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博 士 論 文

以綠色生產觀點探討綠色供應商之競爭指標 與策略

Competitive Criteria and Strategies of Suppliers from a Green Production Perspective

系 所 別:科技管理博士學位學程 學號姓名:D09703004 陳 靜 宜 指導教授:李 友 錚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104 年 2 月

(2)

摘要

綠色生產(Green Production, GP)本身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隨著技術進步,綠 色生產的內涵將不斷更新進步。生產綠色產品的企業應在生產中引入綠色生產、清潔 生產的觀念,對原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產設備進行改造。綠色供應商(Green Suppliers, GS)為符合綠色生產規範,以企業本身現行的管理系統為骨架,將綠色生產 納入管理系統為議題,並將相關環保性要求及做法當作工具,協助建立企業本身自主 的綠色生產作業管理系統,解決企業對應綠色產品要求所遇到的瓶頸及困難,並提升 產業的綠色競爭力。本研究整合同步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法(Simultaneous 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 SIPA)與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提出SIPA-DEMATEL模型。首先,利用SIPA探討個案公司 與競爭對手的綠色績效競爭狀況,接續利用DEMATEL計算綠色供應商競爭指標間的 相互影響程度與因果關係,最後提出個案公司的競爭策略。

本研究達到以下研究目的:

一、應用SIPA方法,評估綠色供應商各項評價指標之重要度與滿意度。

二、應用SIPA方法,進行綠色供應商企業本身與規模相當之競爭同業各項指標之比 較。

三、應用DEMATEL分析各項指標之因果關係,找出綠色供應商決策之評估因素,以 及各因素間之因果與相互影響關係。

四、結合SIPA及DEMATEL兩個分析方法,提出經營管理策略建議。

關鍵字:綠色生產、綠色供應鏈、綠色供應商、同步重要度表現度分析法、決策實 驗室分析法

(3)

ABSTRACT

Green production (GP) is a continual improvement process that continues to expand as technology advances. Businesses producing green products should introduce a clean GP concept into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replace production equipment that involves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ollution. To meet GP specifications, green suppliers must include GP among their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fer to ecofriendly requirements and practices as tools for establishing their own green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GPMS). This approach can resolv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when producing green products and improve businesses’ green competitiveness. In this study, we combined the simultaneous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SIPA) model with the 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method to introduce a novel SIPA-DEMATEL. Subsequently, we investigated the green performance of the case company and its competitors by using SIPA and calculate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and caus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ir green performance competitive attribute by using the DEMATEL method. Finally, competitive strategies for the case company were proposed.

The study attain the following research purposes:

1. Apply the SIPA method to evaluate importance and performance of all evaluation of green supplier.

2. Apply the SIPA method to compare all evaluation between itself e and other green industry supplier companies.

3. Apply DEMATEL analysis of the causality of all indicators, to identify factors to assess the decision-making of green suppliers, and effect between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4)

4. Combine SIPA and DEMATEL analytical methods to proposed management strategy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green production (GP), green supply chain (GSC), green supplier (GS), simultaneous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SIPA), 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5)

誌謝辭

博士生學習研究生涯,終於來到了新的里程碑,誠摯感謝指導教授李友錚博士 悉心指導,讓原本是科技管理門外漢的我,透課堂學習、課外討論、meeting 時間專 業領域激盪、實務計畫執行、生活學習的多方教導,得以一窺方法論應用及品質管 理的專業,謝謝亦師亦友的您孜孜不倦與循循善誘,使我在這段日子中受益匪淺。

論文的順利完成,特別感謝家族指導老師林少斌博士、企管系王瑜哲老師、財 管系李堯賢老師、育民工家邱紹一校長、稻江管理學院施光訓校長等委員在論文方 向及內容的確切指導與文字斧正。

謝謝導師賀博、媛媛師母、Stella 師母、雲瀚學長、鐵民學長、秀媛學姊、秋 月學姊、美蘭學姊、旭昇大哥、Ally、Sam、宜芳、雅萍、嘉蕙、尚斌、俐苓、佳 蓉及各位家族學弟妹與提供各項學習資源的師長們,謝謝碩士班指導教授劉淑燕教 授及林房儹教授的鼓勵,也謝謝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及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師長同仁與 學生們不時捎來的關心,這些年來,靜宜的職涯與學習生涯,因著有你們的支持、

參與及陪伴而豐富!你們的好,點滴在心。

謝謝父親、母親、二位妹妹盈毓及佳欣毫無保留的全力支持,也謝謝韵蓁寶貝 的出現,是你們造就了我不斷前進的動力,誠摯感謝!

最後,謹以此文獻給天上的爺爺奶奶、以及一路走來關懷我的各位天使好朋友 們!!

陳靜宜 謹誌於中華大學 中華民國 104 年 2 月

(6)

目錄

摘要 ... i

ABSTRACT ... ii

誌謝辭 ... iv

目錄 ... 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綠色供應鏈與綠色供應商指標評估 ... 8

第二節 綠色供應商的競爭指標與競爭策略 ... 17

第三節 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法 ...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3

第一節 同步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法 ... 23

第二節 決策實驗室分析法 ... 26

第三節 結合同步重要度表現度分析-決策實驗室分析法 ... 32

第四章 實證研究結果 ... 34

第一節 個案背景 ... 34

第二節 個案研究結果 ... 3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48

第一節 結論 ... 48

(7)

第二節 建議 ... 48

參考文獻 ... 52

附錄 A ... 59

附錄 B ... 63

(8)

表目錄

表 1 同步重要度與表現度評估表 ... 24

表 2 綠色供應商 10 項屬性 SIPA 分析結果 ... 38

表 3 SIPA 的競爭策略分析 ... 39

表 4 直接關係矩陣 X... 40

表 5 正規化直接關係矩陣 N... 41

表 6 完全關係矩陣 T ... 41

表 7 DEMATEL 中心度與原因度彙總表 ... 42

表 8 SIPA-DEMATELModel 綠色績效指標與競爭策略分析 ... 46

(9)

圖目錄

圖 1 研究流程圖 ... 7

圖 2 綠色供應鏈架構圖 ... 11

圖 3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分類與範疇 ... 12

圖 4 綠色供應商評估指標體系 ... 14

圖 5 AHP 法評估綠色供應商之環境績效評估準則與架構 ... 15

圖 6 綠色供應商指標評估的管理功能 ... 16

圖 7 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圖 ... 19

圖 8 DEMATEL 因果圖中各象限代表之意義 ... 31

圖 9 2014 年 6 月主要 PCB 上市廠商營收走勢 ... 35

圖 1010 個競爭指標的相互影響關係 ... 42

(10)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說明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對象,以及研究 流程等,各內容將於以下分節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自1970年代起,環境保護意識開始抬頭,至1980年代後期,消費者對環境保護意 識更為高漲,環境改善問題已見諸許多先進國家施政目標之中,各國所制定之環境保 護規章亦日趨嚴謹完善。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以下簡稱歐盟)於1998年4月,基 於對環境保護、產品安全及人類健康之考量,歐盟委員會首次提出RoHS指令,且於 2002/95/EC號指令中限制電子及電器設備中使用某些特定有害物質(安子怡、王雅 平、許春雪、王蘇明、王嵐,2008)。美國環保署也於2001年1月起降低含鉛產品的報 告限值,日本亦於2001年4月實施物資回收法,規定增加含鉛產品的回收費用。許多 企業為期其產品設計合乎世界各國法規,相繼導入綠色供應鏈,使其產品得以由設計 研發、原料、生產流程到銷售管道皆得以符合環保要求。企業及環保議題的國際化,

新的經濟思維與運作模式衝擊到原有供應鏈的連結與流程,跨國企業成為首當其衝的 目標,反映出「綠色供應鏈」的重要性,環保並非單一企業能夠成就,而是需要一整個 供應鏈提供完整解決方案(黃晧,2009)。

我們可以把GP定義為按照有利於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則來組織生產過程,創造出 綠色產品,以滿足綠色消費。綠色生產有兩個主要的目標:(1)在生產過程中,消除 減少廢、污物的產生和排放,以實現合理利用資源,促進產品生產和消費過程與環境 相容,減少整個生產活動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2)通過資源的有效利用、短缺資源 的代用、資源的再利用,以及節能、省料、節水,以實施資源的合理利用,減緩資源 的耗竭。(Cheng, Tao, Liu, Zhao, Zhang, & Xu, 2013; Despeisse, Ball, Evans, & Levers, 2012)

(11)

需要指出的是,綠色生產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所謂的綠色生產和綠色產 品都是相對於原來的生產過程和產品而言的。所以綠色生產本身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 程,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綠色生產的內涵將不斷更新進步。生產綠色產品的企 業應在生產中引入綠色生產、清潔生產的觀念,對原有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生產設備進 行改造。在綠色產品的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綠色產品功能的延伸和再利用,儘量 節省原材料,減少廢棄物。同時,還應考慮廢棄物回收和處理的方便,提供相應的服 務,以減少或消除消費者在處理廢棄物時的麻煩和無意中造成的環境污染(Cheng et al., 2013; Izunildo, Antonio, & Virgilio, 2012) 。

另外,綠色供應鏈(Green Supply Chain, GSC)是要供應商將其產品與環境相關的 管理綜合起來一起考慮,將環保原則納入供應商管理機制中,其目的是讓本身的產品 更具有環保概念,提升市場的競爭力。在作法上,有些企業提出以環境為訴求的採購 方案、績效指標或評估過程,讓所有或大部分的供應商遵循。另外,有些企業則制定 對環境有害物質的種類並列出清單,要求供應商使用的原料、包裝或污染排放中不得 含有清單所列物資(Chiang, S. Y., Wei, Chiang, T. H. & Chen, 2011; Tsireme, Nikolaou, Georgantzis, & Tsagarakis, 2012)。

執行GP生產,讓企業變成綠色供應商(Green Supplier, GS),有驅動因素,也有不 利的因素。主要的驅動因素是:GS可以樹立產品的安全可靠、重視社會責任的形象,

有助於提升公司的綠色形象,以贏得顧客青睞。主要不利的因素是:GP雖能提高資 源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綠色回收和廢棄物的處理卻需要花費巨大 的代價,兩者相抵可能會入不敷出。

面對此種決策問題,非僅以單一的方法所能解決,故本研究希望採用以同步重要 度表現度分析及決策實驗室分析法,探討影響綠色供應商評估綠色生產觀點方式過程 中決策指標與策略,而在多指標決策分析方法的選擇上,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的應用在近年來可謂相當普及,該 方法可針對複雜難解問題,藉由比較要素或指標間的相互關係,以釐清關鍵為何,特

(12)

別的是能透過視覺結構的因果圖來表達各要素間因果關係以及影響程度,以提升決策 品質,期能提供有效資訊予綠色供應商策略制定之參酌。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企業發展出新策略、行動及管理工具來解決所面對的問題,致力於融入整個供應 鏈的方式來生產,不僅僅在個別企業中下功夫,還需形成整體生產網絡之綜效(Gifford, 1997)。

Sakis(2003)明確指出綠色供應鏈應包含採購、原物料管理、運輸、包裝、回收/

逆物流五個項目,考量綠色原物料的採購及運輸,汙染回收管理,成為企業綠色管理 架構下決策因子之一。

丁執宇(2003)區分過去的供應鏈是生產導向的思維方式,綠色供應鏈不但依據消 費需求變化流程並將環境納入考量,提升產業永續競爭力。

本研究期望可以達到以下研究目的:

1. 應用 SIPA 方法,評估綠色供應商各項評價指標之重要度與滿意度。

2. 應用 SIPA 方法,進行綠色供應商企業本身與規模相當之競爭同業各項指標之比 較。

3. 應用 DEMATEL 方法分析各項指標的之因果關係,找出綠色供應商決策之評估因 素,以及各因素間之因果與相互影響關係。

4. 結合 SIPA 及 DEMATEL 兩個分析方法,提出經營管理策略建議。

(1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本研究將以GP為基礎,探討GSC當中,綠色供應商(Green Suppliers, GS)的評估 指標與競爭策略。本研究整合同步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法Simultaneous 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 SIPA)與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提出SIPA-DEMATEL模型應用之成果。

本研究以某台灣Integrated Circuit(IC)載板(substrate)製造X公司作為個案研究對 象。載板是電機、電子產品中重要的元件,也是高污染的元件。載板製程與印刷電路 板(PCB)相似,加工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電力、水與化學藥水,其所產生的廢水、廢液 及廢棄物等種類繁多,除了含有多種有機性污染之外,更蘊含大量的銅、鉛及鎳等重 金屬,污染強度重大。若不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如何降低生 產過程的環境汙染,一直是政府與企業很關注的課題。

根據Prismark Laminate Report(2014)資料設算,2013年X公司市占率全球第7名,

另二家公司市占率分別為全球第6名,及全球第10名。本研究以X公司為個案研究公 司,並選取同業中Y公司與Z公司當作競爭公司,探討3家公司綠色績效的競爭指標與 競爭能力,並對X公司提出適當的綠色績效的競爭策略。

(1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旨在應用同步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法,探討個案公司與競爭對手的綠色績 效競爭狀況,接續利用決策實驗室分析法,計算出綠供應商綠色績效競爭指標間的相 互影響程度與因果關係,藉此以提供IC載板業者檢視經營核心問題,予以改善,俾利 提出個案公司GS的競爭策略。為達研究目的,採用文獻探討、同步重要度與表現度 分析法及決策實驗室分析法分析探討,本研究之進行流程說明如下:

1. 確認研究問題:全球環保意識高漲的時代,綠色供應商業者為求競爭優勢與永續 經營,必須掌握自身及競爭者績效表現,擇定市場競爭策略,投入適當資源,本 研究依此前題確立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相關文獻探討:

(1)綠色供應鏈與綠色供應商評估。

(2)綠色供應商的競爭指標與競爭策略。

(3)同步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法。

(4)決策實驗室分析法。

3. 研究方法:

(1)SIPA:評估綠色供應商自身與規模相當之業者在綠色供應鏈流程中競爭情 境。

(2)DEMATEL:考量競爭策略決策過程複雜,採以多指標決策分析中之決策實 驗室分析法,了解綠色供應商綠色生產相互影響及因果關係。

(3)SIPA-DEMATEL:了解企業自身競爭優缺點,將競爭指標的重要度、表現度 及競爭對手的表現三種概念同時分析,提出 8 種競爭狀態構面。另因本研究 四大類 10 項 GS 的競爭指標,可能具有因果關係與相互影響程度,所以第二 階段必須加入 DEMATEL 的分析,才能真正找出綠色供應商的核心競爭指 標,提出競爭策略。

(15)

4. 選擇個案研究對象:以三大 IC 載板廠商為研究範圍與對象。

5. 發展問卷內容,進行專家問卷訪談,獲得專家意見。

6. 結果分析:

(1)以同步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法,探討同業公司綠色指標的競爭分析。

(2)透過 DEMATEL,分析綠色生產企業各屬性評估因素間之因果關係與影響程 度。

(3)提出建議與研究結論。

(16)

圖 1 研究流程圖

DEMATEL

DEMATEL 綠色供應鏈與綠

色供應商的評估

確立研究問題

文獻探討

SIPA

研究方法 設計專家問卷

SIPA SIPA-DEMATEL

個案研究分析

結論與建議 綠色供應商競爭

指標與競爭策略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係以綠色生產觀點探討綠色供應商的競爭指標與策略。全章分為四節:

第一節介紹綠色供應鏈與綠色供應商指標評估;第二節說明綠色供應商的競爭指標與 競爭策略;第三節為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法之介紹。

第一節 綠色供應鏈與綠色供應商指標評估

依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3)對「綠色產品」所訂之三項定義為:(1)OECD(經濟 合作暨發展組織) 「為衡量、預防、限制、減少與矯正對水、空氣及土壤的環境損害,

並處理與廢棄物、噪音、生態系統相關之問題所需生產之產品、服務或有關之活動」。

(2) ISO 14024 基於生命週期之考量,具整體環境優越性之產品與服務。(3) 「低污染、

可回收、省資源」是綠色產品的指標。綠色消費涵蓋食衣住行娛樂等各個層面,而綠 色採購是落實綠色消費的最佳工具;採購回收材料製造之物品,優先考量環境面之採 購行為,亦即採購之產品對環境及人類健康有最小的傷害性。就企業而言,其具備多 重角色:供應者、出資者、消費者,亦為綠色供應鏈中重要的環節。

一、綠色供應鏈

受到跨國企業全球網絡分工影響,加上人們日益關注環境惡化問題,Sarkis (2002) 認為廢棄物管理和逆向物流管理在企業中的重要性逐漸增加,產品的生命週期必將影 響到供應鏈上的管理。而Toffel(2004)亦認為,廢棄產品後續處理是整個歐洲立法的動 機。而一些未受到相關法令限制的製造商,為了能夠一直滿足顧客的需求,進行廢棄 產品回收,一方面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品牌形象。

Walton, Haldfield, and Melnyk (1998)定義綠色供應鏈(Green Supply Chain, GSC) 係指企業將其上下游供應商整合,使其企業作業程序導入環保意識。並明確指出綠色 供應鏈包含採購、原物料管理、運輸、包裝、回收/逆物流等五個項目。

(18)

換言之,企業將綠色環保概念推行至供應鏈管理系統(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上,即將原先的生產管理加入環保概念,並延伸至整條供應鏈管理機制納入環 保員加強環境管理(Winn & Roome,1993)即稱之為綠色供應鏈管理(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而考慮綠色績效的採購、運輸、汙染與回收管理,成為企業綠色管理中的重要決 策要素。(Chiang, et al. 2011; Sameer, Steve & Tobias, 2012; Tsireme, et al. 2012; Payman

& Cory, 2013; Constantin, Daniel & Antony, 2014) 。

Hervani, Helms, and Sarkis (2005) 定義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範圍,包括綠色採購、

綠色製造/原料管理、綠色配送/行銷,以及逆向物流。下圖2為所提綠色供應鏈的架構 圖,在逆向物流「迴路」是典型的前供應鏈與包括再利用、重新生產、回收原料成為新 的原料或其他產品,以產生新的價值於市場上,然而想法是減少廢棄物及浪費資源。

此架構圖代表一個單一組織內部供應鏈,具有較大範圍操作因素及聯繫外部組織。必 須有環境意識實施,顯然須從供應鏈過程中環保化設計(銷售和設計)、實施綠色採購 (認證的供應商、購買對環境沒有危害的原料/產品)、總環境品質管理(內部績效測量、

污染預防)、環境友好的包裝材料和運輸、產品使用被丟棄後則再利用、重新生產、

回收等。進一步擴大此架構,則可發現許多組織間關係,在此模型中各個階段中,包 含用戶和其供應鏈、與供應商及其供應鏈,形成關係的網絡。

Young, A. and Young, A. K. (2001)研究指出,綠色供應鏈管理工具及策略共有九 種。而實務上,不同企業在實施策略及工具上皆有其差異。因而除了企業文化差異外,

組織的型態、管理風格等因素,皆為企業在擇定綠色供應鏈管理策略時,需列入評估 之要素。其所提出之策略臚列如下:

1. 傳達永續政策與價值。

2. 限制條件。

3. 採購規格。

4. 契約性義務。

(19)

5. 供應商/顧客夥伴關係與聯盟。

6. 批准/確認。

7. 內部訓練與評估。

8. 跨功能專責小組。

9. 與同業合作。

(20)

圖 2 綠色供應鏈架構圖

Note. From Hervani, A. A., Helms, M. M. & Sarkis (2005). Benchmark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2 (4), 330-353.

(21)

綠色供應鏈管理是將環保意識結合到供應鏈管理當中,其中包括產品設計、原物 料獲得與選擇、製造生產過程、配送最終產品到顧客手中以及直到產品不能用之後的 管理。可以用上圖2 來了解綠色供應鏈的整體概念。下圖3 (Srivastava, 2007)則可用以 了解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分類與範疇之整體概念。

圖 3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分類與範疇

Note. From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state-of-the-artliterature review,” by S. K.

Srivastav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9(1), 53-80.

(22)

綠色供應鏈管理是以綠色製造理論與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石,涉及到供應商、生 產商、零售商及顧客的參與,其目的是為使產品從原物料獲得、加工、包裝、運輸、

使用直到報廢處理的整個過程中,對環境帶來最小的影響、對資源利用效率產生最高 價值。並追求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最佳化,確保經濟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綠色供應鏈管理範圍主要包括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和回收物流四大子 系統所構成,如運輸、包裝、儲藏、裝卸、流通加工及廢棄物處理等,採用環保技術,

以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環境污染,據以減少物流活動對環境的衝擊。(Chiang, et al., 2011; Sameer, et al., 2012; Tsireme, et al., 2012) 。

對於綠色供應鏈管理,也有許多學者投入相關研究,Hoshino, K. and K.(1995)發 展一個有關收集回收物品的線性規劃模型;Johnson (1998) 調查十二家北美不同製造 商的有色金屬廢料逆向物流系統;Hu, S., and K. (2002) 運用有害廢棄物的逆向物流模 型找出成本最小化;Nagurney and F. (2003) 分析電子商務供應鏈網絡並發展多重決策 標準的模型;Sheu, Chou, and Hu (2005) 提出一個有關考慮正逆向物流之間權衡的模 型。吳敬慈(2007)則運用供應鏈模型模擬需求確定下之數學規劃。

而結合SIPA及DEMATEL分析方法之運用,對綠色供應鏈模型進行較完善的決策 分析,是本研究的探討方向。

二、綠色供應商指標評估

李樹丞與胡芳(2006)根據綠色供應鏈的內涵和環境管理標準ISO14001系列,設計 出具體的綠色供應商評價指標體系,如下圖4所示。

(23)

圖 4 綠色供應商評估指標體系

資料來源:「基於模糊多層次綜合評價的綠色供應商選擇」,李樹丞、胡芳,2006,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3(3),頁137-140。

Humphreys, McIvor and Chan (2003) 認為企業面對環境壓力時,尤其以跨國企業 必須儘快對其供應商進行環境管理以期維持競爭力,則需由採購方面降低供應商數目 並使其關係更親密、合作更為密切,因而以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評估相關環境績效準則與架構,相關準則及架構如下圖5。

(24)

圖5 AHP法評估綠色供應商之環境績效評估準則與架構

Note. From “Using case-based reasoning to evaluate supplie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erformance,” by Humphreys, P., McIvor, R., and Chan, F.,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5(2), 141-153.

(25)

綠色供應商為符合綠色生產規範,以企業本身現行的管理系統為骨架、將綠色生 產納入管理系統為議題,並將相關環保性要求及做法當作工具,協助企業本身自主的 綠色生產作業管理系統(GPMS),解決企業對應綠色產品要求所遇到的瓶頸及困難,

並提升產業的綠色競爭力。此外,企業透過GPMS可確保持續提供符合規格之零件的 能力,生產符合市場要求的綠色產品;通過GPMS驗證,將可更取信於國際大廠。

綠色供應商評估在管理上有四大功能,分別為環境資訊平台、定價及協商、追蹤 與管制和技術及策略發展等四大項,如圖6所示,其意義詳述如下。(Payman & Cory, 2013; Constantin, Daniel & Antony, 2014) 。

圖 6 綠色供應商指標評估的管理功能

1. 環境資訊平台

建立環境資訊平台是為了要和供應商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已經有很多知名 企業,如SONY、APPLE、INTEL、FORD等公司將傳統的稽核表格,轉換成在網路 上填寫相關資料,要求供應商定期的將公司的綠色生產作業細節與目標透過資訊平台 報告狀況。可以很快速的瞭解供應商內部製程中的環境衝擊、清潔生產技術與綠色技 術等相關資訊,另外也可以掌握公司的環境政策與目標、法規遵守與環境報告書等公 司概況。

綠色供應商績效 評估指標 環境資訊平台

定價及協商 追蹤與管制

技術及策略發展

(26)

2. 定價及協商

GS評估之後,各供應商在各項指標得分上會有優劣,可依此將供應商分級。各 供應商的環境績效好壞可以作為採購時的籌碼,若績效較佳,則談判減價的空間就比 較少,反之則比較高。

3. 追蹤與管制

經過GS評估之後,可以依照環境績效評估的結果加以分類。一般來說大概分成 A、B、C三類。A類為准許供應;B類為暫時准許供應,但必須限時改善;C類為不准 許供應。C級供應商的環境績效差,必須給予環境教育輔導,來提升其環境績效與競 爭力。

4. 技術及策略發展

對於環境績效比較高的供應商,知名企業會和其供應商合作,一起創新與研發。

例如SONY的綠色夥伴(Green partner)就是和其供應商一起合作所產生的新聯盟。

本研究之成果將回溯對應到個案公司在綠色供應商評估在管理上的四大功能,提 供環境資訊平台、定價及協商、追蹤與管制和技術及策略發展等四個方面管理策略之 建議。

第二節 綠色供應商的競爭指標與競爭策略

Noci(1997)認為為了確定供應商是否有符合公司綠色環境的需求,選擇綠色供 應商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1. 依照企業環境目標及策略來訂出產品的重要環境改善策略。

2. 配合現有的供應商、技術及環境法規來決定主要的環境評估標準。

3. 選擇一個決策支援的方法來幫助分析供應商的環境績效。

4. 執行及監控程序。

Handfield, Walton, Sroufe, and Melnyk (2002)利用AHP方法來評選綠色供應商,將

(27)

評選指標分成四個構面,分別為環境管理系統的實施成效、是否有持續符合法規、內 部的控管程序與企業的綠色印象。

Zhang, Knight, Harland, Humby, and James (2007)認為綠色採購與綠色供應商管理 對中大型企業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他們選擇28家公司,實地調查,利用多變量分析來 得到主要綠色供應商的評選標準。

傳統上關於綠色供應商的競爭指標與競爭策略相關研究,有兩個不足之處。第 一,大多數的研究都假設競爭指標之間互相獨立,沒有相互影響關係,也沒有因果關 係。第二,有些研究對於評價指標的權重,假設都是一樣的,沒有差異。

但在實務上,企業在供應鏈的角色不同,其環境績效改善的方法與競爭策略應該 也會不同。若能夠分析公司環境績效競爭的優劣勢,可以幫助公司分配資源的投入,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可以提升公司環境績效。本研究藉由前述文獻探討,詳細敘述有 關於綠色供應商評價指標與競爭策略的討論,擇定供應商的各項競爭指標。

本研究將指標區分成4個構面,共10項指標,各構面包含之指標詳列如下:

1. 綠色製程績效構面:空氣排放、廢水排放、有害廢棄物。

2. 環境管理績效構面:環境管理系統的成效、持續監測與符合法規、健全的內部管 理程序。

3. 綠色管理構面:綠色銷售、公司的綠色形象。

4. 產品綠色績效:產品的回收程度、產品的綠色包裝。

(28)

第三節 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法

一、 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方法理論

重要度-表現度分析法(IPA)首先為Martilla and James 提出相關基本架構並進行 實際運用。最早的使用範例是使用在汽車銷售公司所提供的服務屬性等項目上,它是 一種靠雙參數矩陣分析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各屬性所認定表現出來的重要度和品質 績效表現度之優先排序的量測方法(Martilla and James, 1977) 。也就是使用「重要度」

-消費者所認知感受的重要性和「表現度」-消費者認為實際表現情形的好壞,將目標 勞務或產品的相關特性作優先排序的方法(Sampson and Showalter, 1999) ,分析的結 果可以提供企業本身對屬性表現的現況作出評價,更可以做為日後企業經營發展或改 善顧客現況的參考依據。

此方法係以事前期望之重要度及事後認知之滿意度,平均得分為基礎,繪製一個 二維矩陣,以重要度為X軸、以滿意度為Y軸;就矩陣中各不同點的相關位置,分析 該屬性的重要程度及表現績效,如下圖7。

第二象限 (過度供給)

第一象限 (繼續保持) 第三象限

(優先順序較低)

第四象限 (加強改善重點)

圖 7 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圖

Note. From: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by J. A. Martilla & J.C.James. Journal of Marketing, 41(1), p.77.

(29)

簡言之,IPA 已被認為是簡單且有效的工具,對於如何最有效的運用有限資源達 成最大顧客滿意,是相當有幫助的,這也是此方法被廣泛接受與運用的主要原因。

二、 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方法實施步驟

IPA 分析方法可以分成下列幾個步驟:首先,列出服務項目之所有屬性,並發展 成問卷,讓使用者針對這些屬性分別在重要度與表現度兩方面評定等級,重要度指使 用者對於該屬性的重視程度;表現度則指勞務及服務供給者在該屬性上表現成果,再 則以重要度為橫軸,滿意度為縱軸,以各屬性在重視度與績效水準評定等級為座標,

標示在二維空間的座標中,以平均值為分隔點,將空間分成四象限,而其四個象限之 策略意涵為:第一象限(Ⅰ)表示重要度與表現度的評價皆高,落在此象限中的屬性應 該繼續保持,為其繼續保持區(Keep Up the Good Work);第二象限(I)表示重要度低,

但是表現度良好,此象限的屬性可能是供給過度(Possible Overkill),屬可能是過度供 給區;第三象限(Ⅲ)則是重要度與表現度兩者皆不佳,此象限中的屬性表示改善的優 先順序較低,屬優先順序較低區(Low Priority);第四象限(V)表示重要程度高,但是 表現度不佳,此象限中的屬性是供給服務者應該集中的加強改善區 (Concentrate Area)。

分出四種象限之後,將各個分析因子標註於圖中,視其所座落的象限可得到各種 資源分配的優先次序與選擇,優點是選擇方案視覺化更容易協助作出判斷。管理者應 該把重點放在重要度績效分析矩陣中四個象限,因不同象限位置代表著不同改善的迫 切性 (Martilla and James, 1977)。

三、 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方法之應用

IPA方法提出後,陸續有許多研究者延伸重要度表現度分析的型式,Hollenhorst et al. (1992)進一步將IPA運用在顧客導向的服務品質屬性衡量,繪製成「重要度-表現 度座標圖」作為改善服務品質之應用,結論為:企業應認知到落在第一象限之服務屬

(30)

性屬於在顧客重視的服務屬性上績效極佳,應維持現狀。落在第二象限之服務屬性屬 於在顧客不重視的服務屬性上績效極佳,表示多努力與資金做了不當的使用。落在第 三象限之服務屬性在顧客不重視的服務屬性上績效不佳,可暫時不予改善。落在第四 象限之服務屬性在在顧客重視的服務屬性上績效不佳,應考慮提高服務水準。

Hollenhorst, Olson, and Fortney (1992)認為以IPA的重視度與滿意度之總平均 (Overall Mean)作為IPA二維矩陣座標軸的分隔點,品質屬性的分佈情況將更具判斷 力。

其後有學者將IPA結合其他分析模型整合探討,例如:其中部分學者著重於使用 不同量測概念間皆取得各品質特性之重要排序,如Crompton and Duray(1985)運用排 序交互作用進行修正;Ugur and Donald(2001)運用加權概念代入IPA 二維圖形之中,

以此修正重要性之意義並應用於醫院經營;Tarrant and Smith(2002)將傳統IPA運算中 原本僅以平均值計算觀念,改用標準差進行運算修正。Eskildsen and Kristensen(2006) 整合Taguchi 的損失函數(Loss Function) 的觀念、Kano二維品質模式及迴歸分析方法 於IPA模式中,強化IPA模式的分析能力。吳嘉蕙、李友錚、張志青(2012)整合PZB缺 口分析及IPA分析,應用於檢視銀行服務品質。

而除了直接運用IPA 分析於各產業與領域外,近年來有部份學者也開始嘗試研究 修改IPA 模式,但是基本框架多保持不變(Sampson and Showalter, 1999)。

前述各學者皆對IPA模式之研究有其貢獻,提供各企業作為研擬行銷策略方案之 參考,惟因囿於係對企業本身現況之分析,未能將同業競爭對手之各屬性績效表現列 入,基於此考量,實務上持續有學者提出相關研究。

IPA相關研究發展過程中研究,也有部份學者提出不同於原先假設之看法,

Sampson and Showalter(1999)曾提出三項對IPA 模式之觀察結論:

1. 重要度和表現度之相關係數並非為零,亦即兩者間有互相關聯的關係。

2. 通常而言,客戶所察覺到的重要度和所察覺到的表現度兩者是相反的關係,意味 著當表現度屬性缺乏時,其重要度會更加重要。

(31)

3. 重要度為表現度的因果函數,也就是說當表現度發生改變時,也會連帶使得重要 度一起跟著改變。

Matzler, Sauerwein and Heischmidt (2003)認為可以從屬性表現和整體顧客滿意之 迴歸分析運算獲得各品質特性之重要性。文章亦提出傳統IPA法有兩個爭議為:

1. 品質特性之績效表現和其重要性是獨立的。

2. 各品質特性整體表現和績效表現之間是線性與對稱的。

綜合上述,根據Matzler, Sauerwein, and Heischmidt(2003)與Sampson and Showalter (1999)的研究建議,服務品質特性之重要性不應利用點估計求取;品質特性績效與重 要性之間應為非線性關係。因此,本研究採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以取得相關競爭指 標的重要度及表現度,再運用SIPA繪製管理矩陣,以找出品質改善的方向。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傳統上關於GS的競爭指標與競爭策略相關研究,有兩個不足之處。第一,大多 數的研究都假設競爭指標之間,互相獨立,沒有相互影響關係,也沒有因果關係。第 二,有些研究對於評價指標的權重,假設都是一樣的,沒有差異。本研究整合同步重 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法(Simultaneous Importance- Performance Analysis, SIPA)與決策實 驗室分析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結合成 SIPA-DEMATEL模型。首先,利用SIPA探討個案公司與競爭對手的綠色績效競爭狀 況,接續利用DEMATEL計算綠色供應商綠色績效競爭指標間的相互影響程度與因果 關係,最後提出個案公司的競爭策略。

第一節 同步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法

IPA分析方法可就單一組織自身進行品質特性改善,卻未能針對其他競爭者的品 質特性表現狀況,擬定相對應的市場競爭策略,可能導致企業與競爭者皆使用相同策 略,無法真正因應競爭對手表現來及時改變企業策略與解決問題。

Burns(1986)提出了同步重要度與表現度分析法,認為傳統的IPA方法有其應用上 的限制,沒辦法同時對一位或多位競爭者進行品質特性分析來獲取策略,但在激烈競 爭的市場上,即時適當的對應策略有其必要性,而SIPA能夠同時解決與一個或多個競 爭者的比較。可將同時將重要性、表現度與競爭對手表現三種概念作出分析。

SIPA的基本應用是將欲調查的公司與競爭者作比較,先行選定數個欲探討的指 標,針對調查對象發出調查問卷,得到對於指標的重視程度,以「高(High)」與「低(Low)

」進行區分。接著針對調查對象公司自身表現和競爭對手在各個競爭屬性上個別評 分,以「好(Good)」及「不足(Poor)」與進行區分。最後,可以得到八種的競爭狀態,Burns 分別給予相對應的市場競爭策略,整理如表1。

(33)

表1

同步重要度與表現度評估表

屬性重要度 自身表現 競爭對手表現 同步競爭結果

不足

不足 被忽視的機會

好 競爭劣勢

不足 競爭優勢

好 白熱化競爭

不足 不足 無利可圖

好 假警報

好 不足 虛假優勢

好 無謂的競爭

Burns(1986)對八種競爭狀態所給予相對應之市場競爭策略,分述如下:

1. 被忽視的機會(Neglected Opportunity):

表示該指標的重要程度高,本公司與競爭者表現皆不好,屬於被忽視的潛在性 機會,誰先把握住這種情形,投入資源即有可能掌握住顧客。

2. 競爭劣勢(Competitive Disadvantage):

表示該指標的重要程度高,本公司表現落後於競爭者,因此陷入了競爭劣勢之 中,可能會因此造成重大損失,需要立即進行加強與改善。

3. 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表示該指標的重要程度高,本公司表現比競爭者的表現要好,此為競爭比較優 勢之處,亦即利基之處,需要長期保護與持續。

4. 白熱化競爭(Head-to-Head Competition)

表示該指標的重要程度高,本公司表現跟競爭者的表現都不錯,必須持續表現 優良,不可以有任何輕忽。

5. 無利可圖(Null Opportunity)

(34)

表示該指標的重要程度低,本公司與競爭者的投入表現都不好,意謂這是虛假 的機會,因為顧客並不會因為改善此項指標而變得比較願意購買。

6. 假警報(False Alarm)

表示該指標的重要程度低,競爭者比本公司的表現要來得好,這只是虛假的警 報,因為它並不會影響公司失去顧客,無需做特別反應。

7. 虛假優勢(False Advantage)

8. 表示該指標的重要程度低,本公司比競爭者的表現要來得好,這只是虛假的競爭 優勢,因為無法為公司帶來利益回報,可以考慮將資源回收轉投注在其他方面。

9. 無謂的競爭(False Competition)

表示該指標的重要程度低,但本公司與競爭者都有好的表現,顯示過度競爭,

可以考慮將資源回收轉投注在其他方面。

運用SIPA方法,它不僅針對自身的表現作分析,甚至連競爭者的表現也一併考 慮,除了分析出客戶所重視的指標之外,也同時取得公司與競爭者的表現差異。公司 可以根據比較的結論,提出相對應的競爭策略,分配公司資源的投入。 在Burns(1986) 的研究之後,後續關於SIPA的應用研究陸續提出。例如:Dolinsky(1991)以SIPA進行 健康照護屬性重要性評價與競爭者表現的研究。Yavas and Shemwell(1997)根據SIPA 方法,提出16種策略,以決定不同服務屬性在競爭市場中所採用的競爭策略。Bei and Shang(2006)運用SIPA進行公家與私人銀行、公營與民營加油站的服務特性比較分 析。Lee and Hsieh(2011)運用SIPA分析電信業者的競爭優勢、劣勢與其競爭策略。Tsai, Lee, Wu, and Guo (2013)利用SIPA探討製造企業如何獲得訂單,取得競爭優勢。

使用SIPA方法,它不僅針對自身的表現作分析,甚至連競爭者的表現也一併考 慮,除了分析出客戶所重視的指標之外,也同時取得公司與競爭者的表現差異。公司 可以根據比較的結論,提出相對應的競爭策略,分配公司資源的投入。

在Burns(1986)的基礎上,後續關於SIPA的應用研究陸續提出。例如:Dolinsky (1991)以SIPA進行健康照護屬性重要性評價與競爭者表現的研究。Yavas and Shemwell

(35)

(1997)根據SIPA方法,提出16種策略,以決定不同服務屬性在競爭市場中所採用的競 爭策略。Bei and Shang(2006)運用SIPA進行公家與私人銀行、公營與民營加油站的服 務特性比較分析。Lee and Hsieh (2011)運用SIPA分析電信業者的競爭優勢、劣勢與其 競爭策略。Tsai, et al. (2013)利用SIPA探討製造企業如何獲得訂單,取得競爭優勢。

第二節 決策實驗室分析法

一、決策實驗室分析法理論內涵

決策實驗室分析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 DEMATEL) 是由日內瓦研究中心的)Battelle紀念協會所發展的人文與自然科學計畫。Gabus and Fontela (1973)當初主要目的是藉此試圖解決世界上複雜難解的問題,例如:種族、飢 餓、環保、能源……等問題。當時主要研究領域有三,分別為:(1)研究世界問題結 構;(2)因應複雜的世界問題而分析並發展適應方法(如種族、饑餓、環保、能源問題);

(3)回顧關於世界問題的研究、模式與資料(Gabus & Fontela, 1973; Fontela & Gabus, 1976; Lee, Hu, Yen , & Tasi, 2008)。

DEMATEL的目的是將複雜難解的系統,藉由直接比較品質特性之間的相互關 係,運用矩陣運算求出所有因子間的因果關係與影響強度,透過直接關係圖可以說明 系統中要素間的影響程度及方向,數字表示影響強度,如圖8。並以因果圖將複雜問 題結構化,將所有指標分成因群和果群兩大類,透過量化的品質特性之間相互影響的 程度,協助找出複雜系統中核心問題以及改善方向 (Wu and Lee, 2007; 李友錚、閻鐵 民、蔡志弘,2008;Lee, Li, Yen, & Huang, 2010; Wu, Chen, & Shieh, 2010; Ou Yang, Shieh, & Tzeng, 2013)。除此之外,DEMATEL尚可處理一系列指標內部相依關係 (Gabus & Fontela, 1973;Hori & Shimizu, 1999)。

Lee, Hu, Yen, and Tasi(2008)也提到DEMATEL方法的特點在於運用矩陣運算求出 所有因子間之因果關係與影響強度,並以因果圖將複雜問題結構化,以釐清問題本

(36)

質,進而找出核心問題以及改善的方法。

在運用 DEMATEL 方法時,其中的分析元素須滿足幾項假設,分別為:

1. 需要明確的問題性質:在問題的形成與規劃階段,須清楚知道研究問題是什麼性 質,以便正確設定問題的解決方向。

2. 需要明示問題的關聯度:由每個問題元素開始,表示其與其他元素的關聯度,以 0,1,2,3,4 等數字表示其關聯強度。

3. 需了解每個問題元素的本質特性:對每個問題元素,再針對相關問題做補充說明,

包含同意及不同意的觀點等。

選擇應用DEMATEL將可有效瞭解複雜的因果關係,藉由觀察元素間兩兩影響的 程度,評估量化分析問題其背後所存在之錯縱複雜的關係,再利用矩陣及相關數學理 論計算出全體元素之間的因果關係及影響的強度,最後選擇適當解決方案與計畫解決 主要問題與次要問題的可能策略。多年來DEMATEL已經被廣泛運用來解決不同領域 的各種問題,其相關應用也非常廣泛,包括企業規劃與決策、工業區開發與環境保育 方案評估、分析全球問題群、都市規劃設計、地理環境評估、複雜系統分析評估…等 領域,未來依然極具研究發展性。

二、決策實驗室分析法相關研究

紀岱玲(2006)結合ANP及DEMATEL建立新的評估模式;Wu and Lee (2007) 提出 一個有效的方法,結合模糊邏輯和DEMATEL,分析全球性經理人所必需具備的能 力,促進更好的全球性經理的能力發展;Hsu , Chen, and Tzeng (2007)運用模糊 DEMATEL結合模糊多重準則決策建立客戶的選擇行為模式;Tzeng, Chiang and Li (2007)提出新穎的MCDM模型,並藉由DEMATEL做要素相關分析並應用於e化學習 中;Lin and Wu (2008)運用Fuzzy DEMATEL於解決團體決策的問題。胡秀媛(2008)運 用Kano二維品質模式決定贏得訂單條件的品質屬性及其非線性的影響,並採用決策 實驗室分析法(DEMATEL)分析因果關係與相互影響程度,找出贏得訂單條件的核心

(37)

要項。Lee,Yen and Tsai(2008)運用修正IPA模式結合DEMATEL分析研究台灣某工業電 腦製造商,提供市場策略與製造策略決策的依據,改善顧客滿意度等。Lee, et al. (2010) 使用DEMATEL應用於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 TAM),驗證 DEMATEL應用於TAM的效益。Lee and Hsieh(2011)運用DEMATEL分析電信產業服務 屬性的因果關係,以調整服務屬性的重要度,解決競爭能力問題。Wu (2012)使用Fuzzy DEMATEL探討知識管理的核心執行與核心問題。

本研究將DEMATEL的架構與運算步驟彙整說明如下:

1. 定義屬性特性並建議量測尺度

利用各種工具與方法,如腦力激盪法、專家意見法、文獻探討等,列出可能 影響複雜系統表現的各種屬性並且做定義,即解釋兩兩元素間之互相關係。再建 立元素與元素之間,其兩兩比較的量測尺度。而在量測尺度的選擇方面則並沒有 特別的規範或限定。

2. 建立直接關係矩陣(direct-relation matrix)

若有n 種屬性會對一複雜系統產生影響,則透過相關專家意見,可以將n 種屬性 依照相互影響關係與影響的程度做出n x n 的直接關係矩陣X。在直接關係矩陣X中,

Xij代表屬性i對屬性j的影響程度,而直接關係矩陣X的對角屬性Xii設為0。同時建立 一符號矩陣S,可用以代表正向或負向的影響,分別以「+」號與「-」號表示。









0 0

0

2 1

2 21

1 12

n n

n n

x x

x x

x x

X (1)

3. 計算正規化直接關係矩陣

正規化直接關係矩陣的計算,Lin and Wu(2008)、Lee, et al.(2010)、Lee and Hsieh

(2011)係以列向量和最大者為正規化基準。

定義



 

n

j

xij

n i Max 1 1

 1 (2)

(38)

再將直接關係矩陣X 乘上λ 值,可得到正規化直接關係矩陣 N X (3) 4. 計算直接/間接關係矩陣(direct-indirect matrix)

當 擁 有 已 知 的 正 規 化 直 接 關 係 矩 陣 N 之 後 , 可 再 運 用 單 位 矩 陣 I(Identity Matrix),進而求得直接/間接關係矩陣T,或稱為完全關係矩陣(Total-Relation Matrix)。

2

  

1

lim

    

N N N N I N

T k

k  (4) 5. 計算因子影響度與被影響度

當我們得到直接/間接關係矩陣T 之後,想要計算出某屬性對於其他屬性的影 響、與被其他屬性影響的程度。可先定義tij為直接/間接關係矩陣T 中的屬性特性,其 中i,j = 1,2,…,n 。再以Di為第i列的總和,代表以屬性i為原因,所影響其他屬性的總和;

Rj為第j欄的總和,代表以屬性i為結果,被其他屬性所影響的總和。由直接/間接關係 矩陣T所求得之Di與Rj,皆包含了直接與間接的影響。

(5)

  

n

i ij

j t j n

R

1

,..., 2 ,

1 (6) 6. 計算中心度與原因度:

以上述運算步驟得到 Di 與 R j 值後,可定義:

(Dk+Rk)為中心度(Prominence), k = i = j = 1,2,…,n。

(Dk - Rk)為原因度(Relation) ,k = i = j = 1,2,…,n。

中心度代表此品質特性影響與被影響的總程度,根據此值可觀察該品質特性在所 有問題中所顯現的核心程度。

原因度則表示此品質特性影響與被影響的差異程度。原因度為正,意謂該品質特 性偏向為原因類;原因度為負,代表該品質特性偏向為結果類。

7. 繪製因果圖

 

n

j ij

i t i n

D

1

,..., 2 , 1

(39)

因果圖之繪製係以(Dk+Rk)為橫軸,(Dk - Rk)為縱軸,依照品質特性的座標值而繪 製的二維圖形,運用圖形表達的目的是藉由圖形將複雜的因果關係簡化為易懂的視覺 性結構,決策者可根據屬性所在位置判定屬性應歸屬為原因類或結果類,以及屬性影 響與被影響的程度,並依所屬類別與影響程度來制定適合的決策,以解決問題,如圖 8。

(Dk - Rk)為正值時,屬性k歸屬為原因類,若(Dk - Rk)為負值時,屬性k歸屬為結果 類。當(Dk - Rk)越大時,代表屬性影響其他屬性及被其他屬性影響的程度越大。依照 屬性(Dk+Rk)與(Dk - Rk)的座標位置,可將屬性區分為下列四個種類:

1. (Dk - Rk)為正值、(Dk+Rk)值大:影響別種特性的程度加上受到別種特性影響的 程度,其總和影響屬於高度影響;但以影響別種特性的程度較高,偏向原因類。

代表屬性為原因類的屬性,是解決問題的驅動因子。

2. (Dk - Rk)為正值、(Dk+Rk)值小:影響別種特性的程度較高,但總和影響程度偏 低,屬於低度總和影響的原因類品質特性因子。代表屬性具有獨立性,只能影響 少數的其他屬性。

3. (Dk - Rk)為負值、(Dk+Rk)值大::受到其他品質特性影響的程度較高,影響其 他品質特性的程度較低;但兩者總和影響屬於高度影響,偏向結果類的品質特性 因子。代表屬性是需要被解決的核心問題,但是因為它是結果類的屬性,並非可 以被直接改善。

4. (Dk - Rk)為負值、(Dk+Rk)值小::受到別種特性影響的程度較高,但總和影響 程度偏低,屬於低度總和影響的結果類品質特性因子。代表屬性具有獨立性,只 有被少數的其他屬性所影響。

(40)

第 2 象限

1. 驅動因子,亦具有獨立性,僅會影 響少數其他因子,為管理資源運用 的第二順位。

2. 中心度低、原因度高

第 1 象限

1. 核心因子,此為關鍵影響性因子,

資源運用首重此區。

2. 中心度高、原因度高

第 3 象限

1. 獨立因子,與其他因子互動性低,

單獨控管好此區因子即可。

2. 中心度低、原因度低

第 4 象限

1. 被影響的因子,需改善之,但為管 理資源運用的末順位。

2. 中心度高、原因度低

圖 8 DEMATEL 因果圖中各象限代表之意義

資料來源:謝宜芳(2011)。整合修正後 SIPA 與 DEMATEL 於台灣通訊服務業服務品 質衡量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41)

第三節 結合同步重要度表現度分析-決策實驗室分析法

謝宜芳(2011)將 SIPA 模式及 DEMATEL 整合後,提出服務屬性落於原因度為正 值且中心度愈大的象限中,所應採取之策略,分別敘述如下:

1. 當服務屬性落於市場機會中的「被忽視的機會」,且為關鍵影響因子,代表本公司 需透過有效的品質規劃與改善此服務屬性,以獲取顧客對其服務的滿意優勢。

2. 當服務屬性落於市場機會中的「競爭劣勢」,且為關鍵的影響因子,代表本公司需 將此服務列為改善重點,加強自身的特色,以挽回頹勢。

3. 當服務屬性落於市場機會中的「競爭優勢」,且為關鍵的影響因子,代表本公司除 了持續維持此服務屬性特色外,且需預先掌握市場脈動,才能持續保有此項服務 屬性的優勢。

4. 當服務屬性落於市場機會中的「白熱化競爭」,且為關鍵的影響因子,代表本公司 需提升此服務屬性的競爭力,不可有任何閃失或輕忽,才可同時提升其他被影響 的服務屬性績效。

5. 當服務屬性落於市場機會中的「無利可圖」,且為關鍵的影響因子,代表本公司可 透過行銷策略的運應以推展此服務屬性的特色,吸引顧客的關注,提升此服務屬 性的優勢才可同時提升其他被影響的服務屬性績效。

6. 當服務屬性落於市場機會中的「假警報」,且為關鍵的影響因子,因此項服務屬性 具有基本的顧客群,代表本公司只需維持此服務屬性應有的品質即可。

7. 當服務屬性落於市場機會中的「虛假優勢」,且為關鍵的影響因子,本公司除了需 維持此服務屬性的基本品質,更可思考只要多投入一些資源,服務屬性的成效酒 可在既有良好的基礎上迅速竄升。

8. 當服務屬性落於市場機會中的「無謂的競爭」,且為關鍵的影響因子,代表本公司 只需維持此服務屬性的基本品質,甚至可將此項服務屬性代換掉,將公司資源分 配於規畫新興服務以爭取潛在顧客的青睞。

(42)

SIPA 可以將競爭指標的重要性、表現度與競爭對手的表現三種概念同時分析,

提出 8 種競爭狀態構面。在探討 GS 的競爭指標與競爭策略相關研究,「被忽視的機 會」、「競爭劣勢」、「競爭優勢」、「虛假優勢」這 4 個構面當中的指標,必須進一步 提出來加以討論。

不過,SIPA 方法隱含一個重要的假設,分析個別指標的重要度與公司的表現度 的時候,認為個別指標是互相獨立,不存在因果關係,不會相互影響的。所以使用 SIPA 分析後,必須先確認指標之間的因果關係為何?四大類 10 項 GS 的競爭指標,

可能具有因果關係與相互影響程度,所以第二階段必須加入 DEMATEL 的分析,才 能真正找出綠色供應商的核心競爭指標,提出競爭策略。

本研究提出整合的 SIPA 與 DEMATEL 模式分析綠色供應商的競爭指標,必須 依序討論下列 3 項問題:

1. 以 SIPA 分析個案公司與競爭對手的競爭狀況。

2. 以 DEMATEL 分析競爭指標的因果關係與相互影響程度。

3. 整合 SIPA 與 DEMATEL 重新制定如何提高綠色供應商績效的競爭策略。

(43)

第四章 實證研究結果

本章首先於第一節安排針對研究個案公司X公司進行背景介紹與目前經營類型 及狀況的了解,第二節部分則說明問卷之設計,並依次以同步重要度表現度分析法、

決策實驗室分析法及SIPA- DEMATEL Model探討3家公司綠色績效的競爭指標與競 爭能力。

第一節 個案背景

本研究以某台灣Integrated Circuit(IC)基板(substrate)製造X公司作為個案研究對 象。主要功能為承載IC做為載體之用,並以IC載板內部線路連接晶片與之間的訊號,

主要為保護、固定線路與導散餘熱,為半導體封裝製程中的關鍵零件。IC基板是電機、

電子產品中重要元件,也是高污染的元件。其製程與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s,PCB)相似,加工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電力、水與化學藥水,其所產生的廢水、

廢液及廢棄物等種類繁多,除了含有多種有機性污染之外,更蘊含大量的銅、鉛及鎳 等重金屬,污染強度重大。若不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將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如何降 低IC基板的生產與環境汙染,一直是政府與企業很關注的課題。

台灣地區的電路板發展約略從民國58 年開始由日商、美商先後導入機器設備進 行單面板生產開始,而後經過40年的持續經驗累積,至2009 年底為止,已成為全球 電路板產業的第三大生產國,僅次於中國與日本(台灣電路板協Taiwan Printed Circuit Association, 以下簡稱TPCA,2010)。就2009 年全年度的總和營業產值來看,世界排 名若僅觀察年營收超過1億美元的廠商,全球總共有82 家,台灣佔25家(TPCA , 2010),全球市占率30.48%,顯示台灣目前在此產業頗具競爭力。

在2014 年國內主要PCB上市廠商表現方面,圖9為2014年6月主要PCB上市廠商 營收走勢(TPCA,2014)。

(44)

圖 9 2014 年 6 月主要 PCB 上市廠商營收走勢

資 料 來 源 : 台 灣 電 路 板 協 會 , 2014 , 檢 索 日 期 2014 年 08 月 1 日 , 取 自 http://www.tpca.org.tw/news.aspx?siteid=&ver=&usid=&mnuid=1037&modid=12&mode

=

根據Prismark Laminate Report(2014)資料設算,2013年X公司市占率全球第7名,

Y公司市占率全球第6名,Z公司市占率全球第10名。X、Y、Z是台灣前三大的IC基板 製造業者。

本研究以X公司為個案研究公司,並選取同業中Y公司與Z公司當作競爭公司,探 討3家公司綠色績效的競爭指標與競爭能力,並對X公司提出適當的綠色績效的競爭 策略。

X公司企業願景是成為:『高附加價值、高服務品質、高生產力、注重創新服務 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公司』。長期以全面品質經營(TQM)的理念,重視客戶滿意及品質 至上,持續創新、改善,提升經營績效,有效帶領公司成為領先業界的世界級公司。

並且透過創新綠色思維,發展高階產品及擴充高階產能,堅守對環境永續發展的承 諾,積極運用企業資源,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為員工、股東、社會及所有利害關係人 創造最大的福祉。

(45)

X公司自2012年底開始建設台灣全新紀元IC基板廠,將於2014年下半年起逐步量 產,此專案不只引領公司邁向世界級的精密基板技術,亦將提升公司的品質、製造與 服務競爭力。該公司於2012年首次發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經過第三方驗證單位 (SGS-Taiwan)確證通過,報告書符合G3.1 A+應用等級及AA1000第一類型中度保證等 級之要求,並於該年11月獲得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頒發「2012台灣企業永續報告 獎-新秀獎」,對於該公司長期在永續發展的耕耘給予極大的鼓勵。2013年該公司,持 續改善工作環境、營造友善職場,積極投入照顧弱勢團體,對社會有所回饋,獲得桃 園縣政府評選為「桃園心、就服情~就業金讚獎」金牌獎之殊榮;並致力推動環境保 護、落實綠色企業,該公司桃園載板廠區已連續三年獲得行政院環保署頒發「中華民 國企業環保獎」,全公司更獲得行政院勞委會頒發第七屆「國家工安獎」及台灣永續 能源研究基金會「台灣TOP 50企業永續報告獎-製造業優等」之肯定。

(46)

第二節 個案研究結果

一、問卷設計

本研究計有兩份問卷,兩份問卷都包含4大構面(dimensions)與10個評價指標(指 標)。4大構面為:「綠色製程績效」、「環境管理績效」、「綠色管理績效」與「綠色產 品績效」。10個評價指標則為:a1「空氣排放」、a2「廢水排放」、a3「有害廢棄物」、

b1「環境管理系統的成效」、b2「持續監測與符合法規」、b3「健全的內部管理程序」、

c1「綠色銷售」、c2「公司的綠色形象」、d1「產品的回收程度」與d2「產品的綠色包 裝」。

以綠色供應商評價指標重要度與表現度問卷,調查系統廠商對X、Y、Z三家公司 前述10項評價指標的重要性與表現度。問卷發放時間為2014年3月20日到2014年4月15 日。問卷調查採用7點量尺作為評分方式,「1」表示「非常不滿意」,「7」表示「非常 滿意」,以封閉式的問項進行重要度與表現度的調查。SIPA問卷以購買IC基板的系統 廠商為調查對象,問卷調查對象是20家全球性的公司,填寫問卷人員以採購副總、技 術副總、總經理為發放對象。問卷總計發放20份,回收的有效問卷為18份,無效問卷 2分,回收率為90%,皆為有效問卷。

另外,DEMATEL問卷主要是透過一群專家對於綠色供應商之綠色績效10項指標 提出個人意見。問卷發放時間為2014年4月18日到2014年4月30日。量測尺度採用7點 量表,「6」代表影響程度最大,「0」代表沒有影響,中間分數則按照重要程度依序評 分。問卷調查對象總共14位專家,業界專家是台灣PCB供應商與採購商名錄挑選而 來,學者與環保單位官員是在網路上查找,並徵詢當事人同意。包含購買IC基板的電 子系統廠商總經理6位,IC基板行業總經理 2位、教授4位與政府環保單位官員2位。

由研究者親自拜訪每一位人員,親自說明問卷內容後,交由他們填寫。正式問卷總計 發放14份,回收的有效問卷為14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47)

二、同步重要度表現度分析法研究結果

本研究以問卷統計3家公司的的重要度平均值(5.59)當作標準,以判定每一個屬性 的重要程度「高」或「低」。本研究以3家公司平均的表現度當標準,以判定每一家公 司,每一個競爭屬性的表現度「好」或「不足」。詳細請參考表2。

表 2

綠色供應商10項屬性SIPA分析結果

次 屬性 重要度

表現度

X 公司 Y 公司 Z 公司

三家公 司平均 表現度 a1 空氣排放 高 5.83 好 5.92 好 5.82 不足 5.33 5.69 a2 廢水排放 高 5.92 不足 5.61 好 5.74 不足 5.55 5.63 a3 有害廢棄物 高 5.63 好 5.73 不足 5.47 不足 5.52 5.57 b1 環境管理系統的成效 高 6.25 好 6.28 不足 6.03 不足 6.10 6.14 b2 持續監測與符合法規 高 6.06 好 6.15 好 5.86 不足 5.54 5.85 b3 健全的內部管理程序 高 5.81 好 5.72 好 5.85 不足 5.43 5.67 c1 綠色銷售 低 4.75 好 4.63 不足 4.52 好 4.61 4.59 c2 公司的綠色形象 低 5.06 好 5.12 好 5.01 不足 4.42 4.85 d1 產品的回收程度 高 5.62 不足 4.60 不足 4.63 好 4.73 4.65 d2 產品的綠色包裝 低 4.93 不足 5.12 好 5.24 好 5.22 5.19

平均 5.59

根據同步重要度表現度分析法分析結果顯示,X公司與競爭對手互相比較,

X公司在a1「空氣排放」、a3「有害廢棄物」、b1「環境管理系統的成效」與b2「持續 監測與符合法規」這4個屬性具有「競爭優勢」,這是X公司的長處,需要繼續保持下 去,可以保持更好的綠色供應商綠色績效。X公司在a2「廢水排放」與d1「產品的回 收程度」這2個屬性具有「競爭劣勢」,X公司必須集中資源來提升這2項屬性的競爭 力,才可以扭轉劣勢,改善綠色績效。X公司在c1「綠色銷售」與c2「公司的綠色形 象」這2個屬性具有「虛假優勢」,客戶認為該屬性的重要程度低,X公司表現的比競

(48)

爭者來得更好,這只是虛假的優勢,應該考慮將公司資源轉移到其他競爭屬性上。另 外,X公司在d2「產品的綠色包裝」這個屬性是屬於「假警報」,雖然X公司表現的比 競爭者差,但是客戶認為該屬性的重要程度低,只是虛假的警報,因為它並不會影響 公司的綠色績效。

為了分析X公司與Y、Z公司的市場競爭狀況,所以必須將競爭對手看作是一個整 體,所以本文根據X公司、Y公司與Z公司的市場占有率比率百分比,計算出競爭對手 權重表現度。利用SIPA方法,根據屬性的重要度、X公司表現度、競爭對手權重表現 度,可以將市場策略的分析整理成表3。

表 3

SIPA 的競爭策略分析

次 屬性 重要度 X 公司

表現度

競爭對手 權重表現度

市 場 競爭策略 a1 空氣排放 高 5.83 好 5.92 不足 5.64 競 爭 優 勢 a2 廢水排放 高 5.92 不足 5.61 好 5.67 競 爭 劣 勢 a3 有害廢棄物 高 5.63 好 5.73 不足 5.49 競 爭 優 勢 b1 環境管理系統的成效 高 6.25 好 6.28 不足 6.06 競 爭 優 勢 b2 持續監測與符合法規 高 6.06 好 6.15 不足 5.74 競 爭 優 勢 b3 健全的內部管理程序 高 5.81 好 5.72 好 5.69 白 熱 化 競 爭 c1 綠色銷售 低 4.75 好 4.63 不足 4.55 虛 假 優 勢 c2 公司的綠色形象 低 5.06 好 5.12 不足 4.79 虛 假 優 勢 d1 產品的回收程度 高 5.62 不足 4.60 好 4.67 競 爭 劣 勢 d2 產品的綠色包裝 低 4.93 不足 5.12 好 5.23 假 警 報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bstract -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 Based on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1. Based on the

“fumes / smoke Management”, followed by “waste recycling”, and finally “green energy”. Mean value of the Green restaurant on the degree of cognition are agreeing to

Tan et al, (1998), “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upplier perform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 Management , 34(2) , pp. Frankel,(

Keywords: Standard Hotels, Service Quality, Kano’ s Model,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Social Indicators, Housing Community, Factor Analysis (FA), Fuzzy Exten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This study is conducted according to a Green Buildings Hand Book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Both the carbon neutral index and green quantity index

Keywords:International Meetings and Exhibitions, Service Quality,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