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Copied!
5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PHYSICS

主编 束炳如 何润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物 理 3-1

沪科教版

(2)

欢 迎 你 选 择 学 习 《物 理 3-1》!

我 们 曾 经 说 过 , 从 你 打 开 物 理 课 本 起 , 你 已 经 开 始 投 身 于 一 项 激 动 人 心 的 探 索 活 动 。 让 我 们 继 续 携 手 ,度 过 这 段 美 好 的 时 光 。

你 周 围 世 界 发 生 的 事 情 几 乎 都 跟 物 理 学 有 关 , 现 代 社 会 的 许 多 技 术 进 步 都 源 于 对 物 理 规 律 的 理 解 和 应 用 。 学 习 物 理 可 以 使 你 从 事 科 学 事 业 的 愿 望 得 以 实 现 ,甚 至 可 以 使 你 成 为 “专 家 ”。 作 为 现 代 社 会 的 公 民 ,我 们 要 学 会 用 物 理 学 知 识 解 决 生 活 、生 产 中 的 许 多 问 题 。

你 已 经 学 习 了 《物 理 1》和 《物 理 2》,初 步 领 略 了 物 理 学 的 魅 力 。 现 在 ,你 又 跨 进 了 《物 理3-1》的 大 门 。 这 里 , 你 将 经 历 探 索 电 场 、电 路 与 磁 场 的 过 程 , 体 验 物 理 学 思 想 方 法 的 威 力 ; 在 科 学 探 究 和 理 论 思 维 的 过 程 中 充 分 施 展 你 的 才 智 ;你 将 比 较 全 面 地 学 习 电 磁 学 的 有 关 知 识 , 了 解 电 磁 学 的 研 究 成 果 及 其 在 现 代 科 学 技 术 中 的 广 泛 应 用 ,认 识 电 磁 学 与 社 会 发 展 以 及 人 类 文 化 的 互 动 作 用 。

为 了 让 你 在 学 习 《 物 理 3-1》的 过 程 中 获 得 更 大 的 成 功 ,请 浏 览 以 下 的 本 书 栏 目 介 绍 。

每 章 的 开 头 都 有 一 些情景, 提出一些问题,

让 你 明 确 本 章 研 究 的 主 要内容。

分 析 论 证

在 这 里 , 你 将 经 历 分 析 、 综 合 、 应 用 数 学 工 具 进 行 推 理 , 从 而 得 出 物 理 学 规 律 和 公 式 的 过 程 , 体 会 到 高 中 物 理 理 论 思 维 的 魅 力 。

1 电荷的相互作用

闪电撕裂了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 背后,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 美国的 富兰克林、法国的达利巴尔德(T. F. d蒺Alibard)等科学家冒着生命 危险去捕捉闪电,证实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 电荷有哪些特性?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 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

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富 兰 克 林 (B.Franklin,

1706—1790), 美 国 科 学 家 和政 治 家 。1752 年,他冒着 生 命 危 险 在 雨 中 进 行 “风 筝 实 验 ”, 证 明 闪 电 与 摩 擦 起 电的电是相同的。 他还创造 了 用 “ 正 电 ” 和 “ 负 电 ” 区 分 两 种 不 同 性 质 的 电 的 方 法 , 为 定 量 研 究 电 现 象 打 下 了 基础。 图为富兰克林正在进 行“风筝实验”。

沪科教版

(3)

家庭作业与活动

1.有两个半径为r 的金属球如图 1-10 放置,两 球表面间距离为r。 今使两球带上等量的异 种电荷Q,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 F,那么 A. F = kQ2

(3r)2摇摇摇 B. F > kQ2

(3r)2摇摇摇 C. F < kQ2

(3r)2摇摇摇 D. 无法判定

2.卢瑟福(E. Rutherford)在 α 粒子(氦核)散射 实 验 中 发 现 , 当 两 个 原 子 核 之 间 距 离 小 到 10-15m 时 , 它 们 之 间 的 斥 力 仍 遵 守 库 仑 定 律。 具有足够高能量的α 粒子能够到达与金 原子核相距2.0 × 10-14m 的地方。 请你算一 算,在这一距离时α 粒子受到金原子核的斥 力为多大? 此力相当于质量多大的物体受到 的重力? 在原子尺度内电荷相互作用力是强 还是弱?

3.现有两个质量都为1.0 × 10-3kg 的相同的金

属小球,分别带有2.0 × 10-7C 和-3.2 × 10-7C 的电荷:

(1) 把它 们 放 在 相 隔 0.5 m 的 地 方 ,两 小 球 之间的库仑力多大?方向如何?两小球之 间的万有引力多大?方向如何?比较两种 力的大小, 说明研究带电体之间的静电 力作用时, 为什么可以不考虑万有引力 的作用。

(2) 使两小球接触后再放回相距 0.5 m 的原 位置,两小球之间的库仑力多大?方向如 何?

4.相距L 的点电荷 A、B 的带电量分别为+4Q 和 -Q:

(1) 若 A、B 电荷固定不动,在它们连线的中 点放入带电量为+2Q 的电荷 C, 电荷 C 受到的静电力是多少?

(2) 若 A、B 电荷是可以自由移动的,要在它 们之间引入第三个电荷D, 使三个点电 荷都处于平衡状态,求电荷D 的电量和 放置的位置。

5.两 个 质 量 都 为3.0 × 10-4kg 的 导 体 球 ,分 别 被两根长0.04 m 的丝线吊在同一点上。 让它 们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后, 两球互相排斥,至 1-10

r r r

信息 浏 览 、STS 栏 目

这里为你提供了各种有趣、 有用的 资料,包括物理学史上的经典事例、科学 家小故事等,它们反映了物理学与科学、

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 你的视野将更开 阔,你会更加热爱科学。

家庭 作 业 与 活 动

这里为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 动,让你通过回顾进行自我评价,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图2-38所示的实验中, 两块金属板分别与起电机的正负 极连接。 在注射器中注入缝纫机油,用导线把注射器针头与负极 金属板连接起来。 摇动起电机后,推动注射器活塞,将机油水平射 入两金属板之间的匀强电场,观察带电油滴的运动情况。

实验 探 究

这 里 将 要 求 你 提 出 问 题 , 设 计 实 验 方 案 , 动 手 做 一 些 有 意 义 的 实 验 ,进 行 科 学 探 究 。

水平磁感应强度/ ×10-4T

北京 0.289

沈阳 0.277

兰州 0.312

上海 0.333

武汉 0.343

成都 0.356

广州 0.375 课题 研 究

估测磁感应强度

沿自由小磁针在地面静止的位置所作的竖直平面叫做地磁子午面。 当有其他磁场影响时,磁 针就会偏离原来所在的地磁子午面。 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小磁针偏离原磁子午面的偏角大小来估 测其他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水平分量Be随纬度的不同而不同,以下列出我国几个地区的Be值。

请你上网、 到图书馆或有关单位调查当地 的 水 平 磁 感 应 强 度 , 然 后 参 照 图5-15 进 行 实 验,收集数据,估测出图中条形磁铁轴线上各点 的磁感应强度。

=etan兹 图5-15

课题 研 究

这 里 提 供 了 一 些 课 题 供 你 选 择 研 究 ,这 种 研 究 会 让 你 的 才 智 得 到 充 分 的 展 示 。

多学一点 电介质中的库仑定律

电介质就是绝缘体。 空气、煤油、玻璃、橡胶、瓷器等都是电介 质。 如果把两个点电荷放在电介质中,电荷间的静电力将比在真 空中小,而且放在不同的电介质中,力的大小也不同。 在 电介 质 ,库仑定律的表达式为

F = kq1q2

ε r2

式中ε叫做介电常数。 同一种电介质的ε是确定的。 下表是几种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电介质 空气 煤油 石蜡 陶瓷 玻璃 云母

介电常数 1.0005 2 2.02 6 4 ~ 11 6 ~ 8 81

多学 一 点

这 里 有 更 多 更 深 的 奥 秘 , 将进一步开阔你的视野。 你如 果有兴趣, 可以作进一步的探 索。

信息浏览

在库仑定律发现之前, 曾有科学家猜想电荷间 相互作用力类似于万有引力, 甚至通过各种实验相 当准确地得出了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跟电荷之间距离 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

1769年,英国医生约翰·鲁滨逊(J. Robinson)首 次通过实验确定两种电荷的斥力跟它们之间距离的 2.06 次方成反比,但这一结果很晚才发表出来。

1772 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H. Cavendish)

通过巧妙的实验,结合理论分析,给出了电力反比于 距离的1

50次方的报告(未公布于世)。

后 来 ,英 国 物 理 学 家 麦 克 斯 韦 (J. C. Maxwell)

也用与卡文迪许类似的方法, 得出了电力反比于距 离的2 ± 1

21600次方的结果。

库仑定律是电学的基本规律, 其中的二次方反 比关系是否精确地成立至关重要。 库仑定律发表以 后, 科学家用越来越精确的实验来验证这个二次方 反比关系。1971 年进行的一次实验,所得结果与二 次方反比关系的偏差小于2.7 × 10-16 发现库仑定律的前前后后

沪科教版

(4)

第 1 章 电荷的相互作用 6

目 录

1.1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 7

1.2 探究电荷相互作用规律 11

1.3 静电与生活 16

2.1 探究电场的力的性质 24

2.2 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一) 31 2.3 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二) 35

2.4 电容器 电容 39

2.5 探究电子束在示波管中的运动 45

附录 熟悉示波器的面板 49

3.1 学习使用多用电表 55

3.2 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 60

3.3 探究电阻定律 64

3.4 多用电表电路分析与设计 68

3.5 逻辑电路与集成电路 70

第 2 章 电场与示波器 23

第 3 章 从电表电路到集成电路 54

沪科教版

(5)

4

第 章 探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76 4.1 探究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76 4.2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82

4.3 典型案例分析 85

4.4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与守恒 89

5.1 磁与人类文明 96

5.2 怎样描述磁场 100

5.3 探究电流周围的磁场 104

5.4 探究安培力 110

5.5 探究洛伦兹力 116

5.6 洛伦兹力与现代科技 121

研究课题示例 131

评价表 132

总结与评价 课题研究成果报告会 131

第 5 章 磁场与回旋加速器 96

沪科教版

(6)

第 1

电荷的相互作用

闪电撕裂了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图1-1)。 在这惊心动魄的 自然现 象背后,蕴藏着 许 多物 理原 理,吸引了 不少科 学家进 行探 究。 美国的富兰克林、法国的达利巴尔德(T. F. d蒺Alibard)等科学 家冒着 生命危险去捕 捉闪 电, 证实了 闪电与实验 室 中 的电 是 相 同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 电荷有哪些特性?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 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

这些问题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富 兰 克 林 B. Franklin 17061790), 美 国 科 学 家 和政 治 家 。 1752年 ,他 冒 着 生 命 危 险 在 雨 中 进 行 “风 筝 实 验 ”, 证 明 闪 电 与 摩 擦 起 电的电是相同的。 他还创造 了 用 “ 正 电 ” 和 “ 负 电 ” 区 分 两 种 不 同 性 质 的 电 的 方 法 , 为 定 量 研 究 电 现 象 打 下 了 基础。 图为富兰克林正在进 行“风筝实验”。

沪科教版

(7)

1-3 -19原子模型

1.1

静电现象与电荷守恒

实验表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都能吸引轻小物体, 我们通常说它们带了电或有了电荷(electric charge)。 物理学中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 正电荷(positive charge);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 负电荷(negative charge)。 自然界中只存在这两种电荷;同种电荷 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物体起电的原因

分析论证 摩擦起电的原因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图1-2)都 带了电,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物体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 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图 1-3)。 在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的过 程中, 两个物体中 都 有一 些电子脱离原 子核的束缚而 转移到对 方。 在通常情况下,两个不同材料的物体彼此向对方转移的电子 数不相等。 失去电子的物体就显示出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就 显示出带负电。 这就是说,摩擦起电并不是摩擦创生电荷,而是使 物体中的正负电荷重新分配。

物体是否带电,可以用验电器来检验(图 1-4)。验电器的金属 球通过金属杆跟可转动的金属指针相连。 当带电的玻璃棒或橡胶

a 梳 过 干 燥 头 发 的 塑 料 梳 子 能 吸 引 轻 小物体

b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

1-2

电 荷 的 正 负 是 相 对 的 , 哪 一 种 叫 做 “ 正 ”, 哪 一 种 叫 做“负”,都是可以的。 现行的 这种命名法是富兰克林首先 提出的, 国际上一直沿用至 今。

沪科教版

(8)

1-4 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棒接触金属球时,指针就会转过一定的角度。

你能用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知识,解释验电器带电后金属指针 为什么偏转吗?

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或电量。 在国际 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coulomb),简称库,用 C 表示。 正 电荷的电荷量用正值表示,负电荷的电荷量用负值表示。

实验探究 感应起电

在用验电器检验玻璃棒或橡胶棒是否带电的实验中,你是否 发现,只要 带 电 棒靠 近 验电 器的 金 属球 ,验电 器的指针 就会 发 生 偏 转(图1-5)。 再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的金属球,然后移走带电 棒,验电器的指针仍然保持某一偏转角度。 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验 表 明 ,一个带 电 的物 体 靠 近 一个导体 时,导 体 的 电 荷 分 布会发生变化,显示出带电现象。 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叫做静电 感应(electrostatic induction)。 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 起电。

在上述实验的过程中, 如果带正电荷的物体靠近金属球时,

导体中的自 由 电 子 就 被 吸 引 过来 ,球上出 现多 余 的负 电 荷 ;验电 器指针上则带有正电荷,使指针偏转。

请思 考 一 下 ,当 带有 负 电荷的物 体 靠 近 金属球 时 ,指 针 上 带 什么电荷? 为什么?

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

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过程,都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 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的过程。

1-5 静电感应

在金属导体中, 金属原 子最外层的电子比较容易摆 脱原子核的束缚在原子间自 由运动, 这种电子叫做自由 电子。 金属导体中存在着大 量 可 以 自 由 移 动 的 自 由 电 子。

+++

- --

++ + +

沪科教版

(9)

有机玻璃棒 有机玻璃板 塑料板

1-6

b 箔片验电器

箔片验电器通常是在金 属导杆下贴一条或挂两条金 属箔片, 其原理与指针验电 器相同。

下面让我们做一个如图1-6 所示的实验。

手持 起 电板 柄 ,用力将 两块起电板 快 速摩擦后分开 ,将 其 中 一块板插入箔片验电器上端的空心金属球(不要接触金属球),接 着抽出这块板,再将两块板同时插入空心金属球。 你观察到怎样 的现象?

请你解释实验中所发生的现象。

大量事实表明,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 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 一个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这个结论叫做电荷 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charge)。

近代科学研究表明,电荷守恒定律不仅在一切宏观过程中 成立,在微观过程中也成立。 因此,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普 遍适用的规律。

元电荷

自然界中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 原子核中的每个质子和核 外每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有多少? 它们是不是自然界中最小的 电荷单元呢?

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密立根(R. A. Millikan)设计了如图 1-7 所示的实验。 将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 相接,两板便带上异种电荷。 用喷雾器喷入雾状带电油滴,当带 电油 滴 进 入 两 平 板 间 时 ,调 节 两 板 间 电 压 ,使 带 电 油 滴 受 到 的 电力与重力平衡,由此就可以求出油滴所带的电荷量。 密立根 不 断 改 进 实 验 方 法 ,取 得 了 上千 组 测 量 数 据 ,发 现 这 些 雾 状 油 滴所带电荷量总是某一个元电荷(elementary charge)的整数倍。

a 起电板

沪科教版

(10)

1-7 密立根油滴实验示意图 雾化剂

电池 带电平板

显微镜 油滴

带电平板

元电荷的精确测定,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 意义。 密立根在元电荷的测量和光电效应的研究上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荣获1923年的诺贝尔物理 学奖。

密立根的油滴实验, 证明了微小粒子的带电量 不是连续变化的,电荷量总是某个元电荷的整数倍,

电荷量遵循量子变化规律。

1964年 ,盖 尔 曼 (M. Gell鄄Mann)等 人 提 出 的 夸 克模型认为, 质子和中子等, 分别由具有- 1

3 e2

3 e的 夸 克 (quark)组 成 ,这 表 明 ,电 荷 可 以 是 e1 3

2

3的倍数。 这也已为实验所证实。 这里电荷量 仍是量子化的。

现代物理研究发现,除了通常带负电的电子外,

自然界还存在着带正电的电子, 这种带正电的电子 被叫做正电子(positron)。 当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 子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靠近时会发生“湮灭”,同时 产生两个或三个不带电的光子。 而当一个高能光子 与一个原子核相碰时,又会产生一对正负电子。这就 是说,在微观过程中,正负电子总是成对产生或成对

“湮灭”,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不会改变。

信息浏览

1. 请你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摩擦和感应两种起 电方法的事例。

2. 如果用验电器检验直接用手拿着摩擦后的金 属棒是否带电,那么金属棒带电吗?怎样才能 使摩擦后的金属棒带电?

3. 算 一 算 , 多 少 个 电 子 所 带 的 电 荷 量 之 和 是 1C

4. ABCD四个球都带电,A球能排斥B球,C 球能吸引A球,D球又排斥C球。 已知D

带正电,则B球应带何种性质的电?

5. 有ABC三个用绝缘柱支撑的相同导体球,

A带正电,电荷量为qBC不带电。 讨论 用什么办法能使:

1BC都 带 等 量 的 正 电 ;(2BC都 带 负 电;(3BC带等量的异种电荷;(4B3

8 q正电。

进 一 步 研 究 表 明 , 这 个 “元 电 荷 ”就 是 电 子 所 带 的 电 荷 ,一 般 用 e 表示。 1986 年国际计量大会推荐的元电荷值为 e = 1.60217733

× 10-19C,通常取 e = 1.6 × 10-19C。

家庭作业与活动

电荷量子化与正电子

电 子 的 电 荷 量 e 跟 电 子 的质量me之比,叫做电子的 比荷。 它是一个重要的物理 常量。 电子的质量me= 9.1×

10-31kg,因此,电子的比荷为 e

me

= 1.76×1011C / kg

沪科教版

(11)

探究电荷相互作用规律

人类很早就发现了电现象。 但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还没有提出应用电力的需要,同时人们研究电的规律没有较 精密的测量仪器,所以人们对电的认识一直处于定性的水平。 直 到18 世纪中叶, 人们才开始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定 量的研究。

决定电荷相互作用的因素

实验探究 探究电荷相互作用规律

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参照图1-8 所示装置,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 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分别让球形导体 A 和通草球 B 带上 同种电荷,并使球形导体A 与通草球 B 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2) 不断改变球形导体 A 的电荷量, 观察悬线与竖直线偏 角的变化。

(3) 保持球形导体 A 和通草球 B 上的电荷量不变, 改变球形 导体A 与通草球 B 之间的距离,观察悬线与竖直线偏角的变化。

请根据你观察的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电学中第一个定律———库仑定律

定量研究的困难

18 世纪中叶以前,研究电荷间的作用力存在三大困难:一是 这种 作 用 力 非 常 小 ,没有足 够精密的测量 器具;二是那 时 连 电 量 的 单 位 都 没 有,当 然 就 无法比较电荷 的多少 了 ;三是带 电 体 上 电 荷的分布不清楚,难以确定相互作用的电荷之间的距离。

请思考一下,看看你有没有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困难。

1.2

1-8 探 究 电 荷 相 互 作 用 规 律的实验装置

A B

沪科教版

(12)

1-9 库 仑 C. Coulomb 1736

1806),法 国 军 事 工 程 师 、物 理 学 家 、科 学 院 院 士 。 他 从 事 摩 擦 力 和 电 磁 力 的 研 究 , 设 计 制 作 库 仑 扭 秤 并 发 现 库仑定律。

b 库仑扭秤原理图

库仑的探究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经过长期研究 ,较好地解决了这些困难。

为测 量 电荷 间 微 小 的作用 力,库仑发明 了 一 种 扭秤,后 人 将 这种扭秤称为库仑扭秤。1785 年,库仑在《电力定律》一文中写道:

“这种扭秤能非常准确地测量物体上的电力,即使它仅带少量的电。”

库仑扭秤的结构如图1-9a 所示。 其主要部件是一根弹性扭 丝(细金属或石英丝),上端由悬头 G 夹持固定,下端悬挂一根绝 缘横杆。 杆的一端装有用来带电的小球A, 另一端装一平衡小球 B。 另外还有一固定小球 C。 当弹性扭丝处于自然状态时,调节悬 头G, 使 A 与 C 接触。 当 C 球带电时,A、C 之间的斥力使横杆转 动。 当A、C 间斥力产生的转动作用与扭丝弹力的作用 达到平衡 时,横杆就静止在某一角度上(图1-9b)。 根据这一角度,便可测出 带电小球间的斥力。

为了使物体的电量按实验的需要而改变,库仑根据对称性原 理,用两个相同的金属球,让其中一个带上电荷q,另一个不带电,

把它们接触后分开。 由于“对称”关系,这两个金属球的电量均应 为 q

2 。 若再用第三个相同的金属球与带电荷 q

2 的金属球接触,然 后分开,这两个金属球的电荷均应为 q

4 ,依此类推。 这样,就可以 保证实验中金属球的电荷量成倍变化。

库仑根据电荷在金属球表面上均匀分布的特点,把金属球上 的电荷想象成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 这样就解决了测量带电体 之间距离的问题。

扭丝

小球B

A C

带电小球 O

C A O B G

a 库仑扭秤结构示意图 扭丝

库仑把球形带电体看做

“点 电 荷 ” 是 一 种 理 想 化 做 法。 当两个带电体之间的距 离比它们本身的尺寸大得多 时,带电体可看作是一个点,

即“点电荷”。

沪科教版

(13)

AC两球距离 距离比 扭秤转角 转角比

36个刻度 1 36° 1

18个刻度 1

2 144° 4

8.5个刻度 1

4 575.5° 16

注:第3组数据略有偏差,库仑分析是因为漏电所致。

库仑当时得到的几组数据

库仑定律

1785 年,库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真空 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它们的电荷量 q1 与 q2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作 用 力 的方 向沿着它们的连线。 这就是库仑定律(Coulomb蒺s law),它的数学 表达式为

F = kq1q2

r2

式中k 是一个常量,叫做静电力常量(electrostatic force constant)。

这种 电 荷间 的相互 作 用力叫做库仑力 或静 电 力 。 在国 际 单 位 制 中,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C),力的单位是牛[顿](N),距离的单 位是米(m),则由实验可得出

k = 9.0 × 109N·m2/C2

库仑定律虽仅适用于计算点电荷间的作用力,但对任意带电 体来 说 ,如果 知 道电 荷的分布情况,利用库仑定律和力的 合 成 法 则即可求出带电体之间的作用力。

库仑定律是电磁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的建立使电磁学进 入了定量研究的阶段,使电磁学真正成为了一门科学。 从 18 世纪 末到 19世纪初这一段时期,由于数学的应用,有关静电学和静磁 学的研究取得了很有意义的进展。

案例分析

案例 已知氢原子核的质量 m1= 1.7 × 10-27kg, 电子的质量 m2= 9.1 × 10-31kg,核外电子与氢原子核间的距离 r = 0.53 × 10-10m。

试求氢原子核与核外电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之比。

分析 氢原子核与核外电子间的库仑力F1和万有引力F2分 别为

沪科教版

(14)

F1= kq1q2

r2 F2= Gm1m2

r2 所以,代入数据便可求得F1和F2。 显然,

F1

F2

= kq1q2

Gm1m2

上式中k = 9.0 × 109N·m2/C2,G = 6.67 × 10-11N·m2/kg2,q1= q2= 1.6

× 10-19C。 代入上式,得 F1

F2

= 2.3 × 1039

可以看出,氢原子核与核外电子间的库仑力为它们间万有引 力的2.3 × 1039倍。 因此,在研究微观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时,常 常可以忽略万有引力。

多学一点 电介质中的库仑定律

电介质就是绝缘体。 空气、煤油、玻璃、橡胶、瓷器等都是电介 质。 如果把两个点电荷放在电介质中,电荷间的静电力将比在真 空中小 ,而且放在不同的电介 质中,力的 大小也不同 。 在 电 介 质 中,库仑定律的表达式为

F = k q1q2 ε r2

式中ε 叫做相对介电常数。 同一种电介质的 ε 是确定的。 下表是 几种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电介质 空气 煤油 石蜡 陶瓷 玻璃 云母 水 相对介电常数 1.0005 2 2 6 4 ~ 11 6 ~ 8 81

信息浏览

在库仑定律发现之前, 曾有科学家猜想电荷间 相互作用力类似于万有引力, 甚至通过各种实验相 当准确地得出了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跟电荷之间距离 的平方成反比的关系。

1769年,英国医生约翰·鲁滨逊(J. Robinson)首 次通过实验确定两种电荷的斥力跟它们之间距离的 2.06次方成反比,但这一结果很晚才发表出来。

1772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H. Cavendish) 通过巧妙的实验,结合理论分析,给出了电力反比于 距离的

1

50

次方的报告(未公布于世)。

后 来 ,英 国 物 理 学 家 麦 克 斯 韦 (J. C. Maxwell) 也用与卡文迪许类似的方法, 得出了电力反比于距 离的

2 ± 1

21600

次方的结果。

库仑定律是电学的基本规律, 其中的二次方反 比关系是否精确地成立至关重要。 库仑定律发表以 后, 科学家用越来越精确的实验来验证这个二次方 反比关系。 1971年进行的一次实验,所得结果与二 次方反比关系的偏差小于2.7 × 10-16

发现库仑定律的前前后后

沪科教版

(15)

课 题 研 究

验证电荷的分配规律

给你一只指针验电器、一台感应起电机(参见第19页旁批)和两个带有绝缘柄的大小相同 的金属球,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粗略验证电荷在两个相同金属球之间等量分配的原理。

1) 说明实验原理,写出实验步骤。

2) 按实验步骤操作,并写出实验报告。

1. 有两个半径为r的金属球如图1-10放置,两 球表面间距离为r。 今使两球带上等量的异 种电荷Q,两球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那么 A. F = k Q2

3r2摇摇摇 B. F > k Q2

3r2摇摇摇 C. F < k Q2

3r2摇摇摇 D. 无法判定

2. 卢瑟福(E. Rutherford)在α粒子(氦核)散射 实 验 中 发 现 , 当 两 个 原 子 核 之 间 距 离 小 到 10-15m时 , 它 们 之 间 的 斥 力 仍 遵 守 库 仑 定 律。 具有足够高能量的α粒子能够到达与金 原子核相距2.0 × 10-14m的地方。 请你算一 算,在这一距离时α粒子受到金原子核的斥 力为多大? 此力相当于质量多大的物体受到 的重力?

3. 现有两个质量都为1.0 × 10-3kg的 相 同 的 金 属小球,分别带有2.0 × 10-7C-3.2 × 10-7C 的电荷:

1) 把 它 们 放 在 相 隔 0.5 m的 地 方 ,两 小 球 之间的库仑力多大?方向如何?两小球之 间的万有引力多大?方向如何?比较两种 力的大小, 说明研究带电体之间的静电 力作用时, 为什么可以不考虑万有引力 的作用。

2) 使两小球接触后再放回相距 0.5 m的原 位置,两小球之间的库仑力多大?方向如 何?

4. 相距L的点电荷AB的带电量分别为+4Q-Q

1) 若AB电荷固定不动,在它们连线的中 点放入带电量为+2Q的电荷C, 电荷C 受到的静电力是多少?

2) 若AB电荷是可以自由移动的,要在通 过 它 们 的 直 线 上 引 入 第 三 个 电 荷 D,使 三个点电荷都处于平衡状态, 求电荷D 的电量和放置的位置。

5. 两 个 质 量 都 为3.0 × 10-4kg 的 导 体 球 ,分 别 被两根长0.04 m的丝线吊在同一点上。 让它 们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后, 两球互相排斥,至 图1-11所示位置平衡。

1) 试求两球间静电力的大小和导体球所带 的电量。

2) 如果让其中一个小球的电荷量减少一半,

而另一个小球的电荷量加倍, 小球还能 在原位置平衡吗?

家庭作业与活动

1-11 60°

1-10 r r r

沪科教版

(16)

静电与生活

自然界到处都有静电。 生产中的挤压、切割、搅拌和过滤,生 活中的起立、行走、穿衣和脱衣等过程都会产生静电。

静电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我们应如何“趋 其利,避其害”呢?

雷电与避雷

自然界产生雷电主要原因是云层的相互摩擦,导致了云层间 异种电荷大量集聚。 靠近地面的云层中电荷的大量集聚,会使地 面因静电感应而引起电荷集聚。 云层之间、云层与地面之间会形 成几百万伏以上的电压。 这个电压足以击穿空气(使空气电离),

产生几十万安培的瞬间电流。 电流生热使空气发光产生闪电,空 气受热突然膨胀发出巨响形成雷声。

云层与地面之间的雷电会对我们的生命财产产生威胁,甚至 带来巨大的损失。 那么,如何避免雷电的危害呢?

我国大约从汉代起,人们就注意到长兵器尖端在大气中的放 电现象。 古代人们利用这种现象,在许多建筑物上安装了既有避 雷作用,又有装饰作用的塔刹构件和殿脊吻兽(图1-12),这就是 现代避雷针的雏形。 现代建筑上的避雷针如图1-13 所示。

实验探究 避雷针为什么能避雷

用如图 1-14 所示的感应圈, 可以观察 “实验室中的雷电现 象”,帮助我们理解避雷针能避雷的原理。 将两枚放电针分别安装 在感应圈的接线柱上, 再将低压电源的8 ~ 10 V 直流电接在感应 圈上,闭合开关,适当调节感应圈上振动簧片的位置(有些感应圈 会自动完成这一操作),就可以观察到火花放电的现象。

请比较火花放电图景与雷电时看到的闪电图景。 它们有哪些

1.3

1-12 古建筑上的避雷针 b 殿脊吻兽

龙吻脊

竖带 吻座

铁叉 a 庆州白塔塔刹构件

华盖

铁杆 宝珠

相轮火焰 铁链

铜力士

1-13 现代建筑上的避雷针

沪科教版

(17)

感应圈可以在两接线柱 之间产生几万伏的电压。 安 装放电针之后, 两针尖端附 近的空气就会被击穿, 形成 放电电流。

注意! 感应圈通电后,切 勿用手触摸放电针。

1-14 火花放电现象

相似之处?

试用放电针放电的现象说明避雷针的原理。

静电与现代科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静电特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静电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宽广。

用静电净化空气

图1-15 是电子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电子空气净 化器利用风扇将空气送入机内。 空气流经正负电极间时,首先经 过带正电的网格,这时带负电的烟尘等微粒被吸附在其上。 接着,

空气又通过带负电的网格,这时带正电的烟尘等微粒被吸附在其 上。 最后,活性炭过滤器再将空气中的剩余尘粒过滤一遍,把洁净 的空气送入室内。

静电提高喷洒农药效果

喷洒农药的飞机上安装有静电喷嘴。 静电喷嘴内装有一根带 正电的针, 喷洒过程中农药水珠离开喷嘴时会带有大量正电荷。

由于与大地相连的农作物的叶子一般都带负电,带正电的农药水 珠喷 洒 到 农 作 物 上 时 ,就 被 吸 附 在 叶 子 上 ,不 会 被 风 吹 走 (图 1- 16)。

1-15 电子空气净化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洁净空气

活性炭过滤器

未经处理 的空气 带正电的网格

网格 带正电尘粒 带负电尘粒 带负电的网格

未经处理 的空气

1-16 利用静电喷洒农药示意图

针 喷嘴

带正电的水

沪科教版

(18)

静电复印

静电复印机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激光 扫描原稿上的文字或图案,经反射,聚焦在携带静电的硒鼓上。 激 光扫描到原稿上的空白处, 硒鼓上相应部位的静电荷就被消除,

留在硒鼓上的静电荷就形成了原稿上的文字或图案。 墨粉被硒鼓 上的静电 吸 引 ,被 转 移 到 复 印 纸 上 并 被 加 热 固 定 ,复 印 纸 上 就 出 现了原稿上的文字或图案。 图 1-17 用图解的方式展示了这一过 程。

1-17 静电复印机结构及工作过程图解

d

a b c

硒鼓 硒鼓 硒鼓 硒鼓

硒鼓从复印纸上滚过 复印出来的文稿 正电荷吸上墨粉

要复印的原稿

有 文 字 的 地 方 保留正电荷 灯光扫描原

稿上的文字 先使硒鼓带

上正电荷

复印纸 硒鼓 要复印的原稿

扫描器 硒鼓

硒鼓

复印纸

复印文稿 送纸滚杆 被带电荷的图像 加热器

区吸引的墨粉 携 带 电 荷

的图像区

成品

原稿 镜头

反射镜

静电植绒

实验探究 静电植绒

参照图 1-18 所示的装置准备器材,进行安装,然后进行如下 模拟静电植绒的操作:

沪科教版

(19)

1-18 静电植绒实验装置 A

B

感应起电机利用静电感 应 ,使 两 个 莱 顿 瓶 (参 阅 第2 章信息浏览)不断集聚电荷,

从而在两放电球之间形成极 高的电压。 把两块金属圆板 分 别 接 在 两 个 放 电 球 上 , 两 块金属板就分别带上异号的 电荷。

1. 用蘸上胶水的毛笔在硬纸片上写字、作画,再用夹子将此 硬纸片固定在金属圆板 A 下面(有字画的一面朝下)。

2. 将各种颜色的细碎纸屑均匀撒在金属圆板 B 上,调整两块 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使之为 4 ~ 5 cm。

3. 用导线将两块金属板分别接到感应起电机的两 个 放 电 球 上,转动起电机,观察“静电植绒”的过程。

近年来,静电的应用已开始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低温冷冻 等方面大显身手,甚至在宇宙飞船上也安装有静电加料装置。

请你 在课 后 上 网 收 集有 关 静 电应用 方 面 的 资 料 并 与 同 学 开 展交流。

静电的危害及控制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 还是在科学实验中,随 时都可能发生因静电作用而引起的危害。 下表列出了一些因静电 作用而造成的危害。

静电力作用的不良后果

誗 电视机的荧屏表面容易 吸附灰尘,使 图像的清晰度和 亮 度下降。

誗 混纺衣服上常出现不易 拍掉的灰尘。

誗 印刷厂里, 纸页之间因 静电而黏合,给印刷带来不便。

誗 制药厂里, 因静电吸引 尘埃,使药品达不到标准纯度。

静电火花引起的危害

誗 医院手 术台上,静 电 火 花 会引起麻醉剂爆炸。

誗 煤矿里,静 电 火花会引 起 瓦斯爆炸。

誗 在航天工 业 里,静 电 放 电 会干扰航天器的运行,甚至会造成 火箭和卫星发射的失败。

誗 在石化 工 业 里,因 静 电 放 电引起的事故屡见不鲜。

当人们认识到静电危害的起因后,各种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 便应运而生。

例如 在 工 业 生 产 中 ,改 造 起 电 强 烈 的工 艺 环 节 ,采 用 起 电 较 少的设备和抗静电材料;用导线将设备接地,把电荷导入大地;适 当增加工作环境的湿度以让静电随时释放等。 图 1-19 所示是用 抗静电材料包装电子产品,图 1-20 所示是飞机加油时,飞机与加 油车之间安装的接地装置。

空气与飞机摩擦使飞机带上正电,如果电荷量积累到一定程 度就会向大地放电,在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放电火花,引起火灾

沪科教版

(20)

1-19 用抗静电材料包装电子产品 1-20 飞机加油

或爆炸事故。 为了避免事故,飞机在加油前,往往要用接地的金属 导线把油车和飞机连接起来。

1. 观察你身边发生的静电 现 象 ,分 析 产 生 的 原 因。

2. 分析保鲜膜在 使 用 过 程 中 ,为 什 么 会 常 常 吸 附在手上。

3. 静电的应用有多种,如 静 电 除 尘 、静 电 喷 涂 、 静 电 植 绒 、静 电 复 印 ,它 们 共 同 的 物 理 原 理 是 : 让 带 电 的 物 质 微 粒 在________力 作 用 下,“奔向”并吸附到_______电极上。

4. 把带电体上产生的静电荷移走可以防止静电

荷积累而造成的危害。 下列措施中,采取了 上述方法的是

A. 油罐车后面装一条拖地铁链 B. 电工钳柄上套有绝缘胶套 C. 飞机上安装接地电缆 D. 印染车间里保持适当的湿度

5. 请你上网或去图书馆收集关于防止雷电危害 的资料,写一篇科普报告。

信息浏览

在沙特阿拉伯腹地的哈迪岩村, 居住着牧羊人 拉西德·马特利一家。1986年开斋节的一天中午,他 家的一间毛毡房突然失火, 火被妻子和女儿及时扑 灭。 第二天,一间内室又突然起火。 地方政府派人调 查,未找到起火原因,只是建议他搬家。 于是他迁到 离哈迪岩村30 km的哈斯渥, 在那里支起了两顶帐 篷。不料有一天,妻子、女儿居住的帐篷又起火了,而 且他放在汽车里的一件羊皮衣服也无缘无故地自燃 起来。马特利家中的怪事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人们 把这种无名火叫做马特利现象。

目前科学界对此问题的猜想很多, 其中得到较 多人认同的是:干燥的冬天,差不多每个人的身体与 地之间的电压都要上升到几千伏,在10万人中就会 有一个人的皮肤特别干燥,因此,他身体与大地之间 的电压就特别高,甚至可以达到几万伏。具有这种特 征的人是十分危险的, 如果放电火花遇到空气中的 易燃气体,就会引发火灾。

马特利现象的原因是否与人体静电有关? 你的 猜想是什么呢?

家庭作业与活动 奇怪的马特利现象

沪科教版

(21)

1.x

A

1. 打开自来水龙头,慢慢调节龙头,使水流变得很 细,再用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细水流,你发现了 什么? 解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2.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用绝缘细线悬挂的 轻 小 软 木 球 , 请 按 照 图1-21所 示 的 装 置 做 一 做。 除了观察到软木球被吸引以外,你还发现了 什么现象? 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 请 你 尽 可 能 多 地 找 一 些 不 同 材 料 制 成 的 物 体 , 如塑料片、纸板、玻璃、毛线、腈纶丝、石蜡、铅笔 杆等,分别让它们相互摩擦,比较这些物体得失 电子的难易程度。

4. 有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库仑定律的实验: 让两 个软木球带电, 用绝缘丝线将其中一个球悬挂 起来,另一个球装在绝缘柄上,使它们处在同一 水平高 度 上 ,保 持 某 一 水 平 距 离 ,如 图1-22

示。 这时,只要测出悬挂球偏离竖直方向上的角 度θ,就能算出库仑力。他认为:保持两球带电 量q1q2不变,改变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r保 持两球水平距离不变,改变两球的带电量q1q2, 只要收集这两个实验的数据, 就可以验证库仑 定律。

1) 请你利用测出的角度θ,根据共点力的平衡 条件,推导库仑力和θ角之间的关系式。

2) 怎样让两个软木球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又 怎样改变它们的电荷量?

3) 怎样测量两球之间的水平距离? 为什么要 这样测量?

5. 某 同 学 设 计 了 一 个 验 证 电 荷 守 恒 定 律 的 实 验 , 实验装置如图1-23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

1) 用一根金属杆连接两只相同的验电器, 让 带 电 的 有 机 玻 璃 棒 靠 近 金 属 杆 的 一 端 ,两 只验电器的箔片均张开,为什么?

2) 在两只验电器的箔片均张开的情 况 下 , 先 移走金属杆,再移走带电的有机玻璃棒,这 时验电器的箔片是否保持张开状态? 为什 么?

3) 再 用 金 属 杆 连 接 两 只 验 电 器 ,将 会 出 现 什 么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这个实验能 验证电荷守恒定律吗? 为什么?

B

1. 下面是几个有趣的静电实验,请你动手做一做,

体验一下做实验的乐趣。

1) 静电间歇喷泉

取一根尖嘴玻璃管(尖嘴内径0.5 ~ 0.8 mm),

管的另一端用橡皮管与自来水龙头相连。 玻璃 1-21

1-22

1

章 家 庭 作 业 与 活 动

1-23

θ

沪科教版

(22)

管 尖 嘴 口 朝 上 ,并 固 定 在 铁 支 架 上 ,如 图1-24 所示。 打开水龙头,使尖嘴喷射出高15 ~ 20 cm 的喷泉, 用带电的有机玻璃棒置于喷泉上方约 30 cm处,你会观察到断续喷射的喷泉。想一想,

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 自动蓬松的腈纶线

取一小团腈纶线,剪40根长为80 cm的线 段,梳理整齐后,两端用粗铜丝扎紧,让腈 纶 线 松松地悬于木架的两只羊眼圈上, 如图1-25a 所示。 再用一枝铅笔按在线上,用力快速来回摩 擦几下。 移开铅笔后,你会观察到腈纶线向四周 蓬松,呈橄榄状,如图1-25b所示。 请你解释这 个现象。 若用沾少量水的脱脂棉在腈纶线上从 左至右揩一下,再用铅笔重复摩擦,它们再也不 会呈现橄榄状了,这又是什么原因?

3) 人 体 不 仅 能 产 生 数 千 伏 静 电 压 ,而 且 能 承 受数千伏到数万伏的静电压, 下面请你尝试一

下人体静电实验。

晚 上 ,取 一 根 8 W日 光 灯 管 ,用 干 净 布 将灯管上的灰揩去。 左手握住灯管一端,右手捏 住灯管管身并来回连续摩擦,灯管就会闪光。 不 信,你就试一试,想一想为什么。

请你站在聚苯乙烯绝缘板上,手握8 W 日光灯管的一个电极, 让伙伴手握塑料薄膜或 化纤布,反复在你身上拍打。 再找另一位伙伴握 住8 W日光灯管的中间或另一个电极, 若在暗 室里或晚上,你会发现日光灯管发光。 请你与你 的伙伴们试一试,仔细观察现象并加以解释。

2. 真空中,带电荷量分别为+Q-Q的点电荷AB相距r,在距AB电荷都为r的地方放置带电 荷量为+Q的点电荷C。 求:

1) 点电荷C所受的静电力。

2) 点电荷A所受的静电力。

3. 把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Q分为两部分q1q2, 使点电荷q1q2相距一定的距离。 问:q1q2

满足什么关系时,它们之间的库仑 斥 力 达 到 最 大值?

1-24

1-25 木架子

羊眼圈 腈纶线

a b

沪科教版

(23)

第 2

电场与示波器

示波器(oscilloscope)在电子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 形象地显示和测量有关电学量及其变化情况。 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是,用电信 号 产 生 变 化的 电场来控制电 子束的运动,使 电子 束打 在荧光屏上不同的位置,从而显示出电信号变化的图像。 那么:

电场具有什么性质?

如何研究电场?

电场对场中电荷会产生什么作用?

如何利用电场控制场中电荷的运动?

……

本章由电荷的相互作用引入电场,从电场力的性质和能的性 质两方面较全面地研究电场,接着在实验基础上探究电容器的特 性,最后以示波管为例,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并初步学 习示波器的使用方法,为今后学习电磁学奠定基础。

2-1 示波器

沪科教版

(24)

2.1

探究电场的力的性质

摇摇 库仑定律揭示 了电荷间的相 互作用规律 ,那么,电荷 间 的 相 互作用是靠什么传递的呢?

电场

摇摇 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之后,引力作用靠什么传递这一问题就 一直困扰着人们 。牛顿时 代 的人 认为,引 力作用和电 荷 相互 作用 可以不需要任何中介,也不 需 要花时间,就能够 由一 个物 体传 递 到另一个物体,这就是所谓“超距作用”的观点。

摇摇 19 世纪 30 年代,法拉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近距作 用” 的观点。 他认为, 电荷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electric field),处在电场中的其他电荷受到的作用力,就是这个电场给予 的。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是靠电场来传 递的 。在 法拉 第研究的基础 上,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现在,场的概念已经成为 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摇摇 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凡是有电荷的空间,周围就存在 着电场,其基本 性质是能 够对 场中的电荷有力的 作用 ,这个力 叫 做电场力(electric field force)。

摇摇 本章只讨论相对于观察者静止的电荷的电场,这种电场叫做 静电场(electrostatic field)。

怎样描述电场

定量描述电场

为了研究电场的力的性质,我们需要在电场中引入一个试探 电荷(test charge),然后考察试探电荷的受力情况。

试探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和尺

在物理学中出现了一个 新的概念, 这是牛顿时代以 来最重要的发明:场。 用来描 写物理现象最重要的不是带 电体,也不是粒子,而是带电 体之间与粒子之间的空间中 的场, 这需要很大的科学想 像力才能理解。

——

—爱因斯坦

电 场 是 由 电 荷 产 生 的 , 我们把产生电场的电荷称为

场源电荷(或称源电荷)。

沪科教版

(25)

寸都 必 须充 分 小,以 致可忽略对原来电场的影响 ,同时又 能 确切 地反映它在电场中的位置。

分析论证 定量研究电场的力的性质

假设我们所研究的电场是由点电荷+Q所产生的,则定量研究 电场的力的性质可分为两步进行。

1.

如图

2-2

所示,把电量为

+q

的试探电荷分别放在 电场 中 的

A

B

C

各处 (设

r

A

= 3r

C

r

B

= 2r

C), 计算电场对

+q

的电场力 FA、FB、FC

可以发现,同一试探电荷

q

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不 同,其比值 F

q 也不同。

2-3 点电荷电场研究 Q F2q3q

2q 3q 试探电荷

2-2 点电荷电场研究

B A

Q q

2.

如图

2-3

所示,把电量分别为

+q

+2q

+3q

的试探电荷依 次放在电场中的同一点,计算电场对它们的电场力

F

q

F

2q

F

3q

可以 发 现 ,对 于 不同 的试探电荷,在 电场 中 同一 点 受 到 的 电 场力虽然不同,但比值 F

q 却相同。

由此可见,在电场中确定的点,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F

与 试探电荷的电荷量

q

的比值 F

q 是一个不变的量,它与试探电荷的 电荷量无关,仅与试探电荷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 因此,可以用这 个比值反映电场的强弱,即电场的力的性质。

物理学中把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

F

跟它 的 电 荷 量

q

的 比 值 叫 做 电 场 在 该 点 的 电 场 强 度 (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简称场强,用

E

表示,即

E

=

F q

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是一 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用这种 方法可以揭示物质的某种属 性 ,如 :物 质 的 密 度ρ = m

V 电阻 R = U

I 等。

沪科教版

(26)

电场强度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物理量,它跟电场中是否有试 探电荷、试探电荷的电量以及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均无关。

电场强度的单位是牛[顿]

/

库[仑],符号是

N/C

,其物理意义 是,如果

1 C

的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是

1 N

,则该点的 电场强度就是

1 N/C

。下表给出了一些典型电场的电场强度的大小。

典型电场的一般强度值

电场强度是矢量。 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 正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显然,负电荷在电场 中某点所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跟该点的场强方向相反。

如果已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为

E

, 就可以求出放在该 点的电荷

q

受到的电场力,即

F = qE

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很容易得到点电荷电场 强度的公式

E = k

Q r2 式中

r

是场点离开场源电荷

Q

的距离。

讨论与思考

1

) 公 式

E =

F

q 和

E = k

Q

r2 中 的

q

Q

分 别 表 示 什 么 意 义? 两个公式的适用条件有何不同?

2

) 如何从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

E = k

Q

r2去理解库仑定律?

3

) 根据公式

E = k

Q

r2 可知,场点离场源电荷

Q

越近,该场点 处的场强越大,当

r → 0

时,

E → ∞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那么该 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呢?

电 场 电场强度 E/N·C-1) 带电硬橡胶棒的近处

在电视机显像管中 能在真空中产生火花 氢原子的电子轨道上

1 × 103 1 × 105 3 × 106 5 × 1011

沪科教版

(27)

形象描述电场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用磁感线来形象地描述磁场。 在研究电 场时, 我们也可以用电场线来形象地描述电场。 电场线(

electric

field lines

)就是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

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图

2-4

)。应该 注意,电场线不是电场中实际存在的线,而是形象地描述电场的 假想的线。

电场线的疏密程度可以表示空间各点场强的大小。 在同一幅 电场线的图中,电场线密的地方

,

场强大;电场线稀疏的地方,场强 小。

把奎宁的针状结晶或头发屑悬浮在蓖麻油里,加上电场,针状 奎宁结晶或头发屑就按照场强的方向排列起来, 形象地显示出电 场线的大致分布情况(图

2-5a

、图

2-6a

和图

2-7a

)。

2-8

显示的是两块靠近的、分别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平行 金属板的电场线分布。 除边缘附近外,两板之间电场的电场线是

2-4 电场线与电场强度

A B

2-5摇 点 电 荷 的 电 场 线 分 布 情况 :电 场 线 从 正 电 荷 (或 从 无 限 远 )出 发 到 无 限 远 (或 到负电荷)

a奎宁结晶或头发屑在点 电荷电场中的分布情况

b正电荷的电场线 c负电荷的电场线

2-6

a 奎 宁 结 晶 或 头 发 屑 在 等 量 异 号 点 电 荷 的 电 场中的分布情况

b 等量异号电荷电场线分布情况

沪科教版

(28)

2-8 匀强电场

E

一 个 带 电 体 或 带 电 板

(例 如 示 波 管 偏 转 电 极 ), 我 们可以看成是由若干点电荷 组成的。 因此,它产生的电场 实际上就是若干点电荷产生 的电场的叠加。

2-9

距离相等的平行直线。这表明,该区域中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物理学中,把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叫做匀强电场

uniform electric field

)。 同一电荷在匀强电场中各处受到的电场 力相同。

请归纳一下电场线有哪些特点? 想一想,电场中是否存在两 条相交的电场线?

电场的叠加原理 分析论证

我们知道,每个电荷都会在它的周围空间产生电场,那么当 许多电荷同时存在时,空间各处的场强应该怎样计算呢?

我们先研究两个点电荷的电场。 如图

2-9

所示,在真空中有 两个相距为

l

的点电荷

Q

1

Q

2 (设均为正电荷,且

Q

1

= Q

2

= Q

)。 空 间某处

P

离开两点电荷的距离均为

r

, 用

E

1

E

2分别表示点电荷

Q

1

Q

2单独存在时在

P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 根据放置在

P

点的正

2-7

a 奎 宁 结 晶 或 头 发 屑 在 等 量 同 号 点 电 荷 的 电 场中的分布情况

b 等量同号电荷电场线分布情况

EP

E2 E1

P r r

Q2

Q1

l

q

沪科教版

(29)

电荷

q

所受电场力可以知道,场强的合成跟力的合成一样,所以

P

点的合场强

E

P应该由

E

1

E

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

一般情况下,许多点电荷在某点的合场强,等于各点电荷的 电场在该点场强的矢量和,可以表示为

E

= E

1

+ E

2

+

+ E

n,这 叫做电场的叠加原理。

有人说,空间某处周围的正电荷越多,该处的电场强度一定 越大;有人说,在一个正电荷周围再放一个负电荷,空间各处的电 场强度一定变小。 这两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多学一点 匀强电场中金属导体的电荷分布

我们 知 道 ,导体中 有许多自由电 荷,当在 匀 强 电 场 中 放 入 一 块 导 体 板 时 ,在 电 场 力 的 作 用 下 ,自 由 电 荷 会 发 生 移 动 ,使 导 体 的两侧呈现出等量异号的电荷(感应电荷),如图2-10a 所示。 感 应电荷也会产生一个电场

E′

(称为附加电场 ), 其方向 跟原来的 电场

E

相反,它将阻碍着导体中自由电荷的移动。 因此,导体内部 存在着两个电场。 随着电荷的移动,感应电荷不断增多,感应电荷 产生的附加电场也不断增强(图

2-10b

)。 最后 达 到 稳 定 状 态 时 ,

E′

E

的大小相等,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图

2-10c

)。电荷就不再 在导体内和表面移动, 我们称这时的导体处于静电平衡(electro鄄 static equilibrium)状态。

所以,在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在导体 表面附近,电场线一定垂直于导体表面;并且,电荷只分布在导体 的外表面。

上述从匀强电场中分析得出的静电平衡现象及其规律,也适 用于任意静电场中的导体。

请思考: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是否会有电荷? 导体表面 附近的电场线为什么一定垂直于导体表面?

2-10 匀强电场中的金属 导体

现代物理学的研究表明,引力作用和电荷相互作 用是通过“场”来传递的。 场是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态。

常见的场有电场、磁场、引力场(在地球 附近称为重 力场)、强相互作用场和弱相互作用场等。 物体间的电 磁相互作用通过电磁场以3 × 108 m/s的速度传递。

场与实物一 样,具有质量 、能量和动量 等,也能 够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作用力、 压强等。 电磁场 的密度很小,大约为10-23kg/m3。 光是 电磁场,太阳 光每秒照射在每平方米地球表面上的能量约为1.35 × 103J,对地球上物体产生的光压约为10-6Pa

信息浏览 场

E′

E E

= 0 a

b

沪科教版

c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三是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的电力成本持续下降,更利于提升新能源相对 于化石能源的市场竞争力。截至 2020 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约 5.3

[r]

是偏振光。 光的偏振现象应用很广,如汽车夜间行车时,为了避免 对方汽车的灯光晃眼以保证行车安全,可以在所有汽车的车窗玻 璃和车灯前装上与水平方向成

Thomson)也 完成了 电子衍射实验 。 他是在 德布 罗意 理论 的启发下进 行实

在地图上查找上海到乌鲁木齐的铁路。 请根据地图上的比 例尺,估算一下 ,坐火车 从上海到乌鲁 木齐的位移和 经过的 路程

这一类系统无论是 在电路理论还是在自动控制理论的研究中 , 都占

在科学史上 , 第一个发表能量转化与守恒原理的是德国青年 医生迈尔。迈尔的研究是从生命运动开始的。 1840 年,迈尔随船从

验,通过灵敏电流计指针摆动的幅度可以大致判断感应电动势的 大小;也可用 DIS 实验室装置(图 1-29 )进行实验。 你还可以选择 其他的实验装置,或对图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