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宗旨

39  Download (0)

Full text

(1)

(九)校本中國語文科語文活動——

從歷史記憶走到文學書寫 中上環的地景、文景和聲景

程美寶教授

13.01.2022

高中中國語文科優化措施──課程及評估的規劃與實施(新辦)

(2)

課程宗旨

• 提高讀寫聽說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

• 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語文學習態度和習慣

• 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性情

• 培養品德,加強對社群的責任感

• 體認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3)

如何體認——體會、體驗、體味、體現

• 品德性情——身同感受

• 審美情趣——留心細節

• 中華文化——就在身旁

• 學習語文——俯拾即是

從走路開始,尋覓地景、聲景、文景。

(4)

地景:用腳走用鼻聞來感受族群和階層區別

(5)

重點不在於到此一遊

• 由點而線

• 由線而明白時間(歷史)

• 由線而感受高低(空間、地理)

• 由高低而想象華洋不同,階層之別(社會)

(6)

所剩無幾的維多利亞城 蹤影渺然的四環九約

“兵頭花園”裡的兩種區別對待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7)

“百姓”的含義,人民的歷史

“百姓廟”的名字被改換成“濟公廟”

了。走進後廂,你能聆聽這些默 默無聞的“百姓”的聲音嗎?你知 道他們從哪裡來嗎?

(8)

地景:用眼睛撿拾歷史碎片 地景:地名的遺跡

為什麼叫“和安里”、“蘭桂坊”?

(9)

為什麼叫“同文街”?

“同文”是什麼意思?

同文街在廣州(New China Street)

(10)

地景:中環街市在很久很久以前叫什麼?

中央市場  Canton Bazaar,Canton 指哪裡?

(11)

地景:城隍去了哪裡?

“城隍”被改名為“城皇”,“城隍”跑到哪裡了?城隍到文武廟去了。

香港怎能有城隍?

(12)

地景:靠近一點看,省城在哪裡?

當英國人在這片土地上嵌入他們熟悉的名字時,

華人也一樣,而且,早期的街名都和承襲了省 城西關的街名。

地景:這是什麼地方?

(13)

• 皆建在填海而成的土地上

• 華洋並存,卻又分離

• 批發零售

• 茶樓、戲院、妓院

• 也有房地產(前鋪後居)

• 也有慈善組織

• 省城白話

• 品味、趣味

廣州城

澳門街

香港地

(14)

文景

處處有文字

(15)

詩句

岑參《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杜牧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16)

對聯

光緒乙未 (1895)

拍攝者:程美寶

(17)

文章

到處都有文言文,何不一起讀碑,齊來體認中華文化?

重 修 香 港 文 武 二 帝 廟 堂 碑 記

凡在廟看見鐘,都不要錯過

拍攝者:程美寶 拍攝者:程美寶

(18)

現場校對 標點朗讀 解釋名詞 查考典故 體會語氣 理解歷史

工具書:

科大衛、陸鴻基、吳倫霓霞編:

《香港碑銘彙編》

拍攝者:程美寶

(19)

 “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 (開場白。樹立正統)

“而凡婦女之習拜,跪以求祐,愚賤之藉牲幣以迎釐者,不 與焉。” (區分於“迷信”)

 “香港地處廣州口外,一島孤懸;大海環繞,自諸國通商 以後,凡海運之入中土者,先至止焉。由是行而商者,皆 出其途;坐而賈者,視為樂土。其中群萃雜處,雖重九譯,

靡不梯航而至,以抱以貿,樂其利而忘其勞。(仍然強調 香港與廣州的關係。香港是個商埠,不過….…. )

“獨是遠方之人,自為風氣,要皆先入以為主,故其識見卒 不為中土所移易,而聖人神道之教,勢亦遏而不行。嗚呼!

地則香港,時至今日,即我中土之人,耳濡目染,身其地 亦復心其人,皆意中事耳。而尚勤有功於民則祀之念,用 以知其畏神服教有足多者,即於 文武二帝廟之重脩見 之。” (華夏文化在香港如何體現)

“廟記: 曩者重脩於道光庚戌(1850)之歲,而究其所自 始,則詢諸港地之故老,亦無明徵。” (歷史多容易被遺 忘啊!)

光緒二十年(1894)

東華醫院和五環醮務的當年總理、協理、值事

(20)

不用怕,這裡還有現代文學

聲景

(21)

戴望舒

(1905-1950)

•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極具影響力的現代派詩人

• 和葉靈鳳夫婦在1938年一同來港

• 同年8月主持《星島日報》副刊《星座》

• 1941年12月香港淪陷

• 1942年春入獄,被囚七周,遭毒打。

• 1949年返國,1950年2月病逝北京。

(22)

我用殘損的手掌 戴望舒

無形的手掌掠過無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陰暗,

只有那遼遠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堅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殘損的手掌輕撫,

像戀人的柔髮,嬰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運在手掌

貼在上面,寄與愛和一切希望,

因為只有那裏是太陽,是春,

將驅逐陰暗,帶來蘇生,

因為只有那裏我們不像牲口一樣活,

螻蟻一樣死……

那裏,永恆的中國!

我用殘損的手掌

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這一角已變成灰燼,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這一片湖該是我的家鄉,

(春天,堤上繁花如錦幛,

嫩柳枝折斷有奇異的芬芳,)

我觸到荇藻和水的微涼;

這長白山的雪峯冷到徹骨,

這黃河的水夾泥沙在指間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當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麼細,那麼軟……現在只有蓬蒿;

嶺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盡那邊,我蘸着南海沒有漁船的苦水……

(23)

當戴望舒用文字書寫〈我用殘損的手掌〉,他腦袋 裡會響起怎樣的聲音?

但這對戴望舒而言,是個有意義的問題嗎?他說:

“詩也是如此,牠的佳劣不在形式而在內容。有‘詩’的詩,雖以佶屈聱牙的文字寫 出來也是詩;沒有‘詩’的詩,雖韻律齊整音節鏗鏘,仍然不是詩。”

戴望舒:〈詩論零札〉 《華僑日報 文藝周刊》2期,1944.02.06 [441]

• 閱讀《淪陷時期香港文學作品選:葉靈鳳、戴望舒合集》(盧瑋鑾、鄭樹森主編,熊志琴編校)

[ ] 內頁碼出自此書

(24)

可以從什麼途徑解答這個問題?

• 他是哪裡人?

• 他在哪裡成長?

• 他寓居香港時會聽到什麼聲音?

(25)

他是哪裡人?

• 戴望舒(1905年3月5日-1950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中國 近代詩人、翻譯家。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維基百科】

• 1923年秋天,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5月,轉入震旦大學學習法語。【維基百科】

• 1938年5月中,戴望舒從上海來到香港。[567]

• 他精通法文和西班牙文。[574]

• “望舒又是外省人,買賣間語言諸多不便。”(獄中難友黃魯回憶)[580]

• “據說戴望舒的上海口音還脫不掉,一個外省人來解釋廣東俗語,好像很‘外行’,其實看過 這些文字,就明白他把廣東俗語當成俗文學來研究。”[盧瑋鑾教授,583]

(26)

民謠、民俗、民間文學 // 新詩、新文學

據說是戴望舒寫的反日民謠

• 忠靈塔,忠靈塔,今年造,明年拆。[584]

(~“金山客,無一千,有八百”,民國《開平縣志》)

• 神風,神風,隻隻升空,落水送終。[585]

戴望舒以“達士”為筆名寫的《廣東俗語圖解》(1943年4月3日-1944年10月19

日在《大眾周報》刊登,共81篇)

(27)

《廣東俗語圖解》透露的聲音

• “周腥”(廣東人叫“先生”兩字的合音是“腥”字的聲音)[433]

• “東莞人是另有其鄉音的,即俗語所謂‘土談’。因為‘土談’關係,東莞朋友猜枚起 來,其叫出的字音,在說‘廣爽’的人聽起來,就容易發生誤會,譬如東莞朋友伸 開五指,叫一聲‘開晒’,就會變成廣爽的‘害晒’。”[447]

• “沙爛蹦”:“在日本人口中,牠變成了廣東話,而在廣東人口中,牠又變成了日 本話。”,“可是這個考據工作卻實在也不容易做,因為毫無文獻可據。幸虧同居

的區老伯是一個飽經世事熟悉掌故的老人家,余生也晚,不懂的事問他總有圓

滿的答覆的。”[355-356]

• 認識非常地道和細緻,不是純粹從書本就能學來的。(筆名:戴望舒、堯若、

達士…..)

(28)

他在哪裡成長?

• “攷‘冬’,是四時之一,小的時候聽見母親唱的南音就有‘春夏秋冬天過天,寒來暑往又一年’

這樣的句子,使人意識到春夏秋冬是什麼一回事。” (〈冬前臘鴨〉1943.06.26 ) [378]

• “前幾天,廣州來信說:我們的一盆茉莉花又盛開了。”/“記得小時夏日,當黃昏剛剛來到,

街上就有許多挑着擔子的或者挽著竹籃的賣花人走過沒從薄暮裡喊着賣茉莉花的聲音,每 當這時候,母親就一定叫人去買二三十串” / “至於我們家裡現在的一盆茉莉,卻已經不是童 年母親手植的東西了,即如我所說的家已經不是童年的家一樣。”/ “我常擔心因這給命運撥 弄着的主人流落到香港來,那小小的生命會有不幸的結果,零落至於死去”(堯若: 〈茉莉〉

1945.08.12) [561]

• “記得在廣州我的故居裡是有一隻很好的窗的,窗外雖然是街,但並無煩俗之感;尤其屋前 的街是香港所沒有的石砌小巷,寬敞而靜潔。”(堯若: 〈守窗獨語〉 1945.08.12)[563]

• 我的疑問:說不定是曾居廣州,很小便移居上海的“廣東人”(廣州人)?

(29)

對省城(廣州)和四鄉的認識

• 〈長塘街較剪〉:大新街、第七甫、第八甫[376]

• 〈水鬼升城隍〉:“廣州有一間十分出名的城隍廟,香港中環也有一條很出名的城隍 街。”[389]

• 〈市橋蠟燭〉:“市橋是廣州附近的大鄉鎮,地屬番禺縣”[403]

• 〈空襲泮塘〉:“泮塘是廣州市近郊的小鄉,但名聲很大” [418]

• 〈陳村打大交〉:“陳村,在外江佬看來,一定以為是一個姓陳的小小村落,沒有什麼了不 得的地方,但廣東佬對之,已經耳熟能詳”,“‘南番東順’無人不知,‘省佛陳龍’,皆有支

店。”[458]

• 〈盲眼佬過光雅里〉:“光雅里是廣州市的一條著名的街道,大概有一個時期,光雅里是儀 仗店的總匯”[492]

(30)

他當時在香港會聽到什麼聲音?

• “作者避處南荒,參考書籍缺乏,自己見聞有限,僅利用了幾部習見的 書來解決一件文學上的小公案” (戴望舒: 〈李娃傳非白行簡作說辨 證〉《華僑日報 文藝周刊》14期,1944.04.30)[465]

• “五月的風雨又滿香江了。”(堯若:〈寄友人》《華僑日報 文藝周刊〉

75期,1945.07.08)[532]

• 珠江、香江、濠江、申江

• 廣東人、外省人、日本人、外國人(地景)

(31)

地景僅是“打卡點”?

踏出香港,行走省城 城市的形狀

“鐘”形的城市,依山依水而建

(32)

城市的形狀(中軸線與南北對半)

鎮海樓 / 五層樓 觀音山

三元宮(應元路)

箭道(中山紀念堂)

廣州市政府 /人大

廣州市中央(人民)公園 布政使司財政廳

惠愛大街中山路 南越/南漢王宮,城隍廟,學宮農講所

雙門底北京路

天字碼頭

(民國肇始,前清官產較容易“充公”)

Source: May Bo Ching and Zhiwei Liu, “Walks in Canton: Doing

historical anthropology in a Chinese city”, in Thomas David DuBois and Jan Kiely (eds.), Fieldwork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 Research Guide, Routledge, 2020, p. 160.

(33)

城市的形狀(拆城墻,建馬路)

(34)

“省城”又何止是衙門所在

廟宇寺觀,民房 (光孝寺[537AD]、光塔[850AD]、花塔 [1151AD]),唐宋:蕃坊;清代:旗地

書院(祠堂),民居會館,行會

南面的城墻不斷出現市場,市場不斷被排出城墻之外

(今天的批發市場)

(35)

怎樣行走省城?

• 通過走路來體驗距離

• 借靠空間來想象時間

• 走在現代都市,手持清代地圖

(36)

a. 五層樓(明)

b. 越秀公園內 (1920s)

中山紀念碑(1930)

仲元圖書館(1930)

海員亭(1933)

伍廷芳墓

c. 三元宮(晉?清重建)

d. 中山紀念堂 (1929)

e. 廣州市政府(1935)

f. 人民公園

(中央公園,1918)

g. 南越王宮署遺址(西漢)

h. 城隍廟(1370?)

i.番禺學宮(1370,1924農講所)

j. 紅花崗四烈士墓(1923)

諮議局(晚清)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1912-36)

k.北京路(雙門底)

財政廳(1915-19;布政司署)

南漢、宋元明清街道 天字碼頭

西漢水關遺址(西湖路,西漢)

南關、西關(大南路、大德路、大新路、

各種欄)、長堤

2000多年的城(市),歷代遺跡尚存 海(江)岸線往外推移

l. 聖心教堂(一德路,1863-1888;兩廣總督衙門)

m. 五仙觀(1377,“羊城”得名)

n. 光塔(懷聖寺,850?蕃坊,旗界,將軍府)

o. 花塔(六榕寺,537,989重建)

p. 光孝寺(1151)

q. 西門口 (進入西關)

r. 華林寺(526,清重建)、錦綸會館(清)、

玉器街、西來初地(達摩)

s. 上下九(騎樓,1910-30s;陶陶居等)

t. 十八甫西路、和平西路、冼基(貧)

十三行(夷館)

u. 富:恩寧路(八和會館)、多寶路、逢源路 荔枝灣

v. 沙面(英法租界)

w. 河南(島)海幢寺

x. 伍浩官(1769-1843,怡和行)房產、家祠所在 y. 潘啟官 (I, II)房產、家祠所在

z. 花地

(37)

夢遊珠江

詩詞裡的羊城風物

(38)

有關嶺南風物的詩詞可參考:

《廣州大典》集部

《全粵詩》

(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編,嶺南美术出版社 2008-)

(39)

總結:我們學到什麼?

• 中華文化不是抽象的遙遠的,它就在你的身旁

• 手腳眼耳口鼻並用學習歷史和語文

• 理解前人的詞彙,避免時空錯亂

• 把香港置於更廣闊的地域空間中理解

• 明白香港社會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特性

• 設計你的路線

• 到處尋字覓句,在課室外教授不同程度的中國語文

Figure

Updating...

References

Related subjec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