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Copied!
1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家長讓子女參加讀經班的學習動機 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A Study on Learning Motives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the Parents Putting Their

Children in a Chinese Classics-reading Program

系 所 別:科 技 管 理 研 究 所 學號姓名:M09603040 蔡 蒼 永 指導教授:林 錦 煌 博 士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

(2)

授權書 授權書 授權書 授權書

(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碩士論文碩士論文)

本授權書所授權之論文為本人在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 期取得碩士學位之論文。

論文名稱:家長讓子女參加讀經班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ˇ同意 □不同意

本人具有著作財產權之論文全文資料,授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科學技術資料中心、國家圖書館及本人畢業學校圖書館,得不限地 域、時間與次數以微縮、光碟或數位化等各種方式重製後散布發行 或上載網路。

--- ˇ同意 □不同意

本人具有著作財產權之論文全文資料,授予教育部指定送繳之圖書 館及本人畢業學校圖書館,為學術研究之目的以各種方法重製,或 為上述目的再授權他人以各種方法重製,不限地域與時間,惟每人 以一份為限。

上述授權內容均無須訂立讓與及授權契約書。依本授權之發行權為非專屬 性發行權利。依本授權所為之收錄、重製、發行及學術研發利用均為無償。上 述同意與不同意之欄位若未鉤選,本人同意視同授權。

指導教授姓名:林錦煌博士

研究生簽名: 學號:M09603040 日期:民國 九十七年 六 月

1.本授權書請以黑筆撰寫並影印裝訂於書名頁之次頁。

2. 授權第一項者,請確認學校是否代收,若無者,請個別再寄論文一本至台北市 106-36 和平東路二段 106 號 1702 室 國科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 王淑貞。(本授權書諮詢電 話:02-27377746) 。

3. 本授權書於民國 年 月 日送請內政部著作權委員會(現為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修 正,89.11.21 部份修正定稿。

4. 本案依據教育部國家圖書館 85.4.19 台(85)圖編字第 712 號函辦理。

(3)

謝辭 謝辭 謝辭 謝辭

我能順利把論文提出到完成,首先要感謝 天恩師德,感謝指導教授林錦煌 老師循序漸進的引導;很榮幸成為老師的研究生,老師盡職的治學理念、淵博 的學識、及和藹親切的態度,讓我從言教身教中獲益匪淺。感謝口試委員詹秋 貴教授及林淑萍教授的指正,使論文更臻完善。

感激在論文書寫期間給我鼓勵及幫助的親朋好友,感謝少琪學妹、俊鴻學 弟不辭辛勞的幫助;感謝廖淓筑老師幫忙以及泰安同仁們的鼓勵;感謝胡天鐘 老師、楊和利老師的協助;感謝發一崇德台中區讀經班的各位前賢辛勞協助問 卷的調查填寫;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就讀研究所這段期間很少回鄉省親,感 謝父母親的體諒;感謝妻子在背後的推動鼓勵及督促;感謝兒子孟穎女兒宜蓁,

在修業期間乖巧在家裡溫習功課。

要感謝的人很多,謹將本研究些許的成果歸給在兒童讀經班默默付出的各 位志工夥伴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的孩子定能發揮其潛能,創造未來 美好的希望!最後恭錄下文「活出生命的光彩」獻給曾經幫助過我的人,祝福 大家平安喜樂,健康如意!也祝福有緣閱讀本論文的您,期望與您共創兒童讀 經這塊園地,讓它更茁壯更發光更發熱!

「 無論我們的境遇順或逆 我們必須活出英雄的志氣 無論我們的歲月長或短 我們必須活出生命的光輝 無論我們的事業成或敗 我們必須活出永恆的價值 無論我們的地位高或低 我們必須活出偉大的奇蹟 無論我們的學問多或少 我們必須活出無限的智慧 無論我們的時運好或壞 我們必須活出人生的完美 無論我們的未來會如何 我們必須好好奉獻出自己 無論往後的日子怎麼過 必須保持一顆真心到永遠 」

蔡蒼永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

(4)

摘 摘

摘 要

兒童讀經是近幾年來在華人社會一項重要的文化教育運動,對於兒童讀經 的成效大家討論很多,至於家長讓孩子參加讀經班的學習動機以及參加後的學 習滿意度,卻很少有人去討論;家長對讀經班的期望與實際是否有落差呢?有 鑑於此,本研究將針對家長讓孩子參加讀經班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以描 述性統計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研究,了解兒童的性別、就讀年級對於參加 讀經班是否有相關性,討論兒童參加讀經班的時間長短與參加讀經的動機及滿 意度是否有相關性。

研究結果顯示,參加讀經班的兒童其男女比率差異不大,參加讀經班以學 齡前兒童,以及一、二年級低年段兒童最多;兒童參加讀經時間的長短與參加 讀經班的動機中「為了開發孩子學習潛能」達顯著相關;兒童參加讀經時間的 長短與參加讀經班後的滿意度中「讀經確實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讀經確實能 增加記憶力、能開發孩子學習潛能、增加造句及語文能力、了解中華文化、能 多識字、能藉由同儕互相激勵」達顯著相關。家長讓子女去參加讀經班的學習 動機以及參加讀經班得學習滿意度排名,前三名為:「增加記憶力、培養孩子的 專注力、可以多識字」。

關鍵關鍵

關鍵關鍵字字字字::::兒童讀經、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

(5)

ABSTRACT

The children classics-reading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campaign in Chinese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Its effectiveness has been very much discussed.

However, minimal study has been conducted into the learning motives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the parents putting their children in such a program: Is there a gap between their expectations and the actual results?In view of this, the present study will explore the effect in the program on parents’ learning motives who putting their children in a such program and parental satisfaction after it. Through the use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one-way ANOVA measures the study will explore (1) whether there are an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gender or student grade difference in attending the classics-reading program (2) whether there is any correlation between time in the program and the learning motives and of their parents,or whether there is any correlation between time in the program and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their parent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attending the program. (2) The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are pre-school children, first grade students and second grade students. (3) Length of Time in the program h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to parents’ motives to “ to develop their children’s potential.” (4) Length of time in the program h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to parents’ satisfaction of “concentration enhancement,” “memory boost,” “ better language abilities,” “potential development,” “more peer motivation,”“ increased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ncreased literacy.” (5) The three most popular learning motives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s among the parents after the classics-reading program are: “memory boost ,” “concentration enhancement” and

“increased literacy.”

Key words: children classics-reading, learning motives, learning satisfaction

(6)

目 目

目 次

摘要………....…...i

目次……….……...iii

表次………...iv

圖次……….……...…....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

第四節 研究流程……….….….3

第二章 文獻探討………..…….5

第一節 兒童讀經理論相關研究………...……..……..5

第二節 學習動機相關理論研究………..……..…….29

第三節 學習滿意度相關理論研究………...………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40

第一節 研究架構………..……….…..…40

第二節 研究對象………..……….…..…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分析方法………..……….…..…41

第四節 問卷設計及衡量方式………..…….…..…42

第四章 研究結果……….…....…45

第一節 信度分析………..…….…..…45

第二節 樣本各變項的描述性統計分析……….………46

第三節 參加讀經班學習動機之描述性統計分析…………..……….…..…51

第四節 讀經班學習滿意度之描述性統計分析………..…….…..…64

第五節 樣本各變項與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之分析……….…....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7

第一節 研究結論………...……87

第二節 管理上的意涵………..………...89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91

(7)

參考文獻………..92 附錄 A 家長讓子女參加讀經班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101

(8)

表 表

表 次

表 1 台南縣新化國小四年級四個班級接受讀經教學之成效表……….…….…28

表 2 讀經班兒童就讀年級人數統計表……….……….42

表 3 參加讀經班學習動機的 Cronbach’sα值……….….……….47

表 4 參加讀經班之後的學習滿意度的 Cronbach’sα值……….………..47

表 5 讀經班兒童就讀年級次數分布表………..……….…...………48

表 6 讀經班兒童的性別次數分布表………...……….….….49

表 7 參加讀經班多久時間次數分布表………....…..50

表 8 參加讀經由誰決定次數分布表………...….51

表 9 讀經理念的來源次數分布表………..……52

表 10 讀經動機-為了陶冶孩子的品行-次數分布表………..….…53

表 11 讀經動機-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次數分布表………..….…54

表 12 讀經動機-為了增加孩子的記憶力-次數分布表……….…..……55

表 13 讀經動機-為了開發孩子學習潛能-次數分布表………...56

表 14 讀經動機-為了增進親子互動-次數分布表………...57

表 15 讀經動機-為了多背誦古文增加造句及語文能力-次數分布表….…...…...58

表 16 讀經動機-為了讓孩子多了解中華文化-次數分布表………...58

表 17 讀經動機-為了可以讓孩子多識字-次數分布表………...…....…59

表 18 讀經動機-為了藉由讀經糾正孩子的發音-次數分布表.……….…….60

表 19 讀經動機-為了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次數分布表……….…..…....61

表 20 讀經動機-為了藉由同儕可以互相激勵-次數分布表………..…….62

表 21 讀經動機-為了減少孩子看電視或打電動-次數分布表………..…...…..…63

表 22 讀經動機-因為孩子沒事做、為了打發時間才參加讀經班-次數分布表...64

表 23 參加讀經班各項學習動機平均數比較表………...……….…...…..….66

表 24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陶冶孩子的品行-次數分布表………...67

表 25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次數分布……….…..…68

表 26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增加孩子的記憶力-次數分布表………..…...69

表 27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開發孩子學習潛能-次數分布表…………...….…..….70

(9)

表 28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增進親子互動-次數分布表...….………..…...71

表 29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增加造句及語文能力-次數分布表………….…..…..72

表 30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讓孩子多了解中華文化-次數分布表……….73

表 31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讓孩子多識字-次數分布表………...74

表 32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糾正孩子的發音-次數分布表………...…..75

表 33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次數分布表……….…....76

表 34 讀經滿意度-確實可以藉由同儕互相激勵-次數分布表……….77

表 35 讀經滿意度-確實可以減少孩子看電視或打電動-次數分布表………….78

表 36 讀經滿意度-可以讓孩子有事做也可以打發時間-次數分布表………….79

表 37 參加讀經班各項學習滿意度平均數比較表經………80

表 38 參加讀經班學習動機與滿意度名次差異表………...………….78

表 39 兒童性別、就讀年級、誰決定參加、讀經理念來源與

...參加讀經班的學習動機之顯著性狀況表………...…….….….81

表 40 兒童性別、就讀年級、誰決定參加、讀經理念來源與參加讀經班後的

...學習滿意度之顯著性狀況表……….………...82

表 41 參加讀經時間的長短對讀經班學習動機的平均數檢定表………....82

表 42 參加讀經時間的長短與對讀經班學習滿意度的平均數檢定表……...….85

(10)

圖 圖

圖 次

圖 1 研究流程圖……….………..……...4

圖 2 研究架構圖……….………...40

圖 3 讀經班兒童就讀年級次數分布圖……….………...47

圖 4 讀經班兒童的性別次數分布圖……….………...48

圖 5 參加讀經班多久時間次數分布圖……….………...49

圖 6 參加讀經由誰決定次數分布圖……….………...49

圖 7 讀經理念的來源次數分布圖……….………...50

圖 8 讀經動機-為了陶冶孩子的品行--次數分布圖………51

圖 9 讀經動機-為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次數分布圖………..………..52

圖10 讀經動機-為了增加孩子的記憶力--次數分布圖………...53

圖11 讀經動機-為了開發孩子學習潛能--次數分布圖………..……..54

圖12 讀經動機-為了增進親子互動--次數分布圖………..……...55

圖13 讀經動機-為了多背誦古文增加造句及語文能力--次數分布表…..…...56

圖14 讀經動機-為了讓孩子多了解中華文化--次數分布圖………..…...57

圖15 讀經動機-為了可以讓孩子多識字--次數分布圖………..…...58

圖16 讀經動機-為了藉由讀經糾正孩子的發音--次數分布圖…………..……..59

圖17 讀經動機-為了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次數分布圖………..……...60

圖18 讀經動機-為了藉由同儕可以互相激勵--次數分布圖………..…...61

圖19 讀經動機-為了減少孩子看電視或打電動--次數分布圖…………..……..62

圖20 讀經動機-為了減少孩子看電視或打電動--次數分布圖…………..……..63

圖21 參加讀經班各項學習動機平均數的分布圖………..……..64

圖22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陶冶孩子的品行--次數分布……….…….……..67

圖23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次數分布圖………..……..66

圖24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增加孩子的記憶力--次數分布圖………..……..67

圖25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開發孩子學習潛能--次數分布圖………..……..68

圖26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增進親子互動--次數分布圖………..……..69

圖27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增加造句及語文能力--次數分布圖…………..…...70

圖28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讓孩子多了解中華文化--次數分布圖………..……..71

(11)

圖29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讓孩子多識字--次數分布圖………..……..72

圖30 教學讀經滿意度-確實能糾正孩子的發音--次數分布圖……….…...73

圖31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次數分布圖……….…...74

圖32 讀經滿意度-確實能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次數分布圖……….…...75

圖33 讀經滿意度-確實可以減少孩子看電視或打電動--次數分布圖…….…...76

圖34 讀經滿意度-可以讓孩子有事做也可以打發時間--次數分布圖………....77

圖35 參加讀經班各項學習滿意度平均數的分布圖………....79

(12)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章分成四節,分別是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節研究流程,玆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背景與動機 背景與動機 背景與動機 背景與動機

國內近年的兒童讀經,廖彩美(2003)指出是從民國八十三年起由王財貴 以演講、文宣、媒體報導,以及親師口傳經驗的方式在社會上推廣兒童讀經後,

各地興起推動讀經的風潮,已經逐漸成為華人社會一項重要的文化教育運動。

張樹枝(2001)指出兒童讀經班由起初的私人家庭式慢慢形成社區型式,由教 育體制外延伸到學校教室內,至今全台灣已經有超過三十萬名兒童參與讀經的 活動,這一股風潮甚至吹過海峽的另一端以及美國各大城市,全世界目前大約 有四、五百萬人在讀經。全球讀經教育基金會(2007)指出兒童讀經風氣擴及 全世界華人社會,全台灣超過一百五十萬兒童、中國大陸超過兩千萬兒童正在 接受讀經教育。翟本瑞(1997)將此譽為五四運動以來,最大規模的文化運動。

有些老師甚至將兒童讀經變成學校課程中的一部分加以實施,目前國內兒 童讀經班的方式,有社區式的兒童讀經班,有道場式的兒童讀經班,有學校式 兒童讀經班,也有家庭式的兒童讀經班,更有自學式的兒童讀經班(鄧秀梅,

1997;王財貴,1998;朱安邦,1999;莊榮順,2002)。文席謀、梁佩璐(1996)

指出讀經後的功效,參加讀經班的兒童、父母、老師皆表達高度正面之評價。

使得原本僅為文化運動的兒童讀經,漸漸展露出其另一角度的探討空間---道德 教育、知識教育與潛能開發之奇妙功效。這些「不尋常」的現象驗證了中華文 化之高度滲透性與擴展性。

為什麼這些老師、家長願意接受這種不同於現代正式教育的「返古」教育 呢?究竟是哪些因素促使老師、家長認同兒童讀經教育呢?朱安邦(1999)指 出當今社會國人普遍缺乏文化素養,因而心靈空虛、價值失落,也導致社會風 氣敗壞,違紀、犯罪及暴力等事件層出不窮。更憂心目前以西方教育理念為導 向的教育環境,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而缺乏文化與人格的薰陶,將無以挽社 會之沉淪,除人心之弊,所以希望能藉由讀經教育來挽救時弊。

(13)

由讀經運動推動者的經驗分享中得知,兒童參加讀經之後的改變,是日積 月累耳濡目染漸漸而成的,兒童參加讀經班之後的成果,也是積沙成塔一步一 腳印有目共睹的。家長會讓子女參加讀經班的學習動機是什麼?以及參加後的 學習滿意度與實際是否有落差呢?故本研究針對家長讓子女參加兒童讀經的學 習動機及學習滿意度進行探討研究 。

第 第 第

第二 二 二 二節 節 節 節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的目的有下列幾項:

第一、了解兒童的性別、就讀年級對於參加讀經班是否有相關性。

第二、了解家長讓子女參加讀經班所考慮的學習動機。

第三、了解參加讀經班一段時間之後,對於讀經班學習滿意度的情形。

第四、 探討兒童參加讀經班時間長短與參加讀經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滿意度是否 有相關性。

第五、歸納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推動讀經班的老師、家長及未來研究者 之參考。

第 第 第

第三 三 三節 三 節 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依本研究的題旨與囿於研究者的能力、時間,說明本研究之範圍與所產生 的限制於後:

一 一

一 一、 、 、研究範圍 、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本研究係以 2008 年在台中縣大雅鄉社區內其中的 12 個讀經班 170 位兒童 做為研究對象,並以其家長做為問卷調查的對象。

二 二

二 二、 、 、研究限制 、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本研究因研究者本身的能力、客觀條件等因素,呈現以下之限制:

(一 一 一 一) ) ) )就研究地區與對象而言 就研究地區與對象而言 就研究地區與對象而言 就研究地區與對象而言

本研究係以 2008 年在台中縣大雅鄉社區內其中的 12 個讀經班的兒童為樣 本之母群體,無法溯及其他地區兒童讀經班。因此本研究結果不作其他地區兒 童讀經班之推論,但可做其他地區兒童讀經班推論之參考。

(二 二 二 二) ) ) )就研究方法與工具而言 就研究方法與工具而言 就研究方法與工具而言 就研究方法與工具而言

(14)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係一自陳式量表,受試者可能因填答時之環境、個 人之情緒等因素,難免或因個人的期許與主觀的態度是否能據實回答,以及無 法深入訪談而有所偏差,致影響問卷分析的信度。

(三 三 三 三) ) ) )就研究變項與結果而言 就研究變項與結果而言 就研究變項與結果而言 就研究變項與結果而言

本研究的變項中所未能涵蓋的因素層面尚有許多,無法一一列入,故所得 之結果無法做為全縣或全國兒童參加讀經班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推論,有 待後續研究者之探討與研究。

第 第 第

第四 四 四 四節 節 節 節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流程 流程 流程 流程

如圖1所示,本研究先確定研究主題以及研究方向,然後再參考並歸納相關 的文獻,訪問專家以及帶讀經班的老師和學生家長,彙整歸納出家長讓子女參 加讀經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的問項,再設計成問卷並進行預試後,到讀經 班進行問卷調查,將收回問卷以社會科學統計套裝程式(SPSS)進行資料處理 與分析,以「信度檢定、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來分析探討兒童參加讀 經班前的學習動機,以及兒童參加讀經班後的學習滿意度。

(15)

1 研究流程圖

參考並歸納相關文獻 參考並歸納相關文獻 參考並歸納相關文獻 參考並歸納相關文獻 與讀經班老師及家長進行初步訪談 與讀經班老師及家長進行初步訪談 與讀經班老師及家長進行初步訪談 與讀經班老師及家長進行初步訪談

彙彙

彙彙整歸納出家長讓子女參加整歸納出家長讓子女參加整歸納出家長讓子女參加整歸納出家長讓子女參加 讀經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 讀經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 讀經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 讀經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

設計問卷及預試 設計問卷及預試 設計問卷及預試 設計問卷及預試

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問卷調查 以社會科學統計套裝程式 以社會科學統計套裝程式 以社會科學統計套裝程式

以社會科學統計套裝程式((((SPSSSPSSSPSSSPSS)))) 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

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 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 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

信度檢定 信度檢定 信度檢定 信度檢定 描述性統計 描述性統計 描述性統計 描述性統計 單因子變異數 單因子變異數 單因子變異數 單因子變異數

兒童參加讀經班 兒童參加讀經班 兒童參加讀經班 兒童參加讀經班

前的學習動機 前的學習動機 前的學習動機 前的學習動機

兒童參加讀經班 兒童參加讀經班兒童參加讀經班 兒童參加讀經班 後的學習滿意度 後的學習滿意度後的學習滿意度 後的學習滿意度 確定研究主題與方向

確定研究主題與方向 確定研究主題與方向 確定研究主題與方向

(16)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章分成三節,分別是第一節兒童讀經相關理論;第二節學習動機相關理 論研究;第三節學習動滿意度相關理論研究,玆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兒童讀經 兒童讀經 兒童讀經理論相關研究 兒童讀經 理論相關研究 理論相關研究 理論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兒童讀經可說是蓬勃發展,但也對於兒童讀經產生了更多的討論 與研究的地方,本節先就兒童讀經的意義加以探討,接著整理有關兒童讀經之 相關理論,以下分別敘述之。

一 一 一

一、 、 、兒童的意義 、 兒童的意義 兒童的意義 兒童的意義

對於「兒童」一詞的認知與界定,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兒童福利法第二 條中說的很清楚:「本法所稱兒童,指未滿十二歲之人」。林文寶(1997)認 為我國古代所指的啟蒙教育對象多限定在五、六歲到十五、十六歲的兒童和青 少年,主要是以私家教學的型態施行,又稱「蒙學」,「啟蒙」是我國舊有的 名詞,以今日的用詞來說,當是指學前至小學階段。

本研究原則上認同兒童福利法中所指兒童的定義,並泛指兒童是學齡前及 國小就學階段的孩子而言。

二 二 二

二、 、 、經的意義 、 經的意義 經的意義 經的意義

「經」的意義為何?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向夏註解,1993)將「經」

解釋為「經:織從絲也。」。依據辭海(中華書局,1986)之解釋:「聖賢所著書 曰經,如十三經;釋老二家之書皆稱經,如大藏經、老子道德經」。中正書局出 版的中正形音義大字典(高樹藩,1974)之解釋:「常道曰經、常法曰經、重要兵 書曰經、佛道回及基督等宗教之基本典籍曰經----」。清朝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更從本義論及引申義:「織之從絲謂之經。必先有經,而後有緯,是故三綱、

五常、六藝,謂之天地之常經。」。

劉勰《文心雕龍》<宗經篇>(羅立乾,2003)中看法是:「三極彝訓,其 書言經。經也者,恆久之至道,不堪之鴻教也,故象天地,效鬼神,參物序,

制人紀,洞性靈之奧區,極文章之骨髓也。」楊伯峻(1993)指出西漢儒家將 讖緯學與陰陽五行學說結合,從而把經的內容和名稱宗教化,造成後代有些人 將「經」神秘化,諸如佛所說叫做「佛經」,伊斯蘭教有「可蘭經」,道教稱

(17)

《老子》為「道德經」,《莊子》為「南華真經」,《列子》為「沖虛至德真 經」。夏傳才(1993)指出「經」是重要的書籍之意。葉國良、夏長樸、李隆 獻(1996)提出「經」有恆常、不變的意義。

張樹枝(2001)指出傳統的「經」其內容基本上仍指儒家傳習之經典,包 括政治、學術、文化、科技等知識。時代變遷,經的意義內容不斷的擴充。王 財貴(1995)提出「經」,本義是織布的直線,是織成一匹布的先導,引申為 天經地義的常理常道。「經書」,便是涵醞常理常道、教導人生常行常則的書。

本田成之(1979)指出最符合現今經學或者說經典的意義不單是政治學,

宗教和哲學,也不單是道德學,而是在宗教、哲學、政治學、道德學基礎上加 以文學的要素,以規定天下國家或者個人的理想或目的的廣義人生教育學。

綜合上述學者所述可見「經」是有價值的書,可以流傳久遠,並且經學術 考驗確實真有永恆價值的典籍,如中國的四書五經、十三經,西方文化中的聖 經,印度文化中的佛經,均可稱之為經。只要可以為世人所遵行的路徑,可以 當作永恆價值的知識,這些典籍我們均可稱之為經。正如

林惠勝(

1999

指出 經典的「經」指的是不朽的常道,是指可以超越時間的限制,而永遠存在的典 籍。

三 三 三

三、 、 、兒童讀經的意義 、 兒童讀經的意義 兒童讀經的意義 兒童讀經的意義

王財貴(1995)曾定義狹義的兒童讀經,指特定的進行方式,對於特定經 典的朗讀與背誦,它相信兒童本身的能力,不必說明,讓兒童在理解力尚未充 分發揮,而記憶力最具潛能的階段進行沒有壓力地朗讀、背誦。將理解所需的 知識和資訊,記憶在心靈的深層,等待將來理解力成熟的階段,進行發酵及反 芻之用。廣義的兒童「讀經」教育,就是讀所有古今中外「經典」的教育。

翟本瑞(2000)定義狹義的讀經,指特定經典朗讀和背誦的進行方式;廣 義的讀經,則表示一種教育態度,是與現行正式課程不太一樣的學習方式。相 信兒童本身的能力,了解兒童並把握記憶力、理解力兩者發展的時機,進行最 恰當的活動。

廖彩美(2003)指出廣義的兒童讀經和狹義的兒童讀經同樣都在理解力尚 未充分發揮的兒童階段,讓兒童將未來理解所需的知識和資訊,記在心靈的深 層,以待未來發酵及反芻之用。不同的是廣義的兒童讀經,增加每日一書、美

(18)

術讀經、音樂讀經、英語讀經...等項目,且對不同的語言使用、文化傳統與先 人智慧,也納入兒童讀經的範圍。

王財貴(1996)認為兒童讀經就是教兒童誦讀經典的簡稱,要誦讀的是「最 有價值的書」,但並不限於中國傳統的經典,還可包括印度的吠陀經和佛經、

西方聖經等,只要是人類智慧結晶的書籍皆可誦讀,所以也包含音樂讀經、美 術讀經、英文讀經的提倡。「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是因為經典是聖人真心、

本性中所流露出的語言,是善中之善。因經典所蘊含的是人們的心靈。且既是

「經典」,便是永恆,它不因時代變遷而減損,其價值是可以不斷引發創造、

歷久彌新的。「經典」是智慧的結晶,是發揚人性根本道理的永恆之書,所載 為常理、常道,其價值歷久彌新,任何一個文化系統,皆有其永恆不朽之經典,

作為源頭活水。「經典」不僅構成其民族之傳統,而且提供給人類無限之啟發。

蘇麗娟(1996)認為兒童讀經就是教兒童讀誦經典,而經典就是永恆不朽的典 籍。

李正勳(1997)認為現在的兒童讀經,可閱讀應包含最好的思想作品、文 學作品,甚至史學作品,範圍可包括一切最有價值的書。王怡方(1999)所界 定的兒童讀經係指教師帶領兒童誦讀古文經典,藉由反覆不斷的誦讀,最後期 使兒童將經典背下來的教學過程。楊旻芳(2001)定義兒童讀經乃是幼童參與 中文古文讀經閱讀之活動。

綜合上述學者所述本研究的「兒童讀經」,是針對學齡前到國小教育階段 的學童,以誦讀或背誦古文經典,這些中國古文經典如四書五經、唐詩、老子、

莊子等,不論是儒家或道家或佛家經典甚至是西方的經典著作而言。

四 四 四

四、 、 、兒童讀經的理論 、 兒童讀經的理論 兒童讀經的理論 兒童讀經的理論

兒童為什麼要讀經?兒童讀經真的能收「童蒙養正」的功效,兒童讀經有 教育理論依據嗎?以下從兒童讀經的基本理論及相關的理論,進一步深入了解。

(一 一 一 一) ) ) )兒童讀經的基本理論 兒童讀經的基本理論 兒童讀經的基本理論 兒童讀經的基本理論

以下對兒童讀經的基本理論從三方面來敘述:我國傳統啟蒙教育、兒童讀 經的教育理論、兒童讀經的學習理論。茲敘述如下:

1.我國傳統啟蒙教育我國傳統啟蒙教育我國傳統啟蒙教育我國傳統啟蒙教育

陳秀絨(2004)指出在我國的傳統教育是以啟蒙、識字為出發點,再更進

(19)

一步能熟讀聖賢經典,達到「經世致用」的目標。在古代熟讀經典不僅是登科 任官的方式,無形中也是傳承文化涵育道德的主要途徑。古代的學校是以語文 教學為中心,從識字教學開始納入蒙養教材,待學童熟習基礎的文字訓練後,

進而誦讀《四書》、《五經》等典籍,來培養學生的才德、學識與技能,因此 我國的傳統教育,可謂是融合德智體群美的完整體系。我國的蒙學教育源遠流 長,溯自先秦時期即已開始發展,施教的主要對象是八歲至十五歲的兒童,透 過「蒙以養正」的教育理念,陶冶其人格,啟發其智慧,為其學識與品格奠定 基礎。

郭齊家(1990)引述程頤在訓釋《易》的「蒙」卦「彖」辭的「蒙以養正,

聖功也」說道:「未發之謂蒙,以純一未發之蒙而養正,乃作聖之功也。發而 後禁,則扞格而難勝。養正於蒙,學之至善也。」程頤在《伊川易傳》卷一裡 所謂的「蒙」,一是指事情未發的狀態;一是指尚不明事的幼童。我國教育史 上有「蒙養」、「發蒙」、「訓蒙」、「啟蒙」、「蒙學」等,皆源於程頤的 這個訓釋。正因為啟蒙教育對兒童的影響深遠,因此,蒙學施教選用的教材便 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歷代在家庭或私塾教育中所使用的啟蒙教材很多,其中較 為人熟知的有:《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幼學瓊林》、《千 家詩》、《唐詩三百首》、《朱子治家格言》、《增廣昔時賢文》、《弟子規》……

等,這些啟蒙箴規迄今仍在臺灣廣為流傳,有的甚至成為坊間「兒童讀經班」

誦讀的教本。

2.兒童讀經的教育理論兒童讀經的教育理論兒童讀經的教育理論兒童讀經的教育理論

王財貴(1995)指出,從兒童時期給予讀經,是一種合情合理的教育,而 且實施起來非常簡單而有效。兒童的記憶力與理解力的發展並不相悖,記憶力 最佳是在三歲到十三歲的階段,而理解力則要遲至十三、四歲才開始充分發展。

讀經就是在兒童記憶力最好的時段,將最有用的文化經典寶藏背誦記憶下來,

以供未來反芻消化之用。

王財貴(1996)提倡兒童讀經,希望藉著讀經而「全盤化西」;他認為要 先培養中華文化深厚的文學素養後,才能進而去學習別人的文化,這也就是所 謂的「全盤化西」理論。「化西」的意思是「消化西化」,「消化」是以自我 的文化為主體大方的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進而消化他,使西方文化之精粹「化

(20)

歸」為我的營養,以更充實我的生命。當然,要達到這個理想,首先必先要健 全自我的文化體系,自己本身健全了,才談得上「消化」。而要健全自我的文 化體系,「讀經」正是一條便捷有效的路。

楊欽助(2004)引用王財貴(1996)提出讀經教育的基本理論有如下:(1)

認定各民族文化的相容性,提出「全盤化西論」:先以自我文化陶育出自我生 命的深度,而後吸收融會他人的文化。所以中國人此時應效法古人吸收佛教的 氣魄,全盤「化西」。(2)認定經典在文化傳承上的重大意義:直接從各民族 的「經典之作」中,去汲取其民族的文化源頭活水。(3)認定文言與白話的相 容性,而且認定「文言文」對中國文化傳承的功能有其不可替代性。(4)認定

「文言文」之易教易學性:由大量長久的接觸中,自然培養出語文的親和力與 敏感度。中國人學習中國的文言文,本是很容易的。(5)認定兒童是「讀經」

最適當的年齡:因為語言的學習是育早愈好,文化也愈早愈有其潛移默化之功。

所以及早讓兒童接觸經典,對其一生的人格智能的影響是重大而深遠的。因此 當前台灣的讀經推廣活動是以兒童為主的。(6)建議兒童的「讀經」的特色是

「先求熟讀,不必求懂」:幼童時的心智特色是善於記憶而不善於理解,故此 時應讓他多記誦有深度的文化素材,醞釀日久,待其長大,人生經驗逐漸豐富,

理解力自然成熟時,即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7)認定「讀經」的「德行教育」

功能:讀經教育的教材中,往往是聖賢的嘉言懿行,美文美行,及早讓兒童琅 琅上口,濡染於心,是一種極見功效的德行薰陶教育。面對現今社會的不良風 尚,將提前具備免疫能力。

廖彩美(2003)引述王財貴(1995)兒童讀經理論如下:(1)兒童的記憶 力與理解力並不相悖,但發展階段並不一致。記憶力最佳是在三歲到十三歲的 階段,而理解力則要遲至十三、四歲才充份發展。於是,讀經就是讓兒童在記 憶力最好的時段,將最有用的文化經典寶藏背誦記憶下來,以供未來反芻消化 之用。讓兒童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將文化中的經典熟記於心中,讓經典中的 古人智慧在兒童身上逐漸造成潛移默化的功效。(2)就語文能力言,讀經一年 約可認三千字,兩年可有一般大學生國文程度,讀經三年和大學中文系學生的 程度相當,許多老師及家長也反應孩童在讀經之後,除了語文能力明顯提高外,

少了暴戾氣,多了包容心,無論在待人接物、應對進退上,都有所改變。(3)

(21)

就讀經順序而言,雖然詩詞類的韻文較易上口,但就文化教育言,哲思意理類 的經典就更有意義了,因此,讀經教材依序應為四書、老莊、唐詩、詩經、易 經、詞曲等。(4)我們雖然不必把所有經典文字都當作聖經膜拜,但對於累積 數千年的智慧也不應一筆鉤銷,棄之如蔽屣,經典教育應該是有意義的。也許 讀經兒童只是「有口無心」,但在不知不覺中已完成了文化教育的目的,推廣讀 經的人都相信「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成效。(5)兒童讀經無疑是最不起眼,

但也最實在的活動,它簡單可行,又不花什麼錢,但成效卻相當顯著,可以把 讀經教育當作心靈教育、文化教育、生活教育及語文教育的統整活動,並作為 親子、親師間最好溝通橋樑。

3.兒童讀經的學習理論兒童讀經的學習理論兒童讀經的學習理論兒童讀經的學習理論

莊榮順(2002)指出兒童讀經就是兒童去讀誦、記憶傳統中國語文、文化 的基本教材,學習中所強調的正是兒童的記憶,利用兒童記憶力最強的時候,

多記一些優美的經書典籍,對於孩子的語文及各種學習是有幫助的。以下針對 記憶的論點以及讀經及語文學習的背誦觀點引述學者的理論做進一步探討:

張春興(1994)指出探討人類記憶歷程,從訊息處理論的觀點是:個體將 感官收到的刺激,經處理而轉換成為訊息,先輸入而形成為短期記憶,而後再 經過處理而形成為長期記憶。雷僑雲(1990)指出經醫學界證明,胎兒在母親 腹中就可以聽出母親的聲音,雖然意思無法傳達,但母親說話的語調、心理狀 況都可以傳達給胎兒,這種聽覺教育的功效,會一直延續到九歲。在有韻文的 兒歌、文體中,孩子不僅遊戲的興致被激發出來,語文的進步、知識的增進、

教訓的獲得,都強化了孩子的聰明,有所謂「入乎耳,駐乎心」,更能仿效兒 童的新聲歌,於「耳熟能詳」之後,適切地將深藏在內心深處的情思吐露出來。

反覆背誦,可兼收語文訓練、藝術修養、人格陶冶三種效果的「反芻式」教學。

邱財貴(1985)認為記憶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記憶是推理思考的基礎。思 考力是培養出來的,有著良好的思考力,若沒有材料輔助,那就是「思而不學 則殆」。教英文的老師要求學生背誦,教鋼琴的老師要反覆熟練,所以有人會 問為什麼屬於於自己文化價值的作品不背呢?背誦名言佳篇有兩大好處:一是 文學上的,一是修養上的。文學上的是能豐富思想及詞藻。第二種道德修養上 的好處,正式民族文化薪盡火傳的關鍵!古人常說:「口而誦,心而惟」,又

(22)

說「辭熟而後義透」,口與心,誦與思,兩者關係密切。

我國傳統啟蒙教育的背誦能行之千年,絕不是沒有道理的。期盼在兒童記 憶最佳的情況下,迅速累積識字量,進而做更進一步的語文學習,甚至是道德 或文化的傳承。以下引述以佐證此種論點。

《顏氏家訓》一書中曾提到,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

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 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 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

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程小銘譯注,1996)。胡適(1986)在其《四十自述》

一書闡述,四歲時便讀其父親所做的詩,五、六歲上私塾還是讀古文。…大概 在十一歲時,已經能夠讀古文書了。看「綱鑑易知錄」,又看「御批通鑑輯覽」,

並點讀「資治通鑑」,這便是研究中國歷史的第一步。

朱光潛(1977)認為私塾讀書程式是先背誦後講解的,在「開講」時瞭解 的很少,可是等到讀久自然成誦,一句一句地在舌頭上滾將下去,還帶著一點 腔調,對兒童來說是件快樂的事。現在所記得的書有大半還是兒童時背誦過。

雖然當時不是很瞭解其中的意思,但是現在回憶起來,卻不斷地有新領悟,裡 面的意味的確很深長。曾昭旭(1987)也認為背誦經典,對讀論語、孟子的人 來說非常重要,可以為將來的生活,時時體證預作準備的。現代人常常說讀書 要求瞭解意義,不要死背,殊不知道這是求知識的基本態度。中國語文典籍的 學習中,背誦是很重要的方式,這也是求知識的重要方法。

林登順(1999)指出,語文的學習可以分為技能實用性與文化永恆性,基 於兒童認知及生理發展,如寫字或是用字能力及繁複的課文深究,必須依理解 力的發展來進行教學;但如果是認字及文化陶冶的學習,就不能依理解力發展,

而以緩慢、簡單的內容來教他,讓他誦讀古文經典正可以增加兒童的認字力,

而且可以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文化的陶冶。以誦讀、熟記大量的典範文章,這是 學語文甚至學其他學科也必須要的基本功夫,好文章要求反覆誦讀、熟讀,這 樣可以幫助語感的培養,讀經就是可以如此來增進學童的語感及語文能力的增 長。

林文寶(2004)認為兒童讀經如果以文化的角度來省思,有其特有的時空 存在價值,當代兒童讀經教育在台灣能夠興起,表示台灣有其特殊的背景,而

(23)

現在兒童讀經的活動更突破國度的限制,以很快的速度擴充到全世界的華人 圈,也意味著這個時代有接納他的特質,但是可惜的是一般各界似乎缺乏該有 的認識,更進一步的來說,兒童讀經的問題,應可以跳脫以前學者所爭議的記 憶與理解之爭,而在於「重新回歸文化本位」的運動,也就是對全球化或者是 殖民文化的反撲,如何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並重視其主體性與自主性,我們 不要再做其他文化的殖民,我們應該要的是文化傳承的學習,展望台灣未來的 文化,在全世界多元文化的聲浪下,能讓我們的下一代見到我們的記憶與歷史,

更見我們的主體性與自主性。

劉克蘇(2004)提倡所謂的「讀書經濟學」,他認為讀經教育正是所謂的

「讀書經濟學」,理由有以下幾點:(一)經典一部,勝讀雜書萬本:經典和 其他書的關係,好比蜂王漿和蜂蜜的關係,是以一十,以一當萬,很經濟。經 典是經過歷史選擇的結果,經過時間的洗禮,「去蕪存菁」後所留下有高度智 慧價值的人類智慧,具備令人讀誦的歷史文化價值。(二)經典主要是指古今 中外重大知識領域的原創性著作,可以分為通典和專典兩大類:通典是通用性 比較強的經典比如《論語》、《老子》、《周易》、《聖經》、《六祖壇經》、

亞里斯多徳的《工具論》。專典是指比較偏重於某個領域的經典,如中國的《詩 經》,古希臘的《幾何原本》,學童從小接受古今中外最優原典文化創造性精 神的薰陶,熟記心中,日後會不斷的感悟及印證,這是培養現實代高層次的國 際化人才的不二法門。(三)所謂漢語經典與外語經典:學童可以透過語言來 學習本國文化及外國文化,這有助於培養網際網路時代國際化的跨文化人才。

(四)讀普通書不如讀經典,讀經典不如背經典,晚背不如早背,背了還要默 寫:深入經典的最佳效果是背誦,背誦了才真正歸自己所有,以後才可以在任 何時空,消化、吸收、創造及變新,假如還能默寫下來更好,因為通過動手寫 字可以加深印象。(五)晚背不如早背,是因為小時後記憶力好,記得快記得 勞,尤其是語言文學和人文科學是這樣:早背,是指兒童時代就趕快把握時間 背誦,如果等到年紀大了,腦神經系統發育完成了,固定了,才動手磨練記憶 力,就太慢了。心理學上所謂的印刻期、關鍵期是有其道理的。古人解決高度 語文問題,幾年私塾足矣。私塾的辦法很簡單,就是背經典並且熟讀它,不必 強求理解。兒童誦讀經典,對於學習語言來說,是最經濟的良方。而且經典中

(24)

承載著大量優良的中外文化精華,對於開闊胸襟、啟迪智慧、培養完美人格有 奠基性作用,這就是所謂的素質教育了,假如說語文是工具,胸襟、智能和人 格是素質,那麼經典誦讀就是一舉兩得了。(六)讀書經濟學的竅門是以簡御 繁:讀書經濟學的竅門是以簡御繁,以少數經典帶動海量知識的學習。學習如 果可以抓住要領,綱舉目張,無量信息都可以一網打盡,就如同「海納百川,

萬葉歸根」,讀經之後所帶動的學習力增強,才是讀書最佳的經濟學。

對中國文化有深入認識的漢學家瑞典高本漢認為,中國學生在學習上都要 背誦幾部大部經典,這種聚集成功的大資產,以供中國著作家任意的使用,在 他文辭的修飾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結果。傳統的教育中從啟蒙階段開始,就必 須去背誦幾種大部的經典,並須熟記歷代名家所做幾百篇的文章和幾百首的詩 歌。這種學習的課程,延用了已經二千年,使得大家對於古代文書具有特別的 熟悉;結果,對古代的歷史和文學,就發生了一種崇視敬愛的心理,這種實在 是中國人的特色(張世祿譯,1978)。

白先勇(1985)在《我的國文老師》中指出,中國詩詞裡有很高的精純性,

對於文字的節奏、音樂性和靈敏度,都是很好的基礎。應該多背書,多背古文、

多背詩詞,這樣對於文字表現是一種最好的訓練。杜松柏(1988)在《工夫全 從誦背來》一文中指出:一方面熟能生巧,由背誦爛熟之中得到法則;一方面 由有之而化之,書背熟了,詞彙自然有了,成語也蘊藏於胸,二者如築屋的材 料,人人可拈用,成為表情達意的工具。從背誦中來增加語文的辭彙與能力,

在背熟了也背多的情況下,很自然地在需要時就會運用出來。王力(1992)指 出,古人幾千年來學習漢語的經驗是講求背誦,這種讀書的方法似乎是太笨,

其實並不笨,現在連中學都逐漸鼓勵背書,這並不是沒有理由的。顯現中國語 文的學習中,記憶與背誦也是重要的學習方式。

潘仲銘、戴汝潛(1995)指出,小學低年級是識字教學的關鍵時期,也影 響整個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因為低年級識字量的多寡可以決定著閱讀教學 的質量,和影響著作文教學。日本漢字教育專家石井勛博士研究發現:「默記 漢字的能力,一年級學生最強,年級越高,逐漸降低。」所以,只要抓住兒童 識字的關鍵期,讓兒童充分發揮識字的能力,因此識字量可以適當增加。有了 一、二年級識字的基礎,三年級學生已學習了相當的常用字,有了一定的自學

(25)

能力,學習的重點轉向閱讀和作文能力的培養。李詠吟(1998)指出有關背誦 的教學法也絕對不是落伍、守舊的教學方式。行為學派認為許多基本的讀、寫、

算等的能力均需學習者不斷的重複練習而得,透過多量的練習背誦則學習能力 變成一種習慣,因此學習者能表現無誤的和迅速的反應。

雷僑雲(1990)指出語言是用聲音表達沒有音響的思想,而文字是用符號 來表達沒有形狀的語言。在語文的教育上,也須發揮兩者的特性,使其相輔相 成。當兒童不斷地目視口誦著必讀的兒童識字蒙書時,兒童很容易發現,中國 語文有結構組織、相互調適、分類明確、單音有調、形義孤立等現象,進而掌 握住中國語文的特性,學習久了便能展現語文長才。黃耘(1998)指出語文的 教育,重要的是讓學習者多接觸,而不是讓他多瞭解,人類的語言是學多了自 然會懂,而不是懂到哪裡,教到哪裡,教了讓他懂。語文的學習不同於文化,

多讀就會,尤其年紀愈小開始成效愈大,讀經也是如此,從學習語言的觀點來 看,從小就給他很多資料,把這些資料反覆的誦讀,讓兒童自然而然的記憶在 腦中,死背多了他就能活用。

兒童讀經中,所強調的就是背誦,誦就是要誦讀出來。林文寶(1989)提 出就語言心理學來看,朗讀有助於形、音轉換的自動化。陳弘昌(2000)認為 朗讀是國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咿唔吟詠中,兒童自然感到讀書的樂趣。

剛入學的兒童透過朗讀,可加強字音、字形、字義的聯合,對於韻文、美文等 具有音樂節奏感的文字,唯有透過朗讀,才能心領神會;透過朗讀,還可以使 作品旨趣明朗。對兒童的學習是有助益;另外,就提升兒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 立即表達情感方面也功不可沒。林惠勝(1999)指出讀誦的妙用,就在於它使 固定化的「文字」,重建成「語言」的完整情境,使意義更為顯豁。倡導讀經 的「讀」的用意,乃在於重建經典的「語言情境」,使我們如直接面對聖人般,

而更易於進入經典的情境中。

( (

( (二 二 二 二) ) ) )兒童讀經與相關的理論 兒童讀經與相關的理論 兒童讀經與相關的理論 兒童讀經與相關的理論

以下與兒童讀經相關的理論分別有:社會學習理論、蒙特梭利的吸收性心 智理、人文主義、幼兒腦的發展、記憶的觀點、

試驗主義與兒童讀經

、認知發 展論、潛在學習理論、Vygotsky鷹架作用理論。茲敘述如下:

1.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社會學習理論與兒童讀經與兒童讀經與兒童讀經與兒童讀經

(26)

張春興(1994)指出西方學者Bandura社會學習理論強調「社會模範者」是 兒童學習的對象,兒童經由觀察、進而瞭解「社會模範者」的行為,而學會修 正他的行為表現,甚至能帶領他們表現出某些行為。廖彩美(2003)指出「兒 童讀經教育」,所用的教材都是古聖先賢的經典著作,其經書的價值流傳數千 年而不朽,而內容都是可以塑造優秀品格的智慧語言,兒童從小背誦這些聖賢 語錄,在潛意識中,自然有「取法乎上」的效果,這可以讓古聖先賢成為兒童 心中的社會模範。

2.蒙特梭利蒙特梭利蒙特梭利蒙特梭利((((M. Montessori))))的吸收性心智理與兒童讀經的吸收性心智理與兒童讀經的吸收性心智理與兒童讀經的吸收性心智理與兒童讀經

林玉體(1986)指出蒙特梭利提倡獨立教育(auto-education),認為受過 教育的人,必須能使自己成為自己的主人,自我處理自己的事情。翟本瑞(2000)

也指出在蒙特梭利看來,成人無從教導兒童,三至六歲的兒童自發地具有學習 的能力,建構出他獨特的人格以及對世界的理解,兒童具備一種吸收知識的心靈 後,自己就能夠教育自己。蒙特梭利稱此為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 兒童心靈如同一塊海棉,無意間就會吸收他周遭所有的文化事項,成人所應做的, 不過就是準備好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兒童的心智,自然而然地吸收世界上各 種足以為他所用的知識。成人無法教導兒童學習,只能提供環境,讓兒童能夠自我 學習、自我成長。於是,蒙特梭利對幼教的設計是不同年齡的兒童混合編班,

設計充足的教具,讓孩童在互動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學習,小小孩藉觀看大小 孩操作過程而學習,不同年齡混編更符合社會現實狀況,兒童習得尊重,照顧 別人等社會價值。皮亞傑的設計只針對認知能力,無法照顧到兒童心靈其他部 分能力的開展。進入學齡後的兒童,吸收性心智仍從未自心靈活動中消失。

翟本瑞(1999)認為兒童讀經在背誦朗讀的過程中,沒有直接壓力,就在 協調的音律中,不知不覺的潛移默化。在這過程中,兒童的心靈一直不斷吸收 經文的字句,記憶力亦藉經典而開展。未來的文化反芻活動,也是在潛在學習 情境下才得開展。李美昭(2003)指出兒童讀經正是提供一個自然的環境,讓 兒童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發展的空間。

3.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與兒童讀經與兒童讀經與兒童讀經與兒童讀經

張春興與林清山(1992)指出西元1962年美國人文主義心理學會(Association for Humanistic Phychology)的創立,馬斯洛(Maslow)是學會的推動者。他的

(27)

思想體系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自我實現」,和儒家的「盡性」很相似,馬斯 洛認為自我實現的人,具有以下各種特徵:(1)能了解現實。(2)有自發而 不流俗的思想。(3)能接納自己、容納別人、接受自然環境。(4)從俗而不 失獨立個性,並能欣賞寧靜。(5)有個人的人生哲學與道德標準。(6)有廣 泛的社會興趣。(7)能與別人建立深厚友誼關係並樂善好施。(8)具有民主 風度與幽默感。(9)能承擔歡樂與憂傷的情感衝擊。

張國瑛(2004)指出以上人文主義精神的特徵,代表了對自我肯定,對大 我能關心與融入其中,對生活可以培養樂趣,對挫折能勇於面對並加以解決的 積極行為。而由以上九項特徵的前六點與《大學》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精神可說是古今互相融通。而後三點又和儒家精 神中的「仁民愛物」、「以民為貴」、「通情達理」、「人飢己飢、人溺己溺」、

「民胞物與」的精神相契應。

郭為藩與高華強(1998)指出人文主義表現在教育上,又可以涵蓋以下能 力:(1)敏於觀察,勤於思考,具有一種發現問題的意識。(2)能透過口頭 或以文字條理清晰的表達思想與感受。(3)對精緻文化的喜愛並懂得欣賞與評 價。(4)關切當前人類生活的重大問題並具有通識。(5)對於本國文化與歷 史傳統具有起碼的瞭解。(6)對於外國的文化能適度的尊重。

張國瑛(2004)肯定讀經教育有其價值存在,不管是中國的四書五經或是 外國的經典作品(如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或是詩歌),都可以參考選用,以培 養兒童的人文素養,作為教材來源,以提昇兒童內在的道德教育。

4.幼兒腦的發展與兒童讀經幼兒腦的發展與兒童讀經幼兒腦的發展與兒童讀經幼兒腦的發展與兒童讀經

張菡育(2001)在幼兒讀經課程之相關研究探討中指出,R. Kotulak 對科 學家 J. Huttenlocher的訪問中,發現他計算出「突觸」(synapses)的數目,突 觸是使腦細胞能彼此溝通的電話線,八個月大的嬰兒腦中約有一千兆個連結,

此後漸漸減少,到十歲左右約有半數會死亡,剩約五百兆個伴人終身。人腦被 視為一塊超強的海綿,在出生到約十二歲之間的吸收力最強,這期間,腦細胞 的連結是以極大的速度建立和瓦解,資訊可輕易透過「窗」注入腦中,思考、

語言、視覺、態度、性向及其他特徵的基礎,都是在這期間(尤其是最初三年)

打下的,而後這些「窗」就會關上。人腦會利用塑造細胞連結後剩餘的工具,

(28)

給予其主人第二次大好機會,直到十二歲為止。過此年齡,即使人腦仍不停止 學習,但這樣的學習是要付出代價的,學習不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愈來愈難。

Kotulak亦指出,J. Huttenlocher的研究顯示,當社會經濟因素相同時,母親較常 對著說話的嬰兒,其字彙也比較多。嬰兒會聽,所聽見的字彙會在其腦海中留 下印象,他們學習字句比以前我們以為的還快。

王財貴(1996)認為最佳的讀經時機應是在零到十三歲。李美昭(2003)

指出此點與上述理論人腦的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出生到十二歲)相近,經典的 誦讀給予兒童大量的語文刺激,包括聲音、形象,依上述理論來看,讀經極可 能對幫助兒童腦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5.記憶的觀點與兒童讀經記憶的觀點與兒童讀經記憶的觀點與兒童讀經記憶的觀點與兒童讀經

翟本瑞(2000)曾提出學者對背誦式記憶的觀點,指出心理學家Ellen Langer 認為反覆背誦式記憶雖有助於增加常識,但其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妨礙我們接觸 思想上的其他可能性。也有學者不認為如此,如J. Selane認為反覆背誦記憶對學 習過程而言,是必要的一環,人們必須記憶一些事實、數字、圖形等,以便後 來能分析、關聯並「理解」它。而A.Peter強調反覆序列記憶對許多認知領域扮 演關鍵性的角色。Calfee認為短期記憶如同留言板一般,保留近期經驗事件;為 了要能讓資訊存留下來,它必須被重覆演練或再確認才不致很快淡忘。當潛在 意義被發掘時,短期記憶就能轉換成語言內容。兒童具有不可思議的記憶能力,

必須在獲得所需相關資訊之後才能經由理解來建立有系統及整合的知識;在這 之前,兒童需要基礎知識。

李美昭(2003)指出讀誦式的記憶,有人認為有礙接觸思想上常識以外的 其他可能性,但亦有人認為其在學習上及許多認知領域上是必要的一環。兒童 讀經反覆讀誦的過程對學習的影響,從記憶的觀點來看,因學者的主張不同,

所以可說讀經的反覆讀誦,可能有正面的影響,亦可能有負面的影響。

6.

試驗主義與兒童讀經 試驗主義與兒童讀經 試驗主義與兒童讀經 試驗主義與兒童讀經

吳俊升(1988)指出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是杜威(J. Dewey)的實 用主義之別名,主張教育的方法不以現成的教材為起點,而以兒童經驗中的活 動為起點,認為在行動中求得知識,知識亦賴行動而完成,亦即「從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反對傳統背誦式教育,主張教育應讓學生積極參與課程

(29)

操作。他認為教育本身就是目的,提出教育是生活過程,而非未來生活的準備。

翟本瑞(2000)提出

單就背誦記憶而言,雖然有立即效果,但是它所 能促進的只是短期記憶的效果,考試完後終將淡忘,無法達到長期的學習 成效。此外一味的死背,妨礙學子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更妨礙學子激發 創造思考的可能性。在杜威看來,真正具有進步意義的教育,必須能夠讓 人們獨立思考判斷,才能培養民主社會所需要的基本素養,教育才會真正 成為改善人們生活的基礎,

促進現代社會的進步。資料背誦與記憶雖然可以 增加個人的常識,但真正的知識則建立在心靈能夠運用這套規律以自發地解決問 題的能力之上,重要的是能力,而不是資料。教育應著重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判 斷,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此一目的,填鴨式背誦方法是無效的, 只能透過「從作中學習」的程序,才能真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式 教育、動手教學才符合開發潛能的教育目的。

由上述可看出,試驗主義明顯反對填鴨式的背誦,且認為資料的背誦與記 憶對培養解決問題及獨立思考能力是無效的。基於此一理念,傳統私塾式的背 誦經典之教育方法被認為不求甚解,妨礙理解力的發展。理解優於記憶,未經 理解的記憶是妨礙學習的作法。從試驗主義的觀點來看,讀經的反複讀誦,不 刻意理解,是有違其「做中學」的教育方法及「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教育目 的;讀經長期的潛移默化,以備將來反芻、領悟,亦與其「教育是生活過程,

而非未來生活的準備」的理念相違;試驗主義主張教育的方法,循依知識在經 驗中發展的順序,不以現成的教材為起點,而以兒童經驗中的活動為起點,使 這些活動逐漸發展,以至於凡課程中的知識、技能和理想,成為使兒童本身所 好的活動順利進行並解除困難的工具(吳俊升,1988)。兒童讀經採經典為教 材,且不問難易長短,逐章誦讀的原則與試驗主義的教材論點亦相悖(李美昭,

2003)。

7.認知發展論與兒童讀經認知發展論與兒童讀經認知發展論與兒童讀經認知發展論與兒童讀經

皮亞傑(J.Piaget)主張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程序,認知能力正 常的兒童,在同一年齡兒具有相同認知結構,所以可以接受相同的教育;教育 的問題,就在於找出兒童發展階段,設計出最適合的課程和進度,按兒童思維 方式實施知識教學讓兒童能循序漸進地開展出其認知能力。兒童心智成長過

(30)

程,發展先於學習,兒童會以同化及調適完成其適應環境能力,強調兒童心智 成長具有內發性和主動性,教育環境中潛移默化的功能,遠大於傳授的功能,

學校是啟發學生智慧的場所,因此,教環境育重於教育(張春興,1994)。

伍振鷟(1996)認為從道德認知理論來說杜威和皮亞傑都認為兒童已進入 他律的時期極端服從權威。廖彩美(2003)指出實施兒童讀經正是按兒童思維 方式,除了實施知識教學,進而提昇兒童心智成長的內發性和主動性外,也提 供最佳道德判斷發展的典範,也是最佳環境教育。

8.潛在學習理論潛在學習理論潛在學習理論潛在學習理論((((Tacit knowledge)))與兒童讀經)與兒童讀經與兒童讀經 與兒童讀經

蒙特梭莉關於兒童心靈理論指出,兒童能夠將外界環境各種刺激予以轉 化,形成其心智並在其內部實體化,發現以往視學童經由理解所掌握的認知,

只是其心靈建構過程中的一部份,並不足以解釋認知的一切,理解以外,外在 環境掌握的吸收能力並沒有消失,仍然成為認知發展程序中的背域,以消融吸 收既有知識。甚至成就科學發明與知識創造,所依賴的正是潛在心靈的運作過 程(翟本瑞,1999)。廖彩美(2003)指出兒童讀經正是把握兒童最純正,無 所旁鶩,記憶力強的黃金階段,記下學習與成長所需的知識,等待其潛在心靈 的運作後,發揮其不可思議的功效。

9.Vygotsky鷹架作用理論與兒童讀經鷹架作用理論與兒童讀經鷹架作用理論與兒童讀經鷹架作用理論與兒童讀經

蔡敏鈴(1995)指出學者Vygotsky提出「鷹架作用」明確的說出教育的價 值,兒童的每一個心理功能都具有「經由他人成為自己」的發展原則,強調社 會文化影響兒童的認知發展;帶領學生超越實際發展水平,幫助其求得新知,

是適時輔導的不二法門。廖彩美(2003)認為兒童讀經把握「鷹架作用」的原 則,讓古聖先賢帶領學生超越實際發展水平,達到以社會文化影響兒童的認知 發展的目的。

五 五 五

五、 、 、兒童讀經的成效 、 兒童讀經的成效 兒童讀經的成效 兒童讀經的成效

國內兒童讀經班推動引起學者的關注,紛紛對兒童讀經教育的實施成效投 入研究。研究者針對這些研究驗歸納出兒童讀經的價值及其成效分別有:陶冶 品德方面、增加記憶力方面、增進親子互動關係、開發學習潛能方面、增加語 文能力方面、了解中華文化、增加識字能力、養成讀書習慣、同儕彼此激勵。

茲敘述如下:

(31)

( (

( (一 一 一 一) ) ) )陶冶品德方面 陶冶品德方面 陶冶品德方面 陶冶品德方面

池小芳(1998)指出中國古代的小學教育,除了識字、讀文、做文章等工 具性目的之外,極重視端正學生思想、善導學生品德之實質目的,即道德行為 訓練與知識技能的培養。兒童讀經的教材內容,大都是採用中國的古籍經典作 品,歷經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之考驗,這些最優美與最有價值的教材,優美的音 調、文字結構和意義精深,小朋友在無壓力之下,忘我的去朗誦,彷彿一股清 流流過心中,讀書的氣氛以及讀經的態度,可以在潛移默化之中涵養性情,培 養善良的、細膩的心性。很多帶領讀經一段時間之後的老師,都認為兒童背誦 這些經典之後,在其日常生活中的表現都比較趨向於品格完美。邱財貴(1985)

指出背誦名言佳篇有兩大好處:一是文學上的,一是修養上的。文學上的是能 豐富思想及詞藻。第二種道德修養上的好處,正是民族文化薪盡火傳的關鍵!

古人常說:「口而誦,心而惟」,又說:「辭熟而後義透」,口與心,誦與思,

兩者關係密切。

王財貴(1996)肯定讀經的德行教育功能,他指出讀經教育的教材中,往 往是聖賢的嘉言懿行,美文美行,及早讓兒童琅琅上口,濡染於心,是一種極 見功效的德行薰陶教育。面對現今社會的不良風尚,將提前具備免疫能力。許 多老師及家長也反應孩童在讀經之後,除了語文能力明顯提高外,少了暴戾氣,

多了包容心,無論在待人接物、應對進退上,都有所改變。以老子及論語來說,

他的內容大多是有生活中的規範以及智慧融會在經典的字句當中,小朋友熟背 之後,熟記於其心中,對於其生命自然產生內化的功用,這可以使兒童產生自 我的規範作用,而不需在依賴外在的要求、規範以及法律。

朱安邦(1998)提出班級實施讀經教育後,在讀經的薰陶涵泳當中,小朋 友氣質逐漸改變,性情平和,班級氣氛融洽,生活常規進步,教室管理輕鬆,

常獲得學校秩序、整潔競賽優勝,以及全學期表現績優的肯定。在翟本瑞(1999)

的研究中曾歸納出讀經的功效中,有關德行常規方面的有:涵養性情、修身養 性、比較懂事、不和別人計較、容易靜下心來、達到自我規範、自我要求、具 有反省能力、易於接受他人的指正、懂得兄友弟恭、體諒別人、具有羞愧心、

在家表現好、師生間互動良好、同儕間互動良好、班級常規良好、整潔秩序得 名、家長產生自信心、增添生活情趣,讀經後的孩子生活常規的優良,讓老師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In light of the unique context and different student needs in every school, and the common goal of foster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ies, the EDB has been encouraging school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nd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ynamic geometry software GeoGebra (GGB) into eleventh grade students’.. learning of geometric concepts

The prevalence of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is making the study of In-service student satisfaction very important.. This study aims at developing a theoretical satisfaction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learning method and motivation on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a business simulation system context: An experimental study. Four steps to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

Leung, Shuk-Kwan S.; Chou, Hui-Chi(2012).A Survey Study on Parental Involvement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Conference of

Nowadays, the bill of parents’ 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al affairs has given parents the right to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al affair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childr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