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廬隱、蕭紅小說藝術風格比較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廬隱、蕭紅小說藝術風格比較研究 "

Copied!
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廬隱、蕭紅小說藝術風格比較研究

陳淑芬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

廬隱和蕭紅都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女作家。她們二人分 別在狂飆激進的「五四」風雨中和「三0」年代的抗日浪潮裡,找到自 己文學的落腳點。而她們靈魂深處的叛逆意識也與時代的脈動相吻合,

她們都企望在文學中為女性飛不出的天空尋找人生出口。是什麼樣的時 代造就了兩位女作家不朽的文學生命,是什麼樣的遭逢創造了作家筆下 的大千世界?這是我最初的研究動機。透過不斷的搜尋資料、閱讀文 本,我益加發覺廬隱和蕭紅筆下的不凡與動人。本論文的研究範圍以廬 隱、蕭紅的小說為主,佐以二人的散文、傳記,希望透過她們的小說去 分析、比較和歸納兩位作家其小說藝術風格的異同。

現代文壇曾湧現一批令人刮目相看的女作家,筆者何以在眾多現代 文學作家中獨挑廬隱、蕭紅做為比較對象?此乃因為兩人在經歷、性格 及文風皆有許多相同、相似之處。試以下列幾點說明之。

一、成長經歷:自小失愛於父母。

廬隱原名黃淑儀,又名黃英。1898 年 5 月 4 日出生於福建閩侯縣 的一個地主家庭。父親是清代的一位舉人,為人古板,性情暴躁;母 親是個舊式女子,思想保守,落後迷信。1「廬隱」取「隱去廬山真面 目」之意,2是她自女子師範大學時代即開始使用的筆名。出生那一天 恰巧外祖母去世,母親因此認為她是一個不祥的小孩,雇了一個奶媽 照顧她,自嬰兒時,就不曾享受到母愛的甜蜜。

廬隱曾在自傳中提到一段童年往事:

當我三歲的時候,父親放了湖南長沙的知縣,因此接我回去。

這時一家人都歡天喜地的,預備跟著父親去享榮華富貴,只 有我因為捨不得奶媽,和她的小女兒,我心裡是悒悒的,終

1 侯吉諒總編:《蘇雪林、廬隱、凌叔華、馮沅君》(臺北:海風出版社,1992 年),頁 339。

2 蘇雪林:〈廬隱〉,《中華日報》副刊,1959 年 5 月 16 日。

(2)

日哭聲不止。父親被哭的心頭起火,抱起我,就向那滾滾碧 流裡拋下去,誰知命不該絕,正巧和一個聽差的撞了個滿懷,

他連忙搶過我逃開了。……假使那時便葬身於江流,也就罷 了,現在呢,在人生的路途上苦掙扎,最後還是不免一死,

───這一雙黑色的眼鏡戴上後,使我對於人生的估價是那 樣無聊消極。3

六歲那年父親因心臟病過世,而母親看見她永遠沒有好臉色,一 家人都覺得她孺子不可教,是個笨蛋。廬隱在自傳中說:

母親永遠對我是冰霜滿面的,她是從心底憎厭了我,而我也 真怕了她。夜裡和女僕同睡在一個骯髒的房裡,白天呢,就 躲在花園裡。這時我的心,沒有愛,沒有希望,只有怨恨。

每逢舅舅家裡有什麼喜事,或者請客,母親總把我鎖在另外 一個院子裏,不許我出來見人,說我這種不要好的嘴臉,會 使她們丟臉,而哥哥妹妹們打扮得像小天使般的,在人群裡 飛翔。4

從小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在失養、失愛中,讓她開始厭惡生命,

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埋藏下日後文本裡悵惘感傷的種子。

蕭紅本姓張,乳名榮華,原名張秀環,後改為張乃瑩。宣統 3 年

(1911 年)6 月 1 日出生於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裡。在中國的農村社 會,傳統文化氛圍濃郁,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長輩企盼男孩的急 切心情下,第一個呱呱落地的卻是女孩,家人的失望與不快可想而 知。再加上她於端午節出生,由於世俗迷信端午節出生的嬰兒為不祥 之人,因此從小不受父母喜愛。她回憶說:

1911 年,在一個小縣城裏邊,我生在一個小地主的家裏。那 縣城差不多就是中國的最東最北部──黑龍江省──所以一 年之中,倒有四個月飄著白雪。

父親常為著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對待僕人,對待自己的兒 女,以及對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樣的吝嗇而疏遠,甚至於無 情。……九歲時,母親死去。父親也就更變了樣,偶然打碎 了一只杯子,他就要罵到使人發抖的程度。……他斜視著你,

他那高傲的眼光從鼻梁經過嘴角而後往下流著。……父親打

3 林偉民編選:《海濱故人廬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年 1 月),頁 171。

4 前揭書,頁 177。

(3)

了我的時候,我就在祖父的房裡,一直向著窗子,從黃昏到 深夜。5

呼蘭縣立第二初高兩級小學畢業後,父親不讓她繼續升學,妄圖 將她當成攀附高門的禮物。她被父親關在家中三個季節。後來由於生 病,疼愛她的祖父以他自己的性命和父親威脅,蕭紅的父親方肯讓 步。為了抗拒父親和繼母給她包辦的婚事,她到哈爾濱上學。祖父去 世後,1930 年蕭紅離家出走,一生再也沒有踏入那個生她的家。蕭紅 在〈初冬〉一文中曾寫到有天清晨在街道遇見弟弟張秀珂:「瑩姐,

我看你還是回家的好!」「那樣的家我是不能回去的,我不願意受和 我站在兩極端的父親的豢養……」6

兩人自小「被棄」,有相似的破碎家庭經驗,這情結伴隨她們一 生,在兩人的文本中,處處可見到童年烙下的傷痕。

二、性格:叛逆。反抗傳統權威、舊式的包辦婚姻;追 求戀愛、婚姻的自由。

廬隱生性孤傲爽直,對世俗陳規具有叛逆精神。在北京女子師範 讀書時,她認識一位傾慕於她的遠親林鴻俊,她本來沒想到要和他結 婚,但因母親的「嫌貧愛富」,便賭氣和他訂婚。後來因林鴻俊不贊 成她投身社會運動,廬隱認為林鴻俊觀念陳腐,視界狹隘,便與他解 除婚約,在當時引發一番的風風雨雨。在女高師學習期間,熱衷於參 加社會活動,結識北京大學學生代表郭夢良,兩人墜入愛河。然而郭 夢良已使君有婦,故他們的相愛有悖於傳統道德,遭到家庭的反對和 社會的非議。最後兩人突破世俗障礙,克服一切困難,有情人終成眷 屬,1923 年年底結婚。但好景不長,結婚兩年多,郭夢良即因肺病去 世,留下年僅二十六歲的廬隱和未滿十個月的女兒。1928 年,結識比 她小八歲的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學生李唯建。由於年紀女大男小,再 度引起世人爭議。連廬隱的朋友也批評她太浪漫,並說她從前與使君 有婦的郭君結婚已是大錯特錯,現在又與年齡相差甚遠的李君戀愛,

更不應該了。7兩人後來一道東渡日本,於 1930 年 8 月結婚。8

5 凡尼 郁葦選編:〈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蕭紅作品精編 散文卷》(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 年),頁 187。

6 蕭紅:〈初冬〉,《蕭紅作品精編‧散文卷》(桂林:漓江出版社,2004 年),頁 155。

7 蘇雪林:〈關於廬隱的回憶〉,《廬隱選集》(臺北:琥珀出版社,1968 年 8 月),頁 3。

蘇雪林和廬隱曾同事半年,後又成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大學同學兩年。文中提及的友人是指舒 畹蓀女士(〈海濱故人〉中之蘭馨)和吳婉貞女士(〈海濱故人〉中的朱心悟)。

(4)

蕭紅一生顛沛流離,一共有三次戀情。她為了逃避父親為她訂下 的包辦婚姻,隻身逃往哈爾濱。1931 年 10 月,未婚夫汪恩甲追到哈 爾濱,以甜言蜜語欺騙她,兩人在道外東興旅館同居。當她懷孕之後,

汪恩甲藉口要回家取錢,將蕭紅留在旅館中,從此一去不回。被囚禁 在東興旅館的蕭紅,寫信給《國際協報》,希望能借幾本書看。蕭軍 將書送到東興旅館,結識了這位處境悲慘的女人。當時蕭紅身上穿著 一件褪色的藍長衫,散髮間有著明顯白髮,懷著身孕。當蕭軍看見蕭 紅寫的短詩,「這邊樹葉綠了,那邊清溪唱著:──姑娘啊!春天到 了。……去年在北平,正是吃著青杏的時候;今年我的命運,比青杏 還酸!」9蕭軍突然覺得世界變了,他覺得站在他眼前的是全世界最美 的女子,決定不惜一切犧牲和代價拯救她,當時是 1932 年 7 月 12 日。

10蕭紅 1932 年 7 月結識蕭軍後,開始其創作生涯。兩人共度將近六年 的同居生活,早期生活相當拮据,常過著三餐不濟的日子。在蕭紅作 品《商市街》有很完整的生活紀錄。1936 年因兩人個性差異,經常發 生齟齬,再加上蕭軍感情出軌,兩人出現裂痕。

〈苦杯〉一 帶著顏色的情詩,

一只一只是寫給她的,

像三年前他寫給我的一樣。

也許人人都是一樣,

也許情詩再過三年他又寫給另外一個姑娘。

〈苦杯〉二

昨夜他又寫了一只詩,

我也寫了一只詩,

他是寫給他新的情人的,

我是寫給我悲哀的心的。11

1937 年,七七抗日戰爭爆發,八、九月間與蕭軍逃往武漢,結 識端木蕻良。蕭軍想隨校撤離打游擊,蕭紅卻想有個安靜的環境能從 容的生活與創作,由於理念不同,在戰爭期間這對曾經共患難的戀 人,勞燕紛飛。蕭軍粗魯、霸氣,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一發脾氣會 對蕭紅拳腳相向。蕭紅的個性一方面倔強、孤傲,另一方面又過於依 賴、軟弱。兩人性格的悖反,再加上端木蕻良的出現,蕭紅主動向蕭

8 王桂青:〈廬隱、李唯建《雲歐情書集》評析〉,《棗東師專學報》,1998 年第 1 期。

9 蕭耘、建中編著:《蕭軍與蕭紅》(北京:團結出版社,2003 年 7 月),頁 4。

10 前揭書,頁 5。

11 李輝主編:《蕭紅自述》(鄭州:大象出版社,2004 年 12 月第 1 版),頁 217。

(5)

軍提出分手,她說:『三郎──我們永遠分開罷﹗』她沒容旅途勞頓 的蕭軍喘口氣兒,就直奔了『主題』『好。』蕭軍放下正在擦著臉的 毛巾,轉過身來平靜的回答著。……一對人人看好的『共命情侶』『作 家夫妻』就這樣沒有任何廢話和糾紛而乾脆俐落地『結束』了,從此 再也沒有見面,沒有通信……」12兩人在 1938 年夏天各分東西。1938 年 2 月與端木蕻良同居、結婚。相較於蕭軍強硬的性格,端木蕻良則 顯得懦弱,無法給蕭紅堅強的依靠。與端木蕻良的第三次戀情,也是 蕭紅唯一有正式婚約的一次。周錦稱端木蕻良「是個花花公子型的人 物」13,蕭紅和他在一起,注定無法有一個美滿的結局。後來的結果 也果真證明這又是一個錯誤的結合。

由廬隱、蕭紅一生的經歷,可看出兩人的性格都極具叛逆性,在 當時都可稱是非常前衛的女性,勇於突破封建家庭、傳統禮教的束縛 去追求愛情,但在愛情的路上,則同樣坎坷、不幸。

三、時代/知識背景:覺醒於「五四」風潮的知識女性。

「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以 1917 年「文學革命」為第一個 標誌。「五四」時期的知識婦女,正處於反傳統的時代潮流中。儒家 的至高權威與傳統倫理觀念遭到推翻、打擊,知識女性獲得空前的自 由與平等,她們與男性一起參加全國性的抗議活動。廬隱和蕭紅這兩 位時代產兒,在求學階段即多次參與學生運動。廬隱還曾是女高師的 學生代表。她們都是在「五四」時期覺醒起來的女作家,其文學鮮明 地表現了那時代的特色,以及對婦女解放、女性命運的關注。從廬隱 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現代知識女性由「人的覺醒」到「女性意識 的覺醒」所經歷的過程。而蕭紅的作品則反映出廣大底層婦女的悲劇 命運。蕭紅是在父權思想佔統治地位的制度下誕生的,但又在求學的 環境中受到「五四」新思潮的陶冶。在蕭紅的作品中,可以見到她對

「人」的憧憬以及對自由、平等的追求,此乃來自對「五四」的繼承。

四、文風:自傳體、抒情化。

廬隱《海濱故人》,蕭紅《呼蘭河傳》是兩人的自傳體作品, 旭君指出:「她們借各自筆下具有一定自傳色彩的女性形象,宣示著女

12 李輝主編:《蕭紅自述》(鄭州:大象出版社,2004 年 12 月第 1 版),頁 138。

13 周錦:《中國新文學史》(臺北:長歌出版社,1976 年 4 月初版),頁 650。

(6)

性對社會的不滿和抗爭,表現出個人與社會激烈的矛盾衝突。」14 些文本中的主角就是作者的化身,她們將自身不幸坎坷的遭逢,父權 封建的牢籠形諸筆下,形成一篇篇感情豐沛、發人深省的文章。作品 中帶有濃郁抒情及強烈主觀的特色。

廬隱的代表作是《海濱故人》。小說的主人公露沙和同窗好友都 是「五四」時期的知識女青年。小說中的五個青年女性:露沙、玲玉、

蓮裳、雲青和宗瑩。露沙即是廬隱的化身,玲玉、雲青和宗瑩,分別 是廬隱女高師的同學陳定秀、王世瑛和陳俊英。15文中露沙與梓青的 戀情,正是廬隱與郭夢良的真實反映。〈歸雁〉中的女主人公紉青和 她的戀人劍塵即是廬隱與第二任丈夫李唯建。〈象牙戒指〉是為她的 好友石評梅和高君宇(早期的共產主義者)所作的傳記。茅盾:「她 給我們看的,只不過是她自己,她的愛人,她的朋友,──她的作品 帶著很濃厚的自敘傳的性質。」16《海濱故人》可以說是廬隱前半生 的自傳,其女性視角的選擇建構出她筆下獨特的文學世界。此書反映 出她對知識女性命運的思索。廬隱以她最熟悉的題材──「知識女性 的婚戀問題」為創作的切入點,揭示出女性在自由戀愛及婚後的不同 煩惱,描寫出「五四」時代的知識女性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艱難。

女性內心渴望獨立自主,但另一方面,又受到傳統相夫教子、生兒育 女的禮教約束。

美國學者葛浩文曾指出:「蕭紅文學生涯晚期著名的作品,長篇 小說《呼蘭河傳》無疑問是自傳體的作品,但它不能算是『自傳』。

在小說敘說的時間中,作者生平的大概情況呈現在讀者眼前是無可否 認的事實,可是該書的另一些方面,如人物、技巧主題等,使它成為 自傳以外的作品。」17《呼蘭河傳》書如其名,是部純粹的鄉土小說。

這一部小說分成七章,從一個小女孩的眼中,以一種近乎白描的口吻 娓娓道出呼蘭小城的故事。其筆法是一種散文式的筆法,各自成篇,

但是連綴在一起,又極其和諧。這部小說很富有「人味」,寫東北小 鎮的荒涼冷清,寫小城人物的盲昧,寫現實生活的艱辛,沒有什麼曲 折動人的故事,也沒有纏綿緋惻的情節,但書中人物生命的點點滴 滴,卻叫人深省。小說通常要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並依著一定的層次 發展,《呼蘭河傳》卻打破了成規,以個別可以獨立的片段連綴起來,

14 唐旭君:〈永遠的精神流浪──五四女作家婚戀小說中的女性世界之三〉《湖南廣播電視大學 學報》第 3 期,2000 年 9 月 25 日,頁 12。

15 沈玲蓉:〈夢醒女性的執著探索──論廬隱自敘傳小說創作〉,《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第 16 卷第 3 期,2001 年 9 月,頁 37。

16 茅盾:〈廬隱論〉,出自林偉民編選《海濱故人廬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年 1 月),

頁 155。

17 葛浩文:〈藝術的生活──蕭紅的「商市街」與自傳〉,出自葛浩文編:《蕭紅的商市街》(臺 北:林白出版社,1987 年 7 月 1 日初版),頁 216~217。

(7)

很多事物的敘述更是完全採取了散文化的抒情手法。各章之間可以各 自獨立,然又用一個共同的主題「一個小女孩童年的回憶」將各篇串 連起來。

由《呼蘭河傳》可以看出,蕭紅童年的生活是孤單的,沒有玩伴。

父母、奶奶不關愛,唯一疼愛她的人只有爺爺。成年後的情路坎坷,

使她在極端寂寞的心情下,寫成了這一部回憶童年的《呼蘭河傳》 而對於一位對生活曾經寄以美好的希望但又屢次「幻滅」的人來說,

更是格外寂寞。《呼蘭河傳》部分是蕭紅在重慶,感情被冰封的時候 所寫;而大部分則完成於香港,被端木蕻良無情拋棄的時候。因此,

《呼蘭河傳》所寫的除了是蕭紅童年的回憶,也是作者自身寂寞心境 的反映。

五、作品主題:反侵略、反禮教。

廬隱、蕭紅的作品中,都從女性視角出發去揭露社會問題。抨 擊不合理的社會和醜惡人生,具有強烈的女性自覺意識。廬隱的長篇 小說《火焰》,描寫上海「一‧二八」戰爭,控訴日軍侵華的罪行。

蕭紅的《生死場》描述東北淪陷後,百姓在日軍統治下的反抗。短篇 集《曠野的呼喊》一書中,蕭紅透過這些小說,顯現她對日本侵華強 烈憎恨。18這些作品以愛國主義與民族抗爭為主題,表現廬隱、蕭紅 反帝國主義思想。蕭紅所寫的邊緣人物大多是女性,其對女性生存處 境與命運的描寫,生動真切,撼人心魄。她以自己女性的處境、女性 的目光去審視這個女性苦難的世界,描寫女性的苦難和痛苦,尋求女 性自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唯有曾長夜痛哭過的人,方能瞭解「苦」的滋味。兩人幼年失養,

痛苦不幸的童年,以及成年後情感的波折,禮教的衝突、壓迫,讓受 盡人生苦辛的她們對於社會的種種積弊,有更深的體會和感觸。在文 本中關注不幸的人間和悲慘的世界,同情那些被父權社會損害、侮辱 者。蒙受社會不公平待遇的女性,遂成為她們筆下共同關心的主題。

六、紅顏薄命:死於非命。

廬隱出生於 1898 年 5 月 4 日,卒於 1934 年 5 月 13 日,得年 36 歲,死於難產。

蕭紅出生於 1911 年 6 月 1 日,卒於 1942 年 1 月 22 日,得年 31

18 周錦:《中國新文學史》(臺北:長歌出版社,1976 年 4 月初版),頁 651。

(8)

歲。1941 年八、九月間,住進瑪麗醫院,被診斷為肺結核。十二月初,

日本偷襲珍珠港,香港陷入混亂的戰火中。蕭紅被庸醫誤診為喉瘤開 刀。一月二十一日晚,瑪麗醫院被日軍佔領。蕭紅被趕出送到聖士提 凡女校臨時醫院。一月二十二日上午不幸去世。

兩人一生命運多舛,苦浪迭來,際遇坎坷。兩人都死於非命,短 暫的一生,像流星劃過天際,徒然留給世人無限嘆息。

由於兩人在成長經歷、性格、知識背景、文風、作品主題和生命 終結的相似,使筆者產生了研究的興趣,計畫針對兩人在小說藝術方 面的表現,進行系統而深入的探討。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論文擬從廬隱、蕭紅兩人的小說藝術風格加以比較,輔以其他相 關著作,做一全面的比較、分析、歸納及綜論。分析廬隱、蕭紅小說的 藝術風貌,以及彼此風格中的同異之處,希望能獲得全面的省視與關 照。綜觀目前學界研究,從未有任何一本專著將廬隱和蕭紅二人合在一 起深入研究。本論文擬從兩人作品中的藝術風格去加以探討,研究當時 五四時代的風潮對兩位女作家造成的影響。

廬隱創作勤奮,富有才情,短短十四年的寫作生涯,雖稱不上著作 等身,卻也留下可觀的作品,除了最為人所注意的小說之外,還有散文、

新詩、評論、書信、傳記等……。蕭紅的創作生涯亦只有短短十年,但 在這十年中,她留下長、短篇小說、散文、新詩、劇本等,一直到死都 沒有忘記對文學的熱愛。本論文整個研究的架構將分成「外緣研究」與

「內緣研究」兩部分進行。

「外緣研究」方面,主要探討作品以外的其他因素,如作家個人的 生命歷程、作家身處的時代文藝風潮、社會環境等,由此來探索她們的 人格特質與創作之間的關係。從這些主、客觀因素去追溯作家的心路歷 程對文本所形塑的影響。

「內緣研究」方面,本論文中,筆者採用細讀的方式研究廬隱、蕭 紅的小說,如何在「五四」的歷史時空中再現,除了兩人的小說作品外,

亦參酌其他文類。本論文的研究範圍以廬隱、蕭紅的小說文本為主,佐 以其散文、傳記,和歷來人們對她們的評述、回憶錄,探討其藝術風格,

分析其各自相同、不同之處。以多重的角度去切入、詮釋文本,希望能 深入作者的思想內涵及精神意蘊中,並分析作家各自所擅長的寫作技巧 與表現藝術。分析、重整廬隱與蕭紅在文學歷史的洪流中,兩人作品所 展現的絕代風華。

(9)

第三節 相關研究成果

一、廬隱

當廬隱在 1934 年過世之後,世人對她的注意幾乎也隨著逐漸淡 忘。茅盾說:「廬隱,她是五四的產兒。正像『五四』是半殖民地的中 國社會經濟的產兒一樣,她是資產階級性的文化運動『五四』的產兒;

五四發展到某一階段,便停滯了,向後退了。廬隱,她的『發展』也是 到了某一階段就停滯。」19而世人對她的淡忘,和所謂「廬隱的停滯」

是否有關?稱它為停滯,又是否公允?這是本論文將要討論的主題之 一。

在台灣出版過的幾種現代文學史,如劉心皇《現代中國文學史話》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尹雪曼主編《中華民國文藝史》,周錦《中 國新文學史》,皮述民等人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他們對廬 隱的介紹各有偏重。劉心皇《現代中國文學史話》以近三百字來描述廬 隱的作品,認為她作品的主題是對於「人生問題」的探究。早期的作品 是「問題小說」,而後「人生是什麼?」此呼問成為她作品中的主調。20 對生平則只有本名、籍貫寥寥數語。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約有四 百字關於廬隱的描繪,生平佔了兩百字左右,餘則簡介作品,讓我們對 於廬隱的經歷及代表作,有了概括的印象。尹雪曼主編《中華民國文藝 史》關於廬隱的記載有三百多字,概括地介紹廬隱的作品及生平,認為 廬隱筆下所寫多為自己及其友人,在感情的發抒上,較為熱烈;而在描 寫兩性間的愛,尤為大膽。21周錦《中國新文學史》用六百多字的篇幅,

專門針對廬隱作品作描述,認為廬隱「雖然以青年男女的愛情為題材,

實際上她所追求的,也是人生的意義」22並介紹了〈海濱故人〉〈前塵〉

〈靈海潮汐〉,最後還引用瞿世英的話,說明廬隱早期作品集《海濱故 人》及《曼麗》的風格。她的小說敘述的大多是青年們的苦悶、徘徊和 徬徨。23皮述民等人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介紹廬隱的生平 和作品,認為 〈海濱故人〉是廬隱的代表作,主角露沙有作者自己的 影子,雖然此篇小說結構有些散漫,但忠實的寫出當時新女性的內心世 界。皮述民並為廬隱的早逝感到惋惜,以廬隱勤於寫作的精神,若不是

19 茅盾:〈廬隱論〉,選自林偉民選編《海濱故人廬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1 年 1 月 第 1 版),頁 153。

20 劉心皇:《現代中國文學史話》(臺北:正中書局,1971 年 8 月初版),頁 228。

21 尹雪曼總編纂:《中華民國文藝史》(臺北:正中書局,1975 年 6 月初版),頁 442~443。

22 周錦:《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長歌出版社 1976 年 4 月初版),頁 254。

23 蘇麗明:《廬隱及其小說研究》(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 年),頁 2~3。

(10)

難產,一定會留下更可觀的作品。24

在大陸,近幾年有不少的文學史、小說史出版,在數量上遠較台 灣為多。例如:孔範今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蘇光文、胡國強 主編《20 世紀中國文學發展史》,趙遐秋、曾慶瑞主編《中國現代小說 史》,田仲、孫昌熙《中國現代小說史》,孔另境《中國小說史料》,陳 平原、錢理群、嚴家炎合著《20 世紀中國小說史》,王才路《中國現代 小說流派史》……其中楊義著《中國現代小說史》對廬隱的作品及風格 有較詳盡的介紹。楊義稱廬隱為「哀感綿綿的抒情作家」,認為廬隱借 小說以「為我象徵之用」,其小說寫戀愛、悲哀、不幸的家世,即使在 熱鬧場上也難掩寂寞的哀傷。文章多秋氣,她把各種悲慘的經歷和內心 的傷痕著為文章,甚至自稱把它們當成寫文章的「唯一對象」。廬隱的 悲哀不僅是個人的悲哀亦是時代的悲哀,是一位追求個性解放、反封建 者淒涼的呼聲。其小說多寫自己和自己的同學、友人和家人的浮沈與悲 歡,風格婉約有餘,豪放不足。25郭志剛、孫中田主編的《中國現代文 學史》中,介紹廬隱的生平及小說時強調「廬隱一登上文壇,就帶著一 個青年女性在封建社會的痛苦感受,向傳統的制度和觀念施行了激烈的 鞭撻……人們重讀這位「『五四』的產兒」的作品時,就不難被其帶入

『五四』的時代氛圍中去了」26張毓茂主編《二十世紀中國兩岸文學史》

中指出:「廬隱在『五四』時期與冰心齊名。如果說冰心是富家的嬌兒,

在溫暖的家庭裡享受著愛與美。廬隱則如飽經風霜的旅客艱苦的探索著 人生……大多以自己的愛情生活為題材,反映了『五四』時期一位知識 女性坎坷的生活和痛苦的內心。」27不過,張毓茂也認為其作品題材狹 窄。王瑤著《中國新文學史稿》中,指出:「廬隱的作品雖然以愛情為 題材,實際也是追求『人生意義』的。」其中並說明她早期的作品,如

〈一封信〉、〈兩個小學生〉、〈靈魂可以賣嗎?〉〈余淚〉這些小說,所 寫的社會面很廣闊,並且當時注意這些題材的作家很少,這是非常難得 可貴的。「她是『五四』的人物,熱情、苦悶、感情與理智的衝突,就 是她的生活和小說的主要範圍。後期作品仍然沒有跳出這個圈子。」28 弢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也指出廬隱以探索人生問題開始她的創作生 涯。她的小說大多採取自傳式的書信體或日記體,文字清淺、直切,缺 少琢磨,結構較鬆散。「1936 年初作為遺著出版的中篇〈火焰〉,正面 描寫上海軍民奮起抗擊日寇侵略的『一二八』之戰,雖然近於報告速寫,

24 皮述民、邱燮友、馬森、楊昌年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 年),頁 171~172。

25 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 年 9 月第 1 版),頁 253~270。

26 郭志剛、孫中田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年 1 月),頁 175。

27 張毓茂主編:《二十世紀中國兩岸文學史》(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1988 年 8 月第 1 版),頁 159。

28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上冊(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 年 11 月第 1 版),頁 110~111。

(11)

卻表現了作者關心現實的精神和突破舊題材的可貴努力。」29 錢理群、

溫儒敏、吳福輝合著的《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中,指出:「廬隱比任 何別人都更具有『五四』性質,她的小說是純『五四』式的。」30 在碩博士論文的研究上則有民國八十四年蘇麗明輔仁大學中研

所碩士論文《廬隱及其小說研究》,著力於探討廬隱的生平、時代背景、

文學主張及與五四女性作家的比較,認為「廬隱的女性意識最激進,最 切合女性主義者的主張,她吶喊的最激烈,但情感也表達得最焦躁不 安。」31此論文讓我們對廬隱有一概括的瞭解,但對於廬隱的藝術表現 尚有深入探討之空間。民國八十五年鄭宜芬撰的政治大學中文所碩士論 文《五四時期的女性小說研究》,其內容是五四時期的女作家陳衡哲、

冰心、廬隱、馮沅君、凌叔華及石評梅的小說研究。由於研究作家眾多,

對廬隱未能更深一層探討,且在「作品藝術形式」一章中,僅分成第一 節:「以人物性格為中心的敘事結構」;至於第二節:「凌叔華小說的藝 術技巧」,並無針對廬隱小說藝術技巧去研究,我認為在這一方面尚有 很大的發揮空間。民國九十一年劉乃慈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第二

/現代性:五四女性小說研究》,則在爬梳五四、現代性、女性作家三 者之間的關係,廬隱僅是她討論的「五四」女作家的其中一位,其著力 點是「五四」大時代論述,並非廬隱的藝術表現成就。民國九十一年陳 慧文撰清華大學碩士論文《廬隱女同性愛文本》,則著力於描繪廬隱筆 品中,呈現了五四時期新式學校中多采多姿、纏綿細膩的女同性愛。」

32此論文讓我們對廬隱文本中「女同性愛世界」有深入了解,但對其它 題材並無論述,我認為這些是我的論文能補足加強之處。

二、蕭紅

蕭紅原名張迺瑩,筆名有悄吟、玲玲、田娣、蕭紅等。1911 年端 午節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1928 年入哈爾濱市立第一女子中學就 讀。1942 年 1 月 13 日因醫生誤診為喉瘤而開刀,1 月 22 日不幸以肺病 併發喉嚨炎與世常辭,得年三十一歲。三 0 年代的中國,戰鬥意識瀰漫。

在這段動亂的歲月中,自二 0 年代的所謂「文學革命」,轉變成三 0 年 代的「革命文學」。蕭紅在革命文學瀰漫的浪潮中步入文壇,受魯迅的 影響頗深。她在 1932 年才開始寫作,前後共計十年的創作生涯,對一 個作家而言,實在是太短暫,但蕭紅所留下的作品,卻足以奠定她在文

29 唐弢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 年 12 月第 1 版),頁 216。

30 錢理群等著:《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年 7 月第 1 版),頁 78。

31 蘇麗明:《廬隱及其小說研究》(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 年),頁 115。

32 陳慧文:《廬隱女同性愛文本》(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 年),頁 21。

(12)

壇的地位。

在台灣文壇,蕭紅比廬隱引起更多的注意。這和她作品中的抗日意 識不無關係。龍騰出版社更將蕭紅《呼蘭河傳》第一章賣麻花那一段收 進高中教材中。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對蕭紅《呼蘭河傳》有如下 的描述:「《呼蘭河傳》書如其名,是部純粹的鄉土小說。蕭紅是東北人,

一個身負著家仇國難的東北人;她以抗日長篇《生死場》成名,而《呼 蘭河傳》則完成於抗日戰爭的中期,那時期左翼作家控制的「文協」,

正高喊「文章下鄉,文章入伍」的口號,要求文學「題材必須與戰爭有 關」,而蕭紅也算是左翼作家;在這種情況下,她的《呼蘭河傳》竟一 點抗日意識也沒有,那真是不大不小的奇蹟!」這說明,她早已放棄一 切束縛文學的教條,找到自己、舒心愜意的寫作。33葛浩文《蕭紅評傳》

對蕭紅的崛起、發展、直至生命終結所待過的地方,做了詳細的介紹。

葛浩文希望「把蕭紅的畢生史蹟,以編年方式介紹給讀者。但他遺憾這 一目的並不能完全達到;主要原因不是由於資料欠缺,而是目前有關蕭 紅的資料有的是無法求證,有的互相矛盾,不足採信。」34而本論文主 要的研究重點在於蕭紅小說藝術風格的研究,其生平史蹟的考證不是本 論文的重點所在。周錦《中國新文學史》中介紹了蕭紅《曠野的呼喊》、

《馬伯樂》和《呼蘭河傳》《曠野的呼喊》一書,有蕭紅對日本帝國主 義強烈的憎恨及對中國抗戰的強烈期待。《馬伯樂》「描寫一個無助、麻 痺,如同行屍的青年,書中充滿灰沈的氣氛和瑣屑的描寫,說明了真情 的流露和創作的態度。《呼蘭河傳》,差不多是作者自傳性質的回憶,是 用說故事的方式,介紹了呼蘭城某些人的生活狀況。」35尹雪曼《中華 民國文藝史》介紹蕭紅和蕭軍結識經過,在作品方面僅簡略說明《牛車 上》《呼蘭河傳》和《生死場》等,內容均以東北為背景。皮述民等人 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對蕭紅的經歷及創作多所說明,認為 蕭紅不同於比她稍前的女作家有兩部分:第一是她雖然也寫短篇,但卻 更投注心力於中、長篇,第二是她雖然不幸成為被男性欺騙的弱女子,

可是她卻並不念念於個人的遭遇。她生命中的黃金時間,從 1937 到 1940,剛好是由九一八事變到太平洋戰起,日本軍閥的瘋狂侵略殘暴行 徑,應該是忘懷小我,心存鄉國的主因吧!」36蕭紅寫出日軍侵華的非 人行徑、故鄉情狀,富有時代意義。

在大陸,呼蘭縣當局已修復了蕭紅故居,新建了蕭紅墓。(埋葬著 端木蕻良所保存的蕭紅一綹青絲。蕭紅當年葬在香港淺水灣,1957 年

33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下卷(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 年 8 月出版),頁 84。

34 葛浩文著,鄭繼宗譯:《蕭紅評傳》(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0 年 6 月 20 日初版),頁 2。

35 周錦:《中國新文學史》(臺北:長歌出版社,1976 年 4 月初版),頁 651~652。

36 皮述民、邱燮友、馬森、楊昌年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 年),頁 177~179。

(13)

遷葬於廣州郊區銀河公墓)。此外,現今在大陸有呼蘭河蕭紅研究會、

呼蘭師專蕭紅研究會、蕭鄉詩社等社團。呼蘭河蕭紅研究會從一九八四 年成立至今,已連續舉辦兩屆國際蕭紅學術研討會,出版了一百多萬字 的蕭紅研究專輯。37由朱棟霖等主編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介紹了 蕭紅《生死場》《呼蘭河傳》《小城三月》三部小說,認為蕭紅的中篇 小說《生死場》描寫了淪陷前後的故鄉東北人民的生活,愚昧的思想與 異族的侵略,雙重的擠兌使人們幾乎窒息。小說沒有貫串始終的線索,

作者對故鄉的強烈思念灌注在看似渙散的敘述中。38楊義《中國現代小 說史》則稱呼蕭紅是三十年代的文學洛神,認為她是「詩之小說」的作 家,以「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筆致,牽引小說藝術輕疾柔美地遨翔 於散文和詩的天地。39認為其小說在動亂中趨於爐火純青,其作品具有 散文詩一般的抒情風采和水彩畫一般的描繪格調。

碩博士論文方面,目前台灣僅有二本,為民國八十二年輔仁大學 中文研究所楊淑雯《蕭紅小說研究》,它著重分析其小說特質、人物等。

此論文文句流暢,思路清晰,閱讀時能很快的進入作者創作的旨意中,

這是此論文的優點;但對形塑蕭紅創作的歷史背景及其小說藝術表現的 分析則稍嫌不足,因此我希望在這方面做更深入的探討,企求對蕭紅能 有一個更全面、完整的研究。另一本是民國九十六年淡江大學中國文學 系碩士李婉玲《漂流的後花園‧游離的呼蘭河──論蕭紅作品裡的空間 意象群》,本論文從空間意象──「後花園」及「呼蘭河」,來詮釋其創 作動機,說明蕭紅獨有的原鄉意識與情結。她藉由心靈、家園、鄉土、

國族四大意象所組成的空間架構,來解讀蕭紅的具體風格與特色。此論 文藉由另一個面向來言說蕭紅的作品,是非常可喜的一件事,代表蕭紅 這位作家她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內涵。

第四節 研究思路

綜觀廬隱、蕭紅兩位作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長期處於邊緣位 置。廬隱、蕭紅其人比其文更受矚目,兩人在成長經歷、愛情道路上 的種種波折,更受世人關注。兩人在文學史上雖未被忽視,但多少被 低估了。對於兩人的研究,應配合其身世、社會、時代和當時的文化 環境。如不先理解廬隱、蕭紅作品與時代、文學環境的關係,便無法 明白、解析其作品中透露的苦悶、掙扎和生機。因此,第一章揭示本 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相關研究成果,回顧過去有

37 姜志軍、孫延林、杜殿文:〈蕭紅記憶中的思鄉曲〉,《大地地理雜誌》,2002 年 10 月號,頁 84。

38 朱棟霖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年 9 月初版),頁 212。

39 楊義:《中國現代小說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 年 9 月第 1 版),頁 546。

(14)

關廬隱、蕭紅的論述,分析既有的研究成果,說明所採用的方法繼而 展開本論文的架構論述。第二章則擬從社會、時代和文化環境去研討,

研究複雜的歷史狀況和文學氛圍對兩人造成的影響。藉由瞭解廬隱、

蕭紅所處的時代背景,析論形塑兩人特殊風格的複雜成因。第三章則 針對廬隱作品的藝術表現及其風格深入探討,研究廬隱小說獨具的藝 術魅力。第四章將就蕭紅作品的藝術表現及其風格作一全面的討論,

分析其作品的迷人風采。第五章歸納分析廬隱、蕭紅小說藝術風格的 異同,將兩人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特色加以統整。第六章結論,本 章將回顧論文各章重點作一總結,並探討兩人在小說創作上獨樹一幟 的特殊風貌,試圖說明兩人的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定位與評價。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4 南懷瑾《禪宗與道家》,《南懷瑾著作珍藏本》卷 4,頁 48,上海:復旦大 學出版社 2000 年 9 月第一版。. 25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

新加坡於 2001 年頒布新綱要,數學教材從統一版本開放至六種版本,本研究據 以考察的國小數學教科書是 2003 年 Times Media 出版國小一至五年級 My Pals are here!Maths

約千年的時間 二十世紀初及以後 約百多年的時間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世史 中國近現代史. 政治史 文化史

主旨探析》(載《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2 年 1 月第 25 卷第 1

™ “五、四”反帝愛國運動中北京女學生成立的一個愛國組

柏楊(郭定生,公元 1920—2008 年)在其名著《中國人史綱》中談到三國時代(公元 220—280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