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学 校 课 程 持 续 更 新 :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学 校 课 程 持 续 更 新 :"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7.12.2015 草 拟 本

学校课程持续更新:

聚 焦 、 深 化 、 持 续

概览

课程发展议会 二零一五年十二月

(2)

前言

i. 香港学校课程正迈向持续更新发展的新阶段 。我们鼓励 学校根据学校情况,找出可持续、深化发展的领域,并着力于需 要发展的新焦点,切合未来需要。持续更新课程(又称「学会学 习 2.0」),是一个课程发展的周期,以配合本地和全球多方面巨 大而且急剧的转变,回应最新的教育趋势、政策措施,以及更新 各个学习领域课程的需要。这是一个在未来五至十年更聚焦于推 动学会学习的持续旅程。

ii. 本概览旨在阐明学校课程持续更新的背景、理念、 主导 原则和发展重点,须与其他课程更新简介,包括《推动 STEM 教 育 — 发挥创意潜能》概览,以及《学校课程持续更新:聚焦、

深化、持续》一系列的学习领域简介,一并阅览。至于更新的整 体学校课程及学习领域课程如何实施,将会于 2016 年推出的《小 学教育课程指引》、《中学教育课程指引》,以及相关的学习领域 课程指引中作详细阐述。

(3)

目 录

背 景 1

学 校 课 程 为 何 需 要 持 续 更 新 ?

回 应 转 变 2

取 得 的 成 就 2

2001 年 以 来 的 环 境 转 变 3

学 校 课 程 持 续 更 新 的 主 导 原 则 是 甚 么 ?

主 导 原 则 6

更 新 的 七 个 学 习 宗 旨 7

优 化 的 共 通 能 力 8

学 校 课 程 持 续 更 新 的 发 展 重 点 是 甚 么 ?

推 广 STEM 教 育 9

‧ 加 强 资 讯 素 养 9

‧ 加 强 跨 课 程 阅 读 / 跨 课 程 语 文 学 习 10

‧ 推 广 价 值 观 教 育 10

‧ 电 子 学 习 12

最 新 发 展 : 更 新 学 习 领 域 课 程 指 引 及 相 关 文 件 13

常 见 问 与 答 14

优 化 的 共 通 能 力 词 汇 释 义 16

选 取 参 考 文 献 18

(4)

学校课程持续更新:聚焦、深化、持续

背景

1. 「学会学习」课程改革于 2001 年开始推行,推动课程和 教学转变,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及提升学会学习的能力,从而达至 终身学习。在过去十多年间,学校通过实践课程改革,已取得不 少成就。

2. 在为过去取得的成就而欣喜的同时,为了要保持香港的 竞争优势,装备我们的学生面对本地和世界各种转变,「学会学 习」课程改革须进一步提升,既持续、深化已取得的成果,同时 定出课程发展的新焦点,迈向学校课程持续更新:聚焦、深化、

持续的新里程,以回应各种环境转变。

(5)

学校课程为何需要持续更新?

3. 在订定学校课程持续更新的方向时,有下列的考虑因素:

3.1 回应转变

自 2001 年课程发展议会提出香港课程发展路向报告《学 会学习 ─ 课程发展路向》以来,香港的教育面貌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回应这些转变,我们必须建基于学校在 过去十年间取得的成就,继续装备学生迈向一个以 知识 为本、科技卓越并日趋全球化的世界。

3.2 取得的成就

2001 年推行的「学会学习」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 心的取向,取得了不少备受本地和海外肯定的成就:

‧ 课程改革培育出一批更积极主动、学习能力更佳和具 更强可迁移能力的新一代学生;

‧ 新学制检讨显示1,我们的学生拥有稳固的知识基础;

‧ 香港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表现卓越,备受 国际肯定;

‧ 课堂上实现了教学范式转移,由教师主导转变为以学 生为中心;

‧ 学校的评估文化改变,更着重「促进学习的评估」和

「作为学习的评估」;以及

‧ 校内或跨校的教师协作有所增加,有效提升学与教的 效能。

1 教育局新学制检讨专页:http://334.edb.hkedcity.net/334_review.php

(6)

3.3 2001 年以来的环境转变

自 2001 年以来,本地社会及全球均发生了不少转变,并 带来挑战。这对香港的学校课程,带来许多重大的影响。

i. 经济方面

全球化 使我们的世界, 联系日益紧密,而且彼此相互依 存,也因此带来商业、工作和环境上 许多转变和竞争。

相比昔日,社会的经济增长与数码科技的改进息息相关,

创新与科技知识因而更受重视。在地区层面,一些新的 发展方向(包括「 一带一路」),带来了经济机遇和令人 振奋的前景;本地方面,电子商贸和中小企业2甚至微企 业都在迅速增长。回应上述的转变,学校教育有需要培 养学生具备企业家精神3,才能让他们享受到这些转变带 来的最大益处。

ii. 社会文化方面

就观察所见,香港的人口组成差异愈见明显 ,随着更多 学生来自内地及其他地区,带来不同文化和 多元生活模 式(包括各持份者对教育的不同期望);另一方面,有些 研究指出,青年人在社会上较缺乏流动机会4。面对这些 转变,我们有需要加强学校课程的价值 观教育,例如自

2 在2015年3月,香港有约320 000家中小企业,占全港商业单位总数逾98%,就业人数占私人机 构总就业人数约47%。更多相关数据可参阅工业贸易署中小企业支持与咨询中心网站。

http://www.gov.hk/tc/about/abouthk/factsheets/docs/trade%26industry.pdf https://www.success.tid.gov.hk/tc_chi/aboutus/sme/service_detail_6863.html

3 香港青年协会:青少年问题研究系列(四十六) 之创业起头难—香港青年创业研究

http://yrc.hkfyg.org.hk/news.aspx?id=2661d8c1-4046-40df-a7c1-4ad221eb9953&corpname=yrc&i=2527

4 政务司司长办公室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秘书处:《集思港益:人口政策公众参与活动》,页 22。

(7)

尊、相互尊重和包容, 让他们明白到生活和工作时,怎 样与人融洽相处。

iii. 社会政治方面

随着学生社会政治意识的提升,而且,我们有需要深化基 本法教育, 增强学生认识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身 份、地 位,以及与内地的关系。

iv. 学校环境与科技的影响

科技的发达改变了学与教的面貌,在这瞬息万变的数码和 知识型世纪,学校有需要改善资讯科技基础设施,加强 学习过程和校园生活中的师生、生生互动 ,改善教师运 用电子教学的能力和教学策略,以照顾学生的不同需要。

v. 本地与全球最近的发展趋势

在制订学校课程持续更新的蓝图时,亦参考了本地与全球 最近的发展趋势:

公平性

经 济 合 作 与 发展组 织 (OECD)以公 平性 和包容性 两个 维度,来定义一个社会的教育制度是否公平合理5。根 据这两个指标,香港凭十二年免费教育,取得很高的 成绩。然而,我们仍须进一步照顾学生(包括非华语 学生、资优学生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的不同需要和 兴趣。持续更新课程着重继续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5 Field, S., Kuczera, M., & Pont, B. (2007). No More Failures : Ten Steps to Equity in Education. Paris:

OECD Publish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keepeek.com/Digital-Asset-Management/oecd/education/no-more-failures_9789264032606

(8)

确保课堂学习策略有效,以协助所有不同能力和背景 的学生尽展所长。

电子学习

为配合第四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6的目标,学校课程持 续更新,亦着力提升教师理解和掌握电子学习的教学 造诣,包括建立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策略、发展学生 资讯素养,以及推动「促进学习的评估」和「作为学 习的评估」。

3.4 上述提及的环境和系统性转变,印证了 2001 年「学会学 习」课程改革走在正确的方向。然而,为了回应种种转 变,我们有需要开展新一阶段的学校 课程持续更新:聚 焦、深化、持续,以确保我们的学生能迎 接二十一世纪 的挑战。

6 第四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http://ite4.fwg.hk:8080/ite4/Chin/content/index.html

(9)

学校课程持续更新的主导原则是甚么?

4. 学校课程持续更新,与 2001 年「学会学习」课程改革一 样,都是以促进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标,切合 学生的需要,

以学生为中心,并基于以下的主导原则作考虑:

i. 课程发展的大前提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应以学生为 本,以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以及回应不断变化的大 环境作考虑;并采用多元的学与教和评估策略,以切 合学生的不同需要和兴趣,协助他们达成课程目标。

ii. 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应享有课堂内外的基要学习 经历。

iii. 学校的发展策略必须建基于学生、教师、学校和整体 香港环境的优势,参考香港、内地,以及海外课程所 提供的实证、过往的课程改革经验和最新发展趋势。

iv. 课程实施,必须兼顾不同目的、利益和观点的平衡,

如课程宗旨在学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平衡、多元的 学与教策略的平衡。学习、教学和评估的目的与模式 也必须互相配合。

v. 在符合中央课程要求的情况下,学校可以弹性制订校 本课程和相关政策(如评估、家课政策),以切合学 生的不同需要和各校的独特情况。

vi. 课程发展须视作持续不断的改进过程,正向思维、求 同存异和珍视小成,均有助学生学得更好。

vii. 通过不断的研究、评鉴和搜集持份者的回馈意见,持 续检讨和反思,以决定下一步的做法和方向。

(10)

更新的七个学习宗旨

5. 课程发展议会根据教育目标 和整体学校课程发展目标,

制定了七个学习宗旨,旨在让学生能达至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

从不同渠道得来的回馈,学校普遍认同七个学习宗旨,认为仍切 合二十一世纪学生的学习需要。

6. 在持续更新学校课程的主导原则下, 七个学习宗旨 的焦 点,仍然着重于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和提升终身学习能力。然而考 虑了社会上的转变,以及学校课程和学习领域层面所取得的课程 改革经验,作出了更清晰的阐述。

中学教育更新的七个学习宗旨 (2016)

i. 掌握两文三语,有利更好学习和生活。

ii. 获取和建构广阔而稳固的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当今 影响学习者个人、社会、国家及全球日常生活的问 题。

iii. 综合发展和应用共通能力,成为独立和自主的学习 者 ,以利未来进修和工作。

iv. 成为有识见、负责任的公民,认同国民身份,并具 备世界视野,持守正面价值观和态度,珍视中华文 化和尊重社会上的多元性。

v. 灵活、有效和合乎道德地运用资讯和资讯科技。

vi. 了解本身的兴趣、性向和能力,因应志向,为未来 进修和就业,发展和反思个人目标。

vii.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体艺活动,并懂得 欣赏运动和艺术。

(11)

优化的共通能力

7. 共通能力是联系课程架构的重要成分,是帮助学生掌握、

建构和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课程发展议会在 2001 年「学会学习」课程改革中,确认了对二十一世纪学校课程和学 生学习至为重要的九项共通能力。建基于过去课程改革的实践经 验、社会的转变,以及最新的研究,为了更易于理解和综合运用 共通能力,现按性质把九项共通能力归纳为三组,即:基础能力、

思考能力、个人及社交能力。学校在规划全校和学习领域课程时,

应从整体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以发展学生 的共通能力。至于各组之下的不同能力,则宜通过课堂活动和学 习经验,让学生可以适当和有效地加以应用。(请参阅第十六页

「优化的共通能力词汇释义」有关优化的共通能力的定义」。)

基础能力 思考能力 个人及社交能力

沟通能力 明辨性思考能力*7 自我管理能力

数学能力* 创造力 自学能力*

运用资讯科技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 协作能力

备注:*此三项共通能力在《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 ─ 终身学习 全人 发展》(2001)分别称为运算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研习能力。

7 Critical thinking 过去在课程及评估指引内译作「批判性思考」。2015 年起,建议使用「明辨性 思考」作为 critical thinking 的中译,以强调其要义是谨慎思考,明辨分析。为保持课程文件用 语的一致性,所有于 2015 年或以后更新的中、小学课程文件均会相应更新。我们理解其他华语

地区的教育专业部门及群体多采用「批判性思考」或「批判思维」,我们将按需要予以注明。

(12)

学校课程持续更新的发展重点是甚么?

8. 全球和本地产生的转变,对「学会学习」课程改革(2001) 带来正面的影响和难得的经验。以下介绍课程持续更新的发展重 点,目的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达至终身学习。学校宜把发 展重点列入整体课程规划之内,再通过适切的学习、教学和评估 活动及全方位学习,落实学习领域或学科的发展方向。

推广 STEM 教育

9. STEM 是 代 表 科 学 (Science) 、 科 技 (Technology) 、 工 程 (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各英文译写的首字母缩略词。

在本地课程中,STEM 教育是透过科学、科技和数学教育学习领 域推动。我们期望学生紧贴以上学科的改变,建立稳固的知识基 础,同时加强综合和应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意,以 及创新、协作和解决问题能力,而这些都是二十一世纪必须具备 的基本技能和质素。STEM 教育的学习活动亦帮助学生发展与企 业家精神相关的基要质素。此外,STEM 教育将有助培育学生成 为科学和科技领域方面的人才,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并让本 港在国家发展的重要项目(例如「一带一路」)作出贡献。

加强资讯素养

10. 资讯素养是指具备有效使用资讯的能力和在使用态度上 符合道德操守。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i) 辨识对资讯的需要;ii) 寻找、评鉴、提取、整理和表达讯息;iii) 创造新的意念;iv) 应

(13)

付资讯世界的变化;以及 v) 避免作出缺德的行为,如网络欺凌 和侵犯知识产权。期望学生能有道德、灵活而有效地使用资讯和 资讯科技,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和终身学习者。四个关键项目,

即德育及公民教育、从阅读中学习、专题研习,以及运用资讯科 技进行互动学习的规划和实施,将会为学生提供在有意义的情境 下培育和应用资讯素养的机会。

加强跨课程阅读/跨课程语文学习

11. 读写能力是指能有效阅读和写作,以达成预期的目标 及

/或成果,同时增进个人知识和发展潜能。在学校层面,培养学 生掌握读写能力,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在适当的情况下,不同学 习领域可创设有意义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情境,以推展「跨课程阅 读」,提供机会让学生拓宽学习领域上的知识基础,并能应用和 巩固语文课堂所学的阅读技巧和策略。同样地,不同学习领域亦 可推动「跨课程语文学习」,通过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 运用读写能力来建构知识,达至终身学习。

推广价值观教育

12. 「价值观教育 」是学校课程的 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各学 习领域、德育、公民及国民教育、跨课程学习活动和全方位学习 经历中进行。根据 2008 年课程发展议会提出的德育及公民教育 课程架构,列出了七种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反映香港这个 被誉为「中西交汇」的国际城市,具备中西文化和价值观共存共 融的独特性。这些价值观和态度对学生的全人发展,以及配合个

(14)

人以至社会需要,均为重要。七种首要培育的价值观和态度是:

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民身份认同、承担精神、诚信和关 爱。我们建议学校采纳全校参与模式,推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 生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及世界各个层面的正面的价值观和 态度;学校亦可根据办学团体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抱负和使命,

以及学校的独特情况,加入培育其他价值观。

13. 《基本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性文件,以法律文 件的形式阐明「一国两制」的重要理念,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 度自治。同时,《基本法》亦保障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同政策的落 实。教育局将继续依循「多重进路、互相配合」的策略,加强《基 本法》教育,以提升中、小学学生对《基本法》中「一国两制」

概念的认识,以及了解《基本法》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以 培养学生正面的价值观和态度,包括国民身份认同,以及为社会 和国家贡献而努力。

14. 鼓励学生了解《基本法》,并非只限于丰富他们对本地、

国际和全球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他们的价值观和态度的掌握,

包括法治、公义、国民身份认同、民主、自由、人权、平等和理 性。对《基本法》的认识,有助学生成为积极、富责任感的公民,

对社会、国家,以至全世界的福祉作出贡献。教师将根据现行课 程(如小学常识科,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通识教育科,德育、

公民及国民教育)、学生的前备知识、学龄和学习需要,继续教 授《基本法》,并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明白、实践和反思有关 内容。

(15)

电子学习

15. 「电子学习」是一种开放、灵活的学习模式,藉应用电 子媒介(包括数码资源及通讯工具)以达到学习目的。电子学习 的精髓在于提高学与教效能,以及协助培养学生在二十一世纪必 备的质素,例如自主学习。教师可藉电子学习发展其教学造诣,

提升、转化并完善现有的学与教策略,甚或在教学法上开创新天。

此外,我们更鼓励学校凭现有的优势和条件,继续推动电子学习,

以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

(16)

最新发展:更新学习领域课程指引及相关文件

16. 为配合学校课程持续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指引—聚焦、

深化、持续(小一至小六)》已于 2014 年中完成修订;《中学教 育课程指引》及相关的学习领域课程指引,亦会在完成咨询后,

将于 2016 年提供予全港学校参考。我们鼓励学校以促进学生自 主学习能力,作为持续、深化、聚焦的基要项目,并因应学校情 况、教师的准备程度和学生的需要,考虑把这些课程更新项目置 于整体课程规划之内。

17. 下列的更新课程指引及相关文件,将于 2016 年起提供予 学校参考:

 《小学教育课程指引》

 《中学教育课程指引》

 各学习领域课程指引

‧ 中国语文教育

‧ 英国语文教育

‧ 数学教育

‧ 科学教育

‧ 科技教育

‧ 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

‧ 艺术教育

‧ 体育

 学科指引/补充资料

(17)

常见问与答

1. 学会学习 2.0 是甚么?

「学会学习 2.0」是自 2001 年实行「学会学习」课程改 革以来的课程持续更新,以回应本地及全球在经济、科学、科技、

社会及政治方面的环境变化。为让本地学校教育与时并进,并保 持本地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我们有需要为香港学校课程开展下一 个周期的更新行动,其目的是以深化和持续已获得的成果,并聚 焦在「学会学习 2.0」下有关课程规划可行的发展范围。我们通 过不同渠道邀请持份者持续参与讨论,以制定持续课程更新的发 展方向。

2. 如何在学校和系统层面有效实施持续更新的学校课程?

我们鼓励学校因应学校情况和考虑以下策略,有效实施 持续更新的学校课程:

i. 加强六年的整体和全校课程规划,分别在小学和中学 阶段,实施并作评鉴,以达成七个更新的学习宗旨;

ii. 将建议的发展重点整合于学校课程之内,提供更理想 和有弹性的跨课程及学科间联系、建立知识基础、发 展优化的共通能力,以及加强学习阶段之间的衔接;

iii. 加强四个关键项目与七个更新的学习宗旨和优化后 的共通能力的联系,以提升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准 备下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

iv. 提升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造诣,以推动以学生为中心

(18)

的学与教,电子学习和自主学习文化;

v. 提高评估素养,提升不同学习领域更新课程的学与教 成效;

vi. 在学校和学习领域层面上,照顾和欣赏学习者的多样 性,特别在有特殊学习需要、资优教育及非华语学生 教育方面;以及

vii. 提高教师的专业能量,推动学习社群和网络、与学科 团体的伙伴协作,以及校内的分布式课程领导。

教育局将会继续为学校提供跟进支持,提高学校领导、

中层管理人员及教师的专业能量,帮助他们掌握不同学习领域课 程的持续更新情况。跟进支持包括:举办专业发展课程,提供专 业交流机会、校本支持服务、学与教资源,以及优质教育基金资 助等。

3. 如何检视持续更新的学校课程?

为培育我们年青一代学会学习,社会上各持份者在学校 课程持续更新上都担当着一个角色。在现有的机制下,教育局将 会继续进行恒常的课程发展委员会会议、学校探访和焦点小组面 谈,以检视课程持续更新的实施情况,并搜集不同持份者的意见,

用以改善支持策略,以及监察课程的顺利实施与成效。

教育局会持续推行研究和发展项目,包括意见调查、种 籽计划及评鉴等,以了解措施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影响,作为 未来课程发展的参考。

(19)

优化的共通能力词汇释义 基础能力

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指人与人在交往(包括面对面或虚拟等不 同情境)的过程中,通过文字或非文字去传递和接收信 息,以期达成既定的目标或预期成果的能力。 要有效 沟通,学习者应学习如何有效地聆听、说话、阅读和 写作,既要准确、有条理和得体地表达,亦需了解、

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期望,又能因应目标、情境和对象,

采用适合的数据和表达方式,继而评估成效,找出需 要改善之处,以期达至最佳效果。

数学能力8

数学能力,包括能进行不同形式的数学运算和估算、

描述对象的空间关系、进行量度、处理数据、运用逻 辑推理作有效的推论,以及运用数学概念来解决不同 情境产生的问题。

运用资讯科技 能力

运用资讯科技能力,是指以审慎的态度使用 资讯科技,

搜寻、筛选、分析、管理和分享 资讯。掌握资讯科技 能力,将有利于协作学习、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

思考能力 明辨性思考

能力

明辨性思考能力,是指从现有数据或说明文字中归纳 出语意,审视、质疑其准确性和可信性,从而建立出 自己的看法,并评估自己和别人的论点。

创造力

创造力,通常会藉崭新的意念、行为或制成品呈现出 来;通过扩散性和聚敛性思考,自然或深思熟虑产生 出来。创造力会把一般或特定范畴的知识,整合成有 意义的目的,并带来改变或蜕变。

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问题,是指运用各种技能去解决难题,过程包括 探究问题、整合数据、提取意念,制定出最合适的行 动方案,学习者需要调整和评估解难策略,并总结经 验以建构知识。

8 共通能力中的「数学能力」是指在不同的学习领域及科目中应用数学的能力,所应用的概念和 技能只是数学科中能普遍应用于不同学科的部分。

(20)

个人及社交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理想的个人 质 素,例如保持稳定的情绪、衡量决策和克己自律。 自 我管理能力,有助学习者面对个人或团队的挑战。

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指学习者主动、规划、实行、评估和调 整学习活动的能力。有高阶自学能力的学习者,可以 为深层次学习选定或设计有效的策略。自学能力有助 提升学习表现和自我效能,亦是终身学习的核心。 学 习者可以藉此获取新的知识,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

协作能力

在小组内解决难题、规划和决策,均需要协作能力。

协作能力包括沟通、欣赏、协商、妥协和勇于领导的 能力。具备这些能力的学习者,将能积极参与团队,

发挥所长。

(21)

选 取 参 考 文 献

课程发展议会(2001)。 学会学习:课程发展路向 ── 终身 学习 全人发展。香港:作者。

课程发展议会(2009)。 高中课程指引 ── 立足现在‧创建 未来。香港:作者。

课程发展议会(2014)。 基础教育课程指引 ── 聚焦.深化.持 续(小一至小六)。香港:作者。

课程发展议会(2015)。 第四个资讯科技教育策略 ── 发挥 IT 潜能 释放学习能量:全方位策略。香港:作者。

课程发展议会、香港考试及评核局、教育局(2013)。新学制检 讨进展报告 新高中学习旅程 ── 稳步迈进。香港:作者。

课程发展议会、香港考试及评核局、教育局(2015)。新学制中 期检讨及前瞻报告 ── 持续优化,不断进步 。香港:作者。

Barber, M., Donnelly, K., & Rizvi, S. (2012). Oceans of innovation: The Atlantic, the Pacific, global leadership and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London: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Research.

Bransford, J. D., Brown, A. L., & Cocking, R. R. (Eds.). (2000). How people learn: Brain, mind, experience, and school.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c Press.

Crick, R. D., Stringher, C., & Ren. K. (Eds.). (2014). Learning to lear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Abingdon, OX:

Routledge.

Education Commission. (2000). Learning for life, learning through life:

Reform proposals for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Hong Kong. Hong Kong:

Education Bureau.

Field, S., Kuczera, M., & Pont, B. (2007). No more failures: Ten steps to

(22)

equity in education. Paris: OECD Publishing. Retrieved from http://www.keepeek.com/Digital-Asset-Management/oecd/education/no- more-failures_9789264032606-en#page1.

Freeman, B., Marginson, S., & Tytler, R. (Eds.). (2015). The age of STEM:

Educational policy and practice across the world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NY: Routledge.

Gardner, R., Cairns, J., & Lawton, D. (2003). Education for values:

Morals, ethics and citizenship in contemporary teaching.

Abingdon, Oxon: Routledge.

Gilbert, R. (2012). Curriculum planning in a context of change: A literature review. Victor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James, M., McCormick, R., Black, P., Carmichael, P., Drummond, M-J., Fox, A., …Wiliam, D. (2007). Improving learning how to learn:

Classrooms, schools and networks. Abingdon, Oxon: Routledge.

Kennedy, K. J. (2005). Changing schools for changing times: New directions for the school curriculum in Hong Kong.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Marginson, S., Tytler, R., Freeman, B., & Roberts, K. (2013). STEM:

Country comparisons.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STEM) education. Australian Council of Learned Academies (ACOLA). Retrieved from

http://www.acola.org.au/PDF/SAF02Consultants/SAF02_STEM_%20FI NAL.pdf.

Morris, P. (1995). The Hong Kong school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sues and policies.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Morris, P., & Adamson, B. (2010). Curriculum, schooling and society in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Mourshed, M., Chijioke, C., & Barber, M. (2010). How the world's most improved school systems keep getting better. London: McKinsey & Co.

Retrieved from

http://mckinseyonsociety.com/how-the-worlds-most-improved-school-sys tems-keep-getting-better/

(23)

Rose, D., Martin, J. (2012). Learning to write, reading to learn: genre, knowledge and pedagogy in the Sydney school. Sheffield, UK: Equinox Publishing.

Secretariat for the Steering Committee on Population Policy, 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s Office. (2014). Thoughts for Hong Kong:

Public engagement exercise on population policy. Hong Kong: Author.

网页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SCD) http://www.ascd.org/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CER) https://www.acer.edu.au/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ustralian Government https://www.studentsfirst.gov.au/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K

https://www.gov.uk/government/organisations/department-for-educ ation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ISTE) http://www.iste.org/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apan http://www.mext.go.jp/english/

Ministry of Education, New Zealand http://www.education.govt.nz/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public of Korea http://english.moe.go.kr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http://www.moe.gov.sg/education

New Academic Structure (NAS) Web Bulletin (Hong Kong) http://334.edb.hkedcity.net/EN/334_review.php

(24)

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Canada http://www.edu.gov.on.ca/eng/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CED) http://www.oecd.org/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ttp://www.ed.gov/

What teachers should know about learning theories (Hong Kong) http://kb.edu.hku.hk/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esides, although the elements of STEM education are embedded in individual KLAs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of the local school curriculum, the coherence

Allan (Eds.), Proceedings of the 38th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Group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he 36th Conference of the North American Chapter

Press release: 42 Secondary Schools Offering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Applied Learning Programme (STEM ALP) Retrieved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In this paper, we build a new class of neural networks based on the smoothing method for NCP introduced by Haddou and Maheux [18] using some family F of smoothing functions.

(2014) Press release: 42 Secondary Schools Offering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Applied Learning Programme (STEM ALP) Retrieved 12 October 2015

Press release: 42 Secondary Schools Offering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Applied Learning Programme (STEM ALP) Retri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