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08學年度選課輔導手冊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08學年度選課輔導手冊 "

Copied!
17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I

臺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108學年度選課輔導手冊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

108年8月1日

(2)

II

目錄

壹、學校願景 ... 1

貳、學生圖像 ... 2

參、課程發展與規劃 ... 3

ㄧ、一般科目教學重點 ... 3

二、群科教育目標與專業能力 ... 8

三、課程地圖 ... 12

肆、課程表 ... 17

一、課程架構表 ... 17

二、教學科目與學分(節)數表 ... 25

三、科目開設一覽表 ... 54

(一)、一般科目 ... 54

(二)、專業及實習科目 ... 62

伍、彈性學習 ... 78

一、彈性學習時間實施相關規定暨學生自主學習實施規範 ... 78

(一)、彈性學習時間實施規定 ... 78

(二)、自主學習規範 ... 89

二、彈性學習時間規劃表 ... 96

陸、學生選課規劃與輔導 ... 142

一、校訂選修課程規劃(含跨科、群、校選修課程規劃) ... 142

(一)、原班級選修方式課程規劃表 ... 142

(二)、多元選修方式課程規劃表 ... 144

二、選課輔導流程規劃 ... 147

(一)、課程諮詢階段 ... 147

(二)、選課作業 ... 149

(三)、登錄學習歷程檔案階段 ... 153

一、生涯輔導工作與資源 ... 162

(一)、生涯輔導工作 ... 162

(二)、生涯輔導資源 ... 164

二、升學進路 ... 166

三、就業進路 ... 169

(一)、各科別學習內容與目標 ... 169

(二)、各科別就業發展 ... 170

(3)

1

壹、學校願景

A(Assistance):攜手協同合力護持

學生的成長,需要大家協力護持。優質的學校組織文化、暢達溝通管道,發揮群策 群力,促使校務順暢運行;並適時引進外部資源,提升執行力,提供完善的學習資源支 援體系,共創親、師、生三贏的榮景。

C(Campus):關注無形形塑有形

在學校環境中包含著有形的校園營造與無形的校園文化,完善的校園營造,能發揮

「人-境」互動,潛移默化的境教功能;無形的校園文化雖隱而不見,卻影響學生深遠,

因此,希望用愛、關懷、尊重、傾聽、接納、同理、鼓勵共同營造溫馨和諧校園環境。

T(Teacher):教學專業 專業教學

建立協助教師專業發展的機制,讓原本靜態的知識經由相互間的同儕學習,轉化為 教學能力,並藉由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運作及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協助教師瞭解自己的 專業表現,檢視教學品質,以促進有效的教與學。

S(Student):全人學習 多元展能

以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為核心,強化學生專業知能與技術,並鼓勵學生多元學習,

同時開設相關數理素養、語文寰宇與跨領域學習課程以提升學生科技素養及問題解決能 力。

(4)

2

貳、學生圖像

呼應本校中長程教育發展計畫學生圖像「全人學習,多元展能」,於課程總體計畫 書中規劃發展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之課程,強化學生專業知能與技術。無論是專業科目或 一般科目,課程設計皆以培養具跨域力、研創力、專業力、移動力四項核心能力作為設 計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茲說明如下:

跨域力

把所學知識連結和統整應用跨領域學習,加強動手實作的能力,解決實用性的問題。

研創力

在這個科技引領生活,競爭態勢嚴峻的時代,唯有研發能力,創新突破,方能跟進科技 腳步,創造自身的價值。

專業力

能擁有高超的專業知識、技能和道德觀念;保有好奇心與向上心永不匱乏,未來生涯藍 圖轉化成具體可行。

移動力

擁有國際視野,成為具有國際觀的世界公民,理解尊重不同文化差異,與世界接軌,知 識邊界更形廣闊。

(5)

3

參、課程發展與規劃

ㄧ、一般科目教學重點

科目教學目標 科目教學重點

(學校領域科目自訂)

學生圖像

【總綱之教學目標】

1.掌握學習國語文的基本方法,奠定國 語文自主學習及終生學習的基礎。

2.透過閱讀、聆聽、欣賞各類文本,培 養學生摘取議題、情意聯想及獨立思辨 能力,並能透過口語及寫作表述。

3.提升學生在各領域與職場多元應用國 語文的能力,並形塑實際生活及職業發 展的反省力與創造力。

4.陶冶人文素養、理解古今多元文化,

進一步啟發學生對生活環境及國際事務 的眼界開拓及關懷動能。

1.引導學生掌握國語文基礎知識:形、音、義以及句

法結構、文字修辭等,及其實際於各領域之應用。 ○ ● ● ○ 2.引導學生理解各類文本之文意與內涵,並學習擷取

訊息、統整、分析、詮釋、推論等方法,培養學生閱 讀理解能力。

● ● ● ○

3.培養學生能以正確的文句與邏輯寫作,透過文字表 達其情感與觀點,並適當與生活、科技專業及職場應 用結合。

● ● ● ○

4.引導學生能以流暢的口語能力,清晰、條理地表述

自我,增進其簡報能力及溝通技巧。 ● ● ● ○ 5.透過文本延伸議題訓練學生理性思維,養成自主解

決問題的能力;並引導其省思、關懷情感層面,具備 感性探索能力。

● ● ● ●

6.透過各類文本連結教師或學生的生命經驗,並豐富 學生的人文素養、開拓文化視野、啟發美感經驗,建 立學生健全人格。

○ ● ○ ●

【總綱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並能整合運 用於職場。

2.培養學生具備有效自主學習英語文之 能力。

3.培養學生尊重及了解多元文化差異之 態度。

4.培養學生以英語文進行思考及創新能 力。

1.教授內容符合學生生活情境及未來職場應用。 ○ ● ● ○ 2.運用雜誌及學習平台讓學生自主學習。 ● ● ○ ○ 3.課程融入性別、平等、人權、海洋、環境、資訊、

科技、生命、安全、能源、國際、原住民教育等,多 元議題及各國特殊節慶以學習不同文化。

● ○ ○ ●

4.給予學生使用英語發表意見機會以強化英語使用

能力。 ● ● ○ ○

(B)

【總綱之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具備有足以解決問題的數 學知識與技術,並具備有分析、轉化、

推理、統整等能力。

2. 培養學生具有理性論證與合作溝通 的能力,並能善用資訊、科技與媒體來 輔助學習。

3. 培養學生具有正向的學習態度與信 心,並能從數學方法、結構與幾何圖形 中體會數學之美。

1.引導學生學習與思考數學概念與原理,且能兼顧知

識結構與邏輯推理。 ● ●

2.指導學生能運用適當的數學概念、程序與方法來解

決數學或跨領域的問題。 ● ● ●

3.善用提問、討論、發表等方式,強化學生溝通、表

達與解題能力。 ● ●

4.運用計算器、數學軟體、多媒體等科技教學輔具,

來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與運用資訊工具的能力。 ● ● 5.數學內容能連結日常生活與專業科目的應用,融合

理論與實務。

(C)

【總綱之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具備有足以解決問題的數 學知識與技術,並具備有分析、轉化、

推理、統整等能力。

2. 培養學生具有理性論證與合作溝通 的能力,並能善用資訊、科技與媒體來 輔助學習。

3. 培養學生具有正向的學習態度與信 心,並能從數學方法、結構與幾何圖形 中體會數學之美。

1.引導學生學習與思考數學概念與原理,且能兼顧知

識結構與邏輯推理。 ○ ● ● ○

2.指導學生能運用適當的數學概念、程序與方法來解

決數學或跨領域的問題。 ● ● ○ ○

3.善用提問、討論、發表等方式,強化學生溝通、表

達與解題能力。 ● ○ ○ ●

4.運用計算器、數學軟體、多媒體等科技教學輔具,

來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與運用資訊工具的能力。 ● ○ ● ● 5.數學內容能連結日常生活與專業科目的應用,融合

理論與實務。 ● ○ ● ○

6.建立多元文化交流平台,透過學生的合作與討論使 ● ○ ○ ●

(6)

4

同中有異,異中求同,讓學生充分了解文化差異得應 有態度。

【總綱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歷史、地理、公民等人文 知識有探討與理解能力。

2.提升自主思考、價值判斷與表達能力。

3.發展跨學科的分析、思辨、統整的能 力。

4.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及自律自 治、自發精進與自我實現的素養。

5.發展民主溝通互動、團隊合作、 問題 解決及社會參與等公民實 踐的素養。

6.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 世界多重公民身分的敏察覺知,並重視 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

7. 培養學生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進而 發展國際理解的胸懷。

1.協助學生具備歷史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培養本土歷

史意識與地方關懷,進而關心國際事務。 ● ○ ● ● 2.對於社會公共議安排小組座談進行歷史性的分析

與討論,並培養學生溝通、陳述、表達、團隊合作等 能力。

● ● ○ ●

3.課程內並融入環境、資訊、能源、戶外教育等 19 項重大題,藉由多元議題的融入,促進全人多元的科 學精神。

● ○ ○ ●

【總綱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歷史、地理、公民等人文 知識有探討與理解能力。

2. 提升自主思考、價值判斷與表達能力 3.發展跨學科的分析、思辨、統整的能 力。

4. 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及自律自 治、自發精進與自我實現的素養 5.發展民主溝通互動、團隊合作、問題 解決及社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素養。

6.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 世界多重公民身分的敏察覺知,並重視 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

7. 培養學生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進而 發展國際理解的胸懷。

1.引導學生關心地理議題資訊,善用社會科學統整角

度進行討論與提出解決方案等探討。 ● ● ● ● 2.課程結合地理時事、環境災害等議題,使學生具備

國際視野與本土文化認同的公民意識。 ● ● ○ ● 3.能主動察覺問題,進而地理資訊結合,且能提出問

題或批判。 ● ○ ○ ●

4.課程內並融入環境、資訊、能源、戶外教育等 19 項重大題,藉由多元議題的融入,促進全人多元的科 學精神。

● ○ ○ ●

【總綱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歷史、地理、公民等人文 知識有探討與理解能力。

2. 提升自主思考、價值判斷與表達能力 3.發展跨學科的分析、思辨、統整的能 力。

4. 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以及自律自 治、自發精進與自我實現的素養 5.發展民主溝通互動、團隊合作、問題 解決及社會參與等公民實踐的素養。

6.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 世界多重公民身分的敏察覺知,並重視 人權和關懷全球永續的責任意識。

7. 培養學生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進而 發展國際理解的胸懷。

1. 培養學生具備良好人際互動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並積極於公民參與 ● ● ● ●

2.培養學生尊重差異,實踐人權,關懷全球永續發

展,具備世界公民的意識。 ● ● ○ ●

3.培養學生社會科知識的永恆、讓學生接受教科書知

識。 ○ ○ ● ●

4.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與獲得系統性的知識。 ● ○ ● ●

(A)

【總綱之教學目標】

1.培養自然科學基本素養,具備基本自 然科學知能與探索能力,且能理解並判 斷媒體報導中與科學相關之內容。

2.教導基礎自然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興 趣,認識科學方法,增進個人自主學習、

系統思考、解決問題、規劃執行及創新 應變之能力。

3.提升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運用技能,

奠定適應科技時代生活及社會變遷之能

1.培養學生主動察覺問題,進而設計科學探索與實

驗,且能提出問題或批判 ○ ○ ● ○

2.培養學生合理運用思考智能,了解科學能力是多元

的,在探究過程進行評核、形成評價 ○ ○ ● ● 3.培養學生運用單一的科學證據或理論,理解因果關

係,察覺問題,並以科學方法解決 ○ ● ● ○

4.培養學生合理運用思考智能,規畫最佳化的問題解

決活動,並正確安全操作之。 ● ○ ● ●

5.課程內並融入環境、資訊、能源、戶外教育等 19 ● ○

(7)

5 力。

4.關懷社會價值觀之養成,懂得欣賞自 然環境之美,愛護大自然並致力於環境 保護,使自然生態永續經營。

項重大題,藉由多元議題的融入,促進全人多元的科 學精神。

(B)

【總綱之教學目標】

1.培養自然科學基本素養,具備基本自 然科學知能與探索能力,且能理解並判 斷媒體報導中與科學相關之內容。

2.教導基礎自然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興 趣,認識科學方法,增進個人自主學習、

系統思考、解決問題、規劃執行及創新 應變之能力。

3.提升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運用技能,

奠定適應科技時代生活及社會變遷之能 力。

4.關懷社會價值觀之養成,懂得欣賞自 然環境之美,愛護大自然並致力於環境 保護,使自然生態永續經營。

1.培養學生主動察覺問題,進而設計科學探索與實

驗,且能提出問題或批判 ○ ● ● ○

2.培養學生合理運用思考智能,了解科學能力是多元

的,在探究過程進行評核、形成評價 ● ● ● ● 3.培養學生運用單一的科學證據或理論,理解因果關

係,察覺問題,並以科學方法解決 ○ ● ● ○

4.培養學生合理運用思考智能,規畫最佳化的問題解

決活動,並正確安全操作之。 ● ● ● ●

(A)

【總綱之教學目標】

1.培養自然科學基本素養,具備基本自 然科學知能與探索能力,且能理解並判 斷媒體報導中與科學相關之內容。

2.教導基礎自然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興 趣,認識科學方法,增進個人自主學習、

系統思考、解決問題、規劃執行及創新 應變之能力。

3.提升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運用技能,

奠定適應科技時代生活及社會變遷之能 力。

4.關懷社會價值觀之養成,懂得欣賞自 然環境之美,愛護大自然並致力於環境 保護,使自然生態永續經營。

1.培養學生主動察覺問題,進而設計科學探索與實

驗,且能提出問題或批判 ● ○ ● ○

2.培養學生合理運用思考智能,了解科學能力是多元

的,在探究過程進行評核、形成評價 ● ○ ● ○ 3.培養學生運用單一的科學證據或理論,理解因果關

係,察覺問題,並以科學方法解決 ● ● ● ●

4.培養學生合理運用思考智能,規畫最佳化的問題解

決活動,並正確安全操作之。 ○ ○ ● ○

(B)

【總綱之教學目標】

1.培養自然科學基本素養,具備基本自 然科學知能與探索能力,且能理解並判 斷媒體報導中與科學相關之內容。

2.教導基礎自然科學知識,培養科學興 趣,認識科學方法,增進個人自主學習、

系統思考、解決問題、規劃執行及創新 應變之能力。

3.提升基礎科學實驗操作與運用技能,

奠定適應科技時代生活及社會變遷之能 力。

4.關懷社會價值觀之養成,懂得欣賞自 然環境之美,愛護大自然並致力於環境 保護,使自然生態永續經營。

1.培養學生主動察覺問題,進而設計科學探索與實

驗,且能提出問題或批判 ● ○ ● ○

2.培養學生合理運用思考智能,了解科學能力是多元

的,在探究過程進行評核、形成評價 ● ○ ● ● 3.培養學生運用單一的科學證據或理論,理解因果關

係,察覺問題,並以科學方法解決 ● ○ ○ ●

4.培養學生合理運用思考智能,規畫最佳化的問題解

決活動,並正確安全操作之。 ● ○ ● ●

【總綱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不同類型音樂的喜愛與欣 賞。

2.培養學生對音樂史的了解。

3.引導學生對不同作曲家的了解。

4.引導學生對不同類型樂器的了解。

5.引導學生對本土及近代音樂的了解與 喜愛。

1.培養學生傾聽各式不同類型的音樂。 ● ○ ● ● 2.培養學生接觸不同音樂類型作。 ● ● ● ○

3.使學生瞭解音樂史及音樂家。 ● ○ ● ●

4.學生瞭解各式樂器,讓學生可以知道他們不同的發

聲原理。 ○ ● ● ○

5.學生瞭解近代及現代音樂不可或缺的在生活中,引

導學生認識各類不同類型的西洋及本土音樂。 ● ● ● ●

【總綱之教學目標】

1.表現:運用傳統與非傳統的視覺藝術 媒材,進行創作,嘗試傳達自身的感受

1.培養學生學習運用不同的視覺藝術創作工具及表 現手法,進行指定主題或自行發想之藝術創作主題,

表達自身思維與想法。

● ● ○ ●

(8)

6 與情感。

2.鑑賞:能欣賞各種自然與人造物等藝 術創作品,嘗試理解作品的美感與其創 作理念,建構美學素養。

3.實踐:能運用視覺藝術的邏輯概念,

培養自身的美感,與日常生活進行美感 連結,養成能欣賞視覺藝術的能力。

2.藉由課堂上習得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對藝術活動 的興趣,以及欣賞「美」的鑑賞能力,進而靈活運用 美學概念至日常生活中;能欣賞不同國家民族之藝術 作品,並透過鑑賞行為進而拓展人文藝術生活層面的 廣度及深度。

● ○ ○ ●

3.課程內並融入環境、資訊、能源、戶外教育等 19 項重大題,藉由多元議題的融入,促進全人多元的科 學精神。

● ○ ○ ●

【總綱之教學目標】

1.促進自我與生涯發展探索自我觀、人 觀與生命意義,建立適當的人生觀與人 生信念,從而發展自我潛能與自我價 值,增進自主學習與強化自我管理,規 劃個人生涯與促進適性發展,進而尊重 自己與他人生命,並珍惜生命的價值。

2.實踐生活經營與創新發展友善的人際 關係及良好互動的知能與態度,培養團 體合作與服務領導的素養,並能運用、

開發與管理各項資源,省思生活與美學 議題,豐富生活美感體驗,進而實踐生 活經營與創新。

1.使學生覺察個人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之關係,主動

探索個人生涯目標及意義。 ● ● ● ●

2.培養學生具備情緒管理、關懷利他的情操,增進人

際互動的效能。 ○ ● ● ●

3.培養學生尊重多元文化並促進人類社會福祉,促進

環境的永續發展,落實社會與環境的和諧關懷。 ● ○

【總綱之教學目標】

1.培養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2.培養正確的資訊科技觀念、態度及行 為習慣。

3.善用資訊科技知能以進行創造、邏輯 思維、運算等思考能力。

4.整合理論與實務以解決問題和滿足需 求。

5.理解科技產業與職業及其未來發展趨 勢。

6.發展科技研發與創作的興趣,建立從 事相關職業之志向。

7.了解資訊科技及其對個人、社會、環 境與文化的互動與影響。

1.培養學生具備運用運算工具輔助思維之能力,藉以

分析問題、發展解題方法,並進行有效的決策。 ● ○ ○ ● 2.培養學生建立康健、合理與合法的資訊科技使用態

度與習慣,並樂於探索資訊科技。 ● ○ ○ ●

3.培養學生合理運用思考智能,並利用科技研發與創

作規畫最佳化的問題解決活動,並正確安全操作之。 ● ● ● ○

【總綱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具備健康生活的知識、態度 與技能,增進健康素養。

2.培養學生健康問題解決及規劃執行的 能力。

3.培養學生自我照護的能力。

4.培養學生思辨與運用健康資訊、產品 的素養。

5.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6.培養學生關懷社會與環境的責任感,

營造友善健康的生活。

1.使學生了解生命發展的歷程,建立良好健康生活型

態及尊重的生命態度。 ● ● ○ ○

2.使學生能運用多元策略,將健康與自我照護技能融 入生活情境,建構健康自主管理能力,展現個人及群 體的健康生活模式。

● ○ ●

3.促進學生急救之能並運用救護資源,達到健康安全

的生活。 ● ○ ●

4.協助學生強化個人衛生與保健技能,具備健康自我

管理能力。 ● ● ○ ○

5.使學生認識全人的性,培養愛、尊重、負責任的態

度。 ● ● ○ ○

6.引導學生學習正向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展現良好

人際互動。 ● ● ● ○

7.引導學生思辨能力,善用健康生活相關資訊。 ● ● ○

【總綱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具備健康生活的知識、態度 與技能,增進健康素養。

2.培養學生健康問題解決及規劃執行的 能力。

3.培養學生自我照護的能力。

1.使學生了解生命發展的歷程,建立良好健康生活型

態及尊重的生命態度。 ○ ● ● ○

2.使學生能運用多元策略,將健康與自我照護技能融 入生活情境,建構健康自主管理能力,展現個人及群 體的健康生活模式。

● ○ ● 3.促進學生急救之能並運用救護資源,達到健康安全 ● ● ○

(9)

7 4.培養學生思辨與運用健康資訊、產品

的素養。

5.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6.培養學生關懷社會與環境的責任感,

營造友善健康的生活。

的生活。

4.協助學生強化個人衛生與保健技能,具備健康自我

管理能力。 ● ○ ● ○

5.使學生認識全人的性,培養愛、尊重、負責任的態

度。 ● ○ ● ○

6.引導學生學習正向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展現良好

人際互動。 ● ○ ● ○

7.引導學生思辨能力,善用健康生活相關資訊。 ● ● ● ○

【總綱之教學目標】

1.建構全民國防意識與知能,主動關懷 社會與國家安全。

2.認識國際情勢與國家處境,增進對國 家安全議題之認知。

3.了解全民防衛之意義,養成動員及災 害防救之意識與行動力。

4.建立國家認同與自信心,培養參與國 防事務及促進國家永續發展的心志。

1.培養學生理解全民國防對於國家安全之重要性,並

評價各國體現全民國防理念之相關作為。 ● ○ ● ● 2.培養學生從臺灣重要戰役探討其對臺灣發展的影

響,並評述全民國防的重要性。 ● ○ ● ●

3.課程內並融入環境、資訊、能源、戶外教育等 19 項重大題,藉由多元議題的融入,促進全人多元的科 學精神。

● ○ ○ ●

(10)

8

二、群科教育目標與專業能力

產業人力需求或職場

進路 科教育目標 科專業能力

學生圖像

1.工具機或產業自 動化設備設計人員。

2.各產業(含高科技 資電產品)生產設備 維護及設計變更、製 程管理人員。

3.各產業用戶端所 需機具、零組件加工 製造人員。

4.一般消費者終端 產品生產製造人員。

5.一般消費者終端 產品維修人員。

6.工業機具產品行 銷內外銷業務人員。

1.培育機具加工操 作、機具基本維護及製 造製程參數管控與機 具量測校正定位、機具 設計製圖與開發之人 才。

2.培育機電整合及專 題跨域整合實踐之人 才。

3.培養相關大型企業 或領先產業之工業高 端、高階工程精研深度 之專業人才。

4.培養工安知識、職業 道德、敬業樂群,並鼓 勵多元發展與自主學 習再進修之人才。

具備機具精度量測調校、夾持鎖固組裝

施作能力 ● ● ● ○

具備傳統及數控工具機等機台操作能

● ● ● ○

具備機械製造之加工法、製程參數及生

產管控、職業道德與再進修之能力 ● ● ● ○ 具備機具製圖、設計及分析評估能力 ● ● ● ● 具備材料科技應用能力 ● ● ● ● 具備電腦 3D 輔助工程模擬應用能力 ● ● ● ● 具備機電資人工智慧整合及機具控制

能力 ● ● ● ●

具備職業道德及專業精進之能力 ● ○ ○ ●

1.機構設計人員。

2.工業設計人員。

3.機械設計製圖人 員。

4.電腦輔助機械設 計人員。

5.電腦輔助繪圖人 員。

6.工廠管理人員。

1.培養機械製圖相關 產業之專業人才。

2.培養電腦輔助繪圖 之專業人才。

3.培養測繪及設計之 專業人才。

4.培養工安知識、職業 道德、敬業樂群,並鼓 勵多元發展與自主學 習再進修之人才。

具備機械識圖與製圖之專業知識與技

能。 ● ○ ● ○

具備使用 2D 及 3D 電腦輔助繪圖軟體之

專業能力。 ● ○ ● ●

具備基礎設計之專業能力。 ● ● ● ● 具備測繪及機械設計製圖之專業能力。 ● ● ● ● 具備繪製工作圖及交線與展開圖面之

專業能力。 ● ● ● ○

具備量測與夾具繪製之專業能力。 ● ● ● ○ 具備工作安全衛生知識,並注重職場倫

理及重視職業安全、互助合作、持續學 習的熱忱與態度。

● ○ ○ ●

1.汽車修護技術人

2.汽車服務接待人

3.汽車修護技術教 育訓人員

4.車輛研發測試人

5.機車修護技術人

6.機車修護技術教 育訓練人員 7.汽車相關產業從 業人員

8.汽車相關產業服

1.培養具備車輛、飛 修、輪機及運輸相關研 發所需之人才。

2.培養具備車輛、飛 修、輪機及運輸產業檢 修服務技術人才。

3.培養綠能能產業

(動力混合車與電動 車)技術服務能力人 才。

4.培養機器腳踏踏車 操作和維修服務技術 人才。

5.培養具備運輸產業 新式設備和元 件創造

具備車輛、飛修、輪機及運輸產業所需

之專業知識與工程核心科目之能力。 ● ● ● 具備車輛、飛修、輪機及運輸產業,故

障排除與維修服務專業技術能力。 ● ● ● 具備跨足綠能能產業(動力混合車與電

動車)所需電工與電子實習能力 ● ● ● 具備機器腳踏車,故障排除與維修服務

專業技術能力 ● ● ●

具備機械識圖、Arduino 軟體應用、專

題製作與相關機械工作法的技術能力 ● ● ● 具備汽車美容及板金之能力 ● ○ ● ○ 具備主動學習新知識的態度與自主規

劃未來之能力 ● ●

(11)

9 務行銷人員 設計人才。

6.汽車美容及板金之 人才。

7.培養多元發展自主 學習的人才。

具備工作安全衛生知識與能力,並建立

正確職場倫理 ● ● ●

1.資訊及電子相關 設備之設計、操作及 維護人員。

2.晶片、嵌入式系 統、物聯網之程式設 計及維護人員。

3.行動裝置、智慧電 子及控制系統設計 及維護人員。

4.網路與系統架 設、管理及維護人 員。

5.遊戲、多媒體、

AR/VRR 及網頁相關 應用之設計、操作及 維護人員。

1.培育資訊電子相關 產業之專業人才。

2.培育程式設計與晶 片控制專業人才。

3.培育行動裝置與電 子產品設計人才。

4.培育網路與系統設 計及維護人才。

5.培育具備專業力、跨 域力、研創力、移動力 各方面均衡發展之人 才。

6.培養工安知識、職業 道德、跨域合作、敬業 樂群,並具備多元發展 與自主學習再進修之 人才。

具備電機電子群基礎知識與應用之能

● ● ● ○

具備程式設計與晶片控制及應用之能

● ● ● ○

具備行動裝置與電子產品之程式控制

能力 ○ ● ● ○

具備網路與系統之架設、操作及維護之

能力 ○ ● ● ○

具備專業力、跨域力、研創力、移動力

各方面均衡發展之人才。 ● ● ● ●

具備工業安全衛生知識,注重職業道德 與職場倫理,有互助合作、持續學習的 熱忱與態度

○ ● ○ ●

1.電子設備操作及 維護人員。

2.電子電路設計及 調整人員。

3.微控制晶片、可程 式邏輯晶片程式設 計及嵌入式系統設 計人員。

4.電腦程式撰寫、操 作及維護人員。

5.電腦硬體操作及 維護人員。

1.培育電子產業之人 才。

2.培育電路量測及電 路分析之人才。

3.培育電路設計及電 路板製作之人才。

4.培育微控制晶片及 可程式邏輯設計之人 才。

5.培養工安知識、職業 道德、敬業樂群,並鼓 勵多元發展與自主學 習再進修之人才。

具備元件認識及操作各種基礎儀器之

能力。 ● ●

具備可程式邏輯設計及單晶片控制之

能力。 ○ ● ● ○

具備微電腦應用及介面電路控制之能

力。 ○ ● ● ○

具備電路設計及電路板製作之基礎能

力。 ● ●

具備程式語言、網路控制及行動裝置應

用之能力。 ● ● ● ○

具備工作安全衛生知識,並注重職場倫 理及重視職業安全、互助合作、持續學 習的熱忱與態度。

○ ● ○ ●

1.電路及系統設備 安裝、測試人員。

2.電路及系統設備 操作、調整人員。

3.電路及系統設備 檢驗、維修人員。

4.自動化控制機構 設計人員。

5.自動化控制流程 設計人員。

6.電子電路設計人 員。

1.培養自動控制之專 業人才。

2.培養電腦量測及分 析設計電路之人才。

3.培養機電整合之基 礎裝配及程式設計之 人才。

4.培養微處理機及感 測器整合與設計之專 業人才。

5.培養電機控制設備 操作及維護之專業人 才。

6.培養工安知識、職業

具備電學相關知識與電路裝配、分析、

設計及應用之能力。 ● ● ● ○ 具備使用工具、電腦與電子儀器量測分

析電路之能力。 ● ● ● ○

熟悉電機法令規範及具備電機控制與

整合之相關專業技術及能力。 ○ ○ ● ● 具備微處理機及感測器整合之基礎技

術與程式設計能力。 ● ● ● ○ 具備電機自動控制相關機械運轉、操作

及維護知識。 ● ● ● ○

具備工作安全衛生知識,並注重職場倫 理及重視職業安全、互助合作、持續學 習的熱忱與態度。

○ ● ○ ●

(12)

10 道德、敬業樂群,並鼓 勵多元發展與自主學 習再進修之人才。

1.電機工廠技術員 2.電機相關設備安 裝、測試人員 3.電機相關設備檢 驗、操作人員 4.電機相關設備調 整、維修人員 5.程式設計技術員 6.機電整合技術員 7.電路設計人員

1.培養電機技術之基 礎專業人才。

2.培養電腦量測及分 析設計電路之人才。

3.培養電路設計之人 才。

4.培養微電腦程式及 數位電路設計之專業 人才。

5.培養感測器及可程 式控制之專業人才。

6.培養工安知識、職業 道德、敬業樂群,並鼓 勵多元發展與自主學 習再進修之人才。

具備電學相關知識與電路裝配、分析、

設計及應用之能力。 ● ● ● ○ 具備使用工具、電腦與電子儀器量測分

析電路之能力。 ● ● ● ●

熟悉電機法令規範及具備電路設計之

相關專業技術及能力。 ○ ○ ○ ○ 具備微電腦程式及數位電路設計之技

術與能力。 ● ● ● ●

具備感測器及可程式控制應用之專業

能力。 ○ ● ● ○

具備工作安全衛生知識,並注重職場倫 理及重視職業安全、互助合作、持續學 習的熱忱與態度。

○ ○ ○ ●

調

1.能源管理人員。

2.冷凍空調工程人 員。

3.家電設備維修人 員。

4.電機電子公司等 相關產業

1.培育學生冷凍空調 領域之專業人才。

2.培育學生電機電子 領域之專業人才。

3.培養家電檢修及綠 能技術之專業人才。

4.培養空調設計及冷 凍空調自動控制之專 業人才。

5.培養工安知識、職業 道德、敬業樂群,並鼓 勵多元發展與自主學 習再進修之人才。

具備冷凍空調相關專業領域之基礎知

識與專業能力。 ● ● ● ○

具備電機電子相關專業領域之基礎知

識與專業能力。 ● ● ● ○

具備家電檢修及綠能技術之專業能力。 ● ○ ● ● 具備空調設計及冷凍空調自動控制之

專業能力。 ● ○ ● ●

具備工作安全衛生知識,並注重職場倫 理及重視職業安全、互助合作持續學習 的熱忱與態度。

● ● ● ●

1.土木建築工程設 計施工之基層人才 2.擔任土木與建築 領域有關施工、營 建、測繪、專業製圖 及數位資訊運用等 工作。

1.培養具備建築與營 建專業知能之人才。

2.培養具建築與營建 實務操作能力並能適 應時代環境變遷接受 挑戰之工程技術人員。

具備土木與建築相關專業領域之基礎

知識。 ○ ● ● ○

具備土木建築製圖與識圖之專業能力。 ● ● ● ○ 具備土木建築實務操作之基礎能力。 ○ ● ● ○ 具備測量與電腦輔助應用之專業能力。 ● ● ● ○ 能應用不同的學習策略,發展系統思考

與意見表達能力。 ● ● ○ ●

具備積極求知、細心謹慎、認真耐勞的

工作態度與關懷人文生態環境的素養。 ● ○ ○ ●

1.圖文傳播產業。

2.設計產業。

3.影視產業。

1.傳授圖文傳播行業 之基本知識。

2.傳授設計、繪畫的基 本能力。

3.傳授圖文複製設備 操作之實用技能。

4.傳授電腦繪圖、影像 攝製處理、圖文整合、

出版企劃、多媒體剪輯

具備圖文傳播專業能力。 ● ● ● ● 具備設計、繪畫專業能力。 ● ● ● ● 具備圖文複製設備操作能力。 ● ● ● 具備電腦圖文整合出版專業能力。 ● ● ● 具備美感、創意與問題解決能力。 ● ● ● ● 具備專題製作發展與設計能。 ● ● ● ● 具備影像攝製與剪輯處理能力。 ● ● ● ●

(13)

11 等相關軟體操作技能。

5.培養美學涵養,養成 欣賞美、感受美的習慣 及能力。

6.培養學生多元智慧 表現、自我創意發展與 問題解決之能力,以適 應社會變遷,奠定終 身學習的基礎。

具備職業道德與再進修之能力。 ○ ○ ● ●

備註:1.各科教育目標、科專業能力:請參照群科課程綱要之規範敘寫。

2.學生圖像欄位,請填入學生圖像文字,各欄請以打點表示科專業能力與學生圖 像之對應,「●」代表高度對應,「○」代表低度對應。

(14)

12

三、課程地圖

以下分列各群科課程地圖:

機械群機械科 課程地圖

機械群製圖科 課程地圖

(15)

13

動力機械群汽車科 課程地圖

(16)

14

電機與電子群資訊科 課程地圖

電機與電子群電子科 課程地圖

電機與電子群控制科 課程地圖

(17)

15

電機與電子群電機科 課程地圖

電機與電子群冷凍空調科課程地圖

(18)

16

土木與建築群建築科 課程地圖

設計群圖文傳播科 課程地圖

(19)

17

肆、課程表

一、課程架構表

機械群機械科課程架構表 108 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項目 相關規定 學校規劃情形

學分數 百分比 說明

一般科目

部定 66-76 (34.4-39.6%) 72 37.89 %

校訂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30 15.79 %

選修 8 4.21 %

合 計 110 57.89 %

專業及實習科目 部定

專業科目 學分(依總綱規定) 16 8.42 %

實習科目 學分(依總綱規定) 30 15.79 %

專業及實習科目合計 60 學分為限 46 24.21 %

校訂

專業科目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0 0 %

選修 2 1.05 %

實習科目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12 6.32 %

選修 20 10.53 %

合 計 至少 80 學分 80 42.11 %

實習科目學分數 至少 45 學分 62 32.64 %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 192 學分 190 學分 六學期團體活動時間(節數)合計 12 - 18 節 12 節 六學期彈性教學時間(節數)合計 6 - 12 節 8 節

上課總節數 210 節 210 節

畢業條件

1、應修習總學分為 180-192 學分,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2、表列部定必修科目 111-136 學分均須修習,並至少 85% 及格,始得畢業。

3、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至少須修習 80 學分以上,其中至少 60 學分及格,

含實習(實驗、實務)科目至少 45 學分以上及格。

備註:1、百分比計算以「 應修習總學分 」為分母。

2、上課總節數 = 應修習總學分 + 六學期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 六學期彈性教學時間合計。

3、部定及校訂必修學分數合計依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規定不得超過 160 學分。

機械群製圖科 課程架構表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項目 相關規定

學校規劃情形 學分 說明

百分比 (%)

(20)

18 一般科目

部定 66-76 (34.4-39.6%) 72 37.89 %

校訂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30 15.79 %

選修 8 4.21 %

合 計 110 57.89 %

專業及實習 科目

部定

專業科目 學分(依總綱規定) 16 8.42 %

實習科目 學分(依總綱規定) 30 15.79 %

專業及實習科目合計 60 學分為限 46 24.21 %

校訂

專業科目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6 3.16 %

選修 6 3.16 %

實習科目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6 3.16 %

選修 16 8.42 %

合 計 至少 80 學分 80 42.11 %

實習科目學分數 至少 45 學分 52 27.37 %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 192 學分 190 學分 六學期團體活動時間(節數)合計 12 - 18 節 12 節

六學期彈性教學時間(節數)合計 6 - 12 節 8 節

上課總節數 210 節 210 節

畢業條件

1、應修習總學分為 180-192 學分,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2、表列部定必修科目 111-136 學分均須修習,並至少 85% 及格,始得畢業。

3、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至少須修習 80 學分以上,其中至少 60 學分及格,

含實習(實驗、實務)科目至少 45 學分以上及格。

備註:1、百分比計算以「 應修習總學分 」為分母。

2、上課總節數 = 應修習總學分 + 六學期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 六學期彈性教學時間合計。

3、部定及校訂必修學分數合計依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規定不得超過 160 學分。

動力機械群汽車科 課程架構表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項目 相關規定

學校規劃情形 學分 說明

百分比 (%)

一般科目

部定 66-76 (34.4-39.6%) 72 37.89 %

校訂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30 15.79 %

選修 8 4.21 %

(21)

19

合 計 110 57.89 %

專業及實習 科目

部定

專業科目 學分(依總綱規定) 12 6.32 %

實習科目 學分(依總綱規定) 39 20.53 %

專業及實習科目合計 60 學分為限 51 26.85 %

校訂

專業科目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0 0 %

選修 8 4.21 %

實習科目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6 3.16 %

選修 15 7.89 %

合 計 至少 80 學分 80 42.11 %

實習科目學分數 至少 45 學分 60 31.58 %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 192 學分 190 學分 六學期團體活動時間(節數)合計 12 - 18 節 12 節

六學期彈性教學時間(節數)合計 6 - 12 節 8 節

上課總節數 210 節 210 節

畢業條件

1、應修習總學分為 180-192 學分,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2、表列部定必修科目 111-136 學分均須修習,並至少 85% 及格,始得畢業。

3、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至少須修習 80 學分以上,其中至少 60 學分及格,

含實習(實驗、實務)科目至少 45 學分以上及格。

備註:1、百分比計算以「 應修習總學分 」為分母。

2、上課總節數 = 應修習總學分 + 六學期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 六學期彈性教學時間合計。

3、部定及校訂必修學分數合計依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規定不得超過 160 學分。

電機與電子群資訊科 課程架構表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項目 相關規定

學校規劃情形 學分 說明

百分比 (%)

一般科目

部定 66-76 (34.4-39.6%) 72 37.89 %

校訂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28 14.74 %

選修 10 5.26 %

合 計 110 57.89 %

專業及實習

科目 部定

專業科目 學分(依總綱規定) 18 9.47 %

實習科目 學分(依總綱規定) 27 14.21 %

(22)

20

專業及實習科目合計 60 學分為限 45 23.68 %

校訂

專業科目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3 1.58 %

選修 11 5.79 %

實習科目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12 6.32 %

選修 9 4.74 %

合 計 至少 80 學分 80 42.11 %

實習科目學分數 至少 45 學分 48 25.27 % 應修習總學分數 180 - 192 學分 190 學分 六學期團體活動時間(節數)合計 12 - 18 節 12 節

六學期彈性教學時間(節數)合計 6 - 12 節 8 節

上課總節數 210 節 210 節

畢業條件

1、應修習總學分為 180-192 學分,畢業及格學分數至少為 160 學分。

2、表列部定必修科目 111-136 學分均須修習,並至少 85% 及格,始得畢業。

3、專業科目及實習科目至少須修習 80 學分以上,其中至少 60 學分及格,

含實習(實驗、實務)科目至少 45 學分以上及格。

備註:1、百分比計算以「 應修習總學分 」為分母。

2、上課總節數 = 應修習總學分 + 六學期團體活動時間合計 + 六學期彈性教學時間合計。

3、部定及校訂必修學分數合計依課程規劃及實施要點規定不得超過 160 學分。

電機與電子群電子科 課程架構表 108學年度入學新生適用

項目 相關規定

學校規劃情形 學分 說明

百分比 (%)

一般科目

部定 66-76 (34.4-39.6%) 72 37.89 %

校訂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28 14.74 %

選修 10 5.26 %

合 計 110 57.89 %

專業及實習 科目

部定

專業科目 學分(依總綱規定) 18 9.47 %

實習科目 學分(依總綱規定) 27 14.21 %

專業及實習科目合計 60 學分為限 45 23.68 %

校訂 專業科目

必修

各校課程發展組織自訂

6 3.16 %

選修 8 4.21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輸入 佳作 林詩涵

教育部自101學年度開始 推動分組合作學習計畫,感 謝張新仁校長及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團隊的帶領,嘉大附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幼 獅職業訓練場(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職業訓練局青年職業訓練中心)、臺 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39 資訊與網路技術 1 林家諄

勞動部自民國 92 年起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以下稱本計畫),以民間

6.輔導 人力運 用情形 暨輔導 工作整 合發展.. 藉由三級個案統計分析,建 立「特殊需求學生情緒及行

勞動部自民國 92 年起推動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以下稱本計畫),以民間

教師指導 學生自學 個人實踐 小組活動 競爭遊戲 小組協作 詳細解釋

從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我發覺「主題說話活動」的確能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