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92March 2014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92March 2014"

Copied!
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雙 月 刊

陳良基副校長參加 Global Urban Challenge有感

Intel-臺大給您智慧生活 杜鵑圓舞曲

健檢與新陳代謝症候群

No. 92

March 2014

(2)

校務報報

02 參加「Global Urban Challenge」有感 

陳良基

研究發展~Intel-臺大給您智慧生活

12 關於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

16 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研究成果與展望

18 新一代車輛安全系統

蔡欣穆、游舜翔、汪晨騏、吳欣宜、李佳福

老臺大人

24 藥學一世情~余秀瑛教授專訪

林秀美

李弘祺專欄

30 杜鵑花,歸去與杜鵑圓舞曲

李弘祺

吳誠文專欄

34 聚散進退

吳誠文

06 校園短波 11 徵才啟事 50 校友情與事 52 校友會訊 59 捐款芳名錄

CONTENTS 目錄

圖/張天鈞

黑冠麻鷺(Malayan night heron, Gorsachius melanolophus),原

被IUCN指定為瀕臨絕種鷺科鳥 類,但近年族群在都市綠地有大 幅成長。體長約45公分,頭上有 黑色的冠羽,因而得名;獨居樹 林底棲性,主食有蚯蚓、昆蟲、

青蛙、蜥蜴、魚等。

在臺大,黑冠麻鷺習慣棲息於榕 樹和樟樹,尤其喜歡在榕樹上築 巢。通常不怕人,加上特殊的擺 動脖子動作,這幾年成了臺大校 園寵兒,有「校鳥」的稱號。看 黑冠麻鷺的熱點前3名依序是醉 月湖和數學系之間區域,圖資系 館和一活中間,以及出版中心圖 書館門市和農藝館包夾的草地 上。(摘自袁孝維、詹芸豐、蔡 佩軒『臺大校園黑冠麻鷺之族群 調查與行為生態研究』)

陳良基副校長參加Global Urban Challenge有感

Intel-臺大給您智慧生活 杜鵑圓舞曲 健檢與新陳代謝症候群

No.92

March 2014

(3)

黃河明專欄

38 從Entrepreneurship談企業創新

黃河明

創意創業學程

42 OnTrack:Hackathon on Train

魏妤庭

臺大出版中心

46 前進臺北國際書展 向世界發聲

48 偶開天眼覷紅塵‧探索王文興與文字無休止的戰爭

──《慢讀王文興》叢書

保健天地~健檢知多少

56 健康檢查與新陳代謝症候群~抗老化醫學的基礎

王治元

廣告贊助:

37 國泰金控 41 臺大校友會館

廣告洽詢專線:(

02)33662045

每期

2萬元,一年6期八折

喜歡這本雜誌嗎?要不要推薦給您的麻吉?

請來電或來信告訴我們,與他/她一同閱讀臺大。

傳真:(02)23623734 E-mail:alumni@ntu.edu.tw

本刊網頁可下載PDF檔,歡迎上網瀏覽。

本刊宗旨:

本刊係校園發展及校友動態報導,

所有稿件均為邀稿。現有編輯委員 15人,由總編輯、副總編輯、主任 秘書、校友會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及 1999年1月1日創刊

第92期2014年3月1日出刊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 北市誌第2534號

臺北郵局許可證臺北字第1596號 中華郵政北臺字第5918號

名譽發行人:陳維昭、李嗣涔 發 行 人:楊泮池

發 行 所:國立臺灣大學 總 編 輯:江清泉 副總編輯:張天鈞

編輯委員:方偉宏、李文鈺、林達德

莊璦嘉、陳文章、陳政維

黃偉邦、楊培珊、葛克昌

劉瑞生、鄭雅文、盧虎生

簡韶逸

名譽顧問:高明見、張秀蓉 顧  問:各校友會理事長:吳叔明

吳誠文、辛忠道、沈登贊

林一平、林大溢、林坤賢

林敏彥、邱義源、許銘熙

張瑞雄、張楊全、黃明和

黃憲清、楊俊毓、鄭東來

鄭國順、劉炯錫、鍾佳濱

蘇玉龍

封面題字:傅 申 執行主編:林秀美

發行所址:10617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電  話:(02)33662045

傳  真:(02)23623734 E-mail:alumni@ntu.edu.tw Http://www.alum.ntu.edu.tw/wordpress 印  刷:順隆印刷廠

著作版權所有 轉載請經書面同意 非賣品

(4)

參加完臺大85週年校慶後,當晚即與校 內主管同事一行9人,前往芝加哥參加 由當地Chicago Council及3所大學――西北大 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芝加哥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和伊利諾大學

(University of Illinois)共同舉辦的大學校長 論壇。

11月的五大湖區已有相當寒意,氣溫接近 零度,走在北國大地的校園裏,落葉繽紛,重 重疊疊。有時風起,捲起層層葉片,秋葉旋轉 中,像極一群身著暗紅裝扮的舞者,在寒風中 散發最後的能量;蔣勳曾經說過「北秋的落葉

是種奢華的禮物,彷彿所有的樹葉都知道已是 告別的時候,它們要做最後一次生命徹底的揮 霍。」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教授們則開玩笑 地說:「因為秋天過後,一整個長冬都只能待 在研究室裏,所以他們只好將全部能量注入研 究中。」或許因此造就了在五大湖區畔的這三 所大學,排名分別位居第9、25、30名!大地 之能量與萬物間互動移轉的機制,誠然不虛!

主辦單位芝加哥全球事務理事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是一個成立91年的 公共事務組織,透過舉辦活動和會議的對話模 式,邀請國際領袖與學者將國際觀點帶入芝加

參加「 Global Urban Challenge」有感

學術副校長

臺大訪問團與UIUC接待師長全體。

(5)

校務 報報

哥,同時也藉此將芝加哥對國際議題之意見輸 出至全球。其中最重要的系列就是芝加哥論 壇,每年舉辦超過150個公開議程,讓廣大民 眾了解當今國際發展和議題。本次會議即屬於 該論壇之一,而與芝加哥3所主要大學合辦。

本 次 會 議 主 題 為 「G l o b a l U r b a n Challenge」,主要係以聯合國2011年之研究報 告所述,預估2050年左右,全球將有三分之二 以上的人口會居住於「大都市」(Urban)。

然而檢視目前全球之各大都會,無論在實體建 設或社群服務機制皆欠缺足夠的準備以應付未 來可能出現的新需求,這絕對會是人類社會 的大挑戰。而大會主題的副標題「the Role of Research University」也清楚標舉研究型大學有 責任設法解決人類未來問題,聚焦於討論研究 型大學如何扮演好推動的角色。所以由西北大 學、芝加哥大學、及伊利諾大學3位校長聯名 邀請大學聯盟校長們參加會議。本次共有全球 28所著名大學與會,臺大是第一次受邀,某種 程度也代表臺大的研究實力受到肯定,所以國 際處特別重視這次機會。適逢校慶週期,遂由 學術副校長本人率團與會,同行代表還有財務 副校長湯明哲、國際長張淑英、電資學院院長 郭斯彥、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生農學院教 授張俊彥、城鄉所所長黃麗玲、國際處林淑靜 及張華玲,另本校之工學院前副院長,現借調 在華府的科技組組長周家蓓亦飛來參加盛會。

大 會 活 動 為 期3天,幾乎每天都是從早 餐會開始,至深夜的晚宴,所以有很長的討 論時間。主辦單位依據未來大型城市可能面 臨的關鍵問題,分成Urban Education、Urban Health及Urban Vitality等3個議題進行討論,很 具體地點出人口集中後所衍生之基本難題。

本校詹教授及張教授亦分別在Urban Health及 Urban Vitality發表演說,詳細議程及演講題材

皆在網頁(http://goo.gl/9BvGhN及http://goo.

gl/O3UBVw)可見,不在此贅述。值得一提 的是,第二天開幕特別開放給媒體及Council Member、贊助團體等參加,3位校長都親自參 與論壇,分別就研究型大學(Role of Research University)對未來的挑戰發表看法,他們不 約而同的強調大學的存在是希望對未來世界有 impact,強調如何帶動、影響學生“Think"

以及“Social Impact",堪為國內衝刺邁向頂 尖大學的學校思考。他們認為辦學理念就是要

“Connect Education with future life",投資在 高等教育就是“Funding Future"!

會中,芝加哥市長Rahm Emanuel,在開 幕時發表演說,強調教育理念是要讓“Every child sees the energy of the city and be part of the future.",充分展現芝加哥論壇的風格,透過 這個平台,將芝加哥市的理念和理想向外界傳 播。

3天的活動,分別在3校校區舉行,3校 校長也都熱情地在校長官邸或校區內Faculty Lounge設宴款待與會來賓。或許因為這是我第 一次參加類似的活動因而特別有感覺,也為了 記住這初次的悸動,我特別紀錄一些感想與有 志共同提升臺大以及臺灣的大學教育的朋友們 分享。

首先,我感受到一流大學如何看待世界的 格局,這3所排名都在前30大的頂尖大學,非 常認真的看待2050年可能的世界困境,思考如 何整合力量、探索可能的知識突破,積極以知 識達成對未來世界的貢獻。對照在臺灣所見,

我們似乎終日耗費精神為生存而戰,只著眼於 現在的問題,而且希望明天就能解決。作為教 育工作者,也許我們可以站得高一點,想得遠 一些。研究型大學該扮演帶動社會進步的啟動 者,以知識份子的高度,帶動社會更深遠的格

(6)

第二個深刻的感想是,主辦單位非常善於 整合各界資源。這次活動貴賓將近70位,必然 要動員甚多人力和資源,而從會場資料顯示,

活動有相當多的贊助者,不但出錢出力,也分 別在重要的議程中扮演積極參與的角色,非常 活絡的「廣結善緣」。這是國內大學較弱的一 環,臺大也是如此。常聽到許多人抱怨這個不 足、那個不夠,好像理所當然就該有人把轎子 準備好,等著上坐。張羅資源原本就是件辛苦 的差事,不過也是執行力的表現,更是創業家 精神的表徵,如何有效以願景凝聚、匯集資 源,是我們該學習的。臺大擁有相當多的校內 外資源,我們都衷心地希望有效彙整,以產出 對社會更大的效益。

大會後,我們一行繼續往南訪問伊利諾大 學香檳分校。香檳分校(UIUC)是臺大邁向

的重點策略夥伴學校,因此我們特別多待兩天 分頭與該校相關單位會談。在我的相關專業領 域,我與電資學院郭院長一同參觀高速電腦中 心,這是當年網頁瀏覽器的發源地。也參觀50 年前LED的發明實驗室,主人雖已遠去,但滿 室各國政要參觀的照片,以及當年發明的一些 器材依舊在,仍令人肅然起敬。我們還參觀了 能源中心的“Smart Grid"計畫。這幾個都是 我們非常熟悉的專業實驗室,相關題目在國內 也都有人做,而且也發表了許多重要論文及創 新技術,但以智慧雲網(Smart Grid)為例,

國內大多是展現一些獨立之元件,或部分簡 單的連線功能,成果就以這種智能電表能做 多少偉大的智慧型控制帶過。而該中心的實驗 室,幾個直立櫃的伺服器真實的模擬小型城市 的輸配電系統,完全商業化的網路Gateway,

臺大訪問團於UIUC Quad。

(7)

校務 報報

真實呈現感知電表訊號流向與雲端數據主機的 整合,最末端是實驗室實際操作,包含品質、

硬體、控制軟體的智慧型電表,所以最終的展 示耗能端,雖然一樣只是燈泡、電風扇,但內 涵的技術是一完整的複雜控制系統,技術的價 值不言而喻,很清楚看出研究的紮實程度,以 及為何他們能有原創性,又能有高度的技術 impact!建置這樣的實驗環境當然所費不貲,

然而我又看到,實驗室的牆上高掛著每一件設 備的贊助商大名,不少貴重儀器,其實是捐贈 來的。我深深覺得,他們真的是展現“有視野 的研究先鋒,高舉願景大旗,號召有資源者,

出錢出力為夢想而做。"「眾志成城」應該就 是這種感覺,我深深為這種研究的氛圍和態度 所折服,而這是臺灣所欠缺的!

後記

此次訪問芝加哥,很榮幸承蒙大芝加哥地 區臺大校友會的熱情接待,特別是會長李盛灝 博士(1969級臺大醫技系學長)及其夫人羅慧 貞(也是臺大學姐)招待團員至其家中用餐,

更在我們剛到的前兩天,全程陪同,大家都非 常感激。訪問團也專程赴駐芝加哥臺北代表處

拜訪,承蒙代表處葛葆萱處長及教育組陳幗珍 組長接待,並帶我們鳥瞰芝加哥市。他們都是 臺大校友,很敬佩他們工作的努力,也非常感 謝他們的招待。當天遭逢芝加哥區受龍捲風 襲擊,最年輕的團員―華玲在機場苦等我3小 時,辛苦她了,這篇感想一方面也是呼應華玲 在回程車上的心聲。經歷6天參訪、會議,大 家坐上由香檳分校往機場的包車,趁閉目養神 前請大家講講感想,並整理整理後續的追蹤事 宜。國際處的淑靜、華玲忍不住發難,直言臺 大在全球頂尖大學競爭中仍有許多需要改進之 處。國際處是學校對外的窗口,也是重要的界 面,直接與全世界各個大學接觸,感觸自然特 別深刻,對學校和同仁愛深責切。我能體會同 仁在外拼戰時,心裏有多期待背後有卓越研 究成果的支撐,有優秀的教學、行政的奧援。

我的禿筆一時記不了華玲慷慨激昂發言的一、

二分,但深信若我們能經常省思格局、整合資 源,以紮實的態度做事,在不久的將來必能承 擔一流研究型大學對社會該有的貢獻角色,培 養出一批又一批具思考能力的未來領航者!

(2013年12月24日)

芝加哥臺大校友會於僑教中心舉辦85校慶慶祝會。

(8)

1

16日永齡健康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總裁與臺灣大學楊泮池校長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議定 以創新模式進行產學合作,籌組生醫工產學大聯盟,延攬全球頂尖人才落腳臺灣,逆轉人才 失衡現象。

楊校長致詞時指出,癌醫中心醫院將目標設定為華人最好的醫院,以解決東亞和華人地區重 要的癌症問題為導向。此次協議擬藉由永齡健康基金會提供的講座和學者,以更彈性的方式延攬 一流人才,提升臺灣生技發展,並將健康工程、健康產業作為產學合作重點。

郭台銘董事長表示,每到春節前夕團圓時,都會想起因癌症而離世的家人,這成了督促他 建設華人第一、世界一流的癌症治療 中心的動力。預定於3月啟用的永齡 生醫工程館將成為全球重要的生醫工 程育成中心,提供細胞治療、輻射醫 學 、 智 慧 醫院 、 醫療 電 子 、 預防醫 學、生物標記、生醫工程研發、機光 電材料及未來醫學等跨領域產學合作 的發展平台,並設立永齡講座及永齡 學者,延攬全球醫學界菁英來臺進行 各項高端研發。預計要爭取至少5名 等同諾貝爾級的學者與數百名學有專 精的人才。

(9)

了讓已具備基礎學科知能的學生,不浪費時間重複學習,臺大訂於103學年度起全面實施基 礎學科認證考試,通過的學生可直接獲取學分。第一波開放認證的基礎學科,包括大一英 文、微積分、普通物理學、普通化學及普通生物學等5科,共32學分,將來再擴展至人文社會科 學領域。校方將認證學科之等級分類、內容以及課綱公布於「基礎學科認證」網頁,該網站並有 全球著名線上開放課程之影音檔連結,供學生自學。

此一基礎學科認證並將推廣至北二區教學資源中心所屬各夥伴學校,學分可在區內各校通 用。基礎學科認證網站:http://apc.aca.ntu.edu.tw/apc/index.aspx

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所轄溪頭鳳凰山天文台,於1月19日凌晨觀測到編號 2014J的超新星,比該星被正式提報發現及命名早了3天,它是自從1972年來被發現離我們 最近的Ia型超新星。

鳳凰山天文台位於溪頭鳳凰山山頂,海拔約1,800公尺,其建置構想始於森林系王亞男教授 及物理系黃偉彥教授,王教授兼任實驗林管理處處長,當年運用九二一震災後重建經費與黃教授 合作建造,並由物理系吳俊輝教授負責口徑63公分之主望遠鏡的規劃。2003年8月驗收,經2005 年改進,成為國內第一座自製大口徑望遠鏡。

此次珍貴資料的取得,是吳俊輝教授在帶領與《BBC知識》月刊(甫獲金鼎獎)所合辦的天 文冬令營時,於夜間觀測時斬獲。負責拍攝操作的是吳俊輝教授在臺大天文物理研究所的博士 生張文軒,曾任天文社長,具有多年的觀星經驗。該超新星位於梅西爾天體M82中(如附圖標示 處),距離約有1千1百萬光年,觀測時間為世界時間(UT)2014年1月18日19時38分(臺灣時間 1月19日3時38分),該超新星在3天後(世界時間1月21日)由倫敦大學天文台正式提報國際天文 組織(IAU)註冊發現,並由IAU編號命名為2014J,此後引起國際間的密集觀測及研究。

該星屬於Ia型超新星,正是2011年諾貝爾物理獎中被用以測定「宇宙加速膨脹」的超新星種 類,該星也是自1972年以來被發現離我們

最近的該類型超新星。

臺大團隊成為全世界在該星爆發前期 即觀測到它的極少數單位之一,目前已知 的其他單位包括美國的里克(Lick)天文 台及日本的板垣(Itagaki)天文台。這些 超新星爆發的前期資料非常稀少,因為通 常超新星在被正式發現命名、引起國際觀 測時,都已進入極亮的中期。這是溪頭鳳 凰山天文台首次的重大發現,為該天文台 創設以來的最重要里程碑。

臺大啟動基礎學科認證

鳳凰山天文台首度觀測到超新星

(10)

有鑑於巴金森病患者26.7%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若在早期偵測與介入治療,能延緩病程進 展進而改善生活品質。臺大巴金森病暨動作障礙中心率先利用神經心理學評估工具作偵測,包括 記憶力、執行功能、視空間知覺能力、語言能力與社會認知功能等經認知功能面向的評估。結果 發現,巴金森病患者在早期即可能出現執行和社會認知功能障礙。但因為神經認知功能的衰退通 常是緩慢且悄悄進行,容易被忽略,以致延誤就醫。研究團隊將與國際研究單位合作,建立具信 度與效度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診斷準則,以利在臨床實務應用。

此外,研究也發現國人在 FBOX7基因(其所轉譯出來的蛋白質,負責清除過多或者錯誤 的蛋白)上二個核苷酸發生錯誤取代,容易誘發年輕型巴金森病的發病。而BST1 rs11724635 基因多形性的人,若曾飲用井水則罹病的相對危險性有1.6倍之多(OR=1.623, 95%CI=1.137- 2.324),推測其原因可能與井水中的重金屬有關。該中心所進行一系列生理機轉及治療方法的 實驗研究,對巴金森病因及治療提示重要的新觀念並指出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校光電醫學中心林世明教授團隊所研發之【醣化血色素個人檢測 儀】,獲2013年國家新創獎。該儀器以電感電容阻抗動力學模 式,定量判定微血管血液、靜脈/動脈血全血中醣化血色素HbA1c之 濃度,由於著重專一性檢測,故能有效降低誤差。而且輕巧方便 攜帶,提升檢測之便利性及效率,可使用iPhone智慧型手機為監 控介面,傳輸給醫師作遠距諮詢,以評估飲食、活動、藥物、胰 島素等處方的成效,並適時調整療程,達到快速診斷及個人醫療 照護之目的。

正常人的HbA1c值在4%到6%。糖尿病患者的HbA1c若維持在 7.0% 以下,可減少併發症,如腦血管病變、心臟血管疾病、視網 膜病變、周邊神經病變、腎功能失常的產生,而且也能減緩已存在的 併發症惡化。

大醫院外科部於2012年開始發展腫瘤不可逆電擊穿孔治療(又名奈米刀),利用局部高壓 電擊腫瘤,讓癌細胞出現大量奈米大小的微細穿孔致死。由於電流作用範圍可精確掌握,

而且電擊對癌細胞有強大殺傷力,此一刀法可運用於不適合電燒的危險區域,不僅可精準地殺死 腫瘤,同時也避免傷害到鄰近組織。

臺大醫院奈米刀治療腫瘤成果

林世明教授團隊【醣化血色素個人檢測儀】獲國家新創獎

(11)

期的心臟衰竭患者在等待器官捐贈期間最擔心的 是出現多重器官衰竭導致死亡;臺大醫院在2011 年4月由心臟移植團隊成功進行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 器植入於末期心臟衰竭病患,使用效期較長,且病患 能夠回家,享有較好的生活品質。2013年9月26日進一 步將此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植入,迄今已有4位病 患接受此一植入,皆能順利出院,也能回到工作崗位 及較佳的生活型態。

此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除了能有效改善患者

的生活品質外,也可延長其存活率,提供末期的心臟衰竭患者在等待捐贈期間另一項醫療選擇。

臺灣翻譯世界,在今天想像未來」,102年度國科會【經典譯注成果講座】「春季講座」共 5場將於3月5日至4月9日,每週三晚上7至9點於博雅館102室舉行,免費入場。場次及內容 如下:

日 期 主 題 講 者

3/5 韋伯方法論研究的意義《韋伯方法論文集》 莊榮輝/張旺山/孫中興 3/12 宗教多元論對超越的探求《宗教之詮釋:人對超越的回應》 苑舉正/蔡怡佳/孫效智 3/19 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未來形上學之序論 汪文聖/李明輝/張旺山 3/26 西田哲學與現象學《西田幾多郎哲學邏輯》 蔡耀明/黃文宏/林鎮國 4/9 性、暴力、死亡交織:巴代伊的神聖情色變奏《情色論》 吳錫德/賴守正/賴軍維

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從1997 年開始推動,補助125本經典譯注計畫,目前已出版58本。

活動網址: http://homepage.ntu.edu.tw/~b00901119/index.html。

臺大醫院成功裝置可攜式居家型心室輔助器

文學院經典譯注成果發表

至2013年11月本院已完成衛福部要求之臨床試 驗,證實其治療安全性無虞且效果良好,期待早日進 入臨床常規治療使用以造福患者。

臺大腫瘤介入治療團隊在近40個各種肝膽胰困難 癌症病人的治療中累積出許多寶貴經驗,並獲國際肯 定。目前全球僅有美國路易斯威爾大學醫院、英國倫 敦皇家學院醫院以及臺灣臺大醫院3個被正式認可的臨 床訓練中心,凡是要發展奈米刀治療的國家及醫學中 心,均需派員至上述中心接受訓練,才能取得認證。

臺大醫院為東半球唯一訓練所在,亞洲地區醫師

均以本院為首要訓練選擇,近年來已有來自日本、澳洲、中國、香港等10多批醫師受訓。本院將 秉持國際合作、世界一家的精神,持續精進技術並協助其他國家提升癌症治療技術。

(12)

63年3月23日以後出生者。競賽項目男子:100公尺、400公尺、1500公尺、5000公尺、鉛球、跳 遠、400公尺接力。女子:60公尺、200公尺、1500公尺、鉛球、跳遠、400公尺接力。即日起至 103年3月6日上網報名(網址:https://info2.ntu.edu.tw/register/flex/main.html)。3月12日公告報名 結果。

●「臺大文學翻譯獎」,由美國J&V 2000基金會全額贊助,為促進國內外中國古典文學與世界華語

文學翻譯並獎勵優秀譯者。藉此帶動文學翻譯風氣,讓不熟悉華文之各國人士,領略華語文學

之美及其人生哲理。迄今已辦理3屆。以下為該屆比賽題目原詩英文解讀(paraphrase),梁欣

榮主任作。

郁達夫〈無題〉

贅秦原不為身謀 攬轡猶思定十州 誰信風流張敞筆 曾鳴悲憤謝翱樓 彎弓有待山南虎 拔劍寧慚帶上鉤 何日西施隨范蠡 五湖煙水洗恩仇

Untitled by Yu Dafu

Personal gains never so much as crossed my mind when I sold my service to a repressive regime.

Every time I mount a horse I cannot but think of ending the war across the vast provinces of China.

Who would have believed that someone with a makeup crayon as amorous as Zhang Chang's Would have vented his suppressed anger and bitterness atop Xie Ao's tall abode?

I have hunkered down with my bow drawn, waiting for the tiger from south of the ridge.

I am determined not to humiliate the noble sword I carry on my waist belt—I’ll use it.

When will I be able to sail the Five Lakes like Fan Li with his mistress Xishi, Where the misty vapors cleanse a life’s memories of feuds and frauds.

劉子翬〈汴京紀事〉

空嗟覆鼎誤前朝 骨朽人間罵未銷 夜月池台王傅宅 春風楊柳太師橋

Bianjing Flashback by Liu Zi-hui

I shed my tears in vain for the wrongful demise of the bygone dynasty Where allegations never cease after the bones rot to ashes

The moon passes over the pond and the terraces of the Wang Pu residence A spring breeze caresses the willows that line the Taishi bridge

(13)

一、甄選資格

1. 具中華民國麻醉專科醫師證書 2. 有前瞻性研究能力、教學熱誠

3. 具部定助理教授(含)以上之教師資格

二、檢具資料

1. 個人履歷

2. 五年內代表作著作目錄

甲、相關領域之副教授以上推薦函2封 乙、個人研究理念

備註: 有關履歷、著作目錄、教學及研究計畫書等之格式,請參考臺大醫學院專任教師聘任相關表 格填寫,表格下載請至http://www.mc.ntu.edu.tw/staff/person/html/form.html

三、起聘日期:

民國104年2月1日

四、截止日期:

民國103年4月30日下午5時前送達。

五、寄件地址:

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臺大醫院麻醉部「麻醉科新聘教師甄選委員會」收 電話:8862-23123456轉62158黃小姐 

傳真:8862-23415736 E-mail:lichuan@ntuh.gov.tw

一、甄選資格

1. 藥理學相關領域之教授

2. 具有卓越研究、教學成就、並有教育理念及領導能力者

二、檢具資料

1. 詳細履歷表,包括學、經歷、榮譽、服務及論文著作目錄。

2. 簡述個人對於臺大藥理之認知、經營理念及未來目標和發展策略。

3. 三封推薦信,另提供5位可供諮詢之人士名單。

三、截止日期:

民國103年 4月18日下午5時前送達(含紙本一份及電子檔)

四、聯絡地址:

臺北市仁愛路1段1號 藥理學科主任室 臺大醫學院「藥理學科主任遴選委員會」收 電話:886-2-23915602;886-2-23915297 

傳真:886-2-23562221 陳青周主任 E-mail:pharm@ntu.edu.tw

徵才啟事

臺大醫學院麻醉科誠徵專任教師一名

臺大醫學院藥理學科暨研究所誠徵主任兼所長

(14)

灣的機車多,交通壅塞時擦撞難免,不過現在只要為愛車配備一盞智慧車尾燈,就可 以感測週遭環境、隨時警示後方駕駛保持安全距離。這個全世界第一個會「通風報 信」的車燈是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的研發成果。

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Intel-NTU Connected Context Computing Center)成立於2011 年。這是英特爾實驗室(Intel Labs)與世界頂尖大學進行的「英特爾合作研究機構(Intel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stitutes, ICRI)」計畫中,亞洲第一個研究中心。

網際網路(Internet)已全面且徹底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型態。人類最寶貴的能力,就是 可以透過學習、累積經驗,作為預測、判斷的知識。機器若能具備這種能力,真正的智慧生 活就會來臨。前述的感測器及電子裝置能相互連結並交換訊息,不需人力介入,這就是機器 對機器的智慧物聯網。該中心主任許永真教授表示,無所不在的網路及應用使得人們天涯若 比鄰,無遠弗屆的進行即時互動。電腦已從協助計算的工具,變成人類日常生活必備的資訊 平台和溝通媒介;而其外觀也從房間般的大型機器轉為口袋大小的輕薄機型;再結合手機、

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以及雲端運算,大幅地增進人類生活的便利性,也改變了人類世界的內 涵和運作。在可見的未來,物件網際網路(internet of thing,IOT)或機器對機器(machine-

圖1:M2M將啟動另一波資通訊革命。

關於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

(15)

to-machine,M2M)將啟動新一波資通訊科技革命(圖1)。

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就是為此一趨勢應運而生。2010年,當時國科會為鼓勵國內學術 研究與世界接軌,推動與世界級研究單位的合作計畫,且適逢英特爾實驗室推出與世界頂尖 大學共同研究的合作模式,加上臺大積極推行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因此,在三方都有此相 同願景的情形下,決定攜手合作探索並開發符合未來需要的IOT和M2M新技術。

如果電子元件可以掌握各種模式,根據諸多條件的情境(context)加以判斷預測並進行 反應即感測能力,透過連結(connected)網路上雲端、進行運算(computing),就可形成 感測連結運算網(connected context computing)。此即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的研究概念:

(1)連結(Connected):將各種物件、感測器、控制裝置相互連結以交換資訊;(2)情境

(Context):分析巨量的感測資訊以得知正在進行的活動或是使用者欲達之目的;(3)運 算(Computing):綜合判斷計算以提供最適切的服務。(圖2)

2:「智慧生活」為用,以連結、情境與運算為出發的研究概念。

(16)

本校前校長李嗣涔教授曾指出,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是世界級頂尖企業-英特爾實 驗室與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的合作計畫之結晶。英特爾全球研究網包含7個位於美國的研究 中心: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及爾灣分校、華盛頓大學、卡內基美濃 大學;另外並設置了5個國際研究中心,分別位於德國、英國、以色列和臺灣。位於臺大的 中心是亞洲唯一的代表,顯示臺灣的資電科技研究能量能夠和世界頂尖大學齊頭並進,躋身 全球的研究重鎮之一。李前校長也期勉該中心以其所進行的前驅型研究,引領臺灣從「me too」的跟隨者,轉變為「follow me」的創新者!

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的計畫由臺大教授(包含電機資訊、工、生農、管理等學院)

參與主導,結合中央研究院、清華大學、交通大學、臺灣科技大學等學界菁英,與英特 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分為4大研究群,分別是綠能感測平臺(SIGGSP,Green Sensing Platform)、自主重組連結(SIGARC,Autonomous Reconfigurable Connectivity)、情境分 析管理(SIGCAM,Context Analysis and Management)以及智慧感測應用(SIGSSA,Smart Sensing and Applications)。「綠能感測平臺」、「自主重組連結」與「情境分析管理」三大

3:2013年12月8日本中心舉辦年終成果發表暨交流會,與會人士包括國內著名企業,如:中華電信、華碩電腦、台達電 子,以及資策會、工研院等法人單位。此次成果展主軸為食、住、行,有「智慧農業生態檢測與科技農夫」、「新 一代合作式行車安全防護系統」、「智慧節能呵護屋」等。

(17)

核心技術環環相扣,並以「智慧感測應用」為中心。「綠能感測平臺」之研究依「智慧感測 應用」情境,設計出最節能且具永續性的感測平臺;「自主重組連結」之研究則依「智慧感 測應用」情境,找出善用頻寬的最有效率的連結方式;「情境分析管理」之研究依「智慧感 測應用」情境,分析現有狀態做出最佳推斷以因應下一刻可能發生的變化。

綠能感測平臺研究群的研究目標是把習知的感測節點更加智慧化,首要任務是發展高效 能、低功率、低成本的晶片及模組,且搭配綠色能源運用。在處理單元將增設視訊處理與分 析,在感測單元方面將把感測器與節點予以積體化,在收發機單元方面將開發低耗能收發 機、在電力單元方面將增加能量採集技術。

自主重組連結研究群的目標是發展出一套讓機器可以自己找出空閒頻帶的技術,使得機 器到機器之間的通訊能有效率且自主連結。在連結通訊方面,未來的數百億的機器必須互相 連結,而且必須立即連結,這需要很大的頻寬量,甚至在高速行進以及快速移動的同時,還 能夠完成連結,這是此研究群最主要的研究重心。

情境分析管理研究群則主要站在系統階層上,處理並分析萬物連結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巨 大資料量,同時也必須解決跨通訊層時所會遭遇到之極具關鍵性與挑戰性的問題。在海量資 料的時代,大量資料上傳雲端之後,透過情境分析的能力,機器便可以根據先前創造的條件 與模式,進行預測然後採取行動,因此需要強大的運算能力,而保密安全及保障隱私的能力 也要提升。

智慧感測應用研究群的目標則是從應用面出發,以智慧行車、智慧農業與智慧居家等角 度來觀察未來M2M與物聯網技術所引發的挑戰,並進而著手解決。

此外,三大核心技術彼此也相互連結作用:「綠能感測平臺」將所感測之資訊交予「自 主重組連結」以利其將成千上萬個感測節點予與連結;「情境分析管理」則將連結後的感測 網資訊以進行運算。四大研究群的群體合力自然發揮綜效(synergy),能夠發展出最完善的 解決方案。

由於全球資訊已逐漸地改變人們生活,智慧聯網以及M2M感測運算技術的需求與日俱 增,已被視為下一波產業發展之趨勢。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經過3年的成長,已有成果產 出。

該中心將提供技術研發交流平台,與在地的企業結合,加強整合研究在應用端的串聯,

增加產學合作機會,進一步帶領臺灣產業之創新發展,進而增進人類生活的便利。 (本期 專欄策畫/電機系簡韶逸教授)

(18)

展現、推廣及擴散中心的研究成果,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每年會在年底或隔年年初 舉辦年終成果發表暨交流會,最近一次是在2013年12月8日。該年展示以食、住、行三 方面為主軸。

與「食」相關的計畫是「智慧農業生態檢測與科技農夫(Automatic greenhouse via M2M- based sensing and networking)」,江昭皚老師計畫團隊將無線感測器建置在農園中,透過物 聯網技術進行資料收集、分析、生態預測與警報發佈等功能。此技術可提升農產品的產量與 品質,亦可減少農藥噴灑量,以保護消費者食的安全。

與「行」相關的計畫是「新一代合作式行車安全防護系統(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from scooter to smart phone)」,蔡欣穆老師團隊開發智慧車尾燈裝置,是全世界第一個會

『通風報信』的機車尾燈,期望透過在車上配置週遭車輛感應器,並紀錄行駛動向、預測行 車路徑,隨時警示後方駕駛避免發生碰撞,以增進行車安全。

與「住」相關的計畫是「智慧節能呵護屋(M2M-based home energy saving)」計畫,林 桂傑、施吉昇老師帶領學生透過悟空系統(WuKong devices)推論家庭中多位居住者相關的 情境資訊及舒適度,並藉此規劃出最佳的節能策略。

緊接著中心受邀於2013年12月10日的英特爾前瞻技術展示會中展出各種先進運算技術 的應用,範圍包括智慧住宅(舒適與節能)、未來農業(食物安全)、智慧交通(行車安 全)、以及重點科技(未來行動力與物聯網)等四大方面,該中心的展示成果超過3/4區域,

廣受媒體矚目。國內14家平面媒體如工商時報、蘋果日報等皆有報導,更有東森新聞、電子

Intel - 臺大創新研究中心

研究成果與展望

智慧蘭園展示裝置與江昭皚老師團隊成員。

(19)

時報、經濟日報以全版專文介紹。

在此展示會中有幾個引人注目的亮點,

其中一個是能自動偵測溫濕度變化,並予以 修正的智慧蘭園計畫,其展示人氣高,連華 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也十分好奇,頻頻拋出 問題。另一亮點是關於模擬智慧住宅,團隊 展示一幢娃娃屋,其特殊處在於能根據室內 外環境和居民在屋內的行動,自動開關燈、

調節室內光線。在此攤位前,人潮川流不 息。另一個媒體經常報導的展示,就是能透 過車尾燈告知機車騎士前方駕駛的行車動 態,並直接顯示在手機APP上的行車安全系 統。此一展示獲得大批媒體青睞,其中三立 財經台也專訪了中心主任許永真教授。透過 英特爾這次的展示會,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 心大大提升了整體能見度也更加確立在臺灣 物聯網發展上的先驅地位。

該中心的研究除獲得國內關注之外,也 獲得相當多國際上的肯定,多位計畫主持人 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多次獲得各種論文與競賽 榮譽,或登上國際媒體。如BBC News便讚 譽「智慧農業生態檢測與科技農夫」團隊的 成果為「新世代農業技術發展之先驅(They are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island's agricultural revolution)」,Discovery Channel亦選定該 團隊成果為「臺灣無比精彩–2」系列節目主 題之一,更突顯了本技術不僅是臺灣的獨特 創意,採用物聯網技術於智慧農業發展亦為 全球前瞻的觀點。

未來中心將朝向食、住、行等三方面進 行深度整合,也會將研究進程與國內企業分 享,以深入發展應用物聯網之相關技術,為 追求更健康和安全的智慧生活共同前進。

(本期專欄策畫/電機系簡韶逸教授)

智慧節能呵護屋展示與研究團隊成員施吉昇老師。

蔡欣穆老師團隊同學說明如何利用機車尾燈訊號判讀確保行車安全。

媒體採訪時間之熱烈。

(20)

臺灣,機車約占了各式車輛總數70%,平均每1.6人擁有一台機車。機車普及對交通也 造成嚴重的安全問題;據統計,2003-2010年間,涉及機車的車禍事件中的受傷與死亡 人數分別為總人數的80%及 90%以上,且逐年攀升。相對於汽車配備的各式電子系統安全性 年年提升,機車卻付之闕如。

1:2003-2010年涉及機車的交通事故之受傷人數與死亡人數

近3年來,我們透過發展車輛通訊和車輛行為分析的研究已有成果,希望能將其應用在車 輛安全系統,除了解決機車的交通安全問題,也能夠減輕因車輛總數增加隨之而來的能源及 道路利用率等問題。

傳統的車輛安全系統必須配置大量感測器,如相機或雷達,使系統有足夠能力去判別 周遭可能會造成車禍的物體,但是安裝這些配備需額外成本。新的車間通訊(Vehicle-to- Vehicle, V2V, communications)可以改變現狀,車輛與車輛之間可以分享速度、位置等狀態資 訊,也可以轉達目前所觀測到的其他車輛的資訊,不但提高安全性並可大幅降低成本。

新一代車輛安全系統

文.圖/蔡欣穆、游舜翔、汪晨騏、吳欣宜、李佳福

機 車 造 成 傷 亡 人 數 佔 全 國 車 禍 人 數 之 比 例

(%) 100

90 80

70

60 2003

1,359 2,089

119,577 138,720 157,128 133,689 174,298 184,616 201,444 243,089 2,270 2,548 2,708 2,325 2,152 2,038 2,110

1,361

1,515

1,793 1,487 1,310 1,228 1,267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份

24小時內死亡 30天內死亡 受傷

X X X X

X

X X X

X

(21)

我們節省成本的方法在於:使用反應時間快、能迅速改變亮度的LED燈。其閃爍的燈光 可用來代表需在車輛間傳遞的數位訊息;由於視覺暫留,人眼無法察覺燈光的閃爍,因此車 燈可保有其原本照明或警示的功能。

在車輛行為分析的部分,則採用智慧型手機為平台,收集速度、加速度及位置等資料,

建立車輛行為的模型,進行如闖紅燈預測及塞車情況研判的工作。智慧型手機普及性高,同 時也有車輛系統的感測器,如速度、加速度、位置感測器及相機等。另外它也具備無線區域 網路WiFi及行動通訊網路的資料連結(如3G或LTE),可作為簡易的車間通訊,所以能很快 的將最新的通訊及資料處理技術導入市場。

通過車輛行為分析來偵測道路壅塞和預測闖紅燈

目前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及其他行動裝置的感測功能越來越強化,若能巧妙的將其與車輛 結合,將感測器收集到的資料加以分析,就能得到對行車駕駛更有用的資訊。舉例來說,加 速度資訊可以告訴我們車輛處於正在加速行駛的行為;當更多感測器資料結合時,就能辨認 出汽車或機車的更多行為。

如何利用這些感測器資料來辨識出不同的車輛行為?又有什麼用途?以壅塞中的汽車行 為來分析,如果汽車是「走走停停」,乘客就可以很直觀的判斷外面路況是正在塞車中。也 就是說,「走走停停」就是道路壅塞狀態下車輛行為的一種「特徵」。所以從手機感測器收 集到的感測資訊中,將跟這種行為相關的,組成一個特徵向量,然後利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方法,將收集到這些特徵向量標記(label)為塞車或者不塞車。電腦利用SVM 等演算法,通過大量的知識學習之後,就可以在高維空間中找到一個邊界線(如圖2),把 塞車和不塞車的資料分開。當每取得

一個路段的新資料後,就可以使用分 類器分類,判斷剛剛經過的路段是塞 車或未塞車路段[2]。之後即能應用車 載網路或行動通訊網路告知其他車輛 避開壅塞路段,還能有效減緩道路壅 塞問題。圖3是接收者操作特徵曲線

(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ROC, curve)圖,圖中每一個點的橫 縱座標分別表示錯誤警告和判斷正確

不塞車

塞車 Xi

2:機器學習來找到一條高維空間的邊界線

(22)

的概率。這種曲線下方面積越大,表示分類器效果越好。黃色底線是使用傳統的平均速度判 斷壅塞的方法,其他曲線則是我們的方法在不同參數下的結果。由此可知,以分析行為去辨 識壅塞的準確率要比用平均速度高出許多。

同樣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在闖紅燈的行為辨識上[1],如此得到的效益更為顯著。根據資 料,近年來,因闖紅燈造成車禍死亡者是死亡車禍的第四大原因。如果能夠在與路口還有一 段距離時,準確辨識出闖紅燈行為,並及時將資訊告知路口的其他車輛或提供警訊給該車輛 的駕駛者(如圖4),每年就能避免數百人死於非命。

總之,這種利用手機等外部設備收集資料,

來對車輛行駛行為進行分析的方法,可以在不改 變車輛構造及增加車輛成本的情況下,讓行車環 境變得更舒適和安全。

可見光通訊於車用安全上 之應用

車間通訊(V2V Communication)以及準 確的車間定位(Positioning)能大幅提升行車 安 全 , 利 用 無 線 射 頻 (RF)專用短距離通訊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 DSRC)

是 目 前 發 展 較 為 成 熟 的 一 項 技 術 。 基 於IEEE 802.11p的標準下,它能在車輛高速移動時建立車 間通訊並讓車輛主動交換安全防撞訊息。然而因 成本考量及應用不明確,目前全球並未有任何車 輛產品採用。我們則在近兩年開始發展一極為創 新的技術-可見光通訊。可見光通訊主要是利用 LED可高速切換亮度的特性,操控LED傳輸人眼 無法察覺的高頻率訊號代表所需傳輸的訊息,可 以同時達成通訊及照明的目的。和現行射頻無線通訊技術相比,其優點是:(1)較低的複 雜度和成本。目前車輛上多裝有LED燈具,所以不需額外花費硬體成本。(2)精準的定位能 力。光學頻道有較高的穩定性,可用來做準確的相對定位。(3)延展性(Scalability):當 車潮洶湧及車輛高速移動時可以發揮光線高指向性及高穩定度的特性,避免無線射頻網路頻 寬不足、網路阻塞或連結不穩定。可靠的車間通訊除了讓汽機車獲得最即時的路況外,也能 更有效的掌握周遭車輛的狀況以避免車禍。

3:我們方法和其他方法的ROC Curve

圖4:辨識闖紅燈行為,並且告知附近車輛的示意圖

(23)

我們已實際建構出一套利用汽機車的原廠LED頭尾燈做為傳輸端,及使用光電二極體模 組、或一般CMOS數位相機做為接收元件的車間可見光通訊系統。在通訊上必須克服的難題 為:抵抗環境光源的干擾,以及必須使通訊距離符合行車安全的需求。在使用光電二極體為 接收元件的光通訊技術時,可將訊息調變到某一特定高頻頻段以光源發出,使得在解碼時可 利用濾波器去除掉大部分環境光源造成的干擾。調變方法則選擇具低錯誤率特性的脈衝位置 調變(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 PPM),並選擇只接收可見光波段及大面積的光電二極體原 件,如此系統能達到最長20公尺的通訊範圍。意即在時速約60公里情境下,接收到警訊後,

駕駛能有超過一秒的時間來反應。

2012年我們在機車行駛狀態下,實際測試了這套系統,結果顯示兩車相距約20公尺 時,都可以有效的通訊。此一成果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ACM MobiSys 2013 [4]、Research at Intel and Intel 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Symposium, 圖5),並發表論文於通訊期刊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3]

另外一套技術則可使用一般CMOS數位相機為接收元件。由於CMOS數位相機有滾動式 快門的特性,可將光源在不同時間所傳輸不同訊號,儲存在每一列像素中。我們使用頻率偏 移調變,為車燈光源所採用的調變技術;解碼時,則利用已知記錄這張圖片的時間,還原出

5:展示於2013年英特爾前瞻技術展示會(Intel Innovation Day 2013)的機車可見光通訊系統。在此系統中,前車會將 自己的時速、煞車、轉向狀態、尾燈大小透過高速閃動的LED尾燈傳輸給後方車輛;後方車輛只需要使用一般攝影 機即可接收及解碼前方車輛傳輸的資訊。後方車輛收到尾燈大小的資訊後,也可以做高準確度的相對定位、準確地 知道兩車的相對距離及角度。

(24)

由車尾燈所傳遞之調變訊號。使用CMOS相機作為接收元件的最大好處是成本低廉,許多車 輛和駕駛自行攜帶的行動裝置都已經整合了相機,因此免除額外支出。此外,結合電腦影像 處理也可以很直觀的判斷空間中的哪輛車正在傳輸給我們。

2013年我們實作了應用這項技術,並且在英特爾前瞻技術發表會(Intel Innovation Day,

2013)中展示。

機車車輛模擬器 UI設計

隨著汽車功能多元發展,汽車不再只是代步工具,增加了許多附加功能,如:導航、多 媒體影音播放,所以如何設計這些系統的UI(User Interface),達到提升行車安全也是大家 重視的方向。

但數據顯示,東南亞國家使用機車代步的比例遠大於汽車,加上機車危險性相對較高,

所以我們將研究著重於機車的UI設計上,並利用現有的配件(安全帽、後照鏡、機車把手 等)來設計,但求低成本、快速普及。為了進行實驗測試,我們結合遊戲引擎Unity和車流模 擬器Sumo,架構一個機車的行車環境模擬器。

6:利用電子後照鏡來進行提醒駕駛的UI 7:模擬器的環境架設駛的UI

進行研究時遇到兩大問題需要克服:

(1) 不影響駕駛原本的開車行為模式:行駛過程中,駕駛最重要的任務便是專注於前方的 路況,要如何做到提醒駕駛又不影響他是一大挑戰。

(2) 提供駕駛能夠直覺反應的介面:由第一點衍生的問題是「提醒的方式」,若是使用視

(25)

蔡欣穆小檔案

2002年臺大資訊工程系畢業,服完兵役後於2004年赴美,於2006及2010年在美國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取得電機與電腦工程碩士及博士學位。就學期間曾於2006-2009年間在美國通用汽車研究與 發展部門擔任實習研究員,於2010年返國擔任臺大資訊工程系教授。2013年獲頒英特爾青年教師學術 獎,為北美及歐洲外首位獲得此殊榮的學者。同年亦獲頒臺灣大學傑出教學獎。研究領域包括車輛通 訊及網路、可見光通訊及定位、車輛行為分析及車輛安全系統等。

☆游舜翔、汪晨騏、吳欣宜、李佳福

臺灣大學資訊工程所、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行動與車輛網路實驗室成員。

覺的回饋,可能會造成分心,聽覺及觸覺的回饋,則需要作實驗取得使用者經驗,才 能做到最佳化的介面設計。另一個問題是:如何讓駕駛直覺的反應,若提醒方式不夠 直接,就無法達到減少反應時間的目的,反而可能造成駕駛更大的負擔。

未來我們會繼續發展適用於機車的人車界面,並使用所發展的機車行車環境模擬器作為 實驗的主要工具。

後記

在有限的機車成本空間中,要提升其安全性,是極富挑戰性的問題。我們衷心希望所研 發出來的技術,能進入車輛產品,使機車行車可以更安全、更舒適、更節能。 (本期專欄 策畫/電機系簡韶逸教授)

參考文獻:

[1] K.-S. Huang, "RedEye: Preventing Collisions Caused by Red-Light Running Scooters with Smartphones,"

Master Disserta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July 2013.

[2] C.-Q. Wang and H.-M. Tsai, “Detecting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with Single Vehicle,” in Pro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nected Vehicles and Expos, Las Vegas, United States, December 2013.

[3] S.-H. Yu, O. Shih, N. Wisitpongphan, H.-M. Tsai and R. D. Roberts, “Smart Automotive Lighting for Vehicle Safety,” in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vol.51, no.12, pp. 50-59, December 2013.

[4] S.-H. You, S.-H. Chang, H.-M. Lin, and H.-M. Tsai, “Demo: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for Scooter

Safety,” in Proc. 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Systems,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MobiSys), pp. 509-510, Taipei, Taiwan, June 2013.

(26)

1955

年 北 二 女 高 中 ( 現 在 的 中 山 女 中 ) 有 兩 個 保 送 臺 灣 大 學 的 名 頟,我是其中之一。我的第一志願是醫科,可是 被分發到第二志願-藥學系,據說是因申請醫科 的保送生超出預定名額,臺大按醫科歷年來自各 高中的學生比例分配,北二女連一個名額都沒 有。曾猶豫是否參加聯考,但擔心沒考好反而壞 了母校的名聲,所以很順服地進入藥學系就讀。

大一時全班有9位保送生,11位僑生,15位聯考錄 取生。

第二志願一流學習

當時,藥學系和醫科、牙醫系(那年剛成 立)三個科系的大一共同學科都一起上課,教室 在校總區的臨時教室。大三起才到醫學院校區,

專業科目加重。生化課仍是三個科系同班,藥理 學的小組討論則藥三和醫四同班。有件趣事是,

藥學系的實驗課很多,都是按著學號順序兩人一 組,巧的是大多是男女同組,到大四時有同學忍 不住向助教反應,希望能換搭檔。

當時的老師如系主任孫雲燾教授,大一普化

藥學一世情

口述.照片提供/余秀瑛 採訪整理/林秀美

(27)

陳發清教授,大二有機林耀堂教授,大三藥理學 李鎮源教授、歐陽兆和教授、張傳炯教授,生化 董大成教授、黃伯超教授、林國煌教授,生理方 懷時教授,微生物楊照雄教授等,不論是研究或 教學都是一時之選,對我們的學習多所啟發。大 一時我的成績還好,拿到書卷獎。

但升上大二時,父親突然得了癌症,家中經 濟頓失依靠。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我開始兼家 教,負擔自己的書籍文具零用。此後沒再拿到書 卷獎。上課之外,和同學的互動不多,更沒心情 也沒時間參加社團活動。不過,大三時有機會申

請到醫學院學生宿舍,被同宿舍的醫科女同學遊 說參加了杏林合唱團。由於醫科向來男生居多,

所以杏林合唱團一直都只有男生。杏林合唱團有 女生就是從我們這一屆開始的。我們每週末練 唱,在迎新送舊晚會表演過,也辦過一次陽明山 郊遊。這是我大學唯一的課外活動。

癌末的痛苦讓父親曾有過輕生念頭,但為了 孩子,父親忍痛。他交代母親,無論如何要讓兒 女完成大學學業,即使困苦到必須賣掉房產。我 大四那年父親病逝,大哥才醫科6年級,在我之下 還有5個弟弟妹妹,小妹才小學二年級。1959年我

藥學系第3屆畢業生謝師會師生合照(第2排左8)。

參加臺大杏林合唱團,至陽明山郊遊。

阿里山生藥採集與顧文霞教授(中)合影。

(28)

從藥學系畢業後,就進入臺大醫院藥劑科工作,

當時月薪約300元,業餘再兼家教,總算能稍稍分 攤母親肩頭上的重擔。

專心臨床轉進學術

當時藥師的就業市場很好,除了醫院藥師,

也有助教的職缺,衛生試驗所、藥廠、藥品公司 等都在徵藥師。我選擇當醫院藥師,只求一輩子 安穩就好。顧文霞教授當時身兼藥局主任,也就 是我的主管。她對我期望很深。我婚後懷孕,顧 主任認為嗣後我將無法全心全力發揮所學在工作 上,解除我的組長職位並調職,導致師生關係緊 繃,工作十分苦悶。但這樣不是長遠之計,我要 想辦法讓自己每天高高興興來上班才行,於是在 工作之餘開始做研究。我選的主題是「多種電解

質及葡萄糖口服液之防腐研究」。這種口服液類 似現在的運動飲料,主要是給病人補充電解質和 葡萄糖及水分之用,若保存不當,容易變質,但 當時藥水瓶上並無標示使用期限或保存條件,只 指示隨意服用,如果用藥不當有可能引發嚴重後 果。我以臺大醫院自製的口服液作樣本,研究葡 萄糖含量和酸鹼度的變化等,結果發現在室溫環 境下4天就開始變質,最好的保存方法是放在冰 箱,也對防腐劑的劑種及添加量有所建議。

1966年我以前述實驗所寫成的研究論文升等 為講師,只能說這是上天的安排。當年沒選擇當 助教,是不想有升等壓力,沒想到後來還是走入 學術圈。當時醫院制定新的辦法,即仿照駐院醫 師升任醫學院教職之制度,鼓勵臨床藥師升任教 職,而我已有6年以上資歷並且一直指導學生實 習。顧老師愛才,要我做研究爭取,我告訴她我 過去幾年已經在做實驗研究。不只是她,連我自 己也很訝異,我根本不知道藥師有此制度,現在 竟然已經預備好了。這讓我想到「愛拼才會贏」

這首歌,不管站在哪個位置,只要認真做就是,

一旦機會到來才不會錯失。

臨床工作對我日後升等助益很大,容後再 說。接下來舉個例子來講一下我的工作心得或感 想。我在例行工作中鞭策自己求知,發覺可改進 空間加以改善。我在剛進藥劑科時是在製劑組負 責調製院內使用的口服液、外用液、軟膏等。只 要根據臺大醫院處方集和沿襲下來的調製步驟即 可順利完成。可是我想瞭解為什麼如此配方?

做出來的藥品安定性如何?就買了外國參考書

(《優秀處方及應用》《製劑學》皆為日文),

也閱讀相關期刊(《藥局》,日文)自我求知,

購置製劑設備提高製劑品質。任職藥品化驗組 時,依照藥典記載的步驟檢驗之餘,我會去查資 料瞭解該藥的化學結構和各項檢驗項目的理化反 應,理解之後很開心。當時化驗組只有3名同仁,

化驗的結果都各自記錄保存。我接任化驗組組長

帶領藥學系學生實習。

與臺大醫院藥品化驗組同仁合影。

(29)

後,力行革新,制訂化驗報告表格,要求化驗的 結果要根據藥典作註記,並集中歸檔存查。對化 驗儀器的最新發展也留意並隨之作調整。我覺得 不管在什麼職位都要認知其工作在整體中的重要 性,不要妄自菲薄。有一個例子我印象深刻,當 年臺大醫院有很多藥自行配製,但原料藥是招標 採購,以最低價得標,廠商送貨來時要做抽驗。

有一次廠商送來硼砂,化驗結果砷含量超標很 多,不合格而退貨。這事過了許久也沒在意,有 次巧遇當時的送貨員,不經意問起他那批貨的去 向,他竟告訴我廠商轉賣給不用化驗的醫療機 構,令人瞠目,此後我更謹慎、更戰戰兢兢地堅 守崗位,為醫藥安全把關,不能有半點疏失。

最晚出國最新研究

雖轉任為講師,我還是繼續化驗組的工作,

在教學研究和臨床工作上兩頭忙,直到34歲那 年,藥學系獲得國科會補助,母系讓我留職留薪 到美國念碩士。但當時外子沈友仁仍是講師,3個 孩子都還小,我考慮再三還是放棄,這又讓顧老 師好生氣。因為這個獎助限35歲以下,如果那年 不去就沒機會了。就這樣繼續當講師,直到先生 升上教授,當年老大念高一,我已40多歲,有個 日本提供的獎學金,沒有年齡限制,我想機會來 了,於是主動提出和先生討論,結果他同意我去 一年,所以我就去東京大學以一年時間學習藥物 動態學並做實驗,研究成果在日本全國藥學研討 會口頭發表並投稿刊登於國際著名期刊,回國後 提出論文升副教授。之後在臺灣做實驗寫論文,

發表於國際期刊,再整理完成博士論文後送東京 大學審查,赴日經口試、筆試通過,終於取得博 士學位,那時我已經50多歲。

我的藥動學基礎是在東大奠基的,成為我日 後的主要研究方向。我要特別感謝花野學教授、

伊賀立二教授、杉山雄一教授、澤田康文教授等 人,他們是當時製劑學教室的老師,對我傾囊相

授。順道一提博士學位考試的插曲,筆試第二 外國語時,我提出若不能接受日文作我的第二外 語,則以中文做為第二外語,結果他們接受以日 語作為第二外語,免除了我非常大的困擾。

雖然遲至50多歲才拿到博士,但我升教授靠 的不是學位。我從東大回來後就自己找主題研究 寫成論文、提升等通過教授。當時臺大的制度是 副教授年資至少4年才可提出升教授,我以醫院的 病例做藥物血中濃度分析監測及數據解析,在4年 後順利升等。在當時可說是極少數,而且我在那 年臺大醫學院首次舉辦的口頭發表會發表。時間 證明後來也受到國內外藥學界的肯定。美國UCSF 皮膚科主任從期刋讀到我的論文,來函邀請我去 該科演講。

退而不休誨人不倦

從東大回來後卸任化驗組組長,改兼任藥品 諮詢室。我在學校教藥劑學和藥物分析,只要沒 課我就回到醫院工作。1991年暑假,利用年休 假,到京都大學藥學部製劑學教室觀摩DDS研 究。之前我曾讀過該教室主任瀨崎仁教授的DDS 整本著作。DDS是drug delivery system藥物新載 體,我以3個月時間學習劑型的開發研究,特別是 胺基酸及蛋白質藥物的劑型研究。回國後就在研

東大藥學部製劑學教室師生(前排左5花野學教授)。

(30)

余秀瑛小檔案

1959年臺大藥學系畢業。同年進入臺大醫院當藥師,1961年 兼任組長。同年10月與沈友仁醫師結婚,婚後育有3名子女。

1966年以自行研究所得論文升任講師,1981年升副教授,4年 後升教授。講師期間兼任臺大醫院藥品化驗組組長14年,改進 抽樣化驗等作業流程,精確檢驗採購藥品維護安全性,並推動 藥品檢驗法以符應科學進步等諸多創新。1979年赴日本東京 大學進修,1988年取得藥學博士。研究分面,充分運用臨床 資料做實驗研究並提出論文,將出國所學最新之藥物劑型設計 引入本系教學。3度入選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候選人,創先研發 gas chromatography分析propofol血中濃度,協助臺大醫院研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之血中濃度分析法及數據解析。

春風化雨超過42年,為國內藥學界培育無數英才,貢獻良多,

1999年獲臺大第一屆教學優良教師獎,實至名歸。

究所開課。劑型設計在當時國內算是新學門,現 在已成為非常熱門的領域,主要係因為與開發新 藥比起來,從研發到核可生產期間較短、資金較 少,成果立竿見影。回顧這段際遇讓我很感謝上 天。我在35歲以前沒有出國進修,年紀大了些出 去反而好,學到藥動學、DDS等都是當時藥學最 新發展。若早年出國讀研究所,所學到的東西可 能很快就江郎才盡。

2001年我屆齡退休,但教學工作不減反增,

從3科目增加到5科目,在職老師請我分擔研究所

給我,不占缺不支薪,我也很樂意接受。學生對 我評語也不錯,表示我沒有被時代淘汰,尤其是 臺大學生很聰明,為了教學,我繼續不斷充實自 己,請我授課是給我不會落伍的機會。我覺得從 工作中累積的知識和經驗是最高的報酬。

回顧這輩子學術生涯,要感謝很多老師給予 指導、協助與厚愛。看到我不眠不休地殷勤做實 驗,日本老師說臺灣的女人真厲害。我會這麼拼 命有兩個動力,一是我是從臺大出去的,人家從 我身上看臺大,日本人知道臺大是臺灣第一流的 大學,如果我表現不好,豈不是讓母校被看扁。

二是我的先生工作很忙,無暇顧及家中大小事,

我不把握短暫的進修時間努力,對不起他們,也 對不起臺大。這就是督促我的力量。

我要特別感謝顧文霞教授,她真的非常器重 我、也非常疼愛我。她退休後被女兒接去美國頤 養天年,常寫信給我,叮嚀我要好好照顧家人,

當我是女兒一樣關心。我很珍惜這種感覺。去年 我去美國參加北美系友會時特地去看她。祝福高 齡98的顧教授平安健康。謝謝老師!

1970年探視外子沈友仁赴美進修,於紐約合影。

看似轉折卻也平順地實現學術的志趣,感謝上天保守

(彭玉婷攝影)。

(31)

*八七水災

我們班不分僑生、本地生,大學4年相處 一直很融洽愉快。1959年大四最後一學期,

離別在即,大家想在各奔前程之前辦個有意義 而難忘的活動,向救國團提出「生藥採集隊」

活動計畫獲准,由生藥專家顧文霞教授領隊,

活動期間訂在畢業典禮後、男生服兵役之前,

隊員30多人。8月初整隊出發時天氣晴朗,也 沒颱風警報。到阿里山的翌日(8月7日)開始 傾盆大雨。待雨過天晴,消息傳來阿里山鐵路 多處坍塌、位移、斷裂(即所謂八七水災),

至少要半年以上才可修復通車,與山下交通及 音訊斷絕。男生9月要服兵役報到、女生要就 職,不能等到修復通車,且當地居民說存糧不 多,我們待在山上恐將挨餓。顧教授果斷決定 延鐵路徒步下山,由她分配男生女生兩人一組 互相照顧,縱列前進。每人分兩個饅頭當午 餐,第一天走到奮起湖過夜,第二天下午到達 平地。一路走過跨越深谷的空中鐵軌、土石流 斜坡、黑暗的山洞,驚險萬分。真的是終身難 忘,回味無窮。

1959年畢業的那一年暑假,至阿里山採集生藥。

阿里山鐵道坍塌、落石不斷,步步驚魂,成了最難忘的“畢 旅"。

1959年8月7日大雨造成臺灣史上最嚴重的水患之一「八七水 災」。因交通中斷,只有徒步下山,沿著阿里山鐵路走到嘉義。

(32)

弘 祺 專 欄 。

校的椰林大道上面佈滿了一叢叢的杜鵑花,每年3月綻放,爭鮮競艷,美不勝 收。在臺大讀書的人,如果那4年中沒有到杜鵑花叢下和他/她的情人約會過,那 麼就是枉走了一趟「杜鵑花城」。

在中國,杜鵑花的名字和杜鵑鳥從很早就交纏在一起。許多悲傷的故事在詩詞、

小說和文學裏,傳頌不已。那位勤政愛民的蜀帝杜宇,每年3月化作杜鵑鳥,來提醒 他的百姓們要記得春耕(因此杜鵑鳥也叫布穀鳥),因為叫聲不停,竟而吐血,灑在 漫山遍野的春花上面,化成杜鵑花。所以杜鵑鳥和杜鵑花就從此結了不了情。另一方 面,杜鵑花又是中國人一向喜愛的花,因為她開花時,紅遍滿山滿野,所以近來在中 國,它也普遍被稱為「映山紅」或「滿山紅」。從白居易到楊萬里,都有讚美杜鵑花 的詩。或許可以把她當做是僅次於牡丹的名花。近代中國稱頌杜鵑花的著名民歌首推 蕪軍作詞的《杜鵑花》,由黃友棣編曲,在臺灣(甚至香港)年紀大一點的人都一定 會唱的名曲。在最近的中國,令人驚奇的是《撒落一路杜鵑花》這首臺灣民歌似乎在 那裏也出了相當的名氣。我特別在這裡一提,乃是因為把這首邱晨寫詞的歌唱紅的包 美聖是我歷史系的學妹。當然,宋祖英演唱出名的《映山紅》,紅到美國的紐約及加 拿大的多倫多。但是《映山紅》比起《杜鵑花》顯然在格調上輸了一節,相信聽過的 人都會同意。

傳說杜鵑的叫聲有點像「不如歸去」,跟期待情郎回來的感覺非常相近,好像情 郎在回應少女想念的歌聲。然而,詩人的想象卻往往帶著哀戚。「杜宇冤亡積有時,

文•圖/李弘祺

杜鵑花 ,歸去與杜鵑圓舞曲

(33)

年年啼血動人悲。」「蜀魄千年尚怨誰,聲聲啼血 向花枝。」等等的詩句,在在反映一種憂愁,並進 而有時光飛逝的聯想:「又是一年春事了,杜鵑聲 裏斜陽多。」「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 暮。」這是杜鵑鳥與杜鵑花的想象有差距的地方。

但是一般來說,雖然人們愛杜鵑花,杜鵑鳥則時刻 在提醒人們思鄉:「不如歸去」。甚至於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上也說:杜鵑,其鳴若曰:「不如歸 去」。

說起「不如歸去」,不禁使我想起一首我從中 學起就愛唱的曲子,就叫《歸去》(有時也題為

《杜宇》):

歸去!歸去!夜深聞杜宇;

歸去!歸去!遊子牽離緒;

歸去!歸去!連宵雨浥塵;

歸去!歸去!心事沾泥絮。

聽!啼過小樓西,含淒苦,

斷續聲聲,漫道不如歸去!

算春心化作斷腸句;

託芳魂唯有花解語;

三徑途煙水半微茫;

空賸一簾紅雨。

歸去!歸去!歸去!

這首歌詞很美,令人輾轉難以忘懷,的確有思 鄉的哀愁。可惜我問了很多人,都沒有人能說出誰 是作者。我很自然地以為它一定是唐宋詞人之作

(我對詞牌並不熟悉)。這幾年來因此到處尋找它 的出處,卻總是找不到。現在電子資料庫這麼多,

竟然還是無從查起,令我感到非常納悶。有朋友跟 我說從前的中學音樂課本就是寫:作詞者:佚名。

於是我就從音樂本身入手,想要訪查究竟是哪 一位先生寫出這麼一首令我神往,又能表現出杜鵑 思鄉心情的樂章。有趣的是很多跳土風舞的朋友都

在杜鵑花叢中談情說愛。攝影/蔡淑婷

《杜宇》簡譜。

( http://www.jianpuw.com/htm/uv/197345.htm)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57 MMX instructions are defined to perform the parallel operations on multiple data elements packed into 64-bit data types. • These include add, subtract, multiply, compare ,

• 57 MMX instructions are defined to perform the parallel operations on multiple data elements packed into 64-bit data types.. • These include add, subtract, multiply, compare ,

而諾貝爾之所以會成立諾貝爾 獎,其實與他的發明和理念有很 大的關係。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 藥的研究,也因此積累了不計其數

也是金帳汗國與立陶宛公國間的角力。然而,這個時

• Uses a nested structure to accumulate path data as the simulation is running. • Uses a multiple branch structure to choose the

• The SHL (shift left) instruction performs a logical left shift on the destination operand, filling the lowest bit with

ReadInt - Reads a 32-bit signed decimal integer from standard input, terminated by the Enter key. ReadString - Reads a string from standard input, terminated by the

value2 BYTE 0 ; smallest unsigned byte value3 BYTE 255 ; largest unsigned byte value4 SBYTE -128 ; smallest signed byte value5 SBYTE +127 ; largest signed byte value6 BY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