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職稱實驗研究組長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職稱實驗研究組長"

Copied!
3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3)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學校基本資料表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校

名稱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普通型

技術型

專業群科

機械群 : 機械科、製圖科 動力機械群 : 汽車科

電機與電子群 : 資訊科、電子科、控制科、電機科、冷凍空調科 土木與建築群 : 建築科

設計群 : 圖文傳播科

服務群 : 餐飲服務科、綜合職能科 建教合作班

重 點 產 業 專 班

產學攜 手合作 專班 產學 訓練班 就業導 向課程 專班 雙軌訓 練旗艦 計畫 其他 綜合型

單科型

進修部

機械群 : 機械科 動力機械群 : 汽車科

電機與電子群 : 電子科、電機科 土木與建築群 : 建築科

設計群 : 圖文傳播科 實用技

能學程 特殊教 育及特 殊類型 實驗班

聯絡人 處室 教務處 電話 02-27091630#1105 職稱 實驗研究組長

(4)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壹、依據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依據

一、 102年7月10日總統發布之「高級中等教育法」第43條中央主管機關應訂定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綱要及其 實施之有關規定,作為學校規劃及實施課程之依據;學校規劃課程並得結合社會資源充實教學活動。

二、 103年11月28日教育部發布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三、 107年2月21日教育部發布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

(5)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貳、學校現況

一、班級數、學生數一覽表 表2-1 班級數、學生數一覽表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等級 名稱

群別 名稱

科系 名稱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小計

班級數 人數 班級數 人數 班級數 人數 班級數 人數 技術型高中 機械群 機械科 2 79 2 78 2 78 6 235 技術型高中 機械群 製圖科 2 72 2 75 2 72 6 219 技術型高中 動力機械群 汽車科 2 79 2 76 2 79 6 234

技術型高中 電機與電子

群 資訊科 2 74 2 76 2 79 6 229

技術型高中 電機與電子

群 電子科 2 74 2 75 2 77 6 226

技術型高中 電機與電子

群 控制科 2 76 2 77 2 82 6 235

技術型高中 電機與電子

群 電機科 2 80 2 78 2 80 6 238

技術型高中 電機與電子

群 冷凍空調科 2 79 2 78 2 78 6 235 技術型高中 土木與建築

群 建築科 2 75 2 79 2 79 6 233

技術型高中 設計群 圖文傳播科 2 73 2 72 2 74 6 219

技術型高中 服務群 餐飲服務科 1 12 0 0 0 0 1 12

技術型高中 服務群 綜合職能科 0 0 1 12 1 12 2 24 綜合型高中 不分群 4 136 4 143 4 141 12 420

進修部 機械群 機械科 2 41 1 30 1 29 4 100

進修部 動力機械群 汽車科 1 29 2 66 2 63 5 158 進修部 電機與電子

群 電子科 2 30 1 29 1 29 4 88

進修部 電機與電子

群 電機科 1 33 2 50 2 60 5 143

進修部 土木與建築

群 建築科 1 20 1 29 2 58 4 107

進修部 設計群 圖文傳播科 1 20 1 30 2 49 4 99

(6)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二、核定科班一覽表

表2-2學年度 108學年度核定科班一覽表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校類型 群別名稱 科班別 班級數 每班人數

技術型 機械群 機械科 2 36

技術型 機械群 製圖科 2 36

技術型 動力機械群 汽車科 2 36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群 資訊科 2 36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群 電子科 2 36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群 控制科 2 36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群 電機科 2 36

技術型 電機與電子群 冷凍空調科 2 36

技術型 土木與建築群 建築科 2 36

技術型 設計群 圖文傳播科 2 36

技術型 服務群 餐飲服務科 1 12

綜合型 學術學程 學術社會學程 2 36

綜合型 學術學程 學術自然學程 2 36

綜合型 機械群 機械技術學程 0 0

綜合型 電機與電子群 資訊技術學程 0 0

綜合型 電機與電子群 電機技術學程 0 0

綜合型 土木與建築群 建築技術學程 0 0

進修部 機械群 機械科 1 36

進修部 動力機械群 汽車科 2 36

進修部 電機與電子群 電子科 1 36

進修部 電機與電子群 電機科 2 36

進修部 土木與建築群 建築科 2 36

進修部 設計群 圖文傳播科 2 36

(7)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參、學校願景與學生圖像 一、學校願景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學校願景 A(Assistance):攜手協同 合力護持

C(Campus):關注無形 形塑有形 T(Teacher):教學專業 專業教學 S(Student):全人學習 多元展能

(8)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二、學生圖像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學生圖像

呼應本校中長程教育發展計畫學生圖像「全人學習,多元展能」,於課程總體計畫書中規劃發展以解決問 題為核心之課程,強化學生專業知能與技術。無論是專業科目或一般科目,課程設計皆以培養具跨域力、

研創力、專業力、移動力四項核心能力作為設計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茲說明如下:

跨域力

把所學知識連結和統整應用跨領域學習,加強動手實作的能力,解決實用性的問題。

研創力

在這個科技引領生活,競爭態勢嚴峻的時代,唯有研發能力,創新突破,方能跟進科技腳步,創造自 身的價值。

專業力

能擁有高超的專業知識、技能和道德觀念;保有好奇心與向上心永不匱乏,未來生涯藍圖轉化成具體 可行。

移動力

擁有國際視野,成為具有國際觀的世界公民,理解尊重不同文化差異,與世界接軌,知識邊界更形廣 闊。

(9)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肆、課程組織發展要點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組織發展要點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要點 107年8月29日校務會議通過

一、依據教育部103年11月28日臺教授國部字第1030135678A號頒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 綱》之柒、實施要點,訂定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組織要點(以下簡稱本要點)。

二、本校課程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本委員會)置委員四十三人,委員任期一年,任期自每年八月一日起至 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其組織成員如下:

(一) 召集人:校長。

(二) 學校行政人員:由各處室主任(教務主任、學務主任、總務主任、實習主任、圖書館主任、輔導 主任、主計主任、人事主任、進修部主任)及教學組長與實驗研究組長擔任之,共計十一人;並由教務主任 兼任執行秘書,實習主任和進修部主任兼任副執行秘書。

(三) 領域教師:由各領域召集人(含國語文、英語文、數學、自然、健康與體育、社會及其他領域)

擔任之,每領域1人,共計六人。

(四) 專業群科/學程教師:由各專業群科/學程主任擔任之,每專業群科一人,綜高學程主任一人,共 計十二人。

(五) 特殊需求領域教師:由特教組長擔任之,共計一人。

(六) 各年級導師代表:由各年級導師推選之,共計三人。

(七) 教師組織代表:由學校教師會推派一人擔任之。

(八) 專家學者:由學校聘任專家學者二人擔任之。

(九) 產業代表:由學校聘任產業代表一人擔任之。

(十) 學生代表:由學生代表二人擔任之。

(十一) 學生家長委員會代表:由學校學生家長委員會推派二人擔任之(含特殊需求家長一 人)。 (十二) 校友會代表:由學校校友會推派一人擔任之。

(十三) 社區代表:由學校聘任社區代表一人擔任之。

三、本委員會根據總綱的基本理念和課程目標,以及學校辦學的願景和目標,發展學校本位課程,其任務 如下:

(一) 統整及審議學校課程計畫。

(二) 審查學校教科用書的選用,以及全年級或全校且全學期使用之自編教材。

(三) 進行學校課程自我評鑑,並定期追蹤、檢討和修正。

四、本委員會其運作方式如下:

(一) 本委員會由校長召集並擔任主席,每年定期舉行二次會議,以十一月前及六月前各召開一次為原 則,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

(二) 如經委員四分之一以上連署召開時,由校長召集之,得由委員互推一人擔任主席。

(三) 本委員會每年十一月前召開會議時,必須完成審議下學年度學校課程計畫,送所屬教育主管機關 備查。

(四) 本委員會開會時,應有出席委員三分之二(含)以上之出席,方得開議;須有出席委員二分之一

(含)以上之同意,方得議決。

(五) 本委員會得視需要,另行邀請學者專家、其他相關人員列席諮詢或研討。

(六) 本委員會相關之行政工作,由教務處主辦,實習處和進修部協辦。

五、本委員會設下列組織:(以下簡稱研究會)

(一) 各領域教學研究會:由領域教師組成之,由召集人召集並擔任主席。

(二) 各專業群科/學程教學研究會:由各科教師組成之,主任召集並擔任主席。

(三) 各群課程研究會:由該群各科教師組成之,由該群之科主任互推召集人並擔任主席。

研究會針對專業議題討論時,應邀請業界代表或專家學者參加。

六、各研究會之任務如下:

(一) 規劃校訂必修和選修科目,以供學校完成各科和整體課程設計。

(二) 規劃跨群科或學科的課程,提供學生多元選修和適性發展的機會。

(三) 協助辦理教師甄選事宜。

(四) 辦理教師或教師社群的教學專業成長,協助教師教學和專業提升。

(五) 辦理教師公開備課、授課和議課,精進教師的教學能力。

(六) 發展多元且合適的教學模式和策略,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和有效學習。

(七) 選用各科目的教科用書,以及研發補充教材或自編教材。

(八) 擬定教學評量方式與標準,作為實施教學評量之依據。

(九) 協助轉學生原所修課程的認定和後續課程的銜接事宜。

(十) 其他課程研究和發展之相關事宜。

七、各研究會之運作原則如下:

(一) 各領域和專業群科教學研究會每學期舉行三次會議,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各群課程研究會每 年定期舉行二次會議。

(二) 每學期召開會議時,必須提出各領域和專業群科之課程計畫、全年級或全校且全學期使用之自編 教材,送請本委員會審查及進行課程評鑑等。

(三) 各研究會會議由召集人召集,如經委員二分之一以上連署召集時,由召集人召集之,得由連署委 員互推一人為主席。

(四) 各研究會開會時,應有出席委員三分之二(含)以上之出席,方得開議;須有出席委員二分之一

(含)以上之同意,方得議決,投票得採無記名投票或舉手方式行之。

(五) 經各研究會審議通過之案件,由領域/科/學程/群召集人具簽送本委員會核定後辦理。

(六) 各研究會之行政工作及會議記錄,由各科(群)召集人主辦,教務處和實習處協助之。

八、本組織要點經校務會議通過後,陳校長核定後施行。

(10)
(11)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伍、課程發展與規劃 一、課程規劃理念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規劃理念

綜合高中設置目的主要是給尚未有明確志趣發展方向的國中畢業學生延緩分化的選擇機制,綜高設置當時 時代背景多數國中生適性及職涯適探機會與資源並不充足,多數為家庭淵源及共同科教師影響為主。隨之 各項制度建立,適性及職涯適探機會及資源漸增加,高職職科與國中輔導室相互更為密切。如學期間半天 的國中體驗,寒暑假的全天體驗營,一個學期的國中技藝班42節課程,漸漸減低國中畢業生對綜合高中的 選擇與需求。

綜合高中先天延緩分化的缺陷就是相較選擇普通高中技術型高中的差異就是造成起步晚的問題,故課程規 劃理念初步在有效精確的分化試探,減低起步晚的影響。現今綜高學生於國中時期直接與間接的瞭解職業 學程大致特性較有接觸,第一學期有效的初步輪動式體驗使學生清楚什麼他不要,再從不排斥且有意願意 的領域於第2學期再深入接觸,配合輔導室為學生檢測的量表供評判參考。過度多且長的適性體驗會壓縮 後續的發展,對於尚需較多且長的適性同學給予適切換軌的轉換學程機制。初期試探高一時期已將多數的 技術型高中及普通高中的共同科目於高一修課,減低高二、高三的課程排擠,營造高二、高三的分流課程 安排。

對於確認選擇機械技術學程的同學需先理清與技術型高中機械科的差異,有入學能力導向的差異和畢業專 長導向的差異。現今綜高入學一般學業能力較機械科略低,需要長時間磨練或只能在校學習的技能較為不 利,專業與技能的學習就要有對策。

學生與家長的升學期待,並維持機械科部定基本的專業與技能科目素養為主。課程規劃利用綜高小班專業 分組十多位同學的小班效率教學,機件原理與機械製造專業需有實作實務支持的實習,整合教學與師資安 排,如機件原理整合機械製圖實習、電腦輔助繪圖與實習、電腦輔助設計實習,機械製造整合機械基礎實 習、機械進階實習、車床實習、數值控制機械實習、精密量測、機械加工實習、綜合機械加工實習提升機 械製造專業學科內的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科目課堂與實習實作對應的學習排程與支援,如機工相關實習的 機械基礎實習、機械進階實習、車床實習、數值控制機械實習、機械加工實習、綜合機械加工實習學習排 程學習,專題製作有機工相關實習並結合基礎電學實習的機電整合,實習科目間的相互支援。在有限的授 課節數,將機械學程拉接近機械科的水準差異,評估主要差異為因高三才學的技能較難在專題製作上表現 的差異為主,技能上較無法取得乙級證照。

(12)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二、總體課程地圖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總體課程地圖

(13)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三、群學程課程規劃

(一)一般科目教學重點

表5-1 一般科目教學重點與學生圖像對應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跨域 力

2.

研創 力

3.

專業 力

4.

移動 力

語文領域 國語文

一、增進聽、說、

讀、寫的基本能力,

發展思辨與自學能 力,奠定終身學習的 基礎。

二、結合語文與科技 資訊,發展跨領域學 習的能力。

三、透過閱讀,增進 國語文應用能力,以 切合實際生活與職業 發展的需要。

四、主動關心生活環 境與國際事務,拓展 視野及理解與尊重多 元文化。

引導學生掌握國語文 基礎知識:形、音、

義以及句法結構、文 字修辭等,及其實際 於各領域之應用。

○ ● ● ○

引導學生理解各類文 本之文意與內涵,並 學習擷取訊息、統 整、分析、詮釋、推 論等方法,培養學生 閱讀理解能力。

● ● ● ○

培養學生能以正確的 文句與邏輯寫作,透 過文字表達其情感與 觀點,並適當與生 活、科技專業及職場 應用結合。

● ● ● ○

引導學生能以流暢的 口語能力,清晰、條 理地表述自我,增進 其簡報能力及溝通技 巧。

● ● ● ○

透過文本延伸議題訓 練學生理性思維,養 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 力;並引導其省思、

關懷情感層面,具備 感性探索能力。

● ● ● ○

透過各類文本連結教 師或學生的生命經 驗,並豐富學生的人 文素養、開拓文化視 野、啟發美感經驗,

建立學生健全人格。

● ● ● ●

語文領域 英語文

一、增進英語文聽、

說、讀、寫能力,以 應用於實際生活之溝 通。

二、增進有效之英語 文學習方法,以強化 自學能力,奠定終身 學習之基礎。

三、提升學習自信與 學習英語文之興趣並 培養積極學習之態 度。

四、培養多元觀與國 際觀,促進對不同文 化之了解與尊重。

五、培養以英語文進 行邏輯思考與創新之 能力。

教授內容符合學生生 活情境及未來職場應 用。

○ ● ● ○

運用雜誌及學習平台

讓學生自主學習。

● ● ○ ○

課程融入多元議題及 各國特殊節慶以學習 不同文化。

● ○ ○ ●

給予學生使用英語發 表意見機會以強化英 語使用能力。

● ● ○ ○

數學領域 數學

一、提供學習數學的 公平機會與學會之可 能。

1.引導學生學習與思

考數學概念與原理,

○ ● ● ○

(14)

二、培養認識數學、

理解數學的知識與概 念。

三、培養專業學習、

生活應用的數學知 能。

四、培養多元學習、

適性分流的學習能 力。

五、培養運用數學分 析、解決問題的能 力。

六、培養使用數學軟 體、科技工具的能 力。

且能兼顧知識結構與 邏輯推理。

2.指導學生能運用適 當的數學概念、程序 與方法來解決數學或 跨領域的問題。

● ● ○ ○

3.善用提問、討論、

發表等方式,強化學 生溝通、表達與解題 能力。

● ○ ○ ●

4.運用計算器、數學 軟體、多媒體等科技 教學輔具,來提升學 生學習成效與運用資 訊工具的能力。

● ○ ● ●

5.數學內容能連結日 常生活與專業科目的 應用,融合理論與實 務。

● ○ ● ○

社會領域 歷史

一、發展個人的主體 意識,以及自律自 治、自發精進與自我 實現的素養。

二、提升獨立思考、

價值判斷、理性決定 與創新應變的素養。

三、發展民主社會所 需之溝通互動、團隊 合作、問題解決及社 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 素養。

四、增進對歷史、地 理、公民與社會學科 及領域知識的探究與 理解能力。

五、發展跨學科的分 析、思辨、統整、評 估與批判的能力。

六、培養對於族群、

社會、地方、國家和 世界等多重公民身分 的敏察覺知,並涵育 具有肯 認多元、重 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 續的責任意識。

1.協助學生具備歷史 知識的廣度與深度,

培養本土歷史意識與 地方關懷,進而關心 國際事務。

● ● ● ●

2.對於社會公共議安 排小組座談進行歷史 性的分析與討論,並 培養學生溝通、陳 述、表達、團隊合作 等能力。

● ● ○ ●

社會領域 地理

一、發展個人的主體 意識,以及自律自 治、自發精進與自我 實現的素養。

二、提升獨立思考、

價值判斷、理性決定 與創新應變的素養。

三、發展民主社會所 需之溝通互動、團隊 合作、問題解決及社 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 素養。

四、增進對歷史、地 理、公民與社會學科 及領域知識的探究與 理解能力。

五、發展跨學科的分 析、思辨、統整、評 估與批判的能力。

六、培養對於族群、

社會、地方、國家和 世界等多重公民身分 的敏察覺知,並涵育 具有肯 認多元、重

1.引導學生關心地理 議題資訊,善用社會 科學統整角度進行討 論與提出解決方案等 探討。

● ● ● ●

2.課程結合地理時 事、環境災害等議 題,使學生具備國際 視野與本土文化認同 的公民意識。

● ● ○ ●

(15)

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 續的責任意識。

社會領域 公民與社會

一、發展個人的主體 意識,以及自律自 治、自發精進與自我 實現的素養。

二、提升獨立思考、

價值判斷、理性決定 與創新應變的素養。

三、發展民主社會所 需之溝通互動、團隊 合作、問題解決及社 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 素養。

四、增進對歷史、地 理、公民與社會學科 及領域知識的探究與 理解能力。

五、發展跨學科的分 析、思辨、統整、評 估與批判的能力。

六、培養對於族群、

社會、地方、國家和 世界等多重公民身分 的敏察覺知,並涵育 具有肯 認多元、重 視人權和關懷全球永 續的責任意識。

1.培養學生具備良好 人際互動與團隊合作 的能力,並積極於公 民參與。

● ● ● ●

2.培養學生尊重差 異,實踐人權,關懷 全球永續發展,具備 世界公民的意識。

● ● ○ ●

自然科學領域 物理

一、激發對自然科學 的好奇心,藉由對日 常生活中周遭事物的 觀察,進而發揮想像 力,提 高對科學探 究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學的 基本知識,藉由探究 與實作,將知識與生 活連結,加深對事物 和現象 本質的理 解,建構自然科學基 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學的 觀點和思維方式,能 具備系統思考與解決 問題的能力,進而應 用於日 常生活中,

能理解與判斷媒體報 導中與科學相關之內 容。

四、養成關懷社會之 價值觀,懂得欣賞自 然環境之美,珍惜有 限資源,愛護大自然 並致力 於環境保護 及節能減碳,使自然 生態永續經營及生生 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論的 運用能力,藉由基礎 科學實驗操作與技能 運用,增進自然科學 知能, 對於學程選 擇與生涯規劃做好準 備。

1.能主動察覺問題,

進而設計科學探索與 實驗,且能提出問題 或批判

○ ● ● ○

2.能合理運用思考智 能,了解科學能力是 多元的,在探究過程 進行評核、形成評價

● ● ● ●

自然科學領域 化學

一、激發對自然科學 的好奇心,藉由對日 常生活中周遭事物的 觀察,進而發揮想像 力,提 高對科學探 究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學的 基本知識,藉由探究 與實作,將知識與生 活連結,加深對事物 和現象 本質的理 解,建構自然科學基

1.能運用單一的科學 證據或理論,理解因 果關係,察覺問題,

並以科學方法解決

○ ● ● ○

(16)

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學的 觀點和思維方式,能 具備系統思考與解決 問題的能力,進而應 用於日 常生活中,

能理解與判斷媒體報 導中與科學相關之內 容。

四、養成關懷社會之 價值觀,懂得欣賞自 然環境之美,珍惜有 限資源,愛護大自然 並致力 於環境保護 及節能減碳,使自然 生態永續經營及生生 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論的 運用能力,藉由基礎 科學實驗操作與技能 運用,增進自然科學 知能, 對於學程選 擇與生涯規劃做好準 備。

2.能合理運用思考智 能,規畫最佳化的問 題解決活動,並正確 安全操作之。

● ● ● ●

自然科學領域 生物

一、激發對自然科學 的好奇心,藉由對日 常生活中周遭事物的 觀察,進而發揮想像 力,提 高對科學探 究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學的 基本知識,藉由探究 與實作,將知識與生 活連結,加深對事物 和現象 本質的理 解,建構自然科學基 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學的 觀點和思維方式,能 具備系統思考與解決 問題的能力,進而應 用於日 常生活中,

能理解與判斷媒體報 導中與科學相關之內 容。

四、養成關懷社會之 價值觀,懂得欣賞自 然環境之美,珍惜有 限資源,愛護大自然 並致力 於環境保護 及節能減碳,使自然 生態永續經營及生生 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論的 運用能力,藉由基礎 科學實驗操作與技能 運用,增進自然科學 知能, 對於學程選 擇與生涯規劃做好準 備。

能主動察覺問題,進 而設計科學探索與實 驗,且能提出問題或 批判

○ ● ● ○

能合理運用思考智 能,了解科學能力是 多元的,在探究過程 進行評核、形成評價

● ● ● ●

自然科學領域 地科

一、激發對自然科學 的好奇心,藉由對日 常生活中周遭事物的 觀察,進而發揮想像 力,提 高對科學探 究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學的 基本知識,藉由探究 與實作,將知識與生 活連結,加深對事物 和現象 本質的理 解,建構自然科學基 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學的 觀點和思維方式,能 具備系統思考與解決 問題的能力,進而應 用於日 常生活中,

能運用單一的科學證 據或理論,理解因果 關係,察覺問題,並 以科學方法解決

○ ● ● ○

(17)

能理解與判斷媒體報 導中與科學相關之內 容。

四、養成關懷社會之 價值觀,懂得欣賞自 然環境之美,珍惜有 限資源,愛護大自然 並致力 於環境保護 及節能減碳,使自然 生態永續經營及生生 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論的 運用能力,藉由基礎 科學實驗操作與技能 運用,增進自然科學 知能, 對於學程選 擇與生涯規劃做好準 備。

能合理運用思考智 能,規畫最佳化的問 題解決活動,並正確 安全操作之。

● ● ● ●

綜合活動領域 生涯規劃

一、促進自我與生涯 發展

探索自我觀、人性觀 與生命意義,建立適 當的人生觀與人生信 念,從而發展自我潛 能與自我價值,增進 自主學習與強化自我 管理,規劃個人生涯 與促進適性發展,進 而尊

重自己與他人生命,

並珍惜生命的價值。

二、實踐生活經營與 創新

發展友善的互動知能 與態度,建立良好的 人際關係與健康的情 感表達和互動。培養 團體合作與服務領導 的素養,並能運用、

開發與管理各項資 源,省思生活與美學 議題,

豐富生活美感體驗,

進而實踐生活經營與 創新。

三、落實社會與環境 關懷

辨識社會與自然環境 中的各種情境、挑戰 與危機,發展解決問 題的思辨、創新與實 踐能力,以尊重多元 文化並促進人類社會 福祉,促進環境的永 續發展,落實社會與 環境

的關懷。

1.覺察個人成長歷程 與生涯發展之關係,

主動探索個人生涯目 標及意義。

● ● ● ●

2.具備情緒管理、關 懷利他的情操,增進 人際互動的效能。

○ ● ● ●

綜合活動領域 資訊科技

一、促進自我與生涯 發展

探索自我觀、人性觀 與生命意義,建立適 當的人生觀與人生信 念,從而發展自我潛 能與自我價值,增進 自主學習與強化自我 管理,規劃個人生涯 與促進適性發展,進 而尊

重自己與他人生命,

並珍惜生命的價值。

二、實踐生活經營與 創新

發展友善的互動知能 與態度,建立良好的 人際關係與健康的情 感表達和互動。培養 團體合作與服務領導 的素養,並能運用、

1.能具備運用運算工 具輔助思維之能力,

藉以分析問題、發展 解題方法,並進行有 效的決策。

● ● ● ●

(18)

開發與管理各項資 源,省思生活與美學 議題,

豐富生活美感體驗,

進而實踐生活經營與 創新。

三、落實社會與環境 關懷

辨識社會與自然環境 中的各種情境、挑戰 與危機,發展解決問 題的思辨、創新與實 踐能力,以尊重多元 文化並促進人類社會 福祉,促進環境的永 續發展,落實社會與 環境

的關懷。

2.能建立康健、合理 與合法的資訊科技使 用態度與習慣,並樂 於探索資訊科技。

● ● ● ●

健康與體育領域 健康與護理

一、培養具備健康生 活與體育運動的知 識、態度與技能,增 進健康與體育的素 養。

二、養成規律運動與 健康生活的習慣。

三、培養健康與體育 問題解決及規劃執行 的能力。

四、培養獨立生活的 自我照護能力。

五、培養思辨與善用 健康生活與體育運動 的相關資訊、產品和 服務的素養。

六、建構運動與健康 的美學欣賞能力及職 涯準備所需之素養,

豐富休閒生活品質與 全人健 康。

七、培養關懷生活、

社會與環境的道德意 識和公民責任感,營 造健康與運動社區。

1.使學生了解生命發 展的歷程,建立良好 健康生活型態及尊重 的生命態度。

● ● ● ○

2.使學生能運用多元 策略,將健康與自我 照護技能融入生活情 境,建構健康自主管 理能力,展現個人及 群體的健康生活模 式。

● ● ● ○

健康與體育領域 體育

一、培養具備健康生 活與體育運動的知 識、態度與技能,增 進健康與體育的素 養。

二、養成規律運動與 健康生活的習慣。

三、培養健康與體育 問題解決及規劃執行 的能力。

四、培養獨立生活的 自我照護能力。

五、培養思辨與善用 健康生活與體育運動 的相關資訊、產品和 服務的素養。

六、建構運動與健康 的美學欣賞能力及職 涯準備所需之素養,

豐富休閒生活品質與 全人健

康。

七、培養關懷生活、

社會與環境的道德意 識和公民責任感,營 造健康與運動社區。

1.促進學生急救之能 並運用救護資源,達 到健康安全的生活。

● ● ● ○

2.協助學生強化個人 衛生與保健技能,具 備健康自我管理能 力。

● ● ● ○

3.使學生認識全人的 性,培養愛、尊重、

負責任的態度。

● ● ● ○

4.引導學生學習正向 人際關係與溝通技 巧,展現良好人際互 動。

● ● ● ○

5.引導學生思辨能 力,善用健康生活相 關資訊。

● ● ● ○

全民國防教育 全民國防教育

一、建構全民國防意 識與知能,主動關懷 社會與國家安全。

二、認識國際情勢與 國家處境,增進對國 家安全議題之認知。

1.能理解全民國防對 於國家安全之重要 性,並評價各國體現 全民國防理念之相關 作為。

● ● ● ●

(19)

三、了解全民防衛之 意義,養成防衛動員 與災害防救之意識與 行動力。

四、建立國家認同與 自信心,培養參與國 防事務與促進國家永 續發展的心志。

.能從臺灣重要戰役 探討其對臺灣發展的 影響,並評述全民國 防的重要性。

● ● ● ●

備註 學生圖像欄位,請填入學生圖像文字,各欄請以打點表示科目教學重點與學生圖像之對應,「●」代表高度對應,

「○」代表低度對應。

(20)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二)群學程教育目標與專精能力

表5-2 群學程教育目標、專精能力與學生圖像對應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群別 學程 產業人力或職場進路 學程教育目標 學程專精能力

學生圖像 1.

跨 域 力

2.

研 創 力

3.

專 業 力

4.

移 動 力

學術群 學術社會學程 (代碼197)

1.培養學生基本學 科能力,使其成為進 修研究高深學術與專 門知能之人才。

2.培養學生處理問 題以及人際能力成為 社會領導之人才。

3.培養學生人文素 養,啟發學習社會科 學興趣之人才。

4.培養學生科學素 養,啟發學習自然科 學興趣之人才。

5.培養輯思考能 力,增進創造思考、

批判應用能力,使學 生能成為適應社會變 遷與終身學習之人 才。

具備語文與科學之

基礎之能力。

● ● ● ○

具備社會科學研究

之基本能力。

○ ● ● ○

具備正確獲得知識 之方式,學會如何 學習之能力。

○ ● ○ ●

具備關懷社會、注 重道德與倫理之能 力。

● ○ ○ ●

具備發現問題、組 織架構、團隊合 作、解決問題之能 力。

● ● ○ ●

學術群 學術自然學程 (代碼198)

1.培養學生基本學 科能力,使其成為進 修研究高深學術與專 門知能之人才。

2.培養學生處理問 題以及人際能力成為 社會領導之人才。

3.培養學生人文素 養,啟發學習社會科 學興趣之人才。

4.培養學生科學素 養,啟發學習自然科 學興趣之人才。

5.培養輯思考能 力,增進創造思考、

批判應用能力,使學 生能成為適應社會變 遷與終身學習之人 才。

具備語文與科學之

基礎之能力。

● ● ● ○

具備自然科學研究

之基本能力。

○ ● ● ○

具備正確獲得知識 之方式,學會如何 學習之能力。

○ ● ○ ●

具備關懷社會、注 重道德與倫理之能 力。

● ○ ○ ●

具備發現問題、組 織架構、團隊合 作、解決問題之能 力。

● ● ○ ●

機械群 機械技術學程

(代碼A01) 1.工具機或產業自 動化設備設計人員。

2.各產業(含高科技 資電產品)生產設備 維護及設計變更、製 程管理人員。

3.各產業用戶端所 需機具、零組件加工 製造人員。

4.一般消費者終端 產品生產製造人員。

5.一般消費者終端 產品維修人員。

6.工業機具產品行 銷內外銷業務人員。

1.培育機具加工操 作、機具基本維護及 製造製程參數管控與 機具量測校正定位、

機具設計製圖與開發 之人才。

2.培育機電整合及 專題跨域整合實踐之 人才。

3.培養相關大型企 業或領先產業之工業 高端、高階工程精研 深度之專業人才。

4.培養工安知識、

職業道德、敬業樂 群,並鼓勵多元發展 與自主學習再進修之 人才。

具備機具精度量測 調校、夾持鎖固組 裝施作能力

● ● ● ○

具備傳統及數控工 具機等機台操作能 力

● ● ● ○

具備機械製造之加 工法、製程參數及 生產管控、職業道 德與再進修之能力

● ● ● ○

具備機具製圖、設

計及分析評估能力

● ● ● ●

(21)

具備材料科技應用

能力

● ● ● ●

具備電腦3D輔助

工程模擬應用能力

● ● ● ●

具備機電資人工智 慧整合及機具控制 能力

● ● ● ●

具備職業道德及專

業精進之能力

● ○ ○ ●

電機與電子 群

資訊技術學程 (代碼C02)

1.培育資訊電子相 關產業之專業人才。

2.培育程式設計與 晶片控制專業人才。

3.培育行動裝置與 電子產品設計人才。

4.培育網路與系統 設計及維護人才。

5.培育電路量測及 電路分析之人才。

6.培養工安知識、

職業道德、跨域合 作、敬業樂群,並具 備多元發展與自主學 習再進修之人才。

具備元件認識、電 路裝配及操作各種 基礎量測儀器之能 力。

○ ○ ● ○

具備可程式邏輯設 計及單晶片控制之 能力。

○ ● ● ○

3.具備微電腦應 用及介面電路控制 之能力。

● ● ● ○

具備程式語言、網 路控制及行動裝置 應用之能力。

● ● ● ○

具備工作安全衛生 知識,並注重職場 倫理及重視職業安 全、互助合作、持 續學習的熱忱與態 度。

● ○ ○ ●

電機與電子 群

電機技術學程 (代碼C03)

1.電機工廠技術員 2.電機相關設備安 裝、測試人員 3.電機相關設備檢 驗、操作人員 4.電機相關設備調 整、維修人員 5.自動化控制機構 設計人員 6.自動化控制流程 設計人員

7.電路設計人員

1.培養電機技術之 基礎專業人才。

2.培養電腦量測及 分析設計電路之人 才。 3.培養電路設計之 人才。 4.培養微處理機及 感測器整合與設計之 專業人才。

5.培養電機控制設 備操作及維護之專業 人才。 6.培養工安知識、

職業道德、敬業樂 群,並鼓勵多元發展 與自主學習再進修之 人才。

具備電學相關知識 與電路裝配、分 析、設計及應用之 能力。

● ● ● ○

具備使用工具、電 腦與電子儀器量測 分析電路之能力。

● ● ● ○

熟悉電機法令規範 及具備電路設計之 相關專業技術及能 力。

○ ○ ● ●

具備微電腦程式及 數位電路設計之技 術與能力。

● ● ● ○

具備電機自動控制 相關機械運轉、操 作及維護知識。

● ● ● ○

具備工作安全衛生 知識,並注重職場 倫理及重視職業安 全、互助合作、持 續學習的熱忱與態 度。

● ○ ○ ●

(22)

土木與建築 群

建築技術學程

(代碼E01) 1.建築製圖/繪圖 人員 2.營建工程人員 3.監工人員 4.工務人員 5.工程測量人員

1.培養建築規劃設 計產業之基層人才。

2.培養土木營建產 業之基層人才。

3.培養能適應時代 環境變遷之工程技術 人員。

4.培養土木建築營 建專業領域終身學習 人才。

具備土木與建築相 關專業領域之基礎 知識。

○ ● ● ○

具備土木建築製圖 與識圖之專業能 力。

● ● ● ○

具備土木建築實務

操作之基礎能力。

○ ● ● ○

具備測量與電腦輔 助應用之專業能 力。

● ● ● ○

具備系統思考與意

見表達能力。

● ● ○ ●

具備積極謹慎認真 耐勞的工作態度並 關懷人文生態環 境。

● ○ ○ ●

具備職業道德、樂 觀進取及熱忱的服 務態度。

● ○ ○ ●

備註 1.學術群不需填寫產業人力或職場進路。

2.學生圖像欄請以打點表示學程專精能力與學生圖像之對應,「●」代表高度對應,「○」代表低度對應。

(23)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三)群學程專精科目

1.學術社會學程(代碼197)

表5-3-1 學術群學術社會學程課程規劃與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表(以學程為單位,1學程1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類別 領域/科目 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

備 註

名稱 名稱

1.

具備語 文與科 學之基 礎之能 力。

2.

具備社 會科學 研究之 基本能 力。

3.

具備正 確獲得 知識之 方式,

學會如 何學習 之能 力。

4.

具備關 懷社 會、注 重道德 與倫理 之能 力。

5.

具備發 現問 題、組

織架 構、團

隊合 作、解 決問題 之能 力。

校 訂 選 修

專 精 科 目

選修歷史

● ● ● ● ○

選修地理

● ● ● ● ○

選修公民與社會

● ● ● ● ○

文化史專題

● ● ● ● ○

自然地理應用

● ● ● ● ○

歷史(社)

● ● ● ● ○

地理(社)

● ● ● ● ○

公民與社會(社)

● ● ● ● ○

國語文表達與應用(普)

● ● ● ● ○

國語文(普)

● ● ● ● ○

英文寫作練習(普)

● ● ● ● ○

高級英文閱讀與聽講(普)

● ● ● ● ○

數學思考(普)

● ● ● ● ○

數學統整(普)

● ● ● ● ○

社會思想史專題

● ● ● ● ○

人文地理應用

● ● ● ● ○

社會與國際關係

● ● ● ● ○

生物

● ● ● ● ○

地球科學

● ● ● ● ○

自然科學進階

● ● ● ● ○

專題實作

○ ● ● ● ●

備註 學程專精能力欄位打點表示科目與學程專精能力的對應,「●」代表高度對應,表示該科目中有 章節明列;「○」代表低度對應,表示科目中雖沒有章節明列,教師於授課時仍會提及。

(24)

(三)群學程專精科目 2.學術自然學程(代碼198)

表5-3-2 學術群學術自然學程課程規劃與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表(以學程為單位,1學程1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類別 領域/科目 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

備 註

名稱 名稱

1.

具備語 文與科 學之基 礎之能 力。

2.

具備自 然科學 研究之 基本能 力。

3.

具備正 確獲得 知識之 方式,

學會如 何學習 之能 力。

4.

具備關 懷社 會、注 重道德 與倫理 之能 力。

5.

具備發 現問 題、組

織架 構、團

隊合 作、解 決問題 之能 力。

校 訂 選 修

專 精 科 目

物質化學

● ○ ● ● ●

基礎力學

● ○ ● ● ●

演化與生態

● ○ ● ● ●

化學反應與平衡

● ○ ● ● ●

波動與熱

● ● ○ ● ●

生物

● ● ○ ● ●

國語文表達與應用(普)

● ● ○ ● ●

國語文(普)

● ● ○ ● ●

英文寫作練習(普)

● ● ○ ● ●

高級英文閱讀與聽講(普)

● ● ○ ● ●

數學思考(普)

● ● ○ ● ●

數學統整(普)

● ● ○ ● ●

有機化學應用

● ● ○ ● ●

電磁學

● ● ○ ● ●

生物遺傳

● ● ○ ● ●

社會科學探究

● ● ○ ● ●

地球科學

● ● ○ ● ●

地理

● ● ○ ● ●

歷史

● ● ○ ● ●

公民與社會

● ● ○ ● ●

專題實作

● ● ○ ● ●

進階力學

● ● ● ● ○

物質與能量

● ● ● ● ○

物質構造與反應速率

● ● ● ● ○

(25)

光學

● ● ● ● ○

近代物理

● ● ● ● ○

備註 學程專精能力欄位打點表示科目與學程專精能力的對應,「●」代表高度對應,表示該科目中有 章節明列;「○」代表低度對應,表示科目中雖沒有章節明列,教師於授課時仍會提及。

(26)

(三)群學程專精科目 3.機械技術學程(代碼A01)

表5-3-3 機械群機械技術學程課程規劃與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表(以學程為單位,1學程1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類別 領域/科目 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

備 註

名稱 名稱

1.

具備 機具 精度 量測 調 校、

夾持 鎖固 組裝 施作 能力

2.

具備 傳統 及數 控工 具機 等機 台操 作能 力

3.

具備 機械 製造 之加 工 法、

製程 參數 及生 產管 控、

職業 道德 與再 進修 之能 力

4.

具備 機具 製 圖、

設計 及分 析評 估能 力

5.

具備 材料 科技 應用 能力

6.

具備 電腦 3D輔 助工 程模 擬應 用能 力

7.

具備 機電 資人 工智 慧整 合及 機具 控制 能力

8.

具備 職業 道德 及專 業精 進之 能力

校 訂 選 修

專 精 科 目

機件原理

● ● ○ ● ○ ● ● ●

機械力學

● ○ ● ● ● ● ● ●

機械製造

● ● ● ● ● ● ○ ●

機械材料

○ ○ ● ● ● ● ● ●

機械製圖實習

○ ○ ● ● ● ○ ○ ●

機械基礎實習

● ● ● ● ○ ○ ○ ●

機械進階實習

● ● ● ● ● ○ ○ ●

車床實習

● ● ● ● ○ ○ ●

基礎電學實習

● ● ○ ○ ○ ● ● ●

機具分析實習

○ ● ○ ● ● ● ● ●

機具控制實習

● ● ● ● ○ ● ● ●

數值控制機械實習

● ● ● ● ● ● ● ●

電腦輔助製造實習

● ● ● ● ● ● ● ●

電腦輔助製圖與實習

● ● ● ● ● ● ● ●

電腦輔助設計實習

○ ○ ● ● ● ● ● ●

機械加工實習

● ● ● ● ● ○ ○ ●

綜合機械加工實習

● ● ● ● ● ○ ○ ●

精密量測

● ● ● ● ● ○ ○ ●

專題實作

● ● ○ ● ○ ○ ○

備註 學程專精能力欄位打點表示科目與學程專精能力的對應,「●」代表高度對應,表示該科目中有 章節明列;「○」代表低度對應,表示科目中雖沒有章節明列,教師於授課時仍會提及。

(27)

(三)群學程專精科目 4.資訊技術學程(代碼C02)

表5-3-4 電機與電子群資訊技術學程課程規劃與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表(以學程為單位,1學程1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類別 領域/科目 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

備 註

名稱 名稱

1.

具備元 件認 識、電 路裝配 及操作 各種基 礎量測 儀器之 能力。

2.

具備可 程式邏 輯設計 及單晶 片控制 之能 力。

3.

3.具備 微電腦 應用及 介面電 路控制 之能 力。

4.

具備程 式語 言、網 路控制 及行動 裝置應 用之能 力。

5.

具備工 作安全 衛生知 識,並 注重職 場倫理 及重視 職業安 全、互 助合 作、持 續學習 的熱忱 與態 度。

校 訂 選 修

專 精 科 目

電子學

● ○ ○ ○ ○

數位邏輯設計

● ● ○ ○ ○

微處理機

○ ● ● ○ ○

基本電學實習

● ○ ○ ○ ●

電子學實習

● ○ ○ ○ ●

程式設計實習

○ ● ○ ● ●

可程式邏輯設計實習

○ ● ○ ○ ●

單晶片微處理機實習

○ ● ● ○ ●

行動裝置應用實習

○ ○ ● ● ●

基本電學

● ○ ○ ○ ○

微電腦應用實習

○ ● ● ● ●

介面電路控制實習

○ ● ● ● ●

專題實作

● ● ● ● ●

電子電路

● ○ ○ ○ ○

智慧電子應用

● ○ ○ ● ○

網路概論

○ ○ ○ ● ○

通訊原理

○ ○ ○ ● ○

電子電路實習

● ○ ○ ○ ●

備註 學程專精能力欄位打點表示科目與學程專精能力的對應,「●」代表高度對應,表示該科目中有 章節明列;「○」代表低度對應,表示科目中雖沒有章節明列,教師於授課時仍會提及。

(28)

(三)群學程專精科目 5.電機技術學程(代碼C03)

表5-3-5 電機與電子群電機技術學程課程規劃與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表(以學程為單位,1學程1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類別 領域/科目 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

備 註

名稱 名稱

1.

具備 電學 相關 知識 與電 路裝 配、

分 析、

設計 及應 用之 能 力。

2.

具備 使用 工 具、

電腦 與電 子儀 器量 測分 析電 路之 能 力。

3.

熟悉 電機 法令 規範 及具 備電 路設 計之 相關 專業 技術 及能 力。

4.

具備 微電 腦程 式及 數位 電路 設計 之技 術與 能 力。

5.

具備 電機 自動 控制 相關 機械 運 轉、

操作 及維 護知 識。

6.

具備 工作 安全 衛生 知 識,

並注 重職 場倫 理及 重視 職業 安 全、

互助 合 作、

持續 學習 的熱 忱與 態 度。

校 訂 選 修

專 精 科 目

基本電學

● ● ● ○ ○ ●

電子學

○ ● ○ ● ○ ○

電工機械

○ ● ○ ● ○ ○

基本電學實習

○ ● ○ ● ○ ○

電子學實習

● ● ○ ● ○ ●

可程式控制實習

● ● ● ● ● ●

數位邏輯實習

● ● ● ● ○ ●

智慧居家監控實習

● ● ● ● ○ ●

氣壓控制

● ○ ○ ○ ● ○

輸配電學

● ○ ○ ○ ● ○

數位邏輯設計

● ○ ○ ○ ● ○

感測器

● ● ○ ○ ○ ○

自動控制

● ○ ○ ● ● ○

電子電路

● ● ○ ● ○ ●

機電整合實習

● ● ○ ● ○ ●

單晶片實習

● ● ○ ● ○ ●

電工機械實習

● ● ● ○ ● ●

專題實作

● ● ● ● ● ●

備註 學程專精能力欄位打點表示科目與學程專精能力的對應,「●」代表高度對應,表示該科目中有 章節明列;「○」代表低度對應,表示科目中雖沒有章節明列,教師於授課時仍會提及。

(29)

(三)群學程專精科目 6.建築技術學程(代碼E01)

表5-3-6 土木與建築群建築技術學程課程規劃與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表(以學程為單位,1學程1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課程類別 領域/科目 學程專精能力對應檢核

備 註

名稱 名稱

1.

具備 土木 與建 築相 關專 業領 域之 基礎 知 識。

2.

具備 土木 建築 製圖 與識 圖之 專業 能 力。

3.

具備 土木 建築 實務 操作 之基 礎能 力。

4.

具備 測量 與電 腦輔 助應 用之 專業 能 力。

5.

具備 系統 思考 與意 見表 達能 力。

6.

具備 積極 謹慎 認真 耐勞 的工 作態 度並 關懷 人文 生態 環 境。

7.

具備 職業 道 德、

樂觀 進取 及熱 忱的 服務 態 度。

校 訂 選 修

專 精 科 目

基礎工程力學

● ○ ○ ○ ● ● ○

測量實習

● ○ ● ● ○ ● ●

營建技術實習

● ● ● ○ ● ● ●

材料與試驗

○ ○ ● ● ○ ● ●

製圖實習

● ● ○ ○ ○ ● ○

電腦輔助製圖實習

○ ● ○ ● ○ ● ○

測量學

● ○ ○ ● ○ ● ○

工程測量實習

○ ○ ● ● ● ● ●

建築製圖實習

● ● ○ ○ ○ ● ○

施工圖實習

● ● ○ ○ ○ ● ○

專題實作

● ● ○ ○ ○ ● ○

圖學實習

● ● ○ ○ ○ ● ○

工程力學進階

○ ○ ○ ○ ● ● ○

電腦設計軟體應用實習

○ ● ○ ● ● ● ○

設計與技術實習

● ● ● ○ ● ● ○

備註 學程專精能力欄位打點表示科目與學程專精能力的對應,「●」代表高度對應,表示該科目中有 章節明列;「○」代表低度對應,表示科目中雖沒有章節明列,教師於授課時仍會提及。

(30)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四)學程課程地圖

1.學術社會學程(代碼197)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程課程地圖

(31)

(四)學程課程地圖 2.學術自然學程(代碼198)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程課程地圖

(32)

(四)學程課程地圖 3.機械技術學程(代碼A01)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程課程地圖

(33)

(四)學程課程地圖 4.資訊技術學程(代碼C02)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程課程地圖

(34)

(四)學程課程地圖 5.電機技術學程(代碼C03)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程課程地圖

(35)

(四)學程課程地圖 6.建築技術學程(代碼E01)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學程課程地圖

(36)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陸、群學程課程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一、高一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表6-1 高一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類別 領 域 / 科 目 學分數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部定必修

語文 國語文 4 4

英語文 4 4

數學 數學 4 4

社會

歷史 1 1

地理 1 1

公民與社會

自然科學

物理 2 (2)

化學 2

生物 地球科學

藝術

音樂 1 1

美術 (2) 2

藝術生活

綜合活動

生命教育

生涯規劃 2

家政 法律與生活 環境科學概論

科技 生活科技

資訊科技 2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護理 1 1

體育 2 2

全民國防教育 1 1

小計 25 23

合計 25 23

(37)

高一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續)

類別 領 域 / 科 目 學分數

第一學期 第二學期

校訂必修

公民與社會 1 1

生物 (2) 2

小計 1 3

校訂選修

科學技術基礎應用實習 4

計算機概論 2

創意插畫與版畫 2 (2)

大城小事 2 (2)

解題萬花筒 2 (2)

文法的跳躍音符 2 (2)

動畫設計 2 (2)

程式設計實作 2 (2)

手機程式設計 2 (2)

超越時空星鮮人 2 (2)

程式設計入門 2 (2)

我的歌我的心我的情 2 (2)

C語言 2

APP INVENTOR 2

商業模式 2 (2)

製作AR與VR 2 (2)

小計 28 6

應選修學分 4 4

合計 29 9

備註 以學術群學術社會學程資料共用此表,單學程學校、單純體育班、特教學校除外。

(38)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代碼:333401 二、群學程課程表

(一)學程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表6-2-1 學術群學術社會學程 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類別 領 域 / 科 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備 註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名稱 學分

語文

國語文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

學年第一、二學期

英語文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

學年第一、二學期

數學 數學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

學年第一、二學期

社會

歷史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地理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公民與社會

自然科學

物理 2 2 (2)

化學 2 2

生物 地球科學

藝術

音樂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美術 2 (2) 2

藝術生活

綜合活動

生命教育

生涯規劃 2 2

家政 法律與生活 環境科學概論

科技 生活科技

資訊科技 2 2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護理 2 1 1

體育 4 2 2

全民國防教育 2 1 1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學分小計 48 25 23 0 0 0 0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開設 48學分 部定必修學分合計 48 25 23 0 0 0 0 部定必修學分合計48學

(39)

表6-2-1 學術群學術社會學程 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續) 108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類別 領 域 / 科 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課程屬性 備 註 教學

第一學年 第二學年 第三學年 大綱 名稱 學分 名稱 學分

12學分 6.67%

國語文 8 4 4 原班級 普高部定 19165

公民與社會 2 1 1 原班級 普高部定、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

51436

生物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1437

校訂必修學分小計 12 1 3 4 4 0 0 校訂必修一般科目開設12學分

34學分

18.89% 文法的跳躍音符 2 2 (2)

跨校 實作及探索 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0

APP

INVENTOR 2 2

跨校 實作及探索 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0

科學技術基礎應

用實習 4 4

跨班 實作及探索 體驗

19170

英文閱讀與聽講 8 4 4 跨學程 2選1 19172

英語文 10 4 4 2 跨學程 普高部定、第二學年2選1 19175

計算機概論 2 2 原班級 19176

動畫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探索 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19178

創意插畫與版畫 2 2 (2)

跨校 實作及探索 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19180

程式設計入門 2 2 (2)

跨校 實作及探索 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19181

程式設計實作 2 2 (2)

跨校 實作及探索 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19182

超越時空星鮮人 2 2 (2)

跨校 實作及探索 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19183

解題萬花筒 2 2 (2)

跨校 實作及探索 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19184

數學解題 8 4 4 跨學程 2選1 19189

體育 8 2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19190

大城小事 2 2 (2)

跨校 實作及探索 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19229

我的歌我的心我

的情 2 2 (2)

跨校 實作及探索 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32713

C語言 2 2

跨校 實作及探索 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32714

手機程式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探索 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32715

商業模式 2 2 (2)

跨校 實作及探索 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33145

製作AR與VR 2 2 (2)

跨校 實作及探索 體驗

網路學校課程 33146

數學B 8 4 4 跨班 54203

數學A 8 4 4 跨班 54204

生活科技 2 1 1 跨班 54205

開課學分 86 28 6 23 23 4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為維護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權益,建構 友善就業環境,並促進人力資源運用,總統於 2019 年 12 月 4 日公布「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 業促進法」(以下簡稱本法),並自 2020 年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態度

情意 寬大包容 勇於承擔 具道德勇氣 心繫祖國 欣賞自然 仁民愛物 美化心靈 超脫豁達 曠達坦蕩 享受淡泊 知恥自愛 情緒有節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校園環境品質除是永續校園 重要的指標之一,其優劣與否更 是攸關教職員生的身體安全與健

「天外有天」的遠觀,早在佛經中已有明確的記載,例如有佛教百科全書之稱的《經律

結合 NPO 或 NGO 團體基於組織使命及發展推動文化與教育、觀光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