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CBETA 電子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CBETA 電子版"

Copied!
1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CBETA 電子版

版本記錄: 1.1

完成日期: 2002/11/04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大正新脩大正藏經 Vol. 31, No. 1606

No. 1606 [cf. No. 1605]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一

安慧菩薩糅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一

 諸會真淨究竟理  超聖行海昇彼岸   證得一切法自在  善權化導不思議   無量希有勝功德  自他並利所依止   敬禮如是大覺尊  無等妙法諸聖眾   敬禮開演本論師  親承聖旨分別者   由悟契經及解釋  爰發正勤乃參綜 

  今此頌中無倒稱讚最勝功德敬申頂禮。以供養三寶及造此論經釋二師隨其所應。

所以者何。此論所依及能起故。佛薄伽梵是契經等一切教法平等所依。無師自悟諸法 實性。一分教起所依處故。從此無間聖弟子眾依法隨學法為依者。法界所流故。經釋 二師亦契如來所說正法。一分無倒聞思修行。為依止故隨而造論。初二頌顯示如來應 正等覺勝德六義。所謂自性因果業相應差別義。諸會真淨究竟理者。顯自性義。謂諸 佛法身以一切種轉依真如為體性故。超聖行海昇彼岸者。顯因義。謂佛菩提從一切種 極喜等十地聖行無量無數大劫。圓滿修習因所生故。證得一切法自在者。顯果義。謂 永斷一切煩惱障所知障及彼餘習。證得無邊希有功德無上三菩提果。於一切法自在轉 故。善權化導不思議者。顯業義。謂以超非一切智境。神通記說教誡變現等無量調伏 方便。導引可化有情令心界清淨故。無量希有勝功德者。顯相應義。謂超尋思數量。

無邊種種難行苦行。所生無上大悲力無畏等功德法寶相應故。自他並利所依止者。顯 差別義。謂如來受用變化自性身。如其次第自他並利所依故。所依者。身義體義。無 差別也。自他並利所依者。就勝而說。謂受用身自利最勝處大會中。能受第一廣大甚 深法聖財故。變化身者。他利最勝遍於十方一切世界。能起無間。猶工巧業等諸變化 事。建立有情所應作故。自性身者。謂諸善逝共有法身最極微細一切障轉依真如為體 故。於自他利並為最勝。由證此身得餘身故。此三佛身是差別義。當知此中亦讚法僧 功德。法寶者。自性因果等義所攝故。僧寶者。隨此修學所生故。庶令學者無諸怖畏

。方造論端建茲體性

(2)

 本事與決擇  是各有四種   三法攝應成  諦法得論議   幾何因取相  建立與次第   義喻廣分別  集總頌應知 

  問何故論端先辯蘊等。答欲令學者於幾何因等諸思擇處得善巧故。所以者何。由 此善巧能得二種稱讚利益。所謂作意稱讚利益。論議決擇稱讚利益。作意稱讚利益者

。謂善順增長奢摩他毘鉢舍那故。善順增長奢摩他者。謂於如是諸思擇處已作善巧。

得無疑故。隨其所樂於一境界正觀現前。心易定故。善順增長毘鉢舍那者。以無量門 觀察一切所知境界。速令正慧究竟滿故。論議決擇稱讚利益者。由於如是諸思擇處善 通達故。成就一切問答自在。於諸異論得無所畏

  問蘊界處各有幾種。答蘊有五種。謂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界有十八。謂眼界 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

。意界法界意識界。處有十二。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 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

  問何因蘊唯有五答為顯五種我事故謂為顯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說我事。造作 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我自體事。於此五中前四是我所事。第五即我相事。言身 具者。謂內外色蘊所攝。受等諸蘊受用等義。相中當說。彼所依止我自體事者。謂識 蘊是身具等所依我相事義。所以者何。世間有情多於識蘊計執為我。於餘蘊計執我所   問何因界唯十八。答由身具等能持過現六行受用性故。身者。謂眼等六根。具者

。謂色等六境。過現六行受用者。謂六識。能持者。謂六根六境能持六識。所依所緣 故。過現六識能持受用者。不捨自相故。當知十八以能持義故說名界

  問何因處唯十二。答唯身及具能與未來六行受用為生長門故。謂如過現六行受用 相為眼等所持。未來六行受用相。以根及義為生長門亦爾。所言唯者。謂唯依根境立 十二處。不依六種受用相識

  問云何名取蘊。答以取合故名為取蘊取者。謂諸蘊中所有欲貪。何故欲貪說名為 取。謂於未來現在諸蘊能引不捨故。希求未來染著現在欲貪名取欲者希求相。貪者染 著相。由欲希求未來自體為方便故。引取當蘊令起現前。由貪染著現在自體為方便故

。執取現蘊令不捨離。是故此二說名為取。問何故界處說有取法。答應如蘊說。當知 界處與取合故名有取法

  問色蘊何相。答變現相是色相。此有二種。一觸對變壞。二方所示現。觸對變壞 者。謂由手足乃至蚊蛇所觸對時即便變壞。方所示現者。謂由方所可相示現如此如此 色。如是如是色或由定心。或由不定尋思相應種種搆畫。方所者。謂現前處所。如此 如此色者。謂骨鎖等所知事同類影像。如是如是色者。謂形顯差別。種種搆畫者。謂 如相而想

(3)

  問受蘊何相。答領納相是受相。謂由受故領納種種淨不淨業所得異熟。若清淨業 受樂異熟。不清淨業受苦異熟淨不淨業受不苦不樂異熟。所以者何。由淨不淨業感得 異熟阿賴耶識。恒與捨受相應。唯此捨受是實異熟體。苦樂兩受從異熟生故。假說名 異熟

  問想蘊何相。答搆了相是想相。由此想故搆畫種種諸法像類。隨所見聞覺知之義 起諸言說。見聞覺知義者。眼所受是見義。耳所受是聞義。自然思搆應如是。如是是 覺義。自內所受是知義。諸言說者。謂詮辯義

  問行蘊何相。答造作相是行相。由此行故令心造作。謂於善惡無記品中驅役心故

。又於種種苦樂等位驅役心故

  問識蘊何相。答了別相是識相。由此識故了別色聲香味觸法等種種境界

  問眼界何相。答謂眼曾現見色。及此種子積集異熟阿賴耶識是眼界相。眼曾見色 者。謂能持過去識受用義以顯界性。現見色者。謂能持現在識受用義以顯界性。及此 種子積集異熟阿賴耶識者。謂眼種子。或唯積集。為引當來眼根故。或已成熟。為生 現在眼根故。此二種名眼界者眼生因故。如眼界相耳鼻舌身意。界相亦爾。問色界何 相。答諸色眼曾現見。及眼界於此增上。是色界相。眼界於此增上者。謂依色根增上 力外境生故。如色界相聲香味觸法界相亦爾

  問眼識界何相。答謂依眼緣色似色了別。及此種子積集異熟阿賴耶識是眼識界相

。如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相亦爾

  問處何相。答如界應知隨其所應。謂眼當見色。及此種子等隨義應說

  云何建立色蘊。謂諸所有色。若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所造者。謂以四大種為生 依立持養因義。即依五因說名為造。生因者即是起因謂離大種色不起故。依因者即是 轉因謂捨大種諸所造色無有功能。據別處故。立因者即隨轉因。由大變異能依造色隨 變異故。持因者即是住因。謂由大種諸所造色相似相續生。持令不絕故。養因者即是 長因。謂由大種養彼造色令增長故

  四大種者。謂地水火風界。地界者堅勁性。水界者流濕性。火界者溫熱性。風界 者輕動性。所造色者。謂眼等五根。色聲香味所觸一分及法處所攝色。眼根者。謂四 大種所造眼識所依。清淨色為體。耳根者。謂四大種所造耳識所依。清淨色為體。鼻 根者。謂四大種所造鼻識所依。清淨色為體。舌根者。謂四大種所造舌識所依。清淨 色為體。身根者。謂四大種所造身識所依。清淨色為體

  色者。四大種所造眼根所行義。謂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麁細高下若正不正。光影 明闇雲煙塵霧。逈色表色空一顯色。此復三種。謂妙不妙俱相違色。此青等二十五色 建立。由六種因。謂相故安立故損益故作所依故作相故莊嚴故。如其次第四十八一一 一。逈色者。謂離餘礙觸方所可得。空一顯色者。謂上所見青等顯色

(4)

  聲者四大種所造耳根所取義。若可意。若不可意。若俱相違。若因受大種。若因 不受大種。若因俱大種。若世所共成。若成所引。若遍計所執。若聖言所攝。若非聖 言所攝。如是十一種聲。由五種因所建立。謂相故。損益故。因差別故。說差別故。

言差別故。相者。謂耳根所取義。說差別者。謂世所共成等三。餘如其所應。因受大 種者。謂語等聲。因不受大種者。謂樹等聲。因俱者。謂手鼓等聲。世所共成者。謂 世俗語所攝。成所引者。謂諸聖所說。遍計所執者。謂外道所說。聖非聖言所攝者。

謂依見等八種言說

  香者四大種所造鼻根所取義。謂好香惡香平等香俱生香和合香變異香。當知此香 三因建立。謂相故損益故差別故。俱生香者。旃彈那等。和合香者。謂和香等。變異 香者。謂熟果等。味者四大種所造舌根所取義。謂苦酢甘辛醎淡。若可意若不可意若 俱相違。若俱生若和合若變異。建立此味應如香說

  所觸一分者四大種所造身根所取義。謂滑澁輕重軟緩急冷飢渴飽力劣悶癢黏病老 死疲息勇。此所觸一分由八因建立。謂相故摩故稱故觸故執故雜故界不平等故界平等 故。水風雜故冷。地水雜故黏。界平等故息力勇。勇者無畏飽。由二種界不平等故有 飢等。餘觸

  法處所攝色者。略有五種。謂極略色.極逈色.受所引色.遍計所起色.自在所 生色。極略色者。謂極微色。極逈色者。謂即此離餘礙觸色。受所引色者。謂無表色

。遍計所起色者。謂影像色。自在所生色者。謂解脫靜慮所行境色。云何建立受蘊。

謂六受身眼觸所生受。乃至意觸所生受。若樂若苦若不苦不樂。復有樂身受苦身受不 苦不樂身受。樂心受苦心受不苦不樂心受。復有樂有味受苦有味受不苦不樂有味受。

樂無味受苦無味受不苦不樂無味受。復有樂依耽嗜受苦依耽嗜受不苦不樂依耽嗜受。

樂依出離受苦依出離受不苦不樂依出離受。身受者。謂五識相應受。心受者。謂意識 相應受。有味受者。謂自體愛相應受。無味受者。謂此愛不相應受。依耽嗜受者。謂 妙五欲愛相應受。依出離受者。謂此愛不相應受。如是建立由四種因。謂所依故自體 故。集所依故。雜染清淨故。集色所依建立身受。集無色所依建立心受。由雜染故建 立有味等。由清淨故建立無味等。此愛不相應者。謂離繫及隨順離繫。云何建立想蘊

。謂六想身。眼觸所生想。乃至意觸所生想。由此想故或了有相。或了無相。或了小 大無量。或了無少所有無所有處有相想者。謂除不善言說無相界定及有頂定想所餘想

。無相想者。謂前所除想。小想者。謂能了欲界想。大想者。謂能了色界想。無量想 者。謂能了空。無邊處識無邊處想。無所有處想者。謂能了無所有處想。不善言說想 者。謂未學語言故。雖於色起想而不能了。此名為色故名無相想。無相界定想者。謂 離色等一切相無相涅槃想故。名無相想。有頂定想者。謂彼想不明利。不能於境圖種 種相故。名無相想。小者。謂欲界下劣故。大者。謂色界增上故。無量者。謂空無邊 處識無邊處無邊際故。是故緣彼諸想亦名小大無量

(5)

  云何建立行蘊。謂六思身。眼觸所生思。乃至意觸所生思。由此思故思作諸善。

思作雜染。思作分位差別。又即此思除受及想與餘心所有法并心不相應行。總名行蘊

。雖除受想。一切心所有法及心不相應行。皆行蘊相。然思最勝與一切行為導首。是 故偏說。為顯此義故。說由思造善法等。善者。謂當說信等。雜染者。謂當說貪等。

根本煩惱及貪等煩惱分少分煩惱。分位差別者。謂於思所發種種行位。假設心不相應 行

  問何等名餘心所有法。答所謂作意觸欲勝解念三摩地慧信。慚愧無貪無瞋無癡勤 安不放逸捨。不害貪瞋慢無明。疑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戒禁取邪見忿恨覆惱嫉慳誑諂 憍害無慚無愧惛沈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忘念不正知散亂睡眠惡作尋伺。如是思等五十五 法。若遍行若別境若善若煩惱若隨煩惱若不定。如其次第五五十一十二十四應知。又 此諸心所有法若相若業。當廣分別

  思者。於心造作意業為體。於善不善無記品中役心為業。於心造作意業為體者。

此辯其相。於善等品中役心為業者。此辯其業。以於所作善等法中發起心故

  作意者。發動心為體。於所緣境持心為業。於所緣境持心者。謂即於此境數數引 心。是故心得定者名得作意。觸者。依三和合諸根變異分別為體。受所依為業。謂識 生時所依諸根隨順生起苦樂等受變異行相。隨此行相分別觸生

  欲者於所樂事彼彼引發所作希望為體。正勤所依為業。彼彼引發所作希望者。謂 欲引攝見聞等一切作用故。勝解者。於決定事隨所決定印持為體。不可引轉為業。隨 所決定印持者。謂是事必爾非餘決了勝解。由勝解故所有勝緣不能引轉。念者。於串 習事令心明記不忘為體。不散亂為業。串習事者。謂先所受。不散亂業者。由念於境 明記憶故令心不散

  三摩地者。於所觀事令心專一為體。智所依止為業。令心專一者。於一境界令心 不散故。智所依者。心處靜定知如實故

  慧者。於所觀事擇法為體。斷疑為業。斷疑者。謂由慧擇法得決定故

  信者。於有體有德有能忍可清淨希望為體。樂欲所依為業。謂於實有體起忍可行 信。於實有德起清淨行信。於實有能起希望行信。謂我有力能得能成

  慚者。於諸過惡自羞為體。惡行止息所依為業

  愧者。於諸過惡羞他為體。業如慚說。無貪者。於有有具無著為體。惡行不轉所 依為業

  無瞋者。於諸有情苦及苦具無恚為體。惡行不轉所依為業

  無癡者。由報教證智決擇為體。惡行不轉所依為業。慚等易了故不再釋。報教證 智者。謂生得聞思修所生慧。如次應知。決擇者。謂慧勇勤俱

  勤者。被甲方便無下無退。無足心勇為體成滿善品為業。謂如經說。有勢有勤有 勇堅猛不捨善軛。如其次第應配釋被甲心勇等諸句。滿善品者。謂能圓滿隨初所入根 本靜慮。成善品者。謂即於此極善修治

(6)

  安者。止息身心麁重身心調暢為體。除遣一切障礙為業。除遣一切障礙者。謂由 此勢力依止轉故

  不放逸者。依止正勤無貪瞋癡修諸善法。於心防護諸有漏法為體。成滿一切世出 世福為業。謂由正勤等為先能修一切善法及防有漏。是故依此四法假立不放逸體。有 漏法者。謂諸漏及漏處所境界

  捨者。依止正勤無貪瞋癡與雜染住相違。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無功用住性為 體。不容雜染所依為業。心平等性等者。謂以初中後位辯捨差別。所以者何。由捨與 心相應離沈沒等不平等性故。最初證得心平等性。由心平等遠離加行自然相續故。次 復證得心正直性。由心正直於諸雜染無怯慮故。最後證得心無功用住性。不害者。無 瞋善根一分心悲愍為體。不損惱為業。當知不害不離無瞋故亦是假

  貪者三界愛為體。生眾苦為業。生眾苦者謂由愛力五取蘊生故

  瞋者。於諸有情苦及苦具心憎恚為體。不安隱住惡行所依為業。不安隱住者。謂 心懷憎恚多住苦故

  慢者。依止薩迦耶見心高舉為體。不敬苦生所依為業。不敬者。謂於師長及有德 所而生憍傲。苦生者。謂生後有故

  無明者。謂三界無智為體。於諸法中邪決定疑雜染生起所依為業。邪決定者。謂 顛倒智。疑者猶豫。雜染生起者。謂貪等煩惱現行。彼所依者。謂由愚癡起諸煩惱   疑者。於諦猶豫為體。善品不生依止為業。於諦猶豫者。亦攝於實猶豫。如其所 應滅道諦攝故。善品不生者。謂由不決不造修故

  薩迦耶見者。於五取蘊等隨觀執我及我所。諸忍欲覺觀見為體。一切見趣所依為 業

  邊執見者。於五取蘊等隨觀執。若常若斷。諸忍欲覺觀見為體。障處中行出離為 業。處中行者。謂離斷常緣起正智

  見取者。謂於諸見及見所依五取蘊等。隨觀執為最為勝為上為妙。諸忍欲覺觀見 為體。執不正見所依為業。戒禁取者。於諸戒禁及戒禁所依五取蘊等。隨觀執為清淨 為解脫為出離。諸忍欲覺觀見為體。勞而無果所依為業。戒禁者。謂惡見為先。勞無 果者。由此不能得出離故

  邪見者。謗因謗果。或謗作用。或壞實事。或邪分別。諸忍欲覺觀見為體。斷善 根為業。及不善根堅固所依為業。不善生起為業。善不生起為業。謗因者。謂無施與 無愛樂無祠祀無妙行無惡行等。謗果者。謂無妙行及惡行業所招異熟等。謗作用者。

謂無此世間無彼世間。無母無父無化生有情等。誹謗異世往來作用故。誹謗任持種子 作用故。誹謗相續作用故。壞實事者。謂無世間阿羅漢等。邪分別者。謂餘一切分別 倒見。斷善根者。謂由增上邪見非一切種

(7)

  問如是五見幾增益見幾損減見。答四是增益見。於所知境增益自性及差別故。於 諸見中增益第一及清淨故。謂於五取蘊所知無我境。增益我我所自性。是薩迦耶見。

增益我常無常差別。是邊執見。於諸惡見增益第一。是見取。即於此見增益清淨。是 戒禁取。一多分是損減見。一多分者。由邪分別不必損減故

  問計前後際所有諸見。彼於此五幾見所攝。答或二或一切。問於不可記事所有諸 見。彼於此五幾見所攝。答或二或一切。二者。謂邊執見及邪見自相故。一切者謂五 見眷屬故

  問薄伽梵觀何過失故。於蘊界處以五種相誹毀計我。答觀彼攝受薩迦耶見者。有 五種過失故。謂異相過失。無常過失。不自在過失。無身過失。不由功用解脫過失。

異相過失者。謂色蘊等非我體性。異我相故。無常過失者。謂非我處色蘊等中。我應 無常故。所以者何。非所依無能依有故不自在過失者。謂不應觀我有色等。我應不自 在故所以者何。我於色等不能自在轉故。無身過失者。謂非離色等異處有我。我應無 身故。所以者何。離身計我不可得故。不由功用解脫過失者。設有如是分別我相亦不 應理。無色等我不由功用應解脫故。所以者何。身縛若無我應任運解脫

  問於五取蘊有二十句薩迦耶見。謂計色是我我有諸色。色屬於我我在色中。如是 計受想行識是我我有識等識等屬我我在識等中。於此諸見幾是我見幾我所見。答五是 我見。十五是我所見。謂計色是我。計受想行識是我。此五是我見。餘十五是我所見

。何因十五是我所見。相應我所故。隨轉我所故。不離我所故。相應我所者。謂我有 色乃至我有識。所以者何。由我與彼相應說有彼故。隨轉我所者。謂色屬我乃至識屬 我所以者何。若彼由此自在力轉。或捨或役。世間說彼是我所故。不離我所者。謂我 在色中乃至我在識中。所以者何。彼計實我處在蘊中遍體隨行故

  問薩迦耶見當言於事了不了耶。答當言於事不得決了。如於繩上妄起蛇解。於事 不決了者。若能決了色等實相。必不應起虛妄我見。譬如有人欻爾見繩遂執為蛇。不 了繩相而起蛇執

  忿者。依止現前不饒益相瞋之一分。心怒為體。執仗憤發所依為業。當知忿等是 假建立。離瞋等外無別性故。恨者。自此已後即瞋一分。懷怨不捨為體。不忍所依為 業自此後者。謂從忿後。不忍者。謂不堪忍不饒益事

  覆者。於所作罪他正舉時。癡之一分隱藏為體。悔不安住所依為業。法爾覆藏所 作罪者心必憂悔。由此不得安隱而住

  惱者。忿恨居先瞋之一分心戾為體。高暴麁言所依為業。生起非福為業。不安隱 住為業。高暴麁言者。謂語現凶踈切人心腑

  嫉者。耽著利養不耐他榮。瞋之一分心妬為體。令心憂慼不安隱住為業。慳者。

耽著利養。於資生具貪之一分心悋為體。不捨所依為業。不捨者。由慳悋故。非所用 具亦恒聚積

(8)

  誑者。耽著利養貪癡一分。詐現不實功德為體。邪命所依為業

  諂者。耽著利養貪癡一分。矯設方便隱實過惡為體。障正教授為業。矯設方便隱 實過惡者。謂託餘事以避餘事。障正教授者。由不如實發露所犯。不任教授故

  憍者。或依少年無病長壽之相。或得隨一有漏榮利之事。貪之一分令心悅豫為體

。一切煩惱及隨煩惱所依為業。長壽相者。謂不死覺為先分別此相。由此能生壽命憍 逸。隨一有漏榮利事者。謂族姓色力聰叡財富自在等事。悅豫者。謂染喜差別

  害者。瞋之一分無哀無悲無愍為體。損惱有情為業

  無慚者。貪瞋癡分。於諸過惡不自恥為體。一切煩惱及隨煩惱助伴為業。無愧者

。貪瞋癡分。於諸過惡不羞他為體。業如無慚說

  惛沈者。謂愚癡分心無堪任為體。障毘鉢舍那為業

  掉舉者。謂貪欲分。隨念淨相心不寂靜為體。障奢摩他為業。隨念淨相者。謂追 憶往昔隨順貪欲戲笑等故心不寂靜

  不信者。謂愚癡分。於諸善法心不忍可。心不清淨。心不悕望為體。懈怠所依為 業。懈怠所依者。由不信故無有方便加行樂欲

  懈怠者。謂愚癡分。依著睡眠倚臥為樂心不策勵為體。障修方便善品為業

  放逸者。依止懈怠及貪瞋癡不修善法。於有漏法心不防護為體。增惡損善所依為 業。忘念者。煩惱相應念為體。散亂所依為業。不正知者。煩惱相應慧為體。由此慧 故起不正知身語心行。毀犯所依為業。不正知身語心行者。謂於往來等事不正觀察。

以不了知應作不應作故多所毀犯

  散亂者。謂貪瞋癡分心流散為體。此復六種。謂自性散亂。外散亂。內散亂。相 散亂。麁重散亂。作意散亂。自性散亂者。謂五識身由彼自性於內靜定無功能故。外 散亂者。正修善時於五妙欲其心馳散。謂方便修聞等善法。捨彼所緣心外馳散處妙欲 中。內散亂者。正修善時沈掉味著。謂修定者發起沈掉及味著故退失靜定。相散亂者

。為他歸信矯示修善。謂欲令他信己有德故現此相。由此因緣所修善法漸更退失。麁 重散亂者。依我我所執及我慢品麁重力故。修善法時於已生起所有諸受。起我我所及 與我慢。執受間雜取相。謂由我執等麁重力故於已生起樂等受中。或執為我。或執我 所。或起我慢。由此所修善品永不清淨。執受者。謂初執著。間雜者。從此已後由此 間雜諸心相續。取相者。謂即於此受數執異相。作意散亂者。謂於餘乘餘定若依若入 所有流散。謂依餘乘或入餘定。捨先所習發起散亂。當知能障離欲為業。謂依隨煩惱 性散亂說

  睡眠者。依睡因緣。是愚癡分心略為體。或善或不善或無記。或時或非時。或應 爾。或不應爾。越失所作依止為業。睡因緣者。謂羸瘦疲倦身分沈重。思惟闇相捨諸 所作曾數此時串習睡眠。或他呪術神力所引。或因動扇涼風吹等。愚癡分言為別於定

。又善等言為顯此睡非定癡分。時者。謂夜中分。非時者。謂所餘分。應爾者。謂所 許時設復非時。或因病患或為調適。不應爾者。謂所餘分。越失所作依止為業者。謂

(9)

依隨煩惱性睡眠說

  惡作者。依樂作不樂作應作不應作。是愚癡分心追悔為體。或善或不善或無記。

或時或非時。或應爾或不應爾。能障心住為業樂作者。樂欲為先造善惡行。不樂作者

。由他勢力及諸煩惱之所驅逼。令有所作如其所應。愚癡分者隨煩惱所攝。時者。乃 至未出離。非時者。出離已後。應爾者。於是處。不應爾者。於非處

  尋者。或依思或依慧尋求意言令心麁為體。依思依慧者。於推度不推度位。如其 依第追求行相意言分別

  伺者。或依思或依慧伺察意言令心細為體。依思依慧者。於推度不推度位。如其 次第伺察行相意言分別。如是二種安不安住所依為業。尋伺二種行相相類故。以麁細 建立差別

  復次諸善心法斷自所治為業。煩惱隨煩惱障自能治為業。如信慚等能斷不信及無 慚等貪等煩惱能障無貪對治等法。謂障礙彼令不生故。當知忿等諸隨煩惱能障慈等。

各別對治亦爾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一

(10)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二

安慧菩薩糅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二

  何等名為心不相應行。謂得無想定滅盡定無想異熟命根眾同分生老住無常名身句 身文身異生性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時方數和合等。如是心不相應行。應以五門建立 差別。謂依處故自體故假立故作意故地故。二無心定具足五門。無想天異熟除作意。

餘唯初三

  得者。謂於善不善無記法。若增若減假立獲得成就。善不善無記法者。顯依處。

若增若減者。顯自體。何以故。由有增故說名成就上品信等。由有減故說名成就下品 信等。假立獲得成就者。顯假立。如是於餘隨其所應建立當知

  無想定者。謂已離遍淨欲。未離上欲。出離想作意為先故。於不恒行心心法滅。

假立無想定。已離遍淨欲者。已離第三靜慮貪。未離上欲者。未離第四靜慮已上貪。

出離想作意為先者。解脫想作意為前方便。不恒行者。轉識所攝。滅者。謂定心所引 不恒現行。諸心心法暫時間滅所依位差別。以能滅故名滅

  滅盡定者。謂已離無所有處欲。超過有頂。暫息想作意為先故。於不恒行諸心心 法及恒行一分心心法滅。假立滅盡定。此中所以不言未離上欲者。為顯離有頂欲。阿 羅漢等亦得此定故。一分恒行者。謂染污意所攝

  無想異熟者。謂已生無想有情天。於不恒行心心法滅。假立無想異熟

  命根者。謂於眾同分先業所感。住時決定假立壽命。眾同分者。於一生中諸蘊相 續。住時決定者。齊爾所時令眾同分常得安住。或經百年或千年等。由業所引功能差 別

  眾同分者。謂如是如是有情於種種類自體相似假立眾同分。於種種類者。於人天 等種類差別。於自體相似者。於一種類性

  生者。謂於眾同分諸行本。無今有性。假立為生。問外諸色等亦有生相。何故唯 舉眾同分耶。答為於有情相續建立有為相故。所以者何。外諸色等有為相成壞所顯。

內諸行有為相生老等所顯故。老者。謂於眾同分諸行相續變異性。假立為老。住者。

謂於眾同分諸行相續不變壞性。假立為住。無常者。謂於眾同分諸行相續變壞性。假 立無常相續。變壞者。謂捨壽時當知此中依相續位建立生等。不依剎那

  名身者。謂於諸法自性增言。假立名身。自性增言者。謂說天人眼耳等事

  句身者。謂於諸法差別增言。假立句身。差別增言者。謂說諸行無常一切有情當 死等義。文身者。謂於彼二所依諸字。假立文身。彼二所依諸字者謂。自性差別增言 所依諸字如 壹鄔等。又自性差別及此二言總攝一切。如是一切由此三種之所詮表。

是故建立此三為名句文身。此言文者。能彰彼二故。此又名顯能顯義故。此復名字無 異轉故。所以者何。如眼名眼異。此名外更有照了導等異名改轉。由彼同顯此想故。

非 壹等字離 壹等差別外更有差別能顯此。字故無異轉說名。為字無異。轉者謂不

(11)

流變

  異生性者。謂於聖法不得假立異生性

  流轉者。謂於因果相續不斷。假立流轉。所以唯於相續不斷立流轉者。於一剎那 或於間斷。無此言故

  定異者。謂於因果種種差別假立定異。因果種種差別者。謂可愛果妙行為因。不 可愛果惡行為因。諸如是等種種因果展轉差別。相應者。謂於因果相稱假立相應。因 果相稱者。雖復異類因果相順亦名相稱。由如布施感富財等

  勢速者。謂於因果迅疾流轉。假立勢速

  次第者。謂於因果一一流轉。假立次第因。果一一流轉者謂不俱轉

  時者。謂於因果相續流轉。假立為時。何以故。由有因果相續轉故。若此因果已 生已滅立。過去時。此若未生立未來時。已生未滅立現在時

  方者。謂即於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因果差別假立為方。何以故。即於十方因果遍滿 假說方故。當知此中唯說色法所攝因果。無色之法遍布處所無功能故

  數者。謂於諸行一一差別。假立為數。一一差別者於一無別二三等數不應理故   和合者。謂於因果眾緣集會。假立和合。因果眾緣集會者。且如識法因果相續。

必假眾緣和會。謂根不壞境界現前能。生此識作意正起。如是於餘一切如理應知   如是等心不相應行法。唯依分位差別而建立故。當知皆是假有。謂於善不善等增 減。分位差別建立一種。於心心法分位差別建立三種。於住分位差別建立一種。於相 似分位差別建立一種。於相分位差別建立四種。於言說分位差別建立三種。於不得分 位差別建立一種。於因果分位差別建立餘種。因果者。謂一切有為法能生餘故名因。

從餘生故名果

  云何建立識蘊。謂心意識差別

  心者。謂蘊界處習氣所熏。一切種子阿賴耶識。亦名異熟識。亦名阿陀那識。以 能積集諸習氣故。習氣者。謂由現行蘊等令彼種子皆得增益。一切種子識者。謂能生 蘊等諸法種子所積集故。阿賴耶識者。謂能攝藏諸法種子故。又諸有情取為我故。異 熟識者。先業所生故。阿陀那識者。謂能數數令生相續。持諸根等令不壞故。又言心 者。謂能積集一切法習氣故

  云何知有阿賴耶識。若無此識。執受初明了種子業身受無心定命終無。皆不應理

。釋此伽他。如攝決擇分說。由八種相。證阿賴耶識決定是有。謂若離阿賴耶識依止 執受不可得故。最初生起不可得故。明了生起不可得故。種子體性不可得故。業用體 性不可得故。身受體性不可得故。處無心定不可得故。命終之識不可得故。云何依止 執受不可得耶。由五因故。謂阿賴耶識先行因感眼等。轉識現緣因發。如說根境作意 力故諸轉識生。乃至廣說。是名初因。又六識身善惡可得。是第二因。又六識身一類 異熟無記性攝必不可得。是第三因。又六識身各別依轉。隨所依止彼識生時。即應彼 識執所依止。餘無執受不應道理。設許執受亦不應理。以離識故。是第四因。又所依

(12)

止應成數數執受過失。所以者何。由彼眼識於一時轉一時不轉。餘識亦爾。是第五因   云何最初生起不可得耶。謂設有難言。若有阿賴耶識。應一有情二識俱起。應告 彼曰。汝於非過妄生過想。容有二識俱時轉故。所以者何。猶如有一俱時欲見乃至欲 識。隨有一識。最初生起不應道理。何以故。爾時作意無有差別。根及境界不壞現前

。何因緣故識不俱轉

  云何明了生起不可得耶。謂若有定執識不俱生。與眼等識俱行一境。明了意識應 不可得。所以者何。若時隨憶曾所受境。爾時意識不明了生。非於現境所生意識。得 有如是不明了相。是故應信諸識俱轉。或應許彼第六意識無明了性

  云何種子體性不可得耶。謂六轉識身各各異故。所以者何。此六轉識從善無間不 善性生。不善無間善性復生。從二無間無記性生。下界無間中界生。中界無間妙界生

。妙界無間乃至下界生。有漏無間無漏生。無漏無間有漏生世間無間出世生。出世無 間世間生。非如是相識為種子體應正道理。又心相續長時間斷經久流轉不息。是故轉 識能持種子不應道理。云何業用不可得耶。謂若無諸識同時生。起業用俱轉不應道理

。所以者何。略說識業有四種。謂了別外器。了別依止。能了別我。了別境界。如是 四種識了別業。一一剎那俱現可得。非於一識一剎那中有如是等差別業用。是故必有 諸識俱起

  云何身受體性不可得耶。謂如有一。或如理思。或不如理思。或不思惟。或復推 尋。若心在定若不在定。身受生起非一眾多。若無阿賴耶識如是身受應不可得。既現 可得。是故定有阿賴耶識

  云何處無心定不可得耶。如世尊說。入無想定及滅盡定。當知爾時識不離身。若 無阿賴耶識。爾時識應離身。識若離身便應捨命。非謂處定

  云何命終之識不可得耶。謂臨命終時識漸捨離所依身分。發起冷觸或上或下。非 彼意識有時不轉。故知唯有阿賴耶識。能執持身隨於身分。若捨此識冷觸可得身無覺 受。意識不然。是故若無阿賴耶識。命終之識必不可得

  意者。謂一切時緣阿賴耶識。思度為性。與四煩惱恒相應。謂我見我愛我慢無明

。又此意遍行。一切善不善無記位。唯除聖道現前若處滅盡定及在無學地。又復六識 以無間滅識為意。當知此中由所緣故。釋義故相應故生起時故。顯了於意。何故聖道 現前無染污意耶。由勝義智與我見現行極相違故。出聖道後。從阿賴耶識復更現起。

以有學位未永斷故。又滅盡定望無想定。極寂靜故。此染污意不得現行。無間滅意者

。由隨覺故。無間覺義是意義。當知此中隨顯相說

  識者。謂六識身眼識乃至意識眼識者。謂依眼緣色了別為性。耳識者。謂依耳緣 聲了別為性。鼻識者。謂依鼻緣香了別為性。舌識者。謂依舌緣味了別為性。身識者

。謂依身緣觸了別為性。意識者。謂依意緣法了別為性。當知此中由所依故。所緣故 自性故。建立於識。云何建立界。謂色蘊即十界眼等五根界。色等五境界及法界一分

。受想行蘊即法界一分。識蘊即七識界。謂眼等六識界及意界。何故建立界處無別相

(13)

耶。建立蘊中已說眼等各別相故。是故從諸蘊中出界建立。從諸界中出處建立

  何等界法蘊不攝耶。法界中無為法蘊所不攝。此無為法。復有八種。謂善法真如

。不善法真如。無記法真如。虛空非擇滅擇滅。不動及想受滅

  如是建立八無為中。當知所依差別故。分析真如假立三種。不由自性故。善法真 如者。謂無我性空性。無相實際。勝義法界。何故真如說名真如。由彼自性無變異故

。謂一切時無我實性無改轉故說無變異。當知此則是無我性。離二我故。何故復說此 名空性。一切雜染所不行故。所以者何。由緣此故能令一切諸雜染事悉皆空寂。雖復 有時說有雜染。當知但是客塵煩惱之所染污。何等名為客塵染污。謂由未拔所取能取 種子故。令依他性心二行相轉。非法性心。以諸法法性自性清淨故。何故復說此名無 相。諸相寂靜故。諸相者。謂色受等乃至菩提。諸所戲論。真如性中彼相寂滅。故名 無相。何故復說此名實際。無倒所緣故。實者。謂無顛倒。此處究竟故名為實際。過 無我性更無所求故。何故復說此名勝義。最勝聖智所行處故。何故復說此名法界。一 切聲聞獨覺諸佛妙法所依相故。如善法真如。當知不善法真如無記法真如亦爾。虛空 者。謂無色性。容受一切所作業故。無色性者。謂唯違於色。無性相法意識境界。是 名虛空。意識境界者。謂法界攝故。唯違色言。為別受等共有真如擇滅非擇滅無常性 等。雖兔角等亦是無性。然彼不與諸法相違。以彼唯是畢竟無故。又兔角等非唯違色

。由與受等諸法共故。是故唯說與色相違無性相言。為別受等無色之法。何以故。受 等自體是有性相非無性相故

  非擇滅者。謂是滅非離繫。不永害隨眠故。擇滅者。謂是滅是離繫。永害隨眠故   不動者謂已離遍淨欲。未離上欲。苦樂滅無為

  想受滅者。謂已離無所有處欲。止息想作意為先故。諸不恒行心心法。及恒行一 分心心法滅。無為

  當知。此中有二種應斷法。謂諸煩惱及此所依受。受有二種。謂變異及不變異。

如其次第苦樂非苦樂當知煩惱斷故。建立擇滅二受斷故。如其次第建立不動及受想滅

。煩惱斷者。謂除此品麁重所得轉依。受斷者。謂除此能治定障所得轉依。是故得第 二靜慮時。雖證苦滅而不建立無為。以變異受未盡斷故。又若五種色若受想行蘊。及 此所說八無為法。如是十六總名法界

  云何建立處。謂十色界即十色處。七識界即意處。法界即法處

  由此道理諸蘊界處三法所攝。謂色蘊法界及與意處。由色蘊攝十色界。法界即攝 法界。意處攝七識界。是故三法攝一切法

  如是建立蘊界處已。今乘此義應更分別。問眼耳與鼻各有二種。云何不立二十一 界。答彼雖有二然界不別。所以者何。其相相似俱眼相故。所作相似俱於眼境。眼識 一所作故。如是耳鼻隨理應知。為身端嚴各生二種。何以故。如是分布一界二所身得 端嚴。不由餘故。問為常依一一眼故眼識得生。為亦依二耶。答亦得依二。明了取故

。所以者何。若俱開二眼取色明了非如開一譬如一室俱然二燈。同發一光照極明了。

(14)

如是一光依二燈轉當知此中道理亦爾。問於一一根門種種境界俱現在前。於此多境為 有多識次第而起。為俱起耶。答唯有一識種種行相俱時而起。若諸段食與舌根合。當 知身舌二識恒俱時起。又聲間斷故。不從異處展轉生起相續往趣餘方。然譬於燈置在 自處。能於一時隨其勢力遍發光明。聲頓遍發理亦如是。問何故於近障聲聞不明了。

答聲有對故。於障細隙微少而生故不明了。問於六識中幾有分別。答唯一意識由三分 別故有分別。三分別者。謂自性分別。隨念分別。計度分別。自性分別者。謂於現在 所受諸行自相行分別。隨念分別者。謂於昔曾所受諸行追念行分別。計度分別者。謂 於去來今不現見事思搆行分別。復有七種分別。謂於所緣任運分別。有相分別。無相 分別。尋求分別。伺察分別。染污分別。不染污分別。初分別者。謂五識身如所緣相 無異分別。於自境界任運轉故。有相分別者。謂自性隨念二種分別。取過現境種種相 故。無相分別者。謂希求未來境行分別。所餘分別皆用計度分別以為自性。所以者何

。以思度故。或時尋求。或時伺察。或時染污。或不染污。種種分別。問若了別色等 故名為識。何故但名眼等識。不名色等識耶。答以依眼等五種解釋道理成就。非於色 等。何以故。眼中之識故名眼識。依眼處所識得生故。又由有眼識得有故。所以者何

。若有眼根眼識定生。不盲瞑者乃至闇中亦能見故。不由有色眼識定生。以盲瞑者不 能見故。又眼所發識故名眼識。由眼變異識亦變異。色雖無變識有變故。如迦末羅病 損壞眼根。於青等色皆見為黃。又屬眼之識故名眼識。由識種子隨逐於眼而得生故。

又助眼之識故名眼識。作彼損益故。所以者何。由根合識有所領受令根損益。非境界 故。又如眼之識故名眼識。俱有情數之所攝故。色則不爾。不決定故。眼識既然餘識 亦爾。問為眼見色。為識等耶。答非眼見色亦非識等。以一切法無作用故。由有和合 假立為見。又由六相。眼於見色中最勝非識等。是故說眼能見諸色何等為六。一由生 因。眼能生彼故。二由依處。見依眼故。三由無動轉。眼常一類故。四由自在轉。不 待緣合念念生故。五由端嚴。轉由此莊嚴所依身故。六由聖教。如經中說。眼能見色 故。如是所說六種相貌。於識等中皆不可得。識動轉者。當知多種差別生起。何故無 為立在界處不在蘊耶。無蘊義故。所以者何。色等諸法有去來等種種差別總略積聚說 名為蘊。聚積義是蘊義常住之法無有此義。是故無為非蘊所攝。何故即如是法以蘊界 處門差別說耶。欲令所化有情於廣略門生善巧故。所以者何。於蘊門中略說色識。於 界處門隨其所應廣說十七。又於蘊門廣說受等。於界處門略說為一法界法處。又蘊門 中唯說建立有為法相。界門廣說建立能取所取及取體性處門唯說建立能取所取。由此 唯顯取生門故。已辯傍乘義。今當釋本文

  問如經中說眼及眼界。若眼亦眼界耶。設眼界亦眼耶答或有眼非眼界。謂阿羅漢 最後眼。或有眼界非眼。謂處卵 羯邏藍時。頞部陀時。閉尸時。在母腹中若不得眼

。設得已失。若生無色。異生所有眼因或有眼亦眼界謂於餘位。或有無眼無眼界。謂 已入無餘涅槃界。及諸聖者生無色界。如眼與眼界。如是耳鼻舌身與耳等界。隨其所 應盡當知。阿羅漢最後眼者。謂入涅槃時最後剎那。爾時眼非眼界。非餘眼因故。無

(15)

色界異生有眼因者。謂從彼退墮當生有色界。以阿賴耶識持眼種子定當生眼故。生彼 眾聖不退還故。無有眼界。有身界無身者。謂唯生無色界異生。彼唯有身因故。非處 卵 等。彼必有身故。若身壞滅壽命亦無。問若有意亦意界耶。設有意界亦意耶。答 或有意非意界。謂阿羅漢最後意。或有意界非意。謂處滅定者所有意因。或有意亦意 界。謂於所餘位。或有無意無意界。謂已入無。餘涅槃界。唯有意界非意。中所以不 取入無想定者。以彼有染污意故。問若生長彼地即。用彼地眼還見彼地色耶。答或有 即用彼地眼還見彼地色。或復餘地。謂生長欲界用欲行眼還見欲行色。或用色行眼見 色行色。或用上地眼見下地色。如以眼對色。如是以耳對聲。如生長欲界。如是生長 色界。生者。謂初受生時。長者。謂後增長。若生長欲界即以欲行鼻舌身。還嗅嘗覺 欲行香味觸。若生長色界即以色行身。還覺自地觸。彼界自性定無香味。離段食貪故

。由此道理亦無鼻舌兩識若生長欲界即以欲行意了三界法及無漏法。如生長欲界。如 是生長色界。若生長無色界。以無色行意了無色行自地法及無漏法。若以無漏意了三 界法及無漏法。無色行意了無色行自地法及無漏法者。謂依聖弟子說。若外異生唯了 自地法若住此法者。或有由先聞熏習力。亦緣上地為起彼故

  問何故諸蘊如是次第。答由識住故。謂四識住及識。又前為後依故。如其色相而 領受故。如所領受而了知故。如所了知而思作故。如所思作隨彼彼處而了別故。如其 色相而領受者。謂由隨順樂受等根境二力故。樂受等生。如所領受而了知者。謂隨所 受取諸相故。如所了知而思作者。謂隨所想造諸業故。如所思作隨彼彼處而了別者。

謂隨所作業於諸境界及異趣中識轉變故。又由染污清淨故。謂若依是處而起染淨。若 由領受取相造作故。染污清淨。若所染污及所清淨。由此理故說蘊次第。若依是處起 染淨者。謂依有根身。若由領受者。謂由有染無染等受。如其次第染污清淨。若由取 相造作者。謂由如理不如理轉故。如其次第染污清淨。若所染污及所清淨者。謂心有 麁重無麁重生故

  何故諸界如是次第。由隨世事差別轉故。云何世事差別而轉。謂諸世間最初相見

。既相見已更相問訊。既問訊已即受沐浴塗香花鬘。次受種種上妙飲食。次受種種臥 具侍女。然後意界處處分別。以內界次第故建立外界。隨此次第建立識界。如界次第 處亦如是。問蘊義云何。答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 若勝若遠若近。彼一切略說一色蘊。積聚義故。如財貨蘊。如是乃至識蘊當知依止十 一種。愛所依處故。於色等法建立過去等差別。十一種愛者。謂顧戀愛。希望愛。執 著愛。內我愛。境界愛。欲愛定愛。惡行苦愛。妙行樂愛。遠愛。近愛。由如是愛所 緣境故。如其次第立過去等種種差別。又有差別。謂已生未生差別故能取所取差別故

。外門內門差別故。染不染差別故。近遠差別故。如其所應於色等諸法建立過去等差 別。已生者。謂過去現在。未生者。謂未來。外門者。謂不定地內門者。謂諸定地。

餘句易了不復分別。又苦相廣大故名為蘊。如大材蘊。依止色等發起生等廣大苦故。

如經言。如是純大眾苦蘊集。又荷雜染擔故名為蘊如肩荷擔。荷雜染擔者。謂煩惱等

(16)

諸雜染法依色等故。譬如世間身之一分能荷於擔。即此一分名肩名蘊。色等亦爾。能 荷雜染擔故。名之為蘊

  問界義云何。答一切法種子義。謂依阿賴耶識中諸法種子說名為界。界是因義故

。又能持自相義是界義。又能持因果性義是界義。能持因果性者。謂於十八界中根境 諸界及六識界。如其次第又攝持一切。法差別義是界義。攝持一切法差別者。謂諸經 說地等諸界及所餘界。隨其所應皆十八界攝

  問處義云何。答識生長門義是處義。當知種子義。攝一切法差別義。亦是處義   復次如佛所說。色如聚沫。受如浮泡。想如陽焰。行如芭蕉。識如幻化。問以何 義故色如聚沫。乃至識如幻化。答以無我故。離淨故。少味故。不堅實故。謂非有遠 離虛妄不堅實義。是經所說諸句義。又為對治我淨樂常四顛倒故。如其次第說無我等 諸句差別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二

(17)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三

安慧菩薩糅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

  復次蘊界處廣分別云何嗢拕南曰  實有性等所知等  色等漏等已生等   過去世等諸緣等  云何幾種為何義 

  問蘊界處中云何實有。幾是實有。為何義故觀實有耶。答謂不待名言此餘根境是 實有義。一切皆是實有。為捨執著實有我故。觀察實有。所以建立此三問者。為斷相 事二愚及增益執故。云何實有者辯實有相為斷相愚。一切實有者為斷事愚。捨著實我 者為斷增益執。如是餘處如理應知。不待名言根境者。謂不分別色受等名言而取自所 取義。不待此餘根境者。謂不待此所餘義而覺自所覺境。非如於瓶等事要待名言及色 香等方起瓶等覺

  云何假有。幾是假有。為何義故觀假有耶。謂待於名言此餘根境是假有義。一切 皆是假有。為捨執著。實有我故。觀察假有

  云何世俗有幾是世俗有。為何義故觀世俗有耶。謂雜染所緣是世俗有義。一切皆 是世俗有。為捨執著雜染相我故。觀察世俗有雜染所緣者。能發一切雜染義故。雜染 相我者。執我為雜染因故

  云何勝義有。幾是勝義有。為何義故觀勝義有耶。謂清淨所緣是勝義有義。一切 皆是勝義有。為捨執著清淨我相故。觀察勝義有。清淨所緣者。為得清淨緣此境界。

是最勝智所行義故。一切皆是勝義有者。以一切法不離真如故。諸法無我性是名真如

。彼無我性真實有故

  云何所知。幾是所知。為何義故觀所知耶。謂所知有五種色。心心所有法心不相 應行無為。色謂色蘊。十色界十色處及法界法處所攝諸色。心謂識蘊。七識界及意處

。心所有法。謂受蘊想蘊相應行蘊及法界法處一分。心不相應行謂不相應行。蘊及法 界法處一分。無為謂法界法處一分。若依是處雜染清淨。若所雜染及所清淨。若能雜 染及能清淨。若於此分位。若此清淨性。由依此故。一切皆是所知。處者謂色法。所 染淨者。謂心法。能染淨者。謂貪等信等心所有法如其次第。分位者。謂於色心及心 法分位。假立心不相應行法。清淨性者。謂清淨無為法。如其所應非一切。所以者何

。唯法界及擇滅。是清淨性故。又所知法者。謂信解智所行故。道理智所行故。不散 智所行故。內證智所行故。他性智所行故下智所行故。上智所行故。厭患智所行故。

不起智所行故。無生智所行故。智智所行故。究竟智所行故。大義智所行故。當知此 中以十三種智所緣境界。顯示所知義。十三智者。謂聞所生智。思所生智。世間修所 生智。勝義智。他心智法智種類智。苦智集智滅智道智。盡無生智。大乘智。如是諸 智隨其次第是信解等智他心智名他性智者。謂緣他心為境故。法智名下智者。謂於諸 諦最初生故。種類智名上智者。謂從法智後所生故為厭患故名厭患智。為不起故名不

(18)

起智。緣無生故名無生智。緣智故名智智。緣究竟故名究竟智。緣大義故名大義智。

自利利他名為大義。為捨執著知者見者我故。觀察所知

  云何所識。幾是所識。為何義故觀所識耶。謂無分別故。有分別故。因故轉故相 故。相所生故。能治所治故。微細差別故。當知是所識義。無分別者。謂五識身。有 分別者。謂意識身。因者。謂阿賴耶識。轉者。謂所餘識。相者。謂根及義。相所生 者。謂根義所生諸識。能治所治者。謂有貪離貪。有瞋離瞋。有癡離癡。如是等。微 細差別者。謂七種難識了別差別。故七種難識了別者。一不可知了別器了別。謂一切 時無分別行相故。二種種行相了別。謂一法一行有種種相。此難建立是故微細。三俱 有了別。謂一時間諸識俱起。云何各別了自境界。此難建立是故微細。當知此微細言 通一切處。四能治所治速疾迴轉了別。謂具縛者云何有貪等心。須臾轉變起離貪等心

。五習氣了別。謂諸業現行熏習於心。云何非離心外別有習氣亦非即心。又與果時次 第而轉。六相續了別。謂無量種感自身業熏習在識。云何於餘明了將命終位暫起覺悟

。餘業熏習轉於異趣令生相續。七解脫了別。謂阿羅漢心證得第一無戲論法性。超過 生死曾所積習一切種有漏行。云何此心行相流轉。此難建立是故微細。如是當知。一 切皆是所識。為捨執著能見者等我故。觀察所識。見者等言當知。為顯見者聞者嗅者 嘗者觸者識者

  云何所通達。幾是所通達為何義故觀所通達耶。謂轉變故隨聞故入行故來故往故 出離故。是所通達義言所通達者。謂六神通所有境界。以如意通運轉差別所顯故。說 此所通達境界名為轉變。以天耳通了達種種異趣音聲故名隨聞。以他心通了有貪等種 種心行。故名入行。以宿住通了過去生展轉來事。故名來。以天眼通了達未來所往生 事故名往。以漏盡通了知解脫三界方便故名出離。如是一切皆是所通達。後以三通遍 緣一切境界故。為捨執著自威德我故。觀察所通達

  云何有色。幾是有色。為何義故觀有色耶。謂色自性故。依大種故。憙集故。有 方所故。處遍滿故。方所可說故。方處所行故。二同所行故。相屬故。隨逐故。顯了 故。變壞故。顯示故積集建立故。外門故。內門故。長遠故。分限故。暫時故。示現 故。是有色義。色自性者。謂即用色法為自性故名為有色。非與餘色合故名為有色。

是故最初說色自性。依大種者。此顯與餘色合故名有色。諸所造色與大種色合故名有 色。諸大種色展轉合故名有色。憙集者。即有色法以憙為集名為喜集。非如現在憙愛 以先觸受等為集名為憙集。有方所者。有分量故。處遍滿者。形量遍十方故。方所可 說者。可說在此在彼方故。方處所行者。謂隨所住方所緣性故。二同所行者。謂二有 情共所緣性故。非如無色法。如自所受他不能取故。相屬者。謂眼識等亦名有色繫。

屬有色根故。隨逐者。謂生無色界異生諸色種子所隨逐故。顯了者謂諸尋思由能顯了 所緣境故。變壞者。謂五蘊。由手等所觸受等所切。隨其所應即便變壞以變壞是色義 故。顯示者。謂諸言說顯示義故。積集建立者。謂極微已上色。有微細分可建立故外 門者。謂欲界色。妙欲愛所生故。內門者謂色界色。定心愛所生故。由此道理說彼諸

(19)

色。名意生身。長遠者。謂異生色不可建立。前後兩際有邊量故。分限者。謂有學色

。已作生死分限故。暫時者。謂無學色。唯餘現在一有身故。示現者。謂如來等所現 諸色。唯是示現非真實故。一切皆是有色。或隨所應。一切是有色者。謂變壞色等。

隨所應者。謂餘色外門等六。色差別當知與受等共。為捨執著有色我故。觀察有色   云何無色。幾是無色。為何義故觀無色耶謂有色相違是無色義。一切皆是無色。

或隨所應。為捨執著無色我故。觀察無色。一切是無色者。謂與無色相繫屬故

  云何有見。幾是有見。為何義故觀有見耶。謂眼所行境是有見義。餘差別如有色 說。謂如前說。色自性等乃至示現說名有色。如是有見自性等乃至示現。說名有見一 切皆是有見。或隨所應。一切是有見者。謂相屬有見。等所以者何。諸無色法與有見 色相屬故。亦名有見為捨執著眼境我故。觀察有見

  云何無見。幾是無見。為何義故觀無見耶。謂有見相違是無見義。一切皆是無見

。或隨所應。為捨執著非眼境我故。觀察無見

  云何有對。幾是有對為何義故觀有對耶。謂諸有見者皆是有對。又三因故說名有 對。謂種類故。積集故。不修治故。種類者。謂諸色法互為能礙。互為所礙。能礙往 來是有對義。此唯應言互為能礙。所以復言互為所礙者。為建立光明等色是有對故。

以彼唯是所礙非能礙性性自爾故。種類是自性義。積集者。謂極微已上。以一極微無 對礙故。不修治者。謂非三摩地自在轉色。定自在力所轉諸色無對礙故。如平等心。

諸天又損害依處。是有對義謂若依若緣能生瞋恚名為有對。即以如是有對義故。一切 皆是有對。或隨所應。謂所餘義為捨執著不遍行我故。觀察有對

  云何無對。幾是無對。為何義故觀無對耶。謂有對相違是無對義。一切皆是無對

。或隨所應為捨執著遍行我故。觀察無對。云何有漏。幾是有漏。為何義故觀有漏耶

。謂漏自性故。漏相屬故。漏所縛故。漏所隨故。漏隨順故漏種類故。是有漏義。漏 自性者。謂諸漏自性漏性合故名為有漏。漏相屬者。謂漏共有心心法。及眼等漏相應 故。漏所依故。如其次第名有漏。漏所縛者謂有漏善法。由漏勢力招後有故。漏所隨 者。謂餘地法。亦為餘地諸漏麁重所隨逐故。漏隨順者。為順決擇分。雖為煩惱麁重 所隨。然得建立為無漏性。以背一切有順彼對治故。漏種類者。謂阿羅漢有漏諸蘊。

前生煩惱所起故。五取蘊十五界十處全及三界二處少分是有漏。謂除最後三界二處少 分聖道眷屬及諸無為。非有漏故。為捨執著漏合我故。觀察有漏

  云何無漏。幾是無漏。為何義故觀無漏耶。謂有漏相違是無漏義。五無取蘊全及 三界二處少分是無漏。為捨執著離漏我故。觀察無漏

  云何有諍。幾是有諍。為何義故觀有諍耶。謂以依如是貪瞋癡故。執持刀杖發起 一切鬪訟違諍。執持刀杖等是諍因貪等是諍自性。如是彼自性故。彼相屬故。彼所縛 故。彼所隨故。彼隨順故。彼種類故。是有諍義。乃至有漏有爾所量。有諍亦爾。彼 所隨義故。為捨執著諍合我故。觀察有諍

(20)

  云何無諍。幾是無諍。為何義故觀無諍耶。謂有諍相違是無諍義。乃至無漏有爾 所量無諍亦爾。為捨執著離諍我故觀察無諍

  云何有染。幾是有染。為何義故觀有染耶。謂若依如是貪瞋癡故。染著後有自身

。彼自性故。彼相屬故。彼所縛故。彼隨逐故。彼隨順故。彼種類故。是有染義。染 著後有者。謂貪瞋癡是染著。後有因故名染。云何瞋恚是染著後有因。謂由憎嫉諸清 淨法染著後有故。如是乃至有諍有爾所量。有染亦爾。為捨執著染合我故觀察有染   云何無染。幾是無染。為何義故觀無染耶。謂有染相違是無染義。乃至無諍有爾 所量。無染亦爾。為捨執著離染我故。觀察無染。云何依耽嗜。幾是依耽嗜。為何義 故觀衣耽嗜耶。謂若依如是貪瞋癡故。染著五欲。彼自性故。彼相屬故。彼所縛故。

彼隨逐故。彼隨順故。彼種類故。是依耽嗜義。何等瞋恚能起染著。謂憎嫉出離如是 乃至有染有爾所量。依耽嗜亦爾。為捨執著耽嗜合我故。觀察依耽嗜

  云何依出離幾是依出離。為何義故觀依出離耶。謂依耽嗜相違是依出離義。乃至 無染有爾所量。出離亦爾。為捨執著離耽嗜我故。觀察出離

  云何。有為幾是有為。為何義故觀有為耶。謂若法有生滅住異可知。當知是有為 義。一切皆是有為。唯除法界法處一分。為捨執著無常我故。觀察有為

  云何無為。幾是無為。為何義故觀無為耶謂有為相違是無為義。法界法處一分是 無為為捨執著常住我故觀察無為。問無取五蘊當言有為。當言無為。答彼不應言有為 無為。何以故。諸業煩惱所不為故。不應言有為。隨欲限前不限前故。不應言無為。

所以者何。無取諸蘊隨所欲樂。若現前若不現前無為不爾。以常住故問如薄伽梵說。

一切法有二種。謂有為無為。云何今說此法非有為非無為耶答此亦不離二種故。所以 者何。若由此義說名有為。不以此義說名無為。若由此義說名無為。不以此義說名有 為。依此道理唯說二種。何以故。隨欲現前不現前義故。說名有為。諸業煩惱所不為 義故。說名無為。是故此亦不離二種

  云何世間。幾是世間。為何義故觀世間耶。謂三界所攝及出世智後所得似彼顯現 是世間義。似彼顯現者。謂似三界所攝相顯現。似真如等所現相貌。是出世間。未曾 得故。如是諸蘊一分十五界十處全。及三界二處一分。是世間。一分者。謂除正智所 攝及後所得似出世間相顯現并無為法。為捨執著世依我故。觀察世間

  云何出世。幾是出世。為何義故觀出世耶謂能對治三界。無顛倒無戲論無分別故

。是無分別出世間義。能對治三界者。謂諸聖道此復二種。一聲聞獨覺所得。對治常 等顛倒。無顛倒分別故名無分別。二菩薩等所得。對治一切色等法戲論。無戲論分別 故名無分別。諸無為法非一切分別所依處故。名無分別。又出世後所得。亦名出世。

依止出世故。如是諸蘊一分。及三界二處一分是出世為捨執著獨存我故。觀察出世   云何已生。幾是已生。為何義故觀已生耶。謂過去現在是已生義。一切一分是已 生。為捨執著非常我故。觀察已生。又有二十四種已生。謂最初已生。相續已生。長 養已生。依止已生。轉變已生。成熟已生。退墮已生勝進已生清淨已生。不清淨已生

(21)

。運轉已生。有種已生。無種已生。影像自在示現已生。展轉已生。剎那壞已生。離 會已生。異位已生。生死已生。成壞已生。先時已生。死時已生。中時已生。續時已 生。最初已生者。謂初續生時。相續已生者。謂續生已後。長養已生者謂由眠夢飲食 梵行定為因。四種長養。依止已生者。謂內諸根。轉變已生者。謂能隨順生樂受等諸 根變異成熟已生者。謂於衰老位。退墮已生者。謂捨善趣生惡趣中。勝進已生者。謂 與彼相違。清淨已生者。謂遊戲忘念意相憤怨。樂變化天。他化自在色無色界諸天。

多放逸故。隨其所應。於所受用境及所住定自在而轉。不清淨已生者。謂彼所餘。運 轉已生者。謂往來位。有種已生者。謂除阿羅漢最後蘊。無種已生者。謂最後蘊。影 像自在示現已生者。謂所知事同分色。解脫所生色。及如來等色。如其次第。展轉已 生者。謂前後生相續。剎那壞已生者。謂一一剎那諸行相。離會已生者。謂愛不愛於 會離位。及心於有貪離貪等位。異位已生者。謂於羯邏藍等位。生死已生者。謂有情 世間。成壞已生者。謂器世間。先時已生者。謂先時有。死時已生者。謂死有。中時 已生者。謂中有。續時已生者。謂生有

  云何非已生。幾是非已生為何義故觀非已生耶。謂未來及無為法。是非已生義。

一切一分是非已生。為捨執著常住我故。觀察非已生。又已生相違是非已生義

  云何能取。幾是能取。為何義故觀能取耶。謂諸色根及心心法。是能取義。三蘊 全色行蘊一分。根相及相應相。如其次第十二界六處全及法界法處一分相應自體。是 能取。為捨執著能受用我故。觀察能取受用我者。計我能得愛不愛境。又能取有四種

。謂不至能取。至能取。自相現在各別境界能取。自相共相一切時一切境界能取。不 至能取者。謂眼耳意根。至能取者。謂餘根。自相現在各別境界能取者。謂五根所生

。自相共相一切時一切境界能取者。謂第六根所生又由和合識等生故。假立能取性。

所以者何。以依眾緣和合所生識等。假說能取。不由真實義諸法無作用故

  云何所取。幾是所取。為何義故觀所取耶。謂諸能取亦是所取。以眼根等意識所 取故。或有所取非能取。謂唯是取所行義。唯者決定義。此言為簡心所有法。一切皆 是所取。為捨執著境界我故。觀察所取

  云何外門。幾是外門。為何義故觀外門耶。謂欲界所繫法是外門義。除依佛教所 生聞思慧及彼隨法行所攝心心法等。問何故聞思所生慧及彼隨法行所攝心心法等。非 外門耶。答等流法為因故。由此勢力緣涅槃等。等流法者。謂諸佛真證種類教法。鼻 識舌識香味四界。香味兩處全及餘一分欲界所攝。是外門。為捨執著不離欲我故。觀 察外門

  云何內門。幾是內門。為何義故觀內門耶。謂外門相違是內門義。除四界二處全 及所餘一分。是內門。為捨執著離欲我故。觀察內門。云何染污。幾是染污。為何義 故觀染污耶。謂不善及有覆無記法。是染污義。有覆無記者。謂遍行意相應煩惱等。

及色無色界繫諸煩惱等。諸蘊十界四處一分是染污。十界者。謂七識色聲法界。四處 者。謂色聲意法處。為捨執。著煩惱合我故。觀察染污

(22)

  云何不染污。幾是不染污。為何義故觀不染污耶。謂善及無覆無記法。是不染污 義。八界八處全。諸蘊及餘界處一分。是不染污。為捨執著離煩惱我故。觀察不染污   云何過去。幾是過去。為何義故觀過去耶。謂自相已生故滅故。因果已受用故。

染淨功用已謝故。攝因已壞故。果及自相有非有故。憶念分別相故。戀為雜染相故。

捨為清淨相故。是過去義。因果已受用者。謂已生故已滅故。如其次第。染淨功用已 謝者。謂如現在貪等信等令心染淨。功能無故。攝因已壞者。置習氣已方滅故。果及 自相有非有者。謂於今時所引習氣有故。能引實事無故。憶念分別相者。謂唯有彼所 緣境相故。一切一分是過去。除未來現在及無為故。為捨執著流轉我故。觀察過去   云何未來。幾是未來。為何義故觀未來耶。謂有因非已生故。未得自相故。因果 未受用故。雜染清淨性未現前故。因果自相有非有故。希為雜染相故。不希為清淨相 故。是未來義。有因非已生者。為簡無為。彼雖非已生而無因故。未得自相者。自體 未生故。因果未受用者。謂彼種子未作所作故。彼性未生故。一切一分是未來。為捨 執著流轉我故。觀察未來。云何現在。幾是現在。為何義故觀現在耶。謂自相已生未 滅故。因果受用未受用故。染淨現前故。能顯過去未來相故。作用現前故。是現在義

。因果受用未受用者。謂因已滅故。果猶有故。能顯過去未來相者。謂現在世是能施 設去來世相。所以者何。依止現在假立去來故。約當得位假立未來。約曾得位假立過 去。作用現前者。謂眼等法正為識等所依等事故。一切一分是現在。為捨執著流轉我 故。觀察現在。問何故過去未來現在。說名言事非涅槃等耶。答內自所證不可說故。

唯曾當現是言說所依處故。所以者何。因說過去等事。遂顯經中三種言事。謂依三世 建立非涅槃等。由彼內自所證離名言故。不可宣說。又唯去來今。是見聞覺知言說所 依處故

  云何善。幾是善。為何義故觀善耶。謂自性故相屬故隨逐故發起故第一義故生得 故方便故現前供養故饒益故引攝故對治故寂靜故等流故。是善義。五蘊十界四處一分 是善。十界者。謂七識色聲法界。四處者。謂色聲意法處。為捨執著法合我故觀察善

。自性善者。謂信等十一心所有法。相屬善者。謂彼相應法。隨逐善者。謂即彼諸法 習氣。發起善者。謂彼所發身業語業。第一義善者。謂真如。生得善者。謂即彼諸善 法。由先串習故感得如是報。由此自性即於是處不由思惟任運樂住。即於是處者。謂 於信等處。由此自性不由思惟者。謂無功用不假善友力等。任運樂住者。非唯欲樂。

是生得。亦信等俱任運起故。方便善者。謂依止親近善丈夫故。聽聞正法如理作意。

修習淨善法隨法行。修習淨善者。謂於正法中一切聞等所生善法。現前供養善者。謂 想對如來建立靈廟圖寫尊容。或想對正法書治法藏興供養業。饒益善者。謂以四攝事 饒益一切有情。引攝善者。謂以施性福業事及戒性福業事故。引攝生天樂異熟。引攝 生富貴家。引攝隨順清淨法。引攝生天樂異熟及生富貴家者。顯得尊貴因。引攝隨順 清淨法者。顯得涅槃因。對治善者。謂厭壞對治。斷對治。持對治。遠分對治。伏對 治。離繫對治。煩惱障對治。所知障對治。此諸對治後當廣釋。寂靜善者。謂永斷貪

(23)

欲永斷瞋恚永斷愚癡。永斷一切煩惱。若想受滅。若有餘依涅槃界。若無餘依涅槃界

。若無所住涅槃界。如是皆名寂靜善法。等流善者。謂已。得寂靜者。由此增上力故

。發起勝品神通等世出世共不共功德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三

(24)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第四

安慧菩薩糅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四

  云何不善。幾是不善。為何義故觀不善耶謂自性故相屬故隨逐故發起故第一義故 生得故方便故現前供養故損害故引攝故所治故障礙故。是不善義。五蘊十界四處一分 是不善。為捨執著非法合我故。觀察不善。自性不善者。謂除染污意相應及色無色界 煩惱等。所餘能發惡行煩惱隨煩惱。此復云何。謂欲界繫不任運起者是不善。若任運 起能發惡行者亦是不善。所餘是有覆無記。相屬不善者。謂即此煩惱隨煩惱相應法。

隨逐不善者。謂即彼習氣。發起不善者。謂彼所起身業語業。第一義不善者。謂一切 流轉。生得不善者。謂由串習不善故感得如是異熟。由此自性即於不善任運樂住。方 便不善者。謂依止親近不善丈夫故。聽聞不正法不如理作意。行身語意惡行。現前供 養不善者。謂想對歸依隨一天眾已。或殺害意為先。或邪惡見為先。建立祠廟興供養 業。令無量眾廣樹非福。殺害意為先建立祠廟者。謂於是處害牛羊等以祭天神。邪惡 見為先建立祠廟者。謂於是處受自餓等苦求福求願。損害不善者。謂於一切處起身語 意種種邪行。引攝不善者。謂行身語意諸惡行已。於惡趣善趣引攝不愛果異熟。或引 或滿。於惡趣中具受引滿果異熟。於諸善趣唯受滿果。謂生彼已由惡行力受貧窮苦。

所治不善者。謂諸對治所對治法。障礙不善者。謂能障礙諸善品法。如數與眾集等   云何無記。幾是無記。為何義故觀無記耶。謂自性故相屬故隨逐故發起故第一義 故生得故方便故現前供養故饒益故受用故引攝故對治故寂靜故等流故。是無記義。八 界八處全及餘蘊界處一分。是無記。八界者。謂五色根香味觸界。八處亦爾。為捨執 著離法非法我故。觀察無記。自性無記者。謂八色界處意相應品。命根眾同分。名句 文身。相屬無記者。謂懷非穢非淨心者。所有由名句文身所攝受心及心法。非穢非淨 心者。顯善不善相違心。由名句文身所攝受者。顯彼行相義。以彼意言門轉故。隨逐 無記者。謂即彼戲論習氣。以名身等熏習心故。由此習氣後戲論生。發起無記者。謂 彼所攝諸心心法所發身業語業。此所攝者。謂懷非穢非淨心者。所有名身等戲論行相 所攝心心法。第一義無記者。謂虛空非擇滅。生得無記者。謂諸不善有漏善法報方便 無記者。謂非染非善心者。所有威儀路工巧處法。非染非善心者。此顯若非染非善心 所發威儀路等。是無記性。所餘隨其所應或善或不善。現前供養無記者。謂如有一想 對歸依隨一天眾。遠離殺害意邪惡見。而建立祠廟興供養業。令無量眾於如是處不生 長福非福。饒益無記者。謂如有一於自僕使妻子等所。以非穢非淨心而行惠施。受用 無記者。謂如有一以無簡擇無染污心受用資具。無簡擇心者為別善性。無染污心者為 別不善性。引攝無記者。謂如有一於工巧處串習故。於當來世復引攝如是相身。由此 身故。習工巧處速疾究竟。對治無記者。謂如有一為治疾病得安樂故。以簡擇心好服 醫藥。寂靜無記者。謂色無色界諸煩惱等。由奢摩他所藏伏故。等流無記者。謂變化 心俱生品。是證等流故名等流無記。變化心相應共有等法名俱生品。此心心法謂嬉戲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光顏巍巍  威神無極  如是炎明   無與等者  日月摩尼  珠光炎耀 

189 印順法師, 《中觀論頌講記》頁

但證以順用入體即無不覺。故得驗知心體本無不覺。但凡是違用一體謂異。是故不得

一切眾生智慧體故賀字印者。摧惡進善體皆離故婆 (上) 字印者。慣習觀察覺悟體故者 車 (上二合) 字印者。遠離貪瞋癡覆性故娑莽 (二合)

  復如何知。諸有為相。異色心等有實自性。契經說故。如契經說。有三有為之有

譬如眾僧無有定性。是三種性亦復如是。若有說言定有性者。是名外道。何以故。諸

  論曰。言色二者。一顯二形。顯色有四。青黃赤白。餘顯是此四色差別。形色有

 我聞地獄大險怖  無窮猛苦鎮燒然   謂昔曾無寂靜心  故樂多聞親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