慧法觀。是名奢摩他毘鉢舍那

  復有二法。謂明解脫者。明云何。答無學三明。何等為三。一者無學宿住隨念智 作證明。二者無學死生智作證明。三者無學漏盡智作證明。是謂明。解脫云何。答三 種解脫。何等為三。一者心解脫。二者慧解脫。三者無為解脫。心解脫者。謂無貪善 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名心解脫。慧解脫者。謂無癡善根相應心。已勝 解當勝解今勝解。是名慧解脫。無為解脫者。謂擇滅。是名無為解脫。此中心解脫或 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云何學。答學無貪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謂 學。云何無學。答無學無貪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謂無學。云何非學 非無學。答有漏無貪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謂非學非無學。慧解脫或 學或無學。或非學非無學。云何學。答學無癡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 謂學。云何無學。答無學無癡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謂無學。云何非 學非無學。答有漏無癡善根相應心。已勝解當勝解今勝解。是謂非學非無學。無為解 脫唯非學非無學。是名明解脫。復有二法。謂盡智無生智者。盡智云何。答謂如實知 我已知苦。我已斷集。我已證滅。我已修道。此所從生智見明覺解慧光觀。是名盡智

。無生智云何。答謂如實知我已知苦不復當知。我已斷集不復當斷。我已證滅不復當 證。我已修道不復當修。此所從生智見明覺解慧光觀。是名無生智。復次若如實知已 盡欲漏有漏無明漏。是名盡智。若如實知所盡三漏不復當生是無生智。復次若如實知 已盡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是名盡智。若如實知所盡。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不復 當起。是名無生智

集異門足論三法品第四之一

  時舍利子復告眾言。具壽當知。佛於三法自善通達。現等覺已。為諸弟子宣說開 示。我等今應和合結集。佛滅度後勿有乖諍。當令隨順梵行法律。久住利樂無量有情

。哀愍世間諸天人眾。令獲殊勝義利安樂。三法云何。此中有五嗢柁南頌。初嗢柁南 曰

 初三法有十  謂根尋行界   前三各有二  後一有四種 

  有三不善根三善根。三不善尋三善尋。三惡行三妙行。欲恚害三界出離無恚無害 三界欲色無色三界色無色滅三界

  三不善根者。謂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貪不善根者。貪云何。答謂於 欲境諸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樂迷悶耽嗜遍耽嗜內縛欲求耽湎苦集貪類貪生總名為貪

。不善根云何。答謂此貪法是不善性能為無量不善法根。是故此法能為病根癰根箭根 惱根苦根穢根濁根諸雜染根不清淨根不鮮白根。是故名為貪不善根。瞋不善根者。瞋 云何。答謂於有情欲為損害。內懷栽杌欲為擾惱。已瞋當瞋現瞋。樂為過患極為過患

(15)

根云何。答謂此瞋法是不善性。能為無量不善法根。是故此法能為病根癰根箭根惱根 苦根穢根。濁根諸雜染根不清淨根不鮮白根。是故名為瞋不善根。癡不善根者。癡云 何。答謂於前際無知。後際無知。前後際無知。於內無知。外無知。內外無知。於業 無知。異熟無知業異熟無知。於善作業無知。惡作業無知。善惡作業無知。於因無知 因所生法無知。於佛無知法無知僧無知。於苦無知集無知滅無知道無知。於善法無知 不善法無知。於有罪法無知無罪法無知。於應修法無知不應修法無知。於下劣法無知 勝妙法無知。於黑法無知白法無知。於有敵對法無知。於緣生法無知。於六觸處如實 無知。如是無知無見非現觀。黑闇愚癡無明盲冥。罩網纏裹頑騃渾濁障蓋。發盲發無 明發無智。滅勝慧障礙善品令不涅槃。無明漏無明暴流無明軛。無明毒根無明毒莖。

無明毒枝無明毒葉。無明毒花無明毒果。癡等癡極癡改等改極改。癡類癡生改類改生

。總名為癡。不善根云何。答謂此癡法是不善性。能為無量不善法根。是故此法能為 病根癰根箭根惱根苦根穢根濁根諸雜染根。不清淨根不鮮白根。是故名為癡不善根。

如世尊說

 諸惡貪瞋癡  惱害自心者   如樹心有蝎  皮果等皆衰 

  三善根者。謂無貪善根。無瞋善根。無癡善根。無貪善根者。無貪云何。答謂於 欲境諸不貪。不等貪不執藏不防護不堅著不愛不樂。不迷心悶不耽嗜不遍耽嗜不內縛 不欲不求不耽湎。非苦集非貪類非貪生總名無貪。善根云何。答謂無貪法是善性。能 為無量善法根。是故此法能為無病根。無癰根無箭根無穢根無濁根不雜染根清淨根鮮 白根。是故名為無貪善根。無瞋善根者。無瞋云何。答謂於有情不欲損害。不懷栽杌 不欲擾惱。非已瞋非當瞋非現瞋。不樂為過患不極為過患意不憤恚。於諸有情不相違 戾不欲為過患。非已為過患。非當為過患。非現為過患。總名無瞋。善根云何。答謂 無瞋法是善性。能為無量善法根。是故此法能為無病根。無癰根無箭根無穢根無濁根 不雜染根清淨根鮮白根。是故名為無瞋善根。無癡善根者。無癡云何。答謂知前際智

。後際智前後際智。知內智外智內外智。知業智異熟智業異熟智。知善作業智惡作業 智善惡作業智。知因智因所生法智。知佛智法智僧智。知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知善法 智不善法智。知有罪法智無罪法智。知應修法智不應修法智。知下劣法智勝妙法智。

知黑法智白法智。知有敵對法智。知緣生法智。知六觸處如實智。如是智見明覺解慧 光觀總名無癡。善根云何。答謂無癡法是善性。能為無量善法根。是故此法能為無病 根。無癰根無箭根無穢根無濁根不雜染根清淨根鮮白根。是故名為無癡善根。如世尊 說

 若離貪瞋癡  說名為智者   亦名為上士  不惱害自心   是故應遠離  貪瞋及無明 

(16)

  三不善尋者。謂欲尋恚尋害尋。欲尋云何。答欲貪相應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

。心顯了極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畫思惟分別總名欲尋。恚尋云何。答瞋相應諸心尋 求。遍尋求近尋求。心顯了極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畫思惟分別總名恚尋。害尋云何

。答害相應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心顯了極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畫思惟分別。

總名害尋。如世尊說

 惡尋伏眾生  令於穢見淨   倍增長貪愛  自為堅固縛 

  三善尋者。謂出離尋無恚尋無害尋。出離尋云何。答於諸欲尋思惟過患。謂此欲 尋是不善法。諸下賤者信解受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呵厭。能為自害

。能為他害。能為俱害。能滅智慧。能礙彼品。能障涅槃。受持此法不生通慧。不引 菩提不證涅槃。如是思惟諸欲尋過患時。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心顯了極顯了現前 顯了。推度搆畫思惟分別名出離尋。復次為斷欲尋於出離尋思惟功德。謂出離尋是勝 善法。是尊勝者信解受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稱讚。不為自害。不為他 害。不為俱害。不滅智慧。不礙彼品。不障涅槃。受持此法能生通慧。能引菩提能證 涅槃。如是思惟出離尋功德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出離尋。復次思惟欲尋如病。如 癰如箭惱害。無常苦空非我轉動。勞倦羸篤是失壞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 是變壞法。如是思惟諸欲尋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出離尋。復次為斷欲尋思惟彼滅

。是真寂靜思惟彼道是真出離。如是思惟彼滅道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出離尋。復 次思惟捨心定。及道捨心定相應。無想定滅定擇滅。如是思惟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 名出離尋。復次思惟出離。及出離相應受想行識。及彼等起身語業心不相應行時。諸 心尋求乃至分別名出離尋。無恚尋云何。答於諸恚尋思惟過患。謂此恚尋是不善法。

諸下賤者信解受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呵厭。能為自害。能為他害。

能為俱害。能滅智慧。能礙彼品。能障涅槃。受持此法不生通慧。不引菩提不證涅槃

。如是思惟諸恚尋過患時。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心顯了極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 畫思惟分別名無恚尋。復次為斷恚尋於無恚尋思惟功德。謂無恚尋是勝善法。是尊勝 者信解受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稱讚。不為自害。不為他害。不為俱 害。不滅智慧。不礙彼品。不障涅槃。受持此法能生通慧。能引菩提。能證涅槃。如 是思惟無恚尋功德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恚尋。復次思惟恚尋如病。如癰如箭惱 害。無常苦空非我轉動勞倦羸篤是失壞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變壞法。

如是思惟諸恚尋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恚尋。復次為斷恚尋思惟彼滅是真寂靜。

思惟彼道是真出離。如是思惟彼滅道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恚尋。復次思惟慈心 定。及道慈心定相應。無想定滅定擇滅。如是思惟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恚尋。

復次思惟無恚。及無恚相應受想行識。及彼等起身語業心不相應行時。諸心尋求。乃 至分別名無恚尋。無害尋云何。答於諸害尋思惟過恚。謂此害尋是不善法諸下賤者信 解受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呵厭。能為自害。能為他害。能為俱害。

(17)

能滅智慧。能礙彼品。能障涅槃。受持此法不生通慧。不引菩提。不證涅槃。如是思 惟諸害尋過患時。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心顯了極顯了現前顯了。推度搆畫思惟分 別名無害尋。復次為斷害尋。於無害尋思惟功德。謂無害是勝善法。是尊勝者信解受 持。一切如來及諸弟子。賢貴善士共所稱讚。不為自害。不為他害。不為俱害。不滅 智慧。不礙彼品。不障涅槃。受持此法能生通慧。能引菩提。能證涅槃。如是思惟無 害尋功德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害尋。復次思惟害尋如病。如癰如箭惱害。無常 苦空非我轉動。勞倦羸篤是失壞法。迅速不停衰朽非恒。不可保信。是變壞法。如是 思惟諸害尋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害尋。復次為斷害尋。思惟彼滅是真寂靜。思 惟彼道是真出離。如是思惟彼滅道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害尋。復次思惟悲心定

。及道悲心定相應。無想定滅定擇滅。如是思惟時諸心尋求。乃至分別名無害尋。復 次思惟無害。及無害相應受想行識。及彼等起身語業心不相應行時。諸心尋求乃至分 別名無害尋。如世尊說

 樂滅諸惡尋  勤修不淨觀   常念斷貪愛  能壞堅固縛 

  三惡行者。謂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身惡行云何。答斷生命不與取欲邪行。復次 斷生命不與取非梵行。復次諸所有不善身業。諸所有非理所引身業。諸所有身業能障 礙定。總名身惡行。語惡行云何。答虛誑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復次諸所有不善語 業。諸所有非理所引語業。諸所有語業能障礙定。總名語惡行。意惡行云何。答貪欲 瞋恚邪見。復次諸所有不善意業。諸所有非理所引意業。諸所有意業能障礙定。總名 意惡行。如世尊說

 若造身惡行  語意惡行已   不修對治者  當墮於地獄 

  三妙行者。謂身妙行語妙行意妙行。身妙行云何。答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

。復次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非梵行。復次諸學身業諸無學身業。諸善非學非無學身業

。總名身妙行。語妙行云何。答離虛誑語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復次諸學語業 諸無學語業諸善非學非無學語業。總名語妙行。意妙行云何。答無貪無瞋正見。復次 諸學意業。諸無學意業。諸善非學非無學意業。總名意妙行。如世尊說

 若修身妙行  語意妙行已   無餘緣礙者  當生天受樂 

  欲界恚界害界。及出離界無恚界無害界。如法蘊論說。欲界色界無色界。亦如法 蘊論說。如世尊說

 諸有能遍知  欲色無色界   超一切依故  當觸無餘依   身證甘露界  無漏不思議 

(18)

  色界無色界滅界。亦如法蘊論說。如世尊說  住色界有情  及住無色界 

 不證知滅故  定當往後有   若遍知色界  不住於無色   趣向究竟滅  後解脫生死    第二嗢柁南曰

 二三法有十  世言依處行   心數趣上座  聚舉不護三 

  有三世三言依三色處三行三心。三補特伽羅三上座三聚三舉罪事三不護

  三世者。謂過去世未來世現在世。過去世云何。答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

。已轉已現轉。已聚集已出現。落謝過去盡滅離變。過去性過去類過去世攝。是謂過 去世。未來世云何。答諸行未已起未已等起。未已生未已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 聚集未出現。未來性未來類。未來世攝。是謂未來世。現在世云何。答諸行已起已等 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聚集出現。住未已謝。未已盡滅。未已離變和合現前

。現在性現在類現在世攝。是謂現在世。問世是何義。答世是顯示諸行增語。三言依 者。謂過去言依未來言依現在言依。過去言依者云何。過去云何言云何依。而說過去 言依耶。答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已聚集已出現。落謝過去盡 滅離變。過去性過去類過去世攝。是謂過去。即依如是過去諸行所起。語言唱詞評論 呼召宣說顯示教誨。語路語音語業語表是謂言。即前所說過去諸行亦名為依。是言因 本眼路緣起無間引發。能作生緣集等起故。依過去行起諸言說故。過去諸行名過去言 依。未來言依者云何。未來云何言云何依。而說未來言依耶。答諸行未已起未已等起

。未已生未已等生。未已轉未已現轉。未聚集未出現。未來性未來類未來世攝。是謂 未來。即依如是未來諸行所起。語言唱詞評論呼召宣說顯示教誨。語路語音語業語表 是謂言。即前所說未來諸行亦名為依。是言因本眼路緣起無間引發。能作生緣集等起 故。依未來行起論言說故。未來諸行名未來言依。現在言依者。云何現在云何言云何 依。而說現在言依耶。答諸行已起已等起。已生已等生。已轉已現轉。聚集出現。住 未已謝未已盡滅。未已離變和合現前現在性現在類。現在世攝。是謂現在。即依如是 現在諸行所起。語言唱詞評論呼召宣說顯示教誨。語路語音語業語表是謂言。即前所 說現在諸行亦名為依。是言因本眼路緣起無間引發。能作生緣集等起故。依現在行起 諸言說故。現在諸行名現在言依。無第四第五者依有為說。謂有為法唯有三種更無第 四第五可得。有說此依一切法說。諸無為法即是現在言依攝故。更無第四第五可得。

如世尊說

 樂言想有情  恒依言想住   未遍知言想  趣生死無窮   若遍知言想  於他無所說 

(19)

 亦不樂他說  常欣修靜慮   寂定勤精進  見生死盡邊   摧伏諸魔軍  至生死彼岸 

  三色處者。謂有三處攝一切色。何等為三。一者有色有見有對。二者有色無見有 對。三者有色無見無對。云何有見有對色。答一處。云何無見有對色。答九處。云何 無見無對色。答一處。少分

  三行者。謂身行語行意行。身行云何。答身亦名身行。身業亦名身行。入息出息 亦名身行。於此義中意說入息出息身行。所以者何。入息者呼吸外風令入身內。出息 者引發內風令出身外。由此勢力令身動轉通暢安隱。故入出息說為身行。語行云何。

答語亦名語行。語業亦名語行。尋伺亦名語行。於此義中意說尋伺語行。所以者何。

要尋伺已能發語言非無尋伺是故尋伺說為語行。意行云何。答意亦名意行。意業亦名 意行。想思亦名意行。於此義中意說想思意行。所以者何。以想及思是心所法。依止 於心繫屬於心。依心而轉扶助於心。是故想思說為意行

  三心者。一漏瘡喻心。二電光喻心。三金剛喻心。漏瘡喻心云何。答如世尊說。

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稟性暴惡言憙麁獷。少有觸惱便多憤恚。結怨佷 語 言兇勃。如惡漏瘡纔被物觸。便多流出膿血不止。彼心亦爾少遇違緣。即便憤恚怨恨 不息。問何故彼心名漏瘡喻。答彼心意識暫觸違緣。便速發生種種穢惡。是故名曰漏 瘡喻心

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卷第三

(20)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第四

尊者舍利子說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三法品第四之二

  電光喻心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居阿練若或居樹下 或住空閑。精勤修習多修習故。證得如是寂靜心定。依是定心能永斷五順下分結得不 還果。受上化生即住上界。得般涅槃不復還來生於欲界。如過夏分至秋初時。從大雲 臺電光發已。暫現色像速還隱沒。如是一類補特伽羅。居阿練若乃至廣說。彼所得心 名電光喻。問何故彼心名電光喻。答彼心意識證不還果。暫能照了速還隱沒。是故名 曰電光喻心。金剛喻心云何。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居阿練若 或居樹下或住空閑。精勤修習多修習故。證得如是寂靜心定。依是定心能盡諸漏。證 得無漏心慧解脫。於現法中以勝通慧。自證覺受圓滿功德。謂自證知我生已盡。梵行 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譬如金剛無有少物。而不能斷或穿或破。所謂若鐵若牙若貝

。若角若珠若玉石等。如是一類補特伽羅。居阿練若乃至廣說。彼所得心名金剛喻。

問何故彼心名金剛喻。答彼心意識證無學果。無結縛等而不能壞。是故名曰金剛喻心   三補特伽羅者。一者覆慧補特伽羅。二者膝慧補特伽羅。三者廣慧補特伽羅。云 何覆慧補特伽羅。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為聽法故苾芻前坐。

苾芻哀愍為說法要。開示初善中善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彼在法座。於 所說法初中後分皆不能知。從座起已於所說法。初中後分亦不能了。所以者何。彼都 無慧猶如覆器亦如覆瓶。雖多溉水竟無受入。如是一類補特伽羅。為聽法故苾芻前坐

。廣說乃至彼都無慧。是名覆慧補特伽羅。問何故名覆慧補特伽羅。答彼有是慧在法 座時。於所說法初中後分。雖皆欲知而無慧故皆不能知。彼有是慧從座起已。於所說 法初中後分。雖皆欲了而無慧故。亦不能了故名覆慧補特伽羅。云何膝慧補特伽羅。

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為聽法故苾芻前坐。苾芻哀愍為說法要

。開示初善中善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彼在法座。於所說法初中後分。

雖皆能知而從座起。於所說法初中後分皆不能了。先雖領受而後忘失。譬如有人得妙 飲食。置於膝上以失念故。欻從座起皆悉墜落。如是一類補特伽羅。為聽法故苾芻前 坐。廣說乃至而後忘失。是名膝慧補特伽羅。問何故名膝慧補特伽羅。答彼有是慧在 法座時。於所說法初中後分。隨所欲知以有慧故。雖皆能知彼有是慧。而從座起於所 說法初中後分雖皆欲了。而無慧故皆不能了。先雖領受而後忘失。故名膝慧補特伽羅

。云何廣慧補特伽羅。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世有一類補特伽羅。為聽法故苾芻前 坐。苾芻哀愍為說法要。開示初善中善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彼在法座

。於所說法初中後分皆悉能知。從座起已於所說法初中後分亦悉能了。復能善知所說 義趣。如剎帝利女或婆羅門女。或長者女或居士女。清水沐浴妙香塗身。梳剪髮爪瑩 飾眉面。服鮮淨衣著諸纓絡。以環釧等而自莊嚴。唯少花鬘未冠其首。有諸尊者持妙

(21)

上。深心愛翫終無遺失。如是一類補特伽羅。為聽法故苾芻前坐。乃至善知所說義趣

。是名廣慧補特伽羅。問何故名廣慧補特伽羅。答彼有是慧在法座時。於所說法初中 後分隨所欲知。以有慧故皆悉能知。彼有是慧從座起已。於所說法初中後分隨所欲了

。以有慧故亦悉能了。復能善知所說義趣。故名廣慧補特伽羅。如世尊說  覆慧不聰明  雖數多聞法 

 無智不能了  如灌覆瓶器   膝慧勝於前  坐聽雖能了   而起已皆忘  如遺膝上食   廣慧最為勝  在法座若起   於文義俱了  如女冠花鬘   具持念辯才  樂修淨業染   斷憍慢放逸  能捨諸惡趣 

  三上座者。謂生年上座世俗上座法性上座。云何生年上座。答諸有生年尊長耆舊

。是謂生年上座。云何世俗上座。答如有知法富貴長者共立制言。諸有知法大財大位

。大族大力大眷屬大徒眾。勝我等者我等皆應推為上座。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由此因 緣雖年二十或二十五。若能知法得大財位大族大力。有大眷屬大徒眾者。皆應和合推 為上座。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如諸國土城邑王都。其有多聞妙解算數辯才書印。或隨 一一工巧業處。勝餘人者皆共和合推為上座。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如商侶中有多財者 眾人和合推為上座。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如得為王或大臣等。眾人皆共供養恭敬尊重 讚歎。如難陀王長髮王種欲興戰爭。召馬勝王剎帝利種。重賜財寶令其示現種種技能

。知彼勝已告大臣曰。封主當知吾欲敬禮剎帝利種馬勝王足。大臣白言。天不應禮剎 帝利種馬勝王足。所以者何。彼是臣佐君不應禮臣佐之足。如是等事有無量種。今此 意說長髮王種。難陀王時世俗上座。云何法性上座。答諸受具戒耆舊長宿是謂法性上 座。有說此亦是生年上座。所以者何。佛說出家受具足戒名真生故。若有苾芻得阿羅 漢諸漏永盡。已作所作已辦所辦。棄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解脫。心善自在 此中意說。如是名為法性上座。如世尊說上座頌言

 心掉多綺語  染意亂思惟   雖久隱園林  而非真上座   具戒智正念  寂靜心解脫   彼於法能觀  是名真上座 

  三聚者。謂邪性定聚正性定聚不定聚。云何邪性定聚。答五無間業。云何正性定 聚。答學無學法。云何不定聚。答除五無間業。餘有漏法及無為

  三舉罪事者。謂見舉罪事聞舉罪事疑舉罪事。見舉罪事者。云何見云何舉罪云何 事。而說見舉罪事耶。答見謂見有苾芻故思斷生命。不與物而取。行非梵行婬欲法正

(22)

鬘放逸縱蕩。是名為見舉罪。謂五種舉罪。一者覺察舉罪。二者憶念舉罪。三者應告 羯磨舉罪。四者布灑他時安立舉罪。五者於恣舉時安立舉罪。云何覺察舉罪。答謂有 覺察他苾芻言。具壽已犯如是如是罪。應發露勿覆藏。發露則安隱不發露罪益深。是 名覺察舉罪。云何憶念舉罪。答謂有教他令自憶念。告言具壽汝已曾犯如是如是罪。

應發露勿覆藏。發露則安隱不發露罪益深。是名憶念舉罪。云何應告羯磨舉罪。答謂 應告言。具壽不應不令我覺默然。從此住處出去。我於具壽欲有少言。是名應告羯磨 舉罪。云何布灑他時安立舉罪。答謂布灑他時所差舉者。作如是言。此苾芻眾和合共 坐作布灑他。我某苾芻為布灑他之所差舉。是名布灑他時安立舉罪。云何於恣舉時安 立舉罪。答謂恣舉時所差舉者作如是言。此苾芻眾和合共坐作恣舉事。我某苾芻為恣 舉眾之所差舉。是名於恣舉時安立舉罪。是名舉罪事。謂即前所見犯事是名為事。如 是合名見舉罪事。聞舉罪事者。云何聞云何舉罪云何事。而說聞舉罪事耶。答聞謂聞 有苾芻故思斷生命。不與物而取。行非梵行婬欲法。正知而說虛誑語。故思出不淨。

非時食。飲諸酒。自手掘地。壞生草木。歌舞作樂冠飾花鬘放逸縱蕩。是名為聞舉罪

。謂五種舉罪如前說。是名舉罪事。謂即前所聞犯事是名為事。如是合名聞舉罪事。

疑舉罪事者。云何疑云何舉罪云何事。而說疑舉罪事耶。答疑謂五緣而生於疑。一由 色故。二由聲故。三由香故。四由味故。五由觸故。由色故者。謂見苾芻非時入聚落 非時出聚落。或與女人入出叢林。或親狎外道。或親狎扇搋半擇迦。或親狎苾芻尼。

或親狎婬女。或親狎小男。或親狎大女。或親狎寡婦。見如是等可疑事已。便生疑念 觀此具壽。現行如是不清淨。非沙門非隨順行。如是具壽定應已犯非梵行法。是名由 色而生於疑。由聲故者。謂聞苾芻非時入聚落非時出聚落。或聞與女人入出叢林或聞 親狎外道。親狎扇搋半擇迦。親狎苾芻尼。親狎婬女。親狎小男。親狎大女。親狎寡 婦。聞如是等可疑事已便生疑念。聞此具壽現行如是不清淨。非沙門非隨順行。如是 具壽定應已犯非梵行法。是名由聲而生於疑。由香故者。如有苾芻或為澡手。或為洗 面。或為飲水。或隨一緣入餘苾芻所住之處嗅雜染香。謂女人香或酒肉香。或塗薰香 或餘隨一婬泆之香嗅是香已便生疑念。今此具壽所住之處。既有如是不清淨。非沙門 非隨順香。定應已犯非梵行法。是名由香而生於疑。由味故者。如有苾芻或為澡手。

或為洗面或為飲水。或隨一緣入餘苾芻所住之處。見彼苾芻口中含嚼雜染諸味。謂耽 餔羅龍腦荳宼或餘隨一淫泆之味。見彼苾芻嘗是味已。便生疑念今此具壽。舌嘗如是 不清淨非沙門非隨順味。定應已犯非梵行法。是名由味而生於疑。由觸故者。如有苾 芻或為澡手或為洗面。或為飲水。或隨一緣入餘苾芻所住之處。見彼苾芻所止床座。

寶香挍飾細軟雜綵。錦繡綾羅以為敷具。於床兩頭俱置丹枕。迦陵伽褐而覆其上。於 彼住處復見女人。端正少年或坐或臥。見是事已便生疑念。今此具壽身觸如是不清淨

。非沙門非隨順觸。定應已犯非梵行法。是名由觸而生於疑。是名為疑舉罪。謂五種 舉罪如前說。是名舉罪事。謂即前所疑犯事是名為事。如是合名疑舉罪事

(23)

  三不護者。謂諸如來三業無失。可有隱藏恐他覺知故名不護。何等為三。一者如 來所有身業。清淨現行無不清淨。現行身業恐他覺知須有藏護。二者如來所有語業。

清淨現行無不清淨。現行語業恐他覺知須有藏護。三者如來所有意業。清淨現行無不 清淨。現行意業恐他覺知須有藏護。云何如來所有身業清淨現行。答身業清淨現行者

。謂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復次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離非梵行。復次所 有學身業清淨現行。所有無學身業清淨現行。所有善非學非無學身業清淨現行。總名 身業清淨現行。於此義中意說如來。所有無學身業清淨現行。及所有善非學非無學身 業清淨現行。如來具足圓滿成就如是身業清淨現行。故說如來所有身業清淨現行。云 何如來無不清淨現行身業。答不清淨現行身業者。謂斷生命。不與取。欲邪行。復次 斷生命不與取非梵行。復次所有不善身業。所有非理所引身業。所有身業能障礙定。

總名不清淨現行身業。如來於此不清淨現行身業。已斷已遍知。如斷草根多羅樹頭。

令永於後成不生法。由此如來無可隱匿覆蔽藏護。勿他見我此穢身業。故說如來無不 清淨現行身業。云何如來所有語業清淨現行。答語業清淨現行者。謂離虛誑語離離間 語離麁惡語離雜穢語。復次所有學語業清淨現行。所有無學語業清淨現行。所有善非 學非無學語業清淨現行。總名語業清淨現行。於此義中意說如來。所有無學語業清淨 現行。及所有善非學非無學語業清淨現行。如來具足圓滿成就如是語業清淨現行。故 說如來所有語業清淨現行。云何如來無不清淨現行語業。答不清淨現行語業者。謂虛 誑語離間語麁惡語雜穢語。復次所有不善語業。所有非理所引語業。所有語業能障礙 定總名不清淨現行語業。如來於此不清淨現行語業。已斷已遍知。如斷草根多羅樹頭

。令永於後成不生法。由此如來無可隱匿覆蔽藏護。勿他見我此穢語業。故說如來無 不清淨現行語業。云何如來所有意業清淨現行。答意業清淨現行者。謂無貪無瞋正起

。復次所有學意業清淨現行。所有無學意業清淨現行。所有善非學非無學意業清淨現 行。總名意業清淨現行。於此義中意說如來。所有無學意業清淨現行。及所有善非學 非無學意業清淨現行。如來具足圓滿成就如是意業清淨現行。故說如來所有意業清淨 現行。云何如來無不清淨現行意業。答不清淨現行意業者。謂貪瞋邪見。復次所有不 善意業。所有非理所引意業。所有意業能障礙定。總名不清淨現行意業。如來於此不 清淨現行意業。已斷已遍知。如斷草根多羅樹頭。令永於後成不生法。由此如來無可 隱匿覆蔽藏護。勿他見我此穢意業。故說如來無不清淨現行意業

  第三嗢柁南曰

 三三法有九  謂三愛漏求   及有黑闇身  怖受苦慢類 

  有三愛三漏三求三有三黑闇身三怖三受三苦性三慢類

  三愛者。一欲愛。二色愛。三無色愛。欲愛云何。答於諸欲中諸貪等貪。執藏防 護耽著愛染。是謂欲愛。復次於欲界繫十八界十二處五蘊諸法中諸貪等貪。執藏防護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釋舌相品第六 釋三假品第七 釋勸學品第八 釋集散品第九上 釋集散品第九下 釋行相品第十 釋幻品第十一 釋義品第十二..

釋等學品第六十三 釋願樂品第十四 釋稱揚品第六十五 釋稱揚品第六十五之餘 釋囑累品第六十六 釋無盡方便品第六十七 釋六度相攝品第六十八

令諸天敷座 (云云) 。天帝說得免井厄 (云云) 。野干廣說有人樂生惡死。有人樂死惡生 (云 云)

「廣大的心」是指色界心與無色界心。如果有系統地修行安般

宋天竺三藏沙門求那䟦陀羅譯 明建鄴海印沙門 釋德清筆記

第三入文判釋者。從品初下。訖偈竟轉無上法輪等。第二明法說周中領解段。約中有 二。第一長行。明身子領解陳 (云云)

  論曰。自下第三行所住處。訖盡經末有十八門具如前說。此中第一初明發心。經

  第五王名頂生   第六王名善行   第七王名宅行   第八王名妙味   第九王名味帝   第十王名外仙   第十一王名百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