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肆章 創作表現結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肆章 創作表現結果"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肆章 創作表現結果

第1節 敍事角色設計

本研究創作第一部份是手繪動畫,以鉛筆線稿手繪方式單張重覆構圖 , 使用原畫設定主要關鍵動作,並使用燈箱進行中間動畫的繪製,其原理類 似於現今電腦動畫數位化如flash 等軟體的 oinon 洋蔥皮功能,目的在以燈 光透視原理,將前一或二張的動作線為基準並做此張動作之徵調。繪製時必 須注意使用紙張的厚薄度是否可以接受燈光透過以利觀察到基準線,若是 使用磅數過厚的紙張便不易透光,而磅數過薄易因紙張本身太過透明而不 易進行掃瞄動作,此亦是創作者在使用此法時必須注意之細節。

發展演變為真實照片之設計表現延申,故事以時間為主題,人物以三 代做為對象,主角的設定由筆者本身因渴望時光的回朔而發想整體故事的 可能性而來,《愛麗絲夢遊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原是華特‧迪士尼在 1951 年出品的奇幻故事,由小女孩在睡夢中進入一個異想世界開始,並遭 遇到各種特殊的事物等有趣的故事。在本研究創作《Dear Alice in 1935》中,

由於筆者冀於主角亦是由某物進入另一時空中接續故事的開端,並遊走於 特殊的時空感當中,因而產生東方Alice 之構想而命之:

1、 第一段-手繪人物製作及動作設定

(一)主角設定-Alice 及奶奶陳招手繪線稿及動作模擬來源如下:

(2)

4-1(左上) 4-2(右上) 4-3(左下 4-4(右下) 《dear Alice in 1935》參考照片 資料來源:陳妍希 1986-1988

角色的設計是為了影片製作,數位動畫在處理上相較於傳統手繪師要方便迅速,

在第一段手繪動畫方式以真實照片影像為參考畫出素描鉛筆筆觸做為黑白灰 階的表現,如圖4-5,4-6 所示為第一階段草稿設定。

4-5 4-6 第一階段人物設計草圖

(3)

4-7《dear Alice in 1935》第一部分手繪角色初稿 圖 4-8《dear Alice in 1935》第一部分手繪角色初稿

4-9 左上) 4-10(右上) 4-11(左下 4-12(右下) 《dear Alice in 1935》第三部分角色陳招奶奶參考實照 參考照片 資料來源:陳妍希 1986-1988

(4)

(二) 動作設定及主觀鏡頭模擬

  

單張疊畫形式模擬角色 動作,由綠色框線表示 原畫部分;即一個動作 的起始點,其中間動畫

(棕框線)即為拆解動 作部分,每一格皆為一 張單獨的畫面。一個鏡 頭即為其全體之串連的 構成。

Cut 2-2

Cut 2-3

Cut 2-4

Cut 2-5

Cut 2-6

Cut 2-7

Cut 2-8

Cut 2-9 Cut 1-1

Cut 1-2

Cut 1-3

Cut 1-4

Cut 1-5

Cut 1-6

Cut 1-7

Cut 1-8

Cut 1-9

Cut 2-1 Cut 2-10

(5)

Alice 將完成的信置入 信封,此一動作運用手 繪再進行掃瞄,由鏡頭 1 預備動作開始至手高 點(原畫)為 10 張圖約 0.8 秒的時間,接續動 作 完成總 共使 用 18 張 全手繪線條稿。

Cut 3-1

Cut 3-2

Cut 3-3

Cut 3-4

Cut 3-5

Cut 3-6

Cut 3-7

Cut 3-8

CUT 3-9

Cut 3-10

Cut 3-11

Cut 3-12

Cut 3-13

Cut 3-14

Cut 3-15

Cut 3-16

Cut 3-17

CUT 3-18

(6)

Cut 6-1 Cut 6-10

Cut 6-2 Cut 6-11

Cut 6-3 Cut 6-12

Cut 6-4 Cut 6-13

Cut 6-5 Cut 6-14

Cut 6-6 Cut 6-15

Cut 6-7 Cut 6-16

Cut 6-8 Cut 6-17

Cut 6-9 Cut 6-18

鏡頭六,Alice 步行移 動於地板。由第一張至 第十八張停止運動。

(7)

Cut 10-1

Cut 10-2

Cut 10-3

Cut 10-4

Cut 10-5

Cut 10-6

Cut 10-7

Cut 10-8

Cut 10-9

Cut 10-10

Cut 10-11

Cut 10-12

Cut 10-13

Cut 10-14

Cut 10-15

Cut 10-16

Cut 10-17

Cut 10-18

Cut 10-19

Cut 10-20

Cut 10-21

Cut 10-22

Alice 拉開抽屜之後取出 糖果盒欲打開之動作鏡頭。

此鏡總共使用 22 張手繪 線稿,而相同部份原理同 賽璐珞畫片以圖層方式製 作,如糖果盒。關鍵原畫 為第 1、11 及第 22 張畫稿

(8)

Alice 取出盒中郵票貼 上信封之動作。此一動 作 鏡頭 使用 總數 19 張 手繪線稿,而手動作部 份 則使 用 14 張 ,其餘 部份為物件之轉移。做 為鏡頭主觀敍述。此一 鏡頭為連接第一及第二 段向量動畫關鍵鏡頭。

Cut 12-1 Cut 12-10

Cut 12-2 Cut 12-11

Cut 12-3 Cut 12-12

Cut 12-4 Cut 12-13

Cut 12-5 Cut 12-14

Cut 12-6 Cut 12-15

Cut 12-7 Cut 12-16

Cut 12-8 Cut 12-17

Cut 12-9 Cut 12-18

Cut 12-19

(9)

二、第二段-向量人物製作

(一)延申第一段人物主要外形,繪出向量式色感飽滿豐富之角色設計,

動畫主要人物為Alice 及孩提時代同為七歲的奶奶陳招。

(二)設計面考量為兩者同樣長相,唯髮色及裝束稍有差異。主要配合動畫 在進行至第二段(1935 年)後之敍事排列,造成觀者產生視覺焦點 模糊之處。

圖4-13 第二部分向量動畫角色設定圖

圖4-14 第二部分向量動畫角色設定圖-陳招

(10)

圖4-15 第二部分向量動畫角色設定圖-Alice

(三)主要向量角色說明 

圖 4-16 陳招奶奶正面全身 圖 4-17 陳招奶奶背面全身 圖 4-18 陳招奶奶側面全身

(11)

圖 4-19 Alice 正面像 圖 4-20 陳招奶奶背面及弟弟半身像

主角 Alice 及陳招奶奶設定為相同外型,唯髮色稍有不同,而所拿之關鍵物 各代表情節接續點的接口(Alice 手上之信件)及時代背景。

圖 4-21 4-22 4-23 (左 中 右) 1935 年舊書攤景設定人物

(12)

圖 4-24(左上) 圖 4-25(中上) 街景女人 圖 4-26(右上) 衝景小孩

圖 4-27 衝景老人    圖 4-28 弄堂老人 圖 4-29 雜貨鋪老闆

(13)

三、第三段-偶形人物製作

以接續第二段故事性架構為前提,製作立體偶型人物以Alice 在第二段向量 型為主,做材質黏土人偶設計。角色考量為其支架及關節是否可操作預設之動作 及特徵是否相符第二段,以利串連整體敍事線的進行。

圖 4-30 左 4-31 中 4-32 右 Alice 偶型製作

敍事角色為故事中扮演說故事或帶領觀者了解下一步故事的重要元素,在 本研究當中其故事必須為三段表現手法各異的動畫做整合串連的動作,當時間 在線性中跳躍,人物必須使觀眾可以做直接聯想;即第一段手繪的 Alice 及第 二段向量 Alice、第三段偶形 Alice,在故事當中必須可以讓觀眾辨認出為同一 個角色,任由其材質變化而以其不間斷的敍事來進行線性故事的推論。若是角色 差異明顯,將形成三段各異的獨立性故事結構,必將成為另一種敍事模式,本 研究暫不做此方向推論。

圖 4-33 各段角色材質演進

(14)

第二節 敍事分鏡腳本設計

分鏡表(story boards)即為故事發展的根據,原為一種藉由圖畫供導演找出發 展影片劇情的方法。尤以故事敍事觀點設計及修改每一個鏡頭,亦是創作者用來 解釋其創作重心的重要依據。

進行分鏡的前置作業即確定整體故事的結構,從建立色與情境、衝突的媒介 或故事轉折點、發展衝突及故事高潮及最終如何結束等,都決定整體敍事及時間 如何安排及發展,之中包含有背景、動作、取景以及鏡頭的移動,也因此衍生出 分鏡的重要功能。動畫如電影一般是由各不同的部分所組成,只有當部分合成之 後,整體的作用才會顯現出來,分鏡可以說是解釋這一套系統的橋樑,下圖4- 為手繪動畫分鏡表初稿,與接續所實際完成之展示用最終分鏡有所不同,如同 整理初步構想及畫出實際鏡頭可做出的百分比度。

圖4-34《dear Alice in 1935》動畫手繪分鏡初稿

(15)

分 鏡 表

﹙Story board﹚

作品名稱: Dear Alice in 1935 鏡 次:A 段手繪 1-5 (約 17sec) 導 演: ca 繪製者:ca

鏡次 畫面內容 畫面說明 聲音及備注 SEC

1

窗外入鏡,黑夜

(zoom in)

音樂 ( zoom in )

3

2

畫面帶到紙面 (CU—MU in)  往下拉,上面 是阿媽和小女孩

線圖

鉛筆畫畫聲 晰晰囌囌…

2

3

主角Alice 拿筆 在畫畫( MU )

晰晰囌囌…

3

4

畫完之後放下 筆 (正面)

“啪”!

筆落聲 5

5

把信折起來,放 到信封中 10/23 毛片

4

第 1 頁 補間

(16)

分 鏡 表

﹙Story board﹚

作品名稱:Dear Alice in 1935 鏡 次:A 段手繪 6-10(約 22 sec) 導 演: ca 繪製者:ca

鏡次 畫面內容 畫面說明 聲音及備注 SEC

6

Alice 走向房間 腳( CU )

手繪工作日:2

4

7

漸漸進入房間 (+場景)

手繪工作日:2

開門聲

3

8

Alice 視角主鏡 走向房間櫃子方

向….

使用影像拍攝

5

9

Alice 視角主鏡 走向房間櫃子方

向….

遠—近

使用影像拍攝

4

10

伸出手拉抽屜 動作1-2-3

6

第 2 頁

1

3

2

(17)

分 鏡 表

﹙Story board﹚

作品名稱:Dear Alice in 1935 鏡 次:A 段手繪 11-15(約 19 sec) 導 演: ca 繪製者:ca

鏡次 畫面內容 畫面說明 聲音及備注 SEC

11

Alice 視角主鏡 抽屜出現一只 鐵盒

背景音樂

4

12

Alice 視角主鏡 盒 子 被 打 開,鏡頭 拉 近 至 盒 子 — 拉 遠 — 留 盒 子 及 手 打開的動作

3

13

Alice 視角主鏡 接12 鏡,盒子被 打 開 , 漸 露 出 兩 張郵票

3

14

Alice 臉部特寫

(CU)

專注的拿起郵 票,配合眨眼兩 下

4

15

Alice 視角主鏡 貼上老郵票-

zoom in 鏡頭拉近

—郵票放大

暫時停格

5

第3 頁

(18)

分 鏡 表

﹙Story board﹚

作品名稱:Dear Alice in 1935 鏡 次:B 段向量 16-20(約 15 sec) 導 演:ca 繪製者:ca

鏡次 畫面內容 畫面說明 聲音及備注 SEC

16

郵票(CU ) zoom in…

以A 段手繪為接 續點

車陣聲

4

17

淡入

進入第二段全彩 向量時代1935

2

18

下雨街景 淅瀝雨聲

3

19

Alice 左右張望 老鐘滴答聲

3

20

鏡頭轉向老鐘

(MU)

老鐘滴答聲 3

第 4 頁

(19)

分 鏡 表

﹙Story board﹚

作品名稱:Dear Alice in 1935 鏡 次:B 段向量 21-25(約 13 sec) 導 演:ca 繪製者:ca

鏡次 畫面內容 畫面說明 聲音及備注 SEC

21

大鐘響起

整 點

“咚咚咚…”

2

22

Alice 發現自己站 在1935 老年代公

寓樓梯上…

( LS )

3

23

街景1 公車過,奶奶陳

背弟弟由對街往 鏡頭正前行

2

24

漸近 走來 zoom in

(LS—MS) 3

25

陳招奶奶走過

舊書攤 3

第 5 頁

(20)

分 鏡 表

﹙Story board﹚

作品名稱:Dear Alice in 1935 鏡 次:B 段向量 26-30(約 13 sec) 導 演:ca 繪製者:ca

鏡次 畫面內容 畫面說明 聲音及備注 SEC

26

街景2 陳招奶奶經過

( LMS)

背景音樂 3

27

走過雜貨鋪 停住

鏡頭重心 4

28

LS—MS 目光焦點集中

2

29

從零食玻璃罐看

出去… 2

30

( CU )

2

第 6 頁

(21)

分 鏡 表

﹙Story board﹚

作品名稱:Dear Alice in 1935 鏡 次:B 段向量 31-35(約 23 sec) 導 演:ca 繪製者:ca

鏡次 畫面內容 畫面說明 聲音及備注 SEC

31

( MS)

背面走過老巷弄 邊吃零嘴..

背景音樂轉折 處起始 4

32

連續動作

( MS—LS) 弄堂

背景音樂轉折 6

33

陳招背弟弟 開門推入內 鏡頭開始尾隨

其後…

配樂轉懸疑 4

34

進入門後—川堂

燈光昏暗 鏡位持續移動..

3

35

鏡頭直線上拉

帶入Alice 半身

背景音樂轉折

處 6

第 7 頁

(22)

分 鏡 表

﹙Story board﹚

作品名稱:Dear Alice in 1935 鏡 次:B 段向量 36-40(約 19 sec) 導 演:ca 繪製者:ca

鏡次 畫面內容 畫面說明 聲音及備注 SEC

36

拉上鏡35 之後

帶Alice 正面角度 為原來鏡22 之點

背景音樂稍弱..

3

37

鏡頭轉兩人側身

同時入鏡並稍停 5

38

Zoom in—CU Alice(右) 及陳招 奶奶(左)對望眨眼

背景音樂轉折 5

39

畫面由黑進入 暗巷弄堂裡溼地

2

40

漸遠 Zoom out-MS-LS 兩人坐在三輪推

車上吃蔥餅

4

   

第 8 頁

(23)

分 鏡 表

﹙Story board﹚

作品名稱:Dear Alice in 1935 鏡 次:B 段向量 41-C 段偶 45(約 16 sec) 導 演:ca 繪製者:ca

鏡次 畫面內容 畫面說明 聲音及備注 SEC

41

( Zoom in)

場景老相館

背景音樂 3

42

( MS)

照相師傳動作 3

43

陳招奶奶及 Alice 鏡頭前 (MS)

----接一陣閃光 !

背景音樂漸弱 4

44

鏡頭帶入第三段

偶動,由黑轉入 畫面.-由向量轉

真實

背景音樂大轉 折點!

(驚異) 3

45

鏡頭拉遠

──兩人合照

背景音樂轉折 處---接爵士調 3

第 9 頁

(24)

分 鏡 表

﹙Story board﹚

作品名稱:Dear Alice in 1935 鏡 次:C 段偶 46-50(約 21 sec) 導 演:ca 繪製者:ca

鏡次 畫面內容 畫面說明 聲音及備注 SEC

46

(LS)

奶奶手取照 鏡位鳥瞰

5

47

連續動作

( LS—MS) 2

48

陳招奶奶正面 特寫—注視照片

5

49

鏡位拉左

CS--MS 4

50

鏡頭由奶奶視線

帶向Alice

背景音樂轉折

處 5

第 10 頁

(25)

分 鏡 表

﹙Story board﹚

作品名稱:Dear Alice in 1935 鏡 次:C 段偶 51-55(約 22 sec) 導 演:ca 繪製者:ca

鏡次 畫面內容 畫面說明 聲音及備注 SEC

51

( MS) 轉頭 視線移動

3

52

鏡位秒動

LS

說明環境及動作

5

53

CS 眼神注視點

4

54

Zoom in

注視點 3

55

鏡頭直線拉 帶入電視螢幕 (第三個轉折處)

-以進入第一段 迴圈開始

背景音樂轉折

處 7

第 11 頁

(26)

本研究實驗動畫的第三段模型偶動畫,其分鏡表的關係並不像手繪動 畫如此密切,與手繪動畫相較之下更接近實際演出,一旦這些偶角色與他 們所在的環境被建立起來,便不能被改變。整體故事必須藉由攝影機位置及 角度來發展而無法做出彈性廣的動作。每一個場景的取景以及攝影機角度仍 然應該在分鏡中清楚及記載。由於偶動畫必須配合其細緻的微調操偶動作,

因此除了分鏡又多了許多操作時動畫師必須同時注意是否入鏡的攝影現場 環境細節如燈光打照及反光板等。

分鏡表與完成的影片會有些許可接受範圍的差距,但分鏡表是組成最後剪 接影像及後製的一個重要依據,在創造每一個場景的架構時,於劇情中選 擇一個點來改變敍事觀點,或剪接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場景,如此構成基本 的蒙太奇式敍事手法,再運用此類手法來進行時間的排列組合,下節將討 論分鏡中所採用的背景在三種不同模式的動畫之下如何產生及運作,並以 本研究創作《dear Alice in 1935》進行實驗分析 。

(27)

第3節 情境串連背景製作

背景是動畫生命之一,其可說是一手掌握了整個故事的氛圍及空間感。製作 的重點除了創作者本身對於構圖的美感,在敍事層面必須考量鏡頭在轉移時其 鏡位方向是否可以配合其所製作的背景,兩者之間必須相互輔成,背景必須具 有說明角色的位置及現況;以及同時擔負起襯托角色而不太突出的特別地位。

如早期六O年代末,在使用手繪動畫時背景必須是和前景人物開來製作,

以賽璐珞片經霧面的處理與背景相結合而使質感不至落差太大。現今使用電腦作 業處理動畫過程,風格化的版面配置所表現的差異極大,作業分工依然很細。向 量式的背景配圖方式亦如早期使用手繪賽璐珞片般的原理,只是數位化過程中 仍免不了以分層次的概念去執行。

圖 4-35 背景影深分層

資料來源:《動畫技巧百科》遠流 , 2000/1 月 朦朧背景,模糊的級色或灰色

背景的樹

角色

前景的樹及枝幹

(28)

以下為本研究分兩部分說明創作背景要點:

1、 創作背景製作

以敍事進行的方向進行背景架設及人物配置,在第一段手繪當中背景主以 攝影方式,結合手繪動畫構成,即為2005 之室內場景:

動線為Alice 開門之後進入房間的主觀角度,背景以無彩貫穿全段手繪,主 要在於可辨認性及其黑白層次,配合人物鉛筆線條的手繪感。當整段背景進入至 動畫第二段向量型式當時,影片隨即以彩色的型態出現,背景的色彩著重於 1935 年的氛圍。使用方式為手繪及電腦進行老照片的翻修再繪動作,並試圖摸 擬當時背景所在行人的步調及節奏。

圖 4-36(左上) 4-37(右上) 4-38(左下) 4-39(右下) 第一階段影像製作背景

(29)

4-42 上海 30 年代老書攤

    

4-43 《Alice in 1935》舊書攤場景

(30)

圖4-44 上海外灘的街道景老照片

例二為《Alice in 1935》場景連接第一段黑白手繪及第二段彩色向量動畫的接點處,

此照原為三O年代上海外灘的街道景,在故事中為重要銜接畫面,筆者運用電 腦繪圖技巧,由最初發展形式至全彩的考量如下。

 

  圖 4-45 郵票第一次單色版本 圖 4-46 郵票第二次彩版背景-藍

(31)

背景所需要注意處即所動之物及固定物須做分層的動作,以進行下一個動 畫組裝的工作。

圖4-48 北平町老照片, 1938 鄧南光攝

圖4-49《dear Alice in 1935》街道場景

圖4-47 中場景由於必須考量角色貫穿走過兩柱之間及交錯行走等問題,因 此必須注意在製作時繪圖採前景-中景-遠景的概念將其物件分開處理。角 色在分開的圖層裡依序被置入背景中,然後放進flash 作動作的合成。

(32)

         圖4-50 古早雜貨鋪老相片

在《dear Alice in 1935》動畫當中,有一個主角陳招奶奶背著年糼弟弟走過街 道雜貨鋪前觀望的鏡,其景在筆者摸擬約三O年代的情境以電腦繪圖產生。

圖 4-51 《dear Alice in 1935》雜貨鋪景-模糊版

圖 4-52 《dear Alice in 1935》雜貨鋪景-打光版

(33)

角色的動向需要背景及鏡頭的移動共同配合,同時視覺動向亦不能出 現方向矛盾的情況,如圖4-53 為陳招奶奶推門入室的方位,筆者參考實際 照片更改其方向,才不致造成觀者動向錯亂。

圖 4-53 《dear Alice in 1935》川堂入口場景發展圖

(34)

圖 4- 54《dear Alice in 1935》弄鬧場景發展圖

2、 模型式動畫背景

此部分為說明本研究實驗性動畫的第三階段創作,其背景因為動畫型 式由向量接續至偶動畫,因此場景由手繪即變化成立體模型製作。

模型動畫中,背景的細節及現實感程度等端看影片的主題及風格走向 而定,而不論場景的風格及尺寸為何,其真實的存在感和第二段中向量式 動畫背景的空間感有極明顯的差異。此即為第三段,劇情在Alice 在 1935 年 與同是七歲的陳招相見並成為朋友之後,由一部老照相機的閃光下結束向 量動畫而再次進入2005 年的偶動畫階段。其動畫場景為製作成 90 立體方公 分的正方形房間內進行停格拍攝作業。

圖4-55《dear Alice in 1935》第三段動畫拍攝場景

(35)

      

圖 4-56 《dear Alice in1935》第三段動畫場景一隅

在進行偶動畫時除了操偶的作業以外,場景中的道具佔極重要地位,須考 慮在道具周圍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偶自由移動與調整其姿勢。

(36)

第四節 動畫敍事結構之組裝設計

本研究實驗三組不同形式動畫,由同一故事架構成直線支架串起,以頭尾 相接的形式,其敍事應用在動畫實驗之上;而不同媒材的動畫亦套組在同一敍 事發展上,在三段各異媒材的動畫當中,各使用不同的材料及方式,最後用來 架構整體故事的動畫組裝工作便相當重要,即順序關係敍事的發展。

圖 4-57 本研究創作串接型式圖

 

第一段 手繪動畫

第二段 向量動畫

第三段 偶動畫

第一段 手繪動畫

第二段 向量動畫

第二段 向量動畫

第三段 偶動畫

第三段 偶動畫 第一段 手繪動畫

(37)

一、動畫段落分述

第一段故事敍事(手繪):

夜晚,Alice 正在客廳中寫一封給奶奶陳招的信,想要安憵生病中的奶奶,

當她寫完之後,走入房間打開抽屜中的糖果鐵盒,取出了一張印有古老街道的 郵票貼上信封。

第二段故事敍事(向量):

郵票中的世界由黑白轉為彩色,故事年代由西元2005 轉變為 1935,Alice 睜圓了眼,驚訝地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裝潢老舊的公寓樓梯口….而此時鏡頭轉 由年幼時代的陳招主導觀眾的視覺。她背著弟弟在午后的街上行走,正往回家的 方向移動,沿途經過了舊書攤、雜貨鋪等,經過幾條街;在弄堂中穿梭走動,終 於在開門的那一剎那,故事開始另一個轉折點,當陳招走向川堂抬頭看去,目 光正好與前一刻站在樓梯口的Alice 兩眼對望….兩人變成好朋友,陳招帶領 Alice 一同遊玩,體會 1935 年孩提的樂趣,就在老照相師傳按下兩人合照快門 的當下,一陣閃光“啪!”畫面固定在兩人合照的那張照片。

第三段故事敍事(偶形):

鏡頭由照片開始漸漸地拉遠,場景是在房間當中,年代是2005,原來是年 邁生病中的奶奶正坐在床上,翻看老鐵盒中保存的古老照片,那張照片即是當 她年幼時與那個和她長相一模一樣的女孩所拍的留影,但女孩的臉部部份已經 模糊看不太清楚了……..,老鐵盒中還有一封字跡早已因歲月及遷屣而難以辨認 的信封,仔細看就是在第一段當中Alice 寫給奶奶的信……此時,奶奶轉向正在 房間裡看電視的小Alice,電視中正在播放的是一個小女孩在畫畫….。

(38)

二、不同的敍事組合方式

以上為三段不同形式動畫的主要故事內容,如此若以圖4-55 的三種序列排 列,便可以在線性結構的模式之下創作出分不出開頭與結尾的弔詭性敍事故事。

故事若是由A模式來進行時間排列,可以得到上述的敍事結果;唯第一段連接 至第二段的接點關鍵物為郵票;而第二段連接至第三段的接點關鍵物為合照,

但有趣的是筆者在第二章所提到的循環式的概念,目前為止皆在直線的有始有 終模式發展,意即,再以第三段偶形動畫連接至第一段手繪動畫,使整個動畫 影片呈現一直不斷循環的故事情節,此時必須再設計一個關鍵點可以做為一、三 段不同形

式動畫的銜接,筆者設計即為小Alice 在奶奶房間所看的電視;其正在播放的就 是第一段動畫的入口。可想而知,接下來的情況會如圖4-56 所示。

圖4-58 本研究創作循環模型圖

     

第一段 手繪動畫

第一段

第二段 向量動畫 第三段

偶動畫

(39)

圖4-59 本研究創作人物漸變預設設定

最後階段組裝動畫並進行敍事性線性測試,若三段鏈接功能,即可以 成為一圖形吊詭式結構,在多次播放下做觀眾難以辦認故事的開頭為何,

因此不做片頭及片尾設定如此方可使故事循環不斷。

(40)

第五節 本章小結

本研究以敍事之觀點實驗其動畫在段落上發展的可行性,經由最初線性結 構述說整個故事-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結構,至跳躍式的敍事,其中又包含影 片本身在剪輯上所運用的蒙太奇等手法,雖然同在主題上構成敍事進行的問題,

而以時間結構做為整體影片的構成要素,影段性的架構改變又是另一種鏡頭之 外的敍事。筆者認為,動畫片本身有其電影鏡頭帶領觀眾了解故事情節的功能,

而另一角度卻又更加自由廣泛,以電影發展論,若是形式風格不同於一般商業 電影或好萊塢式電影,其影片類型即被歸納為實驗或美術電影,而動畫類在本 質上本就非以實體拍攝為一開始的發展,而是動畫師以手繪方式及想像去呈現 出各式的形體及故事內容,可以說發展上自由度更加廣濶,在技術上的運用也 不同於一般電影。

動畫發展至此,已開始由各種表現媒材及主題性証明其多樣的氣氛及情感 深度,其主題歸有戲劇性、抒情類、說教式、商業廣告類、兒童類、喜劇類及科幻類

……等不勝枚舉。現今的動畫在創作者本身經歷及時代發展媒體進步之下,其所 運用的方式更加多元,影像拼貼等方式,早已納入創作範圍,筆者在探討形式 做法之餘,深覺愈來愈多的實驗及個人風格動畫,其所欲表達之敍事內涵則是 在形式背後更加重要的研究核心。

數據

圖 4-5 4-6 第一階段人物設計草圖
圖 4-9 左上) 4-10(右上) 4-11(左下 4-12(右下) 《dear Alice in 1935》第三部分角色陳招奶奶參考實照 參考照片  資料來源:陳妍希 1986-1988
圖 4-15 第二部分向量動畫角色設定圖-Alice
圖 4-21 4-22 4-23 (左 中 右) 1935 年舊書攤景設定人物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表 6.3.2 為不同電壓下,驅動整個系統運作所需電流。圖 6.3.2 為 測試情形。其中紅燈代表正常工作。結果證明只要太陽能板能夠提供

事實上,就算不是經濟不景,由於現代化下都市生活的發展,經濟和社會情況轉變,對

一、下表為一年三班票選衛生股長 的得票結果,得票數最多的為 衛生股長,請完成表格並回答 問題(○代表票數). (

有一長條型鏈子,其外型由邊長為 1 公分的正六邊形排列而成。如下 圖表示此鏈之任一段花紋,其中每個黑色六邊形與 6 個白色六邊形相

有一長條型鏈子,其外型由邊長為 1 公分的正六邊形排 列而成。如下圖表示此鏈之任一段花紋,其中每個黑色 六邊形與 6 個白色六邊形相鄰。若鏈子上有

中國白話文學由新文學運動肇始,作家即努力求新求變。第二次世

 在 pop 的同時,以 pop 出的元素為左界 ,即將 push 的元素為右界 ,且因為原 stack 中高度為 遞增關係,所以高度必為即將 pop 出的元素代

由於此,遂使觀音轉向女神趨近,性質為之一變,成為守護航海平 安之神而被祀奉於海中之島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