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參章 個人創作的背景條件與元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參章 個人創作的背景條件與元素 "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參章 個人創作的背景條件與元素

第一節 創作運用的背景條件

一、藝術視為語言

藝術為一種觀念產物,不論是使用何種形式或媒介,它是透過視覺感知而被 觀者接納。當藝術作為一個傳達的工具,它也已具備了「語言」的功能。藝術家 將藝術作品視為與他人溝通與傳達的媒介,透過觀者的解讀,藝術才可能產生如 此的多義性,藝術之所以能成為挑戰的目標,就是在於這種建構語言的可塑性,

而事實上,這種語言的多義性,也是人類多元價值觀形成的原因。所以,藝術能 夠透過圖像的表達、形式的組成,來建構自身的語意系統。

繪畫是一種藝術實踐活動,透過線條、色彩、造型和構圖的運用,傳達精神 內涵的任務。這些形式是觀念、情感、技術層面的體現,而繪畫作品在表現形式、

內容的體現與意念傳達的密切相連後,成為一個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有機體。

畫家的感情靠著其特有的繪畫語言表現,由於不同的藝術家對於繪畫語言具有不 同的運用,才能產生多采多姿、風格各異的繪畫作品。

觀照著畫中的表現與與語言型態,藝術家總是尋求著繪畫觀念和語言上的突 破,在新的思想與觀念不斷誕生之際,藝術家也透過這些新的想法與思維,創造 出屬於自我的、時代的藝術作品。因而在藝術家們不停探索繪畫形象與象徵符號 等問題之際,現代藝術的演變和發展使得藝術的本質問題有更多層次的探討空 間,同時這些被創造出的視覺形象語言,也深刻地影響與改變人們觀看世界的方 式。而在藝術史中,我們總能在之中看見人類的思想發展進程與演變,這些無疑 是人類最偉大的文化資產。

現今,由於時代的演變與潮流的發展,許多的藝術表現方式多元而蓬勃,甚 至朝向一種我們無法預期的型態正在進行發展,但無論藝術以哪一種形態出現,

它的本質與精神仍是不變的。今日的我們,也因為這些多元而複雜的藝術面貌,

讓人對事物的思考面向能夠更為廣泛,同時透過藝術語言的表現,人類在溝通的

(2)

行為模式上,似乎也慢慢形成另一股更為複雜的語言系統,對於整個人類的文化 思想發展而言,藝術正揭示著另一個時代的來臨。

二、「窗」的意念

在藝術創作中,畫本身就是一種暗示通往外界的窗口,人們在有限的是空間 中,企圖製造一個個虛擬的「窗」,讓視線及心靈都能同時獲得延伸。不論是由 外部世界窺探內部世界,還是由內部世界通往外部世界,它所存在的意義不僅是 實質的窗,同時也是溝通的橋樑。以具體的形象而言,繪畫中「窗」的運用通常 引領著觀者進入畫面(虛擬之窗)的內面世界,之後再透過畫中之「窗」而走出 畫面的暗示空間。德國畫家杜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在〔二十六歲的自畫 像〕(見圖3-1)中,背景的窗口外是義大利阿爾卑斯山的風景,杜勒是德國第一 個製義大利學習的藝術家,他於1494 年就越過阿爾卑斯山脈往南方去,在威尼 斯停留了三年的時間學習繪畫藝術。因此,畫面窗外的風景暗示著畫家本人曾南 行至義大利旅行,這幅自畫像上,似乎述說著畫家的自信與自尊。

3-1:杜勒,〔二十六歲的自畫像〕,1498,油彩、木板,,52 x 41 cm,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

(3)

巴洛克(Baroque)時期的荷蘭畫家威梅爾(Jan Vermeer, 1632-1675),作品 通常以日常生活的場景為題材,在其大部分的作品中,「窗」常被運用作為敘述 畫面故事的語言之一,同時也運用窗外打進屋內的光線,來營造畫面的氛圍,在 平易中,有著靜穆的感動。(見圖3-2、3-3)

3-2:威梅爾,〔在窗前看信的少婦〕, 圖 3-3:威梅爾,〔倒牛奶的女僕〕,1658,

1657,油彩、畫布,83 x 64.5 cm, ,油彩、畫布,45.5 x 41 cm 荷蘭阿姆斯特丹:

德國德勒斯登:國立藝術收藏館。 國立博物館。

除了空間的暗示之外,凡.艾克(Jan van Eyck, 1395-1441)在〔阿諾菲尼 夫婦〕作品(見圖3-4)中也運用了「窗」的形象,窗台上擺放著水果,有著祝 福婚禮的吉祥意義。在其窗櫺透過鏡子所呈現的十字型,就圖像學的解釋上而言 則具有代表某種宗教的涵義。

(4)

3-4凡.艾克,〔阿諾菲尼夫婦〕,1434,油彩、木板 ,82.2 x 60 cm,

英國:倫敦市國家畫廊。

在個人創作的背景中,所呈現「窗」的意念與形象,也正是說明了人與心靈、

人與外在世界溝通的橋樑。實質的「窗」存在之作用在於區隔內外空間,一如牆 的功能,但它是能開啟的、能互動溝通的。在〔時間的紀念〕作品中,窗的意象 顯然只是一種象徵的表達,暗示一個曾經存在的回憶,它是緊閉的,歪斜的木條,

則述說著它的時間歷史。透過這樣的形象,說明了一種思念與憑弔的情感。

(5)

三、人與自然

人與自然的不可分割性在前面章節已有論述,此創作研究雖以人物為主 題,但自然,仍是創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自然」代表著一種對環境的體會、

對生命的尊重,相較於一般風景畫的表現方式,其所呈現的意義,更能彰顯人與 自然的關係。德國畫家佛爾德利赫(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 )本身具 有詩人般的敏銳性,他筆下的風景有著幻象般的神聖世界,空寂的畫面往往帶給 人心靈顫動的孤寂,寂靜與空虛淹沒了觀者的心。佛爾德利赫是真正將意境完全 帶進人的內在心靈。其作品〔流浪者站在雲海上〕,一個人站在孤獨的岩石上,

眺望著眼前崇高的風景,雖是平靜的背影,卻能令觀者感受到他內心的澎湃洶湧。

畫面的視點安排,一如觀者也面對著無邊無際的雲海,隨著飄忽瀰漫的雲霧消散 之際,「自我」的存在似乎也隨之消散。(見圖3-5)

3-5:佛爾德利赫,〔流浪者站在雲海上〕,1818,油彩、畫布,948×74.8cm,

德國:漢堡美術館。

(6)

自然的風景在創作的表現中,除了當作一種所在空間的暗示,也是一種語彙 的呈現。在西方繪畫中,繪畫緣起於宗教,而宗教題材的繪畫往往以自然為背景。

到文藝復興,聖經故事改以歐洲當地的風景為背景,使人們意識到神與他們生活 環境的息息相關性。而到了十七、八世紀,宗教不再宰制繪畫的發展,人們才得 以用自己的感受來觀看自然。藉由描繪寧靜的風景來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藉由讚嘆雄偉的自然景觀,來顯示人在宇宙間渺小的地位。這些都是首次以人的 觀點來了解自然。34

為了探討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關係,在這次的研究創作的中,背景這個部份 的表現,並非只是客觀呈現出現實世界的空間樣貌,也不全然是描繪眼前的風 景,之中所要表達的是一個心象的概念。因而著重的不是三度空間思維的傳達,

而採取不同的意象交疊呈現,在不同的空間層面下,試圖營造夢境般疊合的意境。

第二節 創作運用的元素

一、回歸原初的裸像

「裸像」就隱含的意義而言,代表著一種回歸人生命之初的形象。根據聖 經創世紀,上帝創造亞當和夏娃的故事,人類在原初,並不因為赤裸而感到罪惡 或羞恥。而藝術家在創造裸像的同時,都認為他們應具有獨特的完美的型態,一 如文藝復興時期的理論家或藝術家追求著〔維特魯威人〕的理想型態。古希臘人 致力於裸像的完美,為的是表現人與神的相似。從某種意義來說,儘管我們不再 相信希臘的神祇是完美的人,然而透過這些作品,似乎也能意識到那宇宙的秩序 與力量。(見圖3-6)

(7)

3-6:杜勒,〔亞當夏娃〕,1507,油彩、木板,209 x 81 cm (each panel)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肯尼斯•克拉克在他的著作中談到,女性的裸像在藝術表現裡,更貼近純 粹抽象的造形性,因為她的曲線比男性強調塊面肌肉量感的線條,更能展現出流 暢與簡鍊的美感。從古至今,人體無論在美術基礎訓練的過程亦或是當做創作的 一種題材,都確實展現出對「生命本體」的摸索與探尋過程。裸像的意義,在自 我的創作中,象徵的是一種純粹的精神、一種無需掩飾的真實形態,在形式面向 的表現上來說,透過這些最自然的造型與線條,能展現原始身體型態的美感。在 此,完美的比例與結構並不是所要表達的重點,而是期望藉由身體線條的力量來 呈現一種生命力。甚至在膚色上,都做了色調的調整,因為這裡想表現的繪畫性,

更甚於自然描寫的客觀性。

二、作為語言的姿態

人的情緒透過表情、肢體動作得以傳達。而透過這樣的傳達,也代表著「姿 態」也能成為一種「語言」。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肢體的外在表現能解讀出不 同的內在情緒甚至是性格。我們不難發現在許多的藝術作品中,人物的姿勢與動 作,不是說明他們的行為進行狀態,就是表現某一種情感與情緒。

(8)

「姿態」是具有語言性的、象徵性的,也是具有可變性的,「千姿百態」說 明了姿態的無窮變化。隨著創作者所希望賦予的內涵與意義,姿態因而被創造。

這種具有指涉性的意義的圖像,可以視為符號的一種。就古埃及的人像繪畫來 說,畫中人物的姿態也隱含象徵意義。畫中人物通常呈現靜止或行走,是古埃及 藝術長久以來的特徵,幾乎所有的畫裡都可見側面的人臉,和一隻凝視前方的眼 睛;只畫出手臂和腿的側面,但是軀幹卻正面朝向前方,使身體呈現出實際上不 可能擺出的姿勢,這是埃及人呈現他們永生思想的一種呈現方式。

而在自己的創作表現中,人物的姿態有著兩層不同的意義。一是表現靜止的姿 態,它們具有時間的凝結性,一如雕像的恆常,其情感是內斂的。二是表現出當 下的瞬間性,如同按下相機快門的一刻,也暗示著下一秒的可變性與無常。「姿 態」 作為一種情感的詮釋,屏除面部表情的影響之外,觀者能藉由肢體動作的 收放性、肌肉的張弛、緊縮來解讀它所呈現的情緒,這也是代表姿態在畫面中,

能夠自我述說的一種意義。

〔回歸〕,2006,油彩、畫布,116.5×91cm。

(9)

三、象徵生命的植物

創作中,運用了許多自然植物、花卉的圖像,運用這些圖像在作品中的意義 在於表明與敘述一種矛盾與合諧的衝突。植物與人物本身是不同本質的衝突,但 他們的並置也是代表一種合諧的共存。

回顧過去的藝術創作中,也有許多運用自然花卉、植物的例子,它們在作品 之中是具有象徵意義的。例如在基督教時代,玫瑰是代表聖母瑪利亞,因為玫瑰 以紅色為主,因而轉為象徵基督受難。百合則是象徵瑪麗亞的純潔。到文藝興時 代,由於近代科學的興起,對於植物的認識更加重視,因此植物的象徵由宗教轉 為世俗。18 世紀後,由於花園風氣的興起,以及外來植物的大量引進,因此花 的象徵成為文學與藝術的體裁。

植物象徵一種生命力,若是親自培育過植物的人一定十分能體會這種生命的 奧妙。從一顆不起眼的小小種子,慢慢迸出油綠的嫩芽,之後幼苗漸漸茁壯,最 後開花結果,看著這種生命的歷程,是令人喜悅的。同樣的,自然界中許多生物 都在有限的生命中盡情展現生命的活力。人依附著自然環境而得以生存,這種相 互連結的關係,也使人去思考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同樣,在藝術的表現中,

創作背後也是留下一個反省思考的空間,只是透過不同的形式傳達給每一個觀 者。

〔雨季印象〕,2006,油彩、畫布, 〔飄零〕,2006,油彩、畫布,

116.5×80cm。 162×120cm。

數據

圖 3-4 : 凡.艾克,〔阿諾菲尼夫婦〕,1434,油彩、木板  ,82.2 x 60 cm,  英國:倫敦市國家畫廊。          在個人創作的背景中,所呈現「窗」的意念與形象,也正是說明了人與心靈、 人與外在世界溝通的橋樑。實質的「窗」存在之作用在於區隔內外空間,一如牆 的功能,但它是能開啟的、能互動溝通的。在〔時間的紀念〕作品中,窗的意象 顯然只是一種象徵的表達,暗示一個曾經存在的回憶,它是緊閉的,歪斜的木條, 則述說著它的時間歷史。透過這樣的形象,說明了一種思念與憑弔的情感。
圖 3-6:杜勒,〔亞當夏娃〕,1507,油彩、木板,209 x 81 cm (each panel)  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肯尼斯•克拉克在他的著作中談到,女性的裸像在藝術表現裡,更貼近純 粹抽象的造形性,因為她的曲線比男性強調塊面肌肉量感的線條,更能展現出流 暢與簡鍊的美感。從古至今,人體無論在美術基礎訓練的過程亦或是當做創作的 一種題材,都確實展現出對「生命本體」的摸索與探尋過程。裸像的意義,在自 我的創作中,象徵的是一種純粹的精神、一種無需掩飾的真實形態,在形式面向 的表現上來說,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在教學的情境中,老師的責任則在於提供學生充分的

在第一次段考完後的下午,我們一起到了益品書屋,這一趟真的是挖

組長:蔡喬安 組員:廖寶鳳 張乃云 吳孟姍 莊筱筑 謝旻憬 詹晴宇 王昱文..

在第一章我們已瞭解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意義與解法,而在本章當中,我們將介紹

在前面幾節中要證明一個 integral domain 是一個 unique factorization domain, 我們都去證明這個 integral domain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s 和 prime elements 是

„ „ 利用電腦來安排與整合多種媒體,可產生 利用電腦來 更多樣化的作品。如某一段背景配樂在影 片中的哪個時間點開始播放、新聞播報中 子母畫面的相對位置、文字字幕出現在畫

香港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各種事物總是在不斷改變,我們的人口狀況也是 一樣。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 2003 年進行的住戶統計調查結果顯示,香港

新高中課程中國語文科第十個選修單元:「普通 話與表演藝術」中提到的學習目標,正是期望學 生能「欣賞不同類型的普通話表演藝術,學習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