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計畫申請書(修正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計畫申請書(修正版) "

Copied!
3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期程(106 年度-108 年度)

計畫申請書(修正版)

The Cradle for the Technological Elite

提報學校: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提報日期:106 年 1 月 20 日

承辦人:洪 醒 漢

校 長:陳 貴 生

(2)

II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課程與教學前瞻計畫 第二期程(106年-108年)申請計畫書

目 錄

壹、校本課程發展基礎與潛力...1

一、學校願景與計畫目標...2

二、現況分析...3

三、校本課程發展...4

四、省思與因應... 10

貳、校本課程規劃與實施...11

一、面向一:課程發展...11

二、面向二:教師教學專業精進...22

三、面向三:學校教育政策重點發展...26

四、面向四:自主管理機制...31

參、預期成果...35

(3)

1

臺北市公私立高中職課程與教學前瞻計畫

第二期程 (106 年-108 年) 申請書撰寫架構及說明

壹、校本課程發展基礎與潛力

在歷經領先計畫 3 年規 劃引導下,本校創建跨領域 特色課程與延續教師社群,

除發展成各科特色外,並且 演化成跨校特色課程,105 學 年度開始與師大附中合作跨 校選修課程。藉課程與教學 領先的實踐,發展校本課程 亮點,一方面逐步充實數位 化及專業設備的教學環境、

更新技職專業所需之設備;另一方面,透過精進課程之內容,落實學生分組教學 與共同選修時段、教師間科際整合對話、引導學生理論與技術並重發展,以創建 新學校願景。

圖 1 本校領先計畫架構圖

圖 2 本校領先計畫發展時程圖

(4)

2

從教師社群成立,逐年拓展發展學習共同體與翻轉教室,到社群發酵拓展 成跨領域特色課程,逐年改善與進步,藉由教師社群為基礎,拓展出三大課程特 色:

I. 由下而上的課程:每年針對跨領域特色課程選修學生、高三畢業生與新學期在 校生調查後,開設本學期特色課程,除配合教師專長外,考量學生建議與需 求,開設相應課程。如:105 學年度首次由學生自主(汽車科)對學校提出(課 程)需求,希望藉由 Arduino 課程提升專題實務應用之深度與廣度。

II. 跨群科協同課程:針對不同群科特性與專長不一,整合校內資源,由科與科 相互合作,提升學生多元發展。如機械科與建築科攜手拓展 3D 繪圖與列印 技術、汽車科融入電子科 Arduino 程式設計,將車輛工程技術朝向自動化科 技發展。

III. 跨校合作課程:自 105 學年度開啟與師大附中之合作,藉兩校跨校選課,讓 高中生體驗到職業學校群科特色、高職生學習更多元特色課程並拓展學習視 野,未來更經由均質化計畫合作,將進一步與北一女中、開平餐飲學校合作,

達成校際教育資源共享的目標。

一、學校願景與計畫目標:

大安高工向來給於社會大眾「臺北第一高工」的形象,學風自由且扎實,

並能適時教導學子面對未來各種環境挑戰。本校的軟、硬體資源,結合優良的師 資,呈現出多元及創新的教學模式。在教育資源及師資配置、學生成長、家長參 與各方面,使得大安學子在每日學習生活上無後顧之憂,教學設施也隨著時代進 步不斷更新改進。所以每年在國立升學率上屢創新高,在全國工科技藝競賽更大 放異彩,於理論與技能上呈現優異成果。本校更期望藉課程與教學前瞻計畫的實 踐,致力發展校本課程中的亮點,延續現有特色課程,更為 107 課綱實施提前因 應。本校願景規劃從領先計畫的「領航技職」逐漸提升至培育「科學素養與科技 能力」,希望能厚實學生科學素養與科技能力,讓大安高工能成為全球科技人才 的搖籃。

(5)

3

二、現況分析: SWOTS 分析

影響

因素 S(優勢) W(劣勢) O(機會) T(威脅) S(策略)

學 校 規 模

1.多元學制:本校 含職業類科 10 科 、 綜 合 高 中 部、綜合職能科 及 進 修 學 校 等 學制。

2.歷史悠久:本校 校 友 於 各 領 域 表現傑出,為國 家 培 育 頂 尖 工 業技術人才。

1.人均資源低:學 校規模大、學制 多,各項資源均 需分配。

2.人均空間少:因 班 級 數 多 學 生 學 習 與 活 動 空 間較少,需由學 校 統 籌 規 劃 分 配。

1.新建大樓:本校 於已規劃興建綜 合教學大樓,期 望滿足各跨領域 教 學 與 特 色 課 程、創新課程所 需。

2.科際整合、多元 試探:學制多、科 別多,可依此為 發展特色,整合 各科資源提供各 不同領域學生拓 展視野機會,激 盪出不同特色專 題。

1.群科差異較大:

學 校 實 有 六 大 群科,加上綜合 高 中 與 綜 合 職 能科,各屬性差 別 大 需 凝 聚 共 識。

2.科別差異大:職 業 學 校 教 師 分 為 一 般 學 科 及 專業學科,各教 師 發 展 歷 程 不 一,部分觀點未 必相同。

1.已於 103~105 年 度 獲 得 臺 北 市 教 學 與 課 程 領 先 計 畫 補 助 , 105 學年度獲得 優質化計畫。

2. 藉 領 先 計 畫 發 展校本特色、進 行 跨 科 跨 校 運 作、引進校友資 源,結合學校規 模與優勢,創造 不同發展機會。

學 生 素 質

1.資質優異:學生 來 源 與 素 質 優 良,學習潛能無 限,能夠激發教 師創新教學、不 斷精進的動力。

2.態度積極:許多 學 生 性 向 明 確,具備對技職 專業的熱忱,能 夠 激 勵 教 師 互 動 而 教 學 相 長,進而提升學 校整體競爭力。

1.制度異變:免試 入 學 名 額 逐 年 提升,特殊學生 也 逐 年 增 加 融 入,整體落差頗 大,使教師在課 程 教 學 及 班 級 經 營 的 挑 戰 增 大。

2.自主性強:各方 對 於 學 生 束 縛 能力減弱,致使 教 師 在 班 級 經 營 與 親 師 溝 通 上,需投入更多 心力。

1.多元智慧:本校 學 生 具 備 多 元 智 能 發 展 條 件,學校並能夠 提 供 多 元 學 習 機會。

2.多管道學習:學 生可塑性高,對 共 同 科 目 的 理 論 基 礎 學 習 良 好,足以進一步 發 展 理 論 與 專 業技能的對話。

1. 十 二 年 國 教 擴 大 免 試 入 學 方 案,高職容易淪 為次要選擇。

2. 學 生 目 前 就 讀 科別,仍以入學 成 績 做 為 選 擇 依據,無法適性 發展。

1. 透 過 領 先 計 畫 推動發展校內閱 讀、專題實作及 考取技術證照,

提升學生在專業 與人文之能力。

2. 利 用 教 育 部 均 質化、優質化與 臺北市領先計畫 等經費辦理相關 活動,強化國中 端宣導,吸引優 秀 學 生 就 讀 本 校。

3. 透 過 領 先 計 畫 開課業輔導、補 救與增廣教學相 關課程,減少學 生程度落差。

(6)

4 影響

因素 S(優勢) W(劣勢) O(機會) T(威脅) S(策略)

課 程 教 學

1. 新 課 綱 挑 戰 : 107 課程綱要賦 予 學 校 自 訂 校 本課程,課程設 計彈性加大。

2.科技改革:推動 務 實 致 用 課 程,激勵教師專 業進修之動機。

3. 教 專 發 展 與 評 鑑:引領並鼓勵 教 師 對 於 課 程 與 教 學 之 深 思 與發展,定時獲 得回饋,使全體 教 師 一 同 精 進 成長。

1.經費限制:特色 課程之發展,需 要 大 量 資 源 挹 注,方能更新相 關之軟體、硬體 設備,且需額外 空間配合,才能 辦理之。

2. 跨 科 整 合 及 學 生跑班、選修制 度的建立,考驗 教師橫向溝通之 能力。

1. 本 校 積 極 參 與 教育部、局之各 項計畫,爭取外 部資源挹注,利 於發展特色課程 之所需。

2.透過綜高、均質 化、優質化與領 先計畫經費,辦 理相關研習,精 進校本課程及強 化教師教學,使 課程內容發展至 益加成熟。

1. 一 般 科 目 教 學 時數增加,將壓 縮學生學習專業 技術之時間。

2. 社 會 上 考 試 領 導教學之風氣未 變,四技二專統 測考科將限縮學 生學習意願。

1. 鼓 勵 教 師 進 修 及研習,提升本 身技職知能。

2. 藉 執 行 領 先 計 畫,邀請科大教 授與業界講師共 同 審 議 本 校 課 程。

3. 結 合 科 技 大 學 策略聯盟,融入 大專院校資源,

指導學生進行專 題實作。

師 資 條 件

1. 全 校 教 師 平 均 年 齡 約 39.5 歲,有近 8 成教 師 處 於 富 有 教 學熱忱、勇於嘗 試創新、體能狀 況較佳,以及研 究 進 修 意 願 極 高的階段。

2. 教 師 積 極 參 與 優質化、均質化 與 領 先 計 畫 等 專案,能將新興 科 技 融 入 於 教 學中。

1. 資 深 教 師 逐 年 退休,影響對於 新進教師課程教 學以及班級經營 之經驗傳承。

2. 教 師 面 臨 家 長、學生多元的 需求,以及教育 改 革 政 策 的 壓 力,無論教學、

班級經營、親師 溝通等等工作皆 日益繁重。

1. 新 進 教 師 進 修 比例高,其接受 創 新 之 教 學 方 式、改進教學技 巧 等 挑 戰 能 力 佳。

2. 本 校 專 業 科 目 教師擁有技能檢 定證照,並與大 專院校交流,增 加 技 術 合 作 機 會。

3. 本 校 教 師 對 學 校 有 高 度 認 同 感 , 且 責 任 心 強,有利於推動 教 學 革 新 等 活 動。

1. 新 興 議 題 融 入 教學,教師須具 備多元化學識及 科 技 整 合 之 能 力。

2. 專 業 知 能 發 展 迅速,考驗著教 師如何及時習得 相關產業之知識 與技術。

1. 實 施 教 師 專 業 發展評鑑,建立 教學輔導教師制 度。

2. 持 續 參 與 優 質 化、均質化與領 先計畫等專案,

提升教師專業能 力、思考教學策 略,並進行課程 整體發展規劃。

3. 致 力 推 動 教 師 社群,並落實教 師 專 業 發 展 評 鑑,增進本校教 師素養與精進專 業能力。

三、校本課程發展:

(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

自 104 學年度起轉為學年度運作,104 年 1 至 6 月實施社群過度階段,自 104 年 8 月起改為學年度運作,行政端配合輔以社群教師共同不排課時段(共備時 間),並視需求提供社群運作所需經費與設備。

因應 107 課綱與特色課程開設需求,本校 104 學年度社群以規劃翻轉教學 與科本特色課程為本,輔以科際間對話與協同教學等議題,共開設 12 個教師專

(7)

5

業學習社群,至 105 年 10 月止,各科依據社群規劃運作,完成相應活動,並開 設研習場次 128 場次,參與教師人數達 2,154 人次。

創新教學社群課程討論 創新教學社群聚會 教學教材分享

表 1 103~105 學年度開設教師專業社群列表 序 社群名稱 開始

年度 成員數 對應特色課程 產出教材 教案件數 1 休閒運動大觀園社群 102 7 體適能用運用與復健課程 3 2 圖文傳播領域

設計社群 102 10

電腦繪圖課程

設計實務與方法課程 5 3 土木建築領域

特色課程研發社群 102 6 3D 場景電腦動畫課程 5 4 國文領域特色課程

研發社群 103 6

十節課教你上台

秀自己課程 2 5 電機領域特色課程

研發社群 103 7

電機控制特色課程

89S51-C 語言 5 6 汽車領域特色課程

研發社群 104 5

汽車科特色課程

手工具應用課程 2 7 資訊領域特色課程

研發社群 104 6 PBPD 專題課程 2 8 電子領域特色課程

研發社群 104 7 Arduino 裝置互動課程 3 9 自動控制領域特色

課程研發社群 104 9 電機控制特色課程 2 10 冷凍空調領域特色

課程研發社群 104 10 綠能科技專題課程 3 11 創新教學社群 104 7 數學差異化教學課程

工科中的數學課程 5 12 教學教材研發社群 104 7 閱讀文本分析課程 3

(8)

6

(二)本校既有特色選修課程

學校自 103 學年度第二學期起,已開設 4 學期跨領域特色課程,課程並逐年 拓展,不論在課程數量與選修人數均逐年增加(103 學年度第 2 學期 5 門、104 學年度第 1 學期 6 門、104 學年度第 2 學期 7 門、105 學年度第 1 學期 8 門),由 社群教師共同備課且合作推動特色課程,描繪出本校新課綱之課程發展藍圖。

表 2 103~105 學年度開設跨領域特色課程一覽表

課程 學生 師資

課程名稱 開課

科別 對象 選修 人數

本校

教師 備註 1 3D 動畫、機構模擬、

3D 列印 製圖 全體(外科) 12 陳明鈺 2 3D 輔助工程技術 機械 全體(外科) 22 林瑞坤 3 3D 場景動畫 建築 全體(外科) 22 林家緯 4 3D 列印專題 機械

建築

機械科

建築科 22 邱琇苓、

盧昭伶 進階 5 電腦繪圖 圖傳 全體(外科) 16 黃金俊

6 設計實務 圖傳 全體(外科) 13 徐萱

7. 汽車科 Arduino 專題 電子 汽車科 39 林家德 進階 8. Arduino 裝置互動 電子 全體(外科) 21 林家德 進階 9. 跨領域課程 cnc 車床 機械 全體(外科) 23 林瑞坤

10 基礎加工工具使用 汽車 全體(外科) 8 陳弘宇 11 汽車科特色課程 汽車 全體(外科) 11 陳弘宇

12 89S51-C 語言 電機 全體(外科) 14 葉育廷

13 mBlock 圖控互動 電子 全體(外科) 20 薛元陽

特色專題 特色專題 特色專題

(三)特色課程開課與選課機制演變

本校特色課程開課目的:

1.協助學生瞭解自我性向、體驗各專業課程,做為升學及就業選擇參考。

2.發展各科教學特色課程,並思考 107 課綱實施期程與內容。

3.協助規劃各群科教學設備整合,並形成科與科間合作橋樑。

4.各科推行共同備課,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學習動機。

(9)

7

5.發展 107 課綱之多元選修課程。

因應學生需求與變動,於每學期特色課程結束後進行選修學生問卷授課滿 意度調查、104 學年度進行畢業生問卷調查、105 學年度起更於開課前由各科調 查學生需求,由教務處進行配對與資源整合,促使不同科別資源共享,使開設之 特色課程符合學生需求,培養其具利基型能力。(如汽車科需電子科 Arduino 互 動裝置、控制科需機械課 CNC 車床課程、建築科和機械科合作 3D 繪圖與列印輸 出等特色課程。)

3D 列印輸出 CO2焊接跨領域課程 3D 繪圖技術

(四)添購設備

設備名稱 購置費用 教學科目

電路板製作機 510,000 電腦輔助繪圖與週邊控制實習、專題實作 實習、微處理機實習

溫控 SMD 拆焊臺 420,000 專題實作、數位邏輯實習 中古實車操作用車輛 397,600

引擎原理與實習、汽車底盤實習、汽車綜 合實習汽油噴射引擎實習、汽車電系實 習、汽車美容實習、專題實作

智慧型汽車冷媒

全功能處理機 340,000 動力機械概論 全新大重型兩輪

機器腳踏車 336,000

引擎原理與實習、汽車底盤實習、汽車綜 合實習、高三汽油噴射引擎實習、汽車電 系實習、汽車美容實習、專題實作 電路板雕刻機 EP2006 320,000 數位邏輯實習、專題實作

投影機 307,500 一般教學、專題實作

氣壓控制模組 301,685 高二 PLC 實習、高三專題實作與氣壓控制 實習

控制實習箱 300,000 專題實作、可程式控制實習、可程式控制 應用實習、專題實作

(10)

8

設備名稱 購置費用 教學科目

控制實習箱 202,000 可程式控制實習、可程式控制應用實習、

專題實作 CATIA V6 3D 電腦輔助繪

圖設計工程整合軟體 195,000 專題實作、3D 繪圖實習、數值控制機械實 習、機械電學實習教學使用

雷射切割機 187,000 電腦繪圖、專題實作 冷氣模擬教學機 160,000 一般教學、冷動空調原理

iMAC 電腦 160,000 圖文複製實習、專題實作 Android 介面實驗組 150,000 專題實作、特色課程

iMac 電腦 150,000 專題實作、繪圖基礎、色彩原理等 機電控制模組 150,000 專題實作、特色課程

Mac 筆電 120,000 專題實作、繪圖基礎 壓印機 100,000 基礎圖文複製實習 CATIA 加工模組 99,000 電腦輔助製造及 CNC 加工)

ADA2014 99,000

電腦輔助繪圖與實習、機械製圖與實習、

電腦輔助機械製圖與實習、電腦輔助設計 與製造、量測與工作圖實習、專題實作 多媒體剪接設備 98,000 專題實作

3D 印表機 96,000 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專題實作 安卓(Android)介面實驗

組 96,000 專題實作、程式設計實習 II 微晶片發展實驗器 95,000 專題實作、微處理機實習

個人電腦 94,000 一般教學

木工多功能角度鋸 90,000 義築活動課程、專題實作 第二電腦教室冷氣設備

(箱型 7.5 噸) 90,000 一般教學

感測實驗器 90,000 專題實作、數位邏輯實習 彩色雷射印表機 77,000 專題實作

雷射印表機 70,000 一般教學

實物提示投影機 70,000 程式設計實習、電腦繪圖與周邊設計實 習、微處理機實習、專題實作

實物投影機 64,000 一般教學

雙面自動文件掃描器 63,846 輔導室辦理之高一、高二學生學習檔案掃 描編製,專題實作

落地型鑽床附燈座 63,000 量測與工作圖實習、專題實作 單槍投影機 60,000 一般教學

(11)

9

設備名稱 購置費用 教學科目

5HP 空氣壓縮機 60,000 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專題實作 單眼相機 60,000 基礎圖文複製實習

廣播系統 60,000 程式設計、電子學實習、數位邏輯實習、

專題實作、國中技藝班 空氣淨化器 55,000 專題實作

充電式電鎚鑽 47,000 量測與工作圖實習、專題實作 Rhino 教室授權版 1 年 45,000 專題實作

Sketch up 教室授權版 1

年 45,000 專題實作

桌上型數位複用表 44,000 基礎電子實習、電子學實習、電子電路實 習

DV 數位錄影機 38,457 電腦輔助機械製圖實習、電腦輔助設計與 製造實習、專題實作

單槍投影機 34,211 電子學實習 掃描器 34,000 專題實作、備審資料 平台式圓鋸機 30,000 專題實作

烤松香機 30,000 基礎圖文複製實習 縮時攝影機 26,000 義築活動課程 邏輯分析儀 26,000 專題實作

充電式衝擊起子機 25,600 量測與工作圖實習專題實作

(12)

10

四、省思與因應

相較於 95 年到 99 年的課程綱要調整,107 年課程綱要的調整幅度更大,對 於教學現場的影響也較廣,透過領先計畫的執行與反思,學校行政與教師間需要 有更多的對話與討論,齊心完成課綱的使命。

(一)為配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動,以及 107 年課綱中的核心素養,學校 有必要重新檢視發展願景、課程目標以及學生能力指標等項目,以做為後 續各項課程與教學規劃的基礎。領先計畫學校以「領航技職」為目標,推 進到前瞻計畫時,本校思考將願景本身定位由學校的領航轉變至學生「科 學素養與科技能力」的培養,希望本校以培育未來全球科技菁英搖籃為願 景,體現「技職領航、科技揚帆」的目標。

(二)在課程發展上應重新盤整,考量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與科技能力為出發點,

各類課程是否整體考量、互相呼應。討論校訂、校選與多元選修課程的定 位與學習重點,並思考彈性課程與團體課程的規劃方向,讓共同科目與專 業科目的任課老師據以檢視今年開設專題導向的跨領域特色課程,也可繼 續發展探索與進階課程。

(三)原本領先計畫的特色課程在課綱架構的限制之下,與校內各科討論後,訂 於課後的第 8 節與第 9 節實施,雖有學生因參加社團活動、補習與課後時 間規劃等因素,受限無法參與。而此課程衍生之鐘點費與材料費也必須經 由專案經費補助,故期望透過前瞻計畫來協助經費、師資與設備的需求,

自 106 學年度起逐步配合校本課程時段規劃課程選修,擴大學生參與的程 度以收效益。

(四)透過課程審查機制檢核是否符合學生需求及學校願景,配合部定課程(含 群科技能領域)勾勒出具體之學生學習地圖,協助學生蓄積職涯發展所需 能力。在前瞻計畫的實施與校本課程下,具體產出各科的科本學習地圖,

讓學生更能定位自己高中生涯的學習。

(五)在教師專業發展上,賡續推動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並輔以教師精進研習的 辦理,滿足新時代教師所需之專業素養。

(六)過去三年本校已獲領先計畫壹仟伍百萬元補助,大大挹注學校有限之資本 與經常門,增添各項教學設備、改善專科教室與整備實習工場需求,並協 助教師專業成長社群辦理各類研習,在教學現場產生正向動能與效益。

(13)

11

貳、校本課程規劃與實施 一、面向一:課程發展

將學生置於課程發展脈絡的核心,校本課程規劃的中心理念。為配合 教育部課程改革脈絡,與實踐 107 課程綱要的目標與理想。在考量新課綱 上路與技術型高中的特殊性,經過校內課程研發核心小組討論,將培育「臺 灣科技菁英」的素養與能力制定為本校課程發展的目標。旨在將課程設計 不僅僅放在技術的訓練上,而希望整併學科知能與國際視野,培養學生成 兼具專業技術、學養與國際觀點的科技菁英,讓大安高工能成為科技菁英 的搖籃。

為達成這個課程發展願景目標,在校本課程設計上,以課綱架構為基 礎,並嘗試融入STEM 的課程設計理念(圖 1)。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的課程設計是結合科學、技術、工程、人文,

以及數學的跨領域教學架構,讓學生在數學邏輯的基礎上,藉由工程的展 示,來學習科學與技術內涵,運用多元的學科素養與能力來解決問題。(設 計群另嘗試將 Arts 藝術融入,以 STEAM 的形式融入課程)。因此在課程設 計上,希望能整合數學與科學的學養基礎,以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為課程 核心,藉由人文與工程(科技專業)的表現,來發展培育科學與科技教育的 理念。因此在校本特色課程上,以此為本規劃在高一高二以分科教學的形 式建構奠基學生科學素養的基礎與能力,並透過高三專題實作或多元選修 課程的專題來進行跨領域整合的統整課程,以展現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藉由STEM的課程設計理念,讓課程與教學由傳統知識的教學進而培 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以結合生活情境的專題,讓學生運用跨學科的知識 來完成任務,學習團隊合作與動手實作,讓大安學子在動手探究中,將理 論融入實務,並在完成專題後,進一步轉化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圖 1 STEAM 教育理念融入課程設計

(14)

12

(一)課程地圖

為了呼應培育「全球科技菁英」的教育願景,並配合 107 課綱整體規劃,學 生在校三年課程規劃包含部定必修課程、群科技能領域課程、校訂必修課程、校 訂選修課程、彈性學習時間與團體活動課程等面向。整體課程規劃兼顧知能學養 與技術養成,讓學生能整合理論與實務,培養團隊合作精神,並具備國際視野與 跨文化溝通協調的人力,以面對未來各項挑戰。

課程訂定之目標結合領綱提出之 核心素養,以期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 教育「自發」、「互動」與「共好」的 課程理念,以臻全人教育之理想。並 結合米勒學習金字塔(Miller's triangle)(圖 2)的學習階段理念,在高一構築學生 蒐集知識的基礎學養(Know),並在高 二透過跨領域的知識建構,逐漸達到 解釋與應用的能力(Know How),最後

在高三的專題實作課程,以實作的型態展現學習成果(Show)。終極目標是讓學生 透過學校教育的訓練能養成符合業界需求的實務能力(Do)。

在高一高二的課程設計上,希望逐步累積學生解決問題所需之各項能力,故 除部定必修課程外,也透過校訂必選修課程進行強化,同時安排學生進行多元選 修課程活動,整合學界、業界與跨校資源,培養學生多元能力。到高三即可結合 部定專題實作課程,並選修設計問題導向等多元課程,讓學生得以展現解決問題 的關鍵能力(圖 3)。

圖 3 大安高工校本課程地圖

(二)校本特色課程:

呼應學校發展科技菁英並拓展學生國際視野,校本特色課程在部定學科課程 規劃的基礎下,增加三個主軸包含數理素養培育、語文寰宇知能建構與工程技術 能力養成等面向進行校本的課程規劃,提供學生多元選修。

圖 2 米勒學習金字塔(Miller's triangle)

(15)

13

在課程安排上希望融合 STEM的教學理念。跨科是 STEM 教學的架構,希 望培養學生具備職場生存力,即為 STEAM 教育的目的。但考量學校基礎教學與 課綱規範下,校本課程實施上將以下列二種模式進行理念融合的課程設計:

(1) 分科教學課程設計導向

現行課綱的主軸是架構在分科教學的模式上,在分科教學的基礎下,如何進 行STEAM的跨科整合教學呢?透過校內教師專業成長社群的討論,初步規劃是在 教材設計上,以學生經驗出發,在課程中設計問題導向的單元,同時整合跨學科 知能,為同時兼顧分科教學的優點,讓學生能在知識系統架構下,奠定學科紮實 基礎,並培養解決問題的基礎思考架構,為高三專題實作或問題導向專題課程奠 定基礎。目前校內已經在研討數理與工程專業課程的整合課程設計。

問題導向STEM教學單元示例一:高一基本電學的【電感】教學 思考問題:

車輛啟動需點火達到燃料燃燒的溫度,但車輛啟動方式卻未藉助火源,而是 開啟電門。電門啟動的工作原理中有一環為『使二次線圈產生高壓電』,屬於電 感概念的應用。

《基本電學》為電機與電子群的必修課程,其中的【電感】是交流電路中的 重要元件。課文中僅敘述【電感】的形狀為一螺旋線圈,其【自感量】L與螺旋 線圈的長度l成反比,與螺旋線圈的圈數N 成平方正比,與螺旋線圈的面積A成 正比,卻未說明原因。而在107課綱《物理B》課程所提及的【法拉第電磁感應定 律】,透過磁通量的定義及載電流螺旋線圈在其內部中段部分所產生的磁通密度 兩種概念,即可推導出影響電感的自感量的變因(推導式如下),讓學生藉由物理 的學習,對電感的原理更清楚。

t

L I t I l N AN t

l I A N t N

N AB

t



2

L

l AN2

在以工程面臨解決的問題為出發點,讓學生思考如何設計一個理想的電感元 件(或思考理想電感元件是否存在),必須要理論與計算上結合數學與物理的基本 知識,在高一的課程設計上,雖然無法立即整合實作,但學生在學習上已經逐漸 養成綜合學科知識來解決問題的習慣,逐步完備實務能力。

問題導向STEAM 教學單元示例二: 設計群基礎設計的碎形教學 問題設計單元: 如何利用碎形的概念設計出美觀的包裝紙?

課程設計特色:圖文傳播科學生在設計包裝紙時,往往是相同圖形的複製,

且在現行圖文傳播科的課程中,電腦繪圖實習與圖文複製實習是兩門各自開設的 課程,無太多關聯。本課程首先以碎形開拓學生視野,利用規律變化的概念設計 基本圖形,結合學生兩項的專業技術─Illustrator 繪圖設計與網版製版印刷,最 後製作出符合藝術性、商業性的作品。

(16)

14

在課程設計上,首先由數學老師教授碎形的概念,瞭解隱含於圖形中的等比 數列與角度關係,讓學生可經由運算畫出基本圖形。而電腦繪圖實習的老師則教 學生如何應用繪圖軟體 Illustrator 的各項功能繪製出整張包裝紙的圖案設計,最 後再由圖文複製實習課程的老師教學生如何利用網版印刷印製出包裝紙。

在現行課綱架構下,雖以分科教學為教學主軸,但透過教學單元設計或教材 研發等機制,仍可在課程教學上發展 STEM(或 STEAM)課程教學的理念,培養 學生運用跨界學養力以解決問題。但在校本執行細節的配套著重仍需從下面面向 著手:

1.輔以教師專業成長社群研發教材並設計課程單元,並透過教師專業成長機 制,以觀課與議課等教學互動與反饋,降低教師備課與準備教材的壓力。

2.透過策略聯盟與產學合作機制,引進學界與業界的資源,增能教師專業。

3.經由跨科協同教學機制運作,共同進行課程合作。

首先透過科際的對話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此本校將成立任務型的社群因 應)的討論,例如本校數學、物理與專業類科累積的基礎。未來擬整併業界與學 界之資源進行實質課程協同教學,以增進學生學習成效。(例如 105 學年度本校 汽車科與龍華科大合作,聘請教授每月一次入班進行課程協同教學)。

(2)以專題實作為核心的跨領域課程

校本專題實作課程的主軸強調整合與應用,更鼓勵學生進行跨領域專題的整 合,同時結合校內、校際與業界資源進行。在技術型高中本質上就規劃有專題實 作課程作為跨科教學結合的基礎,透過領先計畫三年的摸索,未來本校也規劃在 高二構思跨領域整合性的選修課程,讓學生提早依專題需求選擇跨科選修課程,

並可分組選修,進而促進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與問題解決能力。在專題實作課程的 實施上,校內初步規劃兩項配套措施,包含高二跨領域課程多元選修微學分規劃 與高三跨班組協同教學。

高二跨領域微學分規劃擬以專題實作需求為核心出發點,運用彈性學習時間 與校訂選修學分開設跨領域技術基礎課程,課程重點不在於跨領域專業知能學 習,而是希望學生在跨領域專題技術需求考量下,進行跨領域選修。經過三年領 先計畫的摸索,科內已經累積指導跨科學生技術指導需求的課程,並以 8-10 週 課程規劃為主軸供學生選修。同步規劃專題導論、簡報製作與發表等課程。不需 跨領域選修之學生,亦規劃第二外語進階與跨校選修等課程供學生選修。

圖 4 跨領域專題微學分規畫

高三跨班組協同指導,一方面增加學生選擇專題主題之機會,同時也降低教 師指導專題之負荷與壓力。初步規劃一個年級兩班(含綜高專業學程),共開設 4-5

(17)

15

組專題實作選修課程,由學生依據興趣與指導教師專長自由選修。校內行政配套 為將同科、同群科甚至跨群科的專題實作課程時段統一,以利本機制運行之。

除部定專題實作課程外,在高三彈性學習時間也同步規劃問題解決的實作課 程,此一亮點為問題導向課程,部定專題實作是由學生根據興趣、能力與現有資 源的限制主動發掘問題並思考解決方式。而本校於高三多元選修課程設計成問題 解決導向的實作課程,以解決問題能力為核心目標,讓學生思考如何統整運用所 學之知識與技能,整合跨界知能來解決問題,以符職場實務所需。

根據上述規畫,經核心小組研討制定本校 107 課綱學年學分規劃草案如表 1。

表 1 本校 107 課綱學年學分規劃草案 素養

課程

科學、科技素養培育

數理素養 語文寰宇 工程技術

高三 (SHOW)

展現 如何做

校部

必修 體育(4) 國文(4)

音樂(2)

群科部定必修課程 群科技能領域課程(12)

專題實作(6)

時數 4 6 18

校訂

選修 國文文學概論(4)

英文(8) 群科校訂選修

(依領綱頒布後規劃)

時數 12 26

多元 選修

工程物理統整(3) 工程數學(3) 大學微積分(3) 衛生與護理進階(3)

英文閱讀與寫作(3)

電機電子群專業知能(3) 機械群專業知能(3) 工管群專業知能(3) 土木建築群專業知能(3) 動力機械群專業知能(3)

設計群專業知能(3)

時數 3

高二 (KNOW

HOW) 解釋與 應用

校部 必修

進階數學 (8) 化學(2)

體育(4) 健康與護理(2)

國文(6) 英文(8) 地理(2) 公民(2)

群科部定必修課程 群科技能領域課程

時數 16 18 18

校訂

選修 國語文寫作訓練(4) 群科校訂選修(12)

(依領綱頒布後規劃)

時數 4 12

多元

選修 從電影看物理(2) 數學與科學(2)

進階韓語(2) 進階日語(2) 進階西語(2) 英語專題研討(2) 語文閱讀導論(2)

跨校特色課程選修(2) 跨領域技術基礎(2)

專題導論(2) 簡報製作與發表(2)

時數 2

高一 (KNOW)

蒐集知 識與探

校部 必修

數學(8) 基礎物理 (2) 計算機概論(2)

體育(4) 生活中的科技(2)

科技與人生(2)

國文(6) 英文(4) 歷史(2) 美術(2) 生涯規劃(2) 全民國防(2)

群科部定必修課程 群科技能領域課程

時數 16 18 12

校訂

選修 國語文閱讀訓練(2)

專題英文閱讀(4) 群科校訂選修

(依領綱頒布後規劃)

時數 2 6 14

多元

選修 科技基礎導論(2) 工程物理探究(2)

初階韓語(0/2) 初階日語(0/2) 初階法語(0/2)

跨科實作體驗課程(0/2) (結合職場體驗) 跨校特色課程選修(0/2)

時數 2

(18)

16

(三)團體活動與彈性學習時間規劃

團體活動時間,依據 107 課綱規定,初步規劃每週實施 2 小時,分為班級活 動每週 1 節、社團活動併週會活動每週 1 節。另規畫彈性學習時間 1 節,以學生 為學習主體的精神,提供多元選修,讓學習客製化更貼近學生需求。課程主體含 括跨領域實作體驗課程、專題導向跨領域微學分課程、校本特色社團、第二外語 初階與進階與師大附中跨校選修課程等面向,並納入學生自主學習規劃、充實(增 廣)∕補強性課程與選手培訓與重補修課程等。課程主軸分為數理素養、語文寰 宇與工程技術等面向,提供學生全方位學習機會,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與科技能 力,進而朝培育科技菁英目標邁進。

活動名稱 活動內容 時數安排

班級活動

校本統籌規劃班級活動,含班級自治、服

務學習以及各類參觀及生涯探索活動 每週 1小時 學生自治活動、

特色社團 特色社團與全校性活動 每週1小時

彈性學習時間 多元選修課程

群科實作體驗活動等通盤考量,並結合數 理素養、語文寰宇與工程技術等多元選修 課程。在高三時同步開設專題延伸或群科 加深加廣課程。

每週0-2小時

具體三年期課程時段規劃如下:

高一上 高一下 高二上 高二下 高三上 高三下

團體活 動 (12)

班週會 1 團體活動 1

班週會 1 團體活動 1

班週會 1 團體活動 1

班週會 1 團體活動 1

班週會 1 團體活動 1

班週會 1 團體活動 1

彈性學 習(6)

多元選修 1 (含跨校)

多元選修 1 (含跨校)

專題延伸 2 群科加深

加廣 2 (擇一)

專題延伸 2 群科加深

加廣 2 (擇一) 校訂

必選修 (6)

科技與人生 2 (校訂必修)

多元選修 進階 2

多元選修 進階 2

*1.高一團體活動同步規劃跨科實作體驗、第二外語、特色社團與跨校選修課程,同時也規劃全 校性活動時段

2.高一與高二多元選修課程主軸就規劃數理素養、語文寰宇與工程技術等課程面向,同步納入 附中跨校選修課程進行,高二多元選校合併校訂選修學分進行

3.校訂選修課程 1.2-1.5 倍課程同步規劃,依計畫期程逐步於科本課程地圖中規劃

4.為培養本校學生以科學素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校訂必修中,增加「科技與人生」的課程,

讓學生從生活的案例中,結合所學綜合解決問題。

(19)

17

(1)高一團體活動與彈性學習時間規劃

為讓高一階段學生體驗技術型高中「做中學」的特色並結合特色社團,規劃 多元選修課程供學生修課,包含跨科實作體驗、第二外語、校本特色社團與師大 附中跨校特色課程選修,合計 45 門課程。

此一發想,可使本校高一學生雖已選定群科歸屬,但身處科技時代更應強調 多元整合,且高三專題實作也鼓勵跨領域合作,故思考整合校內各科資源,讓學 生奠基未來跨領域專題基礎,讓學生在高三時能善用各科資源達成專題製作。同 時結合業界參訪活動,加深產學合作機制,且為不增加校內教師負擔,同時考量 將外校合作課程(如附中、北一女等學校體驗課程需求)併入校本課程實施,便無 需再增設專班,解決工場與師資不足的問題。

本課程主軸是針對校內外非本科學生進行實作課程體驗,每組人數以20人為 上限。每學期除期中考週外,可進行3科的體驗課程,每科規劃5-6週的課程,分 上下學期進行。考量課程開設與各科工場調度問題,排定10種群組活動供學生體 驗。體驗課程大綱經校內教師社群討論後,草擬如下表。在課程安排中,共規劃 3次全校性活動與參訪,包含特色學藝活動與特色體育活動等,此活動時間將訂定 於學校行事曆,並與跨校選修(如師大附中)共同協調,以同時保障學生多元選修 權利,也讓校本活動有適當的空間可以推行。

為增進學生移動力,針對第二外語、特色社團與跨校課程體驗的需求,校本 課程推出 3 種第二外語課程,包含 1 班韓語班、2 班日語班與 1 班法語班,使學 生具備語言溝通能力,並進一步瞭解跨文化之差異。

根據上述整體規劃,自 106 學年度起試辦,於新生始業輔導時級提供高一多 選修課程的學期授課大綱供學生參考,每一門課都需要經過校本開課程需將課程 規畫送課發會審查,經過一年試行後,在 107 課綱正式上路時就可以參酌修正。

群科實作體驗課程的學期授課大綱(含全校性活動時數規劃)規畫草案如表 2,而 整體 45 門多元選修課程草案如表 3。

(20)

18

表 2 高一多元選修群科體驗課程教學進度表(草案) 開課群組 1 控制科、製圖科、圖傳科實作體驗課程 (舉例)

任教老師 控制科、製圖科、圖傳科

3 科協同 授課時數 2

教學目標

1.培養認識 PLC 階梯圖及常用的氣壓元件。

2.使學生了解 3D 軟體的基本功能操作,並能建構實體。

3.使學生了解機構動作模擬模組的操作。

4.使學生認識基礎電腦繪圖、影像處理及電腦排版的基礎。

教材大綱 與進度

第一週:可程式控制器(PLC)及書寫器認識與使用 第二週:基本指令介紹 1

第三週:基本指令介紹 2

第四週:PLC 電腦軟體介紹與操作 第五週:全校性活動規劃 1

第六週:電氣迴路規劃及設計 第七週:期中考一(換組) 第八週:機構動作模擬一 第九週:機構動作模擬二 第十週:組裝與簡報動畫 第十一週:全校性活動規劃 2 第十二週:3D 列印軟體操作 第十三週:3D 列印機硬體操作 第十四週:期中考二(換組)

第十五週:圖文排版課程規劃與排版軟體介紹 第十六週:電腦繪圖

第十七週:影像處理 第十八週:電腦排版

第十九週:全校性活動規劃 3 第二十週:圖文整合排版實作 第二十一週:期末發表

評量方式

技能實作 50%

實習報告 30%

職業道德 20%

各項資源配合

1、工場時段配合。

2、材料費支應。

3、教學設備支應。

(21)

19

表3 高一多元選修課程規劃表(草案) 課程

編號 類別 課程名稱 人數 課程

編號 類別 課程名稱 人數 課程

編號 類別 課程名稱 人數

1

跨領域 群科體驗 課程

冷機資控傳電 40 17

特色社團

管樂班 14 33

師大附中 跨校選修

課程

做動畫,學物理 3

2 汽冷機資控傳 40 18 安心田園班 12 34 量子力學之美 3 3 圖汽冷機訊控 40 19 籃球進階班 28 35 生物領域探究與實作 3

4 電圖汽冷機訊 40 20 桌球進階班 16 36 台灣歷史再探索 3

5 建電圖汽冷機 40 21 足球班 16 37 打開地理眼 3

6 子建電圖汽冷 40 22 劍道班 16 38 公民,Action! 3

7 傳子建電圖汽 40 23 青藤使者 12 39 嬉遊光影間 3

8 控傳子建電圖 40 24

師大附中 跨校選修 課程

雙城奇謀 3 40 拼圖式手機 App 程式 3 9 訊控傳子建電 40 25 諸子思想與現代生活 3 41 3D 立體造型創作 3

10 機訊控傳子電 40 26 名偵探的養成-

偵探小說探索 3 42 運動大聯盟 3

11

第二外語

初階法文班 24 27 英文詩樂園 3 43 附製 CEO 3

12 初階日文班 48 28 放膽築夢考托福 3 44 幸福果食 3

13 初階韓語班 20 29 世界公民在台灣 3 45 物理探究與思辯 3 14

特色社團

程式設計選手班 24 30 數學偵探家 3 *共開設 45 門課程,含跨領域實作體驗、第二外語、特 色社團與跨校選修課程。

*每學期並於行事曆預先安排全校活動(並與師大附中 事先協調)。

15 象棋進階班 20 31 數學遊戲與摺紙 3

16 吉他進階班 20 32 公共藝「數」~

多面體摺紙 3

(22)

20

(2)高二團體活動規劃

高二的團體活動課程擬與校訂選修課程合併開設專題導向跨領域專題選修 微學分。此課程已構築在領先計畫中,各科已有開設之特色課程(工程技術),並 計畫逐年增加課程,使學生可依專題需求選修兩門微學分課程進行整合,例如選 修 3D 場景動畫與 3D 列印專題。同時規劃沒有跨領域專題需求的同學,可在第 二外語進階、簡報製作與發表、專題導論或數學物理與工程電學等課程進行多元 選修。預計開設的課程經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規劃如表 4,未來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也將持續發展選修課程。

表 4 高二多元選修類別規劃草案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人數 選修類別 授課教師/科別 (暫定) 1 3D 動畫、機構模擬、3D 列印 40

跨領域選修 微學分課程 (領先計畫累積並 逐年修正、新增與

調整)

建築/製圖科

2 3D 輔助工程技術 40 機械科

3 3D 場景動畫 40 建築科

4 3D 列印專題 40 機械科、建築科

5 電腦繪圖與實務 40 圖傳科

6 設計理論與實務 40 圖傳科

7 Arduino 裝置互動與專題 40 電子科

8 CNC 車床 40 機械科

9 基礎加工工具使用 40 汽車科

10 89S51-C 語言 40 資訊科

11 mBlock 圖控互動 40 電子科

12 從電影看物理 40

其他多元選修課程 (逐年修正、新增與

調整)

物理科

13 科學與數學 40 數學科

14 攝影物理學 40 物理科

15 進階法文班 40 外聘師資

16 進階日文班 40 外聘師資

17 進階韓語班 40 外聘師資

18 國際新聞時事 40 社會科

19 專題導論 40 專業類科/國文科

20 語文閱讀理解導論 40 國文科

21 專業英文(電機電子群) 40 英文科/專業類科

22 專業英文(機械群) 40 英文科/專業類科

23 專業英文(動力機械群) 40 英文科/專業類科

24 簡報製作與發表 40 國英科/專業類科

(23)

21

(3)高三團體活動規劃

高三的團體活動與彈性學習時數,以專題實作實務需求與統測升學為主體,

開設群科加深加廣課程(另增開衛生與護理群、外語群與工管群),同時也提供學 生多元選修機會,如表 5。而針對特殊需求學生,包含技優甄審、體優或者選擇 直接就業的學生,校本課程也會開設問題導向專題實作課程與空白課程因應之。

表 5 高三多元選修類別規劃草案 課程

編號 對應群別 課程名稱 人數

1 機械群 機件原理進階 40

2 機械群 機械力學進階 40

3 機械群 機械製造進階 40

4 機械群 機械基礎與製圖實習進階 40 5 動力機械群 應用力學與引擎原理進階 40 6 動力機械群 電工概論與電子概論進階 40

7 電機電子群 電子學進階 80

8 電機電子群 電子學實習進階 80

9 電機電子群 電工機械進階 80

10 電機電子群 數位邏輯進階 40

11 電機電子群 計算機概論(電機電子) 40 12 土木與建築群 工程力學進階 40 13 土木與建築群 工程材料進階 40 14 設計群 色彩原理與設計概論進階 40

15 設計群 繪畫基礎進階 40

16 設計群 造型原理與基礎圖學進階 40 17 工程與管理類 計算機概論(工管) 40 18 工程與管理類 基礎物理與化學 40

19 衛生與護理類 基礎生物 40

20 衛生與護理類 健康與護理 40

21 外語群 計算機概論(外語) 40

22 外語群 英語閱讀與寫作 40

23 大學銜接課程 工程物理統整 40

24 大學銜接課程 工程數學 40

25 大學銜接課程 大學微積分 40

26 問題解決 問題導向專題實作 80

27 其他 空白課程 依學生需

求選修

※問題導向專題實作課程與部定專題實作最大的差異在於部定課程要解決的問題是由學生自行 發掘,再透過團隊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而校本為結合 STEAM 的課程設計,是由專題指定題 目與素材,旨在養成學生運用現有素材解決問題的能力。

(24)

22

(4)校本課程產生流程

歷經多次會議凝聚共識,本校討論出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與科技能力」

的教學願景,具體的課程設計則回歸專業,由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或教學研究 會提出課程構想,經由試教與觀課分享,再透過實驗、研究、觀摩及學習後,

回到教學現場加以修正,並參考學生的學習反饋,讓各課程的教材教法更多 元、更周延。整個發展歷程並非是線形發展,而是活化的、流動的、有彈性 的,更重要的是團體分享的。具體課程產出的流程如圖 5:

圖 5 校本課程產生流程圖

(四)實習科目技能領域

本校各科在實習科目技能領域課程是以學生學習為本位。各科透過探索課 程,瞭解學生的興趣與潛能,並分析社會發展趨勢、職場能力、社區發展、就業 人才需求、教學現有資源及設備、國家檢定考試項目及師資專業背景條件等因 素,規劃實習科目技能領域課程提供適性學習的教學內容,及優質專業的技藝訓 練。除了可以協助學生畢業前取得專業證照達成1221的學生學習目標,並經由專 業技能來強化學生技藝的訓練,達到「做中學、學中思」目標,並有效提升學生 創新與解決的能力,達到務實致用目的。目前整併校本各群科的技能領域課程,

詳列如表6。

二、面向二:教師教學專業精進

(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經過領先計畫三年的教師專業社群推展,教師們已有實際運作經驗與基礎,

並在實際運作過程中,隨年度彈性調整發展目標並重組社群。未來除有系統執行 外,也研議行政團隊支持社群發展的作法,以下說明規劃社群型態及期程 :

(1)專業學習社群因應107課綱的規劃及運作重點

更周延的教材教法及更多元的專業成長 Input

教學方法 教案教材 專業成長 教學經驗

Action 實驗 研究 觀摩 學習

Output 習得經驗 學生成果 學生回饋

同儕回饋 修正方法

(25)

23

表6 校本各群科的技能領域課程

部定

專業科目 實習科目 專業科目 技能領域

動力機 械群

51

應用力學(2) 機件原理(2) 引擎原理(3) 底盤原理(3) 基本電學(2)

機械工作法及實習(4) 機電製圖實習(4) 引擎實習(4) 底盤實習(4) 電工電子實習(3) 電系實習(3)

汽車科

車輛技能領域(11) 機器腳踏車技能領域 (6)

學分數 12 22 6~11

電機與 電子群

51

基本電學(6) 電子學(6)

基本電學實(3) 電子學實習(6)

電機科 電工機械(6) 自動控制技能領域(9) 電機控制技能領域(9) 控制科 電工機械(6) 自動控制技能領域(9) 電機控制技能領域(9) 冷凍

空調科 冷凍空調原理(6) 電機控制技能領域(9) 冷凍空調技能領域(9) 資訊科 數位邏輯設計(3)

微處理機(3)

晶片設計技能領域(9) 微電腦應用技能領域 (9)

電子科 數位邏輯設計(3) 微處理機(3)

晶片設計技能領域(9) 微電腦應用技能領域 (9)

學分數 12 9 6 9~18

設計群 51

設計概論(2) 色彩原理(2) 造形原理(2) 創意潛能開 發/設計與生 活美學(2)

繪畫基礎實習(6) 表現技法實習(4) 基本設計實習(6) 基礎圖學實習(6) 電腦向量繪圖實習(3) 數位影像處理實習(3)

圖文傳 播科

平 面 設 計 技 能 領 域 (11)

數位影音技能領域(6)

學分數 6 22 6~17

土木與 建築群

60

工程概論(2) 構造與施工 法(2) 工程力學(6)

測量實習(8) 設計與技術實習(4) 營建工程實習(6) 材料與試驗(4)

建築科

基 本 製 圖 技 能 領 域 (14)

專業製圖技能領域(8)

學分數 10 22 8~22

機械群 52

機械製造(4) 機件原理(4) 機械力學(4) 機械材料(4)

機械基礎實習(3) 基礎電學實習(3) 機械製圖實習(6) 電腦輔助繪圖與實習(3) 機械加工實習(3)

機械科

數值控制技能領域(6) 精密機械製造技能領 域(6)

製圖科 電腦輔助機械設計技

能領域(12)

學分數 16 18 12

為使 107 課綱開創本校願景,致專業社群之運作模式多元發展,舉凡共同備 課、教學觀察與回饋、同儕省思與對話、建立專業檔案、案例分析、主題經驗分 享、主題探討(含專書、影帶)、新課程發展、教學媒材研發、教學方法創新、

行動研究、標竿楷模學習、新進教師輔導、專題講座等模式皆可靈活運用,達成 校本課程發展需求,本校規劃之不同目標的社群如下:

(26)

24

1.課程發展:主要針對課程與教材設計與跨領域專題課程研發,社群目標訂定 如下:

a.鼓勵協同共備,並推動以信任、共好為基礎的觀課機制。

b.建立課程評鑑規準並研究學生學習成效。

c.規劃連貫一致性及連通搭配性的校本及多元選修課程。

d.完成整體課程規劃及群科課程地圖。

e.聘請大學教授參與社群規畫並指導課程發展

2.教學創新: 主要針對教學研究法(含補救教學)進行設計,社群目標訂定如 下:

a.研討107課綱實施準備,期在教學現場運用最適切的教學技巧與策略。

b.研究各種教學法,以期符應學生各種學習需求、培養學生多元能力,設 法解決學生差異化帶來的教學瓶頸。

c.搭配本校教專觀課週規劃,以入班觀課方式研究並檢核學生學習成效。

d.組成跨領域研討社群,規劃問題導向的課程單元設計。

3.學校組織:以班級經營與行政協調為主,社群目標訂定如下:

a.由學務處、輔導室與該班授課教師共同參加,分析本校學生之特質與樣 貌。

b.共備班級經營活動設計與學生適性選課輔導的診斷與回應技巧。

c.校內行政會議為另種交流與成長機會,以增加例行事務外新的橫向連 結。

(2)銜接並規劃專業學習社群發展行動目標、期程與作法(表 7)

表7 106-108年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行動目標規劃草案 社群發展

行動目標

103-105年 起始開展階段

106年 檢視修正階段

107年 執行運作階段

108年 系統制度階段 校本願景建立 提升教師素質

增進學習成效

校本願已逐漸 形成共識

關注學生、在實 踐中調整策略

共同願景引導 教學

教學實務交流 科際交流對話 分享資訊、專業 對話、合作共好

分享教學設 計、學生學習狀

況等成果並提 供回饋

研發教案併進 行STEAM課程分

科教學設計 協同學習

和應用

教師自我反思 與成長、教師專

業知能交流

實踐共備、觀 課、與議課理念

協同合作及解 決問題

由學生學習成 校出發,提供協

同教學輔導 經營支持性

條件建立

減少各科間 孤立與隔閡

建立彼此關懷 與信任關係

信任、尊重、溝 通以及與其他

社群交流

共同努力 促進改變 分享和支持性

領導

促進學校文化 質變,行政與教

學相輔相成

培養教師領導 力,鼓勵社群召

集人交流

行政團隊提供 社群召集人權 能和賦予責任

社群廣泛地參 與學校決策

(3)行政團隊積極支持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策略

為鼓勵教師化繁為簡且有效經營社群,結合上述的規劃內容與時程,行政團隊 擬從各方面協助社群運作,諸如:簡化社群申請流程、協助記錄及經費核銷、成果 分享精簡與多元化、社群經營諮詢與交流以及排定共備時段、提供共備空間等,並 協助社群定期檢視運作狀況,提供修正建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印尼語 164 班、柬埔寨語 13 班、泰語 131 班、菲律賓語 54 班、. 緬甸語 33 班、馬來語 36 班,計 3,523 位學生選習。另外,102 校以遠距直播教學開課,總計開設雲端班 87

一移龕之時。請尊宿一人。舉靈座。 (有法語) 方移下法語。西間置龕。又請一人。鎖 龕。

則妄想息滅正念停住是名修法界止又觀未語欲語正語已語皆無有相語心亦爾不從內出

擔任職務資格 具有企業所需該職務特殊專長能力者 二十 華語語文能力 經華語文能力檢定達「流利」等級以上 三十 經華語文能力檢定達「高階」等級 二十五 經華語文能力檢定達「進階」等級

第二語言學習架構 修訂説明 二階 LR2.1.

中國語文課程為各學習階 段提供「建議篇章」, 推薦 適合學生程度的文言經典作 品。. 教師可按學校情況,靈 活地把「建議篇章」融入課

另外,語文科高中的寫作活動也很多元化,題材亦很生活化,有助提高學生對創作 的興趣。 (高中語文寫作題目舉隅,見附件三 附件三 附件三。 附件三 。 。) 。 ) ) ).. 附件三

學習語文必須積累。語文能力是在對語文材料大量反復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