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次"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No. 1481-A 天溪准提三昧行法序 No. 1481-B 準提三昧行法序 准提三昧行法目次

述勸修第一 明受戒發心第二

定行人及日期時數第三 出正修法第四

一嚴治道場 二清淨三業 三三業供養 四請三寶諸天 五讚歎申誠 六作禮 七持呪 八修行五悔

初懺悔法 次勸請法 次隨喜法 次回向法 次發願法 九行道旋繞 十入三摩地 分持明驗相第五 附本呪同譯 卷目次

1

贊助資訊

(3)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21.Q1」為資料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3.0 為基礎,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字式表達。

梵文悉曇字及蘭札字均採用羅馬轉寫字,如無轉寫字則提供字型圖檔。

CBETA 對底本所做的修訂用字以紅色字元表示。

若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函 service@cbeta.org 回報。

版權所有,歡迎自由流通,但禁止營利使用。

(4)

No. 1481-A 天溪准提三昧行法序

准提懺儀從無善本者何也。世尊言。此大毗盧遮那如來瑜伽大教。三摩耶灌頂道場如 來秘密法門。成佛心要。而世師以淺智測量。止順初機。不知直接上根。超凡入聖。

則體會宗趣之難也。根本微妙字輪。雖說文字。皆是善文字義。離一切相。自性虗 空。亦復不生虗空之心。世尊教外別傳之指。而世師以文字求之。變觀行為名言。翻 神宗為音韻。則離名離相之難也。龍樹菩薩。於持明藏。略出大明。成就儀軌。凡戒 行發心。布字結印。持誦懺摩。入三摩觀智。各有規式。而世師株守。別懺遺文。槩 從疎略。則遵奉儀軌之難也。經呪自地婆訶羅譯而外。有金剛智不空崛多玄奘天息灾 法賢金剛幢諸譯。句引不同。轉讀有注。音含長短。字有重輕。世師漫作聲勢。多乖 梵韻。則指決字聲之難也。經說念誦觀行供養次第。先須受持禁戒。堅固不退。心不 散亂。方許入此法門。今俗流帶妻挾子。飲酒噉肉。緇素不分。混濫壇席。則嚴持戒 律之難也。天溪老人。戒行精嚴。深入觀智。窮理而無理障。證空而不墮空。一義差 別則遍考群經。一字參差則研窮經歲。十章明法。三密加持。觀其頓超地位。速離纏 疴。則一行禪師之研通神變也。顯教密宗。該性含相。則法幢[(厂@((既-旡)-日 +口))*殳]公之圓通心要也。一字說千門之妙。多言總五部之歸。則金剛幢之密呪圓因 也。無相三昧。形如滿月。佛性之義。廓然虗明。則龍樹尊者之顯密圓宗也。以茲行 法。方彼諸家。則妙高之落眾峰。靈燿之掩羣照。豈虗言哉。往予奉教天溪。歸述舊 聞十八章。面求指摘老人。往返酬答。動輒數千言。轉綜密部。深思觀旨。參之以般 若理趣。準之於瑜伽教王。兩人見處。或有抵捂。罔不平心較量。可起改者起改之。

可仍襲者仍襲之。予年耄學荒。交遊星散。同好中有亦鑒無姑息者。非天溪吾誰自歸 歟。行法善本成。老人索予數言前之。因述予平時歸嚮之誠如此。若夫樹高招風。門 庭黨伐。此非吾兩人之所知也。

康熈八年己酉秋八月行純范驤拜書 No. 1481-B 準提三昧行法序

夫陀羅尼呪出於果位人口。非蓮華眼。不能視其際。非金剛手。不能棒其體。然章句 有廣略之殊。廣則累言不為有餘。略則一言不為不足。豈所謂至大同小。不見邊表。

極小同大。忘絕境界者乎。而至心誦持無不獲益。如準提神呪。梵字無多。功効最 勝。金剛智譯本載之詳矣。然呪屬總持。即稱秘密。要知總莫總於真性。密莫密於惟 心。若見此心。融歸性地。則罪無可滅。福不足生矣。受持者可不識觀心之要。乃以 緣壇印守字聲為專務歟。天溪景淳法師。以台衡世傳三昧。作準提持誦軌儀。將入 壇。先責尸羅清淨。既入壇。更須緇素分明。會三德。則本自天然。印十乘。則尤為 妙合。當機清眾。如法行持。以無取著心。獲不思議效。捷於聲响。正足諦信矣。盖 如來說法。即事顯真。四肘方壇。何莫非法身。鏡光影現。何莫非般若。燒香散華。

(5)

何莫非解脫。智者隨觸即得。愚者[(厂@((既-旡)-日+口))*頁]自昧焉。今景師統以心 觀照之。將見無量諸佛。皆從持誦家心聲流出。況世諦門頭。遂諸求願。抑復何有。

乃後知大準提即如意珠王出生饒給無所不徧。七俱胝佛母之所宣說果。字字方放光 匝。虗空透金石。所貴人開擇法眼。善為點出耳。則景師指端已現明月輪。行道者其 向往之。

康熈歲次乙巳仲春寶輪沙門明源書 准提三昧行法目次

序二章 述勸修第一 明受戒發心第二

定行人及日期時教第三 出正修方法第四

一嚴治道場 二清淨三業 三三業供養 四請三寶諸天 五讚歎申誠 六作禮 七持呪 八修行五悔 九行道旋繞 十入三摩地 分持明驗相第五 附本呪同譯

准提三昧行法目次(終)

No. 1481 准提三昧行法

天溪比丘 受登 集 述勸修第一

此大陀羅尼。三世諸佛。己今當說。而我釋迦。亦如是說。葢為利樂眾生。得入菩提 故也。今夫一切眾生。未種善根。無菩提分。而能誦持一二徧者。善根芽生。菩提有 分。若出家菩薩。現生所求出世悉地。定慧現前。證地波羅蜜。圓無上菩提者。在家 菩薩。現世所求常生天界。或作人王。親近聖賢。諸天擁護。世無災橫。心無憂愁 者。若欲滅除五逆十惡一切重罪。積集十善六度無量功德。諸大菩薩為其說法。十方 佛土常得隨從者。若有欲令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等。生愛敬心。起利樂意。隨其所願。

(6)

悉得成就者。有諸福報不全。壽命短促。求官不遷。眾苦交逼。願令現世得輪王福。

具壽者相。祿位高崇。諸事吉祥者。至願水不能溺。火不能燒。毒藥刀兵。冤家疾 疫。皆不為害。而能轉惡為善者。應於道場之中。約事要期。一心精進。修此准提三 昧。葢此陀羅尼。是三世諸佛祕密之藏。七俱胝如來三身讚說。故龍樹以為總攝二十 五部。而獨部別行者。譬則如意之珠。寶中最上。其入海採者。必先求此。今既得聞 是最上法。必也發心專志。尊之仰之。而修證焉。離生死於片念。決三昧於一期。故 當不計身命。盡力爭先也。寧更因循緩怠。竢於異時乎。

明受戒發心第二

念誦儀云。苾蒭苾蒭尼。先持戒行。若入道場。復須自誓發願受戒。若在家者。初入 道場。亦須隨力發願。受三歸五戒。或持八戒齊。故方等三昧。令依一解內外律師。

發露受二十四戒。是知欲入道場。必又重嚴戒法。所謂尸羅不清淨。三昧不現前。此 先佛明誨。極宜奉重也。

既受戒已。當發廣大菩提之心。行菩薩行。夫菩提心者。成佛正因。智慧根本。故從 今日往。至成正覺。唯以四弘誓願要心。弘誓在懷。諦理明切。菩提心戒儀云。諸法 無我。平等如空。心本不生。空性圓寂。當知性空圓寂之處。即是感應道交之時。感 應道交。菩提心之端也。是故興慈運悲。上求下化。繁修六度。靜住一如。離三障以 清淨。顯三德之圓融。原始要終。莫不在是矣。此受戒發心二法。為行人起行之要 門。標心之正處。自宜攝心稟學。豁意開明。倘此昧略而不省鑒。豈唯徒為苦行。大 能作諸障難者也。

定行人及日期時數第三

修真言者。既得外護。委以經紀。擇同行者十人已還。同心齊志。如乘一船。又復別 請一阿闍黎。以為教授。(即方等三昧明內外律師)示明觀道。開除妨障。往時僧俗同一處 修。今如有俗眾同修。當設一界相以隔之。雖同一道場。而不共壇席。以在家者縱沾 戒品。未具道儀。進止失諧。反成擾動故也勿以勢位強從。亦勿人情輙順。僧輩尚當 汰別。俗眾其容混諸。比見風俗漫亂。多不如法。如欲聖應昭彰。亦宜謹始於此也△

日期者。經明七日。二七日。乃至七七日。而[(厂@((既-旡)-日+口))*殳]公圓通集。

定百二十日。今約法審機。定三七日。為一期精進修法。一七二七。增至七七。皆隨 人力。然是初修之程限耳。畢生修者。未必全從。

又正修前。須作方便。若不嚴淨身心。諳練儀制。卒入道場。則道心不發。無所感 降。是故于一七日。先自斷除一切緣務。損眠節食。調伏其心。而又誦習悔文。引繹 觀道。仍求三寶加護。進道無魔。庶能定慧現前。悉地成滿△時數者。經云。或三 時。或四時。或六時。依法誦持。求世間出世間悉地。是則晝三夜三。為進修者之通

(7)

軌矣。

出正修法第四

斯經梵本。有十萬偈。今三譯文。極為隱略。然考作法取相無生三種法門。具有無 缺。而功能作法。及以取相。似又稍詳。故西土修真言者。廣輯諸部壇儀印呪。而次 比之。用輔本呪。為觀行法。名念誦儀。譯傳東夏。代咸稱習。過化間有。泥法時 多。故不無專緣壇印。偏守字聲之弊。良由未達理觀為主。誦持居次之意耳。今之方 法。雖三種懺法相須而進。而無生理觀。實為前導。諸法性空。萬行無作。圓因據為 標準。大果取以指歸。然以今立方法。用勘昔之誦儀。名數不差。前後互異。以故先 引誦儀。與此對合。然後正出十意。依次進修也。其誦儀中。初作曼荼羅。則今法治 道場也。次入道場。先禮佛懺悔隨喜勸請發願回向。今禮佛移置第六。五悔移置第八 也。次敷坐三部印呪。即今總禮三寶。護身。今第二清淨三業也。結界。今併入嚴道 場中。迎請。今第四請三寶諸天也。五供養。今第三三業供養也。梵讚。今第五讚嘆 也。布字及聲誦。今第七持呪也。三摩地念誦。今移置第十也。欲出道場。復須依前 次第五供養五悔送還。此當第九行道。葢行旋梵唄之法。正是一時法事將終。乃復運 前所修為事。冥契三德藏海。且寓攀住之意。故義理實同。重結三部印。即三自歸 也。是則前後有差。儀文無別。次第勘同。顯密一體。十科明法。通是密因。三密加 持。同成顯觀矣。

次十意方法者。一嚴治道場。二清淨三業。三三業供養。四請三寶諸天。五讚歎申 誠。六作禮。七持呪。八修行五悔。九行道旋繞。十入三摩地。初入道場第一時。具 足修此十法。于後一一時中。略去請佛。餘九悉行無異。仍以法華三昧補助儀。觀想 句偈。注於事儀之下。俾正修時。一以無生理觀而融即之。當知此十。各具事理。皆 通感應。俱徧三業。悉淨三障。咸會三德。是為今家三昧正途。如是觀已。用進修 焉。自不同於專緣壇印為指歸。偏守字聲為究竟爾矣。

一嚴治道場

先明治壇嚴像。次明結界。應擇勝地。掘深一肘(佛肘三尺六寸)。除去舊土。別取新 土。填滿築平(或高原處。或大河灘岸。穿去五尺已下。其土則新)。復取淨土。和雜香末。量地 四肘。作方曼荼羅(經用瞿摩夷和土塗壇。此須雪山白牛所退。純噉肥膩。香潔可用。此方難得。故用香 土)。上懸寶葢。四面徧垂繒幢旛彩。紈扇白拂等。正中奉安俱胝佛母本尊像(西向安 座。原出聖裁。按四護摩法。增益護摩。決當西向。今是出世悉地。準古施設。或隨方宜。酌取行之)。若無 本尊。隨安所有佛像。舍利。及大乘經呪。亦得。行者別置卑座。對像安列。慮地 卑濕。周敷薦席。又以香水灑洗地界。處處按察。極令合式。至建首日(當用齋日)入 壇。以白檀香。塗作八曼荼羅。猶如滿月(此八曼荼羅。是八大菩薩三摩地境。即佛菩薩根本心大

(8)

明也。不空譯云九箇聖位。是乃合佛母而名之耳)。即以新淨供具。盛諸飲食。及好香華。燈 明。遏伽香水。隨力所有。布列供養。傾心竭意。嚴潔如法。何者。內心敬重三 寶。超出三界。今欲奉請供養。豈可輕心。若不拔己資財。供養大乘。則將何以招 感賢聖。滅重罪而成妙果乎△結界者。經云。若欲求願。先須念誦。加持香水。散 於八方上下。以為結界。行者於道場四邊。或取五色線。或勾欄等。先標界相。以 齊修行之處。當入道場時。心想十方諸佛。本尊佛母。當來坐故。燒香散華。肅豫 嚴待。即取淨水呪一百八徧。散灑四方上下。成結界法。

二清淨三業

念誦儀云。於所在處。清淨澡浴。著新淨衣。於四威儀。發四弘誓。於一切事。心 不散亂。法華三昧云。初入道場。當以香湯沐浴。著淨潔衣。若大衣。及諸新染 服。若無新者。當取己衣中勝者。以為入道場衣。於後若出道場。至不淨處。當脫 淨衣。著不淨衣。所為事竟。當洗浴。著本淨衣。入道場行法。大悲三昧云。縱一 日都不至穢。亦須一浴。終竟一期。專莫雜語。及一切接對問訊等。終竟一期。依 經運想。不得剎那念於世務。若便利飲食。亦須秉護。勿令散失。事畢即入道場。

不得托事延緩。大要身論開遮。口論說默。意論止觀也。

三三業供養

(止觀云。燒香運念。三業供養。行者初入道場。至法座前。敷尼師壇。正身。合掌。倚立。如是思惟。我為眾 生發菩提心。興慈運悲。誓欲救㧞。而復慚愧懇惻。存想三寶。[土*則]塞虗空。影現道場。手執香爐。燒眾名 香。口唱三寶。五體投地。首者舉云)。

一切恭敬(此下異口同音)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佛(心隨身口。一心頂禮。無分散想。了知此身。如影不實。能禮所禮。心無 所得。一切眾生。亦同入此法界海中)。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法(此與下僧用心如上)。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僧(禮三寶竟。互跪燒香。以手擎華。首者白云)。 是諸眾等。各各互跪。嚴持香華。如法供養(此下眾同聲唱)。

願此香華雲。徧滿十方界。一一諸佛土。無量香莊嚴。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

(想云。我此香華徧十方。以為微妙光明臺。諸天音樂天寶香。諸天肴膳天寶衣。不可思議妙法塵。一一塵出一 切塵。一一塵出一切法。旋轉無礙互莊嚴。遍至十方三寶前。十方法界三寶前。悉有我身修供養。一一皆悉遍 法界。彼彼無雜無障閡。盡未來際作佛事。普熏法界諸眾生。蒙熏皆發菩提心。同入無生證佛智。想已。起。

首者白結)。

(9)

供養已。一切恭敬(一禮)。 四請三寶諸天

(運心供養已。互跪燒香。當念三寶雖離障清淨。而以同體慈悲。護念羣品。若能三業致請。必不來而來。㧞苦 與樂。念誦儀云。准提佛母。并八大菩薩。及諸聖眾。眷屬圍繞。不離本土。來至道場。空中而住。受我供 養。故今逐位殷勤三請。必有感降。下去每位。燒香互跪三請。請竟。起禮)。

一心奉請。南無本師七俱胝佛母准提世尊(此即本師釋迦所從埀跡之本身毗盧遮那如來也。金剛智 念誦儀云。想於阿迦尼吒天宮。毗盧遮那如來。十地菩薩圍繞會中。請佛母准提聖者。不空譯本同。瑜伽大教 王經。云大徧照金剛如來也。七俱胝。本經所明大乘莊嚴寶王經。與持明藏成就儀。明七十七俱胝。隨機異 耳。想云。我三業性如虗空。准提佛母亦如是。不起真際為眾生。與眾俱來受供養。下去諸佛。及菩薩聖僧。

但隨位改想。名號。形相。來處)。

一心奉請。南無過去七俱胝准提世尊(今之陀羅尼。是此過去七俱胝佛已說)。

一心奉請。南無現在七俱胝准提世尊(經云。現在諸佛。今說是呪。念誦儀云。准提佛母。與七俱 胝佛圍繞。莊嚴寶王經云。爾時七十七俱胝佛。一時現前。而世尊即說是呪。此等正是現在七俱胝佛)。 一心奉請。南無未來七俱胝准提世尊(經云。未來諸佛。當說是呪。此是未來七俱胝佛)。 一心奉請。南無東方善德佛等。十方十佛世尊。

一心奉請。南無七俱胝如來三身讚說。准提陀羅尼(想云。法性如空不可見。常住法寶難思 議。我今三業如法請。唯願顯現受供養。下同)。

一心奉請。南無五部所攝諸陀羅尼。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一心奉請。南無本尊准提菩薩摩訶薩(瑜伽大教王經云。觀想尊字。變成大智。大智化成尊那菩 薩。七俱胝如來三身讚說。畫相有二十六臂。三面。面各三目。金剛智不空二經。明一面三目。一十八臂。持 明藏成就儀云。若以尊那為本部。即以尊那為中座。想尊那菩薩。一十八臂。面有三目。云云。菩薩賢聖。隨 意安布。唵字為烏瑟膩沙如來。左字為大輪明王。隷字為不動尊明王。卒字為觀自在菩薩。隷字為不空罥索菩 薩。尊字為本尊尊那菩薩。禰字為金剛薩埵。莎字為伊迦惹吒菩薩。賀字為縛日囉曩契菩薩。烏瑟膩沙。所謂 無相法界。即毗盧遮那。出八菩薩上。今此正出八菩薩名。然經以此九微妙字。成安如來菩薩明王九賢聖者。

用表尊那菩薩悲智自在。方便多門。深懷慈愍。大現威怒。護持修行。辟除諸障。一時受化。成菩提道。葢明 著本尊喻伽觀也)。

一心奉請。南無大輪明王菩薩。不動尊明王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觀自在菩薩。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不空羂索菩薩。伊迦惹吒菩薩。縛日囉(二合)曩契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奉請。南無摩訶迦葉。一切諸大聲聞緣覺賢聖僧。

一心奉請。無能勝菩薩。多羅菩薩。訶利帝母菩薩。及一切大忿怒持明王眾(此可燒香 立請。比丘不須致禮。俗眾須禮。無能勝。本是地藏菩薩。外現佛部中大忿怒明王。自居右位。居左者為妃。

地婆訶羅金剛智二譯。並存梵云阿鉢羅氏多。聖者多羅。是觀音眷屬。其狀如中年女人。合掌持青蓮。微笑鮮 白衣。為持明王也。二位各有經呪別行。訶利帝。藥叉女也。即鬼子母。有五百眷屬。金光明中。與四王密跡 同列。瑜伽教王經云。時徧照金剛如來。入訶利帝夜叉女善作歡喜眾成就金剛三摩地。出此定已。即說訶利帝 夜叉女真言。其真言法。能令諸夜叉女等。為持誦者皆來現前。作成就事。在輪壇中。原是忿怒明王。今據前 二譯經。同名菩薩)。

一心奉請。大梵尊天。三十三天。護世四王。八部神等。二淨居天子。二難陀龍 王。吉祥宮門。持明仙眾。及此國內。名山大川。一切靈廟。某州地分。屬內鬼 神。此所住處。護伽藍神。一切聖眾。

(奉請竟。首者述請意)。

(10)

唯願本師七俱胝准提佛母。三世准提如來。十方十佛世尊。不移本際。平等慈熏。來 降道場。證我行法。

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中道祕要。顯現道場。受我供養。

本尊准提菩薩摩訶薩。大輪不動尊等同壇菩薩。乘本願力。來到道場。神呪加持。隨 心滿願。摩訶迦葉。諸大聲聞。同運慈悲。俱時來降。

無能勝多羅菩薩。訶利帝母等。諸大明王。願為說法。授與法藥。却諸魔障。示現吉 祥。

梵釋四王。天龍八部。淨居天子。持明諸仙。隨我請來。堅守道場。擁護國界。令我 所修。不違本願(齊一禮)。

五讚歎申誠

(面向法座。燒香散華。心念三寶微妙功德。又了身口意業。充滿法界。讚歎三寶。無生無滅。無有自性。本經 無顯讚文。今取龍樹持准提明藏偈。用以讚之)。

常以大慈悲 調伏諸眾生 成福功德海 是故我讚禮 真如純一理 離慾壞諸趣 利生住寂靜 是故我讚禮 堅固持淨戒 證入解脫門 住最功德剎 是故我讚禮 准提功德聚 寂靜心常持 一切諸大難 無能侵害者 天上及人間 受福如佛等 遇此如意寶 定獲大菩提

以此歎佛功德。修行大乘。無上善根。奉福上界諸天。龍神八部。此土神祇。護正法 者。又為國王帝主。土境萬民。師僧父母。知識檀越。廣及法界眾生。願藉此善根。

平等熏修。十惡五逆三障消滅。功德智慧二種莊嚴。開總持門。成種智道。

(此三障消滅二種莊嚴。自是修懺正願。若人以為總略。或有別願。當隨智力。如實說之。但所求之事。不可增 長生死。所運之心。必須利益羣品。申竟。致禮)。

六作禮

(三寶體是無緣慈悲。常欲拔濟一切眾生。但為無機。不能起應。我既奉請讚歎。冥應不虗。故今如對目前。受 我禮拜。燒眾名香。五體投地)。

一心頂禮。本師七俱胝佛母准提世尊(想云。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 珠。准提佛母影現中。我身影現准提前。頭面接足歸命禮。下去諸佛菩薩。當隨位改。如七俱胝佛。即云七俱 胝佛影現中。云云)。

一心頂禮。過去七俱胝准提世尊。

(11)

一心頂禮。現在七俱胝准提世尊。

一心頂禮。未來七俱胝准提世尊。

一心頂禮。東方無憂世界。善德世尊。

一心頂禮。南方歡喜世界。栴檀德世尊。

一心頂禮。西方名善世界。無量明世尊。

一心頂禮。北方無動世界。相德世尊。

一心頂禮。東南方月明世界。無憂德世尊。

一心頂禮。西南方眾相世界。寶施世尊。

一心頂禮。西北方眾音世界。華德世尊。

一心頂禮。東北方安隱世界。三乘行世尊。

一心頂禮。下方廣大世界。明德世尊。

一心頂禮。上方眾月世界。廣眾德世尊。

一心頂禮。七俱胝如來三身讚說。准提陀羅尼(三禮。想云。真空法性如虗空。常住法寶難思 議。我身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下同)。

一心頂禮。五部所攝諸陀羅尼。及十方三世一切尊法。

一心頂禮。本尊准提菩薩摩訶薩(三禮。想云。為求滅障接足禮。此是懺悔主故)。 一心頂禮。大輪明王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不動尊明王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不空羂索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伊迦惹吒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嚩日囉(二合)曩契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摩訶薩。

一心頂禮。摩訶迦葉。一切諸大聲聞緣覺賢聖僧。

七持呪

此真言道。廣大圓融。實相無相。離諸分別。性同虗空。具足三德。不縱不橫。平 等遮持。為功德聚。諸佛於此。不動如如。百六十心。善超無礙。而諸眾生。不自 證得。無明隨順。三有淪胥。猶持火燼。旋轉不停。揆厥所由。見聞為咎。故我准 提如來。悲生無際。從本垂迹。三密頓化。跡從本垂。九字齊彰。契理地之智色。

發教門之聲緣。稱體宣流。結成梵字。欲令眾生。開妙覺之知見。成本然之智身。

即此見聞。而非見聞。法界色聲。同一究竟。夫第一義理。本無聲字。而聲字能 事。為一理門。緣聲入智。因字盡性。離乎聲字。亦無解脫。今之行者。標心立 行。破障顯理。若不布字緣聲。入三摩地。無由就路還家。從因證果。故此修法。

隨立二門。即緣聲布字持。與入三摩地持。龍樹名此為有相持。無相持也。無相 持。至第十章明。有相持者。詳此聲字。並是色法。通為教體。馬鳴云。色性即 智。說名智身。天台謂之念法門身也。念誦儀云。從頂至足。以九梵字。安布行者 身。故以oṃ 字布於頂。則成一切種智也。以ca 字布於唵 折 兩瞳神。則成真 俗二諦也。以le 字布左右眼。即戾 成慈悲也。以cu 字布於頸喉。即成無礙辯 也。以主 le 字布左右肩。成四弘誓也。以cuṃ 字布心。成戾 准 如來藏 也。以de 字布臍。成三三昧也。以svā 字提 (莎婆) 布兩䏶。成地波羅蜜也(金

(12)

光明云。十地脚足。天台疏。以十度是十地脚)。以hā 字布兩足。是定慧成矣。如是諸法。

聚聯成身。訶 色性既智。智性亦色。當此智身布成之時障於是乎破。德亦以是 顯。上冥法體。下應羣生。報智身色。垂成于斯矣。又復應知九梵字門。入九賢聖 位。因果一合。身法相冥。即成以如來印八大菩薩所加持身。本迹雖殊。不思議 一。稱勝法門。葢有由矣。

既安布已。然後聲誦。其誦法者。先了音聲性空。字色無相。聲不緩急。字無前 後。心性無性。心不異緣。屈曲梵聲。與九梵字歷歷分明。所布呪身。與九聖相了 了不昧。如是念持。進焉不已。一一辨了。無間明闇。自然即見本尊相好光明。眷 屬圍繞。與我對坐。是為布字緣聲持法也(正身威儀。燒香散華。同聲作是願言)。

我(某甲)今欲念誦。唯願本尊諸佛菩薩。加持護念。願令速得隨意。所求悉地圓滿。

(三唱竟。一禮。布字偈云。先觀圓明無相身。以唵布頂成種智。折布瞳神二諦明。戾布兩眼慈悲視。主布頸喉 辨無礙。戾布兩肩弘誓在。准布如來密藏心。提布臍腰三三昧。莎婆布䏶地波蜜。呵布兩足定慧成。如是布字 想念已。便成准提勝法門。首者作白說呪緣起)。

爾時世尊。愍念未來薄福惡業諸眾生故。即入准提三摩地。說過去七俱胝佛所說陀羅 尼。

(眾共手結契印。口誦呪言。心存布梵。其契印法。以二手小指無名指。相叉入掌。二中指直竪相拄。二頭指附 二中指上節。二大指附二頭指側。即成)。

南無颯哆南(一) 三藐三勃陀俱胝南(二) 怛姪他(長)(引)(三)唵折戾(四) 主戾(五) 准提

(六) 莎婆訶(七)

oṃcaleculecuṃdesvāhā

(壇中不便列坐。但行立誦持一百八徧。是悉地滿數。今求三品悉地。是宜三週百八。不多不少。首者依法持珠 記數。數滿歸位。以印向頂解散。首者白聞呪證位)。

佛說此大准提陀羅尼法時。無量眾生遠塵離垢。得證准提陀羅尼功德。得見十方諸佛 菩薩聖眾。決定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白竟。同聲作願)。

我(某甲)以此念誦功德。一切眾生所修真行。求上中下悉地。速得成就(三唱一禮)。 八修行五悔

初懺悔法

(13)

經云。無量劫來。五逆十惡重罪消滅。則永無病苦。不墮惡趣。在所生處。離苦得 樂。親遇諸佛。成就菩提。然我今日專守迷愚。不事懺悔。則三塗百劫。墮苦無 暇。安問菩提。何從見佛。故當憶念先世罪業。起大怖畏。發露懺悔。懺名懺謝。

悔名慚愧。求哀改過。是真懺悔。勸請隨喜回向發願。亦名悔者。雖各立行。同能 滅罪。勸請則滅波旬請佛入滅之罪。隨喜則滅嫉他修善之愆。回向則滅倒求三界之 心。發願則滅修行退志之過。竭盡三業。不惜身命。泣血雨淚。披露罪根。法華三 昧云。業性雖空。果報不失。顛倒因緣。起諸重罪。流淚悲泣。口宣懺悔(先普懺。想 云。我及眾生。無始常為三業六根重罪所障。不見諸佛。不知出要。但順生死。不知妙理。我今雖知。猶與一 切眾生。同為一切重罪所障。今對准提菩薩尊前。普為眾生。歸命懺悔。唯願加護。令障消滅。想已。唱 云)。

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悉願斷除三障。歸命懺悔。

(唱已。五體投地。復為自懺。想云。我與眾生。無始來今。由愛見故。內計我人。外加惡友。不隨喜他一毫之 善。唯徧三業廣造眾罪。事雖不廣。惡心徧布。晝夜相續。無有間斷。覆諱過失。不欲人知。不畏惡道。無慚 無愧。撥無因果。故於今日深信因果。生重慚愧。生大怖畏。發露懺悔。斷相續心。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勤 策三業。翻昔重過。隨喜凡聖一毫。之善。念十方佛。有大福慧。能救㧞我。及諸眾生。從二死海置三德岸。

從無始來。不知諸法本性空寂。廣造眾惡。今知空寂。為求菩提。為眾生故。廣修眾善。徧斷眾惡。唯願准 提。慈悲攝受。想訖。唱云)。

至心懺悔。(比丘某甲)等。與法界一切眾生。現前一念。廣大圓明。具諸總持。安住祕 藏。良由無始。隨順迷流。障此圓明。失守祕藏。六根六塵。交生染著。循環三界。

無暫停時。為身口意。無惡不造。恣殺生命。偷盜邪淫。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欲 瞋恚。邪見愚癡。如是十惡。自作教他。隨喜惡人。讚歎惡法。重以起猛惡心。造無 間業。弒父害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又復縱狂迷想。開結使門。邪徤 保常。世聰增慢。不信方等。互用招提。于諸佛所。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于諸眾 生。有德失德。非冤稱冤。出世法律。不樂奉持。治世倫常。至乖訓教。如是等罪。

無量無邊。捨茲形命。當墮惡道。唯我。

七俱胝佛母准提世尊。愍念我故。入三摩地。說此准提。大陀羅尼。若有眾生。能誦 持者。十惡五逆。悉皆消滅。故于今日。依法修行。奉對懺悔。不敢覆藏。仰願。

本尊准提菩薩摩訶薩。具足五眼。真實見知。十八變手。慇懃加護。先令夢中。得見 聖眾。口吐黑物。身現吉祥。次入三摩。速圓悉地。十度普攝。定慧現前。所有業 障。當下消除。一切惡報。未來不受。三有永離。諸根畢靜。迷流妙湛。心月圓明。

同佛受用。開總持門。與諸眾生。終歸祕藏。

(此文與上普懺。及下四悔。俱宜三說。若時促者。夜三或可一說。晝三幸勿簡略。說竟。起身唱結)。

(14)

懺悔已。歸命禮三寶(一禮)。 次勸請法(燒香互跪)

我(某甲)。至心勸請。十方一切佛。現前得道者。今請轉法輪。安樂諸羣生。十方一切 佛。若欲捨壽命。我今頭面禮。勸請久住世。

勸請已。歸命禮三寶。

次隨喜法

我(某甲)。至心隨喜。所有布施福。持戒修禪行。從身口意生。去來今所有。習學三乘 人。成就三乘者。一切凡夫福。皆隨而歡喜。

隨喜已。皈命禮三寶。

次回向法

我(某甲)。至心回向。我所有福德。一切皆和合。為諸眾生故。正迴向佛道。罪應如是 懺。勸請隨喜福。回向於菩提。及真如法界。

回向已。皈命禮三寶。

次發願法

我(某甲)。至心發願。願諸眾生等。悉發菩提心。定慧常現前。證地波羅蜜。願我命終 時。往生安樂剎。得記還娑婆。教化諸眾生。

發願已。歸命禮三寶。

九行道旋繞

(正身威儀。右繞法座。燒香散華。徐步安庠。觀前所修供養禮拜誦持五悔等。一一性空。了無所得。舉足下 足。不住行相。香光莊嚴。影現十方。心想如夢。梵聲如嚮。同作契唄)。

南無十方佛 南無十方法 南無十方僧

南無七俱胝佛母准提佛 南無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羅尼 南無本尊准提菩薩

南無觀自在菩薩 南無金剛手菩薩

(15)

南無大輪明王菩薩

(或三稱。或七稱。還至像前)。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 和南聖眾

十入三摩地

行者禮懺訖。應出道場。別於一處。身就繩牀。入三摩地。念誦儀云。端身閉目。

澄心靜慮。當於胸臆。炳現圓明。如滿月相。而於圓明中布唵字。餘八字右旋布於 定中。既不散動。即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即畫一○相。隨而思惟字母種性相義。

oṃ 是一切唵 法本不生義。亦是三身義

(此是不空譯。據果義也)又流注不生滅義。亦是 最勝義(流注。即微細煩惱。此金剛智譯。據因義也)。ca 是折 無行義(金譯)。又一切法不生 不滅義(不譯。此以寂止為行)。le 戾 是無相義。cu 是無起住義。le 是無垢義。

cuṃ 主 戾 准 是無等覺義。de 是無取捨義。svā 是平等無言提 婆 說

義。hā 是無因寂靜。無住涅槃義。此○明相。此訶 九梵字。與今家十乘。更無 差忒。言十乘者。初觀不思議境。二真正發菩提心。三善巧安心止觀。四破法徧。

五識通塞。六調適道品。七對治助開。八知位次。九能安忍。十離法愛。今輙釋其 意。真言九字。即依不思議觀境。發菩提心等九法乘也。以初○相。是其理境。圓 明絕待。本不生滅。無行。無相。無起。無垢。無等。無取。無言。無住。然九字 真詮。相由以進。由本不生。即得無行。以至由無言說。即得雙忘因果。般若相 應。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入勝義實。則證真如。無斷無續。圓轉無端。是為初旋 陀羅尼門。○相如車體。方便如具度。若能如是修行。定慧現前。證地波羅蜜。疾 至無上正等菩提。故知○相與九梵字。十乘意備。

復次此法。先令行者自誓菩提心。于四威儀。發四弘誓。莊嚴三業。乃至菩提道 場。若非依○理。豈離縛脫。依理興誓。得名真正。初不思議○境。即菩提本。後 之八字。成菩提法。故以oṃ字布於○中。而餘八右旋。周布輪緣(去聲)。應知此經。

純明菩提之行。

又復此真言道。部在密圓。十法成乘。教是顯圓。顯密有殊。圓觀理等。今之觀 法。顯密圓修。仍有二種。謂有相無相。有相顯法門身。前已略明。無相觀實相身 者。初○相是不思議境。秪就一念。炳現圓明。雖具十界百界千如。不生不滅。亦 非因果。法界一實。平等如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故祕密示。及顯了詮。皆不 可以識識。烏得以言言。是為不思議○相也。oṃ字是發菩提心者。既深識圓明不思 議境。復思一切眾生念念皆爾。知一苦一切苦。自悲昔苦。悲他亦然。即起大悲。

(16)

興兩誓願。一切法本不生故。度本不生之眾生。流注不生不滅故。斷不生不滅之煩 惱。知一樂一切樂。我及眾生昔雖求樂。不知樂因。今始方解。故起大慈興兩誓 願。學最勝無量法門。成三身無上佛道。如此慈悲誓願。與上圓明境智。非前非 後。同時俱起。故曰唵字布中。是為一切流注法本不生。及最勝三身義。ca字止觀 巧安者。上深達圓明境智。博運廣大慈悲。今行行填願。行即止觀。須用不二止 觀。安於法性。使寂照不二。是行即無行義。又以寂止法安心者。諸法生滅。今體 其實。生唯法性生。滅唯法性滅。常是法性。無不法性時。是一切法不生不滅 義。le字是破徧者。理若未顯。由三惑覆。當觀此惑本空。觀智亦絕。是無相 義。cu字識通塞者。若著此能觀。則於通起塞。識此通塞。則無起住義。le字是道 品者。觀雖無相。證由道品。品未調適。未離染垢。品次相生。是無垢義。cuṃ字 是對治助開者。蔽資理惑。不顯真如。事度助開。見齊妙覺。是無等覺義。de字是 知位次者。乍息麤心。謂為深詣。若知圓位。免增上慢。不推聖境。是無取捨義。

svā字是能安忍者。名利眷屬。三術離之。於違順境。安然不動。是平等無言說

義。hā字是離法愛者。行上九事。過內外障。若起法愛。著靜似因。無住風息。若 離此愛。發真中道。自然流入薩婆若海。是為無因寂靜無住涅槃義。上根觀境。即 入初住。或內外凡。中根二至七。下根盡用。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統唯一實。故 名真實相也。

此無相行。與上有相行。相須而進。若行立誦持。若却坐思惟。不思議○觀。未始 暫離。是名依教修行。故前立布字法門。今示十乘實相。此十乘相。即所布法。既 令依教修行。即名字修相。專注觀行。成一切悉地。即觀行修相。以方便慧。入勝 義實。即相似修相。定慧現前。證地波羅蜜。乃至無上菩提。即分滿證相。

又復行者未能修上二法。但當深信。斷諸疑心。誦此陀羅尼數十萬徧。先見種種罪 滅清淨之相。爾乃進此二法。自然任運流入。而無阻滯矣。故知初心習行。入門多 種。妙悟之時。理應兩捨。

分持明驗相第五

持驗之相。有乎二種。一者先行。二依法誦持。先行者。謂但能口誦。未起觀解。然 能滿十萬徧者。即得夢見諸佛聖賢。口吐黑物。若有十惡業罪不得見者。更誦十萬。

即夢境中。或見諸天堂寺。或與天女娛樂。或登山渡海。或騰空浴池。或食酪飯。或 飲甘露。或陞座說法。或乘船遊嬉。或見沙門居士。或見日月男女。或鬬勝黑夫。或 怖走牛馬。種種罪滅清淨之相。設有五逆極重之障。未能豫見吉祥之相。更加七十萬 徧。決定得見如前相貌。此滿九十萬徧乃得見相。葢據具有五逆十惡罪者。法華三昧 云。若得種種諸靈異好夢。是下品戒根淨相也。

次依法誦持有二種。一緣聲布字持。二入三摩地持。是二求世間出世間悉地。無不成

(17)

就。初緣聲布字持者。行者用陀羅尼九字。布安于身。即成以如來印八大菩薩所加持 身。其身即是准提佛母。金剛不壞。滅除一切業障。積集無量福德。故誦滿三十萬徧 者。即得金剛手菩薩攝往自宮(此金剛手。即八菩薩之一。謂金剛薩埵上師也。正法念經云。昔有國王夫 人生千子。欲試當來成佛之次第。故俱留孫探得第一籌。釋迦當第四籌。乃至樓至當千籌。第二夫人生二子。一願 為梵王。請千兄轉法輪。次願為密跡金剛神。護千兄教法。又如來不思議祕密大乘經持國輪王先行品同。凡諸密 部。是其請說。手擲金剛杵。亦謂之執金剛。今地婆訶羅初譯云。金剛主。亦云金剛手。金剛智再譯云金剛藏。不 空三譯云金剛手。名出不同。實則一位。祕密三昧大教王經云。若入阿脩羅宮。能現一切幻化事。能作一切調伏法 也)。誦滿六十萬徧者。得見觀自在菩薩。金剛手菩薩。多羅菩薩。隨心滿願。若滿百 萬徧者。諸佛菩薩為其說法。常得隨從。亦得往詣十方淨土。歷事諸佛。親聞妙法。

又誦一俱胝徧者。不轉肉身。往兜率宮。隨彌勒菩薩。聽聞正法。得不退轉。或得無 能勝菩薩。願為說法。訶利底母。授與法藥等。是皆行立誦持。不入三昧。但依法布 字緣聲誦持者。故法華安樂行。不入三昧。但行立誦持。亦得見普賢上妙色像也。

入三摩地持者。專注觀行。入三摩地。端身閉目。澄心靜意。當於胸臆。炳現圓明。

猶如滿月。於圓明中。思惟唵等九字種性。入旋陀羅尼門。必當得見本源清淨之心。

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定慧現前。證入十地也。法華三昧云。行者於行坐念誦之中。身 心寂然。猶如虗空。入諸寂定。於正慧中。面見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與無量菩薩 而自圍繞。以一切眾生所喜見身。現其人前。是人以見普賢菩薩故。即得三昧。及陀 羅尼。三昧是定。陀羅尼是慧。即是定慧二根淨相也。

更須委檢蘇悉地經三品悉地。

准提三昧行法(終)

附本呪同譯

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唐武周沙門地婆訶羅譯。今懺本承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天竺三藏金剛智譯。

娜麼颯哆喃

(一)

 三藐三勃䭾俱胝喃

(二)

 呾姪他

(三)

 唵

(四)

 折隸

(五)

 注隸

(六)

 准 提

(七)

 莎縛

(二合)

(八)

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曩謨颯多

(引)

(引)

三藐三沒䭾

(引)

(引)

胝南

(引)

怛儞也

(二合)

(引)

唵者禮主禮准泥娑縛

(二合)

(引)

(18)

七俱胝佛神呪

宇文周北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載種種雜呪經。

納莫颯多喃 三藐三佛陀俱胝南 怛姪他 唵 折麗 主麗 准遞莎訶 七俱胝佛呪

三藏法師玄奘譯。載呪五首經。

納莫颯多喃

(去)

三藐三勃陀俱胝南

(去)

怛姪他 唵折麗主麗准第莎訶 七十七俱胝如來同說陀羅尼。山佛說大乘莊嚴寶王經

宋西天中印度惹爛䭾囉國三藏沙門天息灾譯。

曩莫

(入聲)(一)

 颯鉢多

(二合)(引)

(引)(二)

 三藐訖三

(二合)

沒䭾

(三)

 句

(引)

致喃

(引) (四)

 但儞也

(二合)

(去聲)(五)

 唵

(引)

左隸

(引)

祖隷

(引)

(上聲)

(引)(六)

 莎嚩

(二合)(引)

(引)(七)

佛說瑜伽大教王經真言變化品云。爾時世尊入等虗空大海變化神通三昧三摩地。出 此定已。從三金剛。說此大尊那菩薩真言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那莫颯鉢多

(二合)(引)

(引)(一)

 三藐訖三

(二合)

沒䭾

(引)

(引)

(引)

(引)(二)

 怛[寧*

也]

(切身)

(引)(三)

 唵

(引)

左隸

(引)

祖隸

(引)

尊禰

(引)

莎嚩

(二合)(引)

(引)(四)

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呪

大夏天慶間。蘭山崇法禪師沙門金剛幢譯定。密呪圓因往生集。

捺麻薩不怛

(二合)

(引)

薩滅三莫[口*捺] 光

(引)

(引)

(引)

怛涅達 唵 桚令足令  尊寧莎

(引)

(引)

准提三昧行法附呪

(終)

(19)

CBETA 贊助資訊 (http://www.cbeta.org/donation/index.php)

自 2001 年 2 月 1 日起,CBETA 帳務由「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承辦,並成立

「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 CBETA 專戶,所有捐款至 CBETA 專戶皆為專款專 用,歡迎各界捐款贊助。

您的捐款本協會皆會開立收據,此收據可在年度中申報個人或企業的綜合所得稅減 免。感恩諸位大德的善心善行,以及您為佛典電子化所做的一切貢獻。

信用卡線上捐款

本線上捐款與聯合信用卡中心合作,資料傳送採用 SSL (Secure Socket Layer) 傳輸 加密,讓您能夠安全安心地進行線上捐款動作。

前往捐款

信用卡 (單次 / 定期定額) 捐款

本授權書可提供單次捐款或定期定額捐款之用途。

請於下載並填妥捐款授權書後,請傳真至 02-2383-0649 ,並請來電 02-2383-2182 確認。

或掛號寄至 10044 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 77 號 8 樓 R812 財團法人西蓮教育 基金會收。

請在此下載 授權書 (MS Word 格式)

劃撥捐款

郵政劃撥帳號:19538811 戶名: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

欲指定特殊用途者,請特別註明,我們會專款專用。

線上信用卡 / PayPal 捐款

PayPal 是一個跨國線上付款機制的公司,CBETA 引用其服務,提供網友能在線上使用 信用卡或 PayPal 帳戶贊助 CBETA 。

(20)

PayPal is an online system of a global payment solution. CBETA uses its service to provide the uses to donate by using the credit cards or PayPal account to support the CBETA project.

相關收據開立事宜,由於付款幣別為美元,我們除了會依您所贊助之美元金額開立收 據外,另我們會依捐款當日公告匯率開立台幣收據,此收據為國內正式合法報稅憑 證。

Since the donation made is in US currency, hence all the receipts will be issued in the US dollars consequently. However for the domestic donators, a Chinese official receipt will also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foreign

exchange rate for the purpose of tax deduction.

線上信用卡 / PayPal 贊助

支票捐款

支票抬頭請填寫「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

CBETA is part of Seeland Educational projects, any donation (ex- cheques, remittance, etc.,) please entitle to "The Seel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是月初八日  十四及十五   并月二十三  下九及三十   三時十五齋  受持八分戒 

有時不作三段名。但分為三章。一無盡意問二佛答三持地歎。或為四章三如前。四者

(三說) 。次悔十不善業 (更起三拜) 。次讚歎受約勅諦聽 (三說) 。直說十重相。問能持不 (次 第答能)

身分證 男六十七歲(民國十九年五月一日生) 住嘉義縣竹峙鄉昇平村四二號之一 O 九八九號 •• Q一 O 二五八 身分證 男五十一歲(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生) 住嘉義縣竹崎鄉桃海村一三七號

二、依本法第五十八條 第二項第二款規定 申請者,於發生行 蹤不明情事屆滿三 個月之日起六個月 內。.

第一開發正信 第二廣求良友 第三嚴持戒律 第四發菩提心 第五明結壇儀 第六禮請三寶 第七懺悔往罪 第八專誦法華 第九三寶福田

次彰益勸修文中分四初有九句勅聽勸持次有五句舉益勸信三有六句舉益勸受後有二句

九折十演 開宗第一 覈體第二 位體第三 徵出第四 超境第五 搜玄第六 妙存第七 難差第八 辨差第九 責異第十 會異第十一 詰漸第十二 明漸第十三 譏動第十四 動寂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