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文學科教師導引 課程詮釋及學習評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國文學科教師導引 課程詮釋及學習評估"

Copied!
5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國文學科教師導引 課程詮釋及學習評估

元朗商會中學

姚淑萍老師、鍾靜怡老師

26.01.2022

(2)

學校背景、

認識課程及評核

01 0 2 校本課程規劃及教學、選修單元設計 0 3 文學活動 0 4 困難與挑戰

分享流程

(3)

學校背景

學校:校長支持文學科、提供資源(財政/教 節釋放空間)、中三選科講座、課時充裕

老師:不同教齡、各有所長,互相交(教學 經驗、評卷經驗、文學活動)

學生:積極主動、能力不俗,選修學生對文

學感興趣,惟視野較受地區限制

(4)

中國文學科設立理念

目標

• 建基於中國語文課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並發展他們的文學鑒賞和創作能力,鞏固和深化中國 語文科的文學學習。

• 學生透過本課程研習大量古今文學作品,加深對中國 歷史、社會和文化方面的認識。

• 本課程讓學生通過研習優美的文學作品,提高個人的 藝術修養和品味。

• 文學反映現實,寄寓理想。學習文學,可以探索生活 和生命,感悟人生。

提升文學、

文化的素養

人文關懷、

藝術造詣

(5)

中國文學科公開試要求

卷一:文學創作

筆試2小時 佔全科25%

卷二:文學賞析

筆試2小時 佔全科60%

校本評核

呈交創作練習三份 至少兩種文體

佔全科15%

1 2 3

(6)

校本課程規劃

必修部分:佔三分之二課時、選修:兩個單元,佔約三分一課時 按時序教學:先秦至現當代(中六上測前完成整個課程)

文學賞析與評論 文學創作 預期效果

中四

中五

中六

理解作品的內容和主題

研習中國文學的方法:

(知人論世、文體特點、文學 術語、文體演變)

認識文學創作要求、與命題 作文的分別

片段寫作、長文

認識文學培 養興趣

選修單元

理解作品內容、體悟作者情思

賞析與評鑑作品的技巧

評鑑與比較題重點處理

邀請校外作家任教文學創作 班,增加創作不同文體的機 會、認識文學與藝術

發掘文學不 同面向 能力提升

深化理解、賞析和評鑑能力,

提升答題技巧

邀請同工分析公開試的評改 重點,評估促進學習。

應試技巧 觸類旁通

(7)

文學賞析教學

(8)

文學賞析:由淺到深

深:評鑑題─比較兩篇作 品的手法及效果/綜合所習 作品分析/提出個人見解

中:比較兩篇作品主題思想 /情感/內容分析、複述

中:寫作手法及藝術效果

淺:文學常識與修辭

(9)

寫作背景

作者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於夔州登高時寫的抒懷詩。

受安史之亂影響,作者被迫離開長安(首都),開展了顛沛流離的飄泊生活,幾 經轉折到成都、夔州。

當時唐代政府時常受到邊境節度使的混戰影響,外族吐蕃又連番入侵,詩人對 社會時局及百姓感到憂慮。(外在因素)

詩歌是杜甫旅居夔州時所作,當時詩人五十六歲(五十八歲逝),年事已高,且 貧病交逼,生活困苦。(內在因素)

好友李白、高適相繼離開,自己風燭殘年卻又懷才不遇,壯志未酬。(內在因素)

課文教學示例:杜甫《登高》

(10)

杜甫《登高》

一、首聯、頷聯:交代登高所見的秋景

景物予你的整體感覺?

景物呈現(多感官描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感官 景物

景象開闊,聲、色、動靜俱全,生動地描繪眼前景物,景象籠罩悲涼陰鬱之感

視覺 天高、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不盡長江滾滾來 聽覺 猿嘯哀、落木蕭蕭

觸覺 風急

壯闊悲涼

(11)

杜甫《登高》

一、首聯、頷聯:交代登高所見的秋景

景物予你的整體感覺?當中寄托的深層意思?

詩人站在高臺的視角(遠景/近景、仰視/俯瞰?)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仰視,登高後 遠眺天空高遠

俯瞰,登高後 從山上遠眺 景物

四周秋風急勁,

聽到遠處傳來 的猿猴悲鳴

深層意思

「風急」暗示 作者身處劣境,

「猿嘯哀」則 暗示作者內心 的悲慟吶喊

景物

江中清冷的水洲 和白色的沙灘,

沙灘上方有幾隻 鳥兒在盤旋。

深層意思

「鳥飛回」抒發 作者晚年如鳥兒 般飄泊天涯之苦。

用字精煉:哀

既能表達猿猴的長嘯聲淒涼:「巴東三 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亦能抒 發作者內心的傷感。

(12)

杜甫《登高》

一、首聯、頷聯:交代登高所見的秋景

景物予你的整體感覺?

詩人站在高臺的視角(遠景/近景、仰視/俯瞰?)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景物

遠景,無邊無際 的山嶺,滿山樹 葉在秋風中簌簌 飄落而下。

深層意思 作者的愁懷亦 如落葉般無窮 無盡。

景物

不盡的萬里長江 以它無比的聲勢,

從遠處浩浩蕩蕩 地奔騰而來。

深層意思

作者的愁懷亦如流水般 無窮無盡,也抒發流水 無盡,人生有限而又壯 志難酬的感慨。

用字精煉:蕭蕭、滾滾、下、來

「蕭蕭」形象化呈現樹葉簌簌而下,如 早聞其聲;「滾滾」形容長江浩蕩之勢,

如見其形。

「下」既寫葉落(縱),亦承接無邊,從空 間說起;「來」則寫長江自東至西流(橫),

承接不盡,從時間說起。

(13)

杜甫《登高》

二、頸聯、尾聯:抒發自己登高後悲秋的感慨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飄泊之苦

「萬里」寫空間 的遼遠,暗示遠 離故鄉,「常作 客」寫長期在外 飄泊,晚年淪落 他鄉。

自然之秋 人生之秋(暮年)

國家存亡之秋

疾病纏身之苦

「百年多病」可見 作者晚年疾病纏身,

孤苦無依。本欲借 酒銷愁,卻因肺病 不能喝酒,悲愁無 法排遣,更添悲苦。

生活貧困之苦

「艱難」是指作者生 活艱難,窮愁潦倒,

精神上飽受折磨,充 滿「苦恨」(苦悶怨 恨)。

人生遲暮之悲

生活艱難苦恨,頭上已 是「繁霜鬢」,即是白 髮日漸增加。頭髮花白,

年歲遲暮(五十六歲) 頓感人生短暫,時間飛 逝的悲愁。

安史之亂

節度使擁兵自重 外族吐蕃入侵

將個人苦難與國家盛 衰繫在一起,使詩歌 超越個人情感範疇,

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14)

文學賞析:由淺到深

題型一:文學基礎常識、修辭及其對藝術效果

(15)

文學賞析:由淺到深

常見學生表現:

• 忽略文體的朝代、古體詩與 近體詩/詞曲不分,作答修辭 效果時慣於用「罐頭文字」。

• 對文體特點的掌握粗疏。

教學方向:

• 教學強化文學知識,多讓學 生在課堂文本細讀,思考同 一修辭在不同文本的作用,

靈活變通;課業與測考多處 理這題型。

(16)

文學賞析:由淺到深

題型二:寫作手法及其藝術效果

常見學生表現:

• 能辨別寫作手法、以 及寫出其作用。

• 但部分概念容易混淆,

如襯托VS對比、比喻 VS象徵,亦有些概念 難掌握如風格。

(17)

景物描寫

文學賞析:了解寫作手法及文學概念

襯托 VS 對比

風格 用字精煉

氣氛渲染 反諷

詩三美

人物描寫 抒情

人物形象、

描寫手法

論說

人稱轉換 標點運用 象徵

對話/獨白

通用

情景交融

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

白描VS工筆 借古諷今

釐清文學常見手法/

概念,如定義、作用,

並通過引用文例,將 能力遷移在不同篇章。

(18)

文學賞析:同儕互相學習

佳作欣賞:

• 從可遷移能力(典故內容與作用)到文本(李白與曹植的共通點)

• 增強學生自信心。

• 學習作答框架,如主題句準確回應題幹、適當引文+自己文字解說,

複述以外更要分析。

(19)

文學賞析:由淺到深

題型三:主題思想、感情理解、文本內容分析/比較閱讀

常見學生表現:

• 能掌握題目考問,高下只在於闡述的深入程度。

• 能找到兩篇的共通點/結合作者的生平遭遇/寫作背 景理解課內篇章。

(20)

文學賞析:積學儲寶

作家生平 了解作家/同代作品風格

《楚辭‧涉江》

《歸去來辭並序》

《史記‧鴻門會》

《書》

《史記‧屈原賈

生列傳》(節錄) 《橘頌》、《漁父》

•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比興

《五柳先生傳》 《歸園田居》、《移居》(選讀)

• 認識田園詩、歸隱文化

《報任安書》

(節錄)

《史記‧刺客列傳》(聶政)

• 認識《史記》成書背景、人物描寫 認識《雅舍小品》及《雅舍談吃》,選讀《男人》、

《女人》及《旁若無人》。

• 認識作家代表散文集,了解其風趣幽默、一針見血 的寫作風格。

(21)

文學賞析:積學儲寶

題型四:評鑑題─比較兩篇作品的手法及效果/綜合所 習作品分析/提出個人見解

常見學生表現:

• 欠缺比較準則、未能列舉其他所習篇章論證。

• 作答篇幅不均,偏重於熟悉的課內篇章,忽略課外篇章。

(22)

文學賞析:先框架/後示例

第一人稱 第三人稱 客觀/

主觀 局限/

自由 親切/

抽離

教學方向:

• 遇到學生有困難,先在 課堂一起討論,集思廣 益構建作答框架。

• 完成課業,善用考評局 網上考生示例,跟學生 分析上、中、下品之別。

示例:老師與學生在課堂思考作答框架。

(23)

文學賞析:提供賞析框架

教學方向:

• 加入略教/自習延伸篇章

• 提供框架,藉此引導學生學習如何 賞析課外文學作品─能力遷移。

• 引起學生發掘其他文學作品的興趣。

(24)

文學創作教學

(25)

生活處處是靈感─活用不同形式

題目示例:

• 試題討論的當天,老師派發試卷,設想你當時的心情

• 昨晚你夢見了一個你暗戀已久的人,試用不多於300 字描述你的感受

從學生生活經驗設題,有類似經驗,較容易掌握。

1. 短篇寫作

(26)

生活處處是靈感─活用不同形式

(27)

生活處處是靈感─活用不同形式

題目 播放影片 學生分享

播放一個小女孩第一 次看見下雨及雨中玩 耍的片段。

學生分享第一次學行 樓梯級的經驗,後來 寫成文章。

播放運輸處有關車廂 公民意識的影片。

學生分享自己在戲院 遇到高談闊論、不斷 討論情節的缺德觀眾。

第一次

描寫一個欠 缺公德的人

2. 善用影片

(28)

生活處處是靈感─活用不同形式

題目 學生拍照 相關的課文

三張不同的街頭親子照 (背影),突出父親形象 各異。

余光中

《我的四個假想敵》

拍攝出在學校附近的 元朗大馬路,不同時 份的景色。

蘇軾

《前赤壁賦》

父親

生活中的變 與不變

3. 學生拍照

(29)

生活處處是靈感─活用不同形式

4. 地區考察:元朗

(30)

生活處處是靈感─活用不同形式

• 去年參加美荷樓舉辦的:「賽馬會社區持續抗逆基金 ─ 『未來的我 們』文化歷史探索計劃」。

• 考察前學生已閱讀有關深水埗的作家文章,例如趙曉彤的〈深水埗〉、

黃秀蓮的〈玉墜〉,對作家筆下的深水埗初步認知。

• 活動當日,學生先聽工作人員介紹深水埗的地方掌故(黃霑故居、嘉 頓餅廠),地區發展(新樓宇落成與露宿者的矛盾)、文青咖啡室的士紳 化。

4. 地區考察:深水埗

(31)

心頁敞開,人文關懷

• 學生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訪大街小巷,如玩具街、大南街,認 識特色店舖、街道新舊交雜。最後,回到美荷樓聽有關城市觀察的 講座、互相交流心得。

• 寫作:自擬題目,寫作有關深水埗區的文章一篇。學生以「被遺忘 的城市角落」為題,寫作文章一篇,內容描述當日考察時見到欽州 街公園的露宿者,要在炎夏的街道抵受高溫、隨身帶着僅有的家當,

顛沛流離,過着艱難生活的困境;以此帶出在繁華、物質生活富裕 的城市中,仍有些被人遺忘的角落、被遺忘的弱小,令人心酸。

(32)

生活處處是靈感─活用不同形式

5. 作家教授文學創作班

• 校外作家分享創 作經驗。

• 涵蓋散文、小說、

詩歌等文體,是 課堂延伸與補充。

作家指導

• 電影共賞/文學作 品討論。

• 中外作品:刺激思 維、跳出框框。

課上互動

• 片段/散文寫作

• 極短篇小說。

• 作家精批細改:

予以肯定。

課後創作

(33)

生活處處是靈感─活用不同形式

課堂導入 學生作品示例

閱讀商禽〈五官素描〉

〈腳〉

你總是那個最辛苦的

……

還給我這麼多痛楚?

(34)

示例一:

作家專題─魯迅

配合指定課文《藥》

選修單元及

閱讀活動

(35)

選修單元的設計理念與實踐

按學生興趣,設選修單 元,例如愛情。

補充課程不足,例如唐 詩,認識不同主題:邊 塞詩、田園詩等。

延伸學習,多讀經典作 品,例如魯迅小說《彷 徨》、《吶喊》

課業:論文寫作,體驗 大學論文寫作的探究經 歷;又或模仿作家的筆 觸/角度/選材來寫作。

選修

單元

(36)

選修單元:作家專題《魯迅》

學生示例一:從《彷徨》看女性的悲劇

(37)

選修單元:作家專題《魯迅》

學生示例一:從《吶喊》看低下階層人物的悲劇

(38)

選修單元:散文欣賞

以潘步釗校長的《脂粉與顏色》為框架,加入與章節相關 的篇章,進行聚焦寫作,如訓練聯想、比喻、細緻刻劃等。

《脂粉與顏色》部分章節 老師選定作品 學生創作 心容萬物─怎樣找題材

開麥拉眼睛─具象表達 脂粉與顏色─ 修辭與比喻

黃秀蓮:《最憶大 排檔》、胡燕青:

《茶餐哲學》

食肆風景 配合閱讀黃仁逵

《放風》

刻劃一個斤 斤計較的人 鍾怡雯:《傷》、

《垂釣睡眠》

胡晴舫《孤獨》、

《嫉妒》

以一種動物 來比喻自己

(39)

選修單元:散文欣賞

學生示例:食肆風景

(40)

選修單元:散文欣賞

教材示例:課外指定讀物閱讀,配合選修單元

(41)

文學群體,凝聚力量

校外文學活動

(42)

文學活動,引發趣味,豐富經歷

• 帶領文學班學生參與由大學舉辦的 作家講座,如過往曾到中文大學參 與余光中教授講座、小思老師《曲 水回眸:小思訪談錄》對談會。

• 親灸作家,感受學者風範、大學校 園的氛圍。

• 可學習名家創作/讀書心得,這類 活動亦可加強文學班的向心力。

(43)

文學活動,引發趣味,豐富經歷

• 參與「書聲」舉辦的「朱少璋的散文創作」作家及聲演講座,活 動前選讀作家部分散文,初步認識作家。

• 聽畢作家分享創作的心得後,老師再向學生印發講座提及的篇章、

散文集,加深學生印象。

(44)

香港文學研究中心:線上大澳文學考察

作家 學生

播放影片,介紹大澳風情,如棚屋、曬蝦醬,

也有關於動植物如招潮蟹、水筆仔。

播放影片時有適當停頓,提出引導問題,或 與學生交流。預留時間予學生片段寫作,並 即時點評。

作家在講解中除了分享對大自然豐富的認識,

亦有連繫生活經驗,引起學生共鳴。

觀看影片,並可以在留言框即時分 享自己對大澳的印象。

在即時的片段寫作中,同學表現不 錯,反映他們具備一定的描寫能力。

學生表現投入,積極回應作家的提 問。

文學活動,引發趣味,豐富經歷

(45)

文學活動,引發趣味,豐富經歷

計劃所學

選篇運用多感官、不 同視角描寫自然景物 作家親歷其境,並拍 攝影片介紹大澳

實地考察

學生在實地觀察中,善用不同視角 和感官掌握事物特點(影片中提及花 香、冬青樹的光滑、從回歸塔遠眺)。

學生利用文字以外媒介拍攝遊踪,

增加對文學創作的興趣。從觀察、

到創作,是一個文學薰陶的過程。

(46)

大埔海濱公園遊踪

海濱漫步,

賞花留影,

牽動情思。

(47)

學生自然書寫作品:大埔海濱公園

(48)

各展所長,迎接挑戰

困難與挑戰

(49)

困難與挑戰

面對的困難 相應方法

• 參與各類有關文學考評的工作坊

• 參考考評局網上考生示例

• 科主任提供支援:到中六班別分享公開 試考評經驗,提醒學生作答的注意事項。

• 互相交流,善用網上平台/學習工具

• 例如用表單作簡單預習、優生用One note整理筆記上載。

• 科主任提供自由度:選修單元的自擬

• 資源:校外機構提供文學地景考察、作 家講座、文學大渡海、聯校文學營(本校 中三學生曾參加→2/3人後來修文學) 新老師欠缺教

學經驗(評卷) 疫情下的網課:

學習差異更大、

課堂互動較少 課堂空間有限,

需要校外資源

(50)

困難與挑戰:疫情下的網課

(51)

文學科實用網上資源

善用不同網上資源,讓學生自學,鞏固文學常識。

1. 燦爛的中國文明

• 認識不同文體的產生背景、特點、作家生平與創作風格 2. 教育局:積學與涵詠

• 150篇古典文學作品及賞析,涵蓋詩、詞、曲、散文等文體 3. 教育局:中學中國文學指定作品參考資料選編(中四至中六)

• 附有不同學者對二十八篇文學指定篇章的分析,提供課本以外的切入角度,

有助文本細讀。

4. 翰林作家

生動有趣地以影片說故事,介紹作者生平及創作歷程。

5.中國古詩文精讀電子平台

350篇古詩文精讀,附有錄音誦讀及賞析,適合學生自學。

6.書聲 有聲書可讓學生自行聆聽不同的當代文學作品,以另一角度欣賞文學之美。

(52)

謝謝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評估工具》在中文閱讀(或識字)及寫作(或寫 字)方面的整體表現,以了解整體非華語學生中文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必修 必修 部分 部分 學習 學習 單元 單元

下午,一片斜暉,映照河面,有如將河水鍍了一層黃

課程詮釋與學習評估 (修訂)

常識科的長遠目標是幫助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勇於面對未來的新挑 戰。學校和教師將會繼續推展上述短期與中期發展階段的工作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