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录"

Copied!
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教育局 质素保证及 校本支援分部

2016

(2)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表现指标的架构及特点 1

第二章 表现指标的理念 4

第三章 表现层次及表现例证 7

第四章 表现指标的内容 9

(3)

ii

前言

背 景

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自 2003 年开始推行,目的是配合校本管理的精神,推动 学校透过有系统及建基于实证的自我评估(自评),辅以校外评核(外评),持 续发展与改善,并体现问责精神。

学校表现指标是配合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的推行而发展的一套重要工具,配合相 关实证和数据,协助学校有系统地检视各发展优次和重点工作的成效,以便不断 完善学校发展规划,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学校表现指标自推出后获广泛采用,

已成为学校及教育局检视学校发展工作的共通平台。

发 展

为配合由 2015/16 学年起下一阶段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的推行,教育局透过由 前线学校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和咨询业界意见等措施,全面检视学校表现指标的 内容,以便配合教育的最新发展,作出适时更新。就业界的意见和参考推行学校 发展与问责架构的经验,本局更新了表现指标「优异」及「尚可」两个层次的表 现例证,而其他内容,包括表现指标的架构、理念、表现层次及重点问题则维持 不变。

本文件是学校表现指标的修订版,共分四章,分别就指标架构及特点、指标理念、

表现层次及指标内容等作详细阐述,以供学校参考。 修订版由 2016/17 学年起 供中学、小学、特殊学校及视学人员使用。本文件可于教育局网页下载

( http://www.edb.gov.hk/pi )。

展 望

教育局将继续参考教育界人士的意见及经验,并配合教育发展趋势,适时更新相 关内容,为学校提供适切的表现指标及例证,供学校参考。各界人士如对表现指 标的内容有任何查询、意见及建议,欢迎联络教育局质素保证及校本支援分部指 标组:

地 址 : 香 港 湾 仔 皇 后 大 道 东213号 胡 忠 大 厦 12楼 1214室 电 话 :(852) 2892 6507 传 真 : (852) 2119 9074 电 邮 :indicators@edb.gov.hk

(4)

1 章

表现指标的架构及特点

1.1 架构

架构由三层组成,包括范畴、范围及表现指标。架构内共有四个范畴,细分为 八个范围,之下共有 23 个表现指标。图一及图二显示各范畴、范围及表现指 标的架构。在首三个范畴,各指标范围皆制定了表现例证,以作学校自我评估 和检视学校发展及成效的依据。

图一:表现指标架构

范 畴 管理与组织 学与教 校⻛及学⽣

支援 学⽣表现

范 围

表 现 指 标

学校管理 专业领导 课程和 评估

学⽣学习

和教学 学⽣支援 学校伙伴 态度和 行为

参与和 成就

策划 推行 评估

领导与 监察 协作与

支援 专业发展

课程组织 课程实施 学习评估 课程评鉴

学习过程 学习表现 教学组织 教学过程 回馈跟进

学⽣成⻓

支援 学校气氛

家校合作 对外联系

情意发展 和态度 群性发展

学业表现 学业以外

表现

(5)

2

图二:表现指标架构概览

范 畴 范 围 表 现 指 标

I. 管理与组织 1. 学校管理 1.1 策划 1.2 推行 1.3 评估

2. 专业领导 2.1 领导与监察 2.2 协作与支援 2.3 专业发展 II. 学与教 3. 课程和评估 3.1 课程组织 3.2 课程实施 3.3 学习评估 3.4 课程评鉴 4. 学生学习和教学 4.1 学习过程 4.2 学习表现 4.3 教学组织 4.4 教学过程 4.5 回馈跟进

III. 校风及学生支援 5. 学生支援 5.1 学生成长支援 5.2 学校气氛 6. 学校伙伴 6.1 家校合作 6.2 对外联系

IV. 学生表现 7. 态度和行为 7.1 情意发展和态度 7.2 群性发展

8. 参与和成就 8.1 学业表现 8.2 学业以外表现

(6)

1.2 特点

本局期望学校能从整体的角度去检视学校的重点工作,以提升评估工作的效 能。表现指标有以下主要的特点:

1.2.1 自评理念,贯彻体现

强调「策划—推行—评估」这自评循环的理念。学校透过自我评估,以制定 发展方向及策划未来,又透过付诸实践及评估,将所得的经验总结以回馈下 一发展周期的策划,这循环不息和周而复始的过程,使学校能持续发展和自 我完善。本版本在「学校管理」指标范围下明确列出「策划」、「推行」及「评 估」三项表现指标,并在「课程和评估」、「学生学习和教学」及「学生支援」

等指标范围将此理念贯彻体现,使学校将自评与学校的恒常工作结合。

1.2.2 要点问题,促进反思

在每个表现指标之下都设有一组「要点问题」,为学校人员提供检视该指标 范围学校工作的方向。学校人员可将「要点问题」作为思考及探究的起点,

引发反思及讨论。在思考「要点问题」时,学校需参考学校表现评量及持份 者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以及其他校内数据一并使用,以能更清晰检视学校 整体情况,帮助学校进行以实证为本的自评工作。然而,学校不应视「要点 问题」为检算清单,不宜割裂地逐项点算,而忽略了学校的特色和整体表现。

1.2.3 表现例证,综合描述

在表现指标范围层面制定表现例证,整体描述学校在各个指标范围的情况,

为学校提供较全面及综合性的示例,以助学校人员更易掌握该指标范围所描 述「优异」及「尚可」两个层次的水平。学校人员参考「优异表现」及「尚 可表现」的表现例证时,须留意表现例证所描述的内容仅是举例,只供学校 参考。

(7)

4

2 章

表现指标的理念

香港学校表现指标是评估学校表现的重要工具。图三透过综合四个指标范畴所涵盖 的内容,描述表现指标的理念。整体而言,图三以「学生表现」的两个指标范围为 中心,外层包括「学与教」和「校风及学生支援」之下的四个指标范围,并再向外 伸展,涵盖「管理与组织」的两个范围。图三亦提出学校在运用表现指标时,需充 分考虑学校的背景因素。

图三:表现指标的理念

学校背景因素

学校管理

专业领导

学生支援

学校伙伴 课程和评估

学生学习和教学

学⽣表现

态度和行为

参与和成就

(8)

2.1 「学生表现」范畴的理念

学生表现是学校需要关注的核心事务。根据香港教育目标,学校应为学生提供 全人发展的机会。学校需检视学生在『态度和行为』及『参与和成就』两方 面的表现,以便掌握学生全人发展的状况。同时,学生表现亦是学校教育的主 要成果,学校可借着学生在上述两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评估学 校在其他指标范畴的工作成效。

2.2「学与教」范畴的理念

『课程和评估』是一项整体工作,需要互相配合。学校应根据课程发展议会建 议的中央课程架构、教育趋势和学校发展,按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发展 校本课程,有策略地推行适切的「学与教」措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

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共通能力、培养正面价值观和态度,以奠定学生自 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同时,学校亦需制定配合课程目标的评估政策,透 过有效的学习评估,提升学与教的成效。

优质的教学能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订定清晰教学目标,落实校 本课程,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资源,促进课堂互动,以协助学生建构知识,

启发思考,发挥潜能,并培养学习能力,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教师需照 顾不同学生的需要,给予他们适切的回馈,并提升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又 透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机会,延展学生学习。学校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分享协作,勇于探索冒险,让他们乐于学 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及敢于创新。

2.3「校风及学生支援」范畴的理念

为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应营造良好校风,为学生提供适切的 支援服务和多样化的活动,并与家长及社会配合。在『学生支援』方面,学校 应订定以学生为本及全校参与的政策,有策略地识别学生的成长需要,并为有 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提供支援,使他们融入校园生活,发挥潜能。学校透过不 同的学生成长支援措施,促进学生的个人及群性发展。学校亦需建立校内良好 的人际关系,彼此接纳,各展所长,营造积极愉快的学校气氛,建立归属感和 团队精神。同时,学校视家长、校友和外间机构为『学校伙伴』,与他们保持 良好沟通和紧密联系,包括鼓励家校合作,善用外间资源,促进学校发展,并 让学生透过参与社区活动,充实自己,回馈社会。

(9)

6

2.4「管理与组织」范畴的理念

优质的学校管理与组织是建基于良好的『专业领导』和『学校管理』两个主要 的因素,为促进其他三个范畴工作的成效提供有利的条件。学校各阶层的领导 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专业领导的职能,与员工建立共同愿景及制定清楚的学 校发展方向,以实践办学理念,并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为建构学校为学习社 群,学校应设置有效的措施支援教师、促进协作和专业成长。领导层并藉有效 的质素保证机制,监察工作的推行和评估成效,积极向学校的持份者汇报学校 表现,以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和体现问责精神。同时,各范畴的工作能有效实践 及融入「策划—推行—评估」的自评循环,藉此不断自我完善,持续发展。

2.5 表现指标使用的理念

按照图三所示,为提升「学生表现」,学校须在「学与教」和「校风及学生支 援」两个范畴有良好的配合,而优质的「管理与组织」能有效促进「学与教」

和「校风及学生支援」相关计划的施行和评估,以达到自我完善。学校在四个 范畴的表现相互关联,体现表现指标具有环环相扣,互为影响的性质。因此,

学校人员应以整体的角度,重点评估学校的工作。此外,由于每所学校的发展 步伐不同,学生的背景亦有差异,学校在运用指标进行评估时,应充分考虑本 身的背景因素,以配合「校情为本,对焦评估」的原则。

(10)

3 章

表现层次及表现例证

3.1 表现层次介绍

表现指标把学校工作表现分为「优异」、「良好」、「尚可」及「欠佳」四个 表现层次,学校可参考以下的准则,总结学校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适切可行 的发展计划,以促进学校自我完善,并体现问责精神。

表现层次 评估准则

优异 学校在有关方面表现经常以优点为主,能达致预期目标,

成效显著,并可作为成功经验的推介。

良好 学校在有关方面表现优点多于弱点,并向着预期目标稳 步发展,成效理想。

尚可 学校在有关方面表现优点及弱点参半;学校朝向预期的 目标发展,工作渐见成效。

欠佳 学校在有关方面表现以弱点为主,成效未如理想,未能 达致预期的目标,须即时作出改善。

(11)

8

3.2 表现例证说明

为协助学校人员运用香港学校表现指标进行自评,此版本继续在首三个指标范 畴的各个范围制定「优异」及「尚可」两个层次的表现例证,藉以描述指标范 围的表现,供学校参考。表现例证是参考了质素保证视学(包括校外评核)的 结果及前线学校人员的意见而制定,反映学校的普遍情况,具实用参考价值。

然而,学校应按实证为本的自评原则,以及考虑学校的背景因素、特色和发展 步伐,适切地评鉴学校工作的表现及制定工作目标,不宜把表现例证作为必须 达致的目标。

「学生表现」范畴反映学校教育的成果,关注学生在『态度和行为』及『参与 和成就』方面的表现。基于学校的收生情况不同,学生的背景和能力亦有差 异,本局认为不宜在有关指标范围列举表现例证。然而,学校应就校本发展的 情况,对学生抱有合适的期望,并透过定期的评估,监察学生的表现和进展,从 而检视学校工作的成效。

(12)

4 章

表现指标的内容

范畴一「管理与组织」

范 围 1: 学 校 管 理

表 现 指 标 要 点 问 题

1.1 策划  学校是否已建立自评机制?自评机制能否有效运作?

 学校管理是否具透明度及问责性?

 学校能否按办学宗旨、学生需要及参考学校自评结果,制定适 切的发展优次?

 学校如何因应发展优次,制定清晰具体的推行策略,包括人力 及资源调配等,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1.2 推行  学校能否有效统筹及监察所订定的重点发展工作?

 学校能否促进科组的沟通和协作,使学校计划得以顺利推行?

 学校能否有效运用资源,推行重点发展工作,以提升学生学习 和成长支援的成效,以及促进管理的效能?

 学校能否适当处理各项影响学生学习及安全的突发事情?

1.3 评估  学校如何衡量重点发展工作的推行成效?

 学校如何运用评估的结果以回馈策划工作?

 学校如何让持份者得知学校的表现?

(13)

10

表现例证 优异表现举隅

 学校的自评机制发展成熟,并能有效推动自评文化。学校理解和认同自评的积 极意义,重视成效检讨,反思教学效能,能秉持实证为本的原则进行自评。学 校能因应社会期望及教育政策的转变、办学宗旨、学生的背景和特质,有系统 而全面地审视本身的强弱,并参考自评数据资料分析和视学报告建议,确立适 切的发展优次,进而制定目标清晰、策略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科组能积极配 合学校的发展重点,拟订适切具体的工作计划,各项重点发展工作订有适当的 评估方法和成功准则。学校有效地调配人力和资源,有策略地开发及运用校外 资源,以推动各项重点发展工作,亦能妥善运用有特定用途的拨款,整体构思 周详。学校决策过程具透明度,既有教师的广泛参与,亦能充分考虑其他持份 者的意见。学校亦能透过不同渠道让公众及持份者知悉学校的工作效能,以加 强问责和达致提高管理透明度的目的。

 学校认真地统筹重点发展工作的推行,有效监察科组的推行进度、资源运用、

以及评估工作的成效。科组亦定期汇报工作进展,让管理层能基于科组报告及 其他评估资料,有效地衡量工作成效。管理层及科组均能善用实证,对焦地检 视及分析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及学生学习的成效,并适时调整策略和调配资 源,使工作能稳步迈向目标。科组沟通和协作紧密,运用资源得宜,能提升学 习成效。

 学校有系统地管理日常事务,能灵活地作出应变,并适时检视及重整工作流程,

以提升工作效能。学校亦能适当及迅速地处理和跟进突发事件,探索事情根源,

加强师生的危机意识及正面处理事故的方法。

 学校善用校本及教育局提供的自评工具蒐集数据,有系统地分析和整合各科组 和学生表现的评估结果,作深度的反思,从而针对学生表现而订定改善计划,

并回馈下一周期的策划工作,有效实践「策划—推行—评估」的自评循环周期。

学校的自评文化能植根于学与教,并融入恒常工作,师生均以追求卓越为目标,

促进学校持续进步,不断完善。

(14)

尚可表现举隅

 学校能配合办学宗旨、教育政策的趋势和学校现况,以及参考视学报告的建议,

制定发展目标及推行策略,并能适当地分配人力和调拨资源,以落实各项重点 发展工作。学校能按规定,运用有特定用途的政府拨款。在制定政策时,学校 能征询持份者的意见,亦能透过适当渠道让持份者得悉学校情况、发展方向及 策略,政策的制订大致建基于实证或学生需要,但重要的决策仍缺乏教师的广 泛参与,管理的透明度不高。

 大部分科组的工作计划都能配合学校的发展目标,适当运用资源,按序施行,

并进行检讨。学校能委派恰当的人员统筹重点发展工作及监察资源运用,科组 亦定期汇报工作进度和检讨其成效,惟推行上,跨科组的协作仍未够紧密,部 分科组的检讨以报导计划的实施进度为主,未完全因应计划的目的对焦地评估 工作成效。

 学校日常事务运作顺畅,备有清晰程序和具体指引处理危机。学校能适当地应 付和跟进突发事故,为学生提供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

 学校已建立自评机制,有系统地蒐集自评数据和资料。学校能采用校本及教育 局提供的自评工具分析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强弱,以制定发展优次,但未能充 分利用数据对焦地评估工作成效,作出具体的跟进改善及回馈策划。总括而言,

学校在实践「策划—推行—评估」的自评循环周期上,仍需改善,让自评文化 能稳固扎根。

(15)

12

范 围 2: 专 业 领 导

表 现 指 标 要 点 问 题

2.1 领导与监察  领导层注 一如 何 带 领 教 职 员 就 学 校 发 展 方 向 建 立 共 同 愿 景 ?

 领导层如何以学生学习成效和全人发展为中心,提升学校的 效 能 ?

 领 导 层 和 中 层 管 理 人 员注 二是 否 具 备 足 够 的 专 业 知 识 ? 能 否 掌 握 教 育 发 展 趋 势 及 与 时 并 进 ?

 领导层和中层管理人员是否具承担精神,并以推动学校持续 进 步 为 己 任 ?

 领导层和中层管理人员能否发挥策划、统筹和监察的职能?

2.2 协作与支援  领 导 层 和 中 层 管 理 人 员 的 工 作 关 系 如 何 ? 能 否 促 进 教 职 员 的 沟 通 和 协 作 , 以 及 提 升 士 气 和 团 队 精 神 ?

 领导层和中层管理人员如何为基层教师提供有效的支援?

2.3 专业发展  领导层能否知人善任,发挥教职员的专长?

 学校如何订定和安排适当的专业发展计划,以提升学生学习 和 成 长 支 援 的 效 能 ?

 领导层如何带动专业交流的风气,以促进学校发展成为学习 社 群 ?

 学校如何运用考绩,识别教职员的强弱项和培训需要,以持 续 提 升 他 们 的 工 作 表 现 ?

注一 领导层一般指法团校董会/ 校董会、校长及副校长。

注二 中层管理人员一般指各科组主管。

(16)

表现例证 优异表现举隅

 领导层对教育有理想和抱负,能充分考虑不同持份者的意见,订定适合学生需 要的校本发展策略和措施,并灵活运用校内资源和开拓校外资源,以配合各项 措施的推展,有效促进学校整体的发展。学校能适时检视工作的成效和调配资 源,在各范畴的重点工作都有良佳的表现或见持续进步。

 领导层和中层管理人员具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教育发展的趋势,高瞻远瞩,

且能推动教师积极面对变革,与教职员建立共同愿景。他们勇于承担重任,积 极配合学校发展方向,订定具体的科组计划,并有效发挥策划及统筹的职能,

适时监察工作的进度和质素,支援有需要的基层教师,确保目标达成。

 领导层和中层管理人员互相支援,合作无间。他们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教 师联系紧密,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有效提升士气和团队精神。领导层具卓越 的领导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能推动教师进行专业交流和反思,并让持续进步、

自我完善的文化在学与教层面体现。领导层有策略地赋权展能,让中层管理人 员分担学校的领导职能,逐步体现分权领导,培育未来领导人才。

 领导层能适当地选人任事,以发挥教职员的专长。在人力资源发展方面,领导 层能善用考绩,让教职员知所强弱,并制定适合个人和学校发展需要的持续专 业发展计划,以更新、丰富及扩阔他们的专业知识、技巧及经验,提升工作效 能。领导层善用校内校外的资源,有策略地加强教师专业交流,能达致强化教 师团队的专业能量的目标,使学校成为学习社群。

(17)

14

尚可表现举隅

 领导层了解教育的新趋势和各项教育政策,能带领学校制定发展目标、调拨校 内资源及开拓校外资源,以支援各项重点工作,并按时检视工作的进展和资源 的运用。学校在各范畴的重点工作的整体表现仅属中规中矩。

 领导层和主要中层管理人员对所负责的工作大都具一定的专业知识,他们有责 任感,能各司其职,努力工作。大部分中层管理人员能配合学校发展方向订定 科组计划,并有序地施行,惟监察及检讨的职能未尽发挥。

 领导层与大部分教职员关系融洽,沟通大致畅顺,在推动学校发展方面方向一 致,但在制订推行策略时,则仍欠缺共识,团队协作仅属一般。小部分中层管 理人员需要领导层更多专业支援,以助发挥其应有的角色及职能。

 领导层按既定原则分配工作,并清楚界定教职员的职责范围,又能利用考绩评 鉴教职员的工作表现和适时给予回馈,以提升工作效能。领导层重视教职员的 专业成长,教师亦大都不时进修。学校大致能针对学校及学生的需要,以提升 学习效能为目标,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学校已建立平台,让教师进行分享 交流,校内专业交流的风气尚算不俗,但与发展成为学习社群的目标尚有距离。

(18)

范畴二「学与教」

范 围 3: 课 程 和 评 估

表 现 指 标 要 点 问 题

3.1 课程组织  学校的课程能否配合教育发展趋势、校本发展目标及学生的 学 习 需 要 而 规 划 ?

 学校如何组织均衡而宽广的课程架构,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 历 ?

 学校如何调适学习内容和订定学与教策略,以照顾学生的学 习 需 要 ?

3.2 课程实施  学校如何有策略地落实校本课程?

 各学习领域能否透过沟通和协作,以推动校本课程的实施?

 学校能否有效监察校本课程的实施?

3.3 学习评估  学校如何有策略地落实家课和评估政策?

 学 校 能 否 掌 握 促 进 学 习 评 估 的 概 念 ? 能 否 有 效 运 用 多 元 化 的 学 习 评 估 方 式 , 评 鉴 学 生 在 知 识 、 技 能 和 态 度 方 面 的 表 现 ?

 学校能否参考不同的评估数据,因应学生的表现,给予适时 及 有 效 的 回 馈 , 以 提 升 学 生 的 学 习 效 能 ?

3.4 课程评鉴  学校有何机制评鉴课程实施的成效?

 学校如何运用课程评鉴结果回馈课程策划?

(19)

16

表现例证

优异表现举隅

 学校能考虑教育发展趋势注三、办学宗旨及学生的多样性,制定明确而优次分明 的校本课程发展目标。学校制定清晰和具体的课程计划,包括学校整体语文政 策、家课和评估政策等,亦能适时检视和优化课程的规划与推行,并加强统筹 及协调,能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学校制定灵活而开 放的课程架构,适当地编排学习时间,为学生提供均衡而宽广的课程和全人发 展的机会。学校的整体课程规划顾及纵向的发展,不同学习阶段衔接畅顺,能 提升学生不同学习领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共通能力、正面价值观和态度注四。 课程内容能结合学习与生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经历,有效照顾学生的 学习动机、兴趣和能力,并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各学习领域均能订定配对 目标的计划,并贯彻执行。

 学校能够恰当调拨人力和财政资源,以及为教师创造空间,支援和落实所订定 的课程政策和计划。课程负责人能有效发挥课程领导职能,充分落实所订的工 作。各学习领域能透过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善用学与教讨论和观摩的机会,针 对重点安排不同的校本专业发展活动,如共同备课、观课、行动研究等,成功 建立专业分享文化,增加教师协作交流的机会,有效提升学与教的质素。

 学校配合学生程度、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制定家课和评估政策,透过学校网页 等途径,适时向家长阐述有关政策和保持紧密沟通,并鼓励家长就子女的课业 表现给予回馈。各学习领域能够落实学校所制定的家课和评估政策,设计有效 益的家课,有策略地实施促进学习的评估,并进一步帮助学生连系学习与评估

注五,培养自主学习。学校能按教学目标,善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如引入学生 自评、互评及家长评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适时地藉有效的回馈,

促进学习。评估内容能涵盖学生的知识、态度和能力。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

注三 ‧ 五种基要学习经历:德育及公民教育、智能发展、社会服务、体艺发展、与工作有关的经验;

‧ 七个学习宗旨:责任感、国民身份认同、阅读习惯、语文能力、学习能力、八个学习领域的知识、健康生活方式;

‧ 四个关键项目:德育及公民教育(包括国民教育及基本法教育)、从阅读中学习(包括跨课程阅读)、专题研习(包括个别 及跨学科)、运用资讯科技进行互动学习(包括电子学习)。

注四 价值观是学生应发展的外显或内在的信念,是行为和决策的准则,建议学校将「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民 身份认同」、「承担精神」、「诚信」和「关爱」,列为七种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

注五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有效学习的习惯,学生不应只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判断他们的答案是对或错,或只由教师为他们提供改 善学习的方法,而应更积极地连系学习与评估,即「作为学习的评估」。在「作为学习的评估」上,学生须认识学习目标、自 我监察学习进展、基于回馈反思学习的内容及策略、调节学习的方法及其后的学习目标、甚至规划未来的学习方向。

(20)

能力设计课业,巩固和延展学生所学。课业的设计能突显各学习领域的学习 重点和适当涵盖跨课程学习元素,有效发展学生的共通能力。学校有系统地 记录学生在学业和学业以外的表现和经历,能充分反映学生在各方面的成就 和能力。

 学校制定清晰的监察机制,通过不同方式,适时而有效地监察课程的落实。

学校能因应课程发展重点,采同适切的措施,如观课、查阅簿册等掌握各项教 学计划和学习活动的实施情况,清楚了解课程发展和学与教的成效。各学习领 域有目标和策略地检讨和反思工作成果,帮助调适课程发展路向。教师透过交 流和讨论,检讨课程架构和设计,以及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各项活动表现。学 校善用各种评估资料,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难点,并持续跟进,且有效 回馈课程规划和学与教策略,整体提升学与教的质素。

(21)

18

尚可表现举隅

 学校有配合教育发展趋势,并按办学宗旨及学生的能力和需要,制定校本课程 发展目标和推行策略。学校的课程架构涵盖各个学习领域,能为学生提供全方 位学习的机会,亦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培养学生的知识、共通能力、正面价 值观和态度,并运用四个关键项目的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学校根据课程目标 检视课程的均衡性,以及制定评估政策。然而,图书馆与科组的协作有待加强,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 学校大致能调拨人力和财政资源,以及为教师创造空间,支援所订定的课程策 略和计划。课程负责人尚未充分发挥课程领导职能,以推动及完善整体课程规 划与发展。学校投放资源照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如安排分组教学、课堂以 外的学习支援和延伸学习等,惟在调适课程和订定教学策略方面未有充分照顾 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或能力。部分学习领域能透过观课和学与教方面的讨论,

提升教师协作交流。

 学校透过学校网页等途径让家长知悉家课和评估政策。部分学习领域能够执行 学校所制定的家课和评估政策,大致掌握评估促进学习的概念。学校运用不同 的评估方式,初步引入学生和家长参与评估,并尝试参考不同的评估数据,促 进学生的学习。评估内容涵盖学生的知识、态度和能力,深浅程度适中。部分 课业的设计能照顾学生的能力和需要,内容和形式配合学科的学习重点。课业 多以巩固学习为主;部分课业能帮助学生发展共通能力。部分教师能就学生的 课业表现给予具体回馈,帮助学生改善学习。

 学校已设立机制监察课程的实施,亦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检视工作,如透过观课、

查阅簿册等,了解课程的推展和成效。学校透过蒐集和运用与课程及学习评估 有关的资料和数据,评估课程计划、实施情况,以及学生学习表现,惟部分学 习领域在课程评鉴方面的工作尚见不足,未有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 难点,亦未能善用评估结果回馈课程规划和学与教政策,以提升学与教的成效。

(22)

范 围 4: 学 生 学 习 和 教 学

表 现 指 标 要 点 问 题

4.1 学习过程  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及对学习感兴趣?

 学生能否有效运用学习策略和资源进行学习,以达成学习目 标 ?

 学生能否借着回馈改善学习?

4.2 学习表现  学生能否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学生在学习活动和课业的表现如何?

 学生的共通能力表现如何?

 学生的阅读习惯如何?

4.3 教学组织  教 师 如 何 配 合 教 学 目 标 及 学 生 的 能 力 去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采 取 适 切 的 教 学 策 略 ?

4.4 教学过程  教师能否有效运用传意技巧,让学生掌握所学?

 教师如何因应学生的学习需要,调节教学步伐及教学策略,

以 促 进 学 生 学 习 ?

 教 师 能 否 为 学 生 营 造 良 好 的 课 堂 学 习 环 境 ? 课 堂 管 理 是 否 有 效 ?

 教师能否提供不同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分享和交流经验,以 促 进 课 堂 互 动 , 提 升 学 习 效 能 ?

 教 师 是 否 具 备 专 业 知 识 和 良 好 的 教 学 态 度 ? 是 否 对 学 生 抱 有 适 切 的 期 望 ?

4.5 回馈跟进  教师能否有效给予学生适切的回馈,让学生知所改善?

 教 师 能 否 跟 进 学 生 的 学 习 进 展 , 并 提 供 机 会 让 学 生 延 展 学 习 ?

(23)

20

表现例证

优异表现举隅

 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能主动及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对学习甚有自 信。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具自学精神,用心聆听,勇于发问,乐于表达意见和 踊跃回应教师的提问。学生能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各种资源以达成学习目 标,包括能够熟练地运用资讯科技进行学习,扩阔学习空间;已建立阅读习惯,

掌握阅读策略,具备理解、分析及思维等研习能力。学生能掌握学习重点,懂 得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表现出独立学习 能力。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在回答问题及汇报时,学生表达清晰,说话 流畅兼有条理,大方得体;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学生乐意与同学交流,协作学 习,共同解决问题,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学生能认真地完成课业,课业具创 意。学生乐于接受意见,能持续借着回馈肯定自己的优点,辨识弱项,积极作 出改善,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 教师能按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动机、兴趣和能力等,订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 学习内容,并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供多样化的互动学习机会,为学生创设有 意义的学习情境,适当连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让学生 从参与学习中获得丰富的交流、协作与体验的机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共通能力。

教师配合教学目标,善用课室和学科资源及资讯科技,妥善布置学习环境以丰 富学生学习经历,培养学生自学精神。

 教师能熟练和准确地运用教学语言,进行学与教活动,既切合学生能力,亦提 供适当的语境,协助学生有效表达意见。教师讲解流畅生动、有条理,指示和 示范清楚,提问具层次,能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学习。教师能为学生 营造热烈的课堂学习环境,妥善管理课堂秩序,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引导学 生学习。教师具良好的专业知识,透彻掌握本科的知识和教学策略,教学态度 认真,富责任感,对学生抱有适切期望,能因应学生的学习进展,适当调适教 学节奏与学习内容,恰当地渗入培育学生正面价值观和态度的元素,并运用多 样化的教学策略,让不同能力的学生循序发展,同时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在学习 上追求卓越。

 教师能配合教学目标,采用相应的方式评估和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善用学生 自评、互评,促进学生多角度反思所学。教师经常鼓励学生表达意见和提供机 会让他们展示所学,适时赞赏学生的表现,并具体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善 的地方,以强化学生学习表现,引导学生自我完善。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总结所 学,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能安排延续课堂学习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巩固、

应用和深化课堂所学,启发思考,推动学生不断求进和发挥他们的潜能。

(24)

尚可表现举隅

 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能依循教师指示参与学习活动;上课留心,普遍遵守课堂 秩序,愿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及回应教师的提问,惟主动学习精神不强。学 生在回答问题及汇报时,普遍能表达清晰,语意完整。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学 生一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讨论及完成活动。学生大都接受意见,能借着回 馈知道自己的学习表现,并尝试作出改善。学生能明白学习重点,大致掌握知 识和技能,并依循教师的指示完成课业,课业整洁及有条理。学生普遍对阅读 感兴趣,阅读习惯已渐渐养成。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和运用资讯科技进 行学习,惟有关策略及技巧的运用未见深化,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亦不强。

 教师大致能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订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并安排多 元化的学习活动,协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教师普遍能针对教学目标,运用学 习材料和学科资源,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在设计及安排学习活动方面未有充分 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需要。

 教师采用配合学校政策的教学语言授课,讲解和指示清晰,能运用提问以维持 学生的学习动机,推进教学。部分教师能运用不同层次的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教师能按教学需要布置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严谨的 气氛下进行学习。教学以讲解为主,学生参与活动未够活跃,发展共通能力的 机会需要增加。教师具专业知识,了解本科发展情况,教学态度投入,对学生 有期望,支持及鼓励不同能力的学生投入学习。

 教师安排不同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并鼓励学生回应问题,能理解学生 的看法和指出学生错处,间有鼓励和赞赏学生,惟跟进未能具体适切以促进学 习。此外,教师能安排课堂以外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应用所学,巩固学习。

(25)

22

范畴三「校风及学生支援」

范 围 5: 学 生 支 援

表 现 指 标 要 点 问 题

5.1 学生成长支援  学校如何识别学生在成长支援上的各项需要?

 学校能否有效策划校本学生支援服务?

 学校如何为学生安排切合他们个人成长需要的学习经历,

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订定个人的学习目标?

 学校如何为学生安排切合他们群性发展需要的支援策略,

以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提升学生的 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

 学校能否为有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注 六提供适切的支援,使 他们融入校园生活,发挥潜能?

 学校如何评鉴学生成长支援服务的成效?

5.2 学校气氛  教职员、师生和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如何?

 学校按其办学宗旨和目标建立了怎样的校园生活特质?

 学校的校园生活特质如何影响学校的文化和发展?

注六 有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包括资优学生、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非华语学生、新来港学童等。

(26)

表现例证

优异表现举隅

 学校明白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态度、行为及心智发展实况,并能善用从不同 途径,如观察、持份者问卷、情意及社交表现评估套件等所得的资料,识别学 生在成长支援上的各项需要。学校设立良好的机制,就如何因应学生的需要,

照顾他们的成长发展达成共识,制订学生成长和支援的政策及措施,且备有整 全而具方向的发展计划,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活动和支援服务,并协助他们订 定和实践个人成长的目标。学校亦能透过完善的统筹、协调及监察机制,以全 校参与的精神,有效地实施校本学生发展和支援服务,以及评鉴其效能,并适 时作出灵活调配和跟进。

 学校适时利用生活化的题材及时事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厘清相 关的价值取向,然后作出合理的判断。学校妥善地安排学生参与校内、外不同 类型的成长经历活动或具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实践所学,发挥潜能,并适时 引导他们反思和检视学习成果,帮助他们提升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又 有系统地培训学生领袖,培养他们自行策划及组织活动的领导能力。学校能因 应不同成长阶段的学生的问题及需要,有策略地为他们提供适切的发展性、预 防性及补救性的学生辅导服务,巩固他们在个人和社群发展等方面的成长体 验,并培养他们的抗逆能力,帮助他们积极面对挑战。

 学校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及早了解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协助他们认识自己 的兴趣、能力及志向,以及衔接升学及就业的多元出路,从而作出知情和负责 任的选择,并将学业及事业抱负与全人发展及终身学习连结。学校亦能因应学 生的不同需要,提供小组及个别辅导和跟进,并善用资源,在现有升学就业辅 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扩阔和深化服务内容,以及提升教师团队的专业能量,推 动全面的生涯规划教育和适时作出检视及修订。

 学校有策略地营造一个关爱、和谐及互助的校园,透过班级经营及朋辈支援计 划,有效提升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学校亦透过有系统及周全的价值教育规划,

并配合正面的鼓励、奖惩制度及训辅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 的态度,尤其重视培养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民身份认同、承担精神、

诚信及关爱。

(27)

24

 学校已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生支援网络,有系统地透过群体活动,帮助学生发展 个人潜能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校有策略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机 会,拓宽学生视野,带领学生跑出课室,认识社会、国家及世界,以丰富他们 的学习经历。学校也会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评估学生在学业和学业以外的表现,

从而协助学生了解自己,订立个人的目标,力求进步。

 学校能及早识别有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并就各项歧视条例注七的要求,照顾学 生的多样性,建立共融文化。学校亦能全面及有系统地订定具体政策,确保每 个学生均能发挥潜能。学校有效落实统筹、推行、监察及评估的工作,各科组 能保持专业协作,善用资源,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支援服务,如辅导课程、增润 课程、衔接/ 启动课程、治疗服务等。为帮助教师更有效地照顾学生的不同需 要,学校有系统地制定合适的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提升专业水平。

 学校全体教职员能合力推动和营造积极进取的学校气氛。教职员对学生抱有适 切的期望,鼓励他们追求卓越,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自律守规,勤奋力学,尊 重教职员,对人有礼,同学间相处融洽,彼此友爱,积极投入学校活动和服务。

 教职员和学生热爱校园生活,凝聚力强,能贯彻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发扬 学校的优良传统文化。教师积极推动教研工作,以专业态度提升学与教的效能,

持续地建构学习社群的文化。

注七 各项歧视条例是指《残疾歧视条例教育实务守则》、《性别歧视条例》、《家庭岗位歧视条例》、《种族歧视条例》等。

(28)

尚可表现举隅

 学校能识别学生在成长支援上的基本需要,并因应他们的成长需要,提供足够 的学习经历。各科组能策划相关的活动,以配合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学校 亦开始带动科组间协作文化,惟监察机制尚欠完善,未能恰当地运用评估资料,

分析及评鉴整体支援计划和措施的成效,进行跟进,回馈策划。

 学校能透过校本辅导服务、品德及健康教育和个人辅导等,为学生在自我认识、

人际关系及群体生活各方面提供不同的经验或培训,启发学生的心智发展,锻 炼学生的体魄,帮助学生管理情绪,建立个人兴趣,汲取与成长阶段相关的知 识。学校尚能运用资源,例如「生涯规划津贴」,帮助学生及早了解个人的能 力、兴趣及志向,并为他们提供升学及就业资讯,协助他们透过追求自己的目 标,展现个人潜能,惟学校未能透过全校参与,有系统地在学生不同的发展阶 段,提供全面的生涯规划教育及适切的个人升学及就业支援和跟进。学校设有 不同的服务岗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积极服务他人的态度,惟相关活 动未能适时引导学生反思服务表现及提出改善的建议,帮助他们提升自我管理 能力和建立服务他人的信念。

 学校亦能透过清晰的奖惩制度、适切的辅导活动、重点的价值教育、领袖生培 训等,帮助学生遵守校规,懂得朋辈相处之道,学习照顾低年级学生,明白社 会规范及应有的价值取向。然而,学校尚未建立一个全面的学生支援网络,适 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支援。

 学校能识别有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并关注各项歧视条例的要求,以照顾学生 的多样性。各科组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援服务,如辅导课程、增润课程、衔 接/ 启动课程、治疗服务等,惟学校未能充分促进科组间的协作,有系统地照 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亦未能持续检视资源运用的情况,以提升支援服 务质素和监察成效。

 学校领导层及中层管理人员能维系教职员间和谐的工作关系,促进彼此合作。

教职员关心学生,给予学生赞赏和鼓励,师生关系尚算良好。学生守规,尊重 教师,与别人和睦相处,愿意参与学校活动和服务。

 教职员认同学校的办学宗旨,各司其职,对学校活动和事务采取合作态度。学 生喜欢校园生活,对学校环境感到满意。学校定期自我检视,改善学校工作,

惟学校尚未建构学习社群的文化。

(29)

26

范 围 6: 学 校 伙 伴

表现指标 要点问题

6.1 家校合作  学校提供的家长教育怎样配合学生成长的需要?

 学校如何策动家长支援学校?

 学校如何协助家教会发挥作为家校桥梁的角色?

 学校是否有适切的渠道让家长表达意见?学校如何回应及跟进 家长的意见?

6.2 对外联系  学校是否能按发展需要与外界建立适切的联系?

 学校能否透过与外界的联系和协作,支援学生学习及学校的 重点发展工作?

 学校如何善用校友网络以支援学校发展?

(30)

表现例证

优异表现举隅

 学校视家长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伙伴,建立方便而多元化的渠道与家长保持密切 的联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家教会提供一个良好家校沟通的平台,有 效地蒐集和跟进家长对学校的意见,促进彼此紧密的合作。家长代表为校董会/

法团校董会成员,能据实及客观地向学校反映意见和作出建议,参与制订学校 政策。家教会委员热心积极、信任学校,认同和支持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视 家长为支援学生成长的伙伴,透过多元化的家长教育活动,提升家长教育子女 的知识和技巧。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并能对学校提供适切的支援。

 学校积极与社区及外间机构保持紧密的联系,除支援学校的发展外,更拓宽学 生视野和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学校因应发展需要有计划地引入外间机构与教 师就学校的关注事项进行专业交流与协作,有效地优化校本课程及学生支援服 务,促进全人发展。学校有策略地安排师生参与不同的交流活动及计划,促进 他们的成长。校友关心学校的发展,凝聚力强,积极参与校友会及学生支援计 划,协助学校持续发展。

尚可表现举隅

 学校重视家校合作,透过不同的渠道与家长保持联系。家教会可向学校反映意 见,有机会参与学校事务。家教会委员尚算积极,每年筹办不少联谊及亲子活 动,以促进家校合作和沟通,惟学校未能有策略地推动家长参与学校的发展工 作。学校的家长教育活动能配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有助家长辅助子女成长。家 长乐于参与家教会和学校活动,愿意和学校合作,了解学校的一般情况。

 学校与社区及外间机构保持联系,以支援学校推展不同的活动及计划,安排大 致能回应学校发展及学生的需要。学校引入校外资源为教师提供培训,尚能加 深他们对课程发展及学与教策略的认识。学校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及交流活 动,拓宽他们的视野。然而,学校未能按发展需要加强与外间机构的联系和专 业交流,以支援学校持续发展。学校与校友保持联系,校友乐于参与学校活动。

(31)

28

范畴四「学生表现」

注八

范 围 7: 态 度 和 行 为

表 现 指 标 要 点 问 题

7.1 情意发展和态度  学生对自我的观感如何?

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如何?

 学生的品德如何?他们在社会和谐、公民义务、国民身 份认同等方面的价值观如何?

 学生能否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如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保持情绪稳定和处理压力等?

7.2 群性发展  学生在社交技巧、人际关系和领导才能的表现如何?

 学生的行为及自律情况如何?

注八 「学生表现」范畴反映学校教育的成果及关注学生在『态度和行为』及『参与和成就』方面的表现。基于学校收生情况不同,

学生的背景和能力亦有差异,本局认为不宜在有关指标范围列举表现例证。学校应就校本发展的情况,对学生抱有合适的期望,

并透过定期的评估,监察学生的表现和进展,从而检视学校工作的成效。

(32)

范 围 8: 参 与 和 成 就

表 现 指 标 要 点 问 题

8.1 学业表现  学生在校内评估的表现如何?

 学生在公开考试的表现和增值表现如何?(中学适用)

 学生在其他与学业有关的表现和成就如何?

8.2 学业以外表现  学生在校内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和取得的成就如何?

 学 生 在 校 际 活 动 及 公 开/ 国 际 比 赛 的 参 与 情 况 和 取 得 的 成 就 如 何 ?

 学生在体适能方面的发展如何?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育局 课程发展处 数学教育组.

• 學校可依據 課程發展議會的指引,按其辦學宗旨及使命,並因應 校情、學生需要和社會期望等,發展具校本

z z 發展學生解難及 發展學生解難及 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 ,鼓勵學生運用 ,鼓勵學生運用 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

中医 学 学 学 学 中药学 中药学 中药学 中药学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 七年制中医学.. 七年制中医学

鉴于课程发展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一日千里,加上教育局课程发展处多 年来透过不同途径,搜集各界对历史课程及教学等方面的意见,课程发展议会于

2014 年底,首经贸颁布了一份《关于教师职务晋升的补充规定》 。其中教授 职务晋升的条件当中赫然写着:“出色完成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优秀” “任现职

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工作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的

同学们,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就要结束了,在丰富多样、活泼有趣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