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此狀況下,性向或能力不配合的學生 便不被肯定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在此狀況下,性向或能力不配合的學生 便不被肯定"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背景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研究者投身教育工作已經進入第三年,在工作領域裡,發現每一個班級 都有不少比例的孩子放棄學習,然而,與其說他們放棄學習,不如說他們被 放棄來得懇切。

怎麼說呢?探究數十年來台灣教育的實施,除了課程教材淪為傳遞意識 形態的媒介以外,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亦被窄化為培養經濟市場人才 的工具。在社會發展的目標引導下進行,學校教育被扭曲為高度認知化、缺 乏情意及人文內涵的升學主義教育。在此狀況下,性向或能力不配合的學生 便不被肯定。教育決策者和教師所看到、所重視的能力範圍窄化了,讓學生、

家長也認為只有某些能力是有用的。例如很會唱歌或者很會繪畫的孩子因為 學力測驗不考唱歌、繪畫,漸漸地也認為自己的才能不重要。再者,每個孩 子的學習模式不同,有的活潑好動、鬼靈精怪;有的非常馴服、默默接受。

他們的資質、性向、背景、興趣、價值觀等也都不同,但是,目前大班級教 學、統一標準的教育方式壓縮了這些不同的特質,很多人不能適應。極度不 能適應的,有些到了資優班,有些到了啟智班、矯正班,甚或感化院,還有 一部份,直接輟學或放棄學習。教育工廠化的結果,講究成本,僅生產要的 成品,而把人性的部份淡化了!如此一來,對不同的人所產生的教育效果也 就不同了,有的人很得意自信,因為他的能力剛好在主流,有的人卻因此喪 志,認為自己的才能不重要。

有鑑於此,研究者不想當個工廠管理員,自投身教育工作至今,研究者

1

(2)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背景

未曾忘記教育的宗旨在於「啟發人心、開發智慧、使學生心智成長」。我的 工作是要當學生的貴人、發現學生的性向、培養他的才能,亦即是「以學生 為主體」的服務業。既然「以學生為主體」,當然教學方式以及評量方式也 要跟著改變。教學過程中,若有學生不懂,應當教他能銜接上來的東西,而 不是讓他坐在那裡發呆,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參加學習,儘管學習的量因人 而異。此外,評量的方式也不是統一標準,統一標準的公平並不是真正的公 平。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想訓練兩個人耐力,其中一個瘦弱,提 10 公斤的重 物已經氣喘如牛,另一個魁梧,提 30 公斤的重物輕而易舉,我們不能要求他 們都提 20 公斤的重物,然後說這是公平。我們希望他們耐力增加,但不能不 考慮他們先天的能力差異,站在以學習者為主的教育立場,應當要求瘦弱的 人嘗試一下提 11 公斤的重物,漸漸開發他的潛能。

不管是教學方式的改變或是評量方式的改變,研究者背後的動機就是

「鼓舞學生從事心智成長」。然而,如何鼓舞學生從事心智成長?研究者認 為應當採取「正向評量」策略,亦即對他表達期望、關懷,信任,找出他的 優點鼓勵他,使他相信自己有需要、也有能力去從事學習。如果每個孩子都 能參與學習,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肯定自己與眾不同的才能,那麼,

我們的教育才算是真正地發揮了功能。

2

(3)

第一章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評量策略是教學技巧的一部份,它代表著教師的教學態度以及對學生的 期望,一個讓學生信任的好老師,絕對懂得善用評量引導學生學習。

研究者對於當前工廠式的教育感到痛心,希望能從自身做起,讓所有的 孩子都能參與學習。所以將教育立場調整為「以學生為主體」,研究者所做的 所有事情,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肯定自己,了解自己有需要也有 能力去學習,使心智成長。」因此研究者選擇「以鼓勵代替懲罰」的正向態 度去評量學生。「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一語六月霜」。相信學生行,給學生 機會,他才能發揮潛能(比馬龍效應)。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討正向評量對於國中生學習態度之影響,研究者秉 持著「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期以「正向評量」策略使學生主動 學習、快樂學習。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期許自己戒除批評、責備、抱怨、嘮 叨、威脅、懲罰、利用物質獎賞控制別人等教學上常被使用的要命的壞習慣,

與學生建立關懷、傾聽、支持、協助、鼓勵、信任、親近等關係。而這些心 得將是研究者生命中最有價值的理念。

依此,本研究將期待能夠回答下列問題:

1. 學習態度有哪些檢視向度?應使用哪些研究工具?

2. 實驗組學生學習態度有哪些改變?

3. 實驗組學生學習態度的改變是否來自正向評量?

4. 研究者是否落實正向評量策略?

3

(4)

第一章緒論 第三節名詞解釋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 評量:瞭解實況,並且對觀測的結果給予一個公平的評估。這兒所謂 的想要瞭解的「實況」涉及到評量的目的(想知道的是那一方面的資 訊)、有效且可信的探測、資訊的獲得、資訊的分析、資料涵義的界 定、結果的研判與詮釋等過程。

二、 評量策略:為完成「評量」並達到評量「目的」、發揮評量「功能」

所使用的方法、計畫。

三、 正向評量策略:關懷、傾聽、支持、協助、鼓勵、信任、親近。亦即 評分或評語具鼓勵性,給予被評量者成就感,表示關懷與在乎,使他 相信自己有潛能去達成評量者的「期望」。

四、 Pygmalion(比馬龍效應):他人的期待,往往成為一個人自我實現的 預言,教師期望導致學生的自我應驗。羅山塞與傑可柏森(Rosenthal

&Jacobson,1968)二人於 1964-1966 年在舊金山研究,發現教師的 期望影響學生智力成長,教師期望高的學生(即以為具有潛能的學 生),IQ 顯著增加,此即「教室中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in the classroom)。

五、 學習態度:接受知識、觀念或其他人、事、物的心態(動機、方式、

反應等)、參與程度(用心程度)及感興趣的程度。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我們堅信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學習,而且在智能方面,各有所長 。 因此,擬

▸ 學校在收集學生的個人資料前,必須徵得學生的同意,並向所

• 學校可依據 課程發展議會的指引,按其辦學宗旨及使命,並因應 校情、學生需要和社會期望等,發展具校本

本學年,我們在Google Classroom 建立各級「德育及成長」課室,發放 有關內容的素材,關顧學生在疫情期

• 與生命教育主題相關的各類多元選修課程:「幸 福學、學幸福」、「哲學與生活運用」、「電影

教育局將於2015/16年度透過校本支援計劃,讓語文教師能 應用理



潘銘基, 1999 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 及文學系,繼而於原校進修,先後獲得哲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