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了
教 育 局 課 程 發 展 處
親子伴讀故事
●填色故事畫
「幼小銜接」一向都是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十分關注的課題。從 幼稚園踏入小學,孩子將體驗到新的課程安排和學習方式,接觸新 的學習環境、老師和朋友,他們需要時間適應。這過渡期如能處理 得宜,有助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面對環境改變的信心,
為未來發展和學習建立良好的基礎,並為終身學習作好準備。
課程發展處去年編製《幼小銜接多面睇》小冊子,目的是加深 幼稚園及小學老師彼此在課程及教學上的了解,期望大家能互相配 合,因應孩子的成長發展和學習需要,幫助他們順利過渡。
要幫助孩子順利適應小一的學習生活,家長的參與最為重要。
學校如能得到家長的支持,並肩合作,定能收事半功倍的成效。故 此,今年我們重印《升學了》這本故事冊,期望透過親子伴讀的方 式,讓家長一方面為子女在心理和情緒作適切的支援,另一方面亦 促使家長與孩子互相分享感受,加強溝通,一起面對未來的挑戰。
本冊子內每一個故事的開始是「給家長的話」,期望與家長 分享一些關於如何關顧孩子升讀小一的訊息。故事後的「親子活 動」,有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學校和家長亦應保持密切的溝通,
以孩子的成長發展和學習需要為教育首位,這也是我們出版這故事 冊的目的。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幼稚園及小學組
前 言
《升學了》標誌著另一個學習階段的開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 半」,我們希望孩子都能準備充足,滿懷信心,精神抖擻地在追求知識的航 道上順利啟程。
第一部分 親子伴讀故事
一、 「升學了」強調家長需要與孩子保持溝通,共同面對學習生活的 轉變。
二、 「時間的妙用」介紹時間安排方法,道出小學校內及課餘生活情 形。
三、 「畢業聯歡會」引出孩子的社交、情緒問題。家長不單要明白家 校合作的重要,還要隨機引導,讓孩子學習與人相處之道。
第二部分 故事後活動-填色故事畫
「從『幼稚園站』到『小學站』」是一些正在唸高班的小朋友的作品,
圖畫反映出他們對升讀小學的心情和冀望,充滿創意、奇想。故事圖畫可用 作填色活動,在發揮創意之餘,更讓孩子實際參與,增加閱讀趣味。
簡 介
「升學了」
給家長的話
爸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最親密的友伴。坐在 爸媽大腿上聽故事、聊聊天、玩玩耍,這都是孩子最享受的時 光。當孩子升上小學的時候,父母往往因為擔憂子女的學業成 績,忙於督促他們做功課和安排課餘學習活動,因而影響正常的 親子溝通。
其實,過量的課業練習容易使孩子失去學習興趣,而過多 的課餘活動也會令孩子吃不消。兩者除了需要取得平衡,也要考 慮孩子的興趣和意願。
面對轉變,家長需要留意孩子的情況,保持良好的溝通,
給予孩子空間和時間來適應及接受升學的轉變。要小學生活有好 的開始,良好的親子關係非常重要,而家長的協助和支持更是不 可缺少的!
這個故事述說幼稚園高班學生樂樂在升讀小一前的奇異遭 遇。各位家長請聆聽孩子的心聲,分享他們的感受,除去小孩心 中的疑慮,為升讀小學作好準備。
今天,媽媽與樂樂到放榜中心看派位 結果。樂樂知道升讀那一間小學後,十分 興奮,但心中也有很多疑問……
回家後,剛唸小一的鄰居浩仔 來找樂樂玩電視遊戲機。樂樂一邊 玩耍,一邊說出心中的疑問。
小學會是怎樣的?
有沒有人和我玩呢?
浩仔: 「 小學的校舍很大,除了課室外,還有操場。小息時,你可 以和同學一起跳繩、打球、談天、玩遊戲或吃東西,比幼稚 園更好玩呢!」
浩仔: 「說真的,如果升上小學不是有那麼多的功課,又不用 上那麼多的興趣班,小學生活也挺不錯的呢!糟了,
我要趕往游泳班呢!再見。」
樂樂: 「 游泳、畫畫也很好玩呀,不過功課多就不大好了!」這時,
在樂樂口袋裏突然走出了一隻小熊來。
樂樂驚問:「你是誰?」
小熊: 「 樂樂,你好,我是住在你手帕裏的小熊。」
樂樂: 「 噢!那麼奇怪?但你的確很像我手帕的小熊呢!」
小熊: 「 是呀,我知道你快要升上小學,特別來恭喜你!」
樂樂: 「 多謝你,小熊。我的確很高興,不過我也有些擔心。」
小熊: 「既然你有這些憂慮,不如我陪你去找爸媽說出感受,大 家一起想辦法吧。」
爸爸笑著說: 「升上小學,的確會有很多新的事情需要學習,但不用擔心,
我們會陪你一起去適應!」
媽媽:「是呀,升上小學就大個仔了,漸漸會照顧自己,學懂更多事物。」
樂樂: 「我也想學很多、很多東西。不過,浩仔說上小學要做很多功課,又 要上很多興趣班,那豈不是沒有時間玩?我會很慘、很辛苦的啊!」
爸爸: 「那又不一定很慘,只要上堂留心,時間分配妥當,做功課不需太多 時間,也不難做。至於興趣班,當然不會替你報讀太多,參加的都會 是你有『興趣』上的『班』。有興趣的話,又怎會怕辛苦呢?」
樂樂:「那也有道理……!不過,我們還有時間一起出外玩嗎?」
媽媽笑笑說:「當然可以,大家合力把一切安排妥當,就如以往一樣,我 們一樣可以在星期天到遊樂場玩,每天晚上說故事呢!」
樂樂聽了爸媽的說話後,便抱著爸爸媽媽,親了他們一下,心想:「真想 快些上小學!」
活動名稱: 心事廣場
活動目的: 能與孩子保持溝通,分享彼此 感受。
活動時段: 每天任何時間(建議在一些較 輕鬆的時段,如飯後或睡前)
活動時間: 最少10分鐘
活動內容: 家長與孩子分享當天做過的事 情。過程中可鼓勵孩子說出自 己的感受,交流意見。
「每天傾談十分鐘,互相了解樂融融」
親 子 活 動
「 時 間 的 妙 用 」
給家長的話
兒童期的孩子一般會對事物有好奇心,求知慾強。父母 要繼續按兒童發展的特質,在日常生活中激發孩子的學習興 趣,增強紀律觀念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孩子適應小 學生活會有很大幫助。
小學對孩子的要求較幼稚園多。學生要遵守學校的規 則,如行為規範、上課紀律等,與幼稚園相比,當然很不一 樣。家長平時能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孩子會較容易適 應學校生活,例如可加強時間觀念的培訓,協助孩子制定作 息時間表,訓練孩子完成家課、整理書包、準備上學用品、
穿著校服和鞋襪等,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懂得負責任。
本故事以安排時間為主題,小熊向樂樂介紹在新學習階 段的要點,為升上小學作好準備。
這天,樂樂很開心。
樂樂: 「唔!我一早完成了功課,又把玩具收拾好。
爸爸回來一定會很高興呢!」
這時小熊也出來稱讚樂樂。
小熊: 「樂樂真能幹!做事那麼有條理!」
樂樂: 「真的嗎?」
小熊: 「在小學一切都很有秩序。不同的學科,如中文、英文、
常識、視藝、體育等,會有不同的老師按著時間表,在 課室、活動室或操場給我們上課。」
小熊: 「課餘還有各種不同的課外活動,如舞蹈、球類、電腦班等,
大可按照你的興趣參加。」
樂樂: 「很豐富的活動啊!比幼稚園的還要多!多好玩!」
小熊: 「當然,除了上課外,還有小息時間,讓你自由活動。」
小熊: 「你大可利用小息去吃東西、找同學玩耍或聊天等,
但不要忘記上洗手間。」
樂樂: 「那樣,我想要有很多很多個小息。不過若小息沒有 玩夠,我大可回家再玩!」
小熊: 「回家後當然可以玩,不過,還要做家課和溫習,而且需要用的時間會 比幼稚園時多一些,大概一小時才可完成。但是,如果你懂得安排時間 便沒有問題了。」
樂樂: 「我要怎樣安排時間?」
小熊繼續說: 「 你最好聽老師的話把要做的家課都寫在手冊上,那 便不會忘記。這樣,你回家先休息或玩耍也可以。不
樂樂: 「那我應該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呢?」
小熊: 「你大可以找爸媽商量,協助編製作息時間表。」
樂樂: 「好主意!我馬上去找爸媽!」
小熊笑了一笑,便回口袋裏去了。
活動名稱:工作對對碰
活動目的:孩子能安排自己的工作和遊戲時間 建議活動時段: 升讀小一前約半年
(要視乎孩子的能力、個性而定) 活動: 1) 孩子最初學習安排時間時,讓孩子自
定完成工作的時間。
*家長需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學習衡量時間是否足夠。*
2) 邀請孩子協助完成一些簡單家務。
(如:今天可否幫我摺衣服?)
留意孩子如何安排這些工作的先後次 序,可用提問方式引導他們考慮安排 工作時要如何配合環境。(如:跟孩子 討論他們的工作安排,為什麼要這樣 做、為什麼會先做這步驟等)
3) 待升上小學後,多鼓勵他嘗試自行安排 做家課的先後次序,也可一起編製作息 時間表。在有需要的時候家長可為子女 提供意見,如安排工作的準則。
提示: 家長在過程中可用口頭鼓勵或稱讚,幫助 子女獲得成功感。
「時間安排快快學,小一生活好快樂」
親 子 活 動
「 畢 業 聯 歡 會 」
給家長的話
高班的孩子快將畢業,面對分離,心情難免鬱結,家長需 要協助孩子正面處理這些情緒。藉著學校舉行畢業聯歡的機會,
鼓勵孩子互取通訊資料,使能繼續維繫彼此的情誼。
踏入小學,家長也需要以身作則,積極參加學校家長教師 會,與老師保持聯繫,讓老師了解孩子的個性、特質和健康狀況 等。透過家校的共同努力,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
此外,在課餘與其他家長為孩子們安排社交活動,也可幫 助發展兒童的社交能力。多認識新同學,對孩子融入新的學習環 境會有更大的幫助。
雖然樂樂很渴望上小學,但在畢業聯歡會上,他的心情很 矛盾,這時小熊嘗試為樂樂解開心中的結,各位家長不妨參考一 下……
今天,爸爸媽媽與樂樂參加幼稚園的「畢業聯歡會」,明天他再也 不用到幼稚園上課了。暑假過後,他便是小學生,雖然他很渴望上小學,
不知為什麼每當想起要和老師、同學說再見,他便有點兒難過。
這時,小熊從口袋裏走出來。
小熊: 「 見 你 樣 子 古 怪 , 所 以 出 來 看 看 你 。 一 會 兒 你 穿 上 畢 業 袍,應該好神氣啊!」
樂樂: 「 是啊,我的確很高興,但不知道我明天會不會掛念老師 和小朋友呢?如果我掛念他們又見不到他們,你說我怎樣 好?」
小熊安慰他: 「你掛念他們是很正常的事。當我掛念我喜歡的人,
但又不能時時見到他們,我就會看看他們的照片。
不如我替你和老師、同學拍些照片留念,好嗎?」
小熊: 「你也想想可以用什麼方法和他們保持聯絡?」
樂樂: 「有,可以打電話談天,可以約他們週末來家玩,或者 大家回校探老師……」
樂樂: 「不過,我升上小學後,在學校裏一個朋友也沒有,怎麼辦呢?」
小熊: 「那還用擔心?在新的學校,當然會有新的朋友。其實你應該高興!
你既有舊同學,又可以有新朋友。上課前或小息時,你可以邀請同學 與你一起玩耍、談天。平時要主動和同學打招呼,對人要有禮貌,有 需要時互相幫助,不要斤斤計較,那樣同學便會喜歡和你做朋友。」
樂樂聽後心情輕鬆了很多,並回憶起初到幼稚園認識小朋友時的情境,
心裏暗暗地說:「 交新朋友,我相信不太難吧。」
小熊: 「我相信你一定做得到的。好了,節目快要開始呀!差點忘 記了,這是送給你的紀念冊,你可以用它來記下同學們的地 址電話,要找他們就方便多了。」
樂樂: 「小熊,你真好,上了小學,你也要常常來探我呀!」
活動名稱: 找朋友
活動目的: 孩子能學習主動認識新朋友,並能在 日常與人相處中應用解難能力。
建議時段: 孩子升讀高班後
活動地點: 在日常生活的環境,如公園、遊樂 場、幼稚園親子活動日、主日學、親 友的聚會等場合
1. 家長於假日中帶孩子出外活動,如 到遊樂場去。帶領孩子認識正在玩 耍的小孩。
2. 家長可帶領孩子們一起玩集體遊 戲,如黏紅豆、點指兵兵等,協助 孩子學習不同遊戲的方法和技巧,
享受箇中樂趣。
3. 當孩子遇上爭拗時,可以平心靜氣 分析事情,並示範以正面方法作處 理,讓孩子與別人相處中學習運用 解難能力。
提示: 家長可視乎孩子的性向,採用不同的方 法。若是內向的孩子,需要多加鼓勵,從 遊戲開始更易打破彼此隔閡。
「升學認識新朋友,再見朋友不用愁」
親 子 活 動
故事後活動 - 填色故事畫
從「幼稚園站」到「小學站」
孩子們從「幼稚園站」的月台,惜別了老師、小朋友和嬸嬸,
登上「開心號列車」,開往下一個「小學站」。
一張張充滿憧憬的面孔,一個個穿上自己設計的校服的小人 兒,帶著「遙控書包」,準備接受新老師三件寶物 ﹣「金鑰匙」、
「魔法電腦記事簿」和「多用途神奇筆」。「金鑰匙」用來開啟他們 所喜愛的活動之門;「魔法電腦記事簿」能幫助他們發展社交技能和 作為與父母分享校園趣事的工具;「多用途神奇筆」可使做家課變得 更輕鬆。
「小學站」是個快樂天地,會有像公主、王子般漂亮的老師引 領他們穿插、馳騁每個角落……在浩瀚知識領域的「圖書站」,從閱 讀中汲取知識;在「電腦站」學習新的電腦資訊科技;到「音樂站」
和「視藝站」,在聽覺、視覺藝術世界盪漾,從物質、科技昇華到藝 術文化領域;在自由活動時間,縱未能沐浴於大自然的懷抱,也可沾 一些自然氣息,種種花,養養小動物;更有「能量食物機」提供喜愛 小食與好朋友分享。
孩子心中的小學校園,是一個樂園、是一片樂土;是我們成人 久違了、遺忘了的地方。作為父母師長,對孩子這些訴求是否也能造 就成全,幫助建造這個學習理想國?
「小學站」生活多姿多采,請鼓勵你的孩子動手為未來的小學 生活加添色彩,將故事畫填上喜愛的顏色。
快升小學啦!如果可以穿著自己設計的校服和帶著搖控書包上學去就好了。
快升小學啦!如果可以穿著自己設計的校服和帶著搖控書包上學去就好了。
我 想 學 校 裏 的 老 師 像 公 主 、 王 子 般 漂 亮 , 還 友 善 地 帶 著 我 們 乘 搭
「 開 心 號 列 車 」 走 到 學 校 每 一 個 角 落:圖 書 站 、電 腦 站 、音 樂 站 、視 藝 站 … …
「開心號列車」到達了課室,老師們示範種花、唱歌、繪畫和用電腦等,
還 準 備 了 很 多 遊 戲 和 我 們 一 起 玩 呢 !
老 師 又 送 給 我 們 三 件 寶 物 , 第 一 件 是 金 鑰 匙 , 它 能 打 開 課 室 的 每 一 個 櫃 , 裏 面 的 豆 袋 、 圖 書 、 足 球 、 樂 器 等 , 都 可 隨 時 隨 地 拿 出 來 玩 。
第二件是魔法電腦記事簿,只要按一按掣,就會顯示所有同學的樣子、
姓名和出生日期,那麼,我們便可以認識很多朋友了!此外,它會像攝錄機 一樣,可以幫我們拍攝整天的活動,回家便可以和爸爸媽媽分享。
最後一件便是多用途神奇筆,可隨時變出不同的用具:顏色筆、膠擦、
計數機,做家課也輕鬆得多呢!
小息是最開心的時候,我們可以一起到學校的操場上休息、一起種花、
餵飼小動物、唱歌和踢球,校園活像一個遊樂場!
當我們感到肚子餓的時候,便可以到能量食物機拿取自己喜愛的 小食與好朋友一起分享。
我不知道會不會和我的「老友記」一起上學?我們又可不可以一起玩?
將來升上小學,我的生活又會是怎樣呢?會有甚麼開心的事情呢?與幼稚園 相比又有甚麼不同呢?真的想快些升上小學啊!
小朋友,故事講完了。
你對升小學還有甚麼感受或疑慮呢?
你可以將問題用畫圖畫的方式表達 出來或直接告訴爸爸、媽媽或老師,
他們定會與你一起想辦法解決的。
結 語
鳴謝
課程發展處得蒙下列機構及人士協助編製《升學了》故事冊,在 此謹表謝意:
何彩華博士 孫嘉雯女士 鄭慧懿女士 李秀霞女士 何雪影女士 潘秀芬女士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本書全部內容已上載於以下網址:
http://www.edb.gov.hk/kp/go_p1 其他可供參考的網址:
《幼小銜接多面睇》
http://www.edb.gov.hk/perc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 http://www.chsc.hk/
意見及查詢: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幼稚園及小學組 電話:2892 5821 或 2892 5832 電郵:scdokpkg@edb.go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