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人間佛教的性別平等思想 —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人間佛教的性別平等思想 —"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人間佛教的性別平等思想

—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為中心的觀察與解讀

程恭讓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

一、《釋迦牟尼佛傳》關於性別平等問題的大膽建言

在1954 年元月 10 日出版的《人生雜誌》第六卷第一期上,刊 載了署名「摩迦」的長篇連載佛陀傳記《釋迦牟尼佛傳》的第一到 第七章,「摩迦」是青年時期星雲大師的一個筆名,此後結集出版 的《釋迦牟尼佛傳》,不僅是現代漢傳佛教史上一部重要的佛陀傳 記,是星雲大師年輕時期收到廣泛社會關注,並給他帶來終生榮譽 的一部原創性作品,也是反映其人間佛教思想「初熟」的一部傑出 的現代人間佛教經典著作。1

我們說這部佛陀傳記是代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初熟」的 一個重要理論「標記」,是因為這部著作確實蘊涵了日後一甲子漸 次展開的「星雲模式」人間佛教幾乎所有代表性的思想因子。例如 以本文所關心的佛教的性別平等問題而言,我們在大師這部早期經 典著作中就可以讀到如下大膽的建言和議論:

「佛陀!你說僧團中不讓女人加入,難道佛陀的教法中有 男女的區別嗎?」

1. 程恭讓:《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高雄:佛光文化,2015 年 3 月首版,

頁294、209。

(2)

佛陀耐心的向阿難解釋道:

「阿難!我的教法中沒有男女的區別,當初我才成道時就 說過一切眾生皆可以成佛的話,佛法是不揀別任何人的。

我不但說男女應該平等,而且我更說一切眾生都是平等。

不過,雖然是這麼說,你也知道我的教法仍是以人類為本。

在人為本的立場說,無論是男子或女人,修功德、智慧,

自利利人,斷除煩惱,都是一樣可以證得聖果的。當我在 祇園精舍說法的時候,波斯匿王和末利王妃的愛女勝鬘夫 人,她修學我指示的教法,她能說非常深奧、圓滿、究竟 的法理,妙慧童女只有八歲,她了解我的教法也並不亞於 別人。我在第一年傳道的時候,我就接受耶舍母親的皈依,

做在家的優婆夷弟子。

阿難,你要知道修學我的教法,不一定要出家,就是我所 現的出家相,這也不過是適應時代文明而權巧的示現,這 並不是我佛陀的真實相。當然我也知道像姨母這樣的女子 出家,將來一定能成為有德的大丈夫,證得尊貴的聖果,

不過是為著未來的教法,開放女子加入僧團的例子,好像 良田中生長了稗草,是會傷害收穫的,想到這裡,所以我 不能允許女人出家!」2

在這幾段話中,出現了「我的教法中沒有男女的區別」,「一 切眾生皆可以成佛」等等觀點,也出現了勝鬘夫人、妙慧童女等等 舉證,這些觀點和舉證在大師盛年時期一系列的著作中不斷重複,

顯示在佛教的性別議題上,其基本理念保持從弘法早期到晚近時期

2. 釋星雲:《釋迦牟尼佛傳》,頁 197。

(3)

驚人的一致性。因此,在筆者撰寫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

中,曾經專題研究和討論了大師青年時期的這部作品,以便回溯他 青年時期人間佛教思想發展的軌跡。拙著曾經討論上引的大師那段 話以及其他相關的內容,書中得出如下的結論:

經由比較和疏理,我們完全可以確定:星雲大師新佛陀傳 記對於女性出家修道、女眾僧團的建立、八敬法原則等等 問題的梳理與詮釋,同樣在漢傳佛教理論與實踐的歷史進 程中,具有推動佛教女性思想現代轉型的重大意義。大師 在其疏釋中提出了根據「時代文明」理解相關佛教制度的 總體詮釋方向,這一詮釋方向不僅為正確地理解原始佛教 僧團的女性問題,提出了合理的方法與策略,也為今日繼 續清理這一佛教歷史問題,響應現代佛教僧團制度的創建,

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思路。同時大師這裡所開拓的依據「時 代文明」理解佛教出家制度的思想,也為我們理解一切在 具體歷史文明中發生的佛教理論及實踐的嬗變與發展,提 供了理論的指導。3

二、佛光系統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的學術研究與思想建 構不絕如縷

這個自1954 年就成為其人間佛教明確理論方向之一的性別平等 思想,在此之後,一直構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重要內容,

也構成他所帶領的佛光系統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重大特色之一。

3. 程恭讓:《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高雄:佛光文化,2015 年 3 月首版,

頁204-205。

(4)

從二十世紀晚期直至二十一世紀初期,佛光系統的理論家在學 術研究與思想建構兩方面不斷努力,嘗試深化及發展其人間佛教性 別平等思想學說的議題。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我們姑且可舉出以下 三項:

(一)1984 年 7 月,星雲大師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講演「佛教的 女性觀」,這次講演最重要的特色,是他專題討論了歷史上和現實 中「婦女對佛教的巨大貢獻」的問題。4

(二)星雲大師弟子永明法師著有《佛教的女性觀》(1997,

佛光文化),該書是佛光系統從學術角度深入研究傳統佛教的女性 思想,建構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最重要的著作,也堪稱漢傳佛教 學界在二十世紀突破性別議題的最有成就的一部學術著作。該書提 出的主要學術觀點有:1. 佛陀認為男女的智慧是平等的,皆可證果 成佛,因而允許婦女加入僧團,打破當時印度宗教界不許女性出家 的鐵則,是佛陀保障婦女,倡導女權的決心與證明;2. 以小乘佛教 而言,似有排斥女性之說,但不妨視為佛教的權宜之說,非究竟之 談;3. 大乘佛教經典是強調男女平等的,尤其大乘佛教的《法華經》,

稱小乘為「譬喻化城」,亦即小乘只是方便假設的化城,而非目的 之處,真正欲至之所是男女均能證得的佛乘。5

永明法師對於從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發展過程中,

佛教經典女性思想的解讀,對於我們今後繼續討論佛教的性別議題 及性別平等議題,具有重要的典範意義。而其文中已透露出以《法

4. 星雲大師:〈佛教的女性觀〉,《星雲大師講演集 3》,高雄:佛光出版社,

1987 年初版,頁 305-329。

5. 永明法師:《佛教的女性觀》,尤其參見第六章結論中有關的部分。高雄:佛 光文化,1997 年。

(5)

華經》為中心,描述佛教性別平等思想的傾向,也是值得我們重視 的。

(三)2002 年 5 月,星雲大師於《普門學報》第 9 期,刊載論 文〈比丘尼僧團的發展〉。這篇文字的一個重要特色,是他主張在

「世界潮流的女性觀」的視角下,觀察漢傳佛教女性問題的歷史、

現狀,突顯其將佛教的基本思想、價值與普世價值互動,以解決佛 教女性問題的思想方法。6

進入二十一世紀,大師已經八十高壽,應當說其人間佛教思想 理論的建構工作,已經進入總結性論述的階段,但我們看到性別平 等思想主題,與大師另外一個重要的思想主張—僧信平等思想,

仍然是他不斷持續討論和聲張的人間佛教的要義。例如2015 年大師 出版的《貧僧有話要說》中,他就以很多筆墨討論這兩個議題,筆 者在解讀時提出:應當把大師在性別問題及僧信問題上基於平等理 念的這種明晰的思想主張,理解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最近期「論定 學說」六大思想的重要學說之一。筆者提出的看法如下:

性別問題、僧信問題,是現代人間佛教著力思考並合理化 的兩大重要問題,也是迄今為止的佛教僧團裡遠未在理論 上徹底釐清的敏感話題。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這兩 個問題上能否運用理性,能否合理化,將決定佛教慧命的 未來。星雲大師的一生都在不斷推動這兩大問題的合理化 及解決,作為大師最近期晚年論定學說的《貧僧有話要說》

對於這兩大重要、敏感議題的再度確認及清晰宣示,可以 說旗幟鮮明地維護了百年以來現代佛教及現代人間佛教發

6. 星雲大師:〈比丘尼僧團的發展〉,《人間佛教論文集》下冊,頁 304-306。

(6)

展的理論成果,也為今後佛教的繼續轉型及健康發展指明 了正確的革新方向!7

我的看法是:性別問題及僧信問題,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 上,都已經是制約當今佛教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也許在佛 教過去的歷史上,這些問題尚未突顯為根本的及關鍵性的問題,但 在人類的普世價值已經取得長足進步,平等與尊嚴已經成為普世價 值核心要素的當今時代,這些問題是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將持續成 為檢驗佛教的現代方便善巧智慧,甚至檢驗佛教轉型發展慈悲救度 使命的至關重要的問題。

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深刻地體會到,以性別平等思想、僧信平 等思想作為其重大努力方向,在二十世紀中期就天才地、大膽地、

毫無保留地提出建言,並且持續一甲子不屈不撓、不遺餘力推動上 述佛教發展方向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所蘊涵的重大理論意義及重 大現實意義!

由於筆者在最近的一次學術會議上8已經討論過大師最近期著作 中的僧信平等思想,這裡我們僅僅著重處理大師近期有關性別平等 的思想學說。下面我們擬以大師新近撰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為中心,來觀察、解讀大師在人間佛教性別平等議題上的最新學說 主張。筆者研思,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的重要義項,來概括和 理解星雲大師這部新近著作中的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

7. 程恭讓:〈《貧僧有話要說》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最近期論定學說〉,《人 間佛教 • 學報藝文》2016 年第 1 期,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頁 61。

8. 第 4 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學術研討會」,2016 年 3 月 18-21 日,筆 者會議提交的論文為: 〈《法華經》「法師」理念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僧信平 等思想〉。

(7)

首先,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的理論源泉,是佛陀的平等 覺悟和佛法的平等理念

如我們已經指出過的,平等的思想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重要 思想理論之一,我們在大師早期著作如《釋迦牟尼佛傳》中就可以 看到,他對佛教的「平等」概念及其思想可謂情有獨鍾。進一步深 入解讀,可以看出其早期著作對於「平等」概念及思想的闡釋,大 師當時更加重視的是政治學、倫理學意義上的平等,即「社會公理 與正義的平等」。9青年時期的星雲大師意氣風發,其佛陀傳側重從 社會公義角度闡發佛陀教法的平等之義,與中古時期的各種佛傳對 於平等概念及其思想或刻意忽視、或予以玄學化的闡釋態度,恰恰 形成鮮明的對照,生動地展現了年輕時期這位人間佛教導師積極、

正向的社會關懷及人間關懷。

我們也看到,基於平等概念及其思想的佛學論述,一直構成星 雲大師一生佛學論述的主線。而在大師這部新近的著作中,我們也 可以讀到同樣基本的理論思路。因此佛陀的平等覺悟及佛法的平等 思想,可以說是星雲大師一生人間佛教思想的理論源泉,是他這一 新近著作的思想基礎,也是他在這一著作中再次發展及建構人間佛 教性別平等思想信仰的理論依據。

例如,我們在書中可以讀到他如下最新的相關論述:

人間佛教,是佛陀的一代時教;人間佛教,未來必然是世 界人類的一道光明。我們看,現在舉世都在追求「和平」,

都在倡導「自由、民主、平等」。其實早在佛陀成道後的

9. 程恭讓:《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高雄:佛光文化,2015 年 3 月首版,

頁180。

(8)

第一時間,他就發出了個重要的宣言:「奇哉!奇哉!大 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華嚴經》卷五一)

這句話說明,每一個人的自性裡都跟佛陀一樣,本來就具 足佛性,只要我們把自己內在的佛性開發出來,人人都能 解脫自在,都能做自己的主人,而不必受任何人主宰,也 沒有另外一個神明可以控制我們。所以佛教講「皈依三 寶」,其實就是要皈依自己,也就是佛陀對弟子教誡的「自 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雜阿含經》卷二四),因 此「皈依」的主要意義,就是要找回自己的真如佛性。

「佛性平等」是佛教不同於其他宗教的重要思想,也是最 具有「民主、平等」精神的偉大學說,所謂「四河入海,

無復異名;四姓出家,同為釋氏」(《增一阿含經》卷 二一),尤其佛陀對於男女、四眾平等非常重視,但當今 一些不了解佛陀本懷的傲慢弟子,自抬身價,覺得自己的 身分比別人高貴,實是最大的邪見。10

10.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第一章 • 總說》,高雄:佛光文化,2016 年5 月,頁 27-28。

華嚴海會眾菩薩圖

(9)

從上引幾段話可以看出:在星雲大師這一新近的論述中,他再 次訴諸《阿含經》的四姓平等理念,及《華嚴經》「佛性平等」的 思想,揭櫫人人尊嚴、佛性平等的思想,為佛教不同於其他宗教的 最偉大、最獨特的思想。這樣的論述反映及體現了星雲大師晚近時 期平等思想論述的特徵:一方面他仍然繼續深切關注由「四姓平等」

的佛學論題所揭示佛教的社會正義精神,一方面他的考量重點則特 別著意菩薩乘經典明確的「佛性平等」思想信仰。

大師所論述的平等思想可說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可以說是「世 間的」平等思想,第二層次則可以說是「出世間」的平等思想。大 師常常將兩個層次的平等思想水乳交融地聯繫在一起,不過其青年 時期的論說較側重第一層次,晚近時期的論述則似乎更側重第二層 次。

我們也看到,在上引大師文字中,他十分明確地提出了「尤其 佛陀對於男女、四眾平等非常重視」的說法。大師這裡的說法不僅 表明在他的人間佛教平等思想中,最為關注的應當是性別平等、僧 信平等這兩項最重要的平等主張;也表明包括性別平等在內的人間 佛教的一切平等學說,都是建立在佛陀平等覺悟及佛法平等理念的 基礎之上。

其次,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的經典依據是以《法華經》

為中心的大小乘經典

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在判教方法上主張融通大小乘,他並 不依據一經一論,來建構其人間佛教的思想理論體系,而是主張佛 陀的本懷即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即是佛教,因此一切佛教經典皆 可作為人間佛教的思想資源和支持。因此,我們曾稱星雲大師這樣

(10)

的判教理念和方法為「提倡對全體佛教文化知識與信仰的整合」11。 根據這種包容的、開放的判教思想及解經方法,大師在闡釋其人間 佛教性別平等思想時,也同樣並不依據一部特定的經典,而是盡可 能融會貫通地調動一切佛教經典的思想資源。

關於這樣一種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的經典依據的問題,我們 在大師2002 年 5 月發表的〈比丘尼僧團的發展〉一文中可以看得很 清楚。在這篇文章中,他先後提出用以印證佛教性別平等思想議題 的經典,計有《賢愚經》、《四分律》、《中阿含》、《銅牒律》、

《雜阿含經》、《海龍王經》、《菩薩處胎經》、《大寶積經》、《佛 說阿闍世王女阿術達菩薩經》、《佛說月上女經》、《佛說大淨法 門經》、《大莊嚴法門經》、《寶女所問經》、《佛說無垢賢女經》、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順權方便經》、《佛說離垢施女經》、《大 方等五想經》、《佛說長者法志妻經》、《佛說長者女菴提遮師子 吼了義經》、《首楞嚴三昧經》、《諸佛要集經》,等等。12不過,

大師隨後寫到:

甚至在《法華經》裡,舍利弗懷疑女身垢穢,不成法器,

年僅八歲的龍女瞬間就在南方無垢世界轉女身成佛,可見 眾生本具清淨智慧德相,人人皆得成佛,在佛教裡是不可 以男女相來分別道德高低,也不可用年齡大小來衡量智慧 的有無。13

從這樣的論述方式我們可以看到:大師一方面透過對於一切大

11. 程恭讓:〈星雲大師對佛教的十大貢獻〉,《世界宗教文化》2015 年第 3 期,

頁13。

12. 星雲大師:〈比丘尼僧團的發展〉,《人間佛教論文集》下冊,頁 310-311。

13. 同註 12。

(11)

小乘經典的理解與詮釋,來強化其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的經典證 據,另一方面更加重視大乘經典中的相關思想資源,而在大乘經典 中,他尤其重視的應是《法華經》中的相關思想。

這種在對人間佛教的性別平等思想予以論證時,特別重視《法 華經》思想資源的考量,我們在大師新近的這部著作中,同樣也不 難發現。如大師下面一段說法:

人間佛教的努力要達到「心無罣礙,無有恐怖,無有顛倒」

的境界,人間的道德,所有的善事、人格、慈悲等等善法,

我們認為通過這許多善法,可以達到自己一個更高的境界,

沒有煩惱,不懼生死,沒有憂悲苦惱,一切都隨著信仰和 自然發展。這一個更加的境界,永遠屬於自己,不需要神 明來賞賜,都是要靠自我來完成。

是今生,是來世,甚至對隔陰之迷,對生死迷思,對人我 的解脫缺乏信心等,這些都不會發生,悟道之後,一切都 能明白。而我們也認為,悟道之後,就是認識本來面目(自 我真如佛性),那就是人間佛教的神聖性。至於過去講三 大阿僧祇劫,東方世界、西方世界等等,如能證悟般若緣 起,就會了解那都是方便說法,我的世界,我的自由解脫,

佛力可以加持,但一切會自我解決。14

大師這段話的主旨是要表明:人類必須通過自己在種種「善法」

上的精進、努力,解決自己的「自由解脫」的問題,而人類也有能 力自己去解決這些問題,不需要通過訴諸神明等等其他的手段。人

14. 星雲大師:〈我對人間佛教的體認〉,《人間佛教佛陀本懷》,高雄:佛光文化,

2016 年 5 月,頁 19-20。

(12)

間佛教正是要幫助人類達到這些目標。在這樣的語境中,大師指出:

過去佛教講三大阿僧祇劫,講東方、西方,如果真正了解佛教的智 慧及緣起世界觀,就應當懂得這一切說法其實都是「方便說法」。

令我深感驚訝的是,大師在這段話中非常引人矚目地使用了「方便 說法」的概念。

在過去關於星雲大師思想的研究中,我已經指出過:兼具般若 慧與善巧方便智,是星雲大師人格修養中最重要的智慧特質,而具 備與般若智慧不一不異、不即不離、平衡開發、辯證彰顯的善巧方 便,則不僅是諸佛菩薩聖者,也是歷代佛教導師最重要且必備的一 種品格。15我們在這裡可以補充指出:在初期大乘佛教結集的經典 中,倡導善巧方便一系概念與思想最有力、最深刻的經典,恰恰即 是這部《法華經》!《法華經》的第二品,即〈方便品〉,正是以 善巧方便概念與思想作為核心,反思何為佛陀本懷,反思佛陀說法、

立乘、建教的智慧根據,推動佛教思想新詮釋的一個典範!

作為現代人間佛教的一位卓越倡導者,創立者,我們看到大師 新近撰寫的這部著作的核心宗旨,就是要再一次通過訴諸「佛陀本 懷」的方式,來彰顯人間佛教的普遍、正當與合理,可見從理論脈 絡及思想抱負言,在《法華經》的思想信仰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 想之間,確實存在一條一脈相承的智慧線索及義理線索。

這裡大師使用「方便說法」的概念,觸及《法華經》最重要、

最本質的思想理念,正是《法華經》思想信仰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 存在內在、密切關聯的一個重要的證明!

在大師這部著作中,除了上面這個例子,還多次提到《法華經》

15. 程恭讓:《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高雄:佛光出版社,2015 年 3 月初版,

頁699-770。

(13)

的經證。這裡可以列舉下面幾項:

人間佛教不是某一個人的,人間佛教就是佛教。正因為人 間佛教是普羅大眾都需要的佛教,人間佛教就是要幫助眾 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法華經》),因此現在我們 弘揚人間佛教,應該著重在宣說佛陀證悟開示的真理,如 緣起、中道、因果、業報,乃至無常苦空等人間所需要的 義理。16

以《維摩經》的維摩居士為例,他就是人間佛教的模範行 者;甚至《法華經》的〈譬喻品〉等,《華嚴經》的事事 無礙法界等思想,都是今後人間佛教重點意義的宣揚。17 就是在中國,天台宗的基本經典《法華經》,也宣揚菩薩 行是最究竟的一乘法,並有「內祕菩薩行,外現是聲聞」

的說法,鼓勵人們要普度眾生、利益人間;其中化城等七 喻提到的自心法門、修身法門,勉勵行者不要懷珠作丐,

不要藏寶還窮,自己的本性、真如(真如自性),值得我 們不時去體會、去發揮。18

在上面幾段涉及的引文中,大師都引用《法華經》來支持他的 人間佛教思想理論。如在上引第一段話中,他引用《法華經》中「開 示悟入佛之知見」的說法,來論證人間佛教應該著重論說佛陀所開 示、所宣說的道理;在第二段話中,他連續提到了《維摩經》、《法

16.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第一章 • 總說》,高雄:佛光文化,2016 年5 月,頁 36。

17. 同註 16,頁 44。

18.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第三章 • 人間佛教根本教義》,高雄:佛 光文化,2016 年 5 月,頁 128。

(14)

華經》、《華嚴經》,說明這三部經典中有哪些內容是人間佛教應 當重點宣講的內容,其中提到《法華經》〈譬喻品〉的重要性;而 在第三段話中,大師再次提到《法華經》的七喻,尤其是引用懷珠 之喻,19說明人間佛教要重視啟發人們的本性、真如。

這段文字同時還提出《法華經》認為「菩薩行是最究竟的一乘 法」的觀點,強調「菩薩行」的重要意義,《法華經》是在同樣肯 定三乘教法本質一致的基礎上強調菩薩行的重要,這與大師在此書 中提出的,在把原始佛教與大乘佛教相互結合、20把五乘佛法綜合 貫通理解的基礎上,提倡「『人間佛教』是以菩提心為主,以菩薩 道為行」21的思想主張,也是高度一致的。凡此都讓我們深切體會到:

在大師人間佛教的思想建構中,《法華經》的思想信仰似乎占據某 種特別的指導地位。

最後,還可以補充一點:正如大師在1984 年那場關於「佛教女 性觀」的演講中,已經引用過「法華會上的龍女」這一著名經證;22 其次,正如在寫於2002 的論文中,大師再次引用這一《法華經》龍 女成佛故事,並顯然將這個故事作為論證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最 有指導意義的經證:同樣,在大師新近的這部著作中,他也再次提

19. 見於鳩摩羅什所譯《妙法蓮華經》之〈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世尊!譬 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是時親友官事當行,以無價寶珠繫其衣裏,與 之而去。其人醉臥,都不覺知。起已遊行,到於他國。為衣食故,勤力求索,

甚大艱難;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於後親友會遇見之,而作是言:咄哉,

丈夫!何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樂、五欲自恣,於某年日月,以 無價寶珠繫汝衣裏。今故現在,而汝不知。勤苦憂惱,以求自活,甚為癡也。

汝今可以此寶貿易所須,常可如意,無所乏短。」參見大正藏第9 冊,No.

0262,《妙法蓮華經》,頁 29 上。

20. 同註 16,頁 46。

21. 同註 16,頁 44。

22. 星雲大師:〈佛教的女性觀〉,《星雲大師講演集 3》,頁 319。

(15)

到了這個著名故事。23 同時被他引用的,還 有《大寶積經》中妙 慧 童 女 的 故 事。 而

《法華經》中八歲龍 女的故事與《大寶積 經》同樣八歲的妙慧 童女的故事,顯然又 具有故事來歷的同源 性。

《法華經》本來 就有「經王」之稱,

在初期湧現的諸多大 乘經典中,它以其對於「善巧方便」概念及思想的深刻思考,對於 三乘一乘問題的精巧處理,普遍授記成佛的理念,對於弘法活動的 高度重視及相關的對於四眾弟子弘法資格的確認,清晰明確的女性 成佛的理念等等,可以說是在思想理念上最具本質重要性及對後來 的佛教最具影響力的一部大乘經典,大師在書中對這部經典或隱或 顯的反復引用,則不斷向我們透露《法華經》等經典的思想資源,

不僅是他人間佛教思想的重要根源,也是他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 的重要思想根源。

23.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第二章 • 佛陀的人間生活》,高雄:佛光文化,

2016 年 5 月,頁 89。

龍女禮佛圖(張大千/ 繪)

(16)

第三,作為人間佛教教義學系統一項「根本教義」的星雲大師人間 佛教性別平等思想

系統地論說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是大師這部新近著作的 一個重要考量。大師在這部書的第三章〈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中,

系統地闡述了他所認為的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有以下八項:

(一)人間可以轉苦為樂—對「有漏皆苦」的新詮釋

(二)人間的空就是有—對「諸法空性」的新詮釋

(三)人間一切可以改變—對「諸行無常」的新詮釋

(四)人間從私我到大我—對「諸法無我」的新詮釋

(五)人可以達到真善美的目標—對六度的新詮釋

(六)人能因生活而神聖—對菩薩道的新詮釋

(七)人在平等中超越—對種姓平等、佛性平等理念的新詮釋

(八)人間佛陀,活在我們的信仰裡—對佛陀法身理念的新 詮釋

其實自大師最早期的著作開始,他就一直圍繞上面這些思想和 理論,展開其人間佛教的佛學論述、佛理詮釋,不過大師在這部著 作中首次把這些學說集中在一起,鋪陳為一個嚴整的思想邏輯,藉 以表述其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

大師這一表述表明,百年以來的現代人間佛教,經過理論上的 不斷探索,實踐上的不斷開展,業已形成既有思想深度,又有理論 系統的教義學體系。這一由八大思想理論構成的人間佛教教義學體 系的建立,應當視為星雲大師這部新近著作的一項代表性成就。

我們看到:在大師新近建構的這一人間佛教教義學體系中,「平 等」這一思想理論已經被升格為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之一。大 師這樣論說:

(17)

平等也是佛教足以睥睨天下的教義。說到平等,在維摩丈 室裡,舍利弗受女青年的教化開示,可見得有志不在年高,

即使是大阿羅漢也要聽女性菩薩的開示,這不就是平等 嗎?又如《華嚴經》提到的伊舍那(休舍)優婆夷、自在 優婆夷、賢勝優婆夷、慈行童女、有德童女、師子嚬呻比 丘尼、婆須蜜多女、夜天女神等,由於她們對於佛法皆有 獨到的體認,故能引導善財童子進入法界之境。

所以,我們當代的比丘法師們,你們平時對觀世音菩薩禮 拜讚歎,觀世音菩薩布施經常示現女相嗎?可見得你們對 女性的尊重;可是為什麼在生活上,在做事時,卻有了男 女不平等的看法,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這是因為對佛陀的 平等真理完全不了解的緣故啊。

當然,不只是男女要平等,僧信也要平等,古今也要平等,

甚至事理都要平等,可以說,真理本來就是平等的。因此,

我題寫佛光四句偈:「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實際上,這四句偈 裡,最重要的就是「平等」和「忍」,才是真正佛法的精神,

佛法高深的意義。24

研讀大師這幾段話,有幾個方面值得我們重視:

首先,大師開宗明義地提出「平等也是佛教足以睥睨天下的教 義」,其中「睥睨天下」一詞的使用,意在表達:「平等」這一思 想理論是佛教最為獨特的思想理論,是佛教與一般宗教、思想區分 開來,體現佛教真理觀的優勝性的最重要思想學說。

24.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第三章 • 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高雄:

佛光文化,2016 年 5 月,頁 131-132。

(18)

其次,我們看到:大師在這幾段話中談到的平等,包括性別平 等、僧信平等、古今平等、事理平等這幾項具體內涵的「平等」,

都非常重視,不過以本書而言,他最為關心,最為措意的,還是性 別平等的議題。這是從他這幾段文字的內容和邏輯,完全可以看出 的。

其三,這幾段話涉及性別平等的部分,大師在這裡使用的經證,

主要是《維摩經》和《華嚴經》。《維摩經》中舍利弗與天女的對話,

可以說是在人類宗教史、人類哲學史上,一場由一位女性哲學家與 一位男性哲學家深度對壘、高層對決的最早的高端哲學論壇,且是 以天女的勝利、舍利弗的敗場作為結束的;而在《華嚴經》善財童 子修學菩薩行著名的五十三次參學中,所參訪的五十三位大善知識,

其中人類身分的女性善知識,就有優婆夷四人、比丘尼一人、童女 三人、夫人一人、女人二人,一共計有十一位女性大善知識出場,

女性宗教師在佛教善知識的隊伍中,顯然占有很大的比例和相當高 的地位。25所以大師此處引用這兩部代表性的大乘佛教經典,來論 證性別平等的「根本教義」。《維摩經》、《華嚴經》、《大寶積經》

等等,同《法華經》一樣,都是大師論證性別平等思想、建構其人 間佛教思想理論的基本經典。

最後,在大師這幾段文字中,還有一段非常引人注目的話,他 對「當代的比丘法師們」一方面敬拜經常示現女身的觀世音菩薩,

一方面繼續頑固堅持男性比丘中心地位的現象,提出了十分誠懇及 剴切的批評。大師這裡的批評表明他的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理論,

25. 永明法師曾評論《華嚴經》這些女性善知識表達的意義:「這正顯示了女性 的發心、智慧和慈悲不容忽視,同時也為大乘佛教的平等性做了一個最佳的注 腳。」《佛教的女性觀》,高雄:佛光文化,1997。

(19)

固然是訴諸佛陀本懷的一項思想主張,但是促使他不斷甘冒佛教界 之大不韙,闡述這一思想主張的現實背景,則是由於其對於當代佛 教不平等的理論、實踐、制度深深的憂慮意識!

確實,正如我們所知,星雲大師一直深切關注佛教女性的地位 和作用,他是現當代中國佛教對女性的解放和女性的前途命運懷有 深摯的同情,並為這一女性解放運動貢獻了巨大熱情和支持的一位 佛教思想家、實踐家。不過,在人間佛教「根本教義」的平台上闡 述他的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及僧信平等思想等等,還是第一次。

基於這一理論平台和視角,包括性別平等、僧信平等等思想學說在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系統中的關鍵角色和關鍵地位問題,首 次正式地得到了學理的澄清和證實。簡言之,平等思想,由人間佛 教的一項重要思想,正式升格為人間佛教教義學系統的一項根本教 義了。

第四,源於「佛陀的人間生活.」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 證明佛教本來就是以人間關懷為主軸的人間佛教,人間佛教本 來就是繼續發揮佛教的真精神,是星雲大師這部著作的核心主旨。

我們看到大師從四個方向開展他對這一核心論旨的論述:(一)由 佛陀的人間生活論述這一核心主旨,(二)由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 論述這一核心主旨,(三)由佛教在古代中國的發展變化論述這一 核心主旨,(四)由佛教在當代的轉型開展論述這一核心主旨。其 中訴諸「佛陀的人間生活」──也就是還原佛陀為歷史的佛陀、生 活的佛陀──的論證方向,是大師重視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方法。

因為佛陀是歷史的佛陀,生活的佛陀,人間的佛陀,所以佛陀 是人而不是神。而作為一個實實在在、有血有肉的人類的佛陀,人

(20)

類的精神導師,他一切言教的出發點、關注點,及根本目標,當然 是為了現實的人及現實的人類社會。所以佛陀的教導當然是以人類 為主要教化對象,以人類社會的福祉與進步為主要教化目標的教導,

也就是說佛教本來就是「人間佛教」。

也是在這樣一種思想邏輯中,星雲大師試圖根據傳統佛教的一 些文獻,來證明在人間生活的佛陀,對於與男性一起構成人類整體 的女性及女性學佛問題,當然也就必然懷有高度的重視。

如在本書第二章〈佛陀的人間生活〉,其中談論佛陀「利生服 務」的一節,大師寫到:

當然,在佛陀教化的諸多有緣人中,女性、兒童也占有不 可輕視的地位。例如:末利夫人虔信三寶,嚴守淨戒,與 丈夫波斯匿王皈依佛陀,在國內施行佛法教化人民。女兒 勝鬘夫人發十大願心,說大乘佛法,作獅子吼,她影響夫 婿阿踰闍國友稱王皈信佛教,二人共同以佛法教化人民。

她尤其重視兒童教育,凡是七歲以上兒童,定期召集進宮,

授予教育。(《勝鬘經·勝鬘章》第十五)

又如毗舍佉夫人,護持佛法,發心供養佛陀及諸比丘、比 丘尼修行所需之物品,並捐獻珍珠衣啟建鹿母講堂。佛教 僧團能夠蓬勃發展,她們的護法功不可沒。

此外,《大寶積經》中的龍女,以八歲之齡成為智慧第一 的文殊師利菩薩的老師,妙慧童女也以八歲的童髫,向佛 陀提出震驚全座如何斷惑開悟的問題,啟發小根小器的二 乘對大乘的信心。26

26.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第二章 • 佛陀的人間生活》,高雄:佛光文化,

2016 年 5 月,頁 88-89。

(21)

大師在這幾段文字中提到了《勝鬘經》中由波斯匿王之妻末利 夫人所生的女兒勝鬘夫人,這是大乘佛教經典所記皈依佛陀並大力 弘揚佛法的一位著名女性。勝鬘夫人在信佛之後不僅在佛教思想上 有極為深刻的造詣,而且勸說其丈夫阿踰闍國國王友稱大王皈依佛 教,他們還在國內實行大乘佛教教育,七歲以上男孩、女孩都受到 大乘佛法的教育,舉國人民也都接受大乘佛法的教育。27

大師提到的另外一位女性是毗舍佉夫人,她是佛陀時代一位著 名的優婆夷,當佛陀住舍衛城時,她「年年請僧,飯食施衣」28,她 曾「施僧六種物」29,還 曾發「八願」,要努力在 經濟上、生活上支持比丘 的修道生活,30是佛陀時 代熱心護持佛教,並取得 很大成就的婦女。著名的 鹿母講堂,就是出自她的 布施。而佛陀為在家人制 定的八關齋戒修學方法,

據言也是為了這位毗舍佉 夫人而特地宣說的。31

27. 宋 • 求那跋陀羅譯:《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大正藏》第 12 冊,

No. 0353,頁 223 上。

28. 東晉 • 佛陀跋陀羅、法顯譯:《摩訶僧祇律》,《大正藏》第 22 冊,No.

1425,頁 352 下。

29. 失譯:《毘尼母經》,《大正藏》第 24 冊,No. 1463,頁 825 下。

30. 唐 • 義淨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大正藏》第 23 冊,No. 1442,

頁896 上。

31. 東晉 • 瞿曇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大正藏》第 1 冊,No. 0026,頁 770 上 -773 上。

毗舍佉大心布施

(22)

大師還提到了兩位八歲的女童,一位是《法華經》中的海龍王 之女,她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學生,以八歲之年齡而示現在南方迅速 成佛;另一位是《大寶積經》中的妙慧童女,她在佛陀面前提出深 奧的佛學問題,感得佛陀說出「四十行」法,32並蒙佛陀的成佛授記,

她的前身曾擔任過文殊師利菩薩的老師!

大師書中這一部分所談到的幾位佛教女性,有一些共同的特點:

她們不僅在佛學理論上有深刻的造詣,個人修行生活方面精進、嚴 謹,而且在弘法、護法等各方面,也都有傑出的不凡的成就。在大 師看來,這些都是佛陀在「人間生活」中所度化的「有緣人」,大 師特別鄭重地指出:在佛陀人間生活中所度化的有緣人中,「女性、

兒童也占有不可輕視的地位」,這樣大師就從佛陀「人間生活」的 視角證明了在佛陀的弘化中,諸多佛教女性曾經起過的巨大作用和 重要地位。

女性既然在佛陀時代的佛教教團中就曾經扮演過如此重要的角 色,取得過如此殊勝的成就和貢獻,則現代佛教如何可以不尊重女 性,不關注女性,不平等地對待女性呢?所以透過對佛陀「人間生 活」中一些佛教女性歷史因緣的敘述,大師向我們證明了性別平等 思想並不是今日才發生的思想,而是在佛陀時代的人間教化生活中,

就有其深厚的歷史起源和確切的歷史根據。

第五,昭示制度化建構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

在大師這部著作中,涉及人間佛教的性別平等思想,還有一個 非常值得注意的方面。大師非常清晰地表達了這樣的看法:性別平 等思想以及相關的思想學說,在佛光系統的人間佛教中,已經實現

32. 唐 • 菩提流志譯:《大寶積經》,《大正藏》第 11 冊,No. 0310,頁 548 中。

(23)

了制度化的建構和轉換。大師這樣的論說突顯佛光系統人間佛教關 於性別平等問題的考量,已經不再停留於待驗證狀態的思想學說的 階段,而已經作為經過了實踐檢驗的人間佛教共識,反映到佛光系 統的人間佛教制度建構和制度轉化中。

例如,大師在本書第五章〈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中,用了較 大的篇幅記錄佛光山1977 年舉辦首次傳授三壇大戒的活動。在這部 分文字中,大師特別告訴讀者:

一九七七年,佛光山首度傳授三壇大戒,三個月的戒期儀 軌,都是依照大陸叢林傳戒規矩進行。(中略)

佛光山此次的戒會,特別針對過去傳戒沒有二部僧受,直 接從沙彌、比丘到菩薩戒壇,因此我交代負責戒會的慈惠 法師,根據佛制,制定二部僧受(一僧一尼)的儀範,比 丘由比丘傳授,比丘尼由比丘尼傳授,從此三壇大戒的儀 軌才算完整。後來中國佛教協會理事長的淨心法師主持傳 戒,也來跟佛光山拿這套儀軌,如今也回傳大陸了。

過去,在大陸三壇大戒中,男眾比丘才能擔任引禮法師,

女眾比丘尼只能稱「引贊師」,也就是協助、襄助的意思。

但是在佛光山的戒期,統統都稱「引禮」。因為佛法講究 的是發心,不是男女外相或在家、出家,只有踐行平等思 想,才能和佛心相應。33

我們知道:中國佛教在南朝時期曾短暫實施過「二部僧受」

的制度,北宋太祖時,廢止了尼眾往僧眾受戒的做法,此後不知何

33.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第五章 • 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高雄:

佛光文化,2016 年 5 月,頁 275-276。

(24)

書玉律師師弟,始倡言「二部僧受」,書玉律師並於康熙四十二年

(1703)整理成《二部僧戒授戒儀式》,不過這套儀軌此後並未得 到確切的執行。

1977 年佛光山傳授三壇大戒,大師命慈惠長老重新整理受戒儀 軌,根據佛制制定二部僧受的規範來授戒,應當是漢傳佛教在現代 首次正式恢復這一傳統的佛教儀軌。此後數年,1981 年中國大陸著 名比丘尼隆蓮法師亦主持恢復二部僧戒軌範。從這裡也可以看出:

二十世紀七○年代末、八○年代初,兩岸漢傳佛教面臨的許多問題 一致,都有整理教規教制、推動佛教規範化發展的共同的及良好的 傾向。

不過,佛光山這次傳戒活動的努力,不僅有積極恢復教規教制、

推動佛教規範化發展的一面,同時還有其富於改革、革新精神的另 外一面。正如大師在上面的記錄中告訴我們的:在傳統戒場,只有

(25)

比丘才可以稱為「引禮師」,比丘尼只能稱為「引贊師」;而在佛 光山這次傳授三壇大戒的戒期,則不論比丘、比丘尼,統統稱為「引 禮師」。表面上看,這只是稱呼上的一字之差,但實際上這一稱呼 的改變,正如大師所言,體現了佛教的「平等思想」,並且大師認為:

只有認真、切實的踐行這種「平等思想」,才能「和佛心相應」。

這裡大師所謂的「佛心」,與大師在本書中使用的核心概念「佛 陀本懷」,其實乃是一義。所以在戒場中將比丘尼與比丘一樣尊為

「引禮師」,的確屬革新行為,但這種革新不是隨意妄為,而正是 要恢復「佛陀本懷」,恢復佛教的真精神,要讓在繁複的歷史文化 及僵硬的制度建構中被固化,被篡改,被淡忘,甚至被人們完全遺 忘的佛陀出世的真心本願,真正彰顯出來!

在大師此書第六章〈總結〉中,分別從教育、傳播、文藝、餐飲、

慈善、教化、體育、會議、學術、修持、音樂、制度等十二個方面,

概括描述幾十年間佛光山所帶領的人間佛教「已經為佛教寫下多少 創意,具體的弘法」。其中「制度」被列在最後一項,大概這樣的 書寫方式顯示了作者意在提起讀者關切的考量。而制度這一條的具 體內容如下:「在制度方面:成立社團、主張僧信平等、人事序級、

檀講師、善財妙慧等制度,落實僧眾男女平等、國際佛誕節的推動 等。」34

我們在大師這一段簡要敘述中可以看出:「主張僧信平等」及

「落實僧眾男女平等」兩項赫然在列!大師這一敘述證實了我們認 為性別平等及僧信平等的思想學說,反映及體現大師人間佛教最近 期論定學說中重要思想方向的判斷;而大師在「制度」這一條目下

34.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第六章 • 總結》,高雄:佛光文化,2016 年5 月,頁 336。

(26)

敘述「落實僧眾男女平等」等,表明佛光系統已經將包括性別平等、

僧信平等思想學說在內的人間佛教理論、實踐,轉化為制度建構,

並且對於這種制度化的建構和轉化,再次予以權威的再肯定與再確 認。35

如今,人間佛教經過百年發展,尤其是經過星雲大師及佛光系 統的推進,已經建成歷史的高地,面臨再思考、再出發的新趨勢;

而作為傳統佛教故鄉的中國大陸地區的佛教,也面臨方向選擇、轉 型發展的關鍵階段,同時伴隨全球化發展的人類文化、人類文明,

也再次進入新一輪碰撞融和及深度調整的階段。

可以預見,大師這裡的敘述和確認,對於今後佛教性別平等理 論與實踐的展開,對於佛教僧信平等的理論與實踐的展開,對於人 間佛教今後進一步深層次地與當代社會普世價值互動,乃至對於佛 教在二十一世紀及其後若干世紀的全球弘化及久遠發展,將會發揮 極其重要的指引及影響的作用!

結論

一、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是大師新近人間佛教 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大師這部著作以「佛教」就是「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就是「佛教」36這一核心宗旨為中心,分別從佛陀的

35. 在編制於 1997 年的《佛光學》資料初編中,我們看到在「宗風篇」下提出 8 條內容,作為佛光山的宗風,其中第1 條:「八宗兼弘,僧信共有」;第 4 條:「六 和教團,四眾平等」;第8 條:「人間佛教,佛光淨土」,說明堅持人間佛 教的大方向,落實性別平等、僧信平等的思想,建立四眾平等、和合共建的 清淨教團,建設佛光普照的人間淨土,已經成為佛光系統人間佛教之共識,

並已經轉換為制度性建構。參見《佛光學》: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編,1997 年 資料初編,頁22。

36.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第一章 • 總說》,高雄:佛光文化,2016 年5 月,頁 26。

(27)

人間生活、人間佛教的根本教義、人間佛教在古代中國的開展、人 間佛教在現當代的發展等四個方向,展開系統的和周詳的論證,大 師首次完整、系統地闡述了人間佛教的教義學理論體系,規劃了深 具歷史文化理性、極富於解釋性的人間佛教史觀,深刻地梳理了當 代佛教面臨的問題,清晰地描繪了人間佛教未來發展的道路和方向,

大師這部新近著作具有弘大的理論架構,展現了深切的學理精思,

充滿了善巧方便的佛教詮釋學的睿智,凝聚了其一甲子以上的弘化 體會,因而堪稱是現代人間佛教思想發展史上一部具有總結意義的 經典著作!

二、本文重點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為題,研討和 解讀大師這部新近的重要著作。大師自青年時期開始,就一直高度 地關注女性的自由、解放事業,以及女性在佛教中的地位、貢獻,

女性的佛學價值等問題。1954 年初,他在《人生雜誌》上發表的《釋 迦牟尼佛傳》,已經基於佛陀種姓平等、佛性平等的理念,正式提 出性別平等的佛學主張,此後這一思想主張一直貫穿大師一生的人 間佛教理論與實踐中,並構成佛光系統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一個 顯著特色。深度研讀大師這部新近的著作,可以體會到大師人間佛 教的性別平等思想內涵豐富,眼光超越,一方面與佛陀的本懷遙相 呼應,一方面與時代的普世價值辯證互動,可謂獨步古今,千載一 時!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的重要義項,來解讀大師 的這一思想:

(一)佛陀的平等覺悟及佛法的平等理念,是其人間佛教性別 平等思想的理論源泉。

(二)以《法華經》為中心的大小乘經典,是其人間佛教性別 平等思想的經典依據。

(28)

(三)性別平等思想在其人間佛教教義學的系統平台上,升格 為人間佛教的一項「根本教義」。

(四)在佛陀的「人間生活」的視角下,所考量的人間佛教性 別平等思想的歷史起源。

(五)對於人間佛教性別平等思想的制度化建構與轉化的再肯 定與再確認。

三、本文通過對大師新著《人間佛教佛陀本懷》的解讀,也再 次確認:人間佛教的重要思想方法是推動佛教核心價值、傳統價值 與人類當代普世價值的互動與對話,在這種互動與對話中,實現傳 統佛教慧命的傳承更新,發展佛教的新善巧方便,並實現救度人類 文化的歷史使命。

正是基於這樣的角度,我們認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性別平 等思想及僧信平等思想,是他所規劃和領導的佛光系統現代人間佛 教兩項最重要的理論突破,對於推動傳統佛教的轉型發展,指導今 後漢傳佛教的改革創新,使得佛教在今後的時代更好地發揮弘法救 度的使命和責任,將具有重要的理論規範和引領作用,也將具有極 其深遠的實踐意義。

「從出世的悲苦到入世的喜悅,從僧伽的專責到信眾的共有,

從自了的空談到生活的修持,從階級的差別到平等的圓融」,這是 人間佛教最大的成就,也是佛光山多年來努力、辛苦弘揚人間佛教 的目的。

—《人間佛教語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為此,我體會大師這本書,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即是要從本懷

相關夢境的闡釋,除了《釋迦牟尼佛傳》第二夢和《阿難七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印順 2

28   穆罕默德·瓦利烏拉·汗著,陸水林譯《犍陀羅——來自巴基斯坦的佛教 文明》,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9 年,第 78-81

有種種性,種種國土人出家,用不正音壞佛經義,願世尊聽我用 闡提之論,正佛經義。佛言:我法中不貴浮華之言語,雖質朴不 失其義,令人受解為要。 14 (《大正藏》第

 在公元前第三世紀后期,印度阿育王(公元 前269~232)護持佛教,舉行第三次 結集後,向外地派遣九個傳教僧團,其中一 支由 摩哂陀長老 ( 阿育王的兒子 )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