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名 著 欣 賞 : : : 水 滸 傳 : 水 滸 傳 水 滸 傳 水 滸 傳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名 著 欣 賞 : : : 水 滸 傳 : 水 滸 傳 水 滸 傳 水 滸 傳"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選 修 單 元 二 選 修 單 元 二 選 修 單 元 二 選 修 單 元 二 名 著 欣 賞

名 著 欣 賞 名 著 欣 賞

名 著 欣 賞 : : : 水 滸 傳 : 水 滸 傳 水 滸 傳 水 滸 傳

一 一 一

一 、 、 、 學 習 目 標 、 學 習 目 標 學 習 目 標 學 習 目 標

研讀《水滸傳》,體會作品的豐富內涵和藝術特色,領略作者的思想感 情,提高賞析、評論文學名著的能力,並培養審美的情趣。

二 二 二

二 、 、 、 學 習 重 點 、 學 習 重 點 學 習 重 點 學 習 重 點

1. 整體感悟文學作品

2. 理解作品的背景、內容及藝術特色 3. 分析作品的豐富意蘊和思想感情 4. 探討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常用的手法

5. 從不同角度賞析及評論作品的人物描寫、情節構思和主題思想 6. 評論作品的文學成就

7. 注重審美體驗

8. 培養良好的評賞文學作品的態度 三

三 三

三 、 、 、 、 學 習 成 果 學 習 成 果 學 習 成 果 學 習 成 果

1. 能聯繫生活經驗,感悟作家的情懷,對名著有個人的感受 2. 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理解和分析名著的特色

3. 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及從不同角度賞析、評論名著的思想內容和 藝術特色

4. 能提高閱讀名著的興趣,樂於閱讀文學名著 四 四 四

四 、 、 、 、 課 節 課 節 課 節 課 節

共 33 節(約 22 小時),每節 40 分鐘

(2)

甲 甲

甲 選 用 學 習 材 料 選 用 學 習 材 料 選 用 學 習 材 料 選 用 學 習 材 料 : : :

1. 《水滸傳》(七十回本)

2. 《水滸傳》(百回本)

3. 《紅樓夢》第三回《接外孫賈母惜孤女》

4. 《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孔明借東風」部分 5. 中央電視台攝製《水滸傳》主題曲《好漢歌》

乙 乙 乙

乙 建 議 配 合 閱 讀 建 議 配 合 閱 讀 建 議 配 合 閱 讀 建 議 配 合 閱 讀 篇 章 或 篇 章 或 篇 章 或 篇 章 或 書 籍 書 籍 書 籍 書 籍 : : : 1. 金聖嘆《讀第五才子書法》

2. 馬幼垣《水滸人物之最》

3. 柏宏軍、李文勇(編)《圖解水滸傳》(附錄一「一百零八條 好漢列傳」)

4. 陳忱《水滸後傳》

5. 孫述宇《水滸傳的來歷、心態與藝術》

6. 薩孟武《水滸傳與中國社會》

7. 姚有志(編著)《〈水滸傳〉三十六計》

(3)

六 六 六

六 、 、 、 學 習 內 容 簡 介 、 學 習 內 容 簡 介 學 習 內 容 簡 介 學 習 內 容 簡 介 甲 甲 甲

甲 教 學 教 學 教 學 : 教 學 :

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 教節教節教節教節 學習內容學習內容學習內容學習內容

1 話說《水滸傳》 1-5 介紹《水滸傳》的背景及各種流通版本,認 識作品在中國小說發展史的地位;略讀作品 的著名情節「武松打虎」,從中體會《水滸傳》

之感染力,並初步認識作品的藝術特點。

2 梁山內外的眾生相 6-16 選讀《水滸傳》有關主要人物魯智深、石秀、

李逵、林沖、宋江及武松的章回,賞析作品 如何通過人物行動、對比襯托及個性化語言 等方式塑造人物形象,認識中國古典小說人 物描寫的基本手法。

3 從個性到集體︰

英雄傳奇的構成

17-26 選讀《水滸傳》主要人物及情節的章回,了 解作品怎樣編排人物出場,探討作品如何通 過鋪寫場面、設置懸念及製造情節的跌宕等 方式開展敘事,認識中國古典小說情節構思 的主要特徵及其引人入勝的基本手段。

4 水泊好漢的心態 27-31 介紹學者對《水滸傳》思想的意見,評論有 關說法的合理性;透過課堂辯論,認識中國 古代小說主題建構的複雜性,並引導學生發 掘閱讀《水滸傳》對個人的意義。

5 總結 32-33 總結閱讀《水滸傳》的經驗,共同探討作品 藝術成就的得失,歸納研讀中國古典長篇小 說名著的方法,並着學生就文本藝術或思想 內容等方面作進一步的探究,鞏固單元所學。

乙 乙 乙

乙 評 估 評 估 評 估 : 評 估 : : 進展性評估 進展性評估 進展性評估 進展性評估

教師可視乎需要,透過本單元不同環節中的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

以調整教學,有關的活動如:



整理人物清單表



口頭匯報



辯論

(4)

任選其一:



專題探究



撰寫論文

以上之評估活動是因應本示例設計之特點建議,以下於「構思和備註」

欄的相應位置,以標示,並進一步說明該活動之評估重點,提供評估

準則 ,以供參考。

(5)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話 說 話 說 話 說

話 說 《 《 《 《 水 滸 傳 水 滸 傳 水 滸 傳 水 滸 傳 》 》 》

第 第第

第 1-5 節節節節

1. 學生蒐集有關《水滸傳》作者、成書背景及版本的資 料,並由教師補充,讓學生初步認識該書於中國小說 發展的地位,了解其在文學史上的意義:

 從小說文體發展來看,《水滸傳》為古代首部以 虛構為主的長篇小說;

 從其內容發展考慮,《水滸傳》的描寫焦點從歷 史人物擴展至巿井細民;

 就其藝術技巧而言,《水滸傳》作者著重人物的 個性化刻畫。

本課開始前,學生須至少閱 讀全書一次。

《水滸傳》的背景資料,可 參考各種流通中國文學史或 網頁,如:「燦爛的中國文 明 」 之 「 漫 談 水 滸 由 來 」 (http://www.chiculture.net) 。 教師亦可參考論述《水滸傳》

的專書介紹,如寧稼雨《水 滸別裁》(中國人民大學出 版社,2007 年版)所收錄的 文章:《〈水滸傳〉書名是 甚麼意思?》、《〈水滸傳〉

的版本情況如何?》。

《水滸傳》版本眾多,文字 有繁、簡兩本之分,篇幅亦 有百二十回本、百回本及七 十回本之別,通行本《水滸 傳》多以七十回本為據,但 央視版連續劇《水滸傳》則 據百回本而改編。本課程以 七 十 回 本 為 依 據 , 為 免 混 淆,建議教師向學生簡述有 關版本的差異所在。

教師亦可簡介《水滸傳》在 國外流傳的情況,以強化學 生對《水滸傳》成就的認識。

如王麗娜《〈水滸傳〉在國 外》,載於沈伯俊(編)(1994)

《水滸研究論文集》,北京︰

中華書局,頁 632-648。

2. 引導學生說出初步閱覽《水滸傳》的整體感受,提出 閱覽過程遇到的樂趣與困難,藉以了解學生閱讀本書 的進度,並按需要提供適當的輔導及補充。

教師可先讓學生自由發揮,

如《水滸傳》中有哪位人物 的 綽 號 最 能 引 起 閱 讀 的 興 趣?教師亦可按情況為學生 設定身份或背景,如要求學 生以統治者身份講述對《水 滸傳》的感受,又或要求學

(6)

生想像處身戰爭時期,《水 滸傳》的流傳會產生怎樣的 影響,讓學生明白讀者身份 及時代處境之不同對名著閱 讀所產生的影響。

有關歷代讀者對《水滸傳》

的 評 價 , 教 師 可 參 考 高 日 暉、洪雁(2006)《水滸傳接受 史》,濟南︰齊魯書社。此 外,該書第五章第四節「新 媒體與《水滸傳》的新接受」

講述當前資訊條件下《水滸 傳》的流傳情況,與學生關 係較密切,容易引起學習興 趣,建議可選講其中重點。

3. 讓學生試讀《水滸傳》第 22 回「武松打虎」部份,從 人物塑造、結構扣連、氣氛營造及語言表現等方面嘗 試賞析,並着學生略讀《三國演義》第 49 回中「孔明 借東風」一節及《水滸傳》第 41 回「李逵殺虎」部分,

透過以下討論,引領同學初步體會《水滸傳》的藝術 成就,並思考研習《水滸傳》的方向。

以《水滸傳》為人熟悉的情 節,引領學生初步理解「水 滸傳」的藝術感染力。

 與指定作品《接外孫賈母惜孤女》相比,何者的 故事較吸引?

透過比讀,可讓學生了解個 人欣賞小說的審美取向,偏 好生動、曲折、驚險的故事,

如「武松打虎」,還是反映 生活實貌、淡化情節的小說

( 如 《 接 外 孫 賈 母 惜 孤 女》)?

 與《三國演義》中「孔明借東風」的片段,在人 物形象的刻畫上,何者較具說服力?

以 同 是 千 古 傳 誦 的 小 說 人 物,讓學生認識兩本名著描 寫人物手法的不同取向。「武 松打虎」中的武松雖勇敢過 人,但不免有膽怯、驚慌之 時,雖有神力,但打虎至死 終究精疲力盡,人物描寫較 真實;「借東風」中的孔明,

有如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

所評「多智而近妖」,稍欠

「真實」。

 思考為何「武松打虎」的故事千古流傳,而「李 「 武 松 打 虎 」 故 事 曲 折 驚 險,扣人心弦,且能突顯武

(7)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逵殺虎」稍欠吸引力? 松「英雄」的形象,但「李

逵殺虎」較為平鋪直敘,殺 虎的過程毫不費力,可見驚 險、曲折的小說情節較受歡 迎。

教師由此可帶出《水滸傳》

具備中國傳統小說情節波瀾 曲 折、 人 物 鮮 明 可 感 的 特 點,學生可從這兩方面切入 欣賞。

4. 深化閱讀︰

《水滸傳》主要敘述宋江的部份︰第 17、19-22、31-41 及 59 回。

宋江為《水滸傳》主角,且 形象極具爭議性,因本課程 將涉及有關討論,故此處要 求學生閱讀,為日後講授作 鋪墊。

5. 延伸閱讀︰

金聖嘆《讀第五才子書法》,選自朱一玄、劉毓忱(編)

《水滸傳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 年,頁 218-225。

〔清〕金聖嘆《讀第五才子 書法》對《水滸傳》有很多 獨特的見解,教師可在課堂 上多引用和討論,以幫助培 養學 生 評 論 文 學 作 品 的 能 力。

梁 山 內 外 的 眾 生 相 梁 山 內 外 的 眾 生 相 梁 山 內 外 的 眾 生 相 梁 山 內 外 的 眾 生 相

第第

第 6-16 節節節節

1. 按《水滸傳》較重點描寫的一百零八好漢,將學生分 9 至 10 組,每位組員負責列寫 108 人中 3 至 4 個人物 的資料:

 人物的綽號

 人物的外貌

 迫上梁山的原因

 人物首次登場的章回

 重點描寫人物的章回

並把資料交由組長製成檔案。教師將各組的檔案合 併,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份完整的人物清單表,作為 每次上課時的備用材料。教師可透過清單表,讓學生 從出現的章回數目,了解作者較着力描寫的人物。

若學生能力足夠,可在學生 第一次閱讀原書時,作為閱 讀的課業。

透過人物資料的整理,可讓 每一位學生成為某些人物的

「代言人」或人物事蹟的「權 威」,方便同學隨時查詢。

學生亦可由此認識長篇小說 的主要及次要人物。



透過整理人物清單表,了 解學生對小說人物形象及事 件的掌握。

(8)

2. 着學生在學校進行調查,或從互聯網上(如在「香港 教育城」設置討論區)蒐集資料,並根據自身閱讀經 驗,選出「最喜愛的《水滸傳》人物」,然後由教師 引導思考︰

 該人物對故事推展的重要性。

 該人物的個性刻劃是否鮮明?

 該人物最能吸引讀者的,是其綽號、遭遇還是武 藝?

 對該人物形象的基本印象及評價,是建基於文本 閱讀,還是從其他媒介(如︰電影、漫畫、遊戲、

坊間傳說等)而來?

活動目的旨在讓學生了解閱 讀名著往往受到不同「前理 解」的干擾,即未閱讀文本 前已從不同渠道或情境得知 文本內容,或對個別人物及 情節有所評價,藉此鼓勵學 生從原著中細讀文本,以了 解 作 者 描 寫 人 物 的 用 心 所 在。

由教師歸納及補充學生意見,以《水滸傳》主要敘述 魯智深的部份(第 2 至 6 回)為例,略述其人物形象 深入民心的原因,讓學生初步瞭解《水滸傳》人物形 象的構成情況。

魯智深是《水滸傳》中最先 出場的英雄人物。作者主要 透過「拳打鎮關西」及「大 鬧野豬林」兩個激烈的爭鬥 場面中人物的行動表現主角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粗中有細」、「殺人須見 血,救人須救徹」的性格特 點。

3. 再以「武松打虎」及「李逵殺虎」(第 41 回)為例,

請學生指出兩者在打虎背景、打虎心態及打虎方式的 異同,並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如何通過兩人應對類似事 件的行為差異凸顯各自的性格特徵。

《水滸傳》創造人物的手法 比較 多 樣 。 透 過 雷 同 的 情 節,以突出人物性格是其中 較常用的方式。

教師另可列舉《水滸傳》其 餘相類例子供學生參考:如 寫二解爭虎;江洲刧法場及 大名府刧法場;何濤補盜及 黃案捕盜;朱仝雷放晁蓋、

朱仝雷橫放宋江……。

4. 導讀《水滸傳》主要敘述楊雄與石秀的部份(第 43 至 45 回),引導學生賞析作者如何運用襯托手法塑造及 凸顯石秀的形象。

僅就篇幅而言,《水滸傳》

作者着墨石秀形象之處不下 於宋江、武松、魯智深、林 沖 等 主要 人 物 。 此 處 僅 以 43-45 回為例,旨在讓學生了 解《水滸傳》如何通過對照 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9)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5. 學生分組,每組研讀《水滸傳》主要敘述李逵部份的 一個章回,賞析作者如何通過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塑造 人物形象,並與必修部份指定作品《紅樓夢》「接外 孫賈母惜孤女」對比閱讀,說出兩者運用個性化語言 塑造人物性格之異同,然後匯報。

《水滸傳》主要敘述李逵的 部份 包 括 第 37-42 、 50-53 回。其中第 38 回戴宗引李逵 見宋江一段中人物的對話,

尤其維肖維妙,展示人物不 同的出身、教養和性格。

教師可引魯迅《花邊文學.

看書瑣記》所說︰「《水滸 傳》和《紅樓夢》的有些地 方,是能使讀者由說話看出 人來的。」啟廸學生從個性 化語言的角度,賞析及比較 兩個文本。

《水滸傳》敘述李逵部份與 宋 江 形 象的 刻 畫 有 較 大 關 係,下文將作對比閱讀,故 此 處 先 讓 學 生 研 讀 有 關 部 份,以收一材多用之效。

6. 研讀《水滸傳》主要敘述林沖的部份(第 6 至 11 回),

着學生以說故事(或嘗試以說書的方式)的語調及接 龍的方式,叙述林沖迫上梁山的過程,提示學生緊扣 官府的「迫」和人物的「忍」表達情感。引導學生:

欣賞長篇小說塑造人物的手 法:結合人物處境、經歷的 變 動, 寫 出 人 物 性 格 的 發 展、變化。

 分析林沖性格的轉變。 學生說故事時,教師可播放 音樂,如配合古箏曲《林沖 夜奔》。

 探討作者塑造林沖形象的藝術手法。

 思考故事人物形象的轉變與情節發展的相互關 係。

可參考周先慎《從林沖看〈水 滸傳〉的人物描寫》演講整 理稿,協助學生掌握有關部 份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該 演 講 整 理 稿 載 傅 光 明 (編)( 2005)《插圖本品讀水滸 傳》,濟南︰山東畫報出版 社,頁 139-160。

7. 學生分組從互聯網蒐集有關宋江的評論資料,並根據 各自對《水滸傳》的閱讀印象,就下列論題展開討論,

完成後分組匯報︰

 宋江是忠還是奸?

按本單元旳設計,學生應已 閱讀《水滸傳》敘述宋江及 李逵的部份。

 學者談論《水滸傳》的人 物對照藝術,均以宋江及

(10)

 宋江形象的建構與李逵的對照作用。

 作者塑造宋江性格有否反諷的意味?

 總括而言,宋江形象是否討好?

最後由教師補充及總結學生意見。

李逵的對照為例,如金聖 歎《讀第五才子書法》即 謂︰「如要襯宋江奸詐,

不覺寫作李逵真率」。

 對比藝術為中國古典小說 的主流手法,古代評論者 多稱為「犯」,在人物形象 的塑造及情節的設計上均 有應用,可讓學生閱讀時 注意有關手法。

 金聖歎曾評李逵與宋江人 物形象之關係說︰「一路 寫宋江使權詐處,必緊接 李逵粗言直叫︰此又是畫 家所謂反襯法。讀者但見 李 逵 粗 直, 便 知 宋 江 權 詐,則庶幾得之矣」,可引 此說予學生思考。

 西方著名漢學家浦安迪教 授 (Andrew H.Plaks) 曾 指 出《三國志演義》、《水滸 傳》、《西遊記》及《金瓶 梅》運用了「反諷」手法,

對劉備、宋江、唐三藏等 主要人物均有或明或隱的 嘲諷,教師可提出相關觀 點供學生參照,詳參浦安 迪(1996)《中國敘事學》,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 教師總結教學環節所習《水滸傳》人物塑造的特色,

並與學生共同討論《水滸傳》人物刻畫的不足之處。

教師可按學生必修部分的學 習經歷,補充《水滸傳》人 物塑造的手法。學者曾將《水 滸傳》人物塑造的方法分為 七類︰一、把人物重點放在 正面人物的刻畫上;二、把 人物放在矛盾中加以刻劃;

三、將人物置於生活場景;

四、人物的性格隨環境有所 變化;五、通過細節描寫刻 畫人物;六、通過心理描寫 刻畫人物;七、運用對比襯

(11)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托強化人物性格。見沈伯俊 (1994)《談編〈水滸〉描寫人 物的藝術手法》,選自《水 滸研究論文集》,北京︰中 華書局,頁 570-582。

不足之處,如:

 除個別重要角色外,人物 形象多較為單一,甚或流 於功能化,如宋清只是負 責安排梁山筵席,沒有獨 立性格可言;

 即使個別重要角色,如魯 智深、武松等,在故事後 段亦明顯失卻個性,形象 較為模糊;

 《水滸傳》也有不少借鑑 其他小說的人物設計,如 吳用與「美髯公」朱仝更 是分別脫胎自《三國志演 義》諸葛亮、關羽的形象,

創造性稍有不足。

 《水滸後傳》作者陳忱在 序文說《水滸傳》「無惡不 歸朝廷,無美不歸綠林」, 把不同階級人物的形象定 型,流於格套。

9. 撰寫閱讀劄記(任選其一):

(1) 自習《水滸傳》主要敘述武松的部份(第 22-31 回),論述:

 其形象與魯智深、李逵的異同。

 其性格轉變與情節發展的相互關係。

參考金聖嘆《讀第五才子書 法》所說:「《水滸傳》只是 寫人 粗 魯 處 , 便 有 許 多 寫 法:如魯達粗魯是性急,史 進粗魯是少年任氣,李逵粗 魯是蠻,武松粗魯是豪傑不 受羈靮……」

(2) 評論金聖嘆在《讀第五才子書法》所說:「獨有《水 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人性格都 寫出來。」並舉例加以說明。

(12)

10. 延伸活動:

(1) 除課堂討論過的人物以外,另選一位《水滸傳》

的人物,為他撰寫傳記。由教師將學生作品結集,

在學校網頁發表。

(2) 選取《水滸傳》若干人物的綽號,撰寫短評,評 論人物綽號與其形象的描寫是否配合。

可參考曲家源〈《水滸》一百 單八將綽號考釋〉,載沈伯俊 ( 編 )(1994) 《 水 滸 研 究 論 文 集》,北京︰中華書局,頁 509-531

(3) 教師向學生簡介西方學者對小說人物形象所謂

「扁平人物」及「圓型人物」的區分,着學生從 曾閱讀的小說及本書中舉述 2 位人物,試作分 辨,並評論哪一位人物的描寫較佳。

有關「扁平人物」及「圓型 人物」的定義,可參〔英〕

佛斯特著、李文彬(譯)(2002)

《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 出版社,頁 92-104。簡言之,

「扁平人物」即人物形象簡 單,性格相對單一者,而「圓 型人物」則性格較為多面,

形象稍為複雜。

11. 延伸閱讀

(1) 柏宏軍、李文勇(編)( 2007)《圖解水滸傳》(附錄 一「一百零八條好漢列傳」),香港︰中華書局,

頁 178-187。

(2) 馬幼垣(2003)《水滸人物之最》,台北︰聯經出版 事業有限公司。

從 個 性 到 集 體 從 個 性 到 集 體 從 個 性 到 集 體

從 個 性 到 集 體 ︰ ︰ ︰ ︰ 英 雄 傳 奇 的 構 成 英 雄 傳 奇 的 構 成 英 雄 傳 奇 的 構 成 英 雄 傳 奇 的 構 成

第第

第 17-26 節節節 節

1. 在必修部分的指定作品《接外孫賈母惜孤女》的閱讀 中,已掌握人物的登場手法,着學生就《水滸傳》以 下人物的出場,與《紅樓夢》作一簡單比較。

 宋江

 魯智深

《紅樓夢》主要活動在大觀 園,重要人物早在在第 3 回

《接外孫賈母惜孤女》全已 登場,但《水滸傳》大部分 的活動不在梁山泊,重要人 物宋江在第 17 回始出場。《水 滸傳》是由一個人物引出另 一個主要人物出場,如由九 紋龍引出魯智深,魯智深又 引出林沖,一個連一個,一 直到完卷,仍有人物出場。

(13)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2. 教師補充《水滸傳》從「以個人為單位」到「以事件 為單位」的單線結構特徵,並與《三國志演義》及《紅 樓夢》等名著的結構略作比對,讓學生對《水滸傳》

的獨特結構有初步了解。

按照故事內容,《水滸傳》第 1-57 回為梁山聚義前個別人 物的故事,而繼後第 58-70 回 則 為 梁 山 英 雄 的 集 體 行 動,敘述焦點亦由個人遭遇 轉向事件性質發展,與《三 國志演義》始終圍繞蜀漢集 團展開敘述及《紅樓夢》以 家族活動為單位的結構方式 不同。

3. 教師着學生以魯智深故事為例,分析《水滸傳》對個 別英雄故事的敘述模式,並觀察其間在武打描寫及場 景描寫的詳略方面與梁山聚義後的不同。教師尤應指 出,這種敘述模式通過怎樣的手段將人物故事扣連於 全書的主線。

《水滸傳》第 2 至 6 回及第 16 回主要敘述魯智深的故 事。作者於第 2 回先以史進 引出魯智深,繼而敘述魯智 深拳殺鄭屠戶後落髮為僧,

輾轉徙至東京相國寺,得以 結識林沖。隨後故事即以林 沖為重心,至第 16 回時方交 代魯智深因林沖而為官員迫 害, 最 後 於 二 龍 山 落 草 為 寇。這種「出場——仗義 / 犯 事——落草」的敘述模式為

《水滸傳》敘述個別英雄故 事的常見模式,即林沖、武 松莫不如此。

魯智深性格形象鮮明,主要 歸因於《水滸傳》早段對其 個性的仔細描寫,如以「拳 打鎮關西」(第 2 回)、「大鬧 五台山」(第 3 回)、「火燒瓦 官封」(第 5 回)及「倒拔垂 楊柳」(第 6 回)顯示其酗酒、

任性、勇武、好勝等特點,

其中的武打場面亦描述得極 為仔細,如魯智深拳打鎮關 西時,作者運用了不同的感 官描寫顯示魯智深拳頭的強 度︰「扑的只一拳,正打在 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 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 油醬舖︰鹹的、酸的、辣的、

(14)

一發都滾出來」、「提起拳頭 來就眼眶際眉稍只一拳,打 得眼稜縫裂,烏珠迸出,也 似開了個彩帛舖的︰紅的、

墨的、紫的,都綻將出來」。 然而,《水滸傳》後段的魯智 深的人物形象逐漸模糊。在 第 57 回重新出場時魯智深的 個性已大大淡化(如不再酗 酒),其勇武的描寫也有所收 斂( 如 述 其 為 華 州 官 府 所 陷,更需梁山諸人營救)。魯 智深歸附梁山後成為了帳前 調譴的普通將領,再沒有獨 立行事的機會,作者亦未對 其形象再加描寫,個性埋沒 於共性之中。

4. 導讀《水滸傳》第 43 回「戴宗遇楊林」及第 61 回「燕 清遇楊雄及石秀」部份,探討「巧合」作為中國古典 小說常見藝術手段在《水滸傳》中的應用。

亦可以水滸第 17 回楊志巧遇 魯智深的情節,問學生為何 要這兩位英雄獨佔二龍山,

而不直入水滸?

「巧合」為中國古典小說的 常見手段,普遍作為扣連情 節及推進故事發展的手段。

5. 着學生仔細閱讀第 8 回末及第 9 回開首故事,賞析作 者如何借助章回小說的形式說故事;另仔細閱讀第 21 回末及第 22 回開首故事,賞析作者如何將敘述焦點從 宋江轉移至武松。

第 8 回末及第 9 回借助章回 小說的形式:

 第 8 回末述林沖巧遇李小 二,而此人後來又成為拯 救林沖的重要人物,與「巧 合」的結構方式正好呼應;

 作者於第 8 回末述林沖於 道上為人喝住,卻不交代 對方身份,有意利用這種 懸念吸引讀者追讀下回;

 作者於第 8 回末有語云:

「 有 分 教 林 沖 ︰ 火 烟 堆 裡,爭些斷送餘生;風雪 途中,幾被傷殘性命。」

作者既以此啟示下文情節

(15)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發展,又能吸引讀者追看 下文。有關中國古典小說 回末語的運用,可參陳美 林、馮保善、李忠明(1998)

《章回小說史》,杭州︰浙 江古籍出版社,頁 85-87。

第 21 回末及第 22 回敘述焦 點的轉移:

《水滸傳》以人物的「移動」

作為扣連情節的紐帶,較常 見的敘述方式為某一人物因 事「移動」時與另一人物相 遇, 隨 後 前 者 即 停 止 「 移 動」,而以後者的「移動」開 展故事,如第 21 回末寫宋江 兄 弟 因 殺 閻 婆 惜 事 投 奔 柴 進, 並 在 柴 進 莊 上 巧 遇 武 松,文本先以「宋江弟兄兩 個,自此只在柴大官人莊上」

交代宋江兄弟狀況,繼而以

「話分兩頭。只說武松自與 宋江分別之後,當晚投客店 歇了……」開展以武松為重 心的故事。宋江停止「移動」

後敘述焦點即轉移至「移動」

中的武松,《水滸傳》許多情 節皆如此扣連。

6. 着學生仔細閱讀以下節選,欣賞作者如何透過敘事的 節奏營造「懸念」的效果:

 第 8 回「林沖和洪教頭」比武

 第 22 回「武松打虎」

 第 27 回「武松被囚禁單身房」

 林 沖 和洪 教 頭 比 武 的 過 程,「凡作三番跌頓」(金 聖嘆評),作者往往在敘事 的高潮,插入其他事件,

中斷敘事的進度,勾起讀 者期待故事發展的心理。

 武松打虎的過程,敷設一 個接一個的危機,節奏緊 湊,直至懸念得到解決。

 「武松被囚禁單身房」以 冗長的敘事,如「是一大 鏇酒,一盤肉,一盤子麵,

(16)

又 是 一 大 碗 飯 … … 晚 來……又頂着一個盒子,

是幾盤蔬菜,一大鏇酒,

一大盤煎肉,一碗魚羮,

一大碗飯…」放慢故事節 奏,增強懸念的效果。

可參考刑海闊《從金聖嘆評 點看〈水滸傳〉敘事懸念形 成機制》,菏澤學院學報,第 30 卷第 4 期,2008 年 7 月。

7. 學生先行研讀《水滸傳》「三打祝家莊」部分,並引 導學生循情節結構方面進行討論及思考,如︰

 該部分如何扣連全書主線;

 作者對懸念及伏筆的處理;

 作者如何通過情節跌宕增強故事效果;

 作者於「三打祝家莊」中夾敘解珍解寶越獄落草 事是否必要?

由教師歸納、補充。

有關「三打祝家莊」部分的 懸念及伏筆設置問題,教師 可提示學生留意有關故事人 物扈三娘的相關敘述,如宋 江對扈三娘的行為與態度為 什麼引起讀者懸念,後來宋 江將扈三娘許配王矮虎又是 否與前段故事有所呼應?

8. 學生分組,根據學生曾研習有關宋江的章回(第 31、

35、36 回),討論:

 宋江數次「死裏逃生」的情節是否過於「巧合偶 然」?

 這對營造情節跌宕的效果有沒有影響?

作口頭匯報。

 可透過口頭匯報,了解學 生能否從「巧合」、「懸念」

的表現效果,評論小說的情 節結構的得失(例如:這三 回往往把宋江的性命置於極 危險的境地,但每次都巧合 地讓他得救,大同小異的情 節,不免影響讀者的「期待」

心理 , 削 弱 情 節 跌 宕 的 效 果。)

9. 教師總結教學環節所習《水滸傳》情節結構之特色,

並與學生共同討論《水滸傳》情節設置和結構的不足 之處。

 《水滸傳》全書由不同人 物單元(前期)及故事單 元(後期)組成,各單元 的人物、故事相互呼應(如 第 67 回用兵曾頭巿即為呼 應第 59 回晁蓋戰死曾頭巿 後宋江要報仇的諾言)。

(17)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每位好漢的故事既有相對 的獨立性,又是一環扣一 環,互相勾連。

 一百零八好漢出場有條不 紊,極盡心思。

不足之處,如:

 有些情節過於巧合。

 部分 情 節 不 近 人 情 / 牽 強。(如秦明被宋江害得家 破 人 亡 , 還 接 受 宋 江 作 媒,娶了花榮的妹子作繼 室。)

10. 撰寫評論

着學生自習《水滸傳》敘述「兵打大名府」(第 62-65 回)部份,並就本環節研習所得,從情節結構的角度 賞析其情節處理,並評論其情節設置之得失。

可從故事的扣連、照應、跌 宕及敘事節奏等賞析情節的 處理。

評論情節的得失,如:

 第 62 回敘述關勝如何神 武,卻在第 63 回輕易為呼 延灼詐降計所騙,以致全 師覆沒,情節是否合理?

 加入兩次宋江退兵及插入 張順殺張旺一節會否削弱 故事引人入勝的效果?

11. 延伸活動:

梁山泊的建立實為全書暗線所在,教師可要求學生歸 納書中有關水寨建設的片段,整理出山寨的建設流程 及大體規模,並在課堂簡介,讓學生體會《水滸傳》

作者如何以暗線貫穿全篇。

指定作品《接外孫賈母惜孤 女》借林黛玉的視角描述了 小說主要場景賈府的規模,

而梁山水泊是《水滸傳》的 主要場景,其興亡發展亦可 說是情節暗線之一,但《水 滸傳》較少對水寨有清晰的 整體描寫。其規模多散見於 故事敘述之中,如第 10 回借 林沖的視角粗略描寫從山下

(18)

客店到聚義堂前的狀況;又 如從 59 回可略見梁山好漢聚 義後的水寨變化。教師可引 導學生蒐集文本中零碎的水 寨風貌片段,再運用想像將 水寨的形象描畫出來,以增 強對文本的理解。

水 泊 好 漢 的 水 泊 好 漢 的 水 泊 好 漢 的

水 泊 好 漢 的 心 態 心 態 心 態 心 態

第第

第 27-31 節節節節 1. 着學生思考:

本書重點寫梁山英雄聚義的過程,首先登場的卻是高 俅,並以高俅發跡的故事作開端,着學生思考這樣的 安排有甚麼用意?由此引導學生探討本書的思想內 涵。

由高俅發跡引出王進夜奔,

王進引出史進,史進引出魯 達,魯達引出林沖,林沖引 出 楊 志 , 楊 志 引 出 晁 蓋 等 人 , 再 由 晁 蓋 等 人 引 出 宋 江,由宋江引出武松,一環 扣一環發展故事,展示各個 人 物 被 逼 上 梁 山 的 不 同 道 路,帶出「官逼民反」「亂自 上作」的主題。

2. 繁本《水滸傳》的書名均冠有「忠義」二字,着學生 從文本的閱讀中,舉述例子,體現「忠」和「義」的 地方。

教師可由此帶出小說的不同 版本如何影響小說主題思想 的體現。按繁本一百回或一 百二十回,「義」與「忠」,

是小說的兩大脈絡,前部分 強調各英雄,義氣相投,以 對抗政治、社會的黑暗;後 部分則依據歷史規律性的原 則,以理性化的方式,安頓 民 眾 起 義 的 其 中 一 個 結 果——接受招安、妥協投降。

但在繁本 70 回的小說,因刪 去「招安」情節,形成「義」

的刻畫較為突出。

3. 按學生舉述的例子,並播放央視版《水滸傳》主題曲

《好漢歌》,擇取其中「生死之交一碗酒,不分貴賤 一碗酒」、「水裡火裡不回頭,一路看天不低頭」及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等歌詞,共同 探討《水滸傳》義氣的涵義。

如:

 「死生相托,吉凶相救,

患難相交」的朋友之義

 扶危解困、伸張正義的社

(19)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會公義

 惺惺相惜的江湖道義

 替天行道,不惜衝破法律 與道德的規範

4. 透過以下辯論,引導學生思考「官迫民反」及「替天 行道」等「恆常主題」的合理性,以領略本書複雜的 思想。

(1) 《水滸傳》誨盜,應列為禁書 (2) 「官逼」一定「民反」

(3) 要替天行道,就不能「忠義兩全」



可透過辯論,了解學生能 否從多角度(例如:文學功 能、社會制度、時代背景)

評論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

並有個人的見解。

以《水滸傳》為誨盜之作,

可引述梁啟超在《論小說與 群治之關係》一文所說:「今 我 國 民 綠 林 豪 傑 , 遍 地 皆 是,日日有桃園之拜,處處 為梁山之盟。所謂『大碗酒、

大塊肉、分秤稱金銀、論套 穿衣服』等思想,充塞於下 等社會之腦中。」供學生參 考,從小說的作用,展開辯 論。

5. 教師可總結:

所謂的主題思想存在不確定性,毋須要求讀者對文本 主題達成共識,各人可根據研習《水滸傳》的閱讀經 驗,結合現實生活,發掘本書對個人的意義。

教師也可提供有關《水滸傳》

主題思想的不同觀點供學生 參考、反思。

6. 着學生根據閱讀《水滸傳》的啟發及感受,聯繫本地 時事撰寫一則短文,嘗試從名著發掘古為今用的道 理,於課堂與同學分享。

教師可先印發相關示例予學 生參考,如劉天賜(1995)《水 滸啟示錄》,香港︰天地圖書 有限公司。

總 結 總 結 總 結 總 結

第第

第 32-33 節節節節

1. 引導學生就研讀《水滸傳》之經驗,共同探討欣賞古 典長篇小說名著的方法,並以《水滸傳》為例,總結 其人物塑造、情節結構及語言運用等方面的特色。

欣賞古典長篇小說名著的方 法,如:

 從小說文類知識出發,從 時空背景、情節安排、人 物刻畫、主題呈現等入手

(20)

 歷來名著為人讚賞的地方

 找出小說的主要和次要人 物,分析人物個性

 人物性格與情節發展的關 係

 小說中的事件的因果關係 是否合情合理,其中是否 蘊含某種寓意

 反復閱讀,每次選取一條 主線貫串全書閱讀。

有關《水滸傳》的特色,教 師 可 參 考 一 些 導 賞 性 的 文 章,如:

 郭應〔按︰應作「英」〕

德、陳惠琴編著、教育部 師 範 教 育 司 組 織 評 審 (2000)《中國古代小說鑑賞 的理論與實踐》第三章第 二節「《水滸傳》賞析」,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 社,頁 150-165。

 李悔吾(2001)《中國小說史 漫稿》第九章第六節「《水 滸傳》的藝術特色」,武 漢︰湖北教育出版社,頁 261-267。

2. 着學生共同選出《水滸傳》之最:

 最佳的人物描寫

 最精彩的情節片段

然後同學自選一段最能表現這位人物性格的對白,以 及最精彩的情節描寫,加以朗讀。

3. 着學生根據研習《水滸傳》的整體閱讀感受,並對比 曾閱讀的古今小說,從內容及藝術兩方面共同討論《水 滸傳》的優劣。

從不同的時代,評價小說名 著的地位。

(21)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教 學 活 動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構 思 和 備 註

4. 延伸活動

(1) 選播央視版《水滸傳》部份片段,着學生結合文 本相關情節描寫進行比較,以觀察文字與影像效 果之落差,並評論其改編方面的得失。

(2) 學生分組,根據課程研習所得,為《水滸傳》部 份背景不明的人物撰寫前傳,模仿《水滸傳》的 敘述語言撰成文本,並在課堂上以戲劇方式選段 演繹。教師應提示學生撰寫前傳時必需顧及前後 文的關聯、人物形象及其語言表現是否切合其身 份等等。

本單元設計以七十回本《水 滸傳》為據,即央視版《水 滸傳》首 40 集的內容(全輯 共 43 集)。

5. 延伸閱讀:

教師可選介若干以《水滸傳》為主題的文學類、評論 類及應用類著作,讓同學可按興趣及需要選讀。選目 以新近出版者為佳,部份建議書目如下︰

續書類

 陳忱(1998)《水滸後傳》,天津︰天津古籍出版 社。

文學類

 孫述宇(1983)《水滸傳的來歷、心態與藝術》,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評論類

 薩孟武(2005)《水滸傳與中國社會》,北京︰北 京出版社。

應用類

 姚有志(編著)( 1995)《〈水滸傳〉三十六計》,北 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水滸後傳》為明末清初人 陳忱的作品,述梁山好漢於 接受招安後為蔡京、童貫等 奸臣迫害,李俊等生還者在 海外創業的故事,一般認為 該書反映了作者「反清復明」

的反抗精神。

6. 總結性評估

以下活動,任擇其一︰

(1) 根據課程研習所得,圍繞《水滸傳》主題、人物、

情節及語言等方面自擬題目作專題探究,撰寫書 面報告及製作簡報,並在課堂發表及回應同學提 問。以下題目,可供參考︰

 《水滸傳》的 xx 形象(如:女性人物、政府 官員、佛道人物、巿井細民)

 《水滸傳》的方言、諺語、俗語

 透過專題探究,衡量學生 理解、賞析、評論文學名著 的能力。可根據以下準則,

檢視學生的表現:

 根據自擬的題目,蒐集、

分析相關的章回和資料,

理解無誤

(22)

 水滸英雄的酒肉生活及其作用

 梁山好漢的陰暗面

 《水滸傳》的景物描寫

 《水滸》、《三國》人物對讀(如:李逵與 張飛、吳用與諸葛亮)

 質疑求真,提供有力的論 據,包括引用原著及相關 的材料

 從不同的角度賞析或評論 作品,展示獨立及創造性 閱讀的能力

 對所擬的題目,有個人的 見解和看法

 書面報告、簡報、回應均 表達流暢,評析精要

(2) 有論者認為第 71 回後的人物、情節描寫,藝術成 就遠不如前 71 回,着學生選取一位人物,閱讀繁 本百回本(或百二十回本)有關人物的事件、結 局,撰寫論文,評論有關的說法。

 透過撰寫論文,衡量學生 理解、賞析、評論文學名著 的能力。可根據以下準則,

檢視學生的表現:

 就人物描寫、情節安排、

思想深度三方面理解、評 賞作品的特色

 提供有力的論據,包括引 用作品及相關的材料作公 允、客觀的評論,並有個 人的見解

 闡述清晰、評析精要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工筆山水- 蟬翼樊宣 梧桐樹庭園山水-秋景設色(局部)... 工筆山水-

1616 年,努爾哈赤建國號金(史稱後金),以七大恨告天,向明開戰。他隨後得 到連串的勝利,包括 1619 年的薩爾滸之役, 1621

單元:水彩戶外靜物作品實例 視傳系 曾培育

屏東縣小琉球海龜復育有成,吸引大批觀光客到小琉球浮潛欣賞海龜,但騷擾海龜 事件卻層出不窮,短短 17 天之內已傳出高達

單元:水墨樹木技法範例

單元:水彩桌面靜物-器物日用品類個體示範 視傳系

 提高業主、物業管理人及 用戶對妥善保養內部水管 系統的重要性,以及在內 部水管系統中使用合規格

可見謝鯤對自己欣賞山水的鑑識力頗為自信且自得,由此也可看出謝家喜歡山水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