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課程發展與規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參、課程發展與規劃 "

Copied!
14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I

(2)

II

目錄

壹、學校願景 ... 1

貳、學生圖像 ... 2

參、課程發展與規劃 ... 3

ㄧ、一般科目教學重點 ... 3

二、群科教育目標與專業能力 ... 16

三、課程地圖 ... 20

肆、課程表 ... 24

一、課程架構表 ... 24

二、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 30

三、高一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 77

伍、彈性學習 ... 79

一、彈性學習時間實施相關規定暨學生自主學習實施規範 ... 79

(一)、彈性學習時間實施規定 ... 79

(二)、自主學習規範 ... 82

二、彈性學習時間規劃表 ... 83

陸、學生選課規劃與輔導 ... 86

一、學術社會學程原班級選修方式課程規劃表 ... 86

二、選課輔導流程規劃 ... 110

(一)、課程諮詢階段 ... 110

(二)、選課作業 ... 112

(三)、登錄學習歷程檔案階段 ... 116

柒、生涯輔導與未來進路 ... 122

一、生涯輔導工作與資源 ... 122

(一)、生涯輔導工作 ... 122

(二)、生涯輔導資源 ... 123

二、升學進路 ... 124

(一)、學術群 ... 124

(二)、技術學程 ... 134

(3)

1

壹、學校願景

A(Assistance):攜手協同合力護持

學生的成長,需要大家協力護持。優質的學校組織文化、暢達溝通管道,發揮群策群力,

促使校務順暢運行;並適時引進外部資源,提升執行力,提供完善的學習資源支援體系,共 創親、師、生三贏的榮景。

C(Campus):關注無形形塑有形

在學校環境中包含著有形的校園營造與無形的校園文化,完善的校園營造,能發揮「人

-境」互動,潛移默化的境教功能;無形的校園文化雖隱而不見,卻影響學生深遠,因此,

希望用愛、關懷、尊重、傾聽、接納、同理、鼓勵共同營造溫馨和諧校園環境。

T(Teacher):教學專業專業教學

建立協助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讓原本靜態的知識經由相互間的同儕學習,轉化為教學 能力,並藉由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及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協助教師瞭解自己的專業表現,

檢視教學品質,以促進有效的教與學。

S(Student):全人學習多元展能

以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為核心,強化學生專業知能與技術,並鼓勵學生多元學習,同 時開設相關數理素養、語文寰宇與跨領域學習課程以提升學生科技素養及問題解決能力。

(4)

2

貳、學生圖像

呼應本校中長程教育發展計畫學生圖像「全人學習,多元展能」,於課程總體計畫書中 規劃發展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之課程,強化學生專業知能與技術。無論是專業科目或一般科目,

課程設計皆以培養具跨域力、研創力、專業力、移動力四項核心能力作為設計教學活動的重 要依據。茲說明如下:

跨域力

把所學知識連結和統整應用跨領域學習,加強動手實作的能力,解決實用性的問題。

研創力

在這個科技引領生活,競爭態勢嚴峻的時代,唯有研發能力,創新突破,方能跟進科技腳步,

創造自身的價值。

專業力

能擁有高超的專業知識、技能和道德觀念;保有好奇心與向上心永不匱乏,未來生涯藍圖轉 化成具體可行。

移動力

擁有國際視野,成為具有國際觀的世界公民,理解尊重不同文化差異,與世界接軌,知識邊 界更形廣闊。

(5)

3

參、課程發展與規劃

ㄧ、一般科目教學重點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2

3

4

語文領域 國語文

一、增進聽、說、讀、

寫的基本能力,發 展思辨與自學能 力,奠定終身學習 的基礎。

二、結合語文與科技 資訊,發展跨領域 學習的能力。

三、透過閱讀,增進 國 語 文 應 用 能 力,以切合實際生 活與職業發展的 需要。

四、主動關心生活環 境與國際事務,拓 展視野及理解與 尊重多元文化。

引導學生掌握國語文基礎知 識:形、音、義以及句法結構、

文字修辭等,及其實際於各領 域之應用。

○ ● ● ○

引導學生理解各類文本之文 意與內涵,並學習擷取訊息、

統整、分析、詮釋、推論等方 法,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 ● ● ○

培養學生能以正確的文句與 邏輯寫作,透過文字表達其情 感與觀點,並適當與生活、科 技專業及職場應用結合。

● ● ● ○

引導學生能以流暢的口語能 力,清晰、條理地表述自我,

增進其簡報能力及溝通技巧。

● ● ● ○

透過文本延伸議題訓練學生 理性思維,養成自主解決問題 的能力;並引導其省思、關懷 情感層面,具備感性探索 能 力。

● ● ● ○

透過各類文本連結教師或學 生的生命經驗,並豐富學生的 人文素養、開拓文化視野、啟 發美感經驗,建立學生健全人 格。

● ● ● ●

(6)

4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2

3

4

語文領域 英語文

一、增進英語文聽、

說、讀、寫能力,

以應用於實際生 活之溝通。

二、增進有效之英語 文學習方法,以強 化自學能力,奠定 終身學習之基礎。

三、提升學習自信與 學習英語文之興 趣並培養積極學 習之態度。

四、培養多元觀與國 際觀,促進對不同 文化之了解與尊 重。

五、培養以英語文進 行邏輯思考與創 新之能力。

教授內容符合學生生活情境

及未來職場應用。 ○ ● ● ○

運用雜誌及學習平台讓學生

自主學習。 ● ● ○ ○

課程融入多元議題及各國特

殊節慶以學習不同文化。 ● ○ ○ ●

給予學生使用英語發表意見

機會以強化英語使用能力。 ● ● ○ ○

數學領域 數學

一、提供學習數學的 公平機會與學會 之可能。

二、培養認識數學、

理解數學的知識 與概念。

三、培養專業學習、

生活應用的數學 知能。

四、培養多元學習、

適性分流的學習 能力。

五、培養運用數學分 析、解決問題的能 力。

六、培養使用數學軟 體、科技工具的能 力。

引導學生學習與思考數學概 念與原理,且能兼顧知識結構 與邏輯推理。

○ ● ● ○

指導學生能運用適當的數學 概念、程序與方法來解決數學 或跨領域的問題。

● ● ○ ○

善用提問、討論、發表等方 式,強化學生溝通、表達與解 題能力。

● ○ ○ ●

運用計算器、數學軟體、多媒 體等科技教學輔具,來提升學 生學習成效與運用資訊工具 的能力。

● ○ ● ●

數學內容能連結日常生活與 專業科目的應用,融合理論與 實務。

● ○ ● ○

(7)

5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2

3

4

社會領域 歷史

一、發展個人的主體 意識,以及自律自 治、自發精進與自 我實現的素養。

二、提升獨立思考、

價值判斷、理性決 定與創新應變的 素養。

三、發展民主社會所 需之溝通互動、團 隊合作、問題解決 及社會參與等公 民實踐的素養。

四、增進對歷史、地 理、公民與社會學 科及領域知識的 探究與理解能力。

五、發展跨學科的分 析、思辨、統整、

評估與批判的能 力。

六、培養對於族群、

社會、地方、國家 和世界等多重公 民身分的敏察覺 知,並涵育具有肯 認多元、重視人權 和關懷全球永續 的責任意識。

協助學生具備歷史知識的廣 度與深度,培養本土歷史意識 與地方關懷,進而關心國際事 務。

● ● ● ●

對於社會公共議安排小組座 談 進 行 歷 史 性 的 分 析 與 討 論,並培養學生溝通、陳述、

表達、團隊合作等能力。

● ● ○ ●

社會領域 地理

一、發展個人的主體 意識,以及自律自 治、自發精進與自 我實現的素養。

二、提升獨立思考、

價值判斷、理性決 定與創新應變的 素養。

引 導 學 生 關 心 地 理 議 題 資 訊,善用社會科學統整角度進 行討論與提出解決方案等探 討。

● ● ● ●

(8)

6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2

3

4

三、發展民主社會所 需之溝通互動、團 隊合作、問題解決 及社會參與等公 民實踐的素養。

四、增進對歷史、地 理、公民與社會學 科及領域知識的 探究與理解能力。

五、發展跨學科的分 析、思辨、統整、

評估與批判的能 力。

六、培養對於族群、

社會、地方、國家 和世界等多重公 民身分的敏察覺 知,並涵育具有肯 認多元、重視人權 和關懷全球永續 的責任意識。

課程結合地理時事、環境災害 等議題,使學生具備國際視野 與本土文化認同的公民意識。

● ● ○ ●

社會領域 公民與 社會

一、發展個人的主體 意識,以及自律自 治、自發精進與自 我實現的素養。

二、提升獨立思考、

價值判斷、理性決 定與創新應變的 素養。

三、發展民主社會所 需之溝通互動、團 隊合作、問題解決 及社會參與等公 民實踐的素養。

培養學生具備良好人際互動 與團隊合作的能力,並積極於 公民參與。

● ● ● ●

(9)

7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2

3

4

四、增進對歷史、地 理、公民與社會學 科及領域知識的 探究與理解能力。

五、發展跨學科的分 析、思辨、統整、

評估與批判的能 力。

六、培養對於族群、

社會、地方、國家 和世界等多重公 民身分的敏察覺 知,並涵育具有肯 認多元、重視人權 和關懷全球永續 的責任意識。

培養學生尊重差異,實踐人 權,關懷全球永續發展,具備 世界公民的意識。

● ● ○ ●

自然科學

領域 物理

一、激發對自然科學 的好奇心,藉對日 常生活中周遭事 物的觀察,進而發 揮想像力,提高對 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學的 基本知識,藉由探 究與實作,將知識 與生活連結,加深 對事物和現象本 質的理解,建構自 然科學基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學的 觀 點 和 思 維 方 式,能具備系統思 考與解決問題的 能力,進而應用於 日常生活中,能理 解與判斷媒體報 導中與科學相關 之內容。

能主動察覺問題,進而設計科 學探索與實驗,且能提出問題 或批判

○ ● ● ○

能合理運用思考智能,了解科 學能力是多元的,在探究過程 進行評核、形成評價。

● ● ● ●

(10)

8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2

3

4

四、養成關懷社會之 價值觀,懂得欣賞 自然環境之美,珍 惜有限資源,愛護 大自然並致力於 環境保護及節能 減碳,使自然生態 永續經營及生生 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論的 運用能力,藉由基 礎科學實驗操作 與技能運用,增進 自然科學知能,對 於學程選擇與生 涯規劃做好準備。

自然科學

領域 化學

一、激發對自然科學 的好奇心,藉對日 常生活中周遭事 物的觀察,進而發 揮想像力,提高對 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學的 基本知識,藉由探 究與實作,將知識 與生活連結,加深 對事物和現象本 質的理解,建構自 然科學基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學的 觀 點 和 思 維 方 式,能具備系統思 考與解決問題的 能力,進而應用於 日常生活中,能理 解與判斷媒體報 導中與科學相關 之內容。

能運用單一的科學證據或理 論,理解因果關係,察覺問 題,並以科學方法解決

○ ● ● ○

能合理運用思考智能,規畫最 佳化的問題解決活動,並正確 安全操作之。

● ● ● ●

(11)

9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2

3

4

四、養成關懷社會之 價值觀,懂得欣賞 自然環境之美,珍 惜有限資源,愛護 大自然並致力於 環境保護及節能 減碳,使自然生態 永續經營及生生 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論的 運用能力,藉由基 礎科學實驗操作 與技能運用,增進 自然科學知能,對 於學程選擇與生 涯規劃做好準備。

自然科學

領域 生物

一、激發對自然科學 的好奇心,藉對日 常生活中周遭事 物的觀察,進而發 揮想像力,提高對 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學的 基本知識,藉由探 究與實作,將知識 與生活連結,加深 對事物和現象本 質的理解,建構自 然科學基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學的 觀 點 和 思 維 方 式,能具備系統思 考與解決問題的 能力,進而應用於 日常生活中,能理 解與判斷媒體報 導中與科學相關 之內容。

能主動察覺問題,進而設計科 學探索與實驗,且能提出問題 或批判。

○ ● ● ○

能合理運用思考智能,了解科 學能力是多元的,在探究過程 進行評核、形成評價。

● ● ● ●

(12)

10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2

3

4

四、養成關懷社會之 價值觀,懂得欣賞 自然環境之美,珍 惜有限資源,愛護 大自然並致力於 環境保護及節能 減碳,使自然生態 永續經營及生生 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論的 運用能力,藉由基 礎科學實驗操作 與技能運用,增進 自然科學知能,對 於學程選擇與生 涯規劃做好準備。

自然科學

領域 地科

一、激發對自然科學 的好奇心,藉對日 常生活中周遭事 物的觀察,進而發 揮想像力,提高對 科學探究的興趣。

二、學習自然科學的 基本知識,藉由探 究與實作,將知識 與生活連結,加深 對事物和現象本 質的理解,建構自 然科學基本素養。

三、培養自然科學的 觀 點 和 思 維 方 式,能具備系統思 考與解決問題的 能力,進而應用於 日常生活中,能理 解與判斷媒體報 導中與科學相關 之內容。

能運用單一的科學證據或理 論,理解因果關係,察覺問 題,並以科學方法解決。

○ ● ● ○

能合理運用思考智能,規畫最 佳化的問題解決活動,並正確 安全操作之。

● ● ● ●

(13)

11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2

3

4

四、養成關懷社會之 價值觀,懂得欣賞 自然環境之美,珍 惜有限資源,愛護 大自然並致力於 環境保護及節能 減碳,使自然生態 永續經營及生生 不息。

五、提升科學理論的 運用能力,藉由基 礎科學實驗操作 與技能運用,增進 自然科學知能,對 於學程選擇與生 涯規劃做好準備。

綜合活動 領域

生涯 規劃

一、促進自我與生涯 發 展 探 索 自 我 觀、人性觀與生命 意義,建立適當的 人生觀與人生信 念,從而發展自我 潛 能 與 自 我 價 值,增進自主學習 與 強 化 自 我 管 理,規劃個人生涯 與 促 進 適 性 發 展,進而尊重自己 與他人生命,並珍 惜生命的價值。

二、實踐生活經營與 創新發展友善的 互 動 知 能 與 態 度,建立良好的人 際關係與健康的 情 感 表 達 和 互 動。培養團體合作

覺察個人成長歷程與生涯發 展之關係,主動探索個人生涯 目標及意義。

● ● ● ●

(14)

12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2

3

4

與服務領導的素 養,並能運用、開 發與管理各項資 源,省思生活與美 學議題,豐富生活 美感體驗,進而實 踐生活經營與創 新。

三、落實社會與環境 關懷辨識社會與 自然環境中的各 種情境、挑戰與危 機,發展解決問題 的思辨、創新與實 踐能力,以尊重多 元文化並促進人 類社會福祉,促進 環 境 的 永 續 發 展,落實社會與環 境的關懷。

具備情緒管理、關懷利他的情

操,增進人際互動的效能。 ○ ● ● ●

綜合活動 領域

資訊 科技

一、促進自我與生涯 發 展 探 索 自 我 觀、人性觀與生 命意義,建立適 當的人生觀與人 生信念,從而發 展自我潛能與自 我價值,增進自 主學習與強化自 我管理,規劃個 人生涯與促進適 性發展,進而尊 重自己與他人生 命,並珍惜生命 的價值。

能具備運用運算工具輔助思 維之能力,藉以分析問題、發 展解題方法,並進行有效的決 策。

● ● ● ●

(15)

13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2

3

4

二、實踐生活經營與 創新發展友善的 互 動 知 能 與 態 度,建立良好的人 際關係與健康的 情 感 表 達 和 互 動。培養團體合作 與服務領導的素 養,並能運用、開 發與管理各項資 源,省思生活與美 學議題,豐富生活 美感體驗,進而實 踐生活經營與創 新。

三、落實社會與環境 關懷辨識社會與 自然環境中的各 種情境、挑戰與危 機,發展解決問題 的思辨、創新與實 踐能力,以尊重多 元文化並促進人 類社會福祉,促進 環 境 的 永 續 發 展,落實社會與環 境的關懷。

能建立康健、合理與合法的資 訊科技使用態度與習慣,並樂 於探索資訊科技。

● ● ● ●

健康與體育 領域

健康與 護理

一、培養具備健康生 活與體育運動的 知識、態度與技 能,增進健康與體 育的素養。

二、養成規律運動與 健康生活的習慣。

三、培養健康與體育 問題解決及規劃 執行的能力。

使 學 生 了 解 生 命 發 展 的 歷 程,建立良好健康生活型態及 尊重的生命態度。

● ● ● ○

使學生能運用多元策略,將健 康與自我照護技能融入生活 情境,建構健康自主管理能 力,展現個人及群體的健康生 活模式。

● ● ● ○

(16)

14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2

3

4

四、培養獨立生活的 自我照護能力。

五、培養思辨與善用 健康生活與體育 運 動 的 相 關 資 訊、產品和服務的 素養。

六、建構運動與健康 的美學欣賞能力 及職涯準備所需 之素養,豐富休閒 生活品質與全人 健康。

七、培養關懷生活、

社會與環境的道 德意識和公民責 任感,營造健康與 運動社區。

健康與體育

領域 體育

一、培養具備健康生 活與體育運動的 知識、態度與技 能,增進健康與體 育的素養。

二、養成規律運動與 健康生活的習慣。

三、培養健康與體育 問題解決及規劃 執行的能力。

四、培養獨立生活的 自我照護能力。

五、培養思辨與善用 健康生活與體育 運 動 的 相 關 資 訊、產品和服務的 素養。

促進學生急救之能並運用救 護資源,達到健康安全的生 活。

● ● ● ○

學生強化個人衛生與保健技

能,具備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 ● ● ○

使學生認識全人的性,培養

愛、尊重、負責任的態度。 ● ● ● ○

引導學生學習正向人際關係 與溝通技巧,展現良好人際互 動。

● ● ● ○

(17)

15

領域 科目 科目課程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1

2

3

4

六、建構運動與健康 的美學欣賞能力 及職涯準備所需 之素養,豐富休閒 生活品質與全人 健康。

七、培養關懷生活、

社會與環境的道 德意識和公民責 任感,營造健康與 運動社區。

引導學生思辨能力,善用健康

生活相關資訊。 ● ● ● ○

全民國防 教育

全民 國防 教育

一、建構全民國防意 識與知能,主動關 懷社會與國家安 全。

二、認識國際情勢與 國家處境,增進對 國家安全議題之 認知。

三、了解全民防衛之 意義,養成防衛動 員與災害防救之 意識與行動力。

四、建立國家認同與 自信心,培養參與 國防事務與促進 國家永續發展的 心志。

能理解全民國防對於國家安 全之重要性,並評價各國體現 全民國防理念之相關作為。

● ● ● ●

能從臺灣重要戰役探討其對 臺灣發展的影響,並評述全民 國防的重要性。

● ● ● ●

(18)

16

二、群科教育目標與專業能力

群別 學程 產業人力

或職場進路 學程教育目標 學程專精能力

學生圖像

1.

2.

3.

4.

學術群

學術 社會學程 (代碼 197)

1.培育學生基本學 科能力,使其成 為進修研究高深 學術與專門知能 之人才。

2.培育學生處理問 題以及人際能力 成為社會領導之 人才。

3.培育學生人文素 養,啟發學習社 會科學興趣之人 才。

4. 培 育 輯 思 考 能 力,增進創造思 考、批判應用能 力,使學生能成 為適應社會變遷 與終身學習之人 才。

具備語文與科學

之基礎之能力。 ● ● ● ○

具備社會科學研

究之基本能力。 ○ ● ● ○ 具備正確獲得知

識之方式,學會 如 何 學 習 之 能 力。

○ ● ○ ●

具備關懷社會、

注重道德與倫理 之能力。

● ○ ○ ●

具備發現問題、

組織架構、團隊 合作、解決問題 之能力。

● ● ○ ●

學術群

學術 自然學程 (代碼 198)

1.培育學生基本學 科能力,使其成 為進修研究高深 學術與專門知能 之人才。

2.培育學生處理問 題以及人際能力 成為社會領導之 人才。

3.培育學生科學素 養,啟發學習自 然科學興趣之人 才。

4. 培 育 輯 思 考 能 力,增進創造思 考、批判應用能

具備語文與科學

之基礎之能力。 ● ● ● ○ 具備自然科學研

究之基本能力。 ○ ● ● ○ 具備正確獲得知

識之方式,學會 如 何 學 習 之 能 力。

○ ● ○ ●

具備關懷社會、

注重道德與倫理 之能力。

● ○ ○ ● 具備發現問題、

組織架構、團隊 ● ● ○ ●

(19)

17

群別 學程 產業人力

或職場進路 學程教育目標 學程專精能力

學生圖像

1.

2.

3.

4.

力,使學生能成 為適應社會變遷 與終身學習之人 才。

合作、解決問題 之能力。

土木與 建築群

建築 技術學程 (代碼 E01)

1.建築製圖/繪圖 人員。

2.營建工程人員。

3.監工人員。

4.工務人員。

5.工程測量人員。

1.培養建築規劃設 計產業之基層人 才。

2.培養土木營建產 業之基層人才。

3.培養能適應時代 環境變遷之工程 技術人員。

4.培養土木建築營 建專業領域終身 學習人才。

5.具備工作安全衛 生知識,並注重 職場倫理及重視 職業安全、互助 合作、持續學習 的熱忱與態度。

具備土木與建築 相關專業領域之 基礎知識。

○ ● ● ○ 具備土木建築製

圖與識圖之專業 能力。

● ● ● ○ 具備土木建築實

務操作之基礎能 力。

○ ● ● ○ 具備測量與電腦

輔助應用之專業 能力。

● ● ● ○ 具備系統思考與

意見表達能力。 ● ● ○ ● 具備積極謹慎認

真耐勞的工作態 度並關懷人文生 態環境。

● ○ ○ ●

具備職業道德、

樂觀進取及熱忱 的服務態度。

● ○ ○ ●

機械群

機械 技術學程 (代碼 A01)

1. 工具機或產業 自動化設備設 計人員。

2. 各 產 業 ( 含 高 科 技資電產品)生 產 設 備 維 護 及 設計變更、製程

1.培育機具加工操 作、機具基本維 護及製造製程參 數管控與機具量 測校正定位、機 具設計製圖與開 發之人才。

2.培育機電整合及 專題跨域整合實 踐之人才。

3.培養相關大型企

具備機具精度量 測調校、夾持鎖 固 組 裝 施 作 能 力。

● ● ● ○

具備傳統及數控 工具機等機台操 作能力。

● ● ● ○ 具備機械製造之

加工法、製程參 數及生產管控、

職業道德與再進

● ● ● ○

(20)

18

群別 學程 產業人力

或職場進路 學程教育目標 學程專精能力

學生圖像

1.

2.

3.

4.

管理人員。

3.各產業用戶端所 需機具、零組件 加工製造人員。

4.一般消費者終端 產 品 生 產 製 造 人員。

5.一般消費者終端 產品維修人員。

6.工業機具產品行 銷 內 外 銷 業 務 人員。

業或領先產業之 工業高端、高階 工程精研深度之 專業人才。

4.培養工安知識、

職業道德、敬業 樂群,並鼓勵多 元發展與自主學 習 再 進 修 之 人 才。

修之能力。

具備機具製圖、

設計及分析評估 能力。

● ● ● ● 具備材料科技應

用能力。 ● ● ● ● 具備電腦 3D 輔

助工程模擬應用 能力。

● ● ● ● 具備機電資人工

智慧整合及機具 控制能力。

● ● ● ● 具備職業道德及

專 業 精 進 之 能 力。

● ○ ○ ●

電機與 電子群

資訊 技術學程 (代碼 C02)

1. 電 子 設 備 操 作 及維護人員。

2. 電 子 電 路 設 計 及調整人員。

3.微控制晶片、嵌 入 式 系 統 設 計 人員。

4. 電 腦 程 式 設 計 人員。

5. 電 腦 軟 硬 體 操 作及維護人員。

6. 網 路 與 系 統 架 設、管理及維護 人員。

1.培育資訊電子相 關產業之專業人 才。

2.培育程式設計與 晶片控制專業人 才。

3.培育行動裝置與 電子產品設計人 才。

4.培育網路與系統 設 計 及 維 護 人 才。

5.培育電路量測及 電 路 分 析 之 人 才。

6.培養工安知識、

職業道德、跨域 合 作 、 敬 業 樂 群,並具備多元 發展與自主學習

具備元件認識、

電路裝配及操作 各種基礎量測儀 器之能力。

○ ○ ● ○

具備可程式邏輯 設計及單晶片控 制之能力。

○ ● ● ○

具備微電腦應用 及介面電路控制 之能力。

● ● ● ○

具備程式語言、

網路控制及行動 裝 置 應 用 之 能 力。

● ● ● ○

具備工作安全衛 生知識,並注重 職場倫理及重視 職業安全、互助

● ○ ○ ●

(21)

19

群別 學程 產業人力

或職場進路 學程教育目標 學程專精能力

學生圖像

1.

2.

3.

4.

再進修之人才。 合作、持續學習 的熱忱與態度。

電機與 電子群

電機 技術學程 (代碼 C03)

1. 電 機 工 廠 技 術 員。

2.相關設備安裝、

測試人員。

3.電機相關設備檢 驗、操作人員。

4.電機相關設備調 整、維修人員。

5.自動化控制機構 設計人員。

6.自動化控制流程 設計人員。

7.電路設計人員。

1.培養電機技術之 基礎專業人才。

2.培養電腦量測及 分析設計電路之 人才。

3.培養電路設計之 人才。

4.培養微處理機及 感測器整合與設 計之專業人才。

5.培養電機控制設 備操作及維護之 專業人才。

6.培養工安知識、

職業道德、敬業 樂群,並鼓勵多 元發展與自主學 習 再 進 修 之 人 才。

具備電學相關知 識與電路裝配、

分析、設計及應 用之能力。

● ● ● ○

具備使用工具、

電腦與電子儀器 量測分析電路之 能力。

● ● ● ○

熟悉電機法令規 範及具備電路設 計之相關專業技 術及能力。

○ ○ ● ●

具備微電腦程式 及數位電路設計 之技術與能力。

● ● ● ○ 具備電機自動控

制 相 關 機 械 運 轉、操作及維護 知識。

● ● ● ○

具備工作安全衛 生知識,並注重 職場倫理及重視 職業安全、互助 合作、持續學習 的熱忱與態度。

● ○ ○ ●

備註:「●」代表高度對應,「○」代表低度對應。

(22)

20

二、 課程地圖

綜合高中課程地圖

(23)

21

學術群 學術社會學程 課程地圖

學術群 學術自然學程 課程地圖

(24)

22

機械群 機械技術學程 課程地圖

電機電子群 資訊技術學程 課程地圖

(25)

23

電機電子群 電機技術學程 課程地圖

土木建築群 建築技術學程 課程地圖

(26)

24

肆、課程表

一、課程架構表

學術群 學術社會學程 課程架構表

110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項目 學分(節數) 學校規劃情形

學分數 百分比(%) 說明

一般科目

部定 必修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

必修 4-12 學分 12 6.7% 系統統計 選修

120-128 學分

34 18.9% 系統統計

專精科目 校訂 選修 86 47.8% 系統統計

部定科目學分數合計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科目學分數合計 132 學分 132 73.4% 系統統計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學分 180 學分 系統統計 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2 節 系統統計 彈性學習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8 節 系統統計

總上課節數 210 節 210 節 系統統計

加註學程

核心科目

學分數合計 26-30 學分 30 學分 系統統計

專題實作

學分數合計 至少 2 學分 4 學分 系統統計

學年學分制 畢業條件

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均須修習且成績及格,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 40 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均及格者,

得在畢業證書上加註其主修學程。

備註

1.百分比計算以「應修習總學分數」為分母。

2.總上課節數=「應修習總學分數」+「團體活動時間合計」+「彈性學習時間 合計」。

3.每一學程所開設之專精科目總學分數至少為60學分,其中應含26-30學分之 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至少2學分。

(27)

25

110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項目 學分(節數) 學校規劃情形

學分數 百分比(%) 說明

一般科目

部定 必修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

必修 4-12 學分 12 6.7% 系統統計 選修

120-128 學分

34 18.9% 系統統計

專精科目 校訂 選修 86 47.8% 系統統計

部定科目學分數合計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科目學分數合計 132 學分 132 73.4% 系統統計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學分 180 學分 系統統計 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2 節 系統統計 彈性學習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8 節 系統統計

總上課節數 210 節 210 節 系統統計

加註學程

核心科目

學分數合計 26-30 學分 30 學分 系統統計

專題實作

學分數合計 至少 2 學分 4 學分 系統統計

學年學分制 畢業條件

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均須修習且成績及格,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 40 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均及格者,

得在畢業證書上加註其主修學程。

備註

1.百分比計算以「應修習總學分數」為分母。

2.總上課節數=「應修習總學分數」+「團體活動時間合計」+「彈性學習時間 合計」。

3.每一學程所開設之專精科目總學分數至少為60學分,其中應含26-30學分之 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至少2學分。

(28)

26

機械群 機械技術學程 課程架構表

110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項目 學分(節數) 學校規劃情形

學分數 百分比(%) 說明

一般科目

部定 必修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

必修 4-12 學分 12 6.7% 系統統計 選修

120-128 學分

56 31.1% 系統統計

專精科目 校訂 選修 64 35.6% 系統統計

部定科目學分數合計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科目學分數合計 132 學分 132 73.4% 系統統計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學分 180 學分 系統統計 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2 節 系統統計 彈性學習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8 節 系統統計

總上課節數 210 節 210 節 系統統計

加註學程

核心科目

學分數合計 26-30 學分 30 學分 系統統計

專題實作

學分數合計 至少 2 學分 6 學分 系統統計

學年學分制 畢業條件

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均須修習且成績及格,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 40 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均及格者,

得在畢業證書上加註其主修學程。

備註

1.百分比計算以「應修習總學分數」為分母。

2.總上課節數=「應修習總學分數」+「團體活動時間合計」+「彈性學習時間 合計」。

3.每一學程所開設之專精科目總學分數至少為60學分,其中應含26-30學分之 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至少2學分。

(29)

27

電機與電子群 資訊技術學程 課程架構表

110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項目 學分(節數) 學校規劃情形

學分數 百分比(%) 說明

一般科目

部定 必修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

必修 4-12 學分 12 6.7% 系統統計 選修

120-128 學分

56 31.1% 系統統計

專精科目 校訂 選修 64 35.6% 系統統計

部定科目學分數合計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科目學分數合計 132 學分 132 73.4% 系統統計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學分 180 學分 系統統計 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2 節 系統統計 彈性學習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8 節 系統統計

總上課節數 210 節 210 節 系統統計

加註學程

核心科目

學分數合計 26-30 學分 29 學分 系統統計

專題實作

學分數合計 至少 2 學分 6 學分 系統統計

學年學分制 畢業條件

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均須修習且成績及格,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 40 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均及格者,

得在畢業證書上加註其主修學程。

備註

1.百分比計算以「應修習總學分數」為分母。

2.總上課節數=「應修習總學分數」+「團體活動時間合計」+「彈性學習時間 合計」。

3.每一學程所開設之專精科目總學分數至少為60學分,其中應含26-30學分之 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至少2學分。

(30)

28

電機與電子群 電機技術學程 課程架構表

110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項目 學分(節數) 學校規劃情形

學分數 百分比(%) 說明

一般科目

部定 必修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

必修 4-12 學分 12 6.7% 系統統計 選修

120-128 學分

56 31.1% 系統統計

專精科目 校訂 選修 64 35.6% 系統統計

部定科目學分數合計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科目學分數合計 132 學分 132 73.4% 系統統計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學分 180 學分 系統統計 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2 節 系統統計 彈性學習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8 節 系統統計

總上課節數 210 節 210 節 系統統計

加註學程

核心科目

學分數合計 26-30 學分 29 學分 系統統計

專題實作

學分數合計 至少 2 學分 4 學分 系統統計

學年學分制 畢業條件

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均須修習且成績及格,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 40 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均及格者,

得在畢業證書上加註其主修學程。

備註

1.百分比計算以「應修習總學分數」為分母。

2.總上課節數=「應修習總學分數」+「團體活動時間合計」+「彈性學習時間 合計」。

3.每一學程所開設之專精科目總學分數至少為60學分,其中應含26-30學分之 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至少2學分。

(31)

29

土木與建築群 建築技術學程 課程架構表

110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項目 學分(節數) 學校規劃情形

學分數 百分比(%) 說明

一般科目

部定 必修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

必修 4-12 學分 12 6.7% 系統統計 選修

120-128 學分

56 31.1% 系統統計

專精科目 校訂 選修 64 35.6% 系統統計

部定科目學分數合計 48 學分 48 26.7% 系統統計 校訂科目學分數合計 132 學分 132 73.4% 系統統計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學分 180 學分 系統統計 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2 節 系統統計 彈性學習時間合計 12-18 學分 18 節 系統統計

總上課節數 210 節 210 節 系統統計

加註學程

核心科目

學分數合計 26-30 學分 30 學分 系統統計

專題實作

學分數合計 至少 2 學分 6 學分 系統統計

學年學分制 畢業條件

部定必修及校訂必修均須修習且成績及格,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學生在特定專門學程修滿 40 學分含該學程之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均及格者,

得在畢業證書上加註其主修學程。

備註

1.百分比計算以「應修習總學分數」為分母。

2.總上課節數=「應修習總學分數」+「團體活動時間合計」+「彈性學習時間 合計」。

3.每一學程所開設之專精科目總學分數至少為60學分,其中應含26-30學分之 核心科目及專題實作至少2學分。

(32)

30

二、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學術群 學術社會學程 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110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第一 備註 學年

第二 學年

第三 學年

名稱 學分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部 定 必 修 科 目

語文

國語文 8 4 4

英語文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

二學期

數學 數學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

二學期

社會

歷史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地理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公民與社會

自然科學

物理 2 2 (2)

化學 2 2 (2)

生物 地球科學

藝術

音樂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美術 2 (2) 2

藝術生活

綜合活動

生命教育

生涯規劃 2 2 家政

法律與生活 環境科學概論 科技 生活科技

資訊科技 2 (2) 2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護理 2 1 1

體育 4 2 2

全民國防教育 2 1 1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學分小計 48 25 23 0 0 0 0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開設 48 學分 部定必修學分合計 48 25 23 0 0 0 0 部定必修學分合計 48 學分

(33)

31

學術群 學術社會學程 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續)

110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課程

屬性 備註 教學大

第一

學年

第二 學年

第三 學年

名稱 學分 名稱 學分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校 訂 科 目

必 修 學 分

一 般 科 目

12 學分 6.67%

公民與社會 2 1 1

原班級

普高部定、課程規劃師資 調配需求 62975

生物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62976 生活管理 0 (1)

跨學程 66473

社會技巧 0 (2)

跨學程 66474

國語文 8 4 4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8379 學習策略 0 (1) (2) (2)

跨學程 66475

職業教育 0 (2) (2)

跨學程 66476

校訂必修學分小計 12 1 3 4 4 0 0 校訂必修一般科目開設 12 學分

選 修 學 分

一 般 科 目

34 學分 18.89%

APPInventor2

手機程式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39

APPInventor2 手機應用程式 開發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38

BOOK 思「議」:

閱讀思辯與邏 輯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2

(34)

32 C++程式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5279

CQ、EQ、LQ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0

Java 語言基本 概念與程式設 計實作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6

Python 程式設

計入門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5

文法的跳躍

音符與樂章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4

生活科技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62964

全雲端 3DOnshape 繪 圖設計及應用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6725

(35)

33 行銷學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 專題

臺英學士培育計畫課程 66098

利用工具自主

學習英文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6974

玩轉 AI、量子 電腦與動畫設 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7419

社會議題探討 與分析方法應 用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3

科學技術基礎

應用實習 4 4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66550

英文閱讀與

聽講 4 2 2 跨學程 58381

英語文 8 3 3 2 (2)

跨學程 普高部定 58384

動畫設計與

邏輯思考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7

(36)

34

商業金融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 專題

臺英學士培育計畫課程 66092

商業經濟環境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 專題

臺英學士培育計畫課程 66090

商業模式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2460

國語文閱讀與

理解方法 2 1 1 跨學程 66542

組織行為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 專題

臺英學士培育計畫課程 66091

創意插畫與版

畫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50

超越時空的星

鮮人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9

(37)

35 解題萬花筒-

國際數學解題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8

運動與健康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64851

電子電路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35

管理學知識

概論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 專題

臺英學士培育計畫課程 66093

綠色能源技術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6726

數學 A 8 4 4

跨學程 普高部定 2 選 1 65283 數學 B 8 4 4

跨學程 普高部定 2 選 1 65284

數學史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7418

數學解題 2 1 1

跨學程 58390

數學繪圖軟體

應用與設計 2 2 (2) 跨校 網路學校課程 64841

(38)

36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學術英文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 專題

臺英學士培育計畫課程 66097

體育 6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8391 開課學分 100 46 6 19 19 6 4

應選修學分 34 校訂選修一般科目開設 100 學分

專 精 科 目

86 學分 47.78%

公民與社會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8408 文化史專題 4 2 2 ∨

原班級 58409

民主政治

與法律 1 1 原班級 64580

地理 4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8411 自然地理應用 4 2 2 ∨

原班級 58412

自然科學進階 4 2 2

原班級 師資調配與課程規劃 58413 社會科學進階 4 2 2

原班級 66107

社會環境議題 3 3

原班級 64578

空間資訊科技 3 3

原班級 64577

科技、環境與

藝術的歷史 3 3 原班級 64575

英文寫作練習 6 3 3

原班級 58415

高級英文閱讀

與聽講 2 (2) 2 原班級 58416

國語文 4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8417

(39)

37 國語文表達與

應用 6 3 3 原班級 58418

專題實作 4 2 2

跨學程 師資調配與課程規劃 58419 探究與實作:

公共議題與社 會探究

2 2

原班級 64581

探究與實作:

地理與人文社 會科學研究

2 2

原班級 64582

探究與實作:

歷史學探究 2 2 原班級 64583

族群、性別與

國家的歷史 3 3 原班級 64576

現代社會

與經濟 1 1 原班級 64579

數學乙 6 3 3

跨學程 普高部定 2 選 1 64739

數學甲 6 3 3

跨學程 普高部定 2 選 1 64740

數學統整 4 2 2

跨學程 58422

歷史 4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8423 選修公民

與社會 2 1 1 原班級 師資調配與課程規劃 58424

選修地理 2 2

原班級 58425

選修歷史 2 2

原班級 58426

開課學分 90 0 0 15 15 29 31

應選修學分 86 校訂選修專精科目開設 90 學分

校訂選修學分小計 120 4 4 26 26 30 30

校訂選修合計開設 190 學分 校訂必修及選修學分上限

合計 132 5 7 30 30 30 30 30 核心科目合計開設 30 學分

學分上限總計

(每週節數) 180 30 30 30 30 30 30 30 部定必修、校訂必修及選修課程 學分上限總計

每週團體活動時間(節數) 12 2 2 2 2 2 2 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 12-18 節 每週彈性學習時間(節數) 18 3 3 3 3 3 3 六學期每週單位合計 12-18 節 每週每週總上課節數 210 35 35 35 35 35 35

(40)

38

學術群 學術自然學程 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110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第一 備註 學年

第二 學年

第三 學年

名稱 學分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部 定 必 修 科 目

語文

國語文 8 4 4

英語文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

二學期

數學 數學 8 4 4 適性分組教學:第一學年第一、

二學期

社會

歷史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地理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公民與社會

自然科學

物理 2 2 (2)

化學 2 2 (2)

生物 地球科學

藝術

音樂 2 1 1 課程規劃師資調配需求

美術 2 (2) 2

藝術生活

綜合活動

生命教育

生涯規劃 2 2 家政

法律與生活 環境科學概論 科技 生活科技

資訊科技 2 (2) 2 健康與體育 健康與護理 2 1 1

體育 4 2 2

全民國防教育 2 1 1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學分小計 48 25 23 0 0 0 0 部定必修一般科目開設 48 學分 部定必修學分合計 48 25 23 0 0 0 0 部定必修學分合計 48 學分

(41)

39

學術群 學術自然學程 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續)

110 學年度入學學生適用

類別 領域/科目

授課年段與學分配置

課程

屬性 備註 教學

大綱 第一

學年

第二 學年

第三 學年

名稱 學分 名稱 學分 一 二 一 二 一 二

校 訂 科 目

必 修 學 分

一 般 科 目

12 學分 6.67%

公民與社會 2 1 1

原班級

普高部定、課程規劃師

資調配需求 62975

生物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62976 生活管理 0 (1)

跨學程 66473

社會技巧 0 (2)

跨學程 66474

國語文 8 4 4

原班級 普高部定 58379 學習策略 0 (1) (2) (2)

跨學程 66475

職業教育 0 (2) (2)

跨學程 66476

校訂必修學分小計 12 1 3 4 4 0 0 校訂必修一般科目開設 12 學分

選 修 學 分

一 般 科 目

34 學分 18.89%

APPInventor2 手

機程式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39

APPInventor2 手

機應用程式開發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38

BOOK 思「議」:

閱讀思辯與邏輯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2

(42)

40 C++程式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5279

CQ、EQ、LQ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0

Java 語言基本概 念與程式設計實 作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6

Python 程式設計

入門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5

文法的跳躍音符

與樂章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4

生活科技 2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62964

全雲端

3DOnshape 繪圖 設計及應用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6725

(43)

41

行銷學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 專題

臺英學士培育計畫課程 66098

利用工具自主學

習英文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6974

玩轉 AI、量子電

腦與動畫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7419

社會議題探討與

分析方法應用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3

科學技術基礎應

用實習 4 4

跨班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66550

英文閱讀與聽講 4 2 2

跨學程 58381

英語文 8 3 3 2 (2)

跨學程 普高部定 58384

動畫設計與邏輯

思考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7

(44)

42

商業金融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 專題

臺英學士培育計畫 66092

商業經濟環境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 專題

臺英學士培育計畫 66090

商業模式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2460

國語文閱讀與理

解方法 2 1 1 跨學程 66542

組織行為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 專題

臺英學士培育計畫 66091

創意插畫與版畫

設計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50

超越時空的星鮮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9

(45)

43 解題萬花筒-國

際數學解題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48

運動與健康 2 2

原班級 普高部定 64851

電子電路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4835

管理學知識概論 2 (2) 2

跨校

跨領域 /科目 專題

臺英學士培育計畫 66093

綠色能源技術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6726

數學 A 8 4 4

跨學程 普高部定 2 選 1 65283

數學 B 8 4 4

跨學程 普高部定 2 選 1 65284

數學史 2 2 (2)

跨校

實作及 探索體 驗

網路學校課程 67418

數學解題 2 1 1

跨學程 5839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校有策略及計劃地推動和發展教師團隊,建立學習型組織,為教 師營造積極學習的文化。學校成立了

Source: The House News. Source: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藝術教育組.. 你的生活

課程發展處 課程資源組 教育電視小組... 相片

近年來學校都積極發展 STEAM 教育,然而發展基

鑒於課程發展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實踐一日千里,加上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多 年來透過不同途徑,蒐集各界對歷史課程及教學等方面的意見,課程發展議會於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本計劃旨在根據修訂初中中國歷史課程的調適 課程大綱,發展適合非華語生使用的學與教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