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元亨佛學院、元亨佛學研究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元亨佛學院、元亨佛學研究所"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元亨佛學院、元亨佛學研究所

Yuan-Heng Buddha College & Yuan-Heng Buddha Graduate School

信願行證 四智圓證 三學勤修

地址:804 高雄市瞺山區元亨街 7 號

No.7 Yuan-Heng Street, Kushan District Kaohsiung, Taiwan 804, R. O. C.

電話: 07-533-0186 傳真: 07-551-2138

網址: http://www.yhm.org.tw 電子郵件: zk269@yam.com

元 亨 佛 學 院

(2)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元亨佛學院 元亨佛學研究所

性質

校史

機構組織

教職生資料

課程概況

招生

費用

獎助學金

設備

校園生活介紹

元亨佛學院大事記

交通路線圖

目 錄

(3)

a.級別

初級佛學院;佛學研究所。

b.學制

(1)平均學習年限:三年(院所均同)。 (2)採半年一學期制。

c.特色

不分宗派廣攝法筵磣師資健全磣皆為學有專 長並經驗豐富之碩德。

A.元亨佛學院

a.創立時間 1990 年 9 月。

b.創立宗旨 

培育僧才並發揚佛教教育磣教理的闡揚砮道 心的涵養並重。

c.創立沿革

院長菩妙法師秉持太虛大師曾云之理念:

「弘揚佛法本在僧」磣深感「興辦僧學以培養僧材」

乃勢在必行的莊嚴使命。

元亨佛學院之創辦緣起 院長 菩妙法師 撰 恩蒙諸佛菩薩慈悲加被磣各界信施瞈力護 持磣歷盡艱辛磣可謂披荊斬棘磣篳路藍縷磣終於 克服萬難磣完成佛殿之艱鉅工程。方能使發心念 佛修持淨法者磣得以在清淨道場中安心辦道。凡 此一切均當感激諸方因緣之結合所成就。

大雄寶殿竣工磣方便接引十方善信同登淨 域磣得以共話無生。然而磣雖有硬體建設為弘法 利生、紹隆正法、續佛慧命、淨化人間;但所謂

「人能弘道磣非道弘人」磣太虛大師亦云:「佛法 弘揚本在僧」磣秉此聖哲先訓磣深感興辦僧學以 培養僧才磣乃勢在必行之莊嚴使命。故當吾晉山 之初磣即同時發願創辦佛學院磣以培育繼起之僧 材磣俾使僧青年能在正統佛學教育機構中培養及 鍛鍊僧伽應有之精神。冀望陶冶出德學兼備之僧 眾磣藉以提昇僧團素質磣以資上行下化、普利群 校史

性質

亨 佛 學 院

、 元 亨 佛 學 研 究 所

「元亨佛學院」位於「元亨寺」北面「智慧樓」

(4)

生磣促成佛日增輝之佛門現代化使命。

學院的創辦磣乃祈望修學中諸學僧能在良好 環境裡接受佛法薰陶、滋潤法身慧命、蘊育優越 學德磣於弘法利生第一線上磣擔起「弘法是家 務磣利生為事業」的僧伽使命磣完成自利利他的 菩薩行願。是為創辦之所期盼。

d. 元亨佛學院簡介 副院長 會寬法師 撰 元亨佛學院是由菩妙法師於 1990 年創辦。

為應運時代的脈動磣法師投注了許多心力於佛門 教育事業磣期能培養僧格健全的弘法人才磣用以 淨化人心磣並令正法久住。

學院的教育方針磣不僅注重教理的闡揚磣更 著重道心的涵養、僧德的培養。在教理上磣期盼 能使學生明瞭佛教的發展和起源磣深入原始佛 教磣探取佛陀出現於世、慈悲的本懷磣礓而掌握 佛教的流變砮特色磣發揮佛陀的精神磣以達自利 利他的境地。

又因佛法的教育異於一般社會教育磣不僅是 知識的傳授磣更應是一門實踐的學問;為兼顧個 人的修持和未來之弘法大業磣在課程的安排上趨 向於多元化和活潑性;除法義教授外磣更藉著師 生間的互動來開啟覺性。

在生活教育方向上磣雖規矩嚴謹磣卻不流於 刻板磣朝向人性化的管理磣期勉學生能夠培養自 動自發學習的能力和自我省察的工夫;但祈同學 在大眾薰修中收攝身心、陶養德性磣以礓趣菩提 大道。

學院在全體師生、常住師父和護法大德的耕 耘灌溉下磣已展現出枝繁葉茂的生機。畢業的校 友也都能在自己的職事上磣投入弘法利生的行 列。使苦難的眾生能在甘露法雨的滋潤之下真正 地離苦得樂磣是我們最大的期許。歡迎有志菩提 大道者加入我們的園地。

e. 元亨佛學院、元亨佛學研究所創辦人蓁暨元亨 佛學院現任院長—菩妙法師

菩妙法師簡介 毓定法師 撰

菩妙法師磣俗姓劉磣名雄磣高雄縣人磣生於 1921 年。十六歲依砟南竹溪寺一淨法師剃度磣 法名悟全。 1955 年於砟中寶覺寺受具足戒。

1964 年榮任元亨寺住持。曾任高雄市佛教分會 理事長磣積極推動會務磣並為籌設永久的佛教會 館奔走捐募磣不遺餘力。

在菩妙法師的推動下磣元亨寺以「慈仁」名 義磣先後成立念佛會、婦女會、慈善會及文教基 金會磣創辦佛學院磣並舉辦夜間佛學班、磩日兒 童班、夏令營等社會教育工作;且經常配合政府 推動各項公益慈善事業磣慷慨解囊磣救助貧民磣 造福人群磣改善社會風俗磣淨化人心磣成果卓 越磣並因而榮獲政府獎勵磣且當選為好人好事代 表。

法師具戒德莊嚴磣是一位凡事慈悲的淨土行 者磣淡泊名利磣生活簡樸磣處事平實磣待人接物 老實誠懇。一生行持精礓念佛磣親砮僧俗四眾念 佛禮佛磣隨緣度化磣誠為菩薩應機示教的體現。

法師但望大眾培養道心磣養成念佛的風氣磣每以 自性所發「念佛之心磣聽佛之聲磣心聲相依磣堅 持長久」的念佛觀磣來勉勵弟子。以一心念佛磣 往生極樂為修持依歸。

f. 歷任院長、副院長

第一任院長:演培法師(第一至七屆)。 第二任院長:菩妙法師(第七屆至現任)。 副院長:會寬法師

演培法師簡介 淨珠法師 撰

菩妙法師於 1965 年 8 月至元亨寺晉山時磣曾 發三心願:(一)成立念佛會磣(二)興建大 殿磣(三)成立僧才培養之教育機構。菩妙法師 於元亨寺成立念佛會組織及興建大雄寶殿之後磣 即積極籌辦推行其第三大願磣因而創立了元亨佛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元亨佛學院、元亨佛學研 究所創辦人磣暨元亨佛學 院現任院長 菩妙法師

(5)

學院。於創立之初磣為使所辦的佛學院能夠培養 正知正見之弘法人才磣特砮吳老擇教授商討磣禮 請駐砷在新加坡福慧講堂之演培法師為院長;希 望借助其豐富之辦學經驗磣及其所領悟之佛理法 要磣來引導學院師生體解佛法奧義。是以 1990 年磣得獲演培法師慨然答允擔任元亨佛學院首任 院長;直至 1996 年底圓寂止磣擔任本佛學院院 長共歷七屆之久。

院長演培法師深刻體悟佛理磣且弘法世界各 國磣其樂說無礙為眾所周知;而興辦僧伽教育亦 是院長之專才。演培法師於 1941 年秋(時齡二 十五歲)第一次奉太虛大師之命磣至合江法王寺 辦「法王佛學院」磣當時則懇請印順導師為學院 最高導師。接著又至華西佛學院、蓮宗佛學院、

杭州武林佛學院、上海佛學院、廈門南普陀寺大 覺講舍等磣擔任院務及教學之職。乃至於 1952 年磣從香港隻身至砟灣磣亦是應聘於新竹靈隱寺 所辦之佛教講習會磣主持教務。其後磣演培法師 駐砷於新加坡弘法磣然在當時所成立之太虛佛學 院、福嚴佛學院、華文佛教學院等之創辦人磣亦 皆以誠敬之心磣甚至專程前往星洲磣禮請其為院 長。由此可見其辦學之豐富經驗、教學之認真態 度、佛理之精闢解說磣是太虛大師以下(例如印 順、印海……等法師)所共同讚賞砮景仰者。

由於演培法師有一弟子淨明法師常住元亨 寺磣故演培法師砮元亨寺關係深厚;未辦學前磣 即經常應菩妙法師之請磣至寺講經說法。 1984 年大雄寶殿落成時磣蒞臨為佛菩薩開光說法;

1 9 8 6 年蒞寺傳授三壇大戒並擔任戒壇三師和 尚。以此可見演培法師砮元亨寺、元亨佛學院法 情之深。

院長演培法師雖已往生磣然在其精神感召之 下磣全院師生皆能秉其治學、求學之精神磣於內 充實法益、堅定道心;於外領導僧俗、弘法利 生磣當不愧對院長教導之厚恩矣。

會寬法師簡介 高絮助居士 撰 會寬法師磣砟灣省高雄縣人磣 1951 年生於 高雄縣梓官鄉。生長於農村磣自幼養成勤儉樸 實、刻苦耐勞的精神。

受菩妙法師之德威感召磣 1963 年於砟南市 開元寺剃度磣精礓學佛。並追隨菩妙法師至元亨 寺晉山磣並受具足戒。畢業於南普陀佛學院、福 嚴佛學院、太虛佛學院等;親近演培法師、廣化 法師、常覺法師磣研讀藏經磣鑽研佛法多年。協 助菩妙法師擴建本寺道場磣歷經二十年寒暑磣千 辛萬苦完成目前之建設。不僅協助菩妙法師舉辦 朝山法會、齋僧、傳戒、弘法利生之任務磣亦經 常應各地之敦聘舉辦定期之佛七、講經、傳授八 關齋戒等歷經二十載。出版錄音帶、印經書砮大 家結緣磣誓願弘揚佛法磣廣度無邊之眾生。

其教學理念磣旨在為佛教培育弘法人才磣健 全僧格磣使堪作眾生典範磣而能傳續法脈磣推動 太虛大師之人間佛教。

B.元亨佛學研究所

a. 創立時間 女眾研究所創立於 1993 年 9 月;男 眾研究所創立於 1999 年 9 月。

b. 創立宗旨 以北傳經、律、論研讀為主磣兼習 南傳聖典磣培養研究南北傳佛教之人才。

c. 創立沿革

1989 年 5 月磣菩妙法師於楊德勝居士所提供 之砟北市天母別墅磣創辦「妙林巴利佛教研究所

1」;師生所需之一切費用均由高雄市瞺山區元 亨寺菩妙法師負責磣所長則由吳老擇教授擔任。

元 亨 佛 學 院

、 元 亨 佛 學 研 究 所

1. 妙林巴利佛教研究所修業年限三年磣課程砮師資分別為:巴利語、巴利文法(達和法師);佛學英文、佛學研究之方法論(高明 道);尼柯耶聖典(楊郁文);日文文法(高老師);印度哲學、中國佛教史(吳老擇)

元亨佛學院第一任院長 演培法師

(6)

1991 年吳老擇所長設立元亨國際佛教基金 會磣將妙林巴利佛教研究所遷至斯里蘭卡首都可 倫坡磣有部分研究生報名考取就讀克倫尼亞大學 研究所及大學部。至 1993 年斯里蘭卡道場關 閉磣學生則留學於其他國家磣妙林巴利佛教研究 所於此暫時結束。

1995 年將妙林巴利佛教研究所改稱元亨佛 學研究所磣並遷址於高雄市瞺山區元亨寺磣以北 傳經、律、論研讀為主磣兼習南傳聖典磣繼續培 養研究南北傳佛教之人才。

元亨佛學研究所女眾部之成立緣起

吳老擇所長 撰 元亨佛學研究所女眾部之成立磣比男眾部早 了八年;係由十二年前(1989 年)之妙林巴利 研究所延續而來的。當時筆者由於翻譯南傳大藏 經之積累磣而心身憔悴磣未盡所能;畏有誤人子 弟磣於未足兩年磣即全部遷移斯里蘭卡以期有 成。但二年未足未致妥當磣不達心肯意肯磣又撤 退歸國。而後成立「元亨佛學院高級部」磣學生 皆由學院畢業生經升等考試及格者。 1999 年 9 月 成立男眾部後磣即改為元亨佛學研究所。

由於位居農、工地區之南砟灣磣人文樸實而 擇善固執;又佛學高手之師資難求磣及設備草 創磣住宿、教室、圖書等磣皆不盡理想。幸「原 屬臨濟磣今奉淨宗」之元亨寺開山住持菩妙法師 心量廣大磣能納所內師生從事不同於淨宗的其他 領域之研究;此是菩妙法師於佛法中之希有、未 曾有事也。

砟灣目前之佛教教育磣皆崇重中國傳統佛 教磣認為非此不足以發揮中國佛教文化之特性砮 價值。因此有意無意之中蔽塞了學生的活潑思考 能力磣並封殺了學生的國際感覺等現象。其結果

美其名為研究磣事實上卻不遵守研究規則和研究 方法;並且在此研而不究的狀態下磣還要加上些 神秘主義之修行證悟的妙論。如此的佛教社會要 達到國際佛教之研究水準磣怕一百年後亦難為實 現。

元亨佛學研究所男眾部之成立緣起

吳老擇所長 撰 砟灣的比丘僧越來越減少磣雖偶然有些年輕 力壯的青年來出家磣卻偏重內修磣而輕視聞思經 教之義解。雖或幸而對佛法有所理解者磣亦是街 頭巷尾所流傳的通俗佛教磣甚難有助於佛法正確 的內修;至於要對外弘法磣更是談何容易?

成立元亨佛學研究所男眾部磣是為培植僧眾 之僧格磣敦促其實踐聞思修之行解合一;並期能 成就佛門龍象磣以實現「正法久住」人間的任 務。此為本所成立男眾部的動機和意旨。

e. 元亨佛學研究所創辦人—

菩妙法師(見前文其簡介)

f. 元亨佛學研究所所長—吳老擇教授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機構組織

元亨寺慈仁文教基金會

元亨佛學院

院長 教務主任 總務主任 監學法師 圖書館 庶務處 副院長

所長 元亨佛學研究所

元亨佛學研究所所長 吳老擇教授

(7)

元 亨 佛 學 院

、 元 亨 佛 學 研 究 所

姓名 性別 年資 現職 學經歷 教授科目

釋菩妙 11 院長 靜坐調合篇

釋會寬 11 副院長 南普陀、太虛佛學院畢業 遺教三經、唯識、梵唄、論文指導 釋宏印 11

專任教師

中觀學

釋能淨 11 淡江大學中文系 禪林寶訓

釋悟莊 11 京都佛教大學文學博士 淨土學

釋上定 11 正覺、太虛、福嚴佛學院 八宗綱要

教務主任

釋淨珠 11 大學、福嚴佛學院 唯識學、佛學概論、印度佛教史、

中國禪宗史

釋禪慧 11 香港能仁大學

壽山東方佛學院

教觀綱宗

圖書館

釋晁慧 11 專任教師 福嚴佛學院 學佛三要

釋忠定 6 銘傳商專、元亨佛學院 般若學

釋持德 4 高職、元亨佛學院研究部 俱舍論、日文

釋紹任 3 元亨佛學院研究部 部派佛教

釋法慧 3 砟南家專會統

元亨佛學院研究部

犍度、沙彌律儀

專任教師

釋德本 3 大學、元亨佛學院研究部 成佛之道

關老師 11 大學 大乘起信論、中國佛教史、佛教文選

鄭老師 9 東京木材工學碩士 日文

簡老師 9 高師國文研究所博士 國文

李老師 3 國文研究所博士 國文

汪老師 11 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論文指導

曾老師 3 世新大學傳播系 電腦

李老師 1 文化大學 電腦

董老師 6 文藻外國語文英文系 英文

張老師 5 砟南師院初教系 書法

釋觀慧 11 華嚴專宗佛學研究所碩士 成佛之道

釋吉祥 1 斯里蘭卡佛教大學碩士 阿含經、佛學英文

兼任教師

元亨寺文教基金會 執行長

訓導主任 專任教師 專任教師 專任教師 兼任教師

元亨佛學院、元亨佛學研究所師資簡介 a. 教師 現有教師 25 人。釋吉祥法師為尼泊爾籍;其他均為中華民國籍。

(1)元亨佛學院暨元亨佛學研究所 89 學年度(2000 年度)師資簡介 教職生資料

(8)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第二屆研究所女眾部畢業生在大雄寶殿前砮師長合影

姓名 性別 年資 現職 學歷 教授科目 國籍

L.P.N. Perera 1 巴利聖典

斯里蘭卡 Dr. Suman.napa¯ra 1 巴利阿毘達磨論

吳老擇 11 博士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師砮論書、

原始佛教聖典集成、俱舍論

中華民國

鍾榮富 英文

李守愛 7 碩士 日文

黃文佳 2 大學 古典日文

兼任教授 所長 兼任教師

(2)元亨佛學研究所師資簡介

姓名 性別 年資 現職 學歷

釋原定 3 男眾研究所總務主任 高中、福嚴佛學院

釋晁慧 11 圖書館館長 高職、福嚴佛學院

釋容慧 4 女眾佛學院總務主任 高工、圓光佛學院

釋融觀 1 教務助理 高職、圓光佛學研究所

釋法慧 3 元亨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專科、元亨佛學研究所

釋毓定 3 編輯 、文宣 專科、元亨佛學院

釋均定 1 庶務 大學

b. 行政人員 現有職員人數 5 人。均為中華民國籍。

元亨佛學院、元亨佛學研究所 89 學年度行政人員簡介

(9)

c. 學生 至 90 學年度(2001 年度)磣佛學院招生 至第 12 屆磣研究所招生至第 7 屆。每屆招生磣 學院約 15 ∼ 55 人磣研究所約 5 人。

(1)元亨佛學院

現有學生人數: 29 位。

現有國際學生人數: 6 位。

現有學生國籍分布:中華民國、馬來西亞、

新加坡、菲律賓、香港、越南。

過去三年之平均學生輟學率: 20% 。

(2)元亨佛學研究所

現有全修生人數:男眾部 4 位、女眾部 8 位。

現有選修生人數: 4 位。

現有國際學生人數: 5 位。

現有學生國籍分布:中華民國、馬來西亞、

新加坡、菲律賓、香港。

過去三年之平均學生輟學率: 10% 。

元 亨 佛 學 院

、 元 亨 佛 學 研 究 所

(1) 人數 第 1 屆 第 2 屆 第 3 屆 第 4 屆 第 5 屆 第 6 屆 第 7 屆 第 8 屆 第 9 屆 第10屆 第11屆 總計 入學人數 38 31 33 52 34 43 20 35 22 17 12 337 畢業人數 35 20 22 40 27 38 15 19 8 11 235 (2) 年齡層

35-40 歲 14 5 10 2 9 9 4 10 4 2 1 70

40 歲以上 18 14 10 12 3 3 60

20-35 歲 6 12 12 33 22 32 15 23 18 11 7 191

20 以下 0 2 1 2 4 1 10

(3) 程度

大學 2 1 1 1 1 2 1 2 2 13

專科 4 2 4 5 8 8 3 8 8 3 1 54

高中 4 7 7 9 5 12 6 5 2 1 3 61

高職 12 9 9 20 16 16 9 19 8 9 4 131

國中 16 12 12 9 5 4 2 3 3 2 2 70

(4) 區域

砟中以北 9 7 9 16 12 15 4 15 5 6 1 99 砟中以南 29 17 20 24 21 17 14 18 15 8 6 189

離島 1 1 1 1 1 5

僑生

馬來西亞 3 1 3 2 9

新加坡 2 1 4 2 1 10

菲律賓 2 2

印尼 1 1 1 2 5

香港 2 1 2 1 6

夏威夷 2 2

越南 2 1 3

元亨佛學院歷屆學生人數統計

d. 教職生人數比為 1 : 10 。

e. 校友

校友人數:研究生 22 位、學院 150 位。

校友職業分布:住持、當家、知客、教師、學生。

(10)

a.教育方針

b.元亨佛學院歷屆課程表蓰79~89 學年度蓱課程概況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教育方針

元亨佛學研究所 教理門

原始佛教經典 部派佛教論典 大乘佛教初期教典 英、日、巴利文 論文發表 日文翻譯工作 三藏為主 佛教藝術 論文發表 世學 中、西語文 寺務處理 二堂課誦、梵唄 佛三:收攝身心 戶外教學 教理門

實踐門 元亨佛學院

編號 一年級上學期 一年級下學期 1 經藏 遺教三經 法句經

2 律藏 沙彌律儀

3 學佛三要

4 往生論註

5 成佛之道

6 古德嘉言

7 初級佛學

8 印順學導讀

9 教史 中國哲學史

10 佛教藝術

11 梵唄

12 書法

13 國文

14 英文

計: 14 科 論藏

應用

語文

元亨佛學院 79 學年度 課程一覽表

編號 一年級 二年級

1 2

經藏 律藏

遺教三經/四十二章經 沙彌律儀

法句經(上學期)

僧伽日知錄 3

教史

學佛三要 唯識學/百法明門論

4 五蘊論 成佛之道

5 佛法概論

6 十善業道經(上學期) 印順學導讀

7 古德嘉言 古德嘉言(下學期)

8 往生論註

9 八宗綱要

10 安樂集

11 印度佛教思想史

12 佛教藝術

13 梵唄

14 書法

15 國文

16 英文

17 日文

計: 14 科 計: 16 科

元亨佛學院 80 學年度課程一覽表

論藏

應用

語文

(11)

元 亨 佛 學 院

、 元 亨 佛 學 研 究 所

編號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1 經藏 遺教三經 阿含經

2 律藏 沙彌律儀 律學選要

3 佛學選讀 攝阿毘達磨

4 百法明門論 成佛之道 成佛之道(下學期)

5 佛法概論 中觀論

6 學佛三要 大乘起信論

7 八識規矩頌 往生論註

8 八宗綱要 安樂集

9 古德嘉言

10 勸發菩提心文(下學期)

11 中國佛教史

12 印度佛教史(上學期)

13 佛教藝術 佛教藝術砮文化 演講

14 梵唄 梵唄(上學期) 論文

15 書法

計: 13 科 計: 17 科

16 國文 國文(下學期)

17 英文

18 日文 佛學日文

計: 12 科

元亨佛學院 81 學年度課程一覽表

論藏

教史

應用

語文

編號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1 經藏 遺教三經 阿含經

2 律藏 沙彌律儀 律學選要

3 古德嘉言

4 成佛之道 唯識學概論

5 佛法概論 佛教文選

6 學佛三要 中論

7 初級佛學 八識規矩頌 往生論註

8 五蘊論 安樂集

9 八宗綱要 勸發菩提心文

10 大乘起信論

11 印度佛教思想史

12 中國佛教史

13 佛教藝術 佛教藝術砮文化

14 梵唄 演講

15 書法

16 國文

17 英文 佛學英文

18 19

日文

巴利文

佛學日文

計: 13 科 計: 17 科 計: 15 科

元亨佛學院 82 學年度課程一覽表

論藏

教史

應用

語文

編號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1 四十二章經 阿含經

2 八大人覺經

3 律藏 沙彌律儀 僧伽日知錄 律學選要

4 佛法概論 成佛之道

5 佛學選讀 唯識二十頌

6 學佛三要 八識規矩頌 唯識學概論

7 五蘊論 八宗綱要 淨土思想

8 大乘起信論

9 安樂集

10 古德嘉言 勸發菩提心文

11 印度佛教思想史

12 中國佛教史

13 佛教藝術 應用文

14 梵唄 演講

15 書法

16 國文

計: 14 科 國學

計: 16 科 史記

計: 16 科

17 英文

18 日文

元亨佛學院 83 學年度課程一覽表

經藏

論藏

教史

應用

語文

(12)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編號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1 四十二章經 阿含經

2 寶積經

3 沙彌律儀 律學 律學選要

4 緇門崇行錄 僧伽日知錄

5 佛法概論 教觀綱宗

6 佛學選讀 俱舍論

7 學佛三要 八識規矩頌 唯識學概論 8 五蘊論 百法名門論 安樂集

9 八宗綱要

10 中觀思想

11 大乘起信論

12 教史 中國佛教史

13 佛教藝術 論文

14 梵唄 演講

15 書法

16 國文 孟子 史記

17 英文

18 日文

計: 13 科 計: 16 科

佛學日文 計: 16 科

元亨佛學院 84 學年度課程一覽表

經藏

律藏

論藏

應用

語文

編號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1 遺教三經 阿含經

2 般若經

3 沙彌律儀 戒學述要 律學

4 僧伽日知錄

5 五蘊論 八識規矩頌 唯識學概論

6 佛學選讀 八宗綱要 俱舍論

7 佛法概論 教觀綱宗

8 成佛之道 大乘起信論 淨土思想

9 中國佛教史

10 印度佛教思想史

11 佛教藝術 論文

12 梵唄 演講

13 書法

14 國文

15 英文

16 日文 佛學日文

計: 14 科 計: 14 科 計: 14 科

元亨佛學院 85 學年度課程一覽表

經藏

律藏

論藏

教史

語文 應用

編號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1 經藏 遺教三經 阿含經

2 律藏 沙彌律儀 禪林寶訓

3 成佛之道 部派佛教

4 學佛三要 俱舍論

5 佛在人間 中觀思想

6 百法明門論 八識規矩頌 唯識思想

7 調和篇

8 教觀綱宗 淨土思想

9 八宗綱要

10 大乘起信論

11 教史 中國佛教史 印度佛教思想史

12 佛教藝術 論文

13 梵唄 演講

佛學日文

14 書法

15 國文

16 英文

17 日文

計: 14 科 計: 16 科 計: 15 科

元亨佛學院 86 學年度課程一覽表

論藏

應用

語文

編號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1 經藏 遺教三經 阿含經

2 沙彌律儀 犍度

3 戒學述要

4 成佛之道 俱舍論

5 學佛三要 部派佛教 佛學選讀 6 佛在人間 八宗綱要 唯識三十頌

7 百法明門論 唯識思想

8 八識規矩頌 淨土思想

9 中觀思想

10 佛法概論

11 大乘起信論

12 中國禪宗史

13 中國佛教史 印度佛教思想史

14 梵唄

15 佛教藝術 論文

16 演講

17 書法

18 19 20

國文 英文 日文

計: 13 科 計: 16 科 計: 16 科

元亨佛學院 87 學年度課程一覽表

律藏

論藏

教史

應用

語文

(13)

元 亨 佛 學 院

、 元 亨 佛 學 研 究 所

編號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1 經藏 遺教三經 阿含經

2 沙彌律儀 犍度

3 禪林寶訓

4 成佛之道 俱舍論

5 學佛三要 部派佛教 教觀綱宗

6 佛在人間 八宗綱要 淨土思想

7 五蘊論/百法明門論 唯識思想

8 佛學選讀 八識規矩頌

9 大乘起信論

10 中國佛教史 中國禪宗史

11 中國佛教史 印度佛教思想史

12 梵唄 梵唄(下學期)

13 專題演講 演講/專題演講

14 論文

15 書法

16 國文

17 英文

18 日文

計: 13 科 計: 17 科 計: 15 科

元亨佛學院 88 學年度課程一覽表

律藏

論藏

教史

應用

語文

編號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1 遺教三經

2 般若學

3 沙彌律儀 犍度

4 禪林寶訓

5 學佛三要 大乘起信論 俱舍論

6 成佛之道 教觀綱宗

7 百法明門論 中觀思想

8 佛教文選 八宗綱要 淨土思想

9 八識規矩頌

10 部派佛教

11 往生論

12 教史 中國佛教史 中國禪宗史

梵唄(下學期)

13 14

梵唄

論文指導

15 演講

16 論文

17 國文

18 英文

19 20

21 選修

日文(因人數太少而取消)

書法 電腦 計: 13 科

日文

計: 15 科 計: 14 科

元亨佛學院 89 學年度課程一覽表

經藏

律藏

論藏

應用

語文

(14)

a. 招生日期 每年 7 月份招生。

b. 招生方式 刊登各佛教雜誌。

c. 考試科目參考書

學院部:妙雲集《成佛之道》之前三篇。

慧森法師編著之《初級佛學課本》。 研究所:《印度佛教思想史》(印順導師著)、

國文、英文、日文等。

d. 入學資格

(1)學院部:凡思想純正、身心健全磣高中(職)

以上畢業或同等學歷者磣 35 歲以下女性出 家、在家均可。

(2)男眾研究所:大學專科或高級佛學院畢業 40 歲以下之出家男眾。

(3)女眾研究所:由本院學院部畢業生磣經升級 考試及格者。

學雜費、膳宿費、書籍費用全免。

提供研究生每月的研究獎助學金四千元。

成績優良者提供獎學金磣並保送國外留學或 佛教大學研究深造。

a. 圖書館

館藏數目:一萬三千多冊。

檢索設施:提供電腦檢索。

館藏特色:以佛教書籍為主。

一般書籍有史地、工具書、哲學等。

其他:本館並提供一間容納二十多人的討論 室。

b.資訊設備 電腦教室。

設備 獎助學金

費用 招生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編號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1 論書砮論師之研究

2 俱舍論

3 淨土思想研究 中觀思想

4 教史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5 日文

6 巴利文

7 英文

8 應用 電腦

計: 8 科 計: 7 科 計: 3 科

c. 元亨佛學研究所女眾部

論藏

語文

編號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1 經藏 經典研究

2 俱舍論 論書砮論師之研究

3 俱舍論

4 中觀學

5 教史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6 日文

7 佛教英文 巴利文

計: 5 科 計: 5 科 計: 4 科

d. 元亨佛學研究所男眾部

論藏

語文

元亨佛學圖書館

88 皕 90 學年度課程一覽表 88 皕 90 學年度課程一覽表

(15)

a. 學術活動 參加校外學術論文發表及校外教 學。(有校內論文發表磣一學期一次。)

b. 福利 提供醫療費用補助。畢業旅行費用優待 三分之一。

校園生活介紹

亨 佛 學 院

、 元 亨 佛 學 研 究

學生論文發表會

1999年 7 月 6 日第八屆全校師生畢業展

印順法師蒞院指導磣和佛學院、所師長合影

(16)

1990 年 菩妙法師、吳老擇老師於新春過後磣將積極籌備開辦「元亨佛學院」之事磣決 議後敦請旅居新加坡之演培法師為學院院長磣及本寺年輕才俊之監院會寬法師 為副院長。菩妙法師則以創辦人之身份磣於妙林雜誌上發布第一屆招生簡章。

09.08 第一屆學生正式開學磣由院長演培法師親自主持磣並為學生開示磣勉勵學生精 礓佛道、得正知解。

1991 年 04.22 由斯里蘭卡返砟之法光法師蒞臨開示。

10.03 福嚴佛學院院長真華法師蒞臨開示。

10.22 旅居美國紐約妙峰法師蒞臨開示。

10.30 美國之超定法師蒞臨開示。

11.04 新營妙法寺住持心田法師蒞臨開示。

11.30 淨宗學會淨空法師蒞臨開示。

1992 年 11.13 砟北了中法師蒞臨開示。

1993 年 07.11 本院籌設斯里蘭卡佛教大學分校招生啟事磣因其國正值內戰無法正常運行而告 吹。

1994 年 09.06 下午籌畫排練「菩公和尚晉山三十磩年紀錄」晚會節目。

09.07 上午開學典禮。由創辦人菩妙法師、副院長、吳老師及各師長致詞磣期勉學僧 端正學風、常存報恩心磣指出對智慧砮德行培育之重要性磣需精礓而行。下午 由吳老擇教授演講「佛教的演變」。

10.07 旅居加拿大之普獻法師蒞臨開始。

10.27 由吳老擇教授做專題演講磣介紹「阿毘達磨之論典及作者」。 11.03 一淨法師圓寂忌辰日磣全體學僧至楠梓慈雲寺誦經迴向以資紀念。

11.11 吳老擇教授專題演講:「何為修行」。

11.23 全體學僧由教務主任淨珠法師帶領至高雄美術館參觀磣並由吳礓生老師介紹佛 像佛教藝術及中國文物等磣讓學僧有更深、更詳細的認識中華文物。

1995 年 03.20 安全常識影片欣賞磣介紹地震發生時應有的常識磣及逃生方法磣燒、燙傷之急 救處理等。

04.01 菩妙法師開示:「煩惱之特質、成因及對治之法」。

04.11 埔里蓮因寺懺雲法師為全體學僧開示「五蘊、四念處」等教法。

05.09 吳老擇教授演講:「空觀之解析」。

05.20~21 學生兩天至甲仙慈仁淨苑、六龜妙通寺、明心淨苑、覺元寺靜修道場參訪。

05.30~31 禮請高雄市佛教會秘書許富雄居士為學僧講說:「佛教在憲法中之法令磣行政 運作砮寺院建築等應注意之事業」。

06.15 三年級同學為感瞴所有師長之辛勞磣特於中午在學院五觀堂舉辦瞴師宴。

06.16 舉行第三屆畢業典禮。

10.09~18 共十天的晚上 7 時至 9 時磣全體學僧於聯合大教室聆聽日本佐藤教授演講「戒 律學」。

10.15 於常住梵音講堂聆聽了中法師「生命關懷之講座」。 10.19~20 至阿蓮光德寺磣參加第八屆國際佛學研究會之研討會。

11.26~12.01 第四屆三年級同學已屬畢業磣為參謁院長演培法師老人家磣由教務主任領隊砮 關世謙老師、吳礓生老師至星馬六天之參訪。

元亨佛學院大事記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17)

1996 年 01.04 元旦假期過後磣菩妙法師漢語教學磣以「彙音寶鑑」教學僧漢音讀法。

03.06~07 中國佛教會舉辦「仁王護國法會」三天磣於高雄元亨寺大雄寶殿舉行磣佛學院 師生全體參加。

04.08 高雄市佛教會於元亨寺舉辦釋迦佛聖誕浴佛法會磣學僧於中午亦列隊至大雄寶 殿前浴佛。

05.06 院長演培法師於大教室開示「學佛要堅定信心不可退轉」磣並讚嘆副院長會寬 法師及吳老擇教授之培育下一代僧青年之用心。

06.24 三年級同學由副院長、訓導主任帶領磣至阿里山參訪三日。

07.01 研究部第一屆、學院部第四屆舉行畢業典禮。

09.30 院長演培法師於新加坡福慧講堂圓寂。副院長會寬法師宣布時磣師生皆涕泗縱 橫磣感懷院長在僧教育上之功績磣並為其無法久住世間而感傷。

12.06 晚上於學院開第一次同學會磣畢業者砮在校生齊聚一堂磣禮請菩妙法師、吳老 擇教授等師長開示。因院長的圓寂磣教務主任淨珠法師以院長對僧教育教學之 執持操守、負行政之職責所在磣砮推展教學之用心等為題磣介紹院長演培法師 等。

12.07 全體師生至元亨寺光明樓參加院長演培法師圓寂讚頌會磣院長之骨骸舍利則於 下午送至新竹福嚴精舍磣印順導師亦至塔院拈香磣至表哀思。

12.14 菩妙法師為全體學僧開示:「修行者須少欲知足、放下」。 1997 年 01.19 同學期末念佛三天。開院務會議。

03.30 吳老擇教授主持座談會磣解答同學所發問的問題。

04.08 畢業旅行。

04.22 由美國回砟的仁俊法師蒞院開示:「學慧行福磣慧導福」。 05.18 上午本院舉行學生論文發表會。

05.19 院長菩妙法師開示「修習止觀坐禪法要」磣提出調飲食、調睡眠、調身等在修 行禪定中的重要性。

05.20 參訪在砟中華雨精舍的印順導師;回程則參訪嘉義妙雲蘭若的慧理法師及高雄 的慈源禪寺。

05.21 院長菩妙法師開示「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中的調身、調息。

05.26 檢討論文發表會。

06.16 高級部第二屆、學院部第五屆畢業典禮。

10.30 (農曆 09.30):前院長演培法師圓寂一磩年紀念日磣菩妙法師率領學僧誦經磣 副院長會寬法師午供並迴向功德。

11.01 全體學僧至楠梓慈雲寺磣為一淨法師忌辰誦金剛經迴向。

12.17 旅居菲律賓之正宗法師於甲仙慈仁淨苑閉關三年。今出關後磣至學院為學僧開 示關中所悟佛理。

12.19 晚上宏印法師教導學僧禪坐法。

1998 年 03.24 校外教學磣上午起由副院長會寬法師率領全體學生參觀高雄新成立之科工館磣 了解現代科學之礓步砮日常生活之關係。

04.20 由美國返砟之仁俊法師蒞臨開示:「佛法本義磣學在先」。 05.08 院長菩妙法師前往美國。

05.17 院內論文發表會磣從上午 7 時半至下午 4 時半磣總共四場。發表者磣高級部 1 人、學院部 7 人。評論者磣高級部 2 人、學院部 2 人。

元 亨 佛 學 院

、 元 亨 佛 學 研 究 所

(18)

06.07 本院三年級畢業考班同學要升高級部之入學考試磣有英文、日文翻譯磣寫讀書 計劃二千∼三千字左右磣口試則解說印順導師所著之《印度佛教思想史》。 06.21 舉行高級部第三屆、學院部第六屆畢業典禮。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心法師、高

雄佛教會理事長會本法師等多位長老法師來參加並致詞磣盛況空前。

07.18 舉行新生說明會磣簡介學院辦學之理念、宗旨、師資、課業及往後學習方針等。

07.31~08.02 由砟北華嚴專宗學院主辦第九屆佛學論文發表會三天磣學院教務主任淨珠法師 負責一場之主持人磣高級部有 2 位同學參加發表。

11.04 院務會議磣討論:第六屆砮第七屆之畢業作品展應如何規劃;第二輯畢業特刊 之資料收集;佛學院之資料已上網路磣有人提問題時如何回答;兩岸佛教人士 之交往情況等。

11.15 晚上吳老擇教授針對「從空門入教門」一文開示。

12.13~17 研究部第二、三屆及學院部第五、六屆同學磣由副院長率領至緬甸參訪南傳佛 教之修行方法及古蹟。

1999 年 03.16~17 三年級至光德寺聆聽學術論文。

03.25 美國之妙境法師蒞臨開示。

04.20 美國之仁俊法師蒞臨開示。

05.25 文彬院長專題演講磣講題「婦女保健」磣內容為經期、乳癌、子宮頸癌之預防。

07.17 研究部第四屆、學院部第七屆畢業典禮磣學院開辦十磩年特展。

09.27 至常住光明樓參加集集大地震超薦法會。

11.08 至常住大殿為一淨法師忌辰紀念日磣全體同學誦經迴向。

2000 年 03.11 旅居新加坡之厚宗法師返砟期間磣至本院參訪並開示「信解行證」之專題演講。

05.01~02 元亨佛學院同學會共二天磣第一屆畢業生以來至在校生全體參加磣共二部遊覽 車。至阿里山「梅園山莊」會議廳磣院長、吳老擇教授及師生等座談並晚會。

第二天上午至谷青岩禮佛磣當時例行農曆月底佛七期間磣因為下大雨崩山磣無 法至阿里山上參訪磣改為一面下山磣一面介紹景點。下午結束。

05.11 今天農曆 4 月 8 日為教主釋迦牟尼佛聖誕紀念日磣同學們上午 4 時皆至常住浴 佛磣藉以提醒自己須洗滌身心之污垢磣以達淨潔之法身。

05.21 舉行院內「論文發表會」磣讓同學有學習的機會。

06.03 美國馬克瑞教授至學校演講磣介紹北美佛教及宗教研究所之簡介。教授精通多 國語言磣於 2 小時中皆以中文演說磣其勇敢積極之精神值得效法砮學習。

06.04 三年級同學參觀高級部磣了解研究佛學之理念砮方法磣作為畢業後上高級部之 準備。

06.11 三年級同學升高級部之入學考試磣有英、日文翻譯、讀書計畫、口試等。

07.06 學院部第八屆、研究部第五屆上午 10 時畢業典禮砮結業典禮磣開始放暑假。

11.08 上午惠空法師率領慈光禪學院學生參觀佛學院。

12.03 元亨寺天王殿、觀音殿落成典禮磣全國緇素大德雲集。學院全體學生亦參加常 住早課及觀音殿之落成儀式砮午供。

12.06~12 常住為慶祝落成大典磣舉辦水陸法會七天。學院則以「法務實習」磣讓全體學 生參加各壇禮儀磣以了解佛教之宗教法務。

10.27 一淨法師紀念日磣全體師生上午誦經迴向磣下午照常上課。

12.29 原訂 12 月 24 日之院內論文發表會磣因同學參加水陸法會之故而順延。此次論 文之發表磣由以往之 8 位減為 4 位磣只有上午半天就結束磣下午照常上課。

臺 灣 佛 學 院 所 教 育 年 鑑 創 刊 號

(19)

元亨佛學院、元亨佛學研究所 地址: 804 高雄市瞺山區元亨街 7 號 電話: 07-533-0186

交通路線圖

亨 佛 學 院

、 元 亨 佛 學 研 究 所

元亨佛學院、

元亨佛學研究所 元亨寺

(2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又提出〈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同一時期,慈航法師則在南洋新馬 創辦《人間佛教》雜誌(圖見下頁 1947

論文寫作指導 釋覺興 佛光山國際學部英文佛學院 佛教史、英文、國文 釋覺培 南華管理學院比較宗教研究所 佛教經典研究、佛門禮儀 釋覺機

教學內容精確:能確認希望學生在課程或 單元結束之後能夠知道哪些知識,以及能

如何契理契機,攝受大眾,將佛法的正知正見傳達到社會

並且,今年五月,集結有志之士,於台北府開設大日本台灣

5 印順法師即雲:“佛學只是佛法之學,佛教之學。”(釋印順: 〈談入世與佛學〉, 《妙雲集》下編之七:〈無諍之 辯〉 ,第

1982 年法師受聘晉山佛教會館。聞皈依居士慨 歎:「雖皈依佛門磣神佛不分」。省視當代佛

我國佛學界泰斗印順導師(以下簡稱印老)於 1942 年(當時 37 歲) ,在他的《印 度之佛教》 (以下簡稱《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