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課程目標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課程目標"

Copied!
14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資訊科技教育教學法系列:提升香港學生的資訊素養

(為中學圖書館主任 及 通識科教師而設)

(2)

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就下列各方面啟發參與教師:

1. 了解資訊素養於全球及本港的重要性;

2. 不同持份者於推動資訊素養教育的角色

3. 把資訊素養融入於其任教科目的學與教中;

4. 協助學生有效和符合道德地運用資訊及資訊科技,

並培養他們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及終身學習者;

5. 制訂全校參與的校本課程;

6. 善用社區資源及支援服務,鼓勵學生正確使用網上

資訊;及

(3)

7. 發展學生的相關技能,例如:

• 辨識對資訊的需要;

• 尋找、評鑑、提取、整理和表達訊息;

• 創造新的意念;

• 應付資訊世界的變化;及

• 避免作出缺德的行為,如網絡欺凌和侵犯知

識產權。

(4)

1. 了解資訊素養於全球及本港的重要性

(5)

資訊素養

•資訊素養 (Information Literacy) 一詞最早於

1974 年由 Paul G. Zurkowski 擔任美國圖書館與 資訊科學主席時所提出;

•如何利用圖書館內的 館藏目錄、資料庫系統和網 路上的檢索尋找所需知識

•他將資訊素養定義為 「有能力利用各類的 資訊工

具和資源來塑造解決資訊問題的技術和技能。」

(6)

資訊素養

•資訊素養 Information Literacy 是一種 知識管理 的策略。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資訊素養指導 (Texas

Information Literacy Tutorial, TILT): 資訊素養是

一種「使人能夠更有效地選擇、尋找及評估傳統

或網上資源的技巧」。

(7)

資訊素養

資訊素養 Information Literacy

確認資訊 理解問題所需要的資訊,並籌劃如何尋 獲

尋獲資訊 如何利用圖書館內的分類目錄和網路上 的檢索尋找所需知識

評估資訊 辨別資訊的來源與真偽

應用資訊 對資訊版權的認知及理解

(8)

C.Doyle 對資訊素養定義:

為個人具有從龐大資源中收集、評估及利用資訊的能力。

1. 能認識資訊的需求

2. 能認識正確性與完整性的資訊是做明智決定的基礎 3. 基於資訊需求來陳述問題

4. 確認資訊的潛在來源 5. 發展成功的搜尋策略

6. 利用電腦與其他科技獲取資訊資源 7. 評估資訊

8. 組織資訊予以利用

9. 整合新資訊在已有的知識架構

10. 以批判性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觀點來利用資訊

Final Report of the 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資訊素養

(9)

資訊素養

•香港大學在「發展課堂活動及評估工具通過科學 科/常識科提昇學生資訊素養」研究計劃 ,即引用 UNESCO 的定義: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資訊素養定義為個人必須能 夠識別所需的信息,知道如何找尋、評估信息的 質量,存儲和檢索信息,進行有效地和道德地使 用信息和應用信息,以達至創造和交流知識

(UNESCO, 2008)。"

(10)

香港學生資訊素養 2016

http://www.edb.gov.hk/attachment/en/edu-system/primary- secondary/applicable-to-primary-secondary/it-in-

edu/IL_for_HK_Students_2016(Draft)_Chi_20161116.pdf

(11)

2.不同持份者於推動資訊素養教育的角色

(12)

實施資訊素養的策略或建議

學校領導 (Leadership) – 釐清資訊素養概念

– 推行前應先取得學校教師的一致共識 – 實施資訊素養並非單一科目責任

– 把資訊素養及相關策略融入課程規劃,以配合不 同科目的應用

– 鼓勵學校管理人員 ,包括課程規劃教師、各科主 任,以及教師參與資訊素養工作坊

– 啟發家長認識此項重要措施

(13)

圖書館主任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學校圖書館服務

推動閱讀、提升資訊素養:學校圖書館示例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development/resource- support/sch-lib-services/teaching-resources/fostering-the-culture- of-reading-and-enhancing-info-literacy/index.html

• 嘉諾撒小學

• 藍田循道衞理小學

•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

• 北角協同中學

• 樂善堂余近卿中學

• 屯門天主教中學

(14)

圖書館主任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http://www.hkedcity.net/ttv/mod/ttvvideo/view.php?id=1507

(15)

圖書館主任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http://www.hkedcity.net/ttv/mod/ttvvideo/view.php?id=1501

(16)

研究計劃的建議

香港大學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 (CITE) 「發展課堂活 動及評估工具通過科學科/常識科提昇學生資訊素養」研究計 劃的建議 :

對圖書管理員的建議

1. 提供有關各學習領域的專業支援及資訊素養資源的支援

2. 學校圖書管理員擔當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就是為學生提供 資源以發展資訊素養,以及為教師提供專業支援和豐富的 資料。

3. 研究指出,學校圖書管理員和教師需要加強協作和相互支 持,以促進不同科目中資訊素養的發展。有研究證明,教

師和圖書管理員協同工作,能對學生學習帶來正面的影響,

促進閱讀者的資訊素養發展(Lance, 1997; Zweizig&

Hopkins, 1999)

(17)

研究計劃的建議

4. 研究專項小組建議把學校圖書管理員列為推動全校 資訊素養發展的關鍵人物。通過教師和圖書管理員

之間的互動及協調以處理學生有關資訊素養的問題,

提供有意義的資訊素養活動,並集思廣益,發展教 學策略。

5. 學校圖書管理員也可以採取更積極的角色,幫助學 科教師準備有關在線和離線的教學資源。

(18)

研究計劃的建議

對校長的建議

通過是次的研究,研究專項小組發現,若要計劃推行順 利,學校領導層的支持和協同發展是十分重要,以下是 對有興趣在學校推行資訊素養的校長作出的建議:

1. 全校性模式推行有關使用資訊操守的學習

2. 科技進步為日常生活帶來很多方便,但同時亦引 致不少操守的問題。為了讓學生明白使用資訊的 操守和道德的重要性,我們認為只是學習技術性 的知識是不足夠的,同時亦需要培養學生使用資 訊時的正確態度。

(19)

研究計劃的建議

對校長的建議

3. “評估”和“使用資訊操守”是兩個很重要的資訊素養範 疇。雖然本計劃的一些課堂設計已包含了有關這兩個範疇 的學習活動,例如判辨資料的可信性、學習引用資料的方 式以尊重知識產權、培養良好的上網習慣以防沉迷等等,

但是,這非單靠一些活動就能夠解決這兩個範疇的需要

4. 研究專項小組亦發現中學課程的安排較少彈性,為了讓學 生充分認識及培養有關這方面的知識,研究專項小組建議 以全校性模式推行,而教育局和一些非政府組織都設計了 許多有關的學習和教學素材,教師可以採取不同的模式,

例如專題研習、辯論、戲劇、互動遊戲、比賽等,在各學 科發展及培養學生使用資訊時的正確態度。

(20)

研究計劃的建議

跨學科協作以推展資訊素養

1. 教師在訪問中提及建立學習社羣能促進課程創新的持續 發展。此外也有部分教師認為資訊素養不應只在一個學 科推行,必須要透過跨學科的學習活動才能提供全面的 資訊素養發展。

2. 研究專項小組建議學校以跨學科的模式推行資訊素養,

以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讓學生認識資訊素養的不同範疇,

學校還可推行一個跨學年的整體計劃,讓學生逐步學習 從而獲得全面的資訊素養能力。

(21)

研究計劃的建議

跨學科協作以推展資訊素養

3. 計劃亦建議任教相同科目的老師一起參與協作,以確保 計劃順利推行亦可以帶來正面的作用。

4. 電腦科教師和科任教師之間的合作亦是最為必要的,因 為電腦科教師可提供技術方面的協助,亦可解決使用電 腦室安排的問題。

(22)

圖書館主任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圖書館提供多元與豐富資訊資源,包括館藏、典藏圖書、

期刊、小冊子、各類印刷資料,以及視聽資料待。可支 援個人與團體學習資訊素養所需的教材和資料。

•圖書館可從 “資訊提供者” 轉換成 “資訊素養教育

者”,透過與教師相互合作,幫助培養學生成為具備資 訊素養能力的人

資料來源:王梅玲 謝寶煖(2014):圖書資訊學導論

(23)

透過學校圖書館提升小學生的資訊素養

• 優質教基金計劃「透過Web 2.0推動高小程度探究式專題研習 的協作教學模式」(朱啟華等, 2012 ) ,透過常識科、圖書科、

中文科及電腦科各學科教師的協作教學,訓練學生做專題研習 需要的各種能力。

• 研究發現協作式教學,能更有效推行探究式教學模式。學校圖 書館主任主要負責增強學生的資訊素養,例如:搜索圖書館目 錄及網上新聞資料庫。

學科教師和學校圖書館主任的協作,是有效推行資訊素養教學 活動的關鍵。學校宜創設機會提供如專題探究等真實的情景,

讓學生應用所學。

(24)

圖書館主任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角色 職責 例子

統籌者 • 圖書館為校內一重要的資源中 心,有助培養學生辨別、搜尋 及使用資源能力

• 統籌跨學科學習,與他科老師 進行協作教育

• 由學校圖書館主任作統籌,與他科老師 合作設立閱讀組,成員包括中文科、英 文科、數理科及人文學科代表。)

• 閱讀組負責推廣閱讀,擔當學校圖書館 主任、學務組和科任教師協作之間的橋 樑,讓大家有討論交流的平台,促進了 解和溝通。

(例子來源:樂善堂余近卿中學) 教育者 • 提升學生資訊素養能力及技巧,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 閱讀習慣

• 藉圖書課教授學生如何引用資料來源,

尊重知識版權

• 教導基本的圖書分類法、閱讀策略及媒 體教育等

• 教育學生如何從互聯網或訂閱數據庫中,

評估電子信息

• 評估印刷書籍,期刊和雜誌等傳統媒介 的資料來源

(25)

圖書館主任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角色 職責 例子

支援者 • 與課程發展主任和各科主任協作,

了解各科發展目標。配合校本課程 發展,發揮學習支援角色

• 向不同科組老師推介合適書籍用教 學用途。例如四大名著閱讀、英文 書閱讀計劃等。

• 與他科進行協作,避免重覆教授相 同的知識

• 電腦科負責教授同學使用 Google Sites 各種工具,圖書館課則專注於 網上搜尋技巧及媒體教育等知識。

(例子來源:嘉諾撒小學)

• 支援學生通識發展,以銜接初中課

• 搜購時事資源及相關館藏,為學生

銜接初中通識課程做好準備

• 支援探究式專題研習 • 於館藏方面作出支援,為常識科提 供合適材料,如書目清單等,以供 學生專題研習使用。

推動者 • 主動了解學科教師的需要,再準備有助學科教師授課的資源

(26)

學校例子 (通識教育科)

•聖母書院 「透過學校圖書館與通識教育科協作提升高 中學生的資訊技能 」

•學校圖書館主任參加教育局種子計劃,以圖書館支援中 四學生的獨立專題探究。

•在種子計劃中,圖書館主任編訂教學計劃,與教師共同 備課,並教授學生相關技巧,包括進階資料搜尋技巧、

組織資料、資料分析、內容分析、歸納和比較等。

(27)

學校例子 (通識教育科)

•在種子計劃以後,學校更安排圖書館主任,在中三的專 題研習的課節,教授學生進階搜尋技巧,又在中四的獨 立專題探究課節中,撥六課節予圖書館主任教授「進階 搜尋及資料組織技巧」(**現在有關課節濃縮為三課節,

並在中五進行)

• 該校的中一學生每周亦有一節資訊素養課程。

(28)

學校例子

相關資料: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 development/resource-support/sch-lib-

services/teaching-resources/enhancing-students- info-literacy-thr-sch-lib-act-exp-sharing/index.html

(29)

中學圖書館主任與通識教育科合作計劃

•一群圖書館主任與通識教育科合作,在圖書課/通識教 育課教授資訊技能 ,以協助學生的IES。

•內容可參考:

http://www.edb.gov.hk/tc/curriculum- development/resource-support/sch-lib-

services/teaching-resources/enhancing-secondary- students-information-skills/index.html

(30)

中學圖書館主任與通識合作計劃

•藉圖書課/與學科教師合作的學習活動教授學生如何引 用資料來源,尊重知識版權

•教導基本的圖書分類法、閱讀策略及媒體教育等

•教育學生從不同資料來源(圖書館、博物館 ...) 尋找可信 合用的資料

•教育學生組織及篩選資料

•教育學生如何從互聯網或訂閱數據庫中,評估電子信息

•評估印刷書籍,期刊和雜誌等傳統媒介的資料來源

(31)

3.把資訊素養融入於其任教科目的學與教中

(32)

個案討論 (一)

•荔景天主教中學

•學校電子學習試驗計劃 –

以電子學習模式實踐資訊素養教育於

綜合人文學科

(33)

計劃簡介

–初中綜合人文科及電腦科合作 –第三學習階段

–對像:

•2011/12中一級學生

•2012/13中二級學生

•2013/14中三級學生

個案討論 (一)

(34)

•學生能具備面向 廿一世紀的素質和能力(ATC21S:

Assessment and Teaching of 21st Century Skills Project)

•培養學生掌握 工作工具:資訊素養和運用資訊及 通訊科技能力

•已 人文學科課題為教學內容,令學生更具體掌握 以上的廿一世紀的素質和能力

個案討論 (一)

(35)

人文學科課題

(36)
(37)

計劃推行安排

(38)

計畫理念

•根據香港大學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CITE)所 訂定之資訊素養範疇,共分成「定義、獲取、評估、管 理、整合、創建、交流及資訊操守」八個範疇

•而這八個範疇正正緊扣著香港課程發展所強調的九大共 通能力─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能力、批判性思考 能力、運用資訊科技能力、運算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及研習技能

•本計劃透過嶄新理念架構,透過八個資訊素養元範疇連 繫不同共通能力,培養學生掌握二十一世紀的學習能力

(39)

協作模式

(40)

計劃內容

https://sites.google.com/site/newfangledorbitofelearning/

(41)

4.協助學生有效和符合道德地運用資訊及資訊科

技,並培養他們成為負責任的公民及終身學習者

(42)

《經濟學人》:「後真相政治」

謊言的藝術:

新媒體時代的後真相政治

(20160911 經濟學人)

(43)

2016 年度詞彙

•《牛津英語詞典》定義:

•後真相(Post-truth)是指「客觀事實較訴諸情感及個 人信念對輿論影響更少的情況。」

•這個詞語在2016年被選為年度詞彙(Word of the Year 2016)

(44)

後真相年代/政治(Post-truth era/ politics)

•2010年由美國自由派博客所創,專指保守派漠視氣候變 化事實。

•美國的保守主義者,特別是那些與能源業有關的既得利 益者,開始關注減排政策對能源業的影響,並且猜疑這 些環保人士是「綠皮紅底」的共產主義者。

•為了阻止環保主義者,共和黨人倫茨(Frank Luntz)定 下了一個策略——質疑科學家對於全球暖化的共識,堅 稱科學界內部有人反對全球暖化的存在。

•就這樣,全球暖化就由一個「真相」降格至一種「觀 點」。這就是「後真相政治」的起點。

(45)

•《經濟學人》稱,「後真相政治」已成各國政 界的新常態。

•在後真相時代中 真相淪為次要,人們不再驗證 或質疑政客的言論是否屬實,重要的是「感覺 真確」。

•政客說謊不再是為了瞞騙,而是 鞏固目標群眾

的偏見,換取共鳴與支持。一旦出現反對聲音,

只會加劇己方陣營的敵我對立心態,衍生各種 陰謀論,令偏見更難被推翻。

後真相年代/政治(Post-truth era/ politics)

(46)

後真相年代/政治(Post-truth era/ politics)

•美國總統候選人 特朗普被視為後真相政治的代表

•他聲言總統奧巴馬並非在美國出生,最近又稱他是 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的「創辦人」,克 林頓夫妻則是殺人犯

•非黨派機構PolitiFact今年6月發表報告,檢視特朗 普言論,發現六成屬全錯,僅有3%完全是真的。

•儘管其誑論毫無根據,但無損特朗普支持度,反被

自感遭精英階層剝削的民眾視為挺身抗爭的證據

(47)

•英國脫歐公投兩派亦存在以誇張說法誤導選民

•英國脫歐公投後,針對脫歐派種種 不實宣傳,英 國論者亦用上這字眼。至於英國脫歐的成功,也 是因很多選民烏龍地以為他們若不做,將立刻被 迫從土耳其接收一大群中東難民。

•脫歐派不斷聲稱英國平均每周向歐盟「進貢」3.5 億鎊(約40 億港元)的謊言,

•民調顯示近六成選民投票時傾向 根據直覺而非事實 判斷。

後真相年代/政治(Post-truth era/ politics)

(48)

•反疫苗人士,甚至未來一國之首特朗普Donald Trump,

均指控疫苗會引致自閉症或者會危害健康(沒有證據支 持)。

•即使是科學家和傳媒多番驗證,及多次指出當中的證據 其實是虛構 ,都不影響他們繼續無的放矢。

•這類投機人士不會認真求證,為達到目的,會不惜以謊 言包裝,由此向大眾「販賣恐懼」;並從出版書籍、銷 售「自然產品」或者是從講座中獲利。

•其中,美國反疫苗運動已引致原來 4 種已受控疾病捲土 重來,威脅所有人的生命。

後真相年代/政治(Post-truth era/ politics)

(49)

•理想的政治應建基事實

•在過去無論是普通的謊言還是只為搗亂的「後真相」謊 言,都會有擁有公信力的傳統媒體公開糾正。

•《經濟學人》稱,後真相政治源於民眾對主流傳媒、精 英階層甚至專家等建制失去信任。

•Ipsos MORI 新近民調指出,英國人認為髮型師甚至路 人較商業領袖、記者、政府官員等可信多一倍,無人再 對「真相」有專利。

•社交網絡冒起,網民藉以接收及分享資訊,大量未經考 證消息迅速散播;社交網絡傾向將類近想法者結集,令 資訊變得單一封閉

後真相年代/政治(Post-truth era/ politics)

(50)

•但隨著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的興起,慢慢成 為市民汲取新聞資訊的主要渠道,「圍爐取暖」

(homophilous sorting)現象十分常見,甚至成了常 態。

•網上的交友圈通常由相近價值觀的人所組成,舉目所見 都是同聲同氣的人。隨著社會愈加撕裂,一言不合就

「Unfriend」的情況十分常見,令「圍爐取暖」的情況 愈加嚴重。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同意見的網絡群體,就只會聽到對 自己觀點有利的資訊,從而認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

相」,對方看到的就是「謊言」。在這種網絡環境下,

自然難以談起「社會共同相信的真相」。

後真相年代/政治(Post-truth era/ politics)

(51)

•Google和Facebook等使用演算法決定放什麼新聞給用 戶瀏覽,亦令「圍爐取暖」的情況更為嚴重。

•由於Google及Facebook使用的演算法根據用戶之前瀏 覽的網頁及新聞決定將會向用戶投放什麼新聞資訊,

Facebook和Google最後變成了一面回音牆。

•更嚴重的是,經過幾次爭議後,Google和Facebook拒 絕再承擔審查新聞真偽的責任。新時代的人將社交媒體 視為傳媒,但社交媒體卻拒絕承擔傳媒的責任。

後真相年代/政治(Post-truth era/ politics)

(52)

•《華盛頓郵報》主編巴倫(Martin Baron)今年5月演 說曾談及民眾拒絕接受相反資料的現象,指出人們輕易 便將主流傳媒傳播令他們感到不舒服的事實視作詭計,

「謊話被視為真實,陰謀論在大量的謊言中紮根……當 我們連最基本的事實也無法有一致看法,我們如何能擁 有有效的民主制度?」

後真相年代/政治(Post-truth era/ politics)

(53)

•《經濟學人》稱,跟專制國家 相比,民主國家雖能依靠獨立 司法制度、教育等工具抗衡謊 言,

•有關「後真相政治」的論述,

本身就反映了「後真相政治」

這個概念的特徵——真相與觀 點,不應混為一談,但有時又 似乎真的很難輕易定分界。

後真相年代/政治(Post-truth era/ politics)

(54)

•科大校長陳繁昌:時下年青人在互聯網世代要保持個人 資訊素養的重要性。

•他認為學生應該具備批判思維,小心唾手可得的互聯網 資訊,不應只接受單一觀點或立場,更不應盲從附和,

以免被人錯誤引導,甚至刻意煽動。

後真相年代/政治(Post-truth era/ politics)

(55)

青協媒體輔導中心舉辦「新媒體素養教育研討會」及 公布調查結果 (12/2016)

調查發現近三成青少年不論資訊真假都會分享, 近三成認 同網絡世界是一個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 建議加強媒體素 養教育,培養青少年分析能力

青少年熱愛社交媒體,若果運用得宜,瀏覽網上資訊並能 夠作出理性思考,相信可以增長不少知識。香港青年協會 媒體輔導中心公布「青少年網絡素養問卷調查」結果,在 受訪的1,855位中一至中六學生中,近五成(48.1%)受

訪學生從未發現自己讚好或分享的網上圖文是虛假;不過,

亦有近三成(27.6%)表示不論資訊真假都會讚好、轉發 及分享。

(56)

上述調查以便利抽樣自填問卷形式,於11月成功訪問全港

1,855位中一至中六學生,了解他們的網絡行為、網上私隱及網 絡態度。調查結果顯示,在社交平台未取得當事人同意下,逾 四成半(46%)受訪學生經常或間中被人標註;逾二成半

(26.6%)則會標註他人;兩成一(21%)會截取及分享與他 人的對話內容及圖片。

此外,逾六成(61.4%)受訪學生在社交平台上載資訊時,會 作出私隱設定。受訪學生對保護個人私隱有一定意識,卻相對 忽略尊重別人的私隱。網上行為方面,逾三成半(36.6%)受 訪學生從來不會封鎖、移除或檢舉虛假資訊的發放者或網站;

逾兩成 (21.9%)不時在社交平台上結交陌生人。

青協媒體輔導中心舉辦「新媒體素養教育研討會」及 公布調查結果

(57)

調查結果顯示,近四成(37.6%)受訪學生同意「在網上 公開的資訊,其他人都可以隨便使用」;近三成半

(33.8%)則同意「在網上轉載資訊時,資訊的趣味性比 真實性更重要」。此外,同意「網絡世界是一個可以為所 欲為的地方」及「網上世界誠信不重要」,分別佔近三成

(28.7%)及一成五(15.6%)。

香港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單位主任吳錦娟表示,調查結 果反映青少年在尊重網上私隱、分析及分享網上資訊,網 上操守及應有態度等各方面的意識仍有不足。他們欠缺明 辨資訊真偽的意識,容易被虛假網上資料誤導,如果不論 真假便隨意分享,無意中助長誇張失實的網絡謠言。

青協媒體輔導中心舉辦「新媒體素養教育研討會」及 公布調查結果

(58)

她分析指,雖然部分青少年具有保護個人網上私隱的意識,但在處 理牽涉他人的資訊過程中,容易忽視尊重他人的私隱,因而出現未 經同意下分享圖片、標註他人及截取對話的行為,更甚者有態度及 價值觀偏差,誤以為守法、誠信及責任等在網絡世界均不重要。

青少年不再是被動地接收網上資訊,同時也是網上資訊的提供者,

是創建網絡世界的一分子。故此,青少年的媒體素養相當重要,值 得老師前線工作者及家長關注,向青少年加以引導。吳氏建議加強 媒體素養教育,透過有系統及持續的課程,培養青少年分析能力,

判斷資訊真偽,辨別網絡危機及建立應有的價值觀,才能在訊息紛 亂的網上世界獲益更多,善用網絡發揮創意,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青協媒體輔導中心舉辦「新媒體素養教育研討會」及 公布調查結果

(59)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旗下的Visible Thinking計劃提出 了「紅燈、黃燈—真相警示」(Red Light, Yellow

Light for Truth)的教學活動設計

•幫助學生增強對判別資訊真偽的敏感度,培養他們的傳 媒素養(Media Literacy)。

•首先在課堂中著學生閱讀一篇評論文章、新聞報導、廣 告、或整頁報紙,圈出對其真偽有懷疑的部分,用R字 代表極度懷疑,用Y字表示一般懷疑(R代表亮起紅燈,

Y代表亮起黃燈)。

(60)

•然後比較學生標示相同和相異的段落,著學生解釋為甚 麼作出這樣的標示。

•最後綜合分析學生的答案並介紹常見的謬誤。

•http://www.visiblethinkingpz.org/VisibleThinking_html_files/0 3_ThinkingRoutines/03f_TruthRoutines/RedLightYellowLight/

RedLightYellowLight_Routine.html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

(61)

內容農場(Content Farm)

•網絡資訊參差錯落,特別是來自內容農場

(Content Farm)的網絡文章,經常撰寫虛假、

誇張,甚至是無中生有的文章,當真相流出網絡,

以吸引只看標題的網民,推高點擊率去換取廣告 收入

• Content Farm 內容虛假、抄襲但卻貼近民情,所

以是容易令人輕信,為了謹慎以後不能再胡亂分

享這些網絡文章。

(62)

港產手機App 幫你分辨假新聞

內容農場檢查器

(Android)

(63)

5. 制訂全校參與的校本課程

(64)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實施模式

• 實施資訊素養並非單一科目責任,相關的課堂調配及 校本內容需共同協調

• 跨學科及跨課程的相互配合,如 – 圖書館科

– 資訊科技

– 德育及公民教育 – 語文科

(65)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跨學科及跨課程的相互配合 (例)

閱讀科 • 培養學生尋找及使用資訊的能力,包括使用公共圖書館及電子資 源等。

• 分辨第一手及二手資料

• 評估資料來源 (包括公眾傳媒、各類印刷及電子文本) 的可信及客 觀性

資訊科技 • 培養學生網上搜尋資訊的能力與技巧,例如使用關鍵字搜索

• 評估網上資源的可信程度

• 培養學生以合乎道德的方式搜尋、使用、發佈及辨別資訊的能力 德育及公

民教育 • 與學生探討版權問題及網絡欺凌等問題,為學生建立正確價值觀

• 以合乎道德及合法的方式使用各類平台

• 認識知識產權及隱私的監管法例,並尊重有關機構政策 語文科 • 教導學生運用引證方式(如APA及MLA等) 引述資訊來源

• 校對、編輯、修訂草稿等技巧及注意事項

(66)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課堂實踐

除提供充足的支援,校方亦可與其他具經驗的學校合作,

相互分享推行資訊素養的經驗

– 安排參觀正在推行資訊素養或具經驗的學校 – 與其他具經驗的同工分享及交流心得

– 於教師發展日舉辦活動,讓教師汲取學習資訊素養的 實際經驗

(67)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 2012年ACRL修訂了〈Characteristics of Program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that Illustrate Best Practices : A Guideline〉,說明資訊素養課程所應包括要件,並希望 著過指南,幫助學校規劃、評鑑、改善資訊素養課程。

• 文件詳述了實行資訊素養時,校方從定立目標至評估方法 的建議

(68)

課程任務 (Mission)

 定義資訊素養

 與高等教育資訊素養能力 (ACRL) 標準一致

 以圖書館的使命為基準,符合學校校方設定目標

 結合相關持份者,反映他們的貢獻和預期效益

 促進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69)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課程目標 (Goals and Objective)

 確保圖書館與校方目標一致

 建立可衡量的成果評價程序

 考慮相關持份者的加入

 明確提出跨學科課程整合的資訊素養,為學生設立一 個具持續性的學術追求態度及有效的終身學習動機

 透過教育發展及培育學生資訊素養技能

(70)

課程規劃 (Planning)

 落實及調整所列的八個範疇於課程內容

 規劃可預見的困難和挑戰,並制定解決方法

 考慮是否與圖書館、相關學科、各持份者、資訊技術規 劃及預算連結

 結合環境掃瞄結果,預視課程、相關系統有否銜接各層

 依優先順序處理人力、技術及財政資源,並考慮行政和 體制的支持

 鼓勵學校圖書館主任,教員和管理人員於初始階段已經 合作

 讓館員擔任領導角色以擴大規劃,包括培訓和發展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71)

行政支持 (Administration Support)

 分配資訊素養的領導和責任予相關持份者,包括 學校圖書館主任、教師、員工,甚至學生

 協作或策略規劃、行政政策和程序

 提供資金確保持續支持,包含教學設施、合適技 術、導師水平等

 獎勵與表揚參與的教師對資訊素養課程的貢獻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72)

課程銜接 (Articulation within the Curriculum)

 配合課程級別以辨識課程需要的能力範圍,即課程 深度及其複雜性

 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

 配合實際需要,確保課程能將各資訊素養能力項目 融入學科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73)

協同合作 (Collaboration)

• 由學科教師、圖書館員、教學助理、管理人員和 其他課程人員合作資訊素養課程,確保課程與學 科內容一致

• 給予各持份者有效的溝通管道

• 專注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及學習能力

• 開設涵蓋課程內容與學生學習經歷,以促進資訊 素養學習成果

• 在規劃、執行、評估學生學習及檢討課程安排的 各種階段,均實施協同合作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74)

教學法 (Pedagogy)

搭配使用相關適當的資訊技術和媒體資源,

透過合作和體驗式學習以提升學習效果

促進批判性思維

植基於學生現有知識、課程作業和職涯目標

考慮資訊素養課程作業適合於學科課程和課程水平

培養學生成為獨立終身學習者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75)

人力配備 (Staffing)

 從學校圖書館主任、圖書館工作人員、管理人員、課程合 作人員、教學技術專家、學科教師至其他課程人員多種人

 與他人合作,相互支持對方的學習發展

 資訊素養課程人員需要具備教學、課程發展、學生學習評 估和修改資訊素養課程的專長知識

 支持資訊素養和終生學習

 足夠人力以支持該課程的任務和工作量

 定期進行課程品質評信以改進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76)

推廣服務 (Outreach)

 清楚定義和描述課程予目標對象

 編製和分發宣傳材料

 使用各種傳播方法,包括正式及非正式網絡和媒體

 提供工作坊和課程給資訊素養課程相關人員

 透過與持份者分享資訊、方法及計劃,以提升資訊素養

 確認並接觸校內外相關團體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77)

評鑑 (Evaluation)

發展課程規劃、評鑑與修訂程序

評鑑會議配合資訊素養課程目的和目標

整合課程和課程評估、評估機構和區域/專業認證計畫 包括短期評鑑、縱向評鑑等

學生學習成果評鑑

採用事前和事後結果評鑑方式

著重學習者的表現、知識獲取以及態度評鑑

評估學習者課程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成果評鑑可包含學習者、同儕與自我評鑑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78)

課程領導推動資訊素養的角色

質素保證

 提供培訓予未接受正式資訊素養訓練的教師、缺乏資訊素養教 學經驗的教師及職前教師,從而提升同工對培育資訊素養的能

 延長進修時限,減輕教師壓力

 設計具彈性的培訓計劃,讓教師自行組合進修內容

 使用網上教材,以減少教師額外上課時間

 盡量提供面對面授課的成效

 種子教師計劃

 讓少數老師參加培訓課程,然後回校擔任校內培訓人員

(79)

資訊素養學習成果

•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判斷所需資訊的範圍,找出資訊所在。

•能夠運用資訊解決問題及作出適當決定

•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分析所收集的資訊,提出新的觀點或 見解。

•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以批判態度評估資訊,將新概念與本 身知識融匯貫通。

•擁有資訊素養的人,明白資訊處理是耗時費力、不斷重覆的 過程。

•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計劃及監控查詢的過程

(80)

資訊素養學習成果

•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思考及控制查詢的過程。

•擁有資訊素養的人,明白自主閱讀增添個人樂趣,有助終身 學習。

•擁有資訊素養的人,明白資訊處理技能及獲取資訊的自由是 知識型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

•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積極投入學習社群,作出貢獻。

•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了解及尊重使用資訊的道德、法律、

政治及文化意義。

資料來源:https://goo.gl/FRJtfz

(教育局:香港資訊素養架棘:資訊年代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

(81)

資訊素養學習成果

期望學生:

可依據過往對「已具備的知識」及「想獲得的知識」的 了解而行事,從而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知識

 恪守道德規範,如:

不會在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抄襲別人的作品內容

清楚理解侵犯版權問題,並不會明知故犯

如在網上發佈未經授權的影片、音源及作品

成為良好的數碼公民,並願意終身學習

(82)

資訊素養評估方法

•資訊素養評核旨在發展學習者於不同科目的學習能力,

以反映資訊素養措施的最終學習成果,因此應採用形 成性及進展性評核方式。

•資訊素養是有關學生個人認知層面及情感層面的能力 發展,相對主觀,側重衡量個人的素質,故採用語言 描述學習成果實無可避免

(83)

資訊素養評估方法

•採用持續評核

以年度或學期作為分界點,持續性地就學生於過往活動/課 業/專題研習等表現作評核,如有否適當地引用網上資料等

•運用評分指標持續評估

由多位教師參與評估

不計算最高及最低的分數

計算平均分評估學生的水平

•安排多位評核員各自評核,以令過程更為客觀

•組合自我評估、同儕評估及教師評估

(84)

學生應在開放式環境下接受評核

如能夠接觸互聯網或圖書館等公開資源

透過完成指定任務,了解學生於應用資訊素養方面的 能力

利用面試的方式,評核學生的資訊素養

資訊素養評估方法

(85)

透過專題研習培養學生資訊素養

每學年訂立專題研習主題,再按照學生興趣和能力 訂立議題

由中一至中三,由個人、社會、國家到全球

通過進行專題研習,培養學生資訊素養能力

帶組老師需要接受資訊素養的培訓

學校要定立適當空間作處理

(86)

評鑑學生資訊素養能力

(87)

台灣、香港、新加坡資訊教育課程與教學資源比較表

(88)

台灣、香港、新加坡資訊教育課程與教學資源比較表

(89)

6. 善用社區資源及支援服務,鼓勵學生正確使用網上資訊

(90)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全健中心」

http://ywc.hkfyg.org.hk/page.aspx?corpname=ywc&i=4070

(91)

•青協:做個智Net的

http://mcc.hkfyg.org.hk/page.aspx?corpname

=mcc&i=8246

•青協:Be NetWise新媒體素養教育

(92)

香港青年協會「 關心一線 2777 8899」

督導主任徐小曼

(93)

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

http://www.hkfws.org.hk/

(94)

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

http://healthynet.hk/

(95)

7. 發展學生的相關技能,例如:

• 辨識對資訊的需要;

• 尋找、評鑑、提取、整理和表達訊息;

• 創造新的意念;

• 應付資訊世界的變化;及

• 避免作出缺德的行為,如網絡欺凌和侵

犯知識產權。

(96)

Google Searching 高階搜索

https://www.google.com/advanced_search

(97)

Google Searching 高階搜索

https://www.google.com/advanced_search

(98)

YouTube EDU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3yA8nDwraeOfnYfBWun83g

(99)

Google Keep

https://keep.google.com/

(100)

http://maps.google.com

Google MAP

(101)

Mindmup

https://drive.mindmup.com/#

(102)

Voice Assistant

https://assistant.google.com/one-assistant/ http://www.apple.com/ios/siri/

(103)

共享創意

https://creativecommons.org/

(104)

http://www.rthk.org.hk/creativearchive/index.html

共享創意

(105)

不同形式的網絡欺凌

•網絡欺凌一般指涉及利用電郵、網頁上的圖像或文字訊 息、透過網誌、聊天室、討論區、在線遊戲 網絡、流 動電話或其他通訊科技平台而對他人作出的欺凌行為。

•網絡欺凌包括騷擾、抹黑、披露他 人在現實世界的身 份、誣陷、假冒他人、欺詐及排斥他人的行為。

•無論是兒童或是成年人,都可能會成為網絡欺凌的受害 者。

(106)

不同形式的網絡欺凌

•各種形式的網絡欺凌都可能會對受害者造成極大困擾,

而在極端情況下, 更可能會最終導致自殺的悲劇。

•像現實世界中的欺凌者一樣,網絡欺凌者有時會嘗試游 說或威迫其他人參與欺凌。不同的是,網絡欺凌者可在 網上隱藏他們的身份,而不需如傳統欺凌者般親身運用 武力或社交本領來達到目的。

•網絡欺凌者更可利用即時通訊科技對受害者作出持續而 不受地域限制的攻擊。因此,我們通常難以有 效地遏止 網絡欺凌的發生。

(107)

網上分享資訊的風險

•你並

不能

透過簡單的「刪除」鍵徹底刪除你在網上披 露的資訊。即使你後悔在網上發出一篇即興 的評論,並 在張貼後一小時內把它刪除,但已經為時已晚,這篇評 論可能已被大量傳閱。

•例子: 一名準新娘在社交網站發表對結婚賀禮不滿的言 論。不久之後,大批網民批評她的態度,並公 開她的婚 禮日期及地點。她因此承受極大壓力並為自己的言論公 開作出道歉。

(108)

網上分享資訊的風險

• 你或會在網上張貼訊息、資料或相片前三思,並只限「朋友」

查閱,但你卻

不能

控制他人在網上分享該資訊。你的朋友 在其帳戶或網站轉貼你的訊息前未必會徵求你的同意或通知 你。

• 例子 : 一名女子在網上向朋友發訊息,抱怨遭男友拋棄。

她指控前男友曾把她推落樓梯,引致她受傷。 結果,她在網 絡世界上的所謂「朋友」為表示支持她,在網站展示她前男 友的個人資料,包括姓名、 相片及住址。

• 該名「被指責者」為逃避指責因而缺課數天,及後在電台節 目澄清有關指控是沒有事實根據的。部分網民其後在網上張 貼該名女子的個人資料,聲稱為她前男友報復。

(109)

網上分享資訊的風險

•一般消費者均可負擔購買具上網功能和高質素攝錄鏡頭 的智能電話。智能電話用戶時常可拍攝公眾地方的所見 所聞並上載至網上。

•不論你是否情願,你偶爾的失禮行為都可能會被拍攝,

不斷被取笑或挖苦,你也可能因此成為「網絡紅人」。

•眾所周知,有些網上論壇的成員擅於 為片段中人物

起底

」。即使你或你的朋友只是在不同網站留下零 碎資料,別人亦可在你不知情下,從各種途徑匯集所有 關於你的資料。

(110)

• 例子 : 兩名巴士乘客因座位問題而發生爭執。爭執的過程被另一 名乘客以智能電話拍下,並在網上分享有關片段。

• 其後網民揭露該兩名乘客的身份,公開他們的姓名及電話號碼,

結果令該兩名乘 客面對巨大的壓力。大多數的網上論壇充斥對該 兩名乘客的批評。

(111)

網上分享資訊的風險

•你在網上所說的話或分享的資訊可受到關注及批判,程 度遠超你的想像。網絡欺凌者或會以網絡公義為名,將 你分享的資訊作出點名批評。

•他們會對你的網上言論或行為進行審判,並作出裁決。

但常見的是「攻擊者」最後亦可能會變成受害者。

(112)

網上分享資訊的風險

•網絡欺凌者亦可能會假冒受害者,並盗用受害者的社交 網絡帳戶,向受害者「朋友」名單上的朋友及家人發出 冒犯、騷擾、不恰當的訊息或「恐嚇侮辱」電郵。

•例子 : 一對情侶交往不久,共用男方的社交網站帳戶 的密碼。結果,該女子從男友的社交網絡活動紀錄中發 現他有其他感情關係,而她事前並不知道。該女子感到 失望,於是假冒男友向他的前女友發出騷擾訊息。

(113)

網上分享資訊的風險

•網絡欺凌者或會蓄意觸怒受害者,令他們以激進或冒犯 性的言論回應。當受害者如此回應時, 網絡欺凌者會 在其社交網絡或聊天螢幕按鍵通知網絡服務供應商,舉 報受害者的帳戶有令人反感的內容。

•例子 : 一對夫婦離異。雙方在一個網上論壇互相洩憤。

雙方均有其支持者。他們具攻擊性的言論遭對方向網絡 服務供應商舉報為不恰當,雙方的帳戶因而被網絡服務 供應商終止。

(114)

網上分享資訊的風險

•你可能以為既然自己從沒有在網上披露個人資料,又沒 有在網上與他人溝通,就以為自己不會受到網絡欺凌。

然而,互聯網的連繫是如此緊密,任何人(不論是否網 民)都會很容易被不負責任的網上行為傷害。

•例子 : 一個沒有社交網站帳戶的女孩被同學誣蔑牽涉 援交。這謠言在某網上論壇流傳,該女孩的一些朋友還 張貼她的相片及電話號碼,以作「調查」。結果,該女 孩收到數以千計要求性服務的滋擾電話。

(115)

法律保障

• 香港並未有規管網絡欺凌的法例

。有見及此,加

上考慮到網絡欺凌活動涉及的範疇廣闊,當中包括 誹謗、刑

事恐嚇及侵犯知識產權等等,所以各個執法部門需要共同參與,

從而援引不同的法例以規管相關活動。

• 當網絡欺凌涉及收集及使用個人資料,資料使用者便須遵從個 人資料(私隱)條例(下稱「條例」)內 保障資料原則的要 求,當中保障資料第1及第3原則尤其重要 :

(116)

法律保障

• 保障資料第1原則-此原則規定個人資料的收集必須與資料使 用者的職能和活動有關,收集的資料屬必須及不超乎適度,收 集的手法須合法及公平。 舉例說,收集個人資料以用於刑事

恐嚇並不屬於合法目的,此行為因而被保障資料第1原則禁制。

• 保障資料第3原則-此原則限制個人資料使用於當初收集的目 的或直接有關的用途上,否則必須先獲得資料當事人明確和自 願的同意。

(117)

保障個人資料

• 要遏止網絡欺凌,我們強烈建議社交媒體網絡使用者採取自我保 護措施。使用者應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發佈到網上的訊息會一直在網上存在,因此不要在網上張貼 任何你在離線後也不會與他人分享的訊息。你要保持警覺,經 常假設你的「私人」對話有日會因某些失誤或經你的「朋友」

而被洩露及公開。

–因憤怒而一時衝動張貼或發佈的訊息,往往使人悔不當初。

–加入熾熱的討論前要三思。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可能會 成為下一個受害者!

–兒童可能難以明白張貼愚蠢或冒犯性語言或圖片會帶來深遠 影響。他們或未必理解網上騷擾別人、散播謠言,或作出刻薄 或輕蔑的評論,是不為別人所接受的。家長需要教育子女作為 數碼 公民的權利和責任。

–家長亦應教導子女,如受到網絡欺凌攻擊,應向父母、教師 和可信任的成年人求助。

(118)

網絡欺凌

「 香 港 中 學 生 網 上 欺 凌 的 研 究 」

發 現 受 訪 近 3,000 名 男 女 中 學 生 中

30.2% 受 訪 者 過 去 一 年 曾 遭 人 網 上 欺 凌

22.0% 學 生 承 認 曾 在 網 上 欺 凌 他 人

• 不 論 欺 凌 他 人 或 受 人 欺 凌 , 均 以 初 中 男 學 生 佔 多 。

• 對 於 網 上 受 到 欺 凌 , 最 多 受 訪 者 感 到 無 奈 (35.4%) , 也 為 受 訪 學 生 帶 來 負 面 影 響 ,

• 值 得 關 注 是 有 11 位 ( 1.2% ) 被 訪 學 生 透 露 曾

想 結 束 生 命 」 。

118

(119)

網絡欺凌

• 調 查 發 現 近 57.7% 受 訪 者 過 去 一 年 曾 在 網 上 目 擊 欺 凌 事 件

• 其 中 15.0% 會 把 有 關 訊 息 和 圖 片 轉 寄 給 他 人 , 甚 至 加 入 攻 擊 組 群 , 一 起 進 行 攻 擊 , 或 幫 助 受 欺 凌 者 進 行 反 攻 行 為 , 由 此 產 生 的 推 波 助 瀾 效 應

119

(120)

網絡欺凌定義

(121)

曾干犯網絡欺凌行為及原因

(122)

網絡欺凌類別

(123)

網絡欺凌

• 曾 遭 受 網 上 欺 凌 的 被 訪 學 生 中 , 較 多 表 示 在

「 社 交 網 站 , 如 Facebook 、 Twitter 」 ( 52.3% ) 受 到 攻 擊 , 其 次 為 「 即 時 通 訊 」 ( 33.3% ) 和

「 網 誌 」 ( 17.5% )

• 較 多 被 訪 學 生 表 示 被 人 「 重 複 的 用 粗 言 辱 罵 自 己 」 ( 45.2% ) 、 「 張 貼 令 人 尷 尬 或 不 雅 的 照 片 」 ( 40.4% ) 及 「 散 播 有 關 謠 言 」 ( 40.2% )

• 而 攻 擊 他 們 的 多 屬 同 班 同 學 ( 39.7% ) , 其 次 為 同 校 同 學 ( 34.3% ) , 而 屬 陌 生 人 的 則 佔

18.8% 。

123

(124)

網絡欺凌

• 當 受 到 別 人 欺 凌 時 , 被 訪 學 生 較 多 感 到 「 無 奈 」 (35.4%)

• 此 外 , 網 上 欺 凌 對 受 欺 凌 者 帶 來 負 面 影 響 , 包 括 感 到 自 我 形 象 低 落 (21.5%) 、 不 信 任 身 邊 的 人 (19.7%) , 以 及 促 使 他 們 在 網 上 攻 擊 其 他 人 ( 14.1% )

• 另 外 , 值 得 注 意 是 有 11 位 ( 佔 1.2%) 受 訪 學 生 透 露 想 過 結 束 生 命

124

(125)

網絡欺凌

• 22.0% 承 認 過 去 一 年 曾 在 網 上 欺 凌 他 人 , 其 中 較 多 男 性 和 屬 初 中 程 度

在 656 名 曾 在 網 上 攻 擊 他 人 的 被 訪 學 生 中 , 較 多 採 用 「 散 播 他 人 的 謠 言 」 ( 52.4% ) 、 「 故 意 的 杯 葛 、 排 斥 他 人 」 ( 51.5% ) 及 「 重 複 的 用 粗 言 辱 罵 他 人 」

( 51.5% ) 的 欺 凌 方 式

• 他 們 分 別 較 多 使 用 「 家 中 電 腦 」 (87.5%) 、 「 社 交 平 台 」 (54.0%) , 以 及 選 擇 「 放 學 後 」 (39.6%) 攻 擊 他 人

• 而 他 們 的 攻 擊 對 象 較 多 為 「 同 班 同 學 」 ( 47.3% ) , 其 次 為 「 同 校 同 學 」 , ( 37.3% ) ; 而 屬 「 陌 生 人 」 的 則 佔 24.2%

125

(126)

網絡欺凌

遇 到 學 生 成 為 網 上 欺 凌 受 害 人 : 1. 避 免 責 備

2. 不 要 回 應 任 何 網 上 言 論

3. 搜 集 證 據 以 便 有 需 要 時 舉 證 4. 聯 絡 欺 凌 者 的 父 母

5. 聯 絡 互 聯 商 供 應 商 / 版 面 管 理 員 , 刪 除 有 關 留 言 和 貼 圖

6. 有 需 要 時 聯 絡 社 工 尋 求 輔 導

7. 如 受 到 人 身 威 脅 , 應 考 慮 報 警

126

(127)

網絡欺凌

遇 到 學生 在 網 上 欺 凌 他 人 :

(1) 了 解 事 件 並 勸 止 有 關 行 為 (2) 鼓 勵 子 女 向 受 害 人 道 歉

(3) 尋 求 專 業 輔 導

(4) 教 導 子 女 安 全 及 正 確 使 用 互 聯 網

127

(128)

128

和諧校園-反欺凌

《和諧校園齊創建之「校不容 凌」》資源套 (2010)

戲劇教育 / 家長教育

《和諧校園齊創建》資源套 (2003) 學校政策 / 處理及跟進方法 /

預防教育 / 教師培訓

(129)

欺凌(包括網上欺凌)

•教育局對校園欺凌行為(包括網上欺凌)

採取零容忍政策。

129

http://peace2.edb.hkedcity.net/chi/index.php

欺凌

網上欺凌

(130)

沉迷上網

下列是一些由美國心理學學者 Dr. Kimberly Young 提倡有關沉迷 上網的徵狀,可供參考:

• 需要不繼增加上網時間,才能獲得滿足

• 上線及離線的時候,思想都被互聯網佔據,經常想著上網

• 多次嘗試控制或停止使用互聯網,最終失敗

• 當減少使用互聯網時,出現戒斷徵狀

• 時間管理出現問題,上網的實際時間比預期的時間長

• 因環境轉變而感到煩惱不安

• 以欺騙方式隱瞞上網時間

• 透過上網改變心情

130

(131)

沉迷上網

青少年常見的沉迷上網徵狀:

• 因缺乏睡眠而疲倦不堪

• 上課缺乏專注

• 無暇完成功課或其他活動

• 情緒波動

• 當被阻止使用互聯網時,變得有攻擊性和煩躁

• 偷竊金錢或信用卡

• 把上網視作生活的唯一動機

• 花大量時間在網絡中,忽略學業/工作

• 缺乏睡眠/失眠

• 身體出現頭痛、頸痛、背痛、眼睛疲勞等症

131

(132)

沉迷上網

青少年沉迷上網的成因:

•缺乏生活目標

•現實生活上常面對挫敗,缺乏成功感

•在家中缺乏關懷

•自制力弱

•缺乏社交技巧其他情緒或精神病衍生的問題

132

(133)

Issues identified through hotline service

•Issues identified are:

–Parents’ main concerns were the addiction problems of children and the family conflicts induced. Some of parents’ calls sought the

information on preventive measures, youth online culture, relevant community and online resources for e-learning.

–Most of Students were asking the tips of healthy use of internet and tips to strike the balanced life.

Some of students’ calls concerned the specific online risks, including cyber bullying, online

obscene materials and undesirable peer influence from net friends.

–Over half of teachers’ calls concerned the

addiction problems of the students or even their

own children. 133

(134)

短片:「善用科技於教學」

•有關於電子學習和網絡安全的短片。

http://resources.hkedcity.net/resource_detail.ph p?rid=858496774

http://resources.hkedcity.net/resource_detail.ph p?rid=1816247634

•以協助家長及早指導子女學習適當地及合法地使用資訊 科技。

134

(135)

Copyright Education offered by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partment

http://www.ipd.gov.hk/chi/intellectual_property/copyright/copy_edu.htm135

(136)

教育與版權 (錄像版)

http://www.ip-video.gov.hk/chi/tv_promote/tv_cat_2_1.htm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1 註冊為會員後您便有了個別的”my iF”帳戶。完成註冊後請點選左方 Register entry (直接登入 my iF 則直接進入下方畫面),即可選擇目前開放可供參賽的獎項,找到iF STUDENT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 developing coherent short-term and long-term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that aligns the school aims, the needs,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 Incorporating effec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cater for students’ diverse learning needs and styles?.  Integrating textbook materials with e-learning and authentic

• 2) Enhanc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fiction and non-fiction through the use of Supported Reading as a teaching strategy and e-Learning resources.. • 3) Exploring

using &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strategies as appropriate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nderstanding, inferring and

 Examples of relevant concepts: equality, discrimin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community resources, self-concept, vulnerable groups, community work, community 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