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描摹物像,活現活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一、描摹物像,活現活靈"

Copied!
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描摹物像,活現活靈:

〈詠鵝〉、〈蜂〉、〈小池〉、

〈畫雞〉、〈詠雪〉賞析

招祥麒

2021年11月3日

(2)

一、描摹物像,活現活靈

(3)

《詩˙大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 詩。」說明詩就是情意的表現,當這種情意在心裏的時候,

就是「志」,把情意用語言表達出來,那就叫做「詩」。

詩在文學作品中是最簡練的,是最濃縮的,以期以最少的文 字,將作者心中要敘述的事、描寫的景、抒發的情、說明的 理表達出來。

在詩的發展過程中,有一類稱作詠物詩的,讓人讀來產生

「詩中有畫」的感覺。詩人用文字如畫筆一樣將眼前或想像 之物像描繪下來,「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寫毫芥」

(《文心雕龍˙物色》)。

(4)

詠物詩容易寫得成,因為僅將眼中所見的描寫出來而已,卻 難寫得好。張炎(公元1248年-約1320年)《詞源》中說:

「詩難於詠物,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差遠,則晦而 不明。」

所謂「體認稍真」,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描寫客觀事物的「形

似」上,所詠之物,雖然纖微畢現,栩栩如生,但沒有深遠

的寄託,也不能給人以應有的啟迪。蘇軾(公元1037年-1101

年)指出:「賦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書鄢陵王主簿

所畫折枝〉)便是這個意思。

(5)

所謂「模寫差遠」,就是不能把客觀事物的性格特徵、神情 意態,擘肌分理地描繪出來,而高談神似,侈言興味,就會 變成令人不知所云的啞謎。趙翼(公元1727年-1814年)指出:

「作詩必此詩,乃是真詩人」(《甌北集》卷四十六)也就 是這個意思。

蘇軾和趙翼的說法,並不矛盾,前者強調「神似」,是詩的

更高境界;後者強調「形似」,是詩的基本工夫。

(6)

所以,我們如寫作詠物詩,先求形似,

然後追求神似,詠物而不滯予物,把形 似和神似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使物像

活靈活現。寫詩如是,我們欣賞詠物詩,

帶領學生欣賞詠物詩,亦如是!

(7)

二、〈詠鵝〉、〈畫雞〉、

〈蜂〉、〈小池〉、

〈詠雪〉賞析

(8)

詠鵝 駱賓王

(9)

【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公元640年-?),唐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縣)人,唐代 文學家。與王勃(公元650年-676年)、楊炯(公元650年-693年)、

盧照鄰(公元634年?-689年?)一起,被人們稱為「初唐四傑」。七 歲能寫詩,被目為「神童」。曾經擔任臨海縣丞,徐敬業(公元636 年-684年)起兵反對武則天(公元624年-705年),賓王代他作〈討武 曌檄〉,一時傳誦。

【寫作背景】

駱賓王少負才名,這首詩相傳是他七歲時即景吟詠的作品。

(10)

【文本探究】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曲項:項是頸的後背。彎曲的頸項。

(11)

詩句 提問舉隅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 「鵝,鵝,鵝」三字,究竟是甚 麼意思? 是模仿鵝的叫聲,還是 指出鵝的數量呢?

• 如果是鵝的叫聲,為甚麼不用

「呱呱呱」、「哦哦哦」之類的 狀聲詞?

• 如果是指鵝的數量,究竟有多少

隻?

(12)

詩句 提問舉隅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 「曲項」是甚麼意思?

• 詩句寫「向天歌」,為甚麼不是

「向天叫」?

• 原應是「叫」,為甚麼說成

「歌」?

(13)

詩句 提問舉隅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 「白毛」是指甚麼?

• 「浮」字的意思是甚麼?

• 為甚麼鵝兒浮的是「綠水」,撥 的是「清波」?

• 「綠水」和「清波」都是指潭水,

這樣會讓人覺得重覆嗎?

全詩共十八個字,句式不避長短,具有兒歌的隨意性;末兩句對 偶工整,又使詩歌富於韻味。詩歌雖短,卻有「鵝」、「歌」、

「波」三個韻腳,使人讀來琅琅上口,平添不少詩趣。

(14)

【課堂內外活動舉隅】

• 瀏覽教育多媒體網頁:《古典詩歌集‧詠鵝》

• 網上小遊戲:《古文知多少‧詠鵝》

https://www.hkedcity.net/chigame/index.php?game_id=5a1798f7499f9a8e04ce3ea2&type=ccancient&level=J

• 試依照駱賓王的描寫,加上你的想像和創造,繪畫一幅不少於三隻 鵝的戲水圖。

【延伸名句、名篇閱讀】 (因應學生能力提供) 名句:

•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駱賓王〈在獄詠蟬〉)

名篇:

•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 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15)

蜂 羅 隱

(16)

【作者簡介】

• 羅隱(公元833年-910年),原名橫,字昭諫,世稱羅給事,杭州新 城(今浙江杭州富陽新登)人,唐代文學家。

• 自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開始的十二三 年間,他總共參加了十多次進士試,全部落選,史稱「十上不第」,

並因此改名羅隱。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僖宗光啓三年(公 元887年),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 職。五代後梁太祖開平三年(公元910年)去世,享年77歲。

• 羅隱著有《讒書》及《兩同書》(《太平兩同書》)等。前者對當時 社會進行的揭露和批判相當深刻;後者提出「仁政」,力圖提煉出一 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詩集有《甲乙集》,多諷刺現實 之作,語言通俗易懂,善用口語,於民間流傳頗廣。

【寫作背景】

羅隱生活的那個時代,內則宦官專政,外則藩鎮跋扈,直言之士易招 殺身之禍,所以詩人只好把刺世嫉邪的感情,寓之於草木蟲魚的吟詠 之中,塗上一層保護的色彩。〈蜂〉這首詠物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

(17)

【文本探究】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

(18)

詩句 提問舉隅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

爲誰辛苦爲誰甜。

• 「不論」是甚麼意思?

• 「山尖」是甚麼意思?

• 請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19)

詩句 提問舉隅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

爲誰辛苦爲誰甜。

• 「盡」的意思是甚麼?

• 「占」解作「佔」,佔據、佔 有。那「占」該怎樣讀?為甚 麼?

• 整個環境的風光都被蜜蜂所佔,

真的嗎?請說說你的意見。

(20)

詩句 提問舉隅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

爲誰辛苦爲誰甜。

• 「採花」的「花」,為甚麼說 是「百花」?

• 蜜蜂是怎樣採花的?

• 你知道採花成蜜的過程嗎?請

說一說。

(21)

詩句 提問舉隅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

爲誰辛苦爲誰甜!

• 有人說,「甜」這個字用得極 好,你同意嗎?為甚麼?

• 句中「為誰」出現了兩次,你 覺得重複累贅嗎?

• 如果這句的標點符號要改,你

會怎樣改?為甚麼?

(22)

• 〈蜂〉是一首詠物詩。詩歌首先描寫不論高山或平地,所有美 好風景都被蜜蜂採花釀蜜時所佔據;其後筆鋒一轉,感歎蜜蜂 辛辛苦苦採花釀蜜後,蜂蜜卻被別人奪去。詩歌以「為誰辛苦 為誰甜」作結,意在言外,啟人思考,耐人咀嚼,既讚美蜜蜂 的辛勞工作,不畏艱難,也對牠們的遭遇表達深切同情。

• 本詩前後有很大反差,首兩句寫不論平地或山頂,只要繁花盛 放的地方都被蜜蜂一一佔據,極力鋪寫蜜蜂的張揚。後兩句寫 蜜蜂歷盡艱辛,釀成蜂蜜後卻為他人所有,不知為誰辛苦。詩 人透過前後詩句的巨大落差,使讀者對蜜蜂的處境更為憐憫。

其次,詩歌最後一句既可作為感歎句,慨歎蜜蜂的不幸;也可 以是疑問句,引發讀者思考,反思蜜蜂的處境。

• 詩的語言通俗,形象生動,含意深刻,其中「甜」字用得極佳

,因為「甜」是蜂蜜最大的特點,也能代表美好的成果。詩裏 所寫採花釀蜜的蜂,象徵著在平地高山辛勤耕作的農民,但又 不局限於農民。詩裏含有對一切不勞而穫、坐享其成的剝削者 的不滿,反映了辛苦勞動、勤奮工作的人得不到應有報償的不 平和感慨。

(23)

【課堂內外活動舉隅】

• 蒐集與動物有關的詩歌,與同學一起讀一讀。

• 大家都知道蜜蜂的辛勤勞苦。試寫下你想對牠說的話,與同學分 享後評選最佳的話語。

【延伸名句、名篇閱讀】 (因應學生能力提供) 名句:

•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羅隱〈自遣〉)

名篇:

• 羅隱〈雪〉:「盡道豐年瑞,長安有貧者,豐年事若何?為瑞不宜 多。」

• 虞世南〈詠螢〉:「的歷流光小,飄颻弱翅輕。恐畏無人識,獨自暗

(24)

小 池

(25)

【作者簡介】

• 楊萬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號誠齋。南宋吉州吉水

(今屬江西省)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進士。任永 州零陵丞、太常丞、廣東提典刑獄、秘書監、江東轉運副使等職。

政治上主張抗金,正直敢言。寧宗時因奸相當權,辭官退居,終憂 憤而死,賜諡文節。與陸游(公元1125年-1210年)、范成大(公 元1126年-1193年)、尤袤(公元1127年-1194年)齊名,稱「南宋 四大家」。

• 其詩早年學「江西詩派」,後用心於晚唐詩人,五十五歲忽有所悟,

摒棄諸家,由師法前人到師法自然,經過一段曲折的道路,詩人終 於將詩法從前人的舊套裏擺脫出來,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被嚴羽

(公元?年-約1245年)稱為「誠齋體」

註:「誠齋體」有三大特色:「第一,幽默風趣的情調。這一特點在他的小詩中更為多見。他能將千古常 見的題材寫得詼諧、風趣……第二,新穎奇特的構思。無論是在狀寫物態,還是抒情寫意,他的詩在構思

(26)

【寫作背景】

楊萬里一生據說寫詩二萬餘首,今存詩四千二百多首。就今日存詩數 量而論,在宋代詩人中也算是一位多產詩人。〈小池〉一詩寫作背景 不詳。

(27)

【文本探究】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詩貴創新,又重含蓄,絕句尤其如此。眼前景、口頭語,一經詩人觀 察、 捕捉、醞釀、表述,便情趣盎然,含不盡之意,楊萬里這首短 詩〈小池〉便是如此。這首詩所描寫的對象,本無甚特異之處。也就 是一個「泉眼」不大、 淌著「細流」的「小池」;池邊有樹,「樹 陰」閃現在水中,水面上有剛剛露出「尖角」的「小荷」,而這小荷 尖角已有蜻蜓立於其上。但就是這樣一種隨處可遇、夏日慣見的尋常

(28)

詩句 提問舉隅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 「泉眼」的意思是甚麼?

• 水從泉眼湧出,為甚麼說「無 聲」?

• 「惜」是甚麼意思? 用了這個 字有何好處?

• 這句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29)

詩句 提問舉隅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 「樹陰」是甚麼意思?

• 「照水」是甚麼意思?

• 「晴柔」是甚麼意思?

• 句中「愛」字是甚麼意思?用

得好嗎?

(30)

詩句 提問舉隅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 這句寫了哪些東西?

• 為甚麼以「小」形容「荷」,

以「尖尖」形容「角」?

(31)

詩句 提問舉隅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 「上頭」是甚麼意思?

• 說說最後這句寫了甚麼?

• 想一想為甚麼「蜻蜓」要這樣 做?

這首詩所描繪的泉水、樹影、小荷、蜻蜓均是人們常見的景物, 但詩人

(32)

【課堂內外活動舉隅】

• 看一看海報中《小池》的圖畫,說一說它與詩歌內容有哪些相同或相異 之處。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resources/primary/lang/poster_junior.pdf

• 理解詩歌內容,嘗試畫出《小池》的全景,並寫上全詩。

【延伸名句、名篇閱讀】 (因應學生能力提供) 名句:

• 月子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楊萬里〈竹枝歌〉)

• 霧外江山看不真,只憑雞犬認前村。(楊萬里〈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皋 渡二首〉其一)

名篇:

•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其二:「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 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33)

畫 雞

(34)

【作者簡介】

• 唐寅(公元1470年-1523年),字伯虎,吳縣(今屬江蘇省)人。明代畫 家,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是文學家,與祝允明、

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

• 他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年少時已而有才名,十六歲即考中蘇州府秀才 試第一名,廿九歲時又中鄉試第一(解元);入京參加會試,因牽涉科 場舞弊案被捕入獄,事後黜謫為吏,從此無心仕進,放浪江湖,以賣畫 為生,山水、人物、花鳥他都擅長,工筆、 寫意俱佳,兼善書法,亦能 詩文。

• 唐寅的詩歌口語化特徵比較明顯,雖有太過直白淺陋的不足,但是勝在 一個「真」字,字裏行間流露出的真實和真情,衝出語言格律的藩籬,

足以打動人心。不論是諷刺權貴還是記錄生活辛酸,他的詩歌中永遠有 一份或源於豁達或源於自嘲的俚趣和孩童般的天真。

【寫作背景】

這是一首題畫詩,寫作時間不詳。畫中的雞應該是一隻冠紅羽白、昂首 挺胸,威風凜凜的大公雞。這隻公雞不輕易啼叫,一旦啼叫,千家萬戶

(35)

【文本探究】

頭上紅冠不用裁 ,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 ,一叫千門萬戶開。

(36)

詩句 提問舉隅

頭上紅冠不用裁 , 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 , 一叫千門萬戶開。

• 詩句說甚麼東西「不用裁」?

為甚麼它「不用裁」?

• 「走將來」是甚麼意思?

• 作者用「紅」來形容雞冠,

「雪白」形容甚麼?

• 理解這兩句後,你覺得作者所 說的「雞」是公雞還是母雞?

牠的形象有甚麼特色?

(37)

詩句 提問舉隅

頭上紅冠不用裁 , 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 , 一叫千門萬戶開。

• 詩句說雞「不敢輕言語」,你 認為雞會說話嗎?如果會,牠 是怎樣說?如果不會,那作者 的意思是甚麼?

• 為甚麼雞「一叫」,「千門萬 戶」會打開?

這是一首題畫詩。畫面本是靜態的,詩中呈現的卻是生動的生活場景:

遠遠的有一隻雄糾糾的大公雞正昂首闊步地走過來。頭頂着大紅雞冠,

全身的羽毛潔白光亮,顯得格外神氣。牠不肯輕易開口,因為只要牠引

(38)

• 詩的前半部寫雄雞的外表形象,牠有鮮紅的雞冠,雪白的羽毛,

「紅」與「白」的色彩照應,簡單而明亮,給人精神飽滿,氣宇軒 昂的感覺。「走將來」三字,將牠昂首闊步的形態生動地摹寫出來。

後半部寫雄雞的內在品質,以欲顯先藏的手法傳寫牠的聲音,最後 一句則點出牠真正不平凡之處。雄雞只在早晨特定的時間報曉,其 他時間不會胡亂啼叫,所以牠「平生不敢輕言語」;牠一啼叫,便 是東方吐白,新的一天來臨;千萬人家給喚醒了,開始這一天的生 活。

• 俗諺有云:「雄雞一鳴天下白」,自古以來雞就代表「除舊佈新」、

「送走黑暗、迎接黎明」的吉祥象徵。雞鳴則光明至,以光明勝黑 暗,以正義勝邪惡,民間每以雞來做為辟邪之物。古人更有「風雨 如晦,雞鳴不已」之說,以比喻君子之不畏邪惡。那麼,詩中、畫 中的雄雞,無疑就是詩人的自況。

《 韓 詩 外 傳 》 載 雞 有 五 德 : 「 頭 戴 冠 者 ,文也 ; 足 搏 距 者 , 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

(39)

• 「一叫千門萬戶開」,不但寫出了「雄雞一鳴天下白」這一事實,

同時也帶有神話的色彩。在《玄中記》中說,東南有一座桃都山,

山上有一棵大樹,名叫桃都。樹上有一隻天雞。牠在日出之時 就 會鳴叫,之後全部的雞都會隨之而鳴。詩中氣派不凡的雄雞是不是 天雞呢?這就由讀者自己去想像了。

• 這首詩的語言通俗易懂,明白流暢,讀者可單就字面去理解詩的內 容,亦可結合中國的文化及詩人的經歷去深入探討詩的含意, 為 讀者提供了不同的欣賞層次。

(40)

【課堂內外活動舉隅】

• 理解本詩,聆聽誦讀錄音,配合適當的動作、神態,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chi-edu/recommended-passages/KS1_19_c.mp3

• 蒐集與小動物有關的詩歌,並配上圖畫,上載到校內電子學習平台,與 同學分享。

【延伸名句、名篇閱讀】 (因應學生能力提供) 名句:

•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唐寅〈桃花庵歌〉)

• 難將心事和人說, 說與青天明月知。(唐寅〈美人對月〉)

名篇:

• 唐寅〈言志〉:「不煉金丹不坐禪, 不為商賈不耕田。 閒來寫就青山 賣,不使人間造孽錢。」

• 唐寅〈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般般都在別人家。 歲幕天

(41)

詠雪 鄭 燮

(42)

【作者簡介】

鄭燮(公元1693年-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今江蘇省 揚州市)人,祖籍蘇州。清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乾隆元年(公 元1736年)進士,曾任山東范縣(今屬河南省)、濰縣(今屬山東省)

縣令十餘年,政績清明,頗得百姓愛戴;後因得罪豪商贓官,被誣貪 污,最終黜官回鄉。他在當時已是很有名的藝術家。他的書法以隸、

楷、行三體相參,自稱為「六分半書」。他的畫以蘭、竹、石見長,

隨意揮灑,筆趣橫生。他的詩真率自然,多反映人民疾苦,抒寫落拓 不羈的情懷,特別是許多題畫詩,往往扣題立論,或借題發揮,富有 濃厚深刻的哲理趣味,耐人咀嚼,令人深思;有《板橋全集》傳世。

【寫作背景】

據說鄭燮初到揚州時非常窮困,有一天大雪紛飛,他冒雪外出,路上 遇上一群讀書人在吟詩。他們見鄭燮衣衫襤褸,以為他不懂作詩,便 故意刁難。結果鄭吟出這首詩,令這群讀書人甘拜下風。

(43)

【文本探究】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44)

詩句 提問舉隅

一片兩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梅花都不見。

• 詩的頭三句,作者在數甚麼?

你是怎樣知道的?

• 這三句說出了甚麼情況?

• 「片」字出現了多少次?

(45)

詩句 提問舉隅

一片兩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梅花都不見。

• 前三句寫出大雪紛飛,千萬朵 雪花飄降的景象,為甚麼到了 最後這句,雪花「都不見」了

詩的前兩句,詩人數着一片又一片的雪花,第三句則描繪大雪紛飛,

千萬朵雪花飄降的景象。最後一句,突然寫出無數雪片飛入了梅花叢 中,瞬間不見。

(46)

• 這詩的特點,可歸納為一「奇」字。 詩的標題是〈詠雪〉,但整篇 都沒有出現一個「雪」字,是立意之奇。詩的前三句只是單單數着 眼前千萬雪花飄下的情景,看似平平無奇,但到了最後一句,詩人 筆鋒一轉,奇峰突起,「飛入梅花都不見」,把前面的千萬雪片一 掃而空,是佈局之奇。四句詩句句押韻,可是前三個韻腳都是「片」

字,但讀起來又不覺韻腳重覆,是用韻之奇。再者,全詩無一艱深 字詞,而首三句幾乎全用數字組成,從一至十至千至萬至無數,卻 絲毫沒有累贅之嫌,是用字之奇。

• 梅花耐寒,能於大雪中怒放,自古以來都是堅毅不屈的象徵。詩人 以雪片襯托梅花,展現梅花傲立雪中的圖象,也正是作者高傲不群 形象的投射。這詩之妙,實在令人嘖嘖稱奇,難怪那群讀書人聽罷,

都甘拜下風。

(47)

詩歌仿作 提問舉隅

詠豬

一隻兩隻三四隻,

五六七八九十隻。

千隻萬隻無數隻,

送入豪門口中吃。

對酒

一杯兩杯三四杯,

五六七八九十杯。

千杯萬杯無數杯,

• 這首詩形式從鄭燮來,意念頗 有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 死骨」的感慨。你覺得詩寫得 怎樣?為甚麼?

• 這首詩形式從鄭燮來,意念從 王翰〈涼州詞〉「葡萄美酒夜 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 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來。你又覺得怎樣?

(48)

【課堂內外活動舉隅】

• 蒐集與雪或梅花有關的詩歌或兒歌,與同學分享。

• 理解本詩,把詩歌描寫的景色畫出來。

【延伸名句、名篇閱讀】 (因應學生能力提供) 名句:

•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鄭燮〈新竹〉)

•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鄭燮〈題畫竹〉)

名篇:

• 鄭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 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

(49)

謝謝!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 寫作評講(詩歌) 運用三至五個評講重點賞析同儕創作的詩歌 二 寫作評講(短文) 運用寫作評量表評鑑同儕創作的文章. 三

孟郊(751-814),字東野,中唐詩人。現存詩歌約 500 餘首,多為五言短篇 古詩,沒有律詩作品。孟郊為唐代苦吟詩人的代表,

熱烈、生機勃勃等強烈感受。此詩當然不是寫歸隱,而是描寫女子出嫁時 的喜慶場景,但是,因為詩中有「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二句,陶公在此

孟浩然等所作的詩歌的詩意 譜寫而成,歌詞原文以德文 寫成。香港舞蹈團曾於 2002 年演繹這首作品,並邀請了

運用想像力、形式/技巧表現一個 的夢境 回憶 的一刻,以形式/技巧,表達 的情 景/情緒。. 從評賞

由是觀之,我認為兩篇的抒情 手法並不相似。首先〈蒹葭〉用了 借景抒情的手法,情景交融。作者

這首詩描寫鵝兒在春天浮游的情 景。鵝的頸項又長又彎,牠們伸 長脖子「哦哦哦」的叫,就像放

這首詩描寫鵝兒在春天浮游的情 景。鵝的頸項又長又彎,牠們伸 長脖子「哦哦哦」的叫,就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