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表示人對台灣黑熊的價值觀不會是只有單一面向 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表示人對台灣黑熊的價值觀不會是只有單一面向 的"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討論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幾個部分進行討論 ,依序敘述價值觀量表設計與應用 、 價值觀與基本資料、價值觀與知識、價值觀與保育議題、價值觀與背景性向及價 值觀與地區。

壹、價值觀量表設計與應用

一、多重面向的價值觀

由於價值觀非簡易觀測或是以單一題項可以測量而得的 ,故應藉由較多題 項的量表來測量。本量表的結果也顯示出這一點 ,藉由因素分析得到「人性道 德」「否定」「生態美學」及「實用」四個面向的價值觀。例如有受訪者表示台 灣黑熊很可愛,但是也很可怕。表示人對台灣黑熊的價值觀不會是只有單一面向 的。因此若想以客觀的量化方式來測 量人對台灣黑熊的價值觀,採用量表為一適 當的方式。

二、價值觀量表的施測問題

本價值觀量表各子量表信度皆達 0.65 以上,且樣本數量相當大,具有一定 可信度。量表的結果會受到訪問者的口氣與解說方式 、問項的順序、受訪者的態 度及其對問項的瞭解程度等等影響。此量表施測方式分為自填與口述兩種,當遇 到不善識字或是無法自行作答者,再以口述方式進行,雖已有對訪問者進行事先 解說,但自填與口述仍有無法估計的誤差存在。且在口述資料中,受訪者的回答 常是「當然阿!」「好像可以」「很可怕耶!」及「還可以啦!」等等。因此究 竟該選何種選項,需經由訪問者藉由受訪者的口氣來主觀判斷的。且因本問卷為 5 分制李克特氏問卷,共分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確定」「同意」與

「非常同意」5 種答案,在「非常不同意」及「不同意」或「非常同意」及「同 意」有些較細微口氣的差別,可能難以釐清,造成誤差的存在。

(2)

面談普查較易帶來研究本身之干擾 ,有時受訪者難免傾向贊同一般價值標 準,或訪問者暗示的(或自以為訪問者頃向的)態度(鍾倫納 1993)。此問卷將 來針對識字能力較佳之同一族群(如國中、高中生等)會較合適,且統一採用自 填方式,可減低訪員在場之效應,會有更佳之信度。

三、價值觀量表設計

量表的問項應是潛在變項的「外向表徵」,而非直接去詢問研究者想探究的 問題,如欲瞭解受訪者對台灣黑熊之否定價值如何 ,並非將問項設計為「你認為 台灣黑熊具有否定價值」,應將問項設計為「你認為台灣黑熊很凶猛」或「你認 為台灣黑熊會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 」會較適合。但外向表徵與潛在變項的關聯需 有相當之理論基礎,來證實兩者間之關聯性(F.Devellis 1999)。本問卷題項於設 計上參酌了前人研究或國外文獻加以翻譯而來,本研究者以自然科學之背景,於 理論基礎仍有待加強。雖本問卷經由研究者一再的測試與修 改,但仍有其不足之 處。根據本研究之結果,使用此問卷進行人對台灣黑熊價值觀之初步探討是可行 的,唯如欲進一步深入探討,建議將研究對象範圍縮小,針對有意義之群體進行 比較,且於問題設計仍須改善。

各子量表的信度雖達可接受範圍 ,但在前置研究期間信度多數未達標準 , 因子量表題項數過少時,導致信度過低,當時由研究者再增添 5 題才將正式研究 之信度提升至可接受範圍。建議未來研究此議題之研究者,前置研究之價值觀量 表題數需再增加,於預測後方可挑選品質較佳之題項進行正式研究 。

「實用」價值中共包含 3 個題項,皆針對熊膽之經濟與藥用功效 ,由於熊 膽之藥用說法出自於漢人《本草綱目》一書中,多數原住民對此表示那是平地人 才信的東西,雖今日平地人也鮮少利用熊膽,但在題項內容偏頗的情形下,可能 會造成對「實用」價值的誤差,建議未來在此類需加入平衡原住民與平地人的題 項,以更誠實呈現此部分的差異 。

貳、價值觀與基本資料

(3)

一、原住民與都市住民對台灣黑熊價值觀比較

Kellert(1999)認為許多都市住民從高度浪漫的角度看待自然世界 。而台灣

原住民長久利用野生動植物為生,有部分受訪者認為台灣黑熊僅有食用的價值 ,

「熊就是要吃的阿!死光了就算了,對人又不會有影響,牠沒甚麼好處,吃掉才 有好處。」(T7)。不同成長背景的人,受其環境影響很深,原住民認為長久從自 然環境獲益是理所當然,相較之下都市住民接觸自然環境多僅於非消耗性之休閒 娛樂,且與野生動物之衝突亦較少,故其「人性道德」價值分數會較原住民為高。

「人性道德」價值分數雖然都市住民較原住民高 ,但原住民之分數(3.81)

亦相當高。於原住民傳統文化中,有多數將台灣黑熊視同人類,當訪問到一位太 魯閣族婦女吃熊肉是否合理,「肉那麼多,為甚麼要吃人肉。」(T16)。顯現其相 當認同台灣黑熊之價值與人類相當 ,台灣黑熊的腳印與人的腳印很類 似,泰雅 族、太魯閣族、布農族等皆認為黑熊的習性如人 ,視殺熊同殺人一般(黃美秀 2007b)。另有些原住民會對台灣黑熊存有尊敬的態度 ,如 T33:「獵人說山是以 熊為領導者,水則是以鱸鰻為主。」,認為山是熊的地盤,人類不能隨意去侵擾 牠,同時對其抱持尊敬的態度。然今日原住民文化正逐漸凋落,且文化造成的影 響是相當複雜的,此價值觀是否會隨原住民文化改變亦不可預測 。

研究樣本中都市住民教育程度 多數較高,即使在現今九年國教施行已久 , 在花蓮原住民部落仍舊遇到 10~20 歲的年輕人教育程度只有國小畢業 ,連國字 都看不懂。感嘆如此教育程度低落的情形 F102 也表示:「有錢要去幫助不能唸書 的小孩,捐給人,熊在山上自己好好的生活 」。且許多人表示經濟狀況不好 ,政 府又不准他們上山狩獵,造成有些原住民對保育的反感 。如 T3 氣憤地說「外面 的人都不知道山上的痛苦,水果都被鳥吃掉,山豬會吃地瓜。」,Maslow 將需求 分為高低層次,低層次的匱乏性需求為高層次成長需求的基礎 (歐文、程薇 2003)。在自身經濟、教育環境基礎不良的情形下 ,確實是很難再去考慮到動物 的保育,固有少數人於捐錢的題項表示,希望捐給窮人、殘障人士等等。此狀況 歸因於本身在低層次的需求得不到 滿足,所以沒辦法發展高層次需求(如對大自

(4)

然、動植物的愛)。

經常受草食動物侵襲及與危險森林為鄰的鄉村居民 ,通常對野生動物的價 值持反對意見(Rose 2001)。許多原住民表示,台灣獼猴數量過多,尤其許多地 區是以種植果樹為生,獼猴的危害常讓他們不堪其擾,甚至當地的警察也表示 :

「你們可以回去反應一下嗎 ?猴子真的要控制一下,要不居民生活真的很辛 苦。」。也許台灣獼猴的侵擾,連帶造成對台灣黑熊、政府及保育的厭惡,T3 表 示:「我最討厭那些做保育的人 ,台灣黑熊不用保護,會咬人會破壞農作物的都 不要留。」。McFarlane 等人(2007)也表示,一般都市居民較會持有保護的態 度,而當地民眾依靠自然資源來養家活口,使他們會對自然資源保育政策持反對 意見。加上台灣黑熊為危險性相當高的食肉動物 ,當地居民對其恐懼的心理,亦 可能加深其反對保育台灣黑熊之立場。有些人因聽聞台灣黑熊攻擊人的例子,如 桃園縣復興鄉上巴陵部落 20 年前有人去部落祖居地被台灣黑熊攻擊 ,死狀悽慘 令人畏懼,這事件流傳甚廣,使得聽聞過的人皆相當害怕台灣黑熊。另外於高雄 縣山區曾發生伐木工人前去取水時遭台灣黑熊攻擊致死的事件,亦造成當地居民 的恐懼。故自身周遭的經驗亦是影響其價值 觀相當大的因素,平地人及其親友遭 遇台灣黑熊攻擊的機會相當低,亦為原住民與平地人於「否定」價值差異之原因。

此點於本研究問卷中無量化之資料,建議將來可設計題目探討「經驗」對台灣黑 熊價值觀之影響。原住民中又以女性及年紀較大者否定價值最高,於訪查期間遇 見一些女性,她們多會詢問遇到黑熊時應如何避免傷害、黑熊會不會主動攻擊人 等問題,顯示缺乏安全性的知識使她們恐慌。原住民地區即應針對女性與年紀較 大的民眾宣導遇見黑熊如何安全逃脫的知識 ,以降低其否定價值。

「否定」價值同時會影響「人性道德」價值,當不厭惡、害怕台灣黑熊時,

對其會較具有同情心,故在都市住民「否定」價值分數較低的情況下,其「人性 道德」價值分數亦會較高。

原住民持實際利用觀點之相對比例遠高於動物園遊客 ,與有部分原住民仍 利用山上之資源,打獵或採集為生等有相當關連(王穎 2000)。就本研究的結果

(5)

顯示,「實用」價值在原住民與都市住民間無顯著差異 ,根據以上的理論推測,

原住民在「實用」價值的分數應高於都市住民,但在研究結果中並無呈現,分別 檢視個題項的分數,發現題項 6「假設你今天得了絕症…」,都市住民平均分數

(2.71)高於原住民(2.56)(表 33)。在訪問的過程中,有原住民表示熊膽的藥 用功效是漢人的說法,原住民並不相信熊膽的功效,但結果發現都市住民跟原住 民比起來,反而更不相信熊膽的藥用功效,但當得了絕症時,卻是較有可能會去 買來食用。多數的原住民表示,即使想要購買熊膽也沒有錢,可能是造成此矛盾 結果的因素。且有部分原住民較不願回答假設性問題 ,也造成此部分的偏誤。

表 1實用價值中之題項分析摘要

題目 地區 平均值 P 值 顯著性

原住民 2.79 您很相信熊膽有藥用的功效 。

都市住民 2.50 <0.001 **

原住民 2.53 假設您今天得了絕症,聽說只有熊膽

可以治癒,您會去買來試試看。 都市住民 2.71 0.014 *

聖經:「誰先給我什麼,使我償還呢﹖天下萬物都是我的。天地照你的安排 存到今日;萬物都是你的僕役。」,天主教及基督教聖經中皆認為萬物為人而生 , 萬物理當給人類使用,為「實用」價值的想法,而原住民多為天主教或基督教徒 , 故宗教亦可能為影響「實用」價值觀的因素,建議未來研究者可於基本資料再加 入宗教深入討論。且佛教徒亦有不同的教義,如泰國有 90%的人是佛教徒,此 信仰認為狩獵是罪惡的,故泰國人互利共生之價值觀 為實用之價值觀的 6 倍

(Tanakanjana and Saranet 2007 )。

二、價值觀與性別比較

Rokeach 認為男女在社會化過程及性別角色不同會造成價值觀的差異(粘浣 如 2004)。於紐約進行對野生動物之態度與價值研究分析,女性對野生動物所產

(6)

生之問題的耐受度(Problem tolerance)顯著小於男性(Butler et al. 2001)。女性 明顯傾向否定的價值,與 Carol Gilligan 所說重視親友關係(對以外的關係較冷 淡)能夠連貫(Kellert 1999)。在本研究性別也呈現同樣的趨勢,女性對台灣黑 熊之「否定」價值分數顯著較高,對於台灣黑熊感到較害怕、厭惡,而女性大多 也對凶猛、會攻擊人的動物較害怕,多數傾向喜好溫和、沒有危險性的動物,如 無尾熊和國王企鵝等,對於有攻擊性的獅子與狼喜好程度較低,本土的台灣黑熊 在男性心中排名第一,但女性在考量其危險性之下,排名落到了第三(表 34)。

雖然女性對台灣黑熊之「否定」價值分數較高,但多數研究亦指出女性會較支持 保育政策或參與動物權之活動(McFarlane et al. 2007;Teel, Krannich, and Schmidt 2002)。Graig 認為女生較注重關愛和寬恕的價值(粘浣如 2004),在不同價值觀 的建構下,雖然女性較害怕有危險性的台灣黑熊,但同時對其保持關愛的態度 , 亦對其保育表達支持。

表 2 男性與女性對國內外野生動物喜好程度 (%)

男性 女性 總平均

分數 排名 分數 排名 分數 排名

無尾熊 46.87 2 72.47 1 59.06 1

國王企鵝 44.30 3 61.85 2 52.63 2

獅子 24.08 4 17.60 4 20.89 4

台灣黑熊 51.69 1 39.72 3 45.86 3

15.73 5 6.45 5 11.19 5

都不喜歡 8.67 6 5.40 6 6.85 6 註:此題為複選題,以單一選項是否選擇計算其百分比 ,故總和不為 100

%。

三、價值觀與教育程度比較

教育訓練和個人經驗會影響人對科學和保育的看法 (Rose 2001)。而 McFarlane 等人(2007)指出教育程度較高者有較正面的態度 ,也較接受保育政

(7)

策。收入與教育層度比較高的人,比較重視親身體驗大自然,從實利觀點看待自 然界的則比較少,就影響價值觀而言,教育層度的因素又遠比收入來得重要,教 育層度不同是造成價值觀差異的 最主要因素(Kellert 1999)。本研究結果也顯 示家庭月收入與教育程度影響的趨勢相似。教育層度越高者,越可能對動物及自 然界表達較多的關注、喜愛、興趣、認識,也較少懷有利用、主宰的心態(Kellert 1999)。且原住民中年紀較大者多為 國小畢業甚或未就學,其大多數利用自然為 生,故其持有較多實用的價值。雖然大學教育並非每個系所皆有自然保育方面的 教育,但似乎高等教育能夠培養出關懷自然的情操 ,現今大學錄取率甚高,年輕 一輩的都市住民大多都具有大學學歷,不僅於學校所受教育影響,同儕間互相影 響亦甚大,似乎保育為時下的風氣,生態旅遊亦在近年來盛行,對保育觀念的推 廣亦有相當的幫助。

年紀較輕的原住民大多具有高中高職以上的學歷 ,接受外面的教育使其對 狩獵觀念改變(陳相伶 2007)。因部落中多無高中以上的學校,幾乎都需出外就 學,價值觀也因此被平地人影響 ,期於接受教育的同時亦接收了平地人的價值 觀,但幼年生長於部落中的影響仍舊是會存在 ,雖然本研究結果未顯現,但其與 長期留在部落中的中老年層價值觀可能會有潛在的差異 。

參、價值觀與背景性向

較喜愛動物者對台灣黑熊之價值觀會持較正面的看法,似乎喜愛動物者即能夠喜 愛台灣黑熊。但另一方面,有養寵物者會較喜愛動物,卻不一定對台灣黑熊有較 高的評價,無法將對寵物的愛推廣及台灣黑熊,可能寵物多為柔順溫和的動物 , 和野外具危險性的台灣黑熊有段差距 。

本研究結果顯示,較喜愛戶外休閒活動(爬山、郊遊、海邊…)的人其對台灣黑 熊價值觀會較正面,喜愛接近大自然的人,對野生動物也會抱持較正面的態度 。 一位布農族的獵人曾說:「如果山上沒有熊,心裡會覺得很孤單,森林好像沒有

(8)

人住一樣」(黃美秀 2003)。野生動物出現在自然環境中能使景 觀生色,特別是 大型動物特別容易使人心生美感 ,也許牠們醒目的型態能刺激人類的反應 ,反 之,如果環境中少了某些具有代表性的物種,可能變得了然無趣,甚至若有所思

(Kellert 1999)。台灣黑熊亦為旗鍵物種,為台灣具有相當代表性的野生動物 , 雖然大多都市住民無法於自然環境中見到野生動物,但多數人皆有朝自然界與生 物界親近的傾向,本研究結果顯示約有七成的受訪者表示喜愛戶外休閒活動 ,六 成五表示喜愛動物,雖然都市住民無法常常接近野生動物,但其實亦喜見野生動 物存在於自然中。

另本問卷中所舉例的戶外休閒活動皆為非消耗性的戶外 活動,國外研究常比較對 野生動物消耗性利用者(釣魚、狩獵…等等)與非消耗性利用者(賞鳥、生態旅 遊…等等)之價值觀,相比之下通常非消耗性利用者具有較正面的價值觀 。但在 國內,由於狩獵並未完全合法,多數原住民在被突然問到是否有打獵時,會採取 隱瞞的態度,故本研究未對此面向深入探討 。

肆、價值觀與保育議題

一、價值觀與捐款行為

「人性道德」與「生態美學」價值分數越高的人,其會願意捐越多的錢,「否 定」價值分數越高的人,其捐款的金額越低。但在「實用」價值分數卻呈現兩個 極端的高峰,認為台灣黑熊有實用價值者可能傾向不捐錢或是捐 很多的錢,也許 因持實用看法者有兩派想法,一為台灣黑熊只是供人利用,不需捐錢保育;另一 為台灣黑熊「用處」很多,需要好好保護。

二、價值觀與保育認知

研究結果指出,「人性道德」與「生態美學」價值分數越高的人,其越認為 台灣黑熊需要保護,「否定」價值分數越高的人,越認為台灣黑熊不需要保護,「實

(9)

用」價值分數越高的人較認為台灣黑熊不需要保護。原住民有較高的比例認為台 灣黑熊不需要保護,有原住民受訪者表示,近年來台灣黑熊變多了,因為沒有人 在打了,同時也認為人對其之保護已足夠 ,「食物放在那牠會去吃,不用宣導有 自然法則,原住民有我們自己的方法。」(T8)。原住民強調其祖先流傳下來保護 山林的法則,即使狩獵亦有讓不同山區休息的習慣,但近年來遵守傳統狩獵精神 的獵人變少(陳相伶 2007),未來價值觀的轉變亦為值得研究的議題 。

綜合價值觀對捐款行為與保育認知的影響 ,可看出受訪者的人性道德與生 態美學的價值高,其會較支持台灣黑熊的保育;反之,否定價值高的人,其較會 反對台灣黑熊的保育。

伍、價值觀與知識

灰狼在紐約進行復育的態度調查顯示 ,民眾之復育態度與有關灰狼行為的 知識高度相關(Enck et al. 2002)。相反的,密西根州居民的調查結果顯示,好惡 態度與實際知識沒有絕對關係(Kellert 1999)。Bright 與 Manfredo 亦發現在包含 價值取向、感知結果與情感反應的狀況下 ,知識和態度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Meadow et al. 2005)。知識對於態度的影響,目前研究有兩個不同的方向 ,而 本研究結果為知識與價值觀無顯著差異 ,但問卷中知識部分僅以 4 個題項來測 量,且多數年紀較大之原住民受訪者不清楚何謂 「特有性」,可能會造成此部分 的誤差,建議未來之研究者可增加此部分的題數 ,以更多面向來測量民眾之知 識,以達到更客觀、精確之分數。

另有研究認為負面新聞會引起較極端的負面態度(Enck et al. 2002)。Kellert 和 Westervelt’s 也曾說明,一般大眾對野生動物的態度通常來自於新聞媒體的描 述(Butler et al. 2003)。在訪問的過程中,遇到不少曾看過「女研究員進入深山 為保育研究台灣黑熊」之相關新聞媒體報導,幾乎所有接觸過此報導者皆對保育

(10)

台灣黑熊表示相當支持,故在台灣亦證實媒體報導對民眾的保育立場影響甚大 , 保育單位可多利用新聞媒體來達到保育的宣導 。另 Cousins and Compton(2005)

在庫克群島的研究顯示,學童自學校學習有關蝙蝠的知識 ,對其的評價明顯較 高,顯示正面教育之重要性。且應在衝突發生前進行教育功效會較大,因在大眾 反對復育時,改變他們態度是相當困難的,當持有極端態度時,大眾會選擇性的 接受知識,面對和自身觀念不合之知識,會刻意忽略不願接受,反倒遇到符合觀 念之知識時,會更加強原本之觀念。

陸、價值觀與地區

各項價值觀在三個不同原住民族間皆無顯著差異 。本預期不同的民族風氣 與不同的文化禁忌神話對其價值觀會有影響 ,泰雅與太魯閣族民族個性剽悍勇 猛,布農族則是較沈穩內斂。泰雅與太魯閣族普遍存在獵殺一隻台灣黑熊 ,不久 即會帶走一條人命,此其謂「換人」的禁忌,但在不同的地區說法稍有不同,有 家中會死一個人到村落中會死一個人等不同的程度 ,如 T33:「打熊會折壽,自 己的命會折,所以不想遇到。」,但仍存在一些儀式能夠避免台灣黑熊索命 ,例 如將熊頭割下留在山上、獵人裝死等等(王穎 1999;本研究)。布農族亦不鼓勵 獵殺台灣黑熊,因其認為台灣黑熊與人很相似,且獵到台灣黑熊必須進行許多繁 瑣的儀式,故族人並不會希望獵到台灣黑熊(王穎 1999)。此三族對台灣黑熊之 禁忌方向類似,皆是不鼓勵狩獵台灣黑熊,但打了可藉由一些儀式避開凶兆,且 打到台灣黑熊的人也會被視為英雄 (梁秀芸 1996;Hwang 2003)。相較於此三 族,鄒族與排灣族則有禁止吃熊肉的禁忌 (鹿林山傳奇、排灣族簡介等網站資 料),對台灣黑熊的禁忌較為嚴格 ,如要比較不同禁忌對價值觀的影響 ,未來可 針對此兩族再進行研究(附錄七)。

「實用」價值在都市住民有顯著差異 ,地處越南邊分數越高,高雄市分數 甚至為六個研究地區之冠,另在價值觀量表題項 20(未納入因素分析中)「假設

(11)

你去山產店,發現有台灣黑熊肉,您會想要吃吃看。」表示非常同意者相當少(4.05

%),但高雄市住民佔了其中最多數(37.5%),高雄市甚至整個南部地區可能較 容易相信民間偏方,加上其住民具有消費能力,可能會成為黑熊消費族群之潛在 地區,此點需加以注意。於王穎(1988)之台灣地區山產店調查中亦指出,南部 地區山產業者為全台最多,計有 54 家(42.52%),以屏東 27 家居首,高雄地區 17 家如甲仙、六龜、旗山的山產業者,規模較一般為大。雖此為 20 年前之調查

資料,然今日於高雄地區仍顯現較高之「實用」價值觀。中國大陸政府曾於 1980 年代為了拯救野生熊而鼓勵建立熊膽農場,這種制度反而刺激了消費者,造成野 生熊的數量持續減少(Servheen 2000)。提供低價養殖的熊膽汁反而會刺激市場 的產生,故擬定正確的保育政策非常重要,而有關山肉市場的研究則指出將需求 減小比預防需求產生困難許多(Rose 2001)。我們應於台灣黑熊市場產生前加以 防範,加強保育宣導以破除對台灣黑熊食補的傳統觀念 。

而桃園縣復興鄉境內有拉拉山自然保護區 ,居民接觸台灣黑熊的經驗亦相 當多,在前期訪談 44 人中即有 9 人目擊過黑熊,其中有 4 位為女性,幾乎皆是 去山上種植農作物時遇見,並非只有進入深山狩獵才有機會遇見,且當地亦有台 灣黑熊殺死人的事件,雖然目前人熊衝突尚為成為大問題,多數人認為台灣黑熊 身居深山,並不會對人類有所干擾,但近來台灣黑熊發現地點海拔越來越低,最 低的紀錄為海拔 385 公尺(吳尹仁 2007),2008 年 1 月 6 日於台中縣大雪山林 道發現熊跡,破壞了當地果園圍籬,同時吃掉了 200 多顆柿子,人熊衝突議題瞬 間躍上台面,雖然政府單位認為這是個案,如將來台灣黑熊數量上升,台灣黑熊 對人的危害管理將成為重要的議題。如能在危害大量產生之前,即瞭解民眾對台 灣黑熊之價值觀及保育看法 ,則能提早擬定應對策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表十四:被訪旅客對旅行社服務的評價 表十五:被訪旅客對飲食服務的評價 表十六:被訪旅客對住宿服務的評價 表十七:被訪旅客對購物服務的評價

表十四:被訪旅客對旅行社服務的評價 表十五:被訪旅客對飲食服務的評價

料表 專家社群 或研究對 象訪談表 研究問題

我們一般所探究的不僅是科學及其經驗 方式的問題―我們所探究的是人的世

對於每一個重數為 的特徵值,求一組有k個線性.

 1932 年提出李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是一種 心理測量量表,通常用於問卷設計,為目前最受調查 研究者廣泛使用的測量方法.

對於給定的一個 x 值,經過某一對應方式後得到「唯一」的 y 值,這種對應方式我們稱 為函數,其中 x 是自變數,y 是應變數。. 而在表

黑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 是台灣普遍的食用 菌之一,為一種低熱量的食品,亦是一種富含食用纖維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