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學歷史記錄管理實務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學歷史記錄管理實務"

Copied!
5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學歷史記錄管理實務

黃春木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2)

前言 本課程的兩個重點

 校史記錄(不是「紀」錄)

1. 過往的

2. 當下的(基於對過往的理解與對未來的想像)

 校史管理

1. 靜態典藏及展示 2. 動態運用及推廣

(3)

前言 校史記錄與管理的目的

 與各種檔案文物的記錄與管理無異。

 目的都在保存機構(學校)的歷史記憶,

讓前人所思所言所行得以為後人參考、分 析,以便建立制度的沿革與機構的認同,

並且能夠產生進一步的探索、服務和發展 的行動。

(4)

前言 校史記錄的意涵

 以文字、圖像、影音等方式保存各種形式 的「資料」,並賦予歷史背景或脈絡,使 成「史料」。

1. 過往的:人物的口述歷史記錄。

2. 當下的:文件、器物、會議、課程與教學等各 項活動的記錄。

(5)

前言 校史管理的意涵

 透過文物徵集、典藏、展示、教育推廣、

研究編纂等多層面的作為,使校史資料的 價值得以保存及發揮。

1. 靜態典藏及展示:常設展及專題展。

2. 動態運用及推廣:支持「校史研究」行動。

(6)

前言∕校史記錄與管理的成功關鍵

 須成立一個校級的常設委員會進行協調、

整合與決策,促成校內相關單位的瞭解與 支持。

 規劃校史室做為典藏展示、教育推廣的空 間。

 推動長期的研究編纂工作,藉以彰顯校史 記錄與管理宏富典麗的意義。

(7)

前言 迷思的釐清

 校史記錄與管理不只是「技術性工作 」,

應有理論或理念為依據,至少得具備「教 育學」及「歷史學」的基礎或素養。

 校史記錄與管理是「開啟」的工作,而非

「總結」的工作。

(8)

前言 ∕「中學」的教育史意義

 中學,是學校制度中非常關鍵的一環。就 個人的成長而言,中學往往是一生方向與 格局探索、奠基的階段,是知識開展、價 值觀初步範成的時期;就學校教育而言,

一部中外教育史裡頭,中學因居於初等教 育和高等教育之間,任何制度的興革,社 會與文化的發展,都會有所牽動影響。

(9)

前言 ∕「中學」的教育史意義

 中學在整個教育系統內,常是變遷最鉅,

制度最複雜的,學生從這裡學為成人、學 為各行各業有用之才。因此,中學教育和 青少年共同構成當代社會、人類文明至為 多元而關鍵的篇章。透過中學校史研究,

我們事實上可以提供鮮活的記憶和圖像,

為社會與文明發展關鍵的此一篇章,留下 豐富生動的詮釋與見證。

(10)

校史記錄 ∕過往的

主要參考書籍一

《大家來做口述歷史》

 作者:Donald A. Richie

 譯者:王芝芝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1997年

(11)

校史記錄 ∕過往的

主要參考書籍二

《傾聽她們的聲音:女性 口述歷史的方法與口述 史料的運用》

 作者:游鑑明

 出版社:左岸

 出版日期:2002年

(12)

校史記錄 ∕過往的

主要參考書籍三

《過去的聲音:口述歷史》

 作者: Paul Thompson

 譯者:覃方明等

 出版社:牛津大學(香港)

 出版日期: 1999年

(13)

校史記錄 ∕過往的

 「口述歷史」(oral history)指的是:以訪

談錄音(interview)的方式,蒐集口傳記憶,

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觀點。

主要過程是訪談者(interviewer)向受訪者

(interviewee)提出問題,以錄音(影)記 錄下彼此的問答對話。

(14)

校史記錄 ∕過往的

進行「口述歷史」的重要觀念

1. 錄音(影)須製成抄本(transcript),或摘要、索引,

儲存於校史室(或圖書館、檔案館)。

2. 訪談紀錄可運用於研究、出版、展覽、製作廣播或紀錄 片,以及其他公開展示。

3. 從嚴謹的角度看,口述歷史應增加詮釋、批判的部分;

同時要清楚交代訪談過程與步驟,確保口述證據的正確 性,並致力於顯現主題背後寬廣的歷史、文化、社會脈 絡,且能對歷史知識提供實質貢獻。

(15)

校史記錄 ∕過往的

 口述歷史訪談之所以必要,前提是文字史 料不足,或者相關人士受限於主、客觀條 件以致於無法自行撰述。

 口述歷史的產生,在口述者一方,其嚴謹 程度可能有極大差距,因此,訪談者這一 方必須更加注意學術品質和規範的把握。

 許多人批評口述歷史的記憶問題(包括遺 忘、錯憶,或者創憶等),基本上這是所 有歷史研究都須面對的問題,文字史料、

自傳、傳記等也都無法迴避。

(16)

校史記錄 ∕當下的

 記錄的主體:主要是教職員工生個人,或 者各處室、學科、社團等(專人為宜)。

 記錄的對象:課堂教學、校園日常生活

(包括環境、器物等) ,以及校內外的會 議、活動、比賽等。

 記錄的方式:筆記、拍照、錄音、錄影。

(17)

校史記錄 ∕當下的

 進行當下記錄的重要觀念

1.應把對「學校」的關注轉移到「校園」,不應只 關心校長,或行政單位、老師。應全面地、多元 地向校園生活開放。校園中的聲音其實不單調。

2.試想:如果在放學前,集合全部的教職員工生把 今天整天在學校內的所見所聞所感書寫下來,會 完全一致嗎?

這些紀錄甚至可能是相互矛盾的!

(18)

校史記錄 ∕當下的

 動動腦:

當下的紀錄如何成為校史資料

(關於「資料」、 「史料」、 「證據」的思考)

(19)

校史管理 ∕靜態典藏及展示

 校史資料的來源,主要包括四項:

1.口述歷史訪談。

2.對於人、事、物、境等的記錄,或相關著作。

3.公文檔案、學籍資料、畢業紀念冊、校刊,以及 各處室、學科、社團、班級、教師會、校友會、

家長會等發行的刊物。

4.官方文書,及報刊雜誌等。

(20)

校史管理 ∕靜態典藏及展示

 徵集、典藏的形式,主要有三種:

1.文件(數量最大,來源包括第14項全部)

2.影音圖像(占的記憶體最大,來源主要是第2項)

3.文物(占的空間最大,來源主要是第2、3項)

(21)

校史管理 ∕靜態典藏及展示

 無論文件、文物、老照片、錄音帶、錄影 帶等典藏,都必須再加以數位化保存。其 目的主要有二:

1.便於管理。

2.便於分享。

(22)

校史管理 ∕靜態典藏及展示

 文件的數位化:掃瞄,或翻拍。

 文物的數位化:拍攝。

 老照片、錄音帶、錄影帶:經鑑定具有典 藏價值者,可委託專業廠商進行數位化。

(23)

校史管理 ∕靜態典藏及展示

 空間需求

1.校史室:常設展、專題展所在。

2.工作室:鑑定、分類、編目、入庫、數位化、資 料庫、研究等作業,及小型會議所在。

3.庫房:分類典藏所在。

(24)

校史管理 ∕動態運用及推廣

 主要目的即是支持「校史研究」工作,包 括:更新常設展、規劃專題展、進行(或 支持)小型的專題研究、授權校外人士使 用校史資料、籌組進行多專題或通史的研 究案等。此外,則是運用校史室及校史資 料進行導覽、志工培訓,以及社團經營、

營隊或校本課程等。

(25)

校史管理 ∕動態運用及推廣

 「校史研究」的層次,廣義而言有四:

1.史料層次。

2.專史層次。

3.通史層次:校史(狹義)編撰。

4.作為更大脈絡的教育史、文化史、社會史等研究 的參考。

(26)

校史管理 ∕動態運用及推廣

 一、史料層次

1.各類型文物、史料、檔案之蒐羅、徵集、整理及 典藏。

2.口述歷史訪談抄本(逐字稿)。

 第一個層次猶如大廈的地基,此一工作須 長時間不斷地累積,並且形成制度。目前 校史研究之困難,於其說是史料不足,倒 不如說是對於史料的蒐羅、徵集、整理及 典藏等做得不夠紮實所致。

(27)

校史管理 ∕動態運用及推廣

 為廣泛呈現校園中的多元聲音,除校長、

主任、家長會長、地方有力人士、傑出校 友、老師之外,在史料層次上應該特別關 注各個年代的學生作品、學生活動紀錄、

社團或班級刊物等史料、文物之蒐羅、徵 集與典藏。此處所指的是學生當年書寫或 留存的史料、文物,而非日後以「校友」

身份的書面或口述回憶。

 口述歷史訪談規劃,應加強聯繫退休的職 員、工友,優先納入訪談名單。

(28)

校史管理 ∕動態運用及推廣

 就公文書而言,通常涉及人事或制度機密 的文件都是永久保存,這類文件連同其他 須永久保存的非機密文件,即使確實具有 研究價值,反倒不是徵集的當務之急,相 關的保密典藏作業已有規範。當務之急是 那些具有研究價值,卻非必須永久保存的 文件;在校史研究的立場下,這些文件應 變更為「需永久保存文件」,移交校史委 員會典藏。

(29)

校史管理 ∕動態運用及推廣

 檔案價值可以鑑定的面向很多,就校史研 究而言,關切的是「歷史與研究價值」,

但此觀點通常與檔案管理人員有所出入。

例如許多必須永久保存的檔案,其標準可 能是基於「行政價值」、「法律價值」,

或「稽憑價值」,但卻未具有「歷史與研 究價值」,反過來說,不少具有「歷史與 研究價值」的文件或檔案並非永久保存,

因此期限一到就得銷毀,這便是必須建立 校史研究機制的原因。

(30)

校史管理 ∕動態運用及推廣

 二、專史層次

1.人物傳記。

2.專題研究。

 第二個層次猶如大廈的樑柱,在史料層次 根據上進行研究,主題可分為:人、事、

物、時四大類。篇幅、規模不是重點,但 須有據、有述、有論,並自成篇章,不必 為校史的屬性所限。

(31)

校史研究成果舉隅

朱珮琪(2005)。台籍菁英的 黃春木(1999)。無私與大愛:

搖籃:台中一中。臺北市:向 辛志平校長的故事。新竹市:新 日葵。 竹市政府。

(32)

校史管理 ∕動態運用及推廣

 三、通史層次:校史編撰

 第三層次是大廈的主體,亦即是一般所謂

(狹義)的校史。在第一層次的工作逐步 充實,第二層次的工作已有部分作品發表 時,第三層次的工作就可以進行。組織編 纂小組是必要的,是否需要聘請校外人士 參與,得視個別學校的條件而定。應該省 思的是,完成的作品定位為「校史稿」是 比較審慎、合理的態度。

(33)

校史研究成果舉隅

典藏北一女(2003) 建中世紀(1998)

(34)

校史管理 ∕動態運用及推廣

 四、作為更大脈絡的教育史、文化史、社 會史等研究的參考

 第四個層次可視為大廈的風格,主要是以 一種精神形式融入前三個層次。校史研究 者不能僅將視野侷限在校園內,因為學校 從來就不曾存在於社會或歷史的真空中;

唯有關照到一個更大的歷史脈絡及學術傳 統,校史研究才可能致廣大而盡精微。

(35)

校史研究成果舉隅

 駱明慶(2002 )。誰是台大學生?―性別、省 籍與城鄉差異。經濟論文叢刊 ,30 : 1。

本文使用1954-2000年台大學生的學籍資料,描述 台大學生的性別、省籍和城鄉差異,並探討大學 聯考的篩選效果。

資料來源:

http://jschang.myweb.hinet.net/WhoNTU.htm

(36)

校史室

動動腦:

我印象中的校史室

(關於中學校史室用途與定位的思考)

(37)

校史室

 校史室做為「校史資料」

建中經驗分享

(38)

校史委員會

數位化工作組

編目典藏組

系統規畫管理組

校史室策展組

徵集與推廣組

訪錄組

行政及技術組

研究發展組

校史編修組

(39)

校史委員會

 「校史委員會」本身是一個監督、決策機 制,其管轄範圍主要有二:

1.校史室的一般行政管理。責成總務處執行。

2.校史編修與數位典藏計畫。這是委員會主要職權 所在,由於其規劃與執行涉及專業,需另聘適當 人員負責,而以歷史、國文、資訊科教師為宜。

註:上圖係臺北市立建國高中依據其校史編修經驗所發展出來,筆者據以修改調整。原圖 繪製者為建中歷史科周志宇老師。此處關於「校史委員會」所論,部分是建國高中推 動的經驗,部分僅是一個理想架構,旨在呈現校史研究相關工作「最大可能範圍」。

(40)

校史委員會

 委員會下轄兩個計畫:

1.「校史典藏、管理及資料庫建構計畫」

2.「口述訪談及校史編纂計畫」

 「數位典藏」規劃是必然趨勢,且可以做 為各項工作的基礎

(41)

校史委員會

 在「校史典藏、管理及資料庫建構計畫」

中,依工作類型可區分為五組:

1.數位化工作組:負責各類型史料、文物的數位化 工作。

2.編目典藏組:負責各種類型實體資料的編目、建 檔和典藏。一般學校不太可能擁有恆溫恆濕的典 藏環境,但至少該購置大型防潮箱,典藏重要的 史料、文物、光碟等數位化成品,以及貴重的器 材設備。

(42)

校史委員會

3.系統規劃管理組:負責資料庫建立及維護時,所 需要的軟、硬體設備和技術支援。

4.校史室策展組:規劃常態展示及主題特展,活化 校史室成為重要的教育場所。

(43)

校史委員會

5.徵集與推廣組:代表「校史委員會」,一方面提 供數位或實體典藏品出借服務、辦理相關應用之 授權,另一方面則需向校內、外各單位或個人蒐 羅、徵集重要校史資料、文物等,並評估其典藏 價值,凡合於典藏標準者,移撥數位化工作組、

編目典藏組進行處理。

學校各行政、教學單位,及學生社團、班級等,

應依據制度,將其重要文物、出版品等提供給徵 集與推廣組評估;徵集與推廣組應提供徵集品類 及標準,以為參考。

(44)

校史委員會

 另一工作部門是「口述訪談及校史編纂計 畫」。下轄四組:

1.訪錄組:負責規劃、推動口述歷史訪談,以及後 續的抄本檔案、各類紙本或數位化圖像、影音資 料之建立、管理與移撥(數位化工作組、編目典 藏組)工作。

2.行政及技術組:負責召開會議,編輯行政類文書 或電子資料,管理與採購器材、經費、物品,招 募與訓練義工、工讀生等。

(45)

校史委員會

3.研究發展組:負責抄本審核,評鑑及改善訪談工 作、數位典藏的流程及品質,整合相關理論與方 法,彙編各類資料以利工作傳承。

4.校史編修組:主要負責校史(稿)的研究及編修 計畫,可視主客觀條件,選擇自行編修、與校外 人士合作、委託等方式進行。

(46)

校史委員會

 建檔與典藏工作,以下簡要呈現應有的流 程 :

1. 史料、文物典藏流程:

審選、徵集 → 取得授權 → 分類編目 → 數位化

→ 輸入資料庫 → 入庫典藏或發還

(47)

校史委員會

2. 口述歷史訪談流程

接洽訪談 → 蒐集受訪者資料 → 設計問題 → 約定訪 談時間、地點 → 寄發訪談綱要 → 準備器材 → 準時 到訪 (訪談)→ 檢討、完成札記 → 後續訪談……

└→ 抄本製作

…(訪談完成)→ 受訪者檢閱抄本 → 授權 → 建檔 └→ 致贈受訪者正式抄本及授 權書副本

(48)

校史委員會

 上述兩程序均涉及了「授權」的課題。在 整個「校史編修與數位典藏計畫」裡頭,

基本上包含兩種不同的授權形式:

1. 取得:向校內、外個人或機構取得相關文物、文 字或口述史料、檔案之原件或副本,以及基於校 史研究的使用,均應取得授權。即使是校內文書 組管理的公文影本,也應尊重行政主管機關的檔 案管理制度,並在學校的正式機制中決議,取得 由校長核可的授權。

若該個人或機構沒有授權程序,則「徵集與推廣 組」應規劃一套徵詢、取得授權的制度,以示尊 重和承諾。

(49)

校史委員會

2. 提供:主要是針對第一層次—史料部分,或者

第二層次以上的未出版文件、未開放的數位資料,

授權給希望從事相關研究的人士運用,故 須建立一套授權制度,以維護與主張權益。

(50)

校史委員會

3.可能的第三種授權,應是「贈與」。

在校史研究中所獲得的第一手珍貴的文字史料或 口述史料(包括錄音母帶、抄本原本,以及各種 成品等),若學校無法妥善典藏,理應循適當途 徑捐贈給圖書館或檔案館等機構保存,以利公眾 使用。

(51)

校史委員會

 目前建中初步是以《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 學校史資料管理運用委員會組織辦法》做 為工作依據,由行政會議通過實施。

 本會委員任期兩年,由校長擔任主席,成 員包括秘書、教務、學務、輔導、總務、

圖書館六位部門主管,六大學科代表,歷 史科召集人,以及教師會、家長會、校友 會代表等,總共17人。

(52)

校史委員會

 委員會所轄主要工作有六:

1.徵集記錄 2.文物典藏 3.研究編纂 4.數位典藏 5.教育推廣 6.校史室管理

 以上工作,得遴選適當人選組成工作小組 執行。

(53)

校史委員會

 遺憾或挑戰

1.本委員會未獲應有重視。目前只靠少數個人努力

(主要集中在既有文物、文件的分類編目及數位 化),學校雖提供支持,但程度有限,且未制度 化。

2.文物、文件等審選、徵集標準及流程一直未能訂 定,這還是需要委員會方能決定。

(54)

校史委員會

 契機

1.新建大樓今年底即將完工啟用,規劃中的庫房空 間將有著落,校史室、工作室、庫房三種空間具 備,可使相關工作推動更有規模。

2.新校長帶來新氣象…………

(55)

敬請指教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如未確實遵循資通系統 設置或運作涉及之資通 安全相關法令,可能使 資通系統受影響而導致 資通安全事件,或影響 他人合法權益或機關執

九、 證明文件如有偽造,縱因未能察覺而錄取,一經查證屬實,立即予以解聘。又錄取後無法依各級

文件編號 PIMS-4-005 文件名稱 業務委外服務個人資料保護作業補充規範範本 版 本 1.0 機密等級 □機密性 □敏感性 一般性. 附件

4.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認定符合之種苗 業登記證、符合農業發展條例第3條規定 之農民或農民團體證明文件、具備蘭花產 業經營事實之事業單位證明、具備食用蕈

項次 資格 應檢具證明文件. 設有社會工作或幼兒保育相 關學院、系、所、學位

捐贈財產清冊及證明文 件、董事名冊、戶籍謄本 及印鑑;設有監察人 者,其名冊、戶籍謄本 及印鑑、法人登記書影 本及法人印鑑、董事會 議紀錄、直接監機關同

敦煌患文雖然是禮懺法門的應用文書,有點格式化與過分老套的語言形式,但是卻保存

申請書(線上填寫)、畢業證書影本、身分證明 文件影本、青年存摺封面影本、役畢證明文件 完成1項 職業心理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