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漢恩發現核分裂 取材自:王道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Share "漢恩發現核分裂 取材自:王道還"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漢恩發現核分裂

取材自:王道還 教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人類學組)

[科學史上的這個月─一九三八年十二月,漢恩發現核分裂]

(科學發展 :2002 年 12 月,360 期,78~80 頁)

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文末的問題….

1903 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研究「放射性」的先驅:居 禮夫婦與貝克勒。這時,原子核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

已是明確的科學事實。發現核分裂的梅特娜及漢恩。梅 特娜是一九三○年代世界著名的核子物理學家,與外甥 傅里胥共同發展了「核分裂」理論,解釋漢恩的化學分 析結論。

核分裂

1932 年,英國科學家查兌克(J. Chadwick, 1891-1974) 發現了中子。立刻就有人想到利用中子轟擊原子核,以

改變元素並釋放原子能。1933 年九月,拉塞福(Ernest Rutherford, 1871-1937;1908 年諾貝爾 化學獎得主)公開預言:儘管三萬瓦或七萬瓦電力就可能驅動中子轟擊原子核,造成改變元 素、釋放核能的結果,但是這個點子不啻夢想,不值得追求。這個消息反而使物理學家吉拉

德(LeoSzilard, 1898-1964)想出了「連鎖反應」的點子:要是一顆中子撞入一個原子核,能釋

出新的中子,撞擊其他的原子核,那麼,只要有足夠的原子核,這個核反應就可能一直持續 下去……並釋出能量。不過,一開始科學家並沒有想到原子核可以給中子撞裂。例如,義大 利物理學家費米(E. Fermi, 1901-1954;楊振寧在芝加哥大學的老師)1934 年就在實驗室創造 了核分裂反應,但是,當時他根本不知道。這是因為當時大家都認為用中子轟擊原子核,結 果可以類比成元素衰變。舉例來說吧,以中子轟擊鈾(原子序92,原子量 238)的話,科學 家預期鈾原子核會釋出質子,因而形成周期表上排名稍前的元素,例如鐳(原子序88)。更 糟的是,化學家設計檢驗實驗產物的方法,根本沒考慮到鈾原子核遭到中子撞擊,可能會分 裂成大小相近的兩個原子核,例如鋇(原子序56,原子量 137.3)。而化學家檢驗中子撞擊 實驗產物,使用的標準方法就是以硫化鋇沈澱標的元素。因此,化學家一直沒發現鈾原子核 以中子撞擊後,會分裂出鋇原子。直到一九三八年十二月,漢恩( Otto Hahn, 1879-1968 )與史特 拉斯曼(Fritz Strassmann, 1902-1980)在柏林威廉大帝化學研究所改用氯化鋇做實驗,才發現 鈾原子核受中子撞擊後,產物中有鋇。他們的結論是:我們是化學家,因此我們應該說:中 子撞擊鈾的產物不是鐳,而是鋇。

但是,他們十分困惑,因為這與已知的物理學知識不合。漢恩立即將結果寫成論文,於1939 年一月六日正式出版。同時,他也把結論告訴正在斯德哥爾摩的梅特娜(Lise Meitner, 1878- 1968),希望她能想出物理學的解釋。

梅特娜是漢恩在柏林大學的同事,是猶太人,所以出國避難。她在聖誕節前收到漢恩的信與 論文稿,她的外甥傅里胥(Otto Frisch, 1904-1979)剛好在丹麥研究中子,一起受邀到梅特娜 友人家裡過節。梅特娜將漢恩的信與論文給傅里胥看,他一開始覺得漢恩的發現「是不可能

1

(2)

的」,可是最後,這一對姨甥想出了漢恩期待的答案。梅特娜借用了生物學家描述「細胞分 裂」的字fission,描述了一種「新的核反應」,就是核分裂。科學界很快就了解核分裂會釋出 大量能量,使愛因斯坦的質能互變公式產生了新的現實意義。由於1939 年初,歐洲已經戰 雲密布,許多科學家都想到以核分裂原理製造炸彈的可能性。

海森堡登場

1930 年代初,納粹黨在德國逐漸得勢,許多著名科學家或因納粹的種族歧視政策,或因理 念與納粹不合,逐漸流亡其他國家。1939 年六月,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海森堡(W. K.

Heisenberg, 1901-1976)到美國出席學術會議,許多人都勸他留下,可是他卻認為「國家需要

我」,堅持回到德國。當時,海森堡是世界級的核物理大師,他在美國的許多舊識,都擔心 戰爭爆發後他會為德國研發核武。不過,直到大戰結束,德國都沒能研發出原子彈。大戰之 後,海森堡不但鼓吹反核武,還反覆宣稱,在大戰期間,德國科學家不是不能製造核武,而 是基於良知,故意將研發工作引導到反應器的方向上。海森堡接受外國訪問時,也有這樣的 說詞:

一九四二年二月,我們奉召到柏林開會。我提出了我的結論。我非常誠懇地告訴他們,對,

我們能製造原子彈,但是,那需要花很長時間,比這場戰爭還長。而且,就算要做,我們必 須動員德國最好的研究人員,以及全國主要的工業資源,才做得成。

不過,戰後有些德國科學家卻回憶,海森堡雖然受德國軍方倚重,期望他能研發原子彈,但 是海森堡錯估了製造原子彈需要的「臨界質量」,因此認為原子彈不可能造得出來。

《農莊報告》

關於這個問題,1992 年解密的一批資料,提供了珍貴的線索。

原來大戰結束時,美國組織了專門小組,負責調查德國的「原子彈計畫」,以了解德國的核 武實力。他們拘禁了十位最重要的德國科學家,包括海森堡與漢恩。美國在一九四五年七月 三日將他們送到英國曼徹斯特一戶叫做「農莊」(Farm Hall)的宅院裡,他們在那裡待了六個 月。他們不知道的是,那裡四處都布置了竊聽器。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晚上六點,英國廣播公司發布新聞,說是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一枚原 子彈。那十位科學家聽了這則新聞後,反應是十分震驚、難以置信。漢恩甚至譏嘲海森堡沒有 為德國造出原子彈,是「二流角色」。海森堡一開始拒絕相信這個消息。等到十個人心情平復 了一些之後,就開始熱烈討論美國原子彈的可能細節。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居然難以達成 一致的結論。海森堡甚至感嘆:

我們都是搞這個的教授,可是我們連他們怎麼做出(原子彈)的都搞不清楚,

真是丟臉。

原來,製造原子彈需要純的鈾-235,而天然鈾中,這種鈾同位素很少,只占一百四十分之一,

因此必須發展提煉鈾-235 的技術。此外,海森堡計算過,製造原子彈需要成噸的純鈾-235,

而他估計,盟國一年只能生產三十公斤鈾-235。

臨界質量

以中子撞擊鈾-235 原子,想引發連鎖反應,首先必須考慮射入的中子在物質中最少必須前

2

(3)

進多少距離,才會撞上一個鈾原子核。然後,受撞鈾原子核釋出的中子,又有多少機會撞擊 另一個鈾原子核。一個鈾-235 的球,必須有多大,才能使連鎖反應發生?這就是「臨界質量」

問題,一九三九年五月就有人發表論文討論了。根據第一個公開的估計,大概需要一個重四 十公噸的氧化鈾球。等到科學家有了更多資料與更精密的理論之後,這個數字就開始變小了。

一九四○年三月十九日,傅里胥與另一位流亡的德籍猶裔物理學家佩爾斯(Rudolf Peierls,

1907-1995),聯名向英國政府的科學顧問遞交了一份四頁的備忘錄,指出只要一公斤鈾-235

就能製造原子彈。後來,這個數字以最新的實驗數據校正後,更正為六十公斤。但是,美國 發展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已經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六號展開了。

尺有所短

從《農莊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出,海森堡聽說了廣島遭原子彈攻擊的消息之後,不斷地思考 計算盟國成功製造原子彈的祕密,他在這一方面的造詣,因此也教人一覽無遺。佩爾斯是海 森堡的學生,他的一段話值得我們注意:

海森堡雖然是個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但總是對數字不太小心。一九二○年代 末,我是他的學生,他給我的第一個功課,就是檢查最近的光譜分析實驗數據,

看看是否與他的測不準原理相符。其實,只要簡單的計算就能發現,實驗值大 於理論值一百倍,甚至一千倍。

當年的核子物理學家中,大概只有費米「文武雙全」──既是理論家,又是實驗家,更對數 字敏感。他在原子彈試爆現場附近,光是觀察他拋出的碎紙片在空中受爆震推移的程度,就 準確地估計出爆炸的威力。其實,漢恩對海森堡的批評並不公平。德國納粹把第一流的科學 家驅散到海外,他們親身經歷危疑震撼的時局,都對歷史發展的方向抱著最壞的打算,因為 他們的努力,才促成了美國的「曼哈頓計畫」。等到曼哈頓計畫上馬了,美國所聚集的人才、

物力,世上已沒有一個國家對抗得了。即使海森堡也不可能。

歷史的諷刺

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十位德國科學家仍在農莊「作客」,瑞典宣布漢恩因為發現核分 裂而得到一九四四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回答以下問題…

1.( )下列所述的科學家何者與「原子核分裂」的發現及其理論的發展無關?

(A)傅里胥(B)漢恩(C)梅特娜(D)海森堡。

2.( )發現核分裂的科學家的是?(A)查兌克(B)梅特娜(C)湯姆生(D)漢恩。

3.( )關於原子彈的製造,何者不是需要考慮的原因?(A)純的鈾-235(B)核分裂反應

(C)臨界質量(D)核融合反應。

4.( )以下關於文意的敘述,何者錯誤?(A)美國的「曼哈頓計畫」是製造原子彈的計畫

(B)漢恩因為發現核分裂而得到 1944 年的諾貝爾物理獎(C)中子撞擊鈾的產物 是鋇(D)海森堡曾提出「測不準原理」。

5.( )「中子」的發現者是哪一個科學家?

3

(4)

(A)查兌克(B)拉塞幅(C)湯姆生(D)漢恩。

[參考答案]

1. D 2. D 3. D 4. B 5. A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六)國中學生不得進入(逗留)網咖,高級部學生上課時 間(含上、放學前後各一小時 06:50 至 18:10 時)或 深夜 22:00

(六)國中學生不得進入(逗留)網咖,高級部學生上課時 間(含上、放學前後各一小時 06:50 至 18:10 時)或 深夜 22:00

 在教學的情境中,老師的責任則在於提供學生充分的

在學校行之有年的培育實習教師優良傳統風氣之下,我以擔任教育實 習輔導教師為榮,透過 開放自己的教室 (擔任校內輔導教師、集中實習輔導教 師) 、

參觀藝術家工作室,各組自行設計問題,加上藝術家帶領彩繪 地景藝術的經驗。發現學習效果比在教室更好。當然,出發前 在教室的引導合作學習也是不可忽視的。”理解 感受

師一趟,後來他也想把我帶去台南,一開始我還覺得是不是又是哪個江湖術士在 騙人,但我哥說在 程老師 程老師

對正多面體的較系統的研究始於古希臘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 他發現除了埃及人知道的三 種正多面體外, 還有正十二面體及正二十面體。

1.本系為全師培學系,但經本入學管道錄取者為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