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Copied!
3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台灣佛教古詩選輯:

日治時期第 151 首〜第 170 首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退休 楊惠南

摘要

日治時期的古典佛詩,由於台灣已經淪為異國殖民地,

再加上由日本間接輸入的西方民主開放的思潮,以及「祖 國」(清國)維新運動、辛亥革命等等的隔岸呼喚下,台灣 佛詩又恢復了詠史的特色,同時也含有「逃禪」的意味。

但這一階段的「逃禪」性格,與第一階段的明清時期不同。

這一階段的「逃禪」詩,作者本身少有「逃禪」者;而是 對明鄭時期「逃禪」者,例如對沈光文、李茂春等人的悲 憐。

關鍵詞:逃禪;佛寺詩詞

本文是《台灣佛教古詩選輯從明鄭到日治時期》一書的部分內容,即將 由正觀出版社出版。

(2)

編輯室說明:

本文接續《正觀》94 期由《台灣佛教古詩選輯:從明鄭到 日治時期》(即將出版)一書中選取部分文段而出,從第 151 首開始,注釋連貫從960開始。本文所缺全文交互參照 的部分,將補充在文後,以利讀者參照。

151.林徹妙〈樂道吟〉

960

鳥語花香隔樹林,風吹落葉悟禪心。

眼觀日月光陰速,性覺乾坤961慧日深。

眠去山川閑作夢,醒來天地為知音。

曾聞心佛元無二962,何必芒鞋963到處尋。

*作者:

林徹妙,台南開元寺僧。

960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3 卷第 4 號。由林述三選刊。

961 性覺乾坤:性覺,覺悟本性,即覺悟自己本有的佛性。而天地 乾坤都在心中,都由心所生、所現。

962 心佛元無二,心就是佛,佛就是心。人人本有的一顆心,就是成 佛的因數。《六祖壇經•機緣品》法海言下大悟,以偈讚曰:『即心 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

963 芒鞋,用芒草編成的鞋子,即草鞋。

(3)

*譯文:

隔著樹林,可以聽到鳥語,、聞到花香。風吹落了樹 葉,(因而)悟到了禪心。

眼睛看著日月,發現光陰迅速的飛逝。覺悟了自己的本 性(就是佛),天地乾坤就在自己的本性、本心當中,

(這時候,)像太陽一樣的智慧,就深厚起來了。

悠閑地睡覺時,山川都在夢中。醒過來時,天地就是我 的知音。

曾聽說(自己的本)心和佛原本不是不同,那又何必穿 著草鞋到處去尋找佛呢!

152.羅普祿〈次韻〉

964

何處鐘聲隔樹林,耳根965清徹證禪心。

山青雲白途高遠,月朗風清境淺深。

泉滴琴敵千古韻,鳥啼猿嘯四時音。

道人樂道超生死,不用參禪向外尋。

964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3 卷第 4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 次韻,又稱步韻,是和詩的一種,即用前一首詩的韻腳,以及 所用字詞(如前首詩中的心、深、音、尋),依照先後次序而 和。所以本詩是前一首詩的次韻和詩。

965 耳根:根,認識外在事物的器官。耳根,即耳朵。

(4)

*作者:

《南瀛佛教》第3 卷第 4 號的紀載為北園 羅普祿。

*譯文:

哪裡的鐘聲,隔著樹林傳來?耳朵很清徹,(因而)證 入了參禪之心。

山是青色,雲是白色,都是又高又遠。月亮明朗,微風 清涼,(參禪時所證入的境界,)有時淺有時深。

泉水滴落下來,就像琴聲,勝過了千古的音韻。鳥兒的 啼聲,還有猿猴的嘯聲,都是(春、夏、秋、冬這)四 時的聲音。

修道的人,喜愛禪道,(能夠)超越了生與死。(因此)

不用參禪向外去追尋禪道。

153.潘際唐〈偕好友游月眉山靈泉寺〉

966: 攜朋聯袂樂奇觀,石古巖967幽四望寬。

靈寺968鐘鳴恒枕聽,眉山969月皎捲簾看。

966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3 卷第 5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 中的月眉山靈泉寺,參見085 則•作者。

967 巖,佛寺,指靈泉寺。

968 靈寺,靈泉寺。

969 眉山,基隆月眉山。靈泉寺的所在地。

(5)

禪房雅致超凡俗,樵徑970清陰接翠巒。

愧我無才空處世,遨遊名勝亦心歡。

*作者:

潘際唐,未詳。

*譯文:

帶著朋友,一起去觀賞奇妙的景色。山石很古老,山巖

(佛寺)也很幽靜,四面八方看起來非常寬廣。

在靈妙的佛寺裡,躺在枕頭上,聽著鐘聲。捲起窗簾,

看著月眉山上皎潔的月亮。

禪房非常雅致,超出了凡俗。接著青翠山巒的山上小 徑,清淨而陰涼。

慚愧自己沒有才德,在這世間,空白地過活。(但 是,)遨遊在名勝當中,內心還是很歡喜。

154.羅普祿〈遊岡山超峰諸寺〉

971

970 樵徑,打柴人走的小道。

971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3 卷第 5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 中的岡山超峰諸寺,指高雄市阿蓮區大崗山超峰寺,及其派下 的龍湖庵等諸寺。

(6)

尋路問超峰972,高山自仰止973。方行過石巔,忽聽龍湖974水。

庵內木魚聲,聲聲清澈耳。林間頻小坐,童子獻山李。

留宿談玄機,來朝復上彼。問師師未歸,遙向雲深指。

數里是茅廬,在多賢哲士。笛聲牛背聞,一笠晨光裏。

蓮華結穴靈975,有佛長歡喜。鰻子並神龜976,潛藏山沼沚977。 一年來一遊,便有白波978起。靜坐是茗茶,共觀風景美。

猶聞飛瓦聲979,不見蔣公子980。世上幾千年,山中七日爾。

972 超峰,超峰寺。

973 高山仰止,語出《詩經•小雅•車轄》。原喻高尚的德行。在這裡 則是字面的意思:仰望山,山很高。(止,語助詞,無義。)

974 龍虎,龍虎庵,超峰寺派下的比丘尼佛寺。位於高雄市阿蓮區大 崗山超峰寺之南,1908 年(明治 41 年),由超峰寺住持永定師領 眾所建。1910 年(明治 43 年)開會法師禮永定為師,另立尼庵,

以「龍隱碧湖」命名為「龍湖庵」。為台灣佛教史上第一座專屬女 眾修行的佛寺。

975 穴靈,即靈穴,指蓮花凋落後所結的蓮蓬。蓮蓬上有洞,因此 稱為穴靈。

976 鰻子、神龜,龍虎庵蓮花池中的裝置藝術。

977 沼沚,池溏。

978 白波,白色的波浪。

979 飛瓦,一種樂器。宋•蘇軾《次韻劉景文贈傅儀秀才》:「未 能飛瓦彈清角,肯便投泥戲潑寒。」(清角,一種悲傷的音 樂。潑寒,古代西域的一種樂舞。每年十一月嚴寒時,由勇壯 少年裸體結隊而舞,鼓樂伴奏,觀者以水潑之。蘇軾詩中,則 以泥投之。)

980 蔣公子,指清領時期台灣知府的三位蔣姓官員:蔣毓英、蔣允焄、

(7)

泉流萬丈岩,清潔淨無比。一洗凡塵心,超生並脫死。

寶塔聳山腰,玲瓏真可履。山花撲鼻香,人在欄杆倚。

羅漢981飛空來,入林參佛理。路彎鶴結群,環繞牛山杞982。 木茂空山陰,果紅落石齒983。已知福是閒,何必爭朝市984。 樹古變蛟龍,石奇成猛豸。清風作故交,明月為知己。

清高永定師985,參透真如986髓。樂道絕塵緣,利名埋在此。

坐禪修竹987間,能令獮猴跪。橫縱白雲中,絕非並絕是。

蔣元樞。三人同樣勤政愛民,又因任期相近,久而久之三人事蹟 變得難以分辨,就被混成「蔣公子」。正好在「蔣公子」大力建設 後不到半世紀,台江內海迅速陸浮淤積,鹿耳門頓成廢口。百姓 以為動了府城內的風水,才會有這麼大的災變,「蔣公子敗地理

(風水)」的傳說便流傳開來。

981 羅漢,阿羅漢的簡稱。譯為應供(應該供養)、殺賊(殺煩惱 賊)等。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

982 牛山杞:牛山,有牛放牧的山。杞,杞柳,落葉喬木,枝條細 長柔韌,可編織箱筐等器物。

983 石齒,齒狀的石頭。也指山石間的水流。宋蘇軾《遊道場山何 山》:「山高無風松自響,誤認石齒號驚湍。」

984 朝市,指塵世。唐•張祜《金山寺》:「因悲在朝市,終日醉醺 醺。」

985 永定(法)師,超峰寺的住持、龍虎庵的創建者。參見註釋 975。

986 真如,宇宙萬物的本體。

987 修竹:修,修長,高而瘦。修竹,修長的竹子。

(8)

我來訪此公,共坐論真旨。花落石床邊,水穿石磴988底。

海枯並石爛,談笑未曾已。驚動夢中雄989,猛然仰目視。

*作者:

《南瀛佛教》第3 卷 5 號的紀載為獅山 羅普祿。

*譯文:

為了尋找超峰寺,而問路。仰望著高山。才過岩石的山 嶺,就看到龍虎庵前的水池。

(龍虎庵)內傳出敲打木魚的聲音。一聲聲,清澈地傳 入耳朵中。常常在樹林裡小坐,小孩子獻上了山上所出 產的李子。

留下來過夜,談論著玄妙的道理。第二天清晨又往上 走。問(小孩子)禪師在哪裡?(小孩子)答說禪師還 沒有回來。他手指著深深的雲中。

數里外,有一間茅草搭成的屋子。在那裡,有許多賢人 哲士。從牛背上傳來笛聲,有個頭戴草笠的人,沐浴在 晨光裡。

蓮花結成了充滿洞的蓮蓬。有佛像,看了令人非常歡 喜。鰻魚和神龜,藏在池溏裡。

一年來這裡一遊,(池溏裡)有白色的水波生起。靜靜坐

988 石磴,石頭砌成的台階。

989 夢中雄,主宰夢的強者。

(9)

著,有茶水可喝。(和小孩子)一起觀賞美麗的風景。

還可聽到飛瓦所演奏出的樂聲,(在這裡)看不到(破壞 風水的)蔣公子。世間幾千年,在山中不過七天而已。

泉水的聲音,從萬丈的山岩上傳來。(泉水)非常清潔。

(用泉水)洗了凡塵的心,就會了生脫死。

寶塔聳立在山腰上,玲瓏得可以走去(玩賞)。山花香氣 撲鼻,人倚靠在欄杆上。

阿羅漢(的神像)從半空中映入眼簾,(我)走進樹林裡 參究佛理。彎彎的道路上,有成群的鶴鳥。(道路)繞著 牛山上杞樹。

樹木茂盛,空蕩蕩的青山,映滿了樹的陰影。果實熟 了,落在齒狀的石頭上。已經知道這是悠閒的福氣,何 必在塵世裡你爭我奪。

樹木很老了,變成了蛟龍(一樣攀爬著)。怪石成了猛 獸。把清風當成好朋友,把明月當做知己。

清高的永定禪師,(已經)參透了萬物的本體真髓。

(他)喜愛禪道,杜絕了塵世的因緣,把名和利都埋在 這裡了。

(永定禪師)在修長的竹林裡坐禪,能讓獮猴跪下來。

(他)悠遊在白雲當中,沒有是是非非。

我來拜訪這位長輩,一同坐著談論真理。花朵落在石床 旁邊,泉水從石階的底下穿過。

既使海水枯了,石頭爛了,(我們兩人的)談笑不曾間 斷。驚動了夢中之神(一點都沒有睡意),突然抬頭用眼 睛看著(永定禪師)。

(10)

155.釋神妙〈祝妙禪和尚講經有感〉

990: 莊嚴座上演圓音,欲洗塵蒙施法霖991

山石聽經能點首992,天人聞道亦皈心。

慧光照破迷中路,妙諦993闡明礦內金994。 大振宗風995宣佛意,廣長舌996和出雙林997

990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3 卷第 5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 中的妙禪和尚,參見105 則•作者。

991 法霖,佛法的甘霖。佛法像甘霖一樣,能普潤眾生,所以稱為 法霖。

992 山石點首,即頑石點頭。

993 妙諦,美妙的真理。

994 礦內金,指人人本有的佛性、真如本心。佛性、真如本心人人 本有,卻被煩惱所覆蓋,就像金子被石頭所覆而成金礦一樣。

只要經過修行,即能將佛性、真如本心開發出來。

995 宗風,宗派的風尚、習性。

996 廣長舌和:廣長舌,傳說佛陀的舌頭又寬又長,乃佛陀的 32 相

(身上的32 種特徵)之一。具廣長舌相的佛陀,不說妄語、惡 語,能廣宣妙法。和,附和而說。廣長舌和,用廣長舌附和佛 意而宣說禪法。

997 出雙林:雙林,娑羅雙樹的樹林,佛陀涅槃(逝世)的地方。

釋迦牟尼佛是在北印度拘尸那城、阿夷羅跋提河邊的兩棵娑羅 樹之間涅槃。(見《大般湼槃經》。)出雙林,從佛陀的涅槃處

──雙林而出。這有讚美已涅槃的佛陀,再次復活的意思。讚 美妙禪和尚說法時,就像佛陀再世一樣。

(11)

*作者:

釋神妙,苗栗獅頭山金剛寺僧。(金剛寺,參見註釋 562。)

*譯文:

在莊重嚴肅的座位上,宣說圓滿的道理。想要洗去蒙受 到的凡塵,(因而)宣說像甘霖一樣的佛法。

山石聽經能夠點頭。天神和人們聽到了禪道,也能生起 皈依(佛法)之心。

智慧的光芒照破(走出)迷中的道路。美妙的道理,明 白地闡述石礦裡有金子。

大大振發了宗派的風尚,宣說佛陀的意旨。廣長舌宣說 著佛理,就像佛陀再度走出雙林一樣。

156.述三〈遊開元寺〉

998: 舊蹟追尋感不禁,開元寺裏午鐘沉。

998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3 卷第 5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 中的開元寺,參見註釋33。

(12)

北園999漫道愁無穢,南社1000今猶擊缽1001吟。

閒興詩僧談往事,靜將茶味試春斟1002。 長教飲水思源日,古井泉明照素心1003

*作者:

述三,即林述三。見111 則•作者。

*譯文:

追尋古蹟,不禁很感慨。中午,開元寺裡的鐘聲低沉。

在北園裡,漫不經心地說著無邊的愁思。南社到今天還 擊缽吟詩。

悠閒地和吟詩的僧人,談著往事。在這春天,靜靜地將 茶水倒在杯裡,品嚐它的味道。

常常教人家飲水要思源。古井裡的水明亮,照耀著純潔 的心。

999 北園,開元寺的前身。參見註釋 33。

1000 南社,1906 年(明治 39 年)由連橫、陳渭川邀集謝石秋、趙 鍾麒、鄒小奇、楊宜綠於台南廳(今臺南市)創立,開元寺是 社員最常聚會的場所。

1001 擊缽,見註釋 556。

1002 春斟,在春天斟茶或酒。(斟,將茶或酒倒入杯中。)

1003 素心,純潔的心地。

(13)

157.源德〈訪德林上人〉

1004: 黃花青草笑相迎,尋得桃源1005隱未能。

欲把南華經1006一卷,蒲團靜坐學仙僧。

*作者:

源德,未詳。

*譯文:

1004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4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中 的德林上人,指林德林法師。林德林(1890 - 1951),雲林西螺出 身的僧侶,俗名林茂成,法號演滿,別號二樹庵、祇園、正信生,

日治時代任日本佛教曹洞宗布教師,推崇日僧忽滑谷快天的思想,

以台灣的馬丁路德自任。認為僧侶可妻帶(結婚),本人亦娶妻生 子。初在台中慎齋堂求道,曾任白河大仙寺副寺。明治45 年(1912) 在基隆靈泉寺善慧法師門下出家。大正11 年(1922),創建台中 佛教會館,並任住持。大正12 年(1923),成立台中佛教會,受 曹洞宗總本山任命為台灣台中駐在布教師補。昭和7 年(1932) 和張素瓊在會館舉行佛化婚禮。昭和 11 年(1936),和林澄坡、

鄭松筠、何寶琦等成立正信會。從這首看來,德林上人對道家仙 術也很有興趣。

1005 桃源,桃花源。

1006 南華經,又名《莊子》。一般學者,多稱之為《莊子》;修道的人,

則稱之為《南華經》。戰國時宋國蒙人莊周(西元前369-西元前 286),和他的同門人所著。為道教的根本典籍之一。

(14)

黃花和青草笑著迎接(德林上人)。雖然找到(隱居 的)桃花源,卻無法隱居。

想拿著一本《南華經》,(德林上人是一位)在蒲團上靜 坐,學習成仙的僧人。

158.陳銓濬〈宿開元寺有感〉

1007: 竹如雲密也幽幽,指點名山1008任去遊。

影滿院中何灑落,孤燈獨照有緣留。

*作者:

陳銓濬,台中沙鹿人。

*譯文:

翠竹像幽幽的雲一樣。手指的莊嚴的佛寺,前去遊覽。

(樹木的)影子灑落在院子裡當中。孤獨的燈火,照耀 著有緣的人,留位下來。

159.釋神妙〈敬呈道階法師並張君宗載、甯君達蘊

1007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4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 中的開元寺,參見註釋33。

1008 名山,原指可以傳之不朽的藏書之所。在這裡則指重要的佛 寺。

(15)

二位大居士教正〉1009

遙聞飛錫1010駕東瀛1011,代佛宣傳化有情1012。 誓願四宏1013行十度1014,周圓三覺1015利群生。

1009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4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中 的道階法師(1870 – 1934),俗姓許,名常踐,湖南衡山人。生平 服膺八不道人蕅益大師,故自號八不頭陀。張(君)宗載(1896 - ?),太虛大師(1922 - 1947)的學生,中國近現代「佛化新青年 會」創始人,主張佛教必須大力改革,與傳統僧人對立起來。因 而觸怒湖南主席唐生智之師顧淨緣,張宗載被捕下獄,佛化新青 年會也被迫解散。甯(君)達蘊(1901- ?),太虛大師的學生,

與張宗載共同成立佛化新青年會。張宗載和甯達蘊都是武昌佛學 院的學生。武昌佛學院,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是中國 最早的佛學院,由太虛大師創建於 1922 年。倡導「人生佛教」,

批判傳統佛教專為「死人」服務的經懺佛教。又,張宗載和甯達 蘊都曾來過台灣弘法。

1010 飛錫:錫,錫杖,出家僧人所拿的枴杖。飛錫,僧人出門遠 行。

1011 東瀛,指台灣。

1012 有情,有情識的生命體,即眾生。

1013 誓願四宏,即誓弘四願:眾生無邊誓願渡、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1014 十度,十種度化自己和眾生的法門,即:佈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智慧、方便、願度、力度、智度。

1015 三覺,自覺(自己覺悟)、覺他(讓他人覺悟)、覺行圓滿(前 二者做到圓滿)。

(16)

慈悲喜捨1016如弘忍1017,道德威儀賽永明1018。 建大法幢1019鳴法鼓1020,茫茫苦海一澄清。

*作者:

釋神妙,苗栗獅頭山金剛寺僧。(金剛寺,參見註釋 562。)

*譯文:

遠遠聽到(道階法師和張宗載、甯達蘊三位)來到了台 灣,代替佛陀宣傳佛法,渡化有情。

立下四弘誓願,並且遵行十度。圓滿實踐三種覺悟,有利 於眾生。

像弘忍大師一樣地,實踐慈、悲、喜、捨。和永明禪師一 樣,具有道德威儀。

1016 慈悲喜捨,稱為四無量心。

1017 弘忍(601- 675),俗姓周,黃梅(今湖北省黃梅縣)人,為中 國禪宗第五代祖師。

1018 永明(904 - 975),唐末五代僧,淨土宗第六代祖師,也是禪門 法眼宗第三代祖師。

1019 法幢,比喻佛法如幢。幢,幢幡,與旌旗同義。猛將建幢旗以 表戰勝之相,因此以法幢譬喻佛菩薩的說法,能降伏眾生煩惱 魔軍。後來凡於佛法立一家之見,就稱為建立法幢。

1020 法鼓,宣揚佛法,普度眾生,好像擊鼓使聲音普遍聽見。

(17)

建立了偉大的佛法幢旗,敲打佛法的大鼓。(他們三人是)

茫茫苦海中的清明人物。

160.釋玠宗〈和前韻〉

1021: 光輝佛日照東瀛,空水澄鮮一色清。

三界惟心法惟識1022,六根1023無著意1024無情。

慧燈不滅魔難入,智鏡常圓1025妄不生。

飛錫環球施法雨1026,黑雲掃盡暗還明。

*作者:

釋玠宗,苗栗獅頭山金剛寺僧。

1021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4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選刊。這是 一首依照前面一首詩的韻腳而寫的和詩。

1022 本句中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指整個宇宙。三界惟 心,佛門以為,整個宇宙都是我人的真如本心所生,所以萬物 都是唯心。法唯識:法,萬法,即萬物。萬物都是我人的心識

(阿賴耶識)所幻生,因此稱為萬法唯識。

1023 六根:根,認識器官。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觸覺器官)、意根(思想、意志的器官)。

1024 意,意根,即綜合判斷、思想、意志等心理活動的器官。

1025 智鏡常圓,大圓鏡智,解脫者的最高智慧。

1026 法雨,佛法如雨,能滋潤群生,故稱法雨。

(18)

*譯文:

像佛日一樣,(道階法師和張宗載、甯達蘊三位)的光 輝照耀著台灣。(像是涵含)一切皆空(之道理)的河 水,完全清潔。

宇宙萬法都是(真如本)心所生,萬事萬物都只是心識 所顯。六種認識器官都沒有執著,(其中)心理活動則 沒有感情的偏差。

智慧的燈火不滅,妖魔難以侵入。像鏡子一樣明亮、永 恆圓滿的智慧,不會生起虛妄(的心思)。

(道階法師等三位)環繞著地球,到處行走,宣說佛 法。把黑雲都掃盡了,讓黑暗重現光明。

161.林峻山〈和前韻〉

1027: 遙知飛錫遍東瀛,久仰僧心似水清。

明鏡非臺常寂照,菩提無樹不陰晴。1028

1027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4 卷第 1 號。由林述三選刊。這是 一首依照前面第159 首詩作的韻腳而寫的和詩。

1028 這兩句詩,用到了《六祖壇經•行由品》裡的六祖惠能偈:「菩 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偈中的 意思是:身和心都是本來皆空,怎麼會沾染塵埃(煩惱)呢!

身心本是佛身、佛心,其中沒有一點煩惱存在。

(19)

九年面壁1029超三界,五淨居天1030斷七情1031。 消盡輪蹄1032無罣礙,慈雲到處護群生。

*作者:

林峻山,台中人。

*譯文:

遠遠地知道(道階法師和張宗載、甯達蘊三位)走遍了 整個台灣。久就仰慕僧人(指道階法師)的心,像水一 樣清。

明鏡不是明鏡,永遠寂靜地照耀著。菩提樹不是菩提 樹,沒有陰或晴的差別。

面向牆壁九年禪坐,超越了整個宇宙。居住在五淨居天 上,已經斬斷了七情。

1029 九年面壁,指菩提達摩祖師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禪定九年。

1030 五淨居天,佛教把宇宙分成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其中,

色界又分(一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第四禪天中有所 謂五淨居天,都是聖者所居住,即:一、無煩天,無一切煩雜之 處。二、無熱天,無一切熱惱之處。三、善現天,能現勝法之處。

四、善見天,能見勝法之處。五、色究竟天,色天最勝之處。《俱 舍頌疏•世品一》:「此五名淨居天,唯聖人居,無異生雜,故名 淨居。」

1031 七情,指喜、怒、哀、懼、愛、惡、欲七種情感。

1032 輪蹄,原指車輪與馬蹄,轉喻行走奔波。

(20)

(雖然到處奔波)把鞋子都磨破了,(心中)也沒有罣 礙。像慈悲的雲一樣,到處庇佑著眾生。

162.薩鎮冰〈贈別善慧和尚〉

1033: 疏鐘杳杳1034出林間,應送斜陽下遠山。

遙望煙中知有寺,數聲初盡一僧還。

*作者:

薩鎮冰(1859 - 1952),字鼎銘,福建福州人,北洋政 府代總理,民國海軍上將。曾參與甲午戰爭,為極少數 任職過清朝、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朝的名人。

*譯文:

稀稀疏疏的鐘聲,幽遠地傳出樹林間。應該是送斜陽落 入遠山的時候了。

遠遠望著雲煙中,知道有一座佛寺。鐘聲響了幾聲,剛 剛停下來,就看到一個僧人回來了。

1033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4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 中的善慧,見085 則•作者。

1034 杳杳,幽遠的樣子。

(21)

163.江善慧〈和前韻〉

1035

四面晴空照此間,微風吹動過靈山1036。 隔岸祥雲繞古寺,滿壁光輝去往還。

*作者:

江善慧,見085 則•作者。

*譯文:

四面八方,晴朗的天空,照耀著這裡。微風吹來,吹過 了靈山。

隔著河岸,有祥瑞的雲朵,繞著一座古寺。滿壁的光 輝,繞來繞去。

164.余氏芬蘭〈春日遊劍潭寺〉

1037

1035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4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選刊。這是 對前面那首詩的和詩。

1036 靈山,原指印度靈鷲山。因為山形似鷲,又因山上多鷲鳥,所 以稱為靈鷲山。是釋迦牟尼佛宣說《法華經》等佛經的地方。

在這裡則指善慧和尚所住持之靈泉寺所在地──基隆月眉山。

1037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4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 中的劍潭寺,參見註釋307。

(22)

寒潭劍氣1038總悠悠,遺蹟延平1039恨未休。

垂柳盈隄春有象,閒花繞徑翠凝眸。

雲開絕頂晴嵐現,月射疏欞1040古寺幽。

百八鐘聲驚宿鳥,餘音響徹釣魚舟。

*作者:

余氏芬蘭,未詳。

*譯文:

寒冷的潭水裡,有悠悠的劍氣出來。那是延平郡王時代 所留下的、含著遺恨的遺蹟。

潭畔種滿了垂柳,帶有春天的氣象。悠閒的花朵,環繞 著小徑,青翠的顏色映入眼眸。

高高的潭頂上,現出晴朗的雲氣。古寺幽靜,月亮照射 在稀疏的窗格上。

1038 寒潭劍氣,傳說荷蘭人將一把劍插入劍潭潭底(一說插入潭邊 的一棵樹幹上)。參見註釋307。

1039 遺跡延平:延平,延平郡王鄭成功。並沒有史書記載劍潭和鄭 成功有關。但因荷蘭人是在鄭成功來台之前的理台者,因此,

遺跡延平的意思應該是:劍潭是延平郡王時代的荷蘭人,留下 一把劍的遺跡。

1040 欞,房屋的窗格。

(23)

一百○八聲的鐘聲,驚動了停留著的鳥兒。晚鐘留下的 聲音,響遍了釣魚的小船。

165.陳達性〈讀黃蘗祖師傳心法要有感四首〉

1041: 讀畢靈文慧眼開,方知自性1042即如來。

生生世世因迷此,今日相逢亦快哉。(第一首)

即心即佛本天真,無始劫1043來笑語親。

二六時1044中常妙用,穿衣喫飯現全身1045。(第二首)

清淨無為1046妙法身1047,明明朗朗絕埃塵。

1041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4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 中的黃蘗祖師(? - 850)唐代僧,福州閩縣人。幼出家於洪州黃 檗山,人稱黃檗希運。禪門黃檗宗的開宗祖師。《傳心法要》

是《黃檗禪師傳心法要》與《黃檗山斷際禪師宛陵錄》的合 編,編者為圓智。

1042 自性,自己的本性、本心。

1043 劫,極長的時間單位。

1044 二六時,二乘六,等於十二。二六時,十二時辰。古時,把一 天的時間,分割成十二個時辰,即: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

1045 現全身,顯現出原本是佛的身體。

1046 無為,不再造作任何罪惡的行為。

1047 法身,真理之身,即佛陀的真身。

(24)

廣問沙界1048含諸有,佛與眾生共一人。(第三首)

心法1049本空絕幻緣1050,無生地1051上且安眠。

從今不作輪迴客,直入如來一味禪1052。(第四首)

*作者:

陳達性,桃園圓光寺僧。[圓光寺,位於桃園市中壢區,

創建於大正5 年(1916),為日治時期佛教四大法脈之─

─苗栗大湖法雲寺派下最重要寺院。法雲寺落成於大正 3 年(1914),由覺力法師(1881 - 1933)與大弟子妙果 法師創建。覺力法師來自福建鼓山湧泉寺,為四大法脈 靈魂人物中唯一來自中國的僧人。其派下寺院數量甚多,

如中壢圓光禪寺、臺北圓通禪寺、台中毘盧禪寺等等。]

*譯文:

1048 沙界,恆河沙界的簡稱。恆河,印度的聖河。沙界,像恆河中 的沙子一樣多的世界。

1049 心法:法,事物的意思。心法,心這種東西。

1050 幻緣,虛幻的東西。

1051 無生地,不生不滅的解脫狀態。

1052 一味禪,指不立文字﹑頓悟而明的禪法。《聯燈會要•盧山歸宗 智常禪師》:「師因小師大愚辭師,問甚處去,云:『諸方學五 味禪去。』師云:『諸方有五味禪,我這裡有一味禪,為甚不學?』」

(25)

讀完了靈性的文章之後,慧眼就打開了。這時才知道,

自己的本性原來就是如來佛。

生生世世都迷惑這個道理,今日碰到了,也很愉快。

(第一首)

「(自己的本)心就是佛」,這是原本就真實的道理。從 無始以來,(對於這個)讓人笑顏常開的話,感到非常 的親切。

(這個道理)在一天十二個時辰當中,常常有美妙的用 途。不管是穿衣或是吃飯,都顯現出了原本是佛的全 身。

(第二首)

清淨而不再造作罪惡的美妙佛身,明明朗朗的,沒有一 點塵埃。

請問寛廣、恆河沙一樣多的世界中的眾生,佛與眾生是 否相同?

(第三首)

心原本是空幻的,沒有任何虛幻的東西(附著在它上 面)。在不生不滅的永恆境界中,安隱睡著吧。

從今以後不再做個輪迴的人,直接進入如來佛所說的頓 禪當中。

(第四首)

(26)

166.陳達性〈文殊劍〉

1053: 文殊智慧劍1054,舉起鬼神驚。

降伏天魔眾,退除煩惱兵。

斬開生死鎖,擁護涅槃城1055。 剛利既如是,何愁心不明。

*作者:

陳達性,見165 則•作者。

1053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4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選刊。

1054 文殊智慧劍:文殊,文殊菩薩,全名文殊師利菩薩、曼殊室利 菩薩,譯為妙吉祥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 脅侍菩薩,代表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 子。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妙樂」,音譯爲「文 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文殊菩薩被視為三世古佛、

七佛之母。文殊菩薩於無量阿僧祇劫前早已成佛,是空寂世界 的大身如來、平等世界的龍種上尊王如來,現在世為歡喜藏摩 尼寶積如來。文殊在往昔時,曾為七佛之師;《處胎經》:「昔為 能仁(釋迦牟尼佛的意譯)師,今為佛弟子。」倒駕慈航為了 協助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而稱文殊菩薩。文殊菩薩的造像 為:身騎獅子,手持智慧劍。

1055 涅槃城:涅槃,譯為滅,即一切煩惱罪報的消滅。為佛教最高 的解脫境界。涅槃城,比喻那些已經證入涅槃的聖者,像居住 在坊城裡一般。

(27)

*譯文:

文殊菩薩手中拿著的智慧劍,舉起來鬼神都驚怕。

它能降伏眾天魔,也把煩惱兵退除。

它能斬斷生與死的鎖練(不再輪迴),也能擁護已證得 涅槃的人。

它這樣的剛利,何必憂愁心中不明白呢!

167.胡南溟〈施青岩君雲遊浙江杭州府西湖靈巖大

禪寺,手攜忠孝圖歸養山門,是日散策偶至開 元寺,一見哈哈笑,導余指示圖像,如見當年 情事,不覺有所思,吟而得此,聊作勵世磨鈍 焉可〉1056

直上靈巖1057萬仞1058巔,歸來又是老吟禪1059。 柳隄風颺遊人過,煙寺雲封古佛眠。

一嶺桃花開盡血,三潭璧月1060欲沉淵。

1056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4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 中的施青岩,台南縣北門將軍人,善詩工書,活動於南部各詩 社。開元寺,參見註釋33。

1057 靈巖,指杭州西湖靈巖禪寺。

1058 仞,古代計量單位。周朝八尺或七尺。周朝尺一尺約合二十三 釐米。

1059 老吟禪,依舊談論禪法。

1060 三潭璧月,即三潭印月,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被譽為「西湖 第一勝境」。三潭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尤以三潭印明月的景觀

(28)

丹心1061不死留天地。奉與山門1062結靜緣1063

*作者:

胡南溟(1860 - 1933),名巖松,官章殿鵬,字子程,號 南溟,台南人。曾與許南英等人組「浪吟吟社」。1895 年,

台灣割讓日本後,一度避難廈門。回台後,任職於報社,

為《臺灣日日新報》記者。又曾赴廈門擔任《福建日日新 聞》記者。返台後仍任記者工作。又曾與趙雲石、連雅堂、

謝籟軒等共組「南社」。著有《浩氣集》、《大冶一爐詩話》

等。連雅堂稱「為文有奇氣。詩亦汪洋浩蕩,有海立雲垂 之概」。

*譯文:

直接爬上座落在萬仞山巔的靈巖禪寺。回來時,又和過 去一樣,談論著禪法。

柳堤上,風吹著,有遊客走過。彌漫在雲煙中的佛寺,

古佛正在睡眠。

整個山嶺上,桃花開得像是血一樣紅。三潭上,像璧玉 一樣的月亮,就像要沈入湖中似的。

一顆赤誠的心不死,留在天地間。像是受到了奉召,和

享譽中外。

1061 丹心,赤誠的心。

1062 山門,佛寺的大門。在這裡特指山門中的佛法。

1063 靜緣,清靜的因緣。

(29)

佛法結上清靜的因緣。

168.胡南溟〈遊開元寺呈青岩逸士大教〉

1064

遺廟1065丹青1066又煥然,坐盤古佛笑歡天。

孤忠誓日1067書猶在,萬里駝經1068腹已便1069。 花鳥北園1070憑弔古,梵魚1071南國1072老吟禪。

不堪重話開元事,海會1073殘鐘二百年。

1064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4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 中的開元寺,參見註釋33。青岩,參見註釋 1056。逸士,節行 高逸之士, 即隱逸者。大教,重要的教導或訓示。大約這首 詩,是作者接到施青岩的開導之後而寫的。

1065 遺廟,開元寺原為鄭經為母而建的北園別館,所以稱為遺廟。

1066 丹青,書畫。

1067 孤忠誓日:誓日,指著太陽發誓。孤忠誓日,指開元寺中的一 幅字。這幅字中寫著有關忠心的事情。

1068 駝經,用背部駝著佛經。

1069 腹已便,腹部已經肥腫起來。

1070 開元寺原為北園別館,參見註釋 33。

1071 梵魚,梵經(佛經)和木魚(佛門法器)。或單指佛門的法器木 魚。

1072 南國,指台灣,或台灣南部。

1073 海會,開元寺又名海會寺。參見註釋 33。

(30)

*作者:

胡南溟,見前則•作者。

*譯文: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廟宇,它(所保存下來)的書畫,還 是那麼光彩。坐在盤石上的古佛,仰天微笑著。

寫著對太陽發誓要忠心的字帖,還存在。從萬里外,背 著佛經,肚子已經突出來了。

北園裡的花鳥,讓人憑弔。佛門木魚,在南台灣(敲 著),(口裡談著)過去常常談論的禪法。

實在不堪再談起有關開元寺的事情。海會寺的殘鐘,已 經有兩百年了。

169.釋神妙〈讀彌陀經典與穿珠集後醒解 四首錄二〉

1074

1074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4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 中的《彌陀經典》,即南北朝•鳩摩羅什譯《佛說阿彌陀經》。

《穿珠集》,未詳。醒解,閱讀佛典之後醒悟而瞭解。

(31)

一句彌陀諸佛心,周含法界1075演圓音。

禪宗淨土1076休分別,大地山河盡是金1077。 休分念佛與參禪,不識彌陀最苦憐。

解得西方1078原自性1079,免勞彈指1080證金蓮1081

*作者:

釋神妙,苗栗獅頭山金剛寺僧。

*譯文:

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體悟所有佛的心。包含整個真理 世界,都在演奏圓滿的樂音。

1075 周含法界:法界,真理的世界,亦可指全宇宙。周含法界,包 含整個真理世界(宇宙)。

1076 禪宗淨土:淨土,淨土宗,中國佛教八宗之一,主以唱念阿彌 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首詩主張「禪(宗、)淨(土宗)

雙修」。禪宗和淨土宗原本是不同的兩個佛教宗派,但到了明、

清時代,卻有人(主要是淨土宗人)提出禪淨雙修的法門。淨 土宗一心誦念阿彌陀佛,禪宗則參究「念佛者是誰?」的公 案。

1077 本句的大意是:山河大地都是像黃金一樣珍貴的阿彌陀真身。

1078 西方,西方極樂世界。

1079 自性,自己的真如本性。

1080 彈指,用手彈一下。喻極短之時間。

1081 證金蓮,證得金蓮。金蓮,佛陀所坐的座位。證金蓮,成佛的 意思。

(32)

不要分別禪宗和淨土宗。山河大地都像是黃金一樣珍貴 的阿彌陀佛真身。

不要分別念佛和參禪。如果(只參禪而)不能認識阿彌 陀佛,那就最痛苦可憐了。

如果瞭解西方極樂世界,原本就在自己的本心當中,那 麼,就不必勞煩頓悟成佛了。

170.林徹妙〈歸觀音山感作 四首錄二〉

1082: 歷遍人間險路難,袈裟怕染麝香檀1083

白雲出岫1084復歸岫,世外乾坤1085道眼寬。(第一首)

物外逍遙迴出塵,悠悠身世見精神1086

歸山不用買糧幣,饑嚼梅花道味新。(第二首)

*作者:

1082 本詩收錄在《南瀛佛教》第 4 卷第 2 號。由林述三選刊。詩題 中的觀音山,參見註釋365。

1083 麝香檀,含有麝香的供佛檀香。麝,又稱麝獐、香獐,一種稀有 動物。雄麝的臍香腺囊中,有分泌物,乾燥後形成的香料,即為 麝香。

1084 岫,山。

1085 世外乾坤,超出世間的另類天地。

1086 精神,精氣元神。

(33)

林徹妙,台南開元寺僧。(開元寺,參見註釋33。)

*譯文:

經歷了艱難的人間險路,害怕袈裟染上了含著麝香的檀 香味。

白雲飄出了山嶺,又飄進了山嶺。超越世間的世界,讓 人對禪道的見解,寬廣了起來。

(第一首)

在世間萬物之外,逍遙地超越了塵世。悠悠的身世,見 到了自己原本的精魂。

回到山上,不需要購買糧食的錢幣。肚子餓了,就咀嚼 味道新鮮的梅花。

(第二首)

全文交互參照的作者和注釋:

作者:

085 則,江善慧(1881-1945),俗名江清俊,法名常覺,

別號露堂,臺北州基隆市人。明治 29 年(1896 年),由齋 教基隆源齋堂張賜歡引進龍華派,法名普傑。明治33 年

(1900),福建鼓山湧泉寺僧妙密和善智,來台弘法。江 善慧和二位僧人多所親近。明治35 年(1902)在善智法 師帶領下,來到湧泉寺,禮景峰和尚受戒出家,法名常 覺。返台後他於基隆月眉山創建靈泉寺,為日治時期台

(34)

灣佛教四大派系之一月眉山派的創立者,也是台灣佛教 中學林(今臺北市泰北中學)的創立者。明治40 年(1907), 善慧入日本曹洞宗,並為靈泉寺住持。明治44 年(1910)

赴日本東京研究大藏經,並領受為日本曹洞宗布教使。

歷任曹洞宗台灣中學林長、南瀛佛教理事、台灣佛教青 年會幹事。大正10 年(1921),日本當局召集江善慧(代 表台灣曹洞宗)、林本圓(代表台灣臨濟宗)、陳火(臺北 大稻埕龍雲寺住持)、黃監(臺北大稻埕齋教至善堂堂主)

等人,商討籌組成立「南瀛佛教會」的全島性佛教組織,

並於隔年(1922)正式成立時,江善慧被推為會長

同年

(1922),江善慧受戒出家 20 年,受振光法師之聘,赴 福建鼓山湧泉寺及怡山西禪寺傳戒。

105 則,張妙禪(

1886-1965

),

字閒雲,別號臥虛,

苗栗 獅頭山金剛寺、台中

寶覺寺、臺北鎮南學林(在今臺北圓 山臨濟寺)

的開創者。

早年曾拜在今新竹縣湖口鄉著名文 人張采香(1880-1940)門下,學習琴、棋、書、畫和彫塑 技法,頗得其藝業真傳,為其日後的佛教事業,奠下極具藝 文特色和個人風格的深厚基礎。因而有「客(家)籍藝僧」的 美稱。出家後,拜在當時福建興化府(今莆田市)臨濟宗後 果寺住持的閩僧釋良達比丘門下。這和當時台灣僧尼,大 多屬於福建鼓山湧泉寺或漳州南山寺的法脈,大有差異。

1924 年南瀛佛教會成立後,他被推舉為理事。同年 10 月,

南瀛佛教會在會中設立「布教師」之職。翌年,被任命為會 中的「布教師」。1925 年 5 月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授與

「(在台)開教使」之職。

(35)

111 則,林述三(1887-1956),原名林纘,字述三,號怪 癡、怪星。祖籍福建同安,就學於廈門玉屏書院。13 歲 因父親林修於臺北大稻埕設立私塾,授徒講學,遂渡海 來台從父而學。26 歲父歿後,更承父志,設礪心齋書房,

宣揚國學,倡導文風。大正4 年(1915),與張純甫、李 騰嶽、歐劍窗等人創立「研社」,社址即在礪心齋書房,

社員皆以「癡」為號。大正10 年(1921)「研社」改組為

「星社」,社員亦以「星」為號。大正 11 年(1922)創設

「 天 籟 吟 社 」, 社 員 多 為 礪 心 齋 書 房 學 員 。 昭 和 6 年

(1931),與弟子吳紉秋創辦《藻香文藝》,後因經濟困 難,於次年(1932)停刊。昭和 10 年(1935)《風月》創 刊,林述三出任副主筆兼會計部長,並有詩作及小說、詩 話發表。曾任《臺灣詩報》、《南瀛佛教會會報》(後改名

《南瀛佛教》)、《亞光新報》編輯,《臺灣詩壇》、《詩文之 友》顧問。本書所選《南瀛佛教》中的古典漢詩,即林述 三所選。著有《礪心齋詩集》、《礪心齋詩話》、《玉壺冰》

(小 說)等。

註釋

註釋33 開元寺,位於台南市北區。創建於康熙年間。原稱海會 寺、海靖寺。原為北園別館,乃鄭成功兒子鄭經為其母董氏所建 的庭園。鄭氏王朝歸順清朝後,總鎮王化行、臺廈道王效宗改建 為開元寺。(詳見:高拱乾《臺灣府志(卷 9)‧外志‧寺觀附宮 廟》。)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京都聖感禪寺住持 (臣) 僧  (超永)  編輯 京都古華嚴寺住持 (臣) 僧  (超揆)  較閱 進呈 六祖下二世 (旁出).

潭州三角山總印禪師 池州魯祖山寶雲禪師 洪州泐潭常興禪師 虔州西堂智藏禪師 京兆章敬寺懷惲禪師 定州柏巖明哲禪師 信州鵝湖大義禪師

一番 竺和山靈山寺一乘院 德島縣鳴門市大麻町板東京塚鼻 126 二番 日照山極樂寺無量寿院 德島縣鳴門市大麻町字桧の上 12 三番 龜光山金泉寺釋迦院

何必遠城郭,已空車馬塵,因心川共逝,觸指明如輪。客 愧乘槎使,僧兼賣卜人,他時期再訪,幽夢或通津。

 明州雪竇明覺禪師 黃州護國壽禪師  韶州南華慈濟禪師 邵武軍靈泉曉禪師

第二位是慈惠法師, 1934 年出生,宜蘭人,1965 年出家,同年

z 1263年,中國建有清真寺35 座之多。據傳今北 京東四清真寺、普壽寺、法明寺等,河北著名的 定州禮拜寺、泊鎮清真寺、威縣清真寺等,

故事內容大概如下:在山西普救寺借宿的書生張珙(字君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