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新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網路新聞"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網路新聞 952 課程計畫書(草稿)

■ 任課教師:陳順孝

■ 開課班級:新聞傳播系 二年級

■ 學 分 數:二學分

■ 教學網站:http://ashaw.pbwiki.com/Teaching

■ 課程群組:http://groups.google.com.tw/group/ashaw

■ 課程目標

經由研讀文獻、觀摩網站、課堂討論、實作測試,探討網路新聞的理論與實務。培養同學 創辦小型網站、解析大型網站、探索新興媒體、研究網路新聞問題的能力。

■ 成績計算

1. 主題論文、新媒體或網站導讀,每人兩次,缺一次扣十分。導讀需撰寫一份 1000 字 簡報,分析其對網路新聞的啟示,並回答同學提問。

2. 新聞網站企畫書與執行報告:20 分。

3. 網路媒體專題研究:30 分。作法為:挑選和你們同類的網路媒體至少五家,從以下 十個面向對這些網站進行評析:A.它具有哪些新聞屬 性?B.這裡的信息可信嗎?可 以得到證實嗎?C.這裡的信息有用嗎?D.它有趣嗎?E.這個網站用了哪些多媒體元 素?用得適不適當?F.這裡的信息安排是 有條不紊的嗎?G.你找得到自己想要找的 信息了嗎?H.有讓人迷惑的地方嗎?I.兩週之後,妳還會記得這個網站的什麼內容?

J.怎麼作可以讓這個網站更好 ? (根據 Roland De Wolk 著,彭蘭譯(2003):

《網絡新聞導論》,頁32。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 新聞網站實作成果:50 分。可用 BLOG 系統架站,或自行架站,最好能夠整合多種 web2.0 科技。 建議網站主題:1.輔大新聞傳播系系 網站;2.輔大大傳校友網站;

3.新傳系學會知識管理系統;4.新傳入門知識管理系統(含比報秘訣等修課須知);

5.樂生新聞資訊系統;6.生命力專題編 輯系統;7.網路新聞共同書籤;8.教師個 人網站。 每個網站需找到案主,針對案主需求量身訂做。 評分標準:1.主題:明確、

實用、永續發展;2.功能:多元、互動、切合需求;3.內容:正確、豐富、切合主題。4.

版面:美觀、親和、重點清晰。5.架構:簡單、條理、層層導覽。6.便利:快速、低門檻、

無障礙。6.技術:適當、適度、容易上手。7.創意。

5. 先提新聞網站企畫書、再進行相關網站專題研究,然後修訂企畫書、實際建構一個新 聞網站。

6. 作業遲交,對折計分。

7. 任何作業和考試,若有抄襲、作弊情事,一經發現,學期總分以零分計算。

8. 總分最高 99 分,超過 99 分者以 99 分計算;老師有權加減總分 1 至 10 分。

9. 學生有義務觀看教學網站最新公告、接收課程群組郵件,所有公告(含成績)在發佈 七天後視同所有人都已知悉。學生若因未上網、未收信而影響權益,後果自負。

(2)

壹、課程說明

1. 陳順孝(2004):部落格在教育上的運用。

2. 陳順孝(2005):用部落格補強新聞實務教育。

貳、Web2.0 時代的新聞、媒體、報導者

1. Bowman, S. & Willis, C. (2003). Introduction to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ch1). In We Media-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 Published in PDF and HTML: www.hypergene.net/wemedia/。

陳順孝中譯(2005):每個人都可以當記者:參與式新聞導論。

2. Dan Gillmor.(2004).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http://www.oreilly.com/catalog/wemedia/book/index.csp.

中譯本:陳建勳譯(2005):《草根媒體:部落格傳奇》,台北:美商歐萊禮台灣分 公司出版。本單元參考〈序〉,頁A13-A19;第一章〈鑒往知來〉, 頁 1-17;第五章

〈人民的同意權〉,頁66-81;第八章〈下一步〉,頁 117-128;第十二章〈作我們自 己的新聞〉,頁175-178。

3. 維基百科(2006):〈創用 CC 〉。

4. Fidler, R.著、明安香譯(2000):《媒介形態變化》第九章〈文獻領域裡的媒介形態 變化〉,頁183-214。北京:華夏出版社。

5. Roland De Wolk 著,彭蘭譯(2003):《網絡新聞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 版社。

參、傳播新工具(一):blog 與 wiki

1. 陳順孝(2004):部落格作為「我們的媒體」。

2. 林克寰(2003):《部落格架站實務:使用 Movable Type》。台北:旗標。網路版:

http://mtbook.net/ ��

3. 部落格架站線上支援相關網站:1.憂鬱馬戲團、2.Oui-Blog、3.部落格隨便祭、4.RSS 用法。

4. 唐朝演繹(2006):〈wiki 使用小心得

肆、傳播新工具(二):flickr 與 del.icio.us

1. 若昔難得的 weblog(2005):從 flickr 開始談論

Web2.0。http://spaces.msn.com/likeyesterday/Blog/cns!

1p9WWMs3QaYyZ9IUKdl8SJ7w!2588.entry。2005 年 12 月 17 日。

2. Juan Carlos Perez(2005):Del.icio.us :社會性書簽現象

(3)

伍、媒體新形態(一):新型媒體

1. Dan Gillmor.(2004).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http://www.oreilly.com/catalog/wemedia/book/index.csp.

中譯本:陳建勳譯(2005):《草根媒體:部落格傳奇》,台北:美商歐萊禮台灣分 公司出版。本單元參考第二章〈讀寫雙向資訊網〉,頁18-32;第三章 〈門檻下降〉,

33-49;第四章〈新聞製造者扭轉形勢〉,頁 50-65;第六章〈專業記者參與對話〉,

82-100;第七章〈傳統閱聽大眾參與盛 會〉,頁 101-116。

2. OhmyNews (2004). Every Citizen Is a Reporter.

http://file.ohmynews.com/publication_file/117/dbook/default1.html. 中譯 稿:楊証凱譯(2005):OhmyNews 系列譯稿,見

http://ashaw.typepad.com/public/03_/index.html ��

3. 朱立熙(2002):〈南韓網路族群用選票與媒體對抗,造就新世代總統〉。《今週刊》

314 期。

4. Andrew Lih(2004). The Foundations of Participatory Journalism and the Wikipedia Project . http://jmsc.hku.hk/faculty/alih/publications/aejmc- 2004-final-forpub-3.pdf. 中譯稿:楊証凱譯(2005):〈參與式新聞的基礎與

「維基百科計畫」〉,

http://ashaw.typepad.com/public/2005/08/post_21.html ��

5. Eric Hellweg(2005):Craigsnews 即將來臨? 6. 方興東(2002):〈Blog:個人日記挑戰傳媒巨頭〉 。

http://61.144.25.119/gate/big5/www.southcn.com/weekend/city/2002090 50030.htm ��2003.05.31。

陸、媒體新形態(二):大眾媒體與社運媒體

1. 陳順孝(2004):地下報紙同盟 vs. 主流報業聯盟 2. 陳順孝(2004):活用大眾媒體、壯大另類媒體。

3. 陳順孝(2005):創辦公民的媒體、連結草根的訊息。

4. Martin, V. (2004). Supporting participation in democracy and civic life. In A New Agenda for e-Democracy (pp, 95-100). 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

Abstract retrieved June 11, 2005, from

http://www.innovazione.gov.it/ita/news/2004/allegati/OIIPP_eDemocracy_

2004.pdf. 中譯稿:陳順孝(2005):〈BBC iCan:民主和公民生活的參與機制〉。

5. Beckerman, G 著、黃孫權譯(2003):〈無政府邊緣上的顛簸民主 創造性歡樂中 的紀律:獨立媒體中心的熱情與實用主義〉 。

http://inertia.twblog.net/archives/000725.html ��

6. Morris, D.著、張志偉譯(2000):《網路民主》第六章〈網路將如何改變媒體〉,頁 101-112。台北:商周。

(4)

7. Naylor, R., Driver, S. & Cornford, J.(2004):〈BBC 的在線發展——新媒體時 代的公共服務廣播〉。收錄在Gautlett, D.編、彭蘭等譯(2004):《網絡研究:數 字化時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頁233-251。北京:新華出版社。

柒、新聞新風貌(一):新聞定義

1. 陳順孝(2006):部落格世界的新聞寶藏。

2. 陳順孝(2005):台灣公民新聞的發展策略。

3. 陳順孝(2005):公共決策透明化的第一步——我看 NCC 提名委員審查會線上直 播。

捌、新聞新風貌(二):新聞文體

1. 陳順孝(2006):公民寫新聞的六條路徑。《誠品好讀》三月號。

2. 陳順孝(2005):為何寫?寫什麼?怎麼寫?——公民新聞的主題、材料和語言。

3. 陳順孝(2005):新聞故事:公民新聞文體的想像。

玖、記者新角色(一):記者與讀者

1. 陳順孝(2005):部落格對新聞事業的衝擊。

2. 陳順孝(2005):每個人都可以當記者:參與式新聞導論。

3. 陳順孝(2003):小心,讀者在注視著你。

4. 陳順孝(2003):當讀者變成作者。

5. 陳順孝(2003):Google 幫我舉牌,長期抗議報閥

6. 終極邊疆 BLOG(2005):砍掉不用重練最快 - 看吳清和報導作假事件 7. 王健壯(2004):部落格進城了。

拾、記者新角色(二):編輯與記者

1. 陳順孝(2005):公民編輯應該主動出擊。

2. 陳順孝(2005):每個公民都是編輯:書籤媒體初探。

3. 陳順孝(2004):今天起,密切注意 Google News

4. Steve Outing(2005):〈編輯部的新編輯台:國民編輯〉 。

http://www.brainnew.com.tw/Article/outing2005/o_053005.asp ��200 5 年 9 月 16 日。

5. Steve Outing(2005):編審、還是不編審?。

6. 陳順孝(2005):〈編輯與讀者、記者的互動新貌〉 。

http://ashaw.org/2005/09/post_1.html ��2005 年 9 月 16 日。

7. 陳順孝(2005):〈網路選稿與傳統選稿的對比和互補〉 。

http://ashaw.org/2005/08/post_5.html ��2005 年 9 月 16 日。

(5)

拾壹、傳播新生態(一):新聞控制

1. Dan Gillmor.(2004). We the Media: 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http://www.oreilly.com/catalog/wemedia/book/index.csp.

中譯本:陳建勳譯(2005):《草根媒體:部落格傳奇》,台北:美商歐萊禮台灣分 公司出版。本單元參考第九章〈輪吠、抬轎,以及信賴的界限〉,頁129-141;第十章

〈司法上堂(還有律師)〉,頁142-154;第十一章〈帝國大反擊〉,頁 155-174。

2. 常天榮(1999):〈網際網路上利用超鏈結(Hyperlink)引發的法律問題〉 。 http://stlc.iii.org.tw/netlaw/paper/9710e.htm. 19990102>。

3. 陳順孝(2005):政治和解、民主審議與公共新聞學。

拾貳、傳播新生態(二):媒體經營

1. Steve Outing(2006):國民新聞能否製作出可讀的內容?。

2. Steve Outing(2005):TimeSelect :營收大戲、還是危險動作? 3. Steve Outing(2005):分類廣告的新紀元 。

4. Steve Outing(2005):稱許網上交易買賣評比制度 。 5. Steve Outing(2003):就我們所知這是分類廣告的末日 。 6. Steve Outing(2003):讀者登記並非不可避免 。

7. Steve Outing(2003):線上營運模式進度報告(上) 。 8. Steve Outing(2003):線上營運模式進度報告(下) 。 9. Steve Outing(2003):危險的內容付費趨勢 。

拾參、學生媒體發表與討論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 網路管理與通信技術整合實務、機電控制、網拍多媒體行銷及物流從業人員

由於較大型網路的 規劃必須考慮到資料傳 輸效率的問題,所以在 規劃時必須將網路切割 成多個子網路,稱為網 際網路。橋接器是最早

新媒體定義 網絡形象 網絡言行 網絡自保 網絡交友 網絡法律 網絡欺凌 沉迷上網

• 學生聽講中可隨時填寫提問單發問,填妥後傳送予課程助教;一 學期繳交提問單0-2次者仍得基本分數B,達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

媒體可以說是內容、資訊最大的生產者,但受制於 國際社交媒體及搜尋平台的經營手法,本地主流媒 體在發展網上業務時,面對不公平的競爭。 這些

新媒體定義 網絡形象 網絡言行 網絡自保 網絡交友 網絡法律 網絡欺凌 沉迷上網

除了新聞報導,可以查看網路 評價(如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