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501)
所属学科门类:管理学 所属培养单位:国际商学院 学科专业简介:
工商管理学科是综合采用管理学、会计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学科或借鉴 其他自然科学方法揭示管理活动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改进和优化管理过程的 学科。
我校从 2002 年正式设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下设工商管理、国际商务、会 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方向。2007 年设立外交学(国际经济方向)硕士研究生 专业,2010 年获得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自主设立了跨国 经营与信息管理二级学科专业,2014 年获得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8 年获得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将工商管理理论与北外的语言文化学科优势相结合,形成了复合 型、复语型国际化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并开设企业管理、会计学等两个二级学 科。
企业管理专业立足于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创新,
关注目前变化的经济、商业和社会环境对组织内部形成的挑战,关注国际营 销、电子商务营销、消费者行为、跨国公司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 理等话题,在全球化经营战略、中国企业的海外战略、跨国人力资源管理、跨 文化沟通与谈判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
会计学专业依托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语言优势,借助国际化发展战略,积 极开展“一带一路”国家财务会计和公司治理环境的研究,建立全球视野,深 入挖掘国际会计差异的根源及其影响。在会计信息质量、审计质量、公司治 理、融资决策、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相关领域形成了研究特色。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努 力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 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身心健康,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严谨扎实的学 风,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
有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及对 外开放战略大局服务。
2、掌握工商管理学科经典的专业文献、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 和基本的研究方法;掌握交叉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宽广的 国际视野、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 的能力;
能用外国语阅读与本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口语和书面语应用 能力;
具有学术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学位论文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能反映学科 前沿动态,对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我国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有一定 的现实意义。
3、具有在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国际机构和跨国公司 从事教学、科研、外事、管理以及其他与本学科相关的工作能力。
二、专业与研究方向
本学科下设两个专业:企业管理与会计学。
1、企业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在变动的环境中,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 理论功底,了解前沿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熟悉现代企业运作和商业模式,
有现代经营意识和商业敏感,富有创新精神、综合决策能力和战略发展眼光,
掌握极佳的沟通能力,能够应对在跨文化和国际化时代企业管理中所面临的问 题的具有一流英语水平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
本专业下设 2 个方向:国际营销方向、组织管理方向。
2、会计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 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又具备良好的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沟通能 力,能熟练应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识别企业面临的会计信息披露、会计政策 选择、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等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适应在跨国公司、
证券研究机构、投资公司、政府机关和高校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会计专 业人才。
本专业下设 2 个方向:实证会计研究、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三、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及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导师既要在科研方法、学术规范、学科前 沿等方面对研究生予以引导和指导,也要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和科学伦理给予指 导。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研究生公派出国留学项目、校级研究生交 流项目,努力推动双学位、联合培养、短期交流、海外实习等,实现国际化培养 目标。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三年。
学习成绩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如提前修满所规定的全部学分,学位核心课程 不低于 90 分,学位课程平均成绩为 85 分以上并获得论文撰写资格,可申请提前 毕业。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须在开题报告通过后,经导师推荐,培养单位书面 同意,于拟提前毕业时间前 6 个月报研究生院审核,经主管校领导批准,可提前 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后,准予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时间不超过 1 年。
硕士研究生如有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应由本人于原定毕业时间 3 个月前提交书面申请,经导师及培养单位主管领导审查同意,研究生院审核、
主管校领导批准后,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1 学年。
五、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一)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需修满 36 学分。
研究生出国交流学习期间所修课程,可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出国留
学学业管理及学分转换规定》申请学分兑换。若所修课程与我校本专业必修课基 本匹配,经研究生所在培养单位审核同意,可兑换为专业必修课学分;若无法匹 配,经各单位审核通过,可认定为专业选修课学分。
留学生和港澳台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总学分要求应参照普通硕士研究生学分 要求执行(政治理论课除外)。
具体分布如下:
1、公共课:7 学分,包括政治理论课(3 学分)和外国语课程(4 学分)。 留学生和港澳台硕士研究生可不修政治理论课,但须选修与中国文化或中国 国情相关的课程。
2、一级学科必修课:2 门,4 学分。
3、研究方向核心课:6 门,12 学分。
4、专业选修课:4 门,8 学分。
5、全校通开课:任选 2 门,4 学分。
6、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1 学分。
在校期间参加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研讨或“三助”(助研、
助教、助管)计 1 学分。
(二)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开课部门
公共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6 2 1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学院
Marxism and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s 18 1 2 外国语Ⅰ
Foreign Language Ⅰ 72 2 1
专用英语学院/
其它相关语言 学院 外国语Ⅱ
Foreign Language Ⅱ 72 2 2
专用英语学院/
其它相关语言 学院
一级学科必修课
高级统计学
Advanced statistics 36 2 1 国际商学院
管理学研究方法
Management Research 36 2 1 国际商学院
研究方向核心课 企业管理专业
国际营销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36 2 2 国际商学院
消费者行为专题
Topics on Consumer Behavior
36 2 2 国际商学院
组织行为学专题
Topics 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36 2 1 国际商学院
战略管理
Strategy Management
36 2 2 国际商学院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36 2 3 国际商学院 文献选读
Selective Readings of Literature 36 2 3 国际商学院
会计学专业
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54 3 1 国际商学院 审计理论与实务
Audit Theory and Practice 54 3 2 国际商学院
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54 3 2 国际商学院
会计研究前沿 Accounting Research workshop 36 2 1 国际商学院 公司财务研究前沿 Corporate Finance Workshop 36 2 3 国际商学院 实证会计研究方法 Empirical Accounting Method 36 2 2 国际商学院
专业选修课 企业管理专业
互联网商务模式与创新
Internet Business Model and Innovation
36 2 2 国际商学院
商务分析方法
Business Analysis Methods 36 2 2 国际商学院
运营与供应链管理
Operation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36 2 1 国际商学院
案例研究方法 Case research
36 2 2 国际商学院
跨文化沟通与管理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36 2 2 国际商学院
国际商务谈判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36 2 1 国际商学院 管理经济学
Managerial Economics
36 2 1 国际商学院 区域投资环境
Region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 Study 36 2 2 国际商学院
会计学专业
跨文化沟通与管理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36 2 2 国际商学院 财务报表与企业经营分析
Financial Statement and Business Operation Analysis 36 2 1 国际商学院 跨国企业国际税务战略
International Taxation Strategy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36 2 3 国际商学院
会计信息系统与财务共享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and Financial Sharing
36 2 2 国际商学院
跨国并购
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36 2 3 国际商学院 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 36 2 2 国际商学院
商务分析方法
Business Analysis Methods 36 2 2 国际商学院
区域投资环境 36 2 2 国际商学院
Region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 studies
全校通开课
国际政治
International Politics 36 2 1 国际关系学院
中国文学
Chinese Literature 36 2 1 中文学院
中国思想史原典选读
Selective Readings of Original Text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36 2 1
历史学院 世界史研究与方法
Studies & Research Methods of World History 36 2 1 说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须至少选修 2 门,计 4 学分。
社会实践和学术活动 在校期间参加全国或国际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研讨或“三助”(助研、助教、助管)计 1 学
分。
六、中期考核
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研究能力、
学习成绩等素质进行考核,填写《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表》。达到规 定的学分,并通过中期考核者,方可进入开题报告环节。中期考核未通过者可 按规定申请再次考核,第二次考核仍未通过者按肄业处理。
七、开题报告
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意义、理论依据、资料来源、研究方法、文献综 述、论文框架结构、写作思路等进行论证和审核,填写《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批表》,并附课程成绩单。开题委员会由 3 人组 成。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按规定申请再次开题,第二次开题仍未通过者按肄业 处理。
八、学位论文撰写
1、学位论文使用语言:原则上中国学生用中文撰写,留学生用英文撰写。
如用其他语言撰写,需培养单位学术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提交说明至研究生院 备案。
2、学位论文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要求,具体要求见《北京外国语 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与书写格式的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
3、学位论文字数:用中文撰写,字数为 2 万字以上;用外文撰写,字数为 1.5 万词以上。
九、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研究生全面完成本学科培养方案规定的各个环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学 位论文,并提交论文终稿,经指导教师以及论文评阅人同意,方可申请答辩。为 保障论文质量,严把论文质量关,硕士学位论文评阅环节按 5%的比例随机抽样 参加匿名评阅。具体要求见《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办法》的 相关规定。
十、科研成果和学术交流
鼓励研究生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发表学术论文。研究生在学期 间参加全国或国际性的一级、二级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或进行主题发
言者,可按《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规定》,申 请学术会议资助。研究生在学期间以“北京外国语大学”名义(须为第一署名单 位)发表学术论文,发表刊物符合《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 文要求及奖励办法》规定的奖励范围,学校予以奖励。
十一、课程描述
1、课程名称:高级统计学(Advanced statistics)
教学目的:本课程以统计分析方法为主线,辅以 SAS 软件操作,将统计应用与计 算机应用结合,强调学生的统计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题设计和 提高科研分析水平上。
教学内容:
单处理因素实验设计: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配伍设计、平衡不完全区组设 计、拉丁方设计与统计分析,多处理因素实验设计:包括析因设计、正交设计、
重复测量设计、系统分组设计、裂区设计、协方差分析与统计分析,序贯试验设 计,一元与多元回归分析,时间序列模型,经典单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经典联 立方程模型理论与方法,工具变量法以及 R 软件的基本操作。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和上机操作。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数学推导演练,课后按时独立完成上机作业。
考核方式:课堂表现 15%+作业 25%+期末考试 60%。
使用教材:Johnson 和 Wichern 著,陆旋和叶俊译,实用多元统计分析(第 6 版),
(2008),清华大学出版社。
2、课程名称:管理研究方法(Management Research)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指导学生掌握学术研究流程及学术论文规范,掌握常用学 术研究的思维策略、操作方法与数据分析技巧,并尝试进行学术论文的写作。
教学内容:研究方法基本范畴、研究主题与科学问题的提取、文献搜索与文献综 述、研究理论构建、问卷调查研究与结构方程模型、实验研究、二手数据研究、
数据处理工具 SPSS 与数据分析系列、研究论文撰写及研究伦理等。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要求:
(1)完成文献综述写作;(2)完成问卷调查、实验研究、二手数据研究的模仿
性研究论文。(3)掌握 SPSS、PLS 等统计学软件在几种研究方法中的应用。
考核方式:形成个人研究计划书 使用教材:
[1]Mark Saunders 等, 余宇盈译. (2011). Chapter1-Chapter6 经管研究方法:
为学生量身定制(第五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Uma Sekaran, 祝道松, 林家五译. (2009)Chapter2, Chapter4-11 企业研究 方法(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3]陈晓萍, 徐淑英. (2009). 组织与管理的实证研究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4]指定阅读论文及资料.
3、课程名称:国际营销(International Marketing)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要素、战略框架和战 术方面,企业如何在全球市场定位与管理营销资源与品牌,进行跨文化沟通与跨 国渠道分销。
教学内容:
国际市场营销导论,国际市场的细分、定位和定位,全球化品牌与本地化品牌,
国际营销产品策略,国际市场渠道策略,国际市场的定价策略,跨文化品牌沟通 策略,国际市场中的数字营销策略,新媒体与整合营销策略。
授课方式:讲座与案例分析
考核方式:出勤 10%+作业 20% +期末考核 70%
使用教材:略
4、课程名称:消费者行为专题(Topics on Consumer Behavior)
教学目的:学生将了解主流的消费者行为理论与研究范式,深入和系统地思考未 来的消费者行为研究趋势和潜在的研究问题。要求学生在理解现有的消费者行为 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的基础上,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相关消费者行为问题 的分析中,并开展科学研究。
教学内容:
(1)课程介绍与研究分享;(2)社会心理学与消费者行为研究;(3)经典消费 者行为研究理论;(4)消费者行为研究前沿;(5)社会科学方法论;(6)定量与 定性研究的地位与作用
授课方式:讲授(40% 以理论讲解为主,案例教学为辅)+互动(20%)+文献阅 读与课程报告(40%)
考核方式:出勤及课堂参与 10%+个人阅读分享 15%+课程报告 50%
使用教材:
[1] 迈克尔·R.所罗门, 卢泰宏,杨晓燕. (2009). 消费者行为学:第 8 版. 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Marketing Science
5、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专题(Topics 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主题有全 面系统的了解。通过老师讲授和文献阅读,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组织行为学中的重 要概念、理论和研究范式。锻炼学生独立进行组织行为学相关的研究问题发展、
研究设计和研究实施的能力。
教学内容: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领域简介;(2)工作场合中的个体差异;(3)动机;(4)
积极组织行为行为;(5)消极组织行为;(6)领导力;(7)多层次的组织行为学 研究;(8)组织行为学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
授课方式:讲座,文献阅读与讨论
考核方式:出勤 10%+文献阅读与讨论 20% +期末论文 70%
使用教材:
[1] 斯蒂芬·P·罗宾斯, 蒂莫西·A. 贾奇 (2012). 组织行为学 (第 14 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 陈晓萍, 徐淑英,樊景立. (2008).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 北京: 北 京大学出版社.
[3]Miner, J. B. (2002).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Foundations, theories, and analys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推荐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Journal of Management,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Personnel Psychology
6、课程名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教学目的:本课程意在使学生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则、政策、程序、实践 以及相关研究。学生将重点掌握企业如何采用或设计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以及其如何影响企业运营和绩效等。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概念、
实践方法,并具备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简介;(2)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经典理论与研究成果;(3)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二手数据;(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5)战略人力 资源管理理论发展;(6)薪酬管理与企业绩效;(7)创新型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 理;(8)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
授课方式:讲座,文献阅读与讨论
考核方式:出勤 10%+文献阅读与讨论 20% +期末论文 70%
使用教材:
[1] 加里.德斯勒. (2017).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詹姆斯·W·沃克, 吴雯芳. (2001). 人力资源战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推荐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nagement
7、课程名称: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
教学目的:本课程将讨论战略管理的主要研究主题,使学生对战略管理的基本理 论、假设和目前研究的优缺点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当今商业环境千变万化的情 境中,战略管理有新的发展趋势,学生在掌握战略管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将对 战略管理新的研究方向有所思考、并进行创新性研究设计。
教学内容:
(1)战略管理的概念和演变;(2)企业战略与绩效;(3)交易成本;(4)资 源基础观;(5)动态能力;(6)行业与竞争动态;(7)企业学习与知识管理;(8)
创新与创业;(9)公司治理
授课方式:讲座,文献阅读与讨论
考核方式:出勤 10%+文献阅读与讨论 20% +期末论文 70%
使用教材:
[1]弗兰克·罗特尔梅尔,罗特尔梅尔. (2015). 战略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推荐期刊: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Management Science, Organization Scie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8、课程名称:文献选读(Selective Readings of Literature)
教学目的:由各方向导师联合介绍本学科前沿的研究领域、最新的学术成果和重 点发展方向。
9、课程名称: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丰富学生在高级财务会计方面的理论修养,提高 他们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分析视野,使他们 具备从国内外的角度、惯例和限制条件等分析和看待高级财务会计问题。
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的若干难点热点问题,包括:(1)股票期权会计的难点热点问题;(2)
分部报告问题;(3)租赁问题;(4)收入确认的难点热点问题;(5)员工福利与 退休金会计的难点热点问题;(6)集团会计问题;(7)外币交易、金融工具与外 币报表折算。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后做作业
考核方式:课堂表现 15%+作业 25%+期末考试 60%
使用教材:
《Corporate Reporting》 ACCA
10、课程名称:审计理论与实务(Auditing Theory & Practice)
教学目的: This course aims to move beyond simply learning about
traditional audit theory and instead shifts to the actual application of theory to real-world case scenarios, as well as providing a greater focus on risk-based auditing. As an advanced accounting class, the course builds upon existing foundational knowledge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and also focuses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judgment.
教学内容:
Understanding of legal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and its impact on auditing around the world (ISA-based); clearl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auditor's responsibility and management's responsibility;
understand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business risk and audit risk in risk-based auditing; gain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audit work (e.g.
planning test of controls and substantive audit procedures matched to specific assertions, generating audit working papers, making audit sample selection decisions, etc.); considering more complex audit situations involving the work of experts, group audits, etc.; and focusing on special audit engagements (e.g. government audit, NGO audit, etc.) and non-audit assurance engagements (e.g. direct reporting engagements, review engagements, etc.).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按时提交课后作业
考核方式:Attendance & Participation (10%); midterm (20% – theory- based); audit plan (20% – application-based); final exam (50%).
使用教材: Advanced Audit and Assurance, ACCA
11、课程名称: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对企业战略相一致的投资、融资和财 务经营决策的一般性问题以及在企业实务环境中相应的典型问题做出分析和解 答的能力;同时,学生应具备对与企业管理全局相关的重要财务问题,包括财务
流程,财务安全性,财务风险,财务计划以及企业的资本市场运作(上市,并购,
重组等)做出分析和解答的能力。
教学内容:
(1)估值;(2)投资决策;(3)融资决策;(4)股利分配决策;(5)加权平均 资本成本;(6)期权定价;(7)风险管理;(8)企业并购;(9)财务失败与重组;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后做作业
考核方式:课堂表现 15%+作业 25%+期末考试 60%
使用教材:
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 ACCA
12、课程名称:会计研究前沿(Accounting Research workshop)
教学目的:本课程主要介绍与会计实践有关的理论框架,包括经济学和金融学的 一些基本理论,并通过课堂讲授和讨论的方式,探讨这些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 理论与实践,理论与会计研究的关系。课程强调对学生思维习惯和分析能力的培 养,注重学生的参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为具备这种思考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会计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并尝试用 理论分析和解释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或从事学术研究奠定 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分为 4 个模块。第一个模块讨论资本市场中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包括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定义,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自愿性信息披露等;第二 个模块讨论会计准则的制定及其影响问题,包括会计准则的有用性研究,会计准 则的经济后果研究等;第三个模块讨论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包括影响会计政策选 择的因素等;第四个模块讨论审计相关问题,包括什么是审计质量,影响审计质 量的因素等。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后做作业 考核方式:课堂报告与讨论 50%+研究设计 50%
使用教材:
Watts & Zimmerman,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Bea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n R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筛选的期刊论文
13、课程名称:公司财务研究前沿(Corporate Finance Workshop)
教学目的:本课程以公司财务研究前沿问题为核心,以论文研讨的方式,使学生 掌握公司财务学术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帮助学生提 升学术研究水平,为之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Session 1: Introduction to Empirical Finance Research Session 2: Capital structure and cost of capital Session 3: Dividend theory and Dividend Policy Session 4: Corporate Governance environment
Session 5: CEO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Voluntary Non-financial Disclosure
Session 6: Financial information in family firms Session 7: Management Earnings Forecasts
考核方式:课堂报告与讨论 50% 研究设计 50%
使用教材:
William R. Scott. (2014).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7th edition.Pearson – Prentice Hall.
14、课程名称:实证会计研究方法(Empirical Accounting Method)
教学目的:本课程结合研究前沿课程,针对财会金融类实证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 的常见实证技术需求,提供可落地的实证方法和实现技术,使学生掌握这类实证 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实用处理方法。
教学内容:
1. 样本数据的获取与整理处理方法 2. 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3. 常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4. 常见的回归分析方法及问题
5. 内生性问题的考虑及常见解决方法 6. 常见的稳健性分析方法
7. 常见的算法实现(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事件研究)
考核方式:课堂报告与讨论 50% 研究设计 50%
使用教材:教师讲义
15 、 课 程 名 称 : 互 联 网 商 务 模 式 与 创 新 ( Internet Business Model and Innovation)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互联网思维,把握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的规律,
掌握互联网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理解各相关行业在互 联网时代已经或即将发生的商业模式变迁。
教学内容: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关于互联网与数字商务模式和管理创新 领域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主要包括:互联网最新发展对商务的影响,互联网思维 与创新思维,商务模式分析框架,商务模式创新途径,移动商务模式,互联网金 融商务模式,数据驱动的战略决策,数字商务的定价行为与利润等。
授课方式:授课+案例分析+分享+业界讲座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阅读案例,并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及讨论,每周完成案例 报告。
考核方式:课后作业+案例分析+分享:30%+课堂表现与出勤 20% +期末考核:
50%(考试)
使用教材:
[1]余来文、封智勇、张继东、赵维观,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颠覆与重塑,经济管 理出版社, 2016
[2] 栗学思,商业模式制胜:案例解析超速赢利的商业模式,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5
[3]李东,商业模式构建:互联网+时代的顶层布局路线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
[4]余来文、林晓伟、封智勇、范春风,互联网思维 2.0:物联网、云计算、大数 据,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7
16、课程名称:商务分析方法(Business Analysis Methods)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数据的主要应用领域及主流的数据 分析方法,并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管理情景及其各种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环境 有深入的认识。能够将所学的数据分析知识应用到合适的管理问题中,并开展科 学研究。
教学内容:
(1)大数据的特点及应用;(2)数据挖掘的基本技术(关联、分类、聚类等);
(3)机器学习的概念与主流方法(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概率图模型等);(4)
优化算法(如 EM 算法、MCMC 等)。
授课方式:本课程以理论讲解为主,主要向学生介绍数据分析方法的原理和优化,
并不涉及具体的编程实现。以案例教学为辅,结合学术论文讲解商务分析方法的 应用。
教学要求:学生需熟练掌握至少一种主流编程语言(如 Java,C, C++, Python, R)及数据库相关操作(SQL 语言);已掌握概率和线性代数相关知识。学生需完 成布置的阅读作业、书面作业及大作业,并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程后,学生要 掌握主流的数据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管理和研究问题中。
考核方式:出勤及课堂参与 15%+个人作业 15%+小组作业 20%+期末考试或报告 50%
使用教材:
[1] Han, Jiawei, Jian Pei, &Micheline Kamber. (2011).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Elsevier,
[2] Hastie, T., Tibshirani, R., & Friedman, J. (2009). 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Data Mining, Inference, and Prediction (2nd Edition). Springer.
[3] Bishop, Christopher M. (2006).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Springer.
推荐期刊: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ACM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Data, INFORMS Journal on Computing
17 、 课 程 名 称 : 运 营 与 供 应 链 管 理 ( Operation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概念、
理论和实践,并对当前管理情境下的运营管理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具备一定的识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供应链战略分析、分销网络设计、供应链库存策略、战略采购与供应管 理、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重组 、 供应链企业物流 成本与绩效管理、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网络规划与系统仿真、供应链协 同管理等内容。
授课方式:讲座与案例分析
考核方式:出勤及课堂参与 15%+个人作业 15%+小组作业 20%+期末考试或报告 50%
使用教材:
[1] 苏尼尔·乔普拉, 彼得·迈因德尔.(2014). 供应链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 社.
18、课程名称:案例研究方法(Case Study Research)
教学目的:案例研究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一项成熟的研究方法,包括管理学和组 织研究。本门课程主要目的是传授给学生案例定性研究的方法论。通过本门课程 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案例研究的本质、设计和方法,熟悉定性研究的数据收集和 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
案例研究方法与研究问题简介;假设与数据收集;案例研究实证分析;案例写 作;单一案例分析法;多案例分析法;Nvivo 软件的使用
授课方式:本课程将结合教师讲座、学生小组练习、材料阅读与讨论 考核方式:出勤与课堂参与 20%+小组展示 20% +期末作业 60%
使用教材:
[1] Yin, R. K. (198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revise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2] Yin, R. K. (2012). Applications of case study research (3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 、 课 程 名 称 : 跨 文 化 沟 通 与 管 理 (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跨文化沟通和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本 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宽广的国际视野、出色的跨文化 沟通能力。能够识别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跨文化管理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
(1)文化与文化差异概述;(2)跨文化沟通;(3)跨文化管理;(4)当前跨文 化沟通与管理的前沿问题;(5)跨文化沟通与管理研究与实践
授课方式:讲授(40%)+互动(20%)+文献阅读与课程报告(40%)
考核方式:出勤及课堂参与 15%+个人作业 15%+小组作业 20%+期末考试或报告 50%
使用教材:
[1]弗雷德·卢森斯, 理查德·霍杰茨, 乔纳森·多, 卢森斯, &霍杰茨等.
(2008). 跨文化沟通与管理. 人民邮电出版社.
推 荐 期 刊 :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课程名称:国际商务谈判(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商务谈判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通过课堂 模拟谈判,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谈判技能,提高沟通和说服 能力。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并通过中外学生合班上课,加强学生处理跨文化问 题的能力,学生将在学习谈判的同时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
(1)商务谈判基础理论;(2)谈判的特征;(3)谈判的基本原则;(4)商务谈 判的流程;(5)跨文化与国际谈判
授课方式:讲授(40%)+互动(20%)+文献阅读与课程报告(40%)
考核方式:出勤及课堂参与 15%+个人作业 15%+小组作业 20%+期末考试或报告 50%
使用教材:
[1]李爽,于湛波. (2015). 商务谈判(第 3 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1、课程名称:管理经济学(Managerial Economics)
教学目的:管理经济学是一门把微观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决 策的学科。其教学目的,一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实践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 思想框架;二是使学生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使企业的决策能够更 好地适应于市场体系。
教学内容:
具体内容包括:管理经济学与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关系与基本方法,需求-供 给分析,需求弹性,生产决策分析,成本分析,竞争、垄断与企业行为。
授课方式:讲座、学生小组练习、材料阅读与讨论 考核方式:出勤 10%+作业 20% +期末考核 70%
使用教材:
[1] 克里斯托弗 R.托马斯, & S.查尔斯・莫瑞斯. (2014). 管理经济学. 机械 工业出版社.
[2] 吴德庆, 王保林, &马月才. (2014). 管理经济学 (第 6 版). 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
22、课程名称:区域投资环境(Region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 Study)
教学目标: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促使国际分工的领域不断细化,跨国企业的运 营模式、组织模式发生重大调整。本课程通过比较研究国际投资环境的差异,帮 助学生了解企业在跨国投资与商务活动中,需要了解的环境差异与可能存在的政 策风险、文化冲突等。
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国际投资环境的比较研究、双向直接投资环境的比较研究、法律、文化 环境国别差异的比较研究等。具体包括:1、北美自贸区商务环境研究(重点:
美国);2、欧盟商务环境研究(区域重点:德国、波兰等,问题重点:欧债危机、
一带一路);3、东北亚商务环境研究(重点:日本、朝鲜半岛)4、东南亚商务 环境研究(区域重点:马来西亚、新加坡,问题重点:一带一路);5、西亚商务 环境研究(阿拉伯国家);6、俄罗斯商务环境研究;7、拉美商务环境研究。
教学要求:通过对相关文献、案例的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不同区域商业文明 的认知敏感性,了解不同区域商业文化的差异性和类同性,掌握在跨国投资与商 务活动中,因地制宜制定与实施本地化战略的能力。
授课方式:结合我校国际关系、国别经济、区域研究与语言文化研究的资源,邀 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开展专题讲座。
考核方式:出勤 20%+课程论文 80%
23、课程名称:跨国企业国际税收战略(International Taxation Strategy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教学目的:本课程以国际税收的基本要素为主线,结合中国企业所得税的发展情 况,辅以知名境内外跨国企业和跨境并购重组交易为案例,培养学生对于国际税 收基本概念的认知和国际税收思维的初步形成,了解国际税收在现代商业社会中 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国际税收的起源、发展和要素:包括税收协定、税收居民及税收来源地的概念、
常设机构、资本弱化、反避税规定以及对 BEPS(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的介绍;中国企业所得税:包括中国企业所得税的发展,以及上述国 际税收概念在中国的应用;并购重组税务入门,主要介绍一般税务重组和特殊税 务重组的条件和应用,企业并购的税务影响;案例分析。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团队合作案例分析
考核方式:课堂表现 15%+案例分析 25%+期末考试 60%。
使用教材:相关税法;讲义
24、课程名称:会计信息系统与财务共享(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and Financial Sharing)
教学目的:本课程围绕企业具体的管理和业务流程,着重阐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分 析、设计和评价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组织中的收集、加工、存储、
控制与输出流程,以及企业财务与业务信息集成的一体化策略,帮助学生形成科 学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系统性和全局性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核心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分析:包括账务 处理与总账子系统、销售与收款子系统、采购与付款子系统、存货核算与管理子 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与工资核算子系统、财务报表管理子 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与维护;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基于会 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案例分析与 ERP 沙盘模 拟实验。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考核方式:课堂表现 20%+作业 20%+期末考试 60%。
使用教材:
[1]张瑞君, 蒋砚章. 2015.会计信息系统(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Romney & Steinbar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12th Ed)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25、课程名称:财务报表与企业经营分析(Financial Statement and Business Operation Analysis)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具备识别不实报表和盈余管理的能力,
能够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排除信息不对称、会计判断和估计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等干 扰因素的影响,能拓宽报表分析视野。本课程将使学生在立足会计和财务的同时,
能够将行业分析和战略分析有机地纳入报表分析的逻辑体系之中,培养学生通过 财务报表分析优化投资信贷决策和完善内部管理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系统讲授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基础、逻辑框架和难点热点问题,主要内 容包括:1.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基础,包括:(1)导论;(2)财务报表分析基 础理论(如代理论与理性经济人假说、信息不对称理论、经典研究、市场基础研 究、实证研究以及这些研究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启示)。2.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论,
包括:(1)财务报表分析的逻辑切入点;(2)财务报表分析逻辑框架(即“战略 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远景预测”框架,又称哈佛分析框架)。 3.财务报表分析重心,包括:(1)资产分析要点及典型案例剖析;(2)负债及 股东权益分析要点及典型案例剖析;(3)收入分析要点及典型案例剖析;(4)成
本费用分析要点及典型案例剖析;(4)现金流量分析要点及典型案例剖析。(5)
合并报表分析的特殊问题。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讨论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后做作业
考核方式:课堂表现 15%+作业 25%+期末考试 60%
使用教材:
[1]斯蒂芬.佩因曼. (2017).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估值.机械工业出版社.
26、课程名称: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
教学目标:本课程围绕公司目标层层展开,学完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和把握一 个结构完整的现代企业公司治理体系。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中国公司治理 情况调研了解公司治理体系中不同参与主体、不同组织结构、不同的法律法规制 度乃至道德标准在公司治理体系中发挥的监督和激励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意识,为公司 的发展壮大培养合格的人才。
教学内容:
公司与公司治理,经营者激励,会计师与审计师,董事会,投资银行与证券分析,
债权人与信用评级机构,股东与股东激进主义,公司收购与治理机制,公司治理 调研等。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中国公司治理情况调研 27、课程名称:中国税制(Chinese Taxation)
教学目的:通过《中国税制》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
理解并掌握各种税收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本课程要求学生在全面把握我国现行 各个税种的计税依据和计算方法下,重点掌握我国目前主体税种增值税、消费税、
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有关税收知识,能够对实际经济业务中涉及到的税收 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法概论、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烟 叶税、关税、资源税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
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和讨论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考核方式:课堂表现 15%+课后作业 15%+期末考试 70%。
使用教材:
《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
28、课程名称:跨国并购(Cross-National Merger & Acquisition)
教学目的:并购已成为全球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是企业最活 跃、最复杂的战略活动之一。本课程对企业并购的基本战略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要求学生掌握跨国并购的基本流程与策略、并购的结构、跨国并购常见问题和投 资银行在并购交易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公司并购与重组基本策略、基本流程、尽职调查、估 值、合并中的价值创造、支付方式的选择、交易保护装置、交易融资、防御策略、
会计和税务问题、杠杆收购和接管策略等内容,还包括收购的法律和监管框架,
如备案要求、目标董事会的受托责任和反托拉斯条例。并分析了跨国并购和重组 中遇到具体问题,如主要的法律与制度障碍、文化差异与文化整合、与利益相关 者的沟通协调等问题。
授课方式:讲座与案例讨论、小组项目
考核方式:出勤 10%+小组项目 40% +期末考核 50%
使 用 教 材 : Robert F. Bruner, Applie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Wiley/Finance, 2004
十二、必读文献
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者
1 企业研究方法(第四版) Uma Sekaran, 祝道松、林家五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组织与管理的实证研究方法 陈晓萍, 徐淑英, &樊景立, 北京大学出版社
3 The Conduct of Inquiry——Methodology for Behavior Science Abraham Kapla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4 消费者行为学 迈克尔·R.所罗门, 卢泰宏, &杨晓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 组织行为学 (第 14 版) 斯蒂芬·P·罗宾斯, 蒂莫西·A. 贾奇. 清华大学出版社
6 人力资源管理 加里.德斯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 战略管理 弗兰克·罗特尔梅尔,罗特尔梅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 管理经济学 克里斯托弗 R.托马斯, & S.查尔斯・莫瑞斯机械工业出版社
9 供应链管理 苏尼尔·乔普拉, 彼得·迈因德尔, 清华大学出版社
10 营销管理(第 13 版) 菲利普·科特勒.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 管理学 斯蒂芬.罗宾斯,玛丽.库尔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2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Watts & Zimmerman 13 Financial Reporting: An Revolutionary Perspective3 Beaver
14 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Scott
主要 参考 期刊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Accounting Research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Journalof Financ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Journal of Financ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会计研究 经济研究 管理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