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9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應用層級分析法建立既有住宅性能 評估準則之研究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Establish Performance AssessmentCriteria for Existing

Houses

系 所 別:營 建 管 理 研 究 所 學號姓名:M09716006 黃 郁 詞 指導教授:鄭 紹 材 博 士

中 華 民 國 九十九 年 八 月

(2)

摘 要

根據調查台灣現有740 萬戶建築物中已經有 400 萬戶接近或超過平均使用壽年,

而1981 與 1994 年等兩波建築高峰所興建之建築物至今已經分別達到 28 年及 15 年,

正逼近或超過平均使用年限。在永續建築的概念之下,使用者對於既有住宅性能需求 建立評估機制是個重要課題。

本研究針對既有住宅性能評估準則之建立係利用問卷調查與文獻回顧等方法。以 重要度與層級分析法專家問卷方式,篩選既有住宅性能評估因子並建立評估架構。既 有住宅性能評估指標之層級架構,確定評估主項目五項「結構安全」、「安全防災」、

「室內環境品質」、「機能性與操作性」、「能源與資源利用」,評估次項目十八項。

本研究既有住宅性能評估準則,內容係針對既有住宅性能,用以國內既有住宅性能評 估模式。

關鍵字:層級分析法、既有住宅、性能指標

(3)

ABSTRACT

According to a survey of existing 7.4 million buildings in Taiwan have been close to or more than 4 million average life years, 1981 and 1994 in two waves during the peak construction year, etc. The building has been constructed, respectively, for 28 years and 15 years, is approaching or exceed the average useful life. Under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building, the user needs for both residential properties to establish an assessment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is study, 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house system using the Establishment Survey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other methods. To an important degree and level of experts in the questionnaire, screen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xisting house and building assessment framework factors.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both levels of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determine the assessment of the five main projects, "Structural Safety", "security disaster",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Functional and operational", "Energy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sub-project evaluation 18. In this study, the existing assessment criteria for residential properties, the content system for the existing residential properties, both for the domestic hous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Keywo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xisting housing, performance indicators

(4)

誌 謝

時光飛逝,兩年的碩士生涯要劃上句點了,在中華大學營管所求學的兩年期間,

承蒙恩師 鄭紹材 老師於修業過程中,付出相當多的愛心與耐心,經過多次的討論與 修正,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在恩師的諄諄教誨下,無論是論文的指導、學業的叮嚀、

人生觀或是人生經歷均使學生受益良多,使學生在課業與做人處事上皆獲益良多,並 在人生規劃中注入新的理想與目標,在此由衷感謝。

學生同時也感謝論文口試委員楊智斌 教授、張智元 教授提供學生很多寶貴的指 正與建議,使本論文內容與架構更加充實完整,在此一併致上謝意。

學生在校修課期間亦感謝所上王明德 老師、吳福祥 老師、楊智斌 老師、余文 德 老師、邱垂德 老師、蕭炎泉 老師、許玉明 老師、楊錫麒 老師及廖肇昌 老師等 的協助在課業與研究方面之關心、鼓勵與指導提供許多寶貴意見,使得本論文能夠更 臻完善。感謝珮娟助理、Alice 助理、志魁學長、宜穎老師在兩年研究所當中給予諸 多幫忙及鼓勵還有那好喝的咖啡。

在研究過程中,特別感謝亦師亦友亦長兄誌銘學長與紹偉同學,感謝在我遇到瓶 頸、挫折與煎熬時,無論在課業研究與生活等方面協助與鼓勵。很開心在研究的路上 有兩位的相挺相伴。

感謝營管所的昀青學姊、詩婷學姊、婉瑩學姊、大種學長、阿德學長、偉志學長、

理成學長及同窗好友相甫、長鴻、祺焜、珈竹……等及學弟妹小凱、家裕、阿妹、雅 芳、阿芳。謝謝營管所的學長姐、同學及學弟妹。好友千容、姿蘭、陳銘、育澍、宣 融、培修、偵穎、小敏、淑惠。謝謝大家在營管所對我的幫忙及分享我的零食帶來歡 笑與八卦的陪伴。

最後,我要感謝我最愛的家人們, 黃政淵先生與 郭芝蘭女士感謝你們對我的細 心栽培與照顧。謝謝兩位姊姊香琳、姊夫隆儀、羿雯、庭宇哥、胖哥與喬元及天天等 待著我回家可愛的呆呆狗。你們總是給我鼓勵與支持,讓我有繼續完成研究所課業動 力,謝謝喬元總是陪伴著我給予我莫大的安慰與鼓勵。

真的感謝一路上支持與陪伴我的人,與大家分享這份完成碩士學位的榮耀與喜悅。

親愛的各位…我愛你們…。

黃郁詞

謹誌於 中華大學 2010.08

(5)

目 錄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誌 謝 ... iii

目 錄 ... iv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2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 2

1.4 研究方法與流程 ... 3

1.5 研究流程 ...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6

2.1 永續發展概念 ... 6

2.2 國內公共工程永續延壽政策 ... 7

2.3 各國主要永續建築評估方式 ... 11

2.3.1 美國 LEED 評估系統 ... 12

2.3.2 日本 CASBEE 評估系統 ... 15

2.2.3 加拿大 GB Tool(Green Building Tool) ... 15

2.3.4 英國建築研究所 BREEAM 評估方法 ... 17

2.4 各國住宅相關評估制度 ... 21

2.5 住宅評估因子相關研究 ... 30

2.6 層級分析法 ... 34

2.7 小結 ... 40

第三章 問卷設計與分析方法 ... 41

3.1 既有住宅性能評估要素 ... 41

(6)

3.3 第一階段問卷成果 ... 45

3.4 第二階段層級分析問卷 ... 48

第四章 評估架構之建立與各指標建議評估方式 ... 54

4.1 既有住宅評估架構之建立 ... 54

4.2 各指標之建議評估方式 ... 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0

5.1 結論 ... 60

5.2 建議 ... 61

參考文獻 ... 62

附錄一 重要度問卷 ... 66

附錄二 層級分析專家問卷 ... 73

附錄三 各因素之權重分析及一致性檢定結果 ... 81

附錄四 國內建築物評估補強方式 ... 83

(7)

表目錄

表2.1 LEED 的評估指標項目 ... 14

表2.2 各國永續建築物評估工具 ... 18

表2.3 各國永續建築評估體系之比較 ... 20

表2.4 大陸住宅性能認定項目及內容一覽表 ... 23

表2.6 新建住宅性能評估類別及項目 ... 27

表2.7 各國住宅性能使用對象 ... 29

表2.8 綠營建提出之環境影響面向 ... 31

表2.9 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表 ... 32

表2.10 影響程度尺度之意義 ... 36

表2.11 隨機指標表 ... 39

表3.1 既有住宅性能評估架構建議表 ... 44

表3.2 既有住宅性能評估指標項目重要性之權重 ... 46

表3.3 初擬 5 項主評估項目之重要性平均值 ... 46

表3.4 初擬「結構安全次項目」指標之重要性平均值 ... 46

表3.5 初擬「防災安全次項目」評估指標之重要性平均值 ... 46

表3.6 初擬「室內環境品質次項目」評估指標之重要性平均值 ... 47

表3.7 初擬「能源利用與節能次項目」評估指標之重要性平均值 ... 47

表3.8 初擬「設施設備次項目」評估指標之重要性平均值 ... 47

表3.9 各主要因素對於既有住宅性能評估標準化成對比較矩陣 ... 49

表3.10 「結構安全」面向之次因素標準化成對比較矩陣 ... 49

表3.11 「防災安全」面向之次因素標準化成對比較矩陣 ... 49

表3.12 「室內環境品質」面向之次因素標準化成對比較矩陣 ... 49

表3.13 「能源利用與節能」面向之次因素標準化成對比較矩陣 ... 50

表3.14 「設備設施」面向之次因素標準化成對比較矩陣 ... 50

表3.15 各主要因素對於既有住宅性能評估之特徵向量計算結果 ... 50

表3.16 「結構安全」面向之次因素特徵向量計算結果 ... 51

(8)

表3.18 「室內環境品質」面向之次因素特徵向量計算結果 ... 51

表3.19 「能源利用與節能」面向之次因素特徵向量計算結果 ... 51

表3.20 「設備設施」面向之次因素特徵向量計算結果 ... 52

表3.21 既有住宅性能影響因素權重計算結果總表 ... 53

表4.1 既有住宅性能評估架構評分表 ... 55

表4.2 既有住宅性能分級制度 ... 56

表4.3 既有住宅性能評估指標之評估表 ... 57

表4.4 地震水準損壞度表 ... 58

表4.5 住宅防火避難之特質表 ... 59

(9)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 5

圖2.1 永續公共工程指標架構 ... 9

圖2.2 GBTool2005 評估之層級架構 ... 17

圖2.3 國內新建住宅性能評估流程圖 ... 25

圖2.4 永續環境評估系統之研究操作流程 ... 30

圖2.5 永續社區理念之社區營造評估體系架構圖 ... 33

圖2.6 AHP 層級結構示意圖 ... 35

圖2.7 AHP 層級分析進行流程 ... 37

圖2.8 比較矩陣之範例 ... 38

圖3.1 層級架構確認流程圖 ... 41

圖3.2 既有住宅性能評估系統層級架構圖 ... 43

(10)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

隨著全球化永續發展觀念的倡導與推行,世界各國皆積極推動,對各該地區居住 生活環境之特性進行相關研究,以期能落實於實際發展。政府97 年度推動「愛台 12 建設」,藉由都市更新、老舊建築汰換,以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台灣地區經濟發展快 速,目前都市地區的建築物已呈現飽和狀態,在行政院通過新北市、台中、台南、高 雄等四大直轄市合併升格後,加上原有之台北市等五大直轄市都會區將興起一波都市 更新運動[1]。

台灣地區既有住宅的比例高於新建住宅,修繕行為逐漸形成營建產業重要工程,

對公共安全與市容景觀將有著鉅大影響,特別是對老舊、受損建築物更有其急迫性。

過去都市更新之案例,多以拆除重建為主,此模式主要是將老舊建築拆除,再將拆除 後之土地重新規劃進行新建工程,其結果將對於環境永續發展產生負面衝擊。建築物 生命週期評估,是近來各國永續建築評估裡,最受重視的評估理論。一棟建築物經過 一段使用時間後,因各種因素,造成建築物的安全性、機能性、經濟性等價值降低,

因此住宅整建市場需求較以往更為殷切,並朝向「永續」的目標邁進[1]。

根據內政部新建住宅性能評估制度中提到住宅性能評估制度主要為針對住戶想 過「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經濟及永續使用」之生活,評估該住宅所能達到之程 度,由專業之第三者客觀評估後,依性能水準清楚標示其等級[2]。

本研究將針對既有住宅性能所應包含之面向進行探討,以分析各因素間之相對重 要性,期能建立一適合國內既有建築之評估架構指標,讓使用者了解其建物評估方法 後,並給予建議後對既有住宅評估指標項目加以修正,以維持提升其建物的品質,作 為日後對於維護設施管理評估工具之參考。

(11)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係建立既有住宅性能評估指標準則,在降低社會成本及減少環境負荷下,

利用較簡單的方式評估既有住宅性能現況,進而修繕維護以達成永續住宅之目標。因 此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以層級分析法之層級架構計算求取評估面向及各評估因子間之權重,以建立評估 準則。

二、以專家驗證既有住宅性能評估表之評估項目,並透過問卷調查方式驗證評估項目 之可接受性。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住宅性能類別簡單來說就是衡量住宅使用機能的指標,似健康檢查的項目,是軟 性、可隨科技的進步及實際的需求做後續的修整。住宅性能(Performance)就是指衡量 住宅於居住者生活使用機能中所能達到之程度[2]。故本研究範圍與限制如下所示:

一、依「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簽證及申報辦法」規定,建築物依危險指標與使用強度 區分為 8 類(A至H類)23 組。故本研究以住宅(H 組)分類為研究主題之範 圍。

二、為求考量資料調查之完整性與因住宅性能不同,故本研究選以新竹都會區為問卷 調查之區域作為本研究標的。

三、本研究以國內既有住宅為研究對象,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提出「新建住宅性能指 標」之使用對象不同,且該指標針對在設計與施工階段使用。故與本研究之考量 不同。

四、本研究以新建五年後的既有住宅為研究主題之探討範圍。

(12)

1.4 研究方法與流程

本文使用之研究方法主要分成「次級資料分析」與「層級分析法」。其內容說明 如下:

一、次級資料分析

本研究就蒐集既有國外永續建築指標文獻與國內公共工程延壽與永續指標及住 宅性能品質相關研究計畫及期刊等,進行分析彙整相關指標項目,並建置研擬適合研 究標的之既有住宅性能指標。

二、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專家學者人士之訪談及問卷調查,以確立評審主項目、評估次項目及評估準則,

並同時進行評審項目權重及評估準則考核標準表之問卷調查。由問卷結果,利用層次 分析法,可以分析計算並建立出各指標間的相對權重,予以探討、檢視並建立出分級 評估準則。

1.5 研究流程

本研究流程如圖1.1 所示,主要內容如下所述:

一、訂定研究主題、相關文獻探討 (第一階段)

台灣地區舊有建築物數量已大幅超越新建建築物,修繕行為逐漸形成營建產業重 要工程,如何避免既有住宅的安全性、機能性、經濟性等價值降低,加強住宅性能為 本研究動機,透過國內外相關文獻蒐集探討了解其既有住宅性能相關指標之建立。

二、國內住宅性能指標分析、問卷設計、建立評估準則 (第二階段)

分析國外永續建築指標資料,已配合國內目前住宅性能現況研討修訂指標,以問 卷設計驗證評估準則。

三、檢驗指標、回饋修正措施 (第三階段)

選定既有住宅性能評估項目,進行問卷調查,經由資料統計、彙整、修正與調整 後,建立既有住宅性能項目及評分準則。

(13)

四、結論與建議 (第四階段)

綜合文獻整理配合問卷調查,彙整適合國內既有住宅性能評估準則,並針對研究 不足部分對於後續研究者提出改進之建議。

(14)

研究動機與目的

文獻回顧

研擬既有住宅性能 評估準則架構

層級分析問卷-既 有住宅性能評估準

一致性檢驗

評估 架構建立與評估方

結論與建議 住宅性能評估

之相關文獻 永續建築相關

之相關文獻

層級分析法 之相關文獻

通過

不通過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章 問卷設計與分

析方法

第四章 評估架構建立 與指標建議評

估方式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圖1.1 研究流程圖

(1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永續發展概念

永續發展概念之產生隨著全球化的永續發展理念啟發及萌芽,最早於1972 年「聯 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中,將永續發展作為全球目標的想法,並促成「聯合國環境計劃署」

的產生。然「永續發展」概念,則是在1980 年由「世界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育聯盟」、

「聯合國環境計劃」、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三個國際組織共同出版的「世界自然 保育方略」報告被具體提出,當中強調保育和開發必須兼顧,期望以適當的資源利用 方式,達成自然資源保育的目標。聯合國「世界環境及發展委員會」進一步於 1987 年發表布蘭特報告(Brundtland Report):「我們共同的未來」,首次將「永續發展」

的觀念引進世界。並於1987 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中所提出其概念,且賦予「永 續發展」之定義為:「能滿足當代的需求,同時不損及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的發展」。

永續發展是廿一世紀全球發展的目標,1992 年 6 月聯合國在巴西召開「地球高峰 會議」(Earth Summit)提出「里約宣言」及「廿一世紀議程」(A genda21)促請世 界各國研擬永續發展具體政策與計畫後,全球皆以「永續發展」為目標來研擬國家政 策。於1996 年 6 月聯合國在土耳其召開「城市高峰會議」(City Summit)針對全球城 市危機謀求可行之行動政策,以促使全球城市達到「健康、安全、平等、永續」四大目 標,以實踐廿一世紀議程之「全球思考、地區行動」之觀念[1、4]。

永續發展主要涉及三個領域:環境與生態、社會、經濟,而且三者彼此間互相 作用影響。因此,永續發展指標系統應包含這些不同領域的指標,以提供全面的發 展品質訊息。而在指標體系建立時,最適指標項目數、最佳指標及指標之整合均為 非常棘手,目前許多國家及國際性組織除已著手建立永續發展指標外也相繼擬定指 標建立之準則架構,以供合理永續指標建立之共通基礎。

大體而言,環境指標與永續發展指標的建立不外以下10 項屬性準則[5]:

1.全面性、代表性與顯著性;

2.資料可及性;

3.資料可信度與正確性;

4.兼顧國際性與國家特性;

(16)

5.可比較性;

6.可理解性且容易使用;

7.操作彈性;

8.充分科學基礎性;

9.實用性;

10.預測性;

隨著使用指標使用的目的及適用地域的不同,須能靈活而適切地調整各種因子元 素組成。更須注意到各國的「國情」是否皆適用此一系統、「量測技術及準確性水平」

是否相同,不可貿然地採信比較結果;必須自行對指標群作取捨,在能力範圍考量內,

方能建構一實用的永續發展指標系統。

2.2 國內公共工程永續延壽政策

目前台灣之公共工程大都於70 年代隨著經濟起飛需求下大量投資興建,迄今公 共工程使用時日漸增,受到自然與人為因素影響下,已面臨逐漸老劣化與到達其使用 壽命。

根據陳清泉、呂守陞、廖肇昌等人提出「公共工程延壽政策及相關技術之探討」

[1],及黃榮堯、林文雄、周南山等人在而後又提出「97 年度建立永續公共工程指標 系統之研究」[5]中皆有提到,我國國內公共工程延壽推動政策,主要目的為回復結 構性的原有機能,以增加公共工程使用壽命。同時也考慮到社會對環境面之影響,所 採取之延壽技術或方法,將不僅是回復基本功能而已,更可帶來其他之附加價值。公 共工程延壽評估時機在管理維護期間定期貨部定期檢查設施之服務水準現況,透過服 務水準指數評估,若其服務水準值到達所設定之最低服務水準指數時,便開始進行公 共工程延壽作業。

近年來其屋齡接近30 年,因之近年來國內建築老舊的情形相當普遍,隨著建築 老舊而產生的劣化與維護管理問題,更將形成政府或所有權人的一大負擔。故建築之 耐久性更使用壽命之維持與延長,便成為施政之重點及目標之一。針對公有建築物而 言,台灣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較,建物之劣化情形及老化程度極其嚴重,因此對於既 有之公有建築設施之延壽,應仔細探討對壽命影響之主因,進而研擬出對策解決[5]。

目前延壽評估時機點選取,一般皆往前提早至服務水準還在最低服務水準指數以

(17)

上,即是發現有服務功能降低無法滿足使用需求,如有結構安全性缺失或功能不符實 際需求等狀況,便須進行延壽考量。

公共工程延壽執行時應有考量是建立在公共工程延壽的觀念上,即是經濟面、環 境面、社會面之三構面,希望能夠找出使公共工程更經濟、更安全且對環境造成的汙 染與衝擊最少之具體可行延壽措施。由於世界先進各國國情與地理環境不同,公共工 程發展策略與目標或面臨問題也不同[5]。

延壽評估過程計可分為調查、檢測及分析階段,功能性及服務性評估階段,延壽 技術與經濟可行性分析階段,及延壽執行階段等四階段,各階段可採行之評估方法亦 不相同。

各階段的之評估方法如下[1]:

第一階段-調查、檢測及分析階段

本階段主要就公共工程產生劣化或達耐用年限之部份加以進行,方法可包括 1.

公共工程結構體外觀觀察及紀錄;2.結構體材料之取樣進行機械性能及物理、化學試 驗;3.結構體力學及變形特性測試;4.結構體之結構安全試驗或分析。

第二階段-功能性及服務性評估階段

本階段主要就公共工程安全性進行量化調查檢測後,就其所殘餘之功能及服務性 進行研析,同時就現況及後續是否會與環保問題有相關聯進行評估;此外,對於該公 共工程在未來的需求是否仍甚強烈;現行技術規範是否能滿足;以及民意對此公共工 程加以延壽或加以拆除之反應等皆納入考量,以決定該公共工程是否仍有繼續維持營 運服務的必要性。

第三階段-延壽技術與經濟可行性分析階段

本階段係在確認公共工程有存續之必要性後,再就可採行之延壽技術的可行性,

以及所採行之延壽技術會衍生之社會成本及生命周期成本進行分析與計算,以確認並 尋求可行及成本相對最低之延壽技術。

第四階段-延壽執行階段

本階段係於確認並選出延壽技術後開始進行財源籌措及預算編列,若公共工程之 延壽執行有其時程及安全性之迫切性,可以專案方式緊急向上級機關請求經費的全額 或部份金額的補助;若無,則由工程管理機關循序編列預算支應。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之永續公共工程定義其指標,「永續公共工程為符合環境

(18)

保育、社會公義和經濟成長所規劃、建置、營運與管理之公共工程。」以符合可持續 的資能源消耗與生產、兼顧社會公義與經濟發展、保護自然資源與提昇環境、建立永 續社會更平等的世界為四大願景[5]。永續公共工程指標系統主要分為定義、4 大願景、

8 大指標,各指標下為 2~3 個指標群,共計有 17 個次指標,各次指標群衍生評估項 目。分別為安全指標、效益指標、生態指標、節能指標、減廢指標、耐久指標、人文 指標、創意指標。說明如下[5]:

圖2.1 永續公共工程指標架構

資料來源:參考資料[5]

一、安全指標:強調工程之安全性、舒適性以及因為台灣多颱多震而衍生之防救災效 能,提供全民穩定與便利之公共建設。次指標:施工安金、使用安全。

二、效益指標:審慎評估工程興建之必要性與其營建規模,並活化既有公共設施之使 用率與效能,詳實評估新建工程之必要性與其成本效益,合理分配有限資源,避 免過度浪費與造成環境負荷,並以最小營建規模為規劃設計之原則,減少天然資 源耗費。次指標:效益評估、適當規模。

三、生態指標:重視原地綠化固碳、大地保水循環功能,以達到生物多樣性環境與棲 地保育之目標,並強調綠美化與流滲能力,保存原生物種與棲地連結,加速大地 復育與營造生物多樣性環境,以「迴避、減輕、補償」尊重生態,提升固碳成效。

次指標:植栽綠化、生物多樣、基地保水。

(19)

四、節能指標:提高施工與使用階段能源使用效率,並有效運用替代能源,調整使用 能源結構,包含施工階段機電設備採用節能措施,使用階段行為進行節能設計,

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多採用再生能源(綠能源、廢能回收),降低工程之碳排放 量。次指標:能源有效利用、替代能源利用。

五、減廢指標:營建廢棄物之減量再利用,減並注重公害防治以降低環境衝擊,除積 極執行現場土方平衡、廢棄物減量及再利用與注重公害防治外,並提高廢棄物之 潛在之利用價值,減少原生物料之開採。次指標:廢棄物減量、資源再利用。

六、耐久指標:以高效能與易維護性為設計原則,延長工程壽命與安全性。確保施工 品質與用採用高效能材料,並採用便利維護(可及性、可替換性)之構件設計,以 建立完善之維護管理機制以延壽,降低重建造成之環境負荷與大眾不便。

次指標品質、延壽。

七、人文指標:以社會公義與平等發展為首要考量,保存既有古蹟與遺址,並尊重當 地文化與既有景觀,確保文化與景觀得以傳承延續。繼而配合周遭環境地景,將 工程建設量體妥適融入,並注重當地文化之保存、發展與降低衝擊。

次指標:景觀共化、文化發展、民眾參與。

八、創意指標:應用新工法與新材料提高工程效率,減少工程針用鄰環境影響與促近 施工品質、節省耗費,並利用創新觀管理作為整合有限資源有效應用;鼓勵各單 位投入創新能量,以積極作為提升效率,促進碳之成效。

上述永續工程指標中以安全指標之使用安全次指標、節能指標及耐久指標之品質 與延壽次指標,適用與本研究探討建築物使用性能以增加建築之使用壽命想法,故將 其指標納入考量因素。

(20)

2.3 各國主要永續建築評估方式

工業革命後,人類的生活與過去產生截然不同的變化,近百年來的科技發展遠遠 超越以往數千年,以機器代替人工使得人類的生產及開發行為更有效率,同時卻也加 速了對地球環境的破壞。

由地球的環境系統來看,人類為滿足其需求而利用地球資源(水、土地、能源、

資材)進行各式各樣的生產及開發行為,在這過程中消耗了地球資源,卻排出了各種 型式的廢棄物,但在地球自然的涵容範圍內,資源的消耗及廢棄物的產生可藉由地球 的自然能力進行修復。而近年來我們所見到的氣候異常、自然反噬卻明白的告訴我們 人類對地球的開發已超過地球本身的承載能力,近年來人類對環境問題逐漸產生覺察,

慢慢的形成一股力量,永續發展運動就在這股力量下因運而生。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 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在 1987 年首次對永 續發展提出定義:「永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後代人滿足其需要之 能力的發展」,五年後在巴西舉行的地球高峰會即採取上述定義作為永續發展的綱領。

在這之後,世界各國陸陸續續的對永續發展訂定引伸性的定義[7]。

各國對永續發展的闡述,可歸納出下列幾個原則[7]:

1.公平性原則

強調當代的人類之間利益平及資源分配的公平,以消除貧窮作為永續發展過程中 最優先的考量,並且給予世世代代公平的發展權。

2.生態性原則

此原則的重點在於「滿足需求」的同時,必須有「限制」的因素,即在有限制的 條件下進行開發,而開發的程度必須以生態環境圈的承受力為主要考量。

3.社會性原則

此原則強調各項因子間能均衡發展,並在生活品質提高之餘,必須考慮相關的環 境負荷問題,及其解決方式。

在這些原則之下,各國在各產業中紛紛以實際制度將永續發展的理念加以實現,

其中包括了營建產業中的綠建築及綠營建。

行政院在 2002 年對「綠營建政策推動策略及藍圖之研究」[8]中提到,在 1987 年的布蘭登堡報告中,永續發展被定義為:「在不危及未來世代發展的前提下,於現 今需求下所進行的開發」。但在此原則性的敘述中並未對營建領域的永續發展有特別

(21)

的著墨。一直到1992 年地球高峰會所提出的 21 世紀議程中才明白將營建相關範疇分 為數個議題進行討論,如土地的永續利用、居所的能源及交通問題、廢棄物的減量及 回收等等。而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其在永續營建上所著重的方向亦不相同,但就定義 上來看,各國對永續營建定義的內容雖有所出入,但仍有其共通性,彙整各國綠營建 之定義,包括荷蘭、芬蘭、日本、台灣等國,對綠營建的定義皆隱含了人體健康舒適 的「人本」概念;此外,各國綠營建亦均提出對「減少環境衝擊」面向的考量,而台 灣、荷蘭等國更是明白以「資源充分利用」為定義中的要項。在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 之研究案「綠營建政策推動策略及藍圖之研究」[8]中,研究團隊在參酌國外相關研 究對綠營建的定義及國內專家學者的意見後,將我國之綠營建定義為:「在規劃、設 計、建造及服務年限的過程中與自然環境達永續共容,並以最少的能資源利用、環境 融和及世代共享的環境倫理為內涵之環境建設,稱之為綠營建絲 」。

2.3.1 美國 LEED 評估系統

美 國 綠 建 築 協 會 之 建 築 環 境 評 估 系 統 LEED (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美國綠建築委員會 USGBC 於 1993 年成立,在 1995 年提出 研究開發能源及環境領導計畫(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Design),簡稱 LEED,目標是以滿足美國建築市場對綠建築評定的要求,提昇建築環境與經濟成長。

LEED 評估工具適用的建築物類型包含有:商業用途與重大更新案、現有建築、

建築物營運管理、住宅。其計算方式採「得點」計分,評估內容有永續的基地經營 (Sustainable Sites)、水資源利用效率(Water Efficiency)、能源與大氣層(Energy and Atmosphere) 、 材 料 與 資 源 ( Material and Resources ) 、 室 內 環 境 品 質 (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更新設計程序(Innovation and Design Process )等六大評估群,

各大項可得到的點數並不相同。其中,永續的基地經營14 項、水資源利用效率 5 項,

能源與大氣層17 項、材料與資源 13 項、室內環境品質 15 項、更新設計程序 5 項等,

總共69 項,每一個評估項目一個得分點,合計 69 個評分點。評估結果採用「分級制 度」,分別為認可等級(Certified,26~32 分)、銀等級(Sliver,33~38 分)、金等級(Gold,

39~51 分)、和白金等級(Platinum,52~69 分)等。其評估方式,則先計算「得分點數」

即以每一個評估項目及格與否給分,接著合計總分,最後依據「得分點數」予以分級 [8]。

(22)

從1998 年 1 月 1 日起,每三年必須對整個評估體系的項目與標準作一番修正與調 整。LEED 在美國已經成為綠建築評估方法的主流。他不但是能源方面 的評估工具,

同時也是環境方面的評估工具之一。

不同於其他評估方法,LEED 評估系統已廣泛地被大眾所接受,包括產品製造者、

環境團體、建築物使用者、中央與地方政府部門、學術界、大專院校等。

LEED 評估系統共可分為建築材料、營建廢棄管理、能源效率、能源再利用、既 有建築物的再修復、室內空氣品質、景觀美化、居住者的資源回收設備、臭氧與氟氯碳 化物、地點與選址、運輸、水的保存、水質等十三個指標群。各指標群之滿分、評估 項目與指標及得分數如表2.1 所示。

(23)

表2.1 LEED 的評估指標項目

分類 評估項目與指標 分數 總分 得分

建築材料(7分)

低限度使用VOC於黏著劑的標準 1 低限度使用VOC於密封劑或油漆塗料的標準 1

地方性建材的使用 1 提出先進的資源再使用制度 1

資源的循環回收制度 1 滿足資源回收 1 提出先進的資源回收使用制度 1

營建廢棄管理(2分) 營建廢棄物處理計畫 1 先進的營建廢棄物處理計畫提出 1

能源效率(7分)

合於美國環境保護局的綠色照明條例或是加州的24條

照明基準。 1

合於美國環境保護局EPA的能源之星檢定標準或是超過

ASHRAE 90.1 20% 2

超過ASHRAE90.1 30% 3 超過ASHRAE90.1 40% 4 超過ASHRAE90.1 50% 5 額外增加一個點數給自然通風及冷暖房系統 1

額外增加一個點數給廢熱回收系統 1 能源再利用(3分)

建築物能源10%再回收利用 1 建築物能源20%再回收利用 2 建築物能源30%再回收利用 3 既有建築物的再修復(2分) 當既有建築物再修復時保持75%的建築外殼 1

當既有建築物再修復時保持100%的建築外殼 2

室內空氣品質(3分)

室內空氣品質IAQ營建技術與管理計畫 1 先進的IAQ營建技術與管理計畫 1 永久性的空氣品質監測系統 1

景觀美化(3分)

防止侵蝕或腐蝕 1 減少熱島效應 1or2 有遮陰的頂蓋或是反射材質的屋頂 1

反射材的表面 2 居住者的資源回收設備(1分) 居住者的資源回收設備 1

臭氧與CFC物質(2分) 排除CFC、HCFC與使用海龍的防火建材 1 排除使用CFCs與HCFCs物質含量的建材 1

地點與選址(3+1分)

減少對於棲地的影響或建築的修復 1

基地環境的復原 1 已開發地區的建築修復 1 窳陋地區的開發 1

運輸(3+1分)

替代性的運輸工具 1or2 腳踏車架或換乘的交通工具 1

步行或共乘制度獎勵的停車 2

高效率的建築場所 1 替代性的燃料運輸工具 1

水的保存(4分)

節水設備 1 中水再利用系統 1 空調冷卻塔的節水 1 有效率的用水於景觀美化 1

水質(2+1分)

地表徑流過濾 1 地表徑流減少 1 生物性處理 1

(24)

2.3.2 日本 CASBEE 評估系統

日本建築環境綜合性能評估系統 CASBEE(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Efficiency),2002 年 Murakami 教授等陸續發表了 CASBEE 評估工具之相關研究,CASBEE 一時成為新興的國際性之「建築環境綜合性能評估系 統」,CASBEE 是日本結合產官學研等為加速國內永續建築成長,參考永續建築國際 會議所推行GBTool 之經驗。

CASBEE 以建築環境效率 BEE(Building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即單位環 境負荷之產品或服務的價值,評估建築物對外環境產生負荷的影響,做為永續建築物 的評估基準。其計算方式:分子 Q 為假想封閉區域範圍內之「建築物環境品質與性 能」(Build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Performance);分母 L 為假想封閉區域範圍外之

「建築物的外部環境負荷」(Building Environmental Loadings)。其計算方式:分子 Q 包括 Q1 室內環境(Indoor Environment)、Q2 服務性能(Quality of Service)、Q3 基 地環境範圍內之室外環境(Outdoor Environment)等三個評估項目;分母 L 有 L1 能 源(Energy)、L2 資源與材料(Resource & Materials:)、L3 基地環境範圍外等三 個評估項目。適用於新建與舊建建築物;適用之建築類型,包括辦公建築、學校、商 店、餐廳、醫療、旅館、集合及單棟住宅等。

評估方式與項目,則會依其規劃設計、施工完工及使用更新等不同階段而修正調 整,本評估評估結果之認證制度,依據日本推行建築環境綜合性能評估系統CASBEE 結果,採用分級制度,評估範圍在0~5,分為 S、A、B+、B-、C 五級,<0.5 是 C 表示最差,0.5~1 是 B-代表普通等級;1~1.5 是 B+,1.5~3 是 A;>3 是 S 代表極 佳等級[8]。

2.2.3 加拿大 GB Tool(Green Building Tool)

GB Tool 在 1995~1996 年發展之初,正值全球環境面臨重大挑戰,故重新調整環 境性能目標為追求地球永續,並著重於減少開發國家材料資源消耗,及重視開發中國 家人口成長之問題。所以GBTool 評估架構之設計與當時既存之評估工具不同處,非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主要考量全球生態永續發展,探討建築物在不同生命週期中對於 地區環境衝擊、能源與資源消耗。因此,GBTool 是以綠建築挑戰 GBC(Green Building Challenge)方式由國際永續建築環境促進會 iiSBE 以國際合作研究模式(IFC,

(25)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Committee)推動之國際性之整體建築環境評估工具,透過全 球各地區專家,以專家會議方式建立基本評估架構,並透過國際會議之交流與討論,

同時考量全球與地區衝擊之議題,謀求符合時下居住環境需求之評估工具。

GBTool 2002 可適用於新建和更新再利用之建築物,在建築用途方面,則包括辦 公建築、學校建築、醫療機構、公共建築、旅館、商店、集合住宅等。評估內容包括 七大評估群:資源消耗(Resource Consumption)、環境負荷量(Loadings)、室內環 境品質(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維修及服務品質(Service Quality )、經濟

(Economics)、先前經營管理(Pre- Operations Management)、交通運輸(Commuting Transport)[8]。

評估結果包括相對評估結果與絕對數值計算結果,因此建築物之相對評估結果,

會因為選擇決定評估項目之權重值、評估項目與基準值,產生評估結果之差異,其評 分範圍在-2~5 分,5 分為最好的 GB 技術操作但無成本考量,3 分者為最好 GB 範例,

0 分者為基本 GB 案例,負分者為不符合 GB 的案例。依據 2002 年國際永續建築會議 之案例操作的綜合經驗分析,以GBTool2002 版本基礎,目前已完成 GBTool2005 修 訂版。其中與GBTool 2002 比較後,有部份評估項目與權重值、計算方式,有做調整,

並增加基地開發、設計階段、施工完工階段及使用更新階段等不同生命週期的評估結 果,但大部分評估內容接近,只是依據評估項目重新分類。評估內容包括七大項評估 指標:基地選擇、開發計畫與發展(Site Selection, Project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能源與資源消耗(Energy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環境負荷(Environmental Loadings )、室內環境品質(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機能性與操作性

(Functionality and Controllability of Building Systems ) 、 耐 久 性 ( Long-Term Performance)、社會與經濟面(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8],其層級架構圖如圖 2.2 所示。

(26)

圖2.2 GBTool2005評估之層級架構

資料來源:參考資料[17]

2.3.4 英國建築研究所 BREEAM 評估方法

1990年英國建築研究所(British 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開始研究及發 展關於各種建築類型的環境影響評估法及營建指導手冊之後提出了「建築研究所環境 評估法」,為了研究環境影響評估而建立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評估工具。目的是為綠建築的設計和評估提供依 據,以期減少建築對全球和地區環境的負面影響。

其評估項目主要依據管理能源、健康與居住、污染物、交通、土地使用、基地生 態價值、水的利用來評分;評估對象有辦公建築、住宅、工廠、集合店鋪等。其對於 不同成果並不賦予權重評分,最終之結果可分成四個階段,以最低得分與總得分來評 判其為:Fair、Good、Very Good、Excellent [8]。

整理上述國家之永續建築物評估方式與內容如表2.2。

(27)

表2.2 各國永續建築物評估工具 項目

國家 建築物用途 評估範圍與內容 評估方式

美 國 綠 建 築 協會

LEED

主要為商業性 建築物

1.基地 2.能源 3.水 4.材料

5.室內環境品質 6更新設計程序

評估項目及格計點計算總 合,再予以分級;每三年 更新一次

日本CASBEE 新建與舊建建 築物

1.室內環境 2.服務性能

3.基地環境範圍內之室 外環境

4.能源

5.資源與材料 6.基地環境範圍

評估方式與項目,則會依 其規劃設計、施工完工及 使用更新等不同階段而修 正調整,依據日本推行建 築環境綜合性能評估系統 CASBEE結果,採用分級 制度,

加拿大

GB Tool 所有建築物

1.基地選擇、開發計畫與 發展

2.能源與資源消耗 3.環境負荷

4.室內環境品質 5.機能與操作性 6.耐久性

7.社會與經濟面

配合會議更新;評估項目 分 層 得 分 與 加 權 計 算 方 式。適用當地基準規範;

且權重值可調整適用當地 特性

英 國 建 築 研 究 機 構 BREEAM

主要為商業性 建築物

1.管理 2.能源

3.健康與居住 4.污染物 5.交通 6.土地使用 7.基地生態價值 8.水的利用

評估項目及格計點計算總 合,再予以分級;適用當 地基準規範

資料來源:參考資料[17],本研究整理。

(28)

「綠建築」的名詞在各個國家,均有不同的名稱,在日本是以「環境共生建築」;

歐美國家則稱為「生態建築」或「永續建築」;北美國家亦稱之為「綠建築」。雖然 國際間對於永續發展的議題已經受到高度重視,但具備獨自綠建築評估體系的國家,

除較具經濟規模和實力之國家,其餘並不多見。1990年,英國建築研究所率先對新建 大樓發佈了建築環境負荷評估法(BREEAM)。此為歐美國家綠建築發展之始祖,

後續更相繼影響美國(LEED)和加拿大(GBC)。日本建築學會也於1997年宣布綠 建築評估法(LCCO2),接著北京清華大學也以美國(LEED)模式提出「中國生態住 宅技術評估手冊」。

歐美等國部分都參考英國(BREEAM)系統來發展自己的綠建築評估指標。中 國與香港則是分別向美國(LEED)及英國(BREEAM)學習並建構住宅技術評估系 統和綠建築評估體系。日本是獨自開發一套完整且詳細的綠建築評估體系。台灣則是 唯一在亞熱帶地區自行發展出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綠建築在各國的評估系統 各有其特色,近年來為提昇國家對綠的發展,各國均努力建構完善且較全面的評估準 則指標[18]。說明各國永續建築評估方式如表 2.3。

(29)

表2.3 各國永續建築評估體系之比較

國家 時間 開發機構 評估法名稱 評估對象 英國 1990 英國建築研究所 BREEAM

■新舊辦公廳

■新大規模店鋪

■新住宅與工廠

加拿大

1994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BEPAC ■新舊辦公廳 加拿大能源技術中心

CANMET

C-2000 Advanced Commercial Building Program

■辦公建築

■住宅 1998

2000 2002

加拿大天然資源部主 導14國團隊

GBC’

GBTool2002

■辦公建築

■住宅

■學校與實驗室 美國 1995

2002

美國綠建築評議會

USGBC LEED ■辦公建築 美國 德州奧斯丁市 Green Builder Program ■住宅

■商業設施 商務部美國基準技術研究所 BEES ■建材 荷蘭 1998 阿姆斯特丹大學環境

研究所 Eco-Quantum ■建築物 德國 1996 薩蘭邦環保部 綠色門牌系統 ■舊有建築

日本 1998 1999

日本建築學會 AIJ-LCA, CASBEE

■辦公廳

■百貨商場

■旅館與餐廳

■學校與醫院 建設部住宅局

環境共生住宅推進協 議會

生命週期衝擊評估 ■住宅 建設大臣官房官廳營

繕部 綠色官舍評估 ■公有辦公廳

中國 2001 北京清華大學 中國生態住宅技術評

估手冊 ■住宅社區 台灣 1998

2003 2004

內政部建研所 台 灣 綠 建 築9 大 指 標

(EEWH)

選擇部分指標可適 用於所有建築 資料來源:參考資料[19]

(30)

2.4 各國住宅相關評估制度

經蒐集國外資料,發現在強制性法規之外,藉由其他自發性申請或鼓勵性之配套 措施以達到提昇住宅品質之作法,具有完整而全面性之住宅評估制度之國家,包括有 美國、英國、大陸及日本等,其中日本之住宅性能評估制度,評估內容完整、執行機 制完備且有完善之配套鼓勵措施。

各國住宅評估方式如下所示:

一、英國住宅評估指標系統(Housing Quality Indicators,HQI)

英國為評估公共補助住宅以確認補助款達到最佳之利用價值,並提供一般住宅及 開發商作為住宅品質之評估工具。於1998 年由英國環境交通部及住宅合作處研訂「住 宅評估指標」,其適用對象極為廣泛,包括補助住宅及私人住宅,新建及整修住宅等,

且可適用於各不同階段,包括計畫發展、規劃設計及使用管理階段等。評估重點主要 包括三大類,分別是位置(Location)、設計(Design)及性能(Performance),由 此三大類發展出十項指標構成此評估內容[19]。

此評估系統對補助住宅之興建計畫而言,必須由住宅合作處評估,並達到一定標 準方可獲得補助,惟對一般私人住宅或開發商而言,則僅提供其作為自我評估參考。

二、美國之住宅品質標準(Housing Quality Standard,HQS)

美國聯邦政府為協助低收入家庭獲得良好、安全及衛生之住宅,有效應用住宅補 助基金,並達到住宅平等之政策目標,於1988 年訂定「住宅品質標準」,就有關住 宅之安全、衛生項目達到一定標準者得參加「出租保證計畫」,租戶得享有支付家庭 收入 30﹪為租金,不足部份則由政府補助,直接付給房東;而房東則可藉此計畫,

保障房租之收益。此評估系統係針對既有住宅提供出租者,評估重點包括:衛生設備、

可及性、室內空氣品質、烹調設備及廢棄物處理、空間及安全、暖氣設備、照明及電 力、結構及材料、給水(冷熱水)、基地及週遭環境、衛生情況等,由政府授權具資 格之評估人員檢查合格後,租戶及房東得享有前述優惠[19]。

三、中國大陸商品住宅性能認定

中國大陸於1999 年 7 月 1 日起試行「商品住宅性能認定管理辦法」,期藉由住 宅性能評定,可客觀、公正、全面地反應住宅綜合品質,以利於消費者在購屋時依據

(31)

經濟能力選擇不同性能等級別,享用不同標準之住宅,同時引導房地產開發商建造精 良住宅,達到淨化和規範住宅市場之目地,以提昇住宅品質。

此評估系統係以新建住宅為評估對象,評估重點包括適用性能、安全性能、耐久 性能、環境性能和經濟性能計五種,再細分為二十二項評估項目如表2.4 所示,依商 品住宅性能評定方法和標準由低至高依次劃分為「A,AA,AAA」三個等級。申請 評定之住宅,經各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公佈認定等級之後,由各級認定委員會頒發等 級證書,部份銀行並對具證書之住宅提供優先融資之優惠[19]。

(32)

表2.4 大陸住宅性能認定項目及內容一覽表

性能 項目

適用性能

平面與空間佈置

設備、設施的配置與性能 住宅的可改造性

保溫隔熱與建築節能 隔音與隔振

採光與照明 通風換氣

安全性能

建築結構安全 建築防火安全

燃氣、電器設施安全 日常安全與防範措施

室內空氣和供水有毒害物質的危險性

耐久性能

結構耐久性 防水性能

設備、設施防腐性能 設備耐久性

環境性能

用地之合理性 室外環境

水資源之合理利用 生活垃圾之蒐集運送 經濟性能 住宅性能成本比

住宅日常運行耗能指數

資料來源:參考資料[19]

四、日本住宅性能標示制度

日本對於住宅品質之評估,從二十世紀中期即依不同需要提出各種評估方式,

1951年建設省為了判定不良住宅促其改善,提出「檢點30項住宅不良判定評定法」,

之後建設省又於1973年公布「工業化住宅性能認定制度」以確保工廠製造住宅之工業 化之品質並推動獎勵工業化技術運用於住宅建設,接著「建設省建築研究所」於1978 年提出「住宅性能總合評價系統」,以充實前項制度技術層面之評定及表示方式。

而在1997年,為了促進住宅市場構造改革及住宅產業的新發展,建設省以「住宅

(33)

性能標示制度的整備」及「瑕疵擔保責任之強化」為主軸,將其彙整為「住宅品質確 保促進法」(簡稱住宅品確法),於1999年6月通過國會審查公布,並於2001年4月1 日開始實施。而住宅品確法中之住宅性能標示制度則於同年十月開始以新建住宅為對 象開始實施,並於2002年12月17日開始實施既存舊有住宅之性能標示制度。

日本住宅性能標示制度之法源依據是依上述「住宅品質確保促進法」為基礎所制 訂的。同法之基本制度除住宅性能標示制度外尚有瑕疵擔保責任及住宅糾紛處理體制 二項新制度,非本研究所探討之對象,暫待其他研究討論。

日本住宅性能標示制度之建立之主要目的是藉由住宅性能標示基準的設定、依此 基準由公正之第三機構進行住宅各項性能之客觀評估,提供消費者購屋選擇之參考,

同時做為住宅瑕疵擔保及解決住宅糾紛之依據,使住宅品質確保的促進、購屋者等的 權益保護及住宅相關的紛爭等問題得到迅速且適切的解決,期使國民生活得以穩定提 升及國民經濟得以健全發展。而其重點有三,即1.住宅性能標示制度2.住宅糾紛處理 機制及3.住宅瑕疵擔保責任,其中2、3項雖然重要,惟非本研究重點,所以暫不討論,

僅就性能標示制度部分作進一步說明。

住宅性能標示制度主要為建立住宅性能表示基準、評估方法、及評估之機制,使 消費者可互相比較並作為解決糾紛之依據。住宅性能評估為自由申請,經具資格之機 構評估後,各項性能等級在一以上者,設計階段發給住宅設計性能評估書,竣工階段 發給建設性能評估書,同時為考慮消費者之個別需求,明確提供其各項性能等級之評 估書[19]。

本評估制度之要點說明如下:

1.評估內容範圍:以新建住宅為評估對象,評估範圍限定於建築物本體,評估類 別計九類,包括構造安全、防火安全、劣化減輕、維護管理考慮、省能、空氣環境、

音環境、光環境、高齡使用之考慮,再細分為二十九項。

2.評估基準:採分級基準,以『等級』表示,如無障礙環境考慮,以一至五級表 示,並以法令規定為等級一。

3.配套措施:由經政府授權機構中之專業人員評估後,發給評估證書後,若各項 性能皆在等級一以上者,發給得享融資額度提高及較低利率之優惠。

(34)

五、國內新建住宅性能評估制度

新建住宅性能評估制度主要為針對住戶想過「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經濟及 永續使用」之生活,評估新建住宅所能達到之程度,由專業之第三者客觀評估後,依 性能水準清楚標示其等級,俾利消費者可就不同住宅間作比較,並依個人需求選擇購 買合適之住宅。另外,由於公正客觀之住宅品質標示,將使性能優良者得到較高之評 價,有利於帶動住宅去蕪存菁之風潮,促進房地產建設產業轉型,達到保障消費者權 益、健全房地產市場及提昇住宅品質之目標。

其新建住宅性能評估書分為兩部分,一為「住宅設計性能評估書」,內容為房屋 設計圖說之評估結果,另一為「住宅建造性能評估書」,內容包括施工階段以及完工 階段時所作之檢查結果。

新建住宅性能評估制度共分二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評估性能評估」,主要係 針對設計圖說進行評估,第二階段為「建築性能評估」,主要係針對建築施工階段之 評估,國內新建住宅性能評估流程圖如圖2.3 所示。

圖2.3 國內新建住宅性能評估流程圖

建造性能評估之工作內容是以「品質確認」為主,配合現有之營造法令及建築監 造制度下,依三級品管之精神,定期到工地現場進行品質確認工作。由於住宅之性能 等級,在規劃設計時即已決定其等級,建造性能評估係針對建築是否按設計圖說施工,

達到預期之性能,所以建造性能評估,僅分為通過或未通過。建造性能評估除結構安 全與住宅維護性能部分,須在施工期間進行品質確認外,其餘項目係於建築物施工完

(35)

成未進駐前,到現場進行評估,主要在確認該建築物是否按圖說施工。

新建住宅評估制度目前之評估事項包括二十項,分屬以下八個類別,如表2.5 所 示。結構安全性能、防火避難性能、無障礙環境、空氣環境、光環境、音環境、節能 省水、住宅維護。其使用對象以新建住宅為適用對象,包括獨棟、雙併及各式集合住 宅等。不符合建築法令規定者,不列入評估對象。本評估僅就住宅性能上認定,至於 其適法性則係建築管理機關權責,因此未符合建築相關法令規定之住宅為違法,即建 築物未取得「使用執照」者,無法發給「建造性能評估書」。

依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建立住宅性能評估制度之研究」、「建立住宅性能評估 制度之研究(二)」與「建立住宅性能評估制度之研究(四)」已建立未來我國推動 新建住宅性能評估制度之基礎架構,其內容主要乃參酌日本住宅性能標示制度之作法,

考量國內相關建築評估制度及住宅供給現況,提出新建住宅性能評估制度之具體可行 的綱要及方向。10性能類別28性能項目有關住宅性能之類別、性能項目及評估項目亦 有具體之建議內容,針對其中構造性能、防火性能、節能性能、健康性能、光視環境 性能、音環境性能等六種性能類別之評估項目及性能表示基準之內容加以進一步之探 討,使其更具可行性及本土化。

(36)

表2.5 新建住宅性能評估類別及項目

性能類別 性能項目 評估項目

一、結構安全 3-1 防止結構體倒塌之耐 震性能

防止結構體倒塌之耐震等級 3-2 防止結構體損傷之耐

震性能

防止結構體損傷之耐震等級 3-3 防止結構體倒塌之耐

風性能

防止結構體倒塌之風等級能 3-4 地盤或基樁之容許支

承力及其設定方法

地盤之容許承載力或基樁之容許支承 力以及地盤調查的方法、評估承載力 之計算依據

3-5 基礎之結構方法及形 式等

對於直接基礎,明示基礎的構造方法 以及形式,對於樁基礎明示樁之種 類、樁徑及樁之長度。

二、火災安全 4-1 火災感知性能 自住戶及他住戶發生火災時的狀況偵 測及警報裝置等級

4-2 逃生避難性能 自住戶及他住戶發生火災時的狀況逃 生避難之方式及設施與設備

4-3 耐火等級性能 開口處及非開口處有延燒危險性的部 分之防止

五、節能省水 5-1 遮陽性能 外殼等價開窗率、住戶等價開窗面積 率屋頂不透光部位平均熱傳透率、外 牆不透光

5-2 隔熱性能 部位平均熱傳透率、住戶外牆不透光 部位平均熱傳透率

5-3 熱水性能 熱水系統節能性 5-4 節水性能 日常節水量

六、空氣環境 6-1 自然換氣 開口面積比、較佳通風路徑比 6-2 機械換氣 新鮮外氣機械通風量

6-3 綠建材裝修面積對策 室內甲醛濃度值及TVOC 濃度值 七、光環境 7-1 居室採光面積比 評估對象居室總樓地板面積與居室開

口部有效採光面積總和之比例,不得 小於基準值。

7-2 方位別開口比 計算住宅各方位開口部面積總和所佔 之比例

7-3 居室採光深度比 評估各居室之自然採光環境 7-3 各居室採光合格比 評估整體建築物之採光合格比例 八、音環境 8-1 分界牆隔音性能 對於隔間牆的隔音效果

8-2 外牆開口部隔音性能 住宅外牆在不同方位上窗框對空氣傳 導聲音的隔音效果

8-3 樓版隔音性能 因應居室上下樓間樓版及輕量樓版衝 擊音之隔音效果必要對策程度

資料來源:參考資料[19]

(37)

住宅性能評估內容部分優先選擇國內較重要且已具研究成果之住宅性能類別,包 括構造、防火、節能、空氣、光環境、音環境等六種性能類別,建立其性能項目、評 估項目及其各項目之基準值、評估方法。建議於初期住宅性能評估制度實施時,可先 行針對這些項目進行評估作業,並進一步研擬其他必要之性能類別及性能項目,以建 立未來國內住宅性能評估制度之完整性,例如:管理維護、高齡者考慮、使用性等。

為使各性能等級有較一致性之標準,本制度之各性能皆以分成四等級為原則,其 分級標準如下[19]:

(ㄧ)銀質級:達到建築技術規則或相關法令規定之標準或一般基本要求。

(二)金質級:超過目前法令之標準,以提供較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經濟及永續 使用之住宅為目標。

(三)白金級:達到較銀質級更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經濟及永續使用之住宅性能。

(四)鑽石級:達到特別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經濟及永續使用之住宅性能。

等級越高代表住宅該項性能越好,但並不代表住宅的性能所有項目皆要追求最高 等級,因為部分性能提升必須相對增加經費,如結構安全。又大面積開窗雖然對通風 (空氣環境)較佳,但是確可能降低節能性能的等級。另市區與郊外房屋之隔音性能似 乎不需要達到相同隔絕隔音的效果,所以性能等級是依據自己的需求重點來決定,不 必追求全面的最高等級。彙整各國住宅其性能所使用對象如表2.7 所示。

(38)

表2.6 各國住宅性能使用對象

國家 使用範圍 評估重點 實施措施

英國住宅評 估指標系統

-HQI

新建與整修住宅 位置、設計、性能,

三大類十項指標。

由住宅合作處評估,並達 到 一 定 標 準 方 可 獲 得 補 助,惟對一般私人住宅或 開發商而言,則僅提供其 作為自我評估參考。

美國住宅品

質標準-HQS 住宅承租

衛生設備、可及性、

室內空氣品質、烹調 設備及廢棄物處理、

空間及安全、暖氣設 備、照明及電力、結 構及材料、給水(冷 熱水)、基地及週遭 環境、衛生情況等

由政府授權具資格之評估 人員檢查合格後,租戶及 房東得享有前述優惠。

中國大陸商 品住宅性能

認定

新建住宅

適 用 性 能 、 安 全 性 能、耐久性能、環境 性能和經濟性能計五 種,再細分為二十二 項評估項目

由各級認定委員會頒發等 級證書,部份銀行並對具 證書之住宅提供優先融資 之優惠。

日本住宅性

能標示制度 新建住宅

評估範圍限定於建築 物本體,評估類別計 九 類 , 包 括 構 造 安 全、防火安全、劣化 減 輕 、 維 護 管 理 考 慮、省能、空氣環境、

音環境、光環境、高 齡使用之考慮,再細 分為二十九項。

由經政府授權機構中之專 業人員評估後,發給評估 證書後,若各項性能皆在 等級一以上者,發給得享 融資額度提高及較低利率 之優惠。

台灣 新建住宅

構造、防火、節能、

空氣、光環境、音環 境等六種性能類別。

由專業之第三者客觀評估 後,依性能水準清楚標示 其等級,俾利消費者可就 不同住宅間作比較,並依 個人需求選擇購買合適之 住宅。

資料來源:經由本研究整理

(39)

2.5 住宅評估因子相關研究

建築工程的特性在於基地範圍小、工程向垂直面發展、完工後提供人類居住活動 的空間,是人類直接接觸,生活在其中的工程產品,其服務的對象是「人」。由於這 些因素,因此能源及、室內環境的需求會是永續建築中重要的評估因素。

本節將針對國內目前對台灣永續建築的相關研究及本論文可借鏡之處進行文獻 回顧及整理分析。

一、張桂鳳,永續環境評估系統運用於台灣地區建築物性能評價之研究,以 GBTool2005 評估內容為基礎,依南、北區位,進行台灣永續建築評估模型初擬。第 一層評估指標群的權重值:「A.基地選擇、開發與發展」、「C.環境負荷」與「D.

室內環境」採用GBTool 內定值;「B.能源與資源消耗」、「E.機能性與操作性」、

「F.耐久性」與「G.社會經濟」則依據「北回歸線」分為「北區」、「南區」與「台 灣全區」三組修正權重值。在「B.能源與資源消耗」、「C.環境負荷」與「D.室內環 境品質」的第二層評估項目,採用台灣專家權重值;其他四個評估指標群之第二層評 估項目,則採用GBTool2005 內定值。

圖2.4 永續環境評估系統之研究操作流程

資料來源:參考資料[8]

(40)

二、黃榮堯、郭瓊瑩,「綠營建政策推動策略及藍圖之研究」[9],依據中華建 築中心所執行的的研究案「綠營建政策推動策略及藍圖之研究」是以政策性的規劃及 推動策略為主,但在此研究案中亦對各種不同的工程種類做出以「環境」、「社會」、

「經濟」三個面向及十個評估項目做出概括性的評估方式。表2.7 即為此研究案所提 出之評估面向、評估項目及其內容。

表2.7 綠營建提出之環境影響面向 面向 評 估 項

目 宗旨(objective) 範疇(scope)

環境面

自然保育生物多樣性環境確保與 景觀生態紋理及棲地保全與復育。

環境敏感區位管制、表土保存及活用、

動物移動路徑之確保及侵入防止對策。

生態工法使用、敷地生態復育、植生復 育、土壤復育、地形地物保存。自然風 道之保存與創造。 辦理景觀資源調查、

建立景觀環境特質、研提景觀保護計 畫、尊重環境造景元素、務求與環境融 合、挖填平衡。

節能 有限能源之節約使用 與替代能源之妥善利 用。

節能設計:空調、照明、機電設備、使 用系統,自然能源利用:太陽能、風能、

水能利用,廢能回收利用:汽電共生系 統

水土保持 維 持 大 地 的 保 水 能 力,恢復大地生態水循 環功能。

直接滲透設計:滲透井、滲透排水管及 側溝設施、透水鋪面眝留滲透設計:貯 流滲透設施、調節池

減廢 營建廢棄物減量及公 害防治,降低環境衝 擊。

自動化功法採用、土方挖填平衡設計、

結構輕量化設計。

採行污染防治措施:適當機具及工法之 採用、污水處裡設施設置,施工與拆除 廢棄物回收處裡

綠化 調節環境,吸收二氧化 碳,減緩地球高溫化。

CO2固定量評估:綠覆率、喬木保存率、

多層次立體綠化設計

原生植物保存,老樹及珍貴植栽保存 自 然綠地保全

辦理綠資源調查,研提綠綱要計畫(green master plan)

資材 材料以資源化方式循 環利用,減緩資源消耗 速度,降低環境衝擊。

耐久性材料應用及可拆除式設計,再生 材料使用及廢棄材料再利用,水資源再 利用:廢水再生利用、雨水利用

社會面

安全舒適 強調工程之安全性與 舒適性,合乎人類使用 需求。

安全性:工程品質、安全防災,舒適性:

公共設施服務、便利性 公平發展 重視各層面之平衡發

展,合諧共存, 使人 類永續發展。

時間的平等:世代平等,空間的平等:

地域平等社會的平等:就業平等、兩性 平等、族群平等

文化保存 歷史人文及文化資產

保存,展現地方特色。 古蹟保存及當地文化呈現空間及景觀綠 美化公共藝術空間

經濟面 成本效益

兼顧工程成本、環境成 本與社會成本,以最適 切的手法, 達成環境 與人類社會之共存共 榮。

環境成本效益 公共投資成本效益分析 生命週期成本分析:維護管理策略、耐 久性設計之再利用

資料來源:參考資料[9]

(41)

三、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簽證及申報制度,依據建築法第77 條第 3 項規定,建 築物若屬供公眾使用或經內政部指定之非公眾使用者,該建築物之所有權人、使用人 應就其建築物構造及設備之安全,委請中央主管建築機關(即內政部)認可的專業機 構或專業檢查人員辦理檢查簽證,其檢查簽證結果應向當地主管建築機關申報。建築 物公共安全檢查標準係以「建築技術規則」為據,檢查簽證項目,計有「設備安全類」

6 項及「防火避難設施類」11 項,合計 17 項,如表 2.8 示:

表2.8 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表

防 火 避 難 設 施 類

1 直通樓梯

設 備 安 全 類

1 空調風管

2 安全梯 2 昇降設備

3 特別安全梯 3 緊急供電系統

4 走廊(室內通路) 4 避雷設備 5 非防火區劃分間牆 5 燃氣設備 6 防火區劃

6 特殊供電

舞 臺

7 緊急進口 放映室

8 裝修材料 廣告招牌燈

9 避難層出入口 游泳池

10 非避難層出入口 X光機或放射線電氣

11 屋頂避難平台 裝置

資料來源:參考資料[14]

四、張桂鳳等人,「永續建築評估工具 GBTool2005 本土適用性之研究」[17],

依據 GBTool2005 之評估架構,設計 AHP 層級模型的評價問卷內容,並採名目尺度

(Nominal Scale)特色,透過專家評價,進行各準則間相對重要程度之設計與計算,

賦予各指標相對權重,最後綜合各階層之權數,以求得綜合權數。GBTool2005 評估 架構共有三層,但第三層評估細項總數多達119 項,故為使專家在填寫問卷時,衡量 判斷能夠更具穩定性,則選擇以「第一層評估指標群」及「第二層評估項目」做為該 研究問卷架構,如圖2.4 所示。

(42)

五、吳綱立,永續社區理念之社區營造評估體系建構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社區營 造為例,提出永續社區理念之社區營造評估體系的五個基本構面:生態與環境景觀、

社會與文化、經濟與產業、生活機能及機制與治理。此五個基本構面融入永續發展及 永續社區思潮中普遍被接受的 3E 概念(環境生態、社會公平、經濟效率),並納入了 社區規劃理念中所強調的「生活機能」及「體制設計與社區治理」兩個面向,應可兼 顧永續社區及社區營造理念的精神。建構社區營造評估體系架構為經研究歸納整理後,

所提出之操作型社區營造評估體系架構,共分兩個層級,第一層級包括永續社區及社 區營造理念精神的五個基本構面,第二層級則為各構面的主要評估項目,如圖2.5 所 示[23]。

圖2.5 永續社區理念之社區營造評估體系架構圖

資料來源:參考資料[23]

本研究依照各國永續建築相關文文獻評估面向於適用的指標納入本研究之評估 面向時之參考,其中包括「安全防災」、「結構安全」、「基地經營」、「減廢指標」、

「空氣環境」、「光環境」、「音環境」、「更新設計」、「室內環境品質」、「機 能性與操作性」、「耐久性」、「能源與資源利用」、「日常節能」、「社會與經濟 面」、「健康性能」,以上因素在建立既有住宅評估架構時加以考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Content demands – Awareness tha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weather is different and we need to wear different clothes / also culture. impacts on the clothing

• Examples of items NOT recognised for fee calculation*: staff gathering/ welfare/ meal allowances, expenses related to event celebrations without student participation,

Then, we tested the influence of θ for the rate of convergence of Algorithm 4.1, by using this algorithm with α = 15 and four different θ to solve a test ex- ample generated as

Particularly, combining 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e two papers, we may obtain such a conclusion that the merit function method based on ϕ p has a better a global convergence and

Then, it is easy to see that there are 9 problems for which the iterative numbers of the algorithm using ψ α,θ,p in the case of θ = 1 and p = 3 are less than the one of the

We investigate some properties related to the generalized Newton method for the Fischer-Burmeister (FB) function over second-order cones, which allows us to reformulate the

We propose a primal-dual continuation approach for the capacitated multi- facility Weber problem (CMFWP) based on its nonlinear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 (SOCP) reformulation.. The

Like the proximal point algorithm using D-function [5, 8], we under some mild assumptions es- tablish the global convergence of the algorithm expressed in terms of function values,